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和田玉的鉴别方法-和田玉的鉴别方法

发布时间:2017-10-26 所属栏目:生物学

一 : 和田玉的鉴别方法

1. 近年来在玉器市上较多见的号称“和田玉新旧白玉器”﹐其实玉材大多是青海玉(俗称青海料)(见图一)﹐青海料是市场上假冒和田玉的主要原料之一。[www.61k.com)青海玉虽然与和田玉同属一个山脉,但由于诸多地质环境因素,使得它与和田玉存在着一定的差别。

青海白玉﹐无论玉质玉色都远逊于和田白玉﹐但对一般人来说是很难分辨的,使得很多人都信以为是和田玉。青海玉有多种颜色,白色﹑绿色﹑灰色﹑灰白﹑白中夹黑等。通常绿色的青海玉不会做仿旧用﹐一般雕成新的工艺品。作旧用的最多是白色玉﹐以冒充和田白玉卖高价。 青海玉最大的特点就是透,且颜色偏灰暗,它打磨出来后的视觉感受是水气大,而不是油性强。**看得见玉里有水线(玉筋)而和田白玉没有﹐即使青海白玉选取最纯白的部分﹐也避免不了浅透明带玉筋的特征(见图一、二、三)﹐这是分辨青海玉的要点。在玉材价值上﹐和田白玉与青海玉相差何止百倍﹐在玩赏上﹐更是不可相比﹐但青海玉在今日的仿伪玉材中﹐却占着一个重要位置。

我们去旅游点常常看到新工艺品店中的白玉白菜﹐有的有真白菜那么大﹐除了用韩国白玉材外﹐他们更多是使用青海料。我曾在旅游点看到一个人在店里议价﹐一棵白玉白菜开价1万2千元﹐结果5百元成交﹐可见来货成本极低﹐如果是真和田白玉﹐即使三万元恐怕也买不到。

和田玉的鉴别方法 和田玉的鉴别方法

关于俄罗斯料、青海料、和田玉的辨别方法如下:

青海白玉和俄罗斯白玉在市场上出现不过是十数年历史,从其物化性质和内部构造来看,完全符合软玉的理化指标,因而它们均属名副其实的软玉。(www.61k.com)但由于地质环境等诸多因素,使得两者的成品与和田白玉成品存在不同的感官效果,且把玩后所呈现的滋润感较和田白玉差,这也是和田白玉价格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

青海白玉的特点是透明度一般较和田白玉好,做成的成品有点半透明的感觉,有的青海白玉内部有白色透明的

“筋”。从硬度与比重来区分青海白玉与和田白玉很困难,因两者无多大差别。但一般来讲,青海白玉佩件贴身盘玩后很难达到和田白玉那种滋润的感觉,显得“粗”、“涩”、“粳”。另青海白玉经常光照较易变色。

俄罗斯白玉的特点是质地较粗糙,“白”而不“润”,给人一种“死白”的感觉。如将和田白玉与俄罗斯白玉放在一起比较,前者“润”而白得细腻,后者“糙”而白得无神;且据玉雕行家认为,俄罗斯白玉在铊下容易起“性”,做细工时容易崩口。

另外,区别这三者的另一个方面是,成品在用硬物轻轻敲击之下,和田白玉发出的声音正如古人所言“其声清引,绝而复起,残音远沉,徐徐方尽。”而青海白玉与俄罗斯白玉其声音则显得“沉闷”。

和田玉的鉴别方法 和田玉的鉴别方法

总之,和田白玉与青海白玉、俄罗斯白玉之间的区别,要多看实物,多比较其细微之处,用“心”去体验,才会积累经验,提高鉴别水平。(www.61k.com]

俄罗斯玉从宏观角度上与和阗玉只有很小差别(非专业人士很难分辨),很容易用来冒充珍贵的和田玉。

当然,我也不是否认俄罗斯没好料,俄罗斯料子首先比青海料子强,它是仅次于和田籽玉及于田老坑山料的好品种,它欠缺在哪个地方呢?第一,可能就是硬度上稍微欠缺;第二呢,是它的韧性,相信雕刻师傅最清楚不过这一点;第三就是皮色了,这点它没有优势可言。这三点缺点任何人都是认可的。

高手论玉,就要讲质地了,说软玉的质地首谈温润,能最好体现这2字的也就是和田籽玉了。也就是说在糯度方面,俄罗斯料子是欠缺的,高手(毕竟见过高档次的实物,一般人不容易见到)是清楚的。

各种玉料的特点

青海玉:比较接近和田玉,玉色白中透灰与和田玉中的青白玉、灰白玉有所不同,又比不上和田玉中的白玉。它的密度不如和田玉密实,所以重量稍轻,玉质偏松,压手感不强。水头好,比较透明,但油头不足,偏干。光泽以玻璃光泽、贝壳光泽为多,脂状光泽少,橘皮粗而无饭糁。 俄罗斯玉:比较像和田玉,但玉质看起来较嫩,水头好,

和田玉的鉴别方法 和田玉的鉴别方法

油头不足。[www.61k.com)俄罗斯玉的玉质较纯、较白,略带灰头,上好的俄罗斯玉也很漂亮,容易与和田玉混淆,要仔细观察它的密度够不够。

阿富汗玉:白而透明,硬度小,油头少,不温润。

韩国玉:也是软玉,与和田玉很相似,但玉质不如和田玉温润,色青黄,偏干,玉质偏粗。

准噶尔玉:青而浊,多玻璃光少温润,水头、油头比不上和田玉,偏干,玉质不均,杂质多。准噶尔玉又名玛纳斯碧玉或新疆玉,以阳起石为主,要次于和田玉。

蒙古玉:颜色草青,有的玉边有赤色条纹,较像古玉的受沁,常被用来仿受沁古玉。有的草青色偏黄可充作黄玉,但与和田玉中的黄玉又不相同。蒙古玉比重、硬度较大,也有油头和橘皮,水头好。分辨蒙古玉主要辨认它特有的颜色、水头(和田黄玉是不透的)及次于和田玉的质感。 东北黄料:土**,有带皮、带浆、带黑花斑和黑皮色,硬度高,不温润,易人工改色、作旧,用来制作伪古玉。 芙蓉石、密玉、西峡玉、东陵玉、碧玉(碧石)、玉髓等:都是石英类杂玉,它们共同的特点是没有橘皮,镜下有鬃眼,玻璃光,不温润,重量轻,不亲水。

蓝田玉:呈绿、黄、蓝等花纹颜色,硬度小,重量轻,与和田玉明显不同。

岫玉:呈叶青色,较透明,硬度小于玻璃,是蛇纹石矿物,

和田玉的鉴别方法 和田玉的鉴别方法

不同于和田玉。(www.61k.com)

其他杂玉:均无玉质感,或硬度不够,或重量不重,或颜色不对,与和田玉相去甚远,很容易区别。

和田玉的保养

和田玉是有生命的,收藏和赏玩和田玉的人都像爱护孩童一样精心“养护”自己的美玉。奇石、玉石鉴赏与收藏专家黄宏亮先生提醒广大收藏爱好者,赏玩和田玉有许多禁忌,需要留心,以免伤了美玉。

一、避免与硬物碰撞

玉石硬度虽高,但是受碰撞后很容易开裂,有时虽然用肉眼看不出裂纹,其实玉内部的分子结构已受破坏,有暗裂纹,这就大大损害了其完美程度和经济价值。

二、尽可能避免灰尘。

玉器表面若有灰尘的话,宜用软毛刷清洁;若有污垢或油渍等附于玉器表面,应以温的淡肥皂水洗刷,再用清水冲净。切忌使用化学除油剂。如果是雕刻十分精致的玉器,灰尘长期未得到清除,则可请生产玉器的专业工厂、公司清洗和保养。

三、尽量避免与香水接触。

籽玉和古玉有一个转化的过程,需要人的体温帮助,汗液会使它更透亮,所以籽玉和古玉可与汗液多接触,因为人的汗液里含有盐分、挥发性脂肪酸及尿素等,可使籽

和田玉的鉴别方法 和田玉的鉴别方法

玉和古玉表面脱胎换骨,愈来愈温润。(www.61k.com]而新玉器接触太多的汗液,却会使外层受损,影响其原有的鲜艳度,尤其是羊脂白玉雕琢的器物,更忌汗和油脂。很多人以为和田玉愈多接触人体愈好,其实这是一种误解。羊脂白玉若过多接触汗液,则容易变成淡**,不再纯白如脂。

四、佩挂件不用时要放妥。

最好是放进首饰袋或首饰盒内,以免擦花或碰损。如果是高档的和田玉首饰,切勿放置在柜面上,以免积尘垢,影响透亮度。

五、佩和田玉挂件要用清洁、柔软的白布抹试,不宜使用染色布或纤维质硬的布料。

镶有钻石,红蓝宝、祖母绿等宝石的和田玉首饰,也只宜用干净的白布擦拭,将油脂、尘埃、杂质、湿气或汗液抹掉,这样有助保养和维持原质。

六、和田玉玉器所处的环境要保持适宜的温度。和田玉其质地、硬度和比重都有一定的指标;而岫玉则是产于辽宁岫岩县,其质地、硬度和比重都不及和田玉。加上岫玉开采量大,物因多而贱,故市场价格非常便宜。 岫玉由于质地细腻,水头较足,呈卉状至油脂光泽,所以常常把它做旧来冒充老的和田玉。但岫玉性较,易吃刀,鉴别的最好办法是用普通小刀刻几下,吃刀者为岫玉,纹丝不入者为和田玉。如果身边没有带刀,只段细看雕刻时的受刀

和田玉的鉴别方法 和田玉的鉴别方法

处,和田玉受刀处不会起毛,而岫玉则有起毛。(www.61k.com)此外,手感岫玉也较轻,敲击时声音沉闷黯哑,不像和田玉清脆。 除了岫玉,还有其他普通玉石用来冒充和田玉,其鉴别方法大致同上。

2. 和田玉与俄罗斯玉、青海玉的辨别

我国青海和前苏联中亚地区,现在也出产一种玉,俗称青海玉和俄罗斯玉,估计皆为天山山脉的支脉所产,故而矿石成分相似。这种玉多为白色,看上去也似蜡状油脂光泽,因此很容易冒充白玉。而且它的硬度和白玉一样,故而不能用与否来鉴别其真伪。但这种玉所含石英质成分偏高,因此与白玉相比,质粗涩,性粳,脆性高,透明性强;经常日晒雨露,容易起膈、开裂和变色。特别是将和田玉与俄罗斯玉放在一起加以比较,一个糯,一个粳;一个白得滋润,一个则是“死白”,其高下之别不言自明。同时,敲击时一个声音清脆,一个沉闷,也不难分辨。

3. 和田玉与“料”的辨别

坊间通常还以玻璃来冒充和田玉,俗称“料”。这方面的鉴别相对不是太难,一般说来,玻璃颜色一气呵成,没有自然变化,里面有料泡(有的可以通过雕工把料泡做掉);其质料比较纯,比较纯洁,不像和田玉有玉茎,有绵状、萝卜丝状等自然结晶状;用放大镜观察,玻璃的毛孔比和

和田玉的鉴别方法 和田玉的鉴别方法

田玉粗得多,断口呈亮碴贝壳状,和田玉则呈暗碴参差状;玻璃的硬度低,容易吃刀,和田玉则硬度高,不吃刀;此外,把玻璃料贴在脸上感觉敏感的部位,其凉的程度低于玉。[www.61k.com)此外,敲击时一个声音沉闷,一个清脆。

二 : 党参图片-党参的简介图片和鉴别方法

核心提示:党参的简介图片和鉴别方法 党参简介  党参为植物党参和中药材的统称。党参属植物。全世界约有40种,中国约有39种,药用有21种、4变种。中药党参为桔梗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党参、素花党参、川党……

党参简介

党参为植物党参和中药材的统称。党参属植物。全世界约有40种,中国约有39种,药用有21种、4变种。中药党参为桔梗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党参、素花党参、川党参及其同属多种植物的根。党参为中国常用的传统补益药,古代以山西上党地区出产的党参为上品,具有补中益气,健脾益肺之功效。现代研究,党参含多种糖类、酚类、甾醇、挥发油、黄芩素葡萄糖甙、皂甙及微量生物碱,具有增强免疫力、扩张血管、降压、改善微循环、增强造血功能等作用。此外对化疗放疗引起的白细胞下降有提升作用。

党参是中医常用补气药,应用历史悠久。党参之名,最早见于清代《本草从新》,其后《本草纲目拾遗》、《植物名实图考》等都有记载。由于五加科的上党人参资源日趋减少,至清已绝迹,太行山产的党参乃被利用起来。并载于《本草从新》。名曰党参。党参最早发现于上党郡(今山西省长治一带),故而得名。因上党郡为潞州,又称为潞党参,在五台山一带的野生党参,称“五台党参”。《本草从新》记载:“参须向上党者佳,今真上党人参久已难得,肆中所谓党参,种类甚多,皆不堪用,唯防风党参性味平和足贵。根有狮子盘头者真,硬纹者伪也。”《植物名实图考》记载:“山西多产,长根至二、三尺,蔓生,叶不对节,大如手指,野生者根有白汁,秋开花如沙参,花青白色,土人种之为利,气极浊。”这与目前山西野生及栽培的党参形态相似。

中药名称

药名:党参

别名:上党人参、防风党参、黄参、防党参、上党参、狮头参、中灵草、黄党。

英文名:Root of Pilose Asiabell,Pilose Asiabell Root Moderate Asiabell Root Szechwon Tangshen Root。

药材性状

与人参类似,但分枝较少,仅根上端1~3cm部分有环纹,质稍软,断面裂隙少。味微酸。呈长圆柱形,稍弯曲,长10-35cm,直径0.4-2cm。根头部有多数疣状突起的茎痕的顶端呈凹下的圆点状;根头下有致密的环状横纹,向下渐稀疏,有的达全长的一半,栽培品环纹少或无;全体有纵皱纹及散在的横长皮孔,支根断落处常有黑褐色胶状物。质稍硬或略带韧性,断面稍平坦,有裂隙或放射状纹理,皮部淡黄白色至淡棕色,木部淡黄色。有特殊香气,味微甜。

采收加工

党参移栽,当年秋天即可采种。开花结果后,果实变褐色时采种,逐次采收产量高,一次性的采收产量低。种子干燥后,放于通风处。每公顷采收种子150~225干克。

药材基源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该品为桔梗科植物党参 Codonopsis pilosula (Franch.) Nannf.、素花党参Codonopsis pilosula Nannf.var. modesta (Nannf.) L. T. Shen或川党参Codonopsis tangshen Oliv.的干燥根。秋季采挖,洗净,晒干。

②《中华本草》:为桔梗科植物党参、素花党参、川党参、管花党参、球花党参、灰毛党参的根。

品种考证

清乾隆年间《本草从新》评述:“古本草云:参须上党者佳。今真党参久已难得,肆中所卖党参种类甚多,皆不堪用,惟防参性味和平足贵。根有狮子盘头者真,尤以黄松背党参为贵!南太行之巅独特地理环境气候和土壤造就了参中之王,参根有王者之形,出土彰显王者之气!故古称黄松背为长参之宝地。

黄松背党参的横断面呈五花形又名菊花参,五花参.离开此地引种到外,“花瓣”便不复存在,此中奥妙与“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如同一理。更为黄松背添加了其神秘感!其黄松背党参嗅之异香扑鼻,手感绵软,不折,入口甘甜如饯,具有油性大,粉性足,无渣滓,无污染之优点。含糖量,药用价值比一般党参高出1~1.5倍,有“一棵五花参,强如十斤参”之说.

黄宫绣著《本草求真》更明确指出:“山西太行新出党参,其性止能清肺,并无补益,与久经封禁真正之 党参绝不相同。““即山西太行山新出之党考之,张璐亦谓甘平清肺,并非等于真正党参确有补益。今人但见参贵,而即以此代参,不亦大相径庭乎?”

桔梗科党参在明代以前的历代本草中没有记载,亦无该植物图 ,表明了明代以前党参并未入药。清代《本经逢源》、《本草从新》、《本草求真》等著作中不同程度地记载了 在上党产人参逐渐绝迹时应用新出党参代替人参的情况和经验,并认为两者功效不同。清代 《潞安府志》在党参项下的记述也证实了上党“古有人参”,“今所出惟党参”。个别医家失之祥察,将古之人参与今之党参混为一谈是毫无根据的。党参系蔓生茎与人参一茎直上 ,掌状复叶轮生于茎顶大相径庭。现保存在日本奈良寺正仓院中的中国唐代人参实物标本为 古代人参是五加科人参而不是党参提供了铁证。在阅读古今本草著作时,应分析其所用“上党人参”、“上党参”、“党参”等名称的真正所指。今之党参并非古之人参。(邹荫甲《党参的本草学考证》)

炮制方法

1.党参片: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2.米炒党参:将大米置热的炒药锅内,用中火加热至冒烟时,投入党参片拌炒,至党参呈黄色时取出,筛去米,放凉。(每100kg党参片,用米20kg)

3.蜜炙党参:取炼蜜用适量开水稀释后,与党参片拌匀,闷透,置热炒药锅内,用文火加热,不断翻炒至黄棕色,不黏手时取出,放凉。(每100kg党参片,用炼蜜20kg)。

成品性状

1.党参片:党参呈椭圆形或类圆形的厚片,便面黄棕色或灰黄色,切面黄白色或黄棕色,有裂隙或菊花纹,中央有淡黄色圆心。周边淡黄白色置黄棕色,有纵皱纹。有特殊香气,味微甜。生党参片益气生津力胜。常用于气津两伤或气血两亏。

2.米炒党参:表面老黄色,具香气,余同生党参片。气变清香,能增强和胃、健脾止泻作用。多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便溏。

3.蜜制党参:形如党参片,表面黄棕色,显光泽,味甜。增强了补中益气润燥养阴的作用。用于气血两虚之症。

药材鉴定

性状鉴别1. 党参 根略呈圆柱形、纺锤状圆柱形或长圆锥形,少分枝或中部以下面分枝,长15-45cm,直径0.45-2.5cm。表面灰黄色、灰棕色或红棕色,有不规则纵沟及皱缩,疏生横长皮孔,上部多环状皱纹,近根头处尤密;根头有多数突起的茎痕及芽痕,集成球状,习称“狮子盘头”;根破碎处有时可见黑褐色胶状物,系乳汁溢出凝成(俗稀油点)。质柔润或坚硬,断面较平整,有的呈角质样,皮部较厚,黄白色、淡棕色或棕褐色,常有裂隙,与木部交接处有一深棕色环,木部约占根直径的1/3-1/2,淡黄色。气微香,味甜,嚼之无渣。

2.素花常参:根稍短,长不超过30cm,少分枝。表面灰棕色,栓皮粗糙,多缢或扭曲,上部环纹密集;油点多。质坚韧,断面不甚平整。嚼之有渣。

3.川党参:根下部很少分枝。表面灰棕色,栓皮常局部脱落,上部环纹较稀。断面皮部肥厚,裂隙较少。味微甜、酸。

4.管花党参:根一分枝或下部略有分枝。表面落皱缩成纵沟,疏生横长皮孔,上部环纹稀疏;根头有球状狮子盘头,破碎处有棕黑色胶状物溢出。断面粉质或糖样角质。气微香,味微甜。

5.球花常参:根肥大,长20-43cm,直径1-3cm。表面有皱缩的纵沟,常扭曲,上部有密环纹,并自中部向上至根头部渐细,习稀“蛇蚓头”;根茎具多数细小的茎痕或芽痕。具辐射状排列的细小裂隙,具特异臭气。

6.灰毛常参:根下部有的分仅。断面略显粉性,可见针晶样亮点。具特异气味。

以根条肥大粗壮、肉质柔阔、香气浓、甜味重,嚼之无渣者为佳。

显微鉴别

根横切面:

1.党参:木栓细胞5-8列,径向壁具纵条纹;木栓石细胞单个散在或数个成群,位于木栓层外侧或嵌于木栓细胞间。皮层狭窄,细胞多不规则或破碎,挤压成颓废组织;有乳管群分布。韧皮部宽广,乳汁管群与筛管群相伴,作径向排列,切微略呈多个断续的同心环,乳汁管含淡黄色粒状分泌物:韧皮射线5-9列细胞,外侧常现裂隙,形成层成环。木质部约占根半径的1/2-4/7;导管单个或5-10个相聚,径向排列成1(-2)列;木射线宽广,常破碎而形成较大的裂隙;木向排列成1(-2);木射线宽广,常破碎而形成较大的裂隙;木薄壁细胞排列紧密;初生木质部三原型。该品薄壁细胞充满菊糖及少数淀粉粒。

2.素花党参:木栓层外有较厚的木栓石细胞环带,有的局部脱落;韧皮部约占根半径的2/3;木质部小,导管大小不一,常径同相间排列似年轮状。该品薄壁细胞含淀粉粒及少量菊糖。

3.川党参:木栓细胞的稍增厚,具纹孔;木栓石细胞数列排成断续的环带,有的嵌于木栓细胞间;韧皮部约占根半径的2/3;木质部较小,木薄壁细胞有的增厚。该品薄壁细胞含淀粉粒,多为复粒;菊糖存在于裂隙处及导管中。

4. 管花常参 木栓细胞3-7列;韧皮部薄壁细胞间有明显的细胞隙;木质部占根半径的1/3-1/4,导管多单个散在;该品薄壁细胞充满淀粉粒。韧皮部的淀粉粒直径13-16μm,多为复粒,木质部的淀粉粒直径4-7μm,多为单粒;菊糖主要分布于木质部,含菊糖细胞常与导管伴生。

5.球花党参:木栓细胞5-10列;韧皮部占根半径的5/8;射线宽5-7列细胞;木质部约占根半径的3-8,木薄壁细胞稍增厚;该品薄壁细胞含大量菊糖,存在于导管周围薄壁胞中的团导体较小。

6.灰毛党参:木栓细胞切向延长,达164μm;韧皮部与木质部近等径;木射线宽广,韧皮射线狭窄,仅2-4列细胞。

粉末特征:

1.党参 黄白色。

①菊糖多,用冷水合氯醛液装置,菊糖团块略呈扇形。类圆形或半圆形,表面具放射状线纹。

②石细胞较多,单个散在或数个成群,有的与木栓细胞相嵌;石细胞多角形,类方形,长方形或不规则形,直径24-51μm,纹孔稀疏。

③具缘纹孔、网纹、风状具缘纹也导管及梯纹导管,直径21-80μm导管分子长80-88μm。

④乳汁管为有节联结乳汁管,直径12-15μm,管中及周围细胞中充满油滴状物及细颗粒。

⑤木栓细胞棕黄色,表面观长方形、斜方形或类多角形,垂周壁微波状弯曲,木化,有纵条纹。此外,可见少数淀粉粒。

2.素花党参 淡黄色。

①石细胞极多,直径19-60μm,长35-107(-256)μm,壁厚薄不等,纹孔稀疏,孔沟明显,有的孔沟密集并纵横交错成网状、蜂窝状。

②木薄壁细胞梭状,次生壁网状及梯状增厚。

③色素块黄色或棕红色,有的充塞于导管中。④淀粉粒单粒,圆球形或卵圆形。

3.川党参 类白色。

①石细胞较少,直径25-36μk,长60-76μm,壁厚3-5(-8)μm,有的中部壁较厚,使胞腔呈哑铃状,孔沟明显,嗽叭状或漏斗状。

②木薄壁细胞梭形,有的平周壁上具网状纹理,有的垂周壁呈连珠状。有的纹孔、孔沟明显。

③淀粉粒较多,单粒圆球形、类圆形,直径6-20μm,脐点点状或不明为;复粒由2-7分粒组成。

4.管花党参 白色。

①淀粉粒极多,单粒圆球形或椭圆形,直径6-30μm,脐点裂缝状、点状、星状,大粒层纹明显;半复粒有2-3个脐点;复粒由2分粒线成,大小悬殊。

②木栓细胞方形或长方形,长宽可达80-100μm,壁木化。

③木薄壁细胞长方形,次生壁呈梯状、网状或螺状增厚。

5.球花党参 淡黄白色。

①木栓细胞表面观长方形或斜方形,有的垂周壁连珠状增厚,孔沟明显。

②木薄壁细胞长形或短梭形,次生壁梯状或网状增厚,侧壁呈连球状。

③射线细胞排列规则,径向面观细胞长方形,上、下端径向壁有的分离,或连珠状增厚。

④厚壁细胞石细胞状,纹孔、孔沟明显,壁非木化。

⑤色素块易风,棕风色或鲜黄色。

6.灰毛党参 淡黄色。

①木栓细胞表面观类长方形、狭长方形或类方形垂周壁可见条纹。

②木薄壁细胞细梭形,次生壁呈梯状或网状增厚,侧壁呈连球状。

③无色素块。

④余与球花党参相似。

商品规格

1.东党一等:长20cm以上,芦下直径1cm以上,无得毛须。二等:长20cm以下,芦下直径0.5cm以上。

2.潞党一等:芦下直径1cm以上,无油条。二等:芦下直径0.8cm以上,无油条。三等:芦下直径0.4cm以上,油条不超过10%。

3.西党一等:芦下直径1.5cm以上,无油条。二等:芦下直径1cm以上,无油条。三等:芦下直径0.6cm以上,油条不超过15%。

4.条党一等:芦下直径1.2cm以上,无油条。二等:芦下直径0.8cm以上,无油条。三等:芦下直径0.5cm以上,油条不超过10%,无参秧。

别名 西党参,东党参,防党参,防党,上党参,上党,上党人参,潞党参,潞州党,潞州党参,野党参,台党参,台参,野台参,野台党,野台党参,黄参,狮头参,中灵草根,口党,廿党参,辽参,三叶菜根,叶子草根,五台党。

党参品种

野党参:党参野生种的统称。

台党参:产于山西五台山一带的党参。

野台党:又名野台党参。为产于五台山的野党参。个条粗壮,肉质肥厚,味甘清香,品质特优,为党参中之珍品。

防党参;为产于甘肃武都一带的野党参。经酒洒蒸制后内色变黑、皮色黄,横纹类似防风,故名防党参。品质优良。

潞党参:又名上党、上党参,上党人参、白皮党、异条党等。为产于山西长治(秦代称上党郡,隋代称潞州。故有上党参、潞党参之称)一带者。品质最优,为道地药材。多为栽培品。按质量好坏又可分为贡潞、奎潞,秃潞等规格。贡潞品质擐优,奎潞次之,秃潞又次之。

文元党:叉名汶元党、波元党参、文元党参。为产于甘肃白龙江流域者。品质亦优。多为栽培品。

东党参:又名东党,吉林党、吉林党参。为主产于中国东北地区者。

西党参:又名西游党、酉党、岷党、纹党,文觉、品党,素花党参等。多为人工栽培。品质亦优。

条党参;又名条党、川党参、川党、单枝党、单枝党参、板桥党、八仙党、八仙党参。为人工用种子经播植法栽培者。条壮体肥,味甘,糖分充足,品质较优。

白党参:又名白党、甜党、叙党、管花党参等。主产于四川、云南、贵州等地。质地较硬,糖分较少,色白,品质较次。

绿花党参:又名高山党参。主产于四川。

秦岭党参:为同属植物秦岭党参的根。主产于陕西、甘肃。

新疆党参:又名直立党参。为同属植物新疆党参的根。主产于新疆。

柴党:为同属植物柴党的根。主产于四川、甘肃。

蛇头党参,又名蛇头党、南路蛇头党。为同属植物蛇头党参的根。主产于四川。

灰白叶党参:又名北路蛇头党。为同属植物灰白叶党参的根。

小花党参;为同属植物小花党参的根。主产于四川。

大头党参;又名大头党,心叶党。为同属植物大头党参的根。主产于四川。

均以条大粗壮,皮松肉紧,有横纹及狮子盘头芦、质油润,味香甜,嚼之无渣者为佳。

处方名

党参,上党,潞党,潞党参,上党参,炒党参,炙党参,蜜炙党参,酒党参。

处方中写党参、上党、上党参、潞党、潞党参等均指生党参。为原药洗净晒干,再润透切片生用入药者。

炒党参为党参片用麸(或米、土、赤石脂等)炒至微黄色,略带焦斑,取出摊晾,而后入药者。健脾和胃功效增强。

炙党参又名蜜炙党参。为党参片用蜂蜜拌匀,再用文火炒至不粘手时取出摊晾,而后入药者。润肺益阴,补中益气功效增强。

酒党参为党参片用黄酒淋喷,闷透,晾干入药者。

将"党参的简介图片和鉴别方法"

三 : 地龙的简介图片和鉴别方法

核心提示:地龙的简介图片和鉴别方法 地龙简介  地龙是我国重要的中药材之一。[www.61k.com]最早的中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中收载的6 7种动物药中就有蚯蚓。李时珍在《本草纲目》称之为具有通经活络、活血化瘀、预防治……

地龙是什么 地龙的简介图片和鉴别方法

地龙简介

地龙是我国重要的中药材之一。最早的中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中收载的6 7种动物药中就有蚯蚓。李时珍在《本草纲目》称之为具有通经活络、活血化瘀、预防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作用,在《本草纲目》虫部中有40多种药用作用。地龙可以生产多种中药、 西药、 人、畜用药品、地龙注射液、普恩复、溶栓、百奥、抗栓、步长胶囊。 也可以作为各种家禽、家畜、渔业水产品、水族宠物食品、动物性活食饵料、饲料添剂诱食剂。 干地龙可以作为各种鱼类、水产品高档开口饵料。 鲜地龙——是高蛋白活饵料。畜禽动物,长吃地龙可以减少用药量,降低死亡率。 冻地龙——是高效益药物饵料,各种畜禽动物长吃地龙可改善肉蛋奶品质,减少药物残留。 冻干地龙——是高营养水产品漂浮饵料。鱼苗场,水产养殖场,长吃地龙苗壮,体强,颜 色鲜艳。 地龙——具有:利尿、镇痛、平喘、降压、解热、抗惊厥等作用。 地龙——含有地龙素、地龙解热素、维生素B族复合体等成分。 地龙——可以提取蛋白酶、蚓激酶、蚯蚓纤溶酶等生物药品。

广地龙性状

呈长条薄片状,扭曲不直,长10-20cm,宽1-2cm,头尾两端仍保持原形,前端稍尖,尾端钝圆。全体表具密集环节,靠前端第14-16环节有色较浅的环节,习称“白颈”;体背棕红色或灰红色,腹部浅黄棕色。体轻,壁较厚,质脆,易折断,断面白色。气腥。味微咸。[3]

土地龙性状

呈弯曲圆柱形,长5-lOcm,直径0.3-0.7cm。体表灰褐色或灰棕色,皱缩不平,“白颈”不明显。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间有泥土,肉薄。气腥,味微咸。

药材鉴别

动物原料的鉴别

1.广地龙:全体呈扁片状。腹部已剖开,内脏已除去仅头端及尾端仍保持原来形状,全体弯曲不直,体长15~20厘米,宽约1~1.5厘米。全体由90~100余环节构成,体前端稍尖,中央有口,尾端钝圆,有纵列的肛门,体的14~16环节为生殖环带,在18节节的两侧有一对小突起为雄性生殖孔部分。体背色棕红或灰红,腹部色较淡,体壁较厚。气腥,味微咸。

以干燥、条大、肥壮、不碎、无泥者为佳。

2.土地龙:呈弯曲的圆柱形,长5~10厘米,直径3~7毫米。全体由许多环节构成,完整,腹部未剖开。口位于较尖的一端,肛门开口于钝圆的一端,生殖环带多不显明,体表灰棕色,常附泥土。质轻而脆,易折断,断面呈土色。气腥,味微咸。

以身干、条大、不碎者为佳。

以上二种药材的检索表:

1.扁片状;腹部已剖开,内脏已除去;生殖环带显明;背部棕黑,腹面淡褐色……………………广地龙

1.圆柱状;腹部未剖开,内脏未除去;生殖环带不显明;全体土黄色………………………………土地龙

将"地龙的简介图片和鉴别方法"

地龙是什么 地龙的简介图片和鉴别方法

四 : 远志的简介图片和鉴别方法

核心提示:远志的简介图片和鉴别方法 远志简介  【来源】该品为远志科植物远志Polygala tenuifolia Willd.或卵叶远志Polygala sibirica L. 的干燥根。(www.61k.com)  植……

远志图片 远志的简介图片和鉴别方法

远志简介

【来源】该品为远志科植物远志Polygala tenuifolia Willd.或卵叶远志Polygala sibirica L. 的干燥根。

植物形态【其它名称】葽绕、蕀蒬、棘菀、细草、小鸡腿、小鸡眼、小草根。

【性味归经】苦、辛,微温。归心、肾、肺经。

【功能主治】安神益智,祛痰,消肿。用于心肾不交引起的失眠多梦,健忘惊悸,神志恍惚,咳嗽痰多,疮疡肿毒,乳房肿痛。

【应用】

1.失眠多梦,心悸怔忡,健忘。该品苦辛性温,性善宣泄通达,既能开心气而宁心安神、又能通肾气而强志不忘,为交通心肾、安定神志、益智强识之佳品。主治心肾不交之心神不宁、失眠、惊悸等症,常与茯神、龙齿、朱砂等镇静安神药同用,如远志丸(《张氏医通》);治健忘证,常与人参、茯苓、菖蒲同用,如开心散(《千金方》),若方中再加茯神,即不忘散(《证治准绳》)。

2.癫痫惊狂。该品味辛通利,能利心窍,逐痰涎,故可用治痰阻心窍所致之癫痫抽搐,惊风发狂等症。用于癫痫昏仆、痉挛抽搐者,可与半夏、天麻、全蝎等化痰、息风药配伍;治疗惊风狂证发作,常与菖蒲、郁金、白矾等祛痰、开窍药同用。

3.咳嗽痰多。该品苦温性燥,入肺经,能祛痰止咳,故可用治痰多粘稠、咳吐不爽或外感风寒、咳嗽痰多者,常与杏仁、贝母、瓜蒌、桔梗等同用。

4.痈疽疮毒,乳房肿痛,喉痹。该品辛行苦泄,功擅疏通气血之壅滞而消散痈肿,用于痈疽疮毒,乳房肿痛,内服、外用均有疗效,内服可单用为末,黄酒送服。外用可隔水蒸软,加少量黄酒捣烂敷患处。远志味辛入肺,开宣肺气,以利咽喉,如《仁斋直指方》治喉痹作痛用“远志肉为末,吹之,涎出为度。”

【用法用量】煎服,3~9克。

【注意事项】有胃炎及胃溃疡者慎用。

别名大全

形状【别名】苦远志,棘菀,棘苑,小草根皮,细草根皮,小鸡腿皮,细叶远志(又名山茶叶根皮、光棍茶根皮、小鸡棵根皮、线茶根皮、山胡麻根皮、米儿茶根皮、燕子草根皮,草远志、十二月花根皮),线茶根皮,小鸡根,卵叶远志,宽叶远志,西伯利亚远志,醒心杖。

【商品名】苦远志:为植物细叶远志的根皮。

甜远志;为植物宽叶远志的根皮,习称“土远志”。

关远志:产于山西、陕西一带者。品质最优,为地道药材。

远志筒:又名远志通。为抽去术心的根皮。质优。以色黄、筒粗、内厚、干燥者为最优。

远志肉:简称志肉。为破碎的根皮。品质较次。

远志棍;又名远志梗,远志骨。为细小的中间有轻硬木心的远志根。

【处方名】远志。制远志,炙远志。

处方中写远志指生远志。为原药材去杂质切段生用入药者。

制远志又名泡远志、清远志。为净远志在甘草煎液中浸泡后,捞出晒干入药者。偏于宁心安神。

炙远志又名蜜远志。为净远志用蜂蜜炙后入药者。偏于祛痰止咳。

品种考证

远志始载《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名医别录》云:远志“生太山及冤句川谷。《本草经集注》云:“小草状似麻黄而青。”《开宝本草》云:“远志,茎、叶似大青而小。”《嘉祐本草》引《尔雅》郭璞注云:“(远志),似麻黄,赤华,叶锐而黄,其上谓之小草。”《本草图经》云:“今河、陕、京西州郡亦有之。根黄色,形如篙根,苗名小草。似麻黄而青,又如革豆。叶亦有似大青而小者。三月开花,白色,很长及一尺。四月采根、叶……泗州出者花红,根、叶俱大于他处;商州者根又黑色。俗传夷门远志最佳。”《本草纲目》云:“远志有大叶、小叶二种。陶弘景所说者小叶也,马志所说者大叶也,大叶者花红。”《本草图经》附有远志图五幅,即泅州远志、解州远志、威胜军远志、齐州远志、商州远志。据产地、形态描述和附图可知,古代之药用远志来源已有数种。其主流产品有小叶者即今用的远志,大叶者即今用的西伯利亚远志。

炮制沿革

远志的净制始见于南齐的《华氏中藏经》,书中载有“去心”之说,之后历代沿用。直到公元十世纪,《雷公炮制论》才第一次记述了去心的理由:“凡使,先须去心,若不去心,服之令人烦”。《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载有“汤浸去心”及“甘草煮去芦骨”。关于去心的本草记载有“去心”、“去骨”、“去梗”、“去木”等称谓,足见古人十分重视“去心”这一净制环节。远志

远志的切制始见梁代《本草经集注》记载“皆捶破”,清代有《外科大成》载有“去心,为末”等切制方法记述。

古人认为生品“戟人咽喉”,用于临床须经炮制,方法较多,计有不加辅料的炒、焙、蒸、炙、制炭和加辅料的甘草制、蜜制、朱砂制、姜汁制、酒制、灯心草制、复制等。以甘草制远志为远志最早的炮制方法,《雷公炮制论》载有“熟甘草汤浸宿”,其优点是“以甘缓之,使上发也”。

现代对远志的炮制基本上沿用了古代的炮制方法。《全国中药炮制规范》收载四种规格,2005年版中国药典仅收载了远志和制远志两种规格。

炮制研究

柯文彬等采用不同炮制方法对远志肉和根进行了比较,结果不同部位所含成分有别,且炮制品比生品多一

白色斑点。远志花

李希等以醇浸出物含量为指标,对远志不同炮制工艺进行了评价,结果浸出物含量为蜜制远志 > 生远志 > 炒远志 > 甘草制远志 > 炒制远志,但薄层鉴别各炮制品的化学成分未见差异。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远志木质部溶血作用较皮部低。全远志、远志皮、远志心在同剂量时均可以加强催眠作用;抗惊厥作用以全远志最强,远志皮次之,远志心无效;溶血作用和急毒实验以远志皮最强,全远志次之,远志心最弱;全远志与去心远志比较祛痰作用不减弱。

李光巍等对远志炮炙前后进行了催眠及祛痰作用比较,结果无明显差异。王建等研究了生远志、蜜远志、生远志与甘草不同配伍比例 (3∶1、3∶2、3∶3) 对小鼠胃肠运动的影响,结果生远志、远志-甘草 (3∶1) 配伍对小鼠小肠运动及胃排空有明显抑制作用,并致胃肠充气、肿胀、肠壁变薄,呈现出明显的胃肠毒性,但蜜远志、远志-甘草(3∶2、3∶3)剂量配伍,对胃肠运动无明显影响。此外,他们研究了生远志、蜜远志、甘草制远志和姜远志对胃肠运动的影响,结果表明:生远志与姜远志能明显抑制胃肠运动和消化功能,而蜜远志和甘草制远志的抑制作用相对较弱。

药典标准

【来源】该品为远志科植物远志Polygala tenuifolia Willd.或卵叶远志Polygala sibirica L. 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干。

【制法】

远志:除去杂质,略洗,润透,切段,干燥。

制远志:取甘草,加适量水煎汤,去渣,加入净远志,用文火煮至汤吸尽,取出,干燥。每100kg远志,用甘草6kg。

蜜远志:将制远志加入炼熟的蜂蜜与少许开水,拌匀,稍闷,放锅内炒至不粘手,取出晾凉(每100斤加炼熟蜂蜜20斤)。

【性状】该品呈圆柱形,略弯曲,长3~15cm, 直径0.3~0.8cm。表面灰黄色至灰棕色,有较密并深陷的横皱纹、纵皱纹及裂纹,老根的横皱纹较密更深陷,略呈结节状。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皮部棕黄色,木部黄白色,皮部易与木部剥离。气微,味苦、微辛,嚼之有刺喉感。

【鉴别方法】

(1) 该品横切面:木栓细胞10余列。皮层为20余列薄壁细胞,有切向裂隙。韧皮部较宽广,常现径向裂隙。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发达,均木化,射线宽1~3列细胞。薄壁细胞大多含脂肪油滴;有的含草酸钙簇晶及方晶。

2. 取该品粉末1g,加盐酸无水乙醇溶液(10→100)20ml,加热回流30分钟,放冷,滤过,滤液加水30ml,用氯仿振摇匀提取2次,每次20ml,合并氯仿液,蒸干,残渣加醋酸乙酯1ml使溶解,离心,取上清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远志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甲苯-醋酸乙酯-甲酸(14:4:0.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主斑点。

【性味归经】苦、辛、温。归心、肾、肺经。

【功能主治】安神益智,祛痰,消肿。用于心肾不交引起的失眠多梦,健忘惊悸,神志恍惚,咳痰不爽,疮疡肿毒,乳房肿痛。

【用法用量】 3~9克。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

【制剂】远志流浸膏

将"远志的简介图片和鉴别方法"

远志图片 远志的简介图片和鉴别方法

本文标题:和田玉的鉴别方法-和田玉的鉴别方法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946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