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英语复习课教案-手语课教案

发布时间:2017-12-25 所属栏目:语文教案

一 : 手语课教案

手语课教案

课程名称:手语基础及手语歌曲练习

授课人:

授课目的:手语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正在全社会范围内传播。让小朋友们接触手语,也是让他们更好地了解聋哑人这个特殊群体,带领他们走近无声的世界,让这种美丽的语言在他们的心中播下善良友爱的种子!手语歌曲能更好地带动小朋友们学习手语的兴趣,音乐与手语的结合使得课程更丰富,更生动。

注:每节课所教的词汇量按学生们的接受程度来适当调整

第一课 手语入门

课程内容:对手语进行简单介绍,以互动游戏来调动课堂气氛与学生们的兴趣。 课程安排:

1、热身游戏:“你来比划我来猜”

通过该游戏让小朋友们感受到聋哑人表达困难时的无助,提高他们对于手语学习的兴趣。

2、手语简介

3、老师进行手语歌表演

第二课 手指语学习

课程内容:学习手语基础“手指语”以及数字的打法

课程安排:

1、手指语及数字的打法学习

2、课堂测试

3、老师进行手语歌表演

第三课 与你相识

课程内容:学习手语中“姓氏”的打法

课程安排:

1、复习上节课学习内容

2、手语教学

3、课堂测试:学生们用手语做“自我介绍”

4、老师进行手语歌表演

第四课 欢乐一家

课程内容:学习手语中“家庭成员”的打法

课程安排:

1、复习上节课学习内容

2、手语教学

3、课堂测试:用手语介绍你的“家庭成员”

4、老师进行手语歌表演

第五课 千差万别

课程内容:学习手语中“对比形容词”的打法

课程安排:

1、复习上节课学习内容

2、手语教学

3、课堂游戏:1分钟内两人配合,练习学到的对比词,做得又准确又多的得到奖励

4、老师进行手语歌表演

第六课 食海无涯

课程内容:学习手语中“食物”的打法

课程安排:

1、复习上节课学习内容

2、手语教学

3、课堂游戏:击鼓传花,传到的同学要求打出至少五个本节课所学的新词,五个以上有奖励。

4、老师进行手语歌表演

第七课 手语歌教学

课程内容:让学生们自主选择前六节课老师表演的手语歌中任一首进行学习。

课程安排:

1、手语歌教学

2、学生进行练习,下课前检查学习情况

第八课 乐在其中

课程内容:学习手语中“兴趣爱好”的打法

课程安排:

1、手语教学

2、课堂游戏:学生们依次用手语表示自己的兴趣爱好,并让下一位同学猜测。

3、手语歌复习

第九课 缤纷地球

课程内容:学习手语中“动植物”的打法

课程安排:

1、复习上节课学习内容

2、手语教学

3、课堂游戏:动物接龙

游戏规则:每一列作为一组上台,全体面向台下。老师给第一个人说一个有关动物的成语,然后第一个人用手语依次传递给下一个人。传递速度最快且正确的组获胜,组员可获得奖励。

4、手语歌复习

第十课 时光流转

课程内容:学习手语中“时间及节日“的打法

课程安排:

1、复习上节课学习内容

2、手语教学

3、课堂游戏:有奖竞猜

4、手语歌复习

第十一课 五颜六色

课程内容:学习手语中“颜色及服饰”的打法 课程安排:

1、复习上节课学习内容

2、手语教学

3、课堂游戏:颜色接龙

4、手语歌复习

第十二课 行者无疆(或者总复习)

课程内容:学习手语中“省份及国家”的打法 课程安排:

1、复习上节课学习内容

2、手语教学

3、课堂测试

4、手语歌复习

二 : 复习课教案《出师表》(3)

复习课教案《出师表》(3) 文章来自:学优网

复习课教案 《出师表》

白鹤初中 张成都

复习目标:

1、积累作者及“表”有关的常识

2、积累文中重点的字、词、句(字:字音、字形、通假字;词:课下注释中的重点词语、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句:主旨句、运用修辞的句子、课下注释中的句子)

3、理解文章的内容与写法。

4、会背诵、默写、翻译全文

复习方法:知识整理法、自由背诵法、提问法、联想记忆法

教学辅助:电子白板教学媒体

复习过程:

一、文言知识我积累:

自主复习板块一:学生快速手捂词义背记书下注释,然后测试学生积累的效果。自己对自己的检查效果给予客观地评价。可以向小组明确任务,让七个小组分别对基础知识中的文学常识、重点字词注音、重点词义、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等方面进行整理积累。然后小组之间互动展示、交流评价。

(一)、文学常识:

本文作者: ,字孔明, 时著名的 、 。人称“ ”。陆游曾称赞《出师表》道:“ ”表是 的一种文体。常见有:疏、表、奏、章几种。表主要是用来陈情的。

答案:(诸葛亮 三国 政治家 军事家 卧龙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

(二)、看拼音写汉二或看汉字写拼音

崩殂( ) 疲bì( ) bì( )下 恢弘( )

妄自菲( )薄 陟( )罚臧否( )

bì( )补quē( )漏 以遗( )陛下 行( )阵和睦

wěi( )自枉屈 二十有( )一年 夙( )夜忧叹

驽( )钝 以zhāng( )其咎( ) 咨诹 ( )善道

答案:(cú 弊 陛 hóng fěi zhì pǐ 裨 阙 wèi háng 猥yòu sù nú 彰 jiù zōu)

(三)、重点字词解释

1、中道崩殂 2、危急存亡之秋

3、以光先帝遗德 4、引喻失义

5、陟罚臧否 6、论其刑赏

7、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8、悉以咨之

9、性行淑均 10、不以臣卑鄙

11、猥自枉屈 12、遂许先帝以驱驰

13、夙夜忧叹 14、深入不毛

15、庶竭驽钝 16、至于斟酌损益

17、察纳雅言 18、以咨诹善道

19、以彰其咎 20、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

答案:(1、死;崩,古代皇帝死亡;殂,死亡;2、时;3、发扬光大;4、称引、譬喻;适宜,恰当;5、善恶;6、罚;7、选拔;给予;8、询问;9、淑,善;均,平;10、身份低微,见识短浅;11、辱,这里有降低身份的意思;12、奔走效劳;13、早晚;14、草;15、比喻才能平庸;16、损,除去;益,兴办、增加;17、正言;18、询问;19、表明、显扬;过失20、怠慢、疏忽)

(四)、通假字

1、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2、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3、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答案(1、“阙”通“缺”,缺点)

(2、“简”通“拣”,挑选)

(3、“有”通“又”)

(五)、词类活用

1、以光先帝遗德

2、此皆良实

3、亲贤臣,远小人

答案:1、光:名词活用动词,“发扬光大”

2、良实:形容词活用名词,“善良诚实的人”

3、亲、远:形容词作动词,“亲近、疏远”

(六)、一词多义

1、遗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wèi)陛下( )

深追先帝遗(yí)诏 ( )

2、效 恐托付不效( )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 )

3、以 先帝不以臣卑鄙 ( )

以光先帝遗德 ( )

以塞忠谏之路也 ( )

愚以为宫中之事( )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

4、 道:咨诹善道( )

中道崩殂( )

得道多助( )

答案:1、给予;遗留2、成效;任务3、因为;来;以致;认为;把;4、方法;道路;仁政

文章来自:学优网

复习课教案 《出师表》

白鹤初中 张成都

复习目标:

1、积累作者及“表”有关的常识

2、积累文中重点的字、词、句(字:字音、字形、通假字;词:课下注释中的重点词语、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句:主旨句、运用修辞的句子、课下注释中的句子)

3、理解文章的内容与写法。

4、会背诵、默写、翻译全文

复习方法:知识整理法、自由背诵法、提问法、联想记忆法

教学辅助:电子白板教学媒体

复习过程:

一、文言知识我积累:

自主复习板块一:学生快速手捂词义背记书下注释,然后测试学生积累的效果。自己对自己的检查效果给予客观地评价。可以向小组明确任务,让七个小组分别对基础知识中的文学常识、重点字词注音、重点词义、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等方面进行整理积累。然后小组之间互动展示、交流评价。

(一)、文学常识:

本文作者: ,字孔明, 时著名的 、 。人称“ ”。陆游曾称赞《出师表》道:“ ”表是 的一种文体。常见有:疏、表、奏、章几种。表主要是用来陈情的。

答案:(诸葛亮 三国 政治家 军事家 卧龙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

(二)、看拼音写汉二或看汉字写拼音

崩殂( ) 疲bì( ) bì( )下 恢弘( )

妄自菲( )薄 陟( )罚臧否( )

bì( )补quē( )漏 以遗( )陛下 行( )阵和睦

wěi( )自枉屈 二十有( )一年 夙( )夜忧叹

驽( )钝 以zhāng( )其咎( ) 咨诹 ( )善道

答案:(cú 弊 陛 hóng fěi zhì pǐ 裨 阙 wèi háng 猥yòu sù nú 彰 jiù zōu)

(三)、重点字词解释

1、中道崩殂 2、危急存亡之秋

3、以光先帝遗德 4、引喻失义

5、陟罚臧否 6、论其刑赏

7、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8、悉以咨之

9、性行淑均 10、不以臣卑鄙

11、猥自枉屈 12、遂许先帝以驱驰

13、夙夜忧叹 14、深入不毛

15、庶竭驽钝 16、至于斟酌损益

17、察纳雅言 18、以咨诹善道

19、以彰其咎 20、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

答案:(1、死;崩,古代皇帝死亡;殂,死亡;2、时;3、发扬光大;4、称引、譬喻;适宜,恰当;5、善恶;6、罚;7、选拔;给予;8、询问;9、淑,善;均,平;10、身份低微,见识短浅;11、辱,这里有降低身份的意思;12、奔走效劳;13、早晚;14、草;15、比喻才能平庸;16、损,除去;益,兴办、增加;17、正言;18、询问;19、表明、显扬;过失20、怠慢、疏忽)

(四)、通假字

1、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2、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3、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答案(1、“阙”通“缺”,缺点)

(2、“简”通“拣”,挑选)

(3、“有”通“又”)

(五)、词类活用

1、以光先帝遗德

2、此皆良实

3、亲贤臣,远小人

答案:1、光:名词活用动词,“发扬光大”

2、良实:形容词活用名词,“善良诚实的人”

3、亲、远:形容词作动词,“亲近、疏远”

(六)、一词多义

1、遗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wèi)陛下( )

深追先帝遗(yí)诏 ( )

2、效 恐托付不效( )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 )

3、以 先帝不以臣卑鄙 ( )

以光先帝遗德 ( )

以塞忠谏之路也 ( )

愚以为宫中之事( )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

4、 道:咨诹善道( )

中道崩殂( )

得道多助( )

答案:1、给予;遗留2、成效;任务3、因为;来;以致;认为;把;4、方法;道路;仁政 , 文章来自:学优网

复习课教案 《出师表》

白鹤初中 张成都

复习目标:

1、积累作者及“表”有关的常识

2、积累文中重点的字、词、句(字:字音、字形、通假字;词:课下注释中的重点词语、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句:主旨句、运用修辞的句子、课下注释中的句子)

3、理解文章的内容与写法。

4、会背诵、默写、翻译全文

复习方法:知识整理法、自由背诵法、提问法、联想记忆法

教学辅助:电子白板教学媒体

复习过程:

一、文言知识我积累:

自主复习板块一:学生快速手捂词义背记书下注释,然后测试学生积累的效果。自己对自己的检查效果给予客观地评价。可以向小组明确任务,让七个小组分别对基础知识中的文学常识、重点字词注音、重点词义、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等方面进行整理积累。然后小组之间互动展示、交流评价。

(一)、文学常识:

本文作者: ,字孔明, 时著名的 、 。【复习课教案《出师表》(3)】。人称“ ”。陆游曾称赞《出师表》道:“ ”表是 的一种文体。常见有:疏、表、奏、章几种。表主要是用来陈情的。

答案:(诸葛亮 三国 政治家 军事家 卧龙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

(二)、看拼音写汉二或看汉字写拼音

崩殂( ) 疲bì( ) bì( )下 恢弘( )

妄自菲( )薄 陟( )罚臧否( )

bì( )补quē( )漏 以遗( )陛下 行( )阵和睦

wěi( )自枉屈 二十有( )一年 夙( )夜忧叹

驽( )钝 以zhāng( )其咎( ) 咨诹 ( )善道

学优网http://www.gkstk.com/

答案:(cú 弊 陛 hóng fěi zhì pǐ 裨 阙 wèi háng 猥yòu sù nú 彰 jiù zōu)

(三)、重点字词解释

1、中道崩殂 2、危急存亡之秋

3、以光先帝遗德 4、引喻失义

5、陟罚臧否 6、论其刑赏

7、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8、悉以咨之

9、性行淑均 10、不以臣卑鄙

11、猥自枉屈 12、遂许先帝以驱驰

13、夙夜忧叹 14、深入不毛

15、庶竭驽钝 16、至于斟酌损益

17、察纳雅言 18、以咨诹善道

19、以彰其咎 20、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

答案:(1、死;崩,古代皇帝死亡;殂,死亡;2、时;3、发扬光大;4、称引、譬喻;适宜,恰当;5、善恶;6、罚;7、选拔;给予;8、询问;9、淑,善;均,平;10、身份低微,见识短浅;11、辱,这里有降低身份的意思;12、奔走效劳;13、早晚;14、草;15、比喻才能平庸;16、损,除去;益,兴办、增加;17、正言;18、询问;19、表明、显扬;过失20、怠慢、疏忽)

(四)、通假字

1、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2、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3、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答案(1、“阙”通“缺”,缺点)

(2、“简”通“拣”,挑选)

(3、“有”通“又”)

(五)、词类活用

1、以光先帝遗德

2、此皆良实

3、亲贤臣,远小人

答案:1、光:名词活用动词,“发扬光大”#from 本文来自学优网http://www.gkstk.com end#

2、良实:形容词活用名词,“善良诚实的人”

3、亲、远:形容词作动词,“亲近、疏远”

(六)、一词多义

1、遗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wèi)陛下( )

深追先帝遗(yí)诏 ( )

2、效 恐托付不效( )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 )

3、以 先帝不以臣卑鄙 ( )

以光先帝遗德 ( )

以塞忠谏之路也 ( )

愚以为宫中之事( )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

4、 道:咨诹善道( )

中道崩殂( )

得道多助( )

答案:1、给予;遗留2、成效;任务3、因为;来;以致;认为;把;4、方法;道路;仁政 文章来自:学优网

(七)、古今异义词

1、先帝不以臣卑鄙

2、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3、诚宜开张圣听

4、由是感激

答案:1、卑鄙:古义:身份低微,见识短浅;今义:品质低下、恶劣

2、痛恨:古义:痛心遗憾;今义:深切地憎恨

3、开张:古义:扩大;今义:商店开始营业或商店每一天第一次成交

4、感激:古义:感动振奋。 今义:意指激动感谢。

自主复习板块二:学生借助资料书快速翻译课文,然后学生之间开展挑战赛进行检测,看谁翻译的最准确?每一个学习小组可派代表向其它任一小组发起挑战,说出一个重点句,让其它小组成员翻译,根据小组成员的表现,评选出优秀小组。

(八)、重点句子翻译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2、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3、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4、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5、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6、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

7、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8、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9、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0、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11、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答案:(1、这实在是危急存亡的时候啊。

2、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而异。

3、如果有作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或做了好事对国家有贡献的,都应该交给主管的官员判定他们受罚或者受赏。

4、不应当有偏袒和私心,使朝廷内外刑赏的法令不同。

5、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思虑都忠诚纯正,所以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留给陛下。

6、都拿来跟他们商量,然后实行,就一定能够补救缺点,防止疏漏。

7、这些都是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

8、只希望在乱世里苟且保全性命,并不想在诸侯中做官扬名。

9、在军事上失败的时候接受重任,在危难紧迫的关头奉命出使(东吴)。

10、这是我报答先帝、忠于陛下的职责。

11、陛下也应该自行谋划,征询治国的良策,认识、采纳正确的言论。【复习课教案《出师表》(3)】。)

二、千古名句我会背

理解课文内容,用课文中的语句填空:

小组内互动检测,看谁背得最准确?根据小组成员的表现,评选出优秀组员。

1、诸葛亮分析当前形势的不利的客观条件的语句 。

2、诸葛亮分析当前形势的有利的主观条件是 。 3、《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原因是: 。

4、写出先汉兴隆和后汉倾颓的原因的句子是: ;

5、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 ;

6、诸葛亮给刘禅建议中最重要的一条是: ;

7、当任命一个人来挽救局面,人们常引用本文中的一句名言: ;

8、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 ;

9、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 ;

10、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是: ;

11、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 。

答案:

1、诸葛亮分析当前形势的不利的客观条件的语句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2、诸葛亮分析当前形势的有利的主观条件是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3、《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原因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4、写出先汉兴隆和后汉倾颓的原因的句子是:亲贤臣,远小人;亲小人,远贤臣;

5、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不宜妄自菲薄;

6、诸葛亮给刘禅建议中最重要的一条是:亲贤臣,远小人;

7、当任命一个人来挽救局面,人们常引用本文中的一句名言: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8、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9、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10、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是:奖率三军,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11、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①开张圣听;②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③亲贤臣,远小人。 文章来自:学优网

三、课文内容我探究

认真思考后,互动交流。

1、课文中诸葛亮就国内政治问题向后主刘禅提出哪几条建议?其中哪一条是主要的?

答案:三条建议: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佞。

亲贤远佞是三条建议的核心。因为“亲贤远佞”是前两条建议的思想基础,“广开言路”是前提,“赏罚分明”是关键,只有做到亲贤远佞,才能为忠谏之言开路,才能真正做到察纳雅言。

2、课文全文着眼于以情感人,这个“情”是怎样的“情”?

答案:报先帝,忠陛下。

3、本文与《隆中对》在表达方式有何不同?

答案:《出师表》以议论为主,兼用记叙和抒情。《隆中对》以记叙为主。

4、课文中先后13次提到先帝,有何作用?

答案:勉励后主“光先帝遗德”“深追先帝遗诏”,以完成先帝未竟的“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大业。

5、你心目中的诸葛亮是怎样的一个人?

答案:忠心耿耿、淡泊名利、知恩图报、深谋远虑的忠臣形象。对先主刘备忠心耿耿,竭力辅佐后主刘禅;为建立蜀国大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智慧的化身等

6、你还知道《三国演义》中反映诸葛亮的典型事例有哪些?:

答案:有空城计、七擒孟获、草船借箭、 舌战群儒、摆八阵图、三气周瑜等。

四、反馈矫正我能行

中考链接

中考练兵要独立自主,查缺补漏贵究错悟理。

自己解答后再交流,看谁能成为本节中考练兵的语文学科之星?

(2009年)湖南省邵阳市

(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虑,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依、允等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复之言,则责攸之、依、允等之咎,以彰其慢。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节选自《出师表》)

(乙)伏念臣赋性拙直,遭时艰难,兴师北伐,未获全功,何期病在膏肓,命垂旦夕。伏愿陛下清心寡欲,约己爱民,达孝道于先君,存仁心于寰宇,提拔隐逸以进贤良,屏黜奸谗以厚风俗。臣家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孙衣食,自有余饶。臣身在外,别无调度,随时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4分)

①躬耕于南阳 ②先帝不以臣卑鄙

③约己爱民 ④悉仰于官

2.翻译下列句子。【复习课教案《出师表》(3)】。(4分)

(1)、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2)、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也。

3.选出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 )(2分)

A.先帝/不以臣卑鄙 B.咨臣/以当世之事

C.提拔隐逸/以进贤良 D.臣身/在外

4.甲、乙两文体现了诸葛亮的哪些可贵品质?(2分)

5.结合选文(甲)概括诸葛亮上表出师的原因。(2分)

6、甲、乙两文中诸葛亮反复向后主刘禅提出了一条什么建议?这条建议在当今有何现实意义?(4分)

7、你知道后人对诸葛亮有何评价吗?举出一例即可。(2分)

附乙文翻译:

(伏:对皇帝上表时表示自己趴在地上不敢起来。敬词)念在老臣天性(赋性:天性)笨拙,耿直,正好赶上天下都很艰难的时世,起兵北伐,还没有获得完全的胜利,谁料到(何期:谁料)病在在膏肓,生命危在旦夕(垂:悬挂。今人常说命悬一线,即此意)。(伏:同上文)老臣只愿皇帝陛下能清心寡欲,约束自己,爱戴自己的老百姓,让自己的孝道能通达至先帝,使自己的仁爱之心能广布于天下(寰宇:天下),提拔那些隐士逸士,让贤良能走进宫庭,把那些奸臣馋臣从身边支开罢黜,以使民风变得淳朴忠厚。老臣当初侍奉先帝时,(一切支出)全都依靠官府(仰:仰仗,依靠),没有自己经营过生计。现在都有了八百株桑树(蜀中织锦是大行业,有桑树就有财源),还有十五顷薄田,子孙的吃穿用度,自然很丰足,甚至有盈余。老臣现在人在外面,没有别的什么要调整的地方,跟着时节变化而变化的吃穿,全都仰仗朝廷,不用去干别的营生,使这些吃穿多一丁点儿(以长尺寸:使它的尺寸有所增长)。我将来去世的时候,不允许家人收受财物,在外有盈余的钱财,而辜负了陛下的恩德啊。

答案:1.①躬:亲自,亲身 ②卑鄙: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③约:克制 ④悉:全部,都

2. (1)亲近贤臣,远避(疏远)小人,这是汉朝前期所以能够兴盛的原因。

(2)、我将来去世的时候,不允许家人收受财物,在外有盈余的钱财,而辜负了陛下的恩德啊。

3.D

4.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忠心耿耿,尽职尽责,公正廉洁。

5. ⑴报先帝,忠陛下;⑵南方已定,兵甲以足。

6、亲贤臣,远小人,选贤任能。对于当今的领导干部来讲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只有选拔有才能的人,善于听取意见,才能更好的为人民服务,为百姓办实事,如果只是一味任人唯亲或量“财”而用,那只会祸国殃民,违法乱纪,被人民所唾骂,成为国家的罪人。

7、评价:陆游: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杜甫: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潮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三 : 复习课教案

基础知识15分

现代阅读:
文言文20分

默写10分

作文50分

默写检测记录

篇目 3班 4班

《梅岭三章》 √ √

《敕勒歌》 √ √

《秋浦歌》 √ √

《石壕吏》 √ √(张楠)

√ √

《木兰诗》 √ √

首先

(1)对原文要认真品味,透彻理解,对原作的主要情节,人物形象等要了然于胸。

在此基础上,根据题目要求对原作内容作适当的取舍和剪裁。但改写不同于一般的创作,不能脱离原作的主要情节而随意杜撰,或者节外生枝地编造情节。

其次,在驾驭了原作的材料以后,应该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当然,原作中富有表现力的语句,应当加以吸收运用,但这种吸收运用,也不是盲目的摘抄或简单拼凑,而是将原作的语言经过消化,与自己的语言相融合,自然的加以运用。

第八单元复习要点

一.背诵默写

《梅岭三章》

《木兰诗》

《古代诗歌五首》

二.文学常识

1.作家作品、出处

2.诗歌分类

3.课下注释——字词

三.训练内容

①七八单元基础知识训练题

②《海淀金牌》(一)(二)

③调研题

第一讲(周三)

完成以下两项内容:

一.结束《古诗五首》中的最后一首的教学。

二.指导语 言复习的重点及思路。

1.以期中以后的五、六、七、八单元为复习重点;

2.复习思路:

①以单元为单位一一落实单元训练要点;

②顺序是从第八单元开始往前复习;

③复习路线有三条:

A.基础知识训练,每两单元出一套训练题,年组统一命题;

B.阅读理解训练:五、六、七、八单元各出一套训练题,年组统一命题。

C.以《海淀金牌》《训练指导》《迁移训练》和《调研题》八套为选做内容,进行补充训练。

3.余下的时间背诵默写《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第二讲(周四)

复习内容:

一.讲解第八单元复习要点

1.背诵默写

《梅岭三章》

《木兰诗》

《古代诗歌五首》

2.文学常识

①作家、作品、出处

②诗歌分类

③课下注释

3.理解分析。

以《梅岭三章》、《木兰诗》、《石壕吏》为重点。

二.复习内容

3班:讲解《训练指导》中29~33课的疑难问题。余下时间背诵默写《木兰诗》第1、2、3、4节,并画对偶句。

4班:讲解“《梅岭三章》、《弈喻》检测题”,学生熟记第八单元注释,及第七单元字词,晚自习测试“七、八单元基础知识训练”

第三讲(周五)

复习内容:

1.为巩固第八单元基础知识,领学生做《海淀金牌》第八单元习题(一)、(二)。

2.背诵默写《石壕吏》。

第四讲(周一)

复习内容:

1.对第八单元进行综合训练。

做“单元调研题八”

(2.重难点问题分析、讲解)

补充:第一节讲“第八单元基础知识小测”(3班)

(4班)检测“第八单元基础知识小测”第一题、第四题。

讲评“七八单元基础知识训练”

第二节测试“第八单元调研题”

第五讲(周二)

第一节:

讲评“单元调研题(八)”

第二节复习第七单元

一.复习要点:本单元是议论文单元。有一篇记叙文,三篇议论文,学习这个单元重点掌握记叙中的议论,理解它的作用:为揭示事件的内涵及人物的精神品质,同时注意议论文中记叙成分的特点和作用。有的列举事例是为了证明论点,或观点如《谈骨气》《失败是个未知数》;有的是在叙事中隐含着观点,最后归纳出结论,如《起点之美》;有的是把一件事作为评论对象,引出事理,如《弈喻》,虽然记叙成分在不同篇章中作用不同,但有一点是一致的:议论以议论为主,记叙是为议论服务的。

二.重点篇章:《谈骨气》《弈喻》背诵默写,另两篇重点掌握注释中的词语。

三.测试:“第七单元阅读理解训练”

四 : 成语复习教案教案


授课者:彭爱明

【复习目标】
掌握高考成语题的解题方法
重点:①理解容易望文生义的成语 ②辨析容易混淆的成语
【知识讲解】
讲解正确理解和使用成语的方法:
1、理解关键词的含义,不可望文生义
2、在理解原意的基础上,把握比喻义
3、辨清容易混淆的成语
①形相近而义不同的
②意义相近而有细微差别的
③褒贬色彩不同的
4、符合语法规范或逻辑关系
【复习时间】10课时
一、高考成语干扰角度解密
高考语文卷中每年都有成语运用的题目。从历年高考来看,它都是以选择题型出现,且近几年都是要求考生选出使用正确的一项;但是这道题的得分情况并不理想。其实占领这一“制高点”并不难,关键要破译命题者设置干扰角度的“密码”。
1、熟悉历年高考中出现过的成语。
最近几年高考出现过的成语:
2003年 捉襟见肘 未雨绸缪 自惭形秽 如数家珍
2002年 光怪陆离 雨后春笋 有口皆碑 偃旗息鼓
2001年 安步当车 颐指气使 车水马龙 蓬荜生辉
2000年 汗牛充栋 淋漓尽致 洗心革面 左右逢源
1999年 殚精竭虑 美伦美奂 炙手可热 一劳永逸
1998年 望其项背 处心积虑 火中取栗 拭目以待
1997年 莘莘学子 不孚众望 趋之若鹜 万人空巷
从历年高考的情况来看,试题中出现的成语除个别(如“美伦美奂”、“不孚众望”等)较生僻外,绝大部分是在报纸杂志上经常出现而且容易用错的成语。所以,我们在进行成语复习时,不能见难就钻,应当注意的恰恰是那些常见而易错的成语,这样才会取得比较好的复习效果。
2、熟悉高考成语设题的干扰角度
解密之一:望文生义,故意曲解。
高考中有一些大家不常见的成语,命题者设题时常常利用我们不理解成语的含义,在设题时望文生义,故意曲解词义。如:
例1、这次选举,本来他是最有希望的,但由于他近来的所作所为不孚众望,结果落选了。(1997题)
例2、成都五牛队俱乐部一二三线球队请的主教练及外援都是清一色的德国人,其雄厚财力令其它甲B球队望其项背。(1998年题)
例1中 “不孚众望”与“不负众望”,仅一字之差,但就是这一字之差,其语义迥然不同。“不孚众望”中的“孚”是“信服”的意思,整个成语的意思是“不能使大家信服”;“不负众望”意为“不辜负大家的期望”,可见句中的成语“不孚众望”运用是恰当的。例2 中“望其项背”意思是“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脊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式,这里误解了词义,使用也不恰当。很多的时候,成语字面的意思与它本来的意思是大不相同的。如果按字面的意思来理解就会出错,高考考过的类似的成语还有: “应接不暇”“琳琅满目”“目不暇接”“美不胜收”“耸人听闻”“骇人听闻”,“万人空巷”“炙手可热”“首当其冲”等。
解密之二:张冠李戴,用错对象。
有些成语只适用于描述特定的人或事,有特定的“方向性”,命题者常常故意偷梁换柱,张冠李戴,把使用的对象、特定的“方向性”有意弄错。如果不了解它特定的适用对象,特定的“方向性”,就会出现毛病。如:
例3、本刊将洗心革面,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决心向文学刊物的高层次、高水平攀。(2000年题)
“洗心革面”比喻彻底悔改,指人的改过自新。而不能用来形容刊物。高考考过的类似的成语还有:“美轮美奂”“汗牛充栋”“左右逢源”“车水马龙”“蔚为大观”“蓬荜生辉”。
解密之三:忽视语境,不分范围。
具体的语境往往有区别语义的功能,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忽视语境,否则就会用词不当。成语有一定的使用范围,有些成语的误用正是由于分不清范围的大小。而命题者设置干扰项时常常故意忽视语境,不分范围,造成错误判断。如:
例4、只要你设身处地,到抗洪抢险第一线去,你就不能不为我们子弟兵那种舍己为人的精神所感动。
“设身处地”的意思是“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地位或境遇中”,而句子的语境是要“到抗洪抢险第一线去”,不是设想,因此此处不能用“设身处地”,只能用“身临其境”才妥当。
解密之四:违情背理,不合逻辑。
一个词语依据的某种语法关系,往往有较固定的搭配方式,如果脱离这种搭配,则容易出错,有些成语的使用也有其特定规则,比如说修饰语与中心词不搭配,动词与宾语不搭配,有的本身就不能带宾语等等。还有些成语从意义上看符合句意,似乎没有错误,这时不妨从逻辑事理的角度来检查一下,成语误用的“不合逻辑”主要表现是自相矛盾。如:
例5、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1997年)
“莘莘学子”,查《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释“莘莘”为“形容众多”。可见“莘莘学子”就是“众多的学子”。既然是“众多的学子”何言“一个”?删去“莘莘”,意思就通顺了。高考考过的类似的成语还有:“安步当车”(2001年)。
解密之五:混淆情感,褒贬不分。
成语的感情色彩可谓褒贬分明,如“无微不至”与“无所不至”,仅一字之差,感情色彩却截然不同,因此,我们在运用时,要因目的、场合、对象的不同而异,用于赞扬、夸奖的使用褒义成语,用于贬斥、批评的使用贬义成语。否则,成语运用就不恰当了。命题者却故意贬词褒用,或褒词贬用。如:
例6、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竟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鹜。(1997年题)
本句旨在突出“画家”,尤其是“艺术爱好者”观摩“齐白石画展”的热情,而句中却用“趋之若鹜”(像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比喻很多人争着赶去)这个含贬义的成语来表示,运用不恰当是不言而喻的,可改为“纷至沓来”。高考考过这样的成语还有:“无所不为”(1995年),“处心积虑”(1998年),“殚精竭虑”(1999年),“蠢蠢欲动”(2000年春季),“雨后春笋”“有口皆碑”(2002年)等。
解密之六:叠床架屋,语义重复。
这种类型主要表现在句子中已含有该成语的部分意思的词语,而命题者却还运用包含这个意思的成语,从而造成整个句子叠床架屋的毛病,如不加细辨,就会发生误判。如:
例7、看到他这种滑稽的表情,坐在身旁的一名外国记者忍俊不禁扑哧一声笑起来。
“忍俊不禁”是“忍不住笑”的意思,而句中“扑哧一声笑起来”与“忍俊”的意思一样,因而造成重复。删去“扑哧一声笑起来”,句子才简明。
解密七:不知本义,不明来源。
不少成语的词义后来都被引申了,但它的本义偶尔还会出现,当一个成语重新回到本义时,我们不能轻易认为它用错了。
例8、关于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的种种天真的、想入非非的神话和传说,说明古埃及人有着极为丰富的想象力。(1995年题)
“非非”,佛家用语,指一般人认识所达不到的境界。“想入非非”现比喻脱离实际,幻想不能实现的事情,含贬义。在此句中,使用的是本义,更有利于表现古埃及人想象力的丰富。类似的成语高考考过的还有:“灯红酒绿”(1992年),“淋漓尽致”(2000年),“指手画脚”“不三不四”(2001年春季),光怪陆离(2002年)等。
二、复习要点
历年高考对成语的考查,主要是要求我们能根据具体的语境判断成语的运用是否恰当。而要正确判断成语运用是否恰当,就必须了解成语的意思,明确成语的使用范围、对象及褒贬色彩等情况。在复习中,只要针对这些情况,从了解成语的特点出发,加强练习,勤于积累,就可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平时对成语的练习、积累,都要注意。
(一)了解成语的特点。一般说来,成语具有古语性、定型性、完整性的特点。
1、古语性。有的成语中保留了古汉语词语的意思或用古汉语语法结构。如“不过尔尔”中,前一个“尔”是“如此、这样”的意思;后一个“尔”同“耳”,相当于“罢了”。意思是“也不过如此而已,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又如“时不我待”,照现代汉语的习惯,应理解为“时不待我”,“不我待”是“不待我”的倒装。意思是“时间不会等待我们,指要抓紧时间”。
2、定型性。成语的结构不能随意变动,也不能随意换字或增减字。如“入木三分”不能说“三分入木”。“入木三分”来源于古籍记载,说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工人用刀刻时发现墨迹渗入有三分深。形容书法笔力强劲,也比喻见解、议论深刻。如果说成“三分入木”就不是其原意了。又如“九牛一毛”不能改成“十牛一毛”。
成语在一般情况不能改变结构。但在特定的场合中,某些成语结构可以活用。有些成语,在不变更基本结构和原来意义的前提下,个别音节在一定范围内可以变换次序或是换成别的音节。如千钧一发——一发千钧,同工异曲——异曲同工,每下愈况——每况愈下。
但如果由于变动结构而改变了愿意,那就是另一个成语了。如“小题大做”与“大题小作”这两个成语,前者比喻把小事当做大事来处理,后者则比喻把大问题当做小事情来处理。两个成语的意思完全不同。
3、完整性。成语的各个组成部分合起来表示一个统一的完整的意思,不能把它割裂开来。如:“义无返顾”中,“义”是指应该做的事,正义的事;“反顾”指回头看。把“义”“无”“反顾”连起来理解为:做正义的事,勇往直前,绝不犹豫回顾,亦即指为正义而勇往直前,绝不回头。
(二) 理解成语中关键词的含义
例1、不刊之论:“刊”指消除,“不刊”指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这个成语指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如果把“刊”理解为“刊登”“刊载”,那么把这个成语解释为不能刊登的言论,意思就完全相反了。
例2、登堂入室:“堂”指古代宫室的前屋,“室”指古代宫室的后屋。意思是登上厅堂,进入内室。“入室”比喻达到最高境界,“登堂”仅次于“入室”,整个成语比喻造诣逐渐达到高深的程度。
(三)弄清成语超常运用的特殊性
对成语的理解,既要掌握常规用法,又要了解非常规用法。如果被成语的常规用法束缚,不能根据具体的语境灵活变通,就会误入歧途。如1995年的“想入非非”和1997年的“不孚众望”就属非常规用法的考查。有些同学只知道“想入非非”常规用法是不切实际的胡思乱想,却不知道它的非常规用法指想象进入到一般人所想象不到的境界,结果失误。这是不改变成语词素而改变成语的常用含义,广告用语常用这种修辞方法,如说该厂的牙刷坚固耐用,可巧用成语“一毛不拔”。
(四)弄清用错的类型
成语使用时应注意成语本身的限定、前提和条件,成语本身的词素含义,成语的感情色彩与适用范围,还要注意这些成语与上下文语境之间的相关性与融合性。根据历年高考考试的特点,熟悉这些出错的类型,适当积累和练习,就能有的放矢。
1、不明整体,望文生义
成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就是意义的整体性。我们要透过字面意义去进一步深入理解,不能想当然或一知半解。否则,就会误解词义,使用错误。有些成语可以直接从字面去理解;而绝大部分成语需要透过字面意义去深刻地理解,如果对成语意义不加认真推敲,仅从字面去简单、肤浅地理解,就会造成望文生义的毛病。
例①这篇文章不仅结构混乱,而且文不加点,令人费解。
古人写文章都是文不加点。今天的人读起来很吃力。
例②发展生产力是当前首当其冲的大事,是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
例③三人成虎,人多为王;这似乎成了宗派主义者们的信条。
例④也许有人认为唐代王维除了作诗之外别无长物,其实,王维的画也是作得不错的。
例○5此城四郊多垒,固若金汤,不宜强攻。
例○6告别时,他非要送我几件高档衣料不可,真是大方之家。
辨析:①中“文不加点”并非“写文章不加标点”,而是“形容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能写成”。形容思维敏捷,写作技巧纯熟。如:“他略加思索,便提起笔来,文不加点地写下去。” ①句显然是望文生义,以为“点”就是指标点符号,因而造成误用。其实“点”在这里表示涂改。
②中“首当其冲”不是“首要的”之意,它比喻最先受到冲击、压力、攻击或首先蒙受灾难。
③中“三人成虎”与“人多为王”不同义,它比喻谣言或讹传一再反复就会使人信以为真。
④中“别无长物”不是说“别无长处”,而是指“形容家贫,一无所有”。
○5中的“四郊多垒”与“固若金汤”并提。显然是指此城的城防工事坚固。而“固若金汤”与“四郊多垒”的意思正好相反,“四郊多垒”的意思是指四郊都有敌人的营垒。后用来形容敌人四面进击,形容危急。
○6“大方之家”是指懂得大道理的人,后泛指见识广博或学有专长的人。大方:大道理。而在例句中,由于望文生义,误将“大方”理解成不吝啬,从而导致了整个成语的误用。
在浩瀚的成语之中,望文生义的现象随时都可能发生,我们不得不加以留意。
2、反用其义
例①一过春节,村里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去了;偌大一个村庄只落得万人空巷,好不清冷。
例②南京大屠杀铁证如山,有口皆碑,不容抹杀。
辨析:①中“万人空巷”,意即“很多人走出巷而聚集在一块,形容人多,场面热烈”。
②中“有口皆碑”,意即“所有人的嘴都是活的记功碑,比喻到处受到赞扬”。
3、褒贬颠倒
成语的褒、贬色彩不同的。例:“半斤八两”与“平分秋色”。“半斤八两”比喻彼此不相上下,多含贬义。如:“论本事,他们俩可算半斤八两,都不怎么样。”“平分秋色”比喻双方各得一半,也比喻不相上下,可以匹敌。如:“他的技艺很好,可与名家平分秋色。”这是褒义的。但应该注意的是,有些成语根据对象、场合不同,可能有不同的褒贬色彩,复习时应加以防范。如“标新立异”作中性时,可解为“独创新意,立论与人不同”;作贬义时,则可解为“为了显示自己,故意另搞一套”。又如“呼风唤雨”,作褒义时,可比喻群众具有支配自然的伟大力量;作贬义时,则指反动势力的煽动。有很多成语具有鲜明的褒贬色彩,运用时不能根据句子感情倾向的需要选取成语,就会损害表情达意,或令人失笑。
例①《三国演义》中《火烧赤壁》一回,活画了蒋干这个不学无术,胸无城府的腐儒形象。
例②(春天的故事)曲词优美,为群众喜闻乐见,真不愧为阳春白雪。
○3李明见别人在下棋、不免贝增心喜、蠢蠢欲动。(跃跃欲试)
○4姐姐性格孤僻,卓尔不群,平时很少参加社交活动。
辨析:①中“胸无城府”,形容襟怀坦白,不隐瞒什么。含褒义。
②中“阳春白雪”,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含贬义。
○3中的“蠢蠢欲动”原是形容虫子蠕动的样子,现多用来形容敌人准备进犯或坏人准备捣乱,明显带有贬义。如“据点里的敌人又蠢蠢欲动”。
○4中的“卓尔不群”是指高高直立,超出一般,形容道德、学问的成就超乎寻常,与众不同。这句将“卓尔不群”和“性格孤僻”并列,显然是误认为“不群”就是“不合群”,这与原意大相径庭,应当将“卓尔不群”改为“落落寡合”或“郁郁寡欢”。
以上都是由于色彩不当而造成的成语误用。要注意的是修辞上的褒词贬用或贬词褒用,不属此列,它是作者为了取得某种效果而故意用的一种修辞方法,一般情况下,往往加“引号”以加以区分。
例:这个政府(国民党政府)“专心一志”打内战,提出了“攘外必先安内”的口号。
“专心一志”形容非常专心,褒义,这里是作者故意褒词贬用,以达到一种强烈的讽刺效果。
4、使用对象配错
成语有具体的适用对象、范围,或人或事,不能张冠李戴,有的成语只能用于某一对象,必须弄清使用范围和使用对象,若不加以区别也会造成误用。如“汗牛充栋”仅用于物(书),不能用于人;“青梅竹马”“两小无猜”都是指从小就相识的异性,不能用在同性身上;“举案齐眉”只能用在夫妻之间,不能用在兄弟、姐妹、朋友之间;“眉飞色舞”只用于人,不用于其他事物;“相提并论”可用于人,也可用于事;“老气横秋”可用于三类人:(1)老练而自负的人,(2)没有朝气的年轻人,(3)摆老资格的老年人。
例①各种花卉,争奇斗研;若用国色天香来形容,实不为过。
例②桂林的山水黄山的松,真是巧夺天工。
辨正:①中“国色天香”,原指色香俱备的牡丹花,不用于“各种花卉”。
②中“巧夺天工”,意为“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而“桂林的山水黄山的松”本身就是天然,不在“人工”之列。
5、误用典故
某些成语来源于典故,来源于古诗文,往往有其特定含义,浓缩了许多内容,如果不懂得这些成语的来源以及特殊意义那么就容易误用。
例①随着双边关系的改善,中俄两国终于结为秦晋之好。
例②让梨推枣是广为传颂的谦让美德的表现;假如只有一个梨子的时候,孩子们难道不应该让给妈妈吗?
辨正:①中“秦晋之好”,指两姓联姻,并非指两国关系友好。
②中“让梨推枣”,用指兄弟关系友爱,不用于母子关系。
6、人称或角度不当
例①厂长的发言确定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
例②在家里,爸爸做事总是先斩后奏,什么事情都是做了以后才让我们知道。
辨正:①中“抛砖引玉”,用于第一人称谦让之辞,不适用以第三人称叙述。
②中“先斩后奏”,用于下级把事情处理完后再向上级报告,不适用于平辈关系或上对下。
7、不分程度轻重
有些成语词义有轻重之别,切不可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
例①考前每个考生都应充分做好复习准备,否则,上了考场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就会影响正常水平的发挥。
例②王老师勤勤恳恳,日理万机,在教坛上默默奉献了30年。
例○3工人俱乐部里,象棋、扑克、乒乓球、电视机、书报、画片,包罗万象。
辨正:①句中,“三长两短”,指意外的灾祸或事故,也特指死亡,程度很重,不适于用于句①。
②“日理万机”的意思是指一天内要处理上万件事务,一般指君主或国家领导人每天忙与处理繁多的政务。该词词义较重,用在普通老师身上,就犯了“大词小用”的毛病。
○3 “包罗万象”形容内容庞杂,无所不有。而本句谈不上“包罗万象”,也有“大词小用”的毛病。
8、缩小词义使用范围和数量关系
(1)顾此失彼。 如:“排雷是生死攸关的工作,这个排雷部队已伤亡200多人。”(“生死攸关”是指生和死两个方面,而从整个句意来看,强调排雷工作的危险性,并不包含“生”,顾此失彼而造成失误。)
菊花盛开,姹紫嫣红,煞是好看。(姹紫嫣红”,形容各种花卉鲜艳娇美。而“菊花”并不代表各种花卉。)
(2)语义相左。 如:“新兴商城才开张,鸿运百货大厦又敲响了锣鼓,两家商店形成了鼎足之势。”(“鼎足”是指三方面局势,前文是“两家商店”,语境义与成语含义相悖而误。)
9、尊卑关系颠倒
例①同学们经常向老师请教,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值得提倡。
例②正值老教授八十寿辰之际,晚辈们集体送去了一块匾额,上面写着“恭祝您老长命富贵”。
辨正:①中,“不耻下问”,意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②中,“长命富贵”,旧时用于对小孩的祝福。
10、比喻不当,在理解愿意的基础上,把握比喻义。
和盘托出:原意是端东西时连盘子一起托了出来。比喻毫无保留地说出实情。了解该成语的原义和比喻义,使用时就不会出差错。
李代桃僵:语出古乐府《鸡鸣》:“桃生露井上,李树生桃旁。虫来啮桃根,李树代桃僵。树木身相代,兄弟还相忘。”本来是用桃、李共患难比喻兄弟相爱相助。后比喻互相顶替或代人受过。
例①辩论会上,听了同学们的发言,老教授真有一种如坐春风之感。
例②好一幅“梅花闹春”图,这妙手回春之作,把人们带到了融融春光之中。
辩正:①中,“如坐春风”比喻受到良师的教诲”。
②中,“妙手回春”称赞医生医术高明,能把病人治好。
11、搭配不当
例:这篇杂文对社会时弊的议论更是惟妙惟肖。
辨正: “惟妙惟肖”:形容刻画或描摹非常逼真。而句中的主语是“议论”,“惟妙惟肖”与它搭配,显然不当。
12、生搬硬套。牵强附会
例①在那磋砣岁月,我们的革命先辈爬雪山,过草地,吃了多少苦啊!
例②节日的夜晚,华灯齐放,流光溢彩,美轮美奂。
辨正:①中,“磋陀岁月”:原意为把时间白白地耽误过去,而句中理解为“艰苦岁月”了,牵强。
②中,“美轮美奂”:形容屋宇华丽、高大众多。句中将此词用以形容灯光,实属附会之词。
13、似是而非,彼此误代
(1)形相近而义不同的。例:“骇人听闻”与“耸人听闻”。这两个成语只有开头的一个字不同。两者都有“听了使人震惊”的意思,而“耸人听闻”还有“夸大或捏造事实来使人震惊”的意思。如:“他们散布了许多耸人听闻的谣言,企图扰乱人心。”这句中的“谣言”指没有事实根据的消息,因此用“耸人听闻”来与它搭配是恰当的,如果用“骇人听闻”就不确切。
(2)意义相近而又有细微差别的。例:“功亏一篑”与“前功尽弃”,这两个成语都有“最后未能完成,以前的努力完全白费”的意思,而“前功尽弃”这个成语本身并未指明以前的努力为什么白费。这就是两者的区别。如“这次试验眼看就要成功了,要坚持下去,千万不能松动,否则,功亏一篑,实在可惜。”“炸城的工事也遭到了好几次的顿挫,……每遭一次顿挫,总要使前功尽弃,又来重起炉灶。”
①我收到一封国外来信,上面的邮票不胫而走,不知被哪个集邮迷撕去了。
②她父亲思想开明,对女儿和儿子等量齐观,并无重男轻女的思想。
分析:例①中“不胫而走”应为“不翼而飞”。“不胫而走”是指没有腿而能行走,“不翼而飞”是指没有翅膀却能飞走。“不胫而走”侧重指事情、消息等用不着刻意宣传,就迅速流传开来,而“不翼而飞”则着重指什么东西突然不见了
例②中的“等量齐观”应改为“一视同仁”。这两个成语虽说都有“同样看待”的意思,但“等量齐观”一般用于生命的事物之间的比较,如:”因为他是把贫富、贵贱、智愚、贤不肖、是非、大小,都一律等量齐观的。“而一视同仁”着重强调的是对人或动物的态度是平等的,不分厚薄亲疏,如:“是故圣人一视而同仁,笃近而举远。”
例③乐于助人本是无可厚非的,可是在有的人看来,这是一种迂腐。
例○4想不到昔日的“浪子”今天却成了英雄,这就不得不令人另眼相看。
例○5对贫困地区,大家又是捐钱又是捐物,真是无所不至。
辨正:③中“无可厚非”应换为“无可非议”。
○4中“另眼相看”应换为“刮目相看”。
○5中“无所不至”,意思是“什么坏事都做或坏事都做遍了”。若换成“无微不至”就好了。
另外,像以下成语也容易误代:
不可思议——不可理喻;
梦笔生花——妙笔生花;
披肝沥胆——呕心沥血;
首屈一指——屈指可数。
14、词不达意,自相矛盾
例:①离家出走的小燕来到公园电话亭:“妈,我成了断线风筝,无家可归了。”
②这些具有穿云裂石之功的大力士一上场,就把观众的目光吸引了过去。
○3这次演出比较成功,只是个别动作有点装腔作势,不自然。

[1] [2] [3] 下一页  

本文标题:英语复习课教案-手语课教案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69391.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