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 泰山区:泰山区-历史沿革,泰山区-行政区划
泰山区,位于山东省泰安市中部,是全市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和旅游中心。1985年5月设立泰山区,因泰山而名,全区总面积336.86平方公里,辖5个街道,2个镇,共126个行政村、68个社区,总人口63.37万人。泰山脚下的泰安市泰山区,已由旧时帝王封禅驻足之地,发展成为既有绚丽的古老文化,又有壮美的现代文明,集工商、金融、科技、文化和旅游为一体的开放城市。
东岳泰山旅游集团_泰山区 -历史沿革
(www.61k.com]秦为济北郡博阳县治。汉、三国魏、晋均属泰山郡博县。隋属鲁郡博城县。唐初属东泰州博城县,武(则天)周长安元年(701年)博城县改称干封县。北宋开宝五年(972年)干封县徙治岱岳镇(今泰安市区),为县治之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改为奉符县,属兖州。金先后为泰安军、泰安州治。明奉符县省入泰安州。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升泰安州。为泰安府,并置泰安县为府,府、县同治于此。该区1985年建"区"之前为泰安县北境之一部分,并为县治所。1913年属岱北道(次年更名济南道)。1925年置泰安道,为道治。1928年4月北伐军占领济南,北洋军阀山东省政府随军阀张宗昌的溃逃而寿终正寝,5月3日日本侵略军制造骇人听闻的济南惨案,11日日军侵占济南,6月1日山东省政府于泰安成立,今泰山区系省政府驻地;同年废除道制,泰安县直隶于省。1929年5月省政府由泰安迁回济南。1938年泰安县属国民党山东省第十二行政督察区。1940年2月建立泰安县抗日民主政权,属泰山区行政专员公署,今泰山区境为其辖区。1941年初于泰安泰(安)新(泰)公路以北地区置泰北县,1943年11月改为泰历(城)县,今泰山区部分属之。1945年10月泰历县撤销,其中原泰安县部分与泰安县(南部)合并,恢复泰安县原行政区划,属泰山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管辖(1948年7月改为鲁中南行政区第一专区),今泰山区为专署及县政府驻地。1958年6月以泰安县城及其近郊地区置泰山市,仍属泰安专区;同年12月12日撤销泰安专区,改属济南市;于同月29日撤销泰安县,并入泰山市,泰山市同时更名为泰安市。1961年7月恢复泰安专区,泰安市复属之,并为专署机关驻地。1963年3月撤销泰安市,恢复泰安县,以原市行政区域为该县行政区域,隶属关系不变。1982年1月再度撤县置市,属泰安地区。1985年3月泰安市升为省辖地级市,原泰安市市区部分改置泰山区。
东岳泰山旅游集团_泰山区 -行政区划
1985年5月设立泰山区,因泰山而名。当时辖岱庙、财源、泰前、粥店四个办事处和小辛庄、黄山头、大津口、徐家楼、上高、桑家疃六个乡及粥店镇。1985年11月,撤销小辛庄乡、粥店镇、黄山头乡,桑家疃乡与上高乡合并,全区行政区划调整为岱庙、财源、泰前、粥店四个街道办事处和大津口、徐家楼、上高三个乡。1997年,泰山区面积288平方千米,辖四个街道、三个乡:财源街道辖三个行政村,人口98996人,其中农业人口4863人;泰前街道辖十六个行政村,人口121812人,其中农业人口12203人;岱庙街道辖六个行政村,人口132367人,其中农业人口8100人;粥店街道辖三十个行政村,人口56482人,其中农业人口29871人;徐家楼乡辖十二个行政村,人口22755人,其中农业人口13990人;上高乡辖二十个行政村,人口38646人,其中农业人口32899人;大津口乡辖七个行政村,人口11244人,其中农业人口10882人。(人口为年末总人口)(缺居委会统计数据)1998年,泰山区面积288平方千米,辖四个街道、三个乡:财源街道辖一个行政村,人口99899人,其中农业人口4990人;泰前街道辖十六个行政村,人口124673人,其中农业人口11396人;岱庙街道辖六个行政村,人口138566人,其中农业人口8582人;粥店街道辖三十个行政村,人口57033人,其中农业人口29934人;徐家楼乡辖十二个行政村,人口25747人,其中农业人口13899人;上高乡辖二十个行政村,人口39077人,其中农业人口32627人;大津口乡辖七个行政村,人口11259人,其中农业人口10854人。(人口为年末总人口)(缺居委会统计数据)1999年6月14日,将泰安市泰山区的粥店街道办事处划归泰安市郊区管辖,将郊区的省庄镇、邱家店镇划归泰山区管辖(鲁政字144号)。1999年底,全区辖岱庙、财源、泰前三个办事处,大津口、徐家楼、上高、省庄、邱家店五个乡镇,9四个村委会、5七个居委会(包括住宅小区居民委员会)。1999年,泰山区辖三个街道、两个镇、三个乡:岱庙街道辖六个行政村,人口143773人,其中农业人口6640人;财源街道辖一个行政村,人口101918人,其中农业人口4923人;泰前街道辖十六个行政村,人口128954人,其中农业人口11314人;省庄镇辖40个行政村,人口59219人,其中农业人口53447人;邱家店镇辖4四个行政村,人口66413人,其中农业人口62984人;上高乡辖二十个行政村,人口39327人,其中农业人口29712人;徐家楼乡辖十二个行政村,人口26162人,其中农业人口13917人;大津口乡辖七个行政村,人口11261人,其中农业人口10895人。(人口为年末总人口)(缺居委会统计数据)2000年,泰山区辖三个街道、两个镇、三个乡。总人口615720人,各乡镇人口: 岱庙街道 127424 财源街道 108973 泰前街道 141937 省庄镇 60348 邱家店镇 65354 上高乡 71555 徐家楼乡 29129 大津口乡 11000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2000年,泰山区面积337平方千米,辖三个街道、两个镇、三个乡:岱庙街道辖十八个行政村,人口148070人,其中农业人口0.52万人;财源街道辖二十一个行政村,人口102870人,其中农业人口0.21万人;泰前街道辖十八个行政村,人口136508人,其中农业人口1.43万人;省庄镇辖40个行政村,人口58919人,其中农业人口5.08万人;邱家店镇辖4四个行政村,人口66389人,其中农业人口6.22万人;上高乡辖二十个行政村,人口41273人,其中农业人口3.05万人;徐家楼乡辖十五个行政村,人口26432人,其中农业人口1.27万人;大津口乡辖七个行政村,人口11301人,其中农业人口1.08万人。(人口为年末总人口)(缺居委会统计数据)2001年,泰山区面积337平方千米,辖三个街道、两个镇、三个乡:岱庙街道辖十七个居委会、两个村委会,乡村人口0.5万人;财源街道辖二十个居委会、一个村委会,乡村人口0.17万人;泰前街道辖两个居委会、十六个村委会,乡村人口1.43万人;省庄镇辖40个村委会,乡村人口5.14万人;邱家店镇辖4四个村委会,乡村人口6.26万人;上高乡辖二十个村委会,乡村人口3.10万人;徐家楼乡辖三个居委会、十二个村委会,乡村人口1.28万人;大津口乡辖七个村委会,乡村人口1.09万人。(缺各街道、乡镇总人口数据)2002年6月20日,省政府批复同意:泰安市泰山区撤销徐家楼乡,以原徐家楼乡的行政区域设立徐家楼街道办事处,办事处机关驻原徐家楼乡人民政府驻地;撤销上高乡,以原上高乡的行政区域设立上高街道办事处,办事处机关驻原上高乡人民政府驻地。截至2002年12月31日,泰山区辖五个街道、两个镇、一个乡:
岱庙街道 辖十七个居委会、两个村委会
财源街道 辖二十个居委会、一个村委会
徐家楼街道 辖三个居委会、十二个村委会
大津口乡 辖七个村委会
省庄镇 辖40个村委会
泰前街道 辖两个居委会、十六个村委会
上高街道 辖二十个村委会
邱家店镇 辖4四个村委会
东岳泰山旅游集团_泰山区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泰山区为泰安市辖区,位于泰安市中部,北依泰山。东西南三面与泰安市岱岳区搭界,北部与济南市历城区、长清区毗连。泰山区地理坐标为北纬36°05′~36°20′,东经117°03′~117°13′,南北长28公里,东西宽24公里,总面积336.86平方公里,泰山区区人民政府驻泰城升平街。
地形地貌
泰山区地处泰(安)莱(芜)向斜盆地的西部边缘,北依泰山,南濒大汶河,地势北高南低。北部为泰山风景名胜区,山峦起伏,高山幽谷,海拔200米以上,最高海拔(泰山玉皇顶)1532.7米,为山东省第一高峰。西南部地形起伏,为低山丘陵,海拔170~200米。东南部为大汶河冲积平原,地形较为平坦,海拔130米上下。中部为泰山山前冲洪积平原,海拔200米以上下。
山脉有泰山、蒿里山。河流为雨源型山溪性河流,属黄河流域大汶河水系。主要河流有牟汶河、芝田河、柴草河、三里庄河等。
地质
泰山区在地层区划上属于华北地层区鲁西分区泰安小区,出露地层有太古界泰山岩群,下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新生界下第三系、第四系。太古界泰山岩群泰山区内仅残留少量泰山岩群雁翎关组地层,岩性为斜长角闪岩夹黑云角闪变粒岩,底部为阳起片岩。主要分布在徐家楼办事处西南与岱岳区交界处。下古生界寒武系零星出露于西部蒿里山,南部桂林官庄、居岭庄等处,大部分被第四系复盖。泰山区内仅出露有四个组。
奥陶系仅在南部的居岭庄、埠阳庄等地零星地露,有马家沟组东黄山段和北庵庄段,大部分被第四系和下第三系掩盖。
新生界第三系分布于东南部埠阳庄一带且被第四系复盖,仅在埠阳庄东有一露头。其岩性为杂色石灰质砾岩,夹砂岩,泥岩。
第四系广泛分布于泰莱断陷盆地和山坡、山麓、沟谷地带,沉积厚度小于30米。
气候
泰山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干燥多风,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少雪。气温年平均气温13.2℃,年平均最高气温19.2℃,年平均最低气温7.9℃。境内累计年平均年降水量为683.2毫米。
东岳泰山旅游集团_泰山区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泰山区土地总面积为33686.91公顷。其中,耕地10841.62公顷,园地4180.85公顷,林地7576.59公顷,城镇及工矿用地7386.98公顷,交通用地1293.47公顷,水域占地1522.35公顷,未利用土地885.05公顷。总面积中,山地8836公顷,占26.23%,丘陵3318公顷,占9.85%,平原19591公顷,占58.16%,水域1941公顷,占5.76%。
水资源
泰山区水资源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2大部分,由于受地形、地质、气候条件限制,水
资源分布不均,存在缺水现象。水资源量泰山区水资源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8000万立方米。泰山区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为6957万立方米。扣除地表和地下水相互转化的重复部分,泰山区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2066万立方米。可供利用水资源泰山区可供利用水资源量,平水年为15666万立方米。其中地表水可利用量,平水年为6832万立方米;多年平均地下水可利用量为7339万立方米,多年平均污水回用量1095万立方米,雨洪利用量400万立方米。
生物资源
2011年,泰山区境内共有植物133科,550属,103七个种,6八个变种,三个亚种,八个变型,二十个栽培变种,其中野生种8十四个。按门类划分蕨类植物十三个科,21属,4九种;被子植物115科,434属,8十四种。植物中木本68科,167属,43九种,其中乔木44科,83属,2二十八种;灌木36科,72属,18四种;藤木11科,16属,3两种。兽类有20余种。鸟类有140余种,留鸟占40%,夏候鸟占30%,冬候鸟占3%,旅鸟占27%。
矿产资源
泰山区矿产资源较为丰富,已查明的矿种有十一种,矿产资源总储量达200亿吨,主要矿产有:泰山花岗石、辉绿岩、蛭石、滑石、河砂、砖瓦粘土、石灰石、矿泉水、地热、油页岩、金等。
东岳泰山旅游集团_泰山区 -人口民族
人口
2003年,泰山区总人口62.09万人,男女性别比106.7:100。人口出生率为8.28‰,死亡率为3.22‰,自然增长率为5.06‰。2007年末,辖区内总人口62.98万人,非农业人口50.32万,农业人口12.66万人。人口出生率为8.85‰,死亡率为2.76‰,自然增长率为6.09‰。男女性别比104.8:100。
2011年年末辖区内总户数22.53万户,总人口62.24万人。
民族
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时泰山区有二十九个民族。其中:汉族598206人,占总人口的97.2%;回族16762人,占总人口的2.7%;其他少数民族二十六个752人,占总人口的0.1%。
东岳泰山旅游集团_泰山区 -经济概况
民营经济
泰山区发展民营经济的条件得天独厚。泰山区做为泰安市政府驻地是全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这里自古名人荟萃、旅游兴盛、商贾云集,是帝王们祭祀泰山、显耀功名的驻跸之地,也是历代圣人名士饱览胜景、抒怀展志的留足之地。丰富的旅游资源环境,每年吸引大批海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游览。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全区民营经济投资环境有了显着改善。环绕泰城周围的104国道、京沪高速公路与京沪铁路和即将开工兴建的京沪高速铁路纵横交织,把全区连入全国交通线主干网;以泰城为中心,辐射周围各县、市区及乡镇、村庄的公路,四通八达,使泰山区与邻近各县、市、区的交通联系便捷畅顺。区内能源充足,电网纵横,与山东新泰、莱芜、石横等大型火力发电厂连网并电,在泰城西正修建大型水能蓄电站。通讯条件优越,通讯网络复盖全区。区内文化科技教育发达,人才资源丰富,有山东农业大学、山东科技大学、泰山医学院、泰山学院等大学,以及众多的中等专业学校和多所科研单位。
泰山区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直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加快发展民营经济的指示精神,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振兴泰山区经济的战略重点来抓,思想上放胆,工作上放手,政策上放宽,机制上放活,全区个体私营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泰山区的国有集体企业都属于一般性竞争行业的中小企业,属于退而搞活的范围,把国有集体资产最大限度地从企业退出,让位于个体私营经济,是一条国有集体和个人“双赢”的有效途径。为此,我们提出了以非国有化为目标,以“2个置换”为重点的改革思路,鼓励有抱负、有实力的个体私营业者,抓住机遇,举旗当帅,通过购买、兼并、控股、租赁等方式,积极参与国有集体企业结构调整和产权制度改革,“借壳”发展。在具体工作中,我们坚持一企一策,宜股则股、宜卖则卖、宜送则送,不搞一刀切。对“小、微、亏”企业,实行零资产奉送,把闲置的资产、死资产流动起来、活起来,创造新的经济效益。对“大而强”企业,只求所在,不求所有,公退民进,最大限度地调动企业经营者的积极性。
随着民营经济的发展,民营大户资本积累不断增加,当地和南方一些大户、私营企业,纷纷到政策、环境较好的地区求扩张、谋发展。我们抓住这一机遇,把引进大户作为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重要环节,着力做好招商引资这篇文章。按照全区经济工作会议和区“十五”规划要求,“十五”期间,全区完成招商引资15亿元,每年招商引资数额不少于3亿元。千方百计加快各类私营经济园建设,筑巢引凤。区里重点抓了“泰山高科技园”建设。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我们与高新技术开发区联合开发泰城东部工业区已有实质性突破,“泰山高科技园”作为开发区的“区中园”,开发建设进展顺利,“三纵三横”的道路建设全面铺开,并已确定入园项目四个。同时,各处乡镇也都立足自身优势,加强私营经济园区建设。个体私营经济在很大程度上是环境经济,哪里的环境宽松、优惠,个体私营大户就到哪里投资发展。为此,我们不断优化社会环境、政策环境和服务环境,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并设立了个体私营经济“110”,实行了收费卡制度和企业挂牌保护制度,全方位为个体业户提供服务。良好的环境,吸引了1大批个体私营业主来泰山区投资兴业。中国亲亲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福建省的一家大型民营企业,总资产2.3亿元,其生产的虾条、果冻销售量分别列全国同行业一、二位。泰山区靠优惠的政策和优良的环境,吸引该集团在泰山区安家落户。1985年建区以来,投资环境逐步完善,国民经济持续增长,总体经济势力显着增强。2006年,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78.9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21亿元,增长2.2%;第二产业增加值49.11亿元,增长17.2%;第三产业增加值25.66亿元,增长16.3%。三次产业比例为5.3:62.2:32.5。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7.3亿元,增长22.6%。实现地方财政收入4.89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30%。
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51.25亿元,比年初增加7.75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0.18亿元,比年初增加2.62亿元。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42.18亿元,比年初增加4.66亿元。市场园区是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泰山区地处市中区,位置优越,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集中,建设市场园区条件得天独厚。
市场园区
发挥地域优势,建设市场园区。抓住泰城新一轮规划实施特别是泰山大街开通的机遇,按照“南面市场”的发展布局,实行旧村腾空改造建市场、企业退二进三建市场,充分发挥黄金地段的“黄金效益”。围绕“南面市场”,规划建设了山东泰山商贸城,该商贸城总规划面积7平方公里,主要包括“一线”(南外环路两侧综合开发)、“一街”(三里步行街)和轻纺百货、酒水食品、建材、鞋业、家电、家具6大交易区,规划建设二十六个专业市场(园区),计划总投资2.5亿元,建成后可安排2万多个摊位,容纳6万人经营。商贸城已建成轻纺百货、五交化、泰山钢材、装饰材料4个大型专业批发市场。
块状经济
立足现有基础,发展块状经济。实施“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战略,加快特色市场建设,以市场带基地,做到“建一处市场,兴一门产业,活一片经济,富一方群众”。全区已建设各类特色市场二十六个。特色市场的建设,带动了块状经济的发展,目前,全区已有各类专业村40个,其中市场级专业村七个,初步形成了上高花卉、大津口旅游等各具特色的块状经济格局。借助泰山旅游,发展特色市场。充分发挥泰山的名牌效应,大力发展旅游产品市场,泰前办事处投资2500万元建成旅游文化城,占地面积100亩,建筑面积26000平方米,有古董字画、根雕奇石、花卉盆景、旅游纪念品及泰山特产4大交易区,可容纳600家经营户,该市场档次高、功能全,受到了普遍好评。
农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完成增加值7.12亿元,比上年增长3.7%。粮食总产5.77万吨,与上年持平;油料总产115吨,增长2%;水果总产1.8万吨,增长46%;蔬菜总产13.86万吨,与上年持平。肉类总产0.61万吨,禽蛋总产0.96万吨,奶类总产7.3万吨。水产品总产0.08万吨,增长14%。全区农机总动力11.3万千瓦。
工业
工业经济实现较快增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49家,实现增加值30.76亿元,增长26.6%;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00.5亿元,增长21.5%;实现利税9.59亿元,增长29.6%;实现利润5.97亿元,增长36.5%。
销售收入过亿的工业企业达到18家,利税过千万的达到20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和产品值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34%、27.8%,均比上年提高了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非公有制工业实现增加值24.36亿元,占全部工业的79.2%,增长25.7%。其中,私营工业实现增加值8.13亿元,增长30%。商贸流通业商贸流通业繁荣发展,宝龙城市广场等重点项目开工建设,东尊华美达大酒店、温州商业步行街等一批商贸流通项目建成营业,商贸流通业税收占地方税收的比重比上年提高3.四个百分点。建设人口城镇化率达到80.3%。城市建成区绿化复盖率达到8.3%。资质三级及以上建筑企业26家,完成建筑业增加值29.3万元,增长8.3%;实现利税1.3亿元。
交通
公路通车里程402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37.5公里。公路旅客运输周转量为19115.8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45.3%。公路货物运输周转量为19487万吨公里,增长9.7%。
贸易旅游
全年共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5亿元,比上年增长16.1%。其中,批发零售业营业额额36.51亿元,住宿餐饮业实现营业额5.48亿元。实现进出口总值11961万美元,增长39.7%。新签利用外资项目29项,合同外资额1.7亿美元,增长65.8%;实际利用外资1.17万美元,增长48.3%。新批准境外企业(机构)29家,合同利用额17010万美元。新签对外承包劳务合同额7246万美元,增长180%;完成营业额4324万美元,增长140%;外派人员1848人次,增长120%。主要旅游景点有岱庙、灵应宫、齐长城遗址、博城遗址、周明堂遗址、汉明堂遗址及泰山风景名胜区内的60多个旅游景点。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50万人次,增长25%;实现旅游总收入5000万元,增长5%。
社会生活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966元,增长15.8%;人均消费性支出为8566元,增长15.8%;人均住房使用面积22.3平方米。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3987元,增长14.1%。农民人均纯收入5104元,增长8.3%;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885元,增长1.3%;人均居住面积36.2平方米。职工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4.2万人、0.59万人、2.56万人1.1万人和4.2万人比上年分别增加0.25万人、0.24万人、0.18万人和0.4万人。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20559万元,增加2219万元。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0.48万人。全区最低生活保障救助13081人,其中城镇低保12236人,农村低保845人。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七个,床位240张,收养210人。社会福利企业十三个,安置残疾人员364人。
东岳泰山旅游集团_泰山区 -社会事业
科技教育
2011年,泰山区申报市级以上各类科技计划项目89项,立项56项,争取无偿资金1094万元。泰山区获科技成果奖6项,其中省级科学进步奖1项,市级科技进步奖5项。科技成果鉴定19项。引进认定专家45人。2011年专利申请量2674件,位列济南市第1位、山东省第8位,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928件;授权量799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84件。泰山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5家,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32.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32.36%。
2011年,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871人,专任教师51人;13所普通中学在校学生26848人,专任教师1536人;56所小学在校学生34237人,专任教师1355人;幼儿园117所,在园儿童16674人;特殊教育学校1处,在校生117人。泰山区省级规范化学校达到17处,市级规范化学校达到32处。
医疗卫生
2011年泰山区拥有卫生机构380所(不含计生机构和村卫生室,下同)。其中,医院23所,疾病预防控制机构3所,妇幼保健机构1所,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1所,卫生院3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72所,门诊部、所264所。各类卫生机构拥有床位7831张,卫生技术人员8239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3108人,注册护士3504人。
文化事业
2011年泰山区拥有公共图书馆一个,群众艺术馆、文化馆一个,文物保护管理所七个。泰山区在山东省举办的第四届文博会暨首届“文化齐鲁、创意山东、品牌100”评选活动中顺利入选,文化品牌数量位列县市区第一名。
居民生活
2011年年末市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在岗职工11.79万人,平均工资35308元,从业人员12.03万人,平均工资35027元。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687元,增长13.7%。泰山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0356元,增长22.0%。市区居民人均生活费支出为14888元,增长10.9%。市区居民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占人均消费性支出的比重)为34.8%。2011年年末市区居民人均居住面积32.0平方米,增长0.4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5432.9元,增长17.4%。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8.0%。泰山区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8.26平方米,增长4.6平方米。
2011年,实现新增就业再就业9990人,新增失业人员再就业5751人,新增特困人员再就业1127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800人。
社会保障
2011年,泰山区各种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数增加到七个,拥有床位705张,2011年年末收养人数4
33人。其中,敬老院4处,供养床位255张,集中供养174人,农村五保供养人员达到223人;老年公寓3处,床位450张,实际入住老年人数210人。
2011年,泰山区收缴各项保险费6.43亿元,同比增长20.6%。城镇养老、失业、医疗、工伤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0.55万人、3.44万人、28.80万人、7.37万人和8.14万人,收缴保险费分别为3.99亿元、0.14亿元、1.30亿元、0.04亿元和0.11万元,十二个险种七个类别的社会保险费收缴率均达100%以上。调整提高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水平,泰山区发放各项社会保险金4.73亿元,同比增长0.34%,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保持100%。农村养老保险有效参保达10.67万人,当年收缴保费0.54亿元,发放0.39亿元。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数13.65万人,比2010年增加了0.62万人,参合率达到100%。泰山区最低保障救助7034户、15651人,发放低保金2928.94万元;其中城镇4461户、10265人,发放低保金2355.1万元;农村2573户、5386人,发放低保金573.84万元。
东岳泰山旅游集团_泰山区 -交通
泰山区地处泰安市交通枢纽中心,过境公路有国道2条,跨地(市)干线公路(省道)6条,县道3条,乡道18条。泰城拥有省际和省内跨市(地)长途客运线路40多条,周边县市区短途客运日发200多个班次。
泰山区至首都北京、省会济南的直线距离分别为416公里、67公里,南到三孔圣地曲阜75公里,北到济南国际机场66公里。
东岳泰山旅游集团_泰山区 -旅游
泰山区先后被评为“山东县域旅游十强”、“中国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区”。2011年8月6日,泰山区被确定为山东省首家省级旅游综合改革实验区。
老县衙旅游景区:2010年重新修缮,成为泰安市重点旅游文化开发项目之一,被评为旅游AAA级景区。
泰山花样年华景区:景区总面积3000亩,主要建设水上乐园、梦幻花都、热带风情、宝岛兰苑、未来田园、天合乐园、动感地带、千年紫薇8个项目。山东省泰安市泰山花样年华景区是集休闲、观光、体验、娱乐、餐饮、科普于一体的国家AAAA级大型文化旅游景区。
泰山方特欢乐世界:总投资20亿元,是第四代高科技文化旅游主题公园项目,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被誉为“中国的迪斯尼”。
埠阳庄民俗旅游村:位于泰安市郊区邱家店镇,离泰安城区17公里。北依泰山,南濒大汶河。全村共有330户人家1100口人,民风古朴淳厚。1982年9月,日本共同社来此考察农村联产承包制情况,由此拉开了埠阳庄接待外国友人的序幕。从那时起,陆续接待了朝鲜林业部部长、塞内加尔共产党主席、日本桥本市市长等人的来访。进入九十年代,泰安市旅游局开辟了埠阳庄农家风情游。1997年9月,埠阳庄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国家旅游局在全国命名的4个民俗风情旅游点之一。
东岳泰山旅游集团_泰山区 -著名人物
明代重臣萧大亨:1532~1612,字夏卿,号岳峰,明代泰安州放城里(今山东省新泰市放城镇)人。嘉靖四十一年(1562)进士,明朝官员。
清代名臣赵国麟:山东泰安人,清朝官员。
民族实业家马伯声:生于山东泰安县城内圣泉街。是一位民族工商业者,是国民政府时期的著名实业家。
知名作家燕遇明:泰安县颜张村(今属泰安市泰山区邱家店镇)人。知名作家。
外交活动家徐晃:山东省泰安中胜街人。泰安早期中共党员,外交活动家。
获得胡志明一级荣誉勋章的夏辅仁:山东省泰安县泰城永福街(今属泰安市泰山区)人。
(著名人物姓名来源
)
东岳泰山旅游集团_泰山区 -特色美食
野菜宴
泰山野菜食用历史悠久,历代帝王来泰山、行封禅,均“食素斋,整洁身心”,以示虔诚。寺院倡导素食,民间亦有菜食、菜医习惯。后人将宫廷素食、寺院素食、民间素食集为一体,创制野菜宴,成为中外游客推崇备至的“绿色食品”。泰山野菜宴可分为冷盆类、油炸类、蛋炒类、腌制类、汤羹类等,已有50多个品种,均有丰富的营养价值或医疗、保健作用,尤以姜汁荠菜、炸荷香、山鸡扒鹿角、蛋炒鸦葱(又叫琉璃嘴)等最为著名。
泰安白蜜食
以芝麻、花生油、细面粉、饴糖、蜂蜜、鸡蛋、豆沙泥、青红丝等近十几种原料,经磨、蒸、发、熬、炸、起酥、成型加工等近10道工序制成,工艺精巧考究。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葡萄糖、维生素C等多种营养成分,具有松、酥、香、甜、入口化渣、不粘牙、食而不腻的风味特点。有马蹄酥、向阳酥、荷花酥、羊角酥、蝴蝶酥、云子酥、海色酥、千层酥等八个花色品种,为古代贡品。
酱包瓜
清咸丰年间创制,“泰安三宝”之一,清同治年间定为贡品。采用泰山南麓大白峪村特产的1种黑褐色、未成熟、鲜嫩甜瓜作外衣,将莴苣、黄瓜、花生仁、核桃仁、瓜子仁、杏仁、藕、龙须菜、冰糖、柿饼、青红丝等切块作料馅,用当地自产的甜酱酱制。鲜脆清香,酱味浓郁。
豆腐
系泰山周围居民家常菜,冬季食用最多。烹制方法多样:或制作豆腐乳、臭豆腐、五香豆腐、豆腐干、豆腐皮、辣豆腐、冻豆腐、茶色豆腐;或用来凉拌、热炖、油炸、蜜汁。随季节而变,春有小葱拌豆腐、香椿麻汁豆腐;夏有大蒜麻汁豆腐;秋有青椒炒豆腐、冬瓜豆腐汤;冬有白菜炖豆腐、大葱炒豆腐、辣椒热豆腐、羊肉炖豆腐、豆腐炒鸡蛋。泰安有名的“豆腐筵”,已开发出150多道菜,以“三美”豆腐、豆腐丸子、锅塌豆腐、炒豆腐脑、砂锅豆腐、烫豆腐、奶汤豆腐、软烧豆腐最为著名。
酱磨茄
清咸丰年间创制,“泰安三宝”之一,同治年间定为贡品。选用上旺村特产的黑色坚硬茄子,用烧砖磨去茄皮,榨出茄汁,盐腌后,榨出盐水,投入新鲜甜酱缸内,半月后捞出上市。清香肉嫩,鲜美可口。
泰山牙枣
明末创制,清代定为贡品,“泰安三宝”之一。选择个头均匀的鲜红枣,放入锅内煮至五六成熟,脱皮晾成半干,待枣的表面自然生出“枣霜”后,除核,拌上适量淀粉即成。形似饴糖,肉若荔干,香甜可口。
泰山赤磷鱼
赤鳞鱼又名石鳞鱼、时鳞鱼、螭鳞鱼、斑文鱼,属珍稀鱼种,中国5大名贵鱼之一。生长于海拔300~800米的泰山溪涧,成鱼一般体长20厘米左右,以肉质细嫩、味道鲜美、香而不腥、营养丰富而名扬四海。夏日置鱼于岩石上,经烈日曝晒可以化油而流。除作高级佳肴外,还有很高的滋补和药用价值。1980年4月始,山东农学院受泰安地区科委委托,对赤鳞鱼进行人工养殖孵化,先后饲养成鱼1500多尾,在青岛海洋学院和山东省淡水水产研究所的协助下,至1982年5、6月间,人工繁殖成功,孵出鱼种4000多尾。1984年底,由泰安市水利水产局承担,山东农业大学和省庄镇协作,在上梨园村直沟水库投放赤鳞鱼种3600尾,进行不同密度试养和培育。当年繁育3000尾,成活率99%。1992年,在大津口乡沙岭村沙岭(天龙)水库北岸建成区内第二个赤鳞鱼人工养殖和繁育试验场,投养赤鳞鱼3万余尾。1999年,在泰前办事处上梨园村直沟(天东)水库下游兴建泰山赤鳞鱼繁育养殖中心。是年3月破土动工,当年建成蓄洪截流坝1座,高标准养殖池1600平方米,欧式风格管理配套房380平方米,越冬保暖温室200平方米,娱乐垂钓池500平方米,同时划定9平方公里的赤鳞鱼自然保护区。至2000年5月底,泰山赤鳞鱼繁育养殖中心建设全部竣工,投放赤鳞鱼苗种8000尾。至2002年底,全区人工繁育养殖的赤鳞鱼达8万尾。
东岳泰山旅游集团_泰山区 -旅游景点
泰山
泰山 又叫岱山、岱宗、岱岳、东岳、泰岳等。名称之多,实为全国名山之冠。泰山之称最早见于《诗经》,“泰”意为极大、通畅、安宁。《五经通义》云:“宗,长也,言为群岳之长”。泰山突兀的立于华北大平原边上的齐鲁古国,同衡山、恒山、华山、嵩山合称五岳,因地处东部,故称东岳。泰山地处山东中部,泰山南麓,北依省会济南,南临“圣城”曲阜,东连“齐都”淄博,西滨黄河(北纬36°15'3",东经117°6'0")。泰山形成于太古代﹐因受来自西南和东北两方面的挤压力﹐褶皱隆起﹔经深度变质而形成中国最古老的地层──泰山群;后因地壳变动,被多组断裂分割,形成块状山体。现每年以0.5毫米的速度继续增高。它东临波澜壮阔的大海,西靠源远流长的黄河,凌驾于齐鲁大地,几千年来一直是东方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泰山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其古建筑主要为明清的风格,将建筑、绘画、雕刻、山石、林木融为一体,是东方文明伟大而庄重的象征。几千年来,泰山成为历代帝王封禅祭天的神山,随着帝王封禅,泰山被神化,因而又享有“五岳之长”的称号。佛道两家,文人名人纷至沓来,给泰山与泰安留下了众多名胜古迹。道教称第二小洞天﹐名其岳神为天齐王。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历史长河,使泰山已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气势磅礴的泰山,知名度可与万里长城媲美。从司马迁的名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到“有眼不识泰山”,“泰山压顶不弯腰”……,都在不断加深着我们对泰山的向往。登临泰山,犹如攀登长城一样,成为许多中国人的梦想。泰山雄峙于山东中部,泰安城北的人称“五岳之首”东岳泰山古称“岱山”、“岱宗”,春秋时改称“泰山”。泰山前邻孔子故里曲阜,背依泉城济南,面积达426平方千米,主峰玉皇顶海拔1545米,气势雄伟,拔地而起,有“天下第一山”之美誉。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名录。 泰山最引人入胜的地方就是泰山是中国历史上唯一受过皇帝封禅的名山。同时泰山也是佛、道两教兴盛之地,是历代帝王朝拜之山。历代帝王所到之处,建庙塑像,刻石题字,留下了众多文物古迹。历代名人宗师对泰山亦仰慕备至,纷纷到此游览。历代赞颂泰山的诗词、歌赋多达一千余首。走进泰山,就是走进历史。从泰城西南祭地的社首山、蒿里山至告天的玉皇顶,数不胜数的名胜古迹、摩崖碑碣遍布山中。 泰山兼具古、丽、幽、妙,摩崖碑碣数不胜数,庙宇观堂满山遍布,山势壮丽,自然景观巍峨、雄奇、沉浑、峻秀。全山有古建筑群20多处,历史文化遗迹2000多处,历代文人雅士吟咏题刻和碑记无数。泰山的自然风光更是泰山引人之处,泰山高峰峻拔,雄伟多姿,既是“天然山岳公园”,又是“东方历史文化缩影”。泰山山谷幽深,松柏漫山,著名风景名胜有天柱峰、日观峰、百丈崖、仙人桥、5大夫松、望人松、龙潭飞瀑、云桥飞瀑、三潭飞瀑等。全山分麓、幽、妙、奥、旷五区。麓区山水相映,古刹幽深,位于泰山南麓中路与西路之间的环山路线;幽区绿荫环绕,1步一景,令人目不暇接,位于岱庙沿中路至南天门之间;妙区虽地势平坦,然别有洞天,景色格外宜人,位于过南天门经天街至绝顶之间;奥区林木苍郁,花草茂盛,位于泰山之阴为后石坞;旷区坦途绿荫,溪深谷幽,位于大众桥过黑龙潭沿西溪桥至中天门。
游泰山的最佳时间为每年的3月到11月。游泰山要看4个奇观:泰山日出、云海玉盘、晚霞夕照、黄河金带。泰山日出是泰山最壮观的奇景之一,当黎明时分,游人站在岱顶举目远眺东方,一线晨曦由灰暗变成淡黄,又由淡黄变成橘红。而天空的云朵,红紫交辉,瞬息万变,漫天彩霞与地平线上的茫茫云海融为一体,犹如巨幅油画从天而降。浮光耀金的海面上,日轮掀开了云幕,撩开了霞帐,披着五彩霓裳,象1个飘荡的宫灯,冉冉升起在天际,须臾间,金光四射,群峰尽染,好一派壮观而神奇的海上日出。泰山气候,四季分明,各具特色。夏季凉爽,最热的七月平均气温仅17℃,即使酷暑盛夏登山,在青松翠柏掩映下,亦感阴凉舒适,到山顶时,还需携带寒衣。夏天虽是泰山的多雨季节,不过若能赶上夏季的雨过天晴,就可在山顶上领略到山上红霞朵朵,脚下云海碧波的壮丽景色。春秋两季较温和,平均气温10℃,但春季风沙较大。秋天则风雨较少,晴天较多,秋高气爽,万里无云,为登山观日出的黄金季节。冬季虽天气偏冷,但可看到日出的机会较多。最佳旅游时间:游泰山,4月~11月为佳,观日出则以秋季为最佳。岱顶夕照比之日出更吸引人,据说天气好之际可以看见黄河。冬天要待下雪时,景色才出奇。雨天不要轻易放弃登山,此刻山上常会遇到云海奇观,若遇上日出云海就更幸运。黄金周期间泰山人太多,不过泰山上的缆车和盘山公路的管理工作确实做的很不错。
徂徕山
徂徕山位于泰山东南,横跨泰安市岱岳区房村、良庄、徂徕、化马湾及新泰市天宝、大东庄等乡镇,总面积250平方公里。其主峰太平顶,海拔1027米,与泰山玉皇顶的直线距离为30公里。徂徕山又叫龙徕山,山上多松。《诗经·鲁颂》称“徂徕之松”。《水经注》记“山多松柏”。《邹山记》载“犹有美松”。其山背依泰岱,东接新甫,自东而西,汇于西南大汶口。徂徕山峰峦嵯峨,林木茂密,古迹众多。今存寺庙3处,碑碣54块,摩崖刻石113处,古树名木千余株。1992年被公布为国家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达到一级标准,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太平顶位于徂徕山中部,为徂徕山最高峰。其巅双峰颉颃,老松偃复其上。西峰较平,上有感应侯祠遗址,金代章宗皇帝于明昌元年(1190年)封山神为“护国感应侯”而建,后圮。西岩有天然石洞,每当天晴气朗、夕阳西下,洞内即攒红散紫,金光烁烁,故名紫霞洞。王希夷曾在此修真。下为李源寨,有自来泉飞流。顶南为万松岭,自古多“美松”。公元前六世纪,鲁国僖公修寝庙,下令伐徂徕山之松、新甫之柏。今松柏遍布,岭下有石屋,中有冽甘泉,甚旺。
顶东南为贵人峰。峰巅奇石突兀,孤秀刺天,遥望如人立。古人称:“泰山有丈人,徂徕有贵人。”光化寺光化寺位于徂徕山东南麓。寺创建于北魏,隋代称光化寺,宋易名崇庆寺。元初兖州军节度使时珍重修。寺居山岙,左右双峰如抱,前有诸山如翠屏遥列,后有山泉引流入庭。墓塔林东是映佛岩,耸峙陡险。其巅有巨石,南壁刻王子椿隶书《般若波罗密经》,存85字。其字古拙苍润,为历代书法家所推崇。宋代赵明诚《金石录》、清代冯云鹏《金石索》均载其文。映佛岩东为黑山,又东为松山,上有松岩洞;东南为周蒙山,山上有周蒙洞,两洞可通。礤石峪位于徂徕山南麓。此处群峰簇列,一水曲环,松柏掩映,云霭满谷,清道光年间《泰安县志》称其为“徂徕第一奥区”。清人徐德谦有《礤石峪诗》:“苍黄变丛枝,殿阁山峥嵘。仰面孤峰插,回头嶂叠更。马登岩径险,人到石梁平。山犬当关起,唁唁吠履声。”位于徂徕山西南麓乳山下,周围峰峦突起,溪水西流。南崖路旁巨石上有金代安升卿题“竹溪佳境”。其下有陡峭石壁,壁上天然花纹如深雕片片竹叶。坡下即是二圣宫,元初时珍创建,祀孔子、老子。后增建玉皇阁、王母殿、三清殿。元代儒家学者麓森曾隐居于此,房基犹存。唐天宝年间李白与文人孔巢父、韩准、斐政、陶沔、张叔明等同隐竹溪,号“竹溪六逸”。东南峭石壁立,上有篆刻“贫乐岩”、“演易斋”诸迹。元初理学家、集贤大学士许衡弃官避世居此,演习《易经》,其室匾“鲁斋”,学者因称其为鲁斋先生。稍北石洞南辟,方广为屋,赵国麟书额“箪瓢”。明代诗人丘睿题《竹溪六逸图》诗:“徂徕之山竹满溪,溪中流水清漪漪。昔人已往不可见,至今陈迹犹依稀。”
竹溪东南为三岭崮。其巅三峰突兀鼎峙,又名三台山。北岩为独秀峰,下有李白书刻“独秀峰”。上原有九龙宫、玉皇庙、山神祠,今已无存。峰阴有金大定年间石震题:“徂徕居士石震过独秀峰,览太白遗刻有感,题识于后。婿党怀英偕行。”
独秀峰后峪有著名景观“徂徕夕照”,旧时为泰安八景之一。每当夏、秋雨后黄昏,山青树翠,夕阳穿云拨雾,余辉洒向崇山峻岭,经交叉折射,苍松翠柏、叠嶂层峦、碧水奇石、牧童樵夫等,若明若暗,变幻莫测。夕阳裸露时,数里之外景物若在眼前,薄云蔽日瞬间,风光物态扑朔迷离,顿生海市蜃楼之感。清人林杭学咏诗:“独秀峰前落照红,千岩飒飒晚来风。竹溪云径层岚掩,桑海霞楼倒影空。石涧苍松明灭外,金支翠羽有无中。”
乳山西北有毛姑庵遗址,元初毛仙姑在此修持达30年余,后兖州节度使时宥为嘉其行,在此修墓,更其地名为毛媪谷,俗称毛老谷。谷东北两山渐峻,溪谷愈狭,山腰有巨石,上有时宥题刻。周围有“玩峰亭”、“重修上清之观”、“密真堂”诸刻。徂徕山西南团山下有大寺,古称四禅寺,北齐河清二年(563年)创建,历代重修,清乾隆年间被暴雨冲毁。1938年1月1日,中共山东省委在此组织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建立八路军山东人民抗
日游击第四支队,创建徂徕山抗日根据地。今为徂徕山林场驻地。院内有“徂徕山起义遗址”标志碑,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8年1月1日,为纪念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50周年,中共山东省委在大寺遗址前马头山建纪念碑,徐向前题“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纪念碑”,武中奇隶书碑文。碑体雄伟,鎏金大字熠熠生辉。中军帐于太平顶西北。传吴王伐齐时,中军设于此,故名。清康熙年间在原址建三清殿,后又增建吕祖阁、灵宫殿、蓬莱观等,今仅存房基。殿前有古松3株,巨大蔽日,虬枝长伸,似大鹏展翅欲飞。东有升山泉,西有坞旺泉,并有招军石及石臼等。院中有清康熙年间立《新修蓬莱观三清殿记》、《修醮祝寿碑》及嘉庆年间立《徂徕山重修中军帐正寺殿记》等碑碣。其址北依悬崖,南临深壑,丹壁凌空,松涛云飞。清人在此题联:“万叠青松千涧月,一曲流水四周山。”中军帐之东有金鱼石。旧传岩石中藏神鱼,一夕风雨交加,巨石自裂,神鱼化龙飞去。今壁上有鱼状痕迹,与仆地仰卧之石上的鱼痕大小相符,赤黄莹然,金鳞闪烁,自然天成。上有明嘉靖十二年(1533年)泰安知州许应元题“金如石”、举人封尚章题“金鱼石”。其旁又有巨石高耸,上立石剑,仅露剑口,古人附会当年仙人持剑劈石取金鱼,留其剑柄为记。石东为长春岭,岭下有徂徕书院遗址。宋初学者石介在此筑室讲学,称讲书堂,俗称徂徕书院。其旁有读易堂,石介门人姜潜,在此随孙复、石介学《春秋左传》、《易经》。石介在蜀时曾寄姜潜诗句:“连云栈外四千里,读易堂中一卷书。”北为天平后寨,即樊崇聚兵之地,赤眉军演武场、柱窝等遗迹尚存。中军帐之北为玲珑山,因秀拔玲珑而名,又叫空空山。其上有野人洞,又叫走神洞。唐开元年间王希夷隐此。唐玄宗封泰山时,王氏已90余岁。玄宗“与语甚悦,拜国子博士,听还山”。其洞上依峭壁,下临绝壑,周围山石嶙峋。洞口南向,顶为巨石挤压而成,极险峻。抗日战争期间,中共泰安县委和抗日民主政府领导人曾居住于此。
竹溪庵
位于中军帐西北。帐之西为角山,两峰并峙似角而名。上有双石卓立,其上又横置一石,俗称秋千峰。又西登土岭为大寨口,寨口西北为攒石崮。山坞峻秀,地势奇伟,怪石兀立,北崖有金代大学士党怀英书刻“竹溪”。西北为党怀英读书处,额称“竹溪庵”。党怀英曾在此着《竹溪集》。自隋唐以来,历代名流隐士不断至此隐居着书立说,故又名作书坊。竹溪庵及清康熙年间建玉帝阁在抗日战争中被日军焚毁。今存“玉皇上帝”石匾额、元大德四年(1300年)泰安州儒学教授时震撰《竹溪庵记》残碑、明正德十二年(1517年)僧塔碑及许应元题刻等。石介墓位于徂徕山西北麓桥沟村南、北望庄北。原墓林占地20亩,古柏千株,浓荫蔽日。前有明万历年间御史宋焘立《宋太子中允徂徕石先生神道碑》,后为石介墓。墓前立明代学者吴希孔书《宋故太子中允石介之墓》碑,碑侧嵌苏轼及刘概诗碑。墓林中还有石介于宋康定二年(1041年)所撰《石氏先茔表》碑。石介墓有欧阳修撰书《徂徕先生墓志铭》。墓林在“文化大革命”中被平毁。
二 : 罗江县:罗江县-建制沿革,罗江县-行政区划
罗江县,隶属四川省德阳市,位于成都平原东北边缘,是成德绵经济带的重要走廊,东接中江县,南连德阳市旌阳区,西北靠安县,北与中国科技城-绵阳相邻。宝成铁路、成绵乐城际铁路、川陕公路(108国道)、成绵(京昆高速)高速公路纵贯全县。 2011年全县总人口25万人。2006年4月17日罗江县乡镇行政区划建制由原来的14个镇、1个乡调整为10个镇。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GDP)实现60.1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2009年增长15.6%。201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8.5亿元,比2003年增长14.5%。完成全口径财政收入6.9亿元,增长70.67%。罗江县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级生态示范县。三国遗址白马关、庞统祠墓、诸葛点将台、换马沟、落凤坡、血坟、古驿道、到湾砾石,大霍山佛教文化万佛寺、宝镜寺、南塔寺、李调元故里醒园、云龙山李氏宗祠遗址、李调元读书台、奎星阁、景乐宫、李调元纪念馆、文昌宫、张任墓、潺庙遗址等旅游景点。
罗江豆鸡_罗江县 -建制沿革
(www.61k.com]罗江县以罗江而得名。已有1700多年历史。
罗江是先作为江河名而见于隋朝,作为县名则始于唐朝。
西晋时期设万安县于梓潼水尾万安故城,唐朝天宝元年(742年),改万安县为罗江县。
此后1000多年,罗江县管辖范围都在金山、罗江、湔水一带。
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罗江并入德阳县,雍正七年(1729年)复置罗江县,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罗江县再次裁撤,嘉庆七年(1802年)又恢复罗江县。
民国时期罗江县疆域沿袭清代,无甚变动。
罗江豆鸡_罗江县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全县辖一个镇十四个乡,即:万安镇(今罗江镇和万安乡)、蟠龙乡、御营乡、文星乡、鄢家乡、新盛乡、回龙乡、金山乡、大井乡、慧觉乡、河清乡、宝林乡、略坪乡、白马关乡,直至民国38年(1949年)。
1950年至1984年管辖和隶属关系均有变动,1952年万安镇分置万安乡,从蟠龙乡分置通江乡,从金山乡分置马驰乡和狮子乡,虽其管辖乡镇增多,但范围不变。
1959年,罗江和德阳并县后,又将所辖的河清、宝林2个乡划给安县,其余乡镇均并入德阳县。
1984年,撤销德阳县建立德阳市市中区;1996年8月,国务院批准,撤德阳市市中区,建立罗江县和德阳市旌阳区;1996年12月10日,罗江县正式挂牌建县。
1997年,由罗江镇析出万安乡。
2000年,罗江县辖十四个镇、一个乡。
2004年,罗江县辖十四个镇(罗江、略坪、金山、鄢家、蟠龙、德安、新盛、慧觉、御营、文星、大井、回龙、广富、白马关)、一个乡(万安)。
区划详情
2006年4月17日罗江县为十个镇(罗江、略坪、金山、鄢家、蟠龙、新盛、慧觉、御营、文星、白马关)。
一、撤销万安乡和大井、广富、回龙、德安四个镇。
二、扩大五个乡镇的行政区域。
将原万安乡所属行政区域并入罗江镇。罗江镇政府驻罗江县城。
将原大井镇所属行政区域并入金山镇。金山镇政府驻金山场。
将原广富镇所属行政区域并入略坪镇。略坪镇政府驻略坪场。
将原回龙镇所属行政区域并入鄢家镇。鄢家镇政府驻鄢家场。
将原德安镇所属行政区域并入新盛镇。新盛镇政府驻新盛场。
罗江豆鸡_罗江县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罗江县北纬:31.31度,东经:104.514度,位于成都平原北部边缘,东接中江县,南连德阳市旌阳区,西北靠安县,
北与中国科技城-绵阳相邻,距德阳市区23公里,北离绵阳市区28公里,面积447.88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罗江县地势总趋势是西高东低。最高点位于西南部白马关镇与蟠龙镇交界的天台山村毛耳顶,高程0.715公里。最低点位于东南部德安镇鸟鱼桥沟谷,高程0.477公里,相对高差0.238公里,区内大部分地区海拔高程在0.5一0.58公里之间,相对高差在0.03~0.05公里之间,沟谷宽缓,纵坡小。
罗江县位于四川盆地红层丘陵区的西北部边缘,按相对切割深度可分为平坝(I)和低山(II)2大地貌,按其成因和形态可分为河谷平坝、浅切割丘状低山、中切割丘状低山和深切割丘状低山4种地貌亚类。
水文
罗江县的江河纵横,水源丰富,发源于安县鹿巴山的凯江由北向南纵贯文星、罗
江县城;流经蟠龙,德阳市旌阳区的通江经中江县、三台县后汇入涪江支流。
气候
罗江县气候属亚热带湿润型,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年均气温16—18℃,最高气温36.6℃,最低气温-6.7℃;年均降水量813毫米;年无霜期271天;年均日照时数1260小时。主要自然灾害有干旱、洪涝、冰雹、低温、霜冻等。
罗江豆鸡_罗江县 -自然资源
能源
罗江能源供应充足,浅层天然气蕴藏丰富,总储藏量上百亿立方,年采输量5000余万立方,有八个乡镇通天然气。
水资源
罗江县水源丰富,发源于安县鹿巴山的凯江由北向南纵贯文星、罗江县城;流经蟠龙,德阳市旌阳区的通江经中江县、三台县后汇入涪江支流。凯江上游纹江纵贯全县48.9公里,绵远河流经全境12.38公里。水源丰富,有利农灌和水产养殖基地的建立。
罗江豆鸡_罗江县 -人口民族
2011年全县总人口2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1.6万人,占总人口的89.7%,城镇人口2.3754万人,以汉族人口为主。
罗江豆鸡_罗江县 -经济概况
2010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8.5亿元,比上年增长14.5%。完成全口径财政收入6.9亿元,增长70.6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21亿元,增长99.98%;一般预算收入1.63亿元,增长44.64%。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5.1亿元,下降27.7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1亿元,增长2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70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3761元,分别增加602元和1530元。
按照灾后重建总体要求,科学组织,分类指导,严格执行重建资金专户存储、专帐管理,狠抓审计监督、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切实加快建设进度,三年任务两年基本完成。全县累计开工项目45四个,占规划的99%;竣工4二十三个,占规划的93%;完成投资96.67亿元,占规划的95%。
民生设施全面升级。城乡居民住房重建全面完成,发放维修加固和重建补助资金5.78亿元,建成廉租房、安居住房10.3万平方米;26所学校重建竣工23所,深雪堂初中、深雪堂小学开工建设;建成县医院门诊大楼、县中医院康复中心和9所镇卫生院、六个计生服务指导站、7三个村卫生站;建成县社会综合福利中心、残疾人康复中心和十个镇敬老院;完成七个镇“七位一体”公共服务设施、8六个村级组织阵地和县职工“三中心”建设;基本完成广电重建任务;民生事业取得突破性进步,公共服务和综合保障能力大幅提升。
现代农业快速推进。“中国幸福家园”试点示范村、精品村(社区)建设和整县推进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首批十一个试点示范村、精品村(社区)建设示范效应初步显现。承办全省新农村建设成片推进工作现场会,启动新农村综合体建设试点工作,新农村建设年度考核获全省一等奖。新发展梨、枣、核桃等特色产业1.7万亩。建成国家、省级粮油高产示范片1.2万亩。大力推进现代畜牧业“6115”工程,建成标准化养殖小区五个,发展适度规模养殖户456家,畜牧业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53%。新组建专合社十五个、龙头企业4家。完成订单农业12.7万亩。“罗江贵妃枣”被农业部评定为原产地标识。完成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县申报工作。大力推广先进实用农业科技,启动略坪省级循环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打造省级精品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一个。加快新村建设,完成新民居建设2.2万户,建成新型社区和集中居住点54处。五个新村扶贫工程和一个贫困村灾后重建试点工程顺利实施。转移输出农村剩余劳动力5.5万人,实现劳务收入5.2亿元。强农惠农政策全面落实,农民利益得到切实保障。全年实现农业增加值12.5亿元,增长3.7%。
一、综合
全年地区生产总值(GDP)实现60.1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5.6%。在GDP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82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34.41亿元,增长22.7 %;第三产业增加值10.91亿元,增长11.1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4.6%,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7.2%,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18.1%,即GDP的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4.7:57.2:18.1。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6.6%、79.5%和13.9%。GDP的增长仍然是工业的拉动力最大,工业对GDP增速的贡献率达到76.01%,即GDP增长15.6%中11.8六个百分点是由工业贡献的。
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37.46亿元,占GDP比重62.3%(比上年提高1.七个百分点),按可比价计算民营经济比上年增长18.1%,高于GDP年增速2.五个百分点。年末,注册登记个体工商户为7532户,比上年减少28户;私营企业856户,比上年增加93户。个体工商户登记从业人员1.01万人,与上年持平;私营企业登记从业人员0.92万人,比上年增加0.06万人。
年末全县就业人员18.5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6.1万人。全年城镇新增就业0.14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2%,比上年下降0.0九个百分点。全年农民工总量为13.2万人,比上年下降0.8%。农民工中外出农民工达5万人。
全年公共财政收入21097万元,比上年增加4776元,增长29.3%;其中税收收入15944万元,增加4192万元,增长35.7%。
二、农业
年末实有耕地面积16855公顷,与上年持平。耕地保有量24500公顷,基本农田保护面积22391公顷。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9665公顷,比上年减少323公顷;油料种植面积13115公顷,增加812公顷;糖料种植面积39公顷,减少32公顷;蔬菜面积3912公顷,减少469公顷
全年粮食产量13.7万吨,比上年增加0.14万吨,增产0.8%。其中,夏粮产量1.93万吨,减产17.2%;秋粮产量11.7万吨,增产4.2%;稻谷产量9.31万吨,增产2.65%。
全年油料产量3.13万吨,增产9.4%。糖料产量0.13万吨,下降92.0%。蔬菜产量11.76万吨,减产6.7%。水果产量4.78万吨,增产2.1%。
全年肉类总产量4.64万吨,比上年下降0.9%。其中,猪肉产量2.58万吨,下降2.6%;牛肉产量0.15万吨,增长0.6%;羊肉产量0.01万吨,与上年持平。年末生猪存栏24.17万头,增长3.7%;生猪出栏40.8万头,下降2.4%;出栏小家禽779万只,增长0.8%。禽蛋产量0.85万吨,增长6.25%。牛奶产量0.03万吨,增长1.56%。
全年水产品产量1万吨,比上年下降13.8%。
全年有效灌溉面积1.11万公顷。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5.21亿元,现价同比增长15.2%。畜牧业总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为53%(比上年上升1.十六个百分点)。
全年完成新造林7025亩,其中八个镇成片发展核桃主导产业3400亩;实施核桃技改1000亩;补植补造5200亩,林木抚育3.2万亩,封山育林1.23万亩;义务植树55万株;新植调元枣600余亩;发展以巨桉、杨树为主的工业原料林2000余亩;落实森林资源管护8.67万亩;天保工程幼林补植400余亩,抚育1500亩;退耕还林通过国家年度阶段验收。全县新增林下养殖专合社7家,年产值20万元以上的种植、养殖场达13五个;培育亦农亦游生态农家乐6家,新增从业人员40人。林业安全生产,森林火灾损失率为0,森林病虫害成灾率低于3‰,查处涉林案件24起,年末森林复盖率达36.87%。
新增和恢复蓄引提能力151万方,;解决农村饮水安全人数2.1万人;治理水土流失15万亩;新增和硬化乡村机耕道56公里。培训农民工2.8万人次;输出劳动力5.2万人;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十七个。新发展优质水果7200亩;建成标准化养殖小区二十三个,适度规模养殖达2445户,新村聚居点7处。兑现各种惠农政策3869万元,其中:粮食直补257万元、农资综合补贴1685万元、油菜补贴184万元、水稻小麦良种补贴371万元、农机购置补贴900万元、退耕还林补贴472万元。优质杂交油菜、杂交水稻制种面积达3.56万亩,其中:杂交水稻种植生产基地1.76万亩,杂交油菜种子生产基地1.8万亩;实施水稻、油菜高产创建工程各1万余亩。渠系整治245公里,新增年节水能力336万立方米,改造末级渠系30公里,整治山坪塘149口,改善灌溉面积0.46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5万亩;实施土地整理 3.5万亩,新增土地3727亩,改造中低产田4000亩,新建和硬化乡村机耕道56公里。新建农村户用沼气池 2000口,新建居民小区及养殖小区沼气工程 1处。
新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13家,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达到73家,入社农户5460户,带动农户11600户。其中争创国家级示范性专业合作社和全国环保绿色养殖示范合作社各一个;新增省级示范性专业合作社两个;新增省级农业产业化经营“2个带动”先进单位两个;新增市级示范社五个;新增市级优秀社一个。发展各类经营服务网点9七个;培训庄稼医生30人,改建和新建庄稼医院5四个、农村社区综合服务社3七个。供销社系统出售农业生产资料2.48万吨。改造县级具有储存、交易、分拣、集散、初加工功能的再生资源集散中心(市场)一个(辖分拣场两个);组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分公司一个;标准、规范化的镇回收站十六个;村级(社区)固定回收点9七个。签订罗江特色农产品销售合同8份,合同交易额884万元;展团1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十一个企业参评的3九个产品被评为“消费者喜爱产品”。销售罗江农产品200万公斤,年进出水果(蔬菜)批发市场农产品数量1.08万吨,保鲜库年储存农产品达到0.3万吨。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规模上工业企业达到78家,比年初增加9户。全部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02.5亿元,工业增加值27.3亿元,同比增长27.1%;主营业务收入101.6亿元,增长45.4%;利润总额1.27亿元,下降16.6%;利税总额3.56亿元,增长4.3%。在规模以上工业中,股份制企业增长5.1%,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48.4%;私营企业增长77.8%。轻工业增长64.0%,重工业增长67.6%。在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县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6户,实现工业总产值72.95亿元,现价同比增长70.6%;主营业务收入72.27亿元, 增长73.6%;利润总额2.01亿元,增长69.8%;利税总额3.65亿元,增长63.2%。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39.4%,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42.5%,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373.7%,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107.7%,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0.1%,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增长66.2%。在行业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51.7%,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10.5%,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7.7%。
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总产值超5000万元企业63家(比去年增加33家),实现总产值97.1亿元(所占比重94.7 %),增长45.1%,其中亿元企业25家,比去年增加5家。
全县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59,比上年提高4九个百分点;资本保值增值率106.9%,比上年上升4.两个百分点;总资产贡献率10.9%,与上年持平;成本费用利润率1.3%,比上年下降0.九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4.9次,比上年提高1.2次。全县劳动生产率262291元/人,比上年增加67444元。
全年投入技改资金16.59亿元,同比增长17.2%。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耗为39.01万吨标准煤,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为2.368吨标准煤/万元,比上年下降11.2%。单位GDP能耗1.481吨标准煤/万元,下降4.18%。
主要产品产量,PVC树脂32万吨,同比下降2.5%;配混合饲料5.9万吨,同比增长34.3%;水泥169.7万吨,同比增长37.6%;纸制品2.9万吨,同比增长37.3%;大米17.6万吨,同比增长3.3%;朔料制品4.5万吨,同比增长51.4%;玻璃纤维纱1.7万吨,同比增长25%。
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1.01亿元,比上年增长24.3%。房屋建筑施工面积8.94万平方米(贪上年未完工程),竣工面积7.91万平方米。全县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六个,比上年增加两个,实现利润509.5万元,增长44.4%。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完成82.02亿元,同比增长26.1%。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71.02亿元,增长25.4%;农户投资11亿元,增长182.05%。在固定资产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额49.63亿元,增长21.9%;更新改造投资额16.59亿元,增长17.2%。在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中,二、三产业投资分别为21.85亿元和49.12亿元,第二产业下降19.0%,第三产业增长69.3%。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4.1亿元,比上年增长182.6%。其中,住宅投资3.18亿元,增长147.3%;办公楼投资0.33亿元,增长100.0%;商业营业用房投资0.47亿元,增长16.8%。
全年新开工建设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0.32万套(户),基本建成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0.28万套。
五、灾后恢复重建
截止2011年9月底,全县灾后恢复重建任务全面完成。全县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共45六个,计划总投资额97.45亿元。实际完成重建项目45六个,完成率100%;实际完成投资额105.41亿元,完成率108.2%,即在投资额上超额完成了重建任务。在灾后重建完成投资额中:城乡住房30.22亿元,占28.7%;城镇体系24.88亿元,占23.6%;农村建设8.79亿元,占8.3%;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10.2亿元,占9.7%;基础设施6.92亿元,占6.6%;生产力布局和产业调整19.95亿元,占18.9%,这六项完成额共占95.8%。
六、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35亿元,比上年增长17.1%。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7.12亿元,增长20.3%;乡村消费品零售额6.23亿元,增长13.6%。按消费形态统计,商品零售额10.03亿元,增长14.89%;餐饮收入额3.32亿元,增长23.88%。分行业中,批发业、零售业、住宿餐饮业和其他行业分别增长53.7%、14.5和23.1%。同时,商贸限额以上实现零售额6377万元,同比增长100.3%。
七、招商引资与对外经济
全年全县共引进新项目60个,协议资金70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重大项目五个(5亿元以上项目两个)。全年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44.7亿元,比上年增长17.3%,其中引进省外项目资金30.76亿元,增长4.2%。纳入省政府督办项目十个,省政府督办项目履约率达100%;开工项目八个,开工率80%,履约项目累计到位资金9.93亿元,资金到位率达41.47%。外资到位资金1200万美元,与上年持平;外贸出口额530万美元,下降61%。
八、交通、邮电
2011年末,全县公路总里程568公里,其中:等级公路498公里占公路总里程的87.7%,等级公路比重比上年提高了4.六个百分点。公路总里程中,国道49公里,县道146公里,乡道222公里,村道151公里。等级公路中,高速公路21公里,年均公路综合好路率达86%。亚行贷款项目有33条道路共134.4公里,到2011年底所有道路主体工程已全面完工。文星大桥加固维修、成什绵复线金山连接线建设、绵罗公路罗江段安保和万佛寺、倒湾2个欧式招呼站建设完工。金山干道、慧觉干道、略坪干道等干线公路场镇过境段进行了重建。维修路面6500平方米。各类路政案件结案率为100%。超限、超载和抛洒滴漏的专项治理行动,共查处超限超载和不按规定装载车辆4590余辆。全年输送旅客40万人次。出租车全部安装了GPS,统一更换使用带有LED电子显示屏顶灯。检查非法营运车辆1600余辆,查处违章59次。整修道路12000平方米,新栽植行道树2500株,清扫、保洁公路160万平方米,清理、疏通公路边沟110公里,涵洞清淤58道,清理公路边坡、路肩杂草8400平方米,清扫路面堆积物700方。建组道24.55公里。实施G108国道局部改善,路面使用指数达86%。四条村道维修整治。谭秀路、成绵复线至工业园区段改建路基2.8公里。
全年邮电业务收入11322万元,增长12.1%。其中:邮政业务收入1686万元,增长2.2%;移动业务收入6600万元,增长24.5%;电信业务收入1900万元,增长17.9%;联通业务收入1076万元,增长27.3%。年末全县固定电话20312部,增长1.6%。其中:电信19130部,增长8.2%;联通382部,增长5.5%。公话727部,下降4.8%;村通658部,下降76.4%;大灵通121部,下降31.3%;小灵通1400部,下降30.1%。移动电话用户189172户,增长10.9%。其中:移动公司用户138000户,增长7.0%;电信用户20700户,增长58.0%;联通用户30472户,增长6.9%。国际互联网用户达到15307户,增长11.4%。其中:电信用户10370户,增长9.4%;联通用户30472户,增长6.9%;铁通用户1100户,增长37.5%。
九、旅游业
全年接待游客11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7亿元。培训旅游从业人员630余人次。全县有12家星级农家乐,其中有两家被评为四星级农家乐。倒湾古镇、芒江村、五丁谷等“亦农亦游”的乡村旅游成为旅游新亮点。白马关镇荣获全国特色景观名镇;白马关凤雏村和蟠龙镇宝峰村被评为全市10大美丽乡村。
十、财政、金融和保险
2011年,全口径财政收入64409万元,下降6.72%;实现地方财政收入43445万元,下降16.64%。在地方财政收入中,一般预算收入21096万元,增长29.26%。全口径财政收入和地方财政收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影响,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大幅下降。全年财政总支出119252万元,下降38.35%;其中一般预算支出93971万元,下降38.54%,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上级补助的灾后恢复重建支出比上年减少81960万元,扣除灾后重建支出后,同比增长40.14%。财政一般预算支出中: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支出13558万元,下降85.81%,一般公务服务支出8829万元,增长30.20%、公共安全支出5216万元,增长42.16%、教育支出12757万元,增长26.08%、科学技术支出570万元,增长59.22%、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960万元,增长70.21%、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9535万元,增长14.82%、医疗卫生支出9711万元,增长48.01%、环境保护支出2784万元,下降12.12 %、城乡社区事务支出1681万元,增长142.92 %、农林水事务支出14117万元,增长103.36%。
国地两税总收入37682万元,同比增长31.05%,其中:国税收入14518万元,增长29.13%;地税收入23164万元,增长34.71%。
国地两税县级收入17172万元,增长34.24%。其中:国税收入2464万元,增长31.91%;地税收入14708万元,增长34.64%。
年末,各项存款余额达到48.57亿元,同比增长6.1%;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5.2亿元,同比增长18.0%。银行贷款余额29.1亿元,同比增长16.3%;其中工业贷款10.2亿元,同比下降10.9%;农业贷款12.2亿元,同比增长31.0%。
年末有各类保险机构12家。其中:人保公司财产险保费收入2969万元,增长10.0%;处理赔款及给付金额1338万元,下降10.8%。人寿公司人寿险保费收入6800万元,增长15.4%;处理赔款及给付金额496万元,下降11.7%。
罗江豆鸡_罗江县 -风土人情
拉宝宝是1种汉族的生育习俗,又叫拉保爷、拜干爹、闯拜、寄拜等,流行于四川各地。旧社会,人们迷信命运,为儿女求神问卦,看自己的儿女好不好带,尤独子者更怕夭折,一定要拜个干爹,按小儿的生辰年月日时同、金、木、水、火、土,找算命先生算算命上相合相克的关系,如果命上缺木,拜干爹取名字时就要带木字,才能保险儿子长命百岁。此举一年复一年,久而盛开一方之俗,传承至今更名“拉宝宝”。
诗歌节
中国罗江诗歌节,由中国作家协会《诗刊》社 、四川省作家协会《星星》诗刊社 、中共德阳市委宣传部 、中共罗江县委 、罗江县人民政府创立于2006年3月 。定为每两年一届,时间为逢双年的国历3月中下旬 。
2006中国·罗江诗歌节历时4天,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刘晓峰 、省政协副主席杨海清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陈建功 、《诗刊》杂志社主编叶延滨 、《星星》诗刊主编梁平以及国内著名诗人 、作家 、表演艺术家苏叔阳 、牛汉 、舒婷 、白航 、瞿弦和等100余人出席 。期间,举办了诗歌节开幕式暨诗歌朗诵音乐会 、诗歌朗诵比赛 、“诗歌的现实关注与现代性”学术研讨会 、“相约罗江”诗人座谈会 、中国罗江诗歌博物馆签字仪式 、“印象罗江”诗歌创作采风等系列活动 。
2008中国罗江诗歌节以“诗意新农村”位主题 。国家文化部 、中国文联 、中国作协 、四川省政府 、省委宣传部 、四川省作家协会等的领导及海内外著名诗人200多人出席 。期间,举办开幕式大型文艺演出 、诗歌朗诵比赛 、“影子”专场演出 、中国·罗江现代诗歌博物馆落成典礼 、作家诗人论坛、“诗意新农村”创作采风等活动,在全国及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2010中国罗江诗歌节是继2006年、2008年后罗江县举办的第三届诗歌节。作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人文资源,罗江县在复县后坚持“文化立县”的发展道路,不断拓展地方文化内涵,不断促进文化事业发展。2009年,罗江不断探寻有特色的统筹城乡发展之路,经过缜密思考,响亮地提出了建设“中国幸福家园”的远大目标,以此作为罗江未来10年加快城乡统筹步伐、提升县域发展水平、融入德绵、接轨成都、连线国际的总纲,倾力构建经济发达、人民富裕、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的新罗江。
开幕式上还公布了罗江县中国幸福家园主题标志、标语、歌曲征集评选情况,揭晓了罗江县中国幸福家园标志、标语和歌曲,并对最佳的设计作品进行了颁奖。浙江温州苏志怀创作的主题标志《幸福之家》,河南新乡许沪新创作的主题标语“心聚罗江,福达天下”。
同时,开幕式上还对首届全国10大农民诗人进行了颁奖。代表罗江参加全国10大农民诗人评选的杨俊富与其余9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农民诗人分获殊荣。
土特产
罗江作为省级文化名城,三国文化重要区域。有着很多著名的特产,并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贵妃枣:产于罗江东南境的1种优质枣。因其细、脆、甜,非一般枣类能比,故名“贵妃枣”。具有极大的养身价值,今人则称大枣为“果中之王”、“天然维生素丸”。上市时间一般为九月左右,产地为万佛寺、宝峰山一带。
花生:罗江县出产的天府花生果外形有如鹰嘴、身瘦、罗锅腰,其颗粒均匀、香味浓郁可口、久吃不油腻,有助于延年益寿,所以民间又叫之为“长生果”。
罗江豆鸡:通过现代科学方法的测试分析,罗江豆鸡的营养成份中富含人体不可缺少的植物蛋白、铁及20多种氨基酸,其中含钙量是猪肉的33倍,含磷量是猪肉的3倍。长期食用能强化人体心脏造血功能,调剂大脑神经系统,增强食欲。罗江豆鸡不仅是素食者、佛教徒的高级菜肴,还是人们旅游、佐酒、馈赠亲友的地方特色休闲食品。
罗江青椒:罗江青椒是由道家传人朱业和先生博采传统青椒制作工艺,多年研制技术配方,选用上等青椒、姜、中药材、调味品、经传统工艺精制而成。罗江青椒食脆清香、色泽亮丽、具有开胃健脾、增进食欲、逐寒、逐燥、逐湿、杀虫、提高人体免疫等功能,使佐餐美食、居家旅游、馈赠的佳品。
“百州红”中国红酒:采用中国传统红色基调包装,每年定额生产2000瓶。酒瓶在景德镇精心烧制,表面融入中国祥云元素,极具收藏价值。灌装八年陈酿,口感浓郁醇香、柔和圆润、醇厚悠长。
蚕豆:选用海拔3000米高地绿色、无污染蚕豆,经手工精选、独特配方精制。产品酥脆可口、香甜怡人、久吃味香。
罗江豆鸡_罗江县 -旅游资源
2011全年接待游客11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7亿元。培训旅游从业人员630余人次。全县有12家星级农家乐,其中有两家被评为四星级农家乐。倒湾古镇、芒江村、五丁谷等“亦农亦游”的乡村旅游成为旅游新亮点。白马关镇荣获全国特色景观名镇;白马关凤雏村和蟠龙镇宝峰村被评为全市10大美丽乡村。
罗江历史悠久,人文资源丰富。有著名的三国遗迹落凤坡、庞统祠墓、古蜀驿道等,有“一门四进士、叔侄三翰林”李化楠、李调元、李鼎元、李骥元的故居醒园,有川西古刹万佛寺等,这些吸引了历代文人墨客到罗江来,罗江也出了不少的文人,留下了厚重的文化底蕴。“醒园(罗江李调元故居)僻在遐陬,以主人之贤,凡名流入蜀者莫不至其地,至必留诗”(祝德麟)。
博物馆
罗江现有诗歌博物馆——中国现代诗歌博物馆
博物馆的建筑设计构思源于爱因斯坦--罗森桥理论,通透的外部围合与环境交融一体,建筑尺度的离奇变化造成体验者心理上的落差。博物馆的内部装修参照了美国费城《独立宣言纪念馆》、法国《奥运博物馆》等优秀作品,根据建筑地处舒适优美的丛林环境、具有通透和金属质感的特性,本着与大自然相融,简洁、通透、时尚的理念进行设计。
博物馆分为展厅、多功能厅和陈列室三部分。俯瞰展厅的形状为一巨大的脚印,象征诗歌在历史长河中走过的足迹,也象征诗歌守望者对诗歌执着追求的漫漫征尘。多功能厅的形状为心形,象征广大诗歌爱好者对诗歌的热爱之心。展厅展示的内容有现当代诗歌发展流派,诗人代表的重要手稿和书籍,名人头像,诗人诗集、诗歌期刊400余件,其中包括张枣亲笔诗歌日记本等较为珍贵的藏品。
李调元纪念馆
李调元纪念馆为德阳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为纪念清代著名文学家、戏剧家、诗人李调元,在罗江八景之一,玉京山上修建的一处仿古园林。现大殿用于展出各地书、画名家为纪念李调元而创作的书、画佳品供游人观赏,并已被罗江中学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李调元纪念馆,是罗江人民为纪念清代著名的李氏一门四进士,弟兄三翰林中的佼佼者:文学家、戏剧家、诗人李调元,于1988年动工,投资60余万元,在东外纹江之滨,古太平桥之首的玉京山上修建的一处仿古园林。第一期工程于1989年底竣工,计有六角亭一,四方亭二、重檐廊150米;尚有始建于唐中宗神龙年间的古寺,原名宝明寺,相传为十三尊者游戏之地。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间又更名为景乐宫,作为道教寺院,一直延续到建国之后。现存三重殿堂和东西两廊,是清代乾隆年间建筑物,有残碑记载清乾隆年间道士谭至正、刘虚静师徒修缮景乐宫可考。1990年定为德阳市市中区文物保护单位,现大殿作为纪念李调元的书、画展厅,随时展出各地书、画名家为纪念李调元而创作的书、画佳品供游人观赏。1994年4月1日,被德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早在1995年,被罗江中学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学校常组织师生前来参观学习。
李调元纪念馆入口大型雕塑《文山函海》高约35米,总长约72米,黄沙岩建造,耗材3000余方,4个头像由上至下分别是:李调元、李鼎元、李冀元、李化楠(李调元之父)。雕塑作者是四川德阳雕塑艺术家罗平(德阳艺术墙《中华魂》作者)。
船棺墓地
2011年12月30日至2012年4月7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德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罗江县文物管理所对罗江县周家坝船棺墓地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发掘面积约18000平方米,发现战国至秦汉墓葬81座,出土器物260余件,取得了重要的考古发掘成果。
一、 周家坝船棺墓地是近年来发掘的最大的船棺墓地。
2011年12月28日晚,罗江县文管所接村民报告,在县凤凰大道基建工地发现一座船棺墓。省、市、县三级文物考古部门高度重视,从2011年12月30日开始对该墓地进行了考古发掘。截止2012年4月7日,共发掘墓葬81座,其中船棺墓70座,土坑墓11座。船棺墓分布较有规律,绝大部分坐西南向东北,没有相互打破关系,应是进行了合理规划。墓坑多为狭长形,四角近直,坑口和坑底大小大致相当,长多在4.5米至7米之间,棺具上下及四周均用白膏泥密封,做防腐、防水处理。其中68号墓形制较大,平面呈“T”形,东部为器物坑,西部为墓坑。通长约9.5米;器物坑长约3.6米,宽约一米六;墓坑长约7.9米,宽约1.1米。从发掘情况判断,该墓历史上被扰乱破坏,仅存墓坑和少量陶器。土坑墓墓坑多为长方形,四角近直,坑口和坑底大小大致相当,长多在2米至3米之间,少数有白膏泥保护层。
二、周家坝船棺墓地出土器物种类丰富。
周家坝船棺墓地共出土器物260余件,类型丰富,其中陶器90余件,器形有釜、器盖、罐、盆、陶球等;铜器163件,器形有鍪、钺、戈、矛、剑、镦、弯刀、箭镞、锯、斤、凿、削、带钩、印、半两钱等;铁器3件,器形有斧、剑;料珠5件;玉串珠2件。部分墓葬出土有漆器(仅见有漆皮痕迹)。出土器物保存较好,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战国时期蜀国在各方面的发展状况和文化面貌,对研究蜀国文化及船棺葬制具有重要的价值。
三、周家坝船棺墓地是蜀国考古的重大发现,丰富了德阳地区的蜀国文化研究内涵。
船棺葬是蜀国文化特有的1种葬式。罗江周家坝船棺墓地是继巴县冬笋坝、昭化宝轮院、什邡城关、成都商业街之后,蜀国船棺出土数量最多的地区之一。
船棺墓地在蜀国地区(今四川、重庆)仅发现5处,而德阳辖区就占2处,据此可推断德阳在一段时期内曾经是蜀国文化的腹心地带,极大地丰富了德阳地区的蜀国文化研究内涵。同时,周家坝船棺墓地的发现和发掘,对罗江县的地方历史文化和地方史研究具有里程碑意义。在发掘这里之前,罗江县有实物可考的历史只能追溯到东汉中晚期,此次战国船棺的出土,又将当地的历史推进了300年左右。
罗江豆鸡_罗江县 -媒体采访
“三国蜀汉古战场,运动休闲新天地。”这就是今天的德阳市罗江县的真实写照。昨日,采风团来到这里,穿越历史回到三国,切身感受这个有着浓厚三国史文化的现代运动休闲小城。罗江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唐维露热情地向采风团介绍当地的历史文化、民俗等。
“我认为这次活动非常好,不仅让我们更加了解新媒体的宣传方式,也省下不少的功夫,达到1个很好的宣传效果。”罗江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唐维露表示,平时接触的大多都是传统媒体,对新媒体知之甚少,这次由四川新闻网组织的数十家网络媒体利用新媒体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对罗江进行宣传,相信会达到1个很好的宣传效果,达到叠加效应。
唐维露表示,罗江想把这么多媒体聚集起来宣传,肯定十分困难,如果每个媒体隔一天就来采访,也会增加工作量。而四川新闻网组织采风活动恰好帮助罗江省时省力,让罗江花小钱办大事,同时,也让罗江认识到了更多的新媒体,加强了与他们的交流。
罗江豆鸡_罗江县 -荣誉成绩
全国首批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示范县
全国首批生态示范县
国家级平安畅通县
国家生猪调出大县
四川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五十百千工程”
四川扩权强县试点县
四川社会管理创新重点试点县
四川省统筹城乡示范区
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省级环境优美示范县
省级生态县
省级乡村旅游示范县
罗江豆鸡_罗江县 -招商引资
随着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以及天府新区和成德绵同城化速度的加快,厚积薄发的活力罗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9月24日,从第十三届西博会传出消息:罗江招商引资取得重大突破,本次西博会签约项目共十七个,投资总额56.8亿元。
罗江县政府负责人表示,项目落户罗江,将极大带动相关产业,助推罗江经济社会发展。香港清华同方股份有限公司是清华同方的海外控参股公司,该公司投资15亿元在罗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德阳金山工业区)建设同方3C产业园,占地1200亩,主要生产3C电子产业配套产品(电子元器件、线路板、显示屏等),辅以电视、电脑整机组装业务。
为抓住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机遇,罗江县委、县政府提出“全域开放、全员招商”发展战略,着力打造“产业罗江”、“文化罗江”、“生态罗江”,制定完善了产业扶持引导政策,在企业用地、技术改造、品牌打造、人力资源等方面予以大力保障,致力于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软、硬”环境,为广大投资者提供更加广阔的舞台。在招商引资工作中,罗江积极研判产业招商的内在规律,把产业链招商作为重中之重,创新思维,务实奋进,强力推进。今年1-9月,该县招商引资累计到位资金40.05亿元,完成目标任务的89%,比去年同期增长13.71%。
三 : 茶陵县:茶陵县-历史沿革,茶陵县-行政区划
茶陵县,隶属株洲市,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以茶命名的行政县。地处东经113度20分--113度65分,北纬26度30分--27度7分之间,北抵长沙,南通韶关,西接衡阳、东邻江西吉安。因地处“茶山之阴”,而中华民族始祖炎帝神农氏“崩葬于茶乡之尾”而得名。又因南宋县令刘子迈铸铁犀镇河妖而有“犀城”之美誉。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六县之一,湘赣革命根据地重点县、模范县,是毛泽东亲手缔造的中国第一个红色政权——茶陵县工农兵政府的诞生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革命牺牲者达5万余人,有25位农家子弟成长为共和国开国将军,名列全国第九。京广、京九铁路侧翼东西,醴茶铁路、106国道,三南公路交汇于此,为湘赣边境地区交通枢纽,周边县(市)物资多在此集散。
湖南茶陵_茶陵县 -历史沿革
西汉高帝五年(公元前202),茶
陵置县。
西汉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始置县,属长沙国。
隋开皇九年(589年)并入湘潭县。
唐武德四年(621年)置茶陵县,贞观九年(635年)废,圣历元年(698年)复置。
五代为楚潭州长沙府茶陵县地。
北宋为衡州茶陵县。南宋绍兴九年(1139年)升县为军。嘉定四年(1211年)划出康乐、霞阳、常平三乡设置酃县,属茶陵军。
元为天临路醴陵州、攸州和湘潭州地,以及衡州路酃县。元世祖十九年(1282年)升县为州。
明属长沙府,明洪武五年(1372年)改州为县,成化十八年(1482年)又升县为州。
民国二年(1913年)改州为县,属湘江道。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为第二行政督察区茶陵县。
1994年,酃县更名为炎陵县。
2015年9月,《湖南省国土资源厅推进省直管县经济体制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出台。根据《方案》,茶陵县成为湖南国土资源省直管县经济体制改革试点县(市)。
湖南茶陵_茶陵县 -行政区划
截至2009年12月31日,茶陵县辖十三个镇、七个乡。原小田乡并入秩堂乡,原尧水乡并入严塘镇,原七地乡并入腰陂镇,原江口乡并入桃坑乡。
镇乡名称下辖村(居)委邮政编码城关镇十个居委会、四个村委会:紫微街、云阳街、金山街、炎帝街、解放街、米 水街 、交通街、 城西街 、 云盘山 街、腊芫街;前进、农林、十八丘、曲江412400界首镇界首镇居委会;白洲、火星、庙前、红光、界市、大新、贺铺、共富、河龙、上联、镜岭、莲荷、朱岭、甲山、贺家、花甲、白沙、仓下十八个村委会412415严塘镇新街居委会 ;樟市、坎下、和吕、高星、湾里、井头、垅上、甘塘、中堡、上湾、 梅田 、塘井、田心、合心、竹坪、犹最、沙溪、染阳、沙江、黄前、长江、垅里二十二个村委会。2007年并入原尧水乡的尧市、花木、泉山、南岸、联心、玳溪、山寺、爱里、双龙、高径等十个村委会412421湖口镇湖口镇居委会;塘头、湖口、易口、妙石、竹芫、新芫、芫枧、杉南、 意心 、青呈、新呈、厂江、北斗、姜南、米渡、石井、井和、小潭、黄湖、石湖、同心、南江二十二个村委会412418浣溪镇浣溪镇居委会;由义、麻塘、土桥、梅林、荷塘、顾母、东流、八旦、太英、白露、飞盐、溪江、龙下、小汾、下小、杨柳、寒江村委会412417马江镇马江镇居委会;长远、红旗、 长联 、 末头 、塘富、东冲、西冲、麻芫、毛家、井泉、小碧、月岭、麻石、玄武、皋芫、 曾虎 、等坪、浪滩、联湖十九个村委会412416高陇镇高陇镇居委会;光明、星高、石床、荔市、松江、光泉、龙集、星丰、古城、庄田、仁源、 石冲 、马渡、白陇、水头、长兴、九渡十七个村委会412402腰陂镇腰陂镇居委会;腰陂、仙源、竹塘、土沙、木冲、石联、东南、东山、龙陂、石陂、布庄、 马加 、长义、珍武、 云盘 、大南、下清十七个村委会。2007年并入原七地乡的 军塘 、巨田、芙冲、涧洲、枧田、月岭、建民、 左江 、双溪、麦源及原尧水乡的横屋等十一个村委会412406潞水镇大台、农元、龙溪、元王、田上、下坊、庙市、首团、大元、庙坪、碣石、双关十二个村委会和潞水墟居委会412407虎踞镇虎踞镇居委会;双芫、合湖、银湖、湖溪、和丰、黄坪、低车、高水、 高迎 、 茶干 、 迎丰 、三星、三达、乔下、新湖十五个村委会412413平水镇平水镇 居委会;黄石、龙新洲、把集、水源、峰仙、狮江、三门、河东、毛坪、金山、裘家、石朱、龙新、 石宝 头、二仙、五峰、 西屏 、黄泥塘、小水十九个村委会412412枣市镇枣市镇 居委会;管塘、东岭、西岭、岩口、枣园、 洞头 、 灵官 、荆芫、五星、 车陂 、洒水、田家、候泉、 大冲 、虎形、对江、曹柏、海潭十八个村委会412414火田镇火田镇 居委会;五门、贝水、新华、连溪、庙贝、麻芙、 贝江 、古石、山田、芙江、洲陂、枫景、樟冲、砂下十四个村委会412404桃坑乡坑口、 上坪 、大汾、石潭、邺坑、桃坑、上芫、中芫、马溪、带江、田和、夏乐、东江、中洞、南坑、西坑、大塘、湘江、瓜坪、春枫、焦坪、晓枫、利民、华里、彩霞二十五个村委会412403下东乡头铺、儒仕坪、 黄堂 、茶园、枫树、条心、小车、光辉、 东山坝 、二铺、桥边、新田、官铺、金星、齐心、孟溪、长乐、四联十八个村委会412419舲舫乡十八个村委会:堤洲、长鸭、塘冲、舲舫、垸井、松江、西岸、河坞、滋坑、中洲、洮水、祠湾、龙朱坑、张杨、大岳、南冲、车铺、官溪412434思聪乡火车站居委会;和平、深塘、华垅、华星、华丰、左垅、联兴、茶冲、烈星、大兴、思聪、辉山、 红桥 十三个村委会412409洣江乡下瑶、中瑶、胡家、新河、大洲、渡里、 湖塘 、雅环、欧江、五垅坪、桃源、 石良 、荣华、拱塘、樟树、立新、诸睦、 星桥 十八个村委会412400八团乡白石、卧龙、沛江、 大英 、小英、东黄、东坪、石鼓、向阳、大垅、大坪、麦庄、梯垅、江东十四个村委会412405秩堂乡彭家祠、安坑祠、晓塘、合户、田湖、东首、马首、吉川、 沂江 、皇图、石龙、昆塘十二个村委会,2005年并入原小田乡的小田、锡湖、金湖、太湖、东坑、黄草等六个村委会412403湖南茶陵_茶陵县 -地理环境
位置
茶陵县地处湘赣边界、罗霄山脉西麓。位于东经113°20′~113°65′,北纬26°30′--27°7′之间,隶属株洲市,北抵长沙,南通广州,西接衡郴、东邻江西,面积2500平方公里。泉南高速公路纵贯县境南北、平汝高速公路横穿县境东西。
地质
境内地壳稳定,无地震;县内出露地层中,从古生界寒武系塔山群至新生界第四系,共十个系,出露面积2155.44平方公里,占茶陵县面积的86.22%。
境内大地构造主要形迹属于湘东新华夏系及华夏系。北北东向及北东向构造明显,小褶皱及次级断裂发育。中部凹陷区属茶水凹陷带一部分,自县东北角至西南,斜卧县境中部;东南部万洋山褶断带,属炎陵-资兴隆起带的西北段;西北部武功山褶断带,境内北起太平山,经露岭、云阳山,南至茶陵。
地貌
茶陵县地貌类型以山地为主,丘陵次之,岗、平俱备,其中山地面积186.49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49.73%;丘陵面积80.54万亩,占21.48%;岗地面积48.58万亩,占12.95%;平原面积49.75万亩,占13.27%,水面9.64万亩,占2.57%。全县地质状态是周围山地主要为砂页岩、变质岩、花岗岩和石灰岩,中部西南部主要为红岩和第四纪松散堆积物。
气候
茶陵县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由于西北有武功山阻挡,减弱了北方冷空气南侵的势力。茶陵县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冬寒期短。年平均气温17.9℃,一月最低,平均5.9℃,七月最高,平均29.2℃,稳定通过10℃的天数有233天,活动积温5509℃,平均初霜日为12月3日,终霜日为2月10日,无霜期294天。日平均气温连续三天在零度或零度以下。
水文
属湘江水系的洣水流域,连接大小河流25条,溪涧1732条。界首河入安仁永乐江。属赣江水系的溪涧3条,发源于茶山,入江西永新县三湾河,汇入禾水。全县地表水径流总量4.43×10米。境内主流是洣江,流域面积2495平方公里,通航里程137千米。洣水的主要支流水系有茶水、洮水、沤江和文江。
湖南茶陵_茶陵县 -人口民族
2011年茶陵县户籍总人口608425人。其中:农业人口504681人,非农业人口103744人。实现计划生育率90.2%,2011年出生8184人,出生率为1.34%,死亡3612人,死亡率0.59%,人口自然增长率0.75%。
茶陵是少数民族散居县,至2012年,茶陵有藏族、维吾尔族、高山族等十九个少数民族,共计221人,散居在二十个乡镇。
湖南茶陵_茶陵县 -交通
茶陵交通资源丰富,境内有衡炎高速、岳汝高速、泉南高速3
条高速公路,醴茶铁路、衡茶吉铁路2条铁路,和320省道、106国道。
湖南茶陵_茶陵县 -经济
综述
2007年茶陵县生产总值从2002年的27.19亿元增加到56.87亿元,年均递增11.13%。财政收入从1.17亿元增加到3.15亿元,年均递增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7.33亿元增加到14.76亿元,年均递增15.0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从4.32亿元增加到16.74亿元,年均递增2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136元,年均递增16.6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030元,年均递增11.55%。
2009年茶陵县完成GDP67.2亿元,同比2008年增长16%。财政收入4.29亿元,同比2008年增长13.4%。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1.8亿元,同比2008年增长42.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06亿元,同比2008年增长22.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829元,农民人均收入2994元。
2012年,茶陵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5.4亿元,比2011年增长12%,年均增长13.6%。完成财政收入9.06亿元,比2011年增长23.9%,年均增长24%。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5亿元,比2011年增长39.1%,年均增长38.9%。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3亿元,比2011年增长15.5%,年均增长2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提高到20461元、3888元。
第一产业
2012年,茶陵县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1.2亿元,比2011年增长3.9%。其中,农业9.7亿元,林业1.9亿元,牧业1.4亿元,渔业0.7亿元。2012年粮食产量18.7万吨,比2011年增长1.2%。水果产量2.3万吨,比2011年增长8.9%。出栏生猪437.9万头,出栏牛羊58.7万头,家禽出笼2105.2万羽,水产品7.9万吨。2012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平方公里,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300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900公顷。
2103年茶陵县实现农林牧渔业生产总值为42亿元,较2012年增长3.1%。粮食总产量32.9万吨,同比2012年增长4.4%。猪牛羊禽肉产量6.98万吨,比2012年增长1.68 %。油料作物产量1.72万吨,比2012年增长5.3%。实现烟叶税2000余万元。新增油茶种植面积1.12万亩。新种茶叶2800亩,茶叶产量306吨,比2012年增长23.4%。菜牛出栏量为2.69万头,比2012年增长0.75%。水产品总产量为16423吨,比2012年增长8.01%。
第二产业
2012年茶陵县工业增加值95.9亿元,比2011年增长13.4%,工业化率为54.1%。规模工业增加值77.7亿元,比2011年增长14.6%。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和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实现增加值18.2亿元和8.9亿元,分别比2011年增长11%、11.1%。规模工业综合效益指数为242.2%,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92.8亿元,比2011年增长15.6%。实现利税178.2万元,比2011年增长21%。实现利润5.5亿元,比2011年增长20.5%。
2013年茶陵县实现工业增加值45.19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13.8%。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110.3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19.2%。其中国有企业实现总产值3.8亿元,重工业实现总产值6.8亿元,轻工业实现总产值3.5亿元。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7.01亿元,比2012年增长14.6%。
第三产业
2012年茶陵县公共财政预算总收入13.8亿元,比2011年增长21.9%。财政总收入占GDP比重达到12.2%。税收收入14.9亿元,比2011年增长21.8%。其中增值税1.9亿元,比2011年增长17.9%。营业税2.7亿元,比2011年增长24.7%。税收占财政总收入比重为70.1%。
截至2012年,茶陵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158.8亿元,比2011年增长17.1%。城乡储蓄余额为94.5亿元。各项贷款余额82.4亿元,比2011年增长19.5%。茶陵县存贷比为51.1%。
湖南茶陵_茶陵县 -社会事业
基础设施
2012年,茶陵县县投资1187万元,完成了红利、长潭垅公墓山、茶舲等农村公路的新建改建工程;投资474万元,建设农村客运站六个、招呼站十六个;投资160万元,建成十个东阳湖义渡渡口码头;投资4000万元,完成危桥改造38座、渡改桥2座。农村公路列养率达100%,农村公路绿化率80%。2012年该县还投资1.4亿元对城区17条小街小巷进行改造,并为这些背街小巷架设了路灯,栽植行道树,建立公交站台,埋设低压、弱电、燃气等管线,加宽排水、排污管道等,完善了设施。
文化事业
茶陵县内流传的有茶陵民歌和客家山歌2大类。茶陵民歌和小调之分。茶陵山歌多系平腔,抒情性较强。小调风格委婉,多被采茶戏吸收;客家山歌音域宽,节奏变化多,朴实粗犷。按内容分有劳动歌、情歌、上梁歌、哭嫁歌、丧歌、赌标歌等类。还有宋祖英为茶陵唱的《美丽茶陵》。
教育事业
2013年,茶陵县共有公办学校158所(普高2所,职专1所,九年一贯制5所,初中16所,城区小学4所,中心小学15所,特校1所,村级教学点1十四个),民办学校2所,幼儿园186所。公办教职工4195人(机关幼儿园36人,小学1940人,初中1627人,高中592人),在校学生58031人(小学35339人,初中15310人,高中7382人)。
社会保障
茶陵县2012年新增就业人员2083人,2012年城镇登记失业率2.77%,下降0.六个百分点。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6908人,增长7.6%。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3602,增长6.2%。参加医疗保险人数93133人,增长4.6%。全年优抚对象总户数9139户,增长4.5%。优待金额337.2万元,增长341.1%。农村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人数25958人。城镇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1488人。2012年新建、扩建乡镇敬老院2所。
湖南茶陵_茶陵县 -风景名胜
湖南茶陵_茶陵县 -资源
综述
茶陵资源丰富,已探明的矿产资源20余种,其中钽铌矿储量居全国第一,亚洲第二,锡储量居全国第一,水能开发量达20万千瓦,已建成水电站3两个。
有耕地42.65万亩,水域18.6万亩,林地231万亩,草场90万亩。其中铁矿储量达12249万吨,钨矿储量达300多万吨,煤炭储量达2640多万吨。花岗岩蕴藏量大,花色稀贵,品种繁多。水电能蕴藏量达14.3万千瓦,可开发利用量9.6万千瓦。是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茶叶生产基地和瘦肉型生猪生产基地。“神龙”牌脐橙近两年连续获省优质水果评比金质奖。林业资源有松树、杉树、楠竹、油茶等,全县森林蓄积量223万立方米。
茶陵名山云阳山,主峰紫微峰海拔963米,层峦叠嶂,72峰蜿蜒方园35公里。历代文人墨客慕名游山揽胜留下大量诗文词。有耕地27.08千公顷,水域7.9万亩,山丘172万亩,草场90万亩。主要矿产有铁、钨、锡、铅、锌、铌、坦、金、煤、石灰石、萤石、花岗岩等20余种。农产品主要有稻谷、棉花、柑桔、苎麻、生姜、大蒜、白芷、菜油、烤烟、茶叶和生猪、菜牛、黑山羊等,是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茶叶生产基地和瘦肉型生猪生产基地。形成了下东金星、枣市五星、思聪深塘等养猪小区和平水、八团、小田等养牛小区。养殖大户不断增多。林业资源有松树、杉树、楠竹、油茶等,全县森林活立木蓄积量233万立方米。水电能蕴藏量达14.3万千瓦,可开发用量9.6万千瓦。
西北、东南山地崛起,西北有武功山绵亘,东南有万洋山蜿蜒,中部和西部丘岗起伏,地势朝中部,西南部倾斜。并呈阶梯状逐级下降,形成1个三面环山,朝西南开口的半环形盆地。县内最高峰为西北边界处的太和仙,海拔1404.9米,次高点是东部的石峰仙,海拔1344米,全县地貌类型以山地为主,丘陵次之,岗、平俱备,其中山地面积186.49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49.73%;丘陵面积80.54万亩,占21.48%;岗地面积48.58万亩,占12.95%;平原面积49.75万亩,占13.27%,水面9.64万亩,占2.57%。
全县地质状态是周围山地主要为砂页岩、变质岩、花岗岩和石灰岩,中部西南部主要为红岩和第四纪松散堆积物。
水利资源
茶陵县有大小河流79条,主要支流有米水、茶水,境内控制集雨面积2494.1平方公里。平均年降水总量37.1亿立方米,地表水20.18亿立方米,人平3525立方米,耕地亩平4968立方米均多于全省平均水平,此外,还有客水23.02亿立方米,地下水3.16亿立方米,水资源十分丰富。
茶陵县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境内四季分明,同时,由于西北有武功山阻挡,减弱了北方冷空气南侵的势力;东南万洋山植被较好,湿度大;中部朝西南开口的走廊状盆地,成为西南暖湿气流的天然通道,因而形成了热量丰富,生长季节长,雨量充沛,日照充足的农业气候资源特征。
热量资源
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冬寒期短。年平均气温17.9℃,一月最低,平均5.9℃,七月最高,平均29.2℃,稳定通过10℃的天数有233天,活动积温5509℃,平均初霜日为12月3日,终霜日为2月10日,无霜期294天。日平均气温连续三天在零度或零度以下,有三分之一的年份不会出现,近二十年的气象资料统计表明,极端最低气温为-4.2℃(1991年,持续时间短暂)。与邻近各县比较,茶陵县年平均气温比北部的攸县,西部的安仁高0.2℃,比南部的炎陵高0.7℃,比东部的宁岗、莲花分别高0.8℃和0.4℃,与同纬度及年平均气温相同的衡阳市相比,月平均气温5—9月该县低0.2—0.6℃;10月至次年4月高0.2—0.7℃,显得冬季温暖,有利于农作物和亚热带果木的安全越冬,夏季热害不重,减轻了干热风的危害。
光能降水
平均年日照1744.7小时,年日照率为39%,属全省日照最多的县之一。
平均年降水量1370.2毫米,较邻近县略偏少,但仍属雨水充沛的湿润气候区。
人力资源
茶陵县总人口58万,县内有劳动力29.26万人,潜在富余劳动力11万人,这些人大多曾到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务工,积累了一定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可满足县内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劳务需求。
电力资源
茶陵境内河流密布,自然落差大,水能蕴藏量18.1万千瓦,现有大小水电站16座,其中青年电站装机12600千瓦。2003年,全县签约小水电开发项目二十六个,其中九个正在兴建之中,大坪电站已建成发电、总装机6.9万千瓦的洮水电站已进入移民、施工阶段,预计未来几年茶陵的水电装机总量可达12万千瓦。县内现有11万伏变电站两座,小水电配套电网也正在建设之中。
矿产资源
茶陵矿产资源丰富,钽铌矿储量居亚洲第二,全国第一,品质居全省第一。铁矿石储量近亿吨,煤矿储量1100万吨,铅储量8700吨,钨储量28000吨,还有铜、锡、锌、花岗石等20余种矿产资源的储量和品位均占相当优势。
旅游资源
茶陵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十分丰富,有南宋古城、南浦铁犀、隋朝的“古南岳”寺庙云阳仙、丹霞地貌奇观“灵岩八景”、云阳国家级森林公园,等等。这些景观的开发利用,必将使茶陵成为长沙——炎帝陵——井冈山黄金旅游线上的重要板块。
土地资源
全县土地面积392万亩,其中耕地41万亩,林地262万亩,可放牧草地90万亩,土地肥沃,水源充沛。适宜发展水果,烤烟生产以及高效农业开发。
为落实“办电兴工,拓城兴旅”的战略举措,该县在城南创建了“金星工业园”,园区规划面积6.6平方公里,计划2007年建成,现已完成首期开发平方公里。在园区的企业用地,由政府负责“七通一平”(通路、通水、通电、通邮、通电讯网络、通有线电视、通排污管道;场地平整),最高地价每亩一万元,直至零价出让,使用期限为40年。
农林资源
全县木材蓄积量达256万立方米,其中杉木94万立方米,松木53万立方米,阔叶林29万立方米。松脂林面积62万亩,楠竹面积13.7万亩,油茶面积28.2亩,茶陵是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茶叶生产基地和瘦肉型生猪生产基地,被誉为“茶陵三宝”的大蒜、生姜、白芷享誉东南亚。
湖南茶陵_茶陵县 -旅游资源
茶陵县有“好山千迭翠,流水一江清”之称。古迹名胜主要有南宋绍定年间铸造的“南浦铁犀”和“秦人古洞”、“灵岩夜月”等“茶陵八景”。位于城郊的云阳森林公园方圆70公里,神农曾在此种五谷、尝百草,传说又是南岳圣帝的避暑行宫,山寺终年香火绵绵、钟声不断,被称为“可以长生、可以避世”的福地。茶陵距井冈山、炎帝陵、南岳旅游胜地仅数十公里,且为必经之路。
据《皇甫记》等史载:云阳山是炎帝的封地,唐朝初年封为南岳,素有“古南岳、亚衡山”之称。茶陵县城西5公里处的洣水河畔有—森林公园——云阳山。云阳山东麓的“赤松丹井”,是赤松子的封地,自唐朝以来,先后建有赤松仙等寺观。现尚存洗药井、炼丹灶、祈天台等赤松子的“灵迹”。
云阳山脚的秦人古洞、麻叶洞是茶陵有名的石灰岩溶洞,被游人称为地下迷宫。
1992年,云阳山被批准为湖南省省级森林公园后,山上的森林资源和风景名胜,更得到了合理的开发和利用。这颗镶嵌在“雄三楚”胜地的明珠,将会放射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湖南茶陵_茶陵县 -茶陵三宝
茶陵生姜
同誉茶陵的“三宝”之一,以块大芽壮、气香味醇,誉满全国,闻名东南亚。茶陵种姜始于汉前,明代最盛,1952-1984年在5000亩左右徘徊,1986年上升到4700亩,年总产达6702.9吨,近几年种植面积在5000亩左右,年产生姜5000吨。茶陵生姜历史悠久,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在部分乡镇,农民有种姜的传统习惯,7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初,该县平水、虎踞镇的不少村办起了姜厂,生产干姜、红姜、盐姜和姜油,远销到全国至东南亚地区,是1种出口创汇的农产品。
茶陵大蒜
主要分布在虎踞、平水、潞水、思聪、米江、城关等乡镇,主要产品有青蒜、蒜球.分别集中在12月~翌年2月,4~5月出产,是我市淡季蔬菜品种之一,茶陵以生产蒜球为主.除作调味品外,主要供作种蒜用或出口。在平水镇狮口村和思聪乡华隆村建立了茶陵大蒜提纯复壮示范基地60多hm2,使得茶陵大蒜种子质量大大提高。
茶陵县紫皮大蒜与生姜、白芷并称"茶陵三宝",栽培已有400多年历史,2001年6月通过市科技项目鉴定。
茶陵白芷
茶陵白芷栽培历史2000年,是茶陵“三宝”之一,誉满全国。茶陵白芷古称“楚芷”,今称“茶芷”和“抗芷”、“川芷”并列为全国3大名芷,1987年出版的《全国土特产大全》,茶芷名列白芷榜首,茶陵白芷菊花心,个大洁白又无筋,气烈香重药味浓,是芷类之中的上品。
白芷是1种名贵的中药材,性温、味辛,能祛风止痛。茶陵盛产白芷,量多,质量好,名扬中外。
湖南茶陵_茶陵县 -相关文化
稻作文化
1981年在茶陵县尧水乡艾里村湖里发现的、1983年经南方13省水稻专家鉴定的“茶陵野生稻”,和1986、1996年在茶陵县独岭坳(即茶陵县枣市镇虎形村境内)发掘的大溪文化遗址,证实了茶陵是中国乃至世界稻作文化重要发祥地之一。尤其从约600平方米遗址中遗存的稻粒考古发现,早在约7000年以前,茶陵的先民已人工栽培水稻,开创了稻作文化之先河。
晚于茶陵稻作起源时期约1000年的时候,氏族部落首领炎帝神农氏带着一批臣民来到茶陵,开创了茶陵稻作文化的新时代。他“制耒耒吕,教民种五谷”;尝百草,为民治病疗疾。“种五谷”(主要指传授先进技术)和“尝百草”的传说与“灵迹”,现保存较多,并广为流传。“立春送火把”定耕等稻作文化的民俗至今沿袭。
耕读文化
稻作文化是茶陵上古时期人们生存与安全的需求,而耕读文化则是
茶陵地处“吴头楚尾”,境内“好山千叠翠、流水一江清”,农业生产条件较好,加上地处偏僻,战争相对较少,因而不少北人南迁于此,是北人南迁的重要门户之一。从6九个姓氏《族谱》中发现,宋、元、明三代南迁于此的姓氏有4七个。他们定居后,兴办私塾、书院,希望通过勤耕、苦读来提高家族地位,进入上层社会。耕读文化由此形成,历久不衰。曾培育了122名进士,而刘三吾、李东阳、张治、彭维新等4大学士是其中的佼佼者。
以私塾、书院为表现形式的耕读文化的强化,使贫寒农家子弟走上仕途,成为官宦之家、书香门庭。明代大学士张治少年时,只能靠爸爸替人做长工及亲友资助才维持学业,只能住在茶陵州城的偏僻西郊旌忠庵发愤苦读,于正德十六年(1521)一举成名,中会元、进士,后官至文渊阁大学士,进入社会上层。华盖殿大学士李东阳受茶陵耕读文化的影响,开创了“茶陵诗派”,写出了大量的现实主义作品,对中国历史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耕读文化的强化,不仅养成了勤奋好学的风气,也促进了尊师重教的良好美德。私塾在茶陵各村均有兴办,有的村办有2~3所。书院自宋至清代共办有32所,在
红色文化
在1840年鸦片战争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勤于耕、士勤于学”的耕读文化越来越不适应大多数劳动人民的需求。“农”、“士”对立,“体”、“脑”分离,加上残酷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迫使劳动人民走上反抗道路。位于湘东边陲、井冈西麓的茶陵,是毛泽东创建和发展革命根据地的好地方。素以“其性决烈劲直”的茶陵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轰轰烈烈地开展农民运动,为抗击地主武装的血腥镇压建立了革命武装和红色政权(即工农兵政府)。这块烈士染红的土地是井冈山根据地六县之一,湘赣苏区的重点县、模范县。于是红色文化在茶陵形成,并影响深远。大革命时期,茶陵苏区有各类小学47所,其中列宁高小1所,列宁初小20所,平民夜校23所,半日学校2所、女子职业学校1所。茶陵县立列宁高级小学校于1931年12月在秩堂雩江书院(也称毗塘书院)开办,县委书记贺碧如兼任校长,招收学员60~100人,分甲、乙、丙3个班级,设有国语、算术、社会发展史、革命常识、自然、地理等课程,以“为工农服务,为革命战争服务,为阶级斗争服务”为办学宗旨,虽时间不足两年,却为苏维埃政府和红军部队输送干部、战士200多人。学校开展的各类革命竞赛运动和革命宣传活动,深深地吸引和影响全县人民;开展的体育、文化、歌咏比赛,有力地冲击着旧的文化教育制度。这种红色文化乃是新中国建立后的现代文化教育的雏型,为新中国的文化教育事业奠定了基础。
主要遗址
茶陵是中国第1个工农兵政府诞生地,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斗争中,为新中国的诞生作出了重大牺牲,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和宝贵的遗产。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茶陵的革命纪念旧(遗)址有近100处,其重要遗址有7处。
茶陵县工农兵政府旧址
地处今茶陵县城关镇前进村三角坪。1927年11月,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二次攻克茶陵城后,为探索中国建政之路,根据毛泽东的指示,于同年11月28日,建立了中国第1个县级工农兵政府,设有民政、财经、青工、妇女等部门,由谭震林任政府主席。茶陵县工农兵政府的建立,标志着井冈山斗争发展到了建政阶段,为以后的政权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毛泽东湖口挽澜遗址
地处今茶陵县湖口镇湖口村老园里。1927年12月,得知窃取工农革命军团长要职的陈皓率部往湘南方向叛变投敌的消息后,心急如焚的毛泽东带着毛泽覃、陈伯钧等人,从江西宁冈赶到茶陵湖口墟,逮捕了陈皓及同伙,在极端危机的关头,挽救了幼年的红军。
中国共产党茶陵县委员会旧址
今茶陵县城关镇解放街境内。1927年11月,毛泽东指示工农革命军第二次打下茶陵城后,便在当时茶陵县城内福音堂成立了中共茶陵县委机构,陈韶任县委书记。根据县委的统一部署,在全县组织开展革命斗争。至今室内墙上还保留着当年的革命标语。
中共茶陵县委、茶陵县苏维埃政府旧址
地处今茶陵县严塘镇湾里村。1930年9月至1932年,中共茶陵县委、茶陵县苏维埃政府等机关根据形势的需要,曾移驻到严塘湾里。并在此召开了县苏维埃第一次、第二次代表大会和中共茶陵县党员代表大会。
列宁学校旧址
前身为毗塘书院,今茶陵县秩堂乡毗塘村境内。1930年6月,茶陵县委在小田寨下坪召开了茶陵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成立了茶陵县苏维埃政府,并作出了创办茶陵县列宁高级小学的决议,制订了校规校训和校歌,决定对区、乡政府保送来的工农子弟免费入学。该校为革命培养了大批人材,解放后扩大为初级中学,1958年辟为纪念地,后复名为列宁学校。现列为省文物保护单位。
九渡冲战斗遗址
今茶陵县高陇镇九渡村九渡冲。1933年5月6日,国民党军63师为补充军需,派出四个营1个骑兵连,通过九渡冲前往茶陵城接运物资,谭家述领导的红八军茶陵独立团获此情报后,与63师激战于此,战斗到7日才结束,共毙敌五百,俘敌千余,缴获机、步枪1000余支,受到中共中央军委的嘉奖。通过这次战斗,红八军补充了军需,战斗力大大增加,有力地策应了中央苏区粉碎蒋介石第四次反革命“围剿”。
湖南茶陵_茶陵县 -历史人物
湖南茶陵_茶陵县 -社会生活
语言
一般研究者认为,茶陵话受赣语影响很大,具有明显的赣语特征,以至在汉语方言研究里面,一般把茶陵话划分于赣方言区(吉茶片)。明清两代不少客家人迁入茶陵,至今在茶陵的很多乡镇还通行客家话,不少客家话中的特征对茶陵话产生了重要影响。而茶陵在行政区域上又隶属于湖南株洲,因此茶陵话在很大程度上又受到了株洲话的影响,湘语特征也十分的明显,两者在语言上有很多的相通之处,因此茶陵话又具有很多的湘语特点。
在当代,普通话通过各种传媒方式对方言的影响很大,普通话和3种方言的融合造就了茶陵话这一独特方言类型。由于茶陵县除茶陵话之外同时存在着包括客家话,株洲话,赣语,攸县话等在内的多种方言。在茶陵二十五个乡镇、农场中,有七成以上乡镇以茶陵县城话为日常交际语言。茶陵东北部的高陇、火田、秩堂、八团、小田(现并入秩堂)、七地(现并入腰陂)等乡镇通行赣语,西部虎踞、平水通行攸县话,茶陵县城、下东、洣江、严塘、马江、浣溪、湖口等乡镇通行受赣语、攸县话、长沙话、普通话影响融合成的茶陵话,枣市、界首通行的茶陵话受邻县安仁方言影响明显,东南部桃坑乡是客家人聚居地,通行客家话。
客家文化
湖南省茶陵县桃坑乡、江口乡是客家人聚居地。
元宵节里赛山歌——求快乐平安;元月十九敬观音——求子孙发达;六月初六拜水神——求风调雨顺;九月初九点篝火——求健康长寿。本地人出生不同的阶段就有不同的习俗,一出生很多人就要“刻像”,举行隆重仪式在三天内把小孩(特别是男孩)寄托给某棵大树或某块岩石,取意出生之人象大树一样长青,象岩石一样久远。成年结婚这里是典型的哭嫁,新娘如何催促都不得出嫁。就是人死了,除了40岁以下被称“血王鬼”的外,其他都要用窑绳牵着进行“藏龙葬”,即在山上切个剖面打个洞再把棺材塞进去封好。
这里有丰富的饮食文化,可以讲不同时节有不同的食品可供品尝,比如一季度有紫熏鱼肉,鸡肉菜制作的酿豆腐;二季度有苦菜花、野茆菜,特别还有开味浸盦,就是用坛子等器具盛醋浸着辣椒、大蒜、豆角等,十分有味;三季度有洋米饭、篇担军等山上野果;四季度有果子、麻花(也称眼镜)(都是用油棺的糯米食品制作)供来客品偿。
饮食文化
茶陵西乡与客家人喜爱腌大蒜、盐姜、辣酱、豆腐乳、酿豆腐、糊腊等;八团人喜爱腊肉;秩堂、平水、虎踞等地的谷烧酒、糯米老冬酒醇厚、香浓而后劲足。传说岳飞喝了秩堂墨庄的冬酒后,曾题“墨龙醇”为酒名。
说起谭延闿,人们只知道他是湖南茶陵人,民国年间是国民党政府主席,曾在湖南担任过督军兼省长,却不知他也是当代的一位美食家。可以说,谭延闿生前对饮馔之学有着深厚的造诣,他调制和品尝的菜后来在民间广为流传,人们称这些菜为谭家菜。
谭家菜在制作方面是很讲究的,可以说是1种豪华型的文人菜。如谭平时喜欢吃的祖庵鱼翅、红煨熊掌、透汁鹿筋、鸡汁鱼唇、糖心整鲍等,用的不是山珍就是海味。唯一1款看去似乎平民化的祖庵豆腐,也要用子母鸡胸脯肉和老母鸡吊出的高汤。可以讲制作极其繁复精细,光讲泡发鱼翅,就要用三天的时间,而且要每天烧开两次,换水两次。至于烹制,更是非常讲究。以祖庵鱼翅与祖庵豆腐为例。前者以肥鸡一只、火腿一方与鱼翅合炖经日,使其烂熟。上桌时,只有长须排翅,鲜亮登场,不见任何其它杂饰。味厚汁浓,满口留香,鲜美绝伦;后者虽然不过是一方普普通通的豆腐而已,但是小磨细研,卤水轻点,香嫩异常。然后再配上新发的口蘑,原味清蒸的土鸡汤,文火慢炖,食之柔嫩,味美无比。
传统歌曲
县内流传的有茶陵民歌和客家山歌2大类。茶陵民歌和小调之分。茶陵山歌多系平腔,抒情性较强。小调风格委婉,多被采茶戏吸收;客家山歌音域宽,节奏变化多,朴实粗犷。按内容分有劳动歌、情歌、上梁歌、哭嫁歌、丧歌、赌标歌等类。还有宋祖英为茶陵唱的《美丽茶陵》。
节日习俗
元宵节
县城家家挂“春灯”,吃元宵,农村户户燃烛,吃“鸡婆饺”。鸡婆饺系用米粉捏塑,点染红绿二色而成,多系鸡、鸭、鹅、猪、牛、羊、狗、鱼、瓜果、狮子滚球等造型,并有与洪荒神话有关的“鱼顶天”。
端午节
除龙舟竞渡、插菖蒲艾叶、吃雄黄酒外,还有吃“十子”、洒蒜水、端阳水洗浴等俗。“十子”即粽子、包子、豆子、蒜子、鸡子(鸡蛋)、李子、桃子、梅子、枣子、瓜子等;
传说——踩田的来历
古时候,禾苗插在田里,农民不晓得要踩田。到安葬神农炎帝时,神农的灵柩抬经茶陵,抬棺的、送葬的,手拄哭丧棍,唱着丧歌在田垅里走过,把禾苗踩倒了。谁知秋后,凡是被踩过的田,稻谷反而收得特别多。从此,茶陵农民每年插秧十天左右,便手拄木棍,口唱踩田歌谣,模仿孝子拄哭丧棍唱丧歌的样子,到田里踩田,踩松禾兜踩死杂草。于是,踩田的风俗由茶陵传到其他各地,沿用到今。
湖南茶陵_茶陵县 -红军寨
2014年3月,在茶陵县东阳湖景区,发现了抗战时期的“红军寨”。据初步考证,70多年前,茶陵籍老一辈革命家谭家述、谭余保等,都曾在这里浴血奋战。
相关人员介绍,“红军寨”现保存完好的房屋有30余间、红军井2处、红军古树哨所3处,及高约80厘米、宽约60厘米、长约200米的联合抗战战壕数段。这些战争遗迹虽历经半个多世纪,依然保存完好。
另据了解,该地还曾是国共两党在茶陵联合抗击日寇的1个抗战指挥部。当年,由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南方抗日游击队和国民革命军44军曾在此联合作战,抗击日寇5天5夜,为衡阳保卫战最后胜利立下汗马功劳。
本文标题:中国行政区划沿革-泰山区:泰山区-历史沿革,泰山区-行政区划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