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 英国零售企业案例研究——Argos
61阅读/ www.61k.net
英国零售企业案例研究——Argos
来源:品途网 发布时间:2013-9-26
摘要
Argos是英国家喻户晓的百货零售连锁商,主要销售五金交电工具、汽车配件、运动器材、家具、装饰材料、文化用品、家用电器、珠宝首饰、工艺品、照相器材、玩具等各类商品。[www.61k.com]作为一个知名的零售企业,Argos的成功之处在于拥有多种销售渠道:传统商店、互联网以及电话销售等方式。此外,Argos在发展过程中还选择了一家专业的物流公司对它的众多分销点进行整合。这些因素是Argos成功的必要条件。
背景
Argos成立于1973年,是一家知名的零售连锁企业,它所经营的范围非常广泛,五金、婴儿用品、运动用品、娱乐设施,包括DIY成品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上找到,可以说,除了食物外,它经营的商品几乎无所不包,共计有17000个品种。Argos早在2002年4月—2003年3月期间财报就显示其销售额已经高达30亿英镑(约50亿欧元),而2012年2月财报显示,这个数值已经增长到39亿英镑。这些数字使得Argos一直占据着英国零售商的领跑者地位。
亿邦动力网——电子商务专业媒体
argos 英国零售企业案例研究——Argos
Argos在市场上的定位很强,作为英国第一家小型家电等产品的零销商,它在发展的过程中又开拓了手工制作、园艺等产品市场,并逐渐发展成这类商品销售商的领头羊,此外,它在珠宝与运动产品零售市场也占有重要的份额。(www.61k.com]之所以涉猎范围如此广泛,是因为Argos拥有这样的企业理念:通过涵盖货物种类多且分布广泛的零售店,把舒适与方便送给千家万户。
它使用了多种销售渠道,如电视、广播、报纸、杂志、海报,这样一方面可以增加它的销售量,另一方面扩大了名声,从而引来更多的流量。英国人对于Argos提供的这些销售渠道颇为喜欢, 2002年期间,Argos接到了超过2600万的电话订单,这个数值还不包括网站上的订单;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人们的购物习惯已经逐渐倾斜到网络端,Argos以43亿/年的点击量成为零售网站的销售先驱。而与之一同迅猛增长的是快递行业,在同一年,快送单增长量高达33%,其中的18%是Argos所贡献的。
Argos拥有750多家分店,分布在英国和爱尔兰共和国,超过
亿邦动力网——电子商务专业媒体
argos 英国零售企业案例研究——Argos
31000名员工在这些站点辛勤工作,为13亿消费者提供服务。(www.61k.com)Argos零售店在英国的分布范围很广,不到10公里便可以发现一个它的零售店, 数量繁多的零售店为英国约98%的人口提供着服务,但Argos对于目前的规模还不满意,随着年代的发展,它的分店也在持续增加中。除了线下实体店,Argos在线上也开设了商店,英国有超过2/3的家庭在Argos线上商店购买过商品。
发展
互联网是Argos运营的基础
20世纪70年代,Argos在创建伊始,就已经注意到了互联网的重要性,它使用互联网检测库存情况以及提早预估市场需求的变化趋势,从而避免库存紧缺的情况,此外,Argos的电子销售点也是完全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
互联网还解决了Argos企业内部沟通、与客户沟通以及与供应商沟通的问题,通过互联网,Argos不仅可以在企业内部传递工作信息,还可以收到用户的反馈意见。例如,Argos就曾经通过电子邮件向它的用户发出邀请——请它的忠实用户来参加一场由Argos组织的会议,在这个会议上,用户可以提出对Argos的意见和建议,有了这些用户的反馈,Argos的服务质量也得到了一再的提高。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Argos的线上业务发展得如鱼得水,它的官网于1995年成立,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增加新的业务板块。域名为www.Argos.co.uk 的官网也让Argos成为英国O2O模式零售商的佼佼者。
亿邦动力网——电子商务专业媒体
argos 英国零售企业案例研究——Argos
使用多种销售渠道
Argos使用多种渠道对它的商品进行销售——初期,它提供了多家实体分店供顾客进行商品挑选、购买,1999年,增加了电视销售的渠道,随着科技的发展,Argos的顾客可以通过手机、网页浏览和购买商品。(www.61k.com)
此外,Argos在Vodafone服务器上也开设了自己的专栏,进入这个服务器的顾客选择Argos后,就可以浏览、预约以及消费。事实证明,将这些传统与创新、线上与线下的销售渠道结合起来同时开展是可行的,Argos的销售额也在与日俱增。
现在,Argos重点发展便是互联网销售渠道,尽管它的官网流量很大,但线上销售额仅站到总销售额的5%。Argos因此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提高网站使用的方便性与快捷性。例如,这个网站会展示每种商品送达所需的时间;告知用户商品在英国和爱尔兰境内可送达的范围;用户在注册时,可以选择是否接受Argos推送邮件,推送的邮件会为用户提供特价优惠和促销信息,这些信息与实体店提供的信息是没有差别的;用户还可以通过官网查看所需商品剩余的库存量,再通过呼叫中心预约商品。
除了加大投入增加销售量,Argos也很重视线上交易的安全性。用户要在线上完成交易,需要安装安全控件,这样可以避免用户信息泄露的问题;用户付款时,Argos还会要求其提供账单地址作为另一道安全关卡。用户的订单被处理后,其信息不会被保存,这也是一种防止信息泄露的途径。
亿邦动力网——电子商务专业媒体
argos 英国零售企业案例研究——Argos
为了发展移动端业务,Argos与Vodafone Live!展开合作,这样用户就可以在移动设备上浏览Argos的商品。[www.61k.com)随着科技的发展,Argos的O2O模式已经运用的比较成熟,不仅使用户可以完成线上订购、线下提货的购物流程,还保证了用户通过互联网购物的安全性。
Argos的物流系统优化
Argos面临的一大难题是如果将来自多家供应商的货物分配到英国及爱尔兰的各个分销中心,它选择了一个物流系统来解决这个问题。这个物流系统让Argos能够在正确的时间和地点进行销售。
在使用这个系统之前,Argos的物流非常复杂。每一个供应商都有自己的物流,因此送货时间与程序各不相同,这会直接影响Argos的商品出售情况。于是Argos决定只使用一个物流系统来管理这些供应商的货物,这家物流公司可以将供应商所提供的货物以及要出售的商品全部有效管理和运送。确认所有订单后,物流公司会将这些订单整合后发给Argos自己的集散中心,再由Argos进行最后的运送。
这个系统的运行基础是互联网,它的优点如下:
? 加强了Argos的供应链。从整理到运送,所有关于货物的信息都被记载到这个系统里,顾客可以实时查看。
? 节省了物流费用,这个系统通过减少Argos的运输费用,例如优化物流系统后,它在2003年的收益相比2001年就增长了9%。
? 加强了物流能力。通过使用这个系统,Argos每年运送将近15,000辆车的货物,相同数量的货物如果使用低效率、不精细的系统大概要使用55,000辆车来运送。
亿邦动力网——电子商务专业媒体
argos 英国零售企业案例研究——Argos
Argos的供应链管理优化
2003年8月,Argos决定将仓库管理权委派给Retek Inc,Argos希望其先进的库存规划技术能够优化它们的供应链,这样就可以加快库存的流通,从而提高销售量。(www.61k.com)
Retek Inc “先进的库存规划”是指通过多种销售渠道,最大化库存的绩效,从而优化商客之间的供需。
短暂涉足中国电商
2011年10月,英国家悦采购(Home Retail Group) 旗下零售品牌Argos与海尔合资运营“日日顺乐家”电商零售平台,2012年12月,日日顺乐家便宣告停止运营,并将原有客户转接到新启动的爱顾商城。日日顺提供物流配送、售后服务等支持,具体运营由Argos派出团队负责。爱顾商城是Argos布局中国零售市场的“先头兵”。但上线不到两个月,关于爱顾商城即将解散的消息便开始传来,对于这个“和平分手”结局的原因,业内人士猜测可能是Argos在英国线上下单、线下自取的消费模式在中国难以得到复制,也有可能是双方战略合作商产生了分歧。无论如何,Argos在中国的落地遭遇了水土不服。
Argos发展中经历的重大变革如下图:
亿邦动力网——电子商务专业媒体
argos 英国零售企业案例研究——Argos
品途总结
Argos从线下走到线上,熟练运用O2O模式,在零售行业起到了引领作用。[www.61k.com]目前国内的传统零售商正面临被电商巨头“吞噬”的惨剧,品途咨询希望总结Argos的线下线上之路,为正在一筹莫展的传统零售企业提供可学习借鉴之处:
1) 开启线上之路,带来更多流量:Argos对于时代新潮事物的嗅觉非常灵敏,在互联网兴起时便抢占了线上市场,时间的推移也证明了这是它做出的最明智的选择——线上版块为它带来的流量正在超越线下,传统零售企业在被电商“威胁”的情况下也应该试水线上,但首先要了解电商的本质,弄清自己将来的发展方向以及发展策略;
亿邦动力网——电子商务专业媒体
argos 英国零售企业案例研究——Argos
2) 整合物流系统,节约时间与金钱成本:Argos早期的物流系统比较分散,与专业的物流公司合作后,物流系统得到优化,这不仅最大程度的节约了经费,也减少了它投入在物流运输上的时间。[www.61k.com)国内传统零售企业在触电前,要将物流管理作为一个重要因素进行考虑。
3) 优化供应链管理,提高库存利用率:Argos很早就将供应链管理委托给专业公司进行优化,这样既可以帮助其对仓库进行监管,又可以通过信息科技对未来的商品交易走向进行预测,从而决定库存数量,这样便可以将库存最优化。这种减少亏损的供应链管理办法值得学习与借鉴。
----------关于亿邦动力网----------
亿邦动力网是电子商务新闻门户,秉承独立立场、专业精神、严谨态度,做好电子商务新闻。
订阅亿邦动力网官方微信,每日获取最新电商动态,回复关键字可获取更多电商新闻。
亿邦动力网——电子商务专业媒体
argos 英国零售企业案例研究——Argos
亿邦动力网——电子商务专业媒体
二 : 国外中小企业发展现状研究
摘要:中小企业在各经济体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本文分析了国外中小企业的现状特征,研究了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因素,并探讨了中小企业成长的理论及模型。目标在于为我国中小企业成长方面提供一些参考;另外,对国外中小企业发展过程的调控措施进行了收集和分析,也为我国提供更多的经验借鉴。
关键词:中小企业 全球化影响 成长理论 经济环境
Review on Development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SMEs) Abroad
Yehua LI
(Fujian Provincial Office, SAT)
Abstract: SME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a variety of economi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that features foreign SMEs, studying impact factors induced from economic globalization, to explore the theories and models of SMEs growth. The goal is to refer to provoking growth of SMEs in China; further, countermeasures to regulating SMEs abroad during process of their development are collected and analyzed, which provides some experiences for China as references.
Keywords: SMEs, Impact of Globalization, Growth Theory, Economic Environment
中小企业(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是世界各经济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经济体对中小企业的界定标准不尽相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动态变化[1],但中小企业在经济体中扮演的关键角色却不容置疑。在欧洲,商业活动的95以上%由中小企业完成,60%-70%以上的雇员服务于中小企业[2]。在美国,中小企业数量已占全部企业总数的99.9%,除务农人员外约有1.2亿工人,其中50%在中小企业工作[3]。对中小企业的特征进行分析是对其进行管理和调控的前提。
Craig和Douglas在1995年就提出,全球化经济竞争已不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几乎所有企业都必须面对的一个严峻现实[6]。各行各业例如制造业、食品制作企业和衣物生产企业等,在国内以及国际市场都面临着全球化的竞争压力。Scholte分析了全球化带来的危机,提出中小企业必须具有预见性,积极应对并适应全球化的竞争环境[7]。
中小企业的成长模型也是个值得探讨的课题。由于自身资源(资金、人才、知识、技术等)的限制,传统中小企业一般是逐步发展的渐进过程[4],但随着高新技术的崛起以及互联网络的发展,经济环境已发生巨大的变化,1994年Oviatt和McDougall提出天生国际化企业的概念(Born Global Firms) [5]。有别于传统的缓慢的逐渐发展过程,天生国际化企业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把产品推广到国际市场上并取得不错的经营业绩,体现了中小企业的快速成长模式。
本文分析了国外中小企业的现状特征,研究了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因素,并探讨了中小企业成长的理论及模型,目标在于通过对国外中小企业多维度多方位的研究,为我国中小企业成长方面提供一些参考;另外,对国外理论学者和政策制定者在调控中小企业的实践过程的措施进行了收集和分析,也为我国提供更多的经验借鉴。
1.中小企业特征分析
1.1技术创新
相比于大企业,一般而言中小企业不太可能投入很多资源进行研究和开发(R&D)。但是,中小企业可以在其他方面进行创新,例如创建满足细分市场需求的产品,为新兴市场提供改造的产品或者服务,推出新的措施提高某环节的生产效率,或开发新技术以扩大销售等。由于中小企业的灵活机制和高适应性,它们有丰富的创造力,具备冒险精神,给市场带来了创新的动力源泉。著名经济学家Audretsch认为,保持经济体里中小企业的创新网络非常重要[8]。
Pagano和Schivardi研究了欧洲的中小企业,提出企业规模和创新速率是紧密关联的关系[9]。规模较大的企业能通过研发获取收益,进而扩大规模促进企业成长,研发和增长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学者Evenson Robert研究了一些发展中国家例如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认为这些经济体很少进行科技的创新,它们的中小企业主要从国外引入科技,适应本地市场[10]。因此从这点看,它们中小企业的规模和科技创新之间缺乏直接关系。
Audretsch通过案例发现,中小企业在技术密集型、高科技领域具有创新优势[11]。正因为如此,近年来新兴技术型的企业在互联网络、新材料、半导体部件等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许多中小企业如微软、思科、雅虎等在短时间内迅速成长为举世瞩目的大公司。
1.2电子商务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电子商务也随之蓬勃发展,这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小企业的经营模式。电子商务为中小企业扩大客户基础,进入新的产品市场提供了渠道。中小企业可以利用电子商务来定制的产品和服务,管理供应过程和库存,减少订单响应时间。但经过统计,中小企业适应互联网技术相对缓慢。这可能跟电子商务操作复杂,员工缺乏技术培训有关。从政策制定者的角度,应该开放电信市场,确保ICT基础设施,为中小企业提供有竞争力的价格和服务,并帮助中小企业解决数据安全性和保密性,提供商业纠纷的解决方案。中小企业则需要建立信誉,提高消费者的信任。尽管有各种障碍,但已有相当数量的中小企业已经基于电子商务开拓市场并取得极大成功。[www.61k.com) 1.3机遇与挑战
在欧盟和美国,中小企业是经济发展和提供工作机会的关键动力。欧盟拥有2千万中小企业,美国则拥有达到2千8百万,占各自企业总数量的99%。在欧盟,中小企业提供了2/3的私营部门就业岗位(Private Sector Jobs)。2002至2013年间,85%的新兴工作机会都来自于中小企业。在美国,近年来中小企业提供了1/2的工作岗位和2/3的新岗位。可见,在大西洋两岸,中小企业都是创新来源、新工作、新产品新服务的源泉。
不同的国家对待中小企业有不同的政策。在某些国家,中小企业的创建并非一帆风顺。根据2014年世界银行在189个经济体的统计[12],创建一个企业平均需要经历7个步骤并耗时25天。其中表现最好的是新西兰,企业创建者只需要等待1天半,并几乎不需要耗费任何费用。相反,在苏里南,人们创建企业需要等待208天,而在委内瑞拉,则需要等待144天。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研究[13],由于近年来经济前景的黯淡以及银行资产负债的恶化,欧洲许多银行收紧了信贷的供应,贷款条件日益严格,这导致欧洲的中小企业经历着显著的财政压力。在当前经济环境下,中小企业面临的困难前所未有,还包括能源的制约,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政策的波动,国内需求疲软,同质化带来的恶性竞争等。
2.全球化影响因素研究
20世纪90年代,由于关贸总协定(GATT)和世界贸易组织(WTO)谈判的影响,各经济体在全球范围内逐步开放,1994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Maastricht Treaty)的签署更为世界经济带来了深刻的变化,加速了全球性的整合。21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给世界贸易带来了强大的推动力,同时也给中小企业带来了诸多不确定因素。Bataoel指出[14],全球化引发了新的经济秩序。在全球化时代,中小企业同时具有区域化和自由化的特点,创造了国内就业机会,抵御着外部经济波动的影响[15]。不同的经济体采取的具体措施是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美国拥有诸多国际化的大公司,这也为本国的中小企业铺平了道路。美国制定了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和相关企业法规为中小企业保驾护航。由于人才、资源方面的优势,其高新科技发展极为迅猛。在互联网、电子设备、半导体方面,美国掌握着核心技术,从全球各地采购零部件进行组装和加工。美国作为目前全球经济的领头羊,其本土很多中小企业拥有快速发展的极好机遇。但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美国中小企业发展速度放缓。
在日本的中小企业,情况有所不同。1991年后,日本中小企业就面临一个十字路口。很多企业将劳动力密集型的生产从日本转移到别的国家,从异国市场采购组件和原料,并把原料进口到日本。此外,长期的经济衰退迫使日本企业修改采购策略。大型的汽车和电子厂商开始设计并减少组件的类型,通过竞标采购减少成本,并严格控制分包商的质量,实行优胜劣汰的选择机制。这种采购策略使得日本的中小企业供应商两极分化,良好的企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缺乏竞争力的企业则陷入困境。
在印度,中小企业是其五年计划发展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印度政府面对着众多无法得到贷款、低科技水平、基础设施不足的中小企业。不同地区实施着不同的政策,高层不容易从宏观上准确监控不同政策的效果。有一段时间,中小企业很难获得融资或者贷款。印度目前正在尝试促进产业集群,希望据此加强本国中小企业的竞争力,并有望诞生大规模的国际化企业。
3.中小企业成长理论及模型
2O世纪7O年代,Johanson和Wiedersheim提出了中小企业发展的Uppsala模型[16]。该模型支持者认为,企业会逐步走向国际化,在面临不同市场时,优先在熟悉的环境下经营。企业管理者的市场知识极其关键,影响着企业国际化发展的决策。
2000年,剑桥大学的Yip等人[17]根据美国68个全球化企业的发展历程提出了Way Station模型。他们使用了结构化方程,认为一些中小企业在全球化成长中采用了科学的、系统的步骤。比较之下,使用的方式越系统化,则效果越好。Yip总结出一些关键的步骤,包括:市场计划、市场调查、市场选择、突发事件应对和资源投入等。
1994年Oviatt和McDougall提出天生国际化企业的概念(Born Global Firms) [5]。与传统的缓慢发展的中小企业不同,天生国际化企业成立之初就瞄准了国际市场并进行国际化经营。这种企业的出现,离不开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以及生产、运输、通讯领域的技术进步等因素。
法国Tevfik等学者[18]审查和评估了中小企业国际化成长的最新研究文献,包括体验式学习的观点(Experiential Learning Perspective)、资源优先的观点(Resources Based View)、网络视角(Network Perspective)和天生国际化企业(Born Globals)的观点,于2004年提出中小企业成长的混合理论框架,认为企业的成长过程是动态多变的,往往不能用一种模型来归纳其成长轨迹,使用混合框架来描述更准确。
4.发展与监控
经济制度的建设对中小企业的发展有决定性的影响。Rajan和Zingales经过实证分析后提出[19],如果经济体具有良好的财务框架以及高效率的司法系统,中小企业更容易成长为大型国际化企业。他们经过研究后发现,提高专利保护能够增大技术密集型企业的规模。
对中小企业而言,它们需要提升自己的管理技能,发挥灵活性和专业性的特点,进行资金和技术的储备,提高风险抵抗能力。在中小企业的生命周期里,有各种各样的步骤需要政府协调,包括开办企业,处理施工许可证,获得电力,财产登记,融资信贷,投资保护,税款缴纳,跨境贸易,执行合同和解决破产等。政府如何改善经济环境,调整监控力度影响着中小企业的方方面面。建立健全的商业法规首当其冲,这需要制定高效的商业程序和强有力的监管机构,制定透明的、可执行的商业规则。目前看来,减轻中小企业负担、保护消费者和股东权益、创造一个良好的创业环境已成为各国政府努力的目标[20]。 5.结论
中小企业在世界各经济体均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的成长过程可以使用多种理论及模型来描述,经济制度对其影响极其重大。本文分析了国外中小企业的现状特征,研究了经济全球化的对中小企业的影响因素,并探讨了中小企业成长的理论及模型。目标在于通过对国外中小企业的研究为我国中小企业成长方面提供一些参考模型;另外,对国外政策制定者在调控中小企业的发展过程的措施进行了收集和分析,也为我国提供更多的经验借鉴。
参考文献:
[1]European Commission.(2005),The new SME definition,User guide and model declaration, Enterprise and Industry Publications, viewed on 6 June 2012.
[2]Aziz Hamza & Salman Zulfiqar.(2011),Challenges to Born Global SMEs,Master’s Thesis in Business Administration,Ume? University,Sweden.
[3]United States International Trade Commission.(2010),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Overview of Participation in U.S.Exports,USITC Publication.
[4]Johanson,J.& Vahlne,J.E.(1990).The mechanism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International Marketing Review,7(4):11-24.
[5]Oviatt,B.,& McDougall,P.P.(1994).Toward a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new ventures.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25(1):45-64.
[6]Douglas,S.P.and Craig,C.S.(1995). Global Marketing Strategy, New York: McGraw-Hill.
[7]Scholte,J.A.(2000).Globalization:A Critical Introduction. Basingstoke: Macmillan.
[8]Audretsch,David B.and A.Roy Thurik (1999), Innovation,Industry Evolution and Employment,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9]Patrizio Pagano & Fabiano Schivardi. (2001)."Firm Size Distribution and Growth,"Temi di discussione (Economic working papers)394, Bank of Italy,Economic Research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rea.
[10]Evenson,Robert E.and Larry E.Westphal, (1994),"Technological Change and Technology Strategy"in Jere Behrman and T.N.Srinivasan, eds.,Handbook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3a, Amsterdam, North Holland.
[11]Audretsch,David B.& Leyden,Dennis P.& Link,Albert N.,2012."Regional Appropriation of University-Based Knowledge and Technology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Working Papers 12-3,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Greensboro, Department of Economics.
[12]International Bank for Re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The World Bank,2013,"Doing Business 2014 understanding regulations for small and medium-size enterprises,"1818 H Street NW, Washington,DC 20433.
[13]Nir Klein,2014,“Small and Medium Size Enterprises,Credit Supply Shocks,and Economic Recovery in Europe,",IMF Working Paper.
[14]Bataoel L,2003,“Globalization:myth or a reality",.
[15]Hank Lim,2008,“SMEs in Asia and Globalization",ERIA Research Project Report 2007-5.
[16]Johanson,J.& Wiedersheim-Paul,F.(1975)“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he Firm: Four Swedish Cases”,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12(3),pp. 305-322.
[17]Yip, George S.;Biscarri,Javier Gomez; Monti, Joseph A.(2000)“The Role of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Process in the Performance of Newly Internationalizing Firms”,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arketing,Vol.8 Issue 3,p10.
[18]Thorsten Beck.(2005)“SMEs, GROWTH,AND POVERTY”, NBER Working Paper No. 11224.
[19]Rajan, R.and L.Zingales,2001,"The Firm as a Dedicated Hierarchy: A Theory of the Origins and Growth of Firms,"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CXVI:805-852.
[20]David B.Audretsch,2012, "Globalization,entrepreneurship and the region," EIM Research Reports.
三 :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外部环境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外部环境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一、中小企业发展的现状:
中小企业是扩大就业的主渠道、科技创新的生力军,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关系全局、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作用。据统计,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占全国企业数的95%以上,创造的新增就业机会比例高达80%,尤其是中小工业企业在全国工业总产值和实现利税中所占比重分别为60%和40%。
尽管政府在进1步营造中小企业发展良好环境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也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中小企业的发展环境还不容乐观,政策措施效应还不特别明显,长期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一些素质性、结构性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在某些方面表现得越来越突出。尤其是2011年以来,三荒两高:用工荒、钱荒、电荒,成本与税收负担高,让制造业中小企业陷入了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第二次生产危机。
二、中小企业外部环境的制约因素和原因分析:
当前中小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2个方面:一是,中小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问题;二是,中小企业发展自身存在的问题。外部环境比较突出的问题有:
1.融资难问题:
融资问题显得“极为突出”。调研中发现,很多中小企业往往手上有订单,但贷不到款。有的即使贷到款,银行通常会对小企业实行基准利率上浮30%~50%的政策,加上存款回报、搭购相关理财产品、支付财务中介费用等,实际的贷款成本接近银行基准利率的两倍。多数中小企业贷不到款,只能向民间借贷,年利息15%~20%,甚至有些短期融资年利息高达50%~60%,中小型微利企业很难支撑过高的融资成本。
2.用工成本高:
用工环境日趋恶化。小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小企业平均缺口在15%~20%,部分企业用工缺口达50%,用工成本较去年平均提高15%~20%。尤其是推行5险合一征收社会保障费形式的省市,使得劳动用工成本相对于其他尚未采取这种严格征收的地区或采用劳务派遣方式的单位有很大提高,使得劳动密集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文化创意、服务性第三产业等的用工成本大幅度增加(按最低标准征收,每个劳动用工的社会保障费至少每年要缴纳约6000元),提高了劳动用工的门槛,也极大提高了企业用工成本,在客观上阻碍了就业扩大、薪资提升。
3.发展空间受限:
随着土地资源日益紧缺,各工业园区在有限的土地指标上供应上设置了较高的准入门槛。而缺乏针对中小企业的供地模式,导致较发达地区的中小企业根本拿不到土地。中小企业大多采用租用厂房和办公场地形式,尤其是随着城市商业化发展,生产型工业园地往郊县发展,使得生产型中小企业生产成本进1步提高。
4.税费高:
中小企业作为社会经济发展与繁荣的推进器和稳定器,却背负着沉重的负担。据全国税收资料统计,仅2008年,中小企业缴纳流转税15003亿元,在流转税中所占比重达到86%;缴纳企业所得税4952亿元,所占比重为76%。过重的负担不仅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发展,也制约了员工的收入增长。
5.市场壁垒: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各个阶段,均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市场进入问题,虽然这些年来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行政审批数量大幅减少,中小企业市场进入限制有所降低。但是,中小企业市场进入的一些深层次障碍并未完全消除,发展环境并不宽松,某些领域的进入问题依然突出。比如:政府服务性行业被行政垄断,一般企业无法进入;政府采购和垄断性国企的集中采购,大大削弱了地方中小企业的市场生存空间。
中小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没有得到有效改进,究其原因,我们一直没有注重设计和形成一套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有利于中小企业创业创新发展的制度安排。具体而言,主要由以下原因引起:第一,是对中小企业的认识不够,特别是国家和各级政府出台了大量的政策,但是这些政策落在实际中落实不够,而且出台的政策不到位,有些深层次的体制问题尚未根除,侵犯中小企业合法权益的现象还时有发生。第二,在很多措施上,对于创业的扶持程度,主要是对中小企业的成立、设立、准入,有很多的障碍和条件,所以对于整个新增企业如何进入的问题,目前还有很多限制条件。第三,社会化体系尚未完善,政府对中小企业的管理、法律咨询、技术推广、融资、培训、信息等方面不健全,服务不到位。第四,是中小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不够,对于中小企业的专项基金等政策尚未到位,目前中小企业的负担较重,乱收费、乱摊派的问题屡见不鲜。
三、对策和建议:
2011年9月[www.61k.com)22日,工信部在广州召开的中国中小企业高峰论坛上正式发布了《“十二五”中小企业成长规划》。规划提出:中小企业健康发展重在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形成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普惠性政策。为此提出建议如下:
1.将发展中小企业、改善中小企业发展环境提高到战略高度:
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直接关乎就业增长、经济转型和社会稳定。要从“保民生”“保就业”考虑,将“创造就业”为首要任务,从战略和全局的角度出发,要改变现有重大企业轻中小企业、重招商引资轻企业发展环境建设的现象,高度重视中小企业发展,密切关注中小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及时研究并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全面推动中小企业发展。
2.建立直属的中小企业管理机构和完善业绩考核:
目前,中小企业多头管理的现状依然严重,有中小企业局、工商行政管理局、企业管理协会、地方生产力促进委员会、乡镇企业局等机构分别对中小企业的某1类型或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某些环节进行管理。政出多门,职能重复,存在相互推委,扶持不力等弊端,另外,中小企业发展涉及面广,并非1个职能部门就能解决,需要多部门协调解决,而且,发展环境千变万化,需要及时化解各种随时可能出现的障碍,因此建议建立1个直属省、市政府主要分管领导负责的管理机构---中小企业发展局,这个机构承担起负责中小企业政策的制订和统筹协调,其基本职能包括:组织和协调中小企业获得贷款,提供筹资支持、提供管理咨询、提供信息服务和技术支持等方面。
同时,完善业绩考核体系:除按《“十二五”中小企业成长规划》提出的“十二五”时期中小企业成长的预期目标作为考核内容外,将中小企业的存活率,存活年限、中小企业转化为大型企业、上市公司的数量,作为主管领导和管理机构、相关职能部门的业绩考核指标。
3.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实现中小企业发展总体规划,引导中小企业健康有序发展:
建立扶持中小企业的法律体系。应效仿一些发达国家的做法,制定实施中小企业信用保险制度、中小企业现代化促进法、老字号和名牌产品振兴法、中小企业银行法、中小企业产品购买促进法等扶持中小企业的法律体系,为中小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尤其是对创意、服务性的第三产业(如现代物业服务、养老服务)等行业,尽早出台特殊的重点扶持政策,鼓励和推动这些新兴行业的发展。
4.制定灵活多样的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政策,破解融资难: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营造良好环境。一是制定相应政策,支持和规范民间融资等多种形式的中小企业融资方式。二是健全为中小企业融资的社会担保体系。三是要加强我国信用体系建设,营造良好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四是拓宽直接融资渠道。具体建议如下:
(1)更新观念、改变业绩考核方式:
长期以来,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得不到有效改观,与我们目前金融体系的传统观念有关:市场经济下,处于垄断性行业的金融业,并没有把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作为应尽的社会责任来承担,一味以经济利益为导向,缺乏针对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有效政策和措施。因此,要彻底更新观念,将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从信贷上给中小企业建立良好顺畅的融资通道是各银行业尤其是国有银行应尽的社会义务和责任,各级政府和银行主管部门,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尤其是改变现有信贷业绩考核模式、适当放宽对中小企业的坏帐比例考核,改变强调要担保的观念,树立只要生产的产品有销路,就比财产担保更稳妥的理念,激励银行有关部门积极稳妥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所需资金。将用于实体经济生产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服务性第三产业等方面的信贷与房地产、非生产型基建等国家需控制的信贷政策分开,确保在信贷紧缩政策下,不影响这些国家鼓励产业和有关国计民生的实体经济健康稳定发展。
(2)制定灵活多样的融资渠道:
纵观我国中小微型企业的结构和成长模式,建议制定多种类型的融资方式:对个体经营户,可以设立个人信用贷款制度,按经营额度和个人资信以及财产情况,给予经营户一定额度的信用资金;对微型和小企业,结合各企业的经营实绩,按行业流动速率,确定所需流动资金额度,在限定信贷资金的去向(用于支付采购原材料、支付人员薪资等)、客观评定企业信用等级的情况下,提供企业一定的信用额度。
大力发展金融机构,放开对中小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的审批,鼓励大量成立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并将民间信贷纳入主流的金融体系,建议通过规范民间资本投资渠道和政策,建立民间借贷登记或服务平台,在控制风险和利息最高限度下,提供企业直接融资渠道。
进1步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继续壮大中小企业板市场,积极发展创业板市场,完善中小企业上市育成机制;完善创业投资扶持政策,稳妥推进和规范发展产权交易市场;扩大中小企业直接债务融资工具发行规模,探索发展符合中小企业需求特点的债务融资等创新产品。
(3)设立政府政策性担保基金,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贷款担保难的问题:
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瓶颈”是担保难。在美、日等发达国家,信用保证制度是中小企业使用率最高且效果最好的1种金融支持制度。美、日政府部门虽然也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直接的资金支持,但参与中小企业投资或借贷的规模并不大,而是以担保的形式提供帮助。我国也应仿照美、日,建立分层次的政府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担保体系。美国为了保护和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专门成立了中小企业局,并作为政府的永久性机构直接参与中小企业融资。中小企业局经国会授权,向中小企业贷款。贷款分为3种形式:直接贷款,即由中小企业局给予有关中小企业贷款;协调贷款,即由中小企业局与银行共同进行贷款;保证贷款,即由银行给予全额贷款,但中小企业局给予90%担保。中小企业局贷款利率通常低于市面通行的利率。
建议各省、市财政从每年的科技创新和科研项目经费中,提取1-10亿左右的资金,设立专门的政府政策性中小企业担保基金,用于对鼓励性行业、高新技术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政策性担保,以解决流动性资金所需。
5.减税让利,减轻企业负担,使中小企业轻装上阵:
目前中小企业负担过重问题依然突出,要使中小企业得到发展,必须解决企业不应承担的社会负担,使之轻装上阵。建议对在杭个体工商户、微型企业,减免所有税费,要研究减轻企业税负的具体办法,特别是要结合政府职能的转变下大力清理对企业的各种收费(基本上大都属于不合理收费),应保证落实已有对中小企业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
中小企业减免税收的前提条件是本身要有盈利,而众多中小企业,尤其是处于初创期和遇到困难期的企业,本身就处于微利或亏损状态,因此,减轻企业负担,不能仅仅从税收上予以减免支持,更重要的是要切实减轻企业承担的各项费用。尤其是随着劳动法的实施和我省5险合一政策的严格推行,附加在劳动用工薪资上的5险费用,带给企业沉重的负担,让众多处于亏损边缘的中小微型企业承担如此重的社会负担,有违公平原则,建议国家尽早出台社会保险税,在此政策出台前,允许各省针对这个严重阻碍企业发展、提高用工门槛的不合理政策,出台减免政策:建议对各省的高新技术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以及文化创意、服务型第三产业(如物业服务企业)推行劳动用工5险补偿退费制度,将5险费用从40%以上降低到10%左右。
6.完善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在当前,积极建立和不断健全、完善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减轻企业社会负担的一条重要途径,更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各级地方政府、相关部门要调动社会力量,运用市场手段,结合政府机构改革,一方面要树立管理为社会服务的观念,发挥政府职能作用;积极为企业卸包袱;更重要的一方面要积极创办独立于中小企业之外的、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各种咨询服务机构,开展政策咨询、管理设计、营销策划、投资指导、财务代理等有偿服务活动;加强律师事务所、会计事务所、审计事务所等社会中介组织建设,建立起“客观、公正、独立”职业标准和社会服务体系,为中小企业的发展降低社会成本,促进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的形成。
建议建立中小企业信息服务网,包括中小企业急需的产业导向、行业动态、政府政策、人才库、物资供求等,帮助企业及时把握商机。培养专业的人才。利用社会智力,定期举办各种培训班、讲座,为中小企业培训经营管理人才和技术专业人才;聘请企业经营与管理方面的专家,定点对中小企业进行辅导;定期组织优秀企业家赴国外进修,开阔企业家眼界;定期邀请国内外专家及海外留学人员为中小企业举办有关专业知识以及最新科技知识的讲座,活跃中小企业知识、技术和创新氛围;举办各种产品交易会、展示台和供货会,帮助中小企业拓宽销售渠道。
7.扩大政府服务外购领域,优化政府、集中采购模式:
建议将目前政府服务事务性工作,从事业型单位剥离出来,比如道路停车收费、环卫等,采用社会公开招标形式,扩大企业产品进入领域;完善中小企业参与政府采购的政策,降低中小企业参与政府采购准入门槛,发挥政府采购在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建议按30%左右的固定比例面向中小企业采购。完善政府采购和央企集中采购制度,向本地企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倾斜,为体现市场公平,可以通过限定中小企业产品一定比例、适当的财税补贴等形式,提高本地中小企业在竞标中的能力。对目前各央企普遍采用的集中采购制度予以适当纠偏:涉及全局,需要集中采购的才上升到集团采购,一般性、通用型产品,留在各省、市进行采购,并应留一定份额支持当地企业,以此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达到区域和谐发展的目的。
8.降低企业运行成本,创建中小企业发展产业园区, 联建企业员工宿舍:
切实降低企业运行成本,通过创建中小企业发展产业园区、联建企业员工宿舍等方式,让中小企业能获得较低的运行成本,留住人才,为企业发展奠定基础。
企业在创业发展过程中,由1个从小到大,从单一产品到多元产品的渐进发展过程,在此过程中,一般均为先租用办公场地或进入孵化基地,到发展到一定阶段,购置自己的办公、开发场地。为此,应允许处于发展阶段的中小型企业,以联建等形式,联合购置工业用地,用于建造生产大楼,并允许企业突破企业内部行政办公等建设占用土地面积控制在工程项目总用地面积的5%以内的指标,以缓解中小企业员工的住宿问题,对现有的楼宇或空余的厂房,应该出台相关政策,允许进行分层转让,一方面,可以缓解厂房所有者的资金压力,盘活资产,另一方面,能给发展中的中小高新技术企业以合适的楼宇或办公场地,降低他们的发展成本,给予发展所需空间。
四 : 给猴子换头手术成功:外媒称中国研究员成功为猴子换头 存活20小时
据英国《每日邮报》1月20日报道,意大利神经外科专家塞尔吉奥· 卡纳维罗(Sergio Canavero)声称,中国研究员成功为一只猴子“换头”,令他与中韩医学研究团队合作的人头移植计划又踏前一步。
卡纳韦罗称,哈尔滨医科大学的任晓平 成功为猴子头部与新身体连接血液供应,但是没能连接二者的骨髓神经。由于骨髓神经未能对接,猴子脖子以下的身体部分处于瘫痪状态,目前尚不知晓,猴子在手 术后身体部分是否会感到疼痛。出于道德原因的考虑,医生只让猴子存活20小时。卡纳韦罗说,实验证明,如果将猴头冷冻至-15℃,猴子可在手术过程中存活 并且不会损伤脑部。
该实验详情将会在科学期刊《中枢神经系统神经科学与治疗》上发表。卡纳韦罗向《新科学家》杂志表示他有大量资料提供,而《新科学家》也 称看过手术的图片和影片,其中一幅图是一只头部看似与身体缝合的猴子。
卡纳韦罗计划年底为罹患脊髓肌肉萎缩症的俄国男子瓦列里· 斯皮里多诺夫进行头部移植手术。卡纳韦罗表示:“我不得不说,我们还有很多事要继续研究。人们认为换头是不可能的,这种想法可以停止了。因为这显然是可能实现的,而我们正在为之而努力。”
卡纳韦罗和任晓平率领的医疗团队,计划明年底在俄国进行首例人类“换头”手术,将罹患脊髓肌肉萎缩症的男子瓦列里· 斯皮里多诺夫(Valery Spiridonov)的头部移植到另一身体。
卡纳韦罗去年称换头手术有助延长绝症病人的寿命,或帮助瘫痪病人。据他构想,手术首先要冷冻病人的头及损赠者的驱体,之后利用非常锋利的手术刀,切下颈 部以及相连的血管和脊髓,再移至损赠者的身体中。为了令大脑和脊椎神经跟损赠驱体连起来,会使用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这种物质进行融合。为了不令病人移动,病人将会昏迷4周,期间将采用电击来刺激骨髓,加强头部和身体的连接。
本文标题:国外中小企业研究现状-英国零售企业案例研究——Argos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