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 雅鲁藏布大峡谷
《雅鲁藏布大峡谷》教学设计
王永红
教材分析
《雅鲁藏布大峡谷》是第二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这篇课文为我们描绘的是大自然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雅鲁藏布大峡谷。课文首先介绍了雅鲁藏布大峡谷所处的地理位置──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上,与珠穆朗玛峰为邻。高耸入云的山峰与低陷的峡谷形成了近万米的地形反差,因而产生了这样壮丽的景观。接着,课文列举确切的数字,与世界上其他几个著名大峡谷进行比较,说明了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这一无可争辩的事实。然后,课文从大峡谷的雪山冰川、原始林海以及生物的多样性等方面描绘了峡谷的奇异景观。在这一部分,作者运用了“从……到……”的排比句式,气势非凡,让人感到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自然景观真如神来之笔。读罢此文,犹如走进了神奇美丽的画卷之中,拥抱大自然的情感油然而生。学习这篇课文,一是要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有哪些壮丽景观;二是要边读书边想象画面,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激发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学情分析
地理方面知识的欠缺及文本中的名词术语,给学生理解带来困难,应恰当地补充课外资料。在教学方式上,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质疑,主动探究,并愿意和同学交流感受。引导学生探究一些不理解的或感兴趣的问题,如:为什么说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重点理解感悟第三自然段,从山和水的变化感受形态之多样,景观之奇异,利用媒体欣赏图片,引导学生想象大峡谷是怎样一幅神来之笔。
1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教师应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情境,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与创造,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读懂课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上下文理解“咫尺、神秘莫测、人迹罕至、堪称不容置疑”等重点词语的含义。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2、细读课文,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神奇。
3、诵读课文,积累词语,感受大自然地神奇魅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奇异景观,感受大自然鬼斧神工般的无限创造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学习作者表现事物特点的写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2
教学流程 一、赏乐激趣,导入课题
1、听歌曲:
师:同学们,现在老师让大家听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请大家闭上眼睛仔细听,感受一下,看看你的眼前会出现什么?(教师放歌曲《喜马拉雅山》)
2、学生汇报:
会出现蓝天白云、青山碧水等。
3、师:(出示图片)这就是美丽的雅鲁藏布大峡谷,今天老师就带着同学们跟随作者的足迹,一同去游览雅鲁藏布大峡谷。 (书课题:雅鲁藏布大峡谷。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借助美丽的歌词,动人的曲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拉进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不加字。
2、检查预习情况:抽查生字词认读,抽读课文。
3、说一说:听了看了这些资料,读了课文对雅鲁藏布大峡谷的介绍,你知道雅鲁藏布大峡谷在哪里吗?你觉得哪个词最能体现它的特点?(梳理归纳出“壮丽”“奇异”。)
4、默读全文:找一找课文哪个自然段的内容在写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哪些段落在写它的奇异。(壮丽:2自然段。 奇异: 3、4自然段。)
(设计意图: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体现了学生个性化阅读与理解;教师对学生适时的引导与点拨、对学生独特感受的珍视与鼓励,更有 3
助于学生准确把握课文内容。)
三、借助媒体,学文赏景
(播放雅鲁藏布大峡谷风光课件)
师:欣赏完美丽的峡谷风光,来看看课文用了哪些方法和优美的词句描写它。
1、指读2自然段:
读一读:哪些句子最能说明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美。
海拔:3000米;长:504千米;平均深:2268米;最深:6009米。从这些数字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观。这种方法叫──列数字。
2、除了列数字外,作者还运用了做比较的方法,找一找在哪儿?
“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一争高下”。(齐读) 通过对比你发现了什么。你想说什么吗?
3、小组合作读3、4自然段:找一找:你认为哪些现象最能体现出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奇异。
奇异:水异(涓涓细流、滔滔江水)、山异(热带雨林、冰川)、生物的多样性。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图片,合作交流,依此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进一步同作者产生共鸣。)
4、文中多处出现“从??到??”的句式,有什么作用吗?
更让人感到大峡谷的自然景观真的很神奇,如神来之笔。
5、质疑解惑,挑战自我
关于雅鲁藏布大峡谷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
4
四、自主朗读,体会感悟
1、师:雅鲁藏布大峡谷的风光举世闻名,哪部分内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下面就分小组开个诵读会,把你印象深刻的部分读给同学听,从读中细心体会作者描写的方法和表达的情感。
2、学生分组诵读并谈体会。
3、交流发言。
4、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发现,意味着什么呢?齐读第5自然段。
为什么说它是上个世纪人类最重要的地理事件之一呢?大家阅读资料,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历史意义。
(设计意图: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没有多样性的启迪就不可能有创新思维。“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明确研究的方向和重点之后,教师及时组织学生进行读、议等形式的对话,在对话中,学生思考,行动、探究,争论,提高了交流、沟通的能力,同时,也使知识在对话中生成。)
五、总结全文
课文为我们描绘的是大自然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雅鲁藏布大峡谷。开始介绍地理位置→接着列举数字说明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然后写大峡谷的雪山冰川、原始林海,从生物的多样性等方面描绘峡谷的奇异景观。
雅鲁藏布大峡谷曾被誉为“地球上最后的秘境”。那么我们该如何保护它呢? 示例:建立自然保护区,避免人为破坏。
六、小练笔
师再次播放“雅鲁藏布大峡谷”课件,并让学生写导游词,向游人介绍最熟悉的某方面的内容。
5
学生介绍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抓住课文各段中有总结作用的句子。比如:“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映衬着雪山冰川和郁郁苍苍的原始林海……”,“还体现在生物的多样性上……”等。
〖板书设计〗
雅鲁藏布大峡谷
位置 在青藏高原上
形状 壮丽
水异(涓涓细流、滔滔江水)
景观 山异 (热带雨林、冰川)
生物的多样性
附:【资料袋】
雅鲁藏布大峡谷介绍:雅鲁藏布江下游,江水绕行南迦巴瓦峰,峰回路转,作巨大马蹄形转弯,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峡谷。1994年,中国科学家们对大峡谷进行了科学论证,以综合的指标,确认雅鲁藏布干流上的这个大峡谷为世界第一大峡谷。据国家测绘局公布的数据:这个大峡谷北起米林县的大渡卡村(海拔2880米),南到墨脱县巴措卡村(海拔115米),全长504.6公里,最深处6009米,平均深度2268米,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曾被列为世界之最的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深1800米,长440公里)和秘鲁的科尔卡大峡谷(深3203米),都不能与雅鲁藏布大峡谷等量齐观。新华通讯社 6
向全世界及时报道了这一消息,全球为之轰动。1998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正式批准:大峡谷的科学正名为“雅鲁藏布大峡谷”,罗马字母拼为 Yarlung Zangbo Daxiagu 。大峡谷奇特的大拐弯及其拥有青藏高原最大的水汽通道这两大特点构成了世界最珍奇的自然景观,成为最有特点的生态旅游资源。她雄伟壮观,洁净秀美;她原始自然,无与伦比。大峡谷是“世界最高的绿州”,它以绿色为底色,映衬着雪山冰川;金灿灿的油菜地,绿油油的青稞田,郁郁苍苍的原始林海,加上清溪、急流、瀑布以及门巴族、珞巴族独特风情、齐全的山地垂直自然带、丰富的多样性生物资源,这些对旅游者具有多么巨大的魅力和吸引力。
7
二 : 世界第一大峡谷 雅鲁藏布大峡谷四大未解之谜
5月15日消息,中国西藏雅鲁藏布江下游的雅鲁藏布大峡谷是地球上最深的峡谷。[www.61k.com)大峡谷核心无人区河段的峡谷河床上有罕见的四处大瀑布群,其中一些主体瀑布落差都在30—50米,恢弘壮丽,堪称“世界第一大峡谷”。其基本特点可以用十个字来概括:高、壮、深、润、幽、长、险、低、奇、秀。可以说是探险者的好去处!然而,在这个宁静的大峡谷里,还有这更多的不为人知的秘密,等待着大家一同去寻找答案!
彩虹瀑布的神秘变迁
上个世纪20年代初,英国探险者沃德曾经短暂进入过大峡谷,据他描述,他发现了大峡谷内有一条十分壮观的瀑布。因为发现瀑布的时候周围有一道彩虹,所以他将此瀑布定名为“彩虹瀑布”。10年后,美国人贝利再次证实了这条瀑布的存在。然而,自此之后将近70年的时间里人们再也没有找到过它。
1998年,中国科考探险队在峡谷内找到了一面干枯的绝壁,这很可能就是传说中的“彩虹瀑布”。1950年墨脱曾经发生过一次里氏8.5级的大地震,“彩虹瀑布”也许就是在这次地震中消失的。是剧烈的地壳运动“抹平”了瀑布的落差?还是山体滑坡阻塞了上游的来水?或者干脆就是前人的记述有误,“彩虹瀑布”依然存在,依然隐藏在大峡谷内不为人知的角落里呢?这一切都有待进一步的证实。
世界第一大峡谷是 世界第一大峡谷 雅鲁藏布大峡谷四大未解之谜
红豆杉之外的惊喜
1998年科考探险活动的另一项重大发现就是在大峡谷内发现了大面积濒危珍稀植物红豆杉。(www.61k.com]野生天然红豆杉林在世界上分布不多,以前在中国也只有在云南、四川等少数区域内有所发现。而像大峡谷地区这样大面积保存完好的天然红豆杉林已不多见。
科考还发现了有“活化石”之称的缺翅目昆虫。这种古老的昆虫原本生活在非洲等地,后随地球板块漂移来到了雅鲁藏布大峡谷。上亿年的沧海桑田使世界上其他地方的缺翅目昆虫相继灭绝,只有在大峡谷这种保持极其完好的生态环境下才得以延续。发现缺翅目昆虫对研究生物地理格局的分布和变迁具有重要的意义。
世界第一大峡谷是 世界第一大峡谷 雅鲁藏布大峡谷四大未解之谜
“野人”和杀人树
在雅鲁藏布大峡谷以及周边地区,自古流传着关于“野人”的传说,从海拔6000米左右的雪山到谷底茂密的原始森林都曾发现过“野人”的踪迹。(www.61k.com]据当地人描述,这种神秘生物身高可达2米,遍体红色或棕黑色长毛,眼部凹陷,嘴巴突出,会直立行走并能发出简单的音节。这些传说有些是当地人的亲身经历,也有一些是经过千百年流传下来的。所有的这些传说都为大峡谷涂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还有关于“杀人树”的传闻。据说在大峡谷内的原始森林里生长着一种奇特的植物,它拥有很长的缠绕能力极强的枝蔓,可以在动物接近时迅速将其紧紧缠住,并通过枝蔓上的触须分泌麻醉物质使动物逐渐丧失知觉,最终动物的血肉就化成了供“杀人树”生长的养分。截至目前,关于这两种神秘生物是否真的存在仍有很大争议。
世界第一大峡谷是 世界第一大峡谷 雅鲁藏布大峡谷四大未解之谜
峡谷居民的生存神话
大峡谷是门巴族人的家,关于他们的来历,有人说来自峡谷外的波密地区,更古老的说法是他们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人类穴居时代。(www.61k.com)这也证明了门巴族人自古以来就植根于这片土地,具有极其强大的生存能力。
大峡谷地处高原,空气稀薄、气候寒冷,一年中有近半年的时间大雪封山,交通不便,几乎与世隔绝,2009年前墨脱还是全国惟一未通公路的县。没有先进的耕作技术,当地人千百年来一直以渔猎为主要谋生手段,技术条件制约了当地丰富自然资源的开发,可利用的物产条件也相对匮乏,大峡谷内还有迷雾瘴气、毒蛇猛兽,雪崩、泥石流更是时有发生……是什么支撑着这个神秘的高原民族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屹立千年不倒呢? 这些悬疑都等待着后人的探索和破解。
三 : 雅鲁藏布大峡谷:地球上的最后秘境
|
| | | | | | | ———地球上的最后秘境———1973年初访大峡谷———里氏8.6级特大地震震中位置———令人闻风丧胆的蚂蟥山———植物类型的天然博物馆———大峡谷水汽通道———八十年代南迦巴瓦登山科考———热带菌类在北纬29度出现———发现眼镜王蛇———飞禽走兽和有关老虎的传说故事———对于大峡谷的人文考察简历———李渤生小组五壮士越冬考察,发现半常绿阔叶林———路遇“森林女神”徐凤翔———“当代徐霞客”杨逸畴,逃生泥石流———各学科满载而归,唯有地质古生物白白吃苦———九十年代地质科学进入,发现地球在此开了一个天窗———大峡谷是地球“热点”之一———有关世界第一大峡谷的论证,以及向世界公布——— | | | 隐藏在云雾雪山密林中的人间绝域,鲜花云集之地,世间正纷纷扬扬着你的传奇,说你总揽南方北方两块古陆气势浩荡光彩照人,说你将冰峰苔原森林激流和瀑布群荟萃一身,说你有亚马逊河的湿润温情又兼具喜马拉雅的严寒冷峻,可你总归是你,奇异深邃既长且大,位尊世界峡谷第一,深山藏娇万载不名,而今多少人正在向你走近请你撩开神秘面纱,一睹造访者的倦容与惊喜,大峡谷如今成为热点地区。 让我们先来看一看它———雅鲁藏布大峡谷的位置所在。 面积广为250万平方公里的青藏高原,是一个完整的巨型地貌构造单元。在地形图上,它既像一枚芒果,又像一只无首无腿的驼鸟:它中间宽敞两端狭窄。这是由于南方古老坚硬的印度地盾持续不断的俯冲挤压,与北方同样古老坚硬的塔里木、华北地块的强烈抵御合力造成的:夹持在两者之间的年轻的青藏高原,就像可塑的硅胶那样被推搡抬升起皱,两端向外逸出并拧转弯曲。 说到喜马拉雅山脉,总要不由自主地在这一名词前冠上“雄伟的”三个字。且让我们通常地表达———雄伟的喜马拉雅山脉,它高峻而绵长。2500公里的长距离,筑就大高原雅鲁藏布大峡谷南缘屏障;向南,它俯瞰海拔仅几百米的印度平原,向北,则统领着高原面上的万水千山。仿佛就为对应,在它的东西两个极端处,各有一个地结———巴基斯坦境内的西喜马拉雅构造结和藏东南的东喜马拉雅构造结,就像是两个地楔,锁定并支撑起大高原。两地结处分别矗立起两座大山———南迦巴瓦峰和南迦帕尔巴特峰;各有一水作马蹄形环山绕过,向南而下———东南行的是雅鲁藏布江,流入印度叫布拉马普特拉河,西南行的是印度河上源的一支,长流不息地汇入印度河。源于喜马拉雅并以相反方向流过几千公里之后,它们分别从孟加拉湾和阿拉伯海入海,在印度洋会合———大山大川同为造化的不朽之作。 全长为2057公里的雅鲁藏布江,就这样与喜马拉雅山脉平行前进,由西向东流贯整个藏南谷地,到达米林的派地。这里是东喜马拉雅尾闾处,海拔7787米的南迦巴瓦峰和海拔7257米的佳拉白垒峰隔江对峙,矗立云天,俨若峡谷之门。穿过峡谷之门,江水环绕南迦巴瓦雪峰一个马蹄形大拐弯,隐现在墨脱的热带季雨林,一路轰响而过,一路浪花飞溅。 这一世界第一大峡谷被确认之前,世人惟知最长的峡谷为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它长达440公里;最深的峡谷为秘鲁的科尔卡峡谷,它深达3200米。而中国的雅鲁藏布大峡谷,则以其长———504.6公里,以其深———6009米,以其海拔的高差跌宕,以其所拥有的垂直植被,以其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以其绝世之美之神奇,堪称世界之最,首领天下众峡第一风光。 长久以来,连西藏人都称它为“隐藏在云雾雪山密林中的人间绝域”,后来又有日本科学家称它为“地球上的最后秘境”,都是极言其难以到达,也极言其“未知”的诱惑。它的神秘面纱一点一点地被撩开,它所饱含的信息一点一点地被译介给外部世界,花费了那么长久的时间———从三十年代的英国植物学家金·沃德,到中科院青藏队于1973年首次造访大峡谷,随后历经七、八十年代进行的包括地质、地貌、植物、动物、气象、水文等诸多学科的多番综合考察和科学论证,1994年,经由中国官方通讯社新华社向全世界公布了中国人在本世纪末的这项重大地理发现———雅鲁藏布大峡谷为世界第一大峡谷。作为青藏高原科考队的代表,同时被公布的三名发现者是地理学家杨逸畴、大气物理学家高登义、植物学家李渤生。在他们的背后,是青藏科考队的一个群体,是包括西藏“地方军”和各种“盟军”在内的中国科学界。 广义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地区,概指藏东南林芝、米林、波密和墨脱四县,方圆2.5万平方公里。那里一年四季郁郁苍苍,是西藏最美丽的森林地带,与辽阔的高原面自然面貌差异如同天壤。把南北地貌风景来一个人格化的比喻的话,那么西藏高原恰似一位健壮牧女,她头戴五光十色的玉石首饰,身上却穿一件油黑的光板羊皮大袍———藏东南一带就是西藏最美丽的头饰。不仅仅是风光的差异,就如同一般的环境与习俗的关系,那一带宗教文化历史传统和生存外貌也有别于高原面上的藏民族。波密一带虽以藏族为主,旧时却是波密土王的领地,长期拒绝西藏地方政府管辖;米林、墨脱则是门巴族、珞巴族聚居区,国际学术界通常把它与喜马拉雅另一侧的居民及乡土文化一并界定为“喜马拉雅文化”,以示与藏学的区别。 狭义的大峡谷地区,特指秘境中的秘境———墨脱。迄今,那里仍是全中国唯一不通公路的县份。即使历史上的西藏人也不免感到它的隔膜。他们对于这一地区的态度让后人、让外人看来真是扑朔迷离:一方面把它看作未经教化的荒蛮之地、潮湿不洁的瘴疠之地、发配犯人的流放之地,另一方面,经书上记载的、民间长久传闻的,是那里的圣地白玛岗。白玛岗本身即是殊胜圣地,更何况那儿还藏有打开通往极乐世界神门的金钥匙。于是古往今来,一批批虔诚信徒们抛家舍业,扶老携幼,从四面八方赶来,翻过多雄拉积雪的山峰,沿着险峭的山道,穿过旱蚂蟥、毒蛇和毒蜂盘踞的险恶之境,一走好些天。湿热环境和劳累困顿使沿途不时有人倒毙,幸存者到达神山神湖环绕的白玛岗而神门当然没开。现今大峡谷地区土著的藏族人、门巴人,大抵是历史上朝圣者的后裔,还有一些为逃避农奴命运前来寻求自由的人。久而久之人口反而超过了土著的珞巴族。据说本世纪五十年代,还有上百名藏东川西的朝圣者来到这里,或食物中毒,或病饿而死,至今墨脱的老人们还记得那幕惨剧。 墨脱,是“花儿”之意,白玛岗,是“莲花山”。 1973年,又一批寻找“神门”的人来了。他们与历代朝圣者走的是同一条路,吃的是一样的苦,不过他们寻找的不是通往极乐界的神门,是打开科学宝库的神门。这是西藏地区考察的第一年,在完成了藏东南地区的考察任务后,大部队返回北京,青藏队队长何希吾带领一群不回家的人———大峡谷水力资源考察组:组长、水资源学家关志华、地质学家郑锡澜、地貌学家杨逸畴、地热专家章铭陶,还有副组长马正发等一行八人,这是第一批进入大峡谷腹地的中国科学家。从派乡沿江下行,攀峭壁,穿密林,一路测量江水,整整一个月后,到达一个名叫白马狗熊的地方,当地向导说,前面再没路啦。 第二年,1974年9月,又是大部队收队返京时,大峡谷水力资源考察组原班人马再次向大峡谷腹地进发,这一次走的是翻越多雄拉一线,直达峡谷底部,从雅江下游的希让村出发,沿江上溯。一路考察测量,一路访问百姓,千辛万苦走了几个月,接近大峡谷顶端的江边又是无路可寻。攀一根溜索到达对岸的八玉村,已是跨了年度的元月份。两次沿江考察,核心江段仍有90多公里没能走通。 当年英国植物学家金·沃德也曾走过某些江段,并命名过两条河床大瀑布为“虹霞瀑布”。这位严肃的科学家曾在他的《藏东南考察记》中描述了这一奇观:大江的主干上生成大瀑布,在阳光的照耀下,飞流直下的瀑布上方升起美丽的彩虹。同时拍有黑白照片为证。杨逸畴特想一见胜百闻,但沿江徒步考察过程中,“虹霞瀑布”始终不见。访问当地老人,老人们就说,那都是1950年大地震以前的事情了。那场大地震之大,不仅使虹霞瀑布消失,还把村庄夷为平地;山崩地裂,雅鲁藏布江先后多次被堵截,一度断流,复又决堤而去使印度平原洪涝成灾呢。这一线索导致了大峡谷地区两次考察的一个成果:对于震中位置的重新修正。 这场发生在20多年前的大地震,事后被青藏队的科学家们测算为震级里氏8.5级,地震烈度为12度,至于震中,此前国内一直认为是察隅。 那是1950年8月15日(藏历第十六绕迥铁虎年七月二日)22∶09′34″,世界各地的地震仪同时记录到了这一强大震波,但由于当时观测地震的台网稀少,能够确定出大致方位,出现一两百公里的误差也在情理之中。最主要的是,大峡谷闭塞难行,以当时的条件,不具备地震烈度调查的可能。因此这一里氏8.5级的大地震,震中位置就被确定在察隅,“察隅大地震”,在印度,同一场地震则被称之为“阿萨姆地震”。加之那位当时正在察隅、亲历了这场地震的植物学家的《藏东南考察记》的描述佐证,世界就普遍把震中位置确定在察隅了。 章铭陶、杨逸畴他们就成为现场了解这一灾难事件的第一批科学家。他们走访了19户人家,找到了当年的幸存者,听人们描述灾难降临时的恐怖情景:震前狗熊纷纷下山,鸡飞狗吠,不得安宁。大地震发生时,雪崩、冰崩、地裂山崩,大地抖动轰鸣,除了耀眼的地光之外,还有四溅的火星火光,那是石头撞石头时发的燧火,恐怖的声与光“如毁灭劫数已临”。大峡谷本就壁陡谷深,危若累卵,如何经得起如此震动,一夜间面目全非。民房倒塌,寺院被毁,僧尼百姓在劫难逃。一爿爿山峦垮下,冰川泥石流随之爆发,好几个村庄或被掩埋,或被席卷而去。一位当年曾给金·沃德当过背夫的希让村老人,地震后曾去过阿萨姆,他说,他看到沿途江水多处被堵断流,被阻江水后来冲决堵塞物,大水又漫灌了阿萨姆平原,洪灾泛滥。从另一位妇女那里则了解了直白村覆灭记:南迦巴瓦峰的冰川崩裂滑落,作分段式跃动,埋葬了雅鲁藏布 边的直白村。那当儿,全村人都在自家房里,只有这位勤快的妇女正在院子里磨谷子,见势不妙急忙躲在碾盘下。所幸有生谷子充饥,一个月后冰川融化才得以生还,才得以多年后向章铭陶他们诉说往事。震中附近还有个大村庄格林村,不仅被夷为平地,而且陷落成为沼泽地,全村400多人差不多无一幸免。20多年过去,这个原格林村遗址成为沼泽草甸地带,有松林生长———此地不叫格林村了,科学家在地图上标上了“格林盆地”字样。 根据调查得来的情况,与上一年在察隅的灾情访问相比较,墨脱受损情况显然具有毁灭性:烈度为12度。报请国家地震局专家审核,从此这次本世纪中国大陆最大地震的震中被更改为墨脱。 调查中还得知1890年时大峡谷中还发生过一次类似的破坏性地震。 ———看来不过一次次灾难事件,但其后对它的研究中却发现了具有地质科学价值的端倪,不过那是九十年代的话题了。 首次对大峡谷地区的考察,自然是最基础的本底调查。此前国内对这一地区还缺乏最起码的认识。一片空白之中,杨逸畴忙于地理填图,他还从未见过如此复杂的地貌呢。章铭陶统计地热出露点,详细调查了八处温泉。大家一起帮助关志华测流速,章铭陶背上一包木头,攀溜索到江心,等待何希吾挥手示意,就往流水中丢木头,关志华掐表———以最原始的方式,测得大峡谷河段雅鲁藏布江最急流处,最大流速为每秒16米,平均流量为4425秒立方!初访大峡谷,每人都空前地感到震惊兴奋和满心喜悦:从来没有见过、别处再也不会见到的如此如此美丽的雪峰森林,云遮雾掩中的山光水色;如此如此丰富的生物群落自然资源,奇花异草,珍禽异兽;大自然将钟灵毓秀集于这一身,从热带到寒带尽在此间。还有此地淳朴的山民,诡奇特异的民俗现象,它这样长久地隐身于喜马拉雅的深山幽谷,才得以保持了如此纯粹的自然面貌,一个令人神往的世外桃源。 然而通往这一犹如天堂般美丽世界的道路却如同炼狱。汽车只通到人世间边缘地带那个叫“派”的地方,那是米林县的一个区公所驻地。须赶在中午前到达多雄拉山顶,否则过午天气必变,风雪交加中无法下山。多雄拉海拔并不高,山顶处只有4221米,山顶雪原上还生长着奇怪的旗树,因为树冠形状像迎风飘扬的旗帜所以就叫旗树了,那是寒流风雪长期固定的风向吹扬所致。下山的路很险要,一侧是峭壁,一侧是垂直深谷,谷底是奔腾的江水。连善走的马也难免失足,沿途可见马的骨架,正在腐烂的则臭气熏天。下山要走三天的路,第一天住拿格,第二天住汗密,第三天才到达江边墨脱县驻地背崩村。走路之辛苦已是难耐,最可怕的是令人闻风丧胆的玛蟥山。树叶上、草丛里密密麻麻满是蚂蟥,一旦闻到人的气味,纤细柔软的身体即刻招摇,神速地从一切可能的缝隙附体,直到纤细之躯成了圆球方才滚落。它吸血同时释放一种抗凝血剂,它吸过多少血,伤口还要再流多少血。跑步穿过这一地区,每个人都是鲜血淋淋,新伤累累。八十年代有个生物组,就是搞动物的、捉蛇的、采蘑菇的卯晓岚他们一群,路过嘎龙拉一带,事先未得到任何提醒,一路采集标本,毫无防范地走进了2400米处的蚂蟥区,随即———那情形可想而知,伴随着一片惊恐的大呼小叫,这群专与毒蛇猛兽打交道的人、从不知恐惧为何物的人,居然魂飞魄散,飞奔逃命,一口气冲过埋伏区,第一件事就是各自清理全身,然后互相清理,再然后一起跑到江边,洗,江水一片一片地给染红了。许多年过去,讲起这段往事,都还心有余悸惊魂未定的样子,并且浑身起鸡皮疙瘩。 有关这条路的两个传说显然被人夸张了,但换了别的路就断不会有类似虚构。其一是关于多雄拉的,说一个战士坐在雪山上喝酒,这一喝就喝成永远的姿势了:他成了一座冰雕;其二是关于蚂蟥山的,说一个外来人走得太累了,在一棵树下倒头便睡,这一睡就永远没起来:他的血被吸光了。 早年有记者采访过墨脱的考察,如实写下考察过程中的艰难,特别是关于蚂蟥之类,结果被报社领导扣下未发,第一这未免太不可思议,第二呢,怕发表之后引起副作用———如此一来有谁还敢再踏上这一畏途呢?其实担心多余。何希吾他们之后,1973年之后,各学科闻讯纷至沓来,不少人千方百计地挤进来;来过一次还要来第二次、第三次,仅杨逸畴就先后八次往返于大峡谷。大峡谷是一幅耐看的画,每见一次都有新感受;大峡谷是一部深奥的书,每读一遍都有新收获。? 紧步后尘的是李文华、武素功、韩裕丰、陈伟烈、张新时等森林、植物学和生态学家。1974年夏季,沿着数条前往墨脱通道中最主要的“干线”派—多雄拉—拿格—汗密—背崩之路,垂直角度40公里,三天中无异于走过了自北极到海南岛植物王国全程。“芝麻开门”,这座罕见的绿色宝库、植物类型的天然博物馆向不畏艰辛劳苦前来朝觐它的人敞开了胸怀。? 阻隔了墨脱与外部世界交流的天然屏障多雄拉山,冰封雪裹,每年难得几个月的开山时节。从派徒步攀上山口,已是过午2时。想要居高临下地饱览一番喜马拉雅南坡风光的愿望落了空:山顶雾霭浓重,间有湿风漫卷雨雪而来。当天空重又变得湛蓝,植物学家们惊喜地发现了最初出现的高山植物,是那类生存在最恶劣的环境中、被列入“低等”类的生命。首先是五彩斑斓地覆盖在裸岩上的地衣和苔藓,作为植物世界的先驱,它们在任何“高等”类无以存身之处,顽强地守土有责:用它们分泌出的地衣酸,溶解和腐蚀着岩石表面,使顽石粉碎为原始土壤,并以自己的死亡之躯为其它植物的生长铺平道路。俯身察看,岩石间积累了细细的土质,数一数,共有几十种植物生长其上,座垫状植物、绿绒蒿、雪莲花……风雪中它们绽开了五颜六色的花朵,小小的,娇嫩的,顽强地。? 由此过渡到高山草甸地带。点地梅、银莲花、报春、龙胆,正开得热烈,为多雄拉山顶戴上一圈美丽花环。? 灌丛出现,以杜鹃为主。起先它们匍匐在地,越往前走越见它向上伸展,高可及人。人们称西藏是杜鹃花的故乡,当名不虚传。虽终生寂寞山野,仍姹紫嫣红地开得自我沉醉。杜鹃之外,还有伏地柳、金露梅、红景天等木本植物。这一层植被中含有名贵药用成分,具有相当的经济价值。? 在灌木与乔木的交接边缘地带拿格站,度过了进入大峡谷腹地的第一夜。此次出行,对于李文华来说是一次特别痛苦的经历:他的膝关节出了问题,每落下一步都是刺骨之痛,这种尖锐而敏感的痛,是暴露的牙神经猝遇刺激时的那种最不堪忍受之痛。李文华咬紧牙关强挺着,不说出来———说出来也无益,反而徒增大家操心不说,除非是你自己想要停止前进,返回休息。这对李文华来说绝无可能。作为一位生态学家,能来大峡谷一走,今生夫复何求!察隅考察已使植物学家们赞叹不已,相比较大峡谷而言,那可真是小巫与大巫之别。? 第二天进入李文华本专业———暗针叶林世界。海拔4000米处,桦树和落叶松之后,冷杉大森林迎面而来。此地冷杉奇大,其粗胸径处超过1米,其高一般可达50米,最高的足有70米高度,相当于王府井的北京饭店之巍峨。林下资源之丰富,也为北方暗针叶林所难比拟。跨越北半球三、四十个纬度带广泛分布的暗针叶林,使李文华联想到冰期中植物的南北迁移,正是反复交替的冰期间冰期,促使了物种的传播和演化,造就了今天地球上植被分布的多彩格局。毕竟,“在任何区域里,植物终是自然界中最主要的装饰品”(达尔文语)。? 冷杉之下是铁杉,气候变得温暖,杜鹃已成大树,植物叶片扩大,由针叶而阔叶———经历了昨天的寒带和温带,第二夜住汗密时,已是亚热带环境,置身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了。?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物种更其丰富,景观更其多彩。不仅拥有名贵的优良木材,如樟、桂、栲、楠一类耐朽防虫、散发着香味的树种,植物学家们更注意到了那些珍稀的“活化石”树种,树蕨、桫椤、双扇蕨,那些历史长达7000万年前直到上亿年前的古老物种,在地球环境渐变与突变的过程中,在别处已消失殆尽的物种,只在大峡谷出现了。由此,大峡谷又有了“植物避难所”之称。? 第三天,由亚热带进入山地热带,住墨脱县背崩村。墨脱县海拔1000米以下的河谷低地,为热带常绿雨林,是西藏的西双版纳。通常认为热带植被到北纬23度37分为止,但在墨脱,它突破了这一防线,北上了近6个纬度。? 对于植被景观,1974年这次只是印象式考察,全面深入地进行,尚待八、九年后的南迦巴瓦峰登山科考中,李渤生带领越冬小组队进行的连续5个月的越冬考察。? 植物的考察是这样,其它各单学科也是这样,深入的、全面的并最终构成理论系统并首次做出解释,是在八十年代对这一地区的大规模考察之后,尤其是,七十年代风靡全球地学界的板块构造说、大陆漂移说被中国地学界普遍接受,大峡谷地区的原籍为印度板块一部分已无庸置疑;地质学的参与,以岩石地球化学证实了南迦巴瓦峰的地质年代与印度台地同龄:7?49亿年,是整个喜马拉雅最早脱海成陆的地方;以古地磁测定大峡谷地区在白垩纪不足上亿年前时,所处位置在现今北纬13度左右(相当于越南柬埔寨南缘),它至今已向北延伸了15度之多———这一系列背景资料非常重要,不然面对那些只在热带非洲生存的植物、动物、菌类和小生灵们,居然在喜马拉雅山中出现这一现象,定会感到百思千思而不得解,必定要对这一地区列出一长串的自然之谜题,然后为时长久地进行艰苦讨论。? 在每天都有新发现的昆虫学家那里,大陆漂移理论对于大峡谷丰富的昆虫世界的直接意义,早已被提上了讨论议程。继1973年在察隅采集到两只稀有目的缺翅虫之后,一个崭新的世界向昆虫学家黄复生展开,处处有所发现的强烈诱惑,吸引着、激励着他走向这一世界人迹未到的深处,去探索大自然的演替奥秘。他满怀憧憬地走向了大峡谷。与察隅只有一山之隔,想来此地定会有缺翅目出现吧。果然,他找到了这种习性特别的小生灵,这种翅羽退化但行走迅疾如飞的稀有昆虫。虽然季节尚早,1974年这次只采集到了幼虫,但大峡谷之行令黄复生在发现的领域应接不暇———最狭窄空间里体现了最丰富程度。如果不是亲眼所见,真难以想象到在这世界偏僻一隅,居然隐藏着、聚集着如此众多的生物界古老种群。黄复生仔细端详着一只刚捕获的金龟子,它坚硬的彩色甲壳上幽幽地散射着荧光。把它归于哪一种呢?都像,又都不像。不,它具有好几个科的特征,它是一种非常古老的种类。黄复生仿佛看到了一个源头,从它身上看到现今广布世界各地的金龟子的先民时代。就这样,作为金龟子的进化链条在大峡谷里被找到了。 由于采集缺翅虫要赶季节,黄复生三进大峡谷,这一次是单枪匹马。1975年结束了西部吉隆地区的考察后,黄复生执意离开大部队,一个人返回林芝,赶到派区,随运送给养的马帮进入大峡谷,一个人留在了汗密,住一所废弃的小木屋,两天后再随那个马帮踏上归程。这两天从早到晚,黄复生在汗密的常绿阔叶林中留连不归,在缺翅虫出没的枯木朽株、枯枝败叶中,一心一意寻找捉拿。这一次收获颇丰,不仅捉到了成虫,其中还有带翅膀的。虽然只有一山之隔,距离不过200公里,但源自同一祖先的这类昆虫却沿着不同的进化之路各自前行,分化成了两个新种———察隅的“中华缺翅虫”和随后命名的大峡谷腹地的“墨脱缺翅虫”。后来这几十只有翅的无翅的小虫被分送给国内有关院校生物系做教材。有关文章发表后,在国际生物学界引起了一个小轰动,这一连印度也未见报道的热带昆虫,竟然在北纬29度的西藏山林中出现,真是不可思议。许多国外同行来信索要资料,探讨问题,这一信息作为新资料也被收进国外多种生物学辞典。? 1980年在京召开的青藏高原国际科学学术讨论会上,黄复生提交了《缺翅目昆虫和它的地理分布》等三篇论文,这是在中国首次运用大陆漂移学说探讨昆虫区系的起源文章。黄复生认为随着印度板块向北漂移,非洲的区系成分被带到北方,并侵入新生的西藏陆地;欧亚成分也逐渐伸入,共同组成西藏多源性的昆虫区系雏形;随着高原的不断抬升隆起,区系雏形又产生巨大变化,最后形成了独特的高原区系。这一理论直接丰富了昆虫地理学的新内容。? 八九十年代继续考察的结果,对于大峡谷地区的昆虫世界又有了进一步认识。其特点是东洋区成分多于古北区成分,这与此地的籍贯与古地理有关,并由于地貌复杂,小环境彼此隔离,新种和特有种丰富,而且原始种类多,虽历经若干次冰期,但沟谷地带在印度洋暖湿气流的保护翼下,古老种群安然无恙。这一特点同样适于其它物种。就生物种类丰富而言,大峡谷地区集中了青藏高原60%的生物资源,因此大峡谷地区被认为是物种起源、分化中心,是物种资源宝库,是从事生物多样性研究的天然实验室、山地生物物种的基因库。? 来自南方热带地区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个必不可缺的条件是巨大的水汽通道的存在,否则远道而来的古老物种就难以存活。这是大气物理学家所做的论证工作。1983年高登义在大峡谷地区施放过几百个探空气球,从三千米、五千米到七千米,探空气球上的无线电波传回了每一层面的数据,定量化研究证实,大峡谷河谷是一条水汽通道,且是青藏高原上最大的水汽通道,虽然青藏高原南侧多有山口通道,利于水汽通过,但所有的通道输送的水汽热量相加,尚不足大峡谷通道的五分之一。印度洋暖湿气团经大峡谷涌入青藏高原,使雅鲁藏布江谷地成为青藏高原最为温暖湿润地区的同时,大峡谷首先获益———在这里热带随气流向北推进,成为全球热带的最北限。? 所以七十年代中期的考察只是初识,1982—1984年进入大规模多学科综合考察。配合国家登山队攀登南迦巴瓦峰登山计划,青藏队在实施大规模的横断山脉综合考察的同时,中科院又组织了由24个单位、26个专业共100多人次参加的科学考察队,对大峡谷地区波密、林芝、米林、墨脱四县进行了路线为主的综合考察,重点地区在墨脱县境内。? 为雅鲁藏布江激流所环绕的南迦巴瓦峰,位居东喜马拉雅群峰之尊,海拔7782米,为世界第十五高峰。它兼具奇伟与秀丽,阳刚与阴柔,海洋性气候使它有别于喜马拉雅山丛中的任何一座高峰。天气晴好的时候,棱角分明的三角体峰顶直插苍穹,银光闪闪,那是无与伦比的纯粹的蓝与白;当气流袭来,空气湿润,云海漫卷,云瀑流荡,山巅有云雾轻移,山腰有带状层云缠绕,山下沟谷气流则蒸腾而起,飘飘渺渺使南峰犹如仙境。海洋性冰川披沥而下,逸向苍茫林海,使山群具有了动感。当地百姓相传,本世纪初曾有一些外国探险家经印度来到这里,希望一睹神山芳容,拍下一张照片,但整整等了一个月,南峰始终为浓云所掩,只好望山兴叹,抱憾而归。? 那一定是在望山不见的夏季了。大峡谷地区气候分为干湿两季,干季只在3—5月和9—11月两段,这是登山、科考和旅游的最佳季节,其余时间为雨季,大峡谷内终日大雨如注,南峰群山始终满布雨云。欲睹南峰真面目,应该选择干爽的旱季进行,此为探险、旅游、登山者须知。? 从南迦巴瓦到大峡谷腹地,这一考察进行了三年。从野外环境看来,这是一次最令人赏心悦目的活动。较之其它地区,这里海拔较低,气候宜人,风景优美,至少不缺氧,虽然艰苦考验来自其它方面。大峡谷地区提供了如此繁复丰盛的研究对象,使每一学科都硕果累累,不虚此行。? 1982年在大峡谷腹地之外的相关地区考察,接连不断的发现就已令人振奋,次年将要进入大峡谷,更让人心神俱往。对这一地区的考察,有许多专业都是第一次,菌类学家卯晓岚第一年就在峡谷边缘处采集了大型真菌蘑菇之类近800号,更加急不可耐地翘盼第二年赶快到来。但考察队在京例行体检时,不意被发现转氨酶过高,考虑到当时中年科学家多有英年早逝的情况,单位领导坚决不准他再出野外,打算拿出两个人来替换他。这一下卯晓岚傻了,思来想去的结果,一不做二不休,索性啥也不做,除了吃饭就是睡觉,一个月后去复查。 那可真是个严峻时刻,如同等待法庭宣判。去医院取复查结果那一天,卯晓岚紧张得透不过气来。急不可耐地把化验单拿在手上,却不敢看,从医院一口气跑到公交车站,又是好一阵踌躇。鼓足勇气猛一下打开———正常!大喜过望的卯晓岚长舒了一大口气,满心都是感激欣慰之情,左顾右盼,眼前的首都大街上人来车往,卯晓岚直想握住哪一个人的手,表示谢意。? 然后就是翻越多雄拉继续遭遇蚂蟥,这一次有了充分准备,用各种装备把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生物组的专家们都是第一次进入大峡谷。正因为是第一次,更加兴奋不已。卯晓岚是个豪爽快乐的人,他担任组长的生物组不仅团结好,与藏族民工的关系也好。那些民工确实辛苦,背着东西翻山越岭,脊背上磨起了血泡。卯晓岚心疼他们,一到宿营地就亲自给民工抹碘酒。民工不知其苦,时常在晚饭后唱歌跳舞,一天考察下来累个半死的卯晓岚,也加入了歌舞行列。生物组和当地居民关系也好,擅长画蘑菇的卯晓岚时常留一些画儿给门巴人家,那一次画了工笔牡丹,老乡就把它陈列在簸箕里,来人就展示。有一天在加热萨地方,一位门巴族老人带了一罐曼加(鸡爪谷)酒,坐等在山梁,以慰劳科学家。卯晓岚唯恐辜负了当地的盛情,赶紧接过一碗,民工们围拢过来,大眼小眼地瞪着他,示意不要喝,但卯晓岚还是一饮而尽。原来墨脱地方的门巴族从前有人有放毒陋习,并不是因怨仇才下毒,只是出于迷信,只要见对方有才有貌有福气,毒死他就可以获得对方的好运。藏区盛传这一点,从派区来的民工行前都受过家里人格外关照,卯晓岚明知此事,鉴于与地方的关系,也就顾不了那许多。酒里当然无毒,此前此后20多年的考察中,从未发现有人施放毒物,看来这一陋习在当地已经绝迹。? 卯晓岚考察蘑菇已走遍全国,大峡谷地区仍是特别经历。在翻过宿瓦拉山进入加热萨途中,歇脚在残雪斑斑的山坡。此处海拔近4000米,卯晓岚躺在一丛灌木旁,定睛一看,那是伏柳枝。心里不免感叹植物的顽强生存能力:这一族曾经作为乔木,高大挺拔,迎风起舞。随着山势升高,气候恶化,为生存计,它们唯一能做的,是降低和缩小,到现在只有三厘米的身高啦。这样想着,情不自禁又向这伏地柳丛看了一眼,这一看非同小可,卯晓岚跳起来了,叫起来了———队友们围拢过来,分享他的喜悦,听他现场宣讲———? 这是61阅读桥,他们走过了大峡谷中每一条山沟、每一座村庄,也走过了自己的青春,从青年到老年;他们身后,则追随着科学界的一大群后生们。大峡谷地区的山山水水和当地居民也都认识了这一群,每见外来旅行者经过,总有当年的藏族、门巴族、珞巴族向导向之呼唤:杨逸畴,杨逸畴———? 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中国人的骄傲,作为大自然的宝贵遗产,它是中国的,也是全人类的。可以预见,这一几乎未经人为破坏的秘境将成为21世纪全世界生态旅游的热点。为了这一天的到来,中国科学探险协会组织了’98大峡谷科学探险活动,62岁的杨逸畴又一次披挂出征,去完成人类首次徒步穿越世界第一大峡谷的壮举。 | | |
|
|
本文标题:
雅鲁藏布大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620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