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2013年中国留学生人数-今年已有超百万留学生赴美 中国人最多

发布时间:2018-05-05 所属栏目:求职信

一 : 今年已有超百万留学生赴美 中国人最多

  【61阅读IT新闻频道】

  美国联邦移民海关执法局(ICE)国内安全调查处(HSI),3日公布今年第二季度国际留学生统计报告,赴美留学生最多的国家仍是中国,接纳国际学生最多的学校还是南加州大学(USC)。在所有国际学生中,亚洲生占76%。

  该报告的最新数据来自“学生和交换学者计划系统”(SEVIS),包括有关国际学生、交换访问者和他们的家属信息。截至今年7月7日,有超过100万名国际学生,使用F学术或M职业签证进入美国,在近9000所学校就读。与去年7月同期相比,人数增长9%。

  同2014年7月相比,印度留学生上升31.9%,越南留学生增长25.9%,成长比例最大。接纳最多国际学生的美国大学,前五名依次分别是南加州大学、纽约大学、哥伦比亚大学、伊利诺伊大学和普渡大学。

  2015年7月,有超过40万名国际学生在美国学习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课程(STEM),比去年同期增长17.7%,超过6万人。学习科技工程和数学的国际学生中,66%是男性,86%来自亚洲。

二 : 中国历年出国回国留学人数统计 (2008-2013)

中国历年出国回国留学人数统计

(2008-2013)

年份 出国(万)回国(万)

2008187

20092311

20102813

20113419

20124027

20134130

留学大潮的掀起,始于公派留学。

上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我国向前苏联派出了1万多名留学生,向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派出了1000多名留学生。

1956年起又决定向与我国建交的西方国家和周边国家派遣留学生。

1978年6月23日,邓小平同志在听取教育部关于清华大学的工作汇报时,对派遣留学生问题指出:“我赞成留学生的数量增大……要成千成万地派,不是只派十个八个。”这拉开了中国大规模派遣留学人员的序幕,中国留学史从此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教育部于1978年7月11日向中央提出了《关于加大选派留学生的数量的报告》,同年12月26日,改革开放后的首批52名访问学者起程赴美,这是中国走向世界的重要一步。1979年初,邓小平率团访问美国,在与美国总统卡特所签的协议中,将中美关于派遣留学生的口头谅解作为正式协议加以签署,从而载入史册。此后,中国政府和民间教育代表团纷纷出访日本、加拿大等国,同时也接待了各国访华代表团,商谈互派留学生事宜,签订了一系列合作协定和执行计划。

在此后的10年间,以公派生为主流的留学生被派向了当时世界上先进的美、英、日、德、法,还有加拿大、比利时等国家,每年派出的数量为3000人。于是,在后来的年代里我们看到了一批批以“精英”为标记的“海归”们。

1985年,中国取消了“自费出国留学资格审核”,中国向外派留学生的大门才完全打开,“出国热”在全国迅速升温。

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个人通过托福考试申请国外大学奖学金的出国留学方式开始在一些学习精英中涌现。

1992年,根据邓小平南巡讲话精神,国家出台了“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的留学工作方针。

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把这十二字方针正式定为出国留学方针。

其后,教育部先后设立“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和教师奖”、“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春晖计划”、“长江学者奖励计划”、“海外留学人才学术休假回国工作项目”等。同时,人事部的“百千万人才工程”、中科院的“百人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也都在鼓励海外学者回国工作、为中国培养造就一批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优秀学术带头人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001年,人事部、教育部、科技部、公安部和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鼓励海外留学人员以多种形式为国服务的若干意见》,强调“在鼓励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工作的同时,吸引他们以多种形式为国服务”。

2003年,“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项目开始设立。

2007年,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教育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引进海外优秀留学人才工作的若干意见》,在吸引高层次留学人才的道路上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公派留学政策在不断调整,国家公派留学重点资助对象开始从进修生向学生倾斜,公派留学人员日益趋于年轻化。2007年,政府开始实施“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该项目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公派研究生项目,根据该计划,从2007年至2011年,国家每年将从49所重点高校中选派5000名研究生,有计划、成规模地送往国外一流大学学习。

——据教育部2013年3月1日公布的数据,2012年,我国出国留学人数达到39.96万。其中:国家公派1.35万人,单位公派1.16万人,自费留学37.45万人,成为世界第一留学大国。同时,留学生在海外一掷千金、超速飙车等负面新闻层出不穷。

2012年度中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39.96万人,各类留学回国人员总数为27.29万人。

2012年度与2011年度的统计数据相比较,我国出国留学人数和留学回国人数均有进一步增加。

出国留学人数增加5.99万人,增长了17.65%;留学回国人数增加8.67万人,增长了46.57%。

从1978年到2012年年底,中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264.47万人,其中超过90%是自费留学生。截至2012年年底,以留学身份出国,在外的留学人员有155.34万人,其中113.69万人正在国外进行相关阶段的学习和研究。

与此同时,来华留学生总数、生源国家和地区数、中国接收留学生单位数及中国政府奖学金学生数四项均创新高。

2012年来华留学生总数增加35719人,同比增长12.21%;日本、泰国、印度尼西亚稳占留学生增长数前三甲。

从2007年起,出国留学人数出现井喷式增长,是继2000年初的又一次快速增长。

2007-2011年,出国留学人数连续4年增长比例均超过20%。



2006—2012年中国出国留学人数的变化

——2011年度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33.97万人。其中国家公派1.28万人,单位公派1.21万人,自费留学31.48万人。

2011年度各类留学回国人员总数为18.62万人。其中:国家公派0.93万人,单位公派0.77万人,自费留学16.92万人。

2011年度与2010年度的统计数据相比较,我国出国留学人数和留学回国人数均有进一步增加。

出国留学人数增加5.50万人,增长了19.32%;留学回国人数增加5.13万人,增长了38.08%。

从1978年到2011年底,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224.51万人。

截至2011年底,以留学身份出国,在外留学人员有142.67万人,其中110.88万人正在国外进行相关阶段的学习和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留学回国人员总数达81.84万人,有72.02%的留学人员学成后选择回国发展。

据介绍,中国出国留学人员已从改革开放之初以公派为主发展到现在以自费为主,低龄留学人员不断增加。

目前,公派出国留学人员占出国留学总人数比重不到4%,自费留学人员逾96%。

出国留学人员主要前往在美、德、英、日、澳等国。

同时,来华留学事业发展迅速,2011年有超过29万人来华留学,其中学历生12万人,增速为14%。

2011年,中国政府颁发的国家奖学金共使25000人受益。

中国将在2020年实现来华留学人员达50万,成为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地国。

此外,中外合作办学发展迅速。近年来,教育部批准的合作办学机构达1765个。纽约大学、昆山杜克大学等国际一流大学来华办学,中山大学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中法学院等二级学院,已经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

——2010年度中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28.47万人,2010年度各类留学回国人员总数达13.48万人。

与2009年度的统计数据相比较,中国出国留学人数和留学回国人数均有进一步增长。

其中,出国留学人数增加5.54万人,留学回国人数增加2.65万人。

从结构组成来看,出国留学人员和留学回国人员中,自费留学占绝大多数,其次是国家公派人员和单位公派人员。

——2009年度,我国出国留学人数达到22.93万人。

其中,国家公派留学人员1.2万人,单位公派留学人员0.72万人,自费留学人员21.01万人。

2009年度,我国各类留学回国人员总数达到10.83万人。

其中国家公派留学人员0.92万人,单位公派留学人员0.73万人,自费留学人员9.18万人。

——2008年全年出国留学人数达17.98万人。其中自费出国留学人数达16.16万人,占当年出国留学人员总数的90%。

从1978年到2008年底,我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139.15万人

统计显示,自改革开放至2008年年底,我国各类留学回国人员已近39万人,留学人员在各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77.7%的部属高校校长、84%的中国科学院院士、75%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和62%的博士生导师都有留学经历。

2008年度,各类留学回国人员总数达6.93万人,国家公派留学到期回归率达98%以上。

建国60年以来,我国累计接收来华留学生146万人次。

2008年度来华留学人数首次突破20万,共有来自189个国家和地区的223499名各类来华留学人员,分布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92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其他教学机构学习,2008年比2007年增长了14.32%。不仅来华学历留学生人数增幅明显,来华留学教育层次也进一步提高。2008年,来华留学生中学历生为80005名,占来华留学生总数的35.8%,同比增长17.29%,这个速度高于来华留学生总人数的增长速度。其中,韩国、美国、日本位列来华留学生人数前三甲。

改革开放30年来,从1978年的860人发展到2007年的14.45万人,中国的出国留学规模扩大了168倍。

1978年12月26日,中国向美国派出52名访问学者,这是改革开放后首批赴美访问学者。

随后,赴英、日、德、法等发达国家的中国留学生陆续踏上求学征途,就此掀起出国留学热潮。30年间,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到121.17万人,留学归国人员31.97万人。留学归国人员已经成为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2007年度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14.4万人。其中:国家公派8853人,单位公派6957人,自费留学12.9万人。

2007年度各类留学回国人员总数为4.4万人。其中:国家公派4302人,单位公派4211人,自费留学3.6万人。

有关数据显示,从1978年到2007年底,中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121.2万人,出国留学规模由1978年的860人发展到2007年年底的14.45万人,30年增长168倍。留学地也从美国、英国等发展到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06年度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13.4万人。其中:国家公派5580人,单位公派7542人,自费留学12.1万人。

2006年度各类留学回国人员总数为4.2万人。其中:国家公派3716人,单位公派5267人,自费留学3.3万人。

——2005年度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11.85万人。其中:国家公派3979人,单位公派8078人,自费留学10.65万人。

2005年度各类留学回国人员总数为:3.50万人。其中:国家公派3008人,单位公派4770人,自费留学2.72万人。

——2004年度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114663人,较2003年度减少了2.2%。

其中,国家公派3524人,单位公派6858人,较2003年度增长了2%;自费留学104281人,较2003年度减少了4.2%。

2004年度各类留学回国人员为25116人,这是自1978年扩大派遣留学生以来,年度留学回国人数连续两年突破两万人。

回国人员中,国家公派2761人,单位公派3965人,自费留学18390人。

——2003年度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11.73万人。其中:国家公派3002人,单位公派5144人,自费留学10.92万人。

2003年度各类留学回国人员总数为2.01万人。其中:国家公派2638人,单位公派4292人,自费留学1.32万人。

——2002年度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12.5万人。其中:国家公派0.35万人,单位公派0.45万人,自费留学11.7万人。

与上年度数据比较,2002年度出国留学人数增加了49%,主要体现在自费出国留学人数占全部出国留学总人数的94%。

2002年度留学回国人员总数1.8万人,比2001年度增加了47%。

自1978年-2002年底,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58.3万人,留学回国人员总数15.3万。

——2001年度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8.4万人。

——2000年度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38989人。其中:国家公派2808人,单位公派3888人,自费留学32293人。

留学回国人员总数9121人。其中:国家公派2456人,单位公派2290人,自费留学4375人。

据统计,截至2000年12月31日,全年共有来自166个国家的52150名各类来华留学生在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46所高等学校学习。其中长期留学生35671名,短期留学生(留学时间在6个月以内)16479名。

按洲别统计,亚洲的留学生人数仍排名第一,计39034名,占全年来华留学生总数的74.85%;欧洲为5818名,占11.16%;美洲为5144名,占9.86%;非洲为1388名,占2.66%;大洋洲为766名,占1.47%。

按国别统计,来自韩国、日本、美国、印度尼西亚和德国的留学生人数仍名列前5位,分别为16787名、13806名、4280名、1947名和1270名。来华留学生超过500名的国家依次还有:法国891名、新加坡854名、俄罗斯703名、澳大利亚676名、泰国667名、越南647名、英国601名、尼泊尔527名、意大利517名、加拿大516名和蒙古510名。

从留学生层次上看,2000年来华接受学历教育的留学生人数为13703名,占长期留学生的38.41%。

其中,专科生228名,大学本科生10224名,硕士研究生2192名,博士研究生1059名。另有普通进修生21342名,高级进修生(已获硕士以上学位者)626名。按学科划分,以文科类专业学生居多,计44689名;其次是医学类专业5099名(中医专业3700名,西医专业1399名),工科类专业1740名,理科类专业403名,农学类专业219名。

2000—2009年中国出国留学人数的变化

——1999年,我国出国留学人员为2.4万。

——1998年,我国出国留学人员为1.7万人。其中自费生为1.1万。



1872~1978年百余年间,中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13万。1978~2000年22年间,中国出国留学人数约为34万人。

进入21世纪之后,随着中国加入WTO,与国际接轨日益增多,许多人都把出国留学当作成为提升竞争力的必要过程,中国留学人员数量急剧上升。到2006年底,中国出国留学人员突破了百万大关。2000~2011年间有191万中国人出国留学。

1999年一年只送出2万多留学生。2001年,全年出国留学人数超过8.4万人,其中自费留学生达7.6万人。

2002年,澳大利亚、新西兰、英国、加拿大等国家调整了对中国学生留学签证制度,一些专门对中国设置的政策障碍逐步取消。2003年,教育部简化审批手续,对申请自费出国留学的高等学校在校生及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但尚未完成服务期年限的各类人员,不再进行“自费出国留学资格审核”工作,不再收取“高等教育培养费”。

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留学费用再不是天文数字。更多寻常百姓的子女开始自费出国读书。从2002年开始,我国留学人数每年以10万人的数量递增,留学目的国越来越多,留学群体年龄跨度加大,低龄留学生人数开始增加。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资料显示,中国出国留学人数占全球总数14%。在主要留学人员派出国家中,中国留学生数量高居榜首,2010年超越印度成为赴美留学人数最多的国家。中国已经成为这些国家最大的留学生生源国。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留学逐渐从精英教育演变成大众化教育,最典型的体现是自费留学的规模日益扩大和工薪阶层留学人数的增加。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末,中国一年只有几千人出国留学,而且大部分是公费留学生。

进入21世纪后,国家公派留学人数只是小幅攀升,而自费出国留学的人数则大幅增长。

自2000-2011年,中国海外留学生总数为191.13万,自费留学人数占91.3%,达到174.57万人。自2001年开始,自费留学比例不曾低于89%,2009年自费留学生比例达到91.63%,2010年达到91.32%,2011年则达到92.67%。

纳兰容若推荐阅读:



2013.03.12 中国留学生的那些事【图文】



2012.01.08 中国研究生历年招生人数一览(1978—2012)

您可能也喜欢:

意大利历年GDP和人均GDP一览(1960—2012年) 2013.03.11



意大利历年GDP和人均GDP一览(1960—2012年)

德国历年GDP和人均GDP一览(1950—2012年) 2013.03.11



德国历年GDP和人均GDP一览(1950—2012年)

美国历年GDP和人均GDP一览(1790—2012年) 2013.03.09



美国历年GDP和人均GDP一览(1790—2012年)

日本历年GDP和人均GDP一览(1950—2012年) 2013.03.09



日本历年GDP和人均GDP一览(1950—2012年)

留学回国人数将大量增加

海归分享求职经验



中国留学生回国人数(单位:万人)数据由智联招聘提供

2011年中国留学回国人数

比2010年增长38.08%

未来几年留学回国人数可能大量增加

澳大利亚驻华使领馆针对留学毕业生

上周办了一场职业发展咨询会

见习记者章韵制图高薇

出国留学人数逐年递增,毕业以后,找工作难不难?

上周日,澳大利亚驻华使领馆牵头举办了一场专门针对留学毕业生的职业发展咨询会,邀请40多家中外企业现场招聘,同时请来小有成就的归国校友分享求职经验。现场有1200多名留学生带着双语简历匆匆赶来。

教育部有数据显示,2011年度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33.97万人,其中自费留学31.48万人。2011年度各类留学回国人员总数为18.62万人。2011年度与2010年度比,出国留学人数和回国人数都有增加:出国留学人数增加5.50万人,增长19.32%;留学回国人数增加5.13万人,增长38.08%。

咨询会随机访问

留学生学金融、商科专业很多

就业竞争也激烈

职业咨询会上,留学生不约而同地把外资企业当做首选,很多学生求职信上,标注的都是外资企业。一位英文名叫乔斯林的留学生说,在外资企业工作,留学生对语言、国外文化的掌握都有优势。

在外资企业中,澳新银行和力拓贸易(上海)有限公司前一直排着长龙,招聘工作人员一个接一个地和应聘者面谈,简历摞成一堆(记者注:中国留学生学金融、商科专业的很多,就业竞争较激烈);酒店管理类企业、咨询类公司也比较热门。

需求方面,一些公司对建筑工程、机械工程、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十分急切。比如,宽德工程设计咨询(上海)有限公司有一个环境可持续发展设计工程师的职位,这个专业只有国外的大学才开设,入职的要求只要是这个专业的学生就可以,并且优薪优待。

留在澳洲工作太难了

留学生大多穿着职业装,带着精心制作的简历、学历证明等资料,看上去都做了充分准备。

记者现场随机采访五六位留学生,他们对自己求职成功的信心却并不高。温州留学生小徐在澳洲学市场营销专业,去年毕业回国找工作。她说:“我找工作,遇到普遍的情况是,用人单位看到没有工作经验就会没兴趣,像我们这样的留学应届生,用人单位总觉得有工作经验,又有留学背景,那才完美。”

在澳洲读了会计专业硕士的应届毕业生小刘说:“不是不想留在澳洲工作,澳洲对中国留学生的要求太高了,比如要进澳新银行在澳洲的部门,他们会说请拿雅思,这个要求很多当地人都达不到。所以我们回到国内,加入求职竞争大潮。”

在这样的情势下,很多留学生说,对第一份工作的要求不会太高,如果在上海工作,月收入4000-5000元就能接受。

咨询会上也有一些家长来为孩子了解就业行情。留学生家长徐阿姨说,自己并不一定要求孩子找个体面的工作,留学让孩子接受了好的教育,这就够了。

企业:我们能给留学生的多是初级职位

面对海归学生求职大潮,企业又是怎么看的呢?

澳洲雪地靴品牌意帝皮毛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中国运营总监刘志华说:“企业很欢迎留学生,因为他们工作起来会更职业,他们对职业的理解比内地毕业生更有深度;另外留学生有很好的独立生活、独立思考的习惯,这点非常难得。但是,我们能给留学生的多是初级职位,薪资上可能会根据他们的特长稍加一些,和国内大学生的差距并不会很大。”

中国一汽长春汽车研究所人力资源部白洪江说,一汽对海归就读的学校有要求,学校排名要世界排名前500所,希望有海外汽车工作经验,目前,长春汽车研究所3000多名员工中,有留学背景的不超过30人。一汽欢迎海外高端人才、专家型人才加盟。

老海归分享求职经验

33岁时,一位日本老先生提醒我,这个年龄要学点什么

讲述者:陈先生,英文名:肖恩

求学求职经历:日本、澳洲留学,大连、上海等外企工作

求职最深体会:职场上所有人都站在同一个起跑线,关键是坚持不断学习。关注现在的企业和下一个企业能给自身带来多少提升,能学到什么,这是我认为职场上最该关心的内容。

我的工作经历至今有20多年,其间我两次出国深造。1993年我去了日本,2001至2005年我在澳大利亚完成硕士学位。我的职业理想是成为一个永不放弃自己专业背景,可以跨行业从事运营工作的职业人。

1990年,我有一个去日本的机会。当时我已经工作了,我想,去日本不管是赚钱还是学习,总能把日语学好。语言是我们能够在职场展示自己能力的工具。于是,我在日本待了3年。

1993年,我还没有完成日本大学的学习。那时我又有一个机会,去上海一家外资钢结构制造企业做副总监,管财务、市场。我马上就决定从日本肄业回上海,后来在这家公司做了8年。这8年,我没有想过职业升迁,而是想我在这个工作中能够学到什么,怎样能很好地生存。

2000年,我33岁,我所在的公司面临重大变革。我的一位客户,一位日本老先生在闲聊时问我,以后有什么打算?我说,不知道。他给我3条出路:第一条,移民去日本发展,他为我提供全部的担保;第二条,到他的公司上班,他保证1万人民币一个月,一年15个月工资,还做老本行;第三条,他问我,有没有想过在这个年龄去学点其他东西。

我问,学什么?他说,你只会日本语。这一句话提醒我,我不会英文。2000年正是澳洲移民热的时候,我在网上做了移民申请的测试。结果移民公司反馈,我做的移民测试没有通过,只能去读书。

2001年,我到了澳洲,因为没有雅思成绩,我要先读语言学校,通过后才能进入大学。我在纽卡索这个小城市专心学习,用一年时间完成了语言学习,之后进入纽卡索大学读经济类专业,后来又到新南威尔士州的西悉尼大学读会计硕士。毕业后,我曾想用语言优势在澳洲谋得一份工作,但并不容易。经过1年的思想斗争,我决定回国。

回国后,我在大连为索尼公司工作,主要做运营。在索尼,我学会更加严谨的工作方法,比如怎样用数据说话。我在索尼一边解决问题,一边利用内部资料提升自己。现在,我在驻上海的一家挪威公司工作。

可能很多人想找一份一劳永逸的工作,但是市场是不可能给你这样的工作。所以,总结我的职业发展,有4个关键词。软实力,这能让你在面试10分钟的沟通中,或在求职信中体现出企业最需要的关键词;个人经历,每个企业都要看你的学习经历、你的工作经历;计划,就职者需要一个明确的计划,知道自己想做什么;最后是机遇,机遇永远在那里,就看你有没有合适的技能、经验,还有好的计划。

寻找工作的历程是非常痛苦的。我建议大家关注两个关键词,“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企业给你的职位,薪酬,这些东西是有形资产,我建议把它放在一边,因为这些东西只能让你高兴一天。无形资产是这个企业能够给自身带来多少提升,能学到什么,这是我认为最该关心的内容。

管动物园的,凭什么赢得默多克的信任,成为新闻集团的高层?

智联招聘CEO

分析留学生就业

做个中外交流的“搭桥人”也不错

讲述者:李先生,英文名:莱恩

求职经历:在国内管理动物园,现为传媒企业CEO

求职中最深体会:求职的时候一定要有针对性,抓住机遇销售自己;管理好人际关系,要争取贵人相助,同时也要做别人的贵人。

我在国内学生物,曾经是国内野生动物保护行业比较知名的动物学家。1996年我移民去澳大利亚,1998年我进入默多克新闻集团,一直从事广告和传媒行业。我想和大家分享,如何在困难的时候找工作。

移民去澳大利亚的时候,我在澳大利亚没有朋友,没有同学,也没有亲戚。下飞机不知道去哪里,租了房子却买不起家具,只能睡在地上,这就是我在澳大利亚生活的开始。在澳洲求职,我发现动物学专业是没有机会的,我只能重新去学商科。白天打工,晚上上课,周末做作业,就这样我获得了管理学的硕士学位。

找工作前,一位授课老师对我说,莱恩,你的年龄不小了(当时我27岁),你和澳大利亚十八九岁的年轻人竞争没有机会。你只有一个机会能找到工作,就是找经理级的工作。我就照着这个建议去找工作。我在悉尼的图书馆找了资料,把澳大利亚最大的50家公司梳理了一遍。我挑选了30家公司,对它们做了初步研究。

我给大家分享的第一条求职经验,你们在求职的时候一定要有针对性,对一家企业要做研究。发一封毫无特点的求职信给所有的公司,没有一家公司会理你。当时我对每家公司都做了研究,然后针对性发了求职申请,最后我得到了3个面试机会,其中就包括默多克新闻集团。当我得知默多克要约见我,我确信自己肯定能应聘成功。

面试前,我做了详细准备,比如对默多克,我研究他在中国、印度,在亚洲各地生意的进展情况。甚至,我还知道当时印度因为文化的冲突对他发布了逮捕令。因为做过充分准备,当我面对默多克时,我没有怯场,我可以和他平等交谈。

我在默多克新闻集团一直工作到2004年底,从一个新人升到了集团中国区的高层,成功转行。现在我是一家民营广告公司的CEO。

总结我的跨行经验,我认为首先要抓住机遇销售自己,人生有很多时候要推销自己。我给默多克写求职信的时候,我首先说我没有经验,但是我告诉他,我在动物专业做得有多成功,我觉得凭自己的聪明才智肯定能在新领域转行成功。

第二,以往的工作经验以及其他技能帮助自己快速进入新环境。我不是学电脑的,但是电脑用得特别好,我刚进公司时,他们要改善财务系统,很快我就发挥了长处。我出国前是动物园的领导,有管理动物园的经验,这些经验在管理企业时都有用。

第三,管理好人际关系,要争取贵人相助,同时也要做别人的贵人。

最后,要认真做事、学习,认真做人。刚进入职场不要过多重视薪资,更多要看这家企业这个老板是否靠谱。我在默多克新闻集团时,对于薪资我没有任何要求,看着给就行。即使现在跳槽,我也更看重未来发展的空间。

讲述者:朱小姐英文名:杰妮

求学求职经历:新加坡、澳洲求学,在上海一家网络公司教老外学中文

求职中最深体会:只要找到与自己匹配的工作,也可以发展不错

我13岁去新加坡读书,后来在澳洲读了本科和研究生,2005年从澳洲毕业回到上海。我读的是非主流专业国际关系,找对口的工作不容易,但是我想说,只要找到与自己匹配的工作,也可以发展不错。

我数学非常差,所以我无法去读会计,财务等专业。于是我读了艺术、国际关系,后来读研究生也是国际关系专业。

读书时,我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只是希望在澳洲的政府部门找个工作。结果人家说不行,问我有绿卡吗?我没有,那就回国吧。回到上海,我又想入非非,要去外事部门工作。但是一看公务员考试这么难,这条路又没有了。

我开始找工作。我想要么去一个大公司,要么走非主流道路。我看到一个刚在上海发展起来的网络公司,业务是教老外中文,要找一个主持人,每天做十几分钟的脱口秀音频课程在网上发布,要把中文教育做得非常有趣。他们对主持人的要求是英语(论坛)要好,还要比较了解国外的文化。我觉得自己比较符合,就应聘了。于是我在这个行业做了7年,也是我目前唯一的一份工作。

现在,我的公司成了这个行业中最早用网络教中文的企业,有很多外国用户。

这个工作和我的专业有很强的关系吗?表面上看没有,但我想,国际关系一方面是政府层面的合作交流,另一方面是民众之间文化的交流。留学经历让我能用外国人的思路去看怎么学中文,怎么了解中国。

留学生有很好的语言基础,又有融入国外社会的经验,能做个中外交流的“搭桥人”也不错,这样的机会有很多。

留学生回国就业机遇并不差

目前中国的就业大背景不算好,主要是中小企业的招聘数量减少,但大企业对人才需要并没有下降,并且还有很多新锐企业正在飞速地崛起。因此,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将受到关注。5年前外资企业适合留学生的职位会比较多,但现在国内企业也开始吸纳留学人才,大型国企对海外人才的需求更是如饥似渴。根据智联招聘数据库显示,本月仅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个城市招聘海外背景的职位数就超过3万个。

语言已不是留学生的优势

随着留学的普及,熟练掌握外语已经不是留学生独有的优势了,甚至有些留学生的英语还比不上国内语言专业的学生。因此,留学生应该更多地发挥自己通过海外教育获得的国际化视野,创新能力,独立动手能力,以及离开家庭野蛮生长的能力,这些都是留学生所独有的特质。

把眼光放得更远,尝试多敲几次门

留学生如何顺利找到合适的工作?首先放平心态。智联调查显示,“海归”最突出的缺点是对职位和薪资的期望过高;工作心态不稳定,容易跳槽;所学内容和国内实际情况又脱节。因此,初期求职目标不宜定得过高,要注重积累实际工作经验,提高工作能力。留学会给人生带来长期回报,第一年看不出回报是很正常的,因为一开始用人单位还没有看到留学生技能背后的东西。

第二步,要看到自己的长处,把眼光放得更远。留学背景能够让留学生轻松胜任公司海外事业部的工作,或是派驻国外进行工作。所以要不断挖掘自身良好的创新能力,也可以尝试有创意的工作,比如互联网或是金融创新领域。对于就业的领域不要因为所学专业而画地为牢,比如学习生物医药,不要觉得就是在学校或者在企业做科研,也可以在制药公司的市场、运营等部门谋取发展。在海外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思想和技能,知识只是收获的一部分。

最后,小海归想要进入大公司,要拿出你的热情,让公司的领导看到你的真诚。还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大企业不只有一条应聘渠道。大企业有很多部门,每个部门都是一扇进入企业的门,尝试多敲几次门,或许有一扇就会为你打开。

小企业主对海归缺乏安全感,因此要给他足够的安全感,就能够打破企业主的心防。对于求职的地点,我建议海归们不要着眼于大城市,二、三线城市的机会更多,而且小城市人际关系也会更容易建立。
本文标题:2013年中国留学生人数-今年已有超百万留学生赴美 中国人最多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225541.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