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罗振宇互联网恐慌-Struts2漏洞引发互联网恐慌 加速乐紧急发布防御规则

发布时间:2017-09-25 所属栏目:struts2 漏洞

一 : Struts2漏洞引发互联网恐慌 加速乐紧急发布防御规则

  7月17日,著名Java Web框架Struts2被曝存在远程任意代码的高危漏洞,该漏洞可以影响Struts2.0-Struts2.3所有版本;攻击者可以利用该漏洞,快速取得服务器权限,进而对服务器进行数据库窃取、网站内容文件删除修改、服务器开关机等敏感操作。该漏洞被布布后,包括人人网、百度、中国电信、腾讯等众多大型互联网公司受到影响,7月17日晚上注定成为了运维人员的不眠之夜。

  漏洞公众后,做为国内最大的免费云安全服务提供商加速乐在2小时后即发布安全防御方案,所有受到影响的网站只需要免费使用加速乐服务,即可快速消除漏洞影响。

  

 

  Struts2漏洞疯狂来袭

  乌云平台是国内知名的漏洞报告平台,从乌云上的数据来看,7月14日已经有人提交Struts2漏洞的报告;不过,直到7月17日,Struts2漏洞才被网友疯狂关注,一天以后,国内数十个知名网站已经被发现受该漏洞影响,包括电信、移动、百度、腾讯、京东商城等网站的分站。

  

 

  不出意外,上面每个网站上都可能存储着数以十万计的用户数据;若用户数据被别有用心的人盗取,进一步发送垃圾信息或欺诈信息,可能会有数百万网友间接受此影响。

  至于隐藏在暗处的黑客攻击,影响的范围可能会更加广泛。目前,网络上已经存在针对该漏洞的攻击软件,只要在软件上填写存在Struts2漏洞的网址,那么工具可以自动完成漏洞利用,好比按要求读取用户数据或者篡改指定的网页。

  如何确认Struts2漏洞

  对于多数站长来说,Stuts2可能是一个完全陌生的词汇,几乎不知道什么是Struts2,更不知道要怎么检测自己的网站是否受Struts2漏洞影响。

  为了解决站长的后顾之忧,国内知名的网站安全中心SCANV已提供针对Struts2漏洞的网站安全检测工具,站长只要去Struts2漏洞检测工具页面(http://www.scanv.com/tools/),输入自己的网站,点击确定,随后可以轻松检测出自己的网站是否受该漏洞影响。

  加速乐助网站渡难关

  加速乐是知道创宇推出的一款在线免费网站云加速、云安全平台,在Struts2漏洞爆发首日针对性推出安全拦截规则,顺利化解该漏洞可能造成的重大安全问题;针对站长和普通网友,加速乐安全专家分别给出了针对性的建议,尽量减少该漏洞造成的其它损失。

  对于站长而言,应尽快自查网站漏洞,可以注册加速乐(www.jiasule.com),快速添加网站、修改域名解析,五分钟以内开启网站云防御功能,成功防御该漏洞。

  此外,Struts2官方已经发布补丁,请站长尽快将Struts 2升级到2.3.15.1版本,避免遭遇针对该漏洞的攻击。(http://struts.apache.org/download.cgi#struts23151)。

  对于网友而言,建议针对不同网站设置不同的账号密码,避免在不同网站使用类似的账号密码,以免某个网站的数据库泄露,导致你在其它网站的账号被盗,造成经济损失。

  关于Struts

  Struts通过采用Java Servlet/JSP技术,实现了基于Java EE Web应用的Model-View-Controller(MVC)设计模式的应用框架,是MVC经典设计模式中的一个经典产品。目前,Struts广泛应用于大型互联网企业、政府、金融机构等网站的建设。

二 : 中国互联网的恐慌

在距离阿里巴巴杭州总部5.4公里外的一家创业公司内,其CEO办公室中放着一块不起眼的小黑板,上面写着腾讯和阿里两家公司的名字,并在各自下方标出了优缺点。(www.61k.com]

去年底,这家主攻互联网金融方向的创业公司第一款产品刚上线,就分别收到了来自腾讯和阿里的入股要求。双方在竞争中轮番提价,并明示这家公司,选择谁就意味着不能再与另外一方合作。

中国互联网发展了20年,已形成几大寡头主导之势。阿里巴巴、腾讯、百度三家公司分别领先于电商、社交和搜索领域,业界将它们合称为BAT,寓意蝙蝠。但从去年开始,这种看似稳定的市场格局,因为移动互联网的不断介入而变得动荡不安。

中国互联网市场已形成三股力量:BAT巨头公司、海量创业公司、变量公司(小米、美团互联网企业以及传统企业)此消彼长、相互博弈。

为了保住垄断性地位,近两年来BAT三家分别展开地毯式收购,以扩大外延。

自2011年以来,中国互联网并购与合作的数量比过去十年总和还多。《财经》根据公开资料统计,阿里巴巴在这3年收购和入股了30家公司,腾讯入股了40家公司,百度也入股了30多家公司。

几乎每一次大型收购背后,都有两三家巨头在竞争,它们在争夺中将竞购金额越抬越高,标的物也从创业公司拓展到大型平台型公司。“站队”一说,便由此而来。

相同的一点是,BAT三巨头迫切希望用自己巨大的流量资源、客户服务能力和支付能力,将线上的垄断优势延续至移动端以及线下。他们对移动时代资源重新分配的担忧、对线下垄断的渴望以及毫不掩饰的野心,正在引发互联网行业20世纪以来最大的震荡。

截至2014年4月,BAT三家公司的市值和估值已经超过了3000亿美元。但正如10年前的微软曾经咄咄逼人,如今也成了被拯救的对象,互联网时代的无穷变化,令BAT颇为焦虑。

中国互联 中国互联网的恐慌

阿里到处找入口

阿里如今仍是平台战略,但平台入口(手淘、来往、高德等)如何整合,并没有形成具体的战略。阿里应当庆幸的是,移动时代刚刚开启,还有很多时间去寻找入口,并完成整合

据公开资料,阿里2013年总收入412亿人民币,净利润185亿,超过腾讯成为中国最赚钱的互联网公司。但在BAT三家中,阿里却又是最急迫的行业收购和整合者。

作为中国最大的电子商务平台,阿里商业模式单一,主要收入来源于企业服务费,即通过提供广告位、销售额分成的方式向商户收取费用。而其视为“未来竞争力”的阿里云、大数据等事业部,目前只能贡献极少的现金收入,仍是每年需要十几亿元投入的成本中心。

与百度、腾讯不同的是,阿里是网络流量消耗方,后两者则是网络流量生产方。这种反差,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显得更为突出,也是阿里急于在行业内不断整合资源原因之一。

大众点评合伙人龙伟接受《财经》采访时表示,淘宝天生的购物固定属性和移动时代的“随身性”、“位置性”是矛盾的。

在PC上阿里做的是买流量和导流量的生意,但是在移动端,流量是分散的,很难买过来。所以阿里对网络流量入口的需求变得更为强烈。

虽然收购行为不断,但最近几年来,阿里仍然没有构建起一个自己在移动端的超级入口。相对于腾讯微信的海量流量生产,阿里在支付宝、手机淘宝、来往三个应用的核心地位上摇摆不定,阿里无线部门的管理权也频繁易手。

4月2日,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在一次公益活动现场谈起“来往”,马云说,“来往”不去打败别人,也不去讨好别人,只想在这里自己娱乐一下,自己快乐一点。

这句话让阿里的粉丝们颇为心酸。来往是阿里巴巴2013年9月发布的一款移动社交软件,马云曾对其寄予厚望,试图追赶微信,他还许诺,在无线业务上没有建树,阿里就不该考虑上市。8个月过去,如今来往的覆盖人数尚不足百万,与微信数亿用户完全不在一个量级。

马云不得不放弃来往,阿里内部已是心知肚明。来往的战败和失势也让阿里迎来了自2012年分拆成25个事业部之后,最大的一次内部变动。

今年3月,马云夺去了陆兆禧掌管无线业务的权限,同时大规模调整无线团队。原无线事业部副总裁、阿里元老之一的吴泳铭、原淘宝CEO张宇调离原岗位。陆兆禧手下的多名干将,如汪海、三多,均从副总裁职位降至资深总监。

此后,支付宝钱包负责人、阿里小微金融集团国内事业群总裁樊治铭被调任接管阿里无线,很快又因为内部矛盾被送回了阿里小微。随后,阿里COO张勇上位掌管阿里无线。

张勇主推的手淘,由此正式成为阿里“主客户端”及阿里移动大平台战略的主体,即一个客户端覆盖所有服务,目前手淘中包含了微淘、淘点点、酒店机票、团购、教育,甚至物流和视频等几十项功能。

阿里对移动入口的焦虑,还体现在对高德的全资收购上。阿里希望高德可以成为连接线上与线下的一个关键入口。一位投资业内人士向《财经》记者透露,阿里今年还多次向陌陌提出全资收购,但被拒绝。阿里还想控股美团,也被美团创始人王兴所拒。在今年4月美团的新一轮融资中,阿里以跟投身份参与了这次融资。

3月,阿里又宣布以53.7亿港元入股银泰商业集团占9.9%股份。在业界人士看来,这体现了阿里在移动上一个新的战略——成为线上+线下商业的基础设施。

在PC时代,阿里曾试图以电商为纽带建立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足够大的规模优势亦使其成为PC端的一大流量入口。故而制定了一个开放平台战略,即:把握住入口,做强电商,同时以入股的方式与多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也就是生态系统。但在过去的多项收购中,阿里并未试图完全控股,如美团、UCweb、新浪微博等,均是成为大股东。

但是进入移动时代之后,网络入口变得更加多元化,移动LBS技术撬动了线下万亿规模的传统零售和服务业,令传统电商(或称产品电商)开始黯然失色,在线上线下融合的过程中,移动入口的价值愈益凸显。

对阿里来说,不掌握移动入口,它的开放平台战略将无法实施。比如,阿里对参股的企业本来在股权上就无法进行实质性控制,若有入口优势便可以此挟持参股企业做相关合作,以达到完善生态系统的作用。若无入口优势,参股企业便会考虑更多利益问题,而非合作本身。

这也就是为什么阿里一定要全资收购高德,却又无法控制美团的原因。高德只是一个移动入口,美团因入口优势已然自成平台(不受控)。

阿里如今仍是平台战略,但平台入口(手淘、来往、高德等)如何整合,并没有形成具体的战略。此外,阿里一直宣传自己将成为线上+线下商业的基础设施,但这也需要从入口到后台的整合能力。仅仅拥有基础设施,阿里在移动时代的商业模式将缺乏想象空间。

阿里应当庆幸的是,移动时代刚刚开启,还有很多时间去寻找入口,并完成整合。

腾讯抓住入口搞开放

腾讯一改往日利用巨大用户基数迅速跟进产品线的思路,而是用微信入口和自家业务换取任何一家垂直巨头15%-20%的股份,从而达到缔造自家大平台的战略目的

在PC端错失电商这道大菜之后,腾讯这只企鹅意外地抓住了移动端的海量流量生产入口——微信。

作为腾讯入股京东的财务顾问之一,华兴资本CEO包凡接受《财经》采访时称,收购的发起方是腾讯。2013年1月起,腾讯CEO刘炽平曾多次接洽刘强东。令刘强东最终下决心与腾讯结盟的原因,正是微信的崛起。去年8月微信支付和支付宝开始正面交锋,整个互联网地盘正在被重新划分,在这一过程中,刘强东看明白了移动商业的整体趋势和腾讯战略。

2014年2月26日,腾讯和京东双方在北京北四环包下了一家酒店的会议室,秘密召开了项目启动会议。谈判内容虽然繁杂,但结果还算顺利。至3月10日凌晨,双方就腾讯入股涉及的所有法律文律的签字页交换完毕。当天上午8点,消息发布。

腾讯入股京东,这起2014年中国互联网行业最引人注目的并购案,从谈判项目启动到结束只用了13天,多少少也显现双方在战略布局上的急促。

对于京东而言,除了抬高上市估值,更大的好处是补上移动互联网的短板。截至2013年底,京东手机端的订单占比仅为15%,低于淘宝的24%。这个份额是手机京东上线三年半的成果,而易迅网在2013年8月接入微信商城后不到三个月就达成了。

原腾讯副总裁吴军称,腾讯的无线产品占中国整个无线流量的1/3以上,腾讯已具有电信运营商一般的实力和地位。

据美国里昂证券的报告,仅微信估值就达到了640亿美元,相当于Facebook收购WhatsApp价格的3倍。而微信中大大小小的每一层入口都被打上了价码。比如,微信“我的银行卡”中内嵌的一个接口(二级入口)估值就至少价值3亿美金。另据腾讯与京东签署的协议,前者将为后者开放“一级入口”。据一位京东的内部人士称,“一级入口”将和“我的银行卡”并列存在,其价值可能超过10亿美金。

这便是阿里巴巴及其他互联网企业一直想拥有的超级移动入口。

2014年年3月19日,腾讯总裁刘炽平在“答分析师会”上描绘了腾讯的未来——巩固社交平台、游戏、数字媒体优势地位的同时,在移动端进入更为宽广的生态系统空间。这些领域包括:电子商务、O2O服务、互联网金融、在线教育、医疗保健等垂直领域。在这些领域,腾讯擅长的就自己做,做不好或是不熟悉的就交给合作伙伴。

阿里巴巴一直想要实现的开放平台战略,事实上被腾讯抢了先机。即:腾讯一改往日利用巨大用户基数迅速跟进产品线的思路,而是用微信入口和自家业务换取任何一家垂直巨头15%-20%的股份,从而达到缔造自家大平台的战略目的。

自360和腾讯大战之后,马化腾便确定了开放的大平台战略。但彼时的开放稍显初级且混乱,所谓开放也仅是开放导入用户的能力。随着微信的成熟,腾讯才真正有底气进一步开放。其最新发布的“应用宝”,就是一款手机端的应用获取平台,不仅提供开放的接入模式,还与开发者实行“腾讯拿小头”的三七分成(在PC时代的分成比例是倒三七)。腾讯表示,2014给开发者的分成总和将超100亿元。

从利益上满足开发者,同时开放腾讯核心的资源和能力——基于微信和手Q的用户及关系链、支付能力等,此时腾讯的开放是真的在开放。

在这一逐渐开放的过程中,腾讯内部亦历经了管理层升级和生态升级的多次转变。

腾讯是三大巨头中最早将PC业务和无线业务部门从割裂状态进行融合的公司。2012年,腾讯组建了6大事业群组,将原先集中在一个部门的移动业务分散到了各个事业群。同时,在内部分化出了一块以微信为核心的“腾讯特区”,不受KPI限制独立发展。腾讯当年5位创始人依次功成身退,外部人才如刘炽平等担当重任。

腾讯原CTO张志东称,腾讯在结构变化之后,逐步提升并落实了行业生态的做法。这带来了整个腾讯开放平台的升级。

保守派百度待整合

百度看清方向却持币待购的“预备跑”状态持续太久了,到目前为止的收购多集中入口企业,对于一些垂直领域的主导型企业介入较少。对一个平台型生态企业来说,有旅游、视频、团购是远远不够的

从PC时代向移动时代转换过程中,腾讯与阿里巴巴两大平台日趋激烈的对垒,令百度慢慢有了被边缘化的危险,而在PC时代,百度曾是最大的流量入口企业。

目前,百度市值561亿美元,尚不及阿里估值的一半。不过,百度却是三家巨头中账面现金最充裕的,截止2013年底拥有384.27亿人民币现金。这让它有可能在2014年继续向大的标的企业发起收购。这也是李彦宏在2013年Q4财报分析师会议上所透露的信息。

回顾百度近两年的收购,其投资战略十分清晰:对于移动入口级企业,一定不惜重金达到控股地位(比如19亿美元收购91手机助手),对于其他补充生态型小企业,则采用参股的方式(如一些刷机公司)。

百度主管投资的副总裁汤和松曾在公开场合表示:PC时代四道菜:信息整合(搜索)、社交、交易(电商)、娱乐,移动时代端上了一道新菜——本地生活服务(线上线下的融合),要想成为移动生活服务平台,必须打通三个环节——流量入口、生活信息整合、交易下单。

从百度自身孵化而出的搜索、地图、应用助手、百度支付;加上收购而来的糯米、去哪儿、奇异等,百度旗下拥有多达14个用户过亿的明星APP。近期还有传闻称百度将入股携程网。4月16日,百度推出“百度钱包”,其在移动上的闭环至此基本构建完成:搜索+分发(91)+LBS(地图和糯米)+支付,也就是打通了汤和松曾说的三个环节。

事实证明,李彦宏及百度早在两年前便看清了移动入口的作用,并试图完成布局。多数业内人士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BAT三家中最具产品研发优势的就是百度,它始终站在技术创新的前沿,因此能更早地看到新的趋势。

但与马化腾性格不同的是,李彦宏行事略显保守。多数业内人士评价称,百度看清方向却持币待购的“预备跑”状态持续太久了,到目前为止的收购多集中入口企业,对于一些垂直领域的主导型企业介入较少。对一个平台型生态企业来说,有旅游、视频、团购是远远不够的。

据百度内部人士向《财经》透露,即便在是否做京东商城的基石投资者上,百度始终犹豫不决,目前的消息是不做了。不少百度内部人士认为,他们错过了很多机会。

互联网评论家洪波形容百度的移动战略是组成了一支远征的舰队,包括爱奇艺、去哪儿这样的“中间页”子公司,不一定取胜,但总有一条船可以到达彼岸。但这种打法难免保守、缺乏锐度,确有可能在更加变化多端的移动互联时代被对手超过。

李彦宏在4月16日一次内部分享中首次确认了百度未来五年的战略架构,即围绕大搜索、LBS、移动云、国际化、用户消费(娱乐文化)打造一个年产值超1600亿元的百度。

架构十分丰满,但从目前具体的实施来看,百度的战略核心并非“舰队群”,而是“舰队的入口”。

百度LBS事业部一位内部人士告诉记者,在PC上,搜索是第一入口,在移动上虽然还是需求最大的入口,但存在被分化的危险。百度一直不满足于自身成为一个超级APP,而希望控制一个APP矩阵,甚至控制APP的入口。

上述人士称,百度在移动上的战略依然以搜索为核心,百度希望综合搜索、地图和本地生活领域的资源和优势,在移动场景下重新定义搜索。

所以,LBS部门的业务发展是百度的重中之重。目前百度对LBS的资金投入持续加大,希望在O2O战略中凭借服务体验冲出差异化道路,从与美团、大众点评的价格战中抽身;而在人力投入上,糯米正在大量扩招线下销售人员,公司还从大搜索部抽调出300名销售人员进糯米团;在流量支持上,百度搜索和百度地图向糯米大量导流。

上述人士称,百度拥有巨大的生活服务类流量,比起腾讯微信对大众点评的导流,百度的流量更精准。2013年四季度,百度在移动搜索领域的市场份额仍然高达72.1%,同期百度在移动分发的份额为41.2%(位列第一),相对优势仍然明显。

但越来越多人关心,移动时代有多少人的时间会用在搜索上?同时,用户进入搜索入口后,如何才能体验到百度的其他生态服务?这需要百度具备极强的产品整合能力。目前业内看到的,仍是割裂的百度各项产品和服务。

BAT三家都以平台战略自居,都以抓住入口布局长远生态为手段,最终有着主导移动互联网的野心。心态已然放开的腾讯,在战略上将最先开始加速,而阿里、百度无疑希望决战更晚一点,至少等到他们旗下的91无线、百度地图和高德地图开始发力。

BAT的各自短板

BAT三巨头各自不同的风险和短板,就是变量公司的机会和成长空间。不断崛起的变量公司,亦会进一步加剧BAT的焦虑感,并促使市场出现新的变局

BAT在搭建平台的同时,虽不是破绽百出,亦暴露出了各自短板,这给他们自己留下隐患,也给市场带来创新甚至巅覆的机会。

理论上,腾讯的大平台战略颇为壮观,可以令自己处于“进可攻退可守”的竞争位置。一位投资界人士告诉《财经》,腾讯对外广泛参股的意义,除了阻击竞争对手的扩张,还改变了自身的商业模式。

目前,腾讯有70%以上的收入来自于网络游戏和娱乐服务。长期以来,腾讯的商业模式也导致其只能收到营销、广告、游戏类费用。如今通过对重资产公司的入股,腾讯间接分享佣金收益已成为可能。

由于微信入口对于腾讯太重要,其商业化探索注定会是小心翼翼尝试,不可能走太快,以免走错。现阶段,微信看上去可以连接一切商业,但腾讯真正做的还不多。

蘑菇街CEO陈琪告诉《财经》记者,微信是一个很好的CRM(客户管理)工具,却不一定是好的销售工具,微信不能营销(甚至不能检索),这直接影响了它的商业价值。腾讯目前的控制力是建立在微信和手Q的大流量优势上,如果这个优势减弱了,未来腾讯的核心会是什么,将充满不确定性?

这两年,腾讯其他事业部的项目都希望接进微信,以利用其超级流量,但是微信团队对于商业化非常谨慎。马化腾在去年底的一次演讲中说,“内部的人有时候不该他做的他抢,开放出去之后,更可能有不公平,微信商业化只能慢慢摸索。”

一位微信开放平台的高层称,权衡之下,腾讯内部对于微信和手机QQ原本模糊不清的定位正在慢慢清晰。即手机QQ将在商业模式最成熟的移动游戏和娱乐化应用市场上发力;微信将重点在支付、互联网金融、电商等层面探索,暂时不考虑大规模商业化。简言之,现阶段手Q负责商业化,微信负责承接未来新的商业化梦想。

不过,市场留给微信的梦想时间并不会太多,因为PC端的腾讯帝国已经出现了裂缝——腾讯的各项利润率均在逐渐下降,其运营利润率由2012Q1的38.3%降至2013Q4的28%,净利率由30.7%降至23.2%。

利润率的下降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其近期的大举收购和激进的海外扩张计划损及利润率;二是腾讯的收入结构一直存在隐患,其目前70%以上的收入来自网络游戏和娱乐服务,移动化的到来,使得整个网络游戏市场增速下降。

恰恰是微信,成为投资者们在腾讯增长放缓(阿里的增速是腾讯的2.27倍)时,依然力挺腾讯的原因之一。但投资者的宽容并不会持续太久,腾讯股价自今年3月7日创下646港元的顶峰后连续走低,4月8日跌破500港元,一个月市值缩水2693亿港元。

腾讯面临的另一个挑战在于,微信开放平台基础设施建设尚未到位。一位微信开放平台部门的高层告诉《财经》记者,比如微信支付和支付宝还有差距,比如广告业务虽是腾讯重点培育的业务,但其移动营销平台广点通的后台目前尚未搭建起来。

上述高层说,“广点通”能否成功将移动流量有效转化为收入还是挑战。与腾讯在PC时代强大的盈利能力相比,在移动领域很容易陷入创新者的窘境。

与腾讯类似,百度在PC端的业绩也面临挑战。百度2013年第四季度的净利润(27.84亿元人民币),已较去年同期下降0.4%。

与腾讯不同的是,百度入口不强势,也缺乏整合策略。虽然百度拥有较强的研发实力,但从贴吧以后,百度已经很久没有诞生新的明星项目。虽然公司架构调整为全面面向移动生态的架构,但百度的中高层似乎没有完全跟上行业变化的节奏。

一位创业者向记者透露,他离开百度的原因就是在百度内部创业未果,他写了一份78页的PPT给李彦宏,但李彦宏首肯后,一年未见拨款,于是他离职创业。

业界人士评价,“狼性变革”如果只是口号,百度将很难与阿里、腾讯展开持续竞争。

阿里巴巴不缺狼性,亦不缺良好的PC端业绩支撑。阿里2014年第一季度营收为30.58亿美元,同比增长66%,净利润为13.64亿美元,同比增长110%,净利润已超过腾讯和百度的总和。

但从行业对比来看,阿里的商业模式太“轻”了,它不像百度那样拥有地图和团购(糯米)的线下优势,也不像腾讯那样拥有微信和大众点评的合作。

阿里对此的应对是,大力拓展O2O走向线下,但阿里遇到了困难。

2014年3月8日,北京朝阳大悦城举行了一次手机淘宝生活节,按照手淘市场负责人魄天的设想,希望借此让手淘变成移动生活的一个消费入口。

节日前夕,阿里的市场人员带着几台电脑和手机去大悦城对接,却发现这家新型的购物中心没有传统百货商场统一的收银系统,阿里不得不与数百商户逐一商谈是否同意接入支付宝,并且要在后台添加一个第三方支付接口。当阿里好不容易给商家安装了支付系统,在活动的第二天,却被大悦城全部关闭了。

大众点评合伙人龙伟告诉《财经》记者,阿里的模式是一个“轻商业”的模式,其在PC上做的是商业地产的生意,但是O2O很重,需要大量线下推广团队和很强的地推能力。

原阿里巴巴副总裁、美团网首席运营官干嘉伟亦向《财经》记者表示,阿里一直在追求更巧妙、更好的撬动市场的方式,所以开始做云和金融业务。这使得阿里的财务报表很漂亮,人均效率产出也很高。阿里并不希望再做一个很重的业务,把效率拉下来。

3月31日,阿里入股银泰集团占股9.9%。张勇说,希望银泰可以为阿里巴巴O2O做最好的落地。但问题在于,线上巨头和线下财团的利益博弈并不是持股9.9%就可以平衡好的。去年马云联合银泰、复兴、顺丰投资近50亿人民币打造的菜鸟物流,至今仍悄无声息。

京东O2O项目负责人、物流规划总监侯毅告诉《财经》记者,O2O最关键的是要解决利益分配。

对于银泰来说,门店利益和总部利益怎么保证?银泰旗下还有电商平台银泰网,对银泰网的利益又怎么保证?

阿里不计成本地对线上、线下入口的投资存在潜在风险。2014年初,阿里所持有的现金约为350亿人民币,但其整体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其资产负债率在2012年达88.83%,2013年有所减少,仍达77.09%。

前雅虎中国总经理谢文曾这样评论阿里巴巴不断加载的风险:“在平台缺失的情况下,收购兼并越多,企业崩盘的风险越大。”

BAT三巨头各自不同的风险和短板,就是变量公司的机会和成长空间。不断崛起的变量公司,亦会进一步加剧BAT的焦虑感,并促使市场出现新的变局。

变量公司野蛮生长

更多的互联网变量公司将借移动互联网之名之力,联手瓜分传统商业世界。患上焦虑症的又岂止BAT三家,线上和线下的巨头们都要小心了。

与PC互联网不同,移动互联网流量天生是分散的,这给了大量公司创新成长的机会,在行业巨头和业界观察者看来,它们是极为创新和巅覆能力的互联网变量公司。

成立刚4年的小米公司,目前估值已经超过了150亿美元,其在2013年卖了1870万台手机,小米CEO雷军预计今年将达到6000万台。4月8日,小米举办线上米粉节,12小时内销售额突破15亿人民币。这家公司从来不被业界认为是电商,但在急速供应链、峰值销售等崭新理念的支撑下,迅速成为淘宝、京东之外的电商新势力。

IT作家柳华芳认为,腾讯未来在移动端最大的敌人可能是小米。在PC时代,只有微软和苹果两大系统级玩家,腾讯在软件上的投入产出比很高。而在移动多终端时代,更多的互联网生态需要基于终端的场景,而这个场景将由设备生产商来决定。小米硬软一站式的体验,加上持续增长的庞大用户群,挑战腾讯并非不可能。当然,对于这一可能的挑战的实现时间表,业界分歧明显。

在向移动互联网的转型中,360也跑在了前面。其利用手机卫士、手机助手、360视频手机移动端构建了三大入口,成为Android渠道上排名领先的分发入口,同时,开发路由器和移动WIFI,通过硬件开发向“智能家庭”布局,希望掌握客厅的入口。360目前的市值是120亿美元,是其2011年上市时市值的4倍。2012年360推出搜索业务之后,市场份额迅速上升,一度令百度市值蒸发逾百亿美元。

包凡告诉《财经》记者,在未来的商业社会势力中,BAT是一股力量;360、小米这样的挑战者是一股力量,而基于本地生活服务的入口,如美团、大众点评会成为第三股力量。`

美团、大众点评颠覆巨头的方向都是从本地生活入手,正如百度汤和松所言,这是移动时代端上来的一盘新菜。

大众点评创始人龙伟亦表示,本地服务是一块增量市场。2013年,中国服务业规模大概是26万亿,完全有可能在其中诞生第4个或者第5个巨头公司。大众点评和美团都希望自己是其中之一。

目前,大众点评每月在手机端的查询量为3.5亿左右。龙伟称,腾讯投资部在2008年就开始想入股大众点评,但是大众点评一直没有同意。“我们选择腾讯的主要原因,就是微信的社交力和入口力。”他这样告诉《财经》记者。

目前,大众点评已经接入微信,用户在微信里选定餐厅等地址,可以调用点评后台,把页面直接分享到朋友圈。大众点评覆盖了全国1000万家商户,未来将会利用强大的地推力量为商户线下资源,并配合以微信支付,直接打通从线下到线上的入口。

龙伟说,这个逻辑很简单,就是你把有效的流量给我,我把流量变成收益。

一旦掌握了消费决策平台,就不用惧怕会被巨头封杀。大众点评目前的地图合作方还是高德地图,龙伟说,大众点评可以和微信支付合作,也和支付宝、银联合作,未来还会直接和三星、小米或是电信运营商合作。和巨头公司以及创业公司不一样,大众点评不依附,也不敌对任何势力。

在本地生活领域,另一个有野心的公司是美团网。2014年3月,美团网单月交易额达25.9亿元。从美团身上,业界似乎看到了阿里昔日快速成长的影子。

2013年8月,美团上线“猫眼电影”,这个APP不仅可以在线选座,还可以看影评,2013年其影院票务交易量达6000万张,全国每10张电影票中有一张出自美团。根据美团内部的数据,其去年开始大力发展的酒店业务规模已经超过“去哪儿”网,据称,在去哪儿的酒店业务部已经竖起了对抗美团的横幅。

王兴说,美团酒店业务发展的秘诀在于团购是预付模式,所有的账都会经过平台,颠覆了去哪儿、携程、艺龙等OTA的到付模式,这实际上是在教育消费者的消费习惯。

一些乐观的业界观察者认为,去哪儿、携程这些曾经是传统旅游生活行业的PC时代颠覆者,正在被美团以移动互联网的新玩法所颠覆。

美团网首席运营官干嘉伟告诉《财经》记者,这场游戏最终输赢的关键是,谁能更好利用互联网技术,用大规模线下团队的管理能力,用最低的成本最高的效率,把这件事情做成了。“这是我们所定义的游戏规则。”

这种移动互联网的新玩法,在小米、360、美团和大众点评身上都可以看到影子,它们之间的共同点是:差异化生存,精益创业,保持独立性,不依附任何一家大公司,并且富有挑战精神。最关键的是,它们的架构直接面向产品和服务,更加灵活,擅长变革。

美国科技评论家Eric Jackson称,每诞生新一代科技企业,上一代企业似乎都难以适应最新变革。他预测,今后5至8年将是无比动荡的年代,谷歌和Facebook很可能被下一代移动创新业务公司所颠覆。

高瓴资本集团董事总经理洪婧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称,移动互联网让线上和线下的业务融合变为可能,将来互联网会变成一种工具和能力,而不是单独的产品,届时整个商业生态都会发生变化。

在这种全新的融合中,目前无法判断谁会最终胜负。但可以确定的是,更多互联网变量公司将借移动互联网之名之力,联手瓜分传统商业世界。

患上焦虑症的又岂止BAT三家,线上和线下的巨头们都要小心了。

三 : TOPYS专访罗振宇:互联网时代的成功学

[www.61k.com)

四 : 60、70后的互联网恐慌来源于圈地思维失效

  【i天下网商注】我的良师益友王煜全前几天写了一篇文章《一边听90后忽悠,一边挺70后实干》。我同意王老师说的,“未来10年,是中国企业迅速品牌化的10年”,可是我不同意这个事业,能够被60、70后干出来——品牌化多半是80后的事,60、70后已经老了。

  文/简江 ORIC成员 北京蓝色美城科技有限公司CEO

  

 

  我的良师益友王煜全前几天写了一篇文章《一边听90后忽悠,一边挺70后实干》。我同意王老师说的,“未来10年,是中国企业迅速品牌化的10年”,可是我不同意这个事业,能够被60、70后干出来——品牌化多半是80后的事,60、70后已经老了。

  “老”并不意味着“弱”,其实在这个社会,60甚至50后都还“老当益壮”得很。从经济构成比例来看,互联网只占经济总量很小很小的一部分。无论对于中国、美国还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大的经济体,支柱产业永远是房地产、矿产、农业、能源、工程、交通、食品......80后屌丝程序员工资再高,相当一个比例交给了房东,碰上运气好上市发了点期权财,马上忙不迭给房地产商和汽车厂商交钱。

  2014年,房地产行业当年总产值是3.8万亿,超过所有互联网公司市值总和(市值相当于20-30年总利润的贴现),GDP排名前十名的行业,还没有“互联网”这个行业的影子。这个世界依旧是“国企”和“土豪”的世界。牢牢把握着这些企业的,依旧是60、70甚至50后的实权派。其实仔细一想就知道,真正把控经济命脉的人,很少站到前台,不客气的说,那些在我们眼里家喻户晓的厉害的企业,联想也好、海尔也好,在真正的大型国企集团面前只是个不挣钱的小玩意。一个一汽大众一年的净利润就200多个亿,几大汽车集团任何一个的净利润都可以和阿里巴巴平起平坐。

  2013年,我参加银泰集团的互联网战略会,集团CEO陈晓东解读“士农工商”,“士”靠政权,“农”靠资源,这两个是最牛的。“工”和“商”都是卖苦力的。屌丝程序员税前25000,交6000给税务,交8000块给房东,一多半就不见了,再吃吃穿穿养养车,剩不下几个钱给互联网公司贡献收入。如果你是一个70后,在2005年,用7000元的单价,在双井花200万买了小300平米的房子,现在每个月可以坐收至少2万5的租金,想去哪玩去哪玩,怕个鸟互联网思维。如果你是一个土豪,那就更简单了,2005年建外SOHO的房子大概1万出头,花2000万买个2000平米,现在的租金时价大约是7元/平米每天,每年收400万,以初始投入算20%稳稳的年回报,屁股都不用挪一下。

  这些人从来都不需要在媒体上说话,更不屑于去听80、90后忽悠什么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思维跟他们季季收钱一点鸟毛关系都没有。倒是IT公司多了,租金水涨船高,他们乐得租金年年涨。

  中国过去30年的经济,本质上就是圈地经济。国企圈石油、矿产、能源,民企圈土地、房产、商业。到现在,肉厚油肥的资源已经被瓜分得差不多了,找到可以拿来“圈”的东西越来越难。土豪们圈成惯性了根本停不下来,于是那些还嫌自己没有赚够赚踏实的土豪们,又盯上了互联网这块小鲜肉。

  2011年,那时候电商热潮刚刚兴起。北京某知名商业地产大老板,练摊出身,每年坐收几个亿租金的大哥。找到我一个做电商的朋友,劈头就问:“我投多少钱能超过淘宝?三五千万够不够?两三个亿呢?什么?两三个亿还不够?”——这种说法在做互联网的看来,非常搞笑。但这就是老一代中国企业家的思维方式。

  想做什么?好!出钱,派个手脚利索的下属,把那块市场拿下来!——这是典型的圈地思维。实体经济多数情况下是分散的、割据的,所以需要有“狼性”来“抢”,抢下来各霸一方。

  于是问题来了——这种思维模式在互联网时代根本不起作用。

  互联网市场是典型的一开始“群雄争霸”,最后“赢者通吃”的市场。明星互联网企业之所以市值高,并不是互联网相对于实体经济有多大,而是互联网企业天然集中度就比传统企业高,所以明星企业特别耀眼。但要命的是,一个细分领域一旦有一两家巨头,其它小的竞争对手就完全没活路,错过那个时机,投再多的钱和人都是白搭。在传统行业,除了国企垄断,这种情况是不多见的。

  本来,那些50、60后,占了资源的既得利益群体,当好房东,少说话收房租就可以活得很滋润了,偏偏贪心不足,想来互联网插一脚,折腾半天赔了不少冤枉钱,却发现这块地儿自己没招了,于是挫败感就来了。还有一批没成大地主的夕阳企业家,更加恐慌,一边带着没落贵族不甘沉沦的傲慢,一边又恐慌性地胡乱跟风。于是在互联网投机者眼里成了人傻钱多的冤大头。

  当思维跟不上时代的时候,挣扎和反抗都是没有用的。张朝阳和周鸿祎都抓不到的新机会,那些做实业出身的古板大叔们还能折腾出来啥?在传统领域,万达开购物中心碍不着凯德的生意。而在互联网领域,马化腾搞不定电商、马云搞不定社交、李彦宏既搞不定电商又搞不定社交,这是不争的事实。

  老一辈已经吃饱了肉,还惦记着年轻人碗里的汤,生怕没捞干净任何有营养的东西。对互联网急躁与恐慌性的投入,折射着老一辈企业家内心的贪婪和恐惧。

  什么叫做和谐社会?和谐社会就是60后出场地、70后投钱、80后唱戏给90、00后叫好。

  60后的困惑是,他们有再多的肥沃土地,也种不出90后喜欢吃的SUSHI。老一辈总有超强的控制欲,希望这个世界按照他们的思维运作,希望下一代按照他们设想好的路线前进。他们的心里有太多的匮乏、恐惧,他们无法忍受不能理解世界的失控感。他们忘了,房东本来就应该保持淡定和沉默。

  60、70后完全没必要坐在奔驰车里,担心被时代抛弃。

  在一个快速变化的世界里,很少有人因为不够聪明跌倒,跌倒往往是因为傲慢,因为眼睛总看着天。我接触的大多数60、70后,骨子里是不认可、也不理解90后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他们总习惯用自己的方法来解释这个世界,对任何自己不理解的东西,都用骨子里的鄙视和不屑来诠释。所以90后也毫不客气地回报给他们不屑。于是他们又发现自己失去权威了,开始不安和恐慌。

  中国的主流奋斗文化是一种攀比文化。人被欲望和恐惧驱动着,努力往社会鄙视链的高层爬。爬得越高,就有对越多人保持命令、不屑和无视的权利。理解的基础是尊重,当一个人习惯于无视别人的时候,他对在他看来低层次客户的深度理解力自然就逐渐降低到零。但是这个时候,90后来了。当老板们发现90后对他们奋斗大半辈子,好不容易获得的社会优势并不买账,用“你不鸟我,我也懒得鸟你”的态度和老板交往的时候,大叔们的三观瞬间崩溃了。他们要么用自己的丛林价值观无力扭曲地解释新城市里发生的事情,有时候会显得荒诞可笑;要么恐慌低四处找不靠谱的救兵,因为靠谱的人多半都自己创业或者去靠谱的成长型公司里干了,不会跟一个别扭拧巴的土豪较劲。

  你以为互联网思维就是用户思维、就是客户导向么?不你错了,这年头卖不出去不见得是因为你产品不好、服务不好,而是不酷、不帅、不好玩、没话题感、没传播力。你以为口头上保持尊重,听听下属专家的报告就算明白年轻人和90后了么?不你错了,如果你没能力跟他们做哥们姐们喝酒唱歌同吃同玩同聊一起笑一起疯,你就不算有能力了解他们。如果照着30年前的客户导向教科书做产品和市场,那么得到的必然是高处不胜寒的落寞。如果要做85、90后的消费市场,首先要有能力让他们嗨起来。

  传统行业和传统行业也有很大差别。比方做零售的人都知道,中粮大悦城就是比大多数房地产起家做购物中心的公司运营得好。为什么?因为大悦城一开始就是一个以运营为核心的企业,把运营能力作为生命线和核心竞争力。和大悦城的人聊天,会惊叹他们对消费者行为的洞察,和在线营销大数据的理解深度。而房地产起家的公司,骨干都是当年圈地盖房子赚快钱大钱的人。搞运营的在公司内就像后勤服务人员,既没有地位也没有话语权,就像武力起家的帝国,定天下后文官得不到实权,最后难保不像蒙古帝国一样匆匆败亡。眼看着这些土豪公司一茬一茬的换人,有雄心的逐渐都不大愿意在这混了。

  能不能跟上时代,和这个人是否有能力扎扎实实的做事无关,和这个人是否有能力对自己的年轻团队、年轻客户保持兴趣、理解和足够的欣赏、尊重有关。中国传统文化里讲的都是年轻人要“尊敬”和“学习”老年人,从来不讲老年人要“尊重”和“欣赏”年轻人。中老年人更多的喜欢把自己当“师长”和“家长”,内心其实把年轻人当傻X,尊重、理解年轻人,在他们眼里就是和傻X为伍。这个他们是没法接受的。

  当然并不是每个老人家都这样。只不过整个社会的大体风气如此。我欣赏的大哥,宝岛眼镜的董事长,年纪比我大一轮的王智民先生,就非常与时俱进。也许是他年轻时候长在美国,在以自由著称的伯克利毕业的缘故。他自称90后,没架子,爱表达,擅长自黑,穿得Bling Bling的扮帅叔,和90后的小朋友称兄道弟打成一片,我也乐意介绍好多90后的小朋友和他一起玩耍。他对市场的洞察,自然就比拎不清状况的土豪犀利、敏锐得多。

  会和年轻消费者平等沟通的人,通常也会是好领导和好父母。

  如果做不到,也不想这样做怎么办?那就做个好房东,找聪明的房客入驻,然后保持沉默,静静欣赏。智慧的60、70后,懂得怎么尊重80、90后,搭个好台子,给他们唱一出好戏。纵然是个老戏骨,该谢幕的时候还是要谢幕,退到幕后支持新人,一样发光发热。

  现在90后,最大的也不过25岁,对这个年龄的人,下任何论断都为时过早。所以我听到周围的大叔们讲“马佳佳如何如何”的时候我通常都一笑置之。在马佳佳这个年龄,最可贵的品质就是勇气和无畏,最不怕的就是张狂和犯错。回想我25岁的时候,还是个啥都不明白的屌丝宅男程序员。

  有趣的是,据我观察,真正不遗余力忽悠互联网思维,从那些躁动不安的60后老派企业家口袋里赚课时费咨询费的,并不是90后,而是在过去20年“啥也没做出来”的一批70后。他们在60后自以为得了不治之症的时候扮演了江湖郎中的角色。对于多数奋斗中的80、90后,也没啥兴趣时不时跑去忽悠60、70后。

  其实我在过去若干年,也扮演了一个70后大忽悠的角色,于是我决定少忽悠多干事,抓住青春的小尾巴,做点实事,干点实在的成绩出来。

五 : 微博热议支付宝风波:马云引发互联网VIE恐慌

新浪科技讯 6月17日下午消息, 支付宝股权争议风波继续发酵:就在马云强调央行不允许支付宝VIE(协议控制)结构后,今日京东商城CEO刘强东通过微博称VIE结构为国内互联网行业通行规则,这引发了多位知名创投人士的微博热议,这意味着支付宝风波已引发互联网VIE恐慌。

今日刘强东通过微博称,“国内所有拿到融资的互联网企业,不管是上市的还是未上市的,全为VIE结构,包括京东商城!”兴业创新资本管理有限公司业务董事张小龙立即指出此说不精确,应该是国内所有拿到外汇(主要是美元)融资的互联网企业,均为VIE结构。

刘强东捅出国内互联网行业通行规则,天使投资人薛蛮子回应,“强东兄弟老实人说老实话”,而众多投资人更担心的则是未来投资中国互联网的风险。

投中集团CEO陈颉说,“交头接耳的人越来越多,这路越发不好走了”。

更有投资人调侃:VIE就象底裤,人应当有,但不能逢人就亮出来说明你有。更不能因为有人裸奔,就说威胁到全体穿底裤的权利。

经纬创投合伙人张颖则表示,“某人问题大了,现在没有一个人能控制局面了,只有看政府的了。过了这关,VIE会更稳,外资会对投资中国公司更有信心。过不了这关,大家完蛋我们可以集体下岗去集资弄个农家乐。”

雅虎中国前老总谢文对此评论,互联网现在才真的需要维稳了,游戏规则混乱,大家一起完蛋。

与马云拥有共同投资人孙正义的陈一舟,则在昨日与媒体沟通时表示,目前中国概念股集体被唱衰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支付宝风波,导致海外投资人对于其通过协议控制公司的合同稳定性产生质疑。

陈一舟认为,只有妥善解决了支付宝问题,才能够让中国概念股的状况有所改善,否则赴美上市的窗口是否还能继续打开将会是个问题。

VIE结构即协议控制,指离岸公司通过外商独资企业,与内资公司签订一系列协议来成为内资公司业务的实际收益人和资产控制人,以规避《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对于限制类和禁止类行业限制外资进入的规定。

一直以来,“协议控制”是海外上市的中国公司满足监管要求的标准模式,比如网络视听许可证也规定法人必须为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单位,但仍有许多视频网站海外上市。(曹磊 发自上海)

本文标题:罗振宇互联网恐慌-Struts2漏洞引发互联网恐慌 加速乐紧急发布防御规则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91159.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