一 : 张亚勤称微软黑屏其实是一个善意的计划
核心提示: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张亚勤对网友们作了一个交代,他说:屏幕变黑了你还是可以把它变白的。这完全是一个善意的计划,但在有些方面被误解了,检讨后将重新调整计划。 |
中国站长站(61k.com)据金羊网讯:微软公司抛出“黑屏”计划后,互联网上一直沸沸扬扬,有破口大骂的,也有平心静气的,有遇“黑屏”上网求救的,也有长篇大论给予技术指导的……微软公司全球资深副总裁、微软中国研发集团主席张亚勤(博客)在第十三届联合国际计算机会议上作出解释,黑屏计划可能被误解,其实是一个善意的计划。
记者在互联网上浏览,发现网友们并没有出现焦躁或极端抵抗情绪。一位网名为“wjw86”的网友留言:“不上网的计算机也好,上网的也好,只要不更新该补丁,就不会黑屏,并且黑屏也只是把桌面换成黑的,也不会影响正常使用的!”还有一位网名为“chenwen91wdn”的留言:“因为要下载补丁进行验证,所以只要你关闭自动更新就可以避免黑屏,况且这次的黑屏只针对Windows XP的专业版,补丁在安装前会提示用户同意,如果你不同意就不会安装了。”甚至有网友“铁血凡人”笑称:“黑屏也不错,省得连续使用电脑对眼睛不好,微软让你每小时休息一下眼睛,建议给予微软本年度诺贝尔医学奖。”
张亚勤对网友们作了一个交代。在第十三届联合国际计算机会议上,他说:“微软最近引发了一些风波和误解,我们也在检讨、审视计划本身,大家可能对这个计划也不太了解,这是一个全球性的计划,在全球49个国家同时推出,而且完全是自愿的,软件包可以选择下载,也可以选择不下载,另外我们也不会用这个软件包去收集个人信息,这个对用户有增值效应。如果是正版用户,当然不需要验证,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如果用的是盗版软件,你可以选择不参加这个验证,即使你选择了,屏幕变黑了你还是可以把它变白的。这完全是一个善意的计划,但在有些方面被误解了,检讨后将重新调整计划。”
张亚勤还说,在过去的五到十年间,中国政府和企业在知识产权方面作出了许多努力,有了很大的进步,他认为中国整个知识产权的环境还是相当健康的,发展速度也比较快。
“黑屏”事件回放:
微软公司在今年10月20日启动了Windows XP专业版、Office XP、Office 2003、Office 2007的“正版验证计划”,即WGA和OGA。微软表示,安装了盗版Windows XP专业版的电脑,将被每小时强制桌面背景变为纯黑色一次,即大家所说的“黑屏”事件,而Office的菜单栏将被添加“不是正版”的标记。
二 : 微软张亚勤离职,将担任百度新业务总裁
9月8日早间消息,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微软亚太研发集团主席张亚勤将离职,并且将出任百度新业务总裁。(www.61k.com)对于该消息,微软官方已经确认,表示张亚勤已经完成使命,确实将离开微软,但没有透露张亚勤的去向。
张亚勤博士于1999年加入微软,2000年到2004年担任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2004年到2006年担任微软全球副总裁,2007年到2012年担任微软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现任微软公司全球资深副总裁兼微软亚太研发集团主席,负责微软在亚太地区的科研及产品开发工作。
对于张亚勤将入职百度一事,有多个消息人士称,张亚勤将负责百度集团新业务的拓展,对此,百度尚未作出回应。
三 : 外企神话的落幕——从张亚勤离开微软说起
2014年9月8日,微软公司宣布其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微软亚太研发集团主席张亚勤因个人原因离职。有消息称,张亚勤将加盟百度出任总裁。
张亚勤1966年出生于山西太原,12岁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23岁获得博士学位,1999年加入微软,做到微软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现任微软公司全球资深副总裁兼微软亚太研发集团主席,几乎做到了中国人能在外企中所能达到的巅峰,但是他还是选择了离开。
在张亚勤入职的年代,去外国念书,进入外企,曾经是中国大学生毕业的梦想。今天看起来风光无限的公务员,当年只是出国,进外企之后的第三选择。至于民营软件公司则是国企之后的第五选项。
十年河东,十年河西,如今张亚勤也离开微软转投百度,外企的时代过去了。
一、光环中的外企
十多年前,中国包括政府在内就是一个“穷”字。一个大学毕业生进入国家部委,收入只有千元,国企、民企的收入也都不高。而外企靠全球工资的优势,可以提供非常好的薪金待遇和福利。
出差非五星级不住,高于国企、民企几倍的良好薪酬,相对简单的基层人事关系,让外企职员成为择业的热门选项。以当时的汇率,即使给中国员工高薪水,相对于外企本国的雇员也便宜了太多太多。各路人才纷纷加盟外企。小资、白领、品质生活这些概念都来自于当年平均收入较高外企职员。
当年的中国处于高速发展期,而本土企业还没有学会与国际巨头竞争,生意相对好做。外资企业效益大多不错,也有能力支撑高额的员工薪酬福利,外企和外企职员都被罩上了一层耀目的光环。高薪酬、业绩增长带来的成就感掩盖了升职道路的玻璃天花板和没有决定权的尴尬。
二、中国本土企业的崛起
随着互联网大潮,美国崛起了谷歌等一批新兴企业。而中国广为被人诟病的网联网管制给了中国企业机会。
只要美国出现一种互联网商业模式,就会有留学生把这种模式带回到国内,然后在封闭互联网的环境中发展起来,世界最多的人口,意味着世界最多的网民,而数量就意味着收益。
于是,我们看到一个个互联网企业的崛起,从艰难起步到中国巨头,再到外国上市,成为世界互联网巨头。
在这些巨头的崛起过程中,资本起了很大作用。中国的新兴互联网公司和美国一样,通过上市变现,制造着一批又一批富豪。新兴企业需要人才,而在外企效力多年,熟悉本土情况,积累了国际化管理经验的人才自然是最好的挖掘目标。
于是,一个个外企成为了中国新企业的黄埔军校。现在的中国手机厂商,几乎都有过摩托罗拉的前职员。微软的前职员也在互联网企业中遍地开花。
在外企,你只能拿到相对较高的薪水,如果没有海外背景,很快就会遇到玻璃天花板。而在中国的互联网企业,你可以拿到期权或者股份,有一夜暴富的机会。即使拿不到,也不会碰到看不见的玻璃天花板,升职空间要大的多。更重要的是你可能影响企业的运营,而不仅仅是一个棋子。
三、高薪酬光环的黯淡
在经历了多年的经济增长和房地产泡沫之后,中国的薪酬大幅增长,而人民币也一直在升值,外企高薪的神话在破碎。
当年,外资企业只要本土几分之一的薪水就能找到极高素质的员工。如今美国家庭收入的中位数不到5万美元,而中国一个深圳的手机企业大学生的起薪就达到了1万元人民币,BAT这种互联网企业则更高。外资企业拿出本土几分之一的薪水不再有高吸引力,即使一个北京家庭拿到了美国中位数的收入,他们在北京想买套学区房让孩子上好学校也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当年,外企高管的薪水是国内任何企业望尘莫及的,而如今百度可以撬动谷歌、微软这些一流公司的高管和高级技术人员。不仅仅是张亚勤,号称谷歌“大脑”的吴恩达也加盟了百度。外企的薪酬不再有耀眼的光芒,本土的新兴企业更有竞争[www.61k.com)力。
四、棋子的尴尬
张亚勤官至微软全球副总裁,负责亚太研发集团。但是他在三年前就想要离开。他曾经负责全球通讯和嵌入式产品。而恰恰在他2006年离开之后,苹果的iPhone带来了移动互联网的革命。
微软这些年,跟风谷歌做必应搜索没有收益;移动互联网本来概念提出的最早,但是在苹果、谷歌跟进后却步步后退,已经被挤出了移动互联网操作系统的市场;费尽了心机收购了诺基亚,却成了沉重的包袱。而张亚勤作为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并不能改变什么。
同样,在摩托罗拉,无论是收购前还是收购后,中国团队对摩托罗拉的产品没有多少发言权,只是做一些产品适配的工作。中国用户的需求并不能通过中国团队及时反馈到产品上。在诺基亚,当年曾有众多中国区员工在会议上质问为什么公司不做安卓手机,但是被告知这是高层的决定,你们无权过问。
中国人在外企中并不被信任,很难影响到公司的决策,不是运筹帷幄的棋手,而只是中国区赚钱的棋子。高层没有决策权,底层的中国员工甚至不被允许接触公司的核心技术。在外企,中国人终究只是外人。当年加入外企是因为高薪酬。而当奋斗到经济独立,不再需要工作维持生计的层次,归属感、成就感更为重要,此时离职去做想做的事情就成为选择。
张亚勤选择了离开,中国大陆的外企神话落幕。
四 : 张亚勤与微软谁辜负了谁?称三年前就曾想离开
9月8日,中秋节,一个团圆的日子。(www.61k.com)但张亚勤选择在这一天和微软分手。
中秋节下午,微软中国对外证实微软亚太研发集团主席张亚勤将从微软辞职。9月10日,百度对外宣布,张亚勤担任百度总裁,负责新业务。
对于在百度的新业务,张亚勤并没有给出过多解释,他唯一透露的只是“我想让自己过一段很忙的生活。”
在这样一个微妙的时间里,张亚勤这句感慨显得颇有意味。而张亚勤似乎在表明,在微软的最后几年里,自己过得很清闲。
离开微软前夕,张亚勤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频频传递对微软担忧的信号。他一方面对微软亚洲研发集团正在做的一些研究和超前的开发感到兴奋,但另一方面也会感到沮丧,因为很多技术最后没有进入这个市场。
“我与百度有共同的愿景。”跳槽百度,似乎是张亚勤的最优选择。李彦宏期待张亚勤加盟后凭借其技术造诣扩大百度的技术优势。
三年前曾想离职
从天才少年到微软亚太研发集团主席,他站了在自我颠覆的岔路口。
张亚勤是少年天才,他12岁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20岁时已经获得无线电电子工程硕士学位,23岁获得华盛顿大学电气工程博士学位。1997年,年仅31岁的张亚勤获得了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院士(IEEEFellow)称号,成为这个古老协会最年轻的科学家。
张亚勤两年后加入微软,33岁便成为微软中国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后来这个机构升级为微软亚太研究院,再后来成为微软亚太研发集团的一个重要部分,之后张亚勤出任微软亚太研发集团主席。在供职微软的最后时间,张亚勤接受媒体最后一次采访时说,他站在自我颠覆的岔路口。
张亚勤在微软的履历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五年是科学家。第二个五年是科学家向管理者转型,2006年1月,比尔·盖茨亲点张亚勤回国成立微软亚太研发集团,职务进一步上升为全球资深副总裁,兼微软亚太研发集团主席,负责微软在亚太地区的科研及产品开发工作。然而这也是张亚勤在微软的最高职务。在最后的8年里,张亚勤眼看着昔日下属逐步高升成自己的领导,却无可奈何。
第三个阶段,力推云计算。2014年3月,由世纪互联运营的Azure公有云服务投入商业运营,微软成为首个在华提供公有云平台服务的跨国企业。而这也成为张亚勤自称的“使命达成”注脚。
张亚勤还表示,“其实早在三年前就曾想过离职,去做一些个人感兴趣的事情”。至于更感兴趣的是什么,一种最大的可能是重回科学家岗位,摒弃安逸的清闲生活。
最近两年被架空
在亚太研发集团老大的位置上呆了8年,升职渺茫的同时基本被架空。
搜狗CEO王小川曾表示,离职跳槽的原因,“钱,没给够;心,委屈了”是普世的两个衡量标准,放到张亚勤身上一样适用。
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联盟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李易认为,张亚勤在微软其实“赋闲多年”,从外界来看,其中的一个证据就是IT界的稍微有些名气的人出书,他都会欣然为之写序。此外,张亚勤一直肩负着与中国政府关系的润滑剂作用。据张亚勤自己透露,他曾给中央直属机关单位,包括中宣部的领导们讲课。
而如今,微软与中国政府的关系走入冰点,微软在中国面临反垄断调查,而微软最新的操作系统Windows8也无缘政府采购目录。
据路透社报道,微软CEO纳德拉将在九月下旬访华,打算就不久之前中国政府对微软进行的反垄断调查作出协商,试图缓解双方在反垄断问题上的紧张局面。张亚勤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
除此之外,“不得志”或是张亚勤离职的另一个动力。
一位微软员工在网络发帖称,张亚勤是微软亚洲研究院第二任院长。2004年调到总部,升CVP(副总裁),后来回国,在亚太研发集团老大的位置上到顶了,向上汇报三层才是CEO。第三任沈向阳,2007年调到总部,升CVP现在是管整个
“其实早在三年前就曾想过离职,去做一些个人感兴趣的事情”。“BAT、小米、京东等新企业都做得相当优秀,它们在用户反应速度及服务细节方面都值得跨国企业学习。”“我与百度有共同的愿景,并期待成为这个团队的一员。”——张亚勤
研究院的EVP(高级副总裁),直接汇报给CEO,层级比张亚勤高。
此外,陆奇2008年从雅虎空降到微软,直接EVP,是华人在美国企业最高级别领导。两个EVP在前头,追逐无望。除非去微软美国管某个方向的开发,否则没有升职可能。
比职级8年原地踏步更糟糕的是,张亚勤最近两年基本被架空。“只管技术孵化和STB在中国的业务(云计算业务的服务器与开发工具事业部),这是一个不受重视的部门,最近还被大裁员。”该人士表示。
另据一位知情人士透露,微软亚太研发集团现在有三个业务单位,分别是王永东主管的亚太工程院、洪小文主管的亚太研究院,以及张亚勤系大将申元庆主管的云业务。但实际张亚勤能管控的只有申元庆的业务,后两个业务分别直接向陆奇、沈向阳汇报。
9月17日,微软宣布洪小文接替张亚勤,成为微软亚太研发集团主席。
谁辜负了谁
微软的体制缺陷某种程度上遏制了张亚勤的潜力,而张亚勤也被认为是“守旧派”的代表。眼下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困境的微软对张亚勤而言,最好的选择是“走为上”。
张亚勤在离开微软前的一段时间里,接受媒体采访时,频频传递对微软担忧的信号。
有不少科技界人士私下认为,以张亚勤为代表的中国本土管理层最近几年并没有给微软带来值得一提的成绩。张亚勤在离职前,接受搜狐采访时表示,他对微软亚洲研发集团正在做的一些研究和超前的开发感到兴奋,但另一方面也会感到沮丧,因为很多技术最后没有进入这个市场。
对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微软正经历的转型,张亚勤认为,“都不是技术的问题,就像爱因斯坦所说的,除了有好的愿景、好的战略,还要有强大的执行力才能成功。”
今年5月,张亚勤在一次访谈中表示,现在平板电脑很流行,实际上微软做得最早,穿戴手表微软也在15年前就已经做了。“2004年我就在微软总部主管手机部门,那时没有安卓也没有iOS,微软的手机操作系统是最被大家看好的。但很不幸,微软失去了很多年,这也成为我最大的遗憾。”张亚勤称,现在微软下力气投入研发,也是希望能够利用技术赢来翻盘的机会。
在张亚勤看来,企业要有敢于颠覆自己的文化,微软最大的竞争对手一直是自己。像柯达、摩托罗拉等大企业,做的事没有明显的错误,但突然有一天,企业就不存在了,实际上这是企业陷入了创新陷阱——以为自己所做的代表了产业方向,却忽视了颠覆式创新的萌芽。
不过他也曾向记者表示,自己非常看好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的发展,“BAT、小米、京东等新企业都做得相当优秀,它们在用户反应速度及服务细节方面都值得跨国企业学习。”
搜狗CEO王小川认为,张亚勤出走是互联网研发模式的颠覆性胜利,而不是外企红毯的消失。“互联网的威力在于极速的市场应变能力,需要快速灵活的技术驱动,以Google为代表的企业把这种技术研发与产品推出的结合发挥到了极致。而在微软研究院,产品从立项到产出需要3至5年,再加上异地管理、决策效率低下,所以难以支撑变革,难免失势。”
关于“产品从立项到产出需要3至5年”的说法,在一次采访中,微软工程院的一位高级工程师予以认同,认为小冰只用了6个月,是微软体制里的一朵“奇葩”。
微软的体制可能遏制了张亚勤的潜力,但在微软工作16年的张亚勤,也被认为是“守旧派”的代表。李易称,张亚勤现在更像是一张“名片”,一个“传道者”,他对微软的标签价值远大于实际意义。
眼下的微软,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困境,从微软小冰的诞生轨迹,可以看到微软内部正在探索一种激进变革之路。据透露,微软小冰团队已经连续加班几个月,工作强度已和国内互联网企业无异。而此前在微软亚太集团,加班是非常罕见的,即使上班时间,仍有很多人在办公楼的健身房里跑步或瑜伽。这些都是张亚勤在设计亚太研发集团时,特意添设的器材。
微软新任CEO纳德拉肩负改革的职责,此前一直深度参与中国业务管理的前朝重臣张亚勤,有可能被迫要做出改变。此外,以目前微软转型进度、微软公司架构,一段时间内不会给予中国本土的技术开发团队更多的资源支持。所以张亚勤执掌的微软亚太研发集团成长的空间十分有限。把WindowsAzure云服务落地中国之后,业务上也确实没什么可让张亚勤感觉兴奋的事情可做了。
李易称,从微软盛世走出来的张亚勤,未必能认同并适应转型期微软所要付出的代价。对张亚勤而言,百度是最好的选择。
李彦宏的橄榄枝
张亚勤和百度的结合被业内视为天作之合,百度是张亚勤跳槽的最佳选择,而张亚勤能为百度带来更多的技术优势。
在微软对张亚勤逐渐变成“鸡肋”时,比他小两岁的山西老乡李彦宏适时抛出橄榄枝,给出的职务是副总裁,负责新兴业务。9月10日,张亚勤走马上任。
而业内普遍认为,对张亚勤和百度而言,这是“天作之合”。
李易分析称,张亚勤的性格并不适合创业,也并没有足够的实力像李开复那样做,拉政府和富豪单独成立做孵化器,所以跳槽到一家大公司是最好的选择。
对张亚勤而言,其他跨国互联网公司在中国的规模都不大,没有类似级别的机会。以技术为竞争力的百度无疑能使其价值最大化。
而对百度而言,张亚勤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从某种程度看,眼下百度和微软有些类似,都在移动互联网转型中,相对落后。未来,搜索引擎的价值将逐渐变小,产品本身即可搜索。如社交网络工具上可搜索,电子商务工具上也可以搜索,而且有些信息,只能在这些工具上搜索到,在搜索引擎上反而找不到。
“以前在桌面时代,人们每天花在搜索引擎上的时间是三小时,现在只有1.5个小时。这意味着如果局面不扭转,未来百度的流量会下降,价值也会下降。”李易称。
那么百度又需要张亚勤带来什么呢?
首先,百度虽然通过并购等拥有了14个移动互联网产品,但是没有一个社交平台可以整合所有产品并在发展用户和占有市场上在竞争中取得更大的突破。张亚勤对于科研人才的号召力,有助于百度招揽更多研发人才,扩大技术优势。微软中国研发集团从基础研究直到产品开发、产业合作的模式、经验、人脉,也会帮助百度尽快实现产品线的整合。
其次,李彦宏对于百度的期待是以技术为先导的,张亚勤在微软时,就在人工智能,基于语音、图片的搜索方式等方面有所研究,而这恰好可能是搜索引擎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突破口。
此外,李彦宏可能还期待张亚勤能帮助百度储存更多未来技术,以便在下一次改革浪潮来临时,百度不会再掉队。而这也正是张亚勤在微软亚太研发集团的工作——为后天的利润工作,了解趋势、发展科技,保证永远处于领先位置。
因此,上周在就职百度时,张亚勤对外表示,非常兴奋能在互联网产业的关键转折期加入百度,百度拥有伟大的愿景和发展魄力,在改变互联网的重要尖端科技领域积极部署,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我与百度有共同的愿景,并期待成为这个团队的一员。”
而百度董事长兼CEO李彦宏则表示,“非常高兴张亚勤博士加入我们的高层管理团队,张亚勤博士拥有深厚的技术造诣和丰富的业务经验,将为我们进军新兴业务领域做出宝贵的贡献。”
价值观是选择的排序。选择的成本是放弃了的东西能实现最大的价值。从这个维度看,张亚勤的选择不会比以前差。
五 : 微软为何停售Windows 7?
看到报道说,微软今天开始就不卖Windows 7了,我看到身边的很多人都在用Windows 7,而且统计数据也显示Windows 7的份额非常高,微软为什么要停售呢?
如微软此前宣布的,10月31日起,Windows 7家庭普通版、家庭高级版以及旗舰版的盒装版将不再销售。而且微软也不再向OEM厂商发放这三个版本的授权。
原因大致以下三点:
1. 为Windows 10上市让路
微软Windows 10技术预览版于9月底发布,明年就将推向市场,所以停售Windows 7的直接原因就是为新系统上市做准备。
2. Windows 8.1成微软最重要产品 市场份额稳定增长
本月过后,Windows 8盒装版也将停售。但至少一年内,OEM厂商还可在PC中预装Windows 8系统。但零售商和OEM厂商出售的新机以预装Windows 8.1系统为主。
Windows 7是当前最受市场青睐的操作系统,市场份额约为52.7%。而Windows 8和Windows 8.1分别仅占有6%的市场份额。
尤为需要注意的是,自从去年10月微软推出Windows 8.1以来,其市场份额的增长多来自于对Windows 8市场份额的蚕食。
在今年3月,Net Applications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 Windows8跌了0.25个百 分点(从6.63%跌到了6.38%);而Windows 8.1则增长了0.35个百分点(从3.95%增长到了4.30%)。
与此同时,Windows7的市场份额则仅仅下跌了0.18个百分点(从47.49%下滑到了47.31%)。
毕竟,为了鼓励所有Windows用户均升级到最新的操作系统上来,微软已给Windows8用户提供了免费下载升级到Windows 8.1的途径。下一步,轮到Windows 7让出自己的份额了。
3. 微软对Windows 7的处置节奏符合惯例
在Windows 7系统之前是微软2007年推出的 Windows Vista系统,虽然微软为了开发取代Windows XP 这款系统花费了长达5年的时间——是Windows两代版本间隔时间最久的一次,但微软在推出Windows 7之后对Vista就不持鼓励态度,在2012年逐步停止了销售,销售周期约为5年。
发布于2009年10月22日的Windows 7在今天起停止销售,销售周期也是5年,符合微软的一贯做法,除了最经典的Windows XP。
Windows XP诞生于2001年,最终被微软宣布停止销售则是2008年6月30日,销售周期长达7年。
显然,微软为了推广新系统,无法再让Windows 7如XP一样无限坚挺下去。(贾斯曼整理)
本文标题:张亚勤为何离开微软-张亚勤称微软黑屏其实是一个善意的计划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