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马云内部讲话:我对高管的要求!-马云只说对了一句的内部发言,却给了“来往”一线生机

发布时间:2017-09-23 所属栏目:意象对话

一 : 马云只说对了一句的内部发言,却给了“来往”一线生机

眼看着拿出千万人民币推广的IM应用“来往”就要泥牛入海,阿里巴巴的董事长马云终于坐不住了,在阿里巴巴内网“阿里味”上发布了那则这两天非常著名“强推命令”帖。

实际上,从动机上而言,马云并没有犯多大的错误——自家的产品,是同类应用中的后来者,做得不够好,阿里巴巴又把它的战略地位看得那么重要。那么,公司自己的员工都不努力去推广的话,还能指望什么?

如果是在创业公司,这几乎人人都会主动去干的一件事,可对于阿里这样结构错综复杂复杂的大企业而言,“公司利益”并不能自然的和员工的“个人利益”划等号,所以马云提出的“每个阿里人11月底前必须有外部的100个来往用户,否则视为自动放弃红包”的硬性规定,也是为了救来往一命的无奈之举。无论你是否认为这种做法带来的只能是大量僵尸用户,至少,这要比让来往立刻就死掉要强。

不过,虽然我对为“来往”求生的策略不置可否,但从马云的发帖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出阿里巴巴对于社交产品的理解存在不少偏差。

例如,马云先举例说有人联系他却不安装来往,绝对不联系第二次,柳传志、史玉柱、郭广昌等人用来往联系他更快,还有一干明星通过来往和他交流。但马云却忽视了,并不是人人都是马云,仅依靠普通阿里巴巴员工们对关系链的影响和号召力,很难让他们身边的人放弃腾讯根深蒂固的关系链向来往进行实际的迁移。

在例如他号召阿里巴巴的员工要有“愚公精神”,像10年前打败eBay一样去挑战微信。可明白人都知道这完全是两回事,10年前淘宝能战胜eBay靠的是模式上的颠覆和创新,而在移动IM上,你做出一个模式上别无二致、产品水准和功能形态都远远落后于对手的产品,还指望拿什么去挑战微信?另外,我很同意前阿里人吴翰清的观点:在eBay战争中,淘宝模式为用户带来了利益,而“来往”只能给阿里巴巴自己带来利益。

要说马云逻辑正确的,恐怕只有那句:“谁不参与,谁就不该呆在这公司里……这是阿里人在无线时代争取生存权利的努力”。 

讽刺的是,可能连马云自己也想不到,令他在内网上大发雷霆的“外泄”事情,反而可能给来往一线生机。

如前文所说,阿里巴巴员工自己的“揽客”行为很难起到实质性作用,但“外泄”事件让外界意识到如今在来往上,有大量的阿里巴巴员工正在为“100个外部好友”发愁,高纯度的阿里巴巴员工资源,成了吸引外界主动加入来往的最主要因素。

你会发现,在来往中,阿里巴巴员工们用“东厂”、“西厂”、“北厂”、“锦衣卫”等名称后缀标注出了自己所在的区域甚至职能,这对于猎头、创业者、媒体等互联网圈的人而言,几乎是再好不过的资源了。于是,除了阿里的“本厂”用户外,“企鹅厂”、“狗厂”等有明显公司标注的用户也多了起来,加上它的群组功能“扎堆”以及完全开放的评论体系,陌生用户之间可很方便地建立联系。

这让原本没有任何明确定位,想生抢腾讯用户的来往,在一夜之间成为了互联网圈的交际平台,除去大量看热闹的外人和求完成任务的阿里巴巴员工,这个平台并算不上太大,随着热潮褪去,我们难以估量究竟能有多少关系在此沉淀,但就像陌陌的“陌生人社交”、啪啪的“声音+图片社交”一样,它确实暂时给来往了一个相对明确的定位。

接下来呢?也许“扎堆”会成为来往的救赎,毕竟在其之上已经出现了“Go语言”、“星座”等有具体主题的群组,说不定“兴趣”可能成为支撑来往继续发展下去的特性。但倘若阿里巴巴还是无法给它一个明确的定义,那么找不到灵魂的来往迟早会被抛弃,它正在膨胀的身躯最终也只能是一堆行尸走肉。

二 : 马桶对排污水的下水管的直径最低要求是多少?哪位高手知道啊?

马桶对排污水的下水管的直径最低要求是多少?

桶对排污水的下水管的直径最低要求是多少?

哪位高手知道啊?


1.按照国家标准,最小直径是DN100的排污管,现在一般都使用U-PVC管,最小直径是de110。

2.如果你是自己家里使用,且受到地面高度的限制,也可以用再小一点de75的U-PVC管。在施工时,尽量做到少转弯、不采用90度弯。需要转弯的位置尽量使用2只45度弯组成90度弯。我实践过,这是可以使用的,为朋友改造过好几套,已经6、7年了,一直没有问题。 但是,我不建议你为你自己不熟悉的人去安装。因为马桶使用不当,被堵塞的可能性大了,对自己会有麻烦的。

三 : 讲话先要看对象

         1、讲话先要看对象
  言语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一个领导者的秉性、修养。作为一个领导者,其成功口才首先应看对象,并注重策略。也就是说,说话应适时、适情、适势、适机,一切以适度、恰当为原则。
  不同的对象对同一句话会产生不同的反应,甚至会导致截然相反的效果。作为一个领导者,常会接触到各种不同职业的人,每个人的职业都应受到尊重。那些歧视他人职业而自我感觉良好乃至炫耀自身职业的人,不仅不会受到欢迎,反而会令人生厌。
  ·看对象的性别差异
  男性和女性在语言反应上存在差别,两者对语言情境的承受能力也是不同的,这种差别多半是由性别的心理差异所引起的。因此,对男性和女性说话应注意有所区别,有些可以对男性说的话,未必可以对女性说。
  一般来讲,男性对于语言情境的承受能力较强,如通常的玩笑就不会导致男性的难堪。而女性对于语言情境的承受能力则较男性弱,即使是通常的玩笑也要特别注意。
  ·看对象的年龄差异
  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由于经历不同,志趣也各异,跟他们说话要从他们的心理状态出发。如对健康的中青年,说某某人不行了、某某人死了,一般不会有什么不妥,也不会让对方产生什么联想和反感。但是,如果是对老年人说这些话肯定不妥当,不仅会让对方感到很不愉快,有时还会造成伤害,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看对象的文化程度差异
  由于接触的人多种多样,领导者在面对不同文化程度的对象时,所讲的话也应注意有所区别。如文化水平低的人不习惯使用书面语言,跟他们讲话应该尽量口语化。如果用书面语言,或典雅的词句,就会产生沟通、交流障碍。反之,文化层次较高的人则爱听委婉的话,不爱听质问或不客气的话,也不爱进行平谈的对话交流。
  ·看对象的民族差异
  正如本书第一章第三节所言,语言和文化互相依存,不同民族的文化必然在它的语言中有所体现。由于不同民族文化存在不同,其语言也必然存在差异,同一句话对于不同民族的对象来说,其反应也往往迥然不同。

 

四 : 第十七讲:作文教学对教师动机和情意的要求

乙:听说我们准备讨论作文教学过程中的教师心理,一些教师产生了疑问:作文的主体是学生,怎么还要研究我们教师自己的心理呢?袁老师,我们就先从这个问题说起吧。


甲:好。根据信息论的观点,教学是一种“人和人之间的信息流通”。在这一流通的过程中,教育者不仅将知识的信息,而且将人格的信息传给了学生。因而我们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既包括了对各科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影响,也包括了对人格的学习影响。古今中外的教育实践经验都表明,教师以自身的行为举止和心理品质潜移默化地影响儿童,对于儿童优秀心理品质的形成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儿童作文是儿童语文的知识技能、思想水平、认识能力以及其他种种心理品质的综合反映。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心理品质对儿童的影响,就显得更为重要。因此,研究儿童作文心理的发展,就必须研究教师的心理。


乙:袁老师,今天,我们是不是就从对儿童作文心理发展的影响这一角度,集中讨论一下,一个教师必须具备哪些优秀的心理品质。


(一)正确的教学动机


甲:那我们就先谈谈“教学动机”吧。


教育心理学指出:教师的正确教学动机是促进他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儿童进步、成才的内在动力。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心甘情愿地为人民的教育事业,为教师职业献身是教师最重要的心理品质。这是教师工作取得成功的最本质的因素,舍此,一切都无从谈起。对于小学语文教师,在这最重要的教学动机之下,还有许多心理活动都是教师教学动机的重要构成因素。这其中主要是兴趣。


乙:从对学生作文心理发展的影响来看,语文教师应具备怎样的兴趣呢?


甲:首先,我们语文教师应具有广阔的求知兴趣。


这是语文教师教学动机的重要因素之一。它有利于扩大视野、有助于获得广博的知识。我们知道,儿童作文是练习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反映自己的所见、所闻、所作和所思所感,涉及的范围极为广泛。儿童在渴望了解生活中的一切并积极寻求自己在生活中、想象中碰到的所有问题的答案。因此,语文教师自己所学的知识决不能只限于语文。本行之内的语法、修辞、逻辑、文学作品、写作理论固然要多加钻研,此外还应多读些历史、地理和自然科学方面的书;语文与艺术有许多联系,语文教师对音乐、美术、舞蹈都应有所接触,要成为一个“杂家”,做到兴趣广泛、一专多能。只有教师自己有了广阔、深厚的求知兴趣和因此而获得的多方面的知识经验,才能通过多种途径影响和满足儿童的求知欲,激起儿童作文的动机。


乙:是啊,我们知道,儿童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具体的人。他们各不相同,他们的思想、情感随时处于动态变化之中,这就要求教师从多方面去关心影响学生,要求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开展各种活动,并注意观察、分析、掌握儿童学习活动的情况,有的放矢地予以指导。这些工作的开展也都要求教师本人具有广阔的求知兴趣。


甲:心理学研究还表明,对作文教学的浓厚兴趣和读到充满孩子童趣的文字而感到无限的乐趣和欣慰,并为追求这一情绪而勤奋工作,这是推动语文教师创造性地完成教学工作的重要内驱力。


这种对儿童作文活动和作文教学的兴趣应该是语文教师兴趣的中心。实践告诉我们,凡在作文教学中作出成绩的教师,无不在这方面具有浓烈的兴趣。这种兴趣不仅促使教师深人儿童、了解儿童,随时随地关心儿童的身心发展,认真地研究儿童作文心理发展的规律,并且促使教师津津有味地钻研作文教学,充满热情地从事作文教学,精益求精地创造性地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


乙:事实正是这样。我记得,当孙华琴、杨景贤几位老师深入孩子,发现不少孩子由于条件优裕、生活懒散、作业拖拉,为了让孩子能感受到改革时代飞速前进的步伐,能从中领悟到时代对人们提出的要求,进而发现自己的不足,萌发改正缺点、积极进步的欲望,她们精心设计了一次富于时代特色的作文训练。


孙老师、杨老师引导、组织学生拎着录音机走出校门,到军营、街道、机关、工厂去采录各种声音,去感受时代的节奏。孩子们在采录过程中不仅耳闻,而且目睹、心思,受到了教育,经历了作文过程由“物”到“意”的转化。活动后,两位老师又组织学生交流感受,练习作文,引导孩子经历由“意”到“文”的第二重转化。


甲:从宁老师举的这些教例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作文训练已经同班队教育活动溶为一体了,它富于时代特色和创造精神,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乙:孙老师、杨老师多年从事作文教学,热爱作文教学,所以,他们在实践中勇于探索创新。这次习作训练也正表明,只有教师对作文教学有着浓厚兴趣,才能以自己的知识、求知欲望、创造性地设计教学活动,去影响、激发、唤起儿童的求知热情,使儿童把作文当作自己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如果相反,教师自己对作文不感兴趣,懒于组织开放型的作文活动,仅把自己了解的一些读写知识教给儿童,让他们去死记、硬背、套作,在沉重的压力下去完成作文。那就只能造成儿童消极的情绪,使他们把作文看成是枯燥的令人讨厌的事情。


甲:你说得对。


在“兴趣”以外,力求在作文教学上不断进取,不断获得新的成就,教师的自尊心、荣誉感也都是教师正确的教学动机的重要构成因素。


乙: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确是常常看到这样的情况:一篇学生作文的发表、获奖,一篇作文教学论文的问世,一次作文教学实践的成功,一次作文教学经验的介绍,都会使教师尝到成功的喜悦,使他们成就、威望的需要得到满足,并期望着通过努力,下一次获得新的成功。


(二)丰富的情感和坚强的意志


甲:宁老师,关于正确的作文教学动机就先讨论到这里吧。下面让我们再就情感、意志来谈谈作文教学中的教师心理。


乙:教师的丰富情感和坚强意志对于激发儿童作文动机,促进儿童作文心理的发展,塑造儿童灵魂,的确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就情感而言,教师情感的主要特点究竟是什么呢?


甲:对学生诚挚的热爱,是教师情感生活的重要方面。它跟教师的社会责任感、荣誉感有关,也与对教育工作的浓厚兴趣有联系。


乐于献身教育事业的教师总是把培养下一代新人的神圣职责与关心爱护革命幼苗的真挚情感融在一起,倾注在广大儿童身上。他们热爱儿童,在与儿童交往中得到欢乐,善于和儿童友好相处,体贴儿童的欢乐与忧愁,了解儿童的心灵,任何时候也不会忘记自己曾经是个儿童。


乙:对这样的老师,儿童容易受感动,容易发生肯定的情感反应,并乐于向教师敞开自己的心扉,倾吐衷曲,接受老师的教导和劝告,改正自己的缺点、错误,积极向上。这就是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吧。


甲:是的。教师对儿童的爱,集中表现在期望儿童成才。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的“期待”效应实验清楚有力地证明了一个规律——


乙:罗森塔尔的期待效应就是人们常提到的“皮格马利翁效应”。


甲:对!这个著名的“期待”实验清楚地证明:如果教师具有一颗挚爱的心,对儿童抱有良好的“期待”,那么被期待的儿童必然会产生喜悦、愉快、朝气蓬勃、焕发积极向上的信心,也必然会激发儿童的求知欲望,增强儿童的学习激情。


乙:在实践中,我们也会看到,热爱儿童的教师,对儿童的严格要求将会使儿童倍感老师期望他成才之情的真挚、深厚。这种感受又将促使他自我激励、奋发前进。


甲:语文教师对祖国大自然、社会生活及艺术作品的审美情感;在任何场所表现出来的真挚而正确的道德感;追求真理、勇于探索的理智感,对培养儿童相应的情感,发展儿童作文心理也都有着重大的影响。


乙:教师的情感对儿童的感染作用,除了通过日常生活中和儿童接触的方式外,主要是教学。教师情感对儿童的感染力的大小,不仅与情感的倾向,真挚和深刻程度有关,而且还决定于教师表达情感的方式和方法。


甲:教师对情感表达方式的选择,在客观上要受儿童年龄特征,个别心理特点的影响。对小学生来说,容易激起他们情感共鸣的,是充分表现教师情感的语言和表情姿势。


乙:从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看到,教师慈祥、和蔼可亲的面部表情,温和、诚恳的语调,会使儿童产生积极的肯定的情绪体验。而作文教学心理研究告诉我们,重视作文教学中的情绪生活,培养儿童积极的写作情绪正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


甲:有位心理学家曾列举过这样一个公式:感情的全部表达=7%言词十38%声调十55%面部表情。可见,教师温柔、慈祥,和蔼可亲的面部表情,温和诚恳的声调,会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


乙:马卡连柯也很重视教师表情的作用。他曾举例说,只有教师学会用15至20种不同的口气说“到这里来”时,只有当他学会在面部、姿态和声音方面做出20种细致差别的表情时,他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教师。我们应从中得到启示。


甲:需要注意的是,教师的动机、情感对儿童发展的影响还有另一种情况:如果教师期望学生进步,成才之心过于迫切,对自己的工作质量要求过高,但儿童基础差,积极性不高,方法不当,因而作文进步不大时,教师很容易产生着急、烦燥的情绪。


在这种情绪状态下,教师往往急于求成,举措失度,或对儿童“猛灌”、“硬压”,背方法、套模式、逼着写,或越沉代应、供给词语。


代拟提纲、包办批改。这不仅不利于儿童作文的提高,而且阻碍作文教学的正常进行,从而影响儿童的进步成才。


乙:一些杰出的教师则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乐观自信,不急不躁,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对儿童都是宁静和善,循循诱导,十分注意自己的意志行为对儿童的感染作用。在实践中,他们还常常通过对儿童要求的坚定性、坚持性,通过自己的沉着、耐心和果断坚毅来实现其意志对儿童的影响,让儿童能依*自身的意志力量克服作文过程中产生的种种心理障碍,知难而进,不屈不挠。


甲:你说的对。青年朋友常问我,秦玉兰、陈常艳、黄克娴、何秀英、郭红莉等许多老教师的教学为什么能给学生留下深刻而久远的影响?究其根本原因,正在于此。

五 : 第十七讲:作文教学对教师动机和情意的要求

分页导航:前言
 这里用[@max($key + 1 , 0)]的意思是让$key+1后和0比较取较大的值显示,目的就是显示$key+1 -->1:前言2:第十七讲:作文教学对教师动机和情意的要求(2)   十七 作文教学对教师动机和情意的要求

乙:听说我们准备讨论作文教学过程中的教师心理,一些教师产生了疑问:作文的主体是学生,怎么还要研究我们教师自己的心理呢?袁老师,我们就先从这个问题说起吧。

甲:好。根据信息论的观点,教学是一种“人和人之间的信息流通”。在这一流通的过程中,教育者不仅将知识的信息,而且将人格的信息传给了学生。因而我们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既包括了对各科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影响,也包括了对人格的学习影响。古今中外的教育实践经验都表明,教师以自身的行为举止和心理品质潜移默化地影响儿童,对于儿童优秀心理品质的形成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儿童作文是儿童语文的知识技能、思想水平、认识能力以及其他种种心理品质的综合反映。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心理品质对儿童的影响,就显得更为重要。因此,研究儿童作文心理的发展,就必须研究教师的心理。

乙:袁老师,今天,我们是不是就从对儿童作文心理发展的影响这一角度,集中讨论一下,一个教师必须具备哪些优秀的心理品质。

(一)正确的教学动机

甲:那我们就先谈谈“教学动机”吧。

教育心理学指出:教师的正确教学动机是促进他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儿童进步、成才的内在动力。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心甘情愿地为人民的教育事业,为教师职业献身是教师最重要的心理品质。这是教师工作取得成功的最本质的因素,舍此,一切都无从谈起。对于小学语文教师,在这最重要的教学动机之下,还有许多心理活动都是教师教学动机的重要构成因素。这其中主要是兴趣。

乙:从对学生作文心理发展的影响来看,语文教师应具备怎样的兴趣呢?

甲:首先,我们语文教师应具有广阔的求知兴趣。

这是语文教师教学动机的重要因素之一。它有利于扩大视野、有助于获得广博的知识。我们知道,儿童作文是练习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反映自己的所见、所闻、所作和所思所感,涉及的范围极为广泛。儿童在渴望了解生活中的一切并积极寻求自己在生活中、想象中碰到的所有问题的答案。因此,语文教师自己所学的知识决不能只限于语文。本行之内的语法、修辞、逻辑、文学作品、写作理论固然要多加钻研,此外还应多读些历史、地理和自然科学方面的书;语文与艺术有许多联系,语文教师对音乐、美术、舞蹈都应有所接触,要成为一个“杂家”,做到兴趣广泛、一专多能。只有教师自己有了广阔、深厚的求知兴趣和因此而获得的多方面的知识经验,才能通过多种途径影响和满足儿童的求知欲,激起儿童作文的动机。

乙:是啊,我们知道,儿童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具体的人。他们各不相同,他们的思想、情感随时处于动态变化之中,这就要求教师从多方面去关心影响学生,要求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开展各种活动,并注意观察、分析、掌握儿童学习活动的情况,有的放矢地予以指导。这些工作的开展也都要求教师本人具有广阔的求知兴趣。

甲:心理学研究还表明,对作文教学的浓厚兴趣和读到充满孩子童趣的文字而感到无限的乐趣和欣慰,并为追求这一情绪而勤奋工作,这是推动语文教师创造性地完成教学工作的重要内驱力。

这种对儿童作文活动和作文教学的兴趣应该是语文教师兴趣的中心。实践告诉我们,凡在作文教学中作出成绩的教师,无不在这方面具有浓烈的兴趣。这种兴趣不仅促使教师深人儿童、了解儿童,随时随地关心儿童的身心发展,认真地研究儿童作文心理发展的规律,并且促使教师津津有味地钻研作文教学,充满热情地从事作文教学,精益求精地创造性地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

乙:事实正是这样。我记得,当孙华琴、杨景贤几位老师深入孩子,发现不少孩子由于条件优裕、生活懒散、作业拖拉,为了让孩子能感受到改革时代飞速前进的步伐,能从中领悟到时代对人们提出的要求,进而发现自己的不足,萌发改正缺点、积极进步的欲望,她们精心设计了一次富于时代特色的作文训练。

孙老师、杨老师引导、组织学生拎着录音机走出校门,到军营、街道、机关、工厂去采录各种声音,去感受时代的节奏。孩子们在采录过程中不仅耳闻,而且目睹、心思,受到了教育,经历了作文过程由“物”到“意”的转化。活动后,两位老师又组织学生交流感受,练习作文,引导孩子经历由“意”到“文”的第二重转化。

甲:从宁老师举的这些教例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作文训练已经同班队教育活动溶为一体了,它富于时代特色和创造精神,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乙:孙老师、杨老师多年从事作文教学,热爱作文教学,所以,他们在实践中勇于探索创新。这次习作训练也正表明,只有教师对作文教学有着浓厚兴趣,才能以自己的知识、求知欲望、创造性地设计教学活动,去影响、激发、唤起儿童的求知热情,使儿童把作文当作自己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如果相反,教师自己对作文不感兴趣,懒于组织开放型的作文活动,仅把自己了解的一些读写知识教给儿童,让他们去死记、硬背、套作,在沉重的压力下去完成作文。那就只能造成儿童消极的情绪,使他们把作文看成是枯燥的令人讨厌的事情。

甲:你说得对。

在“兴趣”以外,力求在作文教学上不断进取,不断获得新的成就,教师的自尊心、荣誉感也都是教师正确的教学动机的重要构成因素。

本文标题:马云内部讲话:我对高管的要求!-马云只说对了一句的内部发言,却给了“来往”一线生机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83653.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