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 韩国中产阶级标准调查
韩国人眼中理想的中产阶级是什么标准呢?巨宇将相关调查报告进行了翻译整理,提供给客户们侧面了解韩国的一些信息。(www.61k.com]
韩国现代经济研究院6月12日发表了题为《您是中产阶层吗?》的研究报告书,该报告书针对韩国全境817名成年男女进行了问卷调查后得出以下结论。
韩国国民们认为理想的中产层家庭是居住房屋面积约35坪(约117㎡),月收
入是515万韩元(约合人民币3万2千元)左右,家庭净资产为6亿6000万韩元(约合人民币407万元)的水平。
报告书透露,受访者们的理想的中产层家庭的月收入在515万韩元(约合人民币3万2千元),其中341万韩元在生活费支出。每月享受4次外餐,每次外餐费用支出在12万3000韩元左右(约合人民币759元)。住宅面积为35坪(约117㎡),包括房价为3亿7000万韩元(约合人民币228万元)在内的净资产在6亿6000万韩元(约合人民币407万元)属于中产阶层。
受访们还表示:收入的2.5%用于捐赠,并且1年当中3-5次参与志愿活动才属于中产阶层。 表现出对社会贡献程度的高度关心。
此文章来源: 巨宇KOSMOS
www.61k.com
二 : 在中国中产阶级是个什么标准?
在中国中产阶级是个什么标准?
在中产阶级是个什么标准?
关于中产阶级的流行定义是这样的:他们大多从事脑力劳动,主要靠工资及薪金谋生,一般受过良好教育,具有专业知识和较强的职业能力及相应的家庭消费能力;有一定的闲暇,追求生活质量,对其劳动、工作对象一般也拥有一定的管理权和支配权。同时,他们大多具有良好的公民、公德意识及相应修养。换言之,从经济地位、政治地位和社会文化地位上看,他们均居于现阶段社会的中间水平——这是一个貌似明晰,实则含混的定义。
就是这样含混的定义,也仍旧有人表示不同意。这个定义强调的是职业(职务)和经济收入,而作家王朔就说,“中产阶级不见得要从经济收入上划分,安于现状的,尊重既有社会等级和道德规范的都可在观念上列入中产阶级。”对王朔的定义,当然同意的人就更少。按王朔的说法,中国最大数量的中产阶级应该出现在10来亿安分守己的农民中间,众所周知,中国农民中的大多数,现在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不是“中产”,而是温饱和小康。
自十六大报告提出未来若干年在我国要大力发展中等收入阶层,一些政治嗅觉灵敏的经济学人就将中等收入阶层与时髦的中产阶级划上了等号。这样的倡论,其作秀成分多过严肃的学术探讨。
三 : 城里有一套房算中产? 专家分析中国中产阶级标准
中国的大中城市里,只要拥有一套房子,肯定是中产了。但是,许多人并不能享受到“中产阶层”的稳定、体面的感觉,仍然有一种“下流化”的担忧。
10月13日,瑞士瑞信研究院发布第六份年度《全球财富报告》,报告研究了过去一年(2014年年中到2015年年中)全球财富的变化情况。报告显示,中国取代日本成全球第二富裕国家,中产阶级达1.09亿人。
“中产”这个数值从何来而?原来,“报告以美国作为基准国家,当地以拥有5万至50万美元的财富(2015年年中)来界定中产阶级成年人,并采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购买力平价值系列,按本地购买力计算,得出其他国家的等值中产财富范围。”也就是说,资产只要有大约五万美元,放到美国都可以称为中产了。可为什么我感觉,这点钱,就算在中国的大中城市里,也仅够温饱呢?你还买不买房子、结不结婚了?
其实,许多机构都曾出台过“中产标准”,这些标准相互印证。比如,前几年麦肯锡全球研究所作过报告,定义中国中产阶级是那些年收入(按购买力算)在1.35万到5.39万美元(约合9万到36万元人民币)间的人;而国家统计局则将中产阶级定义为年收入在7250-62500美元(约合5万-42万元人民币)间。即便算上通货膨胀,现在有所抬高,但仍然是偏低的。
这样,我倒是明白中国1.09亿的中产阶层是从何而来了。
试想,中国的大中城市里,只要拥有一套房子,资产都是百万元起,远远超过标准中的三十万(夫妻二人总资产算七十万),肯定是中产了。但是,许多人并不能享受到“中产阶层”的稳定、体面的感觉,仍然有一种“下流化”的担忧。随着经济的下行,失业率增加,房价居高不下,生活成本提高,上有父母、下有子女,中产本来就是夹心受气阶层,如果没有相当雄厚的经济保障作为后盾,“手停即口停”,朝不保夕的担忧随时会涌来。
但一些数据,考虑到了温饱问题,但未把克服心理焦虑的经济保障进行加权计算。
另一方面,在各种媒体和网络的探讨中,所谓的中产,形象是不一样的。最新一份关于北亚地区的中产阶级调查则显示,中国大陆自认为是中产的家庭月收入在45202元;在另一份调查当中,自认为是中产阶级的,流动资产中位数是150万元……
不仅如此,在许多时尚媒体和财经媒体的生活方式的渲染之下,所谓“中产”,往往糅杂了这样一些标签:“个人年收入30万元以上”“有至少一处一线城市房产以及一辆30万以上的私家车”“会说除了英语以外的第二门外语”……现在或许还要加上“喜欢马拉松或公路自行车”“有自己的上师,认识法王”……
当然,这些标准到了后面,不仅矫情,而且可笑了。可笑是因为暴露了许多人对富人生活的单一想象,想象着“等我有钱了,就买两个大玉米馍馍,一个吃,一个扔”。这种隔膜,来源于大家很难接触到真正衣食无忧、只考虑享受的中产阶层;我们只能靠想象,能满足“不缺安全感”的人群,必须有很多很多的钱,很多很多的爱,是真正的富豪。
确实,从绝对数值来说,中国的生活成本比日本、美国、西欧等国家是要低不少的,1000美元的购买力或许会更高一些。但衡量中产阶层一个重要的标准是,能不能拿出收入的三分之一进行自由支配消费。如果考虑到中国的医疗、教育、养老等保障体系极其不完善,中国人必须未雨绸缪,要省下足够的钱来应付这些恐慌,中国的购买力又比实际上要低很多。
最后,再补充瑞信报告上的一点:“财富增长重心已倾向于财富水平较高的阶层,富裕阶层的财富自2007年占财富总值增加了5%,中产阶级所占的财富自2007年起下跌9%至13%。”也就是说,别看中产人数变多了,但实际财富和对社会的影响,可能正在变弱!
□侯虹斌(专栏作家)
四 : 福布斯:中国中产阶级标准
《福布斯》对中国中产下定义年入1万-6万美元是硬指标
国内外专家对此意见不一
七指标看你是否属中产
生活在城里,年龄在25至45岁之间,拥有大学学位,是各行各业的专业人士和企业家,年收入在1万到6万美元……今晨《福布斯》中文专栏作家为中国中产阶级下了这样一个定义。
文章称,以此为标准,2010年中国中产阶级超过3亿,大于美国的总人口数。文章还质疑了中国中产阶级定义中的一些误区。
误区一:收入[收入多少算中产?5万元还是50万元?]
三分之一收入能自由支配
关于中产阶级的定义,经济学家们尚无定论。文章称,定义中国中产阶级是一件令人困惑的事情,而最常用的定义是以收入为标准。
按照麦肯锡全球研究所下的定义,中国中产阶级是那些年收入(按购买力算)在1.35万到5.39万美元(约合9万到36万元人民币)之间的人。而国家统计局则将中产阶级定义为年收入在7250-62500美元(约合5万-42万元人民币)之间。
文章称,这些数字不仅差别很大,而且有误导性。中国的生活成本与西方有很大不同。一个人如果每月赚1000美元,他在中国能过上不错的生活,但在美国就不行。
因此文章认为,在中国年收入在1万到6万美元,都可能当上中产,但衡量中产阶层永恒不变的标准是,能不能拿出收入的三分之一进行自由支配消费。
误区二:职业[蓝领没有中产?]
各行各业都有中产阶层
除了以收入为衡量标准外,文章还质疑了南京大学周晓虹教授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对中产阶级的职业定义——管理和技术行业的专业人士、企业家、私营企业主和公务员。
文章称,与美国不同,中国中产阶级集中在大城市,相对西方中产阶级更年轻。在一定程度上,中产阶级是一个西方概念,中国人对其存在误读。
他们认为,西方中产阶级都是有房有车,能经常旅游度假,都是有礼貌、有高品位的生活方式。其实那些低技能行业里也有很多中产阶级。工人、农民中也有中产,比如中高级技师,他们是“蓝领”里的“白领”。
对比国内
看职业、收入和学历
今年年初,社科院社会学所“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研究”课题组的研究成果认为,中国中产阶层已达就业人口的23%,北京、上海等大城市40%都是中产,中产阶层正以每年一个百分点的速度扩大。
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教授、《当代中国社会结构》一书主编陆学艺在接受采访时指出,他们的划分标准一是看职业,比如国家管理者、私营企业主、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办事人员、个体工商户等。
这样一来,不仅教员、医生、护士、记者、编辑,就连工人和农民中的专业技术人员都成了中产。
其次要看经济收入和文化水平。不过,在陆学艺看来,光看收入是不行的,“北京一些出租车司机比我收入还高,但他是工人,我是中产。所以主要还是看职业。”
美国人眼中的中产6大标准
1是否拥有住宅,房奴不算
2是否拥有汽车,豪车优先
3子女是否能接受良好的大学教育
4是否有退休保障,保持工作时80%的收入
5是否有医疗保险,要让大病大灾有保障
6家庭是否有度假,每年至少两周的带薪休假
中国中产标准
1收入及财富水平:个人年收入6万以上
2学历:具有中等以上国民教育学历水平
3劳动方式:从事以脑力劳动为主的职业。
4就业能力:具有专业技术资格,职业具有较高回报
5职业权力:有一定的调度权及发言建议权
6生活方式:中等以上消费水平,有丰富的精神文化需求
7中产阶级至少有一套房子,多数有一辆车子
《福布斯》中国中产定义
生活在城里
25到45岁间
有大学学位
专业人士
年入1万-6万美元
专家分析
京沪当中产前提是解决了房
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兼薪酬专业委员会会长苏海南上午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我国目前并没有真正意义的中产阶层,只有中等收入群体。从全国范围来看,中等收入者的收入可以考虑定在1万到6万美元的范围内。
除此之外,苏海南认为,成为中等收入群体还应具备:家庭储蓄和其他货币性资产30万元以上,家庭人均居住面积高于当地平均水平,日常基本开销不能超过家庭收入的30%,家庭成员有旅游健身、观看文艺演出的经济能力等。
“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特点是房价太高,因此衡量中等收入者的标准要有一个前提,就是初步或大体解决了住房问题。”
五 : 福布斯:中国中产阶级标准
《福布斯》对中国中产下定义年入1万-6万美元是硬指标
国内外专家对此意见不一
七指标看你是否属中产
生活在城里,年龄在25至45岁之间,拥有大学学位,是各行各业的专业人士和企业家,年收入在1万到6万美元……今晨《福布斯》中文专栏作家为中国中产阶级下了这样一个定义。
文章称,以此为标准,2010年中国中产阶级超过3亿,大于美国的总人口数。文章还质疑了中国中产阶级定义中的一些误区。
误区一:收入[收入多少算中产?5万元还是50万元?]
三分之一收入能自由支配
关于中产阶级的定义,经济学家们尚无定论。文章称,定义中国中产阶级是一件令人困惑的事情,而最常用的定义是以收入为标准。
按照麦肯锡全球研究所下的定义,中国中产阶级是那些年收入(按购买力算)在1.35万到5.39万美元(约合9万到36万元人民币)之间的人。而国家统计局则将中产阶级定义为年收入在7250-62500美元(约合5万-42万元人民币)之间。
文章称,这些数字不仅差别很大,而且有误导性。中国的生活成本与西方有很大不同。一个人如果每月赚1000美元,他在中国能过上不错的生活,但在美国就不行。
因此文章认为,在中国年收入在1万到6万美元,都可能当上中产,但衡量中产阶层永恒不变的标准是,能不能拿出收入的三分之一进行自由支配消费。
误区二:职业[蓝领没有中产?]
各行各业都有中产阶层
除了以收入为衡量标准外,文章还质疑了南京大学周晓虹教授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对中产阶级的职业定义——管理和技术行业的专业人士、企业家、私营企业主和公务员。
文章称,与美国不同,中国中产阶级集中在大城市,相对西方中产阶级更年轻。在一定程度上,中产阶级是一个西方概念,中国人对其存在误读。
他们认为,西方中产阶级都是有房有车,能经常旅游度假,都是有礼貌、有高品位的生活方式。其实那些低技能行业里也有很多中产阶级。工人、农民中也有中产,比如中高级技师,他们是“蓝领”里的“白领”。
对比国内
看职业、收入和学历
今年年初,社科院社会学所“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研究”课题组的研究成果认为,中国中产阶层已达就业人口的23%,北京、上海等大城市40%都是中产,中产阶层正以每年一个百分点的速度扩大。
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教授、《当代中国社会结构》一书主编陆学艺在接受采访时指出,他们的划分标准一是看职业,比如国家管理者、私营企业主、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办事人员、个体工商户等。
这样一来,不仅教员、医生、护士、记者、编辑,就连工人和农民中的专业技术人员都成了中产。
其次要看经济收入和文化水平。不过,在陆学艺看来,光看收入是不行的,“北京一些出租车司机比我收入还高,但他是工人,我是中产。所以主要还是看职业。”
美国人眼中的中产6大标准
1是否拥有住宅,房奴不算
2是否拥有汽车,豪车优先
3子女是否能接受良好的大学教育
4是否有退休保障,保持工作时80%的收入
5是否有医疗保险,要让大病大灾有保障
6家庭是否有度假,每年至少两周的带薪休假
中国中产标准
1收入及财富水平:个人年收入6万以上
2学历:具有中等以上国民教育学历水平
3劳动方式:从事以脑力劳动为主的职业。
4就业能力:具有专业技术资格,职业具有较高回报
5职业权力:有一定的调度权及发言建议权
6生活方式:中等以上消费水平,有丰富的精神文化需求
7中产阶级至少有一套房子,多数有一辆车子
《福布斯》中国中产定义
生活在城里
25到45岁间
有大学学位
专业人士
年入1万-6万美元
专家分析
京沪当中产前提是解决了房
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兼薪酬专业委员会会长苏海南上午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我国目前并没有真正意义的中产阶层,只有中等收入群体。从全国范围来看,中等收入者的收入可以考虑定在1万到6万美元的范围内。
除此之外,苏海南认为,成为中等收入群体还应具备:家庭储蓄和其他货币性资产30万元以上,家庭人均居住面积高于当地平均水平,日常基本开销不能超过家庭收入的30%,家庭成员有旅游健身、观看文艺演出的经济能力等。
“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特点是房价太高,因此衡量中等收入者的标准要有一个前提,就是初步或大体解决了住房问题。”
本文标题:
中国中产阶级标准-韩国中产阶级标准调查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868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