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父母对孩子爱的故事-自恋的父母会对孩子做的6件事

发布时间:2018-05-04 所属栏目:弟子规

一 : 自恋的父母会对孩子做的6件事

译者:搬那度丨壹心理翻译专栏·译心理

一位自恋父母养育孩子的动机,就是要孩子符合父母为他们规定的角色。你可以想象这样的父母为一位建筑师。他们会计划出房子——或者孩子——所应该形成的样子。自恋父母一开始就已经有了既定的概念,决定了他或她的孩子如何装扮、如何行事、达到什么样的成就。自恋父母非常注重形象,也严格地需要他们的孩子符合他们所规定的形象。

自恋父母的动机,就是希望他们的孩子达到父母概念中的既定形式的成功。自恋父母往往没有达到他们自己的个人或事业上的所有梦想,因此期望他们的孩子过度补偿他们自己的不足之处,并且表现、表现、再表现。自恋者的孩子被迫扮演高功能傀儡的角色。若让自恋父母为所欲为的话,他们就会指挥他们的孩子生活中大多数的举动——他们的社交圈子里有什么人、参与什么体育项目、去什么学校、和谁约会、和谁结婚、以何为业。自恋父母是控制狂的体现,而他们的孩子必须不断参考他们的父母为他们写好的剧本。(欲阅读更多有关自恋式育儿对于孩子的心理影响的资料,请参见我的文章:《自恋父母对于孩子的心理影响》。)

请参考以下所描述的征兆,问问自己,你对待自己的孩子的时候,是否犯了以下任何的特征或行为,或者你认识的人是否在他们的孩子身上使用了这些不健康的策略。

1. 自恋父母会决定孩子如何装扮,或者留什么样的头发。

对于自恋者来说,形象就是一切。当孩子还是婴儿或幼儿的时候,父母不管是否自恋,当然会为他们选择衣物。不过,随着孩子到了上学年龄的时候,大多数的孩子就会对于自己喜欢穿什么,有了自己的概念。然而,自恋父母没有兴趣听听他们的孩子喜欢什么样的衬衫或短裤,也绝对会问问他们的意见。衣物是依照父母所要的形象而选择的。这样的父母深深地投入孩子的衣物或头发,因为他们只专注于他们孩子的风格给世界传达什么样的信息。身为一名治疗师,我相信父母应该让孩子选择自己的风格而装扮、留发。和孩子立下规矩,在某个年龄以前不使用染发剂或其它产品,这是可以理解的,但除此之外,就让你的孩子决定要留短发或留长发,等等。

2. 自恋父母会将成绩单视为孩子的个人价值的宣言。

我治疗过的许多客户,都是生于自恋父母的。他们寻求帮助的原因,就是他们已经花了好几年,试图解开他们在童年时期所接受过的一些毒性精神编程。一名30多岁的男客户分享了他的母亲如何从他小学二年级起就计算他的平均成绩点数 。依照这样的例子,你会以为自恋父母真正关心她的孩子是否得到好成绩——而你将会是正确的。然而,她在这方面的关心,并不足以让她花任何时间陪他做功课或者阅读,尽管这些的确会帮助他得到更好的成绩。这位自恋母亲的逻辑与期望就是:我要你有非常高程度的表现,但我不会牺牲我的任何时间或精力来帮你这么做。自恋者的孩子最终都会有同样的感受:我只能靠自己了。

3. 自恋父母想要选择他们的孩子的朋友。

自恋者会依照表面的形象而做出许多的决定。自恋父母宁愿孩子和首席执行官的女儿交朋友,也不愿孩子和机械师的女儿交朋友,尽管首席执行官的孩子不太友善,机械师的孩子却非常善良,也是如此。 自恋父母往往是攀龙附凤的人。他们会告诉自己,他们周围的人的成功,高度体现了他们的优势。自恋父母心里会想——甚至大声说出——“你为什么不能和(某一位又成功,社会阶级又高的孩子)交朋友呢?”我会坚持,情感上的成功——快乐、有目的感——比专业上的成功,更为重要。

4. 自恋父母渴望孩子的服从,胜过一切。

这些父母需要孩子服从遵守,因为父母已经设计一套循序步骤的自助计划,来创造他们所要的小孩——至少他们会在自己的脑子中这么做。要是小孩抗拒父母的权力或决定的话,这会严重干扰父母的计划。父母会想:“你没有做我需要你做的事,而我的需求比你的需求更为重要。”健康的父母不需要孩子那么服从,因为他们已经确定了他们对于自己孩子的期望。他们将孩子视为分开的,也允许孩子独立,并且让他们赋予个性。

5. 自恋父母真的,真的在乎他们的小孩上的大学的名声。

对于自恋父母来说,快乐是很简单的:“我的孩子被哈佛录取了。”他或她相信,孩子被哈佛录取,对于父母也有大约同等的反映。但是,我不相信孩子去了一间当地的社区学院,会反映父母的任何负面之处;同样的,我也不认为孩子去了哈佛,会反映父母的任何特征。对于健康的父母来说,孩子虽是他们的后代,但却不是他们的复写本。健康的父母不需要孩子达到其它任何的目标,只需要孩子能够做回天生的自己。他们会说:“我不肯定他们会去哪一种学校,但是在他们弄清楚的同时,我会在这里支持着他们。”

6. 自恋父母有一份非正式的清单,列下了可接受的行业,让孩子选择。

父母的目标,不应该是要驱策孩子选择医生、律师、首席执行官之类的行业。难道我们非常肯定,持有这些职业的人会更快乐吗?父母的目标,应该是帮助孩子认出他或她的兴趣和技能,然后给予他们自立,让他们培养一个适合他们的性格的未来。我可以想出有几位客户,他们虽然完成了研究生学位,却从来没有使用过它们。这些学位,是父母驱策孩子选择一个最终不适合他们的行业的遗留之物。孩子属于的行业,就是他们渴望追求的行业,也是那些希望能让他们发挥自己独有的强项的行业。父母应该接受这一点。

专栏回顾:

5个方法:如何保护你的私人空间

五个秘诀,帮助你驱策自己做你不想做的事

大家都在聊的同理心,到底是什么?

为什么你会沉浸在过去美好的回忆中?

不被人理解是种怎样的情绪体验?

本文由 壹心理专栏翻译搬那度所著,版权归壹心理所有,所有的独家文章未经正式授权不能转载,如需授权请联系susan.liao@xinli001.com

二 : 《弟子规》对应故事

《弟子规》易解及故事

【总叙】

概述: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www.61k.com)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分为五个部份加以演述;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

【故事】 孔 子 讲 学

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相传,他最早创办私塾,招收学生。孔子有三千学生,著名的有七十二人。孔子教学生,以儒家典籍《诗》、《书》、《礼》、《易》等为教材;以文、行、忠、信(即历代的文献、社会经验、对待别人要忠、与人交往要信)四项为课目,开设了六门课程,分别是:礼仪、音乐、射箭、驾车、书法和数学这六艺。教学的次第是:德行、言语、正事、文学,培养了许许多多人才。作为我国历史上最早创办私学的教育家,孔子留下许多宝贵的教学经验,对今天的教育者来说仍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其中?礼?也叫?礼法?或?礼制?。礼在古代主要有五种,即吉礼(祭祀天地人)、凶礼(丧葬)、宾礼(诸侯朝见天子)、军礼(军中的礼节)、嘉礼(婚礼、冠礼),其中含有一些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因素。我国素来就有?礼仪之邦?的称号,从一个国家到一个家庭,上上下下都特别注重礼节。在举行各种礼仪的时候,一般都要演奏音乐,这些音乐都是与各种礼仪相配的。礼乐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上层建筑之一,在人们的社会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弟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易解】弟子规这本书,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姊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的学习六艺等其他有益的学问。

1、宋濂诚实守信

宋濂:顶风冒雪不失约

明代名臣宋濂小时候很喜欢读书,但是家里很穷,没钱买书,只好向人家借。每次借书,他都讲好期限,按时还书,从不违约,所以人们都乐意把书借给他。

有一次,他借到了一本书,越读越爱读,就想把它抄下来。可是还书的期限快到了,他只好连夜抄书。当时正是隆冬腊月,滴水成冰。母亲见小宋濂这么辛苦,就劝他说:?孩子,都半夜了,这么寒冷,天亮再抄吧!人家又不是等这书看。?宋濂扬起头来,一本正经地对母亲说:?不管人家等不等这本书看,到了期限就要还,这是个信用问题,也是尊重别人的表现。如果说话做事不讲信用,失信于人,怎么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又有一次,宋濂要去远方向一位著名学者求教,因为找这位学者求教的人很多,所以事先就确定好了见面的日期,谁料到出发那天,下起了鹅毛大雪,但宋濂就好像没有看见一样,挑起行李就准备上路。母亲惊讶地拦住他说:?孩子啊,这样的天气怎么能出远门呀?再说,老师那里早巳经大雪封山了,路肯定不通。你就这一件旧棉袄,怎么能抵御得住深山里的严寒呢??宋濂耐心对母亲解释道:?娘啊,我也知道天冷雪大路不好走,可是今天要是不出发,就会误了拜师的日子,这就是失约。失约,就是对老师的不尊重啊!风雪再大,我都得上路!?

当宋濂冒着严寒出现在老师面前时,老师由衷地称赞道:?这样守信好学的年轻人,将来必定有出息!?2、齐景公关心百姓

春秋齐景公时,有一年数九寒冬,北风呼啸,鹅毛大雪搅得天昏地暗,连下几天都不停。漫山遍野都

宋濂诚实 《弟子规》对应故事

是银装素裹,齐国百姓啼饥号寒,到处可见冻尸饿殍。[www.61k.com]

齐景公裹着轻软名贵的银狐皮袍,坐在温暖如春的画阁里欣赏宫外的雪景,旁边摆着烧得通红的炭炉,面前陈列着山珍海味,玉液佳酿。喝了半晌,景公额上不觉沁出薄薄一层汗水。正在这时,晏子披着一身白雪从外面走进来。

景公对他说,?今年真奇怪,大雪连下这么多天,却没有一点寒意。?

晏子说:?天气真不冷吗??

景公也意识到自己失言了,微笑不语。

晏子缓过一口气,说道:?我听说古代贤明的君主,肚子吃饱就会想到百姓的饥饿,身上穿暖就会想到百姓的寒冷。可是要做到这点真难啊!从今天的情况来看,大王您是一点也不知道吧??

景公接受了晏子的劝谏,立刻叫人把自己身上的银狐皮袍脱掉,并命人打开国家的粮仓,发放粮食,救济挨饿的老百姓。

人生哲理:养尊处优者是很难体察到老百姓饥寒交迫的生活的,不同的阶级是没有共同语言的,由于生活条件和经济地位的不同,对同一件客观事实也会得也不同的结论。

3、董遇巧用三余(有余力则学文)书读百遍 其意自见

时间:三国时期。魏国有一个人叫董遇。自幼生活贫苦,整天为了生活而奔波。但是他只要一有空闲时间,就坐下来读书学习,所以知识很渊博,人们很佩服他。名声也越来越大。附近的人纷纷前来求教,并问他是如何学习的。董遇告诉他们说: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学习要利用三余,也就是三种空余时间:冬天是一年之余,晚上是一天之余,雨天是平日之余。人们听了,恍然大悟。原来就是要通过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来读书学习,以提高自己的水平。

【入则孝】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易解】父母呼唤,应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应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是为了我们好,应该恭敬的聆听。做错了事,父母责备教诫时,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使父母亲生气、伤心。

孟母断机(父母教须敬听)

孟子是古代儒家代表之一,著有《孟子》七篇(孟子者七篇止——三字经)。孟子小的时候,并不太珍惜学习的机会,有一天读书厌倦了,就跑出学堂去玩。后来孟子的母亲知道了,就在织布的时候,突然很生气的样子把织布的梭子折断,扔在地上。孟子很奇怪,就问母亲为什么生气。母亲说:?织布要一寸一寸地织,才能织成。但是如果把梭子折断了,不去织它,还能织成一匹布吗?你的学业也一样啊,你还没有学成就厌倦了,怎么能够成为有用的人呢!?孟子听了,明白了做学问的道理,从此发奋学习,终于成为一代大师。

扩展:弟子规对应的故事 / 弟子规对应的经典故事 / 弟子规对应小故事

房景伯的孝心:

房景伯做清河太守时,具丘有位妇女,举出事实,告她的儿子不孝顺。房景伯的母亲崔氏,把这妇女叫到自己家里来,和她对著吃饭。并叫妇人的儿子规规矩矩站在门边上,观看房景伯为他们添饭上菜。不到十天,儿子认错,请求放他回去。崔氏说:‘他现在脸面上觉得惭愧,心里并不以为然,没有真正认错。’仍然让他呆在那里,这样过了二十几天,这位儿子叩头认错,头破血流,母亲也流著泪请求回家。后来这位儿子成了有名的孝子。(《列女传》、《历史感应统纪》)

(君子闻过则喜,小人闻过则怒。)

【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

宋濂诚实 《弟子规》对应故事

【易解】侍奉父母要用心体贴,扇枕温衾 :二十四孝的黄香(香九龄),为了让父亲安心睡眠,夏天睡前会帮父亲把床铺煽凉,冬天寒冷时会为父亲温暖被窝,实在值得我们学习。[www.61k.com)早晨起床之后,应该先探望父母,并向父母请安问好。下午回家之后,要将今天在外的情形告诉父母,向父母报平安,使老人家放心。外出离家时,须告诉父母要到那里去,回家后还要当面禀报父母回来了,让父母安心。平时起居作息(生活习惯),要保持正常有规律,做事有常规,不要任意改变,以免父母忧虑。

【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 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 亲心伤】

【易解】纵然是小事,也不要任性,擅自作主,而不向父母禀告。如果任性而为,容易出错,就有损为人子女的本分,因此让父母担心,是不孝的行为。公物虽小,也不可以私自收藏占为己有。如果私藏,品德就有缺失,父母亲知道了一定很伤心。

【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 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

【故事1】郯子鹿乳奉亲(亲所好力为具)

郯子,春秋时郯国国君。古代的一位大孝子,父母年纪大了,都患眼疾,很想吃鹿乳。郯子听说鹿乳可以治好双亲的眼疾,便披着鹿皮,去深山想尽办法混入鹿群之中,终于有一天,他得到鹿乳,带回家让父母喝了。在取得鹿乳的过程中,有一次,一个猎人误认披着鹿皮的郯子是鹿,正要射他,郯子赶紧大叫,并将实情相告,猎人被他的孝心感动,护送郯子出山,并且将这件事告诉了大家。从此国君鹿乳奉亲的孝顺故事也成了千古佳话流传至今。

解:家里有好吃的不能只想到自己的满足,更应该考虑到长辈。水果或菜肴也都要和长辈一起分享,不能吃?独食?。(推而广之:亲所恶谨为去)父母亲不喜欢的东西,或者我们自身而不好的习惯,都要把它去除掉。

【故事2】戏彩娱亲[亲所好力为具]

老莱子,春秋时期楚国隐士,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南麓。他孝顺父母,尽拣美味供奉双亲,70岁尚不言老,常穿着五色彩衣,手持拨浪鼓如小孩子般戏耍,以博父母开怀。一次为双亲送水,进屋时跌了一跤,他怕父母伤心,索性躺在地上学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故事3】拾椹异器[亲所好力为具]蔡顺丧父,世乱岁荒。奉母,赤黑分筐

汉朝有个蔡顺,从小就没有了父亲,他服事母亲非常孝顺。那时候正逢着王莽的变乱,年岁又荒。没有饭吃了,他就拾了桑树上结的果子,去供奉母亲。用一个器皿装着黑的桑子,又用另一个器皿装红的桑子。赤眉贼见了很奇怪,就问他这是什么缘故。蔡顺说,黑的奉养母亲,红的自己吃。赤眉贼听了,也很可怜他的孝顺,就送他牛蹄和白米。

【故事4】陆绩怀橘六岁,作客归来。母性所爱,怀橘三枚。

在我国东汉时,有一位年纪才六岁的小孩,名字叫陆绩。有一次,在九江遇见当时的守袁术,袁太守认为他的相貌不凡,就拿出橘子请陆绩吃。陆绩就多拿两粒藏在衣服里,等到要告辞回家的时候,橘子突然掉出来。袁太守以为是陆绩贪心,就问他原因。陆绩回答说:"橘子是我母亲吃,并非自已贪心,还请太守原谅!"袁太守觉得这孩子太难能可贵了,肯定这孩子将来一定会有出息。同学们!陆绩时时想着母亲,希望母亲和他一起分享甜美的橘子,这般孝心,多令人感动!我们对父母亲不仅不私藏东西,更要能体贴亲心啊!

哭竹生笋

孟宗,三国时江夏人,少年时父亡,母亲年老病重,医生嘱用鲜竹笋做汤。适值严冬,没有鲜笋,孟宗无计可施,独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扶竹哭泣。少顷,他忽然听到地裂声,只见地上长出数茎嫩笋。孟宗大喜,采回做汤,母亲喝了后果然病愈。后来他官至司空。

【亲爱我 孝何难 亲憎我 孝方贤】

宋濂诚实 《弟子规》对应故事

【易解】父母亲所喜好的东西,应该尽力去准备,父母所厌恶的事物,要小心谨慎的去除(包含自己的坏习惯)。(www.61k.com]要爱护自己的身体,不要使身体轻易受到伤害,让父母亲忧虑。(曾子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要注重自己的品德修养,不可以做出伤风败德的事,使父母亲蒙受耻辱。

当父母亲喜爱我们的时候,孝顺是很容易的事;当父母亲不喜欢我们,或者管教过于严厉的时候,我们一样孝顺,而且还能够自己反省检点,体会父母的心意,努力改过并且做得更好,这种孝顺的行为最是难能可贵。

【故事1】卧冰求鲤[亲爱我孝何难 亲憎我孝方贤]

晋朝人王祥,幼年时母亲就去世了。父亲又娶了继母,继母朱氏不喜欢王祥。经常在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久而久之,连父亲也不喜欢他了。虽然失去了父母的慈爱,但是王祥仍然很孝敬自己的父母。有一年冬天,继母病了,想吃新鲜的鲤鱼。当时天寒冰冻,河面都结冰了,一般渔民都已经不出去捕鱼了。王祥为了捉到活鱼,竟然脱掉衣服卧在冰上,希望能用体温化开河面的冰以后再捕鱼。(神话色彩的情节是)这时候冰忽然自行融解裂开一条缝,从里面跃出两只鲤鱼,于是拿回去供母。王祥的孝行感动了继母,以后继母对他也就格外关心起来了。一家人的生活慢慢融洽和谐起来。

原文:晋朝的王祥,早年丧母,继母朱氏并不慈爱,常在其父面前数说王祥的是非,因而失去父亲之疼爱。继母朱氏时常想吃鲤鱼,但因天寒河水冰冻,无法捕捉,王祥便赤身卧于冰上祷告,忽然间冰裂,从裂缝处跃出两尾鲤鱼,王祥喜极,持归供奉继母。

【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

【易解】父母亲有过错的时候,应小心劝导改过向善,劝导时态度要诚恳,声音必须柔和,并且和颜悦色。

扩展:弟子规对应的故事 / 弟子规对应的经典故事 / 弟子规对应小故事

【故事1】 苦 心 劝 父

从前,有个叫孙元觉的少年,小时候就十分懂事,可他的父亲对祖父却非常不孝敬。有一天,父亲要把病弱的爷爷扔到深山里去。孙元觉哭着跪倒在父亲面前,恳求他不要这样做。可是父亲却哄骗他:?爷爷年老了,年老不死会变成妖怪的。?来到了山里,父亲把爷爷放下就要离开。这时,孙元觉对父亲说:?扔了爷爷把筐子拿回去吧。?父亲不明白他的意思,孙元觉说:?等到你老了,我好用它来装你,把你扔到山里来呀。?父亲一听,大吃一惊,最终改变主意,又把爷爷接回了家。

【故事2】 兰 姐 善 谏

明朝有个童养媳,名叫兰姐,十二岁的时候,看见婆婆和太婆相骂,婆婆骂太婆是老而不死的讨厌东西,兰姐就在那一天夜深的时候,流着眼泪,跪在婆婆的面前说:?婆婆和太婆相骂,是给后人一个不好的榜样。假使将来婆婆年老的时候,也有人把婆婆当讨厌的东西看,那么婆婆又觉得怎样呢?每个人都有年老的时候,寿长寿短是有天命的,媳妇但愿婆婆像太婆一样长寿才好。?她的婆婆听了这一番话之后,非常感动,同时也觉悟过来,很孝顺自己的婆婆了。后来兰姐生了五个儿子,有两个儿子中了进士。

【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无怨】

【易解】如果父母不听规劝,要耐心等待,一有适当时机,例如父母情绪好转或是高兴的时候,再继续劝导;如果父母仍然不接受,甚至生气,此时我们虽难过得痛哭流涕,也要恳求父母改过,纵然遭遇到责打,也无怨无悔,以免陷父母于不义,使父母一错再错,铸成大错。

【故事1】 母在一子寒 母去三子单

闵子骞谏父[亲有过 谏使更 亲憎我 孝方孝 挞无怨]

周朝时候,有个孝子,叫做闵子骞。他是孔子的学生。生他的母亲,早已过世了,他的父亲娶了一个后妻,生了两个儿子。那个后母很厌恶闵损,冬天的时候,给自己亲生的两个儿子,做了棉絮做的衣裳,给闵损穿的衣裳却是只装着芦花的。

有一天,他的父亲叫闵子骞推车子出外。可是因为衣裳单薄,身体寒冷,一个不小心,不觉失掉了车上驾马引轴的皮带子。他的父亲起初以为儿子太粗心很生气,就用鞭子打他。鞭子把衣服抽破了,露出全是不

宋濂诚实 《弟子规》对应故事

保暖的芦花,才知道大儿子是穿了芦花的缘故。[www.61k.com)回家后,再摸摸另外两个孩子的衣服,却是暖和的棉花。父亲的心里明白了,是后母虐待了闵子骞,一气之下,就要赶走后母。这时闵子骞 跪下来衰求父亲,说:"母在一子单,母去三寒。"母亲在家,只有孩儿一人受冻,如果母亲走了,家里就有三个孩子要受寒。这两句话感动了父亲,留下了后母,也使后母知道反省改过,而变成了慈母。闵子骞的孝行是发自天性的,不管父母对他是疼爱或是憎恶,他始终都是用心尽孝的,安顿了一家人的心,让一家人世间各安其分,因而保全了一个濒临破碎的家庭。所以孔子在教学时,还特别称赞闵子骞说:"真是难能可贵的孝子啊!" 解: 父慈子孝,不一定让我们的家富裕有钱,不一定有花园别墅可以住,但是"孝行"却可以建立天然和谐的秩序,让我们活在安和乐利的环境中!家如果是一个人的堡垒,孝就是堡垒的其石,多一份孝心,家就多一份保障,让我们用孝行,把家固若金汤堡垒!

【故事2】李 世 民 谏 父

唐太宗李世民年轻的时候,随着父亲李渊平定天下。有一次父亲作出一个决定:连夜拔营攻打另外一个地方。李世民就对父亲说:?这样做我们可能没有办法成功,因为恐怕会中埋伏,前面不但不能取得胜利,后面又被围剿,反而不利我军。?这样劝了三次,他的父亲仍不采纳他的建议。

眼见明天父亲带领整个军队就要拔营了,这个时候,李世民就在帐篷外面号啕大哭,哭得非常伤心。为什么很伤心?他知道父亲这个决定是错误的,从整个局势来看,李世民已经看出这种做法相当的危险。他的父亲李渊在帐篷里头,突然听到外面有很大的哭声,而且哭得非常的伤心,就走出去看看,才知道他的儿子在那里哭泣,于是他就问是什么原因?李世民说:?本来希望能阻止父亲的这一次军事行动,但是父亲不能采纳,我非常地伤心,非常地难过,就在这里哭泣。?李世民这个时候就做最后一次劝解。父亲看到儿子这么伤心,分析的道理又这么中肯,就及时停止这次军事行动。后来李渊和李世民父子终于平定各地的反王,奠定了唐朝的基业。

【亲有疾 药先尝 昼夜侍 不离床】

【易解】父母生病时,子女应当尽心尽力地照顾,一旦病情严重时,更要昼夜服侍,不可以随便离开。

【故事1】汉 文 帝 侍 母

西汉时,汉文帝虽然贵为皇帝却很孝顺自己的母亲。虽然每天都要处理很多公务,他从没忘记到母亲的房间去问候。后来文帝的母亲病了,他日夜精心服侍,甚至目不交睫,衣不解带,从未睡过一个安稳觉。每天母亲吃药时,他都要先亲口尝尝。常言道:久病床前无孝子。汉文帝侍奉母亲,却从不懈怠,长达三年之久,实在难能可贵。后来,汉文帝侍奉母亲的故事,成为千古传颂的佳话。

需要提醒的一点:经文中的?亲有疾,药先尝?,如今父母有病所服之药多为西药,不可由子女加以代尝,这句教诲的真正意义在于子女关心父母的这颗存心,和力所能及地去做事情,如:父母在吃药前,需要喝的水温度是否适度、准备吃的药是否按说明书要求的次数和剂量、需要忌口的食物是什么等等,从这些方面去关心和照顾父母,尽到为人儿女的责任。

【注释】①篆:zhuàn,古代的一种字体。

【丧三年 常悲咽 居处变 酒肉绝】

【易解】父母去世之后,守孝期间(古礼三年),要常常追思、感怀父母教养的恩德。自己的生活起居必须调整改变,不能贪图享受,应该戒绝酒肉。

【故事1】居 仁 敬 斋

明朝时,有一个讲学家,姓胡名居仁,表字叔心,是馀干地方的人,跟着吴与弼读书,他的学问是以搜求放失的本心为主,因为正心,把一个?敬?字放在心里,所以就把这个?敬?字做了他书斋的名字。他平常对着妻子像见了尊敬的宾客一样,他的父母亡故了,居丧时候非常悲泣,以至骨瘦如柴,只能拄杖行走,整整三年不走进内室的门。他和人家说话,从不讲到利禄上去。后来在白鹿书院里做讲道的主教,暗地里修持,很谨慎地自守,终身做一个平民,不肯出去做官。

【故事2】宰 予 与 韩 伯 俞

扩展:弟子规对应的故事 / 弟子规对应的经典故事 / 弟子规对应小故事

在孔子的学生中,宰予是个思想十分活跃的人。孔子提倡子女必须为父母守孝三年,宰予当着孔子面反对说,时间太长了。孔子对此很生气,说道:?难道宰予没有从父母那里得到过三年的爱抚吗??有一次,宰予大白天在屋子里睡觉。孔子为此十分恼火,说:?过去我看人,听他说的话,就相信他会去做;

宋濂诚实 《弟子规》对应故事

现在我看人,不仅听他说的话,还要再去观察他是否会像说的那样去做。[www.61k.com)就是因为宰予,我才改变了观察人的方法。宰予真是朽木不可雕,我责备他有什么用呢??

在我国古代,父母去世,要为父母守孝三年。在父母的坟墓旁盖上简陋的草房,穿粗布孝衣,吃素食,夫妻不同居,平时不从事娱乐活动,以此来表达对有养育之恩的父母的哀悼和纪念。为父母服孝的制度后来又扩展为给祖父母、叔父母、岳父母等长辈的服孝制度,在我国古代的典籍《礼记》、《仪礼》中有专门的记载。

?五〃四?运动以后,特别是到了现代社会,这一制度才逐渐废止。但做儿女的对父母的怀念和追思还是不应该忘记的。在我们一岁的时候,母亲为我们哺乳,我们回馈她的是什么?淘气地咬她一口;三岁的时候,母亲看烹饪资料后,也许忙了好几个小时,学着煮出很营养的食物给我们吃,当把热腾腾的食物端到我们面前时,可能被我们一不小心打翻在地;上小学的时候,因为想要一台电子琴,父母一个月薪水花掉了,而我们弹几次后就不弹了;初中的时候,跟父母和同学看电影,却不愿意和父母坐在一起;高中毕业的时候,父母煮了丰盛的晚餐,我们一个电话也没打给父母,就在外边跟同学玩到半夜才回家;上大学的时候,父母竭尽全力,把上学所需的费用筹齐了,欢欢喜喜地带着我们到学校去报到,快到学校大门时,我们可能说,爸爸妈妈,你们在这里就行了,不要进去,怕同学见到了丢脸;结了婚以后,夫妻之间相处,可能出现一些矛盾,父母又要为我们担心了。所以,父母几十年的关怀照顾,我们给了父母什么回报?

汉代梁州有一个孝子叫韩伯俞,生性孝顺,能先意承志,所以深得母亲欢心。只是母亲对他十分严厉,尽管对他非常疼爱,但是偶尔也会因他做错事而发火,用手杖打他。每当这时,他就会低头躬身地等着挨打,不加分辩也不哭。直等母亲打完了,气也渐渐消了,他才和颜悦色地低声向母亲谢罪,母亲也就转怒为喜了。到了后来,母亲又因故生气,举杖打他,但是由于年高体弱,打在身上一点也不重。伯俞忽然哭了起来,母亲感到十分奇怪,问他:?以前打你时,你总是不言声,也未曾哭泣。现在怎么这样难受,难道是因为我打得太疼吗??伯俞忙说:?不是不是,以前挨打时,虽然感到很疼,但是因为知道您身体康健,我心中庆幸以后母亲疼爱我的日子还很长,可以常承欢膝下。今天母亲打我,一点也不觉得疼,足见母亲已筋力衰迈,所以心里悲哀,才情不自禁地哭泣。?韩母听后将手杖扔在地上,长叹一声,无话可说。 这是孝子的挚诚,实在令人感动。反思我们现在对父母的态度,我们当心生惭愧,因为父母为了儿女的成长耗尽了他们青春,日渐衰老。我们作为儿女,当父母去世之后,虽然不一定像古人那样在父母的墓旁守孝三年,但是我们要在内心常常追思、感怀父母养育的恩德,一生一世都不能忘怀的。

【丧尽礼 祭尽诚 事死者 如事生】

【易解】办理父母的丧事完全按照礼法去办,祭祀要完全出于诚心,对待去世的父母,就如同他们在世间一样,也不可以为了面子铺张浪费,才是真孝顺。(《论语》云:?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祭拜时应诚心诚意,对待已经去世的父母,要如同生前一样恭敬(《论语》云:?祭如在,祭神如神在。?)。

【故事1】孝 感 动 天

汉代有个叫董永的人,是一个穷人家的孩子,母亲去世后和父亲相依为命。后来父亲也不幸去世,由于家里穷,董永连葬父亲的费用也凑不出来。为了埋葬父亲,他只好把自己典押给有钱人家当佣工。相传,董永的孝行感动了上天,九天仙女下凡,帮助董永还清了债务。戏剧《天仙配》的故事就由此演变而来,后来人们便把仙人下凡的地方命名?孝感?(即今河北省孝感市)。这个故事教育我们要善待父母、孝顺双亲。

【故事2】舅舅对外婆的关怀

有一个四年级的学生,他的外婆去世了,全家人都很悲伤,在外婆的骨灰送往道场的路上,司机便加快了车的速度,这时他的舅舅马上提醒司机说:?你不要开得这么快,我的母亲不习惯坐快车,坐快车她会不舒服的。?舅舅的话给这位同学留下了难忘的印象,使他非常感动,感觉到舅舅对外婆的关心仍然像外婆还活在世上一样。他回到学校跟老师讲:?老师,我舅舅是不是做到了‘事死者,如事生’了??所以,当父母离开我们而去的时候,我们对父母的恭敬之心绝对不能有丝毫减少。

从这个小故事我们还可以联想到,为什么每年的清明节,都要到烈士墓前诚敬地扫墓呢?就是要追思那些为我们今天幸福生活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们,感恩他们用生命换来今天的和平与康泰。虽然他们牺牲了,但他们的精神永存,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宋濂诚实 《弟子规》对应故事

【出则悌】

【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

【易解】当哥哥姐姐的要友爱弟妹,做弟妹的要懂得恭敬兄姐,兄弟姐妹能和睦相处,一家人和乐融融,父母自然欢喜,孝道就在其中了。[www.61k.com]

【故事1】孔融让梨—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孔融小时候聪明好学,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夸他是奇童。4岁时,他已能背诵许多诗赋,并且懂得礼节,父母亲非常喜爱他。

一日,父亲的朋友带了一盘梨子,父亲叫孔融他们七兄弟从最小的小弟开始自己挑,小弟首先挑走了一个最大的,而孔融拣了一个最小的梨子说:?我年纪小,应该吃小的梨,剩下的大梨就给哥哥们吧。?父亲听后十分惊喜,又问:?那弟弟也比你小啊??孔融说:?因为我是哥哥,弟弟比我小,所以我也应该让着他。?孔融让梨的故事,很快传遍了曲阜,并且一直流传下来,成了许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

?融四岁,能让梨。?就是出自这个典故。

【故事2】负荆请罪[兄道友弟道恭][势服人心不然] 廉颇蔺相如"将相和"的故事

战国时候,有七个大国,它们是齐、楚、燕、韩、赵、魏.秦,历史上称为?战国七雄?。 这七国当中,又数秦国最强大。秦国常常欺侮赵国。有一次,赵王派一个大臣的手下人蔺相如到秦国去交涉。蔺相如见了秦王,凭着机智和勇敢,给赵国争得了不少面子。秦王见赵国有这样的人才,就不敢再小看赵国了。赵王看蔺相如这么能干。就先封他为?大夫?,后封为上卿(相当于后来的宰相)。

扩展:弟子规对应的故事 / 弟子规对应的经典故事 / 弟子规对应小故事

赵王这么看重蔺相如,可气坏了赵国的大将军廉颇。他想:我为赵国拚命打仗,功劳难道不如蔺相如吗?蔺相如光凭一张嘴,有什么了不起的本领,地位倒比我还高!他越想越不服气,怒气冲冲地说:?我要是碰着蔺相如,要当面给他点儿难堪,看他能把我怎么样!?

廉颇的这些话传到了蔺相如耳朵里。蔺相如立刻吩咐自己手下的人,叫他们以后碰着廉颇手下的人,千万要让着点儿,不要和他们争吵。以后,他自己坐车出门,只要听说廉颇打前面来了,就叫马车夫把车子赶到小巷子里,等廉颇过去了再走。

廉颇手下的人,看见上卿这么让着自己的主人,更加得意忘形了,见了蔺相如手下的人,就嘲笑他们。蔺相如手下的人受不了这个气,就跟蔺相如说:?您的地位比廉将军高,他骂您,您反而躲着他,让着他,他越发不把您放在眼里啦!这么下去,我们可受不了。?

蔺相如心平气和地问他们:?廉将军跟秦王相比,哪一个厉害呢??大伙儿说:?那当然是秦王厉害。?蔺相如说:?对呀!我见了秦王都不怕,难道还怕廉将军吗?要知道,秦国现在不敢来打赵国,就是因为国内文官武将一条心。我们两人好比是两只老虎,两只老虎要是打起架来,不免有一只要受伤,甚至死掉,这就给秦国造成了进攻赵国的好机会。你们想想,国家的事儿要紧,还是私人的面子要紧??

蔺相如手下的人听了这一番话,非常感动,以后看见廉颇手下的人,都小心谨慎,总是让着他们。

蔺相如的这番话,后来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惭愧极了。他脱掉一只袖子,露着肩膀,背了一根荆条,直奔蔺相如家。蔺相如连忙出来迎接廉颇。廉颇对着蔺相如跪了下来,双手捧着荆条,请蔺相如鞭打自己。蔺相如把荆条扔在地上,急忙用双手扶起廉颇,给他穿好衣服,拉着他的手请他坐下。

蔺相如和廉颇从此成了很要好的朋友。这两个人一文一武,同心协力为国家办事,秦国因此更不敢欺侮赵国了。?负荆请罪?也就成了一句成语,表示向别人道歉、承认错误的意思。

【故事1】一个让人羡慕的村庄

有一次蔡老师在厦门讲中国传统文化,讲完课后,安排听课的老师到前面谈体会,其中一个中学老师到前面第一句话就说:?我到这来上课才知道,德行的根本在孝。?因为他亲身体验到孝的力量。他住的村庄里有几十户人家,共有109个后代,其中有108个大学毕业,只有一个因为某些原因,读了2年退学了。所以这个村庄的后代完全有大学以上的水准。每年大年初一,所有这一辈的孩子都不出去玩,都

宋濂诚实 《弟子规》对应故事

陪伴着父母一起,使父母享受天伦。(www.61k.com)也跟所有的邻居、长辈拜年,又做到了敬老尊贤,也做到了孝、悌。他们拜完邻居长辈后,就聚集在当地的学校里面,一起讨论这一年来大家的学业和事业情况,互相砌磋,所以这个孝、悌的风气成就了这样殊圣的果报。

《大学》中云:?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这就是说,世上的万物都有本末,事情都有终始,明确它们的先后次序,那就近于道了。家风兴盛,要上行下效,绝对不能抱着侥幸的心理教育子女,尤其现在都是独生子女,要引导孩子懂得堂兄弟、表兄弟都是我们的兄弟姐妹,不要让孩子生分别心。俗话说,四海之内皆兄弟,根都是一个,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枝叶花果,中国人都是?炎黄?子孙,每一个人都要互相帮助,互相尊敬,这样我们的老祖宗才会欢喜。

106岁的新加坡?国宝?许哲女士,终生致力于慈善事业。当记者问她,你在帮助这么多人,你内心有什么感受时,许哲女士说:?我们都是兄弟姐妹,我哪是在帮助‘别人’!?我们要学习许哲女士的胸怀。当大陆学生知道蔡老师免费讲课的时候,他们拿着麦克风说:?现在还有免费讲课的,太少见了。?他们都有些哽咽。所以当我们把圣贤的典范讲给他们听时,他们的善良就可以被唤醒,从而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其实我们都是同一个父母,因为天为父,地为母,所有万物生灵都是因为有大地母亲的滋养,才能够生长;都是因为有雨露阳光的哺育才能开出鲜艳夺目花朵并结下丰硕的果实。所以我们对一切人,都要平等尊重和爱护,这才真正尽了孝、悌。

现在一个小家庭里面两三个人之间都会时常发生冲突,而古代的大家族几百人住在一起,传十几代还相安无事,这其中的道理是很值得我们去深思的。

【故事2】 还有一个老师,她先生的妹妹在夏威夷工作,最近情况不好。她的先生准备把两年的积蓄都汇给自己的妹妹。这时这位老师对丈夫说:?我很佩服你这么做,因为你懂得兄友弟恭,你这么做父母非常欢喜,这笔钱我替你汇。?这样既成全了丈夫的孝悌之心,也成就了妻子爱丈夫之心,这样家和万事兴,和乐融融。这么做随顺性德,一定会有很大的福份,后福无穷,能舍就能得。

以上这两个故事,一个是姐姐爱弟弟,另一个是哥哥爱妹妹,妻子爱丈夫,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孝顺父母?,也是爱父母。什么是爱?爱的标准有四个:爱的感觉是温暖的、爱的言语是正直的、爱的心地是无私的、爱的行为是成全的。成全对方的善,成全对方的好,爱就是用心感受对方的需要。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有爱,不仅仅是爱自家父母、兄弟姐妹,应该是任何人的父母、兄弟姐妹都要爱,这是一种大爱,一种博爱,有了这种爱,才会幸福和快乐。如果人人都献出自己的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财物轻 怨何生 言语忍 忿自泯】

【易解】与人相处不斤斤计较财物,怨恨就无从生起。言语能够包容忍让,多说好话,不说坏话,忍住气话,不必要的冲突、怨恨的事情自然消失不生(言语为福祸之门)(一切法得成于忍)。

【故事1】重 义 轻 财

卜式是西汉时期著名的贤士,他对自己的弟弟很好,照顾得很周到。父母去世后,兄弟俩分家,卜式把家中的财产都让给了弟弟,自己只要了一百多头羊,后来繁殖到上千头,他买了房屋,臵办了土地。而这时弟弟因经营不善而破产,卜式于是把自己的财产分了一半给弟弟。卜式不仅不贪图财物,而且为了照顾弟弟,还把自己的财产让给弟弟,这一行为感动了当时的人,大家都说他是个重亲情、不爱财的君子。

【故事2】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我们都知道,现代家庭经常出现夫妻不合,发生口角的现象。小孩看到父母这样的情形,在他心目当中就会也起了这种观念:父母之间吵架,我跟别人吵架也是理所当然的。

扩展:弟子规对应的故事 / 弟子规对应的经典故事 / 弟子规对应小故事

有一位女士,一次跟她的先生吵架,吵得很凶,没有注意到五岁的儿子在身旁。后来两个人吵得很凶的时候,突然听到儿子在一旁拍手大叫:?爸爸加油!妈妈加油!?夫妻俩正打得起劲、吵得很凶,突然看到儿子的这一幕,吓了一跳,赶快停止。从此夫妻不再打架,即使有口角也一定不在儿子的面前进行。 还有一个家庭,孩子一生气就摔东西,他的母亲咨询蔡老师,如何改掉孩子的坏毛病?蔡老师反问她:?你们夫妻吵不吵架??她说:?吵!?蔡老师又问:?吵架时摔不摔东西??她回答:?摔!?蔡老师说:?病根找到了,都是你们父母做的‘榜样’!?

可见为人父母的,在家里的言行举止讲话的语气,都要特别注意。因为孩子很小不能明辨是非,在家里学习的对象就是父母。所以身为父母在家里要特别留心观察小孩,在相互交谈时,是不是言语很粗鲁?是不是讲话非常急,会伤人?这些从小我们就要告诫孩子,做父母的更要以身作则,?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宋濂诚实 《弟子规》对应故事

另外,人与人相处时,我们自己讲话时也要特别注意,语气是不是很急、很大声,对别人来讲,可能会误以为你在骂他,你在凶他,很多误会也会因此而产生。[www.61k.com)产生之后,大家内心不愉快,很多愤怒就会起来,所以,我们一定要注意语言的修养。

做父母的不仅要注意自己的修养,更要懂得做人一定要孝顺父母。蔡老师在《幸福人生讲座》中告诉我们,学习圣贤的教育,第一要立志;第二要力行。而圣贤教诲的根是在?孝道?。我们应该知道?道?的含义:右边的?首?代表首先,左边的?之?代表力行,即有道德的人首先要力行,这才是道。所以我们做父母的力行最重要的是以身作则。因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你做到自己有修养了,孩子就会有修养;你做到孝顺至极,那孩子一定也会像虞舜一样孝顺你。这是一定的真理。

九、或饮食 或坐走 长者先 幼者后

【易解】良好的生活教育,要从小培养;不论用餐就座或行走都应该谦虚礼让,长幼有序,让年长者优先,年幼者在后。

【故事1】信 陵 君 敬 老

信陵君是战国时期的?四公子?之一,是魏国国君的弟弟。虽然他的势力很大,有门客上千人,但是信陵君却是个敬老爱贤的人。有一次,他听说有一个看城门的老人侯赢很有贤德,就十分郑重地前去请教。他亲自驾车把车上尊贵的位子空出来留给侯赢。侯赢也知道信陵君的名声,要看看他敬老爱贤是不是真的,所以信陵君去接他的时候,他故意装出傲慢的样子,但越是这样,信陵君对他越加恭敬。侯赢见状,知道信陵君的敬老是真心的,于是痛快地做了他的门客。

【故事2】《弟子规》显圣镜

有一位女老师参加学校的旅游活动,在上车时,比她年轻的男老师都冲在前面,没学过《弟子规》的老师上车后都坐在前排。她一上车就想劝这些年轻的老师到后面坐,将前面的座位让给年长的老师。她用?怡吾色,柔吾声?的语气说:?女士优先,你们怎么不让我们坐在前面呢??于是有位老师就把稍前一些的座位让给了她。然后,当她看到年长的老师一上来,马上起来,把自己的座位让给了年长的老师,自己坐到了后面。通过这件事我们可以看出尽管?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是教师的本分,但由于缺乏圣贤教育,使有些个别老师的德行甚至还不如学生。有个学生学完《弟子规》后,母亲带他到朋友家做客,母亲进屋后接了一个电话,没有坐下,客人让孩子坐,孩子不肯坐,让自己的母亲先坐下,并说:?妈你不坐,我不能坐。?

通过上述老师和学生事例对比,让我们值得深思:老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首先是传道,而自己没有道,怎么传?原因是什么?就是我们丢掉了老祖宗五千年的圣贤教育,怎么办?当务之急就是无论老少,都应该补上这一课,向老祖宗学习。

古代老祖宗们都有家规承传了几千年,我们应该把《弟子规》作为我们的家规,我们也要将自己的家规承传下去。告诉孩子有这样一件衣服:它不用花钱,不会旧,不会坏,而且随着你年龄增长,这一件衣服会愈来愈美丽,愈来愈漂亮,愈来愈庄严,你穿上去的时候,别人都对你非常恭敬,这一件衣服是什么?那就是?好习惯,好德行?。当你做到《弟子规》中的一条,你就帮这件衣服织了一针,每做一条织一针,你把它统统做到了,这一件衣服就织得非常完整,而且光芒四射,别人都会起而效法的,那你的身教就会影响周围的人,逐渐会影响这个社会,你也将成为圣贤之人。所以我们一定要以《弟子规》为根基,同时不仅让孩子学习,我们家长必须首先学好以身作则,全家掀起学习《弟子规》的高潮,家长给孩子做出圣贤的样子,这样《弟子规》就真正成为彰显圣贤的一面镜子了。

【长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

【易解】长辈有事呼唤人,应代为传唤,如果那个人不在,自己应该主动去询问是什么事?可以帮忙就帮忙,不能帮忙时则代为转告(孙中山说:?人生以服务为目的,不以夺取为目的。青少年守则明言:助人为快乐之本。?)。

【故事1】杜 环 代 人 养 母

杜环是明朝的一名官员,他父亲有一位朋友去世了,剩下母亲无人照顾,而这位母亲的小儿子也不知下落。她便去找自己的亲戚,结果谁也不愿照顾她。万般无奈,这位母亲只好到处寻找自己的儿子。杜环得知此事,决定先赡养这位老妇人,并代老妇人寻找儿子的下落。后来,这位母亲的儿子虽然找到了,但他匆匆见了母亲一面,就找借口离开再也没有露面。杜环则一直赡养着老妇人,对她很孝敬,就像对自己的母亲一样。

【故事2】儿 子 你 真 棒

宋濂诚实 《弟子规》对应故事

有一位母亲,平时很注意在自己六岁的孩子面前以身作则,每次来客人都热情招待,倒茶、切一盘水果,还告诉孩子客人来时要将拖鞋顺着客人的方向放。[www.61k.com]一天,母亲外出不在家,家里的门铃响了,孩子很有礼貌地问:?喂,你好,请问你找哪位??客人说出了他母亲的名字,于是他把门打开后,把拖鞋放好,将阿姨迎进了屋内,并且热情地接待了这位阿姨,给阿姨切了一盘水果让她吃。当母亲回到家里,发现茶几上有一盘水果时,便问孩子原委,孩子一一道来,母亲将孩子抱在怀里,高兴地说:?儿子,你真棒!? 这个孩子平时在家里跟母亲学会接人待物的一些礼仪,生活中还有很多礼仪需要学习,如子女在接到客人打给不在家的父母电话时,应该说:?您好,我妈妈(爸爸)不在,请问阿姨您贵姓?您有没有什么急事需要我转达?您是否可以留下您的联系方式,妈妈(爸爸)回来我再转达给她。?

扩展:弟子规对应的故事 / 弟子规对应的经典故事 / 弟子规对应小故事

还有平时我们在工作当中如何接电话也是一门艺术。首先,应该在电话机旁准备好一些物品:电话号簿、电话记录本和记录用笔。不要总是在需要时告诉对方请等等,我去拿纸和笔,这样既拖延了通话的时间,又是不礼貌的行为。其次,无论在哪里接电话,都要仪态文雅、庄重,应轻拿、轻放,把电话机移向自己身边时,不要伸手猛拉过来。通话时不要拿腔拿调,应该声调适中,语气柔和沉稳,不要在听电话时与旁人打招呼。通话完毕后,可以询问对方:?还有什么事吗??或者?还有什么要吩咐吗??这一类客套话,既是表示尊重对方,又是提醒对方,请对方先放下电话,再轻轻放下自己的电话。另外,在通话时,长者一定先放下电话,你才能放下自己的电话。总之,在为人处世当中,只要与人方便,就是与己方便。

【称尊长 勿呼名 对尊长 勿见能】

【易解】称呼长辈,不可以直呼姓名,在长辈面前,要谦虚有礼,不可以炫耀自己的才能。

【故事1】贤 明 的 妻 子

春秋时期,齐国的相国晏婴有位车夫,有一次车夫回家后,妻子表示坚决要离开他。车夫很吃惊,忙问为什么。妻子说:?你看晏婴虽然身为相国,名扬天下,可是今天我见到晏婴坐在车上,样子安然,态度谦恭。再看你相貌堂堂的男子汉,只是一个车夫,却摆出一副不可一世的样子,这是不知进退。相国都那么谦恭,你又有什么值得炫耀的呢?难道只是因为给相国驾车吗??听完妻子的批评,车夫很惭愧,从此变得谦虚了。

【故事2】傲 慢 的 小 女 孩

有一个女孩两岁多就开始学英文,学了一阵子之后,有一天,她的外婆把她带到亲戚家里去后,刚刚坐下不久,外婆就跟她说:?来,我们念英文给长辈们听?,于是外婆就开始问了起来,?苹果怎么讲??孩子说:?apple?;?雨伞怎么讲???umbrella?。讲了好多个单词都没有偏差,表演得很成功。厉不厉害?大家可能一听,?哇,好棒!?,还在那里给她拍手。突然这个小孩对她外婆回了一句话:?外婆,书本怎么讲??她的外婆一听,说:?我怎么会知道??小女孩说:?外婆,你怎么这么白痴啊!?岂不知?对尊长,勿见能?,这孩子从小就在很多长辈面前表现得不可一世,表现得好像很有能力,从小她就学会傲慢,傲慢是求学问的大忌,傲慢心一长,她就目中无人。可见,有了知识,有了技能,而没有德行,不懂得对待长辈孝敬的态度,知识愈高愈傲慢。《论语》云:?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本?是什么?《弟子规》云:?首孝弟?,一个懂得恭敬长辈,孝敬父母的孩子,怎么会不专心学习呢?

所以学习的次序绝对不能颠倒,颠倒不得,当家长带着孩子疲于上各种补习班时,千万别忘了扎牢孩子德行的根,否则,将来受到最大伤害的不是别人,正是父母自己!

因此我们的父母一定要让孩子扎好德行的根,必须首先要立志。怎么立?深圳的一位老师问她的学生,假如你有一个亿,你要做什么?其中一个六岁的、已经接受圣贤教育两三年的同学说:?1.盖一所学校,让更多的人得到圣贤教诲。2.盖一所医院,让很多病苦的人得到医治。3.成立一个电视台,培养更多的人,播放老祖宗的圣贤教育。4.以后要当蔡老师。?他六岁就有这样志向(环境熏习,他的父母让他接触的都是学圣贤的长辈,学圣贤的小朋友,所以教育有三种形式:亲教、言教、境教)。他的母亲很有敏感度,就问他,你一定要有一个亿的时候,才要做这些事情吗?请问蔡老师有没有一个亿,你在当下应该做什么?

一般的人认为立志就是做总理,做总统,那个太高了。假如你的孩子会告诉妈妈长大会给你买大房子住,买车子给你开,这个孩子花言巧语,妈妈就信了他,高兴的不得了,这是靠不住的。因为他现在都不孝顺、不帮忙,你还要想以后给你买大车子、大房子,那就太幼稚了。有句俗语说的好?从小看大?,如果一个孩子真有孝心,那当下就会帮你做家事,当下就会好好念书,让你安心。因此我们引导孩子?立志?,就要在现前落实,落实在当下,让他们应该做到?四当?:当孝子、当好学生、当好公民、当圣贤的弟子。当他们有这样的目标时,教其《弟子规》,他们就知道应该怎样做了。

宋濂诚实 《弟子规》对应故事

1.当孝子。[www.61k.com)孝子应该孝顺父母,养父母之身、之心、之志。

2.当好学生。好学生要尊师重道,在学校也会?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3.当好公民。我们要引导他,在坐公交车时,看到老弱、妇孺,一定要起来让座;看到地上纸屑要把它捡起来,因为这片大地是属于每一个人的,我们都有责任爱护它、保护它。

4.当圣贤的弟子。圣贤的弟子,要努力学习圣贤教育,要有一颗善良仁慈的心。因为孔孟学说的核心在?仁慈?,孔子的思想以?仁?为中心,我们要关爱一切人、事、物,特别看到小动物一定要爱护。

父母这样在教导孩子的同时,更重要的是以身作则,这样孩子也会常常把他们学到的做出来。如果孩子从这样的一点一滴做起,就不会有上述小女孩那样傲慢无礼的现象发生,就会有正确的人生观。并且要经常告诉孩子《礼记〃曲礼》云:?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志不可满。?古人曰:?欲不除,如蛾扑灯,焚身乃止?,用这些圣哲人的教诲长期熏习他们,这样孩子德行的根扎牢了,又有了志向,那做父母的可谓是?高枕无忧?啦!

【路遇长 疾趋揖 长无言 退恭立】

【易解】路上遇见长辈,应向前问好,长辈没有事时,即恭敬退后站立一旁,等待长辈离去。

【故事1】 圯 桥 进 履

张良是西汉的开国功臣,年轻时非常尊重长辈。在辅佐刘邦之前,有一天,他正在下邳(今江苏睢宁北)的圯桥边散步,旁边有一个老者坐在桥边,这位老者就是著名的学者黄石公。他故意把鞋丢到桥底下,看着张良说:?年轻人,你去帮我把鞋捡起来!?张良看到这个老人故意把鞋丢下去,非常气愤,真想揍他一顿。后来又一想他是长辈,气就消了,到桥底下把鞋子捡起来。捡上来之后,老者又说:?帮我把鞋穿上吧!?张良见此情景,心中暗暗惊奇,知道其中必有缘故。他恭恭敬敬地长跪在地上为老人穿上鞋。老人穿上鞋,哈哈一笑,扬长而去。张良很惊异地目送老者离去。没想到老者走不远又回来跟张良说:?孺子可教也!五日后天明桥上见。?张良按时来见老者,想不到老者已经在桥上了,老者见到他来迟了,不高兴地说:?五天后再来吧!?又过五天,张良鸡鸣即起去见老者,没有想到老者又已经在桥上了,老者又很生气地说:?怎么可以比我还晚到呢??对张良又说:?五日后再来吧!?第三次张良半夜就起来,赶快到桥上等候老者,不一会老者就来了,从袖子里取出一本书,对张良说:?读了这本书就可以做帝王的老师,十年之后,你辅佐的主人将来可以称王天下。十三年后,你到济北(今三东省泰安市东南)可见到我,谷城山(今三东省阳谷县)下的黄石就是我。?说罢转身离去,张良从此再没有见过这位老人。 张良回到家中已是清晨,把老人送的这本书拿出来一看,原来是《太公兵法》②。张良得到此兵法后,夜以继日潜心研究了十年之久,掌握了许多设计用兵的韬略,可是在当时没有人赏识他,后来遇到了刘邦,刘邦屡屡接受张良的建议,所以屡建战功,张良也因此获得刘邦的肯定和器重。果然十年之后刘邦建立汉朝,封张良为留侯,但是张良抛弃了功名利禄,归隐学道。

扩展:弟子规对应的故事 / 弟子规对应的经典故事 / 弟子规对应小故事

十三年之后他应约来到谷城山下,果然发现了一块黄石,就把黄石带回长安,供奉在家中。张良当初遇到老人时,如果不能忍耐、谦虚、卑下受教,黄石公就不会把兵书给他,张良也就不会有那样的成就并懂得功成身退的道理。

【注释】①圯:yí,桥。②《太公兵法》:太公,原名吕尚,就是姜太公姜子牙,曾经辅佐周文王、周武王推翻了残暴的商朝。他用兵有鬼神难测之妙,号称百代兵家之主,但从未有人见到他的兵书。

【故事2】 懂 礼 的 子 路

子路是孔子的学生,学识渊博,并以懂礼貌著称。有一天,孔子走过庭院,要到门外去,恰好子路在庭院里读书,子路看到老师,立刻放下手中的书,对老师行礼。那时的?礼?是要鞠躬的,孔子并没有看到他,只是看到了庭院里的樱花而停下脚步,子路就躬身站着,一直等到孔子看到他,那时他的身体已经酸麻得失去了知觉。孔子称赞他说:?子路真是一个懂礼貌的好学生啊!?

我们现在虽然不能做到像子路一样恭敬有礼,但生活中有些细节也应该注意,比如:我们下班或放学回家,一定要同父母坐下来,给父母泡杯茶,坐10分钟后,会感到心情很愉快,也许父母这时就会有感受要同你沟通,话就可以慢慢流露出来。假如坐10分、20分钟父母无话,我们要跟父母交待一下,如果没事,就告诉父母我要回房间去了,这叫?长无言,退恭立?。现在的孩子很卑慢(内心空虚,没有本事,所以傲慢),对长者的话听不进去,更不会恭敬地向长者请教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这样无形当中给自己的德行造成了很大损失。孔子说过:?不学礼,无以立?,礼仪是一个人立足社会、成就事业、获得美好人生的基础。在人类迈进21世纪的今天,礼仪已成为一个文明发达国家发展或民族进步、进程的衡量及体现。今天我们要做社会的文明人,必须学习和讲究礼仪。

宋濂诚实 《弟子规》对应故事

【骑下马 乘下车 过犹待 百步馀】

【易解】古礼:不论骑马或乘车,路上遇见长辈均应下马或下车问候,并等到长者离去稍远,约百步之后,才可以离开(敬老尊贤)。(www.61k.com]

【故事】粗 心 的 司 机

杨老师有一天看到一位老者的脚受了伤,就问他:?你的脚为什么受伤??他说:?搭朋友的车子,脚还没有放进车内,这个司机朋友在前面没有看到我的脚还在外面,就用力关车门,结果脚受伤了。?这位长者的脚三个月才好。可见我们在这一方面要特别的谨慎小心,如果老者乘坐交通工具时,我们要特别谨慎,保护他们的安全。送长辈离开,我们也要记得不是只有送出门就好了,而是要保证长者安全地离开,这是我们每一个做晚辈应尽的责任

但如今社会交通繁杂,若在车阵中,偶遇尊长,如果还要赶快停车向前问候,尊长走了之后,还要待目送尊长离去一段距离之后,再行离去,这样不仅可能造成交通堵塞甚至还会发生意外。因此,师长、父母在为儿童讲解《弟子规》时,要配合现今社会的状况加以解说,使学生能有正确的观念,不要死搬硬套,遇事要善巧方便,并进而力行实践,自动自发地学习,相信孩子一定会有良好的表现。

【长者立 幼勿坐 长者坐 命乃坐】

【易解】与长辈同处,长辈站立时,晚辈应该陪着站立,不可以自行就坐,长辈坐定以后,吩咐坐下才可以坐。

【故事】 礼 节

有一个三岁的小女孩,在幼儿园上课时学了?长者立,幼勿坐?这句教诲时,听到老师讲,如果坐在不该坐的地方,被长者叫起来,彼此都很不好意思。有一天,父母和外婆带她到公园玩,她的爸爸坐在凳子上看报纸,她坐在另一个比较高的凳子上看风景,这时外婆走过来了,这个孩子立刻就跳了下来,由于凳子高没有站稳,就跌倒在地上。爸爸和外婆赶紧把她扶了起来,问她,你怎么跳下来了?这个小女孩说:?长者立,幼勿坐,外婆来了我要让座。?她的爸爸当时觉得很不好意思,孩子才三岁就知道礼节,我这么大岁数都不如女儿,长者过来了我却无动于衷。

孩子很好教,很单纯,往往在和孩子的学习过程中,孩子是我们很好的动力,我们做家长的总不能落在孩子的后边吧!

另外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还要注意到以下礼节:

一、接待客人握手时(以前是鞠躬),应该注意四点:

1.眼睛看着对方,直视。

2.注意握手的力度不要太轻浮也不要过重。

3.时间要适中,特别遇到年轻的女士时间长会让对方不愉快。蔡老师提倡鞠躬礼,尤其当自己手脏或对方手里拿东西时,不方便握手,这时要通权达变,鞠躬是最佳的方式。

4.握手的顺序:1)长官 2)长辈 3)女士,这三种人要先伸手,你才能上去握手。

二、介绍人的顺序:与握手顺序相反,先介绍小辈、下属、男人,介绍老朋友给新朋友。

三、名片递、接方法:要双手递过去,并且你的名字一定要正对着对方,让对方马上就能看清;接到名片时一定要记住对方姓名,名片拿到后,首先要看清姓氏,然后要恭恭敬敬收到皮夹里,不能失礼。下次去见别人前,要先看一下名片,这样能表现出对别人恭敬有礼的态度,给人留下很好的印象。

四、送客人:应该送到楼梯转弯处或送到楼下,一楼或平房要送到大门外,等听不到客人的脚步声后,才能关门,绝对不能客人刚走出门,就?咣?的一声把门关上,这样就太失礼了。同时,也会让客人感觉你不欢迎他的这次来访,内心会很不愉快的。

五、等电梯:应该站在电梯门口的左、右两旁等待,不应该站在正对门。因为,如果电梯出来的人很急,站在正门很近会撞到你;或者下电梯的人,没有心里准备,有人站在门口,彼此双方心里都不舒服。 因此我们一定要按照以上的礼节为人处世,这样会使我们有很好的助缘,也会使我们在前进的人生道路上一帆风顺。

【尊长前 声要低 低不闻 却非宜】

【易解】与尊长交谈,声音要柔和适中,回答的音量太小让人听不清楚,也是不恰当的。

【故事1】 一 个 女 孩 的 进 步

宋濂诚实 《弟子规》对应故事

在海口,有一个小女孩很内向,平时很少讲话,即使讲话了,对方也很难听清。(www.61k.com)通过学习《弟子规》几个月后,小女孩改变了内向的性格。一天,家长打电话向中心老师报喜,女儿在学校的朗诵比赛上竟得了奖。听到这个喜讯,中心的老师们都感到非常欣慰,没想到短短几个月,孩子竟有这么大的变化,真是不可思议!由此可以看出孩子的可塑性很强。

扩展:弟子规对应的故事 / 弟子规对应的经典故事 / 弟子规对应小故事

?尊长前,声要低?,这里也提到在长辈或者领导的面前,讲话声量要放低一点,要小声一点。有很多人往往不知道自己的声量很大,讲起话来许多人都要为之侧目。所以孩子在家里,做父母的要告诫他们,讲话也要注意音量的高低。家里有客人来,这个时候就是最好的观摩机会,也是给他学习的机会。父母要跟孩子讲,你可以出来,接待一下客人。这时家长可以测试孩子的礼貌、应对的情形。如果父母从中发觉孩子有哪些过失,或者表现得不妥的地方,一定要当下就给他指导,应该如何做是更好的。但是不要造作、刻意,而是很自然地教育他、引导他。

?低不闻,却非宜?,如果在长辈面前讲话很紧张、很小声,这样也不对。?低不闻?,声量小到对方没有办法听到,也是没有礼貌。?却非宜?,?宜?就是适合,?非宜?就是不适宜。所以从小我们就要训练孩子讲话要落落大方,即使有客人来,有尊长在面前,我们也要指导他的行仪要很自然,很大方,养成良好的习惯。

【进必趋 退必迟 问起对 视勿移】

【易解】有事要到尊长(领导)面前,应快步向前,退回去时,必须稍慢一些才合乎礼节。当长辈(领导)问话时,应当专注聆听,眼睛不可以东张西望,左顾右盼。

【故事1】孔 子 有 礼

春秋时,孔子在鲁国做司寇,代理相国的职务,他服事君王非常尽礼。上朝时,和上大夫交谈,态度中正自然;和下大夫交谈,态度和乐轻松。进入国君的宫门时,低头弯腰,态度恭敬;快到国君面前时,小步快行,态度端谨。走进周公的庙里,每一种事情的礼仪,都要向人询问,以免失礼。我们也要以孔子为榜样,每到一个新的环境,首先要询问此地的礼仪和规矩,决不能随心所欲,要做一个有德行、有修养的人。

【故事2】代 人 行 孝

张苍是西汉的丞相,同时也是一个非常尊敬长辈的人。张苍年轻的时候曾经得到王陵的许多照顾,所以,张苍当官以后,为了感谢王陵,常常像对待父亲一样照顾他。后来,王陵死了,张苍这时已经是朝廷的丞相,但他常常在公务之余,先去照顾王陵的母亲,甚至亲自伺侯王母吃饭,然后再回家处理自己的私事。张苍贵为丞相,能这样谨慎地照顾长辈,足见中华民族尊老美德的源远流长。

【事诸父 如事父 事诸兄 如事兄】

易解:对待叔叔、伯伯等尊长,要如同对待自己的父亲一般孝顺恭敬,对待同族的兄长(堂兄姊、表兄姊),要如同对待自己的兄长一样友爱尊敬。

【谨】

【朝起早 夜眠迟 老易至 惜此时 晨必盥 兼漱口 便溺回 辄净手】

【易解】为人子应早起,把握光阴及时努力,若经常晚睡、甚至熬夜,不但对身体健康不好,也影响白天正常的作息。岁月不待人,青春要珍惜。(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早晨起床后,务必洗脸、刷牙、漱口使精神清爽,有一个好的开始。大小便后,一定要洗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才能确保健康。(防止肠病毒,要学会洗手,手心、手背、指缝间均要仔细搓洗) (陶渊明诗: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冠必正 纽必结 袜与履 俱紧切 臵冠服 有定位 勿乱顿 致污秽】

宋濂诚实 《弟子规》对应故事

【易解】要注重服装仪容的整齐清洁,戴帽子要戴端正,衣服扣子要扣好,袜子穿平整,鞋带应系紧,否则容易被绊倒,一切穿著以稳重端庄为宜。[www.61k.com)回家后衣、帽、鞋袜都要放臵定位,避免造成脏乱,要用的时候又要找半天。(大处著眼,小处著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成功的一半。)

【衣贵洁 不贵华 上循份 下称家 对饮食 勿拣择 食适可 勿过则】

【年方少 勿饮酒 饮酒醉 最为丑】

【易解】穿衣服需注重整洁,不必讲究昂贵、名牌、华丽。穿著应考量自己的身份及场合,更要衡量家中的经济状况,才是持家之道。(不要为了面子,更不要让虚荣心作主,无谓的开销就是浪费。)

日常饮食要注意营养均衡,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肉,不要挑食,不可以偏食,三餐常吃八分饱,避免过量,以免增加身体的负担,危害健康。

饮酒有害健康,要守法,青少年未成年不可以饮酒。成年人饮酒也不要过量,试看醉汉疯言疯语,丑态毕露,惹出多少是非?

(论语:‘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夫子劝勉我们:食物不要过分讲求精美,烹调不要过分要求细致。)

(老子说:圣人为腹不为目。饮食是为了吃饱肚子,不是为了满足口目。)当今的文明病例如:癌症、糖尿病…等多为营养过多,与营养失衡所造成。应注意过份加工,太精致的食品,都含有化学添加物,有害健康,不宜食用。

【步从容 立端正 揖深圆 拜恭敬 勿践阈 勿跛倚 勿箕踞 勿摇髀】

【易解】走路时步伐应当从容稳重,不慌不忙,不急不缓;站立时要端正有站相,须抬头挺胸,精神饱满,不可以弯腰驼背,垂头丧气。(立如松,行如风,坐如钟,卧如弓。)

问候他人时,不论鞠躬或拱手都要真诚恭敬,不能敷衍了事。进门时脚不要踩在门槛上,站立时身体也不要站得歪歪斜斜的,坐的时候不可以伸出两腿,腿更不可以抖动,这些都是很轻浮、傲慢的举动,有失君子风范。

【缓揭帘 勿有声 宽转弯 勿触棱 执虚器 如执盈 入虚室 如有人】

【事勿忙 忙多错 勿畏难 勿轻略 斗闹场 绝勿近 邪僻事 绝勿问】

【易解】进入房间时,不论揭帘子、开门的动作都要轻一点、慢一些,避免发出声响。在室内行走或转弯时,应小心不要撞到物品的棱角,以免受伤。拿东西时要注意,即使是拿著空的器具,也要像里面装满东西一样,小心谨慎以防跌倒或打破。进入无人的房间,也要像有人在一样,不可以随便。

做事不要急急忙忙慌慌张张,因为忙中容易出错,不要畏苦怕难而犹豫退缩,也不可以草率,随便应付了事。

凡是容易发生争吵打斗的不良场所,如赌博、色情等是非之地,要勇于拒绝,不要接近,以免受到不良的影响。一些邪恶下流,荒诞不经的事也要谢绝,不听、不看,不要好奇的去追问,以免污染了善良的心性。

【将入门 问孰存 将上堂 声必扬 人问谁 对以名 吾与我 不分明】

【用人物 须明求 倘不问 即为偷 借人物 及时还 后有急 借不难】

宋濂诚实 《弟子规》对应故事

【易解】将要入门之前,应先问:‘有人在吗?’不要冒冒失失就跑进去。(www.61k.com]进入客厅之前,应先提高声音,让屋内的人,知道有人来了。如果屋里的人问:‘是谁呀?’应该回答名字,而不是:‘我!我!’让人无法分辨我是谁?

扩展:弟子规对应的故事 / 弟子规对应的经典故事 / 弟子规对应小故事

借用别人的物品,一定要事先讲明,请求允许。如果没有事先征求同意,擅自取用就是偷窃的行为。借来的物品,要爱惜使用,并准时归还,以后若有急用,再借就不难。(谚云:好借好还,再借不难。)

【信】

【凡出言 信为先 诈与妄 奚可焉 话说多 不如少 惟其是 勿佞巧】

【奸巧语 秽污词 市井气 切戒之】

【易解】开口说话,诚信为先,答应他人的事情,一定要遵守承诺,没有能力做到的事不能随便答应,至于欺骗或花言巧语,更不能使用!(论语: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注:复者实践也,约定的事情要合乎义理,才能实践。)

话多不如话少,话少不如话好。说话要恰到好处,该说的就说,不该说的绝对不说,立身处世应该谨言慎行,谈话内容要实事求是,所谓:?词,达而已矣!?;不要花言巧语,好听却靠不住。奸诈取巧的语言,下流肮脏的话,以及街头无赖粗俗的口气,都要避免不去沾染。

(论语〃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见未真 勿轻言 知未的 勿轻传 事非宜 勿轻诺 苟轻诺 进退错】

【凡道字 重且舒 勿急疾 勿模糊 彼说长 此说短 不关己 莫闲管】

【易解】任何事情在没有看到真相之前,不要轻易发表意见,对事情了解得不够清楚明白时,不可以任意传播,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谣言止于智者,不要被谣言所利用。)不合义理的事,不要轻易答应,如果轻易允诺,会造成做也不是,不做也不好,使自己进退两难。讲话时要口齿清晰,咬字应该清楚,慢慢讲,不要太快,更不要模糊不清。遇到他人来说是非,听听就算了,要有智慧判断,不要受影响,不要介入是非,事不关己不必多管。

【见人善 即思齐 纵去远 以渐跻 见人恶 即内省 有则改 无加警】

【易解】看见他人的优点或善行义举,要立刻想到学习看齐,纵然目前能力相差很多,也要下定决心,逐渐赶上。

看见别人的缺点或不良的行为,要反躬自省,检讨自己是否也有这些缺失,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唯德学 唯才艺 不如人 当自砺 若衣服 若饮食 不如人 勿生戚】

【易解】每一个人都应当重视自己的品德、学问、和才能技艺的培养,如果感觉到有不如人的地方,应当自我惕励奋发图强。至于外表穿著,或者饮食不如他人,则不必放在心上,更没有必要忧虑自卑。(论语〃颜回居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君子忧道不忧贫)

【闻过怒 闻誉乐 损友来 益友却 闻誉恐 闻过欣 直谅士 渐相亲】

宋濂诚实 《弟子规》对应故事

【易解】如果一个人听到别人说自己的缺失就生气,听到别人称赞自己就欢喜,那么坏朋友就会来接近你,真正的良朋益友反而逐渐疏远退却了。(www.61k.com]

反之,如果听到他人的称赞,不但没有得意忘形,反而会自省,唯恐做得不够好,继续努力;当别人批评自己的缺失时,不但不生气,还能欢喜接受,那么正直诚信的人,就会渐渐喜欢和我们亲近了。(人以群分,物以类聚。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无心非 名为错 有心非 名为恶 过能改 归于无 倘揜饰 增一辜】

【易解】无心之过称为错,若是明知故犯,有意犯错便是罪恶。知错能改,是勇者的行为,错误自然慢慢的减少消失,如果为了面子,死不认错,还要去掩饰,那就是错上加错了。

(子曰:知过能改,善莫大焉!又曰:知耻近乎勇。)

【泛爱众】

【凡是人 皆须爱 天同覆 地同载】

【易解】只要是人,就是同类,不分族群、人种、宗教信仰,皆须相亲相爱。同是天地所生万物滋长的,应该不分你我,互助合作,才能维持这个共生共荣的生命共同体。

【行高者 名自高 人所重 非貌高 才大者 望自大 人所服 非言大】

【易解】德行高尚者,名望自然高超。大家所敬重的是他的德行,不是外表容貌。有才能的人,处理事情的能力卓越,声望自然不凡,然而人们之所以欣赏佩服,是他的处事能力,而不是因为他很会说大话。

【故事】 晏婴使楚(行高者……非貌高)

晏婴是春秋时期齐国的相国,但长相很普通。一次,齐王派他出使楚国,楚王听说晏婴来了,想羞辱他,于是就在城墙下开了一个又低又小的门。晏婴知道这是楚国人故意羞辱他,就说:?我是前来访问的,这是狗洞,不是国门,如果我访问的是狗国,我就从这个门进去。?楚国人一听,马上打开城门让晏婴进去了。晏婴见到楚王,楚王故意问他:?齐国没有人了吗?怎么派你来了。?晏婴回答说:?我国派人出访有一个规矩,上等国家派上等的人物,我最不中用,所以就派我到楚国来了。?楚王听后,觉得晏婴很了不起,对他肃然起敬,并马上向他致歉。

【己有能 勿自私 人所能 勿轻眦 勿谄富 勿骄贫 勿厌故 勿喜新】

【人不闲 勿事搅 人不安 勿话扰】

【易解】当你有能力可以服务众人的时候,不要自私自利,只考虑到自己,舍不得付出。对于他人的才华,应当学习欣赏赞叹,而不是批评、嫉妒、毁谤。不要去讨好巴结富有的人,也不要在穷人面前骄傲自大,或者轻视他们。不要喜新厌旧,对于老朋友要珍惜,不要贪恋新朋友或新事物。对于正在忙碌的人,不要去打扰他,当别人心情不好,身心欠安的时候,不要闲言闲语干扰他,增加他的烦恼与不安。 (礼运大同篇: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人有短 切莫揭 人有私 切莫说 道人善 即是善 人知之 愈思勉】

【扬人恶 即是恶 疾之甚 祸且作 善相劝 德皆建 过不规 道两亏】

【易解】别人的缺点,不要去揭穿,对于他人的隐私,切忌去张扬。赞美他人的善行就是行善。当对方听到你的称赞之后,必定会更加勉励行善。张扬他人的过失或缺点,就是作了一件坏事。如果指责批评

宋濂诚实 《弟子规》对应故事

太过分了,还会给自己招来灾祸。(www.61k.com]朋友之间应该互相规过劝善,共同建立良好的品德修养。如果有错不能互相规劝,两个人的品德都会有缺陷。

【凡取与 贵分晓 与宜多 取宜少 将加人 先问己 己不欲 即速已】

【恩欲报 怨欲忘 报怨短 报恩长】

扩展:弟子规对应的故事 / 弟子规对应的经典故事 / 弟子规对应小故事

【易解】财物的取得与给予,一定要分辨清楚明白,宁可多给别人,自己少拿一些,才能广结善缘,与人和睦相处。

事情要加到别人身上之前(要托人做事),先要反省,问问自己:换作是我,喜欢不喜欢,如果连自己都不喜欢,就要立刻停止。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设身处地为别人著想。)

受人恩惠要时时想著报答,别人有对不起自己的事,应该宽大为怀把它忘掉,怨恨不平的事不要停留太久,过去就算了,?不要老放在心上,处罚自己,苦恼自己!?至于别人对我们的恩德,要感恩在心常记不忘,常思报答。

【待婢仆 身贵端 虽贵端 慈而宽 势服人 心不然 理服人 方无言】

【易解】对待家中的婢女与仆人,要注重自己的品行端正并以身作则,虽然品行端正很重要,但是仁慈宽大更可贵,如果仗势强逼别人服从,对方难免口服心不服。唯有以理服人,别人才会心悦诚服没有怨言。

【亲仁】

【同是人 类不齐 流俗众 仁者希 果仁者 人多畏 言不讳 色不媚】

【能亲仁 无限好 德日进 过日少 不亲仁 无限害 小人进 百事坏】

【易解】同样是人,善恶邪正,心智高低却是良莠不齐。跟著潮流走的俗人多,仁慈博爱的人少,如果有一位仁德的人出现,大家自然敬畏他,因为他说话公正无私没有隐瞒,又不讨好他人。所以大家才会起敬畏之心。

能够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真是再好不过了,因为他会使我们的德行一天比一天进步,过错也跟著减少。如果不肯亲近仁人君子,就会有无穷的祸害,因为不肖的小人会趁虚而入,跑来亲近我们,日积月累,我们的言行举止都会受影响,导致整个人生的失败。(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故事1】 孟母三迁(孟母择邻而处)[亲仁的故事]

昔孟子少时,父早丧,母仉氏守节。居住之所近于墓,孟子学为丧葬,躃踊痛哭之事。母曰:?此非所以居子也。?乃去,舍市,近于屠,孟子学为买卖屠杀之事。母又曰:?亦非所以居子也。?继而迁于学宫之旁。每月朔望,官员入文庙,行礼跪拜,揖让进退,孟子见了,一一习记。孟母曰:?此真可以居子也。?遂居于此。

(战国的时候,有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孟子。孟子小的时侯,他的妈妈为了让他受好的教育花了很多的心血。起初他们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旁边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的样子。一会儿鞠躬欢迎客人、一会儿招待客人、一会儿和客人讨价还价,表演得像极了!孟子的妈妈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孟子开始变得守秩序、懂礼貌、喜欢读书。这个时候,孟子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

宋濂诚实 《弟子规》对应故事

【故事2】 齐桓公的教训[不亲仁无限害]

齐桓公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但晚年开始生活腐化,宠信坏人。(www.61k.com]他宠信易牙、竖刁和开方三人。易牙为了让齐桓公尝到人肉的味道,不惜把自己的儿子杀掉;而竖刁为了新近桓公,主动阉割自己成为宦官;开方为了讨好桓公,15年不回家看父母。管仲对他们很反感,多次对桓公说:?像他们这样杀死自己的儿子、自己阉割自己,背弃自己父母的人是靠不住的。?齐桓公却听不进去。后来,齐桓公病了,他们原形毕露,对病重的桓公不理不睬,最终桓公被饿死了。

【余力学文】

【不力行 但学文 长浮华 成何人 但力行 不学文 任己见 昧理真】

【易解】不能身体力行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这些本分,一味死读书,纵然有些知识,也只是增长自己浮华不实的习气,变成一个不切实际的人,如此读书又有何用?反之,如果只是一味的做,不肯读书学习,就容易依著自己的偏见做事,蒙蔽了真理,也是不对的。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故事2】纸上谈兵[但学文不力行]

赵括是战国时期大将赵奢的儿子,从小熟读兵法,讲起战术来十分在行,赵奢却不以为然。这一年,秦国攻打赵国,赵国派大将军廉颇前去抵挡。廉颇很有经验,他根据敌强我弱的形势,采取坚守不出,保存实力的策略,有效地阻止了秦国的进攻。秦国见廉颇难付,就采用了反间计,派人散布流言,挑拨赵王和廉颇的关系。赵王中计,派只会空谈兵法的赵括代替了廉颇。赵括没有分析敌情,轻率地改变了老将廉颇的战略,在泰军的引诱下出兵迎战,结果使40万大军全军覆没。

【读书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 方读此 勿慕彼 此未终 彼勿起】

半部论语治天下[一门深入][方读此勿慕彼]

出 处 典出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七:宋初宰相赵普,人言所读仅只《论语》而已。太宗赵匡义因此问他。他说:?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昔以其半辅太祖(赵匡胤)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

示 例 每决大事,启文观书,乃《论语》也,此时称小官以~。

赵匡胤有一柄?柱斧?从不离手。那是一个象牙柄水晶头的斧头,很名贵,打起人来也很疼。公元967年,当时是宋太祖的乾德五年。当时,君臣几个人谈起年号来,赵匡胤对?乾德?这个年号相当得意。赵普跟着拍马屁,列举了几年来不少好事,然后归功于赵匡胤改的这个年号。谁知,旁边站着一位名叫卢多逊的翰林学士,极有学问,而且死看不上赵普。他等赵普特别起劲地拍完马屁后,不动声色地说了一句:?可惜,乾德是伪蜀用过的年号。?皇帝大吃一惊,马上命人去查。结果真是前蜀的年号,而且是亡国的年号。这一下赵匡胤的羞惭恼怒可想而知。想起赵普这厮身为宰相,却不读书不看报,让自己在天下臣民面前出了这么大的一个洋相,真是可恶万分。皇帝阴沉着脸在那儿运气,坐了半天,实在还是压不住心头的怒火,便招手叫道:?赵普过来。?

赵普以为要挨那柱斧的揍了,就战战兢兢地走向御案前,只见皇帝拿起御笔,蘸饱了黑墨,在赵普脸上就是一阵乱写乱画,弄得他满脸满身翰墨淋漓。一边涂,皇帝还一边骂:?你不学无术,怎么比得上卢多逊??

从此,大宋宰相赵普受此奇耻大辱,开始发愤读书。他有一个大书匣,不许别人动。人们只是看到他每天从里面拿出一本书来读,但是谁也不知道是什么书。等到这位宰相死后,人们打开书匣,发现里面只有《论语》的前半部分。从此以后,赵普以?半部《论语》治天下?的故事就传遍天下了。

扩展:弟子规对应的故事 / 弟子规对应的经典故事 / 弟子规对应小故事

【宽为限 紧用功 功夫到 滞塞通 心有疑 随札记 就人问 求确义】

宋濂诚实 《弟子规》对应故事

【易解】读书的方法要注重三到,眼到、口到、心到。[www.61k.com]三者缺一不可,如此方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研究学问,要专一,要专精才能深入,不能这本书才开始读没多久,又欣羡其他的书,想看其他的书,这样永远也定不下心,必须把这本书读完,才能读另外一本。

在制定读书计划的时候,不妨宽松一些,实际执行时,就要加紧用功,严格执行,不可以懈怠偷懒,日积月累功夫深了,原先窒碍不通,困顿疑惑之处自然而然都迎刃而解了。(中庸:用功日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

求学当中,心里有疑问,应随时笔记,一有机会,就向良师益友请教,务必确实明白它的真义。(不耻下问)

【房室清 墙壁净 几案洁 笔砚正 墨磨偏 心不端 字不敬 心先病】

【故事】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房室清——笔砚正]

东汉有一少年名叫陈蕃,独居一室而龌龊不堪。其父之友薛勤批评他,问他为何不打扫干净来迎接宾客。他回答说:?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屋??薛勤当即反驳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仔细一想,陈蕃之所以不扫屋,无非是不屑而致。胸怀大志,欲?扫除天下?固然可贵,然而一定要以不扫屋来作为?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的表现,我则未敢苟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机遇只偏爱那些有准备的头脑。?这些都说明了没有平日的积累,纵然有最好的命运降临到他头上,他也只能手足无措地眼望它擦肩而过,那将是多么遗憾的事啊!所以我们必须先会?扫屋?,分清楚应先扫地还是先洒水,抑或是先拖地板;这样,在?扫天下?时,你才会知道哪些是应该马上解决的,哪些事可以暂缓,甚至放弃。

?扫屋?与?扫天下?一脉相承,殊不知屋也是天下的一部分,?扫天下?又怎么能排斥?扫一屋?呢?

【列典籍 有定处 读看毕 还原处 虽有急 卷束齐 有缺坏 就补之】

韦编三绝【有缺坏就补之】( wéi biān sān jué )

释 义: 韦: 熟牛皮;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孔子为读《易》而多次翻断了牛皮带子的简。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好多次。比喻读书勤奋。 典 故:

春秋时的书,主要是以竹子为材料制造的,把竹子破成一根根竹签,称为竹?简?,用火烘干后在上面写字。竹简有一定的长度 和宽度,一根竹简只能写一行字,多则几十个,少则八九个。一部书 要用许多竹简,这些竹简必须用牢固的绳子之类的东西编连起来才 能阅读。像《易》这样的书,当然是由许许多多竹简编连起来的,因此 有相当的重量。

孔丘花了很大的精力,把《易》全部读了一遍,基本上了解了它 的内容。不久又读第二遍,掌握了它的基本要点。接着,他又读第三 遍,对其中的精神、实质有了透彻的理解。在这以后,为了深入研究 这部书,又为了给弟子讲解,他不知翻阅了多少遍。这样读来读去,把串连竹简的牛皮带子也给磨断了几次,不得不多次换上新的再使 用。

即使读到了这样的地步,孔子还谦虚地说:?假如让我多活几年,我就可以完全掌握《易》的文与质了。?

【非圣书 屏勿视 蔽聪明 坏心志 勿自暴 勿自弃 圣与贤 可驯致】

【易解】书房要整理清洁,墙壁要保持干净,读书时,书桌上笔墨纸砚等文具要放臵整齐,不得凌乱,触目所及皆是井井有条,才能静下心来读书。古人写字使用毛笔,写字前先要磨墨,如果心不在焉,墨就会磨偏了,写出来的字如果歪歪斜斜,就表示你浮躁不安,心定不下来。

宋濂诚实 《弟子规》对应故事

书籍课本应分类,排列整齐,放在固定的位臵,读诵完毕须归还原处。(www.61k.com)

虽有急事,也要把书本收好再离开,书本是智慧的结晶,有缺损就要修补,保持完整。(古人一书难求,故有修补之举。)

不是传述圣贤言行的著作,以及有害身心健康的不良书刊,都应该摒弃不要看,以免身心受到污染,智慧遭受蒙蔽,心志变得不健康。遇到困难或挫折的时候,不要自暴自弃,也不必愤世嫉俗,看什么都不顺眼,应该发愤向上努力学习,圣贤境界虽高,循序渐进,也是可以达到的。

(孟子曰: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

(唐诗: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学文并且力行:

对于孝、弟、谨、信、泛爱众、亲仁,这些应该努力实行的本分,却不肯力行,只在学问上研究、探求,这样最容易养成虚幻浮华的习性,怎能成为一个真正有用的人呢?相对的,如果只重力行,对于学问却不肯研求,就容易执着自已的看法,而无法契合真理,这也不是我们所应有的态度!

《论语》中提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每一种行业,都有各自的专业场所办公经营,才能成就事业;何况是淑世的仁德君子,更应虚心好学,借着师友的指导切磋,才能认清仁德大道,一步下行抵目标。孔子说:"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立志自利利人的君子,要广博地研究各种学问,然后用礼节来约束言行,这样一个具有知识和礼节的君子,他的行为就不至于太离谱了。《弟子规》把礼的内容具体化,只要循着《弟子规》来实践,兼学各种经典和生活知识,就能拥有高远的智慧,和实践的勇气。这智勇双全的人,必然不会偏离正道,正道就是直路,很快便能达目标。

弟子规易解终。

扩展:弟子规对应的故事 / 弟子规对应的经典故事 / 弟子规对应小故事

三 : 父爱故事:父亲住在七楼的日子

  二OOO年的第一缕曙光照彻大地的时候,人们兴奋地说,新的世纪来临了。可是,没多久,二OO一年紧跟着也来了,二OO一年莫名其妙地把兴奋的人们给弄懵了——二OOO年和二OO一年,到底哪一个是新世纪的开端呢?

  当然,这是科学家或者喜欢叫真儿的人急头败脸争论的事儿。如果他们扭过头来征求一下我的意见,我有充分的理由认为,新世纪开始是二OO一年,因为这一年,我家住上了楼房。

  那是一个初春的早晨。那个早晨的天气美好得犹如孔雀开屏,从里到外仿佛有一种劈哩啪啦的响声。一切都是新世纪新生活才有的好气象。三辆三轮车毫不费劲地把我们的家从低矮的小平房拉到高高在上的七楼。我们的家当很轻便,锅碗瓢盆,四季应景的衣物,一床铺盖,结婚随新娘陪嫁过来的电视机,再就是几箱子死沉死沉的书和大学毕业时两位恩师分别赠予我的一头沉写字台和三扇门书柜。这两件像样的家具把我婚房提升了一个理想的档次。娘家人惊叹:有这么多的书,中央还大大方方摆着个写字的桌子,小子必是个文化人——既然是文化人,穷酸一点儿也是应该的。

  搬家那天凌晨,父亲风尘仆仆从千里之外的老家赶来,说是帮我们收拾收拾东西。父亲说,搬家可不是小事,多个人有个照应。父亲从来没有想到我们家有一天会住到大高楼上来,他比我们还要兴奋,抚摸着新房子的门窗,一遍一遍地自言自语,盖得真好,棱是棱角是角地。我能想像得到,我们这个有棱有角的新家,会让父亲在雪水温村的父老乡亲面前何等地风光!

  搬家的第二天,父亲的新鲜劲就过去了,并且第一次升出了对楼房的厌恶与恐惧。那天中午,下了班我就和几个朋友钻进了一家小酒馆。自从买了新房,我感觉我的新生活开始了,虽然背负着一身的债务,但还是找到了男人成家立业顶天立地的成就感。起码每天再也不用听老婆嘟嘟囔囔地说,跟了你,住在这个趴趴歪歪的狗窝里,这辈子算是倒了霉。我和朋友们在一个挤挤擦擦的小馆子里,光着大膀子大块吃肉大口喝酒,大谈男人的追求,男人的梦想。我全然忘了妻子早上叮嘱我的事儿。妻子是一家电视台的编导,她要去郊区拍一个一只公鸭子和一只母天鹅的一场生死恋爱的故事,她说,这两个小东西的爱情故事,比任何一个你绞尽脑汁编造出来的所谓小说要感人得多。她说,她们摄制组中午就在老乡家里吃了,她让我中午下班早点回来给父亲做饭。我说,应该没问题。父亲不会做饭,他让母亲给侍候得一辈子过着饭来张嘴衣来伸口的老爷子日子,除了发发脾气骂骂人,别的什么都不怎么精通了。

  可是怎么样呢,下班了朋友相邀,我就把做饭的琐事父亲爱发脾气的琐事给忘到脑后去了。等酒足饭饱后坐在单位打着成功男人的饱嗝剔着成功男人的牙缝时,我才猛然想起我的老父亲还没吃饭呢。两年前,父亲做了胃部分切除术,医生一刀把父亲的胃生生切去了三分之二,把剩下的三分之一刮了刮,洗了洗,缝成一个小口袋状,又塞进了父亲的肚子。医生说,顶天能撑个一年半载的。术后,父亲的饭量没了,每顿只能吃下小半碗粥和三两口馒头。手术的另一个后遗症就是父亲像院子里的小鸡似的,一天没事儿转过来掉过去的找食儿吃(母亲语)。这让父亲自己都很纳闷,都很不理解,他妈巴子,我这是怎么啦?就算是胃没了,我还有肠子嘛,我这是怎么啦?

  我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我急忙请了假往家跑,我一口气跑到我们洞口的四楼或者五楼,我听见了一声沉闷的咳嗽,接着就是劈头盖脑的一系列破口大骂——

  父亲穿着衬衣衬裤可怜兮兮地站在七楼的我们的家门口。他骂道,快把这个死孩子门给我开开,赶紧给我买张火车票,收拾东西回家,一天我也不他妈在这呆了,妈了个巴子,这是什么玩意,出来就进不去了!

  事情的原委在父亲见到我后因为气愤或者兴奋而浑身发抖中能看出个大概。早上,我和妻子上班后,父亲又把这个有棱有角的新屋子抚摸了一遍,然后他拿着个小抹布东擦擦,西擦擦,父亲因为喜爱因为高兴而变得很勤快了。当他擦到防盗门时,他不知道这个东西不把钥匙带在身上,屋子里还没人,关上就进不去了。这个大铁门也实在是太脏了,父亲够够巴巴地擦着擦着,但听见卡哒一声,门关上了,锁上了,而我的父亲还在门外。

  完了,完了,这下操蛋了。父亲拎着破抹布在我们的新家门口嘿嘿乐了。

  我慌忙打开门,父亲进屋直奔他的房间去了,我心里一惊,想,这下事儿大了,老爷子怕是真激了,要收拾东西回乡下了,我急忙给妻子打电话,说别拍那两个小东西的恋爱故事啦,快回来吧,咱家里的老爷子要回家了。打完电话等了半天动静,我悄悄地扒在门缝一瞅,父亲瑟缩着脖儿蜷在床上,盖着一个厚厚的被子。在楼道里蹲了小半天,父亲被冻坏了。

  缓过来的父亲倒是没有立刻收拾包裹走人,离开这个令他厌恶的鸟楼。但每一次从一楼喘着粗气往上爬,总要骂上几嘴,这他妈哪是人住的地方,这他妈爬一趟比干一天活还累,走,不呆了,得走了!一个月后,父亲还是骂骂吵吵回家种地去了。

  即使这样,每年一上冬,大江封了,父亲就领着母亲从乡下来了,那把防盗门钥匙在他的腰间坠着,随着每一个慢腾腾的步子,晃来晃去。

  父亲还是愿意到楼上来猫冬的。一门屋,包裹没御下就说,要是不惦心着能洗个热水澡,这个高楼啊,给多少钱我也不来呀。父亲说的洗热水澡,就是和我的儿子一起在浴缸里乱扑腾一气,弄得洗手间满地是水。他们每洗一次,妻子都得气哄哄地收拾半天。有时候我也很生气,洗澡就好好洗呗,怎么老了老了,还跟小孩子一样,没正形了,扑腾得满地是水。但是我还是体味到了父亲和他孙子在泡热水澡时的快乐。父亲躺在浴缸里,把孙子放在肚皮上,他微闭着眼睛,想必他的身心都在水的滋润中。有什么能像水一样可以和一个瘦弱的身体贴心贴肺贴着他的每一寸肌肤呢。

  我再也看不到父亲和他的孙子在浴池中才有的那种舒服的表情了。

  我家住在七楼,这使得我抬眼就可以望到很远,如若没有渐渐长高的楼群,我大概可以望到天边将尽不尽之处。七月的一个凌晨,我来到窗前,我看见遥远的东方红灿灿一片辉煌,我知道那是太阳要出来了。太阳出来了新的一天就开始了。新的一天,我的儿子要着一身整洁的校服上学去了,一般情况下,路过一家小超市时,他要说,来根冰淇淋吃吃吧;新的一天,我要骑着车子上班了,遇上红灯,不管交警在不在,我要等灯变绿了再过去,我遵守城市的各项规则;新的一天,村儿里的男人女人要荷锄出工了,父辈们在阴凉下抿着空空荡荡的嘴,雪水温村的好日子开始了。

  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早晨。我想。如果此刻父亲也站在窗前,站在我身边,他不会再讨厌这个地方了。他会说,房子高是高了一点儿,但是和我那里比,宽敞多了,暖和多了,挺好的。

  父亲住进村后的山包包里了,他再也不来我们的七楼了。

四 : 父爱故事:面子

  父亲很穷,但很爱面子。属于那种别人求他办的事他竭尽全力的办,明知道有很多困难,却还是想方设法的去办,但他自己有困难的时候,却从来没有求过别人。

  这种作风父亲保持了六十年,只是在六十年后的今天,因为儿子,父亲打破了自己的作风。

  父亲接到信的时候,是二婶送的。父亲怕费钱,家里一直没有安装电话,二婶告诉父亲,儿子售楼了,问父亲能不能给准备准备。

  父亲按照儿子留下的电话打了过去,问需要多少,儿子说,北京的房价很贵,自己买的是一般的房子,还要四十来万。父亲当时就愣了一下,接着问儿子,需要家里筹备多少,儿子就说,看着办吧,反正自己光贷款就贷了二十万,自己这些年在外打工的积蓄加上东借西借也就十来万,还差十几万。父亲听完,心里咯噔一下,十万元,对自己来说,不亚于天文数字。

  挂断了电话,父亲一个人静静的瞅着农田发呆,自己干了六十年的农民,光供儿子上学及结婚,就已经家徒四壁,能指望上的,家里还有一只老黄牛,可这老黄牛是自己种地的家伙,要是买了,自己的十几亩地能种不能种还是个问题。

  父亲在一夜间似乎苍老了许多。

  一段时间后,传出了儿媳要跟儿子要离婚的消息。父亲再也稳不下去了,他想到了卖掉家里的黄牛,就算给儿子能贴补上一块钱,也许就能缓解儿子的用资所急。老牛终于还是卖掉了,父亲卖掉了老牛以后,几天里,父亲的身体明显瘦了一圈,背也比以前弯了许多。毕竟是陪伴了自己十几个年头,自打十几年前,老伴过世后,这头老牛就成了父亲的心头肉。

  老牛一共卖了2700元,是卖给邻村一个认识的,父亲不敢卖给屠宰户,他怕自己的忠实伙伴会受到伤害。

  钱还是不够,对于补充儿子来说,是那么微小的一部分,父亲无奈之下,想到了借钱,可自己一辈子都没求过人,这次……

  父亲还是狠下了心,临下决心的时候,父亲还是跑到了母亲的坟上,大哭了一场,嘴里还含糊不清的说着什么,你倒是清心了,舍下我一个人,眼前儿子用钱,自己帮不上什么忙,自己这么没用,还不如死了拉倒。

  父亲硬着头皮东一户,西一户的挨家挨户借了一遍,好歹筹齐了五万元,怕邮寄不安全,把借来的钱晚上全部用针缝在了内衣上,然后,坐上了汽车,奔向北京。

  一路的颠簸,北京越来越近,终于在晚上的十一点钟到站了。父亲来的时候,怕儿子担心,就没有告诉儿子自己来,而是说他给儿子筹到了五万元钱。一路上,父亲一口东西也没有吃,他想省下一点是一点。

  车站离儿子居住的地方有三十余里,父亲为了省钱,他一路小跑的奔向儿子居住的地方,眼看,距离越来越近,父亲的眼睛越来越变得迷朦,还差一公里不到的路程,父亲一头栽住在马路上,临走的时候,还咬破自己的手指,在衣服上哆哆嗦嗦的写下了几个字,有钱的时候,别忘了还帐,写完以后,又紧紧的用双手抓住自己的内衣,生怕别人把借来的钱抢走。

  儿子还没来得及见上父亲最后一面,父亲就走了,走得很匆忙。

  儿子把父亲的尸体埋在了自己的老家,他说这里是父亲的根,是父亲的归宿。

  接着,儿子又狠狠的抓向自己的头发,并不断的抽打自己,可这些,又能挽回什么。

  父亲走是走了,但走时还不忘让儿子把帐给还上,他六十年的面子作风,应该说到走了以后还是没变。

五 : 父爱故事:父子过招

  苏老头和老伴去城里看儿子,老两口坐了一宿的火车,早晨的时候到了城里,儿子小海已经等在那儿了,打了辆出租,把老两口接到家里。

  小海今年二十九,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城里打工,还没有结婚,租了个房子住。苏老头一边东张西望,一边乐呵呵地说:“小海,你妈和我可是没见过大世面啊,你咋安排我们?吃海鲜去?”

  苏老头性格豪爽,说话百无禁忌,跟儿子常开玩笑。小海有些尴尬,说:“好,那咱们就吃海鲜去。”

  小海带着他们,绕了几个弯,来到一家不起眼的饭店。饭店里没几个人,脏兮兮的,苏老头的眉头皱了起来。小海急忙说:“爸,其实海鲜都一个样儿,你要是嫌这儿不好,咱们就去附近的黄海渔村,可那太贵了,三个人没五七六百的都不够。”

  苏老头还没说话,老伴连声说:“就在这儿吃吧,我看挺好的。”

  老伴说了话,苏老头便没说什么,但心里却不高兴。第二天,小海上班了,临近中午的时候,打电话回来,说中午有事,不回来了。苏老头对老伴说:“咱也不在家吃,出去转转,饿了就找家饭店对付一口。”

  两人在街上转了半天,走得正累时,苏老头指着一家酒楼的招牌,乐了:“老伴,这就是小海说的黄海渔村,他不请咱,咱自己吃去。”

  老伴吓了一跳,说那得花多少钱啊?苏老头不高兴了,沉着脸说:“咱不是有钱吗?还不能享受享受?”说着大步而入。

  大饭店的环境好,苏老头选了个靠窗的单间,老伴坐下去的时候,战战兢兢的,还小声跟苏老头说:“老头子,这儿可真……真好呀,村长家都没这么豪华。”苏老头嘿嘿笑了,告诉服务员说,上螃蟹,上大虾。服务员是个小伙子,忍着笑,配合他点好了四样菜,出去了。

  苏老头坐在窗边,一边和老伴说话,一边看窗外来来往往的人。就在这时,一辆出租车停在饭店门前,几个人下了车,苏老头立刻瞪圆了眼睛,原来,其中的一个正是小海,他从车窗处付了司机钱,然后做出“请”的手势,请其他几个人进屋。

  老伴问他看什么,他说没什么没什么,却来到门前,把门拉开一条缝,做贼一样往外看,看清楚了,绷着脸回到座位。不一会儿,服务生端来酒菜,苏老头心里郁闷,看着海鲜,却没了胃口,连喝了几口酒,脑袋有些发晕。他捂着嘴咳嗽两声,跟老伴说去厕所。

  苏老头当然不是去厕所,他找到那个服务生,让他帮忙打个电话。服务生一听苏老头让他说话的内容,吓了一跳,连连摆手说不行,人家会查到他的号码找到他的,那他的麻烦就大了。苏老头气愤地说:“没事,你放心打吧,实话告诉你,那小子是我儿子,我就是想看看他心里有没有我。他不敢怪你的。”

  服务生犹豫了半天,可能觉得这事好玩,又见苏老头不像是撒谎的人,于是答应他用公用电话帮他打。他拨通了小海的手机,说:“你好,我是出租车司机,刚才我的车碰倒了一个老头,他的腿伤了,我已经把他送到第三医院,他说是你爸爸,让我给你打电话,你快点来吧。”

  听着服务生打完电话,苏老头溜回房间,把门打开一条缝,监视着外面的情况。两分钟后,他看见小海来到服务台,扔下一沓钱,跟收银员说了几句话,然后匆匆地跑出去。

  苏老头得意地笑了,一边给老伴夹菜,一边大声说:“别着急,慢慢吃,哈哈,有人可吃不好饭喽。”老伴疑惑地看着他,不明白老头子在搞什么鬼。

  一直过了一个小时,也没见小海返回来,苏老头和老伴吃好了,便出去结了账,二百八。老伴心疼得直吸冷气,苏老头却一个劲儿说值。

  两人刚回到儿子家,电话就响了起来,苏老头一看来电显示,是小海的,他接起来,就听小海气极败坏地说:“爸,你们去哪了?没事吧?”

  苏老头若无其事地说:“我和你妈出去转了转,没事啊,咋了?”

  小海长吁了一口气,说:“没事就好,可急死我了,算了,等我回去再说吧。”

  又过了一阵儿,小海回来了,气呼呼地说:“也不知道哪个神经病,打电话说你让车给撞了,我到了他说的医院,大夫说没有车祸的患者,我都急死了,往家打电话也没人接,我满大街找你们。”

  苏老头没说什么,老伴却傻乎乎地说:“儿子,谁跟你闹着玩吧?这城里人也真是,开玩笑也不分个轻重。”

  小海恨恨地说:“我跟我朋友正吃饭呢,这下好,全搅黄了,这个王八蛋,别让我抓到他……”

  他说到这儿,苏老头的脸挂不住了,这王八蛋分明是在骂他呀。他摆摆手,叫小海出屋,关上门,他一抬手,给了小海一个大嘴巴,骂道:“小兔崽子,你说的那个王八蛋就是我,电话是我让人给你打的。”

  小海一下子懵了,捂着脸,半天才问:“爸,电话是你打的?为啥呀?”

  苏老头咬牙切齿地说:“为啥?我和你妈辛苦了一辈子,挣的钱全花你身上了,好不容易来看看你,连个好饭店你都舍不得请我们去,今天跟你朋友吃饭是你请客吧?能请朋友,就不能请我们?在你心里,爹妈还不如你朋友是吗?”

  小海愣了,好半天才吃吃地说:“爸,那不是两回事吗?咱自己家人花那么多钱吃饭,有啥用啊?你们不是一直教育我节俭吗?跟朋友们在一起不大方不行啊,让人笑话,以后有啥事就不好办了……”

  苏老头听了,喃喃地说:“请你爸妈吃饭没啥用?我明白了,现在我们是没啥用了啊。”小海涨红了脸,恼羞成怒地说:“不就是一顿饭吗?你至于生这么大气?再说,我省点钱有啥不好,将来你们老了,我没钱咋养你们啊?”

  苏老头看着他,缓缓地说:“有件事你还不知道,咱家的房子动迁了,人家给了二十三万。你妈打算用这钱给你买楼,这次我们就是为这事来的。不过现在看来,我们要是用这钱给你买楼,我们就成穷光蛋了,以后还得靠你养老,所以这楼还是别买了,有这二十多万,我们还是自己养老吧。”

  小海吃惊地望着苏老头,心里悔得要死,他这才知道,他已经深深地伤害了父母。

本文标题:父母对孩子爱的故事-自恋的父母会对孩子做的6件事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221750.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