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变种异煞豆瓣-豆瓣“广播”:twitter最新变种?

发布时间:2018-05-09 所属栏目:动态

一 : 豆瓣“广播”:twitter最新变种?

  从“9点”到“广播”,豆瓣最近半年推出的新功能几乎都跟其核心服务关系不大。最新的“广播”功能看上去更像是在追随twitter带起的微博客潮流。虽然具体功能差异很大,但这仍然可以看作是豆瓣转型为社会关系网站的一个信号。

  文/王晓光

  7月23日的最后一刻,豆瓣网“陈绮贞小组”多了一个帖子,内容为“很高兴有这么多支持我的朋友,很巧,我是 10001位。 ”后来,豆瓣创始人杨勃证实,发这个帖的确实是陈绮贞本人。听上去,这只是一个偶像体恤粉丝的矫情故事,但很多人就此发现,豆瓣对人际关系网络的整理,已悄悄到达了一个令国内其他社交网站恐惧的程度。从一开始关注和分享个人的阅读体验,到现在成功汇集起大家的力量,“一个人的豆瓣”已经变成了“一群人的豆瓣”。

  上月末推出的“广播”功能更加证实了豆瓣在社交网络方向上的努力。利用这个功能,用户可以随时往自己的广播页面里放几句话,你所说的一切将会出现在好友的广播页面里。这个功能听起来并不陌生,因为不光这种“微博客”的创始人t witter,连twitter的抄袭者都已经流行了大半年了。

  在接受采访时,杨勃表示,“广播”功能其实已经酝酿了很久,它最关键的作用是“让用户的友邻页面动起来”,但从广播页面的地址栏中miniblog的字样,还是不难感受到微博客的气息。

  与叽歪、饭否等比较忠实地再现了twitter迷你、即时、随时随地等特性的克隆站点不同,豆瓣的微博客还算是动了一番心思的。比如说,twitter及其众多克隆版上的所有信息都要靠用户手动输入,虽然发布信息的途径多种多样,可以通过网页、聊天工具和手机,但仍然是一个从无到有的写作过程。“广播”则利用了豆瓣“得天独厚”的用户基础和功能,可以将用户在该网站所做的每件事情都记录下来,比如你想看一部电影、读完了一本书、加入了一个新的小组。大家的 “广播”中,不知不觉就会增加很多内容。这些迅速增加的条目无疑可以让很多用户在短时间内感受到这个新服务的作用和吸引力。

  以twitter爱好者的视角来看,“广播”缺少了一些很必要的特质。Twitter的魅力,简单概括就是好玩得让你懒得写博客。一些身边突发的小事,也只有用twitter才能被分享出来,下面试举一例。一个月前,一位本市白领在自己的twitter上更新了一条:大老板召集了一个部门会议,会议的主题是??除掉小老板。也许她当时也没有想到,这个故事还会在twitter上继续下去,但她肯定不会把它写在自己的博客上。第二天,故事的后续来了:小老板自动辞职,大老板马上宣布部门会议取消了。没想到小老板下午又撤消了辞职??人生处处是陷阱。由于有了前面的铺垫,这一次的更新有了更大意义,其实也正是因为写过第一条,才会继续下去的吧?事情当然还没完,从“在总裁的指示下,大老板和小老板将在上海进行面谈”,到一周后“小老板复辟了。召集了个部门会,最后可总结为一句:你们不要辞职。而5天前他还语重心长地劝我能走快点走呢”。一场曲折而生动的职场龙虎斗生动地以连续剧的形式植入了我们的生活。三个星期过去了,这件事的最新进展是“大老板挑白菜似地火速挑进来两个经理,干脆利落地架空了小老板”??总之,没有twitter 的话,我们可能永远没机会看到这个真人秀

  豆瓣的“广播”也可以用来记录这个故事,但它少了很多便利性。首先是发布,“广播”只能在豆瓣站内进行书写,而twitter有聊天工具和手机的支持,更加自由。另外,也许是刚开始运行,用户只有在豆瓣站内才能看到友邻的更新,局限性非常大。相对而言,twitter可以把自己和大家的最新信息放在博客上,也可以直接通过聊天工具和手机获取朋友最近的更新。Twitterrific和twittervision这些华丽的独立显示模式就更不用说了。

  拿“广播”跟twitter比较可能有些不公平,毕竟从“广播”的初始功能来看,杨勃想要的应该不是另一个t witter。豆瓣赖以成名的图书评论和推荐模式,其实大多源自亚马逊,但杨勃的成功改进和本土化让豆瓣成了文青的乐土。这一次的“广播”初看不起眼,不知最后是会成为豆瓣的又一项主要服务,还是像分享旅游体验的“我去”功能一样沦为鸡肋。不管怎么说,从年初的“9点”到现在的“广播”,豆瓣在用户之间的互动和联系上花了不少力气,加上影响力越来越大的小组,颇有转型为社会关系网站的势头。

二 : 豆瓣的蜕变

随着不断的改变和调整,豆瓣扭转“文艺青年”的形象努力挤出赢利。

北京盛夏这一天我去豆瓣办公室闯了空门,阿北(杨勃)的corner office空荡荡的。豆瓣办公室是开放式的布局紧凑,大家伙都在忙着。后来我从创新工场的微博上才得知,这个下午杨勃去了创新工场谈经验。

这个位于北京著名创意园区798附近的互联网公司2006年创立,如今这里是中国年青一代的“小资胜地”,网站栏目包括电影、读书、音乐、同城以及社区。网站的口号是“发现生活”,挖掘在生活中的点滴美感。在办公室里最常见的饰品是书,电影画报,每个人办公桌上的杯子是一个印有Logo的陶瓷缸。

在SNS的网站中,豆瓣做的是陌生人网络,用户慕名而来(往往可能是因为作者在网站上进行的影音书分享)找到志趣相投者。在书虫看来,豆瓣有它的实用性,几乎任何偏门的作品都可以找到有人读过的记录和评价,热门电影或唱片在推出数日后就有专业或民间的评论人士给出评价,随后几周则是观众们蜂拥而至的评分,豆瓣被看做中国的IMBD。是电影和唱片方面不可忽视的平台。豆瓣网没有编辑和内容创造者,网站的内容全部来自于用户。

豆瓣的追随者是一群小资(这个词现在褒贬难分),更确切地讲,大概是一群有点闲也有点钱、喜欢享受生活、对美好的事物有天然追求的年轻人。豆瓣曾经以“小众”为其关键词,在上面活跃的最初是一些网络红人,随后以红人效应带动了更多的人加入,在2010年杨勃接受《第一财经周刊》采访时,表示用户数量已经超过了3000万。

中国互联网行业不乏枭雄,有的是谋略型(马化腾/天蝎座),有的是布局型(陈天桥/金牛座),有的是煽动型(马云/天枰座),天生的产品经理、乔布斯型有两个,一个是周鸿祎,一个是阿北。

阿北杨勃是个处女座,这是个布局精确追求完美被冠以“完美主义”的星座。从豆瓣的风格上就窥的一斑,从创始之初起,豆瓣简约安静的风格就自成体系。页面干净布局合理,网页几乎不会提醒用户它的“存在感”。即时在近几年加入广告后,豆瓣也极为克制,它会为广告商在站内加入站点,广告页面设计也小心翼翼地与整个网站融为一体,让广告成为网站的内容之一。从这点上,杨勃精确地寻求“完美”。

SNS的出现让我们多了在生活中“裸奔”的机会,从每天微博的记录中甚至可以模拟出一个人全部生活轨迹。阿北没有微博,但从他做产品的逻辑则可以看出这个人表达生活的方式。

完美主义是其一,豆瓣最近的得意之作是豆瓣电台,这是个没有DJ,由系统根据用户的收藏和活动来投其所好的产品,豆瓣电台曲库内容巨大。用户在“音乐版块”中已经有了唱片收藏记录,还可以在收听中选择是否将不喜欢的歌打入冷宫,所以豆瓣对用户的揣测相当成功,事实上这也是阿北相当倚重的产品,目前每个月使用两次以上电台的用户是六百万,豆瓣希望在年底前达到1000万。豆瓣电台已经有了广告收入,唱片公司、演唱会主办方的青睐,将之作为一个宣传平台。阿北的产品情节影响了整个公司的文化,这个公司最常见的电脑品牌大概是苹果,这都是员工自发配置的,他们喜欢乔布斯。

阿北并不理想主义,他自有现实的一面,从去年开始豆瓣从“理想主义”变得逐渐现实主义,加大了盈利项目的开发。上线了包括购书单、电影订座等服务,这些都与第三方合作者进行分成。广告也逐步起色,但在此前的采访中,阿北对盈利状况都未详尽说明。

一位对豆瓣熟悉的业内人士曾评论,豆瓣的困境则在于如何找到大规模的盈利方式,和当当卓越合作卖书,或者卖电影票的提成杯水车薪,而豆瓣的文艺范又使得广告主对其望而却步。

阿北的现实主义还体现在豆瓣对内容运营的管理中,作为一个“纯内容”的网站,豆瓣在内容方面需要适度管理,早期豆瓣上的讨论尺度较为宽泛,而随着网站的逐步成规模,阿北对内容的严苛管理也遭到网友的怨言,一些早期用户选择离开。

豆瓣正在扩建新办公室,这家2008年只有30个人的小团队如今已经拓展到将近200人,可能还将继续扩展。在员工眼中,老板是个随性的人,有次他办公室外有批东西需要搬人手不够,他自己亲自挂帅出来做搬运工,员工惊了一跳。而在办公室午餐时间,他则经常旁若无人地出门买个麦当劳外卖,穿梭过一双双好奇的眼睛回办公室独自用餐。

三 : 豆瓣“广播”:twitter最新变种?

  月入百万 2018互联网创业项目加盟

  从“9点”到“广播”,豆瓣最近半年推出的新功能几乎都跟其核心服务关系不大。最新的“广播”功能看上去更像是在追随twitter带起的微博客潮流。虽然具体功能差异很大,但这仍然可以看作是豆瓣转型为社会关系网站的一个信号。

  文/王晓光

  7月23日的最后一刻,豆瓣网“陈绮贞小组”多了一个帖子,内容为“很高兴有这么多支持我的朋友,很巧,我是 10001位。 ”后来,豆瓣创始人杨勃证实,发这个帖的确实是陈绮贞本人。听上去,这只是一个偶像体恤粉丝的矫情故事,但很多人就此发现,豆瓣对人际关系网络的整理,已悄悄到达了一个令国内其他社交网站恐惧的程度。从一开始关注和分享个人的阅读体验,到现在成功汇集起大家的力量,“一个人的豆瓣”已经变成了“一群人的豆瓣”。

  上月末推出的“广播”功能更加证实了豆瓣在社交网络方向上的努力。利用这个功能,用户可以随时往自己的广播页面里放几句话,你所说的一切将会出现在好友的广播页面里。这个功能听起来并不陌生,因为不光这种“微博客”的创始人t witter,连twitter的抄袭者都已经流行了大半年了。

  在接受采访时,杨勃表示,“广播”功能其实已经酝酿了很久,它最关键的作用是“让用户的友邻页面动起来”,但从广播页面的地址栏中miniblog的字样,还是不难感受到微博客的气息。

  与叽歪、饭否等比较忠实地再现了twitter迷你、即时、随时随地等特性的克隆站点不同,豆瓣的微博客还算是动了一番心思的。比如说,twitter及其众多克隆版上的所有信息都要靠用户手动输入,虽然发布信息的途径多种多样,可以通过网页、聊天工具和手机,但仍然是一个从无到有的写作过程。“广播”则利用了豆瓣“得天独厚”的用户基础和功能,可以将用户在该网站所做的每件事情都记录下来,比如你想看一部电影、读完了一本书、加入了一个新的小组。大家的 “广播”中,不知不觉就会增加很多内容。这些迅速增加的条目无疑可以让很多用户在短时间内感受到这个新服务的作用和吸引力。

  以twitter爱好者的视角来看,“广播”缺少了一些很必要的特质。Twitter的魅力,简单概括就是好玩得让你懒得写博客。一些身边突发的小事,也只有用twitter才能被分享出来,下面试举一例。一个月前,一位本市白领在自己的twitter上更新了一条:大老板召集了一个部门会议,会议的主题是??除掉小老板。也许她当时也没有想到,这个故事还会在twitter上继续下去,但她肯定不会把它写在自己的博客上。第二天,故事的后续来了:小老板自动辞职,大老板马上宣布部门会议取消了。没想到小老板下午又撤消了辞职??人生处处是陷阱。由于有了前面的铺垫,这一次的更新有了更大意义,其实也正是因为写过第一条,才会继续下去的吧?事情当然还没完,从“在总裁的指示下,大老板和小老板将在上海进行面谈”,到一周后“小老板复辟了。召集了个部门会,最后可总结为一句:你们不要辞职。而5天前他还语重心长地劝我能走快点走呢”。一场曲折而生动的职场龙虎斗生动地以连续剧的形式植入了我们的生活。三个星期过去了,这件事的最新进展是“大老板挑白菜似地火速挑进来两个经理,干脆利落地架空了小老板”??总之,没有twitter 的话,我们可能永远没机会看到这个真人秀

  豆瓣的“广播”也可以用来记录这个故事,但它少了很多便利性。首先是发布,“广播”只能在豆瓣站内进行书写,而twitter有聊天工具和手机的支持,更加自由。另外,也许是刚开始运行,用户只有在豆瓣站内才能看到友邻的更新,局限性非常大。相对而言,twitter可以把自己和大家的最新信息放在博客上,也可以直接通过聊天工具和手机获取朋友最近的更新。Twitterrific和twittervision这些华丽的独立显示模式就更不用说了。

  拿“广播”跟twitter比较可能有些不公平,毕竟从“广播”的初始功能来看,杨勃想要的应该不是另一个t witter。豆瓣赖以成名的图书评论和推荐模式,其实大多源自亚马逊,但杨勃的成功改进和本土化让豆瓣成了文青的乐土。这一次的“广播”初看不起眼,不知最后是会成为豆瓣的又一项主要服务,还是像分享旅游体验的“我去”功能一样沦为鸡肋。不管怎么说,从年初的“9点”到现在的“广播”,豆瓣在用户之间的互动和联系上花了不少力气,加上影响力越来越大的小组,颇有转型为社会关系网站的势头。

本文标题:变种异煞豆瓣-豆瓣“广播”:twitter最新变种?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217654.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