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秋天的怀念原文-晚秋里的思念(原创)

发布时间:2017-12-26 所属栏目:中秋的思念

一 : 晚秋里的思念(原创)

晚秋像是断了线的风筝,飘过落花的时节,收获着一份忧伤和感动。

文/子威

她是一个柔弱的女子,有着清澈见底的善良,有着水嫩的容颜,还有一对漂亮的酒窝窝,一双会说话的眼睛,似乎能装下整个世界。今夜秋风依依,不知道你的世界里,是否还有水一样的清凉和透明,天堂里是不是已经没有了伤。

晚秋的风凋零了落叶,叶子哭着转身离开,焚尸着自己的身体,等待着下一季的春暖花开。春风,扫来了生机与希望,夏风,扫来了清凉,而秋风,扫来了硕果累累,却也扫来了满世界的忧伤。你就这样随风而逝,在我午夜的梦里轻轻的吟唱着渴望。

尽管我流尽了所有的泪,依然没有留住你走向天堂的路,不知道千年以后,你的世界是否美丽依然?如果来生能够相见,我定会用我今生所有的泪水化为朵朵浪花,在天堂陪你浪迹天涯 。曾经 你的温情阻挡了我所有的忧伤,一颗漂泊的心,在你的港湾里,找到了自己最初的方向。梦醉梦醒后,我守望着有你的天空,守望着雨后彩虹的美丽绽放。 如果可以,我会锁住这一刻不让时间继续转动,我要听你心跳的声音。如果可以,我会倾其所有,换回有你的呼吸。如果没有如果该有多好,我陪你漫步红尘,走尽天涯路,一首你没有唱完的歌,我们一起唱;一段没有讲完的故事,我们一起走进故事里,共同演绎.

深秋的风,如此的冷,如此的瑟,如此的 忧郁,如此的迷茫; 深秋的雨,如此的凄,如此的凉,如此的冷漠,如此的沧桑; 深秋的夜,如此的静,如此的逸,如此落寞, 如此的感伤。这一刻 我是秋日里的一朵云, 漫步于云端, 不让天空阻隔我望你的视线。这一刻 我是秋日里一枚红枫, 摇曳于秋风, 让飘零的躯体在你的面前搁浅 。 一滴清泪, 化为雨滴; 一枚红叶, 化为秋风, 相思成海,相思成片。 子夜,静的能听到自己心跳的声音.......(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幽幽前世苦,营营今生情。晚风习习,随风而逝的可是你前世今生的牵挂? 一段情话轻醉花前,一段情歌遍及天涯。一缕青烟,一段愁,一滴清泪,一世叹忧。 一世清秋漫布一城烟雨,一地落花碎满天涯。轮回今生,爱恨情愁后,留下了我一个人 的孤独,在风雨后。

来世若我是一株小草,你便化为露珠,每日清晨你拥我入怀,晶莹着我的世界,纯净着我的人生。若我是一朵花,你便化为蝶,在我有限的生命里翩然起舞,收获一季的芬芳。今生你 选择了离开你就不要转身,别让我看见你流泪的双眸。选择放弃,心就不要疼,别让我感触到还有你的温存。

秋风扫去了落叶的无奈,是谁掠走了我心的静逸,而泛起阵阵的涟漪?悲凉一生,这不是我的意愿,可有你的记忆让我怎能轻易的就抹去。 看世间繁华,仅为过眼云烟;品人生百态,记忆永留心间。远古的温情,穿越时空,演绎着缠绵的 爱恋。红尘深处,为自己跳支舞,舞去孤单舞去愁。品过红尘苦酒后,人已去楼已空,唯有思念四处飘散。

爱也缠绵,恨也缠绵,缠缠绵绵话情缘;情也朦胧,泪也朦胧,朦朦胧胧心已空。 痴痴的等,痴痴的恋,痴痴的想念在天边;深深的爱,深深的情,深深 的相思,等你来世轻轻的转身。红尘笑我痴情苦,我笑红尘看不透.......

静叹尘世舞清影,转身天涯唱古今。 前世谁是谁的情债,谁又 是谁千古不变的爱?轮回今生,谁还了谁的情债,谁又为谁付出 了所有的爱? 思绪支离破碎之时,我该思念是谁的容颜,湿了我的眼?

二 : 秋天的怀念原文

秋天的怀念原文

《秋天的怀念》,短篇散文,选自《史铁生散文自选集》,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史铁生著。是史铁生对已故母亲的回忆,表现了史铁生对母亲深切的怀念,对母亲无尽的爱,以及史铁生对“子欲养而亲不在”的悔恨。作者娓娓叙来,感人至深,催人泪下。已被编入小学语文课本“两代人心灵沟通”。

作品简介

《秋天的怀念》2013年已被编入初中语文人教版七年级第1学期第一单元的第3课。和小学语文冀教版六年级下册第18课。

秋天的怀念《秋天的怀念》,尽管(www.61k.com]文字很朴实,但却是作者生活的真实体验。《秋天的怀念》当时是作者人生最破折的时候写的文章。字里行间里流露了他满心情绪的宣泄,以及对生活如此不公的报怨。可是他想表达的并不是在这层面上,他不只是告诉大家他的情绪、他的愤懑,他想说的是当你的不幸降临,并不真的天崩地裂了,你的不幸也是你亲人的不幸,记住关心你的人比你更难过。史铁生的母亲只是想让儿子,看看“北海的菊花开了...."告诉他的儿子坦然面对生活。可是儿子与母亲并没有一起去看北海的菊花,但儿子从母亲的死真正领会了生活的真谛!也就是无论生活把你打到到少次你都要勇敢的站起来,微笑面对生活。事实也是如此,之后史铁生的作品充满励志,《我与地坛》鼓舞了无数的人。《秋天的怀念》,感伤、淡淡、平静.......,“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内容概述

文章主要讲了“我”双腿瘫痪后,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母亲为了鼓起“我”生活的勇气,在她重病缠身,肝病疼得她整夜整夜睡不着觉的情况下,坚持要推“我”去北海公园看菊花。在她生命的最后一息,即将离别人世时,心里还挂念着“我”和未成年的妹妹的故事。

文章通过生活中的几件小事,通过在“我”发脾气时,母亲“悄悄地躲出去”、“偷偷地注意”、“又悄悄的进来”,在“我”同意去北海公园看菊花时,母亲又“喜出望外”、“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等词语和情节的描写,充分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理解、同情和关爱,说明了母爱的博大深沉、崇高无私,表达了人世间的母子亲情,令人感动。

原文阅读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躁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地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作品感悟

寥寥几百字把自己对母亲的爱与自己少不更事的追悔挥洒地淋漓尽致,表现了母爱的无私,理解与伟大。他没有对病痛屈服,病痛反而使他写出了这样字字珠玑的文章。我们被他深深地折服了,感动了。

三 : 《秋天的怀念》的文体甄别

推介语

不论我们今天以怎样宽容的心态原宥扩招以来的研究生水准,我们都必须坚守住一个最基本的底线:我们不必奢望研究生都有可喜的学术斩获,但我们却有理由要求他们超越单纯读书应试的追求而进入到一定层次的研究性劳动。作为教师,我们对他们的研究性劳动也不能停留在任其自说自话的期待。他们的劳动成效需要得到负责任的检验,假如条件许可,其成果还有必要在公开性的学术平台亮相。我的这些教学理念有幸得到了研究生的呼应,他们或表达自己对于当今语文教学的独立思考,或求证自己对于文学文本阅读惯性挑战的能力,都令人欣喜地奉献了真诚,也不同程度地抵达了研究的境界。《名作欣赏》杂志多年来支持我的教学追求,其富有特色的“院校平台”一再为愿意呼应我教学期待的研究生提供亮相的机会。本期推出的是我校中国现当代文学和语文教育两个专业三位学生的研究习作,它们未必是高水平的学术劳作,但一定是契合研究生身份自觉的真诚劳动,倘能得到专家和读者的检阅赐教,那将成为我们在这个春天收获的意外惊喜。
――何希凡 (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摘 要:史铁生的名作《秋天的怀念》在文体的定位上存在着分歧,它在史铁生的作品集中有一个从小说列到散文的发展历程。本文通过详实的资料证实了这部作品是一篇小说而非散文,并对这篇小说在史铁生的文学创作中进行了简要的定位。
关键词:《秋天的怀念》 文体 小说
一、辑录考
《秋天的怀念》创作于1981年,发表在1981年广州的《南风报》{1}上。
它最初被收入在1985年10月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我的遥远的清平湾》一书中。这本书系“希望文学丛书”之一,是史铁生的第一本作品集,收录了史铁生1978―1984年所有的文学作品。它的“目录”被分成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短篇小说,第二部分是小小说,分别为《秋天的怀念》《人间》《树林里的上帝》《白云》《小小说四篇――春夏秋冬》,第三部分是中篇小说,还有一篇“代后记”――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关于《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在目录中可以明显地发现《秋天的怀念》是作为一篇小说被收入的。白烨为编辑,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1995年6月出版的三卷本《史铁生作品集》第一卷“目录 小说”中也把此文作为小说收入。
《礼拜日》是史铁生在中国内地出版的第二本书,系“三月风丛书”的一种,1988年6月由华夏出版社出版,由于收集的是史铁生“1984年以后的作品”,并没有《秋天的怀念》一文。
1993年3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我与地坛:史铁生散文?小说选》,没有收入《秋天的怀念》。本书的责任编辑仍是白烨。
然而在1997年8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史铁生》(系“中国当代作家选集丛书”一种),目录分为“小说”和“散文”两部分,《秋天的怀念》排在了“散文”部分的第一篇。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和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史铁生散文(上、下)》(1997年12月出版)和《史铁生散文》(1999年1月出版),《秋天的怀念》都被收入在作品集里面,这两部作品集都是把《秋天的怀念》当作散文收入的。
仔细比较便会发现,《秋天的怀念》在最初是作为小说被收入史铁生的作品集的,到了20世纪90年代才被作为散文收在史铁生的各种作品集中。
二、文体考
《秋天的怀念》属于什么文体?是这部分要试图要回答的。
史铁生在广州的《南风报》上发表过三篇文章。这三篇文章分别是创作于1981年的《树林里的上帝》《秋天的怀念》和创作于1982年10月的《小小说四篇――春夏秋冬》,它们分别发表于1981年和1982年。《树林里的上帝》《小小说四篇――春夏秋冬》两篇文章中的五篇作品是作为小说发表的,《秋天的怀念》作为小说发表的可能性也比较大,但并不能完全确定。第一部分提到的《我的遥远的清平湾》“目录”的第二部分收录了《秋天的怀念》,且是作为小小说收录的。作品发表的时间和结集出版的时间相距的比较近,出错的可能性也比较小,因此可以断定《秋天的怀念》是作为小说发表的。但作为一个文学新人,史铁生写的是散文,这篇作品会不会是编辑误把它发成了小说,就这样将错就错地收在新的作品集里,以后又纠正过来了呢?这也是极有可能发生的事。
史铁生去世后,史铁生的妹妹史岚在《我和哥哥》一文中说:“1977年春天的一个下午,她(母亲)突然开始大口地吐血,又是爸爸和邻居把她弄到哥哥的轮椅上送去医院,她由于肝硬化引起大出血住进了重症病房。我去看她,她让我别害怕,照顾好哥哥,她做个手术就好了。……哥哥的好友燕琨大哥背着哥哥去见了妈妈最后一面。”{2}燕琨,就是李燕琨,是散文《我与地坛》中史铁生所讲的他的那个长跑家朋友。他在《爱神之子》中有过这样的记述:“认识铁生是次年(1974年,笔者注)冬天。我的中学同学周孝先与铁生一样都是返城的知青,由于没有分配工作,大家都暂时在街道工厂干活”{3},“从我认识铁生的1974年到1978年……”{4}“1979年10月,我顶替父亲,去了第一机床厂。从那以后,和铁生的那些同学见面机会逐渐减少了……”{5}
由上述所引述的文字可以发现李燕琨与史铁生交往最密集的时候是1974―1978年这几年,他是史铁生的好友,并不是邻居。史岚在文中提到“是爸爸和邻居把她弄到哥哥的轮椅上送去医院”,“哥哥的好友燕琨大哥背着哥哥去见了妈妈最后一面”,这些事实是怎样在《秋天的怀念》中展开的呢?史铁生写道:
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文本中把“轮椅”换成了“三轮车”,隐去了自己的父亲,把自己的好友换成了“邻居的小伙子”,这明显不是由误记造成的,是史铁生用了小说的笔法,通过变形、想象写成的。细读文本还可以发现这是一篇小说,并非散文,文中有一段话:
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显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
这是特别重要的一点,母亲要带儿(www.61k.com)子去赏的是北海的菊花,菊花是在秋天开放的。作品中的主人公说完了长长的对话,母亲就“悄悄地出去了”,“她出去了,就再也没有回来。”{6}史铁生的母亲是在1977年春天去世的,这也明显与事实不符。“秋天”的意象在史铁生的小说创作中多次出现,比如同写于1981年的《绵绵的秋雨》、还有写于1984年的《山顶上的传说》都有这个意象,《秋天的怀念》中的“秋天”也属于这种意象。这些细节都可以证明《秋天的怀念》是一篇小说而非散文。
这篇小说的确是作者真情实感的流露,才会被误认是一篇散文。编辑的疏忽和史铁生宽厚的默许是造成现在这种局面的真正原因。
三、文本鉴赏
《秋天的怀念》和《法学教授及其夫人》《午餐半小时》《没有太阳的角落》《人间》《白云》等一样,“ 章法严谨、选材精心, 颇得契诃夫真传”{7}。这是史铁生从1978―1981{8}年创作以来写的最用情的一篇小说。这篇小说的情节简单,儿子“双腿瘫痪后”“脾气变得暴怒无成”,母子俩谈论要去看菊花,母亲猝死,母亲死后妹妹推哥哥去看菊花;人物少,“脾气变得暴怒无成”的儿子,患肝病被折磨致死的母亲和未成年的妹妹;字数少,只有八百多字。儿子是本文的叙述者,表达的是史铁生对自己已逝母亲的深深怀念。
传统的写实性小说都具有典型情节、典型环境和典型人物,这篇小说的情节和环境都被淡化了,人物显得很突出、很感人。
史铁生在接受张专访谈时说:“我们这一带人接受的文艺理论还是文艺要反映社会生活,这种观念是很顽固的。”{9}文艺反映论的叙事性作品大多数是以人物为作品的核心的,人物也就成了这类文学作品中审美意象的重要一环。这类作品中大多数都是要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想塑造出富有典型性和鲜活性的人物形象,是这类作家的一种梦想,这些人物形象通常是作家表达自己感情、理想和梦想的重要载体。对这一时期的史铁生来说,也不例外,他还是文学反映论这个大家族中的一员。
《秋天的怀念》中的主人公是个双腿瘫痪的青年。这个瘫痪双腿的青年形象在史铁生的作品中出现过多次。这个形象最早出现在史铁生创作于1979年的小说《午餐半小时》中,其后在1980年的《没有太阳的角落》、1982年的《我的遥远的清平湾》、1984年的《山顶上的传说》、1985年的《插队的故事》等作品中都有这个人物形象出现,每部作品中的人物只是伤残程度不同,这些形象在史铁生的初期的文学创作中构成了一道独特得风景。《午餐半小时》是对一群处于社会底层的弱势群体的关注,并没有给残疾小伙太多的关注,他在文中只是这群弱势群体中的普通的并不耀眼的一员。《没有太阳的角落》通过写三个残疾的男青年对一个少女朦胧的不成功的恋爱,来揭示这几个残疾青年遭受的不公平的社会待遇。在这些作品中“作家更多的是从一己的残疾遭遇出发,揭示的是一己的不幸和苦痛。而这不幸和苦痛,绝大部分是由现实社会的因素所致,比如社会惯常的对残疾人的歧视、对残疾人平等生存权利的抹杀、对残疾人自尊的践踏等等”{10}。《秋天的怀念》中的这个残疾青年并没有受到这种遭遇,母亲突然因病离世,由于对母亲病情的无知,因而有了忏悔的意向,向自己已逝母亲的忏悔,才使这篇文章显得与众不同,也使这个人物形象显得突出,具有深度。
在这样一篇情节简单,人物少,字数也很少的文章中,史铁生用自己深刻的生命体验,把瘫痪青年的丧母之痛和邻里友爱表现得淋漓尽致。小说中的人物设置特别简单:儿子、母亲、未成年的妹妹。简单的人物设置、简洁的语言却能使读者参与在作品中,为文中主人公的命运担忧,韵味深厚。尤其是这篇小说的结尾更是精彩: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灿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读完这段文字仿佛让人看到了在萧瑟的秋风中未成年的妹妹推着残疾的哥哥正在赏菊花,黄色的、白色的、紫红色的,花样繁多,“开得灿漫”。但母亲却不在了,再也不能陪他们赏菊花了。这样悲凉的画面,虽然有“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来冲淡,这样的语言并不会阻挡读者对这两个主人公命运的担忧。它给读者一种“淡淡的哀愁”的感觉,这也是这一时期史铁生文学创作给人的总体感觉,但别的作品给人的这种感觉总也抵不上这篇小说来的强烈。
{1} 由于笔者没有收集到《南风报》,它最初是作为散文还是小说发表的,笔者并不知道,只能根据目前掌握的资料进行分析。
{2} 《写作之夜丛书编委会》主编,执行主编岳建一:《生命――民间记忆史铁生》,中国对外翻译出版有限公司2012年6月第1版,第170―171页。
{3}{4}{5} 《写作之夜丛书编委会》主编,执行主编岳建一:《生命――民间记忆史铁生》,中国对外翻译出版有限公司2012年6月第1版,第109页,第113页,第112页。
{6} 史铁生:《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85年10月第1版,第200页。
{7} 蒋原伦:《史铁生小说的几种简单读法》,《当代作家评论》1991年第3期。
{8} 参见新华出版社2010年9月份出版的《我的遥远的清平湾》一书的目录“处女作兄弟”,《兄弟》创作于1978年。
{9} 张专:《一个作家的生命体验――史铁生访谈录》,《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1994年第3期。
{10} 丁秀花:《史铁生创作的意象类型与心理动因》,天津师范大学2006届硕士学位论文,第15页。
作 者:刘鹏,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2011级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现当代小说研究。
编 辑:赵红玉 E?鄄mail:zhaohongyu69@126.com

本文标题:秋天的怀念原文-晚秋里的思念(原创)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59635.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