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康盛创想-康盛创想李明顺:07年是社区营销“实施探索年”

发布时间:2017-08-31 所属栏目:落伍者

一 : 康盛创想李明顺:07年是社区营销“实施探索年”

  2007年3月1日网络广告代理商好耶被天价收购让我们重新审视网络平台的营销价值。据艾瑞当天公布的相关数据:2007年网络营销市场依然以超过30%的速度高速发展。那么,2007年中国网络营销市场有哪些新趋势、新策略及新手段?日前艾瑞网对康盛创想(Comsenz)副总裁李明顺进行了专访,他认为07年是社区营销的“实施探索年”;对行销人员来说,应准确把握社区营销“自下而上”效果的产生过程。  

康盛创想(Comsenz)副总李明顺

  艾瑞网:Web 2.0时代,新兴的网络社区逐渐显示出强大的营销功能,您认为07年社区营销将呈现什么样的发展趋势?

  李明顺:在我看来,2007年对社区营销来说,是一个实施探索年。一方面在实施,另一方面也需要继续探索。首先,我认为企业(尤其是品牌公司)在今年肯定会实施越来越多基于互联网社区的营销,随着08奥运的即将到来,大家都会寻求展示品牌的空间,此时,营销潜力非常大的网络社区(BBS、Blog)无疑有最广阔的发挥空间。

  其次,之所以我讲还要探索,是因为社区营销在价值认可度、商业操作模式、跟踪测量方法、市场价格体系、专业营销人才等方面,都存在着需要发展的空间,现在的状况还不尽完善。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大家都会去行动,“摸着石头过河”,不会因为某些环节上的不尽完善而放弃对社区营销的尝试。这也是我为什么讲07年是“实施探索年”,而不是“探索实施年”的原因,实施在前,探索是伴随着实施而展开的。

  需要补充交待的是,我认为在中国,除了新兴的网络社区(如交友、SNS、视频社区)之外,更为重要而普遍的社区是大量的数十万的专业论坛(BBS),以及众多网站启动的博客(Blog)社区服务。尤其是论坛BBS,在中国存在了10多年,据CNNIC统计,43.2%的中国网民经常使用论坛/BBS/讨论组,应用普及度超过即时通讯,仅次于Email.

  前段时间,《华尔街日报》一篇报道就指出,BBS仍然主导着中国互联网的社区应用,数量非常多,分布非常分散。这是与美国等其它国家在互联网社区发展方面不一样的地方。所以,在社区BBS营销方面,我期待也相信,2007年市场一定会有更多的表现。

  艾瑞网:目前国内基于社区的营销手段有哪些? 07年社区营销将为行销人员带来哪些新策略?

  李明顺:据我了解,目前国内在网络社区内展开的营销行为,主要包括创意互动事件营销、普通品牌广告、搜索引擎广告(Google Adsense、百度主题广告等)、效果联盟推广、帖子营销等。但是,这些营销活动大多数都仅仅把社区当作一个普通的媒介,很多营销行为与社区特性之间的黏着度还不够高。在这其中,暂时结合社区特性较好的是营销类型是创意互动事件和帖子营销。

  至于说2007年社区营销能为行销人员带来哪些新策略,我认为,一个必然的实施探索方向就是,规模化地挖掘社区的整体特性,然后再精准实施营销。比如,在社区BBS内实施定向的口碑营销,抓住特定网民的特定口吻与之展开互动,就是互动行销人员可以去尝试的。

  对于互动行销人员来说,自身更多地接触社区、尝试以一个普通社区会员的心态去了解消费者也是非常重要的。社区营销强调的是参与性,它的实施方法与传统的营销推广“自上而下”不一样,社区营销效果的形成是自下而上的,所以需要把握互动行销中的每一个细节。

  艾瑞网:有人说目前以广告为核心的社区营销赢利模式,会遇到信任度不够的根本难题。您怎么看待信任对社区营销的重要性?

  李明顺:信任是创建有效的社区营销的重要基础之一。在讲述信任与社区营销之间的关系之前,我想简单谈一下我对社区的定义理解。我认为,社区是指在一定时空内有着共同志趣或目的的一群人,所形成的一定的相对稳定的社会关系。至于网络社区,只是说明社区的介质空间是互联网,其它的本质内涵没有变化。无论是论坛BBS、博客空间,还是新型的SNS、交友、视频等社区,之所以叫做社区,肯定代表着其中有部分人在其中建立了一定的相对稳定的社区关系了。

  此时,每个人对其中一件事物的判断已不再是一个人的判断,而是群体智慧的判断。所以,想要展开社区营销的话,我认为企业首先必须真诚地面对社区中的会员,对自己的介绍、对商品或服务的描述,不能有任何夸大或虚假描述的成分。否则,很容易被群体智慧揭穿,也容易与这个社区群体形成对立紧张的气氛。此时,本来所期望在社区营销中获得的“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千万”良好口碑效果,反而会事与愿违。

  因为社区营销是具有正反馈循环和雪球效应的,所以,社区营销从策划开始,企业和营销者就要保持一个真诚的精神,从而才能建立真正的与网络社区会员(消费者以及潜在消费者)之间的信任,最终实现一个成功的社区营销。

  艾瑞网:据了解,利益共享广告是MySpace的盈利之道,国内这种模式行得通吗?据日前来自商业周刊的新闻:MySpace盈利与用户黏性犯冲而陷入困境。您认为国内社区营销如何处理盈利与用户黏性之间的矛盾?

  李明顺:类似Google AdSense的利益共享广告模式,已经在国内许多大中小社区网站中实施了。所以,证明这种模式还是有它存在的理由和价值的。但同时,我认为目前已存在的大多数利益共享广告提供商还不能充分体现社区的价值,不能成为社区网站的最佳商业盈利之道。

  首先,Google AdSense是Google结合自身搜索引擎属性特征而延伸出来的营销服务,是最符合Google自身的标准化商业模式,而非是为社区商业模式所定制的营销平台,所以,它存在着先天的偏向性,不能完全地挖掘出社区的特质。

  其次,退一步来说,Google最强的搜索能力也只是体现在网页搜索上,而非是社区搜索,Google Adsense在社区内的匹配度与网页上的匹配度相比,相对而言也弱一些,所以不能最有效地体现社区的价值。

  上述两个看法也许对于Google Adsense已经非常苛刻了,事实上,类似Google Adsense模式的其它利益共享广告提供商,大多数在上下文广告方面的匹配度还不如Google,在广告利益分成中给予社区网站的收益分配还更少。

  所以,网络社区营销行业在尝试利益共享广告模式时,有机会去实施探索一种比现有模式更佳的社区营销平台,从而充分挖掘社区营销的特质,体现社区网站的价值。相应地,这也为企业广告主在开展社区营销时,提供更大的实施空间,给予更有效的营销回报。

  您提到的报道说,社区网站MySpace在选择Google Adsense模式实施盈利过程中,与用户黏性犯冲而陷入困境。这也许正是我刚才所说的原因所造成的,Google Adsense模式是为Google网页搜索而存在的,而不是为MySpace社区特性所定制的。

  对于国内社区营销如何处理盈利与用户黏性之间的矛盾,我认为至少有以下三点需要强调的:

  第一,社区营销必须实现最大化的精准和定向性,向网民推荐其迫切所需(或潜在所需)的商品或服务内容,这样才能让网民感觉推荐的商品或服务不是完全多余的,有着一定的价值;

  第二,社区营销不等于推销广告,社区营销内容在精准匹配高的基础上,还要注意真实和趣味性,从而调动社区网民的关注度和好感,积极地讨论相关的商品或服务,并传达给更多的人。相反意思则是,社区营销内容不能具有强迫性,最大化地避免阻碍社区会员原有的阅读习惯和交流感受。简单的一种做法是,在实施营销时给予会员一些实实在在的好处和奖品,往往能起到较大的收益;

  第三,社区营销一定要充分做好与社区“意见领袖”之间的关系。社区意见领袖一般是指社区管理员、论坛版主、论坛明星会员、博客主、社区群主发起人。一般而言,这些人对于社区内其他网民有着较强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加强与这些意见领袖之间的沟通,争取他们对营销商品或服务的认同和好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营销效果,也能保证社区会员的黏性。

  艾瑞网:康盛在社区运作方面有非常成功的经验,也请为广大站长分享下如何经营社区及可挖掘的一些赢利模式。

  李明顺:从2005年12月Comsenz(康盛创想)实施Discuz!论坛软件开源免费计划以来,就重新对公司进行了新的定位,从一个社区软件提供商转变为了一个社区软件及服务提供商。而在服务方面,除了传统的技术服务之外,新增的一些服务范围中,就包括了如何帮助社区站长经营、收益,实现盈利和赚钱的服务项目。

  从2005年到现在,我们通过实施第一届、第二届《中国互联网社区发展状况调查》,与广告主、营销业界、第三方分析机构座谈,社区论坛测试营销等活动,在社区营销方面也积累了一定的一线数据和实践经验。

  2006年的数据统计显示,在数十万社区网站中,27.7%的社区网站从未展开任何形式的社区营销,在总体样本中,占有的比例最高。而大多数社区网站,所选择的社区营销形式也很单一,几乎都是搜索引擎及效果联盟推广。

  其实,对于社区营销而言,大多数的业内人士都意识到,口碑营销是社区最富效果和想象力的营销传播方式。市场研究公司Jupiter Research的一个调查就显示:77%的网民在线采购商品前,会参考网上其他人所写的产品评价;超过90%的大公司相信,用户推荐和网民意见在影响用户是否购买的决定性因素中是非常重要的。

  这就给了我们更大的可尝试的空间,我们希望能够在2007年,与广大社区经营者一起,选择包括“口碑营销”在内的各种崭新的营销方法和服务模式去体现社区价值,对价值变现。

二 : 专访Discuz!陈亮:康盛的移动创想

专访Discuz!陈亮:康盛的移动创想

  也许你从来没有注意到过「Powered by Discuz!」这行短短的字符串,但是它曾经出现在 4 亿个网页的标题中,在 PC 社区盛行的年代,曾经最多有 200 多万的网站构建于 Discuz! 社区程序之上。回顾康盛创想的历史,你所看到的不是一个公司的历史,而是中国互联网站长的历史。康盛创想伴随着中国互联网草根站长的成长而成长,在站长的推动下达到了自我的高峰,本应一片美好的未来因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骤临而打上了问号。

  康盛创想还能否复制 Discuz! 的成功,不只是康盛自己也是许多关系到切身利益的站长们最关心的问题。在本文中,康盛创想总裁陈亮解构了康盛创想和他的站长伙伴们从 PC 互联网时代 Discuz! 到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微社区,包括技术与商业在内整个站长生态体系的巨变。

  PC 互联网时代的无私者

  2001 年的中国互联网还是一片荒原,建设一个网站、构建一个社区在当时还是一件技术门槛非常高的事情,对于当时的一家互联网创业公司来说,技术问题几乎是整个创业过程中的核心问题。Discuz! 的前身 CDB(Crossday Bulletin)就诞生于这一年,当时还只是康盛创想创始人戴志康的一个个人作品。

  2 年之后,凭借着免费、高效、稳定、简单的特点,这款产品已经在站长圈中小有名气,2003 年时,CDB 更名为 Discuz! 并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重构,并且开始实现商业化运作,靠着出售源代码实现了营收的平衡。

  然而在一年之后,康盛创想却决定发布 Discuz! 的免费版。

  因为当时世面上有免费的论坛程序,但是他们在产品层面上和当时的 Discuz! 差很多,我们的初衷就是为了从技术中解放站长,避免重复造轮子,所以决定免费。

  在现代的互联网人印象中,似乎 360 才是免费颠覆产业的典范。但在十年前,Discuz! 就已经这么做过一次了,而且这一行为所带来的后续变革远比杀毒软件所带来的影响更加深远。

  免费后的 Discuz! 迅速的催生出了无数大大小小的论坛,Discuz! 就像是为站长们配好了耕地的装备,互联网的荒原迅速长出了丰富的内容。到了 2005 年的时候,Discuz! 已经成为了华语市场中占有率最高的社区程序。每一个使用 Discuz! 程序搭建的论坛,在论坛的页面标题上都会有之前提到的那串「Powered by Discuz!」

  在那之后,中国互联网是一段黄金时期,也是站长的黄金时期。在 PC 时代,站长的商业逻辑非常简单,大致上就是各种广告联盟、硬卖流量。个别社区在电子商务上有所探索已经算是很新鲜的商业模式了,论坛+增值模式或是论坛+游戏联营这样的模式,都是在相当晚期才出现。

  康盛创想总裁陈亮想了想又补充道。

  但是大头还是广告,传统社区的商业模式离不开广告。

  之所以要强调这一点,是因为康盛创想在整个 PC 时代几乎没有过多的涉足广告业务。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康盛创想的主要收入来源于为商业用户提供技术运维服务和商业版的定制开发需求。放在江湖小说里,康盛创想靠着少数大客户的订单支撑起超百万的免费用户的行为,就像是一位劫富济贫的侠客。当然,如果你点开过康盛创想的商业版报价,也不会认为他们是在对大客户狮子开口。

  因为我们始终认为我们的优势是技术,用户使用我们的原因是因为 Discuz! 提供了一个免费、稳定的技术平台。如果直接向他们售卖产品,或者由我们自己来运营一个广告联盟,都可能会改变我们的性质。

  2008 年,康盛创想终于找到了他们在售卖服务之外的另一个收入来源——社交游戏联营。

  那一年,微博客这种产品形态在国内刚刚冒头,陈一舟的校内网风生水起凭借开心农场、3D 狗狗等社交游戏成为了风靡全国的现象级游戏。当时移动互联网的端倪还没有浮现,但是一些论坛活跃度的下降已经开始让站长微微皱起了眉头。康盛创想从这个危机中看到了商机,推出了漫游社交游戏平台。

  一年之后,漫游平台成为了国内最大的社交游戏它能够用联营平台,任何一个使用 UCHome 或 Discuz! 建站的站长都可以方便的为自己论坛的用户提供社交游戏。用户在论坛中玩游戏充值所得,将由论坛方、康盛和游戏开发商三方分成。至此,康盛终于完成了自己在论坛/站长生态体系中的闭环结构。

  移动互联网之殇

  一切都看似无比的美好,康盛在将近十年的历程中不仅让自己获得了发展,还孕育出了一整个以论坛社区为核心的生态系统。甚至直到社交媒体出现,大多数的站长和康盛创想自身都没有意识到危机的来临。社交媒体的狂热发展虽然让社区羡慕,但康盛随之推出的 UCHome 和漫游社交游戏运营平台也让大部分站长尝到了甜头。

  直到 iPhone 的出现,Android 的普及,康盛创想和站长们才一夜之间发现原来坐稳 PC 互联网市场并不意味着帝国已牢不可破,相反情况可能更糟……

  因为互联网社区被宣判了死刑,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到来的那一刻。

  首战告负

  康盛创想意识到移动互联网的来临比大多数自己的用户——也就是站长都要早一些,因为比起个体站长的收入降低来说,社区网站在数字上的减少让康盛更加敏感的意识到问题的来临。

  最早在 2009 年的时候,我们就开始发现了移动互联网发芽的迹象。到 2010 年就迅速的成长为了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流量),我们内部也是从 2010 年开始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的。真正影响到站长的是到 2012 年,流量的降低影响到了传统 PC 社区的根本商业模式,大批的站点关闭。

  陈亮对几个时间点的记忆十分清晰,因为在这几个时间点上康盛也分别作出了几个重大的决策——2010 年加盟腾讯,2012 年开始掌上社区产品。

  掌上论坛产品是我们最初对 Discuz 和站长在移动端转型的探索,因为 Discuz 一直就有一个很不错的 Wap 版本。当时就想,既然是客户端模式吸走了流量,那么我们也做个客户端。

  掌上论坛是一款客户端产品,它让传统社区可以以 App 的形式出现在网民的智能手机中,体验完整的 Discuz 论坛服务。在当时,这款产品已经是体验最好的手机端社区类产品了。

  然而,掌上论坛并没有复制 Discuz! 在 PC 端领域的成功。

  后来我们总结教训,认为掌上论坛这款产品存在一个结构性问题。一个传统论坛的用户结构是遵循 28 原理的,即20%的活跃用户,80%的非活跃用户。前者来论坛的目的是分享信息,后者来论坛的目的是获取信息。在前者的 20% 中又有 5% 左右的用户是热门用户,他们分享了论坛里 80% 的内容。但是,他们贡献的是 80% 的内容而不是 80% 的流量。

  在推出掌上论坛之后,大多数的论坛只有 5% 的核心用户下载了客户端,以满足他们随时随地分享内容的需求。而剩下的用户则几乎不会下载

  因为下载-安装这个动作,对于获取信息来说太重了,更不用说对于新用户来说还需要注册。

  在移动端上,微博等社交媒体承载的信息越来越大,社交取代「搜索」这一在 PC 时代获取信息的标准途经。用户根本不会为了看某一个特定的信息而专门下载一个客户端再注册。掌上论坛对 PC 用户存量的吸引力不足,对智能手机用户增量更是无能为力,让它逐渐在站长的眼中成为了鸡肋。

  没有了流量的优势,站长们的商业模式就被掐死了,进而也将冲击到康盛自己。

  一个意外的插曲

  在从传统 PC 向移动转型的过程中,康盛创想做出了一个让所有站长都没有料到的决定——2010 年 5 月,腾讯宣布全面收购康盛创想,康盛创想成为全资子公司。

  彼一时,腾讯的「连通器公司」战略还没有浮出水面,移动端上也没有如今微信那样拿得出手的入口级产品。围绕着腾讯,大多数的站长和创业者还在纠结于「被抄袭」、「被碾压」甚至是「无耻」的评价上。作为上一个时代的「无私者」,康盛创想卖身腾讯,让许多站长感到了一种情感上的「背叛」。

  当时,马化腾在 2011 年的站长大会上提起腾讯为何要收购康盛创想时说到:

  虽然腾讯被业界称为所谓的「三座大山」之一,但腾讯不希望作为一座布满岩石的大山,而是希望覆盖了很多肥沃土壤的山,让众多的创业站长们在上面生根发芽。希望在未来的开放道路上跟大家一起携手走得越来越好。

  带着整个站长生态系统加入腾讯的康盛创想就是洒在山上的一捧泥土,从此腾讯的山不再孤高而独立。事实上,腾讯很明白自己收购的并不是一个技术公司,而是一个生态系统。因此当时外界的很多传闻在接下来的四年中都没有成谶。康盛创想在腾讯的系统中始终保持着一个相对独立的运营模式,一面将站长引入腾讯的生态体系的同时,也让腾讯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来反哺站长创业者。

  第二次腾飞

  当所有人都以为康盛创想这头 PC 时代的雄狮将在新时代陷入冬眠的时候,Discuz! 突然插上了微信的翅膀飞上了移动互联网的天空。

  在打造微社区这款产品的时候,康盛创想重新思考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商业逻辑,这不仅仅是针对的康盛自己的也针对站长而言。

  康盛创想在 PC 时代的成功不仅仅是因为我们做出了一个足够好的产品,还在于我们为站长找到了商业模式,打造了生态系统。只有这样,康盛创想自己才能赚到。

  其实想明白这件事之后,我们会发现移动互联网时代站长的作为其实比传统的互联网模式更多。因为它给了站长更加灵活的运营模式,硬广的死掉是拼流量时代的死掉,接下来是拼运营与创意的时代。

  康盛创想为站长们想到转型方案是做运营——这个逻辑很简单,康盛创想一直在致力于降低站长创业的技术门槛。在10年前 Discuz! 出现之前,一个创业者要想建立一个社区在技术上门槛是很高的。Discuz! 改变了当时的现状,让站长可以解放出经历来做运营。这意味着在过去的 10 年中,这些传统站长最大的优势其实是运营、营销的经验。

  那么谁缺少运营呢?

  答案也很明显——线下商家。

  几乎所有品类的线下商家都为赶上移动互联网的热潮而挤破了脑袋,以至于几乎所有做相关类型服务的创业企业都拿到了融资。但是商家中的大多数完全不懂得互联网运营,他们要么被忽悠买个几十万的 App 解决方案,要么建立个微信账号却疏于打理,这些所谓的 O2O 很难真正为商家带来价值。

  而地方站、地方社区站长却能够给这些商家带来他们最想要的,不仅如此与本地资源的深度对接也是移动互联网时代下,地方社区自身所最需要的内容。

  在移动端上,除了微信、微博这类超级 App 之外,用户使用的最多的是和地理位置相关的衣食住行 App。地区门户和社区天然拥有这部分用户流量,在过去 PC 时代是简单粗暴的把流量卖给商家。而现在,站长应当发挥自己的运营优势将线下商家融入自己的内容体系中。

  在康盛创想为站长们摸索出的商业模式中,站长可以直接接管本地商家的微信号、微社区的运营。而站长所拥有的本地社区则像是一个接入了本地所有商家的平台。在本地社区中可以支持商家的各种促销活动和相关评论。这在很大程度上是让原本高高在上的本地社区切实的落到了本地。

  商业模式的本质并没有发生变化,仍然是广告。但以前的硬广模式在移动互联网模式行不通,硬广也无法为网站本身带来附加价值。移动互联网更适合这种广告即服务的模式,将广告与用户需求相结合。

  对于站长来说,与商家联运本地平台可以吸引用户在移动端上访问社区,商家的线下商铺会成为本地社区的地推渠道。对于商家来说,进驻站长的地方社区平台,最大的好处是再也不用烦恼如何做社交媒体运营。

  站长最关心的两个问题——流量,钱都解决了。

  那么,在这个商业逻辑下,康盛创想交出的答卷是什么呢?

  微社区。

  陈亮说到,之所以选择微社区为切入点一方面是为了更好的整合腾讯的资源,另一方面也是微信作为超级 App 确实非常有潜力作为这样一个入口。

  对于一个新用户来说,我们很难让用户下载一个独立的社区客户端,因为下载、安装、注册的流程非常「重」不适合移动互联网时代。把社区集成到微信中一次性的砍掉了这三个步骤。用户点进来就可以获取信息,这几乎和 PC 端社区获取信息的速度是一样的,甚至更快。

  用户从线下扫描商家的微信号,微信号由地方站长联营,引入地方微社区成为微社区用户,获取用户后站长可以在微社区中做出更多的内容运营再反哺给商家,整个流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回路。对于微信来说,这种模式也可以救活很多沉寂的微信公众号,增加微信的活跃度。

  从技术角度讲,微社区的呈现形式再次体现了康盛创想为站长铺路的理念:

  从产品形态上,微社区与之前「失败」的掌上论坛最大的区别就是一切都变轻了。

  这种轻不仅仅体现在终端用户方面,同时还体现在站长方面。建立社区的技术门槛进一步降低——社区不再作为一种单一的产品形态出现。现在的轻社区,不仅可以在微信中使用,也可以轻松的集成到任何 App 之中。康盛创想和应用宝合作为开发者提供了一套 SDK,任何开发者都能快速的将社区这个功能加入自己的产品。

  在过去,我们大概要用几个月的时间来开发一个新的功能,而活跃站长为了稳定性上的考虑也要用几个月的时间来上线新版本。对于一些特殊案例,甚至很长时间都无法用到新功能。在移动互联网模式,慢约等于死。

  在微社区的平台上建立的社区像是蜂巢,他们彼此独立,但是却拥有着相互连接的基底。也许现在还不到打破隔断的时机,但总有一天人们会发现只要是网络不论它的载体是计算机还是手机,都是连接在一起的。

  康盛创想不论是在 PC 时代还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都扮演着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布施者。他们的商业模式从不会对站长竭泽而渔,也不想讲商业做成「搞慈善」。

  在移动时代康盛创想的商业模式也很清晰,随着社区与商家的合作越来越紧密,站长也将不仅满足于微社区的基本产品形态。微社区会接入更多开发者开发付费插件,这些插件可以让站长更好的运营自己的社区,帮助本地商户变现的同时。也将为康盛创想带来收益。

  当然,这还只是康盛创想在移动互联网领域自身商业模式上的第一步探索。

  我们的价值观其实很简单:一直帮助别人不一定能 100% 的铸造自己的成功,但是不帮助别人 100% 实现不了自己的成功。所以我们选择帮助别人,帮助站长成功。

  陈亮如是说。

  互联网创业 2.0 时代

  2014 年 5 月 10 日,腾讯的第九届中国互联网创业者大会在北京召开。许多人可能会对这个会议的名字感到有些陌生,因为这个会在前 7 届都叫站长大会。

  在大会上,逻辑思维的罗振宇分享了一个观点——互联网创业 2.0。这并不是一个技术术语,要理解这个概念也不需要像分辨什么是 Web 1.0 什么是 Web 2.0 那样拥有专业的互联网视角。互联网创业 2.0 的辨别方法很简单——虽然他们是互联网公司,但是却做着与互联网不太相关的行业,比如马佳佳、比如雕爷牛腩、比如黄太吉。

  活在互联网创业 1.0 时代的互联网人看不惯这些新生势力,认为他们是在对互联网的玷污,认为一个卖凉皮的自称拥有互联网思维是一种耻辱。

  而在这些新互联网创业者的眼中,结果却恰恰相反,互联网创业 1.0 的业态已经拥挤不堪了,而 2.0 则是一片蓝海。

  回到最初的问题,什么是互联网创业 2.0?

  利用已经铺好的互联网基础平台,让网络力量渗透到那些看上去与互联网不相关的行业中去。互联网创业者 2.0 和之前的互联网创业者不同,他们不是码农、不会编程、甚至架不起服务器,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们利用 Discuz!,利用微社区,利用微信和微博来在他们所擅长的非互联网领域「闹革命」。

  在 Discuz! 和它的同类型的各种「建站程序」出现以前,创业者需要具备完整的开发经验。在 Discuz! 时代,创业者需要服务器维护的经验。在微社区的时代,创业者只需要有一个微信公众号。从 Discuz! 到微社区的转变,康盛创想摆正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与互联网创业者 2.0 们的关系。

  无论是手机游戏、工具类软件、一个蛋糕店的微信号,事实上都可以使用微社区来解决用户交流需求。而借助这些独立应用所发展出来的社区,像是一个个独立的蜂巢酝酿着新时代互联网的全部内容。

  在移动互联网大浪拍响的时候,并不是所有的站长都愿意和康盛创想一起转型,有许多流量还」撑得下去「的站长都选择相信 PC 互联网在未来仍然能够回暖。而转型移动互联网站对这些站长现有建立起来的现有利益来说损失太过惨重。其实不仅仅是旧互联网人这样认为,一些始终抗拒触网的线下商家和其他行业巨擎也是如此。

  很多时候,我们回顾一些失败的站长和创业者,包括我们自己的一些关闭的项目。失败的原因是因为创业者被可能发生的困难吓住了,自己放弃或执行不到位了,于是失败变成了现实。

  然而在这样一个「最美好的时代」,成功不会为驻足者停留。只有那些敢于转型,敢于迎战的人才最终能够站到新一轮的浪潮之巅。

  康盛创想也在期待着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中,继续和站长们共同成长,创造中国站长的新篇章。

  本文首发于创之网,作者:@逍遥小妖

三 : 康盛创想CEO戴志康:社区向SNS转化相对简单

 

康盛创想CEO戴志康

        9月16日消息,康盛创想CEO戴志康在接受腾讯科技《中国100位互联网CEO全景调查》时表示,目前的情况下社区BBS网站向SNS转化要简单的多,但之前运营社区的策略已经变得不再适用。

戴志康认为分化将成为SNS发展的趋势,用户将根据不同的兴趣爱好,通过SNS的方式结成独立的小圈子。戴志康表示,SNS的媒体价值被广告主完全认可还需要一段时间,目前依靠虚拟增值盈利“更靠谱一些”。

据戴志康给出的数据,使用UCenter Home的网站,人均PV都在大幅度的提升,一般来讲会提升30%左右。UCenter Home是康盛创想发布的一套采用PHP+MYSQL构建的SNS软件。

以下是本次访谈的精彩观点:

我们UCenter Home的程序发布四个月左右的时间里面,积累了4万到5万的量。其实我们发现有UCenter Home和论坛之间的结合,所以这里面取得用户是比较容易的事情,但是对于最终的网民来说,从一个没有上过任何的SNS到去接触到UCenter Home的这样一个东西,不同网民的接触速度不一样,这个也有数据。包括凡是使用UCenter Home的人,人均PV都在大幅度的提升,一般来讲会提升30%左右,以前在论坛里面比较高了,大概10%到12%左右。

我认为SNS将来可能会去分化,有些SNS网站比如面向高中生或者是这样的学生,那里面就完全是纯娱乐化的东西,对于一些办公室白领可能会逐渐地开始有一些轻度的娱乐和一种温馨的文化或者说一种特定的文化相连的东西这种东西,比如这个圈子有一种什么样的文化,那个圈子有什么样的文化,文化会在这个圈子里面形成。

比如说你做一个内容型的网站,进来先看看有没有内容再决定注不注册,但是SNS是先决定注不注册然后再看里面有没有内容,这样对于搜索引擎优化这些通常都不会很好做,所以这样的社区要转换到SNS上,相对来讲比重新做一个要简单得多,但我认为需要一个时间去让大部分的人或者起码有相当的一部分人能够开始明白这件事情是怎么把它搞起来的。

做插件也有两方面做事情,一方面向用户收费,现在向用户收费,因为平台上的限制,我认为不会非常快的起来,像我们的开放平台的协议里面,允许你放不超过页面有效面积的10%的广告,这个广告你可以自己去找,起码对你来说是有收益的,我告诉你这块利益是属于你的,至于是不是能够,你能变成1千块钱还是变成1万块钱,现在还不好说,但是起码它是有利益的,不会是0。

以下是本次访谈的文字实录:

腾讯科技: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您收看腾讯科技特别策划的中国互联网CE0全景调查,今天与我们面对面的是康盛创想的CEO戴志康先生,请戴总先跟网友打声招呼!

戴志康:各位腾讯网的读者们大家好,我是戴志康。

腾讯科技:戴总,刚才进来的时候看到新印的海报,这个SNS也是排在第一位,用户也说我们这个用起来非常方便,从您个人来讲,如何想起来做一个SNS的业务?

戴志康:最早的时候,我们不是把一个应用或者一个产品归结成为一个SNS,从最早论坛里面开始就有人际关系,开始就有了人和人之间加为好友,朋友和朋友之间的关系,只不过后来Facebook的成功,国内国外行业的人士对于SNS的概念不断地深化,一直到产生出一个可实践和可操作的模式以外,我就发现,其实在中国也是需要这样的,因为用户本来就有这样的需求,所以我们也是顺势推出这个,我们的用户、站长有这样的需求,我们一定会在比较短的时间里面提供好用的工具来为他提供服务。

腾讯科技:我不知道在您理解从一个程序开发者或者做技术的人来看,什么样是SNS?

戴志康:如果说作为这个产品的开发商的话,我觉得SNS的定义非常广泛,非常非常广泛。能承载任何社会上人和人之间行为的东西都叫做SNS,只不过大家可能现在讨论的,业界讨论的SNS可能意味着是像Facebook或者说长得像Facebook的这样一种东西而已,所以这个概念我觉得可能不是非常必要去深究,SNS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有的人理解为SNS就是泡在这个地方的地方,可以满足人类本质的一些需求,我就泡在这个地方,或者我来这个地方就是为了玩,为了认识人,为了拓展人脉,为了拓展朋友和朋友的关系,或者我就维护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大家组织去开会、旅游、打牌,都叫SNS。

其实现在这个概念应该说从中国使用SNS这个概念的角度来讲,这个概念已经泛化了。我举个例子,原来中国人都把论坛叫做BBS,在国外BBS是一个非常老的东西,叫电子公告版,实际上在后来,其实也是一个论坛的形式,但是那种形式是非常传统简陋的形式,但是到后来我们中国把BBS这个概念泛化了以后,基本上能看帖回帖的东西都叫BBS,我们不管概念是什么,只要用户需要就可以,至于行业内愿意叫什么名字就叫什么名字。

腾讯科技:您刚才讲说,SNS您也提到是泡在那个地方,之前我们的论坛也是泡在那个地方,包括像Web2.0里面还有博客的形式,SNS里面也会涉及到博客这种东西,在您看来,SNS和以前的论坛和博客明显的区别在什么地方?

戴志康:论坛其实是一种有一点像长青树这样的东西,满足的是人们之间非常本质的需求,就是信息交流的需求,所以这个BBS上的信息交流其实是其他基本上可以讲是很多很多其他的应用无法满足的,比如你在Facebook上今天大家讨论买什么车好,这个车用什么发动机,那个车用的什么技术,你在Facebook上永远看不到这样的东西,哪怕Facebook有这些所谓汽车的专家造车的专家和买车的人。

所以BBS这种形式主要是满足人和人之间信息交流,以信息为载体的人际关系的承载,但是回过头来SNS更注重个人的展现,如果说BBS是一个电影院或者是一个集贸市场的话,SNS可能就是一个住宅小区,人和人之间通过电话线或者是通过小区里面的一块广场或者是什么样的一个地方产生人和人之间紧密的关系。

这两种应用其实从呈现方式上可能有一点像,比如发一篇日志、博客或者帖子,有的用户就想到底有什么区别,但实际上这个本质还不是很一样的,就像你在家看电视和你到现场看奥运会,以及你在电影院里面看一场电影,貌似都在看一个东西,但是实际的感觉是不太一样的,你买两瓶啤酒拿回家喝和到酒吧喝就感觉到不一样的氛围。

腾讯科技:SNS现在在中国非常火,这种爆发我不知道您看来,是自己门槛变低了还是什么其他的原因造成的?

戴志康:主要还是要归功于Facebook在美国做的探索,当然也包括微软大手笔的,虽然也没有投太多钱,但是导致了行业对它紧密的关注。Facebook其实也是一家创业中的公司,是不是真正解决了所有的问题?其实还远没有基本上能把所有的问题都解决掉,能成为Google或者当年微软一样的公司,其实还是有距离的。

但是回过头来中国人通常来讲,会在发现了一个星星之火的时候,一扑而上,就把这个市场迅速地占领掉,这是中国市场和美国市场不同的,比如做视频的网站,为什么中国会出现很多很多的中小论坛和网站,其实都是一回事,这可能是中国人的习惯,一种文化所导致的。

腾讯科技:知道我们UCenter Home和我们的平台也有很多人在用,不知道您方不方便透露一些数据。

戴志康:我们UCenter Home的网站发布四个月左右的时间里面,积累了4万到5万的量,我们会在本周三左右发布一个新的UCenter Home的测试版,其实我们发现有UCenter Home和论坛之间的结合,所以这里面取得用户是比较容易的事情,但是对于最终的网民来说,从一个没有上过任何的SNS到去接触到UCenter Home的这样一个东西,不同网民的接触速度不一样,这个也有数据。包括凡是使用UCenter Home的人,人均PV都在大幅度的提升,一般来讲会提升30%左右,以前在论坛里面比较高了,大概10%到12%左右。

腾讯科技:这个是因为本身形式还是因为比较新鲜?

戴志康:因为表现形式和它的这种感觉,什么叫感觉呢?你就是不断地期待你的好友有什么东西出来,不断地刷页面,没有看到新东西的时候你可能就去干别的东西去了,干了5分钟回来想想,还有没有别的东西又回来,现在在这个里面东西还没有爆炸性的信息,比如我看新浪,一屏都是信息,看完了以后可能一下午都过去了,所以就会有选择,看一些东西就算了。

但是有一些东西,好友之间的这些东西一个是信息不会过载,如果乱加了很多很多好友会过载,但是现在不会过载,所以你看这个信息的时候,感觉上你的重视程度就比你看一个普通的信息量很大的东西就是要高,在BBS里很多人发帖,大的论坛一天能发十几万帖,这个其实就是一个信息过载的情况,但为什么还有很多人愿意泡在里面?他可能在里面享受信息过载的乐趣。但回过头来肯定很多用户说发这么多信息,我都不知道看谁的?

所以以好友为机制建立起来的时候,作为一个普通用户,我都会有一种期待,这种期待是我看我的朋友到底发了什么东西,我说5分钟,我可能一个小时我就刷一下,对他们回,回完了以后对他们又产生一个通知,他们如果看到了以后又会回,所以一个热点很容易在SNS上面炒作起来。

而且在SNS里,你发一个内容或者发一个素材,不管这个素材是一个什么,比如发一个图片,发一个日志什么的,你发这种东西很容易产生好友之间的共鸣,因为物以类聚嘛,我加的好友通常都是对我这个东西有一个认同,所以我的消息我的声音会第一时间传播到他那里去,他对这个东西也非常敏感,就会在这个里面非常好的去玩,去回复,所以我觉得这个可能是促进,整个这几个机制UC、好友关系等等,这可能是促进SNS大幅度提高的一个根本要素。

腾讯科技:您平常会使用这种SNS服务吗?

戴志康:会,做一个必须喜欢一个,喜欢一个必须熟悉一个,熟悉一个必须精通一个。做SNS之前,其实我应该算是Facebook比较多的一个用户,但Facebook原来我用得也挺迷茫的,找不到人,是中国人我就想加,加完了以后,这里面基本上都是留洋的这些人,在美国工作的,共同的话题也不是很多,后来有一些人在上面了以后起码还可以有一些感觉,我基本上所有的SNS都上了,包括UCenter Home后面的用户我也上过20、30个,真正让我有一定感觉的,比如我上校内、海内、开心、51,反正基本上你听说过的我上面都有账号,但是普遍来讲,第一个还是属于你自己的圈子的SNS你会感觉比较好,什么叫自己的圈子呢?

比如说我自己跨两个圈子,一个叫做站长圈子,一个叫做IT人的圈子,所以其实我个人上了SNS里面,我们自己官方的SNS我上得比较多,那个上面是站长,这是属于我的一个圈子。还有一个圈子是IT人的圈子,我经常上的是5G,这个上面也是IT人比较多,我就感觉我真正泡在上面的SNS网站通常来讲还是和我所从事的圈子要密切相关,如果不相关,当然我也上。

比如我们有一个网站叫空姐网,那个网站我从一个普通使用者的角度,我是不会经常泡在上面,但是肯定还是有很多另有需求的人他会泡在上面,还有粉丝网,一般90后的发一些,粉丝网上面发的内容我都看不懂,发一些很奇怪的图片在上面,但是我会了解到底是为什么,到底是用SNS或者是用论坛到底做什么,不会说真心地泡在那个上面。

腾讯科技:您刚才讲到一些网站,可能原先有一个其他表现形式的,这样加了一个SNS进来,您觉得透过SNS会成为一个网站的标配吗?

戴志康:首先我认为对于一个活跃度比较高的,其实现在网站有几种,一种内容型的网站,内容型的网站SNS不一定会成为标配,但是内容型的网站又分大的网站和小的网站,比如新浪,这种网站其实我觉得SNS不一定会成为标配,因为大家在看报纸、电视的过程当中,互动的需求不是那么强烈,是需要你激发一下。

在电视里,我说你发短信到什么地方我就可以给你抽奖,你就发了一个信息,但SNS需要的不是这种感觉,不是需要灵光乍现上去互动一小下,他是需要你泡在上面。但是在社区类的网站,尤其是不管用什么样的手段或者实现了一些积累,就是你这个上面有一些活跃会员的话,SNS会很好的维系活跃会员之间的关系,基本上我认为这是将来必备的方式。

腾讯科技:社区网站还是以SNS为主,将来会不会说…

戴志康:将来也有这样的可能,这样的可能是建立在有一条非常便捷的发展用户的道路上,以前做BBS,首先我是没有用户的,我把论坛定一个主题,比如我现在就做汽车,我自己发很多帖子,自己拉周围的朋友来,我自己在上面让他们去灌水,每天爆一点料,今天帮这个买一点车,明天帮那个弄一点保险,让他们口碑相传,同时在搜索引擎里面买一点关键词或者做一点SEO等等,或者多和别人挂链接,基本上都是这几种方法。

那做SNS的方法有什么不一样?首先前者是一样的,我拉周围的朋友来等等,在这样的情况下,一般来讲他会非常不遗余力地去发展他的用户,而且单独做一个SNS网站的时候,这一步非常重要,这种形式不局限于一对一的联系,开会,还有不断地去说,有点像人拉人的方式。

第二种做法就是SEO,做链接的方式,通常来讲对SNS的网站来讲都不是很有效果,因为搜索引擎本来就搜不到,做了链接以后,要先注册这样就把人打在外面了,这个又不大符合中国人的习惯,他们比较喜欢先尝后买的,比如说你做一个内容型的网站,进来先看看有没有内容再决定注不注册,但是SNS是先决定注不注册然后再看里面有没有内容,这样对于搜索引擎优化这些通常都不会很好做,所以这样的社区要转换到SNS上,相对来讲比重新做一个要简单得多,但是至今为止,我们不认为在行业里已经成为了一个普遍的趋势,一说起做BBS,会有很多人明白去把BBS很快做起来。

但是在SNS领域,现在我认为,因为它出现得太晚了,还没有太多的用户精通这个东西,但是我们自己也扶持一些这个网站,我们自己都是他们的用户,做法是不同但是难度都差不多,包括我们也采取一些有做一个上地的SNS,去花莲上面发小条,说里面都有什么嘉华大厦区有上地家园区的,你一看就很有亲切感,上来注册注册,这个做法不是完全一样的,但是难度和可行性都差不多,我认为需要一个时间去让大部分的人或者起码有相当的一部分人能够开始明白这件事情是怎么把它搞起来的。

腾讯科技:您认为现在困难还是中国的用户并不太熟悉SNS的玩法。

戴志康:站长这些人早就明白SNS怎么玩了,但是就用传统的做网站的方式,做SEO,做搜索引擎优化,这个肯定没有效果的,就是很快的把0从1,把SNS网站里面的用户发展起来,他可能对这一块可能还不太了解,这个了解的过程大概会需要6到10个月左右,最多10个月左右,我相信在中国就会涌现出一批对这个东西很精通的一个群体。这个东西就像市场经济一样,我们提供的就是引导,但是具体你怎么做靠的是用户自己去做,比如国家不告诉你,你今天要开一个IT公司还是明天开一个石油公司,不告诉你这些,就做的就是策略性的引导。

腾讯科技:还有一些说法说可能一两年之内SNS的竞争就会逐渐明朗化,现在也有很多人在做SNS,他们必须要找投资,时间看起来也很紧张,我不知道您看到现在目前SNS网站融资的情况会比较乐观的,投资人怎么看呢?

戴志康:我个人觉得,你这个网站做的确实蛮不错的话,要求别太高,要找投资我觉得应该不难,据我所知,新发展得比较好的也是有不少的VC在和他们谈,所以我觉得SNS网站在这个阶段其实,怎么说呢?投资人投进去的其实也冒了一定的风险,因为整个的大局势千变万化的,每天日新月异,每天都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所以投进去肯定是有风险,但是风险投资风险投资万一是个机会呢?对不对(笑),所以我认为如果我要是一个投资人的话,我也会看很多SNS的网站,我觉得做投资或者做什么,当然我没做过投资,我的感觉是什么呢?大家不是比谁输得更少,而是比谁赢得更多,如果你抱着这样一个目的的话,VC肯定…比如说对于SNS网站,对于开放平台,对于开放平台上的应用开发者和应用开发商,这三个层面其实都应该投一下。

腾讯科技:您刚才说投资可能是盈利的,我不知道在您看来这些SNS的网站应该怎么来获得盈利呢?

戴志康:说到盈利,中国互联网公司尤其是新创互联网公司痛嘛,这么多年形成的“唯二”的两条路,要么就是向你的用户收钱,增值服务。再不就是收保护费。客观来讲,SNS上投广告会是一个比较好的市场,用传统的方式投广告会是一个比较好的市场。

但是在这个领域短期内我认为SNS网站还不具备和门户网站和成熟的媒体型网站在广告领域抗衡。回过头来在很多的广告主里面,他去快速地接受一个新的媒体,他也不能够很快的接受,比如新浪的价值可能在02年就有了,但是02年这个广告主还是不认同,最多说你送我点广告,或者我蹭你点广告,投一点是一点,很多新媒体都是这样,你就在我网站上投,然后我跟别人说宝马在我这儿投过广告,一开始网站,新媒体都是弱势群体,但是现在新浪为代表的门户网站其实逐渐地成为互联网的主流媒体了,但是新的媒体比如SNS它的媒体价值被广告主完全认可还需要一段时间。

再说虚拟增值,我认为相对而言更靠谱一些,对于现在中国的SNS来说更靠谱一些,因为SNS里面其实有一些天生的娱乐化的基因在里面,比如买车位,买卖奴隶,买卖好友,这些东西其实本身就有娱乐性的基因在里面,所以我认为将来可能SNS,往娱乐上发展的SNS在营收上会成长更快。包括校内也投入很大的精力做webgame,但是它和SNS结合得不够好,但是SNS已经发展了很多的用户在里面玩了,所以短期内可能虚拟增值是一个收入的来源,长期内两个可能都比较重要。

但是从整个行业来讲,我自己不认为说是SNS的收入可以很快地爆发出来,这个我不认为,因为起码Facebook现在也遇到了一些广告、收入上的一些压力和困难,比如他原来做的BK,这个东西蛮天才的,效果也蛮好,但是在美国的这种基于隐私尊重各方面,就没有办法在这个上面去安抚用户受伤的心灵,所以天才的想法也需要和市场结合才可以。

腾讯科技:现在很多SNS网站都可能会引入webgame,有可能我上很多SNS,我去上面停个车,买个人就下去了,这样会不会觉得娱乐功能方面会被过分强调?

戴志康:中国人,大家可以看中国网民的年龄层次,这和中国网民的年龄层次非常相关,一个是白领这群人不知道该玩什么,你想想,比如说我们办公室的白领,上网,完全当做一个工具,游戏你也不玩,觉得太笨,太重了,光客户端下载就1个G,不玩这个东西。普通的聊聊天只是当做像手机短信的东西,所以在互联网上其实没有什么娱乐的需求满足。

其实一些停车位这些东西,可能在某种程度上激活了这些城市人群,白领人群对于这种轻度的小品式娱乐的需求,但是互联网大量的网民尤其新增的网民,这些人是高中学历的,高中生、初中生或者初中以下的这些人,他们在网民新增的人口占的比重是非常非常多,这些人又会左右互联网向更加娱乐化的方向发展,比如说这些人他上网的时候,我在网吧里看是不用百度的,他用百度干什么?他不拿互联网当做一个工具,他干什么呢?

要么玩游戏,要么到聊天室泡着,反正就是玩,互联网对他来说就是工具,这样的人其实,我总是感觉他又会更加左右这个人群向着低龄化、低教育程度、低收入程度和高娱乐的方向发展。

所以我认为SNS将来可能会去分级,有些SNS网站比如面向高中生或者是这样的学生,那里面就完全是纯娱乐化的东西,对于一些办公室白领可能会逐渐地开始有一些轻度的娱乐和一种温馨的文化或者说一种特定的文化相连的东西这种东西,比如这个圈子有一种什么样的文化,那个圈子有什么样的文化,文化会在这个圈子里面形成。对于以前非常熟悉BBS的这群网民。

我认为会根据他原来在BBS里面的这些文化去形成一个一个独立而又紧密团结在一起,但是又排斥外界文化的一个小圈子,我认为这倒是有可能,因为人在现实生活中,比如你玩一个东西做一些事情,总是喜欢和你有共同喜好的人在一起做。一开始说共产主义要消灭阶级,但实际上中国是一个阶级非常非常分化和明显的社会,每个阶级的人都有它的喜好和文化圈子,这种东西可能会是促使一些专门能够为这个阶层提供非常好,非常到位的服务,营造适合于这个阶层的文化和氛围的一些网站主,可能会在这个领域,我们认为会取得一些成功。

腾讯科技:刚才也一直在讲网游,其实网游也是APP插件里面的一种,这种APP的应用,您觉得对于一个网站是必不可少的吗?

戴志康:在它没有出来之前其实不是必备的,但是我又感觉是它出来以后就变成必备的了。简单来说,每一个人都有,不管是娱乐化还是功能化的需求,大家看到抢车位比较火,这些东西其实都是APP应用的一个方面,其实应用还提供了很多很多好玩的或者是好用的一些功能,大家都没有APP的时候,网站和网站之间的竞争其实没有那么的复杂,你有认识功能,我也有认识功能,千百年都一样,大家说以前开个人空间,无非就是能上传图片、日志、图像,能给人留言,这个功能大家都不开放无所谓。

但是回过头来,如果大家都开放了,每个网站都有很多的APP,或者有若干大的网站有APP的平台了,实际上就造成这个变成很大,如果你没有APP的话,为什么呢?那个上面可以玩的地方确实很多,你这个上面玩的东西就是很少,用户自然不自然地就跑到更好玩地地方打磨时间,这样就导致你这个网站上本身的用户潜移默化地减少,只不过这种减少你并不知道而已,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叫做一种隐性的流失,往往看不见,但是其实非常可怕。所以我们认为有一个核心的理念。

一旦如果互联网进入到一个开放的平台大的环境里面,每天不断地涌现出很多很多应用的话,那么这个开放的趋势,开放的潮流就是不可逆转地,所以用户你这儿不提供给用户非常好的粘住他的功能,不提供的话,他就会去到别的地方,因为有太多的地方可以提供了,这样就导致从根本上可能就会有问题,除非你说你这个地方凝聚力实在实在是太强了,我就哪怕用一个留言本我就可以把这些用户粘在这个地方,我认为互联网发展到现在靠这么做已经比较难了。

腾讯科技:这应该是一个趋势。

戴志康:对,我认为是一个趋势,而且我认为当应用数量和质量扩张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这个应用一定是一个必备的东西,而不是可选的东西,现在对有些网站还是可选的东西,但是长期来讲肯定是必备的东西。

腾讯科技:这种开放就是为了APP进来吗?

戴志康:开放一方面是为了大家都能看到有很多人来开发,但我们认为开放其实是一种心态,而不是一个策略。策略性的开放,以前有一句话:“大企业创新是被迫的”。因为大企业不想创新,一创新就改变很多东西,改变很多机制,让它感觉很不适应甚至付出很多的成本,但是很多有创新精神的中小企业就逼迫大企业一定要创新,不创新就被超越,这种创新叫做策略性的创新。

还有观念上的心态上的创新,这种创新是真正的对行业产生有积极和正面的作用。比如开放,心态上的开放和观念上的开放更加重要,我们更多开放平台更多的是一个生态系统,一方面在保证网站主的利益,你用很低很低的资源和成本就开始为用户提供很多很多服务了,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对他来说是投入产出比是非常好的一件事情。我们做DSK为什么会成功呢?

我就是让你用非常低的成本就可以搭一个网站,至于搭什么网站我不管,大家通常来讲大批的人因为你有非常好的工具加上他有不错运营的小点子,一些运营的经验就可以把这个网站运营起来,就可以实现成功,比如说最近几年成功出售掉的网站全是我们的用户,所以这些用户他使用我们的工具,加上他一些丰富的运营经验实现了成功,这样的网站实际上,如果一开始不能够让他用一个很低的门槛进到这个市场来。

如果没有DSK这样的东西存在,他可能说我还要写一些东西让大家互动起来,这样想着就会打退堂鼓了,当然不是绝对的,所以我们觉得观念上和心态上的开放最重要的就是让你解决网站主的问题,让你身上有丰富的功能去用,起码让你不缺腿,大家都去练赛跑,起码大家都是健全人。但营养健全的人能不能成功呢?它也不一定能成功,比如咱们去跑也不一定跑得过人家,但是咱们都是健全人。

第二个,开放的生态和开放的心态会造成一个什么呢?大家之间的共赢关系,以前来讲,每个人想要实现自己的想法或者实现自己的愿景的时候,在互联网上唯一的就是做网站,但是回过头来,我这个网站只提供非常非常简单的功能,这个功能可能对于大部分用户来说不是必须的,这样我首先要不断地拉用户,然后让他到我这儿使用这个小的功能。对于这种自己发展不了多大的用户,你提供的又是很多人需要的功能的时候,这样的情况下你就适合做这种应用的提供商。同时以前还有很多的比如说DSK上面有很多的插件作者,他们在免费的义务的为这些用户去制造很多很多的插件,去满足他们功能上的需求。

但回过头来,这些插件他们用软件的形式发布出来以后,得不到任何的好处,他得到的唯一的好处,就是很多人对它叫好和认可,但这种任何通常而言,对它的热情的持续度,我们估计最多不超过半年,所以当它的热情退去,没有实际的利益的支撑,或者没有让他看到除了叫好之外有什么希望的时候,他就会选择退出这个行业,不做这个事情了,到最后就导致,比如说不管是基于论坛的扩张还是基于UCenter Home的扩张,大家都停留在简单、初级、粗放的阶段。一个插件的开发者一旦成为为一个比较高水平的插件开发者,他就会退出这个市场,为什么呢?

因为寻求不了他的满足感,这样对谁都不是好的事情,我们认为一个真正的共赢,真正的开放是在一个,以真正的共赢为依托的,你开发者一定要在这里面得到好处,得到实惠,网站主也一样得到实惠,当然我们作为开放平台,这里面也有我们的一份蛋糕,但是回过头来,这里面又涉及到利益重新分配,原来貌似利益都是网站主的,但是从辩证的角度,他能得的利益也非常有限,你是一个百分之百,你控股的公司百分之百,但是这个公司就值一百块钱,现在开放转变,你这个公司值10万块钱,你可能拿到50%,应用开发者也可以拿到很多,我们拿一小头,到最后其实是大家共同做大这个盘子实现一个绝对价值的增长。

但是从比例上来讲,比如应用开发者以前从网站主这个地方得不到任何的好处,除了网站主说你真牛,除了说这个以外没有任何的好处,而现在应用开发者一旦受到精神和物质上的一些刺激和满足以后,他就会不断地开发各种各样的东西,使得这个盘子越来越大,实际上辩证地对网站主也好,对我们也好都是一个极大的促进作用。

所以我认为这种共赢关系在中国还是需要,我认为一定是个方向,一定是个趋势,不管这个过程当中遇到什么困难,不理解或者怎么样,这一定是方向,就拿我们自己来说,原来我们做商业软件,这个软件每天大概,最高的时候销售收入有15万,但每天新增的用户只有100多个,为什么呢?因为你是商业软件,100多个里面可能还有破解的,大量的人都用不到这个东西,都在眼巴巴地期望,谁破解谁传给我,所以就导致整个市场太小,你这个销售收入哪怕你每个软件都销售,但是销售的收入永远都上不去,我免费之后,貌似是。

确实我们在当时免费之后的几个月里面,收入非常非常低,大概两万块钱,一万块钱一个月,基本上都是这样,但是回过头来大概在6到8个月的时间里面,这个形式就发生了非常巨大的变化,这个巨大的变化表现在,由于这个盘子迅速的增长,大概有10倍的成长,然后就会有膨胀式的需求,其实你没做什么事情,只是从模式上转变,同时丢失了眼前短暂的利益,但是其实你获得的是更大的利益。所以我认为开放还是,我个人感觉是一个不可逆转的潮流。

腾讯科技:您现在看来,在开放平台上做插件的公司或者个人,他们有比较好的盈利前景吗?

戴志康:做插件也有两方面做事情,一方面向用户收费,现在向用户收费,因为平台上的限制,我认为不会非常快的起来,像我们的开放平台的协议里面,允许你放不超过页面有效面积的10%的广告,这个广告你可以自己去找,起码对你来说是有收益的,我告诉你这块利益是属于你的,至于是不是能够,你能变成1千块钱还是变成1万块钱,现在还不好说,但是起码它是有利益的,不会是0,反正在中国做点事比较困难就在于这个地方,怎么说呢?现在美国你要有100万流量的网站,你就很赚钱了,在中国就不一样。所以我觉得一方面也在促进中国互联网的发展。

腾讯科技:刚才谈到说开放API,我们这边也在做这个事情,我想问您一下开放API存在什么样的风险呢?

戴志康:就跟改革开放之后存在的风险一样的,以前你到一个国营的副食店买馒头,永远不会相信那个馒头是坏的馒头,包子用的是不好的馅,开放了以后,就有一些不法的人就会拿死猪肉或者很糟糕的东西做包子,有可能出现这样的问题,但是回过头来一旦走上这条路,基本上短期的损失和短期带来的负面东西,一定会被长期的利好覆盖,比如今天我们改革开放30年了,我们回过头来想想到底是要改革开放还是不要改革开放呢?没有一个人去选我们不改革开放,就像朝鲜那样,当然我们也经历过那个过程,80年代的时候,确实,很多假冒伪劣产品,很多的豆腐渣工程,很多的贪污腐败,但是呢?

这些并不能阻碍这个市场真正向一个更开放更民主的方向发展,比如Facebook上面也有一些应用,会乱发通知,发得也不知道什么东西,弄得你很烦燥,但回过头来我认为这些事情都是会随着开放的进度越来越深,有一个市场调节的机制,加上人工把控的这样一个模型去逐渐的修整掉,所以我认为你要说开放,开放是只有利没有弊的吗?我认为一定不是,一定是有利有弊,可能开放投入一个月,可能会觉得弊是大于利的,但是弊会逐渐的被市场削弱。所以我认为只要能挺过最近的一段,开放初期的一段混乱,负面的东西,剩下我认为都是可以解决的。

腾讯科技:去年Facebook也有比较大的融资进来,包括像国外的一些做了很多年的SNS网站的公司也会进入到中国市场,包括中国本土的一些很强势的公司就像新浪、搜狐,甚至可能像腾讯这样的公司都在尝试进入SNS这个领域里面,在这种情况下,多少年之前,博客刚开始出现的时候谁都不理,博客自己翻身起来,差不多的时候强势资本一进来,就成了一个…,所以SNS您觉得会是这个过程吗?

戴志康:我说的仅代表个人观点。我认为不会,博客其实是一个“半2.0”,博客是什么东西?原来新浪用有限的编辑造出有限的内容给无限的网民去看。博客就是新浪用有限的编辑,也是同样是有限但是数量更大的博主或者说明星造出来也是有限的内容给无限的网民看。以前大家认为UTC就是Web2.0,其实UTC根本就是2.0非常非常小的分支,根本不等于2.0。

所以博客本身其实仍然最多叫做Web1.5的东西,但是有非常强烈的媒体属性,媒体属性太强了,这个会导致原来天生就具有媒体属性的这帮互联网的大佬们,他在真正一杀进这个市场的时候会把很多单纯靠博客为生的网站杀得片甲不留一样。我认为在SNS里面媒体属性绝对没有那么强,反倒媒体对于SNS是一个杀手,你老是来看,老是来看,你就习惯了报纸就是用来看的,你就不和它互动,在博客领域为什么可以发展?写博客的人仍然是“28”理论,80%的浏览量是在浏览这里面20%的名人,这不是真正的2.0的东西,2.0的东西就是每个人都以自我为中心。

笔触你在新浪没名,我写博客,我是自己能把自己当成一个中心,但是根本不可能是一个中心,我就是一个普通的人,一个学生,但SNS的理念,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中心,你只要在里面足够活跃,有足够多的行为和活动,你就可以成为一个中心,媒体领域的成功是可以复制的,如果现在有一个新的趋势或者新的项目,类似于新的SNS的玩意儿出现的话,这个东西就有很强的媒体属性的话,大公司门户网站仍然是可以成功,但是如果有很强的社会化属性和社区属性,我认为反倒对大公司是一个戈壁,这是我个人的观点。

腾讯科技:圈子或者说垂直的SNS,您觉得更具有一些活力是吗?

戴志康:互动性强的本身就是一个社区的,本身就不是说我以造多少独家内容为生的,不是把用户培养成一上来就看,每天上来都看,不是把用户培养成这个样子的网站要好一些,有一些门户网站想做SNS,我甚至都想,我现在有一个门户网站,我甚至都希望用另外一个域名来做SNS。

腾讯科技:比方我们做SNS的时候,有一些垂直的领域比如说婚介或者说电子商务等等一些方面你觉得哪个会比较成功呢?

戴志康:婚介这种东西早就有了,那是特别强的人际关系,但是我个人感觉和最近流行起来的以Facebook模式为代表的还不一样,那个其实是满足功能性的需求,我觉得肯定是有这样的需求的,而且这个需求还不小,但是我认为比如说婚恋发展得好和SNS网站发展得好,好像不是一回事,感觉上不是一回事。我认为什么东西可能会成功呢?有些游戏的SNS可能会成功,因为游戏的SNS以前大家到这个地方就玩游戏,玩完了就走,但是每个游戏提供商我认为都会积攒住一批核心的用户,以前只能玩游戏,但不能在这里面建立真正的人际关系,但是又出了一款新的游戏以后还是会把这些人拉回来,也许是不是巨人对51的投资可能是出于这样的考虑。

再一个我觉得年轻人的SNS会火,不管是什么样,只要是年轻人,年轻人喜欢的东西,尤其是90后甚至2000后,他们喜欢的东西实在是太奇怪了,我上他们的论坛根本看不懂他在说什么,完全看不懂,一天能发一万多帖子,我们有一个同事聊,他说我每个月我就把我的数据库全部清空一次,让他们来发,因为隔三个月以后就爆炸了,我看了一下他们都发什么?

你理解不了,这些人和我们这群白领或者说一个大学生,你让他混在一起根本交流不了,他们特别有时间,我到现在为止还没弄明白他们到底在弄什么,当然我举这个例子可能不恰当,比如法轮功,这个东西常人看来不知道在干什么,但是那个圈子又特别紧密,你打也打不散,拆也拆不开,老是在那儿活动,老是在那儿活动,你就发现这样的社区非常有粘性,当然这是一个不恰当的例子。如果有这样的一个圈子存在的话,我认为这个圈子会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东西。

腾讯科技:SNS领域的战争已经结束了,有的人说刚开始,在您看来是什么时候会结束或者说什么时候?

戴志康:大佬们全部都进来,包括腾讯,这个战争就会进入到真正的战争,以前还属于大家各打游击队,先占山头,能拉几个人先拉几个人,大佬们都进来,竞争我认为会出现一个阶段性的成果,而这种阶段性的成果,我个人感觉,腾讯进来,大家普遍认为最有机会的,腾讯本来就是一个社区,这样就比新浪、搜狐有优势,我个人认为,那腾讯进来以后,可能会对传统的社区网站,传统的做得比较好的社区网站比如校内、51产生冲击,这些冲击可能会导致一个阶段性的成果,但是我认为到这个战争真正的结束,还需要几年的时间,所谓战争已经结束了,我觉得挺扯淡的,哪儿证明战争已经结束了。

腾讯科技:戴总在创业方面很成功,所以有几个问题想请教您。

戴志康:在尝试。

腾讯科技:我感觉到在创业的时候,以前的TMT领域关注向传统领域投资,您认为这种原因是什么?

戴志康:这种原因,一个是互联网上我个人认为在05年、06年、07年,VC对于互联网项目的投资有点儿过热,过热就导致什么呢?确实投了一部分,有一些VC投了一部分明显会死,本来明显就压根儿就不应该投的项目,这是一个原因。第二个,确实互联网公司里的项目成长周期不是那么地快,这一批现在我认为比较好的公司都可能是02年、03年就已经开始预种了,逐渐逐渐长起来,但是VC钱又很多,从02、03、04年预种的公司就那么几个,新的又看不准,再加上前面有一点吃伤了,所以这个钱肯定会出现投不出去的情况,在中国还有一个特例,我也非常赞成这个观点。

中国其实不仅仅IT有机会,其他行业都有机会,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多富人,比如我家里有一个亲戚,什么文化都没有,就是修路,这就可以致富,这个东西可能在美国人看来觉得不可能实现的事情,在中国确实存在这样的东西,传统领域我也不否认确实是非常好的投资机会,只要你看得准,只要你有钱真正的投入进去,而且对未来的发展产生帮助的话,我认为应该会是不错的选择方向。

VC去选择传统行业,我个人的看法是第一首先不会放弃互联网行业,只是对互联网的行业投资趋向理性而已,第二个,传统行业从快速的投资回报来讲,也确实有互联网不具备的一些优势和特点,看互联网还要听他讲这个概念那个趋势,都是不确定的,但传统行业里面,我告诉你我现在能赚多少钱,你再给我多少钱,明年就可以赚多少钱,我的曲线是这样的,互联网的是不一样的,所以传统行业里面投资风险小一些,不用太看,主要看一些财务数据,国家的政策,国家说鼓励发展绿色能源,你肯定太阳能、风能等等这些都会有发展。

腾讯科技:您讲说现在很多小的互联网公司,02年预种,现在有一些好的公司该投的已经投了,现在会不会说中国互联网基本上没什么投资机会了?

戴志康:我个人认为一个投资的机会必须要是,就是和这种市场是连接在一起的,我认为真正的投资机会是在行业发生了一些变化或者说格局,世界上的格局发生了一些变化带来真正的投资机会,比如世界上的格局Facebook到底能不能超过Google?这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没超过也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证明超过不了也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证明超过了也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这个我认为会对投资产生巨大的影响,就像当年Google用独特的方式超过了雅虎一样,没有说我用比雅虎更多的编辑和内容来战胜,走的完全是不同的路,这个东西首先对Google来说,我认为它对投资的影响是深远的,比如说到这个时候你投资了百度,这个百度就非常非常容易成功,为什么呢?

因为国外已经证明了以这样的模式就能够超越一个之前互联网上最牛最牛的公司就是雅虎,所以回过头来我认为,对于真正的投资机会一定是在行业发展换代的时候开始产生的,但是这个VC真正投钱进来又不是那么一回事,这应该是上一波的公司成功了,这一波就开始投,就像05、06、07这三年,百度成功了,阿里成功了,新浪、搜狐广告都卖出去了,互联网开始转暖就开始投了,我认为这不是很有道理,这个我们叫时间滞延太大了,上一波的公司积累了那么多年成功了,你看到它成功了,开始疯狂地往里投,投完了以后,这一波要等到成功还太远了,所以我认为VC往里投钱和真正是一个有投资价值的轮回的这样一个东西还不是一回事,你要说有泡沫没有泡沫或者互联网还有没有投资价值?我认为长期肯定有投资价值,互联网肯定还要换若干代,在未来15到20年里面,投资机会有,但是短期就是螺旋式的上升,肯定有低谷的时候。

腾讯科技:从通常这么来看,现在是好像比较少,就是钱比较少是吗?

戴志康:我认为主要是项目。前一波的创业者,互联网成功的这些人士他会把那个人教育成一个特别亢奋,一想起只要一个东西能说服自己,他就觉得是圣经一样,太牛了,一定可以成为一个伟大的公司,但是那个公司在客观上,你如果理性地分析一下,那个公司其实真的不行,比如说你永远看到的都是一个激情澎湃地创业者在讲他的商业计划,但是你问他多少人?他说就一个人,你说你怎么能证明比别人做得好?他证明不出来的,我认为还是一个项目的问题,并且一开始他们都只有很少很少的钱,但是你光有点子能赚钱吗?中国充斥了太多只有点子没有执行力,没有团队,没有一个真正的商业运作的经验的一个,就是这种项目我认为不可能投的,还是项目不好,没有那么多好项目。

腾讯科技:往后看,前面一波创业已经过去,往后看几年,SNS、电子商务、网游这些方面你觉得…

戴志康:我个人认为,SNS从我们的角度是期望它是一个大市场,或者说是一个换代的东西,直白一点说,我希望Facebook挑战Google,这样对我们的发展是有利的,但是从现在来看Facebook也有它的瓶颈,起码它这个公司还不够非常非常地健壮,出名有一点儿早,出名早了以后,使得大量的人在关注它,比如像百度当时没有人看得上它,Google也是,所以回过头来我认为SNS是目前看来我认为最有可能的一个换代的领域,如果回过头来说电子商务,现在来讲大家都把电子商务等同于淘宝,这样一家独大的局面,我认为多少也是有些问题的,反正一家独大肯定不利于这个行业的发展,开始看着比较快。

但是后来应该会呈现很多弊端,所以电子商务我认为,反正我对电子商务不是特别的熟悉和了解,但是我认为和社区结合的电子商务是有希望的,但是你只要做成一个很伟大的颠覆性的模式,这个也不现实,但是电子商务通常来讲,如果你想做一些大型的电子商务的商业模式的话,我认为可能甚至必须要等到阿里巴巴犯错才性,他必须犯错你快速地进去然后怎么样,瓦解掉原来的体系和架构,这个垄断架构不打破的话。

对于其他电子商务的整个市场来说都很难进去,支付你垄断了,物流、信用,最大的买家资源,最大的卖家资源,甚至上层供应商资源,当然都可能是这样,阿里巴巴成为中国电子商务里面的微软,这是有可能的,但是这个要求就是阿里巴巴一定要开放,比如微软Windows能够成功,因为软件多,干什么都有,自己也出几个软件,但是不会无限制地出,比如微软到现在也没有出杀毒软件,阿里巴巴如果想垄断的话,需要更开放一些,而不是单纯地只是做自己那点事。

腾讯科技:最后想问一下,在您创业的过程当中,您觉得什么是最重要的?比如说资金、资源、团队或者说商业模式、核心技术或者是其他的?

戴志康:你可以仔细看看,任何一个商业市场中竞争的一些要素,比如说价格、服务、质量、品牌、口碑,各种各样的这些东西,其实都有一个核心就是人,在IT领域所有这些东西都是由人来创造,所以毫无疑问第一重要的肯定是团队,因为每个企业每个公司成功失败输一般都输在人上,就算市场不好,你有一个强悍的团队,仍然可以在市场的夹缝当中求得一席的生存之地或者另辟蹊径让你生长,这个团队肯定是最重要的,其他的我认为都差不多,同等重要,技术其实也是人,其他都差不多重要,资金当然很重要,但是我认为没有那么重要的程度,融了很多钱的公司也没有发展得好,百度也没融多少钱,但是并不妨碍它的发展。

腾讯科技:今天也谢谢戴总接受我们的专访,也希望我们公司将来发展得更好。

戴志康:谢谢。

四 : 康盛创想与落伍者聚会现场图文报道

本文标题:康盛创想-康盛创想李明顺:07年是社区营销“实施探索年”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74648.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