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互联网运营商-运营商面向互联网该如何“转基因”?

发布时间:2018-01-21 所属栏目:动态

一 : 运营商面向互联网该如何“转基因”?

139说客(现更名为“移动微博”)比新浪微博成立还早几个月,如今两者的境遇可谓千差万别,前者基本上只剩中移动内部人士在自娱自乐,而后者则呼风唤雨成为亿万网友的“时间杀手”。

谈到这个现象,一位移动朋友分析说:“曹国伟、马化腾可以拍500万在桌子上跟项目经理说,‘把微博做到第一,这些钱就是你们的’,但是王建宙没办法这么做,员工拿的都是死工资,多干多错、不干最好,自然做不好需要灵活、主动创新的互联网。”

我觉得,这哥们说的还是表面现象,即机制体制造成的资源配置不足,深层次原因应该是“文化”,也就是“基因”,它决定了一个企业的思考和行为方式,决定其适合做什么、不适合做什么。

运营商搞电信业务是一把好手,但是却玩不转互联网,这一点他们自己也心知肚明。中移动董事长王建宙早在四五年前就号称要招揽“互联网疯子”,目的就是植入互联网基因。

于是乎,2008年5月,真正的互联网人罗川来了,执掌中国移动控股卓望旗下的139互联网公司,核心业务正是他最擅长的SNS领域——前面说的139说客。事实证明,引进互联网精英改变不了中移动的互联网基因,一滴水、一碗水甚至是一缸水根本没法改变电信业“大江湖”的成色。三年后的2011年7月,罗川选择了独自离开、投身创业。

此外,运营商也尝试了别做互联网的办法,最典型的就是在省公司建立新业务基地,较为知名的有中国移动四川音乐基地、广东互联网基地、浙江阅读基地,中国电信上海视频基地、爱音乐基地,中国联通上海沃商店基地等。

应该讲,省公司做新兴业务,相比集团层面更有冲动,毕竟有识之士需要“政绩”向上走,某些方面也更具优势,如地方政府政策、土地支持以及省公司层面流程相对灵活。

正因如此,少数基地如移动音乐基地也确实成长为“现金牛”,但是应当看到,这些新业务都是以标准内容型的,容易依托运营商庞大的用户规模来复制、发展,最重要的是,都是靠KPI指标层层下压完成的,完不成,就用订购送话费的方式来解决。

更为重要的是,本着“特事特办”的原则,这些原本只是省公司部门层级的基地,对产业链拥有一言九鼎的话语权,大权在手加之监管较松、制度不严、制衡力差,极易滋生腐败。

那么,运营商该如何弥补互联网基因缺陷呢?

北邮教授、电信专家舒华英开出的药方是,在保证集团公司“红旗不倒”的情况下,运营商要更加灵活地进行企业运作,各产品基地应当子公司化,真正独立运营,大胆开展融资。集团在子公司中并不需要100%控股,51%的绝对控股乃至50%以下的绝对控股都可以,目的就是引入不同资本、融合多元文化、去除电信烙印。

一位现已投身互联网大潮的前电信业人士则认为,运营商应当尽快建立自己的风险投资基金,面向风起云涌的互联网公司进行投资。搞互联网本质是为了赚钱,不应当为搞互联网而搞互联网,只要钱能够生钱,采用什么形式并不重要。

这让我想到了几年前一位朋友的话,中移动与其每年1000万签周杰伦做代言人,还不如花1/10的钱去中戏、北影签一批有潜力的新人,假以时日,这些人中必有成大器者。现在想来,还真是不无道理。

如果你想把握明天,不如投资今天。

原文地址:秦磊的博客

二 : 91区联手运营商深度拓展互联网社区用户

重组后的运营商进入了“全业务”运营时代。原先由于运营业务侧重点不同而产生的用户群天然区格被彻底打破,运营商之间竞争日益激烈。3G业务作为新通信时代的主导产品,更成为目前运营商的竞争焦点。

各大运营商均把越来越多的精力转移到电信业新“蓝海”--移动互联网上来。对于各企业而言,谁能在终端与服务融合的趋势下提供更高的用户体验,谁就将在该领域获取更大的主导权。专家指出,对于运营商来说,要进行业务的整合及完善和创新、跨网络移植以及跨平台融合,深度与社会大众化的媒体、网络公司全面合作才是营运商核心的新商业模式。

厦门作为中国的域名之都,互联网行业也是异常的繁荣,厦门电信公司作为本地最大的宽带运营商,拥有45万用户,一直致力于开发和完善互联网用户的粘合度。 随着Facebook中国、开心网带来了互联网的SNS时代元年,厦门电信公司以领先的脚步与厦门本土第一家SNS社区91区(http://917.cn)达成深度合作,为厦门本地宽带用户提供交流的聚合平台。

据厦门电信互联网业务中心负责人胡彦强主任介绍,本次合作为运营商第一次与社会化网络CP公司全面合作。而目的都是为了更好的为厦门45万宽带用户提供更贴切本地生活的服务。

91区是厦门本地最好的SNS交流网站,所有厦门电信宽带用户均无需注册就可以用原来的用户名在91区上享受所有的免费服务,另外该平台不仅仅提供了目前个大SNS网站火爆的各个休闲小游戏(如争车位,朋友买卖,开心农场),还整合了短信工具(可以通过网站直接发送短信到手机上,还可以在线备份手机联系人)、本地高速网络硬盘、与3G手机互联的棋牌游戏、在线电视等免费附加服务功能。而与传统的SNS网站不同的是,以上程序都可以在3G手机上运行,用户可以随心所欲的在任何地方与好朋友分享自己的心情、照片、游戏等。

三 : 冲向互联网的运营商敢死队——OneNET

摘要: 缺乏关注和支持,既让物联网公司有了一个独特的创新微环境,也让他在运营过程中吃尽了苦头。如今物联网成了重点,对物联网公司来说,是福还是祸?

有一位知名的互联网人士,曾在中国移动溜达过一圈,离职后如是评价:"以前有很多想法和思路,就是没钱,做不了,于是去了运营商。结果发现运营商里除了钱多,什么都没有。"

随着时间的推移,眼见着互联网快速发展,行业内持类似观点的人已经越来越多。

运营商在学习互联网技术、倡导互联网创新、弘扬互联网精神的同时,越来越真切而痛苦地感觉到:自己的机体里缺乏互联网基因。

无论是内部管理机制,还是外部舆论环境,无论是对事还是对人,经过多年多轮的尝试,运营商始终没有找准互联网的感觉。

越来越多的人放弃了,不看好运营商能转型成功,或者定位只做管道,或者干脆举旗投降,敬而远之。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移动还没有完全放弃,这些年,陆续成立了十几家专业公司和机构,试图以全新的机制,结合中国移动的资源优势,向互联网的阵地发起新的冲锋。

就像在真正的战场上一样,有人英勇有人懦弱。

有的机构,筹备时要人要枪折腾半天,真需要他冲上去的时候,却发现他仍然后方"练兵";更有甚者,仗着自己受宠,抢了别人的战利品去邀功请赏。这样的现象,导致不少人对移动的专业化尝试,持怀疑或者负面的态度,认为专业化就是一场闹剧。

但是,移动的专业机构里还有很多勇士,厉兵秣马,整装待发,以敢死队的心态,义无反顾地向互联网的阵地发起冲击。

或许,这也是传统运营商向互联网的最后一次进军了。所以他们冲出去的时候,就做好了回不了家的心理准备。

我主动想写这个系列,既是想记录下运营商曾经的努力,更是对敢死队员们的那种敬意和支持。

梦想、情怀、激情、奋斗,这些我们有过,至少曾经有过,值了。

命运多舛的物联网公司

中国移动在物联网领域的耕酝,可以追溯出一段很长的历史。

在温总理倡导物联网发展的那段岁月,中国移动曾经在江苏建立了物联网研究院。至今,研究院里还保留着物联网研究所。而在重庆建立物联网公司,也是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中国移动以极高的效率完成了公司的组建工作。

这家公司组建的时候,定位是研发和生产物联网所需要的模组和产品,只负责产品的研发和制造;而面向客户的营销和服务,仍由中国移动的传统体系来承担。

在运营商看来,这种以产品为中心的生产制造模式,并没有什么问题。

这是因为,在传统运营商的产业链条中,客户使用的产品都是标准化的,设备厂商提供全球通用的技术标准,而运营商对其进行适当调整和优化,然后双方共同做好复制工作,依靠规模优势降低单位成本,实现高收益。

但在互联网时代,这个模式的弊端很快就显现出来:如果不接触客户,产品何去何从?尤其与设备厂商的研发机构相比,运营商的优势就在于和客户的接触机会更多,如果只依靠设备厂商的标准化产品,那很容易变成闭门造车,最后给用户提供一堆不接地气的产品和服务。

因此,几个轮次下来,物联网公司意识到:必须要突破原有的框架和定位,才能真正找到出路。

事实上,物联网公司筹备的时候,也有人提出要考虑这样的风险,但当时物联网公司的表态是:这都不是事儿。等意识到问题时,公司已经运转了一段时间,想再争取资源或是调整定位,可没那么容易了。

更何况,中国移动旗下的各个专业机构,都有集团公司的分管领导,唯有物联网公司没有;而且物联网公司是副职主持工作,以前又没有在总部工作的经历,因此与总部各部门的沟通协调,都极为困难。

运营商里很多专业公司的成长与发展需要母体的大力支持,而当物联网的发(chao)展(zuo)整体转入低潮时,物联网公司在中国移动体系里的位置每况愈下。

其间,几度无果的抗争,甚至导致了物联网公司的总经理主动辞职。

一鸣惊人的OneNET

在相当一段长的时间里,物联网公司几乎淡出了公众视野。

可是,物联网公司并没有放弃,在一些投机者和绝望者纷纷离去的同时,还有一批优秀的人才在坚守,并努力去创造历史。

登录一个"open.iot.10086.cn/"的网址,就能看到一个面向于物联网的能力开放平台。这个平台的名字,就是"OneNET",它提供了物联网专网、短彩信、位置定位、设备管理、消息分发、远程升级等基础服务,同时还为IoT的开发者提供智能设备自助开发工具、后台技术支持服务。

中国移动正在大力倡导自主研发,在这股浪潮下,很多机构和人员尝试自己写代码,或者基于厂商的平台进行二次开发。而OneNET平台就是完全自主创新的成果,它的架构设计和系统开发,都是物联网公司的员工独立完成。

换言之,这是物联网公司在内外部环境都不十分有利的形态下,自己"玩"出来的。

我曾经不止一次地和别人谈到:如果这个平台早早引起集团总部的关注,予以指导和帮助,可能这个平台就做不出来了。

另类的平台,也许只有在远离管理层视线的情况下,才可能真正成功。

对于不了解物联网的人来说,可能还意识不到AEP(Application Enable Platform)是做什么的,AEP对于物联网发展的价值有多大。物联网公司最开始做这股平台的时候,也不知道。

实际上,甚至在OneNET的生长过程中,也有很长一段时间,也不知道自己定位是什么,未来会发展成什么样子,正是这种误打误撞的野蛮生长,才造就了今天OneNET。

等平台出来了,大家一看,咦,这不是AEP么?这才明白,原来物联网公司在没有借助什么外力的情况下,居然做出了一套AEP平台。

截止现在,OneNET平台上的设备连接总数已经突破400万,并且聚集了众多中小规模的物联网应用开发者,无论是技术研发社区还是云化的应用环境,都充满着互联网的味道,尤其是和西南地区高校的合作,更让OneNET充满了活力,充满了希望。

举步维艰的CMP

物联网的运营体系里有两个关键平台,一个是前面说的AEP(Application Enable Platform,应用使能平台),另一个平台就是CMP(Connectivity Management Platform,连接管理平台)。

AEP使开发者快速开发、部署和管理物联网应用,降低开发成本、缩短开发时间;而CMP平台一般应用于运营商网络上,帮助移动运营商做好物联网的运营和管理。

从当前来看,AEP是物联网应用开发的基础,做大OneNET对中国移动发展物联网至关重要;而CMP则是物联网运营生产的保障,是中国移动做好物联网的安家立命之本。

CMP平台里知名度最大的,就是前段时间被思科收购的JASPER公司。联通与其在国内合作,获益颇丰,把移动打得欲哭无泪,满地找牙。

是JASPER的技术强大么?也是,也不是。

JASPER对外展示出来的技术优势,背后是其在物联网领域深耕多年,总结并形成几大行业领域的产品和支撑体系。联通的客户经理按照手册去操作,产品功能和价格体系都是固化好的,比客户还了解客户的需求。

这种积累和沉淀,中国移动没有做。

那么,把JASPER平台搬到移动来,可行么?结论是不行。

JASPER是全球集中统一标准化的平台,联通在集团客户领域是集中运营,这个体系与JASPER能很好的匹配起来。

而移动当前的物联网运营体系里,客户的受理与服务是分散在各省的,产品、定价、服务标准等不统一,物联网与通信网络有关的运营各环节,分别由不同的单位负责,这种模式JASPER支撑不了。

中国移动物联网公司在体系内的地位低,而物联网的运营又需要多单位协同运营,因此,当连接管理和运营出现状况时,很难推动问题的解决,很多关键矛盾点都被掩盖了。

所以,从根本上来说,此前中国移动发展物联网的方式,是基于传统的运营体系、大网的运营能力、移动业务的运营分工,以高效低成本为目标,尽量复用已有的基础设施来开展运营。

这样的分权制运营体系,面对行业客户定制开发、运营服务快速响应等需求时,无能为力。

CMP是工具,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如果和运营商的运营模式匹配,系统的威力就能充分发挥出来;反之,自己评估觉得再好的系统,在使用者眼里,也是垃圾。

结语

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物联网公司自研的OneNET在不知不觉中,走成了AEP的模式;过长的运营链条导致移动CMP缺乏效率,在市场上处于竞争的劣势。这都是试错过程中遇到的正常情况。

能否解决这些问题,不仅是要领导重视,而且涉及到的各单位都要予以关注、学习、思考:到底什么才是适合中国移动的物联网运营模式?

如果觉得集中才能发展好物联网,那么就应该照着最佳实践调整。

如果觉得中国移动还是适合分散运营模式,那就应该探索一条有中国移动特色的CMP道路,谁说上华山只有一条路?

但无论哪种方式,大家现在都应该明白:物联网绝对不是,也不该是物联网公司一家就能搞定的。

【钛媒体作者介绍:宁宇,微信公众号:尚儒客栈(CMCC-ningyu)】

更多新闻资讯,关注钛媒体微信号:钛媒体(ID:taimeiti)

 

本文标题:互联网运营商-运营商面向互联网该如何“转基因”?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62779.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