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都江堰-都江堰

发布时间:2017-09-08 所属栏目:都江堰门票

一 : 都江堰

你知道都江堰吗?下面跟我一起去了解都江堰吧。
都江堰在哪里?都江堰在四川,这个天府之国,这个不屈的地方,这个有辣妹子的地方。都江堰在成都这个四川的省会,成都有杜甫的草堂,成都有欢乐世界,但是成都更有都江堰。四川是幸运的,成都是幸运的,有都江堰陪伴着他们,有都江堰陪着他们经历风风雨雨,与此同时都江堰也是幸运的,都江堰可以再四川的怀抱中,可以再成都的臂弯中,四川、成都都保护着都江堰,所以他们遇到一起是彼此的幸运,都江堰占据了一个十分有利的地理位置。
都江堰 都江堰
下面来看看都江堰的风景名胜吧。咱们先来看看都江堰的标志性风景名胜——二王庙吧。二王庙顾名思义是纪念两个人的寺庙,而这两个人正是都江堰的修建者李冰和他的儿子,正是这两个人的不懈努力使得这个我国水利史上的奇迹出现了。二王庙有很悠久的历史,虽然其间经历了战火的摧残、经历了时间的风霜,但是二王庙依然不断的修葺维护,不断地建造,到现在仍然保存的很完整而且增加了一些建筑,使得二王庙的文化底蕴更加丰富了,所以到了都江堰你一定要看看二王庙,要不然你会后悔的哦。下面走进都江堰吧,看看都江堰宝瓶口吧,这是一个人工凿出的景点,虽然是人工修造的但是宝瓶的各处形状及比例都有很严格的限制,曾经毛泽东到了这里看到这里波澜壮阔的景象就感叹都江堰可以千年啊,其实都江堰的设计十分合理,非常符合现在的科学理论,在几千年前那时的劳动人民虽然不懂这些科学原理但是已经把这些原理运用到了实际生产中,不可谓不佩服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这是每一个炎黄子孙的骄傲。都江堰由三个工程组成,三个环环相扣,营造出一个气势恢宏的场景,且整个都江堰设计合理,构局严谨,是一个结合了人文、旅游、历史、实用的旅游景点。
快点去都江堰看看吧,都江堰在等待着你。

二 : 都江堰

——炎黄子孙的骄傲

都江堰坐落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城西,位于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都江堰水利工程建于公元前256年,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都江堰附近景色秀丽,文物古迹众多,主要有伏龙观、二王庙、安澜索桥、玉垒关、离堆公园、玉垒山公园和灵岩寺等。

三大主体工程:都江堰水利工程由创建时的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引水口三大主体工程和百丈堤、人字堤等附属工程构成。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自动排沙、控制进水流量等问题,消除了水患,使川西平原成为”水旱从人”的”天府之国”。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作用。截至1998年,都江堰灌溉范围已达40余县,灌溉面积达到66.87万公顷。

鱼嘴的功能:鱼嘴是修建在江心的分水堤坝,把汹涌的岷江分隔成外江和内江,外江排洪,内江引水灌溉。

飞沙堰的功能:飞沙堰起泻洪、排沙和调节水量的作用。

宝瓶口宝的功能:瓶口控制进水流量,因口的形状如瓶颈,故称宝瓶口。内江水经过宝瓶口流入川西平原灌溉农田。从玉垒山截断的山丘部分,称为”离堆”。

都江堰水利工程充分利用当地西北高、东南低的地理条件,根据江河出山口处特殊的地形、水脉、水势,乘势利导,无坝引水,自流灌溉,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相互依存,共为体系,保证了防洪、灌溉、水运和社会用水综合效益的充分发挥。都江堰建成后,成都平原沃野千里,”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四川的经济文化有很大发展。其最伟大之处是建堰两千多年来经久不衰,而且发挥着愈来愈大的效益。都江堰的创建,以不破坏自然资源,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为前提,变害为利,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协调统一。

都江堰工程至今犹存,仍发挥着工作。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灌区范围的扩大,从1936年开始,逐步改用混凝土浆砌卵石技术对渠首工程进行维修、加固,增加了部分水利设施,古堰的工程布局和”深淘滩、低作堰”,” 乘势利导、因时制宜”,” 遇湾截角、逢正抽心”等治水方略没有改变,都江堰水利工程成为世界最佳水资源利用的典范。水利专家仔细观看了整个工程的设计后,都对它的高度的科学水平惊叹不止。比如飞沙堰的设计就是很好地运用了回旋流的理论。这个堰,平时可以引水灌溉,洪水时则可以排水入外江,而且还有排砂石的作用,有时很大的石块也可以从堰上滚走。当时没有水泥,这么大的工程都是就地取材,用竹笼装卵石作堰,费用较省,效果显著。

都江堰风景:都江堰这一带风景优美,有不少名胜古迹,又是一处十分理想的游览胜地。都江堰一带有二王庙、伏龙观、安澜索桥等名胜古迹。

遇湾截角,逢正抽心:称为八字格言,是战国时期水利专家李冰治理岷江和解决灌区输水及疏通排洪河道的方法,也可以说是一切治理疏浚河道的通则。

“遇湾截角”——指岁修时遇河流弯道,在凸岸截去锐角,减缓冲势,使其顺直一些,减轻主流对河岸的冲刷;

“逢正抽心”——就是遇到顺直的河段或河道叉沟很多时,应当把河床中间部位淘深一些,达到主流集中的目的,使江水 “安流顺轨”,避免泛流毁岸、淹毁农田。

“深淘滩,低作堰”——是都江堰的治水名言,淘滩是指飞沙堰一段、内江一段河道要深淘,深淘的标准是古人在河底深处预埋的“卧铁”。岁修淘滩要淘到卧铁为止,才算恰到好处,才能保证灌区用水。低作堰就是说飞沙堰有一定高度,高了进水多,低了进水少,都不合适。 古时飞沙堰,是用竹笼卵石堆砌的临时工程;如今已改用混凝土浇铸,以保一劳永逸的功效。 宝瓶口,是前山(今名灌口山、玉垒山)伸向岷江的长脊上凿开(古时没有炸药,是用木柴烧红了石头,然后用水浇的方法)的一个口子,它是人工凿成控制内江进水的咽喉,因它形似瓶口而功能奇持,故名宝瓶口。留在宝瓶口右边的山丘,因与其山体相离,故名离堆。宝瓶口宽度和底高都有极严格的控制,古人在岩壁上刻了几十条分划,取名“水则”,那是我国最早的水位标尺。 鱼嘴、飞沙堰、宝瓶口这个都江堰渠首的三大主体工程,在一般人看来可能会觉得平平常常、简简单单,殊不知其中蕴藏着极其巨大的科学价值,它内含的系统工程学、流体力学等,在今天仍然是处在当代科技的前沿,普遍受到推祟和运用,然而这些科学原理,早在二干多年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中就已被运用于实践了。这是中华古代文明的象征,这是我们炎黄子孙的骄傲。

华为地头力:深淘滩 低作堰

有一身之独立而有一家之独立,有一家之独立,才能使一国独立、天下独立。而能致一身之独立者,无他,唯先开其心智耳。 ——福泽谕吉

每次看到150多年前日本明治维新大师福泽谕吉的语句,都会被强烈震撼。用“企业”替代“家”,便可以有新的语境:“有一身独立而有一企之独立,有一企独立才有一国之独立。”而能使一身独立者,“无他,唯先开其心智”,使每个人都可以在一个个业务现场,充分完整地释放自己的地头力、创造力和冰山般的巨大潜能,为此,需要对企业组织的架构与文化,进行新的反思和梳理。

如何打造华为公司文化场,使得一线员工团队勇于承当,任正非想到了都江堰,想到了李冰父子治水真经:深淘滩,低作堰。

都江堰是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历经2 260年而不衰,是当今世界年代久远、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与之兴建时间大致相同的古埃及和古巴比仑的灌溉系统,以及中国陕西的郑国渠和广西的灵渠,都因沧海变迁和时间的推移,或湮没、或失效,唯有都江堰独树一帜,至今还滋润着天府之国的万顷良田。之所以能持续至今,还要归功于李冰父子治水留下的智慧。

“深淘滩”中的“滩”指的是凤栖窝下的一段内江河道,每年洪水过后这里会有沙石淤积,必须岁岁勤修。“低作堰”指的是飞沙堰要低作,切忌用高作堰的方式在枯水季节增加宝瓶口的进水,那是一种急功近利的做法。飞沙堰过高,虽然枯水季节宝瓶口可以多进水,但洪水季节却会造成严重淤积,使工程逐渐废弃。为了保证枯水季节的灌溉用水,每年的岁修必须淘滩淘到一定深度,不可有任何懈怠。为此,相传李冰才在河床下埋石马,明代起改埋卧铁,作为深淘标志。

任正非提出的“深淘滩,低作堰”,可以有多重意义的解读。

“深淘滩,低作堰”是对华为商业模式的一种概括。高科技企业“高投入、高回报”的传统商业模式,已经深入人心。当科技企业持续在研发上“高投入”,形成了一定形式的成本优势,企业无不正大光明地把“高回报”装入袋中。有些巨无霸一旦形成垄断,还千方百计地制造壁垒,压制创新技术的应用。任正非不认同这样的哲学。2008年中国电信CDMA网络工程招标,阿尔卡特朗讯、北电等巨头,纷纷投出了70亿~140亿元的标,而华为却只报了不到7亿元的超低价。一时间华为“裸奔”、“不正当竞争”等评论铺天盖地,而任正非则很淡然。这既是华为成本优势地头力的集中体现,又是华为一贯经营战略的具体体现。华为历来秉持的是“低作堰”,与运营商形成共生的关系,用低价格减轻运营商的成本压力,让利给运营商,赢得其长期信任与合作,最终定能取得合理的回报。

“深淘滩,低作堰”是对华为内部运营模式的一种概括。从一线摸爬滚打出来的任正非,最重视一线的“深淘滩”。当公司一个一个的业务现场,都具备了很强的突破能力,都能做到精进、极致,作为所有业务现场突破能力的集合的公司竞争力,就会特别强大。要形成这样一种局面,最为重要的是让业务现场所有层级的高管,都能戒掉颐指气使的工作方式,真正成为一线的服务生或仆人。这样就会形成一个上下心身合一的氛围。任正非作为创始人,从来不缺乏贴近一线的激情和对一线的敬重。企业的命脉在一线。任正非的意识从不停留在理念和哲学层面上,他习惯于把意识转化为具体行动。作为创始人,他不断缩小自己的持股比例,不断扩大着华为股东的群体。他不断把公司利润转移为员工的福利,以至于华为的高工资成为中国的一道独特风景。

“深淘滩,低作堰”还是对华为学习型组织的一种概括。任正非是一个学习能力很强的人。学习能力强的一个最重要的标志,是能够随时清空那些既定的经验和做法。20年从一家2万元的小公司,跻身世界一流公司军团,是中国现代企业史上的一个奇观。而任正非却能清醒地认识到,现在到了一个转折点,到了要否定以前助推华为成功的经验、做法、体制、流程等既定东西的时候了。华为只有“低作堰”,才能把公司积沉下的淤泥不断排除,才能让“成人”华为保持一双单纯的眼睛,才能把公司外部新的东西不断引进来。有了这样的氛围,才能使华为上下坚定不移地“深淘滩”。他呼唤地头力,呼唤一线追求极致的创造,就是这种不断精进精神的体现。

“深淘滩,低作堰”,才能在公司内外形成一个强势的场,充分释放公司全员的地头力,勇于承当起提升人类福祉的使命。

“深淘滩,低作堰”的启示

在处理客户服务投诉的研究中,偶然发现了“深淘滩,低作堰”是都江堰的治水名言。感悟到客户服务和电话销售团队的管理,不觉大呼痛快。

古人之智慧,真是令人拍案叫绝,先说说都江堰上都有哪些名言吧。

都江堰源远流长,惠泽后代,其奥秘除了巧夺天工的工程布局外,更主要的是遵循了“乘势利导、因时制宜”的治水指导思想、“岁必一修”的管理制度,“遇难弯截角、逢正抽心”的治河原则,以及“砌鱼嘴立湃缺,深淘滩、低作堰”的引水、防沙、泄洪之管理经验和治堰准则。

深淘滩是指飞沙堰一段、内江一段河道要深淘,深淘的标准是古人在河底深处预埋的“卧铁”。岁修淘滩要淘到卧铁为止,才算恰到好处,才能保证灌区用水。低作堰就是说飞沙堰有一定高度,高了进水多,低了进水少,都不合适。古时飞沙堰,是用竹笼卵石堆砌的临时工程;如今已改用混凝土浇铸,以保一劳永逸的功效。

在客户服务和日常管理中,如果把客户的投诉或企业的隐患比作河道的淤泥,那么,企业里面如何面对这些问题呢?相信2000年前的李冰已经给了我们很好的启发。我们要做的不是压制客户的抱怨和危机,而是应该"深淘滩",设立多种管道,让一线的员工能够充分回报企业管理里遇到的问题,所谓"低做堰"是指在管理规范上不要上太死的规定,而是要设立宽松的氛围和政策,以使业务状况,市场情况能够正常流动,而不受制度或规定的影响。

“岁必一修”的管理制度也是适合我们企业管理的,也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与时俱进",每年每季度都要反省,在电话销售团队里要到每周都要反省.把不合理的修改,鼓励长处,不断克服弱点,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不断进步。

岁必一修的具体方法就是“遇湾截角,逢正抽心”,原来是治理岷江和解决灌区输水及疏通排洪河道的方法.“遇湾截角”指岁修时遇河流弯道,在凸岸截去锐角,减缓冲势,使其顺直一些,减轻主流对河岸的冲刷,“逢正抽心”就是遇到顺直的河段或河道叉沟很多时,应当把河床中间部位淘深一些,达到主流集中的目的,使江水“安流顺轨”,避免泛流毁岸、淹毁农田。应用到管理中,也就是在每次检讨过程中,如果大家都对某意见感到不理解或有大矛盾,大冲突的地方,要适当地修改,不能使其影响主要的人心.如果大家的意见比较集中,不论是好的,还是坏的,都要把其视为重点,给该问题预留较大的空间,充分并深刻地论证,就好比抽心一般.当然,如果应用在客户的管理中,也是一样.面对主要的市场和关键的大客户,公司的资源一定要倾斜支持,以做到二八分配,发挥资源的最大效能.

“乘势利导,因时制宜”是都江堰李冰治水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经典的经典概括,其本意为根据地势、地貌、水势、水量和水文流向的基本规律开凿河道,根据夏季(洪水期)和冬季(枯水期)时令的不同调剂水流。”势”还具体为”遇弯截角,逢正抽心”,要”深淘滩,低作堰”达到”利导”的目的;”因时制宜”的特定意义:根据季节变换调剂洪水期和枯水期的内外江分流,以保旱涝丰收。这造福千古的宝贵文化遗产对指导我们今天的教育仍博大精深,站在外实校”开启成功”的视角审势,极富指导性。我们诠释:”势”,就是学校这块成功人生的育人沃土,学生的个性和成长规律,教师资深渊博的学问;”利导”,就是善于引导学生实现学业成功、人格成功、个性发展成功。”因时制宜”,就是根据中学生不同年龄、不同年级、不同学力、不同时代采取不同的方法因材施教,实现”以人为本”,与时俱进,开启成功。

“乘势利导,因时制宜,开启成功”,既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又具有强烈的时代震撼感;既有科学性,又有教育性,是历史与现实的交相辉映,是科学与人文的融合,是天人的精妙合一。国家教育部领导视察时说:这是独一无二的富有哲理的办学理念。

2010年6月1日

李冰与都江堰

李冰、都江堰、深淘滩,低作堰、遇湾截角,逢正抽心

——摘自loving23(网名)的空间



我以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

长城当然也非常伟大,不管孟姜女们如何痛哭流涕,站远了看,这个苦难的民族竟用人力在野山荒漠间修了一条万里屏障,为我们生存的星球留下了一种人类意志力的骄傲。长城到了八达岭一带已经没有什么味道,而在甘肃、陕西、山西、内蒙一带,劲厉的寒风在时断时续的颓壁残垣间呼啸,淡淡的夕照、荒凉的旷野溶成一气,让人全身心地投入对历史、对岁月、对民族的巨大惊悸,感觉就深厚得多了。

但是,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如果说,长城占据了辽阔的空间,那么,它却实实在在地占据了邈远的时间。长城的社会功用早已废弛,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发众输送汩汩清流。有了它,旱涝无常的四川平原成了天府之国,每当我们民族有了重大灾难,天府之国总是沉着地提供庇护和濡养。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永久性地灌溉了中华民族。有了它,才有诸葛亮、刘备的雄才大略,才有李白、杜甫、陆游的川行华章。说得近一点,有了它,抗日战争中的中国才有一个比较安定的后方。

它的水流不像万里长城那样突兀在外,而是细细浸润、节节延伸,延伸的距离并不比长城短。长城的文明是一种僵硬的雕塑,它的文明是一种灵动的生活。长城摆出一副老资格等待人们的修缮,它却卑处一隅,像一位绝不炫耀、毫无所求的乡间母亲,只知贡献。一查履历,长城还只是它的后辈它,就是都江堰。



我去都江堰之前,以为它只是一个水利工程罢了,不会有太大的游观价值。连三峡坝都看过了,它还能怎么样?只是要去青城山玩,得路过灌县县城,它就在近旁,就乘便看一眼吧。因此,在灌县下车,心绪懒懒的,脚步散散的,在街上胡逛,一心只想看青城山。

七转八弯,从简朴的街市走进了一个草木茂盛的所在。脸面渐觉滋润,眼前愈显清朗,也没有谁指路,只向更滋润、更清朗的去处走。忽然,天地间开始有些异常,一种隐隐然的骚动,一种还不太响却一定是非常响的声音,充斥周际。如地震前兆,如海啸将临,如山崩即至,浑身起一种莫名的紧张,又紧张得急于趋附。不知是自己走去的还是被它吸去的,终于陡然一惊,我已站在伏龙观前,眼前,急流浩荡,大地震颤。即便是站在海边礁石上,也没有像这里强烈地领受到水的魅力。海水是雍容大度的聚会,聚会得太多太深,茫茫一片,让人忘记它是切切实实的水,可掬可捧的水。这里的水却不同,要说多也不算太多,但股股叠叠都精神焕发,合在一起比赛着飞奔的力量,踊跃着喧嚣的生命。这种比赛又极有规矩,奔着奔着,遇到江心的分水堤,刷地一下裁割为二,直窜出去,两股水分别撞到了一道坚坝,立即乖乖地转身改向,再在另一道坚坝上撞一下,于是又根据筑坝者的指令来一番调整……也许水流对自己的驯顺有点恼怒了,突然撒起野来,猛地翻卷咆哮,但越是这样越是显现出一种更壮丽的驯顺。已经咆哮到让人心魄俱夺,也没有一滴水溅错了方位。阴气森森间,延续着一场千年的收伏战。水在这里吃够了苦头也出足了风头,就像一场千年的收伏战。就像一大拨翻越各种障碍的马拉松健儿,把最强悍的生命付之于规整,付之于企盼,付之于众目睽睽。看云看雾看日出各有胜地,要看水,万不可忘了都江堰。



这一切,首先要归功于遥远得看不出面影的李冰。

四川有幸,公元前251年出现过一项毫不惹人注目的任命:李冰任蜀郡守。

此后中国千年官场的惯例,是把一批批有所执持的学者遴选为无所专攻的官僚,而李冰,却因官位而成了一名实践科学家。这里明显地出现了两种判然不同的政治走向,在李冰看来,政治的含义是浚理,是消灾,是滋润,是濡养,它要实施的事儿,既具体又质朴。他领受了一个连孩单都能领悟的简单道理:既然四川最大的困扰是旱涝,那么四川的统治者必须成为水利学家。

前不久我曾接到一位极有作为的市长的名片,上面的头衔只印了”土木工程师”,我立即追想到了李冰。

没有证据可以说明李冰的政治才能,但因有过他,中国也就有过了一种冰清玉洁的政治纲领。

他是郡守,手握一把长锸,站在滔滔的江边,完成了一个”守”字的原始造型。那把长锸,千年来始终与金杖玉玺、铁戟钢锤反复辩论。他失败了,终究又胜利了。

他开始叫人绘制水系图谱。这图谱,可与今天的裁军数据、登月线路遥相呼应。

他当然没有在哪里学过水利。但是,以使命为学校,死钻几载,他总结出治水三字经”深淘滩,低作堰”、八字真言”遇湾截角,逢正抽心”,直到20世纪仍是水利工程的圭臬。他的这点学问,永远水气淋漓,而后于他不知多少年的厚厚典籍,却早已风干,松脆得无法翻阅。

他没有料到,他治水的韬略很快被替代成治人的计谋;他没有料到,他想灌溉的沃土将会时时成为战场,沃土上的稻谷将有大半充作军粮。他只知道,这个人要想不灭绝,就必须要有清泉和米粮。

他大愚,又大智。他大拙,又大巧。他以田间老农的思维,进入了最澄彻的人类学的思考。

他未曾留下什么生平资料,只留下硬扎扎的水坝一座,让人们去猜详。人们到这儿一次次纳闷:这是谁呢?死于两千年前,却明明还在指挥水流。站在江心的岗亭前,”你走这边,他走那边”的吆喝声、劝诫声、慰抚声声声入耳。没有一个人能活得这样长寿。

秦始皇筑长城的指令,雄壮、蛮吓、残忍;他筑堰的指令,智慧、仁慈、透明。

有什么样的起点就会有什么样的延续。长城半是壮胆半是排场,世世代代,大体是这样。直到今天,长城还常常成为排场。都江堰一开始就清朗可鉴,结果,它的历史也总显出超乎寻常的格调。李冰在世时已考虑事业的承续,命令自己的儿子作3个石人,镇于江间,测量水位。李冰逝世400年后,也许3个石人已经损缺,汉代水官重造高及3米的”三神石人”测量水位。这”三神石人”其中一尊即是李冰雕像。这位汉代水官一定是承接了李冰的伟大精魂,竟敢于把自己尊敬的祖师,放在江中镇水测量。他懂得李冰的心意,唯有那里才是他最合适的岗位。这个设计竟然没有遭到反对而顺利实施,只能说都江堰为自己流泻出了一个独特的精神世界。

石像终于被岁月的淤泥掩埋,本世纪70年代出土时,有一尊石像头部已经残缺,手上还紧握着长锸。有人说,这是李冰的儿子。即使不是,我仍然把他看成是李冰的儿子。一位现代作家见到这尊塑像怦然心动,”没淤泥而蔼然含笑,断颈项而长锸在握”,作家由此而向现代官场衮衮诸公诘问:活着或死了应站在哪里?出土的石像现正在伏龙观里展览。人们在轰鸣如雷的水声中向他们默默祭奠。在这里,我突然产生了对中国历史的某种乐观。只要都江堰不坍,李冰的精魂就不会消散,李冰的儿子会代代繁衍。轰鸣的江水便是至圣至善的遗言。



继续往前走,看到了一条横江索桥。桥很高,桥索由麻绳、竹篾编成。跨上去,桥身就猛烈摆动,越犹豫进退,摆动就越大。在这样高的地方偷看桥下会神志慌乱,但这是索桥,到处漏空,由不得你不看。一看之下,先是惊叹。脚下的江流,从那么遥远的地方奔来,一派义无反顾的决绝势头,挟着寒风,吐着白沫,凌厉锐进。我站得这么高还感觉到了它的砭肤冷气,估计它是从雪山赶来的罢。但是,再看桥的另一边,它硬是化作许多亮闪闪的河渠,改恶从善。人对自然力的驯服,干得多么爽利。如果人类干什么事都这么爽利,地球早已是另一副模样。

但是,人类总是缺乏自信,进进退退,走走停停,不断自我耗损,又不断地为耗损而再耗损。结果,仅仅多了一点自信的李冰,倒成了人们心中的神。离索桥东端不远的玉垒山麓,建有一座二王庙,祭祀李冰父子。人们在虔诚膜拜,膜拜自己同类中更像一点人的人。钟鼓钹磬,朝朝暮暮,重一声,轻一声,伴和着江涛轰鸣。

李冰这样的人,是应该找个安静的地方好好纪念一下的,造个二王庙,也合民众心意。

实实在在为民造福的人升格为神,神的世界也就会变得通情达理、平适可亲。中国宗教颇多世俗气息,因此,世俗人情也会染上宗教式的光斑。一来二去,都江堰倒成了连接两界的桥墩。

我到边远地区看傩戏,对许多内容不感兴趣,特别使我愉快的是,傩戏中的水神河伯,换成了灌县李冰。傩戏中的水神李冰比二王庙中的李冰活跃得多,民众围着他狂舞呐喊,祈求有无数个都江堰带来全国的风调雨顺,水土滋润。傩戏本来都以神话开头的,有了一个李冰,神话走向实际,幽深的精神天国,一下子帖近了大地,贴近了苍生。

写得太好了,太生动了!是赞美诗!

2010年6月1日

三 : 千秋都江堰

(黑风夜话94 千秋都江堰)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遥远的传说吹拂着三星堆神秘的面纱,纵目广鼻的蜀地先人消失在同样遥远神秘的青铜时代。但秦军还是跨过了难比登天的蜀道,公元前316年,“司马错伐蜀,灭之(《史记.秦本纪》)”。商鞅变法以后的秦国,逐渐开始了中央集权的尝试,郡县代替分封已是后继君王的共识。灭蜀六十年后,秦昭襄王派出李冰为蜀郡守,一项实事工程也随着李冰的出现而载入史册,那就是《史记.河渠书》所说的“凿离堆辟沫水”,后人称之为都江堰。

李冰放眼蜀地,广袤无边一马平川,面积比关中平原不知大多少倍,可就是人烟稀少耕地无多。李冰不解,素衣轻杖问苦民间,终于得知造成原因是一条贯穿于盆地边缘的名叫岷江的河流。桀骜的岷江面目狰狞,泛滥时如脱缰野马横冲直撞毁灭家园,干旱时又远水不救赤地千里饿殍遍野,水深火热的百姓欲哭无泪流离失所。

李冰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治水工作中,他对岷江进行了全流域的考察,几次深山密林探寻源头。他不畏艰险沿江漂流,直达岷江与长江的汇合处,掌握了第一手水文资料。岷江发源于崇山峻岭,一路青山夹道白云巡游,水裹流沙浪遏飞舟,到了灌县,地势一下变得平坦起来,湍急的水流毫无遮拦,随心所欲地冲决堤岸,挟带来的泥沙也淤积在这里抬高河床。灌县西南的玉垒山(离堆)又起阻水作用,每当夏洪季节水无处排泻,大盆地里灾难频繁。

李冰经过周密策划,亲率民工在玉垒山开凿了一个二十米宽的“宝瓶口”,然后在江心构筑分水堰。过水为堰,拦水为坝,从大禹开始导就是治水的精髓。水流过堰,受到阻挡后损失了能量,变得相对平缓。江心堰的前端犹如鱼头所以取名“鱼嘴”,鱼嘴迎向岷江上游,把汹涌的来水分成东西两股。西股为外江,是岷江正流,大部分来水从正流直下长江;东股为内江,进入内江的水被逼进宝瓶口,实现了江水东流的梦想,宝瓶口是整个盆地灌溉系统的渠首,大大小小的沟渠组成了纵横交错的扇形水网。为了进一步控制流入宝瓶口的水量,在分水堰的尾部又修建了分洪用的平水槽和“飞沙堰”,当内江水位过高时,洪水就经由平水槽漫过飞沙堰流入外江,这就稳定了进入宝瓶口水量。泽被蜀中的都江堰就这样初见成型了。李冰把蜀郡变成了米粮仓,为以后大秦兵吞六国作出了后勤保障。

一项水利工程的伟大不但看它的建成,更要看它后续的使用、维护和功效。李冰父子耗尽心血,制定了一整套维修和监控的方法,有的还沿用至今。都江堰这一宏伟而缜密的工程建成后,蜀中平原消除了水旱之患,良田沃土成就了天府之国的美誉。(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为官一任,谋福一方,功在当时,利在千秋。也许这才是父母官(现在叫人民公仆)的最高境界。人们崇敬李冰,以他为川主,后来干脆尊他为王,都江堰边的蜀王祠改祀李冰父子,并从宋代起变成了二王庙,香火不灭。因势利导、因地制宜的山水和谐使都江堰英名远扬,二千多年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今日都江堰依旧焕发着勃勃生机和活力,它已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使用、无坝引水的宏大水利工程,凝聚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与智慧的结晶。从伏龙观漫步至安澜桥,相伴风轻云淡、江水滔滔,一路走来难免情景交融、感觉良好。只是自然与人相处不会总是美好,在自然面前,人如果一定要去征服,以为人定胜天,那天一定是不服的,冷不定就会在哪里报复人类,人类会为自己的肤浅无知而付出代价。但如果能敬畏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自然也终不负人类,这就是天人和谐。 都江堰即如是。

四 : 都江堰印象

以前对都江堰的了解不多,只知道它是一个旅游城市。自从看了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一书中的《都江堰》,才算对都江堰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要去看一看的愿望也更加强烈。

车刚到都江堰市,就感受到迎面扑来的清凉山风,空气中弥漫着湿润和清新,给人一种相来恨晚的悔感。岷江穿市而过,我惊异地发现岷江水流湍急,几乎成狂奔之势,鼓动着沉而不发的浑厚波浪,义无返顾、毅然决然地向东进发,那跃动的气势,那奔涌的壮观给人一种豪情和力量。我见过的水很多,海水、河水、江水、溪水、泉水。但象这样常年奔流不息清彻见底的水我还是平生第一次看见,但我不知这就是岷江,也全然没有把它同都江堰联系到一起,等到了都江堰风景区大门口我才顿然醒悟:懊,这原来就是从岷山脚下经都江堰流经千年不知疲倦,滋润了成都平原,养育了四川人民的岷江之水。于是对都江堰的神奇与魅力焕化出全身心的渴盼与急切向往。

进得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伏龙观,巍峨壮观气宇不凡,都江堰的各个建筑都是青一色的古旧庙宇楼阁式的仿古式样,见证着都江堰这个历史老人的沧桑和演变。不巧我去的那天中央电视台《综艺大观》栏目晚上要在都江堰公园进行现场录制彩排,工作人员正忙着布置现场,伏龙观也被暂时封闭,挂上了“游客止步”的牌子。伏龙观门前阔大的空地上搭建了一个巨大的演出舞台,上万只橙黄色小凳齐整整摆满现场,远远看去象是盛开的鲜花满目姹紫。伏龙观西侧是都江堰自然与文化陈列馆,里面陈列着历朝历代曾为都江堰的建设做出贡献的伟大历史人物的朔像和有关资料。我也从而得知,都江堰是公园前三世纪中叶,秦统一中国前数十年由秦国蜀郡首李冰为治理岷江水患,而率众修建的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古代水利工程,曲指数来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当古巴比伦、古罗马时代的人工水渠已沉埋于历史的烟尘之中时,都江堰却如同一位独步千古,跨越时间长河的巨人,生命长存,青春焕发,巍然屹立于天地之间,都江堰创造了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水利形式,创造出独特的水利工程建筑艺术,是多种古代文化精髓的集中展示,体现了天人合一这一至高无上的境界。它作为自然生态与人文环境完美结合的经典巨制,具有现实的全方位的认识意义和无与伦比的历史科学文化艺术价值,堪称人类水利发展史上的旷世奇观。

出陈列馆向西是离堆公园,公园宁静清幽,小桥浅滩,溪水潺潺,绿草如茵,大树参天。出公园向前走过吊桥是碑亭。站在碑亭能一窥都江堰之全貌,玉垒山脉临江而居,楼台亭阁错落有致,掩映于绿荫华盖之间,斗犀台至宝瓶口一段似刀削斧劈,陡峭笔直,险峻之极。向西看去从大山深处的泉水汇聚岷山脚下,拥拥挤着,攀扶着,浩浩荡荡奔涌而来,流到斗犀台简直成咆哮之势,翻卷着滔滔白浪,呈加速度向伏龙观猛烈冲撞,然后又一分为二分别向宝平口和外江泻去。宝平口是整个都江堰工程最辉煌最壮丽最伟大的地方,也是最能体现李冰的智慧和毅力的地方。据记载劈开宝平口整整用了14年时间,古代没有炸药,李冰利用热胀冷缩的原理率民众集柴火烧烤,把山石烧热了然后再用斧凿锤敲。由此可见当时建造水坝的艰难程度和工程之浩大。

我们沿飞沙堤、内江左岸向安谰索桥、鱼嘴走去,一路尽览山川秀丽的风光,不时有游览观光车从身边驶过。安澜索桥横跨内、外江,颇为壮观,索桥由纲丝攀吊,外面包裹着麻绳竹篾,人走在上面犹在空中飘舞,又是一个醉汉,桥身左右摆动,人走的越快桥摆动的越猛烈,胆小的人会紧张慌乱,亦步亦趋,两手紧紧抓住桥栏,小心翼翼地蚁行,胆大的人走在上面则毫无惧色,大步跨去,尽情地领受那飘舞的快感。站在桥上平栏西遥,岷江宽阔而壮丽,脚下流淌着千年不尽的江水,水势虽然仍在翻涌奔泻,但从大部已经裸露的江底来看,已全然没有当年那种涛涛浪涌,一泻千里的壮丽景观和气势。随着时间的流逝,随着生态环境的恶化,江水在日渐减少频临枯竭,日益干枯的江底和裸露的石块似乎在向人们诉说着都江堰这位千年历史老人的沧桑和变迁,以它那源源不断的流水和千年不息的劳作濡养了天府儿女,滋润了中华大地。

过安澜桥到内江右岸玉垒山脚下,右岸建有二王庙、秦堰楼、禹王宫等众多景点,这些景点或藏于峡谷之间,或埋伏于林木丛中,或屹立于崖壁之上,或静卧于幽深之处。诸多景点中要数二王庙最具规模和典故,它是后人为了纪念李冰父子二人而修建的祠宇,背山面水,古木森森,庙貌巍峨,文物古迹众多,有玉垒仙都之称。庙内有李冰父子的雕塑铜像,供世人膜拜祭祀。据历史记载,李冰是没有儿子的,他一生只有两个女儿,但是古老的中华民族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后人不愿让李冰成为一个不孝之人,就给他虚拟了一个儿子,继承他的事业。实际上这个儿子也就是广大的世世代代为建造都江堰而奋斗的人们的化身。(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出都江堰东门过南桥,我游兴未尽,立于桥面 回眸滔滔江面,都江堰那幽远深遂的历史沉淀和进乎神话的人文奇迹,深深地刻录在我的脑海之中,久远地震撼着我的心扉。

千年古堰风犹存,

目睹奇观叹先人;

浩荡江水润天府,

吾将李冰敬若神。

五 : 登江堰楼

都江堰色潮添满,高山流水浑送来。

楼上儒子西眺望,岩山万韧出栋梁。

2014.07.21日

本文标题:都江堰-都江堰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93234.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