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 秋暝心绪
柳叶纷纷,落红款款。燕子徘徊离离,蝉音嘶鸣凄凄。离别的盛宴,相思的美酒,载不下季节的愁。心扣秋意,秋却不曾有一点哀喜,往往是你、我的一厢情愿。
蕉叶嫩肥,梧桐憔悴。一夜雨骤风狂,惹乱玄宗思绪。梦醒时分,妃子丽影,点点是殷红的泪。时光荏苒成昨,过往已在回忆中痛心与欣悦。岁月碾碎脚底,手遮不住流光。
金黄麦浪,缕缕送香。眼神凝波,心海激昂。枕一层希望,幸福跳跃脸上,笑靥的脸汗流如注,收获在祖辈的土地上。
流萤乱舞,溪水潺缓。翠竹依依,小径弯弯。倚栏的女子沉醉于秋月,明明月色消瘦了花影。相思在千年的千年无尽头的流转,风吹不散心意的缠绵。秋在心上栖息了久久,共秋空之月相守,那是剪不断、理还乱的思念。
红叶翻飞,秋山如绘。季节在静静地轮回,而每一次相遇却不是昨日之遇,秋也在轮回间变迁,人也渐渐成长为新的角色。
雾气滚滚,松石隐隐。真实与虚幻交接,不再相信自己的眼睛。红尘梦绕,奔波辗转,幻想枯竭后,将在无聊里消歇。(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丽日和风,天高云淡。趟着湿露,走进田野。回归无累的真实,除却一身污浊,换上原生的情味。在黄绿的小草上睡去,耳畔是虫鸣和蛙噪,而心却静的很。想想那好像是少年时的境况,无忧无虑,田野成了幸福的乐园,身上溢满了一种野性的疯狂。
秋是一场精彩的邂逅,欣喜与愁苦杂糅。梳理每一个敏感的神经,无非是你、我在演绎秋的样子与情味,秋依然是静静的……对秋而言,每一次轮回依旧,每一次相识依然。
二 : 指南村,山居秋暝图
秋深了,霜寒露重,常在我梦里的江南,此时霜叶红于二月花了吧?曾数次于这样的季节,徜徉西子湖、新安江、天目山的雨雾里,红红黄黄的枫叶银杏叶飘落肩头,山林水畔清寂若仙境。栾君,赵君,汪君,晓燕,你们都好吗?思念仿佛清秋的雨丝,让久已无感的心柔软着。指南山那水墨画般的烟雨,又缭绕在眼前了。
去秋此时,结束了在扬州一个月的学习,趁着周末赶到临安,应赵君之约重返西天目山。一路盼着有雨,能重温千年茂林间那种氤氲的古意,果然随心所愿,满目尽是唐诗宋词元明古画里的情致。
我和赵君有着15年的交情,自幼被新安江水滋养的他浑身书卷气,尽管我们远隔千里甚少相见,但多年来彼此的喜好诸多类同,许多看法愈加相通。价值观趋同的人是可以视为知己的。
浙北交通便捷,一日间我们从天目山下来,到长兴拍了银杏长廊,经新市古镇赏了秋色老梧桐。沥沥秋雨,凭添了多少诗意。晚间听着丝竹哼着越剧喝茶,我说到明日下午就要去机场了,与这珍贵悠闲的一月时光告别,心下依依,想到此季的珠海无色无彩,尤难舍江南这当好的秋色。周日早起,他和朱兄已等在楼下,说要带我就近往山林里,去送一送秋。
“宿雨朝来歇,空山秋气清。”一夜雨声,润得四野清新斑斓,实在可人。临安这座天目山环抱里的古城值得过千百年来无数名人的诗词美誉,即便高度工业化的现在,一出城仍是拥翠叠绿,山环水绕。“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在这吴王钱镠嘱爱妃“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的好地方,在这样浓墨重彩的好时节,身边还有“要送一送秋”这般古雅心意的新安江才子侃侃而谈,此时我的心情真的半分感时伤秋也没有,只觉得这日子真好,有诗意的旅行,有真挚的友情,这么地随心所欲。
只消半个多小时,车子就进了天目山南麓的太湖主源头,绝壁夹峙,悬瀑飞泻,一岸碧色的清溪,岫烟蒸腾,层林尽染。沿清澈的南苕溪盘山而上,一座风光旖旎的小桥边高耸着写有“指南慈境”的门楼,继续前行,海拔600多米的半坡山林间,掩映着一座有着千余年历史的古村——指南村,好一幅宁静悠远的山居秋暝图。



踩着参天银杏、松树、红枫、石楠等斑斓落叶铺满的山径进村,沿明代修建的白虎塘、莫家古庙一路徜徉,雨无声地落着,小狗安静地跟着我,走了好半天,除了两个静静捡白果的老太,竟没见着一个人,连一路来时赵君跟我描述的如何在落叶里品酒、老板娘烧菜如何美味的银杏山庄也锁着门,任凭落雨嘀嗒在石桌石凳上,黄菊、一串红、鸡冠花兀自静静开放,屋顶、院落、台阶,全被黄黄的银杏叶铺满。
人闲花落,日静山空,妙不可言。



村子是依山而建的,房舍鳞次栉比,各色瓷片铺墙的新式民居夹杂在鸳瓦白墙老屋中间,有些杂乱无章,叫人直叹可惜,但胜在村庄巷道是拾级而上的,错落的层次感弥补了古村整体感观的不足。
最可人的,是每每在蜿蜒得颇具古意的石阶拐角处,总有一两株古老的银杏树枫香木等巨大着彩的虬枝,姿态万千地攀援着,映衬着落满树叶的屋顶和渺渺的远山,随处就是一幅极美的图画。
顺山而下的山泉,流经村巷,在村口汇聚成了一汪占地15亩的宁静池塘。一岸鸳瓦白墙,一岸枫红杏黄,只见那池塘里,半边古村半边老树,不仅凝住了漫山秋色,更是倒影着民居烟火——村人先祖是多么具备天人合一的规划理念和山水相依的建筑审美哪。
站在树影婆娑的池塘边,方觉这村子整个是被参天古木环抱着的:从西到东沿着山坡层叠而建的老屋,无一不在巨大的着彩的树荫笼罩下!常来此摄影的赵君告诉我,这里的古树至少有300多株,其中树龄近千年的红枫就有8棵,五百岁以上银杏、石楠、松树更无数。从村中古墓发掘的古石器和古钱币看,至少春秋战国时期这里就已经有人在活动了,也就是说,指南村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700多年前的莫家古庙遗址碑石上清晰记载,这古庙已有1200多年历史,说明莫氏家族在此繁衍已超过1200年。这里只有213户人家720人口,却有着很少见的古姓郤(qie)、郄(xi)等姓氏。


可惜对乡土文化的忽视剥离,眼前村人的审美已和中国绝大多数城乡别无二致,拆毁黑瓦古屋后替代的两层三层瓷砖洋楼,虽不失气派,看起来住得也会比昏暗的老屋舒服,可就是过嫌呆板,直愣愣的与遒劲古树、浩渺远山怎么看怎么不协调。
每每在各处有一定历史的乡村旅行,我都有无比的感慨,那些历经多少岁月甚至战火仍保留了百年千年、代表着纯粹的中华乡土家园特征、凝聚了高度规划智慧和坚实建筑技巧的老房子,为何就经不起这短短几十年呢?文化的剥离力量强大到多么难以思议啊,即便到了国人都晓得遗产保护常识、晓得老房子珍贵的今天,仍经不住土地稀缺、人口膨胀更要命的是肤浅盲从的强势文化对人们审美观的冲击。我们这些城市里的闲人,不可也没资格对这片土地上的主人对建筑和乡村整体美感的认知妄加菲薄,只能报之以轻轻的叹息了。
村子里一些民居已开发农家乐意在吸纳城里的游客,开发了也好,好让村人认识到地老房子的价值,让村干部懂得建筑规划的统一管理,至少能让仅留无多的摇摇欲坠的鸳瓦马头墙免遭厄运……



走进那些粉墙黛瓦的老屋,袅袅炊烟下是深长的庭院和暗淡的厨房,在灶间劳作的老人只是微笑让茶,也未问客从何来,自是一种由来久远的安定从容。雨丝落下四方天井,镂空透雕的窗棂似在述说着故事,仰头还能看到一些斗拱斜梁上的老木雕,挂着大牌子的指南村老年活动中心就是一溜近百年历史的老建筑。建筑格调与生活情趣总是如影随形的,那些瓷砖呆楼见不到的梅菊兰竹,总是会在鸳瓦马头墙的庭院一角,以盆栽或依水簇拥的繁茂,静静地点缀,即便庭院破败,细节处也见品位……
又是一声叹息,再没有什么,比文化的失落与更迭,更伤生活的情致了。
巧得很,我正喃喃着可惜可惜下午机票在手,不行不行、这么好的地方明秋一定要来,找家银杏树荫下的老屋小住一段……一溜铺满金色松针的石级爬完,抬眼便是一户覆盖在金色大银杏树影里的民居,黑瓦白墙半新不旧,看上去很是整洁,门口宽阔的平台种满花草,落满树叶,老屋二楼平伸出悠悠的露台,老树的虬枝正搭在窗前,要多浪漫又多浪漫。
赵君用临安话跟门口正在收青菜的大叔打招呼,大叔热情邀我们进屋坐坐。我真是抱着以后非来小住不可的心思,也没问过主人就顾自上了木楼梯。二楼的三间大屋分别居高临村、紧靠青山,一窗竹林森森,一窗红枫簌簌,一窗银杏洒金,眼见那带着露台的房间满窗是浑金的银杏树,犹如一幅金秋的大画框,我正欲惊叹,没想平日斯文的赵君少见的大声量已传了过来——原来想拍后山竹海的他,被隔壁屋墙上的照片吓了一跳:阿金!这是他好友阿金的家!
阿金在临安开着一片小店,平日写诗弄文,是他们圈子里的诗词网站版主,极具情调的小才女,赵君说怪不得她满骨子的诗情,是这样的四时美景濡润的!大叔说,这儿不但秋光甚好,春日更是槐树荫荫,桃李夭夭菜花黄,如王维《田园乐》所言,“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既是女儿的朋友,随时来做客都是欢喜的,来住上一段更好。我即刻附上“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真巴不得做这样的山客,这不是自己八辈子亲亲的梦里故乡么!




如此神游半日,更有一顿清甜得无以言说的鲜竹笋炖山猪肉、香干拌野菜、水芹菜炒腊肉的午餐,扑鼻香的绿茶沁暖心口,当真完美无比。车子在太湖源头的五彩山林和碧水清溪间绕来绕去,上了高速,终于飞驰往萧山机场,我只顾频频回头,依依和这诗情画意别过……
时间相去了整整一年,写下流水账,心念念着那秋色的饱和深浓,友人的真纯相知。在旅游高速商业化发展的年代,不知距长三角中心区不过百公里的指南村,是否仍静美如昨?旅行中最难得的是时机和心情,其实,若不是秋雨濡润,山村空寂无人,已渐渐开发旅游的指南村也没有这样地让我百般留恋。因此我是幸运的,邂逅到了指南山最纯粹的秋色,并保存下了这番美好的回忆。
——藉此深谢赵君。
【小贴士】有着数千年历史的古村——指南村,位于杭州临安市太湖源头的南苕溪畔,建筑格局基本保留着明代的规划,200来户人家沿着巨大的方塘和蜿蜒的山势鳞次栉比地散布着,部分粉墙黛瓦的明清建筑保存了下来。村子有著名的古姓、古塘、古树、古祠、古庙、古宅、古墓等“七古”,300多株参天古木环抱着悠远宁静的村舍,470余亩蔚为壮观的梯田层叠于村外。深秋时节,远山含黛,浓墨重彩,俨然诗画里的世外桃源。
指南村距杭州80公里,处在海拔600米的山腰上,秋色最浓是霜降后的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沪宁杭周边的朋友可周末自驾车前往,住上一晚。村子现有十多家农家乐,80-100元一天可吃住得很好。沿村后的山路继续往山上走,还有个海拔更高的村落——塘顶村,或往朝南苕溪方向走,秋景同样美妙动人的横渡村在等着你。指南村西面的太湖源和东面的神龙川等景点也很美,可尽兴一游。
(本文图为《世界建筑导报》杂志2013年11月“人文地理”专栏专稿,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三 : 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
山居秋暝(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词语解释
1.浣女:洗衣女。
2.王孙:贵族的后裔,这里指隐居的高士。
诗文解释
一阵新雨过后,青山翠谷越发显得静幽,夜幕降临,凉风习习,更令人感到秋意浓厚。明亮的月光照映着松林,泉水从石上潺潺流过。竹林中传来阵阵欢声笑语,原来是洗衣少女们归来,莲叶浮动,那是顺流而下的渔舟。尽管那春天的芬芳早已逝去,我陶醉在这美妙的秋色中,依然向往长留。
诗文赏析
此诗为王维山水诗中的名篇。雨后秋山明快舒朗、清新鲜洁的环境特点构成了全诗的基调。诗情画意中寄托了诗人高洁的情怀及对理想境界之追求。
明月清泉,竹喧莲动,浣女归舟,层次鲜明,因果清晰,且有声有色、有静有动、构成一幅清晰和谐的雨夜秋山图。
名词解释
1.王维(约701-761),字摩诘,蒲州(今山西永济)人。唐代诗人、画家。山水田园派诗人,人称“诗佛”。
2.暝:日落,夜晚。
3.随意:尽管,虽然。
4.喧:喧哗,这里指洗衣服姑娘的欢笑声。
5.浣女:洗衣服的姑娘。浣(huàn):洗。
6.春芳歇:春天的芳华凋谢了。歇:凋谢。
7.王孙:原指贵族子弟,后来也泛指隐居的人,此处指诗人本人。
8.留:居。
9.空山:幽静的山。
10.新:刚刚。
11.竹喧:竹林中笑语喧哗,也指竹子枝叶相碰发出的声音。
12.“莲动”句:意谓溪中莲花动荡,知是渔船沿水下行。
13.王孙:这里指贵族子弟。
译文
一场新雨过后,青山特别清朗,秋天的傍晚,天气格外的凉爽。
明月透过松林撒落斑驳的静影,清澈的泉水在岩石上叮咚流淌。
竹林传出归家洗衣女的谈笑声,莲叶摆动,渔人收起渔网,划着船穿过荷塘顺流而归。
任凭春天的芳菲随时令消逝吧,游子在秋色中,自可流连徜徉。
赏析
这首诗写出了清新、幽静、恬淡、优美的山中秋季的黄昏美景。王维所居辋川别墅在终南山下,故称山居。一场秋雨过后,秋山如洗,清爽宜人。时近黄昏,日落月出,松林静而溪水清,浣女归而渔舟从。如此清秋佳景,风雅情趣,自可令王孙公子流连陶醉,忘怀世事。此诗以一"空"字领起,格韵高洁,为全诗定下1个空灵澄净的基调。全诗动静结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月照松林是静态,清泉流溢是动态。前四句写秋山晚景之幽静,五六句写浣女渔舟之喧哗。诗之四联分别写感觉、视觉、听觉、感受,因象得趣,因景生情。反衬了当今社会官臣惰,贪,写出诗人自己的高尚情操,写出那无忧无虑,表达了作者十分向往这种生活。也表达了作者崇尚恬静淡泊的田园生活,不愿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人生态度。还有一点值得注意:古代文人多借清秋而写悲伤之意,此诗则属乐秋之佳作。《增订评注唐诗正声》郭云:"色韵清绝。"《唐诗解》:"雅兴淡中有致趣。"《唐诗矩》:"右丞本从工丽入,晚岁加以平淡,遂到天成。"《唐诗合选详解》王云翼云:"前是写山居秋暝之景,后入事言情,而不欲仕宦之意可见。"
这首山水名篇,于诗情画意之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诗的中间两联同是写景,而各有侧重。颔联侧重写物,以物芳而明志洁;颈联侧重写人,以人和而望政通。同时,二者又互为补充,泉水、青松、翠竹、青莲,可以说都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都是诗人理想境界的环境烘托。
既然诗人是那样地高洁,而他在那貌似“空山”之中又找到了1个称心的世外桃源,所以就情不自禁地说:“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本来,《楚辞·招隐士》说:“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诗人的体会恰好相反,他觉得“山中”比“朝中”好,洁净纯朴,可以远离官场而洁身自好,所以就决然归隐了。
这首诗1个重要的艺术手法,是以自然美来表现诗人的人格美和1种理想中的社会之美。表面看来,这首诗只是用“赋”的方法模山范水,对景物作细致感人的刻画,实际上通篇都是比兴。诗人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慨言志,含蕴丰富,耐人寻味。王维的人生大志也隐藏在字里行间。
中心:写清幽安闲之境,表达了诗人顺应天性,恬然自适。
赏析一
王维的《山居秋暝》是山水诗的代表作之一,它唱出了隐居者的恋歌。全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
诗的开头两句“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写薄暮之景,山雨初霁,幽静闲适,清新宜人。是诗人用大手笔勾画的雨后山村的自然画卷。其清新、宁静,淡远之境如在目前。1个“空”字,渲染出天高云淡,万物空灵之美。诗人隐居于此是何等的闲适,如此描绘山水田园之典型环境流露出诗人的喜爱之情。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被雨水洗涤后的松林,一尘不染,青翠欲滴;山石显得格外晶莹、剔透新亮;就连月光也像被洗过一样,极其明亮皎洁;山雨汇成的股股清泉顿时流淌于拾级而上的石板上,又顺着山涧蜿蜒而下,发出淙淙的清脆悦耳的欢唱,好似宛转的“小夜曲”奏鸣。“照”与“流”,一上一下,一静一动,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仿佛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脉搏在跳动。此时此刻诗人也仿佛觉得自己也被洗净了一般,自然的美与心境的美完全融为一体,创造出如水月镜般不可凑泊的纯美诗境。此种禅意非隐居者莫属。苏轼把此联誉为“诗中有画”的典范之秀句。
接下来诗人由写景转为写人。在这幅山水画作之中,山村的自然美和村民们的生活美是水****融的。“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此二句均为写人——“浣女”、“渔夫”的活动的画面。诗人采用了“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写法。可不是么,既是夜间,又被竹林遮挡,怎么能见到浣洗完衣服归来的女人们呢!然而,竹海之中传来的女人们缓步挪移时拨动夜露浸润的翠竹,发出“沙沙”的声响,又伴着她们银铃般的笑声,好一派欢声笑语的喧闹竟打破了如此宁静的夜空;再听水面莲叶波动,渔舟顺流而下,这便是渔夫要乘着今晚的月光去捕鱼。诗人触景生情,感慨称油然而生:山民们戴月而作,随性而起,这般勤劳、朴素、开朗的性格,远比宦途官场清明、纯净得许多。这些细节无不传达出诗人不仅喜爱这儿的景美,更喜爱这里的人美。这就很自然地给结句作了有力的铺垫。
尾联两句“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是诗人有感而发。虽然春光已逝,但秋景更佳,愿意留下来。王孙指诗人自己,这是诗人对《楚辞·招隐士》“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的诗意的反其义而用之,是说春天的芳华虽歇,秋景也佳,隐着自可久留。正如诗人在《青溪》所言:“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其喜归自然,厌恶宦海之情溢于言表。
总之,这首山水田园诗画山绣水,清新宁静,于诗情画意中寄托了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的追求,含蕴丰富,耐人寻味。
赏析二
这首诗写山居所见秋山雨后黄昏的迷人景色和融怡陶醉的心境,大约是诗人隐居终南或辋川别墅时所作。诗的境界清澄透明,玲珑剔透,恰似一泓秋水,其中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诗歌于诗情画意当中寄托着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生活的执着追求。
首联整体着眼,大笔勾勒,交待季节,点明状态,给人以身临其境,神清气**之感。“空山”、“新雨”、“晚秋”,平平实实的几个字,极易引发人们的联想,山居环境的静谧,新雨过后的清新,秋日天气的飒**,白日向晚的安宁,字里行间弥漫着一股清幽明洁之气。“空山”是王维惯用的词语,耐人寻味。此处绝无冷清、空洞之意,也不是禅宗所谓的空寂、虚无,结合全诗来看,“空山”包含以下四层意思:一指山中林木繁茂,翠绿成荫,遮掩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正如王维《鹿柴》所云“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二是指此处远离尘嚣,人迹罕至,“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桃源行》),有如世外桃源,遗世独立,又如洞天福地,快乐怡人;三是指山雨初霁,万物一新,银辉四射,天地生辉,呈现在诗人眼前的是一派空明洁净,熠熠生辉的灿烂图景;四指空而不虚,静而不寂,活力无限,意趣万千,因为山中有欢歌笑语,渔舟晚唱,有明月朗照,清泉潺潺。可见,雨后空山带给人们的不是孤独、寂寞,不是沉寂、死灭,而是生机活力,妙趣横生。
颔联小处着眼,工笔细描,动静结合,光色辉映,营造出1个雅致脱俗、明媚空灵的迷人世界。皓月当空,朗照万物;苍松如盖,亭亭净植;松叶如针,清翠欲滴;水珠点点,闪闪发光;树影斑驳,月光辉映,洒下一地的星星点点,有如细碎银子铺满山林,给人以如梦似幻,飘飘欲仙之感。落一“照”字,不同于“泻”,朱自清《荷塘月色》写月光:“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与花上。”用“泻”写出了月光如水,静谧朗照,柔媚生辉的特点。王维写月光用“照”字,光色兼备,状态**真,活现月照松林,回光返射,闪烁不定,迷离恍惚的特点;也引导读者去留意空山松林沐浴月华的恬静光洁和明亮空灵。如果说第一句侧重写月下松林的幽美景致的话,那么,第二句就是写月下溪流的活泼生机。你瞧:山泉流淌,淙淙作响;月映溪流,素洁如练;流水空明,清澈见底;溪流弯弯,活泼机灵。面对这一溪清幽洁明,空灵剔透的山泉,恨不得掬一水山月滋润沧桑的面庞,撷一缕清音唱响心灵的浪花。着一“流”字,尽显风流,颇有柳宗元《小石潭记》“斗折蛇行,明灭可见”的韵味,也引导人们去体味小溪或水石相激飞花溅玉的闪亮或穿林绕石琤琤琮琮的合鸣。王维一“流”,可谓意态横生,妙趣无穷!
颈联拓展1步,进到人事生活,而这种生活出[www.61k.com)现在山中黄昏这一特有的情境中,便显现出迷人的色彩。上句写姑娘:一群天真无邪的农家少女浣衣归来,结伴同行;她们嬉戏玩闹,笑逐颜开,吵醒沉睡的山林,激活了寂静的生机,银铃般的笑声回荡在空旷幽深的竹林中。下句写渔人:几艘小船满载星辉,尽兴而归,满眼荷叶纷纷倒向两边,掀翻了无数晶莹剔透的水珠。此情此景,让人心生羡慕,多么想,摇一船沉甸甸的丰收喜悦来迎接又1个静谧幽美的夜晚;多么想,唱一池脆生生的渔舟小调去欢送又1个余辉掩映的黄昏。姑娘也好,渔人也罢,诗人只听见竹林中的喧闹而不见其人,只见到莲株的摇动而不见行舟,自可想见竹林莲丛的茂密幽深,人们竟是裹在这样1个郁郁葱葱的绿色世界里,这是何等动人的景象啊!而且,我们完全有理由推想,生活在这个世外桃源的人们,勤劳纯朴,心性高洁;安居乐业,幸福快乐;率性真诚,一派天然。难怪末联诗人要由衷地倾吐出“王孙”可留的感叹了。
尾联巧用《楚辞?招隐士》之典,《招隐士》末句云:“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原意是招王孙出山入仕,王维反用其意,自成佳构,增无限趣味,“随意春芳竭,王孙自可留。”春芳虽然自然而然的消歇了,但秋光一样美丽迷人,“王孙”自可不必离去了。貌似劝人,实则自勉。“山中”比朝中好,洁净纯朴,可以远离官场污浊而洁身自好;“山中”比尘世好,纯洁空灵,可以远离世俗庸碌而修养性情。诗人对山中生活的迷恋之情,跃然纸上。另外,从全诗所用意象也可看出作者的思想情趣。皎皎明月,纯洁空明;郁郁青松,亭亭净植;幽幽清泉,潺潺流淌;森森翠竹,修直挺拔;卓卓清莲,污而不染;……凡此种种,在传统诗文里面,都是一些清闲雅致,高洁不俗的意象,由此不难看出王维对理想生活的念念不忘之心。
鉴赏三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诗中明确写有浣女渔舟,诗人怎下笔说是“空山”呢?原来山中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正所谓“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柴》)。由于这里人迹罕至,“峡里谁知有人来,世中遥望空云山”(《桃源行》);自然不知山中有人来了。“空山”两字点出此外有如世外桃源,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之清新,景色之美妙,可以想见。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天色已暝,却有皓月当空;群芳已谢,却有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有如一条洁白无瑕的素练,在月光下闪闪发光,多么幽清明净的自然美啊!王维的《济上四贤咏》曾经赞叹两位贤士的高尚情操,谓其"息阴无恶木,饮水必清源”。诗人自己也是这种心志高洁的人,他曾说:”宁息野树林,宁饮涧水流,不用坐梁肉,崎岖见王侯。”(《献始兴公》)这月下青松和石上清泉,不正是他所追求的理想境界吗?这两句写景如画,随意洒脱,毫不着力。像这样又动人又自然的写景,达到了艺术上炉火纯青的地步,非一般人所能学到。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竹林里传来了一阵阵的歌声笑语,那是一些天真无邪的姑娘们洗罢衣服笑逐着归来了;亭亭玉立的荷叶纷纷向两旁披分,掀翻了无数珍珠般晶莹的水珠,那是顺流而下的渔舟划破了荷塘月色的宁静。在这青松明月之下,在这翠竹青莲之中,生活着这样一群无忧无虑、勤劳善良的人们。这纯洁美好的生活图景,反映了诗人过安静纯朴生活的理想,同时也从反面衬托出他对污浊官场的厌恶。这两句写的很有技巧,而用笔不露痕迹,使人不觉其巧。诗人先写"竹喧""莲动",因为浣女隐在竹林之中,渔舟被莲叶遮蔽,起初未见,等到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纷披,才发现浣女、莲舟。这样写更富有真情实感,更富有诗意。
诗的中间两联同是写景,而各有侧重。颔联侧重写物,以物芳而明志洁;颈联侧重写人,以人和而望政通。同时,二者又互为补充,泉水、青松、翠竹、青莲,可以说都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都是诗人理想境界的环境烘托。
既然诗人是那样地高洁,而他在那貌似“空山”之中又找到了1个称心的世外桃源,所以就情不自禁地说:“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本来,《楚辞·招隐士》说:“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诗人的体会恰好相反,他觉得“山中”比“朝中”好,洁净纯朴,可以远离官场而洁身自好,所以就决然归隐了。
这首诗1个重要的艺术手法,是以自然美来表现诗人的人格美和1种理想中的社会之美。表面看来,这首诗只是用“赋”的方法模山范水,对景物作细致感人的刻画,实际上通篇都是比兴。诗人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慨言志,含蕴丰富,耐人寻味。
作者简介
王维(701?-761),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画家,被后人称为“诗佛”,官至尚书右丞,祖籍祁州(今山西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永济)。王维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崇信佛教,早年王维积极用世,是至情至性之人,用诗笔写爱情,如《红豆》,写亲情和友情,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晚年居于蓝田辋川别墅。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轼在《东坡志林》中曾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而他笔下的山水景物特别富有神韵,常常是略事渲染,便表现出深长悠远的意境,耐人寻味。他的诗句常常是看上去自然流畅,毫无雕饰,待细细品来愈觉其笔触凝练精到,用心良苦。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也!这首《山居秋暝》选自《王右丞集》。他还善画人物、丛竹、山水。唐人记载其山水面貌有二:其1类似李氏父子,另1类则以破墨法画成,其名作《辋川图》即为后者。可惜至今已无真迹传世。传为他的《雪溪图》及《济南伏生像》都非真迹。开元进士。任过大乐丞、右拾遗等官,安禄山叛乱时,曾被迫出任伪职。
王维于唐玄宗开元九年(721年)即20岁中进士第,为大乐丞。累迁至给市中,终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可仕途坎坷,中年遭遇挫折,逐渐走上了明哲保身、远祸自全的道路,思想日趋消极。
此诗反映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尘世官场的厌倦。王维“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酬张少府》)。《辋川集》中的作品,大多着力描写自然景色的静美境界,前人认为这些诗不谈禅机而深得禅理,读之身世两忘,万念俱绝。这反映了王维晚年对现实冷漠的消极思想,但这些诗“诗中有画”的表现手法却具有不朽的美学价值。
相关习题
1、“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诗中明确写有浣女渔舟,诗人怎下笔说是“空山”呢? 原来山中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正所谓“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柴》)。由于这里人迹罕至,“峡里谁知有人来,世中遥望空云山”(《桃源行》);自然不知山中有人来了。“空山”两字点出此外有如世外桃源,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之清新,景色之美妙,可以想见。
2、怎样理解“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的艺术画面?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作者用清新自然的笔调,勾画出一幅有声(泉声)、有色(青松)、有动(泉流)、有静(月照)的幽静雅致的山间月夜图。上句侧重写空中,下句侧重写地下,各个景物非常协调,组成1个立体感很强的完整画面。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这两句写得很有技巧,用笔不露痕迹,使人不觉其巧。
(1)上句写女子,先声夺人,先闻其声、后见其人。诗人先写“竹喧”“莲动”,是因为浣女隐在竹林之中,渔舟被莲叶遮蔽,起初未见,等到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纷披,才发现浣女、莲舟。这样写更富有真情实感,更富有诗情画意。(当然,还有平仄押韵方面的考虑)
(2)以“喧”来反衬“静”。正如"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这两句脍炙人口的诗句,写出事物的动态不是为了破坏这个幽静的境界,而是为了烘托它。人们从这些喧闹的景物中,很自然地体味出1种和平恬静,体味出恬静中的一片活泼生机,因而它给人的感觉,就不是枯寂阴森,荒凉可怕。
3、最后一句中“王孙”指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曾属“王孙”,来自官场、来自社会,而今别居辋川。从“误入尘网中”到“复得返自然”,1个“自”字表达出诗人独特的“山居”领悟,更显秋韵之图乃是对羁绊人性的官场社会的强烈反驳。“留”者“居”也,而“山居秋暝”之“居”不仅有自然的深情召唤,更是诗人心灵的驻足。正是在这种精神背景下,为世人所景慕的“春芳”在诗人眼中就显得不足为怪了。
4、作者在这首诗中塑造了怎样的1种意境?
山雨初霁,万物一新;初秋的傍晚,幽清明净。清泉淙淙、翠竹成林、月下青松、水中碧莲,是空山秋天恬静幽美的景象。
5、这种意境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理想(思想感情)?
通过诗句对景物的描写,反映了诗人过安静淳朴生活的理想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诗中以物芳而明志洁,以人和而望政通。泉水、青松、翠竹、青莲,可以说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也是为诗人理想境界的环境烘托。
四 : 山居秋暝ppt

山居秋暝 山居秋暝ppt

山居秋暝 山居秋暝ppt

山居秋暝 山居秋暝ppt

山居秋暝 山居秋暝ppt

山居秋暝 山居秋暝ppt

山居秋暝 山居秋暝ppt

山居秋暝 山居秋暝ppt

山居秋暝 山居秋暝ppt

山居秋暝 山居秋暝ppt

山居秋暝 山居秋暝ppt

山居秋暝 山居秋暝ppt

山居秋暝 山居秋暝ppt

山居秋暝 山居秋暝ppt

山居秋暝 山居秋暝ppt

山居秋暝 山居秋暝ppt

山居秋暝 山居秋暝ppt

山居秋暝 山居秋暝ppt

山居秋暝 山居秋暝ppt

山居秋暝 山居秋暝ppt

山居秋暝 山居秋暝ppt

山居秋暝 山居秋暝ppt

五 : 山居秋暝
何处
寒林扶疏而萧森
四面芙蓉对酒樽
一曲
春山夏木黄鹂笙
寒梅著花何曾闻(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雨中春树万人临风听蝉
竹喧清泉浣女莲动渔船
任春来去柳绿更带云烟
歌扇舞衫
时鸣春涧
何方
鸢鸣山客犹自困
漠漠白鹭倚云层
回望
那年目君独入韫
相思似风雨留痕
雨中春树万人临风听蝉
竹喧清泉浣女莲动渔船
任春来去柳绿更带云烟
歌扇舞衫
时鸣春涧
(白:新雨晚秋,松间泉流,莲动渔舟,王孙,可愿留?)
本文标题:
山居秋暝-秋暝心绪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631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