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 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练习课
教学内容: 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练习课<?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教学目标:
1.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算:
50×2=100 50×20=1000
25×4=100 25×8=200 25×12=300 25×40=1000
125×8=1000 125×16=200
125×24=3000 125×80=10000
通过刚才的口算,你们很快就算出结果,你们知道在乘法运算中有三对好朋友,它们分别是谁?
板书:5×2 25×4 125×8
(2)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30×6×7=30×(□×□)
125×8×40=(□×□)×□
(3)计算:
43×25×4 25×43×4
比较两道题,在运用乘法运算定律时有什么不同?
在讨论的基础上,启发学生总结出:第1题只应用乘法结合律把后两个数相乘,就可以使计算简便;第2题要先用乘法交换律把4放在前面,使25与4相乘,或把25放在43的后面,使25与4相乘,然后再用乘法结合律,使计算简便。
小结:用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单独运用乘法结合律使计算简便,一种是两个运算定律结合使用,使计算简便。关键要掌握运算定律的内容,根据题目的特点,灵活运用运算定律。
引导学生在对比中加以区分。
(4)师生比赛,看谁直接说出结果速度快。
25×42×4 68×125×8
4×39×25
(5)对比练习:
4×25+16×25
4×25×16×25
(25+15) ×4
(25×15)×4
46×25
(40+6)×25
49×49+49×51
49×99+49
(68+32)×5
68+32×5
学生小组分工后独立完成,再进行小组内交流。
汇报。
二、小结
学生谈收获。
二 : “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相关的简便计算”教学设计
江苏省太仓市新区第二小学 金芝 邮编:215413三 : 第七单元 第4课时 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相关的简便计算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1~62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探索规程,理解并掌握规律,能用字母表示规律。
2、让学生学会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体验运算律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问题解决的能力,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和归纳、概括等思维能力,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并会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准备:教学光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引导学生回忆学习了哪些运算律?你会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吗?
乘法有类似的运算规律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乘法的一些运算律。
二、猜测验证,探索规律。
1.大胆猜测。
谈话:猜一猜乘法有哪些运算规律?
这些运算规律是怎样的吗?
2.出示p61例1的插图。请你结合这副图来解释乘法中有怎样的运算规律?
学生结合图解释。图中你获取了哪些信息?
提问:怎样求一共有多少人?
指出:得数相同,建立等式
提问:(1)你能再写出几个这样的等式吗?
(2)观察这些等式你有什么发现?
(3)你能用字母公式来表示你的发现吗?
指出:这就是乘法交换律
2、出示例2,独立列式解答
(1)你是怎样列式的?
(2)你能把上面两道算式写成一个等式吗?
(3)观察等式两边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4)你能有字母公式来表示你的发现吗?
(5)指出:这就是乘法结合律
三、巩固规律,运用理解
1、第62页第1题
学生独立填写,再交流填写理由。
2、第62页第1题
分组计算,引导比较:这两题哪道计算比较简便?那么另外一题你能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也使计算简便吗?怎样解决?
学生发现只要将原本不简便的题目改成可以简便计算的题目,然后再计算。
3.教学“试一试”。
先判断按照原来的计算情况这两题的计算简便吗?
你能用简便方法计算这两题吗?
(1)先让学生独立完成。
(2)指名板演,集体评讲。
评讲时提问:①哪两个数可以相乘?为什么要把这两数相乘?②应用了什么运算律?
小结:连乘时,如果有两个数乘得的积是整十、整百,可以把这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就比较简便。
4、第62页上的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再指名交流。
5、第63页上的第6题
齐读题目,说明:你现在知道原来我们为什么用交换乘数位置再乘的方法来验算的原因了吧。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谁来说一说什么叫做乘法的交换律?乘法的结合律呢?
五、作业。
想想做做:第4、5题
课前思考:
1、例题的教学可以仿照加法交换律进行。先引导学生根据乘法意义填写等式,并列举更多的同类等式,积累感性认识,进而探索、发现规律,再逐步抽象、概括出乘法交换律。
2、有了学习前面三个运算律的经验,在学习乘法结合律时可以给学生更大的探索空间。先引导学生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发现其相同与不同点,并列出相应的等式;发现其中的规律,在小组里交流。进而抽象成字母表达式,理解乘法结合律。
3、在做“试一试”中的题目时,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在组织交流。重点讨论先算哪两个数想乘,为什么要先把这两个数想乘。应用了什么运算律。
课后反思:
1、学生在具有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基础上学习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感觉比较容易,而且理解的较好。并能把两者进行比较找到其中的相同和不同。
2、练习中个别学生没有很好的记:25*4=100,125*8=1000 24*5=120,因此很简单的计算还是有学生错。下节课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教后反思:
这课在教学的时候感觉比较顺,学生很容易接受。在作业中发现,类似于想想做做第1题最后1题的题目,学生做不好,往往是只写了一种运算律,或者是两种都写到了,但写成了“乘法交换结合律”这需要老师在课堂上有必要的示范与提醒。
我发现学生在做“想想做做”第三题时,好多学生都用简便方法计算了,我设想如果把这道题目放到课一开始,让四个小组各做一道,通过比赛的输赢,导入新课,效果是不是会更好呢?
教后反思:
乘法的运算律: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有了前面的加法的运算律作为基础学生学起来比较得法,并且通过比较其中的异同,学生更能进一步理解.这一点和邵老师的感受是相同的.
运用乘法的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经过交换律和结合律变换过的式子学生似乎不是很清晰地能够辨认出来,常常只看到表面的东西,类似看到小括号就认定是运用了乘法的结合律。而简便计算的结果与我们课前预测的情况要糟一些,学生在计算中还是出现了许多错误,类似25乘4,45乘2,35乘2这样的计算依旧不是十分熟练。也有很多学生在简便计算时不能很快地发现某两个数先乘比较简便。今天是第一节新课,看来需要熟能生巧。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