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教学方法改革-高校教学方法如何改革

发布时间:2017-11-29 所属栏目:教育改革现状

一 : 高校教学方法如何改革

  导语:高校教学方法如何改革?为了补救改软肋大短板,知时识势,聚心智,拉满弓,早出发,盯落地,尽快开展一场以小见大的方法问题专项大改革,一扫长期笼罩的旧教学方法阴霾,以期收获投入相对较少而见效大且广的功用绩效,也是必要和可能的,而且会是泽及众生、功德无量的善举。

高校教学方法如何改革

  高校教学方法如何改革

  1 高校课程教学方法研究现状

  科学的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学方法研究引起了众多教育工作者、心理学家与教育学家的广泛兴趣。姚利民对高校教学方法研究进行了综述,他与其合作者从教学方法研究的重要性出发,阐述国内的教学改革的现状,认为尽管政府和高校在教学改革上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教学方法的改革面临着很多阻力,包括来自学校管理者、教师、学生,有必要打破教学改革坚冰,创新高校教学方法;蒋家琼等在湖南省高等教育学会2009学术年会中强调了教学方法改革是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切入点。

  2 高校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思路与手段

  2.1 在教学方法的功能上,由“授人以鱼”转到“授人以渔”。

  知识信息的海量增长、学习型社会的到来,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不确定性,今后职业变换的可能性等决定了高校教学的成败不能以知识传递多寡为衡量标准,而要教授学生学习、研究的方法,增强学生的知识迁移或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问题发现、分析和解决能力,因此,要转变以教授、知识传递、灌输为主的教学方法,采用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意发展、培养学生的能力,加强学习方法与研究方法的指导,以提高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为重点,发展应变能力,增强学生的适应性和创新性的教学方法。

  2.2 在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上,由注入式发展为启发式。我国高等教育要培养高素质的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学生不是被动接受知识信息的容器,他们必须主动建构知识,必须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主动地学习,教师必须启发、引导学生学习,因而应废止注入式的教学方法,代之以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教学生思考、发现、理解、生成,建立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找到知识与生活、将来工作等关联性。教法与学法相结合,由重“教”轻“学”转到重“学”,探索、采取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情感或个性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让学生学会学习、研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创新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活动的独立程度与水平,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2.3 教学内容优化和教学方法改革相结合。教学内容是教师教学的载体,也是师生授受、生成、创新的基本素材,即使用最好的教学方法去教陈旧、无用、缺乏意义或价值、模糊、混乱的教学内容,也不会有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学方法改革必须与教学内容优化相结合,在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建设精品课程、优化课程教学内容等基础上,实施教学方法的改革。

  2.4 重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当代心理学、教育学理论研究说明,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之间在教学过程中紧密联系、相互作用。非智力因素主要包括理想、情感、意志、性格、气质等,这些因素虽然不直接参与学生的认知和学习活动过程,但它们是学生智力活动的精神支柱和学习过程的动力系统,因而可以调节教学活动,使之顺利地进行,从而极大地影响学生智力水平的发挥。

  2.5 现代教学手段(如多媒体) 的有效应用。在当今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和知识信息量猛增的形势下,传统的教学手段已不能完全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只有采用更加科学、更加现代化的技术设备来服务教学,才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完成培养人才的任务。

  2.6 教学模式的改进。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在理论教学过程中,需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师生互动,不能一味地给学生满堂灌,不顾及学生的听课感受;在实验教学中,由于实验内容包括化探数据处理、化探制图以及数据解释评价,对教师和学生有着较高的要求。这就要求在教学模式改革中倡导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在野外地质实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化探采样、岩石学肉眼观察,样品标记和样品加工处理等一系列的专业实践技能,提高学生课堂理论知识与野外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高校教学方法如何改革

  (一)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学生与教师是构成大学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两类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离开任何一方,大学就不再为大学,人才培养就不可能进行。因此,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包括“以学生为本”与“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本”就是树立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第一要务的思想,要把能否有效促进学生发展作为衡量教学改革成败的惟一标准。教师对教学方法的选择是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学过程的优化,以期高效地达成教学目标。在教学方法的创新过程中,既要遵循教学的原则和规律,又要符合学生学习可能性和个别差异。潘惫元先生对此有自己独到的见解“高校教学方法并无绝对优劣之分”,“高校教学方法改革不是寻求剔除所谓不好的教学方法而采用好的方法,或剔除传统方法而采用现代的方法,而是寻求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或是思想观念,熟练地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师自身的个性以及学生情况等来选择在达到目标时最合适的方法。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见表1},学生基础与学习态度是阻碍教师进行教学方法创新的三大因素之一。因此,在教学方法创新的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应该改变以“注人式”和死记硬背为特征的传统教学方法,秉承现代教学理念,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能动作用,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和创新精神,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双方共同参与、互相合作的过程以及学生积极学习、能动发展的过程。

  (二)积极探索并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机制

  科学的管理制度可以保证教学改革的有序开展并顺利达到既定目标。教学改革必然伴随着制度建设和制度创新,没有制度建设,就不能保证教学改革的顺利实施;没有制度创新,教学改革就难以突破性进展。在教学方法创新的过程中,回报率低及教学与科研难以协调的问题尤为突出。除此还表现在难以获得立项支持、教师间交流与合作环境差、教学设施与条件保障不足等方面。教学方法的改革仅靠教师群体的自发自觉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政府、社会、学校、教师、学生等各方面的通力合作。就学校而言,应从积极建立教学方法创新资源保障机制,在资金上给予支持;改变教师评价体制中重科研轻教学的局面,根据教师情况各异,在对待教学与科研的关系上有所区别。在进行职称、业绩评定时,处理好教学指标与科研指标之间的关系;发挥评奖评优引导作用,营造教学方法创新的氛围,引导教师重视教学方法的应用与实践,鼓励教师从事教学方法的探索;吸收借鉴其他高校在建设教学方法方面的做法,建立多种方式的教学经验交流渠道,让教师能够及时分享其他同事在教学方法探索过程中的经验和心得;出台激励性政策,要求名师、教授承担教学工作等方面积极探索并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机制。

  (三)充分发挥教学名师的榜样作用

  在新的形势下,教学名师对教师专业的发展和对学科专业的引领,应当成为教学名师管理的重要内容。所谓高校教学名师可以理解为出名的或是有名声的有较高学术造诣、教学艺术、教学成就的教师,是高校教师中学识渊博、道德高尚、受人景仰的人。[10]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精神,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由每三年评选改为每年评选一次,大力表彰在教学和人才培养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可以看出高等教育主管部门对教学名师的重视及肯定,教学名师作为高校教师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本身所具备的优秀特征值得其他高校教师学习。大多数教师对教学名师不管在教学上,还是科研上都是比较认可的,但多数教师也认为目前我国教师名师的示范作用发挥得不够。我们通过对高校教师教学方法的来源进行统计分析时发现,83.7%的教师认为自身教学方法的来源主要是自我学习与摸索,65.3%的教师认为是观摩与借鉴同事,来自专门培训和承袭教师这两个方面所占的比例不大。这说明了高校教师教学方法不是可以通过简单培训就能得到。高校教师教学方法的创新要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并且要充分发挥教学名师的榜样作用。高校可以通过推动名师上讲台、开设教学名师的观摩课,或者是学校组织教学名师开一系列的讲座传授创新的经验或心得,这具有现实的可操作性,不失为培养高校教师教学方法创新的一个良好途径。

  (四)加强培训与引导,全面提高教师教学素质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的实施,必须依赖于教师知识水平、教学才能和教师的素质。新技术的发展改变了知识的传播方式,要求教师具备利用先进技术的能力,要求教师以平等的、谦虚的态度来组织教学活动,要求教师具备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具备引导和启发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以及穿针引线的支持能力。为了适应新形势下教学的需要,高校应该改进和完善青年教师培训制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政策引导,教师必须努力学习国际上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不断吸收新观念、新方法,以发展个性、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在教学中探索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认真学习教育理论和心理学,提高教育理论素养,拓宽专业知识面,提高学术水平。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个符合时代要求的合格教育工作者,才可以担负起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任。

  高校教学方法如何改革

  (一)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教学观念依然存在

  教师是教学的执行者,在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教学方法创新的关键在于教师的作用是否得到充分发挥,教师的现代教学理念是否真正树立起来。教育部教改项目“高校教师教学方法创新研究”课题组通过对学生和教师的问卷调查,发现教师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力度不够;大多数学生认为教师用于知识传授的时间远远多于能力的培养;超过5%的学生认为课堂上师生间的互动程度一般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在组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时,在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时间分配上,更加注重知识的传授,习惯于“一言堂”、“唱独角戏”,教师讲学生听的习惯很难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依然是高校教师的首要选择,我们知道传统的教学方法具有本身的优点,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弊端,不利于促进学生能力的培养。尽管一些教师对教学方法创新有一定的认识,对如何创新教学方法进行深人研究探讨的教师却为数不多,真正付诸实施的就更是少数。

  (二)现行的教学管理不利于教学方法创新

  建立和完善学校管理制度与配套措施,是促进高校教学改革、实现其最终目标的必要保障。目前,对于什么样的班,什么样的课,用什么样的方式来教学,教师如何驾驭不同的课程教学,学校的政策制度应当提供什么支持,这些是我国大学常常为人们所忽视的。根据我们对普通教师的调查数据显示(如下表1),影响教学方法创新的前5个因素,依次是回报率低(47.8%)、科研与社会工作任务重,精力不足(37.3%)、学生基础与学习态度差(34.5%)、教学设施与条件保障不足(34.1%)、难以获得立项支持(30.5%),除此还有其他的影响因素。

  高校现行的教学管理制度和配套措施还不完善,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依然存在,促进教学方法创新的激励机制还不够,教学方法创新涉及到的物质条件和运用环境有待加强。当教学管理难以营造和谐的环境时,教学方法的创新就难以进行。学校要采取根本的鼓励政策与措施,真正树立起重教风气,围绕“教学改革”合理有效地实施教学管理以激发教师创新教学方法的积极性。

  (三)教学评价机制不够完善

  我国现行的教学评估制度(即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得到了各高校的高度重视,促进了本科教学工作,但就教学方法而言,在整个评估体系中,只是作为“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下面“课程”里的一个指标。按此评估,很难看出教学方法在学校整个教学工作中的地位与作用,就更难以谈得上促进高校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通过对高校教师教学方法创新情况的调查发现,目前高校教师进行教学方法创新,认为“普遍的”仅占7.2%,“较多的”也只占36.8%,“少数的”占最高的比例达41%olal换句话说,目前高校教师进行教学方法创新研究与实践尚未形成一种氛围,还处于一种教师个人自行摸索的阶段。

  在高校中,教学工作与科研工作相比,缺乏有效竞争机制和激励措施。政策制度的精神与教学要求不相吻合,是制约大学教学方法创新的主要障碍。对教学方法创新的重视大多停留在会议和文件上,在实践上缺乏必要的措施和制约机制。如教师采用教学双方共同参与的,以问题为中心,通过探素、讨论、案例等教学方法,强调学生在研究过程中吸收知识、应用知识、发现知识,甚至解决问题,以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研究性教学时,由于教学评价机制的不完善,产生了难以衡量教师的工作量,难以考察学生学习情况的问题。加上近年来,有关职称评定、考核政策的导向作用,导致教师重科研轻教学;重论文与成果轻工作态度、责任心、敬业精神等问题。这些都不利于高校教师进行教学改革,只有当评价不仅仅是源于行政压力,而是源于教师内在的发展需求时,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对学生的评价也影响着教师对教学方法的选择,学校和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能仅局限于知识的掌握情况的考核,教学的重心应由知识传授转向能力培养,从侧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转向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发展,需要以多样化、适应性的质量观来评价学生的学习。科学合理地评价学生更有利于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二 : 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 优化小学美术教学

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 优化小学美术教学

美术教育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主要途径。通过审美教育可以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欣赏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美术课作为师生的共同活动,彼此进行着一定的交往,在交往中伴有一定的情感体验和意志努力等心理的活动。但是长期以来的小学美术课大多是教师先演示,学生后模仿,结果只会给学生造就被动的“创造”。这样的教学法脱离儿童实际,违反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是不能很好地达到教学目的的。就其严密性与完整性来说,毫不讳言,是相形见拙的,这种以技法知识教学为主体的体系,以各种现代美术教育的观点、审美教育的观点、创造教育的观点和素质教育的观点来评价的话,它始终不适应当前教学形势。
新世纪的到来,现代化教学手段虽然也进入了美术学院,给教学带来极大的方便,但是许多事实证明它的课程体制改革是由目的、动机、内容操作、检查五个成分组成。要想在课堂上带来生机勃勃,要使学生在学习兴趣、智力开发、美术技能、美术视野方面都有提高,真正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优化小学美术教学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
首先,我们很清楚以往的美术教学中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教师讲述过多。一般小学美术课都是由评讲复习作业→讲授新课→提出要求→作业练习→小结(小展)这几个环节来完成的;教师唯恐学生不掌握绘画方法,统统嚼得过细,讲述时间战用了不少,40分钟的一节课就所剩无几,造成了学生课堂创造实践的时间不多。
2、两个极端。一 、技法知识无限膨胀,而使美术学科复杂多样,学生难以承受和消化。二 、形成实际上的单一化,即美术教师擅长某一专业就教某一专业而难以涉及其它方面的知识。
3、课堂示范太多。学生易依赖范画而少动脑筋,艺术创造少,独立思(www.61k.com]考差。
4、学生写实式作画。学生作业缺乏童真童趣等。
针对以上等情况,我在美术课中尝试优化美术教学的各种做法谈谈几点体会:
一、运用多种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举积极性。
如伟大的学家牛顿所说:“没有兴趣,犹如在黑暗中远征。”现以画《可爱的猴子》为例,以前的教法,是教师先作范画,学生再写实式作画,一来时间长,二来学生多数只会依葫芦画瓢,没有显示出学生自己的特点,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的教法是先收集足够有关内容的图书,整理好后,在课堂上向学生提出要求:“这些书里有猴子的各种形象,看谁能最快找出猴子可爱的动作及特点,并说明为什么可爱的原因。”然后把这些图书发下去,学生们都会很有举地翻书,并会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似的喜悦和兴奋,很主动地象小老师一样告诉你答案。我收回图书后再用提问式,引起学生要画画的兴趣感。接着用适当的解说、演示、绘画等通过强化认识,由于学生对可爱而淘气的猴子有形象认识,对其活动的形象比较熟悉,就能把自己印象最深的猴子画得活灵活现、千姿百态了。
我发现这种方法能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会思考和探索的兴趣,使他们产生自学画画的愿望,激发他们丰富大胆的想象力;也有使他们掌握利用以前学过的知识经验去解决问题和获得新的知识技能;并通过大量的图片接触培养了审美能力,开阔了视野,这种方法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表现能力,改善了以前学生死板硬套的旧学习方式。
二、注重诱发小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以前有人评价小孩子的画画得不象,有些教师会当着学生说:“你画的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当孩子听到你这样的评价后,那还敢画下去,最多他们只会很小胆地跟着别人的画来画,又或者照像式地画,变得千篇一律了。这样缺少正确诱导的教法使学生的画关在别人的画里,或成为一幅推动灵魂的画了。
其实,一幅好的作品就该有其独有的艺术趣味,小朋友们的画就更应体现出小孩子的童趣。别看他们年纪小小,却是一个很有创意的设计师。只要你有好方法去辅导他们,让他们在丰富的想象天地中去创作、去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你一定会感到惊奇。这在于看你如何用钥匙把学生们脑中的好东西、有趣的东西挖掘出来,表现到画面上去。例如:小学美术教纲第七册课本《画装饰鱼》,我会先让学生饶有趣味地回忆日常中所见过的鱼的形象特征,后齐观赏自制的幻灯(多彩装饰鱼)图片,再师生齐论述装饰鱼的外形美、花纹美、色彩美,并展示几种有对比的线条排列、组织纹样,鼓励学生用不同的线条大胆装饰鱼,看谁画的装饰鱼将又快又好,然后帮老师完成半成品画面“海底世界”。同学们会把脑中所积累的鱼加以想象,整理大胆地创造出不同的装饰鱼,再把鱼贴送到老师的海底世界里一起美化它。最后老师评出谁设计的装饰鱼在“海底”显眼(最好看),因为这鱼设计的够大胆、够创意,线条色彩对比强烈等。这样,你就会使学生感到把现实里的东西再加上丰富的想象就会更有意思。因此,我在教学中,不论是绘画写生,工艺制作,还是命题创作等,都会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精神,开拓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允许学生有自己的见解。
三、积极提供学生所能接受的信息。
例如:教画《美丽的蝴蝶》,先让孩子们有美的陶冶,即欣赏蝴蝶世界的录像和老师制作的蝴蝶标本或蝴蝶风筝等等;也可请几位学生上台戴上老师准备好的蝴蝶头套,表演不同角度的蝴蝶舞。再利用幻灯片来引导认识构成蝴蝶美的因素:从翅膀上看,就如我们的双手是对称形状,能给人们以稳定和谐的感觉;其纹有放射状、散点状两种,花纹的线条有节奏感,再看色彩的变化,多以对比色为基调,色彩艳丽,特别引人喜爱。在传授以上信息的同时,老师需运用加强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气氛的语言或其它教学手段,使学生们在看看、听听、画画、做做的教学方法中轻轻松松地掌握了形式美的构成规律,并能联系到其生活美的事物,通过想象……一起描绘出动人的蝴蝶世界。这样就能使学生对它有认识后创作,体现教学在综合性的优势。即以动静结合,动口、动手、动脑结合,传播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地在艺术教育过程中接受到不同的基本信息。
四、加强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伟大的画家毕加索曾指出:审美价值是艺术价值的精华;审美追求是艺术创作的灵魂。
美术教育的中心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准确来说,承担提高全民审美文化素养任务的美术课主要是传播审美文化的基础知识,它不仅仅是进行技能训练。因为美术课的技能训练对一部分人来讲,表面上看并非十分必需,由于他们将来从事的事业可能并非美术专业。但是,我认为在学生阶段,提高他们文化修养,审判能力欣赏水平仍然是十分必要的。所以每节美术课前要有充分的欣赏图片。
以前的美术课重点在于学生学画,使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缓慢,技术训练也未能达到应有的目的。课本上虽有不少图画,但重点不够突出,达不到要求的深度,又不具备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审美趣味,以及不助以形成科学的审美观,及所应有的完备性和系统性。应通过大量的实践手段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可利用录像、影片、幻灯……让学生广泛地接触艺术美、自然美、形式美等,从中学到艺术表现手段的多样化、个性化和规律性。并兼收并蓄,广采博取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著名教育家李燕杰说:“平庸的教师只是让学生学会,杰出的教师是让学生会学;平庸的教师是向学生奉献真理,杰出的教师是引导学生追求真理。”所以我在审美教育中鼓励学生努力展开审美追求,达到有其独特的审美情趣和艺术语言,最终发射出时代的光彩。
总之,作为新世纪的美术教育工作者,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素质的提高,教学、教风、教法也要改善。因此我们在教学上就要有正确、先进、灵活的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教学艺术手段,更好地改革和发展美术教学,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实验,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优化美术教学。

三 : 改革口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

 

 

 

传统口算教学是大统一教学,很少有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时,教师往往把自己认为好的方法统一教给学生,不允许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口算,死教硬塞,费力费时,但过一阶段学生往往仍然喜欢用自己的方法算。这样做,不但口算教学效率低下,而且在学生看来只有教师教的才是对的,客观上也否定了学生思维的个性差异。因此,教学时,学生不是积极参与,而是被动机械地记忆教师教的方法,抑制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现在的口算教学提倡学生算法多样,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能掌握的方法来计算。这里的“算法多样”是指一个学习群体里呈现出的各种各样的方法,而不是某一个学生身上的几种方法;与一题多解是有区别的,“一题多解”是指一个学生用几种方法解,是个体的,而不是群体的。

现将教学片段摘录如下:

[案例]:

师:学校科技组有36人,美术组有43人,两个组一共有多少人?怎样列式?

生:36+43

师:两位数加两位数,我们学过用笔算,也可以用口算。下面请小朋友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口算出36+43的得数,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自己想好后也可以同桌交流一下。

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思考、讨论后,教师组织学生交流。一般有以下4种思路:

1:我是仿照笔算的方法算的:个位上6+3=9,十位上3+4=7,所以=79;

2:我是用十位上3+4=7,个位上是6+3=9,所以=79;

3:我觉得43可以分成40和3,36+40=76,76+3=79;

4:我把36分成30和6,43分成40和3,30+40=70,6+3=9,70+9=79。

师:小朋友都很聪明。不但算对了,而且说的也很有条理。你喜欢用哪一种方法呢?(小朋友的选择各不相同)同学们口算时,就应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想。

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做题,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小朋友的脸上纷纷浮现出欣喜的神情。

师:学校书法组有46人,电脑组有49人,两个组一共有多少人?怎样列式?

生:46+49

师:现在,请小朋友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口算第二题,再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交流时,与上面一题类似的一般也有4种思路。(略)

师: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1:相同的地方是两题都是两位数加两位数。

2:不同的地方是第一道个位相加不满十,不要进位;第二道个位相加满十,要进位。

…………

师:下面一组题,要求说说每题得数比几十多一些,再口算。

44+3582-5062+3080-64

59-2628+1957-3947+23

要求:估计一题紧接着口算一题,看谁估计得准确?

[反思]:

上面的片段中,学生学得相当主动积极,不仅课堂参与率高,而且思维灵活多样,学生获得了自主学习的成功体验。反思整个教学过程 ,我认为教学成功的关键是----,改变学习方式。整个教学过程 体现了新的口算教学的特点:

一、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

由于学生的知识背景、能力不同形成学生解决新的口算方法的不同。课堂中学生的口算方法不同是正常的,而且是应该鼓励的。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不再过分地区分哪种方法好,因为自己的方法对个体来说是了不起的,而且自己的方法衰退是很缓慢的。

现代学习心理学认为,知识并不能简单地由教师或其他人“传授”给学生,而只能由每个学生依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学生对于新知识必须有一个“理解”或“消化”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把新知识纳入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学生对此做出主动的反应,使新学习材料与主体原有的认知结构建立实质性、非人为的联系,从而使新知识获得意义,同时原有的认知结构的内容也更丰富了,或者通过改组得到了改善和提高。在学习“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之前,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已有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以及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基本思路,如果仍按部就班地按教材中的例题思路去组织教学过程 ,学生显然兴趣不大。正是从学生的心理需求出发,教师才设计了“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口算得数,再说说你是怎样想的?”这样以学生的眼光来重新组织学习材料,便于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去探求问题的解决方法,使课堂充满着探索的气息。

二、关注学生的数学交流和合作学习。

积极提倡算法多样,为学生提供了数学交流的机会,目的是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提高数学思维能力,讨论和表达数学问题是进行数学交流的两种重要形式。由于积极提倡算法多样,不同的学生常常有不同的解题策略,学生运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他们会对解决数学问题有深切的体验,会取得学习数学的经验,这些体会和经验为学生的表达奠定了基础。如:上面学生解决问题的第4种方法:30+40=70,6+3=9,70+9=79。学生的思路是:先把36分成30和6,再把43分成40和3,30+40=70,6+3=9,所以36+43=79。在小组或全班的交流中,这个学生就会有话可说,有话能说,积极提倡算法多样化,目的是为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数学交流提供了较大的空间,希望学生在数学交流中不断地讨论、表达,在表达、讨论中促进数学思维活动,从而使学生数学的思维品质得到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三、重视培养学生的估算习惯和估算能力。

《教学大纲》指出:要培养学生具有估算意识和初步的估算能力。

估算与计算关系密切,因为估算不是必然离开计算的,所以估算能促进学生对计算方法的掌握,估算还能对计算结果是否合理起一个监控的作用。因此,必须切实培养学生的估算习惯,教学时让学生估一题算一题设计的用意就在于此。

四 : 小学作文教学方法改革——多种作文训练体系的形成

 

 

 

1. “以作文为中心安排语文教学”的作文训练体系

这一体系以名家名篇为典范,严格进行写作训练。低年级在集中识字的同时,突出字词句的训练,进行大量抄书、造句、听写句子或段落、看图写话及片断、写日记等训练,坚持“每日一句话”的写作练习。中年级开始作文启蒙,主要采劝“放胆文”训练,把文章“写开”“写顺”。高年级教会学生如何写人、记事、状物,训练学生掌握作文规律,进行夹叙夹抒情的儿童小品练习。

  2. “分步习作”型的作文训练体系

这一体系制定了“三步九段”的训练步骤和规则。第一步,说话训练。围绕低年级集中识字的教学重点设计训练程序。第一段说一句完整的话;第二段说几句连贯的话。在中高年级的作文训练中要求不断提高。第二步,写话训练。第一段,记录口语和原文,听写简短的记叙文;第二段,借助现成材料写话;第三段,自己搜集材料写话。第三步,书面作文训练。第一段,放胆练笔,启蒙开篇;第二段,分项训练,系统提高;第三步,综合训练,全面达标。

在“三步”训练的基础上,又有“小学作文四步训练”实验,具体方案是在第二步写话训练之后加上一步“片断训练”。

  3. “读写结合”型作文训练体系

这一体系把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统一规划,使读写结合,循环往复,螺旋上升地进行训练。具体方法是归纳出小学记叙文的四十四个基本功:句子一法;句群,构段十六法;开头与结尾十法:记事四法;写景五法;写人八法。

  4. “分年立项”型作文训练体系

这项实验主张二年级进行童话体作文,包括根据故事说童话,看图说写童话,连词语编童话,列提纲写童话等;三年级进行素描作文,包括静物、自然景物、人物动作、人物对话、人物外貌、房间陈设与周围环境、小动物素描等;四年级仍然进行素描作文,包括完整记叙一件事,正确地确定和表现中心思想;五年级进行实用性作文训练。

5. “言语交际表达训练”的教学改革实验

这一体系要求小学生作文要按照他们的言语交际水平和社会实际需要来进行。在训练的方式、方法上,强调在言语交际中学习本领,变单一的课堂上的作文教学为开放型的多渠道说、写训练。如创设交际需要的情境、练习说写;围绕活动、训练说写;校间通信、各科联系、各种形式的自由表达训练等。

6. “情境作文”训练体系

这一体系有六种训练途径:①生活展示情境,把学生带入社会,带入大自然,选取典型场景,配合教师的语言描绘,指导学生去观察;②实物演示情境,即以实物为中心,略设必要背景,演示某一特定情境;③图画再现情境;④音乐渲染情境;⑤表演体会情境;⑥语言描绘情境。

  7. “作文分格训练”体系

这一体系以说话写话,片断训练到成篇作文,从写人记事到写景状物,从审题立意,选材组材到开头结尾,从培养观察能力到发展言语思维能力,把众多的作文难点分解成一个一个具体训练的“格”,让作文公式进入作文教学。其教学序列是:低年级以词句为主的说写训练;中年级以观察描写能力和基本记叙能力为基础的作文训练;高年级侧重进行命题作文的综合训练,先分项入格,然后综合成章,由局部到整体。

五 : 小学作文教学方法改革——多种作文训练体系的形成

 

 

 

1. “以作文为中心安排语文教学”的作文训练体系

这一体系以名家名篇为典范,严格进行写作训练。低年级在集中识字的同时,突出字词句的训练,进行大量抄书、造句、听写句子或段落、看图写话及片断、写日记等训练,坚持“每日一句话”的写作练习。中年级开始作文启蒙,主要采劝“放胆文”训练,把文章“写开”“写顺”。高年级教会学生如何写人、记事、状物,训练学生掌握作文规律,进行夹叙夹抒情的儿童小品练习。

  2. “分步习作”型的作文训练体系

这一体系制定了“三步九段”的训练步骤和规则。第一步,说话训练。围绕低年级集中识字的教学重点设计训练程序。第一段说一句完整的话;第二段说几句连贯的话。在中高年级的作文训练中要求不断提高。第二步,写话训练。第一段,记录口语和原文,听写简短的记叙文;第二段,借助现成材料写话;第三段,自己搜集材料写话。第三步,书面作文训练。第一段,放胆练笔,启蒙开篇;第二段,分项训练,系统提高;第三步,综合训练,全面达标。

在“三步”训练的基础上,又有“小学作文四步训练”实验,具体方案是在第二步写话训练之后加上一步“片断训练”。

  3. “读写结合”型作文训练体系

这一体系把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统一规划,使读写结合,循环往复,螺旋上升地进行训练。具体方法是归纳出小学记叙文的四十四个基本功:句子一法;句群,构段十六法;开头与结尾十法:记事四法;写景五法;写人八法。

  4. “分年立项”型作文训练体系

这项实验主张二年级进行童话体作文,包括根据故事说童话,看图说写童话,连词语编童话,列提纲写童话等;三年级进行素描作文,包括静物、自然景物、人物动作、人物对话、人物外貌、房间陈设与周围环境、小动物素描等;四年级仍然进行素描作文,包括完整记叙一件事,正确地确定和表现中心思想;五年级进行实用性作文训练。

5. “言语交际表达训练”的教学改革实验

这一体系要求小学生作文要按照他们的言语交际水平和社会实际需要来进行。在训练的方式、方法上,强调在言语交际中学习本领,变单一的课堂上的作文教学为开放型的多渠道说、写训练。如创设交际需要的情境、练习说写;围绕活动、训练说写;校间通信、各科联系、各种形式的自由表达训练等。

6. “情境作文”训练体系

这一体系有六种训练途径:①生活展示情境,把学生带入社会,带入大自然,选取典型场景,配合教师的语言描绘,指导学生去观察;②实物演示情境,即以实物为中心,略设必要背景,演示某一特定情境;③图画再现情境;④音乐渲染情境;⑤表演体会情境;⑥语言描绘情境。

  7. “作文分格训练”体系

这一体系以说话写话,片断训练到成篇作文,从写人记事到写景状物,从审题立意,选材组材到开头结尾,从培养观察能力到发展言语思维能力,把众多的作文难点分解成一个一个具体训练的“格”,让作文公式进入作文教学。其教学序列是:低年级以词句为主的说写训练;中年级以观察描写能力和基本记叙能力为基础的作文训练;高年级侧重进行命题作文的综合训练,先分项入格,然后综合成章,由局部到整体。

本文标题:教学方法改革-高校教学方法如何改革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84019.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