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同性恋者-硅谷只顾讨好同性恋者:可曾考虑直男感受?

发布时间:2017-10-19 所属栏目:心理治疗

一 : 硅谷只顾讨好同性恋者:可曾考虑直男感受?

QQ截图20150114100048

文/杨思亮

当下同性恋合法化早已不是新闻了,荷兰、西班牙、法国,新西兰,澳大利亚,南非,加拿大以及美国(部分州)等全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同性婚姻实现合法化,台湾地区也于近日开启合法化进程,其标志性事件是2012年6月,美国最高法院裁决反同性恋婚姻的《联邦婚姻保护法》违宪,以及苹果公司CEO库克公开出柜,拉开同性婚姻在美国乃至全世界全面合法化序幕。

尽管有李银河等人多年摇旗呐喊,中国迄今仍未承认同性婚姻合法化,社会对同性恋的各种歧视也是屡见不鲜。不久前就有求职者参加《非你莫属》得到58同城CEO姚劲波的肯定,但最终未被录用,该求职者认为被58同城拒绝是因为同性恋身份,愤而提告。

但在美国硅谷地区,大量的高科技企业如苹果、思科、谷歌、惠普、戴尔、eBay、微软、诺基亚、甲骨文和雅虎等一直都是同性恋人群拥护者,秉承“婚姻平等,反对歧视同性婚姻”的理念,对同性恋员工给予多种包容和支持。

支持同性恋已成为美国社会“政治正确”的主旋律思想,如果谁有反同性恋言行,势必会遭到社会的口诛笔伐。近年来在中国似乎也有了这种趋势,尤其是在中高层人群,对同性恋的包容度更高,但在最广大的社会底层,对同性恋的认知和包容度基本还处于空白,时至今日,还有不少人把艾滋病与同性恋挂上等号。

讨好同性恋的尴尬

2012年7月,Facebook联合创始人之一Chris Hughes 与同性男友 Sean Eldridge结婚,当时Facebook为同性恋人增设了一个同性结婚的图标,供他们使用,当年10月,Facebook还将用户的资料照片全都换成紫色来反对歧视同性恋。

Facebook CEO扎克伯格,苹果CEO库克也曾多次与公司同性恋员工及支持者一起,参加同性恋大游行。除此之外,谷歌,雅虎,惠普等众多科技界大企业在“支持同性伴侣政策”上都表现得十分积极,力挺同性恋已是硅谷企业奉行的“普世价值”。

硅谷的高科技公司往往给人的印象是理性,刻板,“支持同性婚姻”这一前卫理念好像与科技公司的作风有所不符。但仔细想想,其实不难理解。这些企业的用人理念就是:只要是人才,恋什么,不恋什么,根本不重要。

硅谷长期作为全球科技行业制高点和风向标,各种高智商,高情商的天才在这里大有所为,任何一家公司都会最大程度地吸引人才,而为了增大竞争优势,向员工同性伴侣提供福利也是无可厚非。

但问题也来了,既然硅谷汇集了全世界各国的高精尖人才,就会有不少人才来自对同性恋不友善的国家,尤其是东正教和伊斯兰教流行的地区。资料显示,目前全球共有78个国家将男同性恋视为违法项目、49个国家则禁止女同性恋,伊朗、沙特阿拉伯、也门、苏丹、毛里塔尼亚等国同性恋甚至面临死刑风险。

据BBC统计,法律认为同性恋违法的国家全球有76个,它们普遍分布于伊斯兰教地区的非洲、西亚及南亚等地,不仅包括孟加拉国、不丹、马尔代夫、乌干达,还有新加坡。此外印度,俄罗斯等金砖国家对同性恋也不友好。

目前除了南非,同性恋在非洲绝大部分国家都是大忌,有38个国家的同性恋是违法行为。这些国家很少有人敢公开宣称自己是同性恋,他们担心自己会入狱,遭暴力殴打或失去工作,即使有人去了硅谷工作,想回国也是麻烦事。

可曾考虑过直人们感受?

尽管得到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同性恋人群仍然是社会的极少数群体,只占总人口的3%左右。与此同时,不少人对于同性婚姻的看法,并不是所有人都像硅谷企业那样可以欣然接受,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国家或地区目前仍属少数,这是这些科技公司未来发展所面临的一个挑战。

一个对同性婚姻持支持态度的科技公司,如果有分公司位于“反同性恋”的国家或地区,很可能有不少员工会对同性恋反感,硅谷企业对同性恋的“讨好”举动,可能会刺激对同性恋反感的员工。该公司无论是同性恋员工还是“反同性恋”员工都处于不友善的工作环境,并非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再如 Facebook,目前其用户增长最快的国家是印度,该国用户数近期有可能超过美国和巴西。此外在印度尼西亚等人口大国增长也很快。这两个国家对同性婚姻的态度并不友好。这是Facebook不得不面临的潜在风险,扎克伯格在硅谷总部高调力挺看起来很爽,但在其他国家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反作用。

苹果等硅谷企业支持同性恋,并且给予同性恋者同等的权利,可以吸引更多同性恋人才,使企业文化更具人文意义是硅谷企业发展的一个机遇;但也同时面临世界不少人对同性恋异样看法,该挑战也不容忽视。

事实上,无论社会如何关注,同性恋人群毕竟是极少数,而在硅谷工作的各国同性恋人群,已经不是所谓的社会底层"弱势群体“,大都属于高端人才,而硅谷企业习惯于讨好同性恋,似乎有“溺爱”之嫌。

笔者认为,硅谷企业争相支持同性恋,无可厚非。但也要考虑最广大的“直人”群体,甚至反感同性恋人群的心理感受。尤其是那些来自俄罗斯和中东欧国家主要信仰东正教,以及来自北非和中东,以及东南亚信仰伊斯兰教的员工,他们信仰一生的宗教就有反对同性恋教义,而让他们支持和包容同性恋,似乎也是强人所难。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61阅读立场。)

二 : 同志[同性恋者]:同志[同性恋者]-起源,同志[同性恋者]-同性恋

同志(同性恋者),LGBT的别称,同志一词不仅限于同性恋者,已扩大到国际上通称的LGBT四大族群,即男同性恋者(Gay)、女同性恋者(Lesbian)、双性恋者(Bisexuality)与跨性别者(Transgender)。这种称谓开始出现于19世纪末,当时的清朝光绪皇帝在筹划戊戌变法的时候,就对变法派的大臣采用了“同志”这一称谓,之后渐渐成为一定范围内对人的称谓,冠在姓氏或人名之后;1989年随香港人林奕华的同性恋电影节——《香港同志电影节》的出现,渐渐演变为同性戀的代称。

同性恋者_同志[同性恋者] -起源

同志[同性恋者]:同志[同性恋者]-起源,同志[同性恋者]-同性恋_同性恋者
同志

香港作家迈克最先使用。以下为《同志简史》节录:

(www.61k.com]"做研究的学者不嫌山长水远写信来问“同志”的起源,已经不是第一次——这回这一位是认识的,所以答得额外详尽。但我渐渐觉得,这么样做私钟似的,久不久兜载伸出大拇指的乘客在回忆里搭一程顺风车,长远来说实在不是办法,九曲十三弯保不定几时在三岔口转错方向,迷了路累人累己。还是花点时间写下来,一劳永逸,以后谁再打烂砂盆掏古井,请他自己找来看。

相同志向当然,名词不是我发明的,是吃了老虎胆向共产党借的——改装原本只为贪玩,势想不到走上刘备的老路,有借没还。七十年代末住在三藩市,交往的朋友有好几位来自香港的女同性恋者,大家同声同气,玩得非常熟络。其中一位姓朱,也喜欢看电影,周末时常约了一齐作戏院座上客。不知道怎的,有一天我忽然嬉皮笑脸称她“朱同志”。勾肩搭背的共产党员亲切的招呼,自此惨遭强奸,被长不出象牙的狗口不停吞吐着。取“相同志向”的意思,“同”当然是“同性恋”的简写。

朱小姐名下的“同志”专用权并不长久,很快它已经成为小圈子的暗语,广泛被掷向早已定案的角色头上,和可疑人物无辜的怀里。譬如,路上看见秀色可餐的陌生人,我会向同行的朋友查询:“你猜那边穿红毛衣的是不是同志?”或者,在酒吧里有求于人而被托手踭,哀求的声音带点威胁讨价还价:“大家都是同志,帮帮忙也不可以?”用暗语在大庭广众进行神不知鬼不觉的交谈,在这个个案简直是多馀的脱了裤子放屁。三藩市的风气开放得很,当着街坊同事高谈阔论同性恋司空见惯,而且我们说的是广东话,周围的当地人根本听不懂。除非在唐人街——同性恋平权运动的确很迟才操进唐人街,但我们同志长同志短的谈话很多时候由1个电话筒传到另1个电话筒,根本不是在公共场所,遑论耳目众多的中国人地头。没有实际作用的再创造,说得好听点是“艺术”吧?

白纸黑字首次亮相

襟前钉上粉红三角的“同志”首次在文字出现,应该是八四、八五年间。那时我在香港待业,穷极无聊常在《号外》和《电影双周刊》写稿——名副其实的穷,低得那么可耻的稿费也欢天喜地的写。还化了几个不同的笔名写,其中专走偏锋路线的“玉贤右子”爱挑电影里扑朔迷离的同性恋骨头,“基”用得太繁复,开始把“同志”派上用场。我记得有一篇评早期美国爱滋片《早霜》登在《号外》,题目《人间有早霜》是当时的编辑陈辉扬代取的。手头没有剪报,多次想上杂志社找,拖着迄今没有成事。…"

林奕华点石成金

同志[同性恋者]:同志[同性恋者]-起源,同志[同性恋者]-同性恋_同性恋者
象征同性恋的彩虹旗

市面流传“同志”始于“同志电影节”的说法,当然是误会。真实情况是“同志电影节”把“同志”这个名词发扬光大,不但在短短三两年间于香港无孔不入,而且以旋风姿态登陆台湾,继而更吹返原产地大陆。林奕华在这方面的确是位点石成金的高手,经他提携的字句都像长了翅膀,说时迟那时快一飞冲天。从《教我如何不想他》抽出几个字演变成《教我如何爱4个不爱我的男人》,一夜间催生了无数的‘教我如何’。把罗维明辛苦经营的《非常》杂志轻轻松松戴在自己头上,《非常林奕华》不胫而走,这原本寻常的“非常”像把野火,烧得遍地火红火绿。藏身于括号内的“同志”,当然也因为他勇往直前的解放,才在流行词群里找到安身立命的位置。

1989年,香港人林奕华将自己筹划的首届同性恋电影节命名为《香港同志电影节》,这有可能是这层意义的开端。(最晚是)从此开始,在中国大陆之外的中文地区,如台湾、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同志”一词逐渐演变成对同性恋者的另1个称呼,用之际并不是如“某某同志”这样作称谓用,而是“某某是1个同志”、“某某参加了1个同志团体”这样。这种用法起先在同性恋群体中使用,后来影响逐渐扩大,上述地区的社会各界都采纳了这个用法,例如台北市政府民政局就在《认识同志手册2001年版》中写道:“市长爱同志”。

林奕华本人曾表示:自己希望用来取代同性恋的同志一词,是由孙中山名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联想而来。另一方面希望指出仍然需要继续努力,另一方面则希望将讨论的焦点从性取向转移到性别议题。此后许多关注各种不同性别议题的人士都希望能用同志一词联结、包含、代表更多人,同志一词不仅限于同性恋者,已扩大到国际上通称的LGBT4大族群,也就是男同性恋者(Gay)、女同性恋者(Lesbian)、双性恋者(Bisexual)与跨性别者(Transgender),例如2004年台湾出版的小说《彩虹阴阳蝶》,副标题就是“跨性别同志的心路历程”。并且在这层意义之后出现如“直男”这个词汇。

进入大陆后,由于绝大多数年轻人已不再使用“同志”这个词汇,使得这层含义反而后来居上。尽管这一层新的含义在大陆地区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知晓并使用,不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媒体和文件对这一外延含义基本不予采纳。

同性恋者_同志[同性恋者] -同性恋

是指对社会中自身性别认同相同或性别相同的社会成员产生性吸引和/或性冲动的性取向。同性恋与同性性行为并不是完全等同的。1个有同性性行为的个体不一定是同性恋者。同性恋现象在世界各地各民族和各个社会、各个历史阶段都普遍存在,但是作为现代意义概念的“同性恋”(homosexual)一词最早是由匈牙利的Karl-Maria Kertbeny与1869年首先提出。该词由希腊单词前缀homo-(相同)和字根sex(性)组成。后来受到精神学科的广泛采用。因此在英语使用国家,同性恋者一般比较拒绝使用这个医学术语很重的单词。

同性恋在中国不是我们表面感受的那么少,如今我的感受是"无处不在",男同性恋一般称为gay,女同性恋称为les!且同性恋在中国古已有之,并有固定称谓:如龙阳之癖,断袖之癖。并且为数不少,很多达官贵人都好此一口。

(一)什么叫做同性恋?

1973年,美国心理协会、美国精神医学会,将同性恋行为自疾病分类系统去除。对于同性恋的定义更正为:「同性恋是指1个人无论在性爱、心理、情感及社交上的兴趣,主要对象均为同性别的人,这样的兴趣并未从外显行为中表露出来」。

(二)同性恋不是疾病

1980年,《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三版(DSM—Ⅲ)不再视同性恋为精神疾病,但是自我认同困难同性恋 (ego—dystonic homosexuality),是指对自己同性恋取向不满意、且感到持续且明显的困扰者,仍归属于心性疾病(psychosexual disorder)的1种。另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出版之《国际疾病分类》(ICD—9),亦特别注明「同性恋」已被取消,但是「自我认同困难同性恋」仍列入疾病项目中。一般而言,无论是男同性恋或是女同性恋,除非是他自己亲口告诉你他的性取向,否则1个人的性取向是1种心理活动,无法从个人的行为表现加以判断。其实同性恋与异性恋一样,拥有正常的智商、工作能力与表现,只是爱恋的对象是与其性别相同的人罢了!换句话说,只要对自己同性性取向能认同者,皆如一般正常人一样,同性恋不再被认为是精神异常的行为。

(三)同性性行为不等于同性恋

1950年代,金赛博士的性学报告中将人类性行为取向从0至6分为7个等级,因此大多数人对于同性恋的认识常仅以性行为来做界定,但是同性性行为与同性恋之间仍有相当的差异,因为有些同性性行为的发生会是偶发性及情境式的,例如某些个案他是在军中与袍泽发生性行为用以发泄性欲,或是过去曾在非自愿的状况下被强迫与同性发生性关系,诸如此类的同性性行为并不等同于同性恋。

(四)同性恋的评估与鉴定

性欲取向可能依时间的改变而有不同,假若性幻想的对象是同性,但却未曾与同性发生性行为,这样的个案是否仍确认其为同性恋?因此性治疗小组成员,以半结构式「同性恋问卷」与个案做深度访谈,配合其它结构式问卷,并且在评估时将时间的变项考虑在内,询问个案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时<间中,其(1)性吸引力sexual attraction(2)性行为sexual behavior(3)性幻想sexual fantasies(4)情感的喜好emotional perference(5)社会的喜好social perference(6)自我认定self-idenification(7)同性╱异性的生 活型态 homo╱hetero life-style等之性取向。由此可知,诊断同性恋实需相 当仔细的评估!>

(五)同性恋者常见的求助问题

自我认同困难

同性恋者因为无法认同自己是同性恋,担心被他人或家人排斥或是希望经由心理治疗改变其性取向,出现社会适应障碍等问题,如焦虑、忧郁、失眠等症状。

情感问题

同性恋者因为与其伴侣之间出现沟通障碍,感情之危机。

其它

同性恋者因为被家人、学校师长获知其有同性恋倾向,故由家长及师长带个案求助,希望借由心理治疗等方式来改变其性取向。

心理学上把以同性当作满足性欲的对象叫作同性恋.同性恋发生在男性称男同性恋,发生在女性间则为女同性恋.同性恋双方除了受生理解剖限制不能性交外,其他形式的性欲活动及性接触均可发生,并渴望建立所谓的"家庭",由于受到社会,道德,法律,风俗的干涉,很多同志都处于极度的忧虑之中,有强烈的悲伤感,甚至有自杀倾向.有关研究结果表明同性恋受遗传,神经,生理,内分泌等生物学因素;心理学因素;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WHO在1992年就规定同性恋不属于"疾病范畴",因此同性恋是"无罪"的,同志们毋须自责.

有一些判断标准:A同性恋一般在幼年时期就有些迹象,不过儿时的表现与性成熟恰恰相反,儿时愿意和异性在一起,喜欢扮演异性的角色,喜欢穿异性的服装,喜欢模仿异的动作等等,到了青春期,情况迅速发生变化,开始对同性感兴趣,对同性产生爱慕,对异性却表示厌恶或淡漠. 有一些判断标准:B长期得不到同性长辈的关爱,或与异性长辈一同生活过久,此情况常见于单亲家庭.

C在1个阴胜阳衰的大环境或小环境中长大

D对异性没有"性"趣,从未有过与异性的梦交的经历

E而对同性具有持久而强烈的好感及性欲,表现在勃起

另外,有一部分的临时的同性恋,表现在曾受到过异性的打击或伤害,想以同性恋的方式来娱乐自己或报复他人或他们本质上从未拒绝过异性的,选择性对象只是他们的生活方式而已(有时又叫之为双性恋).他们朝三暮四,见异思迁,玩弄感情,转播疾病,具有相当的危险性

同性恋(homosexuality)是由一名德国医生Benkert于1869年创造的(Plummer,1984)。这个词描述的是,对异性人士不能做出性反应,却被自己同性别的人所吸引 (Benkert,1869,引用于Bullough,1976,第637页)。

今天,同性恋,异性恋和双性恋,被认为是不同类型的“性倾向”,其定义是:“持久的对某一特定性别成员在性爱,感情或幻觉上的吸引”;因此,同性恋指的是“对自身性别成员基本的或绝对的吸引”(Herek,1989;1994,第3页)。

在Benkert创造这个医学名词之前,同性性行为被基督教会谴责为罪恶,并在一些欧洲国家,包括英国,被定为违法。在某些情况下,男人会因为介入同性性行为受到监禁,比如一百年前英国的奥斯卡·王尔德的著名案例。西方人关于同性性行为有罪的信念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十二世纪。耶鲁大学著名的历史学家Boswell发现,同性恋者“在大多数欧洲国家的许多层次的社会中是杰出的,有影响的和受到尊重的,并在那个时代的文化遗产中留下永恒的印记,无论是宗教方面还是在世俗社会。”

但是,大约从十二世纪后半叶开始,比较恶毒的敌意出现在通俗文学中,并最终传播到神学和法律文献中。(Boswell,1980,第334页)。十三和十四世纪是1个对任何异端都不宽容的时代,包括十字军东征讨伐非基督徒,对犹太人的排斥,和对被怀疑为危险分子的人们日益严重的肆意镇压。Boswell注意到,这种不宽容的表现影响了随后数个世纪的欧洲社会。福柯(1979)在他的「性史」中追溯了,伴随着工业革命中日益增强的世俗社会的政府和医学专业的权威,对同性恋的谴责从宗教转移到世俗社会和医学专业。

在十九世纪末期,在欧洲和美国,作为这种历史势力会聚的结果,同性性倾向被认为是1种医学上的诊断单位,同时也被当做是罪恶的和违法的行为。然而,在二十世纪初期,那些在性爱和感情上对其同性产生吸引的男人和女人们在城市地区组成益友网络和聚会地点(D'Emilio,1981/1993)。在如纽约这样的城市,这些聚会地点在那些本世纪二十年代性解放的一代人中是广为知晓的和经常光顾的。在本世纪三十年代著名的社会压制下,随着法律的颁布和警察的镇压,这个时期社会对同性吸引的接受宣告结束。经济压迫迫使许多男人失去工作,从而复苏了对异性恋阳刚之气的强调,这有可能是再次出现对同性恋不宽容的1个原因(Chauncey,1994)。

本世纪二十年代,在德国,1个同性爱运动产生了,并有1个图书馆和中心在柏林建立。 1939年,纳粹摧毁了这个中心,焚烧了那个图书馆。随后不久,这个政府颁布法律禁止同性性行为,数以千计的同性恋者被监禁并死在集中营中(Plant,1986)。佛洛伊德这个时期逃离德国,在伦敦避难。在二十年代,他曾在一份请愿书上签名,支持同性爱运动,并在一封著名的信中写道,虽然同性恋对社会没有什么好处,但是这也不是什么精神病意义上的病理现象。

第二次世界大战将男人与男人和女人与女人以前所未有的数目聚集在一起。在美国,结果是对武装部队中所谓的同性恋者的清洗,一直延续到战争结束以后,并在五十年代参议员 JosephMcCarthy反同性恋和反共产主义运动中被进1步扩大化。在这种社会气氛中,AlfredKinsey和他的助手在美国发表了他们对性行为进行科学研究的第1个报告,发现为数众多的男人经历过同性性行为。其随后的研究发现,这些经验在女人中也发生。这些研究资料受到严厉批评,但是却给当时洛杉矶、旧金山和纽约的同性爱运动提供了支持。欧洲也有同性爱运动,包括阿姆斯特丹和哥本哈根的同性爱运动。同性爱报纸,杂志,私人俱乐部和公共场所聚会,开始责疑主导的同性性行为是疾病的观点。

但是,医生和精神病学家依然采用激素注射、休克疗法、阉割甚至脑科手术,试图治疗同性性吸引。精神分析专家声称,家庭病理引起性的偏离,比如同性恋,并且病人经常接受数年无效的治疗 (Haldman,1991)。第1个对同性恋作为精神疾病的经验性研究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 EvelynHooker 在国家精神卫生研究所支持下开展的。她的研究于1955年在美国心理学会年会上做了报告,并于1957年发表。根据当时使用的最好的心理量表(罗夏墨迹测验,统觉测验,看图讲故事测验),并请到了出色的量表说明师(比如,Klopfer负责解释罗夏墨迹测验), Hooker(1957)对30个同性恋男人进行了研究,并对照了30个同样年龄、智商和教育情况的异性恋男人。这些男人中没有人在研究之前接受过心理治疗。结果是,量表的专业解释者不能把同性恋者和与其对照的异性恋者进行区别,而且专家给这些男人心理健康打的分数在同性恋者和异性恋者之间没有区别。因此,这一研究说明,同性恋并不作为1个疾病单元而存在,不能用心理测验进行区别,在心理健康的测量中同性恋并不显着。许多随后的经验性研究支持这一结论,在性倾向和心理病理方面没有关系。

◆ 医学心理学

* 意识障碍 * 睡眠障碍 * 梦游症 * 感觉障碍

* 知觉障碍:错觉,幻觉等。

* 注意障碍

* 记忆障碍:遗忘症,错构症和虚构症,似曾相识症和旧事如新症等。

* 智力障碍:智力落后,痴呆等。

* 情感障碍:焦虑

* 意志障碍

* 思维障碍:违拗症,妄想等。

* 强迫状态

* 言语和语言障碍:口吃,缄默症,失语症等。

* 人格障碍:精神病态

* 性行为异常:同性恋

* 心理防御机制 * 紧张状态

* 心理治疗:暗示疗法,精神分析疗法,格式塔疗法,行为疗法,系统脱敏法,厌恶疗法,代币奖励,生物反馈,催眠疗法,气功疗法等。

* 康复心理学

* 心理卫生:心理咨询,儿童期心理卫生,青年期心理卫生,成年期心理卫生,老年期心理卫生,群体心理卫生等。

* 健康心理学 * 变态心理学 * 病理心理学 * 心理生理医学 * 心身医学 * 护理心理学 * 临床神经心理学 * 针刺镇痛的心理学研究

* 缺陷心理学:盲人心理学,聋哑心理学等。

补充:同性恋的起源

战国时期的龙阳君就是个同性恋典型的例子。因此,中国古代称男士同性恋为龙阳之癖。战国时期指从公元前475年到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秦朝结束。

中国同志网站已经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比较知名的有阳光地带,军人同志,四川同志等

同性恋者_同志[同性恋者] -鉴定

性取向可以随时间的变换有所不同。评估应慎重,标准有以下几个方面:

(1)性吸引力 sexual attraction

(2)性行为 sexual behavior

(3)性幻想 sexual fantasies

(4)情感的喜好 emotional preference

(5)社会的喜好 social preference

(6)自我认定 self-idenification

(7)同性╱异性的生活形态 homo╱hetero life-style等之性取向。

(8)爱情突变、失恋后均加大同性恋的产生(这个不对同性恋不能产生)。

三 : 刘备是同性恋者

刘备是同性恋者,这一点历史上有很多佐证。刘备、关羽、张飞结义以后,三个人总喜欢睡在同一张床上。虽然没有刘备拔剑割袖的记载,三人断背情结明显,而且是聚众搞基。

关羽不近女色,古人说他是因为重情义,所以不好色,其实是古人替他遮掩。关羽不好色的真正原因是因为他不喜欢女人,喜欢男人。他最喜欢的就是和刘备睡觉。就算还有别的男人招他喜欢,但慑于刘备的淫威,他也不敢有所妄想。

虽然没有张飞不好色的记载,但翼德对每天被刘备、关羽逼着一起睡觉这件事,不但没有表示出一点反感,反而还是一副很享受的样子。张飞如果不是同性恋,恐怕早就找机会投靠曹操去了。

再说赵云吧,刘备要把一个美女嫁给他,赵子龙慷慨激昂的说:“大丈夫当恐功名不立,何患无妻子乎?”这话听起来大义凛然,好像赵云很有志向的样子,其实不然。既然立功名是为了讨个漂亮老婆,放着现成的美女为什么不要呢?真实的原因是赵云也喜欢男人,并且知道刘备的性取向,所以向刘备暗示自己是同道中人。刘备听了果然大喜,于是给赵云加官进爵。

刘备对自己的老婆没什么感情,他常说的一句话是:“妻子如衣服,兄弟如手足。”就是说老婆可以随时抛弃,基友是绝对不能离开的。刘备后来为什么娶孙尚香为妻?就是因为孙尚香豪气,有男子气概。刘备和孙尚香在一起的时候,是把她当成个男人,刘备和孙尚香实际上已经性别倒错了。

再看看诸葛亮,诸葛孔明是刘玄德三顾茅庐请出来的,而且是刘备最信任的人,官拜一国丞相,并委以托孤重任。诸葛亮风流倜傥,玉树临风,一表人才,却娶了个丑女为妻,为什么?道理很简单,诸葛亮也不喜欢女人。但诸葛亮人不错,他想如果娶个美女,放在那里不用,既造成资源的浪费,也耽误了人家。而娶个丑女,反正本来就嫁不出去的,不会造成资源浪费,还解决了丑女的婚嫁问题,帮人解决了困难。反正丑女也好,美女也好,对诸葛亮来说都是一样的,因为他对女人没兴趣。这里的隐私历史为尊者讳,没有记载,其实诸葛亮也是个同性恋者。其实这一点,刘备早就心里有数,不然怎么会三顾茅庐去请他出山呢?(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刘备的班子中,五虎上将有三个是同性恋,最信任的托孤大臣也是同性恋者,刘备的性取向,还有什么可怀疑的吗?

有网友总结:东吴爱萝莉,曹魏控人妻,蜀汉全是基。蜀汉之所以是三国中最弱的,和统治者的同性恋倾向不无关系,你能指望一个同性恋领导的国家有多强大吗?一群同性恋者,又怎么能真心赢得蜀国人民的支持呢?

本文标题:同性恋者-硅谷只顾讨好同性恋者:可曾考虑直男感受?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90079.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