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画杨桃教学设计-画杨桃教案

发布时间:2017-10-16 所属栏目:画杨桃课文

一 : 画杨桃教案

《画杨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www.61k.com]正确读写“叮嘱、想当然、前排、靠边、一幅画、审视、严肃、半晌、和颜悦色、熟悉、教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老师说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

【教学重难点】

本课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学习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

杨桃实物;小黑板生字词。

【教学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实物,导入新课

1、师出示杨桃实物,并请学生读“资料袋”。

2、师谈话导入:今天我们学习《画杨桃》这篇课文,看看课文中的我从画杨桃这件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二、初读课文,认记生字

1、自由轻声读,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出示小黑板,认读生词(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记生字):

叮嘱、想当然、前排、靠边、一幅画、审视、严肃、半晌、和颜悦色、熟悉、教诲

指名读,正音:“嘱”读 zhǔ,不要读成 shǔ;“审”是翘舌音又是前鼻音;“肃”是平舌音;“晌”读 shǎng,不要读成 xiǎng。

三、自读自悟,汇报交流

1、默读思考:“我”是怎样画杨桃的?同学们怎样评价“我”的画?老师怎样做怎样说的?(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2、交流课文内容: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3、提出自己的疑问(简单问题当堂解决,解决不了留待进一步读书解决。)

第二课时

一、朗读感悟

1、默读课文,找找哪几段具体写了画杨桃的事。(边读边用笔做记号)

2、练习朗读2~18段:

指导朗读要点:

⑴我”是怎样画杨桃的?“我”认为画得怎样?

抓住重点句:“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体会“我”的一丝不

画杨桃教学设计 画杨桃教案

苟。[www.61k.com]

⑵通过对比体会人物心情,把握准感情:

①同学们看到“我”画的杨桃时认为画得怎样?态度是怎样的?老师的态度又是怎样? (找出老师的动作,分角色朗读,老师、同学们的对话,体现两者态度的不同。) ②当老师让学生坐到“我”的座位观察后,学生的态度又发生了哪些变化?

第一次老师问“画像不像杨桃”时,同学们嘲笑的语气;第二次老师问“杨桃像不像平时看到的杨桃”,同学支支吾吾的语气。(对比体会读好这部分内容)

抓住“和颜悦色”一词,指导老师耐心和诚恳地批评这部分。

二、升华领悟

1、出示父亲和老师的两段话:

⑴朗读思考:他们的话相似在哪里?都说的什么意思?明白“教诲”的意思吗?

通过反复读,学生能体会出父亲和老师都是教育“我”要实事求是,不能想当然。 ⑵再读,老师的话哪几句和父亲的不相似,是什么意思?(从不同角度看问题)

⑶师总结:父亲和老师教“我”做人实事求是,不能想当然,这是做人的根本!从画杨桃一事中,“我”还明白了从不同角度去贯彻,会看到不同的结果,这种科学的思想方法,怎能不让“我”终身受益呢?

2、背诵老师讲的一段话。

3、齐读,交流体会:读后想到了什么?可引导联系《题西林壁》一诗、《画鸡蛋》一文,进一步理解从不同角度看问题有不同结果的道理。

第三课时

一、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认读、组词。

2、记忆生字,提醒学生与熟字区分比较:

注意“非”在“排”和“靠”两字中字形的变化。

“叮”和“钉”、“订”;“幅”和“福”、“诲”和“悔”;“晌”和“响”。

3、书写点拨:

嘱:右边下半部的第七笔是竖。

肃:笔顺:

悉:上部不是“采”。

二、巩固作业

1、书写练习。

画杨桃教学设计 画杨桃教案

2、完成同步练习。[www.61k.com]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明白无论做什么事,都应有"实事求是"态度的道理。

2.理解句子之间的联系,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不像……而像……"等词说话。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让学生弄清"我"画杨桃为什么受到同学的讥笑,而得到老师的肯定。

教学难点

体会老师最后那段话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紧扣课题,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

2.提问:结合课文内容,谁能把课题"画杨桃"补充成一个完整的句子?

("我"画杨桃。或"我"和同学们一起画杨桃。)

二、晶词析句,逐层理解。

1.带着问题,默读2-5自然段,弄清"我"是怎样画杨桃的。

①"我"今天看到的杨桃是什么样子?

②"我"是怎样画的?

③"我"觉得画得怎样?画成了什么?

先由差生或中等生逐题回答,再由一名好生连起来说一说,然后比较句子,体会"我"是怎样画杨桃酌。

(放幻灯)说说下面两个句子,哪句写得好?为什么?

指名读第二句,注意重读的词。

板书:认认真真看老老实实画

2.当"我"把这幅画交出去的时候,开始,同学和老师凶态度各是怎样?

同学们:哈哈大笑(讥笑),"杨桃是这个样子的吗?"

"倒不如说是五角星吧!"

指导朗读同学们的话。

老师:走到"我"的座位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放幻灯)比较下面三个意思,"审视"应选哪一种?为什么?

①注意地看。②集中注意力看。③看了看。

(应选第二种,因为"审视"是一边看,一边进行比较,看得很认真)

老师在审视杨桃时会想些什么?他觉得我的画画得怎样?

板书:同学讥笑

老师审视(满意)

3.后来,同学和老师的态度是怎样变化的?点名读课文6~19自然段,找出老师和同学有几次对话,老师的问话用"_____"画出来,学生的答话用"~~~~~"画出来。(三次对话)

4.理解第一次对话,并填表。

画杨桃教学设计 画杨桃教案

结合老师同学的态度,指导学生朗读,读出不同的语气。[www.61k.com)

5.学生回答后,老师的神情为什么变得严肃了?

(因为同学们的看法是错误的,更重要的是想当然地讥笑别人。)

用"严肃"造句。

板书:想当然严肃

6.依照学习第一次对话的方法,自学第二次、第三次对话,可边填表,边讨论。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对话,针对学生的朗读情况进行指导,注意老师和同学在态度上的变化。 老师:认真→严肃同学;讥笑(骄傲)→不好意思比较读:

分角色朗读三次对话。

7.幻灯出示第十八自然段,读段思考:

①这时老师的态度怎样?

②老师说的话共有几句?每句话是什么意思?

③给这一段分层,哪层更重要些?

理解老师要求我们"看到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的"这实际上是一种什么态度?(实事求是)板书:实事求是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话。

小结:这是老师教育那些想当然发笑的同学,实际上是要求我们做事应具有实事求是的态度。

三、回归整体,深化理解。

1.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①齐读最后一自然段,回答;

表面意思?(看到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

含着意思?(实事求是的精神)

②教诲在文中指什么?他们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在文中什么事可以体现出来?。老师的教诲将给我们什么启示?

2.总结全文。

3.学生质疑,老师予以指点,解答。

四、课后习题3,读下边的句子,并用带点的词语说话。

1.选词填空:

不像……而像……不要……要……

①我们不管做什么事情,都( )想当然,( )实事求是。

②老师看了我画的杨桃,( )同学那样讥笑我,( )父亲那样要求我看到的是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 ③同学都讥笑我的画( )杨桃,( )五角星。

2.用"不像"……而像……"、"不要……要……"各说一句话。

[教案述评]

胡红卫老师是湖北省的市级教坛新秀,以上的《画杨桃》教案是她1997年参加我省黄冈市教坛新秀评选时的优秀教案。

胡老师这节课教学设计科学、新颖,注重了语盲文字训练,体现了语文教学改革的精神,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我们借鉴:

1.教学目标明确、准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扎实进行语盲文字训练,使学生在学习中明白怎样做人,明白无论做什么事都应有"实事求是"态度的道理。

2.教材理解深刻,把握正确。教师教学符合"大纲"要求,思想内容和语盲文字训练明确,文中重点词、句、段把握得好,训练形式多样,训练密度大,训练价值大,训练落实得好。

3.教学思路清楚,教师能遵循阅读教学原理,根据文章的思路安排教学。她采取从课题人手,直奔重点,进行中心设疑(同学和老师对"我"画的杨桃的不同态度),层层推进,一步一步地理解重点词、句、段,

画杨桃教学设计 画杨桃教案

在扎实进行语盲文字训练过程中,注重联系,由表及里,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www.61k.com]

4.教学思想端正。教者在教学中做到了因材施教,使不同层次学生都有较大的收获。

5.注重学生参与学习过程。教师注意从教法和教学设计等方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注重了听、说、读、写髓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参与中获得知识。同时,注重了学法指导,教学注意朝着学生"自能读书"的方向努力。不仅如此,教师还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6.板书设计独具匠心。教师在板书设计时抓住了文章内容的"焦点",人与事、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一目了然,能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和中心。

不仅如此,胡老师的教学设计还符合本年级教学目标,符合学生实际,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所以受到专家和老师们的一致好评

在“对话”中品味语文

———《画杨桃》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对话的过程,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对话,是现代教学论倡导的一种崭新的教学理念,一种新型的教学文化,即在教学过程中,建立在民主、平等基础上的人、文本和环境之间激荡起的心灵共振和呼应。《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画杨桃》的课例就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精心设计的。通过创设对话情境,培养学生对话意识。

课文介绍 《画杨桃》一课记述了“我”在图画课上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受到有些同学讥笑,却得到老师肯定的故事。故事贴近学生生活,通俗易懂,向读者传达了的是实事求是和事物是发展变化的特点。 具体设计如下: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对课文质疑,解疑,再质疑,在与文本的多次对话中,深入理解课文。

2、通过交流、评价学生的画,促进师生、生生、生本等多项对话,使学生深刻体会做什么事都要实事求是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从文本的解读中受到人生的启迪。

教学过程:

一、 生本对话 获取信息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画杨桃》这篇课文,请同学们拿起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待会儿请你说说,在读的过程中,你脑子里出现了哪些问题。

2、学生自由读课文,提出质疑

[设计意图]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每人所获取的信息丰富多彩,对文本的理解也充满个性,产生的问题也会因人而异。

二、 梳理问题 板书存疑

为什么同学们看了我的画,会哈哈大笑,而老师不笑?

为什么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就不一样?

为什么老师要让同学轮流坐到我的位置上来看?

为什么父亲和老师的话那么相似?

画杨桃教学设计 画杨桃教案

简单板书: 哈哈大笑? 角度? 轮流坐? 相似?

[设计意图]教师和学生一起梳理问题,把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进行简单板书,这些问题激活了学生的阅读期待,诱发了学生和文本以及师生、生生之间对话的渴望。(www.61k.com)

三、 多项对话 触发感悟

(一)画

1、我们带着问题也来画幅画,看看能不能通过作画、评画,把这些问题解决了。把课文读懂了。

2、小作者画杨桃,我们来画洒水壶,虽然东西不同,但一样能考察你有没有读懂课文。(拿出洒水壶放好)

3、画之前,同学们先找找:书上那些句子能指导我们正确作画呢?

学生找句,交流

主要是父亲的话和倒数第二段中:“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学生齐读。)

4、我们作画的要求是不要画得太细致,只画它的基本轮廓。仔细观察,按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去画,不会画的,再读课文,边看,边读,边画。时间五分钟。

(学生作画,教师巡视。)

[设计意图]以画的形式解读文本,引发学生探究精神,进而激发学生的对话热情。

(二)评

现在我们来评价几位同学的画,我们不管他画的技术好不好,只是通过他的画,评价他有没有读懂课文。不过你在评价时得引用文中的话来判断他有没有理解。

1、(出示一幅画)谁来评他的画?学生评价这位评价的同学是否正确。以判断他是否站到了作画者的位置上进行评价。引用书上的话。

“老师看了看这幅画,走到我的座位上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

(圈出表示动作的词 看了看、走到、坐下来、审视。理解“审视”)

“于是,老师请这几个同学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

坐到我位置上的同学还笑我的画吗?那开始的哈哈大笑是因为他们……(从自己的角度来看)老师没笑是因为……(知道先从同一角度来评价)

齐读这两句话。引导评画的同学坐到作画者的位置上去评价。

(学生评价后,大家反馈)现在你知道文中的老师为什么要让同学轮流坐到我的位置了吗?(从同一角度来评价)

---------------------------

2、出示一幅和第一张角度不同的画

她读懂课文了吗?指名说,能从书上找依据吗?

学生交流:

“提起杨桃,大家都很熟悉。但是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个五角星。因此……”

“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上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

“你看到一样东西,是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

表扬评价的同学观察仔细,会读书。

采访作画者:“你为什么能画得那么准确?也用书上的句子回答。”

“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觉得自己画得很正确。”

表扬她和小作者一样自信认真。(板书:我的画——认认真真,老老实实)

和第一幅画比较:同一把水壶,为什么他们画得这么不同?(学生自由说)黑板上的第二个问题你明白了吗?

3、展示一幅画走样的画

画杨桃教学设计 画杨桃教案

指名评价,结合书上的话,说说他怎么画成这样?

(没有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www.61k.com]没有是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想当然,画走了样。)

顺势理解“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设计意图]在明确研究的方向和重点之后,教师及时组织学生进行画、读、评等形式的对话,在对话中,学生思考,行动、探究,争论,提高了交流、沟通的能力,同时,也使知识在对话中生成。

(三)再读老师和父亲的话,明理

父亲和老师的话,你在画画时做到了吗?指名读他们的话。(媒体出示)

请你也来细细地读读他们的话,读着读着,你有了什么新的感受?

学生读后自由说。(做事要认真,细致,老老实实或者实事求是)

你再找找父亲和老师说的话,哪些地方相似?(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板书:父亲的话 老师的话 是什么样,画什么样

为什么他们的话这么相似?现在你能谈谈你的理解吗?(这是画画的要求,他们有相似的经验。他们都希望我养成实事求是的办事态度……)

四、联系生活,交流体会

1、生活中,你看到过或着自己遇到过类似“画杨桃”的事吗?

想一想,再和你的小伙伴们交流交流。

[设计意图] 生生对话,可以让学生之间相互弥补,可以使学生思维活跃,使得学习变得有趣,并且富有创造意味。

2、集体交流,想说的自己站起来。最后再对所说的进行一番评价。

a、 “达芬奇画蛋”的故事。

b、 “画蛇添足”的故事。

c、 “三个画师”的故事:一个国王瞎了一只眼,跛了一条腿,

请画师画像。第一个美化了国王,画了健康的眼睛和腿,国王觉得在讽刺他,就杀了画师。…… ……

[设计意图] 语文源于生活,在结束阶段,跳出文本,联系生活,引导学生把读到的语言文字和自己的生活经验沟通起来,把思维的触角延伸到更广阔的阅读世界。让学生有更多的发现需要阐述,更多的问题需要解决,对话的源头之水就会汩汩而来。此时,大家可以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交流彼此的生活积累、情感和观念。

3、同学们很会动脑筋,也很会联想,对课文也体会得真深刻,让我们再通过读,把我们的理解传递给每一个人。(齐读父亲和老师的话。)

五、再次质疑 拓展对话

1、 课文学完了,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2、 你还想对文中的父亲、老师、同学们和本文的小作者说写些

什么呢?想和我们们班的老师、同学们说些什么呢?

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表扬小作者画画认真,留心观察。向“老师”说说自己的观点,意见……)

[设计意图]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多种对话形式,使学生个体之间、学生个体与群体之间、学生和老师之间、学生和文本之间产生思维的碰撞和交融,来共享知识、共享经验、共享智慧、共享情感、共享语文世界的精彩与美妙。

六、作业:

1、 摘录对你启发很大的话。(或改编成座右铭)

2、 作业册。

板书:父亲的话

是什么样,画什么样

画杨桃教学设计 画杨桃教案

老师的话

我的画————认认真真,老老实实 哈哈大笑? 角度? 轮流坐? 相似?

二 : 画杨桃:画杨桃-学生用文章,画杨桃-教师用书

作者:岑桑----------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 语文第5册(人教版)11课我读小学四年级的时候,父亲开始教我画画。他对我要求很严,经常叮嘱我:“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作者先略写父亲教导我画画要实事求是,接着具体地叙述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事,最后写父亲和老师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课文表现的主题较深刻,为了减缓学生学习的坡度,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可以在学习课文前与美术课相结合,按课文第一幅插图的样子摆上杨桃或其他棱角分明的水果,让学生进行写生。

画杨桃教学设计_画杨桃 -学生用文章

[www.61k.com]作者:岑桑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 语文第5册(人教版)11课

我读小学四年纪之际,爸爸开始教我画画。他对我要求很严,经常叮嘱我:“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有一次学校上图画课,老师把2个杨桃摆在讲桌上,要同学们画。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讲桌上那2个杨桃的一端正对着我。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5个角的什么东西。

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画杨桃:画杨桃-学生用文章,画杨桃-教师用书_画杨桃教学设计
画杨桃

当我把这幅画交出去之际,有几个同学看见了,却哈哈大笑起来。

“杨桃是这个样子的吗?”

“倒不如说是五角星吧!”

老师看了看这幅画,走到我的座位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然后回到讲台,举起我的画问大家:

画杨桃:画杨桃-学生用文章,画杨桃-教师用书_画杨桃教学设计
画杨桃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

“不像!”

“它像什么?”

“像五角星!”

老师的神情变得严肃了。半晌,他又问道:“画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好笑么?”

“好—笑!”有几个同学抢着答道,同时发出嘻嘻的笑声。

于是,老师请这几个同学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他对第1个坐下的同学说:“现在你看看那杨桃,像你平时看到的杨桃吗?”

“不……像。”

“那么,像什么呢?”

“像……五……五角星。”

“好,下1个。”

画杨桃:画杨桃-学生用文章,画杨桃-教师用书_画杨桃教学设计
画杨桃

老师让这几个同学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然后和颜悦色地说:“提起杨桃,大家都很熟悉。但是,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有的时候看起来真像个五角星。因此,当我们看见别的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之际,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

这位老师的话同我爸爸讲的是那么相似。他们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

画杨桃教学设计_画杨桃 -教师用书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一、教材简说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主要讲的是图画课上练习画杨桃时发生的事情。“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像个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好笑。老师却通过这件事,启发同学们懂得了看问题或做事情之际,不能凭空想象,要坚持科学的思想方法,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要轻下结论。

作者先略写爸爸教导我画画要实事求是,接着具体地叙述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事,最后写爸爸和老师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作者通过人物的对话、神态描写,突出老师对“我们”循循善诱的教育,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从不同角度观察有不同结果的思想方法。

课文从一件事中引出1个深刻的道理,来龙去脉交待得十分清楚。此外,课文对人物语言、神态的描写具体细致,形象生动,能准确反映人物内心世界。老师神态由严肃到和颜悦色,老师的话语通俗易懂,循循善诱,饱含哲理,表现出高超的教育艺术。学生们开始嘻嘻哈哈,以为“我”把熟悉的杨桃画成五角星,非常好笑;了解真实情况后,显得很尴尬,反映学生们的率直、天真。

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是,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其中的深刻道理——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应该实事求是;坚持这种科学的思想方法,就能终生受益。本课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学习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蕴含的道理。

二、学习目标

1?认识六个生字,会写十二个生字。正确读写“叮嘱、想当然、前排、靠边、一幅画、审视、严肃、半晌、和颜悦色、熟悉、教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老师说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

三、教学建议

画杨桃:画杨桃-学生用文章,画杨桃-教师用书_画杨桃教学设计
画杨桃

1?课前,如果有条件,教师准备几个杨桃或蜡制、塑料制的杨桃标本以及图片等资料。也可让学生准备。北方的孩子对杨桃不太熟悉,老师可以让学生先读读课文后面资料袋的内容,或再搜集一些有关杨桃的资料,课上进行交流。

2?课文表现的主题较深刻,为了减缓学生学习的坡度,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可以在学习课文前与美术课相结合,按课文第一幅插图的样子摆上杨桃或其他棱角分明的水果,让学生进行写生。展示中间与前排旁边同学的画,看看有什么不同。还可以再现课文情境,让学生从不同的座位实际观察,体会“我”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五角星。通过体验性活动让学生获得真实的感受,为进1步领悟文章所蕴含的道理奠定基础,激发阅读与思考的兴趣。

3?指导学生初读课文,一边读书,一边思考,试画出重点词句。在初步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再读课文,不懂的地方提出来讨论,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教材在“怎样提问题”“提什么样的问题”方面做了引导,在“老师的神情变得严肃了”这句话的旁边提出“老师的神情为什么变得严肃了呢?”,这是理解课文内容的1个比较关键性的问题,目的是引导学生能围绕课文提出更多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比如,同样的杨桃,为什么却画出了不同的样子?老师为什么不直接把道理告诉学生,而是反复提问,让学生实际观察后才说出道理?为什么课文最后说“他们的教诲使我终生受用”?通过研讨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理解,领悟课文包含的道理。

4?课文的特点是运用对比手法,从一件事的叙述中引出1个深刻的道理。教学中可以采用层层比较、步步深入的方法,引导学生从几个方面的对比中,理解文章内涵。如,“我”是怎样画杨桃的?“我”认为画得怎样?抓住重点句:“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体会“我”的一丝不苟。同学们看到“我”画的杨桃时认为画得怎样?态度是怎样的?老师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引导学生深入读懂课文,“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时同学们采取的是嘲笑的态度,而老师则通过:看、走、坐、审视一系列动作,从“我”的角度去观察实物。这2种截然不同的行为形成鲜明对比,通过让学生找出老师的动作,分角色朗读,老师、同学们的对话,体现两者态度的不同。当老师让学生坐到“我”的座位观察后,学生的态度又发生了哪些变化?这时可抓住学生此时与刚才态度的对比,刚才是好笑,现在是说话吞吞吐吐,不好意思,表明同学们已经知错。后来,老师的态度又发生了什么变化?老师在“审视”之后神情变得“严肃”,是因为他发现“我”明明画得很准确,但同学们却说“不像”,引起了他的沉思;老师在教育同学们之后神情变得“和颜悦色”,是因为他发现同学们已经认识到自己错在哪里了。在课文最后一段,通过老师与爸爸的话的对比,找出共同点:进1步强调了做事要实事求是的道理。

5?课文中有些句子意思深刻,教学中要抓住这些关键的句子,理解内容,完成课后思考练习第三题。有的可以通过理解重点词语,帮助弄懂句子意思。如,第一段中爸爸的话,可以抓住“想当然”“走了样”2个词,了解爸爸要求“我”做到:看到什么样画成什么样。在第十八自然段,老师说的一段话,是理解全文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师要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弄懂每句话的意思以及句与句之间的关系。这段话讲了三点意思:一是讲看杨桃的角度不同,样子也就不一样;二是讲看到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不要忙着嘲笑别人;三是讲应该实事求是。为了让学生的认识更加深刻,教学时可以把爸爸和老师的话联系起来理解。他们说过哪些相似的话?这些话都说明了什么道理?这个道理仅适用于画画吗?进而让学生理解老师和爸爸说的话,其道理不仅适用于画画,而且适用于做任何事情。结合课后思考练习第二题,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谈学习、生活中类似“画杨桃”的事情或者是自己的感受,深刻理解老师从“画杨桃”中引出的道理。我们做事或看问题应该实事求是,当别人的看法、做法与自己不同时,不要急于下结论,要从别人的角度去看,去想,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坚持这种科学的思想方法,就能终生受益。所以文章最后说“他们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

6?放手让学生用心读书,在读中感悟作者的心理,在读中把握感情基调,在读中深化自己的理解。可以抓住关键词语读出人物情感的变化。如,老师和同学两次对话的内容是相同的,同学的回答更是一字不差。抓住“不像!”“像五角星!”“不……像。”“像……五……角星。”等关键词语,可以体会到同学们思想感情的变化。读老师的话,要抓住“审视”“严肃”“和颜悦色”等词语,揣摩老师说话的神情、语气;抓住话语中的关键词“就不一样”“真像”“不要……要”“应该”“就画成”等,表现出他对学生耐心细致的批评和教育。学生能读出感情来,对文章的理解就更加深入。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如,个别读,分角色朗读。最后背背老师讲的那段话,比比谁在短时间内背下来,无错漏,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有不同的要求。

7?引导学生自学生字词应注意:生字中,“嘱”读zhǔ,不要读成shǔ;“审”是翘舌音又是前鼻音,老师可示范读;“肃”是平舌音,这个字的笔顺是肃。“晌”读shǎng,不要读成xiǎng,在字形上要注意与“响”相区别;写字时,要注意“叮”“嘱”左偏旁“口”的占格位置。注意对比“非”在“排”和“靠”两字中字形的变化。注意“叮”和“钉”、“叮”和“订”、“幅”和“福”、“诲”和“悔”的区别。“审视、想当然、半晌、教诲、受用、和颜悦色”等词语,要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四、参考资料

画杨桃:画杨桃-学生用文章,画杨桃-教师用书_画杨桃教学设计
画杨桃

杨桃 又名阳桃、羊桃,五敛子。常绿或半常绿乔木。奇数羽状复叶,小叶卵圆至椭圆形,顶有短尖头。花小,钟形,紫红色。浆果椭圆形,长5~8厘米,有五棱,间或三到六棱,未熟前果皮青绿色,熟时黄色。一年内开花数次,自夏至秋相继不绝,秋冬果熟时黄色。性喜高温多湿,好阴。分布于热带亚洲。我国华南地区均有栽培。果质生食或制成各种加工品,也供药用,能生津止渴。叶有利尿、散热毒、止痛、止血作用。

想当然 成语,典出《后汉书·孔融传》。说的是三国时期,曹操打败袁绍,其子曹丕把袁绍儿子袁熙的娇妻甄氏占为己有。谋士孔融不满,又不便直说,就写信给曹操,说周王把纣王的宠妃妲己送给了辅佐自己建立周朝的周公。历史上本没有此事,曹问出自何典,孔融说:“以今度之,想当然耳。”用意在于讽刺曹操父子。后来,就用“想当然”为推想起来一定是如此的意思。

《画杨桃》的三“妙”

一妙用“反复”质疑。在“我”画出了一张像五角星的杨桃后,先是“有几个同学看见了,却哈哈大笑起来”。老师问同学们:“画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好笑么?”“‘好——笑!’有几个同学抢着答道,同时发出嘻嘻的笑声。”直到最后,老师教育学生:“……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之际,不要忙着发笑……”这里连续出现了几个“笑”字,这就是“反复”。前几个“笑”字不仅使“我”,而且也使读者在心里画了1个又1个问号:有的同学为什么“笑”?为什么觉得“好笑”?为什么“发出嘻嘻的笑声”?而最后1个“不要忙着发笑”则使人茅塞顿开,找到了答案。

二妙以“标点”绘形。文中有一处用到了“——”,六处用到了“?”,四处用到了“!”,三处用到了“……”。“好——笑!”中的“——”表示声音的拖长,描摹了几个同学自以为是、得意洋洋的神态。而6个“?”,“杨桃是这个样子的吗?”是同学们的责问;“这幅画画得像不像?”“它像什么?”“那么,像什么呢?”是老师的提问;“画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好笑么?”“……像你平时看到的杨桃吗?”是老师的反问。这是老师和“有的同学”对“我”画的杨桃截然不同的反应。4个“!”,“倒不如说是五角星吧!”“不像!”“像五角星!”“好——笑!”则是“有的同学”幼稚可笑的表现。而“不……像。”“像……五……角星。”这里的3个“……”淋漓尽致地刻画了“有的同学”知道自己错误后不好意思的神态。由此可见,文中的标点符号具有多么神奇的作用!

三妙借“呼应”揭示主旨。在课文的开头一段中,引用了“我”的父亲经常叮嘱的一句话:“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而在课文的最后,又写了老师说“……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父亲的话和老师的话是多么相似啊!在这里,文章运用了“呼应”的手法:前呼后应,十分有力地揭示了文章的宗旨:要相信自己的眼睛。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会有不同的结论。不要凭借自己的经验来否定别人的新发现。

三 : 画杨桃教案

《画杨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叮嘱、想当然、前排、靠边、一幅画、审视、严肃、半晌、和颜悦色、熟悉、教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老师说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

【教学重难点】

本课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学习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

杨桃实物;小黑板生字词。

【教学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实物,导入新课

1、师出示杨桃实物,并请学生读“资料袋”。

2、师谈话导入:今天我们学习《画杨桃》这篇课文,看看课文中的我从画杨桃这件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二、初读课文,认记生字

1、自由轻声读,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出示小黑板,认读生词(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记生字):

叮嘱、想当然、前排、靠边、一幅画、审视、严肃、半晌、和颜悦色、熟悉、教诲

指名读,正音:“嘱”读 zhǔ,不要读成 shǔ;“审”是翘舌音又是前鼻音;“肃”是平舌音;“晌”读 shǎng,不要读成 xiǎng。

三、自读自悟,汇报交流

1、默读思考:“我”是怎样画杨桃的?同学们怎样评价“我”的画?老师怎样做怎样说的?(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2、交流课文内容: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3、提出自己的疑问(简单问题当堂解决,解决不了留待进一步读书解决。)

第二课时

一、朗读感悟

1、默读课文,找找哪几段具体写了画杨桃的事。(边读边用笔做记号)

2、练习朗读2~18段:

指导朗读要点:

⑴我”是怎样画杨桃的?“我”认为画得怎样?

抓住重点句:“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体会“我”的一丝不

苟。

⑵通过对比体会人物心情,把握准感情:

①同学们看到“我”画的杨桃时认为画得怎样?态度是怎样的?老师的态度又是怎样? (找出老师的动作,分角色朗读,老师、同学们的对话,体现两者态度的不同。) ②当老师让学生坐到“我”的座位观察后,学生的态度又发生了哪些变化?

第一次老师问“画像不像杨桃”时,同学们嘲笑的语气;第二次老师问“杨桃像不像平时看到的杨桃”,同学支支吾吾的语气。(对比体会读好这部分内容)

抓住“和颜悦色”一词,指导老师耐心和诚恳地批评这部分。

二、升华领悟

1、出示父亲和老师的两段话:

⑴朗读思考:他们的话相似在哪里?都说的什么意思?明白“教诲”的意思吗?

通过反复读,学生能体会出父亲和老师都是教育“我”要实事求是,不能想当然。 ⑵再读,老师的话哪几句和父亲的不相似,是什么意思?(从不同角度看问题)

⑶师总结:父亲和老师教“我”做人实事求是,不能想当然,这是做人的根本!从画杨桃一事中,“我”还明白了从不同角度去贯彻,会看到不同的结果,这种科学的思想方法,怎能不让“我”终身受益呢?

2、背诵老师讲的一段话。

3、齐读,交流体会:读后想到了什么?可引导联系《题西林壁》一诗、《画鸡蛋》一文,进一步理解从不同角度看问题有不同结果的道理。

第三课时

一、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认读、组词。

2、记忆生字,提醒学生与熟字区分比较:

注意“非”在“排”和“靠”两字中字形的变化。

“叮”和“钉”、“订”;“幅”和“福”、“诲”和“悔”;“晌”和“响”。

3、书写点拨:

嘱:右边下半部的第七笔是竖。

肃:笔顺:

悉:上部不是“采”。

二、巩固作业

1、书写练习。

2、完成同步练习。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明白无论做什么事,都应有"实事求是"态度的道理。

2.理解句子之间的联系,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不像……而像……"等词说话。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让学生弄清"我"画杨桃为什么受到同学的讥笑,而得到老师的肯定。

教学难点

体会老师最后那段话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紧扣课题,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

2.提问:结合课文内容,谁能把课题"画杨桃"补充成一个完整的句子?

("我"画杨桃。或"我"和同学们一起画杨桃。)

二、晶词析句,逐层理解。

1.带着问题,默读2-5自然段,弄清"我"是怎样画杨桃的。

①"我"今天看到的杨桃是什么样子?

②"我"是怎样画的?

③"我"觉得画得怎样?画成了什么?

先由差生或中等生逐题回答,再由一名好生连起来说一说,然后比较句子,体会"我"是怎样画杨桃酌。

(放幻灯)说说下面两个句子,哪句写得好?为什么?

指名读第二句,注意重读的词。

板书:认认真真看老老实实画

2.当"我"把这幅画交出去的时候,开始,同学和老师凶态度各是怎样?

同学们:哈哈大笑(讥笑),"杨桃是这个样子的吗?"

"倒不如说是五角星吧!"

指导朗读同学们的话。

老师:走到"我"的座位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放幻灯)比较下面三个意思,"审视"应选哪一种?为什么?

①注意地看。②集中注意力看。③看了看。

(应选第二种,因为"审视"是一边看,一边进行比较,看得很认真)

老师在审视杨桃时会想些什么?他觉得我的画画得怎样?

板书:同学讥笑

老师审视(满意)

3.后来,同学和老师的态度是怎样变化的?点名读课文6~19自然段,找出老师和同学有几次对话,老师的问话用"_____"画出来,学生的答话用"~~~~~"画出来。(三次对话)

4.理解第一次对话,并填表。

结合老师同学的态度,指导学生朗读,读出不同的语气。

5.学生回答后,老师的神情为什么变得严肃了?

(因为同学们的看法是错误的,更重要的是想当然地讥笑别人。)

用"严肃"造句。

板书:想当然严肃

6.依照学习第一次对话的方法,自学第二次、第三次对话,可边填表,边讨论。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对话,针对学生的朗读情况进行指导,注意老师和同学在态度上的变化。 老师:认真→严肃同学;讥笑(骄傲)→不好意思比较读:

分角色朗读三次对话。

7.幻灯出示第十八自然段,读段思考:

①这时老师的态度怎样?

②老师说的话共有几句?每句话是什么意思?

③给这一段分层,哪层更重要些?

理解老师要求我们"看到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的"这实际上是一种什么态度?(实事求是)板书:实事求是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话。

小结:这是老师教育那些想当然发笑的同学,实际上是要求我们做事应具有实事求是的态度。

三、回归整体,深化理解。

1.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①齐读最后一自然段,回答;

表面意思?(看到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

含着意思?(实事求是的精神)

②教诲在文中指什么?他们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在文中什么事可以体现出来?。老师的教诲将给我们什么启示?

2.总结全文。

3.学生质疑,老师予以指点,解答。

四、课后习题3,读下边的句子,并用带点的词语说话。

1.选词填空:

不像……而像……不要……要……

①我们不管做什么事情,都( )想当然,( )实事求是。

②老师看了我画的杨桃,( )同学那样讥笑我,( )父亲那样要求我看到的是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 ③同学都讥笑我的画( )杨桃,( )五角星。

2.用"不像"……而像……"、"不要……要……"各说一句话。

[教案述评]

胡红卫老师是湖北省的市级教坛新秀,以上的《画杨桃》教案是她1997年参加我省黄冈市教坛新秀评选时的优秀教案。

胡老师这节课教学设计科学、新颖,注重了语盲文字训练,体现了语文教学改革的精神,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我们借鉴:

1.教学目标明确、准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扎实进行语盲文字训练,使学生在学习中明白怎样做人,明白无论做什么事都应有"实事求是"态度的道理。

2.教材理解深刻,把握正确。教师教学符合"大纲"要求,思想内容和语盲文字训练明确,文中重点词、句、段把握得好,训练形式多样,训练密度大,训练价值大,训练落实得好。

3.教学思路清楚,教师能遵循阅读教学原理,根据文章的思路安排教学。她采取从课题人手,直奔重点,进行中心设疑(同学和老师对"我"画的杨桃的不同态度),层层推进,一步一步地理解重点词、句、段,

在扎实进行语盲文字训练过程中,注重联系,由表及里,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

4.教学思想端正。教者在教学中做到了因材施教,使不同层次学生都有较大的收获。

5.注重学生参与学习过程。教师注意从教法和教学设计等方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注重了听、说、读、写髓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参与中获得知识。同时,注重了学法指导,教学注意朝着学生"自能读书"的方向努力。不仅如此,教师还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6.板书设计独具匠心。教师在板书设计时抓住了文章内容的"焦点",人与事、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一目了然,能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和中心。

不仅如此,胡老师的教学设计还符合本年级教学目标,符合学生实际,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所以受到专家和老师们的一致好评

在“对话”中品味语文

———《画杨桃》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对话的过程,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对话,是现代教学论倡导的一种崭新的教学理念,一种新型的教学文化,即在教学过程中,建立在民主、平等基础上的人、文本和环境之间激荡起的心灵共振和呼应。《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画杨桃》的课例就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精心设计的。通过创设对话情境,培养学生对话意识。

课文介绍 《画杨桃》一课记述了“我”在图画课上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受到有些同学讥笑,却得到老师肯定的故事。故事贴近学生生活,通俗易懂,向读者传达了的是实事求是和事物是发展变化的特点。 具体设计如下: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对课文质疑,解疑,再质疑,在与文本的多次对话中,深入理解课文。

2、通过交流、评价学生的画,促进师生、生生、生本等多项对话,使学生深刻体会做什么事都要实事求是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从文本的解读中受到人生的启迪。

教学过程:

一、 生本对话 获取信息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画杨桃》这篇课文,请同学们拿起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待会儿请你说说,在读的过程中,你脑子里出现了哪些问题。

2、学生自由读课文,提出质疑

[设计意图]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每人所获取的信息丰富多彩,对文本的理解也充满个性,产生的问题也会因人而异。

二、 梳理问题 板书存疑

为什么同学们看了我的画,会哈哈大笑,而老师不笑?

为什么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就不一样?

为什么老师要让同学轮流坐到我的位置上来看?

为什么父亲和老师的话那么相似?

简单板书: 哈哈大笑? 角度? 轮流坐? 相似?

[设计意图]教师和学生一起梳理问题,把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进行简单板书,这些问题激活了学生的阅读期待,诱发了学生和文本以及师生、生生之间对话的渴望。

三、 多项对话 触发感悟

(一)画

1、我们带着问题也来画幅画,看看能不能通过作画、评画,把这些问题解决了。把课文读懂了。

2、小作者画杨桃,我们来画洒水壶,虽然东西不同,但一样能考察你有没有读懂课文。(拿出洒水壶放好)

3、画之前,同学们先找找:书上那些句子能指导我们正确作画呢?

学生找句,交流

主要是父亲的话和倒数第二段中:“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学生齐读。)

4、我们作画的要求是不要画得太细致,只画它的基本轮廓。仔细观察,按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去画,不会画的,再读课文,边看,边读,边画。时间五分钟。

(学生作画,教师巡视。)

[设计意图]以画的形式解读文本,引发学生探究精神,进而激发学生的对话热情。

(二)评

现在我们来评价几位同学的画,我们不管他画的技术好不好,只是通过他的画,评价他有没有读懂课文。不过你在评价时得引用文中的话来判断他有没有理解。

1、(出示一幅画)谁来评他的画?学生评价这位评价的同学是否正确。以判断他是否站到了作画者的位置上进行评价。引用书上的话。

“老师看了看这幅画,走到我的座位上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

(圈出表示动作的词 看了看、走到、坐下来、审视。理解“审视”)

“于是,老师请这几个同学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

坐到我位置上的同学还笑我的画吗?那开始的哈哈大笑是因为他们……(从自己的角度来看)老师没笑是因为……(知道先从同一角度来评价)

齐读这两句话。引导评画的同学坐到作画者的位置上去评价。

(学生评价后,大家反馈)现在你知道文中的老师为什么要让同学轮流坐到我的位置了吗?(从同一角度来评价)

---------------------------

2、出示一幅和第一张角度不同的画

她读懂课文了吗?指名说,能从书上找依据吗?

学生交流:

“提起杨桃,大家都很熟悉。但是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个五角星。因此……”

“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上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

“你看到一样东西,是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

表扬评价的同学观察仔细,会读书。

采访作画者:“你为什么能画得那么准确?也用书上的句子回答。”

“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觉得自己画得很正确。”

表扬她和小作者一样自信认真。(板书:我的画——认认真真,老老实实)

和第一幅画比较:同一把水壶,为什么他们画得这么不同?(学生自由说)黑板上的第二个问题你明白了吗?

3、展示一幅画走样的画

指名评价,结合书上的话,说说他怎么画成这样?

(没有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没有是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想当然,画走了样。)

顺势理解“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设计意图]在明确研究的方向和重点之后,教师及时组织学生进行画、读、评等形式的对话,在对话中,学生思考,行动、探究,争论,提高了交流、沟通的能力,同时,也使知识在对话中生成。

(三)再读老师和父亲的话,明理

父亲和老师的话,你在画画时做到了吗?指名读他们的话。(媒体出示)

请你也来细细地读读他们的话,读着读着,你有了什么新的感受?

学生读后自由说。(做事要认真,细致,老老实实或者实事求是)

你再找找父亲和老师说的话,哪些地方相似?(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板书:父亲的话 老师的话 是什么样,画什么样

为什么他们的话这么相似?现在你能谈谈你的理解吗?(这是画画的要求,他们有相似的经验。他们都希望我养成实事求是的办事态度……)

四、联系生活,交流体会

1、生活中,你看到过或着自己遇到过类似“画杨桃”的事吗?

想一想,再和你的小伙伴们交流交流。

[设计意图] 生生对话,可以让学生之间相互弥补,可以使学生思维活跃,使得学习变得有趣,并且富有创造意味。

2、集体交流,想说的自己站起来。最后再对所说的进行一番评价。

a、 “达芬奇画蛋”的故事。

b、 “画蛇添足”的故事。

c、 “三个画师”的故事:一个国王瞎了一只眼,跛了一条腿,

请画师画像。第一个美化了国王,画了健康的眼睛和腿,国王觉得在讽刺他,就杀了画师。…… ……

[设计意图] 语文源于生活,在结束阶段,跳出文本,联系生活,引导学生把读到的语言文字和自己的生活经验沟通起来,把思维的触角延伸到更广阔的阅读世界。让学生有更多的发现需要阐述,更多的问题需要解决,对话的源头之水就会汩汩而来。此时,大家可以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交流彼此的生活积累、情感和观念。

3、同学们很会动脑筋,也很会联想,对课文也体会得真深刻,让我们再通过读,把我们的理解传递给每一个人。(齐读父亲和老师的话。)

五、再次质疑 拓展对话

1、 课文学完了,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2、 你还想对文中的父亲、老师、同学们和本文的小作者说写些

什么呢?想和我们们班的老师、同学们说些什么呢?

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表扬小作者画画认真,留心观察。向“老师”说说自己的观点,意见……)

[设计意图]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多种对话形式,使学生个体之间、学生个体与群体之间、学生和老师之间、学生和文本之间产生思维的碰撞和交融,来共享知识、共享经验、共享智慧、共享情感、共享语文世界的精彩与美妙。

六、作业:

1、 摘录对你启发很大的话。(或改编成座右铭)

2、 作业册。

板书:父亲的话

是什么样,画什么样

老师的话

我的画————认认真真,老老实实 哈哈大笑? 角度? 轮流坐? 相似?

四 : 公开课《画杨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1、培养学生读中感悟的能力,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使学生从中受到科学思维方法的教育。

3、理解老师的话,让学生说说生活中类似画杨桃的事,并指导学生运用恰当的神态、动作、心理、语言描写,把一段话说清楚。

4、朗读课文,背诵第18自然段老师说的话。

教学重点: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运用恰当的神态、动作、心理、语言描写,怎样把一段话说清楚。

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实物杨桃、五角星形的杨桃图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设疑激趣

1、导入:

通过前面的学习,大家已初步认识了杨桃,这节课我们继续来探讨一下“我”是怎样画杨桃的,这件事对“我”产生了什么影响?在学习新课之前,先检查一下上节课学习的内容。请大家看大屏幕

大屏幕出示词语

2、谈话: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小作者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这是怎么回事儿?

3、学生回答后教师过渡:是的,“我”是这样做的,而且“我”是认认真真的看,老老实实地画生: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大屏幕出示这句话)

从“认认真真”和“老老实实”这两个词你体会到了什么?

我画完以后是什么样的心情?

结果“我”把这幅画交上去时,同学们是怎样的反应呢?

二、感受嘲笑体会做法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的3—5自然段,看看有什么发现?

2、体会同学们第一次的嘲笑。

(1)学生交流后让学生读读文中同学们嘲笑的句子。

(2)体会同学们嘲笑的语气。

a、引导:你们什么时候会哈哈大笑过?你们的这种笑和文中的哈哈大笑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b、学生回答后板书。(嘲笑)

(3)指导朗读:有了这样的体会,谁来读读这两句话?

(灯片出示句子)“杨桃是这个样子吗”

“倒不如说是五角星吧!”

(方式:指名读——体会——评价——再读——齐读)

3、理解老师的态度和做法

(1)听到同学们的嘲笑,老师没有笑,他是怎么做的?

(2)学生交流文中的那段话。

(3)指导学生理解“审视”。

在老师这一连串的动作中,哪个词最能体现老师和同学们的态度截然不同?(审视)让学生把老师当作杨桃做做审视的动作,其他学生观察后描述并评价。

(4)同学们想想:老师这一看,会有什么发现?

三、深入研读悟情明理

1、教师引入:是的,正因为有了这一发现,所以,老师举起了“我”的这幅画,(师举起画成五角星的杨桃图画),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2、同学们拿起笔,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7——17自然段,边读边做上记号。

3、同学交流,了解同学态度的变化。

(1)出示两次对话,学生交流。

“现在你看看还像杨桃吗?”

“不……像。”

“那么,像什么呢?”

“像……五……五角星。”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

“不像!”

“它像什么?”

“像五角星!”

(2)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段对话,细心的同学一定会发现什么?

(3)引导学生体会、交流后小结:前一段对话回答得很简单,很干脆,很坚定,同学们还在嘲笑;后一段对话里有很多省略号,同学们的语气支支吾吾、吞吞吐吐(板书:吞吞吐吐),是知道自己错了的表现。

(4)指导朗读,学生评价。

(5)教师举起画和一名同学合作读后,同学分角色朗读。

4、朗读、理解老师神情的变化

(1)指名读文中的语句。

(2)思考讨论:

a、当老师审视了讲桌上的杨桃,听见同学们还在嘲笑“我”,老师的神情变得严肃了。为什么变得严肃呢?

b、这段话中哪个词说明了老师严肃的神情延续了一会儿?(半晌)半晌的时间有多长?在这半晌的时间里,老师既没说什么,也没做什么,如果你就是文中这位老师,你在考虑什么呢?

c、老师想出的一个好办法是什么?

(3)出示杨桃实物,让学生从杨桃的一端仔细观察,并把看到的结果跟同位交流。

(4)想象:如果你们就是这些嘲笑别人的同学,看到刚才的这一幕,你们想说些什么?

(过渡语:听了你们真情的话语,我分明感受到你们心中的那一份歉意。看到同学们都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老师的神情也变得和颜悦色了。)

(5)(课件出示老师对学生说的那番话)教师用严厉的语气读其中的一句话给同学们听,学生评价,从而引导学生对“和颜悦色”一词的理解。

(6)指导朗读。(指名朗读—齐读)

(7)引导理解:这段话中哪句话给你的启发最大?为什么?

(要相信自己的眼睛;角度不同,样子也就不同;不要随意嘲笑别人。)

(8)指导背诵。(过渡:老师的话朴实而深刻,让我们试着把它记下来吧!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里记住它?)

a、练习背诵。

b、集体背诵。

5、理解“教诲”一词。

(师:虽然杨桃风波结束了,但老师的话带给了我们深刻的教育。这种教育用文中的一词概括叫做教诲。)

四、口头说话以读促写

1、师述:从作者岑桑小时候画杨桃这么简单的事情中,我们明白了如此深刻的道理。(播放音乐)其实生活中,我们也有嘲笑别人或被别人嘲笑的时候,也有误解别人或被别人误解的时候,当时,我们是怎么想的?怎么说的?怎么做的?

2、同学先想想,想好了再说说。看谁能把自己的经历说成一段完整的话。

3、同位相互练习说话。

4、口头习作训练,教师相机指导和评价。

五、积累语言 拓展延伸

1、师述:岑桑在老师和父亲的影响下,最后成了一名作家,听了你们刚才的话,我相信你们将来也一定很有出息。最后,我把岑桑的一句话送给大家(投影出示“你自己才是最重要的,相信你自己,一切从自己出发,这样你才能不断设计出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并希望同学们永远记住。

2、学生齐读。

板书设计:

画杨桃——五角星

嘲笑→ 吞吞吐吐

严肃→ 和颜悦色

本文标题:画杨桃教学设计-画杨桃教案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88389.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