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 农村创业调查报告
励志照亮人生,创业改变命运。以下是我们为大家整理的农村创业调查报告相关内容,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www.61k.com)农村创业调查报告:创业调查
资金不足是创业首要障碍
日前,共青团咸阳市委针对282名返乡农村青年做了一份调查报告,这份调查报告反映了如今返乡创业的一些问题。
创业项目:89%选择劳动密集型行业
2015年,李佳泉的公司因资金问题陷入困境,就在他一筹莫展之时,泾阳县政府出台了扶持政策,李佳泉因此顺利拿到了200万元贷款,“这笔钱一下子把公司盘活了,让所有工作得以正常开展。”李佳泉说,对于很多年轻的创业者来说,政府提供的扶持政策带来的便利对企业是至关重要的,这样的便利如果让创业者通过自身努力来实现,将会是一个极其漫长且艰难的过程,很多人或许根本熬不到那个时候。
据共青团咸阳市委此前针对282名返乡农村青年所做的调查报告显示,其中89%返乡农村青年来自咸阳市下属县城的农村,而他们所从事的行业主要集中于建筑运输、餐饮服务和农产品加工等劳动密集型行业,规模较小、结构单一、产品科技含量低,又缺少外部扶持,创业中存在诸多障碍。
目前返乡创业的农村青年除了自身的创业需求外,还有一部分人是迫于谋生需要,而这个比重在受访者中占比约为三分之一。77.8%的农民工在返乡创业时会选择和农业相关的产业,其中养殖业占比46.4%,农产品加工10.4%,农资经销9.2%,另有5.2%打算从事观光农业。这项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农村青年返乡后在创业过程中面临项目选择时,具备一定局限性。
惠农政策:农业税减免最受欢迎
在这份调查报告中,受访者面对政府惠农政策,有34.4%认为是农业税减免最受欢迎,另有34%更为看重农村合作医疗制度,16%对粮食直补、化肥补贴、农机具补贴政策表示青睐。对于政府的支农惠农政策,17%的调查对象认为力度很大,推动了农村发展,33%认为力度较大,能够为创业者提供相应帮助,37.6%认为力度一般,需要进一步加强;10.3%认为力度太小,没有多大作用。
这些返乡农村青年在创业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主要包括资金不足、缺乏社会关系、缺乏销售渠道、经验和相关技能不足、创业信心不足、没有好的创业项目以及不了解国家政策等多个方面。他们当中有222人提到资金不足是创业最大的障碍,其余因素重要性排序依次为经验及相关技能、社会关系、创业信心、项目选择、销售渠道、对国家政策的了解程度。
尽管困难重重,但返乡创业仍然给这些农村青年及他们的家庭收入情况带来了巨大变化。据对这282名受访者中的相关调查结果显示,他们返乡创业以来,家庭经营性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例,从6.2%上升到55.3%。
专家建议
政府服务应“软硬结合”
针对农村青年在返乡创业中所面临的各项困难及问题,咸阳市人社局有关工作人员表示,目前人社局已分级建立创业项目信息库,筛选公布了涉及餐饮、贸易、服务业、加工制造业及农业渔牧等行业的创业项目3095个,供有创业意愿的返乡青年选择,“鉴于他们在创业过程中面临的诸多困难,我们也免费为返乡青年提供相关培训,其中包括就业和创业两个部分。”
农村创业调查报告:重庆市农村青年创业情况的调查报告
当前,农民创业既是农民就业增收的重要渠道,又是转变农村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发展农村生产力的重要途径,更是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的关键环节。而农村青年是创业农民中最具活力和创造力的群体,是农民创业的主力军。培育农村青年的创业意识,提升农村青年的创业能力,对于带动整个农民群体投身创业实践,推动农民创业不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重庆市委围绕重庆市“城乡一体化发展城市”建设,结合自身工作职责,在重庆市开展了农村青年创业情况调查研究工作,形成了此篇调研报告。
一、重庆市市农村青年创业基本情况
(一)个体特征与创业情况。 1、性别与创业。从调查样本的情况来看,男性青年占到了76.4%,女性青年占到了23.6%,男性青年创业者高于女性青年创业者52.8%。可以看出,农村男性青年从事创业活动的程度明显高于女性青年。这主要是农村受传统“男主外女主内”观念影响较深,农村青年创业者中男性比例高于女性。 2、年龄与创业。本次调查适龄人群为18—40岁的农村青年。在农村创业青年群体中,70后群体(31—40周岁)中创业人数最多、80后群体(21—30周岁)次之、90后群体(18—20周岁)最少,分别占到总数的67.2%、30.6%和2.2%。根据统计可知,当前农村青年创业者年龄主要集中在 25—40 岁年龄段之间,占到总数的83.7%。究其原因,这部分青年是农民中的主体,往往也是家庭的主要劳动者,他们年轻力壮,又拥有一定的生产经营经验、社会关系和原始资本,更重要的是有一定的创业胆量和一定程度的科学文化知识。 3、学历与创业。调查问卷上设计了小学、初中、高中(含中专、技校、职高等)、大专、大学本科、研究生等6个学历层次。在农村创业青年中,由高到低分别为高中学历(含中专、技校、职高等)的占40.6%,初中学历的占29.3%,大专学历为18.2%、小学及以下学历的占8.7%,本科学历为3.2%,没有研究生学历。通过对上述数据的分析可知,农村青年创业群体主要集中在初、高中两个文化层次。这充分说明,在重庆市广大农村,留在农村的高学历青年很少,高、初中文化程度的农村青年是农民家庭的主要劳动者,同样也是农村创业的主力。 4、经历与创业。创业持续时间的长短是创业稳定性表现的一个重要标志。通过调查显示,创业时间在一年以内的占18.6% ,1—3年的占38%,3—5年的占19.4%,5—10年的占15.2%,10年以上的占8.6%,65%的被调查者承认经历过创业失败。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牡丹江农村青年创业的稳定性比较弱,创业失败后还能坚持的不多。 (二)创业活动情况。 1、创业领域和地点。选择种植业的占34.3%,选择养殖业的占30.5%,选择服务业的占19.5%,选择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占9.7%,选择其他的占6%,其中65%的希望在村屯和乡镇进行创业。从数据可以看出,传统的种植业和养殖业是农村创业青年首选的创业领域。这也表明,牡丹江市大多数农村创业青年更愿意选择自己熟悉的行业去从事创业活动,依托土地资源扩大经营种植业规模,依靠专业化组织发展养殖业。而劳动力成本低是其选择在村屯和乡镇创业的主要原因。 2、初始投入和资金来源。通过对农村创业青年初始投资的调查显示,3—5万元占大多数,占总创业人数的34.3%,其余依次为5—10万元占31.1%、10—20万元占12.2 %、20—50万元占10.3%、3万元以下占8.6%、50万元以上占3.5%。由此可知,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农村青年创业的规模正在逐渐扩大,投资总额也相应提高,但在选择大额投资的创业活动时,还持相当谨慎的态度。关于资金筹措渠道上,农村创业青年主要是农村青年小额贷款,占到62.2%;其次是向亲戚朋友借贷,占到37.8%。这说明,随着农村青年小额贷款项目的不断完善和推广,广大农村青年逐渐由自筹向金融机构借贷转变。 3、创业规模和性质。通过对农村青年创业规模和性质的调查显示,创业规模在5万元以下的占7.1%,在5—10万元的占15.4%,10—20万元的占33.7%,20—50万元的占21.9%,50—100万元的占15.1%,100万以上的占6.8%;个休私营的占81.3%,股份制的占1.7%,专业合作社的占13.6%,其他的占3.4%,家人、朋友担任主要职务领导的占95%。从数据可以看出,农村青年创业多以个人或家庭式创业为主,其创办的企业大多属于粗放型经营且规模比较小。 (三)创业因素认知情况。 1、创业动机。通过对农村创业青年创业动机的调查显示,选择最多的是生存需要占35%,其次是不满意从前的工作占15%。对创业因素调查时,选择最多的是当地经济水平占37%。学术界把农村青年创业动机大致可以分为贫穷推动型、机会拉动型、自我雇佣型等三种类型。从牡丹江市的调查中发现,调查样本多数都是贫困推动型创业,摆脱经济压力、提升就业质量、改善生存环境和生活条件是农村青年选择创业的主要动力。 2、创业机会来源。通过对牡丹江农村创业青年创业机会来源的调查显示,选择农业内部调整机会占33%,这些农村青年顺应农村经济结构和农业生产结构的变化,在农业生产领域内部创业创造了一定的机会;选择打工积累占26%,这些农村青年利用早期积累的打工经验、资金、信息等要素,回乡创立自己的产业;选择市场机遇占24%,这些农村青年抓住农村消费能力提升的市场机遇,在服务业领域进行创业;选择精英带动占10%,这些农村青年仿效率先致富的农民,在农村精英影响带动下进行创业;选择政府鼓励占7%,这些农村青年利用各级政府的激励政策,积极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开办农产品加工业,或兴办二、三产业。 3、创业成败因素认知。农村创业青年在10项因素中进行单项选择时,把握市场机会(39%)、个人性格(29%)、管理好资金(20%)、控制好风险(15%)、政府支持(12%)被列为重要选择。尽管对创业取得成功的诸因素的感知存在一定的差异,但调查者普遍认为市场因素是创业成功的关键,此外自身、资金、政策等方面因素也不可忽视。对有创业失败经历的农村青年失败原因调查时,项目选择错误(25%)、资金周转困难(22%)、管理不善(18%)被列重要选项,这不仅是当前牡丹江农村青年创业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也是初次创业存在的共性问题。
二、重庆市农村青年创业的主要特点
(一)农村青年创业意愿强烈,但创业人数不多。由于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经济社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重庆市广大农村青年的眼界日益开阔,市场意识日益提升,发家致富的意愿日益强烈,加之青年创业典型的不断涌现、优惠扶持政策的不断出台,重庆市农村青年的创业意识不断增强。通过对未创业农村青年的调查显示,72.6%的调查对象正在酝酿创业和选择创业项目,可见创业已经成为重庆市广大农村青年的重要选择。但通过调查和走访发现,牡丹江市农村青年创业情况从整体上看存在“三多三少”的现象,即等待就业的人数多,自主创业的人数少;筹备创业的人数多,投身创业的人数少;半途而废的人数多,坚持下来的人数少。现实与意愿差异较大的主要原因是大部分农村青年虽然具有强烈的创业意愿和意识,但由于普遍缺乏创业的物质条件和心理准备,造成最终投身创业实践的农村青年的总体数量不多。 (二)农村青年创业领域集中,但整体层次不高。受自身经历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影响,牡丹江市农村青年创业主要集中在种植业、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业、服务业四个领域,占比分别为34.3%、30.5%、9.7%、19.5%。这其中相当一部分的创业青年抓住了市场需求,依托当地的特色农产品和农业资源,通过对农产品的加工来延长特色农产品产业链,增加农业附加值,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在区域范围内打响了一定的知名度,如宁安市渤海镇、林口县奎山乡、穆棱市八面通镇的很多青年围绕当地特产——大米、粉条、烟叶开展加工和物流活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但经过分析可以发现,牡丹江市农村青年创业整体层次不高,在高科技产品研发、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高端行业少有涉及,多是对于资金、技术要求较低的批发零售业、农业及畜牧养殖业、农产品初加工业、餐饮与住宿业等传统行业,发展前景不明,效益水平不高。 (三)联合创业正在成为趋势,但带动作用不强。由于农村青年在资金、经验、实践能力等方面存在先天不足,在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竞争压力不断加大的当今,农村青年创业的难度也随之不断加大。通过走访座谈了解到,当前很多农村创业青年为克服诸多不利条件而实现创业,更倾向于联合创业,通过组建专业合作组织将个体分散的资源集中,形成规模生产和规模经营,规避市场信息不灵、销售产品成本高及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等一系列问题,分担市场风险,增强竞争力。调查问卷显示,13.6%的创业者依托合作组织进行创业,24%的计划创业者倾向于联合创业。但通过实地走访发现,由于农村青年专业合作组织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新兴产物,多数组织属于青年农户之间松散的组合,组织结构不完整,内部运行机制不完善,对缓解农村青年创业资金困难的办法不多,致使合作组织对农村创业青年的吸引力不高,影响带动青年创业的作用不突出。 (四)相关部门扶持政策多元,但扶持力度不够。近几年来,牡丹江市各级党政部门高度重视农村青年创业工作,并结合各地经济发展实际,从政策、资金、培训和服务等四个方面,对有创业意愿的农村青年予以扶持,如各级主管部门出台产业发展补贴减免政策、各级金融部门提供小额创业贷款、各级涉农部门开展免费技术培训和信息发布,等等。调查问卷验证了这一情况,77.1%的计划创业青年了解当地鼓励农村青年创业的相关政策。但在走访座谈中发现,绝大部分农村创业青年认为扶持政策力度不够,与现实需求脱节,突出表现在“融资服务”上,43.9%的调查对象希望有关部门能够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融资渠道和金融服务,主要是希望贷款期限的延长、贷款手续的简化、贷款数额的扩大,如有可能适当减免贷款利率。另有35.5%和30.2%的受访者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加大技术支持和信息服务工作力度。
二 : 农村调查报告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对农村现状的进行调查有利于更好地了解农村现状。
调查地点:重庆市,酉阳县,铜古乡,水坝村。
酉阳县坐落在重庆东南隅。是一个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市级贫困县。全县有39个乡镇。其中,水坝村由8个组组成,全村共265户人家916人。我选取了其中的一,二组作为调查对象。两个组共72户人家263人。寨子依山而建,四面环山。这里的居民全部为土家族,但除了还保留少数的传统习俗外,看不出其它的少数民族特征。显然是已经全部汉化了。这里的居民沿袭祖祖辈辈的种植业,并以此为生。
为使调查实事求是,避免主观臆断我首先对两个组的人口年龄组成,劳动力结构以及教育程度进行了统计。统计数据如下表:
年龄教育程度 0岁~20岁 21岁~40岁 41岁~60岁 60岁以上
小学 71 89 27 36
初中 18 11 5 0
高中 2 0 0 0
大学 1 0 0 0
共计 92 100 35 36
从上面的表中我们可以看出:这里居民的教育程度普通偏低,而且低得叫人痛心。就连九年义务教育也成问题。而表中20岁以下的92人中有近20人现在出门打工在外,16岁以上的几乎有90%都在其中。而这些童工们的工资最高者每月拿不到1000元去生活费及其它费用,有的连回家的路费也赚不到;而21至40岁的100人中有超过60%的人出门打工在外,没有文化,没有技术的他们几乎所有的人都靠出卖苦力赚钱,而且是加班加点地干,省吃俭用地过。而真正能赚到的钱又少得可怜;甚至,有不少40岁以上的农民也赶着外出打工。在农村,外出打工似乎成为一种潮流。而对于这样一群常常被城市所歧视的人来说,外面的世界又是那样的陌生和充满荆棘。但他们为了生活又不得不为之……。农村太穷了,做农民太苦了,所以他们都赶着出去。
由此,我不禁想起了2000年3月,湖北监利县棋盘乡党委书记李昌平的《上总理书》。他在上书的开头写道:“我怀着对党的无限忠诚,对农民的深切同情,含着泪水给你写信。我要对你说的是,现在的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书中写道:在农村,盲流如“洪水”,负担如“泰山”,债台如“珠峰”,干部如“蝗虫”,责任制如“枷锁”,政策如“流言”,谎话如“真理”……。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村人,我能真切的触摸到农村有多穷,农民有多苦。但看到《上总理书》我又不禁浑身一触。在这次调查中我开始重新省视:农村到底有多穷,农民到底有多苦。
在调查中,当问到“你们每年人均收入有多少”时,一位村民让我给他算了一笔帐。现将其列于下表:
项目 谷物 玉米 两头猪 农副产品 一人外出打工
收入 1500斤 1100斤 一吃,一卖(600元) 200元 2500元
项目 化肥 种子农药 学生 各种集资 日杂 农税
支出 250元 100元 250元 20元 200元 50元
而表中的1500斤谷物和1100斤玉米是不能算成人民币的。除去喂猪所需的饲料,剩下的粮食刚刚好够吃。现在来为他们算这笔帐:600+200+2500=3300元,3300-250-100-250-20-200-50=2430元,按平均每户3.5人算,则人均达不到700元。这与国家统计的“我国农村人均收入从1978年的113.6元提高到了2001年的2366元”大相径庭。这2366元是怎么来的呢?国家统计局副局长邱晓华指出:2001年中国城市居民人均收入为6860元,农民为2366元,那末这个比例本来应该是3:1,当这个2366元中很大一部分是空头支票,农民的实际收入才1800元,也就是说这个比例可能是5:1甚至6:1。而拿我所调查的农户与这个6860元相比,那末这个比例就是将近10:1了。
农民穷,让我们再来看几组数据:
1. 家扶贫基金协会会长王郁昭2003年3月指出:当前中国农村人均收入
500元(1.37元/天)以下的人口有1459万人;
人均收入在1000元(2.74元/天)以下的人口为3亿1075万人;
人均收入在1000元~2000元(2.74~5.48元/天)的人口为3亿1079
万人。
在此次调查的72户263人中,这样的数字更是触目惊心:有近一半的人家人均收入在500元以下。
2.我国农民纯收入年增长速度从1996年的9%下降到2000年的2.1%。城乡差距扩大到2.8:1,接近1949年的2.84:1的历史最高记录。而这个2.8:1又是那样的叫人不可信赖。农民收入增长速度如此之慢,城乡差距如此之大,实在是叫人痛心啊!
3.在我所调查的水坝村,村里没有一所学校,没有一所医疗所,没有一个邮政所,没有一个商店,没有一个企业,没有一个十万“富翁”……。以种植大米,玉米为生居民们,一年难得换上一套新衣服。他们自己养了鸡,一年却难得吃上几回鸡肉;他们自己种了各种各样的蔬菜,但为了赚几个肥料钱,他们多数时候吃的是萝卜白菜。
农民穷,但农民的负担却很重,与城市居民相比较,可以说是不公平,是政府对农民的一种偏见。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钟伟教授指出:日前,我国农税累计为2100亿元,而政府在农业上的支出仅仅为800亿元。两者相减,可以看出农民白白地为政府贡献了1300亿元。这种剪刀叉在网上有人戏称之为“劫贫济富”。
国家规定的农民合理负担应该为其纯输收入的5%。而实际上,各种农税(包括地方附加税,特产税,屠宰税,耕地占有税,契税),提留统筹费等以及义务工和积累工,教育集资等加之五乱(乱收费,乱集资,乱摊派,乱加码,乱罚款)等其它负担的影响。其比例远远超过了5%。在此,我们姑且不看三乱五乱等杂派对农民负担的影响,且看一下这个5%的合理性。就拿三提五统(三提指:公积金,公益金,管理费。五统指:计划生育费,民兵训练费,卫生事业教育费,村干部组织费,集资办学费)为例。与城镇居民相比较。我心里就有些为农民喊冤。为什么城镇居民不需要交的东西在农村就是合理的了呢?虽然现在政府实行改费并税政策,但是在很多地方这一政策只是形式而已。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农民负担如此之重呢?
一.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我国农民纯收入年增长速度从1996年的9%呈下降趋势,至2000年仅仅为2.1%,“增加农民收入”这一政策似乎仅仅成了一个口号。在我的调查中,增加农民收入就成了政府利用老百姓的一着高招。几年前,政府为了为了“增加农民收入”在农村大力宣传大办烤烟,让种玉米辛苦了一辈子的农民着实高兴了一把。烤烟是出来了,但是,烟厂却倒闭了。这样好好的上等烤烟硬被打成了下品烟给收了上去。如今到处矗立着的烤烟棚成了牛圈。
二.农村基层组织太盘大,国家统计局等11个部委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平均每个乡镇党政内设机构为16个,平均人员158人,超过正常编制的2~3倍。平均乡镇下属单位为19个290余人。下面再让我们来看一个表。
中国历代官民比例表
时期 西汉 唐高宗时 元成宗时 康熙时 建国初 现时
比例 1:7945 1:3927 1:2613 1:91 1:600 1:28
在陕西的黄龙镇,该比例竟然达到1:9,官多民少农民的负担自然不会轻。就拿公车开销一项来做个计算,一般一个县四大部门拥有工车达40辆,仅此一项每年的费用就高达4000多亿。加之官多嘴巴多,每年要吃掉多少农民的税?况且,领导多了政绩就一定要“好”,所以很多乡镇出现数字出政绩的现象。谎报民情,以至上层对农民收入统计过左,偏离实际地指导农村工作,盲目地制定农村发展计划。自然而然地是增加了农民的负担。
三.乡镇企业倒闭破产增多,我所调查的铜古乡仅有的一个乡镇企业便是一个水泥厂,然而它为农民带来(www.61k.com]的是什么呢?是漫天的烟雾和恼人的噪音,是满身的尘土和微薄的薪水,是挟巨款逃跑的厂长和经理。企业濒临破厂,于是厂里扣发工资,集资扩厂,扩厂亏损,于是厂里又扣发工资。
四.政府不办义务教育,农民只能自己集资办学。我所调查的水坝村,没有自己的村小,孩子们只能跑到四五里远的清和村,官塘村就读。国家一直宣传普九,然则在我的调查中发现,高昂的学费使得普六也成为问题。正好,反正没有钱读书,儿童成了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的一支生力军——在家务农,出门打工。然后长大结婚生子,又让他们的子女重复自己的路。如此形成恶性循环,实在叫人痛心啊!
在我的调查中发现每个村小小学生每学期的平均高达200元,即每年高达400元之多,比城镇的收费标准还高。在此我不禁想问:义务教育到底何时才能在农村普及。在我的调查中,发现有一家7口之家,母亲是个瞎子,两个大女儿未满18岁便相继出嫁了。留下一个本来该读初中二年级的儿子和一对未满10岁的双胞胎妹妹。一家人的生活来源全靠父亲一个人种地,农闲时进城打点杂工。由于家庭困难,快满十四岁的儿子仍然是读一学期书又回家放一学期的牛。等到父亲找到了书学费或者两个姐姐寄钱来了又重新拣起课本。今年小学毕业,小杨杰很是失落。因为高昂的学费迫使他有可能从此永离课堂。哥哥且是如此,两个妹妹就更是难堪了。
五.农产品的贬价,首先算一笔帐,在过去的五年中农产品价格持续下跌,以谷物为例。在过去的五年中我国谷物产量达4亿吨,平均每斤降价2毛钱,那末:4亿*2000*0.2=1600亿元,也就是说仅此一项农民平均每年就损失300多亿元。在我的调查中,责任制似乎真的如《上总理书》所说成为一种枷锁。由于农产品价格太低,农村劳动力纷纷外流,以至于大量肥土良田荒芜。然而,上百元的农税又不得不交。在西方许多国家,政府不是去赚农民的钱,而是要向农业做补贴。所以免除农税成为中国之必要。
那末,如何减轻农民负担呢?
第一.贯彻落实农村税费改革。一直以来,农村税费改革都难以逃出黄宗曦定律的怪圈子。经济学家用公式来表示这一定律为:B=A+NX,其中B为经改革后的税收,A为改革前的税收,N为改革次数,X为每次嘎嘎感中杂派。很显然要使A小于B,关键就在于要使X小于0。所以推进农村农村税费改革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1. 费税为税,由于费要远远高与税,所以在不另增加其它杂派的前提下,并费税为税可以减轻农民负担。当然国家是提出了这一政策,但具体的落实在某些地方便成了一种提法。
2. 该减则减,能免则免。在国家规定的农村合理税费中,有些东西(与城镇相比较)我们可以说是额外的,而有些东西可以说是过多的。如果政府能够考虑“少从农民那里赚点”做到该减则减,能免则免,那末也能减轻农民负担。
第二.精兵简政,基层领导机构过于膨胀,形成官多民少的局面。干活的人少,而吃饭的人多。自然是加重了干活的人的负担。所以,对基层领导机构进行精简,对政府部门进行重新规划,具体落实其工作职责,充分调动各部门的能动性成为急需。
第三.增加农民收入。农民收入增加了,其负担所占的比重就自然减小了。况且,增加农民收入是我们的根本目的之所在。增加农民收入,政府部门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1. 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工作素质,让其能够真正做到在其位谋其事。充分调动各部门的能动性,使其能够真正为农业服务,为农民服务。
2. 调整农业结构,引进适合当地环境的经济农作物,因地制宜,帮助农民发展经济作物。让科技与农业接轨,引导农民发展高科技农业。
3. 多向农民提供小额贷款,扶持农民发展农副产业,便为其提供技术指导,经济援助以解决农民农民创业的经济忧虑和技术忧虑。
4. 大力扶持,创办乡镇企业,为农民提供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问题。同时也增加了乡镇的财政收入。
第四.规范农业税收环境,严厉制止乱收费,乱集资,乱摊派,乱罚款,乱加码等违法的活动。明确农村税收条目,并向农民讲解税收的有关规定。同时要具体落实“十五大”提出的“村务公开”政策。让农民自己来监督税费流向。
第五.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虽然我们现在在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但是我国农村的很多地方还在温饱线上挣扎,然而靠自己生产养活自己的农民基本上是没有什么最低生活保障的。似乎国家的社会保障的恩泽并没有涉及到农村。
第六.完善农村邮政,通讯,医疗,卫生,教育,保健等基础设施的建设。特别是农村的教育设施,在农村几乎所有的村小学校都是村民自己集资办的。可想而知,连自己衣食还成问题农民他们集资办的学校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学校。在我的调查过程中就看到了这些叫人酸楚不禁的学校。 在调查中,我发现很多问题可以说都是由于“农村太穷,农民太苦”而造成的。
1.法律意识淡薄。由于农村大多数人文化水平偏低,很多地方的村民完全没有法律意识。遇到事情仅仅依靠常理甚至是武力来解决。根本没有形成自我保护意识,有的地方政府部门还利用村民的愚昧,法律观念淡薄来对其实行欺骗甚至是恐吓统治。严重的破坏了政府部门的形象,破坏了党和国家的声誉。
2.政策观念淡薄,在我的调查中发现很多村民不能说出他们所交的费税中有哪些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也不知道国家对农村税收有些什么政策规定。
3.环境意识淡薄,在农村普遍存在环境意识淡薄的现象。其中最主要的表现在于伐柴烧饭。由于政府部门对农村能源的冷漠态度。沼气,电能等能源在农村没有得到广泛应用,以至于农民把刀斧伸向树林。在我的调查过程中,没有发现一个沼气-池。几乎所有的村民都以木柴为能源取暖,煮饭。
4.由于农民穷,所以很多农民多想借外出打工来增加收入。大批的农民弃农从工,自然这是能够增加一个家庭的收入,加快我国的工业化改造。然则其带来的负面影响更为严重:
首先:由于大量的劳动力外流,造成农村劳动力匮乏。从而造成土地荒芜,农田荒废。农民没有信心把精力放在土地上,农业发展在农村停滞不前,农业在农村面临空前的危机。
其次:由于大多数外出务工的农民素质低下,专业技术落后。所以,外出打工只能靠卖苦力,而且工薪微薄。而社会就业形势的日趋紧张,劳工素质要求的高标准化,使得农民外出打工的路上充满了荆棘……。由于外出打工赚大钱的梦想破灭,加之城市对农民的歧视,很多打工仔走上了犯罪的道路,严重的影响了社会治安。
再次:由于很多父母亲的双双出门打工,对孩子的成长极少照顾,很多农村儿童从小就缺少父亲威严的教导和母亲温馨的劝教。加之文化程度低下,极易受人唆使,从而成为社会的隐患。
将近40天的暑假结束了,带着一种莫名沉重的心情我回到了学校。一个月的暑假农村调查令我这个来自农村的学生感触颇多。农村穷,农民苦,但是,相信和我一样来自农村的学生一定不少。看来农村的老百姓拼了老命在把我们往大城市送了。他们图的是什么?难道仅仅为了我们将来的生存吗?仅仅是为了让自己拥有一个子女在读大学的那份虚荣吗?仅仅为的是自己将来有人养老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他们不仅仅是为了这些,他们有一种希望,一种期待。他们期待着我们的回归,期待着我们去改变农村穷,农民苦的现状。现在,国家正在搞西部大开发,我们这一代大学生毕业的时候正是西部要人的时候。我们应该响应祖国的号召,去到西部,去到农村。去报效我们的祖国,报答我们的父母 。
农村调查报告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最近两三年,也就是温总理上台后,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作为农村出生的孩子,我对现在农村发生的变化感到非常高兴,当然农村的发展仍然存在严重的不足。
我从我寒假在家里的调查以及从小在农村长大的所看所见全面的分析一下我所了解的农村。
自从家庭联产责任承包制实施以来,农民的生活得到很大的改善。但是农业并没有摆脱为别的行业服务的地位,农业创造的财富无情的转移到别的行业,这和别的国家争相补贴农业形成了鲜明对比。二十年来农村的变化远远跟不上社会的发展,我就农村的经济,教育,卫生保健,治安,信息化的调查大概谈一下我的看法。
农村变化最大的应该是房子,从小的时候的土坯房到平房,到现在二层的楼房,但是人们的收入并没有实质上的增加,我大概调查了一下,在我们那里,现在一般的家里都是三口人,每家有四五亩的地,每年种地的收入只有两三千元钱,这里面有农民买种子(大约要一两百元)和买化肥(也要一两百元)的钱,还有自己亲自劳作,节省了耕地和丰收的花费,所以如果一普通农家只种地的话,除去日常的生活花费将所剩无几,所以我们那里的农民一般都要去干零时工。在2000年后,突然流行了外出打工,这是中国的大势所趋,沿海的发展给大量的农民工提供了打工的机会。现在我们村子只要有一定劳动力的人都在外打工了,虽然收入也增加了,但是和中国经济总体水平相比,我觉得还是远远不够的,现在有的家里只有丈夫在外打工,每年能够带回五六千的收入,多点的七八千元的收入,家里的收入也就是自给自足,也就是现在每个家庭平均每年有两三千元的收入,但是每个家庭都有孩子,每个父母都要赚钱为孩子盖房子,现在农村一般都盖的是两层的楼房,如果不盖的话,自己的孩子将很难找到老婆,而且会被人耻笑,而盖一个二层的楼房一般都在两三万,所以丈夫辛辛苦苦储存的钱也就是为给孩子上学的费用,以及将来孩子长大了,给孩子盖房子。这样一个普通的家庭也就陷入了这样一个循环,父母储存的钱给孩子盖了房子,孩子又要养活自己的父母,又要储存钱为了自己的孩子,这里面不能发生任何的以外,包括家人得了什么重病。再看一下我们那里的村的集体经济,没有一个村办的企业,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只能到沿海打工,农民没钱,村的办公机关没有收入,举债运行,到达破产的边缘,农村的问题是非常严峻的问题,农村问题不解决中国不可能富裕,中国不可能实现现代化,不过中国在发展,农民问题也慢慢的解决。
农村的教育问题也非常的严峻,因为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农村的人口占我国人口的决大部分,可能农村的孩子不能决定祖国的未来,但是也将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我们乡原来每个村都有自己的小学,而现在好几个乡才有一个小学,而我们市的高中也只有两所高中,而只有一所每年有两三百个考上大学,另外一所只有几十个,这样的状况怎么可能让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很多家长还有孩子不是不想上学,一是考不上,二是考上了也可能没有钱上。现在社会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培训机构,但是我问过很多人,普遍的反映却是用处不大。政府要加强对学校的投入以及扶持一些社会急需的行业培训结构。还有就是现在经济的发展使很多的孩子辍学去打工,我们村现在一个村只有两三个上高中的,其余十五六岁的孩子都去打工了,如何让这些孩子重返学校,也是社会要关注的问题。
农村的卫生保健就更差了。农民以前没有医疗保险,而现在突出的问题都是看病贵,所以农民只能是小病抗着,大病等死。还有就是农村没有自来水,随着环境的污染,自己井里的水到了不能食用的地步,就那我们村和附近几个村为例,普遍存在井水过咸的状况,而且杂质过多,越喝越渴,没有人去关注,农民选择了沉默。
农民看病贵,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因素构成的:
一是农民收入水平不高,抵御疾病能力太弱。由于经济条件差,很多农民大病往往错过了治疗时机,一旦发现已经成了绝症,而且治疗费用高,造成许多家庭因病致穷、因病返贫,债台高筑。
二是农村“三级卫生网”功能萎缩,农民健康无制度保障。随着农村实行家庭联产责任承包制,集体经济实力下降,依赖集体经济运转的农村合作医疗名存实亡,农村“三级卫生网”功能逐步萎缩,农民的基本医疗需求得不到满足。
三是国家卫生投入不足,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多年来,国家对卫生的投入不足,远远不能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且卫生资源的配置明显存在着倾向城市而忽略农村的趋势。
四是医疗市场竞争无序,医院运转成本增高。由于财政投入少,医院的正常运转主要靠提供医疗服务收取的费用,添置大型先进设备主要靠自筹资金。这种机制实际上把医院完全推向了市场,其后果是形成医疗市场的无序竞争。
五是医院过分追求经济利益,医德医风与日俱下。由于医疗制度的弊端,我市大多医院过分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公益性质和群众利益,医疗行风出现滑波,医疗服务质量下降。 【】
六是医药进货渠道不畅,中间环节多费用高。有的医院的药品进货渠道不正规,伪劣药品鱼目混珠,药品入库价与出厂价的差价悬殊。
七是地方疾病防治不力,血防工作形势严峻。我市地方疾病中要数血吸虫病对群众健康危害最大。一旦患上血吸虫病,将伴药终身,若延误治疗到晚血后期将会丢掉生家性命。
解决群众看病贵问题非小事,直接关系到人民健康水平和社会进步,关系到构建和谐社会。委员们建议:
第一、坚持办医的公益性和服务宗旨,加快医疗体制改革发展。要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我市卫生工作,围绕如何完善医院的运行机制,维护医院的公益性质,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断加快医疗制度改革。
第二、加强卫生宏观调控管理,合理节约优化医疗资源。市、县(市、区)两级卫生主管部门要加强宏观调控综合监管工作,合理调配优化医疗资源,认真实施卫生区域规划,引导医疗市场健康发展。
第三、加大卫生事业投入,重点倾斜农村卫生。政府对卫生投入应逐年增加,增长幅度应不低于同期财政经常性支出的增长幅度,且应倾斜农村和城市社区卫生,真正落实“把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卫生方针。
第四、办好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牢固构筑农民健康屏障。切实抓好钟祥、京山、沙洋县(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试行工作,关键是政府的补贴要及时到位,提高农民的参合率,扩大覆盖面,防止出现“三起三落”。
第五、切实办好惠民医院,真正服务好弱势群体。要使惠民医院真正“惠民”,拿出医疗惠民的硬措施,以解决低收入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第六、大力加强医德行风建设,切实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卫生主管部门和医疗机构要重点抓好医疗机构医德行风建设,使医院为社会服务,医生为病人着想,医疗为病人满意,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和质量,彻底扭转过去偏重经济创收的倾向,重塑健康卫士的良好形象。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改革,农村的治安也成为要关注的问题。特别是近年来,我们村的治安越来越差,前年村里的牛差不多都被人盗了,今年家家养狗,但是却被不法之徒给毒死了,村里的青壮年少了,也助长了不法之徒的气焰,甚至达到了明抢明夺的地步。现在这个问题一直没有人去重视,而这个问题却和农民的生活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造成农村治疗安恶化的因素有:
一是贫困与摆脱贫困的矛盾比较突出。大多数农民仍然处于贫困之中。为了摆脱贫困只好外出打工,很难靠当地条件致富,部分人就把牟取不义之财作为致富之道。因而,在农村的犯罪中,盗窃、抢劫、诈骗等侵财案件占相当大的比例。
二是有的基层政权组织弱化,客观上助长了农村不安定因素。一些农村基层政权组织职能处于半瘫痪状态,对一些民间纠纷置若罔闻,制止不力,估计不足,任其发展,酿成事态;一些农民的矛盾纠纷无法排解,致使农村治安管理的第一道防线失去作用,预防和控制违法犯罪的能力降低,上访、聚众闹事、阻塞交通等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
三是执法力量严重不足。农村警力严重不足,与日趋繁重的社会治安形势任务不相适应,基层执法人员顾此失彼,疲于奔命,无法投入繁重的治安工作中去,加之装备落后,人为造成处理不及时,打击不力,不能有效震慑犯罪。
四是黑恶势力和邪教组织屡禁不绝,成为影响农村稳定的因素。
现在是信息化的时代,但是如果和我的父亲说农村的信息化时,他可能认为我在开玩笑,至今为止,我们村还没有建立有限的电视网络,我在家里只能看一两个自己市里的两个台。而安装一个电话不仅要给安装费,还有每个月交月租费,这极大的阻止了农村的信息化,在信息化的今天,农村被屏蔽。
新时期,中央新一届领导集体对三农(农业、农民、农村)问题高度重视,在党的十六大中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要求更加关注农村、农民和支持农业,把解决好三农问题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村庄也发生了一些可喜的变化,比如已经不再交农业税,农民都加入了医疗合作,看病能够报销60%,而且农民的思想也开放了,很多都为自己买了保险,尽量减少天灾人祸造成的不幸。
但是这些只是农村的部分问题,完全解决农村仍需要党中央更加关注三农问题,大力扶持农业的发展,如果占全国70%以上的农村人口富裕了,中国才真正富裕了。
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今年暑假,村里又有好几户农民建立起了新瓦房,这对世代"土房子,石桌子,篱笆墙"的山村来说可是件新鲜事,于是,今年暑假对村里经济进行了一番实践调查。
安家庄村位于沂蒙山区北部,南靠群山,北临弥河,交通不便,长期闭塞,使当地有名的穷山村。自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90年代山村有了变化,尤其最近几年发展迅速。98年春,村里通过全民选举选出了自己的领导班子,他们也不负众望使山村在几年里便换新颜。
首先,利用村里山地多的特点搞了果树种植:山下葡萄,山腰苹果,山顶种山楂。又组织村里的女劳力搞起了桑蚕养殖,其成本低,见效快,很快就调动起了大家的积极性。桑树种植面积猛增,村党委的领导便专门到县里请来了桑蚕技术员指导大家科学养殖。同时与县茧站建立合同,做起了蚕种的养殖,为全县提供部分蚕种,这一次收入又增加不少。前年蚕茧不景气,丝绸出口下降,村党委便与县外贸联系,在山村建大棚搞肉鸡养殖,肉鸡产量增加,而需求不稳,党支部一班人发动群众通过各种渠道筹措资金,建立了村的冷冻冷藏厂。自从冷藏厂建立后,养殖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鸭、鱼、虾都有了养殖户。2002年春党委与邻近村庄联合办起了"生猪养殖基地"计划年出生猪一万头;芦笋种植基地"芦笋是一种高营养蔬菜,充分利用其抗旱、喜光的特点在山坡上大面积种植。
新的村党委班子建立四年来,山村人均收入从原来不足500元到现在的1500元,建立各式大棚150多间,果树种植200多亩。2001年中秋共养蚕233张,其中蚕种213张。经调查分析:在山村脱贫种,党委的领导班子起了重要作用。
≥
第二、有发展的眼光领导群众走先进的路子。针对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花卉需求量不断增加的现状,从99年起村党委便鼓励大家高大棚花卉。2000年青州万红花卉市场建立后,村即便很快于之建立了产销关系这使得山村花卉生产走在了山区的前列.支书说时代在发展党员不能落后,这样才能领着大家向前走.
第三、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只要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什么事情都可以做到。党委一建立就实施了一整套文明户评定标准。每到年底就举办一次文民户颁奖大会,文明户发奖品、奖状可风光了。山村里迷信活动多,"拜神敬鬼"劳民伤财,村党委便组织起了村里的吕剧团,逢年过节就在村里唱上一台,这样一来,村里的风气也好了。闲着没事几个人聚一起拉个二胡唱两句,自娱自乐,改变了山村迷信的风气。
自从jzm主席三个代表提出后,村支部对自己的行为有了新的要求,就是努力实践三个代表,过去做的是也有了新的理论依据,一个山村党支部为群众办实事。小山村便脱贫;每个党员都去实践三个代表,便可富民强国。
农村社会现状调研报告
通过调研,同学们加深了对农民和农村的认识,他们在思考,农业是中国的根本问题,农民是中国最广大的群体,却还在承受着最大的辛苦和劳累,同学们也希望能再有机会与农民的充分交流,了解了农民的疾苦,切实地了解、反映“三农问题”,为问题的解决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此次调研,对于村落和被调查人完全采取了随机取样调查,保证了数据采集的客观性和科学性。调研团虽然结束了在xx的调研活动,但为了保证调研的可比性和普遍性,调研团的成员又决定加印问卷返回各自的家乡,展开追加调研,为此次调研能真实地反映问题增加素材和数据。近年来,我国的“三农”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党的“十六大报告”用了很大的篇幅讨论了“三农”问题。“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更是将“三农”问题的解决提到了很高的位置,认为:“农村工作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现代化;没有农村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就没有全国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65岁以上的农村留守老人有近2000万,这是一个多么惊人的数字啊!子女闯天下,老人守 “空巢”。生活孤独,缺乏照顾,却时刻挂念儿女,这就是农村留守老人的缩影啊。然而,在外务工的子女普遍地只把赡养义务理解为源源不断的物质供给,忽略了对父母精神上的嘘寒问暖。留下的是踽踽独行的老人每日不断地守望家门,盼星星盼月亮,盼着自己孩子早日回来。这让我想起之前我们走访的那些老人,每一个都是蹒跚而行,有的由于年老身体不适还要照看自己的孙子。儿女离开,孙子尚小,为了整个家,不得不自给自足。一辈子就这么辛劳度过,没有享受过一天的福,这真是做儿女的悲哀!
如今,留守老人问题还未引起广泛的重视。但无论如何,他们是为我们的成长付出辛劳的功臣。先在他们已是日薄西山,他们缺乏社会的关爱,承受骨肉两地分离的痛苦。在物质文明逐步走向发达的今天,留守老人的大量出现是社会发展尤其是农村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的必然现象。我们应该理智看到留守老人是社会群体中的弱势者:他们年老力衰,他们动作迟缓,他们招人嫌弃,他们是经济上的低收入者,他们是生活上的低层次者。正是由于这些的特殊性,就决定了他们很难依靠自己安度晚年。因此,这需要社会的广泛关注,更需要家庭子女的理解与关心。总而言之,在外打工的农民工子女们,挣钱只是一个生存目的,老人则是自己的至上亲人。当有一天老人已不在人世,那时候想着尽孝早己为时已晚!所以,留守老人的问题一方面需要政府的关心与社会的关注,另一方面也需要子女常回家看看。只有这样,他们才会快乐地安度晚年。在中央政策的扶持下,很多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得以保护,农民基本能够解决温饱问题,但农民普遍抱怨种子、农药、化肥、管理等导致种植成本居高不下,中央惠农政策不到位等问题,同时靠天吃饭、种粮不赚钱等状况还是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在走访中,他们还注意到,一个村子的领导的水平就直接决定了整个村子的发展状况,“三农”问题的解决首先需要一批眼界开阔,踏实为民的村干部。见到了农村医疗资源的缺乏、农民生活的困苦、农民居住环境的差乱,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农民文化水平的低下.
首先,解决“三农”问题必须增加农民的收入,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中外的历史经验都表明,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就是将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工业和第三产业转移。只有实现农村劳动力不断的、大量的从农业转移到非农产业,才能有效的提高农民收入。要实现农村人口的转移,一方面城市要有足够的劳动密集型的就业机会,另一方面,转移出来的农村人口必须有足够的劳动力素质,来适应城市里面的工作,农村劳动力素质则关键取决于农村教育水平。农民的素质决定了他们在城市只能从事最底层的工作,本来背井离乡与亲人分离就是很悲哀的事,再加上在城市身份地位的低下,给农民工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农民工在城市的工资也是最低的,除去生活开支以及两次农忙和过年三次回家的路费,使微薄的收入所剩无几。由于文化水平低,农民工没有法律上的自我保护意识,在外出务工时不会意识到要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即使签合同也不了解合同中的内容,以至于很多农民工劳累了一年,到年底却拿不到工资。从心理和经济方面考虑,农民都不愿意外出务工,用濉溪县一位领导的话说就是“农民在有饭吃的情况下都不会外出打工”,这主要是由农村低下的教育水平引起的。农村居民受教育年限低阻碍了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也很难提高。
其次,由于农民文化水平低,农业技术很难在农村推广,推广速度慢。农村田地产量低、种植的作物品种单一,再加上安徽省农村居民人均耕地较少,大多数农民只是把农业种植作为一年口粮的来源。在调研中,濉溪的一位四十多岁的农民说他们多年来都是冬季种小麦,夏季种大豆,种植方法也从没改变过。他给我们算了一笔帐:小麦一亩地最多产900斤,价格是7角/斤,大豆一亩地最好能收入400元,一亩地一年的毛收入一千元左右,扣除化肥、农药等,一亩地一年的净收入为500—600元,除去家人的口粮剩的就更少了。当问到是否需要农业技术时,他立即作了肯定的回答,但又说“书上关于种植、养殖的都看不懂,要政府派人‘手把手’的教是不可能的,农民太多了”。第一产业作为农民增收的来源之一,所起的作用太小,他们不能把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应用到生产中。
再次,以农民现在的文化水平很难了解和理解国家的经济政策。农民受教育的程度决定了他们的娱乐活动主要是打牌、看电视和聊天,但看电视又很少看新闻,所以他们几乎没有了解国家经济政策的途径。在调研过程中,像“社会治安”、“最低生活保障”、“环境保护”等最常用的词语,都要给他们解释很多,他们才能理解,更谈不上理解国家经济政策的条款了。因此也不知道国家经济政策的引导方向,抓不住致富的机会。由于知识水平有限,农民参与管理及创新的积极性较低,大多数人都是随大流,不愿意积极的寻求致富之路。
农村教育的现状是由很多原因引起的。一是国家的教育管理体制,建国至1986年以前,在中央集中统一的财政管理体制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都是直接或间接的由中央财政负责,但这段时间,农民和各级政府没有注意农村教育的重要性,农村的办学水平较低,教育经费数额也不大。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教育越来越重要,1987年之后,中央把义务教育的责任交给了地方,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这给乡镇财政以及农民增加了负担,以至于学校教育负债严重、拖欠教师工资的现象普遍,即使后来教育体制由“分级负责,以乡为主”改成“以县为主”,这些后果仍没有太大改善。教学水平高的老师留不住,农村学校中的老师或者是知识老化、教学方法陈旧的老教师,或者是本身知识水平就不高的年轻教师。很多学校的美术、音乐、体育、电脑等提高素质的课程无法开课,这样的教学水平也很难要求农村学生能有较高的学习兴趣和文化素质水平。
二是农民比较看重眼前利益,在多数农民的观念中,如果没有考上大学,上了高中与只上初中或小学没什么区别,还是要回家务农。因此,很多农村父母在孩子上初中时看到孩子成绩不好,想到将来不一定能考上大学,不如现在就外出打工挣钱,解决家庭贫困问题。即使考上了也不一定有钱去上大学,每年高考后都有媒体报道许多考上大学而又没钱上学的学生,这也影响了农村孩子学习的积极性,造成农村学校较高的辍学率。
现在越来越多的农村父母也开始明白让孩子受教育的重要性,很多父母将孩子送进城市的学校学习,虽然这样会造成农村教育资源的流失,也会给农村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但是在现阶段农村教育水平低下的情况下,能让农村孩子享受与城市孩子同样的教育未必不是一件好事。虽然目前中国农村的教育状况还不尽如人意,从问卷中可以看出农村教育已经在改善,年龄在30岁以下的人群受教育程度相比年龄在40岁以上的较高,在两个县189份问卷中,40岁之上的有119份其中初中以上水平的有9人,占7.5%,30岁以下的有21份其中初中以上水平的有8份占38%。从2007年春季学期开始,安徽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将不用再交杂费,从而可以享受真正意义上的义务教育。中国政府已经在采取强有力的措施解决这个问题,相信中国农村教育状况在不远的将来会有较大的改善。
关于农村环境调查报告
前言:我国在城市环境日益改善的同时,农村污染问题却越来越严重。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农村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是我国走向繁荣富强的关键所在。但是由于经济发展和各种人为因素以及自然的损毁退化,农村环境污染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已经成为制约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因素。
环境现状分析:
通过西湖村的环境调查以及其他农村的环境调查资料显示,大致可以分析得到农村的污染现状:
1、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不得当。随着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现代化的商品和新的生活方式迅速蔓延到农村,各种生产、生活垃圾也快速出现。在街道上,垃圾堆随处可见。有塑料泡沫、塑料袋、碎玻璃、烂酒瓶等,不仅影响农业生产,还成为疾病的传染源,危及人体健康,破坏人们的生存环境。还有一些牲畜的放养造成了村中道路环境较差。
2、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低。农村的生活污水处于无序排放的状态。每家每户的生活污水都是顺着自制的排水沟流到田地里。在生产力水平较低的时期,农村生活污水成分简单,可以自然降解。但是随着我国农村的城镇化不断发展,生活污水的成分不再简单,加上农民对环保意识的欠缺,同时也受目前经济发展水平限制,造成城镇生活环境的污染程度不断加深。据村名告知,在许鹏村的唯一的一个池塘曾经十分清澈,池内常常养有不少鱼类等水生生物,而现在,由于水污染导致,池塘发臭,池内生物腐败。
3、土地污染日趋严重。在农村,由于缺乏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和公众环境意识,不是靠改良种苗提高抗病能力来提高产量,而是大量使用化肥农药。遇到雨水冲刷,化肥农药便渗入地下或流入河流。农用化学品的过量使用,不仅导致农田土壤污染,造成土壤板结、肥力下降。同时,还通过农田径流造成了对水体的污染甚至地下水污染和空气污染,并威胁到农村人口的健康。
4、空气污染日趋严重。在农村,特别是在农耕时节,大面积的焚烧作物,屡见不鲜,直接导致了空气污染严重。除此之外,工业污染也会导致空气质量下降。
农村污染原因分析:
目前的农村环境污染的现状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经过分析,造成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就有以下几点:
1、部分农村居民的环境意识不高。长期以来,农村生产技术落后,信息资源匮乏,科学文化素质不高,农民养成了许多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的不良生产、生活习惯,譬如缺少科学种田的指导,滥用化肥和农药;卫生条件差,垃圾随处扔等等。环境意识的淡薄使农民养成了不注重环保的生产及生活习惯。
2、农村环境治理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在目前我国的发展形势下,针对城市的环境治理资金尚且不足,更不用说广大的农村了。环保资金投入不足,导致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环保队伍自身建设跟上形势需要,环保机构设置滞后,缺乏有效的手段解决环境污染问题,许多改善环境质量的措施得不到落实
3、农村环境监管力量过于薄弱。国家环境保护的重点都在于城市的污染问题,而农村污染问题则长期没有受到重视。环保政策、环保机构、环保人员以及环保基础设施均供给不足,虽然现在许多地方乡镇一级政府也建立了环保机构,设立分管领导,但是多属空架子,基本没有认真履行环保职责。
4、城市化进程中, 城市的高污染企业想农村转移。例如在西湖村周围的化工厂,浓烟四起,给村民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农村环境污染改善方案:
对造成农村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要彻底解决农村环境问题,我们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工作:
1、大力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薄弱及参与环境保护的消极性是我国农村环境治理的难度所在,所以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环境保护与治理,是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当务之急。应当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和普及农村环境保护知识,提高农民群众的环保意识,调动农民群众参与农村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积极向农民推广先进农业技术,解决好农村产业布局不合理的问题。农民的许多不够环保的生产习惯多缘于落后的生产技术,应加大政府对农村事业的投入,多向农民宣传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农村环境治理工作是一项工作难度大、资金投入多的公益工作,应成立农村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全面协调各方面工作。只有基层人员的各项素质提高了,农村的环保工作才能真正落到实处,目标也才能尽早的实现。
3、加强领导,保证队伍的清正廉洁,营造农村环境保护浓厚氛围。政府应高度重视环境治理工作,努力做到各项活动负责到人,建立长效保洁队伍。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农村现代化进程的今天,不能重蹈工业化“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要尽量避免因为环境问题而阻碍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如果不重视农村环境问题,势必会出现农村环境污染规模和影响的不断扩大,进而最终影响到城市,这不符合“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目标。如果上述各项措施能够切实落实到位,农村的树才能更多、更绿,水才能更清,天才能更蓝,农村的生态和生活环境才能有明显的改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会更快、更稳。
农村调研报告
关于桃霞村的调研报告
今年九月,我有幸成为一名“大学生村官”,现在担任虹桥镇桃霞村村主任助理。为了能更快、更好地熟悉桃霞村的基本村情,适应并做好农村基层工作,这一个多月以来,利用查阅资料、走访农户、问询村委领导、实地勘察的方式,大致了解了桃霞村的基本情况。现在就关于桃霞村的调研情况总结如下:
一、桃霞村基本情况
“桃洞朝霞”是平江著名的“老八景”之一,而我所办的桃霞村的名字也由此而来。桃霞村是虹桥镇的边远山区之一,位于虹桥镇东闹闹部,长庆河最下游,与三墩乡毗邻,距镇政府15公里,钟虹公路贯穿其村,交通状况相对以前有了很大的改进。本村共有12个村民小组,836个人口,大部分村民已经从较偏僻的山区搬迁至钟虹公路西侧,但仍有3个小组的村民居住在交通十分不便的半山腰。耕地面积354亩,其中水田335亩,旱地19亩,农作物以水稻为主,山林面积14700亩。村里没有中心小学,有一个卫生室,配有一名医师。桃霞村建有一个党支部,有党员15名,村部是由原来的中心小学改建而来的。
二、经济状况
1.农业种植:
桃霞村是一个典型的以农业为主的村庄,村民中年纪较大的一般都在家务农。多年来村民们一直保持了种植农业作物的传统,村民勤劳朴实,积累了大量的种植经验。种植的农作物是以水稻为主,并且多是种植在山涧水田里,村民大部分种植一季稻。今年的收成较之去年有所增加,水稻亩产有1100斤左右,按照每亩纯利润800元,村民的人均纯收入大概只有321元。而务农是桃霞村村民家庭重要的经济来源之一,属于比较落后的村庄之一。
2.山林效益:
尽管桃霞村是多山的村庄之一,山林面积也十分宽广,山上有些茶树,所产的茶油也只能自给,而大部分都是生态林和荒山,并不能带来太多的经济效益。不过今年有一老板已经和村上达成协议,租用八百亩林地,栽种良种杨树,每亩每年的租金是25元,每年能给村里带来20000元的收入。
3.外出务工:
由于桃霞村属于典型的山村,所以基本上没有什么企业进驻,劳劳动力在本地得不到安置,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都在外务工,都是在离家较远的广东、深圳、东莞等地务工。而且一般从事的都是技术含量较低的体力活。外出务工人员凭借自己艰苦努力,每人每年可带回工资10000多元,是家庭主要的经济来源之一。
三、现有的问题
1、生产结构单一
桃霞村是以农业生产为主的村庄,村民们都是依靠简单的农业生产维持生计,除了青壮外出务工增加点收入外,基本上没有其他可靠的经济来源。而桃霞村除了有800亩荒山租用出去种植杨树外,其他由很大一部分都是闲置荒山,而这里的土质比较适合良种油茶生长,一些山上也有很多野生的猕猴桃、锥栗等水果,这边很多地方有椒子树,椒子一是可以入药,二来也可以用作香料,而且一斤晒干的椒子在市场上可以卖到80元,而且非常稀少。综上所述,我觉得村民们可以利用这里独特的自然环境,栽种油茶树、野猕猴桃树、锥栗树、椒子树等,并且形成规模效应,我相信这绝对是一条发家致富的好路子。
2、计划生育
桃霞村虽然人口不多,但是计划生育管理比较困难。主要原因有村民思想意识差,传统观念的影响根深蒂固,对生男生女的认识比较片面,种种原因导致计划生育工作处于一个困难的局面。再难的工作还需要我们去克服、去开展,对于计划生育工作,我认为主要做好几方面的工作:
首先,要做好宣传教育工作,积极宣传国家的方针政策,让他们了解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重要意义,通过宣传改变他们的思想认识,使村民自觉遵守国家的计划生育方针和政策;
其次,要提高自身修养和素质,严格落实计划生育政策,对于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要严肃处理,决不姑息和纵容,对于遵守计划生育政策的,要按照要求和规定给予奖励和扶助,这就要求我们党员干部要认真学习国家计划生育的方针政策,严格要求自己;
最后,要注意工作方法和效率,要善于捕捉各方面的信息,根据不同的家庭、不同人的性格和脾气,采取不同的工作方法,做到因人而宜、因事而宜,提高工作效率。
计划生育工作是目前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同时也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要求我们认真分析当前的形势,按照党委和政府的要求和部署,积极做好各项工作。
3、留守儿童问题
由于桃霞村大部分的劳动力都外出务工,所以留守儿童问题比较严重。一般家里都是由老人带着小孩在家上学。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爷爷奶奶又非常溺爱,所以一系列的问题就随之而来。社会上各种不良风气对留守儿童产生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甚至部分留守儿童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偏离正确方向,分辨不清真、善、美与假、恶、丑,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积极性不高,纪律涣散,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而且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由于大多数留守儿童缺乏父母亲情和教育,没有感情依靠,得不到正确引导和帮助上,这对他们的心里产生了不利影响,容易导致心理问题。有的则是存在行为异常,有的儿童容易情绪失控,导致冲动行为发生,存在盲目反抗和逆反的心理。由于没有父母很好的监管,加上农村治安比较混乱,容易受到身心的伤害。所以留守儿童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除了需要父母、学校的良好教育外,当然也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支持和保障。
以上就是我的调研总结,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还得从以下几个方面去重点开展工作:加强联系群众,夯实群众发展基础;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搭建群众致富平台;强化精神文明建设,培树群众文明新风;关注留守儿童,关心其身心健康。
通过近一个月的驻村工作,亲身体会到了农村基层工作的复杂性,艰巨性。农村是个“万花筒”,不同的村有着不同的村情,在一个村开展工作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工作方法,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因此要求我们要做好农村调研,熟悉村情,因村而宜,这样才能在工作中做到事半功倍。
三 : 农村调查报告
春节回老家,利用走亲戚的机会到了三个乡镇的三个村,和亲戚朋友就中央一号文件和农村经济发展进行了座谈,和一些乡镇和村组干部进行了交流。了解了很多真实的情况,也引发了我的联想。现将情况整理如下,供大家参考。四 : 小洲村历史调查报告
小洲位于广州市海珠区东南端,南临珠江南河道,隔江与番禺相望,东临牌坊河,峙对官洲岛和仑头,西北与土华村相接。小洲是珠江几千年来冲积形成的,面积达6013。8亩,境内河涌长达10公里。村民世代以种果为生,果树成片,瀛洲生态公园与附近的果林共约2万亩,素有广州“南肺”之称。
公园旁边有座已经荒废了的祠堂,祠堂的广场全部用条形青石板铺就,一踏上麻石时,脚步声由地
小洲风貌
面往下传送,回音沉闷悠长,让人从心里油然生出虔诚来;祠堂里高高的柱梁,给人造成无形的心理暗示,不能不以一种朝圣的心情面对里面的事物;祠堂的石板缝里长满杂草,里面没有任何摆设,正堂上的雕花素雅自然,墙壁间仿佛写满了光阴的故事;祠堂高翘的屋檐,依稀可见当年雄伟俊俏的风采。这一切都引发着我们对先民们生活的想象,他们在重大的节日里聚集在祠堂中,或祭祀神明祖先,或商议村中事务。
村里最奇特的建筑是蚝壳屋,建筑材料主要是蚝壳,是从沙堤里就地取材的,以两两并排的组合方式,再拌上黄泥砌成,是岭南曾经“沧海桑田”的见证物。蚝壳屋至少已有五六百年的历史,证明小洲村所处的地方以前是一片汪洋。原来这里的蚝壳屋是有一百多间的。经长年累月的风雨侵蚀,蚝壳已全部外露,坑坑洼洼的,但是整座房屋给人特别的震撼感觉,能从中领悟到古村民的智慧。那时他们住在这样的房屋里,过着冬暖夏凉、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或渔民生活。
小洲村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小洲村河道环绕,巷巷相连,古木郁郁葱葱,河中停泊着小木船,河水经年累月拍打着古码头。只是在这代表岭南水乡特色的小桥流水、青砖青瓦的淡雅画卷里,却跳跃着众多新式艳丽的现代楼房。小洲位于广州市海珠区东南端,南临珠江南河道,隔江与番禺相望,东临牌坊河,峙对官洲岛和仑头,
小洲村礼堂
西北与土华村相接。小洲是珠江几千年来冲积形成的,面积达6013。8亩,境内河涌长达10公里。村民世代以种果为生,果树成片,瀛洲生态公园与附近的果林共约2万亩,素有广州“南肺”之称。
小洲村始建于元末明初,是目前为止广州城区内发现的最具岭南水乡特色的古村寨“小洲”,已被列为广州市首批14个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一。并被评为广东省生态示范村。
如今的小洲村,还没有完全被现代化的洪流所淹没,传统的东西仍然得到传承。走在村落里,河涌蜿蜒交错、造型各异的小桥枕溪流之上,庄重的祠堂规整有序,古老的宫庙朴实淡雅,传统的民居参差错落,在绿树婆娑的掩映下,象一幅画有小溪、绿树、灰垣、素瓦等具有岭南水乡特点的水墨画。先辈们为小洲创造了适合人类居住、生活、劳作的理想家园,昔日的瀛洲八景中的“西溪垂钓”、“古渡归帆”和“翰桥夜月”的景色都是与村中的传统建筑有着直接的关系。
嘉禾中学初一:杨奕豪
本文标题:农村调查报告-农村创业调查报告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