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 再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再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北宋时期范仲淹所写的《岳阳楼记》中的一句名言,它向我们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一个人应把大众利益摆在第一位,把个人利益摆在第二位,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忧虑,在天下人快乐之后快乐。[www.61k.com]俗话说:“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一个人的个人利益与国家、大众的利益是分不开的。如果国家衰败,生灵涂炭,那么个人利益又从何谈起呢?只有国家兴旺发达,人民安居乐业,个人才有幸福可言。因此,一个人应该有为国家、为大众谋利益的理想,为人民着想,在天下人尚未感到忧虑之前就为之忧虑,直到天下人都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才谈自己的个人幸福。最近,四川遭受特大地震灾害,我们好多共产党员,都把灾区人民的利益放在在第一位,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二位。他们急灾区人民之所急,想灾区人民之所想,常常置个人安危于不顾,真正实践了范仲淹这句千古名言。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一种为人民,也就是为大多数人的幸福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我们这个时代又赋予它新的含义,就是为人民着想,把自己的幸福同人民的幸福连结在一起,为实现人类美好的理想而奋斗。这是一种高尚的幸福观。这和路易十五的唯我独尊、及时行乐相比,真是有天壤之别。一个是为广大人民以至人类的幸福,一个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再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是为渺小的个人的所谓幸福。(www.61k.com)可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一种高尚的幸福观。
时隔一千多年了,这句话仍然富有极强的生命力。它昭示着一代又一代人:要有忧患意识,要有为民造福的理想,要有为国争光的精神。
二 : 励志名人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假如你要尊重真理,就要预期在腹背受难。
2.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郑燮(xiè)《题画·竹石》
3.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论语·宪问》
4.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文嘉《明日歌》
5.义者,心之养也;利者,体之养也。——董仲舒《春秋繁露·身之养重于义》
6.在不同的环境中,人类的情感怎样变幻无常啊!我们今天所爱的,往往是我们明天所恨的;我们今天所追求的,往往是我们明天所逃避的;我们今天所愿望的,往往是我们明天所害怕的,甚至是胆战心惊的。
7.过而不能知,是不智也;知而不能改,是不勇也。——李觏《易论第九》
8.改身之过,迁(发扬)身之善,谓之“修身”。——颜元《颜习斋先生言行录》
9.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
10.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论语·子张》:广博地学习以坚定自己的意志,恳切的提问并且联系实际进行思考。
11.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12.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资治通鉴》卷二百三十四
13.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朱柏庐《治家格言》
14.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15.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16.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论语·里仁》只有仁者才知道怎么爱人,怎么恨人。
17.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李商隐《咏史》
18.小勇,血气所为;大勇,义理所发。—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孟子集注>卷二》
19.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
20.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论语·里仁》
21.只要我还能划水,我就不肯被淹死,只要我还能站立,我就不肯倒下。
22.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石成金《传家宝·俗谚牧民》
2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24.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励志名人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苏轼《晁错论》
25.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26.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有了错误而不改正,这便真叫错误了。
27.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上》
28.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29.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古辞《长歌行》
30.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左传·庄公二十四年》
31.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
32.眼前多少难甘事,自古男儿当自强。——李咸用《送人》
33.和以处众,宽以接下,恕以待人,君子人也。——林逋《省心录》
34.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35.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36.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37.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荀子·荣辱》
38.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孟子·告子下》
39.知而好问者圣,勇而好问者胜。——《文字·自然》
40.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 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孟子·梁惠王下》
41.学至乎没而后止。——《荀子·劝学》:学习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才算中止。
42.美德藐视人间的一切讥嘲,清白愈受到诽谤身份愈高。
43.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资治通鉴》卷九十六 爱他的方式如果不正确,恰恰是害了他。
4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45.闻过则喜,知过不讳,改过不惮。——陆九渊《与傅全美》
46.君子义以为质,得义则重,失义则轻, 由义为荣,背义为辱。——陆九渊《与郭邦逸》
47.害怕危险的心理比危险本身还要可怕一万倍。励志名人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三 :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体现的是 |
[ ] |
A、人的一生忧愁与快乐并存的哲学思想 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高度社会责任感 C、只有先有忧愁而后才能收获快乐 D、“我承担,我无悔”不言代价与回报的高尚情操 |
B |
考点:
考点名称:对社会负责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社会就是由我们这样的许多个体所组成的一个整体、我们每个人的存在和社会息息相关,不可分割。社会的稳定发展和进步也为我们每个社会成员的成长和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和良好的环境,有利于我们发挥各自的潜能,不断完善自我。四 :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体现的是 |
[ ] |
A、人的一生忧愁与快乐并存的哲学思想 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高度社会责任感 C、只有先有忧愁而后才能收获快乐 D、“我承担,我无悔”不言代价与回报的高尚情操 |
B |
考点:
考点名称:对社会负责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社会就是由我们这样的许多个体所组成的一个整体、我们每个人的存在和社会息息相关,不可分割。社会的稳定发展和进步也为我们每个社会成员的成长和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和良好的环境,有利于我们发挥各自的潜能,不断完善自我。五 :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出自北宋诗人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zhǔ)予(yǔ)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fú)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shāng)(shang),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yín)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qiáng)倾楫摧;薄(bó)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qǐng);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tīng)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xié)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jiē)夫!予(yú)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chǔ)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yé)?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yī)!微斯人, 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赏析
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八百里洞庭湖,南接湘、资、沅、澧四水,北分松滋、太平等长江支流,烟波浩淼,湖山辉映,自古以 来就是令人神往的江山胜地;岳阳古称巴陵,位于洞庭湖与长江汇合之处,枕山带湖,为巴、蜀、荆、襄之要冲。北宋庆历六年(1046),一代名臣范仲淹应朋友之约,为重修的岳阳楼作记,千古名文《岳阳楼记》于是诞生。
文章开头即切入正题,叙述事情的本末缘起。以“庆历四年春”点明时间起笔,格调庄重雅正;说滕子京为“谪守”,已暗喻对仕途沉浮的悲慨,为后文抒情设伏。下面仅用“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八个字,写出滕子京的政绩,引出重修岳阳楼和作记一事,为全篇文字的导引。
第2段,格调振起,情辞激昂。先总说“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设定下文写景范围。以下“衔远山,吞长江”寥寥数语,写尽洞庭湖之大观胜概。一“衔”一“吞”,何等的气势!“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极言水波壮阔;“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概说阴晴变化,简练而又生动。前四句从空间角度,后两句从时间角度,写尽了洞庭湖的壮观景象。“前人之述备矣”一句承前启后,并回应前文“唐贤今人诗赋”一语。这句话既是谦虚,也暗含转机,经“然则”一转,引出新的意境,由单纯写景,到以情景交融的笔法来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从而构出全文的主体。
3~4两段是两个排比段,并行而下,一悲一喜,一暗一明,像两股奔涌跳跃的情感之流,传达出景与情互相感应的两种截然相反的人生情境。
第3段以“若夫”起笔,意味深长。这是一个引发议论的词,又表明了虚拟的情调,而这种虚拟又是对无数实境的浓缩、提炼和升华,颇有典型意义。“若夫”以下描写了一种悲凉的情境,由天气的恶劣写到人心的凄楚。这里用四字短句,层层渲染,渐次铺叙。霪雨、阴风、浊浪构成了主景,不但使日星无光,山岳藏形,也使商旅不前;或又值暮色沉沉、“虎啸猿啼”之际,怎能不令过往的“迁客骚人”有“去国怀乡”之慨、“忧谗畏讥”之惧、“感极而悲”之情呢?
第4段以“至若”领起,打开了一个阳光灿烂的画面。“至若”尽管也是列举性的语气,但从音节上已变得高亢嘹亮,格调上已变得明快有力。下面的描写,虽然仍为四字短句,色调却为之一变,绘出春风和畅、景色明丽、水天一碧的良辰美景。更有鸥鸟在自由翱翔,鱼儿在欢快游荡,连无知的水草兰花也充满活力。作者以极为简练的笔墨,描摹出一幅湖光春色图,读之如在眼前。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段的句式、节奏与上一段大体相仿,却也另有变奏。“而或”一句就进一步扩展了意境,增强了叠加咏叹的意味,把“喜洋洋”的气氛推向高潮,而“登斯楼也”的心境也变成了“宠辱偕忘”的超脱和“把酒临风”的挥洒自如。
第5段是全篇的重心,以“嗟夫”开启,兼有抒情和议论的意味。作者在列举了悲喜两种情境后,笔调突然激扬,道出了超乎这两者之上的一种更高的理想境界,那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感物而动,因物悲喜虽然是人之常情,但并不是做人的最高境界。古代的仁人,就有坚定的意志,不为外界条件的变化动摇。无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忧国忧民之心不改,“进亦忧,退亦忧”。这似乎有悖于常理,有些不可思议。作者也就此拟出一问一答,假托古圣立言,发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誓言,曲终奏雅,点明了全篇的主旨。“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一句结语,“如怨如慕,如泣如诉”,悲凉慷慨,一往情深,令人感喟。文章最后标明写作时间,与篇首照应。
《古文观止》的作者总评本文说:“岳阳楼大观,已被前人写尽。先生更不赘述,止将登楼者览物之情写出悲喜二意,只是翻出后文忧乐一段正论。”这一评语确实道出了本文的精神实质。
本文标题: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再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