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马上相逢无纸笔的下一句-谜语:马上相逢无纸笔·中分格(打一电视剧名)

发布时间:2017-10-15 所属栏目:最荒凉的地方打一成语

一 : 谜语:马上相逢无纸笔·中分格(打一电视剧名)

谜面马上相逢无纸笔·中分格
谜语类型打一电视剧名
谜底请把信留下

二 : 执笔,写下这一纸的荒凉

晚霞从天空中慢慢的铺下来,懒懒的横卧在远山之巅。暮色蔼蔼朦胧的笼罩着天空下金色的油菜花。近处是紫色的薰衣草多情的凝眸远方的夕阳,却被晚风把心事看穿,转过身去羞涩的捂住脸庞。

置身于这样的画面里,我把双臂举过头顶,闭紧双目聆听大自然所有春的消息。然而,一切不过是虚幻,我看到的只是一幅温暖的画面而已。此时的我,不过是身处冷冷的小屋。窗台上有几朵不知名的花儿开在花瓶里,巴巴的等待着主人惊鸿一瞥。

此时的窗外,白雪皑皑铺就了每一条道路,有来来往往的车辆从上面碾压过去,发出咯咯的声音,就像是时光碎裂的声音,落在我的心坎。一别H城整整三日,我感觉就像整整三年。因为牵挂我的人,我牵挂的人都不在这个陌生的国度。

上网的时候,空间里许多的留言就成了我唯一的慰藉,也不知道我的朋友FENG,他是不是也是这样想的?临走前的一夜,他在语音里教我如何说这个国家的问候语,平常用语,我装模作样的学,一本正经的忘。转眼,我就已经忘记得一干二净了,因为我的心根本不在上面。

当时离开H城的时候,晨维得知消息来看我。他很失落的样子问我:“总是这样反反复复的,到底怎样了,你能不能一次性把自己看好呢?”我说,我也想。我清晰的看到他眼角眉梢落下来的失望。他递给我一本书,说:“这或许是你的最大爱好了,我看你终日沉迷在那些文字里,也不好劝你什么,但是别太伤感,因为爱好写的人总是心思太过细腻最后苦了自己。”作为朋友,他已经做得够多了,他说不能辜负他的一片真诚。

我能辜负谁呢?这一次离开,我没有向谁告别,没有到公司里跟同事告别,只是请假,一段不短不长的假。假期里,只有一个带着许多失落的自己,回家的路上把车开得很快,反反复复的听着郑源的一些伤感的歌曲,心底里就涌出来许多的悲伤来。(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YF整日很忙,马不停蹄的把我送走后,又马不停蹄的赶回。他走时,把我赌气脱下的戒指又戴在我的无名指。他说:“不要总是胡思乱想的,看看戒指的里面那四个字,你就不要再生我的气,你知道我有时候口不择言的,你就原谅我吧。”其实他从来没有错,是我错了,我尤其喜欢乱发脾气,也不管他是否受得了,幸好他脾气一直温和,宽让着我。

我拿起戒指,在台灯下面看,小小的四个字刻在戒指的内圈“与梅偕老”。他又摘下他的戒指递给我看,里面还是刻着四个字:“执梅之手”。看着看着,我就哽咽着想哭。他抱过我,轻轻的拍,像哄孩子一样。

YF走了,剩下我一人。望着陌生的环境静静的发呆。玻璃瓶里的花儿还没有枯萎,我就先自枯萎。我把瓶子里的水换掉,重新换上新的。然而,我真的不是一个很好的护花人,可我希望,无论过去多少时光,我和你都是那个虔诚的看花人……YF走时,把他随身携带的玉观音取下来放在我的手心。他半开玩笑半认真的说:“我把它,我戴了三十多年的护身符放在你这,他乡月圆月缺看到它时请想起我。但是我更希望的是能把我的健康都带给你……”他还没有说完,我就不争气的哭了。

昨天晚上,雪一直下。我几次起床挑开窗帘看。我多希望,无论身在何处都能和你一起看外面的世界,无论春夏秋冬……

此时此刻,看到这幅春暖花开,暮色沉沉,夕阳无限美的图片,心里又滋生出许多的向往来。终于执笔,踟蹰良久,用泪染开的宣纸写下这些随笔。亲爱的你,能不能答应我?无论今生还是来生,我迷失在任何地方,都不要忘记把我紧紧相牵,因为我真的好怕一个人独自承受这份彻骨的孤单……

三 : 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 汉 无名氏《饮马长城窟行》



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

[译文] 上一句话是告诉我要多多注意饮食,下一句话是对我的永远思念。

[出典] 汉 无名氏 《饮马长城窟行》

注:

1、 《饮马长城窟行》

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

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

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

他乡各异县,展转不相见。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长跪读素书,书中意何如?

上言加餐饭,下言长相忆。

2、注释:

绵绵:延续不断,形容草也形容对于远方人的相思。

宿昔:指昨夜。

展转:亦作“辗转”,不定。这里是说在他乡作客的人行踪无定。“展转”又是形容不能安眠之词。如将这一句解释指思妇而言,也可以通,就是说她醒后翻来覆去不能再入梦。

枯桑:落了叶的桑树。这两句是说枯桑虽然没有叶,仍然感到风吹,海水虽然不结冰,仍然感到天冷。比喻那远方的人纵然感情淡薄也应该知道我的孤凄、我的想念。

媚:爱。言:问讯。以上二句是把远人没有音信归咎于别人不肯代为传送。

双鲤鱼:指藏书信的函,就是刻成鲤鱼形的两块木板,一底一盖,把书信夹在里面。一说将上面写着书信的绢结成鱼形。

烹:煮。假鱼本不能煮,诗人为了造语生动故意将打开书函说成烹鱼。

尺素:素是生绢,古人用绢写信。

长跪:伸直了腰跪着,古人席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臀部压在脚后根上。跪时将腰伸直,上身就显得长些,所以称为“长跪”。

“上”、“下”:指书信的前部与后部。



3、译文1:

河边春草青青,连绵不绝伸向远方,令我思念远行在外的丈夫。远在外乡的丈夫不能终日思念,但在梦里很快就能见到他。

梦里见他在我的身旁,一觉醒来发觉他仍在他乡。他乡各有不同的地区,丈夫在他乡漂泊不能见到。

桑树枯萎知道天风已到,海水也知道天寒的滋味。同乡的游子各自回家亲爱,有谁肯向我告诉我丈夫的讯息?

有位客人从远方来到,送给我装有绢帛书信的鲤鱼形状的木盒。呼唤童仆打开木盒,其中有尺把长的用素帛写的信。

恭恭敬敬地拜读丈夫用素帛写的信,信中究竟说了些什么?书信的前一部分是说要增加饭量保重身体,书信的后一部分是说经常想念。

译文2:

河边的草又返青了,绵绵不尽地思念远征的丈夫。相隔遥远,思念又有何用,只能在梦中相见。梦见丈夫在我身旁,醒来才知仍在远方。在远方飘忽不定,辗转不得相见。桑树枯了,天已凉了,连大海也知道冷意。人家各自相聚相爱,谁又来问候安慰我呢?忽然有客从远方来,捎来丈夫制成鱼形的书信,急忙叫儿子打开信封,从中取出书信,恭敬地跪地读信,急于知道信中写些什么?首先嘱咐注意饮食冷暖,随后倾诉无尽的思念。



4、 “饮马长城窟行”是汉代乐府古题。相传古长城边有水窟,可供饮马,曲名由此而来。这首诗在《文选》载为“古辞”,不署作者。在《玉台新咏》中署作蔡邕。是否为蔡邕所作,历来有争议。

《乐府诗集》是一部总括历代乐府歌词的名著,是我们研究乐府的最重要的典籍。是上古至唐五代乐章和歌谣的总集。所收作品以汉魏至隋唐的乐府诗为主,全书共100卷。编者郭茂倩。南宋初期人。祖籍郓州须城(今山东东平)。生卒年及经历难以确考。

《乐府诗集》一书,在编辑上有显著的优点;各类歌曲都有总序,每曲都有题解,对各种曲调和歌辞的起源、发展均有考订。在编次上,古辞列在前面,历代模拟作品依次列在后面。尤其是集中还收录了先秦至唐末的一些民间歌谣,由于汉代一度撤销乐府,中断采风,民间歌谣已流传不多。《乐府诗集》中的这些资料,对于研究古代诗歌的发展及民歌对诗歌的影响便更显得弥足珍贵。另外,集中所收,诸如《陌上桑》、《孔雀东南飞》、《木兰辞》、《吴歌》、《子夜歌》等作品,皆成了脸炙人口的传世之作。

《乐府诗集》把乐府诗分为郊庙歌辞、燕射歌辞、鼓吹曲辞、横吹曲辞、相和歌辞、清商曲辞、舞曲歌辞、琴曲歌辞、杂曲歌辞、近代曲辞、杂歌谣辞和新乐府辞等12大类;其中又分若干小类,如《横吹曲辞》又分汉横吹曲、梁鼓角横吹曲等类;相和歌辞又分为相和六引、相和曲、吟叹曲、平调曲、清调曲、瑟调曲、楚调曲和大曲等类;清商曲辞中又分为吴声歌与西曲歌等类。但总的来说,它所收诗歌,多数是优秀的民歌和文人用乐府旧题所作的诗歌。

在现存的诗歌总集中,《乐府诗集》是成书较早,收集历代各种乐府诗最为完备的一部重要总籍。 5、这是一首汉乐府民歌,抒写怀人情愫。诗歌的笔法委曲多致,完全随着抒情主人公飘忽不定的思绪而曲折回旋。比如诗的开头,由青青绵绵而“思远道”之人;紧接着却说“远道不可思”,要在梦中相见更为真切;“梦见在身边”,却又忽然感到梦境是虚的,于是又回到相思难见上。八句之中,几个转折,情思恍惚,意象迷离,亦喜亦悲,变化难测,充分写出了她怀人之情的缠绵殷切。

诗中所写思妇种种意想,似梦非梦,似真非真。如诗中所写她家有人归来和自已接到“双鲤鱼”“中有尺素书”的情节,可能是真的,也可能是一种极度思念时产生的臆象。剖鱼见书,有着浓厚的传奇色彩,而游子投书,又是极合情理的事。作者把二者糅合在一起,以虚写实,虚实难辨,更富神韵。

最令人感动的是结尾。好不容易收到来信,“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却偏偏没有一个字提到归期。归家无期,信中的语气又近于永诀,这意味着什么呢?这大概是寄信人不忍明言,读信人也不敢揣想的。如此作结,余味无尽。



6、小时候就听过“青青河畔草”,只是觉得很美,但又说不上美在何处。后来通读全文,印象最深的,就变为最后这句“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了。 ]]3D` F}

诚然,虽然从初中起就开始过住校生活,但好歹还能周末会回家,看看电视,吃顿家常饭,和亲人面对面聊天,不用通过电话和网络问问天气,问问身体,嘘寒问暖,说来说去就那几句,却怎么也不嫌腻耳。 cyNLeg+O*

现代的科技虽然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却不能将距离真正消灭。 'VEpVo/

在没有电话和网络,没有火车与飞机的时代,任何人之间的距离比实际距离还遥远。看看《琵琶记》与《荆钗记》,还有李清照与赵明诚,都是因为通讯不便而造成两地分离,造成信息的失误,带来不必要的伤心,难过,痛苦。因为相隔太远,所以不知道你过得怎么样,不知道你是生是死,别人说的就像是金科玉律,是就是了,不是就不是,很是被动。 qDAjW)w Jp

因为“客从远方来,为我双鲤鱼”,便马上“长跪读素书”。由此可见信件往来的不易与收到信件后家人的欢欣。可这样一封千山万水到达的尺素书写的却仅仅两个内容:“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 UI;{3Bn

是的,我们相隔太远,不知道你们过得怎么样,但还是要好好吃饭,注意身体,还有的,就是我对你们的思念,刻骨铭心,如附骨之疽,使我下笔时不由自主省去我在他乡遇到的挫折,省去我在他乡碰到的坎坷,也省去我在他乡受到的冷落,剩下的,想要告诉你的,只有深深的挂念和满满的思念。 [=+/

这篇汉乐府,很多评论都定为思妇诗,先是讲自己因家乡的那畔青青的水草,想到远方的丈夫,由想到而梦到他在异乡异县独自颠簸,甚至因枯桑与海水也能勾起她对丈夫的思念。然后又是她收到了那封远方的书信,“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 '%N)(S`O7P

有另外一个说法,是“鲤鱼传书”的典故,讲的是蔡文姬之父蔡邕收到远客送来的一对鲤鱼,当家仆剖开鱼肚时发现里面的尺素书,写着让他好好吃饭,还有就是对他的思念。 sf0U(XYQ^

我不清楚这篇汉乐府中是不是就在写这个典故,或许只是借鉴,引经据典。我更喜欢这篇汉乐府可以用于大多数的对象身上。名人效应或许只是让典故更具有使人印象深刻的作用,但事实究竟如何却不得而知。 q3`t0eLZ

我只知道,即便在现在,当我们面对着庞大的信息技术发达的世界,我们对家人的思念依旧那么深刻,绝不比千百年前的要少,然而,我们所说的话还是那么类似,依旧不是加餐食,就是长相忆。 lV'83

现在是历史的延续,也是未来的历史。而历史总有太多的雷同,不管怎么变,这种感情,这份思念,这份关心,还是会如出一辙的吧。 PK" C+o;:

或许,这就是我喜欢这句话的原因,简洁,却深入人心。 Xk'.t|

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 JB<4 m4-



7、总有一种感动可以穿越数前年的沧桑仍然震颤着后人,那就是最真挚的感情。

总觉得那些人是始终活着的,潇洒飘逸的李白,沉郁肃然的杜甫,风流倜傥的李煜,柔婉温和的柳永,慷慨大气的辛稼轩,风华绝代的李易安.如若不是的话,为什么读着那些字字句句的时候,感觉那么亲切?而思来想去终于明白,使他们始终鲜活着的是那些承载着他们生命热力的字.

虽然已不能确定写出这饮马长城窟的是谁,但是 可以确定的一点就是他是一个有血有肉,情深意重的人,而且是个文人。一个高明的文人。

只由一个最高明的文人才能抓住生活汇总最平凡的细节,把它转化成文字,感动别人。

让我们闭上眼睛,现勾出一个画面吧:一个年青女子,穿着荆钗布裙等在自己院子里的情形。她形容有些消瘦枯槁了,因为浓郁的思念让人憔悴。忽然听说送信的人来了,女子喜出望外叫儿子把信拆开,她恭敬的读着信。那信上写的是什么呢。?

上言:加餐饭

下言:长相忆

可是就是这六个字早就已经足够。已经抵得过多少个日日夜夜望穿秋水的企盼,多少个月月年年辗转反侧的思念。还需要用大篇大篇的字去说:“累你看家为父母尽孝吗?”还需要用大段大段的文字写:“我如何如何想你念你吗?”真的已经不需要,只要“努力加餐饭”就够了,那个“辗转不相见”的“他”,肯定早已知道,此时的她早已是“菱花镜里形容瘦”早已是“衣带渐宽白发稠”所以他说“努力加餐饭”吧,“请为我珍重”

因为只由互相珍重,我们才能够长相忆阿!毕竟团圆的念头太吸引人,毕竟红尘的牵绊总是那样揪心。

“谁能改变人生的长度,谁知道永恒有多么恐怖,生存往往比命运还残酷,只使没有人愿意认输。我们都在不停赶路,忘记了出路,在失望中追逐偶尔的满足,我们早都忘了倾心的苦,流浪在灯火阑珊处”是的,我们无法改变人生的长度,也不知道永恒有多么恐怖,可三如果在生活这条亲密无间的道路上,如果你想我,我想你,还怎么会孤独?

不管走的有多远,只要心里有牵挂,总会记得归途。

不管隔得又多远,只要心里有期盼,天涯也是咫尺。咫尺天涯,说近不近,说远不远,那只是心灵带给人的感觉,就算前路漫漫夜很长,可是只要有爱就有了一盏照亮前路的明灯,心是暖的,情是真的,眼是亮的。

大学校园似乎总给人一种“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的疏离感,似乎每个人都在用不同的方式教不同的人怎样自私的生活,明明是生活在同一个空间里,可是似乎每个人都给自己布了一个透明的防护结界,温暖的笑容只可远观不可亵玩。是自我保护的意识太浓还三步相信周围的人呢?

反而是<<饮马长城窟行>>寥寥三个字“加餐饭”道出了最原始的感动,最古老的眷恋。互相关心,不仅仅是恋人之间,人与人之间难道就不需要吗?

那些串联在一起的一个一个普通的字,经过诗人的排列组合,能散发出如此巨大的魅力,并不仅仅是因为诗人排列组合文字的能力有多么高明,而是他在糅合那些诗时掺入了自己最诚实最真挚的感情。

因为人人心中有,所以它能引起人们的共鸣

因为人人笔下无,所以它才显得诗人比读者高明。

然而无论怎样,读到那些诗句时,总因自己是汉字的后人而庆幸,那些方块字居然充当了一种永生的载体,传递给几千年后的人最原始的感情,我们的祖先早在几千年前就知道怎样表达感情了,而且手段那样高明,他们不会说:“莫名,我就喜欢你,深深地爱上你”他们也不会直接的说“我爱你,我心已经属于你,生生世世不移。”但是他们会说“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他们会说:“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他们会说;“ 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

他们会说:“但叫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当然他们最常说的是“为求长相忆,努力加餐饭”看似平常,可却是那样动人的句子。同样是三个字,可是加餐饭却胜过了我爱你。因为'加餐饭’不见包括了'我爱你’更融合了千言万语。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因为长相忆,才四季分明,人生可爱。



8、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你答应我,要为我珍重。我,会在这里一直等你回来。是否美人的爱情,都是残缺不美的?但,也或许正是因的这些残缺,才使得我们分外怜悯她们的美。

一伊遥,世皆逑,安得蒹葭镜中游?浮萍落,生不离,尽似萧萧风一笛。历史的波澜,从未因一卷红尘而变得有丝毫轻浅,凭沧桑为饮,年华果腹,岁月作衣锦华服,与百转千回后,悄然转身,然后离去。我迫切寻觅的美人,却不知何时乍涌出她惊天的命色,乱了一世的拂尘。我借光阴为红线,在若隐若现的记忆中寻觅她们,如那唐朝的多情少年。花香漠漠,落花盈盈,唯树下不见伊人。



9、中国古代的情书别称为“红笺”。晏殊的《清平乐》中就有“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之句。他的儿子晏几道在《思远人》一词中,也有类似的用法:“渐写到别处,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意思是,写情书寄相思,越写越动情,不禁泪水夺眶而出,将红色的信纸浸成了无色。虽然古人也有“忆人全在不言中”的说法,但爱人离别之后若无情书往返则往往会被视为薄情,从而受到舆论的谴责。有一阕作者不能确定的词《菩萨蛮》就借一位怨妇之口谴责丈夫出门而不来信:“举头忽见衡阳雁,千声万字情何限。叵耐薄情夫,一行书也无。 ”鸿雁,在古诗词中是信使的代词。此外,鲤鱼、青鸟等也同时扮演牵结情丝的角色。古人之所以将夹信的木板做成鲤鱼形状,就是取意于这些美丽的神话传说。

中国情书的历史到底有多悠远?恕我孤陋寡闻,无法提供准确的年代。原始情书的寿命大概会跟原始文字一样漫长。但由于只有残文断简,故不能千古流传。在我的印象中,古代的情书圣手中有一位汉魏六朝时代的无名氏。《乐府民歌·饮马长城窟行》就借一位妇女之口写道:“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情书前一部分叮嘱妻子好好吃饭,后一部分表达对妻子的相思相爱。女的情圣手中有一位替武则天掌管诏命的上官婉儿,她曾给远征蓟北的丈夫写过一封信:“书中无别意,惟怅久离居。 ”可见这封情书抒发的是夫妻长久分居的惆怅之情。



10、以前,书信是人们最重要的传情达意的工具,古乐府中有“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 ”的诗句,寄信人殷殷嘱托亲人要多多吃饭,还要记得时刻牵挂着对方,情深意切。古时候交通不便,一封书信辗转多日才能送达,更加深了人们的思念之苦。陆游写下了“东望山阴何处是?往来一万三千里。写得家书空满纸。流清泪,书回已是明年事”的诗句。

如今,弹指一挥间,信息传遍世界的每个角落,亲情、友情、爱情都可以瞬间传递,因此,我们也失去了多少等待的痛楚和甜蜜,盼望的猜测和忧伤,展读的宽慰和欣喜,其实,也就是失去了鸿雁传书、鱼笺尺素的浪漫和怀想。



11、我总觉得,世间的感动,不是有人在耳边呢喃说,我爱你一生一世。或者是“让我照顾你一辈子”,而是如此,缓慢平静地结了心肠,心心复心心,把百年的岁月都结了去。诺言不免苍白,永远有多远呢。况也只是刹那芳华吧?又想起那个句子,记不得出自何处了,是“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同朋友说起,我说这个句子让我感动。

或者只有当我们老了的时候,才会发现,真正的长相思守,不是刻骨情爱至死方休,而是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情爱总有用完的一天,在时光浩荡的烟波里,只有浅淡的关爱,才是累世不息的。



12、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

你说。不要因为思念我就吃不下饭,要好好保重身体,我会永远想念你。

极喜而泣。  我知道你来了。

一夜的奔波,我并不知觉疲惫。晨星缓缓地落下去,东方已泛出丝丝的光亮。我知道,太阳就要升起来了。

飞一般地跨过小溪、树林,还有成片成片的稻田。我用我一切的一切去交换,只为了赴你的约。如今,我就将履行我的诺言。

我看见送信人正往我家中走去,带着我千辛万苦藏在鲤鱼中的素书。我极喜难言。那个我曾经日夜思念的人就要站在我面前了。

可是,你会怪我么?

我听见柴门开启的声音。你出来了。

太阳的光芒在此刻射遍人间,我清清楚楚地看见金光刺过我的身体,洞穿了我的灵魂。我想我会化作青烟吧。

感谢上苍能让我在死后跨越千山万水,用灵魂的消逝来交换我们的约定。秦王暴戾又怎样,他能拆散普天之下的家庭,但拆不散我们的信念。我知道,我胜了。

散去的瞬间,你望向空中。

我看见了,你如花的笑靥。

后记  常常会有超越年龄的感慨,是那些连自己都始料不及的话语。我很难说在我写《饮》之前有很伟大的想法,对于我这样的年龄、这样的水平来说,能演绎好一个故事就很满足了。但我总是不仅仅满足于“演绎一个故事”那么纯粹。

《饮》其实是一首很悲伤、很无奈的哀歌。“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暗示的是一个悲剧,一个远方之人是否尚在人间,生者无法、也不敢去想的悲剧。《饮》成形于汉朝,但诉说的是秦时期的故事。因为没有仔细查阅过历史,所以不敢肯定它是否有“借古喻今”的内在价值。不过业无关紧要,我真正想说的并不是这个问题。



13、记得有人说过,我总喜欢和别人提及吃饭问题。“有吃过么”、“吃的什么”、“要好好吃饭,要不伤身子”……谈话的开头结束,或是说话中途谁都不知该接哪一句时,这样的对白就会一再出现、绝无例外,即使过度的重复会显得有些单薄无聊,也依旧乐此不疲。

对于这样的评价,我总是笑笑,并不回应。

“吃饱穿暖”,在某个远古洪荒的时代,在某个生产力极度低下的时代,在某个受自然灾害侵蚀的年代,就应该是“幸福”的代名词。母亲就常常在饭桌上数落不知好歹喜欢挑食的我,然后不厌其烦地提及他们小的时候能吃上一块肉就已经是天大的满足了。在中国腾飞了十几年后的今天,幸福自然不再是“吃饱穿暖”就可以简单涵盖的了。纷繁复杂的社会中,悲苦的富翁并不少于悲苦的穷人。然而即使人们都明白,“今天吃过了”并不就指代“今天过得很幸福”,但我相信在生活中,“吃过了么”的寒暄一定要比“幸福么”的问候多得多。似乎只要确定对方今天“吃过了”,就可以宽慰自己对方今天“过得还不错”,似乎“吃饭”和“幸福”就是有着某种潜在的联系,从古至今,默默流淌在我们的血液和我们的思维中,并不明显,却真实存在。

“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这是《饮马长城窟行》最后一句。远戍在外的征夫,千里迢迢地给自己的妻子寄回的家书,就只有这么一句。或许收到这份家书时,他已经在血洒战场,或许他再也回不来这个温暖的家,或许这是他能给妻子留的唯一的也是最后的一句,然而他什么都不叮嘱,只万分挂念妻子的“餐食”。请你一定要注意饮食,吃饱穿暖,为我挂念的同时,为我珍重。只这一句,让妻子长跪不起,也让我被深深震撼。几乎是同时就又联想起《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中的那句“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丈夫在外宦游,深处闺房的妻子殷切思念,饱受相思之苦。她咏叹别离的痛苦、相隔的遥远和见面的艰难,把自己的刻骨的相思和丈夫的一去不复返相对照,然而最后她依然叹息道“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希望远行的人好好珍重,也就是给自己最大的宽慰了。原来早我们百年的古人就已经是这样记挂着远方的那个人了,用着中国人特有的含蓄表达自己的关心之情。要“加餐食”,要“长相忆”,要为我保重,要为我幸福。

被人牵挂是一种幸福,牵挂别人也是一种幸福。传递的不光是叨念,还有牵挂;咽下的不光是餐食,还有满足。难怪有人说通过一个人的胃可以温暖一个人的心,味觉和心灵就是有着这样理不清的联系吧。天生不善于表达感情的中国人巧妙地借助这个桥梁,将关心的温暖送入另一个人的心中。尤其当对方身处他乡,尤其当彼此相隔千里,没有办法在身边照顾你,没有办法亲眼确认你过得怎样,那只有不厌其烦地一遍一遍地提醒你,请记得吃饭,请记得珍重。

如果有一天,你接到了远方的电话,对方一遍遍叮嘱你记得吃饭,请一定不要感到厌烦,相反应该微笑感恩。因为某一天,当你去关心别人的时候,也会不自觉地做出同样的举动。记得“加饭餐”的下一句是“长相忆”。仔细品尝,你会有种温暖的感觉,通过你的舌尖,传入你的心底。

那种感觉,就叫幸福。



14、在中国人眼里,“书信”的概念是与“牵挂”紧紧联系在一起的; 在重视血亲与姻亲的宗法制农耕社会中, 这种牵挂往往来自我们对亲人的想念与对“家”的深厚感情。乡情会在许多特定的时刻排山倒海呼啸而来, 却又只是静静地让人在回忆中挣扎和叹息。每个离家的人都拥有属于自己的对家的回忆,却又共同分享着 这份来自乡情的苦涩与无奈,时刻准备着因为一轮明月、一行归雁又或是一枝断柳而伤神感怀;每个留守 的人也都有属于自己的挂念与期盼,他们在等待中不断地盼望和失望,却永远为归乡的人操持留守着依旧 如初的那个家。

对于这样的中国人来说,书信既是“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里的问候,也是“此书未到心 先到,想在孤城海岸头”的释放;既是得知亲人平安之后的慰藉,也是远隔重山难以相见的哀愁。游子书 写家书的笔触,沿着家乡的方向,一笔一笔刻画成亲人拆信时的颤抖,这种悲欢交织的过程,渐渐地不再 限于“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的意境,而是演变为中国人寄托牵挂的情怀。



15、科学再先进又如何,可曾容我千回百转地修葺涂抹?即便能够以快取胜,零和一又怎会明白我言未尽信已发的惘然愁索。慢一点,在这个高速旋转的社会中慢一点,我寄信予你,不是为了高呼救火,不是为了争辩琐事,要那速度有何用?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

珍重,勿念。嚼烂了的词句,却忍不住添上一遍又一遍。

电话,短信。书信在变,人心不变。

天寒加衣,天热消暑,不知忆我因何事,昨夜三更梦见君。说来道去,不过是一份委婉的牵挂。天凉了,我想起你;天热了,我亦想起你。凭杖飞魂招楚些,我思君处君思我。

这份执着的固守无关违逆潮流,无关在进步的科技中逆流而上,以不变应万变是生活的哲学,任你日新月异,我意岿然不动。现代的社会需要诗意,你愿不愿在满月的夜晚独上西楼?

问一句,云中谁寄锦书来?

道一声,即颂近安。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译文] 有位客人从老远的地方赶来,送给我一封信。

[出典] 汉 无名氏 《饮马长城窟行》

注:

1、 《饮马长城窟行》

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

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

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

他乡各异县,展转不相见。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长跪读素书,书中意何如?

上言加餐饭,下言长相忆。

2、注释:

绵绵:延续不断,形容草也形容对于远方人的相思。

宿昔:指昨夜。

展转:亦作“辗转”,不定。这里是说在他乡作客的人行踪无定。“展转”又是形容不能安眠之词。如将这一句解释指思妇而言,也可以通,就是说她醒后翻来覆去不能再入梦。

枯桑:落了叶的桑树。这两句是说枯桑虽然没有叶,仍然感到风吹,海水虽然不结冰,仍然感到天冷。比喻那远方的人纵然感情淡薄也应该知道我的孤凄、我的想念。

媚:爱。言:问讯。以上二句是把远人没有音信归咎于别人不肯代为传送。

双鲤鱼:指藏书信的函,就是刻成鲤鱼形的两块木板,一底一盖,把书信夹在里面。一说将上面写着书信的绢结成鱼形。

烹:煮。假鱼本不能煮,诗人为了造语生动故意将打开书函说成烹鱼。

尺素:素是生绢,古人用绢写信。

长跪:伸直了腰跪着,古人席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臀部压在脚后根上。跪时将腰伸直,上身就显得长些,所以称为“长跪”。

“上”、“下”:指书信的前部与后部。



3、译文1:

河边春草青青,连绵不绝伸向远方,令我思念远行在外的丈夫。远在外乡的丈夫不能终日思念,但在梦里很快就能见到他。

梦里见他在我的身旁,一觉醒来发觉他仍在他乡。他乡各有不同的地区,丈夫在他乡漂泊不能见到。

桑树枯萎知道天风已到,海水也知道天寒的滋味。同乡的游子各自回家亲爱,有谁肯向我告诉我丈夫的讯息?

有位客人从远方来到,送给我装有绢帛书信的鲤鱼形状的木盒。呼唤童仆打开木盒,其中有尺把长的用素帛写的信。

恭恭敬敬地拜读丈夫用素帛写的信,信中究竟说了些什么?书信的前一部分是说要增加饭量保重身体,书信的后一部分是说经常想念。

译文2:

河边的草又返青了,绵绵不尽地思念远征的丈夫。相隔遥远,思念又有何用,只能在梦中相见。梦见丈夫在我身旁,醒来才知仍在远方。在远方飘忽不定,辗转不得相见。桑树枯了,天已凉了,连大海也知道冷意。人家各自相聚相爱,谁又来问候安慰我呢?忽然有客从远方来,捎来丈夫制成鱼形的书信,急忙叫儿子打开信封,从中取出书信,恭敬地跪地读信,急于知道信中写些什么?首先嘱咐注意饮食冷暖,随后倾诉无尽的思念。



4、 “饮马长城窟行”是汉代乐府古题。相传古长城边有水窟,可供饮马,曲名由此而来。这首诗在《文选》载为“古辞”,不署作者。在《玉台新咏》中署作蔡邕。是否为蔡邕所作,历来有争议。

《乐府诗集》是一部总括历代乐府歌词的名著,是我们研究乐府的最重要的典籍。是上古至唐五代乐章和歌谣的总集。所收作品以汉魏至隋唐的乐府诗为主,全书共100卷。编者郭茂倩。南宋初期人。祖籍郓州须城(今山东东平)。生卒年及经历难以确考。

《乐府诗集》一书,在编辑上有显著的优点;各类歌曲都有总序,每曲都有题解,对各种曲调和歌辞的起源、发展均有考订。在编次上,古辞列在前面,历代模拟作品依次列在后面。尤其是集中还收录了先秦至唐末的一些民间歌谣,由于汉代一度撤销乐府,中断采风,民间歌谣已流传不多。《乐府诗集》中的这些资料,对于研究古代诗歌的发展及民歌对诗歌的影响便更显得弥足珍贵。另外,集中所收,诸如《陌上桑》、《孔雀东南飞》、《木兰辞》、《吴歌》、《子夜歌》等作品,皆成了脸炙人口的传世之作。

《乐府诗集》把乐府诗分为郊庙歌辞、燕射歌辞、鼓吹曲辞、横吹曲辞、相和歌辞、清商曲辞、舞曲歌辞、琴曲歌辞、杂曲歌辞、近代曲辞、杂歌谣辞和新乐府辞等12大类;其中又分若干小类,如《横吹曲辞》又分汉横吹曲、梁鼓角横吹曲等类;相和歌辞又分为相和六引、相和曲、吟叹曲、平调曲、清调曲、瑟调曲、楚调曲和大曲等类;清商曲辞中又分为吴声歌与西曲歌等类。但总的来说,它所收诗歌,多数是优秀的民歌和文人用乐府旧题所作的诗歌。

在现存的诗歌总集中,《乐府诗集》是成书较早,收集历代各种乐府诗最为完备的一部重要总籍。



5、相思是心灵深处那一缕痛苦却美丽的情愫,两个人因某种原因不能相聚,你思念着我,我思念着你,鱼雁传书,互诉相思,其情缠绵,其意深挚,苦涩的甜味氤氲在心头,化作晶莹的相思泪,一滴滴绽放在孤独的岁月里……

饱受相思之苦的读者一定不会同意我的观点,他们渴望的是团聚,然而,当他们相聚后,当他们追忆往日的相思时,或许会同意我的观点吧?时空的距离产生美,当我们回首往事时,过去的相思就会成为温暖的记忆;当我们品读他人的相思时,也会感受到人间真情的美丽。

我谈相思,并不是我曾有过相思的情感经历。年轻时,我也曾喜欢过几个女孩,但都是剃头担子一头热的单相思。那时的女孩宁愿嫁给工人大哥,也不愿下嫁给孩子王,更何况我那时还是农村的孩子王。众里寻她千百度,总算找到了一位愿意下嫁的女孩,也就是女儿她妈,这是我三十岁以前最大的骄傲与成功。从认识妻子起,除了几次的出外学习与旅游,我们就没有分开过。天天见面,相思自然也就无从谈起。

我谈相思,只是因为我在品读他人相思时,发现了它的美丽。烛影摇红,皓腕如雪,蝇头小楷在桃红色的信笺上行走,春闺的寂寞、无尽的思念、深情的祝福、无望的期待凝结成一个个娟秀端庄的汉字;驿路孤馆、塞外边疆,灯前抱影,望月怀远,孤独的月光把身影拉得很长——很长——

现代社会科技突飞猛进,高速列车、空中客机、手机电话、电子邮件、电脑视频等高科技产品大大缩短了人与人的距离,海角天涯仿佛近在咫尺,整个地球就像一个村庄。失去了产生相思的距离,相思也就日渐成为了一种稀有的情感,或许在不远的将来,我们只能在故纸堆里找寻它的芳踪了。我们没有理由像保护稀有生物或文化遗产那样阻止它从这个世界上消失,毕竟相思是人生的一种缺憾,然而,失去相思不也是人生的一种缺憾吗?我们在享受现代科技带来的便利与舒适时,也正在失去古典优雅的美好情致,由此看来,完美何尝不是一种缺憾呢?

“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闺中思妇,独依栏杆,举目四望,河水悠悠,芳草青青,又是一个春天来了!春天是美好的季节,百花盛开,姹紫嫣红,自己何尝不是这百花园中娇艳的生命呢?花一样的容颜,花一样的芬芳,花一样的情怀,花一样的惆怅。无人欣赏的失落,独守空闺的寂寞,思念的野草在心头疯长……

“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山水迢迢,相见无期,唯有在梦中才能与思念的人儿相聚,相聚的欢悦化作幸福的泪滴,滴落在枕畔,枕畔的鸳鸯也泪眼蒙蒙……

“宿昔”可能就是“夙夕”的音误,朝也想来,夜也思,整日魂牵梦绕的都是远方的他。痴情的守望是痛苦的,女子的青春在守望中消磨殆尽,她永远无法享受爱情生活的温馨和浪漫,伴随她的只有孤独的身影,只有那缥缈的梦。痴情的守望也是美丽的,爱的高贵与坚贞在守望中超越了俗世的诱惑,净化成圣洁而美丽的爱情之花。

“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梦境是现实生活的折影,新婚燕尔的温柔,两地分居的思念,交织在一起,融进了虚幻的梦里;梦境是现实遗憾的补偿,然而,梦境中片刻的温柔又怎能驱散那无穷无尽的思念呢?

“他乡各异县,展转不相见。”为了“立德、立功、立言”的理想,为了“修、齐、治、平”的抱负,为了“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生计,游子在外漂泊,走过一山又一山,走过了一水又一水。无论他们走到哪里,他们的背后始终有着牵挂的目光。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枯死的桑树在风中孤独的守望,这触目惊心的形象不正是闺中思妇自身的写照吗?悲欢离合,冷暖自知,他人永远是看客。

“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他人家人团聚乐融融,自己劳燕分飞苦戚戚。人痛苦的时候最需要诉说,可是有谁愿做你的听众呢?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在痴痴的守望中,终于盼来了他的消息,这该是何等的兴奋,何等的喜悦啊!

幽默是心情的风向标,心中充满悲苦时又怎能有心情和孩子们打趣呢?收到丈夫的来信(古时候,信笺藏于双鱼形状的木制信封中),她一扫往日的忧虑惆怅,“孩子们,把鱼烹了!”幽默的话语中透露出心情的轻松与喜悦。

“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她希望他能说他一切都好,她希望他能说“我想你”,她希望他能说不久将回归家中……

“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多保重身体,我永远想你。可是归期呢?君问归期未有期!六个字朴素至极,深情至极,哀痛至极!



6、"鲤鱼传书"是我国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典故。相传商末姜子牙垂钓渭水,获鲤鱼,剖之,见一书信,预言他将受封于齐地。后果真应验。“鲤鱼”因此成为书信的代称。

《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言长相思,下言加餐饭。”这首诗中的“双鲤鱼”,也不是真的指两条鲤鱼,而是指用两块板拼起来的一条木刻鲤鱼。

在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之前,没有现在的信封,写有书信的竹简、木牍或尺素是夹在两块木板里的,而这两块木板被刻成了鲤鱼的形状,便成了诗中的“双鲤鱼”了。两块鲤鱼形木板合在一起,用绳子在木板上的三道线槽内捆绕三圈,再穿过一个方孔缚住,在打结的地方用极细的粘土封好,然后在粘土上盖上玺印,就成了“封泥”,这样可以防止在送信途中信件被私拆。至于诗中所用的“烹”字,也不是去真正去“烹饪”,而只是一个风趣的用字罢了。

据闻一多考证:“双鲤鱼,藏书之函也。其物以两木板为之,一底一盖,刻线三道,凿方孔一,线所通绳,孔所以受封泥……此或刻为鱼形,一孔当鱼目,一底一盖,分之则为二鱼,故曰双鲤鱼也。”



7、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中秋嘉辰,家人毕集欢宴,余独戍居关中,胸中未尝未有摩诘重阳登高之憾。次日知有故人旅经长安,意外之外,复甚欣喜。年前及今,未尝谋面已越半载,种种思绪,杂糅胸中,亦盼畅谈以慰长想。忆及余年前上京遣怀,惶惶之际,故人清晨被雪,站台接余,感激之下,亦复感慨。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余自幼及长,亲戚之外,同窗相识之中,得遇甚多良师益友,此生何幸也!



8、鱼文化以各种形式表现在民俗和艺术等各个方面。人们在捕鱼、食鱼和用鱼祭祀等生产生活经历中,给鱼注入了多彩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古诗有:“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传说,以绢帛写书信装在鱼腹中传递的,谓之:“鱼传尺素。”所以,书信又有“鱼笺”、 “鱼符”、“鱼契”之称。把鱼视为民间吉祥物,这是因为鱼与“余”是同音,从而产生出对生活美好,衣食有余的心理愿望。在中原地区现仍保留着年除夕之鱼,要留至大年初一才吃的习俗,谓之“年年有余”。



9、两千多年来,鲤鱼一直被视为上品鱼,关于鲤鱼的诗词、故事更是无数。自古相传的“二十四考孝”中,就有一则“卧冰求鲤”的故事。黄淮一带更有“没有老鲤鱼不成席”之谚语。古人还把鲤当成书信代用品,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中有“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鲤鱼象征着勤劳、善良、坚贞、吉祥。赠鲤以示尊敬和祝贺。以鲤示为吉庆有余的年画是久传不衰。

元代,波斯人通过丝绸之路将鲤鱼带往中亚细亚饲养。1150年,欧洲十字军东征,将鲤鱼带往奥地利;1367移入匈牙利;1496年移入英国;1560年进入普鲁士,后移入瑞典;1729年移入俄罗斯欧洲地区;1830年传入美国。如今,鲤鱼已成为一种世界性养殖鱼类。



10、书信的典故

雁足寸心:古代传说鸿雁能传书,这个典故出自《 汉书·苏武传 》:“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其实这是汉朝外交官编的一个故事,是匈奴内部人走漏了苏武在北海边牧羊的消息,为了保护线人,汉朝编了这个故事向匈奴交涉。所以,后来用鸿雁代称书信。

双鲤尺素:这个典故出自汉乐府诗《 饮马长城窟行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以鲤鱼代称书信有几种说法,有“双鱼”、“双鲤”、“鱼书”等。而且古代人还常常把书信结成鲤鱼形状。

青鸟传书:故事讲的是汉武帝时,有青鸟飞集殿前,东方朔曰:“此西王母欲来。”有顷,王母至,青鸟夹侍其旁,后人因此以青鸟喻使者。

误托洪乔:故事出自《世说新语》,有一个叫殷洪乔的人,去豫章上任时,很多人都求他捎信,可这个人不讲信誉,当走到一条河边时,将所有的信都丢到了河中,口中念念有词:“沈者自沈,浮者自浮,殷洪乔不为致书邮。”



11、鲤为我童年少年时黄河畔常捉之鱼。据豫菜美食家说,世上只有我的北中原此一河段之中的黄河鲤鱼最为肥嫩纯正。黄河在此段河床最宽的缘故。

多少年过去,那些金色鲤鱼仍在我梦里飞翔。在古诗十九首里飞翔。

有一年我客滞在一座喧嚣的城市,梦到了鱼,就以水墨试之,画了许多尾鲤鱼,在宣纸上此鱼仍沉浸在时间上游,在最深的童年梦里,犹有泼刺水声。落款宛如点点红鳞。

后来再读《汉乐府》,每每读到“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拍案,意为如此之远送两条小鲤鱼,且将信藏到鲤鱼腹中,奇诡。汉人多奇矣。不怕鱼臭乎?

五年后又读,不料竟是鲤鱼的错误。方知“双鲤鱼”是信函的代称,信函之使的古典鲤鱼。

我翻检旧书,看到一幅木版画,古人原来是将信藏在刻成鱼形的木函之中,木函一底一盖,一上一下,故称,相当于我当年寄情书时制造的厚61阅读络,有手机,发一封邮件,写一段短信,尽管是一样的问候,一样的心情,然而,我总觉得从这些文字里表达的意思是那么苍白,再也感觉不到当初那些书信里的丰富而美好感情。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我在想,那些远在天涯的游子是不是暂时把手机、电脑放下,提起笔来写一封家书,以表达一种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呢!



14、春天在哪里?就在那青翠欲滴的萋萋芳草里。在大容山莲花峰,有着大量的高山草甸,铺展在倾斜的山坡上,就像一匹碧绿柔软的地毯,绵延不绝地向远方的天空延伸;又像是一首抒情的离人心曲,余音袅袅,弥漫于天地之间。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草是一种重要的意象,草意象的运用在《诗经》中已经初见端倪,但还不成熟,经过历代文人的渲染,逐渐发展定型为别离的审美符号,深受文人的青睐。草对生长环境的要求极低,远在天涯,近在咫尺都有它的身影,所以就有了“芳草连天阔”等表示绵远广阔的描写,也因为草的这一特性,使得离人心上生秋。蔡邕的“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便道出了草中蕴含的离情别绪,李煜的“离恨恰如春草,渐行渐远还生”更是将其推向了极致。

吹着清冷的山风,看着眼前芳草碧连天的景象,我感到了一种“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的惆怅。美好的事物总是易逝,春天也不例外,惜春、悼春便成为了文学中一个永恒的主题。缠绵、不舍,是大容山的高山草甸在这个春天里带给我的真实的情愫。

15、远山有雄浑豪放之美,小花有小巧精致之美。观远山,也莫忘了欣赏脚下的小花。美,也许就在你的脚下,只要你低下头,善用你发现的眼睛。即使是“没有树高,没有花香”的小草,只要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草类这个庞大帝国的臣民们千姿百态争奇斗炫,其色彩涵盖了你所见到的各种颜色,其形状包含了你所想象不到的形状。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自然界不存在的。草的绿色非笔墨所能形容,如醉如染如泼如织,绿得痴,绿得狂,绿得流油,绿得让人妒,绿得“我欲醉眠芳草”。

萋萋芳草连天绿芜激发了多少文人骚客的离愁别绪,“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独怜幽草涧边生”、“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凄凄鹦鹉洲”、“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这些绝唱都是因草而发。



16、文字少年: 我喜欢会在周末,骑一辆自行车飞驰在笔直宽阔的大街上,让新鲜的空气塞满我的心胸,然后在江畔看柳树抽枝,鹅黄成绿,触摸那碧玉妆成一树高的纤美优雅,我会在青草蜿蜒,水草丰茂的堤坝上慢慢地行走,怀念那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的悠长情思。我还会去那古旧的小巷,繁忙的渡口,残败不堪的吊脚楼下,拥挤在嘈杂的人群中,听老奶奶慈祥地吆喝,听小贩的讨价还价声,听孩子“伊伊”的哭声。我会穿梭在最繁杂的世俗间,游走于最深久的红尘处,只有那时,我才会觉得,这样的世俗才是我想要的,没有冷嘲热讽,是寻常人家的生活,朴素而又温馨。

然而,“背起行李想流浪”这却只是我的另一面。我还有一面,那就是沉静。我可以一下午坐在花园里发痴发愣发呆而不被惊扰,我可以观察蚂蚁到如火如荼如醉。我亦习惯了这样的安静,或者是孤独。

在放学的路上凝眸望夕阳,我会有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萧瑟感叹,这是苍凉的寂寞;面对春去秋来,我当凭栏远眺愁自嗟,这是惜流年的孤独。我渴望对酒当歌的豪放,也安于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生活。

一天复一天,一年复一年…我就这样生活着,,有时,我真得感到很累,因为我每天都要忍受这种极端差距的两种性格,我真想问,我到底是谁?

记得《菜根谭》中有一句这样的话:

学者动静殊操,喧寂异趣,还是锻炼未熟,心神混淆故耳。须是操存涵养,定云止水中,有鸢飞鱼跃的景象;狂风雨骤处,有波恬浪静的风光,才见处一化齐之妙。

原来,我的动静喧寂,还都是心神混淆的缘故。的确如此,在这秋月水花,烟霞暮烟的世界里,我快要迷失自我了,以前那璞玉般的纯真已经随着时间的推移流落到记忆深处,难以拾起。

可谁又能保证,在人间这一缸红尘中游走,始终能保持纯粹的芳香呢?

幸好,在无法保证的事实面前,我的心中还一直有片宁静的桃花源,这片桃花源可以抚慰我的浮躁,让我的心如水凉澈,如一潭幽泉,照见的,只有我,和天上的明月。这,也是我为什么选择文字诗词的原因。

读诗词者,应是敏感同慧,耐得住寂寞,否则不可能察觉到一花一叶,一草一木的变化,唯有心有仙意,写出的文字才会嫣然撩人。

这一切仿佛都是注定了的。哪一个文字少年不曾孤单寂寞过?哪一个文字少年不曾疏狂不羁过?文字少年,注定踏上的是一条充满坎坷的路,坎坷起起落落,却不会有人来为你开辟城池;这也是一条美好的路,因为坚持了自我,所有的困苦也会因热爱而变得云淡风轻;这更是一条未知的路,你不清楚前方到底有什么,是春光明媚还是风雨相逼,但无论如何,只要勇于坚持梦想,每个人都是胜利者,这条路,没有成败是非功过。

我希望有一位知己能同我踏上这条路。我们手拉着手,听凭荆棘将我们的脚刺透,听任冰雹劈裂我们的头,我们面朝大海并肩看春暖花开,一朵水莲花的不胜娇羞,我们一起享受美好的人间四月天,让风和花在一瞬间迷了我们的眼,我们亦在江南的多情烟雨中,素净庭院里,剪一段锦瑟般的绚烂流年,且听风吟,和凋谢的蔷薇花一起老去。

但,这一切都只是我的想象,现实呢,是——

无人了解我,人人只当我是一个敢在语文课上滔滔不绝,说话尖酸刻薄骂人从不带脏字的人。他们把我看成赫敏格兰杰式的强势人物,却不知道赫敏从来没有朋友,当得知哈利和罗恩讨厌她时她也会躲在厕所里偷偷哭泣。只有我能够理解赫敏,这个斯内普眼中的可恶的百事通。因为我们都是孤独的人,我们的性格都惊人的相似,因为孤独,我们才会选择去图书馆里啃大部头的书,因为寂寞,所以我们的内心较之别人才会更加细腻敏感。

虽然和同学们的关系不是非常恶劣,但因为与众不同,个性鲜明,我感到自己成为众矢之的了,在这四面楚歌的情景下,我唯有纵情于文字,才能暂时忘记一切。只有文字才能像忠贞的情人,即使沧海桑田,翠翘生尘,也依旧与我不离不弃。它可以抚平我的心,褪去我身上在红尘里沾染的浮躁,我也抛开杂念,

全心全意投入它,体会它最细微的颤动,犹如蝴蝶振翼的怦然。在文字中,我或哭或笑,或喜或悲,我读出了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的伤春之恨,读出了拟把疏狂图一醉的落魄,感受到了魂梦与君同的缠绵悱恻。只有沉溺于文字,我才能做回我自己,恢复我喜静的本性。手持柳枝着汉服,那才是真正的自己,小桥流水江南春,那才是我理想的家园。

我也不喜欢我的同学,因为他们一直对于中国传统文化都是极为冷漠的态度。他们对于传统的敬畏之心已经没了,甚至还说,诗歌应该是古人的东西。

我为他们感到深深的可悲,诗词是中国人的宗教,你怎么能抛弃它?在未找到新的根芽之前,我们不能将旧的泥根摧毁,否则这只能让汉族成为一个无根的民族,白白让外国人看了笑话去。



17、草一直在不慌不忙地行走着,只是我们没有注意到。

如果说雏鹰腾飞苍宏要经历风雨的击打,那么那搏击长空的性念就是它那犀利的双眼;如果说骏马奔驰于旷野要经历千里奔跑的锤炼,那么那奔腾万里为夙愿的性念就是助其翻越千山万水的铁蹄;人,欲傲立于世,成一代雄主立一世伟业,那河畔草绵绵思远道的性念就是其成功的基石……

当我们才刚刚懵懂的时候,就一直地在浪费我们的本钱,占着我们有本钱就肆意地挥霍青春。有的人只在乎现在的欢乐和惬意,却从没想过以后,没有一种思远道的性念。有的人却只会好高骛远,明知道自己不是那样的人却总想得到,最后只落得一个遍体鳞伤的下场。总的来说,就是缺少了河畔草的那种绵绵思远道的性念,草不急,树不急,急的是人。

在我的青春苔痕上有太多的懊悔和失落,现在失去了才知道原来后悔是这样的感觉。人就是这样不会慢慢来,想象到现在不会想到将来,不懂得“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的哲理。真的,哪一天如果你真的失败了,就去河畔,躺在地上,趴着也行,悄悄聆听草的私语,学着草的低姿态疗伤,然后慢慢地往前走……

一位在汶川当志愿者的人曾发出这样的感慨:“有时候,人活得还不如草。”在当时的认识是人的生命比草芥还要脆弱,可是现在用在这里的解释是人不如草聪明。草没有读过《龟兔赛跑》,可是他却做得那么成功,他不曾急匆匆赶路,也不会再风和日丽的时候坐下来偷一会懒。他走的好慢好慢,我们看不到他的脚步,但结局却一目了然, 草几乎占领了我们世界的角角落落。

草无言,却用自己的行动表态。世间的生命就像是一场马拉松比赛,弱小的草没什么窍门,最后却比参天大树看到的世界还要高远还要辽阔……
本文标题:马上相逢无纸笔的下一句-谜语:马上相逢无纸笔·中分格(打一电视剧名)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79642.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