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老有所乐

发布时间:2018-05-08 所属栏目:老有所为

一 : 老有所为 老有所乐

为丰富离退休干部的精神文化生活,发挥离退休干部的独特优势,市教育局举办了以“展示阳光心态、体验美好生活、畅谈发展变化”为主题的2016年度市直教育系统老干部五项作品展评活动。(www.61k.com] 在参展的130多件作品中,我校退休教师王淑会的《牡丹》、周淑英的《大公鸡》分别获得绘画类作品的一、二等奖,蒋云华老师的十字绣《一帆风顺》获得手工类作品的一等奖。 老同志们以不同的形式,弘扬了党的发展历程和伟大成就,展示了老干部们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精神风貌,为党和教育事业增添正能量。特向3位获奖老师表示祝贺!希望今后有更多的离退休干部参与到此活动中来。

十字绣《一帆风顺》 作者:蒋云华

绘画《牡丹》 作者:王淑会

绘画《大公鸡》 作者:周淑英

扩展:老有所乐与老有所为 / 老有所为 老有所乐 / 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诗

二 : 老有所乐与老有所为

“老有所乐、老有所为”,不仅可以增加生命的长度,而且可以增加生命的宽度。中国人把88岁称为“米寿”,把108岁称为“茶寿”。金岳霖88岁时,冯友兰赠他两句话:“何止于米,相期以茶。”笔者以为,从“米寿”晋升“茶寿”,除了善于摄生外,“老有所乐、老有所为”也是必不可少。当然,内容可以各取所宜。

应该说,孤独感并非老年人的专利,但老年人每每更甚;而孤独感不仅是老有所乐的大敌,而且是生命长度的大碍。生活中常有这样的现象:老年夫妻中一人去世,未亡人很快会出现健康问题甚至随之而去。例如,陈毅元帅因病逝世一年后,他的夫人张茜也突然去世;郭沫若辞世8个月后,他的夫人于立群也离开了人世。医学界把这种现象称为“孤寡效应”,而且感情越深的老年夫妇这种“孤寡效应”越甚。在国外,这种“孤寡效应”也并不鲜见,只是他们比较易于自我排遣和解脱,这一点值得国人学习。

有一则广告说得好:“欢乐是一天,不欢乐也是一天。”何苦久久地深陷伤感之中不能自拔而徒耗更其苦短的暮年。洋人深深懂得,老年人不能只有天伦之乐,应该拥有属于自己的快乐,应该让欢乐陪伴自己颐养天年。事实上,他们的养老模式及其负载的亲缘较国人为疏,故而对亲情的依恋性和丧偶老人“睹儿思妻”的负效也较国人为淡。同时,他们善于通过养花弄草、习歌练舞、放形山水等转移情结,日久便带来养情怡性的无穷乐趣。当然,只要精神一致,内容和形式不妨因国而异、因人而异。比如,有位老同志在欢送会上说及退休生活时,概括为“天伦之乐、知足常乐、老有所乐”。有人解析说,“天伦之乐”是一种氛围,“知足常乐”是一种心态,“老有所乐”是一种动力,三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笔者觉得,上述概括和解析均很精当。至于何种乐法可各取所好,很多国人不是更喜扭秧歌、唱戏剧、放风筝、抖空竹等等吗。

老年人常说的“船靠码头车到站”,系指职业生涯而非人生道路。何况还有许多退休人员因工作需要返聘的,他们的职业“车船”尚未停靠“车站码头”。当然,对大多数没有返聘的退休人员来说,虽然不能发挥工作余热,但亦可发挥生命余热,比如练书法、习绘画、“爬格子”、上老年大学等等。有一位先后用跳伞方式庆祝自己70岁、75岁、80岁、85岁生日的老外说得好:“人不能只因为年纪大了就无所事事地坐在角落里流口水。”我们并非鼓励老年人都来仿效这个老外跳伞庆生,但“老有所为”精神值得倡导。

一提到“老有所为”,人们自然会联想到“大器晚成”,进而联想到古今中外大器晚成的人物。像俄国生物学家巴甫洛夫80岁以后还从事科研,绘画大师毕加索90岁还在作画,唐代百岁医学家孙思邈晚年撰写《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蒲松龄古稀之年写成《聊斋志异》,恩格斯74岁编完《资本论》第三卷,德国文豪歌德81岁完成《浮士德》的创作,英国小说家丹尼尔·笛福晚年写成名著《鲁宾逊漂流记》……但这些人物都是凤毛麟角,绝非普通人所能效仿,因而亦非大众化的“老有所为”标杆。

一提到“老有所为”,人们还会联想到后汉大将马援的名言“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曹孟德的名言“老骥伏枥,壮心不已”等等。其实,上述名人名言只是指一种精神状态,并非真要老人老当益壮,真要老骥长途跋涉。苏轼的“老夫聊发少年狂”诗句,这“聊发”也不过是“稍为”的意思,并非鼓励老年人与《水浒》中的“拼命三郎”石秀大比拼。倒是南宋诗人陆游的诗句“老人不复事农桑,点数鸡豚亦未忘”说得比较实在,也不会误导老人。不是么?老人干不了农活,可以干些“点数鸡豚”之类的力所能及的活儿嘛,这才是大众化“老有所为”的真谛。

然而,大众化“老有所为”往往与“老有所学”链接在一起。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可见学习是没有止境的。而且,学习不仅能充实头脑,使自己的知识结构与时俱进;还能充实生活,使自己的心态年轻化。法国是世界上老年教育比较正规的一个国家。法国人把老年大学称之为第三年龄大学,学员年龄从55岁到90岁。课程包括:体育、卫生、文学、历史、政治、法律、时事,有的学校还有社会学、老年学。瑞典的老年教育与正规教育融为一体,所有的大学都对老年人开放。在大学生中55岁以上的占2成左右,65岁以上的占1成以上。同时瑞典的广播电视办有老年教育节目,图书馆也为老年人送书上门。日本的老年教育直接由文部省(相当于我国的教育部)领导,教学方式有“老年班”和老年大学两个层次。巴西60岁以上的老人可以不必经过高考而上大学,课程设置与青年大学生不同;老年大学生可以选择课目,且不必天天上课。

中国的老年大学没有这么规范,也没有这么普及,课程多半为书画、摄影、器乐、歌舞、健身等休闲娱乐类,也有少量人文学科,旨在帮助老年群体增长知识、丰富生活、陶冶情操、促进健康,与“老有所为”并无直接关联。而社会上的“老有所为”内涵,一度仅指离退休科技工作者“发挥余热”。这当然是一种狭义概念,广义概念应该涵盖老年人一切有意义的作为。如央视焦点访谈的镜头曾对准一位叫李淑芬的普通北京市民。在北京申奥成功后,年届九旬的她听说老外挺喜欢中国的剪纸,而这正是自己的业余爱好,便精心剪出了20幅作品,并装订成册。她打算给每个参赛的国家或地区各赠送一份,这就意味着总共要剪出200套左右,无疑工程浩大。她还拟当面赠给外国人,于是又大啃英语。时任北京市委书记、奥组委主席刘淇被她的故事所感动,亲自登门拜访她,并表示要把她的剪纸作品当成国家一级礼品赠送给外宾。

在美国的城市社区里,办有很多不发薪的老年工厂。以小手工和小制作为主,如印刷商标广告、做玩具等;上午下午各工作两个小时,免费供应午餐;完全根据个人意愿参加。既能锻炼身体,又能活跃思维,85%的老年人都愿意参加此项工作甚至乐此不疲。外国许多人就把“老有所为”定位在似此当“志愿者”、当“义工”上,他们觉得这种无偿的“老有所为”更富意义。2007年9月,一个国际会议在风景秀美的德国波恩莱茵河畔举行。会议结束后,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先生自告奋勇地带中国与会者到处逛逛。经这位鹤发童颜的老先生的生动讲解,参观前联邦德国总统的住所的中国与会者,对这座负载着许多历史小故事和传闻的房子兴趣盎然。在市中心的商业区,老先生指着四周的建筑眉飞色舞地讲解着,一位中年男子走过来和老先生亲切地握手,经介绍中年男子原来是波恩市市长,却没有跟班,没有警卫,更没有警车。事后,中国与会者得知这位义务导游老先生退休前是位将军,大家小声嘀咕道:“我们真有面子,这放在国内,可是省部级官员啊。”殊不知,似此“高级别”的义工比比皆是,这正是他们的“老有所为”观生动体现。

唐朝诗人李商隐的《乐游原》中有云:“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道出了古今多少人对晚景短促的迷惘和留恋。不过,也有乐天派反其意而诗之曰:“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这种旷达的老年观值得称道。窃以为,只要我们调适自己的身态与心态,注重养生与保健,践行老有所乐与老有所为,我们就可以自豪而无悔地向世人宣称:“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三 : 老有所为乐心窝(外一首)

老有所为乐心窝(外一首)

近日,在某报上看到一则奇文:某国一老妪,九十二岁时,开始学习诗歌创作。一百岁时,竟成了诗坛上一位红人。诗集总销量近200万册。这真是人间奇迹!

“奇迹”,是人类奋发图强、坚苦奋斗的结晶,也是催人奋进的“催化剂”。笔者今岁已古稀又六,深受启迪,试学写下:《老有所为乐心窝》(外一首)一丑文,与同龄共勉!

耄耋之年习创作 , 困难重重奈我何?

老有所为非易事 , 勇于登攀奇迹多。

创作本是苦差事, 苦中有乐苦也乐;(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肝胀想断求一字, 百炼千錘华章多。

老骥伏枥志千里1, 不求功名心胸阔;

人生并非都是梦, 老有所为乐心窝。

夕阳

人说古稀是夕阳, 时光虽短劲更强;

晚霞更比朝霞美, 夕阳如血赛朝阳。

备:1“老骥伏枥志千里”一一三国魏.曹操《步出夏门行》。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本文标题: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老有所乐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213123.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