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扶风温家大院-小院家风

发布时间:2017-09-18 所属栏目:老县城村

一 : 小院家风

我的家乡是一座美丽的江南小城,鲜见高楼,难见奢华。乡村的建筑一样没什么风格,不过每家近乎都有一个院子。童年的记忆里,我家搬了三次,起起落落,个中缘由,一言难尽。直到大学毕业那年,我家才拥有了一个小院。

农村家庭,不管是平房还是楼房,要是没个院子还真没面子,收获的季节要想晒个什么东西都不方便。所以很小的时候我就理解了什么叫“寄人篱下”----在别人院子里晒稻谷着实不好受。为此母亲也多次催促父亲砌个院子,做个“稻床”(农村门前多用来晒谷物的水泥地)。终于在四年前,母亲的一句话让我们全家出动,小院落成。原话我已经记不全,大致是说,只要肯做,大不了吃点苦。现在看来,母亲也是真心不想麻烦别人了。

院子不大,很普通,却来之不易。每一块砖,每一担沙,都是我和老爸从屋前挑到屋后,就连墙面也是我俩“亲自”粉刷的,虽不平整,但在我眼里更显珍贵。院子的南墙根,留了小块空地,父亲种了棵桂花树,母亲从姨妈家移栽了些花。现在,月季早已枝繁叶茂,桂花树更是香飘四邻。虽然勤劳的母亲已将院子打理得井井有条,可每次回家,我都会拿起大扫把给它美化一番,再拿起剪刀过一把园丁瘾。

小院是我们家最朴素的地方,也是最别致的地方。打开院门,一条不长的巷子格外引人注目。一般的巷子都是笔直的,可是这条巷子却在我家院墙处凹了进去。本来家家的院墙都应该和正屋的墙齐平的,无奈邻居家院子“跨”出了一块砖。本就不宽的巷子有一半用作了水渠,剩下的一半一人勉强通过。如果当时我家院墙照常修的话,恐怕会给行人带来很多不便。于是父亲做出了退让----退后四十公分砌墙。记得当时母亲抱怨了一句,父亲的回答却很坚决:总不能让人家没路走吧!现在想想何尝不是呢?做什么也不能让别人无路可走。路直巷曲只一砖,院小心宽和两家。这就是小院让我自豪的特别之处。

古人为了将住宅和自然融为一体,创造了“前庭后院”,今人得此享受这生活的淳朴。因为懒的出门,小院便成了我的假期天地。早上睡到自然醒,起来时温暖的阳光已洒满院子。一人,一椅,一书,再加上一杯茶,无比的惬意。中午再抱着小外甥咿咿呀呀地闲逛一圈,乐此不疲……临近过年,家家户户都忙碌了起来,小院里也晒满了东西,这边衣服被子,那边咸鱼腊肉的。一到下午,农家小院间便充斥着邻里家长里短的寒暄。孩子们的打闹课不管是谁家的院子,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更是此起彼伏。黄昏时分,一缕缕香喷喷的炊烟又让它恢复了平静。

幸福的时光给了家,假期的时光给了小院。今年很遗憾,没能在院中扫雪。今年很幸运,寒冬腊月院中还能见到鲜红的月季。人生旅途,总有一缕幽香,或浓或淡。漂泊时,无限神往,捉摸不定。守望时,暗香浮动,清新爽朗。小院之风冥冥之中将很多东西沁入我心。(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小院不小,它是家的延展,是家风的摇篮,是诗意的翅膀。

二 : 扶风老县城里的温家大院

温家大院

扶风温家大院坐落在扶风老城的西北角,建于1938年。大院的主人之一是扶风县城民国时期“4大瘟神”之一的温玉珊。院内有大房15间,厦房(www.61k.com]15间,后院还有一座秀气玲珑的八卦式“绣楼”,在民国时期,无论你站在扶风县东南西北哪个原上,放眼县城,吸引人眼球的除了城隍庙就是温家大院,就是温家大院里这座秀气玲珑的绣楼。这是一座典型的关中民居,它的平面与空间结构属于中国传统四合院式的民居模式,布局由前向后由南向北依次是为门房、庭院、客厅、二门、中院、上房、后院、绣楼,中院和后院两侧各有一栋对称的单坡顶式厢房,组成四合大院,又分成4个建筑风格一致的多进式院落,连为一体,组成1个相互协调的建筑群。

温家大院,原名叫温玉珊宅院,至扶风县教育局在新世纪初搬出改作文化旅游地之后更名为温家大院,这一更名,不只是文字的更改,而是标志着该院由作为“地主庄园”而保留下来进行阶级教育的时代永远离去了,这里成了扶风老城文化的组成部分,成了文化旅游的佳地。上世纪三十年代末温家大院修起之后到建国前十多年时间从这里走出和曾在这里居住过的扶风名人不止温玉珊一人,据《温氏家谱》记载,1938年,温良儒、温雅儒、温润儒(即温玉珊)、温鸿儒兄弟四人建造了扶风温家大院,所以叫“温玉珊住宅”也是不确切的。温良儒曾任民国陕西省财政厅厅长,温雅儒曾任民国麟游县长,温润儒(玉珊)曾任扶风县兵役科长,温鸿儒曾任扶风中学校长。1952年温家大院被扶风县人民政府收为国有。建国初期扶风县委在此办公,而后,扶风县水电队、扶风县阶级教育展览馆、扶风县文卫局、文教局、教育局相继在此办公。2004年,扶风县教育局撤出,温家大院被扶风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将此前的“温玉珊宅院”正式定名为“温家大院”。2008年 9月,温家大院由“扶风县文物保护单位”升格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扶风县教育局由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到本世纪初长期在温家大院办公,将温家大院内的房屋在保留主体不变的前提下,略加改造,将原居住宅院改造为办公场所,温家大院三间半门房,其中3大间为教育局招生办公室,大门在门房东侧一直未开,门道为教育局库房。门房与厅房中间的天井东侧墙上有一偏门与教育局东大院相通,东大院主要是教研室办公场所,教育局与教研室共用1个大门出入。温家大院的厅房分过厅和东西厢房,过厅东西两侧为对称的4个厢房,东边南大厢房为教育局秘政股和局办公室,北小厢房为教育局教育股,西边南大厢房为教育局计财股,北小厢房为教育局成人教育办公室。厅房后天井北是温家大院的二门楼,将大院分为前后2个院子,二门北是东西各三间对称的偏厦房,西厦房是教育局档案室,东厦房是教研室库房。再往北天井过后是温家大院上房,上房过道东西两侧各为1个大房间,东房间为教育局会议室,西房间为教育局勤工俭学办公室。上房后边为温家大院后院,是东西各三间对称的偏厦房,为教育局领导的办公室。最北边的砖砌高土台上是温家大院绣楼,由于年久失修加之连续阴雨,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倒塌,绣楼原址被教育局修建成标准化的档案室,原档案室房间成为教育局督导室。

本文标题:扶风温家大院-小院家风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83095.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