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如何建立用户模型-mysql 如何添加/创建用户

发布时间:2017-11-07 所属栏目:文明创建调查问卷

一 : mysql 如何添加/创建用户

mysql 如何添加用户
建一新資料庫: 
以mysql最高管理者,在mysql>create database XXXXX; 
xxxxx即為新建之資料庫名 

二 : UGC模式如何建立内容秩序

我之前发微博说,千万多考虑UGC用户的下限,而不是以己推人去幻想他们的上限。[ www.61k.com ]缺乏对内容秩序的控制力,再好的产品设计都得啃泥。

对内容秩序通俗一点的解释,就是优胜劣汰。好的内容浮上来成为主流,坏的内容沉下去不惹是非。维持内容秩序有两招最常见,一是拉人,引入优质用户;二是管人,用人工管理与互动算法来奖励好的内容,惩罚坏的内容。

ugc内容 UGC模式如何建立内容秩序

但如果你仅仅这么做,那就是本末倒置。

什么是本呢?“本”是UGC的“内容基调”。这个拗口的名词还有一些别的称谓,比如“产品气场,产品品位,内容气质,内容价值观”等等。一个比一个虚。直白点说,它是对内容好坏,用户优劣的精确定义。

我这样讲,很多人会很吃惊,难道好坏有这么难区分吗?

没错。

作为案例分析,来看看国内玩摄影的人群构成。

▎(大部分)中老年用户

在摄影社区中占比不小且活跃。虽然热爱摄影,但多数审美观欠佳,题材以风景/人文/生态为主。作品整体质量低下,又喜欢互相赞美,把摄影作为中老年生活的社交方式。普遍热衷于荣誉上的攀比,常为此发动社交关系集群互捧,对于各种排序算法都是巨大挑战。

▎商业摄影用户

以赚钱为职业或副业的摄影者,人像题材居多。主要追求是赚人气,沟通意愿不强。通过发表作品换来商业上的利益。

▎人像摄影用户

专拍美女的一群人。约几个模特出去外拍,是城市里出漂亮片子相对容易的方式,拍人像的面子又大,身边姑娘都得求着哥来两张。不少玩得好的渐渐转变为商业摄影用户。

▎大路用户

缺乏值得一说的摄影风格,摄影观苍白,拍摄主题随意,作品普遍缺乏情调感染力。晒片倒是积极,沾沾自喜或求指点。符合这个标准的很多是刚玩摄影的新手,器材党,以及热情又平庸的“摄影爱好者”。

▎拍照用户

玩“拍照”而不是玩“摄影”,拍照频度低,多为家庭人像、结伴旅行等生活情景。不怎么用心钻研摄影技术,也不主动寻找摄影作品欣赏,更乐意看朋友发布分享的相片。出片质量取决于拍摄环境与题材。因为拍照频度的原因,对摄影社区无依赖性,习惯在有情感归属的博客或其他社区发片。

▎文艺用户

文艺调的年轻人,主要拍人像/生活/街景/旅行等题材。偏好小清新,lomo风,后期部分向胶片党转化。真心喜欢摄影,将其视为展示自己调调与情感的创作方式。作品平均质量较佳,感性且不乏品位。倾向文艺社区更甚于摄影社区,但如果对摄影爱得深沉,也会长期泡文艺调的摄影社区。

▎正统用户

追求摄影之路的修道者,有强烈的个人摄影观,见识广阔技术精良。拍摄题材广泛,其中肖像/风景/人文/城市/观念摄影比较多见。重视理念表达、技法研究远甚于取悦观众。

▎特定爱好用户

对某些小众题材,比如模型、昆虫、鸟类特别爱好的用户;或是在某些高难度的大众题材上浸淫颇深的用户,比如动物、宠物、美食。各走各路,跨域交集不多。

以上在我的观察范围之内(主观不全面),介绍了一些比较典型的用户类别,其实混搭的也很多。回到主题,什么才是摄影分享社区强有力的内容价值观?

比如,拍得好的“观念摄影”作品算不算优质内容?算,但不是最好的。它太不大众化,而学院派本身就是少数人群,抓住这批人吃力但收益不大。

比如,拍得好的“拍照用户”作品算不算优质内容?算,但不是最好的。毕竟参与频度不高,发片就走,一别多日,甚至一去不返,并不是最值得鼓励的对象。

比如,拍得好的“大路器材党”作品算不算优质内容?算,但不是最好的。他们拍片太杂,杂而不精,重效果而轻表达。大路器材党主流化会影响整个社区的内容气味,更适合去重话题轻展示的摄影论坛,而不是活跃在摄影分享产品。

比如,拍得好的“人像糖水”作品算不算优质内容?算,但不是最好的。一方面风格单调,另外也带来大量直奔美女,缺乏摄影审美的读者,互动价值观出现分裂。

比如,拍得好的“商业摄影用户”作品算不算优质内容?算,但不是最好的。这部分人展示强而互动弱,不利于发展社区关系网络。商业风格太抢眼还会触犯另一部分文艺、正统、拍照用户,觉得路数差得太大,对人以类聚的社区归属感有所削弱。

比如,拍得好的“(大部分)中老年用户”作品算不算优质内容?很悬,我倾向于不算。首先他们的作品质量很不稳定,其次特别抱团而整体水准低下,最后,摄影风格往往暮气十足,使社区难形成统一的内容气质,尤其与文艺用户不搭。除非社区专为中老年用户服务——例子也有,数据也还凑合,就是做不大,内容很难扩散出去。

如此细细分析下来,摄影分享社区的山头林立。拍得好的“文艺用户”,有调调的“人像摄影用户”,以及接近大众审美的“正统用户”作品更接近最优质的内容,且气味统一。评价标准是多元化的,并不以“好看”作为唯一参考。作品的辐射力,作者背后的人群规模与特征,甚至是作者群体之间的共鸣与互斥,都得纳入分析条件。

更麻烦的是,即便是“好看”本身也没有统一的标准。通常对80分以上,50分以下是有共识的,50-80分区间则分歧横生。运营A眼中的不及格可能运营B能打65,或者运营C打65运营D认为还可以小推荐一把……这时一定有人会说,为什么不让用户来决定内容秩序呢?

回答很简单,用户互动产生的排序,高度依赖于用户群在审美上的相似。(大部分)中老年用户习惯抱团刷票,有人缘没原则;而商业摄影用户的大咪咪私房照,又会吸引众多与摄影全不沾边的用户前来狂顶;再怎么稀松平常的风景照都有人回复“好图真心美”;绝赞的肖像摄影则门庭冷落,还不如一只压根算不上摄影的,跑焦的卖萌小狗更受欢迎……

你看,过于混乱的人群气味会让内容秩序变得混乱,管控手段统统失效。或许你并不同意我对摄影人群的见解,没关系,这只是一个例子罢了。UGC产品并非“内容与读者”这么单纯的关系,内容面对的是不同的细分用户群;运营工作并非孤立处理每一条内容,实质上是对细分用户群的鉴定与调动。分类越笼统,尺度越含混,产品的内容魅力就越小。打翻7种颜色混合在一起结果成了黑色。

扩展:ugc模式 / ugc模式是什么 / ugc盈利模式

因此成功产品首先得精确定义什么是优质内容,什么是优质用户,围绕着他们来建立产品生态,优先服务于他们,辣手压制与之相斥的内容与用户。只有在气味统一的人群中,才会存在UGC内容秩序这种东西,而气味又是可以缓慢扩张,渐渐侵蚀出去的,像不断生长的树。

拿知乎做例子,启动时全是IT圈的话题,随着社区不断强大,IT人士也会询问和回答生活、文化、时尚等话题,于是又有了现在的“领域”。所以,别担心把格局做小。真正可怕的是你过于博爱,一开始把摊子铺得太大,来的都是客,杂了气味与品位,反而不能形成对种子用户有吸引力的产品气场。

另一种自插双目的博爱是降低品质容忍度,善良,或者贪心,担心伤害到水准欠佳的用户感情。我以前说过一句很恶毒的话:“狗吃屎,它也吃肉,而且它更爱吃肉。”读者亦如是。假如好内容能感染1万人,不够好的内容最多感染到1000人,并且让好内容的作者瞧不起你这里的品位。你能因为那1000人的支持而去放纵不够好的内容泛滥吗?强大的内容价值观必定是苛刻的,主观的,甚至是专横的。

成功从好的“基调”起步。

但这个基调是怎么制定出来的呢?你别看我说得头头是道,那都是事后总结,中间犯了多少错,踩过多少雷啊。朋友,你懂得,请神容易送神难。于是你多半会问我,怎样从一开始就制定正确的基调?答案像晴天一声霹雳响:得靠你自己啊朋友!如果你是该领域的资深用户,专家用户,自然能找到基调。如果不是,则叩拜神佛也难挽回。以己推人的基调未必是市场上的最优选择,却一定是你自己的最优选择。

在UGC产品里做个专家的好处多多。第一,容易理解用户群的类别;第二,天然具备好的内容审美;第三,有相应的人脉资源;第四,通过对等交流来提高拉人的效果;第五,从感同身受中为优质用户做更多的产品优化。内容基调其实来自于你自己的口味偏好,你越是见识不凡,越接近康庄大道,反之只能从不断的试错中去寻找人参果。

说来惭愧,我虽然带过摄影社区,还买了4万多的器材,不幸却是个典型的“拍照用户”。游离于核心用户之外,是过去种种触雷的根源。一直想用产品手段来突破瓶颈,根本缘木求鱼嘛。直到引入“文艺用户”型的产品经理,终于渐有起色,但前期积累下来的气味杂陈的用户群,又成为打开突破口的拖累……

如果管理者的内容价值观弱小,往往把活跃度作为追求目标,把笼统的“拍得好”作为鉴定标准,把流量与互动数据作为KPI(他只看得懂数据嘛),常常为了“做数据”而走到错误的基调上面去,一时热闹却增长乏力。即便有内容专家站出来说我们的气质应该是怎样怎样的,他怎么能相信你呢,难道你说好就好,你说不好就不好?你蒙我嘞~

除此之外,大公司缺乏精准推广能力,推广的口子一开,各式各样的用户一起涌进来,阿猫阿狗满屋子跑,对基调定义再精准也得傻眼。可不去作开放性推广呢,咬咬牙在体制内创业,缓慢的起步节奏又相当考验大公司的耐心。几次季度考核下来,很可能整个项目都灰!飞!烟!灭!

说白了,还是基因决定论。UGC产品依赖于内容基调,而基调又依赖于有品位有权势的核心主管,后天恶补不来。手掌实权的管理者若不是专家,铁定走得步履蹒跚。成功产品背后都有一个该领域的专家团队,与best的共鸣,对bad的鄙视那都是骨子里的。浓烈的情感是真心热情维护优质用户,顶住压力处理劣质内容的必杀技。所以我后来不搞摄影社区了,转攻旅行UGC,好歹在旅行见闻方面还算是好品位。

——————————

转载随意,但请带上我的微博地址……

www.61k.com /cicada

扩展:ugc模式 / ugc模式是什么 / ugc盈利模式

三 : 如何创建用户模型:问卷调查与数据分析

如何创建用户模型:问卷调查与数据分析_调查与分析

很想写一些东西来总结总结自己的工作,可惜工作太忙一直也没顾得上来写。最近闲来想和大家讨论讨论关于创建用户模型的事情。

一、用户模型的建立与问卷数据的采集

Persona:(Persona是用户模型的的简称)是虚构出的一个用户用来代表一个用户群。一个persona可以比任何一个真实的个体都更有代表性。

首先,用户模型是对用户的一种划分,是将一个类的概念转化成为一个角色。这里举一个简单的例子:电影里有很多角色,但是生活中有和电影中一模一样的角色么?显然是很少的,除非遇到极品。电影中人物的角色是集合了广大角色的共性而产生的角色代表,代表的是一类人或是一个群体。

用户是大量混杂的,我们需要将用户按照角色分开来确定不同角色的偏好与场景的结合,这才是建立persona体系的主要目的。

下面具体讲讲建立Persona体系的步骤。

如何创建用户模型:问卷调查与数据分析_调查与分析

谈起建立Persona体系高手颇多,我这个菜鸟可不敢班门弄斧,我个人比较推崇Dr.Lene Nielsen的10步建立Persona方法。

    Finding the users 发现用户

    Building a hypothesis建立假设

    Verifications调研

    Finding patterns发现共同模式

    Constructing personas构造虚构角色

    Defining situations定义场景目标

    Validation and buy-in复核与买进

    Dissemination of knowledge知识的散布

    Creating scenarios创建剧情

    On-going development持续的发展

按照Dr.Lene Nielsen的方法可以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用户模型体系(虽然有几条我也不是太会用),不过对于大多数产品这个方法还是有点高深莫测。我刚接触这个玩意的时候看了一下午还是不太明白这玩意怎么用。所以只能基于这个高深玩意,自己总结了一套能够切实可行的Persona模型构造方法准备在下面简单说说,我本属菜鸟,大家多多提意见哦!

第一步:确定用户,做出假设

首先,要明确用户群体,这个在大多数应用开发之前就应该明确了。连用户群都不知道还开发个毛产品。其次,做出用户角色假设。这个时候大家就要问了,(www.61k.com)我本来就是要确定用户角色模型,这不是本末倒置了么??我要说明一点,在用户角色分析之前,我们要有个对用户划分的方向。比如对于一个游戏,我们要划分用户模型,其实有很多种分的方法。用户可以分为,初级玩家、中级玩家;还可以分为,战略性玩家、视觉性玩家、装备性玩家。任何一个用户群体都有多种分类方式,首先要确定我们到底怎么来分类用户。确定了分类方式之后,再来一个一个分类来研究。

下面以一个我从事的互联网医疗产品作为一个简单的例子,来对这一点进行说明。这里只是简单举例,真正的用户模型假设分类远比例子复杂的多。

首先简单定义用户群:身体出现非紧急病症的人群。

如果是急症或是严重的病症一般会直接前往医院,并不会打开手机应用来咨询医生或者询问用药指导。所以我们的适用人群是身体出现异样且非紧急的人群。

做出假设,为了举例方便,我们简单的把用户角色分为:细心护理型、粗放型。细心护理型:主要是指非常注意自己的健康状况,不放过一点一滴的问题。粗放型:只需要知道个大概有事没事,不太关心自己的健康状态。我们先简单将用户角色分为这两种,继续第二步发分析。

第二步:确定用户兴趣点(提取变量)

对于这一步,可以通过少量用户访谈来完成,其实就是找到所有用户关注的点,我们将这些用户关注的点称为变量。

比如对于医疗产品,经过对用户的访谈,我们简略总结用户关注度为:医生的真实可靠性、医生的负责程度、能否找本地医生挂号、产品视觉、产品交互。为了举例方便,我们简单总结用户关注的这5个特点。从而可知,我们得到5个变量,下面将设计问卷分析出对不同角色用户对这5个变量的差异性。

第三步:设计问卷(最关键的一步)

问卷是针对我们产品真实用户群的调查,所以题目的设计必须非常具有针对性,并且通过结果能够达到我们预期的效果。

首先,要先将问卷问题分成三个区:甄别性问题区变量问题区建议性问题区。估计有人要问这都是些神马???其实这些很简单。甄别性问题,是用来甄别出用户属于哪个角色;比如我设置了10个问题,符合1,3,5条问题的用户属于角色A,符合2,4,6条问题的用户属于角色B。

甄别性问题:

以刚才的例子,我们简单设置3个甄别性问题:

Z1.您一般在线咨询病情的时间是多久?

A.<5min ???B.5-10min ???C.10-20min? ??D.>20min

Z2.您是否需要随时的咨询医生?

A.需要???? B.不需要???? C.看情况

Z3.如果手上被划了一个小口子,并不是非常严重,您会?

A.立刻消毒包扎???? B.清洗干净后该干嘛干嘛???? C.压根不管

我们定义甄别规则如下:

如何创建用户模型:问卷调查与数据分析_调查与分析

为了举例方便,我们简单给甄别角色设置了上述规则。这里说明几点,第一,规则是人设定的,可以更改,只有更好的规则,规则没有对错;第二,问题1、问题2、问题3之间是“与”的关系,问题内选项是“或”的关系。

有个问题,如果用户的答案都不满足于上面的规则,那如何分配用户角色呢???答案很简单:要么真正研究规则并修改规则;要么作为数据清洗将用户清洗掉(说明该用户没有认真答题,或是用户属于极小类群)。当然这个地方还有很多可以优化,具体参考数据挖掘资料。

变量性问题:

变量性问题其实是指针对用户关注的点进行问题设置。我们刚才举例总结出的关注点为:医生的真实可靠性、医生的负责程度、能否找本地医生挂号、产品视觉、产品交互,5个方面,针对每个方面可以设置1-n问题。(为了简便,每个变量仅列出一个问题)

如何创建用户模型:问卷调查与数据分析_调查与分析

下面在列举出一个变量举出多个问题的例子:

产品交互:

    您对页面扭转时的流畅性要求如何?请用1-100分给出(1代表不在意,100代表非常在意)

    您对手机应用的操作频率如何?请用1-100分给出(1代表不经常,100代表经常操作)

    您喜爱扁平化的交互设计还是深度立体的交互设计?请用1-100分给出(1代表喜欢扁平化的交互设计,100代表喜欢深度立体的交互设计)

总之,在设计变量性问题的时候,最好得到可量化的数字,这样方便于对以后的多元回归统计工作。

建议性问题:

建议性问题是不用用户角色给我们提出的要求,他们可能提出一些非全局的变量问题。比如,对于老年用户,可能会提出应用设计中存在放大镜功能,但这个功能明显不适合年轻人。建议性问题的很多可以设置成开放性问题,不用角色的用户可以将自己的想法写出来,如果大家都需要,那就变成了新需求,也就是产品功能的发展方向。

按照我们刚才的例子,给出2个建议性问题:

J1. 您作为用户还希望我们的应用添加什么样的功能?

语音服务功能

24小时服务电话

中英文

其他_______

J2. 您希望我们用什么方式和您联系?

电话

email

写信(哈哈,这里来个复古的方式)

直接上门

其他_______

到这里,我们的一套问卷就搭建完成了。

最后再说一句,在问卷的最后,要给出一个综合评价性的问题哦!!!!

综合满意度:

您对我们的应用满意度是什么?请用1-100分给出(1代表很不满意求,100代表非常满意)好啦,大功告成,这就是一套完整persona问卷。

如何创建用户模型:问卷调查与数据分析_调查与分析

上图描述了这一过程,其中每个颜色的小人,代表通过甄别问题后,区分出的用户角色。

最后用上面的问卷对10个用户进行访问,得到数据如下:

说明:

P1、P2、P3…P10代表10个用户;

Z1、Z2、Z3代表3个甄别性问题;

B1、B2、B3…B5代表5个变量性问题;

J1、J2代表2个建议性问题

甄别性问题结果:

如何创建用户模型:问卷调查与数据分析_调查与分析

按甄别问题对用户分类如下:

细心护理型:P1、P2、P4、P5、P10

粗放型:P6、P7、P9

数据异常问卷:P3、P8

异常数据的产生通常是由2个原因造成的,第一个是甄别逻辑设置不完善,比如我们这个例子甄别性问题少,很多情况都没有考虑清楚,所以在设计甄别问题时,尽量将所有情况思考清楚,以免出现过多无效数据;第二个是被调查用户填写不认真,这也是个很常见的问题,在设置问题时,尽量减少繁琐问题,使被调查用户能够比较准确的完成所有问题。

变量性问题结果:

如何创建用户模型:问卷调查与数据分析_调查与分析

用户的调查结果以数表的形式展示出来,这样有利于进行多元回归分析。

建议性问题结果:

如何创建用户模型:问卷调查与数据分析_调查与分析

综合满意度:

如何创建用户模型:问卷调查与数据分析_调查与分析

二、数据处理

数据的常规处理

对于刚才得到的数据,可以进行常规的处理。即求出平均值或者份额进行相应比较分析,所得到的结果如下。

对于样本量为10的上述调查结果经计算,细心护理型占50%,粗放型30%,异常数据20%。

如何创建用户模型:问卷调查与数据分析_调查与分析

变量性问题平均值:

如何创建用户模型:问卷调查与数据分析_调查与分析

对于各个角色均值数据如下:

如何创建用户模型:问卷调查与数据分析_调查与分析

如何创建用户模型:问卷调查与数据分析_调查与分析

从上述数据结论可知,对呀B1-B4问题,两个用户角色观点相差不大。但是对于B5(产品交互)问题粗放型用户比细心护理型用户更为重视。

经过对建议性问题分析结果可以得到如下图表:

由此可得出结论,细心护理型用户对email的要求较为强烈;粗放型的用户倾向于写信的方式。对于添加的服务项,这两种角色均有需求。

如何创建用户模型:问卷调查与数据分析_调查与分析

综上所述,我们只是举了一个非常非常2b又简单的例子来说明构建用户模型的方法,实验的样本量也很小。这个简单的例子可以说明基本方法,要真正应用到自己的case中,还需要认真研究分析。

多元回归方法分析用户模型

对于数学好的童鞋,可以给出一种多元回归统计的方法来分析我们得到的数据。这里写的并不详细,也没听提供假设检验,望高手多多指点交流。我们仅用多元回归方法来分析变量性问题的结果。

我们的例子提出了5个变量性问题,所以要回归的线性方程具有5个变量,形式如下:

Y=b0+b1x1+b2x2+b3x3+b4x4+b5x5

我们的目的就是要对b0、b1b2…b5计算出估计量。

写成矩阵的形式为Y=BX

其中Y为综合满意度数据

如何创建用户模型:问卷调查与数据分析_调查与分析

使用MATLAB中的regress(y,x)可以对B进行多元回归,结果如下:

(这里没有进行假设检验等,大家可以自行完善)

>> y=load('C:\Users\ydbj0017\Desktop\y.txt')

y =

90

85

77

81

70

78

89

91

90

80

>> x=load('C:\Users\ydbj0017\Desktop\x.txt')

x =

1??? 80??? 95??? 79??? 78??? 67

1??? 87??? 66??? 60??? 89??? 78

1??? 97??? 77??? 87??? 69??? 90

1??? 88??? 98??? 65??? 75??? 68

1??? 78??? 83??? 63??? 73??? 76

1??? 73??? 75??? 88??? 80??? 95

1??? 78??? 98??? 63??? 66??? 97

1??? 77??? 74??? 87??? 66??? 69

1??? 90??? 88??? 67??? 87??? 78

1??? 88??? 78??? 67??? 79??? 60

>> regress(y,x)

ans =??????????? %这个就是估计矩阵B

51.4213?????? %b0

-0.0868??????? %b1

0.2210?????? %b2

0.1407?????? %b3

0.2041?????? %b4

-0.0671?????? %b5

b0为常数,对变量没有影响,剩余对应相应的变量问题。由此可见B2问题是全部用户对整体评价中权重最大的因素。

Gery@北京海淀,医疗方向产品经理。还望同僚多多指点,共同进步。

本文系起点学院北京1503期优秀学员@Gery 原创独家授权发布,未经本站许可,禁止转载。谢谢合作。

本文标题:如何建立用户模型-mysql 如何添加/创建用户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61808.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