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母亲三周年祭日对联-十七日祭——孤魂路(念母三吟曲)

发布时间:2017-07-30 所属栏目:父亲的话

一 : 十七日祭——孤魂路(念母三吟曲)

梨花雨

梨花一只春带雨,

凉风夜袭晚停楼。

霜昨小鬓燕归去,

忽不见君奈何卿!

世悲怜(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空倚楼台寒窗月,

满树梨花聚瓶冷。

怎堪世事难预料,

半入红尘半此生!

空城恨

一曲红尘,半生旧梦,

怎奈你此生舍我先去!

又不见你,满字空城。

你常词言道:母以子贵,

可恨我,不孝亦不仁!

悲却今生,留余长晟,

子不深肖徒留空城恨!

二 : 写在母亲七七祭日

写在母亲七七祭日

杜清湘

农历八月二十三日是母亲“七七”祭日,清晨从环县出发,好的是连日的阴雨终于放晴,车子行驶到距家七、八公里的土路上虽然有些颠簸,但少了泥泞的路途还算比较顺利。

下午一时,亲属们相继来到母亲的坟冢前,大家摆好祭品,点燃了冥币和纸钱。望着燃烬的纸灰迎风飘逝,顿觉内心不由自主的酸楚和无尽的思念。

(1)

农历七月初四十七时,妻子来电话涕不成声地说母亲叫不醒了。听到这个忽如其来的不幸消息,我火速从单位赶回,但见母亲平躺在床上一动不动,好似睡熟了一般。我真的无法相信自己的眼睛,随放声哭叫:妈妈,您怎么了,说话啊!母亲没有回应,摸摸她老的手脚却无有一丝热意,脉搏已停止跳动了。母亲寿终就寝了,享年七十七岁。

在极度悲痛中,我拨通了亲属们的手机,告诉了母亲过世的噩耗,大姐、女儿、姨娘,还有在县城的亲戚都相继来到家里,单位的几位同事也赶来治丧。大家为母亲穿好寿衣,停放到客厅铺有七十七根谷草的褥子上。问及阴阳师傅,说是七月初五(己酉)辰时是埋葬的黄道吉日,随将母亲埋葬的日子定了下来。这时舅舅也来了,看到舅舅,我悲痛的泪水止不住流了出来。舅舅安慰我说:好娃呢,节哀吧!你妈一辈子贤惠,没有害一天大病,就连埋葬的好日子也积下了,生死轮回是自然规律。我说:她老走得太突然,我怎么都没有想到。

初五四时,灵车从环县出发,我和大姐、妻子、大侄子坐在灵车上为她老守灵。一路上,我怀抱着母亲的遗像,不时浮想她老的人生故事,大侄子打着母亲的阴魂杆,时而向窗外撒纸钱,大姐和妻子带着哭腔不停的呼唤:妈,过桥;妈,回家......

(2)

母亲患高血压、气管炎十多年,心脏也不好,但精神状况一直还不错。一个月前她去了居住在宁夏青铜峡二姐家,那天我从二姐家接回,还特意请县城的亲属陪她老吃了一顿便饭,与母亲同袍的姨娘也来了,晚上姨娘就住在我家,老姊妹俩说了一夜话。母亲回家第三天感到有些气喘,我随送她住了院,经检查为高血压心脏病、肺心病。陪护期间,母亲对我说:儿子,你外奶和我都是属牛的,她七十七岁过世的,我今年七十七,怕是个结坑,不过我不怕死,人生七十古来稀嘛!我说:妈妈,您老放宽心,我看您身体还好,寿长着呢!

母亲住院第三天气喘的症状基本消除,她催着要出院,说是住院太费钱,但我考虑到心脏病的不可预见性,随拖了一天又一天。到了第九天,母亲坚决要出院,说她好了。我仍不放心,便请主治大夫为她做了检查,大夫也说没有多大问题,可以出院了。

母亲出院后又住进了自己已住了十几年的卧室,她说比医院舒服多了。出院第二天吃午饭时母亲说:儿子,我的晚年很幸福,你们姊妹尽孝了,这次住院我的病全好了,不怕老了,还能康健几年,你工作忙,再不要为我操心。我说:妈妈,我一看您就是个长寿的人。母亲开心地笑了。

母亲没有说实话,她就这样悄悄地走了......

(3)

母亲生于一九三七年农历三月二十六日,她自小聪明懂事,因而也是外祖父母最疼爱的女儿。那时农村盛行早婚,母亲十五岁便与父亲结婚,而当时祖父因病英年早逝,初进一个孤儿寡母的清贫家庭确是一个严峻的考验,而母亲没有任何怨言和嫌弃,很快融入了这一特殊贫穷的家庭,依然挑起了家庭主妇的重担。她除了上地干农活外,把家里家外打理地干干净净、整整齐齐,一家人有说有笑,和睦相处。那时全国解放不久,农业生产正值恢复发展阶段,农民劳动积极性很高,祖母、父亲、母亲凭着勤苦,精心务做农田,吃穿有余,很快成为村子里的中上等户。但时隔不久,农村又实行了合作化,土地、羊畜全部归农业社,当时哥哥、大姐、二姐相继出生,这对于一个人多劳少的家庭无疑是一个不利因素,家庭生活由此走了下坡路。随后,父母又经历了一九五八年大跃进时期的大食堂生活,艰难地度过了一九六零年的大年馑。

上世纪六、七年代,我和妹妹也相继出生,一家八口人的衣食全靠父母拼命挣工分分到的几百斤粮食和十几元现金来维持。当时母亲给农(www.61k.com)业社喂养四头耕畜,为解决一家人的吃饭问题,春夏季节她天不亮就到田间地头挖一筐苦苦菜(野菜,可食)调剂在饭碗里,秋季每天又利用放牧期间收割一捆百余斤的棉蓬(野生植物,籽可食),晒干打碾籽种解决糊口问题,家人的饭碗里多半是野菜和棉蓬籽做的炒面。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农村实行了包产到户,家里分到了近百亩山地、两头家畜和三只羊,饱受饥饿的父母从此几乎没有睡过天亮,精心务做农田,还在面山和庄前屋后栽了许多树。一分耕耘,十分收获,辛勤的汗水换来了丰硕的果实和喜悦。到一九八四年,我家养羊七十多只,存粮三十多石,栽树几千棵,成了本村数一数二的致富户。

(4)

我的一生几乎是在母亲的呵护和关爱下成长的。自我记事以来,从一到十的数字是母亲教我数的,上学的书包是母亲一针一线亲手做的,参加工作后如何做人做事也是母亲嘱咐的......

记得我入学那天,母亲把她亲手用布条做的书包挎到我的肩上,送我到学校去。当时我家居住偏僻,距学校有四公里的路程,而周围一公里以内没有一户人家。为使我在上学的路上安全,母亲连续几个星期都亲自送我到学校。以后的日子,母亲仍坚持每天早上送我过了人庄,放学前又过人庄接我,生怕我在路上被什么吓着。一天放学后,我和几位同学贪玩忘了回家,不觉太阳落了山,正在焦急时,哭成泪人儿的母亲出现在我的眼前,她埋怨了几句便背起我往回走。回家后母亲告诉我,她等不见我把周围的人庄全找遍了,还到学校里找了我。听到这些,我心里很不是滋味,随向母亲保证以后不再贪玩了。母亲会心地笑了。还有一次,我因着凉得了胃痉挛,肚子疼得直打滚,母亲看到这种情形,便背起我跑了七、八里的路程,找到了一位懂单方的老太太给我治病,但见老太太用一瞄新针刺我的指关节,随着剧烈的疼痛,点滴黑血流了出来,不到五分钟,我的肚子疼全好了。随后母亲拜老太太为师,学会了许多治病的单方,还把这些方子传授给了我。

那时我的家境很贫,我们兄弟姊妹穿的衣服多半是大人穿过后再次改装缝补而成的。那年秋季,母亲把父亲穿了几年已破得不成样子的毛衣改装后用毛袜腰子缝补了让我穿。到学校后老师让我站出来,指着我穿的毛衣对同学们说:大家看看,清湘同学穿的毛衣缝补得多好,再看你们穿得多邋遢呵!现在想起这件事,那首《游子吟》不自觉地又在脑海里回荡: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这不正是我敬爱的母亲疼爱儿子的真实写照吗!

上中学时,我家距学校有三十多公里路程,途中还要过一道大河,而过河时需穿越用木椽搭建的独木桥,每学期母亲总要给我送几次干粮,每次都要过这座独木桥。那年春季开河季节,母亲又给我送干粮来了,但见她裤腿大半和鞋子全湿透了,冷得直打哆嗦。我随和母亲到校外一角落用柴火烤裤腿和鞋子。期间我问及母亲衣服咋湿的时,母亲幽默地说:今儿过河不巧,刚过中间桥跑了,妈一追桥就扑到水里了。我迟疑地问母亲:桥怎么会跑呢?母亲笑着说:呱娃,桥不会跑,是妈晕水了,看着桥跑了。说着,我和母亲都哈哈大笑了起来。

一九八四年十月,我被录用为四合原乡政府干部,母亲知道这个消息高兴的一夜都没有入睡。上班那天,母亲赶着毛驴驮着我的铺盖行李一直送我到单位,途中她反复叮咛我说:儿子,咱们这一家人上几辈子都没有一个工作的,咱们村子里只出了一个教师,你这次幸运当干部了,妈高兴得很,但你上班后一点都不敢骄傲,一点都不敢爱便宜,好好干工作,好好做人,给咱们家把气争上。我说:妈妈,儿子一定听您的。母亲听了我的表态很满意。到单位后,母亲帮我打扫了宿舍,铺好床,把生活用品摆放整齐才回家。刚参加工作时,我的工资还不到四十元,母亲怕我吃不好,每逢集日他都要捎我或亲自给我送吃的,还不时给我些零花钱。一九九七年,我被组织任命为秦团庄乡党委书记,母亲知道后反复叮咛我说:儿子,你这次升了妈高兴,说明你工作干得不错,但书记和一般干部不一样,是一方父母官,是老百姓的衣食父母,你一定要端平一碗水,对老百姓公公道道,不敢爱钱。我说:妈妈,我是农民的儿子,您说的话我一定记在心上。正因为母亲的嘱咐,我在各个工作岗位三十年,努力做到了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清清白白,没有犯过错误。

(6)

佛说:即使有人左肩荷父,右肩荷母,行千万里,也不能报答父母养育深恩。受此名言哲理的感悟,参加工作后,我一直想着为父母做些什么,尽尽做儿子的义务。一九八五年,也就是我参加工作的第二年,我陪母亲去了西安,游览了钟楼和大雁塔,但往后十几年,尽管给父母买东西,给父母零花钱,陪父母逛逛街、说说话那是常事,但一直没有带他们出游过。二00三年父亲因病过世,临逝前对我说:儿啊,爸这一辈子性格孤僻,和子女交流少,老年也享福了,就是到外面转得少,你妈身体还好,有空陪着出去散散心。父亲的话使我很惭愧,同时也使我明白了许多道理:人老了最怕的就是孤独,孝敬老人不只是让他们吃好、穿好,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有个好心情。父亲逝后,我尽力为母亲创造出游和到亲戚家转转的条件,也算是恪尽孝道的一点小小行动。

东老爷山距环县县城七十多公里,是国家三A级旅游景区、陕甘宁周边知名的道教名山,每年农历三月初一到初三要过传统庙会,远方亲戚也都不约而同的上山敬香。期间,我都尽可能地抽空陪母亲到山上逛庙会,让母亲有机会和亲戚见见面、说说话。

二0一0年“五一”长假,我陪母亲在银川河东机场乘坐飞机到了北京,参观了天安门广场,瞻仰了毛主席纪念堂,游览了故宫、动物园、鸟巢和颐和园,在颐和园昆明湖游览时陪母亲乘坐了游船。二0一一年农历七月,我陪母亲到宁夏吴忠市杨马胡看望了三舅,期间游览了吴忠和银川。二0一二年春节,我陪母亲到陕西省定边县张崾岘乡罗渠村看望了四舅和三个小舅,与他们阖家吃了年饭。二0一三年四月,我陪母亲到老家,宰了两只羊,特邀本村二十多户的户主在家吃了一顿便饭,期间母亲和来人聊得很开心......

我尽力所做的这些母亲很高兴,但这与母亲的养育之恩相比那只是千海一粟,微乎其微。

(7)

母亲走了,永远不会回来了。若有冥国,我想她老一定过得不会差,因为母亲不管到哪里,她的人格品质是第一的,她的勤劳质朴是第一的,她的贤惠善良是第一的。好人一生平安,好人逝后也一定会平安。

安息吧!我敬爱的母亲。

(2013年9月27日于环县)

三 : 母亲三周年祭日

今天是母亲去世三周年祭日,祭奠活动不张扬却也隆重,参加的人有三十多人,都是至亲密友。为了最后告慰母亲的亡灵,又不打扰其他的人,家里人悄悄筹备了几天,迎来了故乡的舅父、姨母,叔父,表堂兄弟姐妹等亲属。

心里有了事,总是忙碌的感觉,一直没有来这里,下午送走了所有的亲戚友人,终于可以坐下了。

每次想起母亲,敲着键盘想念她,心还是很疼很疼。三年,不论多少个三年,可能其他人会淡忘,但作为女儿,什么时候想起母亲的早逝,都会心痛,都会惋惜,“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无奈便会深深的折磨人。母亲65岁离开我们的事实总让人那么不甘心,总在想,如果能多活二十年,十年该有多好!

母亲走后的那一年里,我会反复做一个梦,总是梦到母亲又回来了,每次欣喜不已。甚至有一次又梦到母亲回来了,梦里给朋友说:我妈妈这次是真的回来了,不是做梦。可醒来才知更惆怅。今天上陵园去时候,小姨说,把孝服穿好,这是最后一次穿了,祭奠仪式一结束,就再不用为母亲穿孝衣了。我突然感觉很想母亲,想好好再大哭一场的,似乎以后就没有这样的机会了。

今天仪式上,我代表我们姊妹向大家宣读了我提前准备好的致辞。写的时候,泪流满面,今天读的时候,还算顺畅。具体内容如下:

缅怀已故母亲“三周年”祭日致词

今天是母亲大人辞世“三周年祭日”,为了缅怀母亲,表达做儿女的思念之情,我们姊妹诚邀各位至亲一起为母亲举行祭奠仪式!在此,向前来参加祭奠仪式的亲友们表示深深的谢意!
母亲的一生是辛勤工作,勤劳持家的一生。她朴实善良,待人真诚。三十多年前,她跟随父亲来到异地工作生活,她靠自己的智慧和辛勤的劳动与父亲一起为我们子女们创造了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母亲的一生是博爱的一生,她教诲我们知书达理、尊老爱幼,含辛茹苦把我们抚养成人。
“子欲养而亲不待”是多么让人痛心的无奈!母亲大人虽然已离开我们,但遥望天际,她的音容笑貌依然浮现眼前······
敬爱的母亲大人:“您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永远和我们在一起!”
母亲大人请您放心!我们一定铭记您的教诲!姊妹们精诚团结、和睦相处、孝敬父亲、善待亲人;我们一定和亲朋好友友好相处,推动大家庭的和谐美满!
今天参加追思祭奠母亲大人“三周年”仪式的有尊敬的舅父、叔父表兄弟表妹以及堂兄堂姐,还有我们姊妹公婆家人等诸多长辈和亲人,是你们,不仅带来了对我们逝去母亲的哀思之情,还给我们带来了血浓于水的亲情之爱。忘不了三年前,在母亲的丧礼之时,你们给予的帮助与安慰,也不会忘记今天你们依然不辞劳苦,从故乡赶来参加母亲的祭奠悼念活动,我们三姊妹再次向亲朋好友致以深深的敬意和由衷的感谢!谢谢亲人们!

四 : 祭母(三首)

其一

又是一年阴雨天

送母寒衣上北原

雨打双颊行路难

欲见老娘心里暖

其二(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香蜡纸表把母奠

风催野菊把头点

头叩三次热泪现

母恩难报心里惭

其三

难熬冬夜漫漫天

与母相会在梦间

泪湿枕巾欲洗面

唯盼老娘天宫安

五 : 母亲六年祭

9月5日(原农历七月二十七)是母亲去世六周年纪念日,我们兄妹五人带领全家祭奠父母在天之灵。

九月秋爽硕果丰

借来祭奠父母情

欲孝双亲已逝去

泪流满面心难静

六年笑貌忆犹新(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此时音容惊梦醒

香缭酒洒灰蝶扬

泣血恭祭风和鸣

本文标题:母亲三周年祭日对联-十七日祭——孤魂路(念母三吟曲)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57905.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