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念奴娇追思焦裕禄全文-习近平总书记的两篇文章《大山》、《念奴娇·追思焦裕禄》

发布时间:2017-09-01 所属栏目:杂文评论

一 : 习近平总书记的两篇文章《大山》、《念奴娇·追思焦裕禄》

文:习近平

编辑:赵应书

编者按:习近平同志的《忆大山》一文,反映了近平同志上世纪80年代在河北正定期间与已故作家贾大山的深厚友谊,及调任福建担任更高职务直至贾大山去 世,与其十余年间历久弥坚的交往,饱含真情,十分感人。光明日报予以转载,念奴娇·追思焦裕禄两篇文章,都为总书记早年所作,可见总书记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编辑发出,以飨读者。

《忆大山》

贾大山离开我们已经一年了。他去世以后,在他的家乡正定,在他曾默默耕耘了二十多个春秋的当代文坛,引起了不小的震动。昔日的同事、朋友和所有

认识他、了解他的善良的人们,无不在深切地怀念他,许多文学界的老朋友和他家乡的至交,怀着沉痛的心情,写下了一篇篇情真意切、感人至深的纪念文章。一个虽然著名但并不算高产的作家,在身后能引起不同阶层人士如此强烈的反响,在文坛、在社会上能够得到如此丰厚的纪念文字,可见贾大山的人格和小说艺术是具有 何等的魅力。(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1982年早春,我要求离开中直机关到基层锻炼,被组织分配到正定任县委副书记。那时,贾大山还在县文化馆工作,虽然只是一个业余作者,但其 《取经》已摘取了新时期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的桂冠,正是一颗在中国文坛冉冉升起的新星。原来我曾读过几篇大山的小说,常常被他那诙谐幽默的语言、富有哲理的辨析、真实优美的描述和精巧独特的构思所折服。到正定工作后,更是经常听到人们关于贾大山的脾气、性格、学识、为人的议论,不由地让人生发出一种钦敬之情。特别是我们由初次相识到相熟相知以后,他那超常的记忆、广博的知识、幽默的谈吐、机敏的反应,还有那光明磊落、襟怀坦荡、真挚热情、善良正直的品格, 都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我到正定后,第一个登门拜访的对象就是贾大山。

一个春寒料峭的傍晚,我在工作人员陪同下来到大山居住的小屋,相互问候之后,便开始了漫无边际的闲聊,文学艺术、戏曲电影、古今中外、社会人 生,无所不及,无话不谈。虽然第一次见面,但我们却像多年不见的朋友,有说不完的话题,表不尽的情谊。临别时,他还拉着我的手久久不愿放开:“近平,虽说我们是初次见面,但神交已久啊!以后有工夫,多来我这儿坐坐。”他边说边往外送,我劝他留步,他像没听见似的。就这样边走边说,竟一直把我送到机关门口。

此后的几年里,我们的交往更加频繁了,有时他邀我到家里,有时我邀他到机关,促膝交谈,常常到午夜时分。记得有好几次,我们收住话锋时,已经是次日凌晨两三点钟了。每遇这种情况,不是他送我,就是我送他。为了不影响机关门卫的休息,我们常常叠罗汉似的,一人先蹲下,另一人站上肩头,悄悄地从大铁 门上翻过。

1982年冬,在众人举荐和县领导反复动员劝说下,大山不太愿意地挑起了文化局长的重担。虽说他的淡泊名利是出了名的,可当起领导来却不含糊。

上任伊始,他就下基层、访群众、查问题、定制度,几个月下来,便把原来比较混乱的文化系统整治得井井有条。在任期间,大山为正定文化事业的发展和古文物的研究、保护、维修、发掘、抢救,竭尽了自己的全力。常山影剧院、新华书店、电影院等文化设施的兴建和修复,隆兴寺大悲阁、天宁寺凌霄塔、开元寺钟楼、临济 寺澄灵塔、广惠寺华塔、县文庙大成殿的修复,无不浸透着他辛劳奔走的汗水。

作为一名作家,大山有着洞察社会人生的深邃目光和独特视角。他率真善良、恩怨分明、才华横溢、析理透澈。对人们反映强烈的一些社会问题,他往往有自己精辟独到、合情合理的意见和建议。因此,在与大山作为知己相处的同时,我还更多地把他这里作为及时了解社情民意的窗口和渠道,把他作为我行政与为人 的参谋和榜样。

大山是一位非党民主人士,但他从来也没有把自己的命运与党和国家、人民的命运割裂开。在我们党的政策出现某些失误和偏差,国家和人民遇到困难和灾害的时候;在党内腐败现象滋生蔓延、发生局部动乱的时候,他的忧国忧民情绪就表现的更为强烈和独特。他利用与基层民众水乳交融的关系,充分调动各种历史和文化知识,以诙谐幽默的语调,合情入理的分析,乐观豁达的情绪,去劝说人们、影响人们,主动地做一些疏导和化解矛盾的工作。同时,他更没忘记一名作家的良知和责任,用小说这种文学形式,尽情地歌颂真、善、美,无情地揭露和鞭挞假、恶、丑,让人们在潜移默化中去感悟人生,增强明辨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更让人们看到光明和希望,对生活充满信心,对党和国家的前途充满信心。

我在正定期间,不论是在工作上还是在生活上,得到大山很多的支持和帮助,我们之间也建立了深厚的情谊。记得1985年5月我即将调离正定去南方工作的那个晚上,我们相约相聚,进行了最后一次长谈,临分手时,俩人都流下了激动的泪水,依依别情,难以言状。

我到南方以后,曾经给大山去过几封信,只是大山甘于恬淡寂寞,不喜热闹,未有及时回应。以后我也因工作较忙,很少给他写信了,只是偶尔通个电话,送上衷心的问候和祝愿。我还曾多次让人捎信儿,希望他在方便的时候,到我工作的地方去走一走,看一看,可他总是说我担子重、工作忙,不愿给我添麻烦。虽然接触联系少了,但我们之间的友情并未随日月流逝而淡漠,他常向与我联系较多的同志探询,密切关注着我的工作情况和动向,我也经常向到南方出差的正定的同志询问他的身体、工作和创作状况。每次见到正定的同志,我都请他们给他带去一些薄礼。每年春节前夕,我总要给他寄上一张贺卡,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和美好的祝愿。

1991年春节,在离开正定6年之后,我受正定县委之邀,又一次回到了我曾经工作和生活了三年多的第二故乡——正定。我抽时间专程到家里看望大山。那时他已主动辞去了文化局长职务,到县政协任专职副主席了。他依然那样豁达乐观、诙谐幽默,依然那样身板硬朗、精神矍铄,并依然在担任领导职务的同时坚持着他的小说创作。那年,他还不到50岁,正当精力充沛、创作欲望非常强烈的黄金时期。他告诉我,什么小说在哪个杂志发表了,什么小说被哪几家刊物转载了,正在构思或写着什么,显得非常兴奋。那次相见,由于时间关系,我们没能长谈,便依依惜别了。

1995年深秋,我从一个朋友口中得知大山患病并已做了手术,尽管说手术相当成功,还是给关心他的人们心头蒙上了一层厚重的阴影。我不时打听着他是否康复的消息,但每次得到的都是同样的回答:他的病情不见好转,却一天比一天更瘦了。后来,听说他到省四院做了食道扩张治疗,能吃进一些流食了。再后来,听说又不行了,正在北京协和医院做诊断检查。刚好,我那几天正在北京开会,便抽空到医院去看望他。见到他时,眼中的大山早已不是昔日大山的模样,只见他面色憔悴,形体枯槁,蜷缩在病床上不停地咳嗽,只有那两只深深凹陷进去的眼球,还依然闪耀着流动的亮光。他看到我进来,立即挣扎着从床上坐起,紧紧握住我的双手,激动的泪水早已夺眶而出。稍微平静些后,他就给我述说病情的经过。我坐在他的床头,不时说上几句安慰的话,尽管这种语言已显得是那样的苍白和无力。那次见面,我们两人都显得非常激动,因为我知道,恶魔般的细胞,此时已在大山的肝脏、胰脏和腹腔大面积扩散。我不忍心让他在病疼之中再过于激动,为了他能得以适度的平静和休息,我只好起身与他挥泪告别。临走,我告诉他,抽时间我一定再到正定去看他。

1997年2月9日,是农历的正月初三,我又一次回到正定,再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去看望大山。这时的大山,身体的能量几近耗尽,他的面色更加憔悴,形体愈显瘦小,声音嘶哑,眼光浑浊,话语已经不很连贯,说几句就要歇一歇。此时我心中已有一种预感——恐怕大山的驾鹤西去为期不远了。至此,一股悲怆的情绪油然而生,我不由自主地紧紧握住大山的手,泪水溢满了眼眶。这时的大山,却显得非常平静,倒是先安慰起我来。我提出再和他照张合影,他笑着说:“我已瘦成这样,不像个人样儿了,叫人看见怪吓人的呀!”他虽是这样说,可还是挣扎着坐了起来。这张照片,成了我和大山,也是大山和别人最后的一张合影。

2月21日,在我刚刚离开正定才十来天,突然接到电话告知——著名作家贾大山于1997年2月20日晚因病去世,享年54岁。

噩耗传来,我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大山的逝世,使我失去了一个好朋友、好兄长。我多么想亲自去为他送行,再看他最后一眼哪!无奈远隔千里,不能前往,也只能托人代送花圈,以示沉痛悼念了。

大山走了,他走得是那样匆忙,走得是那样悄无声息,但他那忧国忧民的情愫,清正廉洁、勤政敬业的作风,襟怀坦荡、真挚善良的品格,刚正不阿、疾恶如仇的精神,都将与他不朽的作品一样,长留人间。

(此文发表于《当代人》杂志1998年第7期)来源光明日报

《念奴娇·追思焦裕禄》

中夜,读《人民呼唤焦裕禄》一文,是时霁月如银,文思萦系……

魂飞万里,盼归来,此水此山此地。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①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②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气!

依然月明如昔,思君夜夜,肝胆长如洗。路漫漫其修远矣,两袖清风来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绿我涓滴,会它千倾澄碧。

一九九〇·七·十五

-------------------------

注:①焦裕禄当年为了防风固沙,帮助农民摆脱贫困,提倡种植泡桐。如今,兰考泡桐如海,焦裕禄当年亲手栽下的幼桐已长成合抱大树,人们亲切地叫它“焦桐”。

②焦裕禄临终前说:“我死后只有一个要求,要求党组织把我运回兰考,埋在沙丘上。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

(原载一九九〇年七月十六日《福州晚报》一版)

二 : 念奴娇·追思焦裕禄:念奴娇·追思焦裕禄-作品原文,念奴娇·追思焦裕禄

《念奴娇·追思焦裕禄》是时任中共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于1990年7月15日所作的一首词,最先发表在1990年7月16日的《福州晚报》上。上阕“追思”,以记叙为主,写焦裕禄的功绩,百姓对他的爱戴、缅怀,诗人对他的评价。下阕明志,以抒情为主,写焦裕禄精神对诗人的影响,表达执政为民、造福百姓、恩泽万众的理想和宏愿。全词深深表达了习近平对焦裕禄的崇敬之情,以及诗人亲民爱民,与大地山川、人民百姓相依为命的高尚情操,以及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赤子情怀。2014年3月,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访问河南兰考县,有感于焦裕禄为人民服务之精神,重诵此词,希望通过学习焦裕禄精神,为推进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正能量。

念奴娇 追思焦裕禄_念奴娇·追思焦裕禄 -作品原文

念奴娇·追思焦裕禄:念奴娇·追思焦裕禄-作品原文,念奴娇·追思焦裕禄-注释译文_念奴娇 追思焦裕禄
习近平1990年词作《念奴娇·追思焦裕禄》

念奴娇·追思焦裕禄

[www.61k.com]魂飞万里,盼归来,此水此山此地。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①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②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气!

依然月明如昔,思君夜夜,肝胆长如洗。路漫漫其修远矣,两袖清风来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

念奴娇 追思焦裕禄_念奴娇·追思焦裕禄 -注释译文

字词注释

“念奴娇”:词牌名,从苏轼的《赤壁怀古》、辛弃疾的《登建康赏心亭》到毛泽东的《昆仑》等,以《念奴娇》词牌写下的古今名篇佳作数不胜数。著名词学家龙榆生认为《念奴娇》,“音节高亢,英雄豪杰之士多喜用之”。此令宜于抒写豪迈感情,适合表现深沉慷慨之辞。习近平选择这一词牌来表达对焦裕禄的追思之情,是非常自然贴切的。同时,也给《念奴娇》这一词牌,又增添了一篇充满时代光彩的亮丽新章。

“魂”:是指焦裕禄,也指焦裕禄精神。

“中夜”:即夜半。

“霁月”:指雨过天晴时的皎洁明月,也常常用作人品高洁的象征。

“焦桐”:东汉蔡邕,也就是蔡文姬的爸爸,曾用烧焦的桐木做了一把琴,音色极好,称为“焦尾琴”,泛指好琴。焦桐、焦尾琴、焦裕禄,一字三关,都是状焦之美好。也特指焦裕禄为人民做好事,留下了好的口碑。

“暮雪”:是指黄昏时候的雪,此时的雪是不容易融化的,唐朝诗人岑参就有“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的诗句。

“朝霜”:则是指早晨的霜,因见到太阳就会很快融化,所以常用来比喻时间的短暂,三国时期诗人曹植就写过“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霜”的诗句。

“涓滴”:指微小的水滴,如杜甫“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中的语意。这里作者有自谦之意。

“千顷”:极言其广阔。

“澄碧”:本义指清澈而碧绿,这里借代苍茫浩渺的江海景象,类似李白“君去沧江望澄碧,鲸鲵唐突留馀迹”的用法。

念奴娇·追思焦裕禄:念奴娇·追思焦裕禄-作品原文,念奴娇·追思焦裕禄-注释译文_念奴娇 追思焦裕禄
赵玄荒书习词

白话译文

焦书记,你回来吧,这里都是你的水,你的山,你的地!老百姓谁不热爱像焦裕禄这样为人民做好事的好官啊,泪如雨下撒在焦桐上。

治理好沙丘,把沙丘变成良田,才能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无论日月流转,境况变化,英雄之气长存不改!

今夜的月,还如同焦裕禄那时的月一样清明。我夜夜思念你。月光如水。你的肝胆和我的肝胆都像这月色洗过一样清澈,纤尘不染。

困难面前矢志不渝,清白廉政显我坦荡。既然做了一任地方官,就要造福一方百姓,才能完成平生的意愿。

今夜我点点滴滴的思绪啊,就像春天的草木一样,全是绿的。而我的思绪无遮无拦,浩浩荡荡,已成为月光映照下一碧万顷的湖水,澄澈清明。

念奴娇·追思焦裕禄:念奴娇·追思焦裕禄-作品原文,念奴娇·追思焦裕禄-注释译文_念奴娇 追思焦裕禄
念奴娇·追思焦裕禄

念奴娇 追思焦裕禄_念奴娇·追思焦裕禄 -创作背景

念奴娇·追思焦裕禄:念奴娇·追思焦裕禄-作品原文,念奴娇·追思焦裕禄-注释译文_念奴娇 追思焦裕禄
向焦裕禄同志学习版画

焦裕禄在1962年冬天上任豫东兰考县委书记,在兰考工作的一年多里,他“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

难而上、无私奉献”的事迹,通过新华社记者穆青、冯健、周原等的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迅速传遍中国大地。焦裕禄这个人,已经成为1个时代的民族记忆,焦裕禄成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行为准则与道德标杆。

焦裕禄精神,也成为中华民族艰苦奋斗、自强自立、坚忍不拔的精神符号。

二十世纪9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全面铺开、纵深发展的年月。城市文明、工业文明、信息文明正逐步取代农耕文明。中国人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正在发生急剧的、翻天复地的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极为活跃。国门大开,漂着油污的水,总是最先流进来。追求物质享受,不劳而获的投机心理,也开始抬头,并有渐成气候之势。但是社会并不富有,国家并不强大。作为从20世纪50年代60年代一路走过来,深知民情国情的习近平,最知道1个民族最需要振作什么样的精神。民族精神乃国之神器,是不可坍塌的。具有强烈的家国意识和人文情怀的习近平不能不为当时社会的某些现象而深感忧虑。1990年他正在中共福州市委书记的任上。7月15日,夜已经很深了,皓月如银,心地一片澄明,这时候他正读着一篇《人民呼唤焦裕禄》的文章,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思绪如潮,随即挥毫写下了这首词。

该词于次日发表于《福州晚报》一版。

2014年3月18日,习总书记在兰考县委老办公室举行的县委常委扩大会议上深情地说到《念奴娇·追思焦裕禄》这首词:“我是有感而发,直抒胸臆。”

念奴娇 追思焦裕禄_念奴娇·追思焦裕禄 -鉴赏评价

作品赏析

这首词寄意高远,感情真挚,语言质朴,意象鲜明,格调清新。

全词有简短小序:“中夜,读《人民呼唤焦裕禄》一文,是时霁月如银,文思萦系……”通过这个小序,交代作者写作此词的时间、环境和缘由,体现出作者为文作诗的严谨。其中提到的《人民呼唤焦裕禄》,是穆青、冯健、周原三位当年采写焦裕禄事迹的老记者重访兰考之后发表的一篇力作,其中有绵绵的思念,有热切的呼唤,也有深沉的忧思。文章发表当时就牵动了千万读者的心弦。诗人用“霁月如银,文思萦系”八个字,凝练地勾勒出了彼时彼刻的环境、心境、情境,从而引导读者提前进入词作明净、深沉、宏阔的独特意境。

词的开头先声夺人:“魂飞万里,盼归来,此水此山此地”,1个“盼”字落笔千钧,其热切与执着呼之欲出。“此山此水此地”则创造了1个恢宏的情感时空,使“归来”二字有了具体的情感旨归和着力点。接下来一句质朴的设问:“百姓谁不爱好官”,使情感的发展有了1个新的起伏。妙处在于作者随后并没有直接作答,而是荡开一笔,生动描述了“把泪焦桐成雨”的感人场景。这既是对上句设问的含蓄回应,又是百姓对“好官”的“爱”的具体展示,还是对焦裕禄精神的1种直接赞美。“焦桐”这一树名是和焦裕禄的姓名紧紧联系在一起的。通过“焦桐”这一感人符号,焦裕禄这个“好官”的光辉形象至此就直接矗立在读者面前。

随后,作者进1步描绘出了焦裕禄这个“好官”的鲜明形象:“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气!”沙丘是令兰考人头痛的自然生态,沙丘系着兰考百姓的生与死,与百姓的生活、与百姓的命运息息相关。治理好沙丘,把沙丘变成良田,才能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这里的“沙丘”还可作这样的理解,即对当时某种社会现象的1个“隐喻”。社会上存在着日渐滋长的贪图享乐、安逸之风,不通过劳动而获取财富的投机取巧心理。这种东西有如民族精神的“毒瘤”,如不及时有效治理,就会对党、国家和民族造成极大的危害。

诗人在这里用“暮雪朝霜”的对比,状写顺境逆境、困难大小、任务轻重的不同境况。“意气”即志向与气概,精神和志趣。“父老生死系”是以人民为中心的诗意诠释,而“毋改英雄意气”则是对坚定信念和执着追求的生动写照。

词的下阕开头,一句“依然月明如昔”,语带双关,看似是描写环境的一处闲笔,其实是对焦裕禄美好品德的1个美好象征。这一句过片就如1个巧妙的榫头,将上下两阕串联成1个整体,既收束住了上阕万马奔腾般的情感波涛,同时又于岭断云连、水穷云起的转折的时候,为下阕翻出了另一番新意:“思君夜夜,肝胆长如洗。路漫漫其修远矣,两袖清风来去。”从对焦裕禄的思念和称赞,转而开始抒写作者自己的心迹和情怀。“路漫漫其修远矣”巧妙化用了《楚辞·离骚》的诗句,但这里表达的不是屈原笔下求索跋涉的原意,而更多地侧重于表达清廉为官的响亮誓语。当然,要做1个“好官”,仅仅两袖清风还是不够的,所以作者接下来用通俗的语言进行了如下阐发:“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这其实就是老一辈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的时代回声。

“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接下来的结尾最为精彩。诗味浓郁,诗意盎然。1个“绿”字鲜明醒目,艺术地表达了焦裕禄精神的美好影响和榜样意义。古人在谈到词的结尾时,经常用“豹尾”来形容。《念奴娇·追思焦裕禄》的结尾就像豹子的尾巴,漂亮、有力,没有任何赘肉,既简洁利落,又劲健给力,还给读者留下了一些思考或想象的空间,使全词的情绪达到1个更加空明澄澈的境界。

2014年,习近平来到河南省兰考县时,曾提出1个问题:“焦裕禄同志给我们留下了那么多,我们能为后人留下些什么?”这首《念奴娇·追思焦裕禄》的上阕含蕴的正是对这一问题的深入思考和响亮回答。整体来看,全词上阕抒情,下阕言志,脉络清晰,结构分明。上阕深情表达了对焦裕禄的思念和赞颂,下阕细腻地抒发了自己的“意气”和志向。上下阕互相呼应,掷地有声。

另外,作者在上阕用一句“百姓谁不爱好官”的问句扩大了词的表现空间,同时也把上下阕有机地串联起来。这个问句既承接了上阕的“盼归来”,有藕断丝连之妙,同时又章法突转,异军突起,从对焦裕禄的追思自然进入自己的心志独白。这个问句关涉上阕,而最重要的还是转合下阕,是这首词的关节紧要之处。看似非常轻松的舒缓一问,实则起到了领起全篇的重要作用。穆青等人在《人民呼唤焦裕禄》一文中说:“曲曲折折的历史没有磨灭刻在人们内心深处对焦裕禄的思念。随着时光的流逝,1种呼唤焦裕禄的激越之情,像江河大海的波涛,在共产党员心中,在人民群众的心中,更加激荡不已。”群众呼唤焦裕禄,表现了对中共干部的殷切期望,同时也是在呼唤中共一贯同群众血肉相连的好传统,呼唤党的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好作风。习近平在《念奴娇·追思焦裕禄》中,更具体地指出了这种“好传统”“好作风”也就是“好官”的几个具体表现:“父老生死系”“毋改英雄意气”“肝胆长如洗”“两袖清风来去”“造福一方”“会它千顷澄碧”……这正是对焦裕禄精神的1种诗性的形象概括。

这是新一代中国共产党员向老一辈奉献者的致敬,是继往开来者与披荆斩棘人的心灵感应和魂魄沟通,更是时代驭手面对漫漫征途的精神标高与终极追求。

艺术特色

该词从艺术特色上讲做到了以情胜、以意胜、以气胜。

情,是发自肺腑,饱含深情。是对焦裕禄的深情怀念。心有所感,发而为诗,极为真挚感人。作者通过与焦裕禄的灵魂对话,以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时空交替出现,默默地表达了对祖国前途、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怀与忧虑。

意,是意境开阔,通体透明。作者思绪悠悠、视通万里。立意点全在国家、民族和执政党。而最为一般诗人所不能企及的是,作者和盘托出1个共产党人的心境,可谓静影沉璧,浮光跃金。

气,是正气流贯,天地动容。20世纪90年代来追思焦裕禄,可谓没有投时代所好。在当时的社会看来,似乎有违时令,文不对题。但正是这一点,体现了诗人的不同凡响,目光远大,大处着墨,升腾起1种安排山河、指点时令的天地浩然之气。

作品评价

2014年中华诗词研究院副院长蔡世平:“习总书记于此时重新发表这首词,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对求正容变、继承创新的中华诗词的繁荣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给传统旧体诗词如何反映当下生活、书写时代精神,提供了1个范例。”

2014年陪同习近平到兰考县调研的中共开封市委书记祁金立:“这首词大气磅礴,意境雄浑,高屋建瓴,深情无限,饱含了对焦裕禄精神的敬仰和对焦裕禄同志的追思。”

念奴娇 追思焦裕禄_念奴娇·追思焦裕禄 -作者简单介绍

习近平,汉族,1953年6月生,陕西富平人,法学博士。2012年起任中共中央总书记。

爱好文学,读贾大山小说,从事诗词创作。其系列讲话中引经据典、摭拾诗词、文采飞扬、哲理深邃,既体现出平时爱读书、勤思考的良好操守,又显示深厚的传统文化功底。

另有叙事性散文《忆大山》发表,也曾引起强烈反响。

念奴娇 追思焦裕禄_念奴娇·追思焦裕禄 -焦裕禄简单介绍

念奴娇·追思焦裕禄:念奴娇·追思焦裕禄-作品原文,念奴娇·追思焦裕禄-注释译文_念奴娇 追思焦裕禄
焦裕禄

焦裕禄(1922.8.16 - 1964.5.14),革命烈士。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2年被调到河南省兰考县担任县委书记。时值该县遭受严重的内涝、风沙、盐碱三害,他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的领导工作方法,同全县干部和群众一起,与深重的自然灾害进行顽强斗争,努力改变兰考面貌。他身患肝癌,依旧忍着剧痛,坚持工作,被誉为“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铸就了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反映焦裕禄同志精神的电影和电视剧已在热播。

本文标题:念奴娇追思焦裕禄全文-习近平总书记的两篇文章《大山》、《念奴娇·追思焦裕禄》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64988.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