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魏国五子良将是哪五人-魏国五子良将排名之首是谁?谁最后死了?

发布时间:2017-08-21 所属栏目:三国魏国五子良将

一 : 魏国五子良将排名之首是谁?谁最后死了?

蜀国有五虎上将,魏国有五子良将。魏国五子良将排名:张辽、乐进、张郃、于禁、徐晃。张辽为良将之首,其文韬武略,明兵法,晓地理,将士用命,军法严明,是魏国出了名的大将。

下面我们就一一分析一下这五个名将的生平事迹:

一、张辽

原本姓聂,字文远,雁门马邑人。

张辽一生中有过四个主公,古时候的人对气节看得很重要,多次投降的将领一般不会得到重用。比如吕布曾经在丁原,董卓手下任职,后来就被人讥为“三姓家奴”,依此类推,张辽岂不是要称为六姓?但他在诸次战役中军功卓著,获得了曹操的赏识。

张辽性情沉稳,心细如发。刘琮降曹以后,荆州其实并不安定。当时他也在荆州,有人在军中造反,营中喊声大作,军心大乱。他说:“不可能全部的人都反了,一定只有那几个鼓噪的人。”他命令“军中不反者安坐”,“亲兵数十人,中陈而立。”很快找出了主谋的人,平息的叛乱。

魏国五子良将排名之首是谁?谁最后死了?_魏国五子良将

张辽武力过人,胆气盖天。他最著名的一仗是合肥一役。合肥之战后,他一直屯[www.61k.com]兵陈郡,遏制孙权。他病了的时候,孙权都不敢少动,孙权说:“张辽虽病,不可当也,慎之!”其威风如是。

二、乐进

乐进,字文谦。“阳平卫国人。容貌短小,胆烈。”

他是最早投奔曹操诸将之一。当时曹操并无势力,远远比不上那些世家大阀,他就此相投足见眼光卓越。

历史上对他的记载并不详备,曹操有语称赞:“计略周备,质忠性一,守执节义,每临战攻,常为督率,奋强突固,无坚不陷,自援枹鼓,手不知倦。又遣别征,统御师旅,抚众则和,奉令无犯,当敌制决,靡有遗失。”这些都是极高的评价。

三、张郃

张郃,字俊乂,河间鄚人。

黄巾之乱的时候,他在翼州韩馥手下作军司马。后来韩馥投降袁绍。袁绍任命他为校尉,和公孙瓒对峙。和公孙瓒争河北的时候,他功劳很大,做到了“宁国中郎将”。

魏国五子良将排名之首是谁?谁最后死了? 魏国五子良将

官渡之战中他曾经进言袁绍用包围计策,轻骑包抄曹操南面后路,袁绍不听。曹操派兵打乌巢,袁绍很着急,想用郭图所现围魏救赵的计策,派他和高览一起去攻打曹操本营。他又进言说应该先救乌巢,乌巢一失,军心必乱,大势就去了,而曹操本营必定戒备深严,一时半会是打不下来的。袁绍又不听。果然,袁绍兵败。郭图害怕袁绍责备,反怪他未战而先言败,他不得已归降了曹操

四、于禁

于禁字文则,泰山钜平人。黄巾之乱的时候,他曾经在鲍信下一起举事。后来在兖州王朗手下任都伯一职。是王朗推荐他给曹操,并称赞他有大将之才。曹操要试他才能,封他为“军司马”,让他带兵攻广威,“拔之”。曹操升他做了“陷陈都尉”。

魏国五子良将排名之首是谁?谁最后死了?_魏国五子良将

于禁在军事方面比较擅长坚守,官渡之战中,曹操派他在延津抵挡袁绍。“绍攻禁,禁坚守,绍不能拔”。之后他和乐进一起反攻袁绍,大胜。

建安二十四年,使曹仁关羽大战樊城,曹操派他和庞德相助曹仁。关羽水淹七军,他被困水中,无所回避,被关羽生擒。这时的他突然怕死起来,主动请降,他已经[www.61k.com]老了。庞德不屈节而死。曹操听说后,哀叹了很久说:“于禁跟我一起打江山已经超过三十年,怎么到了危难的时候,还反倒不如庞德了呢?”后来孙权杀了关他又成了孙权的俘虏。

晚节不保的于禁被曹丕派去守曹操的陵墓,陵墓墙壁上画了关羽水淹七军,庞德就义,于禁降服的图画。”他看了以后,很羞愧,没多久就病死了。

五、徐晃

徐晃字公明,河东杨人。

以前他只是一个小小的郡吏,因为跟着车骑将军杨奉讨黄巾贼有功,升到了骑都尉。曹操后来攻打杨奉,因为见他“威风凛凛”,心里爱惜,派满宠前去招降。

曹操封他做了“裨将军”。征吕布,斩眭固,破刘备,从破颜良。

与袁绍争河北的时候,他“拔白马,进至延津,破文丑,拜偏将军。与史涣击袁绍运车於故市”,功劳最大,被封为“都亭侯”。

二 : 李典为什么不是五子良将?

[五子良将]李典为什么不是五子良将?
不如张辽,为什么不如徐晃、于禁呢?
下面就看看www.61k.com小编为您搜集整理的参考答案吧。

网友蒙面大侠[五子良将]李典为什么不是五子良将?给出的答复:
因为李典本来就不属于曹魏军事系统里的人。

曹魏打破士族对官僚系统的控制,大量吸收寒士和豪强对抗士族,但这仅仅是文官系统,军队系统恰恰相反,对中上层的高级军官实行极其严格的准入制度。

三个条件,中军制、早期募兵制、职业军人。

中军制,曹魏中军制说过很多了,但有个细节,不仅仅是军区副司令以上级别必须是宗亲或者心腹,中下级军官也有大量的谯沛人,许褚“以众归太祖”,他手下这批人成为曹操的保卫连“虎士”,保卫连又向全军扩散,这批“虎士”“以功为将军封侯者数十人,都尉、校尉百馀人”,从“虎士军校”毕业的谯沛黄埔们,心里自然只有曹校长一个人。

早期的募兵制,是军中地位的一条非常高的门槛,五子除了后来的张郃,其它三位都是带兵来投,于禁接鲍信的班是泰山兵的新话事人,张辽手里捏着吕布曾经的并州军,徐晃摆了杨奉一道成为白波贼新主,乐进虽然没有带兵马投奔,但是早期少数有募兵权限的将领。

而三国时期,是“宗族乡里”观念非常强的时期,这一点加上募兵制,就形成了晚清湘军淮军那种隶属关系,湘军只有湘将能带的动,泰山兵只有泰山人于禁能带得动。

这其实是一种间接的卡位,因为手底下有兵并且只有自己能带,出征的时候就会获得更重要的任务,军功就开始滚起来,所以军职越来越高。

而其它将领的机会就间接被排挤了,没有募兵的权力,又带不动五子手里的兵,出征的时候就难以获得重任,军功就少,自然而然升不上去,就算是绝世的名将也没用。

职业军人,其实就是限制高级将领的出身,因为士族可以担任高级军职,但绝无可能从基层小干部做起成为职业军人,豪强也一样,李典家族“宗族部曲三千余家”,李家的部曲甚至打爆过吕布的野战军,而五子全都是寒族出身,对君主最为忠诚。

而且寒族和士族、豪强向来尿不到一块去,最大限度的降低了文官和武将结党的可能。

当然,并不是说李典没有军职,没有领过兵,而是他并非出自曹魏核心野战军体系,也不是纯粹的军人,所以不能单纯的去跟五子比。

真要评价李典,应该说他是忠心版的臧霸,豪强本质上,就是在官僚系统里没有积累的在野士族,都是有很强的“分权”属性,蚕食君权的根基,对这些人,集权如曹操是不可能真的信任的,李典对这一点也很清楚,所以自己提出来举家迁到邺城,主动接受监控。


网友和二[五子良将]李典为什么不是五子良将?给出的答复:
确实不如徐晃、于禁。

李典不争功。陈寿:“李典贵尚儒雅,义忘私隙,美矣。”“典好学问,贵儒雅,不与诸将争功。敬贤士大夫,恂恂若不及,军中称其长者。” 陈寿也说他是个谦谦君子。虽然很早跟随曹操,但是出谋划策的表现远多于冲阵杀敌,这一点上不如乐进,要知道即使是在逍遥津之战上也着重写了他公而忘私。
反观徐晃,参与官渡、赤壁、关中征伐、汉中征伐等多次重大战役,屡立战功,被曹操称作“周亚夫”。于禁的战功也是彪炳,而且在治军方面堪称曹营一把手,至于说晚节不保,那也是众口铄金,人说不定是想学关羽呢。


网友韩桑[五子良将]李典为什么不是五子良将?给出的答复:
我懂得不多,但我觉得有一个因素很重要,就是李典比其他人死的早,本身又没有什么特别大的战功,也没有当过大军区司令的经验。就好象选十大元帅的时候,基本上都是各大军区司令政委,但不能说明大将就比较无能。


网友mo shan[五子良将]李典为什么不是五子良将?给出的答复:
五子良将是指三国时期,曹魏势力的五位将军,即前将军张辽、右将军乐进、左将军于禁、征西车骑将军张郃以及后将军徐晃。陈寿撰写魏书卷十七时,将此五人合传,叙述诸将生平事迹后评曰:“太祖建兹武功,而时之良将,五子为先”,因此现代网友称之为“五子良将”或“魏五子”。

引自百度百科。
从这里可以简单看出,五子良将并非曹操时期的称号,而是陈寿合传之后才有的称号。
而李典很三十六岁就去世。但卒年不明,很可能死于215年的逍遥津一战。
而这一战恰好是张辽扬名天下的一战。如果李典这时没有战死,还是很可能跟五良将并列的。

三 : 魏国五子良将排名之首是谁?谁最后死了?

蜀国有五虎上将,魏国有五子良将。魏国五子良将排名张辽、乐进、张郃、于禁、徐晃。张辽为良将之首,其文韬武略,明兵法,晓地理,将士用命,军法严明,是魏国出了名的大将。

[www.61k.com]下面我们就一一分析一下这五个名将的生平事迹

一、张辽

原本姓聂,字文远,雁门马邑人。

张辽一生中有过四个主公,古时候的人对气节看得很重要,多次投降的将领一般不会得到重用。比如吕布曾经在丁原,董卓手下任职,后来就被人讥为“三姓家奴”,依此类推,张辽岂不是要称为六姓?但他在诸次战役中军功卓著,获得了曹操的赏识。

张辽性情沉稳,心细如发。刘琮降曹以后,荆州其实并不安定。当时他也在荆州,有人在军中造反,营中喊声大作,军心大乱。他说“不可能全部的人都反了,一定只有那几个鼓噪的人。”他命令“军中不反者安坐”,“亲兵数十人,中陈而立。”很快找出了主谋的人,平息的叛乱。

五子良将之首 魏国五子良将排名之首是谁?谁最后死了?

张辽武力过人,胆气盖天。他最著名的一仗是合肥一役。合肥之战后,他一直屯兵陈郡,遏制孙权。他病了的时候,孙权都不敢少动,孙权说“张辽虽病,不可当也,慎之!”其威风如是。

二、乐进

乐进,字文谦。“阳平卫国人。容貌短小,胆烈。”

他是最早投奔曹操诸将之一。当时曹操并无势力,远远比不上那些世家大阀,他就此相投足见眼光卓越。

历史上对他的记载并不详备,曹操有语称赞“计略周备,质忠性一,守执节义,每临战攻,常为督率,奋强突固,无坚不陷,自援枹鼓,手不知倦。又遣别征,统御师旅,抚众则和,奉令无犯,当敌制决,靡有遗失。”这些都是极高的评价。

三、张郃

张郃,字俊乂,河间鄚人。

黄巾之乱的时候,他在翼州韩馥手下作军司马。后来韩馥投降袁绍。袁绍任命他为校尉,和公孙瓒对峙。和公孙瓒争河北的时候,他功劳很大,做到了“宁国中郎将”。

五子良将之首 魏国五子良将排名之首是谁?谁最后死了?

官渡之战中他曾经进言袁绍用包围计策,轻骑包抄曹操南面后路,袁绍不听。曹操派兵打乌巢,袁绍很着急,想用郭图所现围魏救赵的计策,派他和高览一起去攻打曹操本营。他又进言说应该先救乌巢,乌巢一失,军心必乱,大势就去了,而曹操本营必定戒备深严,一时半会是打不下来的。袁绍又不听。果然,袁绍兵败。郭图害怕袁绍责备,反怪他未战而先言败,他不得已归降了曹操

四、于禁

于禁字文则,泰山钜平人。黄巾之乱的时候,他曾经在鲍信下一起举事。后来在兖州王朗手下任都伯一职。是王朗推荐他给曹操,并称赞他有大将之才。曹操要试他才能,封他为“军司马”,让他带兵攻广威,“拔之”。曹操升他做了“陷陈都尉”。

(www.61k.com)五子良将之首 魏国五子良将排名之首是谁?谁最后死了?

于禁在军事方面比较擅长坚守,官渡之战中,曹操派他在延津抵挡袁绍。“绍攻禁,禁坚守,绍不能拔”。之后他和乐进一起反攻袁绍,大胜。

建安二十四年,使曹仁关羽大战樊城,曹操派他和庞德相助曹仁。关羽水淹七军,他被困水中,无所回避,被关羽生擒。这时的他突然怕死起来,主动请降,他已经老了。庞德不屈节而死。曹操听说后,哀叹了很久说“于禁跟我一起打江山已经超过三十年,怎么到了危难的时候,还反倒不如庞德了呢?”后来孙权杀了关他又成了孙权的俘虏。

晚节不保的于禁被曹丕派去守曹操的陵墓,陵墓墙壁上画了关羽水淹七军,庞德就义,于禁降服的图画。”他看了以后,很羞愧,没多久就病死了。

五、徐晃

徐晃字公明,河东杨人。

以前他只是一个小小的郡吏,因为跟着车骑将军杨奉讨黄巾贼有功,升到了骑都尉。曹操后来攻打杨奉,因为见他“威风凛凛”,心里爱惜,派满宠前去招降。

曹操封他做了“裨将军”。征吕布,斩眭固,破刘备,从破颜良。

与袁绍争河北的时候,他“拔白马,进至延津,破文丑,拜偏将军。与史涣击袁绍运车於故市”,功劳最大,被封为“都亭侯”。

本文标题:魏国五子良将是哪五人-魏国五子良将排名之首是谁?谁最后死了?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73959.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