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华为云走出“痛苦区”

发布时间:2019-09-30 所属栏目:科技

「我们痛苦期已经过了」,在2019年华为HC大会的采访中,华为云业务总裁郑叶来这样总结过去两年在云计算上的资产投资,「任总(华为创始人任正非)跟我沟通一再地讲,要看未来的变化,叮嘱我数据中心的光纤要多布一点」。

华为云走出“痛苦区”

▲华为云业务总裁郑叶来|华为云

郑叶来口中的投资是做云计算必备的基础设施建设,截止2018年底,华为云与合作伙伴在全球23个地理区域运营45个可用区,今年还在继续加大在内蒙古乌兰察布、贵阳贵安新区等地的数据中心建设。

不过,从整体进程来看,华为云经历的「痛苦」远不止是投资。

从一诞生起,华为云就被寄予厚望。任正非在2017年底华为内部邮件中,曾重点提到的华为未来的使命与愿景:「我们实质是通过聚焦ICT基础设施和智能终端,提供一块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的黑土地」,但做纯公有云还是混合云,如何和旧有业务线博弈妥协,不止一次在这家以狼性著称的公司内部撕扯。

这些争执和希望都指向同一个具象问题:在已经是一片混战的国内云计算战场中,华为怎么找准自己的定位,形成一条清晰可见的行军路线图。

作为拳头产品,2017年3月从华为IT产品线独立出来的华为云BU进入战场确属姗姗来迟。从市场份额来看,以阿里、腾讯为代表的本土互联网公司那时早已抢得了先发优势,并且仍然在大力加注云计算,试图扩大优势。

这两年,华为云追赶的成绩并不差。9月,调研机构Frost & Sullivan发布的《中国公有云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19年上半年,阿里云、腾讯云、天翼云、华为云、AWS位居行业前5名。IDC发布的今年一季度云计算市场份额数据则显示,华为云的市场增速高达300%。

华为云走出“痛苦区”

不过,语言风格和余承东相似的云业务掌门人郑叶来并不以为此为傲,「跟我们的基数不大有关,明年再这么增长可能性不大了」。增长的困难之处在于,在市场份额的争抢中,摆在华为云面前的是一副日趋复杂、细分的战局:

从整个云计算战场推进的程度来看,市场需求已经开始由单纯的IPS(IaaS、PaaS、SaaS),走向更多元、更深层次的定制化服务,从CDN到容器到数据库,从算力到支撑算法的完善度,关于市场的抢夺已经深入到如何更高效地契合业务本身,服务属性更加凸显;客户主体则正在从对云接受程度较高的互联网企业,走向更广阔的大型传统政企市场。后者体量更大,但对系统的智能、安全可信、稳定可靠要求更高。

但恰是这块高难度市场,被华为云视作反击点和新机会。在多云的市场格局大趋势给了它进入战场的机会后,华为云正在利用整个集团过去在IT业务线和底层硬件研究积累,从芯片串起一连串的软硬件,再包住「性价比」更高、产品线齐全的云服务,用以吸引客户;同时,它还广泛地推动华为云生态的建立,瞄准垂直市场,并扶持、培育成功的行业落地案例。

郑叶来对这条主打混合云市场的多元新架构路线表现出极大地自信。当极客公园问道,他对云计算的市场格局变化的看法时,这位华为云独立开始就执掌业务的负责人语气笃定,「你再过一年、两年来看,一定会有变化的,变得一定是比较明显的」。

「硬件」包围「服务」

从这次大会透露的信息来看,华为云在路径上走出了有别于互联网厂商的一条道路。

云计算最早以节省「成本」为目的,是亚马逊和谷歌这类互联网公司为了解决算力浪费与不均衡问题而进行开发的产品。但在郑叶来看来,随着云计算的概念落地与普及,企业需求正在从原来的数据存储和管理,迈向数据的运营和计算,云计算需要承担的任务正在变得更多更复杂。

面对复杂的市场情况,「混合云」是华为云在市场摸索中为自己锚定的基调。相比互联网厂商此前强调的公有云市场,混合云融合了公有云和本地部署的特征,是近年来云计算的重要发展方向。它既能满足企业计算时「公有云」速度快、性价比高,数据存储放「私有云」安全的需求。

其中,多元新架构则是华为云给混合云市场开出的答案。这套新架构的关键之处在于,从底层的硬件设施开始,就为不同企业、不同需求场景提供不同的算力,既能提供基于传统的X86的云服务,也能提供基于ARM架构和华为鲲鹏处理器的华为云鲲鹏云服务,以及基于华为自研达芬奇架构和昇腾处理器的华为云AI服务。。

具体来看,华为云与AI产品与服务总裁侯金龙在HC大会的演讲中将华为云的业务逻辑拆解成「一云两翼、双引擎」。一云指的是客户可用的华为云「云服务」,而两翼和双引擎的互相配合则透露出华为云本身的业务发展逻辑。

华为云走出“痛苦区”

其中,两翼指智能计算业务以及智能数据与存储业务。在智能计算领域,面向端、边、云,提供「鲲鹏+昇腾+x86+GPU」的多样性算力。在智能数据与存储领域,融合了存储、大数据、数据库、AI,华为云可以一次性高效率集成多种能力。

双引擎则是指围绕「鲲鹏」与「昇腾」打造的两个基础芯片族,构筑异构的计算架构。「鲲鹏」与「昇腾」是华为在IT时代就开始布局的处理器和计算生态。

在郑叶来看来,云计算时代,重新回归到芯片等关键硬件研发是赛场长跑必备的能力,「早期做云的公司回来重新做IT、做芯片、做硬件,还是这条路」。从这个角度来看,阿里云的平头哥等产品某种程度上的确是在往回「补课」。

无论是IT还是芯片,华为都有自己的底气。

比如,这次在大会之前发布的华为自研的昇腾910 AI处理器,是算力最强的AI处理器,半精度(FP16)算力达到256 Tera-FLOPS,整数精度(INT8)算力达到512 Tera-OPS,达到规格算力所需功耗仅310W。这次HC大会,华为发布了由数千颗昇腾910 AI处理器构成的「Atlas900」,总算力相当于50万台PC的计算能力。将Atlas 900的能力在云端开放的华为云EI集群服务,只需59.8秒就可以完成典型网络ResNet-50的训练,比第2名快15%。

华为云走出“痛苦区”

华为从2004年开始投资研发第一颗嵌入式处理芯片,目前投入超过2万名工程师,形成了以「鲲鹏+昇腾」为核心的基础芯片族。

华为将以鲲鹏和昇腾作为根基,打造「一云两翼双引擎」的计算产业布局,持续构建开放生态。「一云」指的就是华为云,华为云通过全栈创新提供安全可靠的混合云,成为生态伙伴的黑土地,为世界提供普惠算力。硬件能力的储备给华为提供了在云计算市场的反攻基地,而多元架构则是华为满足云计算不同场景需求的利器。

在华为云CTO张宇昕看来,华为云(通过多元架构)把合适的workload,跑到合适的体系结构上,实现多元计算并不是说我们一定要用鲲鹏把X86完全干掉。比如,像视频的编解码,视频的渲染,这种处理,X86是不合适的,它应该跑在GPU上。

例如,在游戏行业,华为云与云游戏厂商Cocos达成合作,目前该公司已经有几十款游戏运行在华为云。据华为官方透露,使用华为云鲲鹏云服务后,可实现端云协同,无需指令翻译,性能零损耗,端到端网络优化时延降低30%-40%,成本降低50%。

除此之外,郑叶来认为一家企业采取几家云计算服务厂商是大势所趋,「多云是客户必然的选择」。据他介绍,华为云目前几乎所有互联网行业大客户基本都是以第二供应商进去的。但他也强调,「云服务毕竟是把它(企业)的未来交给你了……这时候他多选一个,我认为应该值得鼓励的。」这意味着云服务厂商的长期服务能力和自身迭代能力必须强大。

值得一提的是,和其他主流云计算厂商一样,做云基础设施,坚持「上不碰应用,下不碰数据」是华为云的原则。

新挑战与新任务

无论是郑叶来还是张宇昕,在谈到华为云的历史时,都提到「盒子」这个关键词,盒子主要是华为指IT硬件。在他们看来,「我们用云服务,也就是线上的方式来服务于客户,简单来讲就是原来做线下,现在又多了一种线上的方式。」张宇昕回忆。

从盒子到云服务,郑叶来认为其中更多是商业模式的改变,云计算时代需要更多持续服务的能力。但其中的核心竞争力,仍然是产品能力和服务能力。对应地,郑叶来认为「性价比」与「价值链分配」是华为云当前应对市场竞争的利器。过去三十年在IT的产业上,市场最终的选择倾向归根到底还是性价比问题,云计算同样不例外。

华为云走出“痛苦区”

▲华为云主要客户类型

从大的市场格局来看,包括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在内的诸多玩家的确都在将「价格」作为战场厮杀的武器,这也使得战场正在迅速演变成资本支撑的巨头之间的游戏。

不过,在价格战之外,现在战场已经开始推进到下一个阶段:目前国内头部云计算厂商不断集中发布新产品,扶持垂直行业标杆案例,迈入定制化解决行业需求的商业化深水区。

在郑叶来看来,现在云计算的战事已经进入「短板战略期」。战场的焦点正在由市场教育和试探走向生态碰撞。「哪个不行就没人选你,客户最终买的是一个服务。你哪个东西不行你就麻烦了」。华为云自然在加快产品布局的节奏,在今年的大会上,华为云一口气发布了基于「鲲鹏+昇腾」112款云服务,涵盖了IaaS、PaaS、EI、数据库、安全、IoT等领域。

另一个补齐短板维度则是在产品的能力上。在接受极客公园采访时,郑叶来提出,营收规模、业务增速、市场份额中,「后面的两个东西我平常不看的」。他只看两个数据——新增消费用户与用户新增消费。前者体现了华为云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后者体现了客户对使用华为云产品的满意度。

华为云走出“痛苦区”

对华为云来说,与性价比同等重要的还有生态中的「价值链分配」。在郑叶来看来,云计算是把传统企业服务时代的价值链分配搬到了线上。云计算考量的仍然是生态能力。这个生态除了服务提供者华为云,还有产品使用者,以及第三方应用软件提供商。

在生态的搭建中,郑叶来认识清晰,「做B端的生意,它一定不可能去挣快钱的」。他强调服务的能力要远比短期的盈利重要,「目前华为云V4、V5的高端客户,基本上没有离网的」。

价值链分配还包括和应用层的厂商合作。目前华为云的客户类型以互联网公司、政企和汽车等垂直领域为主。而在本届HC大会上,华为云还发布了华为云工业智能体,推出面向工业的智能解决方案。

这是华为云应对当前市场挑战迈出的关键一步,它需要足够多的标杆案例穿透垂直行业,向行业展示其除了「品牌」之外的能力。这也是云计算通行的做法。华为云这次推介的案例是以中国石油和三联虹普这样的大型政企。据郑叶来介绍,使用智能体的智能认知引擎来辅助中国石油识别油气层,油气层识别时间下降70%。

除此之外,对开源生态的投资也是「价值链分配」体系中的重要一部分。在今年大会上,华为正式发布面向开发者的沃土计划2.0,宣布未来5年将投入15亿美金,计划和个人开发者、企业共同参与计算产业的生态发展。这是时隔四年之后的沃土计划升级版,其重要目的之一就是为了促进云业务生态的成长。

不过,走过痛苦区,稳步形成自己一套行军路线的华为云也有了新的要求——它开始被容纳整个华为的计算产业规划中。

在9月17日的HC大会中,华为轮值董事长胡厚崑援引Gartner的数据显示,预计到2023年,计算产业的规模将超过2万亿美元。而云作为基层设施,将和5G、AI等技术和产品构成华为参与更广阔的计算产业竞争的核心工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61k阅读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标题:华为云走出“痛苦区”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245543.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