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 南方人物周刊专访万色城CEO才华煜女士
《南方人物周刊》对话万色才女万色城:像办大学一样做企业↑
“有种人,特别能自我激励,骨子里流淌着自己想干点事情的血,我是这样的人,而朱海滨在我的基础上,再乘以10倍!碰到朱海滨这样的人,你无法不被他说服、不被他吸引”,就这样,现实版的“中国合伙人”上演了。(www.61k.com]
万色城6周年,《南方人物周刊》独家专访万色城CEO才华煜
2011年5月,已经先后参与过“至尊租车”、“印象中国”、“博杰传媒”等多家创业型企业的才华煜,决定“退出江湖,痛痛快快地休息几年”,于是她带着几个德国朋友在中国游山玩水。行至山东泰安,经朋友介绍入住了一家酒店。而这家酒店的主人,正是万色城创始人、董事长:朱海滨。
仿佛命中注定,才华煜和朱海滨一见如故。他们彻夜长谈,聊企业、聊团队、聊人生......一聊就是7个多小时,当朱海滨聊到他投资的电商平台万色城时,才华煜斩钉截铁,劝诫朱海滨,并提出已成为巨大瓶颈的“电商三痛”:无广告无流量,无核心产品无利润,顾客无忠诚度。中国电商已进入红海。从山东回到北京,才华煜一天内接到朱海滨11个电话,力邀她加盟万色城,并对商业模式、竞争优势,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展开了更深入的讨论。五一假期刚过,才华煜便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在入职某世界500强公司的第一天便办理了离职手续。
“有种人,特别能自我激励,骨子里流淌着自己想干点事情的血,我是这样的人,而朱海滨在我的基础上,再乘以10倍!碰到朱海滨这样的人,你无法不被他说服、不被他吸引”,就这样,现实版的“中国合伙人”上演了。
2009年8月18日,朱海滨在青岛国家软件园注册万色城企业。2010年1月,万色城网站上线运营。经过1年半的艰苦探索,商业模式不断完善,公司稳步发展。2011年5月,才华煜加入万色城,2014年1月起,一大批互联网精英、海归加入万色城,员工规模达到300人。2014年3月,万色城完成了A轮风险融资,由深圳麦星领投1500万美金。2014年7月,万色城总部正式落户杭州滨江白马湖,公司估值超过10亿美金。2015年底,万色城将正式启动上市计划......
相比于淘宝的租赁店铺模式,淘宝网的商家需要自己完成进货、拍照、推广、营销、发货、客服等一系列工作,并从淘宝的中心化平台购买流量。而万色城则集约化地、高效地完成了除销售和推广之外所有的工作。特别是解决了个人卖家无法实现的:近万个SKU大规模选品;独家垄断货源的大资金进货;集中大力度营销的问题。全产业链的模式最大程度地降低了个人卖家的风险,让他们集中精力做推广和销售。而B2B2C的产权店铺模式,更让卖家安心,不必担心平台水涨船高地收取租金。
在万色城董事长朱海滨和CEO才华煜看来,万色城不仅仅是一个平台,一家企业,更是一所网上创业大学。
“师徒二人”让电商异类快速崛起
人物周刊:你和朱海滨的职业背景、人生经历迥异,你们成为合伙人,在磨合阶段会不会有分歧和争吵?
才华煜:
哈哈!一直在争吵,吵了整整5年,越吵越分不开。
以前看西游记,我一直以为是唐僧离不开孙悟空,和朱海滨合作到今天,我终于明白:唐僧没有孙悟空,就是再多走一百年,也一定会到西天。唐僧的信念和对目标的执着,就是领袖素质。孙悟空如果没有唐僧,就是再多活一万年,也是一只野猴子。表面上看是唐僧需要孙悟空,本质上其实是孙悟空要靠唐僧来度化。朱海滨就是唐僧,我是那只猴子。历经九九八十一难之后,我们一定能取得真经!
人物周刊:
坊间对万色城模式有各种不同的解读,甚至是误解,你能用一句话总结一下万色城模式吗?
才华煜:
万色城是一家“电商平台+品牌”的企业,经营多元化互联网业务,并专注于自有品牌的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没那么神秘,我们把淘宝和京东的模式做了结合,历经6年的摸索,确实形成了一定的竞争壁垒。
人物周刊:
万色城的核心护肤品“万色水母”价格略显昂贵,而互联网上无论淘品牌还是朋友圈里的微商品牌,都普遍走低价路线,你们怎么和其他产品竞争?
才华煜:
匠人匠心做好产品,好产品就是最好的营销!这是万色水母的核心竞争力,也是所有万色城出品的核心产品的理念。靠产品的价值和服务赢得消费者,是长久的。靠低价铺货占领市场,是短暂的。好产品绝不是靠定价比谁更贱,促销比谁更狠。在微信朋友圈里,像走马灯一样,今天这个品牌冒出来,明天那个品牌消失,营销做得很热闹,产品却舍不得投入。请问有哪个企业、哪个品牌,坚持了5年以上的?低价、同质化竞争没有未来,万色城绝不会在这个层面去竞争。反过来我们看看高端护肤品市场,价格不菲,但很多消费者对高端护肤品是认可的,也是有需求的,只要你的产品真的足够好。万色城的产品理念要求每个网商都背下来:怀着对生命的敬畏,研发和销售产品。在我们看来,卖假货无异于谋财害命。
人物周刊:
你觉得万色城平台最大的竞争对手是谁?别人抄袭你的模式怎么办?
才华煜:
最大的竞争对手其实是万色城自己。万色城是一种创新的电商模式,发展到今天,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前面的路怎么走,以何种节奏走,我们都无处借鉴、参考。所以团队自身的创造力、对目标的坚韧,非常重要。我们只能不断地超越自己,战胜自己,坚持方向。6年以来 ,有抄袭模式的、有来挖人的、有假装入职“卧底”的、甚至还有直接copy网站的,只是把“万色城”三个字换掉,但有的页面上居然还忘记更换了,还放着万色城的名字,真是各种都经历过了。我觉得,一个企业没有灵魂、没有性格、没有自身一贯坚持的信念,单靠抄袭别人,根本就没有活路。万色城是“写作业”的,怎么会怕“抄作业”的?我特别欣赏朱老大的心胸:“让他们随便抄好了!”
人物周刊:
在整个万色城的创业过程中,有没有听到质疑的声音?
才华煜:
太多了!绝大多数是出于对我们的运营模式不理解、对产品缺乏认知,于是各种抹黑,例如说我们是传销。万色城作为电商企业中突然崛起的“异类”,有质疑声太正常了,有其他产品的竞争对手抹黑也太正常了。但我坚信:时间和事实,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强大的产品能力、营销能力、开发能力、服务能力,打到你服为止。万色城平台上目前55%的网商盈利,我们的目标是让70%的网商盈利。事实上,今年6月25日,万色城应邀参加“国家的远见”——2015年国家未来经济论坛。在论坛上,万色城的企业形态、消费形态、创业形态,都获得了政府部门的和经济学家的认可。在铁的事实和数据面前,那些质疑和谣言不攻自破。
人物周刊:
万色城既然有这么强大的营销能力,为什么不做B2C模式自己卖产品赚钱呢?
才华煜:
万色城今天所做的一切,都是基于一个内在动力:帮助草根创业者实现互联网创业梦想。我们的起心动念,就是想做创业平台。创业者盈利了,看似我们舍弃了一部分利益,但实际上我们离梦想更近了一步。“生意更简单、生活更精彩”,这是老朱的梦想,也是万色城最吸引、最打动我的地方。一家企业获得巨额经济利润,与企业自身帮助数万人就业,二者的社会意义和社会贡献完全不一样。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万色城是用自己的行动践行了这句话六年。
以办大学的心态办企业
人物周刊:
说到培养网商,万色城还成立了一个免费学习的商学院,能否具体聊聊。
才华煜:
目前,万色城有六万人,两万店主、四万分销,而在最初的时候,我们平台上仅有几百位店主。在这个群体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制约网商长远发展的瓶颈,并不是资金、产品、仓储或者客服之类的硬件问题,而是软件问题,他们缺少学习的机会。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网商如果不具备经营的技巧、能力、知识,以及较高的素质,他就无法管理好那么大的店铺,更无法管理好财富。现有的绝大部分电商平台,都是一个你来我往的交易平台,上面是生意人,而万色城希望培养企业家!于是我们决定:大投入搭建一个可以终生免费接受教育和培训的平台。我们用办大学的心态,办企业。一年企业规模快速成长近50倍,这才是秘密武器。商学院将来会成为万色城集团里最具价值的平台。
人物周刊:
商学院具体是如何运作的呢?在浮躁的商业环境下,怎么能让年轻的网商们爱上学习?
才华煜:
我告诉你,万色城有的是“学霸”!让85后、90后,不打游戏、不看韩剧,来学习,当然要有窍门!万色城商学院对所有的网商终生免费,规划详细的学习体系,从大学一年级到四年级详细的网络课程。网商们有闯关任务,有学习任务,有获得积分的任务,考试完成学业,也是通过打游戏的方式一层层通关,寓教于乐。这是一个巨大的工程,我们现在光专业课程就已经上传了119门。另外,我们用O2O的模式做商学院。线上可供十万人同时在线学习,在线下,我们的目标是与全球十所大学联合,完成大学校园里的培训。我们第一所合作的是上海同济大学,第一期学员在今年五月份已经毕业了。第二所是韩国的大邱韩医大学,万色城的首批海外留学生,大概9月份派出。去年我还带领部分万色城网商去英国牛津大学游学。“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万色城商学院,是我们在未来电商大战中取得胜利的利器。
人物周刊:
听说在万色城开店还要通过考试,这会不会影响万色城的招商规模?
才华煜:
有句话叫做:少就是多,慢就是快。万色网商在万色城开店,是必须通过新网商培训以及考试的,成绩必须在七十分以上才拥有完整的店主资格。考试不过补考,补考还不过,我们就“拒签”。其他平台基本都是1元开店、0元开店,越多越好,来者不拒。敢向商户say no的互联网平台,放眼全国,没有过先例。当初在执行“拒签规定”的时候,很多人不理解,觉得这样谁还到你这来啊。实际上,恰恰是因为这条规定,保证了万色城创业网商的优质性和可塑性,从而在无形之中,增加了整个网商群体的核心竞争力。我们要的不是井喷式的规模扩张,而是小而美、小而精。我们永远无法和淘宝、京东、苏宁等电商大咖比规模,但我希望,我们可以比质量、比幸福感、比平台的归属感。这个“考试拒签”政策推出以后,我们网商的数量和质量反而更加快速增长。
人物周刊:
万色城的企业文化是什么?
才华煜:
万色城企业的核心文化就是利他文化。你让你的创业伙伴赚到钱,让他们“生意更简单、生活更精彩”,那么万色城才会有更好的发展。可以说万色城这个平台的模式,骨子里就决定了万色城的企业文化,这是一个水到渠成的结果。
人物周刊:
听说你每天只睡5个小时,你真的愿意当一个工作狂吗?
才华煜:
当然不想要!除非脑子进水了。
我的邻居是个海航的机长,我一个星期飞的里程比他还要多。我不是工作狂,但我真心喜欢在万色城工作的状态,甚至可以说是迷恋。万色城上,有6万的创业网商,他们是万色城的老板,我要为他们打工,当好CEO,身上的这份担子特别重。其实老朱比我更拼命,他到国外从来没有时差,因为他在国内就没有凌晨3点以前睡过觉。对于我们“师徒二人”来说,万色城不仅仅是一个创业公司,我们的梦想在此,奋斗在此,生命的一部分在此。
关注公众微信:wscdst 更多精彩与你分享!
微信:yy2040(百度搜索:杨延辉万色城,杨延辉是一名万色城创业者)
万色水母:万色城“互联网+服务+产品”的概念
http://www.wscwz.com
女性从20岁开始皮肤胶原蛋白就开始流失,万色水母类人胶原蛋白从根源补充皮肤需要的营养,从根源解决皮肤干燥、皱纹、色斑、肤色暗黄、老化、松驰、粗糙等等问题,真正的改善皮肤,延缓皮肤衰老。
二 : 《南方人物周刊》:《南方人物周刊》-刊物简介,《南方人物周刊》-创刊
《南方人物周刊》是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主管、南方周末出品的综合类人物周刊。它以“记录我们的命运”为办刊宗旨,以“平等、宽容、人道”为理念,关注那些“对中国的进步和我们的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的人、在与命运的抗争中彰显人类的向善力量和深遂驳杂的人性魅力的人”,为历史留存一份底稿,为读者奉上一席精神的盛宴。
《南方人物周刊》融新闻性与可读性为一体,适合中高端读者的品味,使读者在闲暇时光,翻阅一幅幅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图片和一篇篇平实优美的文字,从他们的故事中感悟时代的变迁和人性的魅力,为他们的故事而感动,为他们的命运而感慨,为他们的成功而感叹。
人物周刊_《南方人物周刊》 -刊物简单介绍
人物周刊_《南方人物周刊》 -创刊背景
2003年春天,《南方周末》已经进入了第二十个年头,作为一棵大树,它需要培育新的产品,合木成林,才能共同经受政策与市场的冲击与洗礼。这也是实施南方报业集团多品牌战略、报系结构理念的具体步骤。当时,《名牌》已在操作之中,即将破土而出;还有1个机会,是广东省侨联的《华夏》杂志有意与《南方周末》合作,双方基本上是一拍即合,尽管在细节上有过一定的争议和协商,但最终达成了合作意向。待到8月份准备签约时,对方说,已找到了新的合作伙伴。“好事”就此了结。人物周刊_《南方人物周刊》 -读者定位
影响并号召着100万个成长中的城市精英家庭。关心家庭,热爱生命,勇于进取,具有时代责任感,受过良好的教育,积极进取的工作态度的社会中坚分子。丰厚的经济收入,强烈的消费欲望,使他们更加懂得如何去享受人生、追求时尚品位和有质量的精神生活。男性约占六成,女性约占四成。近一半人的年纪集中在25-45岁之间,整体平均年龄为32岁左右。人物周刊_《南方人物周刊》 -办刊特点
《南方人物周刊》2004年6月创刊,总结《南方人物周刊》近6年走过的发展路程,办刊主要有以几个特点:人物周刊_《南方人物周刊》 -发刊辞
《南方人物周刊》-发刊辞2004年,这个“人物”诞生之时,没有人知道它会长成什么模样,能有多大出息。我们只是单纯地坚信,“记录我们的命运”,是一件重要的事情。事实上,我们一直以来都在做着这件事,做得认真,做得仔细。在这个个体被形形色色的宏大事件、观念所遮蔽的时代,我们触摸到了具体的、生动的、能够与这个时代相互印证的个人,将他们真实地、生动地呈现给了我们的读者……人物周刊_《南方人物周刊》 -人员情况
主编:徐列三 : 《南方人物周刊》周希俭专访
《南方人物周刊》周希俭专访
“现在很多地方,学校的房子都是建得最好的,可是屋子里却空的,缺书缺设备。(www.61k.com)我们不是只想简单组织某一次体检,或虚设一间医务室做摆设。”
本刊记者 洪潇 发自杭州
2014年9月22日,由南京中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下简称“中脉科技”)发起设立的中脉道和公益基金会(下简称“中脉道和基金”)在人民大会堂正式成立。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顾秀莲,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赵东花,中国关工委常务副主任武韬等众多领导及公益行业领袖、嘉宾出席了启动仪式。由此,1975年生人的周希俭继“中国直销业最年轻的企业家”头衔后再添一笔:成为首家由民政部批准的第一家直销企业成立的全国性非公募基金会主席。
问题由此而生,一个是国内规模排行前列的直销企业,一个是民政部批准成立的首个非公募基金,而且,一启动就是大手笔:5年投入一个亿。企业为何要重金投入,来以自身资源做公益事业,真正的目的是什么?
国庆期间的一个午后,西溪天堂的某家度假酒店花园。夕阳斜斜地照在这位中年白头的
中脉科技周希俭访谈 《南方人物周刊》周希俭专访
直销业传奇人物身上——国庆假期,大多数人都在忙着游山玩水,要么就是在家休息,而他,却已经带着团队为明年的工作连续开了一周的会议。(www.61k.com)盈盈笑意掩饰不住倦态,一杯接一杯的浓普洱中有着他的独特思考,专访也就此展开。
周希俭:施比受有福
作为发起方,中脉科技不是规模最大的直销企业,现在,他们却成立了最大的非公募基金会,在周希俭看来,这与中脉科技的企业文化,尤其是其非常重视“孝文化”相关。 “我们公司的文化就是这样的,如果你懂孝顺父母,尽好成人应尽的义务,就会被赞叹并受到关注。我认为,孝顺是衡量一个人是否具有良好品德与责任感的基本点。”周希俭说。
2012 年9 月,中脉科技联合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共同启动“全国孝德关爱工程”。该活动以“弘扬孝德文化,关爱弱势老人”为主题,以“中脉孝德爱心餐”为指定捐赠产品,由中脉吸纳各地爱心志愿者组建“全国孝德关爱工程志愿者服务联盟分站”,并组织中脉各地分公司员工、经销商及爱心志愿者慰问各地经考察需要帮助的养老院,进行捐赠和关爱。目前每月都有中脉经销商自发组织该活动。
“全国孝德关爱工程”施行期间,周希俭意识到慈善和公益行为的专业性,非简单的“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即可。同时,在几次大型的社会救灾活动中,比如青海玉树救灾、四川雅安救灾,让他和下面的团队认知更加清晰:单纯的财物捐赠落实起来不易,当务之急是搭建出专业平台。
他拉着专注于关爱儿童事业的妻子一起琢磨,在中国这样一个郭美美毁了一个红会、官办慈善饱受质疑的环境中,如何才能打造出一个相对专业的平台与团队。最终,他们决定采取企业非公募形式,同时,鉴于中国的国情,他们选择的现实道路是中国官方合作。
像这次的“朝阳计划——青少年健康守护行动”,“中脉道和基金”选择的是“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下简称“关工委”),由“关工委”在中西部22个省指定2000所学校,由“中脉道和基金”出资建设卫生室并培训校医。
为什么这么做?
周希俭的理由是:“现在很多地方,学校的房子都是建得最好的,可是屋子里却空的,缺书缺设备。我们不是只想简单组织某一次体检,或虚设一间医务室做摆设。”于是,选拔参与校卫生室人员培训时,能否长期驻守当地成为一个先决条件。
与官方的合作意味着助力,也带来约束。“好的监管可以去引导、去组织、去治理,把每个个体的爱心,汇聚成大爱,实现最大的救助价值。并且,要引导中国现代慈善事业朝着规范化、透明化发展,这才是最根本的问题。”周希俭说,在迈向这个目标过程中,他和同
中脉科技周希俭访谈 《南方人物周刊》周希俭专访
事们觉得,施比受更有福报。[www.61k.com]
周希俭:善财以载道
利益永远是商人的原动力,周希俭并不否认这点。
承担如此大的风险创立非公募基金,他承认自己也有私心:要追求基业长青,就要用“善”的力量改建大家和小家——“首先要综合考虑多方利益,选择社会最需要的、符合基金会核心策略的项目。此外,以企业资金为基石下,要动员各方力量。”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善”的力量就开始起作用了。
“在很多人看来,商人就唯利是图,但做公益会触景生情。而且,我们中脉科技做了公益之后,销售额也在增长,对员工的影响还是明显的,归属感和理想都增强了,那我为什么不去做呢?再说,一个成功的商人也不仅仅是赚钱,也有社会责任在里面吧。”
今年“中脉道和基金”在云南乡村做“朝阳计划”,周希俭作为志愿者,到学校里面为小学生们做体检,被一大群活泼无邪的孩子们围绕着,一种强大的、非常鲜活的共生感深深触动了他,“当你去帮助别人的时候,别人的眼神、给你的反馈,感受是不一样的。”
周希俭认为,公益具有一种纯净的精神力量,能使接近的人受益。企业形象因此加分,随之提升的市场效益,实属意外之喜,是福报。同时,现代慈善的信托机制也让累积的财富不止于迅速流失,周希俭举了比尔盖茨成立基金会来保证资产传承的例子。
“大公司的制度,小公司的文化,加梁山做法”,周希俭说,这是他的管理风格。福同享难同当,做公益也带着团队齐上阵,从前他不认为志愿者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直到亲身付出时流下了汗水:“你会发现,做任何一件事情都不如做好一名志愿者更快乐,这就是基金会带给企业内部的最大‘好处’,大家因参与公益的共同感受而变得志同道合,凝聚力更强了。”
周希俭:得道者多助
身在杭州,谈话间不免提起马云。阿里巴巴纽交所上市,马云让8位客户代替自己敲钟,之后马云一再强调,阿里的今天离不开客户,未来也将一直关注个体和小企业的成长。
相比阿里巴巴,中脉的发展更直接仰仗于无数个个体的努力,正在培养的大批经销商团队对公司的生存至关重要,也是公益基金会未来持续发展的源动力。
扩展:周希俭 南方人物 / 周希俭的南方人物 / 南方周末 人物专访
重中之重是聚焦关注。“中脉道和基金”的操作体系和企业管理体系在某种程度上高度吻合——由中脉科技搭建平台,从企业内部出发向全国范围内传播公益精神,随着公益项目的推出,逐步引入经销商参与,带领旗下团队志愿服务进而影响更多的人参与到公益事业中来。
中脉科技周希俭访谈 《南方人物周刊》周希俭专访
为了推广“中脉道和基金”项目,周希俭开始在更多场合以基金会主席的身份出现,“我们不是公募基金,只能私下募捐,所幸大家都是希望能够出一份力的,需要的是更多可信赖的渠道。(www.61k.com]你看我微信朋友圈里被赞最多次,从来都是跟公益相关的内容。”
眼下,在民间资本热衷公益的大潮里,周希俭并不是一叶孤舟。“在我看来,社会责任胜过企业利润,未来的目标是成为一支引领整个公益慈善行业的队伍。因为现在我们有群众基础、有政府支持,而且正走在最前方。” (本刊记者 陈磊 麻晓天 对此文有帮助)
扩展:周希俭 南方人物 / 周希俭的南方人物 / 南方周末 人物专访
四 : 南方人物周刊:曹国伟的三次转身
曹国伟
曹国伟是中国第一个由CFO成功变成CEO的人,现在又变成一个真正创业者。三次转身,背后的支撑力是什么?有这么一个小故事,或许能看到点什么。
新浪CEO曹国伟入选美国《时代》杂志2011年全球最具影响力人物100强。同时入选的还有Facebook CEO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和谷歌CEO拉里·佩奇(Larry Page)。这一刻,新浪与当今世界互联网的两个巨头站在了一起。
《时代》评价称,新浪微博已成为中国最为开放的网络平台之一。
在中国互联网的阵营中,自1998年张朝阳成为《时代》“全球计算机数字化领域的50名风云人物”开始,其后,2007年的马化腾,2009年的马云,2010年的李彦宏,都曾获得当年《时代》杂志的全球最具影响力人物100强的殊荣。
回看中国互联网这十多年的发展历史,草根,富豪,天使投资,纳斯达克……屡屡成为关键词。而中国第一门户新浪的成长故事则充满了向上、领先、失落、突破的味道。
但曹国伟给了业界诸多的意外。新浪的故事,许多人都猜对了开头,却没有猜对结尾。
选择
在新浪20层的办公室里,记者看到的曹国伟坐在一张宽大的办公桌后,忙碌着。他穿了一套藏青色的西装,但西装明显地大了一个码。寒暄间,曹国伟说春节后他瘦了十多斤,理由“就是想轻一点”。
当然,在助手和一些朋友的印象中,曹国伟是个美食家。他对各种美食如数家珍,却很容易地控制了自己的体重。这个非常理性的人,在人生面对重要选择的时候,“实际上在很多复杂的环境里面,很难去做一个非常清楚的论证、评判,大的决定几乎都是凭直觉做”。
而在1999年选择来新浪,对于33岁的曹国伟来说,却充满了偶然。
1999年,曹国伟是美国普华永道的注册会计师。那一年,曹国伟被派到了北京,来指导普华永道对一家公司的审计工作。仅仅两周后,曹国伟就回了美国。当时,很多硅谷公司已经向曹国伟伸出了橄榄枝,邀他加盟。斟酌一番之后,他有点为如何选择最后的两家公司,举棋不定。
与此同时,时任新浪CEO的王志东(也是新浪网的创始人)正在物色一个CFO,而曹国伟也在寻找新的工作机会,他在硅谷已经呆了6年。曹国伟有颇多选择,有两家硅谷企业邀请他。曹国伟在选择上有些犹豫,于是便向一位社会经验丰富的老朋友请教,他就是时任新浪首席运营长茅道临。
曹国伟告诉茅道临:“我想换工作了,你帮我看下哪一个更好?”听完曹国伟的介绍,茅道临觉得每个选择都很不错,但他还是建议曹国伟来新浪试试。曹国伟考虑了两天,就做出了选择,来新浪上班。那时候新浪的总部在美国,在一个仓库里面办公,与大厦鳞次栉比的硅谷没任何可比性。
“我一直觉得,在美国,华人要往上走的话,总是有天花板,至少在那个时候是很明显的,而新浪是跟中国联系起来的一家公司。”尽管,1999年的中国互联网,显然没有今天这样风光。新浪、搜狐、网易初具雏形,马云创业的序幕刚刚拉开,腾讯的马化腾刚刚在2月份开发出了基于中文的QQ前身。
曹国伟成为新浪主管财务的副总裁。半年之后,在他的推动下,新浪成功在纳斯达克上市,并成为第一家在美国上市的中国门户网站。而新浪首创的,通过离岸公司控股内资公司上市的形式,也成为之后国内互联网公司海外上市的普遍模式,并被称为“新浪模式”。
新浪在2000年完成上市后,曹国伟并没有“闪人”,而是做起了幕后英雄。
因此,业界给他打上了内敛、严谨、富有逻辑等诸多标签,此外,他还极其低调,接受采访的频率也不高。有个颇有意思的细节,他出生于1965年11月10日,但在诸多媒体报道中,他的出生日期却是1969年7月。
幕后英雄
“我做过3任以上的CFO,这是在一般公司很少见的事情。一方面说明我在这个职位上还是很称职的,每任CEO都相信我能把这个职位做好,另外一方面说明我对这个公司还是有价值的。”曹国伟如此回顾他在新浪的早些年。
在曹国伟的主导下,新浪网于2003年和2004年分别完成了广州讯龙以及深圳Crillion两大无线增值业务公司的重要并购,使新浪网一举跻身无线增值领域前列,并由亏损逐渐走向赢利。
这里有一个背景需要交待,2004年,新浪的网络广告出现了瓶颈,虽然还在自然增长,但幅度已经远远落后于竞争对手,并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2005年,曹国伟被派去负责广告业务,那一年的第二季度,新浪就拉开了与竞争对手的差距。
那段时间,是曹国伟特别艰难的时期, “在IPO以后,我做CFO的时候,更多是做后端的管理,2004年兼做COO以后,我把前端跟后端都管起来,这两个角色是有分工和冲突的,比如管营销,要业绩;管财务的话,要控制风险和成本开支,这些都是矛盾的。”曹国伟说。
在曹国伟的助手、已经为新浪工作10年的刘运利看来,CFO阶段的曹国伟有点抠门,很多项目的审批都是在他那里被否决掉的。
那个阶段的曹国伟,成功地化解了盛大企图从股票市场控制新浪的图谋。
“我记得很清楚,那天晚上,新浪股票的交易量狂涨,有四千多万股的交易量。那是大年夜,2月8日是除夕,第二天我要带着全家飞澳大利亚度假,在悉尼的时候,我接到了陈天桥的电话。”曹国伟回忆当时的场景。
盛大的陈天桥跟曹国伟说了这个事情,盛大花了2.3亿美金,在二级市场收购了新浪约19.5%的股份,成为新浪第一大股东。陈天桥的这个电话让曹国伟抛下妻子和孩子,并立即回国参加董事会商讨对策。
盛大突袭之后的第四天晚上22点,曹国伟制定了“股东购股权计划”(即“毒丸计划”),成功地抵制了陈天桥的偷袭。如果盛大再收购超过0.5%的新浪股权,就会启动“毒丸”。届时新浪其他股东有权以半价购买普通股,从而稀释新浪股份,而盛大持有新浪股份也将蒙受损失。
“一家公司如果从二级市场上,没有障碍地去控制另一家公司,这是不应该发生的事情。”他告诉记者。
走到前台
在中国互联网公司阵营中,新浪可能是关注度最高的那个,从来都不缺少新闻。
2006年,曹国伟由幕后被推到前台。5月10日,北京西北四环理想大厦的20层,一场新闻发布会正在进行,主角是曹国伟,主持人用一句话就交代了这次发布会的主题,“根据汪延先生的推荐,董事会一致同意由曹国伟先生接任新浪CEO。”
在这次履新会议上,曹国伟被形容为“理性且喜欢用数字说话的人”。
当记者问及当年成为CEO的一些细节时,他说:“我只记得一件事,那天我成为CEO以后,花旗银行的分析师出了一个报告,给新浪公司股票提升了等级,这个我有点印象,其它我就没有什么印象。”
这场履新发布会对曹国伟来说,权力更迭的意味似乎不那么明显,“不是说谁来选我做CEO,而是我决定要不要做的问题,如果我想做的话,一定是我做。”这个事情曹国伟考虑了大半年,他接下了这个盘子。
曹国伟的谨慎,回溯新浪过往的历史,或许可以找到一些头绪。
新浪的CEO总是充满挑战的,因为曹国伟以前的历任CEO——沙正治、王志东、茅道临、汪延、在业绩不好的时候,均难逃“两年”宿命。业界普遍认为,这与新浪分散的股权结构相关。
在新浪历届CEO中,王志东的离开最能说明华尔街的逻辑。新浪上市后,适逢互联网的冬天,股价曾跌至1美元,王志东的策略是以不变应万变。在董事们不止一次的质疑面前,他神凝气定,“新浪还有1.1亿美元现金,以现在的亏损速度,至少还能支持5年。”
“我们拿着成千上万的钱,给王志东打名声”,段永基的话已经足够表达“CEO坐等转机,不是投资者们能接受的逻辑”。回顾新浪的这段历史,或许我们能更深入地理解,理性的曹国伟为什么用了半年时间来思考是否接下新浪的CEO之职。
“我知道,实际上你做了CEO,不是你能不能做的问题,而是说你要承担的责任更大了;你不能说今天试一下,做得不好,我就走了,这是很不负责任的。所以你必须想清楚,你愿不愿意承担更大的责任,这个责任就是扛下这个公司的未来。”
新浪10年
但在2009年,外界对新浪的看法在一点一点被修正。先是那年的5月份,新浪微博推出,当时业界认为微博还算不上什么大新闻,最多是新浪对未来产品线的延展。那一年,最轰动的是新浪的MBO。
这里有一个背景要交待。2008年4月,段永基卸任董事长,业界对其的评价是“谋深似海,财技通天”。段永基卸任,汪延归来,任代理董事长。在一些IT观察家看来,这意味着曹国伟彻底掌控了新浪全局,也为管理层的MBO提前扫清了障碍。
新浪MBO的契机始于2008年的新浪和分众的合并案,这是个被监管部门否定的案子,并购并没有实现。江南春对曹国伟说,作为创始人,如果公司还是独立运作,他想在分众增持更多的股份。“这触动了我。”曹国伟后来说。
于是,在江南春宣布增持分众股份的3后,曹国伟也宣布了新浪的MBO 方案。新浪将向其投资控股公司增发560万股普通股,全部收购总价约为1.8亿美元。他在给员工的邮件中说,“从今天开始,我们将实现自己角色的转换,以一个创业者的心态来面对我们的未来。”
自此,以曹国伟为首的新浪管理层成为新浪第一大股东,这意味着新浪将结束股权分散的状态,管理层真正在董事会掌握话语权,这也是中国互联网的首例MBO。现在回过头来看,曹国伟颇有感触。
他告诉记者,“回顾过去股权分散或者在股权上没有足够的控制力,对新浪长期战略的制定和部署是非常不利的,做CEO更多的也只是看近期利润,或者说因为近期的压力而没法施展手脚做长期布局。因此当时考虑,如果在新浪继续做下去的话,应该想到去改变新浪这样一种股权架构、管理层的控制力问题。”
都说性格决定命运,曹国伟也不例外。
这个土生土长的上海人,骨子里极其好胜。上初中的时候,他选择去读上海最好的中学——上海中学,考大学时,又选择文科最难考的专业——复旦新闻系。曹国伟毕业的那一年,全国的新闻系毕业生只有150人;随后,跟女朋友一起出国,又选择美国排名第一的德州大学会计专业。
故事写到这里,或许更能明白一个职业经理人所选择的路径曲线。
当然,曹国伟也并非传说中的神话人物。他在非常累的时候,也有退后一步的想法。他曾考虑离开,去做投资。但是,对曹国伟来说,离开也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我觉得我对这个公司是有责任的,事实上,我是几乎每天都在办公室里面,很难走开。”
随着新浪MBO的成功,有评论认为,作为中国互联网界最成功的职业经理人,曹国伟算得上是2009 年互联网最大的赢家之一。而在央视2009 年度经济人物中,他也是唯一获奖的互联网企业家。
那一年,除了MBO,曹国伟还做了一件让业界轰动的事情。10月16日,新浪和易居中国的合资公司中国房产信息集团(以下简称易居)正式在纳斯达克上市,上市之后,市值逼近新浪。以市值计相当于再造一个新浪。
业内人士评价,2009年,曹国伟解决了新浪发展中的两个大问题,MBO解决了新浪的历史问题,易居的上市则为新浪提供了未来。
再出发
微博推出两年后,终于引爆了中国互联网的潮流,当然,华尔街也很是看好微博的前景,新浪的股价上涨到100美元以上,《时代》将2011年的荣誉给了曹国伟。
《时代》称,2009年,新浪CEO曹国伟看到了契机,在形势并不是十分有利的情况下抓住了机会,推出了新浪自己的微博。如今,新浪微博成为一项极具影响力的服务,曹国伟将其称为“Twitter和Facebook混合体”。
今年2月底,新浪微博用户数量达到了1亿。用户群包括明星、运动员、学者、艺术家,以及普通网民。
曹国伟抓住了机会,“微博,我们认准这个方向是一个非常有前途的产品,要把它做强、做大的话,必须把收入、利润放下来,全力以赴去做,这就是微博为什么可以长大,而另一方面就是对趋势的判断。”
说到曹国伟的新浪轨迹,虞峰基金的创始人虞峰告诉记者,曹国伟是中国第一个成功转变成CEO的CFO,现在又变成一个真正创业者。三次转身,背后的支撑力是什么?有这么一个小故事,或许能看到点什么。
2009年大年三十那天,下午3点多,曹国伟还在办公室,刘运利想去跟老板打个招呼,然后回家。当时的曹国伟有点喝多了,刘运利给老板倒了一杯水,问了一句,“你没事吧。”那天刘运利没早回家,跟曹国伟聊了很长时间。
时至今日,他对曹国伟的话印象依然深刻。“其实很多事情一定要乐观地去面对,很多事情你着急,疯狂地去追求,不见得能得到。更多的时候,要认真,你只要认真去面对它。至于结果成也好,败也好,都不是你可控的。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实际上你是在学习,要学会享受过程。”
“用他的话讲,他不是在为个人财富的增长,或者说是去赚多少钱,或者有什么样的名气,这个工作本身就是他应该做的。有一个什么样的责任,应该把一个事情做到什么样的结果,他是抱着这样一个态度去做的。”刘运利告诉记者。
五 : 东方人物周刊:李一男转会百度的本质
李一男作为华为的“爱将”、“叛将”、“招安将”(权且用这个词),回到华为后呆了两年时间,“转会”到百度履新,做了CTO。两年的时间对于李一男这匹好马,这回头草算“吃”了还是没“吃”,还真不好臆断。
华为和港湾,任正非和李一男的故事,流传在业界已久。就像宫廷小说一样,看到的听到的都是野史,而放在档案里的正史,却往往无人问津。这些涉及到恩怨情仇的事,想来只有当局者清,旁观者反而不清。
但李一男成立港湾后和华为针锋相对的作为,却是不争的事实。
也许我们可以据此做两种推测:
一是李一男在华为虽然少年得志,春风得意,但对于华为的体制和企业文化,还是无法真正认同。如果说华为文化有很强的奴性,那李一男就不是当奴才的料。所以,他像黄飞虎一样“反出朝歌”,要对抗商纣王。
二是李一男在华为少年得志,春风得意,而且深谙华为“狼文化”的真谛,有“贼子狼心“。所以利用华为的资源,成立了港湾,寄希望“城头变换大王旗”?
这两种推测,哪种接近于真相?不得而知。只是这两种推测的源头,却都是一丘之貉。简言之,就是成王败寇,君君臣臣的帝王思想。这也是中国民营企业文化根源的通病之一。总经理其实是企业这个小帝国的皇帝。所以任正非的华为坚持不上市,所以还搞出一个什么制度,居然还叫“基本法”。
李一男反对任正非的,也许就是反对这种企业帝王思想和作派;而李一男的“判变”,也很像农民起义:“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因此任正非和李一男可能都没错,错在文化,错在五四以来“德先生”和“赛先生”来得还不够。
这一切,便叫做传统,它是中国企业文化滋长的母体。
尽管李一男回到华为后,华为给予其莫大的荣誉。但李一男再也不是创建港湾前的华为人了。华为的姿态,更多是用在了“招安”的“安”上。不过这也仍然应该被看作是任正非的大度,是任正非的惜才之举。因为,企业家的意念和神经更多受控于实用主义,而非情感和道德。但是李一男面对的任正非是这样一个人:
在华为前副总裁李玉琢的回忆录里,段永基问任正非:
“你有没有考虑过,你们(指任正非和华为高管)只占3%的股份,有一天别人可能联合起来把你们推翻,将你赶走?”
任正非回答说:“如果他们能够联合起来把我赶走,我认为这恰恰是企业成熟的表现……如果有一天他们不需要我了,联合起来推翻我,我认为是好事。”
但任正非不仅自己无法被推翻,甚至连退休都不彻底。在去年的华为”辞职门事件”中:
“任正非曾在此次人事变革活动中提出退休申请并得到了董事会的批准。但经过董事会的挽留协商,任正非将继续返聘担任CEO的职务”
不知道,华为内部的青年才俊们如何看待这出返聘喜剧。也许,李一男在2000年的出走,就在于太了解华为,看得太仔细、太透彻了。
现在,机会重新给予李一男。而李一男加入百度,也给了我们近距离观察企业文化变革的一个机会。百度作为上市公司,作为亦中亦洋的互联网创新公司,是否蕴含着新时期中国企业文化发展的新基因?简单而言,就是公司不再像朝廷,而员工也不是什么大臣和太监。李一男作为CTO,是一个股东和职业经理人,为投资者创造收益,为员工谋福利,为社会创造效益,等等,仅此而已。华为的“慈父”也好,“严父”也罢,都随风而去吧!
如果一个企业的文化,既不需要奴才,也不怕“反骨仔”,哪怕不大不强,也是值得我们敬重和钦佩的企业。
本文标题:南方人物周刊-南方人物周刊专访万色城CEO才华煜女士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