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发布时间:2017-12-17 所属栏目:李白很忙

一 :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出自唐朝诗人王湾的《次北固山下》

首联: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颔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尾联: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赏析
  诗以对偶句发端,既工丽,又跳脱。“客路”,指作者要去的路。“青山”点题中“北固山”。作者乘舟,正朝着展现在眼前的“绿水”前进,驶向“青山”,驶向“青山”之外遥远的“客路”。这一联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小景是难得出现的。如果在三峡行船,即使风顺而风和,却依然波翻浪涌,这样风平浪静的小景也是难得出现的。诗句妙在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等的大景也表现出来了。

  读到第三联,就知道作者是于岁暮腊残,连夜行舟的。潮平而无浪,风顺而不猛,近看可见江水碧绿,远望可见两岸空阔。这显然是一个晴明的、处处透露着春天气息的夜晚,孤舟扬帆,缓行江上,不觉已到残夜。这第三联,就是表现江上行舟,即将天亮时的情景。

  这一联历来脍炙人口,说:“‘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诗人已来少有此句。张燕公(张说)手题政事堂,每示能文,令为楷式。”(《河岳英灵集》)明代胡应麟在《诗薮·内编》里说,“海日”一联“形容景物,妙绝千古”。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样匆匆不可待,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这两句炼字炼句也极见功夫。作者从炼意着眼,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而加以强调,并且用“生”字“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此句与“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有异曲同工之妙。

  海日东升,春意萌动,诗人放舟于绿水之上,继续向青山之外的客路驶去。这时候,一群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雁儿正要经过洛阳的啊!诗人想起了“雁足传书”的故事,还是托雁捎个信吧:雁儿啊,烦劳你们飞过洛阳的时候,替我问候一下家里人。这两句紧承三联而来,遥应首联,全篇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诗人乘舟来到北固山下,展现在眼前的是山青水碧的壮丽景色。残夜将尽,旭日从水中孕育而出;时令虽在旧年,春意已经闯入江南。“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着时光的流逝,蕴含自然理趣。

  该诗写冬末春初、作者舟泊北固山下时看到的两岸春景。先写青山重叠,小路蜿蜒,碧波荡漾,小船轻疾。“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描摹长江下游潮涨江阔,波涛滚滚,诗人扬帆东下的壮观,气概豪迈。“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为历来传诵的名句,描绘了昼夜和冬春交替过程中的景象和心中的喜悦,由此而引动末句的乡思,以归雁传书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春景和乡思和谐交融。

  总之,这首诗抒写诗人泛舟东行,停船北固山下,见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而引发的怀乡情思,熔写景、抒情、说理于一炉。全诗和谐优美,妙趣横生。堪称千古名篇。这首题为《次北固山下》的五律,最早见于唐人芮挺章编选的《国秀集》。唐人殷璠选入《河岳英灵集》时题为《江南意》,但有不少异文:“南国多新意,东行伺早天。潮平两岸失,风正数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从来观气象,惟向此中偏。”本文系据长期传诵的《次北固山下》。

  王湾是洛阳人,一生中,“尝往来吴楚间”。“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以北,三面临江。上引《江南意》中首二句为“南国多新意,东行伺早天。”其“东行”,当是经镇江到江南一带去。诗人一路行来,当舟次北固山下的时候,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触发了心中的情思,吟成了这一千古名篇。 诗以对偶句发端,既工丽,又跳脱。“客路”,指作者要去的路。“青山”点题中“北固山”。作者乘舟,正朝着展现在眼前的“绿水”前进,驶向“青山”,驶向“青山”之外遥远的“客路”。这一联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与末联的“乡书”、“归雁”,遥相照应。

  这首五律虽然以第三联驰誉当时,传诵后世,但并不是只有两个佳句而已;从整体看,也是相当和谐优美的。

二 :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在北京的冬夜,这样雾霾深重的时节,突然想起江南的春天。想起那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忽然被打动。想到这雾霾深重的冬日,要多有几次清朗的天气,才有气象。

实则我未必觉得江南的春天有多浪漫,霪雨绵绵,阴寒入骨,我是欲哭无泪,受了多年的折磨,逃到北方才解脱,豁然觉得天青地阔,居然还有这么干脆的春天,虽然短,但胜在爽快,反而叫人留恋。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是一句旧句,常写成新春的对联贴在门上,抬头举目,十户里面倒有五户是它。少时朦胧,难解其中意境,只觉得是一句新春的祝福而已。而今突然想起,才觉得这真是有气象的句子。

王湾是开元年间的诗人,洛阳人,字号不详,在唐玄宗年间中了进士,《唐诗纪事》说他登先天(唐玄宗年号)进士,开元初为荥阳主簿。因为博学被选去校正秘阁群书,校对典籍,功劳不小,因功转任洛阳尉,最后的官职也是这个。

县尉是不高的官职,很多诗人都对任县尉这种职位表示了尴尬和不满,最有名的,当属诗人高适在未得志之前,说的“拜迎官长心欲碎,鞭挞黎庶令人悲”。在王湾的诗中却少见这种不满,一来是因为他遗作较少,后人难窥全貌,二来可能也与他心性有关,不是特别在意官职,也就少了许多“才高位卑”的矛盾。

王湾存诗不多,得十余首而已,却与张若虚一样,凭一首即可名传后世。这首《次北固山下》,在当时就是众口相传的佳作。“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是盛唐名句。开元年间,宰相张说曾亲手将这两句诗题写于政事堂,“每示能文,令为楷式”,让文人学士学习。直至晚唐,诗人郑谷还说“何如海日生残夜,一句能令万古传”,如施蛰存先生所说,王湾的诗名,全靠这一联,垂于不朽(www.61k.com)。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次,是停留的意思。北固山,在今天的江苏镇江市,我去年写黄仲则之际漫游江浙,曾去到北固山,当时没有想起王湾的这首名作,只想着回到黄仲则当年漫游吴越的情境中去。黄仲则的《登北固楼》这样写道:

振衣直上最高楼,吴楚青苍一望收。

此地山形常北顾,千年江水自东流。

乾坤莽莽鱼龙气,今古愔愔花月愁。

不尽狂澜走沧海,一拳天与压潮头。

作为清朝最好的诗人,黄仲则的诗常有神接唐人的气象,令人心胸豁朗,这首《登北固楼》是他在北固山游历时所作,仲则所登北固楼,我怀疑就是北固山上的多景楼。

这首诗放在历代咏怀怀古的诗作中亦不见失色,我今晚想起这首诗,却突然醒悟,气象虽似,处境、心境有微妙不同,终究还是不同。

王湾作为1个中原人士,广义上的北方人,以游客的身份,往来于吴楚之间,其实更易生出离愁,但他的诗流露出松弛,享受的状态,人在江南、神驰故里,即使有思归之意,也不是因为窘迫。而黄仲则是真正意义上的江南人士,在家乡附近漫游,却常有羁泊飘零之意。“不尽狂澜走沧海,一拳天与压潮头”内藏紧张和对抗的意味。诗意再磅礴,也掩盖不了内心的失意。

王湾的《次北固山下》真是以诗入画。“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写江南春色、江景,细腻又大气,叫人读了心里欢喜,如逢青山,如见绿水,有春色相迎,绿意染衣。

这是个春天的夜晚,潮平显江阔,风顺使舟顺,这是个美好的夜晚,美好,是一切都刚刚好。

如果说,“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还仅仅是兴之所至的精确描述,不足以展现盛唐的气象,那么下一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就真的完美到令人叫绝了。“生”和“入”字用的精绝,无可挑剔。

“生””字也还寻常,如张九龄就有名句“海上生明月”,“入”字却不是轻易可以想到。殷瑶说这两句是“诗人已来,少有此句”,不是谬赞。

王湾在此用的是倒叙句法,不说腊月里已有春意(这一年立春可能在腊月),而说春意进入了旧年。写时序交替,生机勃勃,都不刻意用力,好像是随口道来,却是那样精妙,一字不可易。

扬帆行船,缓行江上。曙光熹微的残夜,江上涌出一轮红日,破浪而出,气势惊人,旧年还未过完,江岸已见春意。时光在迅疾之中显得从容,身边的一切都暗藏着新鲜生机。这种不徐不疾的感觉,是人能感受到的最舒服的状态。

在开元盛世,做1个有为有闲的文人,是人生大幸。从中原漫游到江南,王湾所感受到的,是江南的春意,盛世的从容。“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年少英气之人,在岁暮腊尽之时,虽然思念家人,有念归之心,却无伤感之意。

此种心境绝不同于离乱之时“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惶恐,亦不同于飘零之人“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的凄楚。是时天地安然,繁华无尽,心气高昂,正可纵情遨游,懒计归程。这便是人所共赞的“盛唐气象”。

《次北固山下》旧题为《江南意》,诗句也略有差别。

南国多新意,东行伺早天。

潮平两岸失,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从来观气象,惟向此中偏。

初稿《江南意》与改定本《次北固山下》相比,最精彩的一联没变,诗意侧重却不同,《江南意》是以北方人的角度看江南的风光,所以觉得有新意,第一句“南国多新意”,正是此意。这首诗更像是平铺直叙的游记。他游兴正浓,趁大清早就开船东下,看到春江日出、春意萌动,这些寻常的景色,在当时的北方人看来,是饶有新意的。

以炼字而论,“失”不如“阔”生动,综合看来,当是《次北固山下》诗意更胜一筹,想来这也是王湾最后改定的原因。

《次北固山下》令我想起辛弃疾的名作《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青山如笔,江水如墨,冥冥中,一定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书写着沧桑。人间的疏痕淡墨都融入了不动声色的历史中。

辛弃疾处在烽火流离的年代,与王湾心境是不同的。残宋半壁江山,又怎敌得过大唐盛世?想只手补天裂,都无灵石可炼。他只有登临怀古,遥想三国,遥念孙刘曹,那是英雄出没,传奇辈出的年代。孙权年纪轻轻就坐镇江东,指挥千军万马,建功立业。所以曹操才有“生子当如孙仲谋”之叹。

是男人都有如此念想,何况辛稼轩亦非常人,他少年时已立志抗金,一腔热血,势要收复故土。也曾挑灯看剑,率区区五十人夜袭敌营,活捉叛徒,震惊当时,是文武双全,举世瞩目的传奇。在他心中未必不以孙仲谋自比,奈何时不予我,几番起落,最终还是壮志难酬。这身不由己,痴心错付的坎坷,又不同于孙权。

在虚幻的境地里,诗万首,酒千觞,笑谈古今,几曾着眼看王侯,在现实的处境中却一次次低头,奢望君王赐予机会和权力。

“故令边将储虎臣,为君谈笑靖胡尘”,“安得壮士挽天河,净洗甲兵长不用。”多数时候,理想都会倾覆,成了一厢情愿,化作字里行间的唏嘘,说书人口中的闲话。

北固山是一座与三国历史勾连不绝的山,三国时属于孙权的势力范围,刘备与东吴结盟,京剧中刘备被吴国太和乔国老看上,定亲的甘露寺也在这座山上。后来,刘备归蜀,孙尚香留吴,不管民间传说中如何粉饰,都掩盖不了它惨淡的本质,这终究是一场短暂的,不欢而散的,以悲剧告终的婚姻。

我其实对刘备这种“仁义”之士无感,对他的风花雪月也不感兴趣,在刘备的一生之中,孙尚香只是1个无关宏旨的插曲,人生中一段装模作样的艳遇。

站在北固山上,看青山隐隐,江水滔滔,我突然想起这个在历史中一闪而过的女人,一股浓重的悲悯从心头涌起。

蜀吴联姻,说好听是合作,说不好听,开始就是算计,两国之间因利而合,利尽则散。和亲的孙尚香连筹码都算不上,至多只是1个好听些的由头。

有人成就、就有人牺牲。在群雄割据,烽烟四起的年代,1个女人所谓的终生幸福,是可以理所当然被弃置的——即使她是一国的公主。

这种处境下的女人的婚姻,与家庭相关,与身份有关,与荣耀相关,与朝政有关,唯独与爱无关。

身不由己,心不由己。那个即将到来的他,是不是良人,无关紧要。

人都说,家国天下,到头来,还是天下国家。

这样的女人有很多,无论是不太被人提及的孙尚香,还是赫赫有名的王昭君或者是文成公主。她们和亲之后的真实际遇都十分凄凉,有苦自知,只是她们的苦被后人刻意淡忘,美化罢了。这样想来,孙尚香能及时摆脱1个不爱她的男人,亦算是不幸中的大幸了。

她独自留在吴国,即使处境略孤苦,也比随他去了蜀国好,犯不着叫人觉得别有用心,付出了真心,耗费了青春,还被人千防万防……

流水迢迢送君去,青山隐隐我归来。好在不爱,未曾深爱,还来得及抽身,不会挣扎,不必纠结。

是海日残夜,江春旧年,还是银碗盛雪,白马芦花,都只是短暂交错的因缘,无常的示现。

三 :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出自唐朝诗人王湾的古诗作品《次北固山下》的第五六句,其全文如下:
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注释】
1、海日:海上的旭日
2、残夜:夜色已残,指天将破晓。夜将尽而未尽的时候
【翻译】
行客路过苍苍的北固山下,船儿泛着湛蓝的江水向前。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相平,显得十分开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夜还未消尽,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给家乡捎的书信怎样才能转达呢?北归的大雁啊,烦劳你替我捎回家乡洛阳吧。
【赏析】
该首题为《次北固山下》的五律,最早见于唐朝芮挺章编选的《国秀集》。这是诗人在一年冬末春初时,由楚入吴,在沿江东行途中泊舟于江苏镇江北固山下时有感而作的。
从海日东升,春意萌动,放舟于绿水之上,联想起“雁足传书”的故事,表达了淡淡的乡思愁绪。全诗和谐而优美。[9] 此诗载于《全唐诗》卷一百一十五。下面是中华诗词学会、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副会长霍松林先生对此诗的赏析。
这首《次北固山下》唐人殷璠选入《河岳英灵集》时题为《江南意》,但有不少异文:“南国多新意,东行伺早天。潮平两岸失,风正数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从来观气象,惟向此中偏。”
王湾是洛阳人,生中,“尝往来吴楚间”。“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以北,三面临江。上引《江南意》中首二句为“南国多新意,东行伺早天。”其“东行”,当是经镇江到江南一带去。诗人一路行来,当舟次北固山下的时候,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触发了心中的情思,吟成了这一千古名篇。
诗以对偶句发端,既工丽,又跳脱。“客路”,指作者要去的路。“青山”点题中“北固山”。作者乘舟,正朝着展现在眼前的“绿水”前进,驶向“青山”,驶向“青山”之外遥远的“客路”。[4] 这一联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与末联的“乡书”、“归雁”,遥相照应。
次联的“潮平两岸阔”,“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这一句,写得恢弘阔大,下一句“风正一帆悬”,便愈见精采。“悬”是端端直直地高挂着的样子。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够“悬”。那个“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这一句写小景已相当传神。但还不仅如此,如王夫之所指出,这句诗的妙处,还在于它“以小景传大(www.61k.com]景之神”《姜斋诗话》卷上。可以设想,如果在曲曲折折的小河里行船,老要转弯子,这样的小景是难得出现的。如果在三峡行船,即使风顺而风和,却依然波翻浪涌,这样的小景也是难得出现的。诗句妙在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风平浪静等等的大景也表现出来了。
读到第三联,就知道作者是于岁暮腊残,连夜行舟的。潮平而无浪,风顺而不猛,近看可见江水碧绿,远望可见两岸空阔。这显然是一个晴明的、处处透露着春天气息的夜晚,孤舟扬帆,缓行江上,不觉已到残夜。这第三联,就是表现江上行舟,即将天亮时的情景。
这一联历来脍炙人口。“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样匆匆不可待,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这两句炼字炼句也极见功夫。作者从炼意着眼,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而加以强调,并且用“生”字“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此句与“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有异曲同工之妙。
海日东升,春意萌动,诗人放舟于绿水之上,继续向青山之外的客路驶去。这时候,一群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雁儿正要经过洛阳的啊!诗人想起了“雁足传书”的故事,还是托雁捎个信吧:雁儿啊,烦劳你们飞过洛阳的时候,替我问候一下家里人。这两句紧承三联而来,遥应首联,全篇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这首五律虽然以第三联驰誉当时,传诵后世,但并不是只有两个佳句而已;从整体看,也是相当和谐优美的。

四 : 一夜旧江南

我本是姬国丞相,常年伴君于朝政,见惯了血染的江河,听惯了悲恸的哀鸣,自三年前亲自问斩友人步易生之后,便从此郁郁寡欢。

多久不归故乡,多久不见江南,本想一游江南山水,却不想自此扭转了一生格局。

摆脱了繁琐的朝政,流连于风景醉人的江南,任由潺潺细流拂过身上的阴霾,行歌于秀水田野之间。

在江南,我遇到了似曾相识的一曲故歌。

习习柔水,袅袅水波,微风拂草,少年伫立乌船上,一曲笛歌源远流长。

这曲笛歌,步易生曾作词。(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步易生本为词人,一生却只作一曲词,已相赠他人。

熟悉的笛歌让我不禁失了神,回过神时却不期然与乌船上的少年相视。

少年无意一笑,和着春风,徐徐拨动了一曲心弦。

似乎是自步易生逝世后,就再也未见过这种温润的笑。

我匆匆离去,直到那曲笛声越来越远,心情才渐渐平复下来。

尘世间的惊鸿一瞥,当真是从此魂牵梦绕。

回到京城后,我暗令下人去寻那少年的踪迹,下人回话说,不过是江南地方县令之子。

不过是初遇,我开始步步为营。

一年内,我借助朝廷权力提拔了江南县令,并推举县令之子入朝当职。

一步一步,当年的翩翩少年如今已成了同行。我们渐渐成为了无话不谈的好友,上朝共论政事,下朝共饮美酒,来往谈笑亲密无间。

这不正是我想要的么?

当我被诬陷谋反而落得满门抄斩后,自己终究是寂寞的。

十年前江南一遇的少年已经荡然无存,当他带着侍卫闯入书房时,我放下了手中的狼毫笔。

侍卫从身后恭恭敬敬地端过一杯酒放在桌上,又无声无息地退下。

他笑得冷漠,他说,你还记得当年你下江南吗?

怎么不记得?若没有那次相遇,我又为何会处心积虑帮他平步青云。

他的声音带着嘲讽,眸中不沾染丝毫笑意,他说,十年前那曲笛歌,词.曲皆是词人为友人所作,只可惜词人如今已经长辞了。

那词,那曲,不正是步易生绝笔?

我抬眸,隐了悲伤,道,步易生早已在十三年前被斩首了。

他冷笑,步易生当年为我作词,不料后来再寻他时,旧人已逝!

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那日江南,偏偏让我遇见了他。

什么惊鸿一瞥,什么无无意一笑,不过是我自作多情,如今却要为此枉送了性命。

他说,你当年无故害死步易生,如今也早该为当年的事赎罪了。

无故?何为无故?

若是无故,我又何必害了友人?

我笑了,眼泪也不争气地落下,我反问道,当年步易生作词赠与你后,你又去了哪里?在他临死之前你为何不去见他最后一面?

他无言以对。

我垂眸,继续说道,当年你犯了欺君之罪,若是不逃,又怎能活命?所以,才不能见步易生最后一面吧?

他咬唇,眸中闪过一丝狠戾。

欺君之罪……当年他为父亲瞒下偷渡一事,却又岂知在劫难逃?

我提笔,蘸着砚中的墨汁,长叹一声,道,你长得我最喜欢那首词的哪一句么?

和着泪水,墨迹晕开了宣纸。

江南卿卿风韵,饶是不如少年笑。

(此生绝笔)

真是可笑,当年易生为他甘愿顶罪,一首词成了他的绝笔。

我含泪,端起桌上那杯毒酒,一饮而尽。

而我,最终也步了他的后尘。

五 : 入夜,春逝

揉着睡意惺忪的双眼,音乐的律调还在每一浮呼吸中辗转不停。关掉音乐,轻轻揭开窗纱,只剩余晖照耀着寸土。每日,近日暮时醒来,却不知小憩多时。望窗外之景,颇些有别当日。

披上一件薄纱,拖曳着步伐在小径上漫无目的地静走。时旁过数人家,心中总会得几分安宁,屡屡炊烟和着清风飘起,而后瞬间消散,每一袭微风拂过身旁也便时长夹带着丝丝黍米的味道。

那一树桃花开着,不知不觉,数日前它就盛开了,今天它又绽得更灿烂。晚风中,它怡人得飘香。散步的人都看着那一树桃花,而我只站在远处,朦朦胧胧羡慕它的芬芳。余晖更稀了,虽春风犹在,但似即冷入彻骨,夜幕就要降临了。

每日入夜前的闲适,总被冬季残存的温度所侵蚀。我令自拥抱自己,却无法静止了这寒意。夜幕贴近我的身后,我奋力想揪住余晖一线末尾的光芒,但已置身于无尽的夜。残竹落叶,萧萧索索的最后几声鸟归巢的声音也清晰了。

我就如这些归巢的鸟儿,叹息春的悄逝,鸣几曲殇歌。入夜,春逝,风独自悲鸣,吹散了我的发丝,紧紧撕动我的衣角。径上几无往来的匆匆过客,我只是单独的一个人,久久沉于夜的世间,而春从不在夜里逗留。

我惜于每日晚间最后一点春意,春别离的一瞬是美丽的,凄感的。在春的结尾处悲伤一次,释怀了心灵,才能更容易接受这徐徐而来的现实:入夜,春逝。亦如晚春,这与夏天的交接处,最后的几个夜晚,也是夜夜没有春的气息,因为春从不在夜里逗留。有谁还会惋惜散落一地的桃花,没有春意的夜,它就像被抛弃的浪人,游走在夜的凄风中,埋没了自己。(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夜是漫长的,我瑟瑟索索着,夜只给世间笼罩了冷冷的黑色。为什么春风不能自私着点,悄悄潜入夜,不再令我感伤。我只知道有相逢必有相离,有快乐必有悲伤,但冷冷的夜过于让我黯然伤神。

春意暖暖的,太令人痴醉,只是入夜,春逝,现实满是伤…… (备注:感触多了点,文笔不好。)

本文标题: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69361.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