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 人生路上的足迹
人生一路走过许多坎坎坷坷,生命中每一个时候我们都在此印下步行的一脚,有深,有浅,有我们的酸辛,有我们的美好,到底还是如此,人生中的不平凡,每个人的路都不近相同,但最后我们都得收笔,就像一幅画最后留给世人评价,其中的遗憾,落魄,唯美只有我们内心自知,也最终和着黄土一起埋没。
辉煌的人生,我们努力的梦想,庸碌的路程,我们摆脱的困境。回想从前我们的路,你是否觉查出了自己的遗憾。一步踏下,永不回头!可是事实如此,前程的艰辛又怎不撩起我们的回忆和感慨。一句话说出口容易却做着难,纸上谈兵的人生空虚、无实没有任何意义,我们在此勾勒前程路途,可最终事实与此相反,这程路我们不可以空想而不去努力,这步脚印我们要实实踏下,知道今天是明天的昨天,是未来的历史,我们以后回想今天至少不会悲叹失落,愤恨浪费一程。
我们做人生路上脚步的创造者,有许多的人凝望着我们,是担心,是鼓励,是嘲笑。多少的路?和我们的心一样,努力得到了光彩,颓废得到了无数的失落,我们生命长又短,自己的路自己寻觅,我们要勇敢的前尽,前程无阻,因为我们可以克服,纵使再多的挫折都还是一块拌脚石,脚踩在上面,无畏的走过,所谓的一切都是美好!
小时候,我们蹒跚学步,到牙牙学语,到书塾上学,到今为止,全都成为了回忆。以前,我因为逃家而在外害怕,因为在水塘边失足落河打湿衣裳而恐惧,因为在山林中采蘑菇而忘却时间回家而担心,因为做作业马虎,老师全给的叉,一怒之下而撕书,以致无书可用而悔恨,因为……所有的一切都印在了我的足下给此一程一步回忆,它印在人生的路上,被凝固了,细数后程,难以数清,有的是如此模糊,有的如此清晰可见。回忆是美好,唯有困境才铸造苦难后的美丽,足迹难以看清,而前程我们却不知何样,只有提起脚步,小心走去,一步错,难回头。前路光辉无限,人生上步履会更加灿烂。
酸辛,苦楚,快乐,欢笑都印在足上又步步踏下……
重庆市万州区沙河中学初三:姜亚
审核老师:郭红红
http://souke.jiajiaoban.com/teachers/index/ff80808129a82cbe0129b1563d96188f/91710F3C61566336E040007F0100414B
二 : 月亮上的足迹
19 月亮上的足迹 教学设计
作者:唐昌勇(老师)[阅读统计: ]
一、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对航天科学的兴趣,了解人类第一次登月的伟大创举。
2.速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和登月各阶段内容要点。
二、教学提示
(一)教学重点
1.激发兴趣,认识现代科技对人类发展的巨大作用。
2.速读课文,理清思路,概括主要内容,了解有关登月的知识。
(二)教学难点
1.理解文章最后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的一句意味深长的话。
2.正确认识对登月的质疑。
(三)教学建议
这是一篇记实报道。作者以平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字里行间透露着作者对登月成功后所表现出的喜悦之情以及对于人类聪明才智的赞叹。
教学实施
一、预习指导
(一)背景资料
在六十年代的美国载人航天活动中,最为辉煌的成就莫过于阿波罗载人登月飞行。
早在六十年代初,美国宇航局提出了“阿波罗登月计划”。经过八年的艰苦努力,连续发射10艘不载人的阿波罗飞船之后,终于在 1969年7月16日发射成功载人登月的阿波罗11号飞船。
阿波罗飞船由指令舱、服务舱和登月舱三部分组成,每次载三名宇航员,登月飞行结束后,返回地球的只有指令舱和三名宇航员。指令舱呈圆锥形,高3.23米,底面直径 3.1米,像一辆旅行汽车大小,发射重量约 5.9吨,返回地面时要丢弃辅助降落伞等物,这时重量只有 5.3吨。服务舱附在指令舱的下端,呈圆筒形,直径3.9米,高7.37米,舱重5.2吨,装上燃料和设备后重25吨。登月舱接于服务舱下面第三级火箭顶部的金属罩内,它分为下降段和上升段两部分,总长6.79米,四只底脚延伸时直径为9.45米,重4.1吨,如果包括燃料则重 14.7吨。下降段还装有考察月面的科学仪器,当上升段飞离月面时,下降段起发射架作用。
在载人登月的探索过程中,阿波罗1号至10号进行了多次不载人、载人的近地轨道飞行试验或登月预演。1969年7月16日,“阿波罗-11”号飞船经过长途跋涉, 进入月球轨道,人类首次登月行动开始了。
船长阿姆斯特朗首先走上舱门平台,面对陌生的月球世界凝视几分钟后,挪动右脚,一步三停地爬下扶梯。5米高的9级台阶,他整整花了3分钟! 随后,他的左脚小心翼翼地触及月面,而右脚仍然停留在台阶上。当他发现左脚陷入月面很少时,才鼓起勇气将右脚踏上月面。这时的阿姆斯特朗感慨万千:“对一个人来说这是一小步,但对人类来说却是一个飞跃!”18分钟后,宇航员奥尔德林也踏上月面,他俩穿着宇航服在月面上幽灵似的“游动”、跳跃,拍摄月面景色、收集月岩和月壤、安装仪器、进行实验和向地面控制中心发回探测信息。
活动结束后, 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乘上登月舱飞离月面,升入月球轨道, 与由科林斯驾驶的、在月球轨道上等候的指挥舱会合对接。3名宇航员共乘指挥舱返回地球,在太平洋溅落。 整个飞行历时8天3小时18分钟,在月面停留21小时18分钟。 时间虽然短暂,却是一次历史性的壮举。
从1969年至1972年底, 美国共发射了七艘载人飞船进行登月飞行。其中1970年4月11日发射的阿波罗13号飞船, 途中由于服务舱氧气箱爆炸遇险, 宇航员依靠登月舱的动力装置,并借助绕月飞行的助力,于17日平安返回地球, 三名宇航员安然无恙。这次登月飞行被认为是一次成功的失败。其他六艘阿波罗号飞船,乘载18名宇航员参加登月活动,共有12名宇航员登上月球,在月面开展了一系列实地考察工作。包括采集月球土壤和岩石标本,在月面建立核动力科学站,驾驶月球车试验等。 他们在月面共停留了302小时20分钟,行程90.6公里,带回 381千克月球土壤和岩石样品,实地拍摄了月面照片,初步揭开了月球的真实面貌。
小资料
登月第一人
阿姆斯特朗(NeilArmstrong)出生地点:生于美国俄亥俄州 学历:南加州大学航天工程硕士 现况:在俄亥俄州的农场过着退休生活 成就:第一名登陆月球的人类
美国探索月球时间表
1958:先锋1号(Pioneer1)尝试飞往月球,但最终失败,返回地球。
1964~1965:游骑兵7-8号(Ranger7-8)成功接触月球表面,传送超过一万张照片回地球。
1966~1967:LunarOrbiter1-5成功在月球轨道打圈。
1966:Surveyor1抵达月球暴风区,传送超过一万张珍贵照片回地球。
1969:人类乘坐阿波罗11号(Apollo11)首次登陆月球。
1969~1972:阿波罗12-17号(Apollo12-17)再次登陆月球。
1998:LunarProspector到月球进行为期一年的太空任务,探索有否水源及天然资源;仔细量度磁场及地心引力,结果证实月球两极有水源。
(二)基础知识
1.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观测:观察并测量(天文、地理、气象、方向等)。
指令:指示;命令。
合算:所费人力物力较少而收效较大。
海域:指海洋的一定范围(包括水上和水下)。
畅谈:尽情地谈。
神往:心里向往。
里程碑:比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可以作为标志的大事。
昂首挺立:抬起头笔直地站着。
遥遥在望:形容远远地可以看到。
可望而不可即:只能够望见而不能够接近,形容看来可以实现而实际难以实现。即,靠近,接触。也写作“可望而不可及”。
二、导入新课
1.看一段登月的录像,或者用大屏幕出示航天飞船的登月资料图片,也可以用夜空中皎洁的月亮画面导人新课。
2.能在太空遨游,能飞到月亮上去,这是人类千百年来的梦想。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登上月球已经变成现实。1969年7月21日11时56分20秒,人类终于登上了月球,那惊心动魄的一幕,那成功的喜悦,让我们在今天的课堂上共同领略。
3.可以用嫦娥奔月的故事或有关月亮的古诗歌导人。
4.30多年前有一只“鹰”飞得最高,飞上了月球,它就是美国的“鹰”号登月器。
5.问:“2003年10月16日,中国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同学们知道吗?以中国成功发射“神五”载人飞船导入。
6.大家都知道,在软软的沙滩上走过,会留下深深浅浅的足迹;在洁白的雪地里走过,会留下歪歪斜斜的足迹;在碧绿的草原上走过,会留下轻轻松松的足迹……但是,当我们仰望苍穹,面对皎洁的月亮时,同学们是否曾大胆地想过:若在月亮上行走时,将会留下什么样的足迹呢?
1969 年7 月21 日 ,美国三位宇航员成功地登上了月球,留下了人类在月球表面的第一个足迹。当他们踏上月球表面时,有没有月亮女神和嫦娥仙女来迎接他们?有没有吴刚捧出桂花酒来为他们接风洗尘?……迎接他们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呢?
三、整体感知
1、让学生找出文中表达精确的时间,并概括出相应的事件。 整个登月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本文真实地记录了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登月的全过程。登月全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
登月准备(3、4)升空前的气氛、登机。
飞船升空(5—9)检查、点火、升空、飞行。
登月成功(10—15)登月、在月球上工作、登上飞船。
返航归来(16—20)起飞、归航、回到地球、畅谈感受。
2.出示有关图片,增强感性认识。
3.试将登月全过程画一张示意图,并简要说明。
4.文章最后写阿姆斯特朗谈到登月的意义时说:“这一小步,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你是怎样理解的?
“一小步”是指宇航员们从飞般跨到月球表面的一小步,对一个人来讲确实很容易,毫不费力。但是这一步是人类向太空领域迈出的第一步,它显示了人类卓越的聪明才智,表明了人类高度发达的科技水平,开创了人类对宇宙探索的新纪元,这意义就非同小可,因此说这是巨大的飞跃。
归结:这是一篇纪实报道。作者用平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通过阅读,读者定能体会到那登月全过程的惊心动魄、登月成功后的喜悦以及作者对人类聪明才智的赞美。文章所记叙的准备、升空、登月、返航四个部分清晰流畅,结尾阿姆斯特朗的话“这一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留给读者以无穷的回味,可以从中悟出人类登月的伟大意义。
四、微观探究
(一)课文探讨
1.宇航员从登月到返航经历了多长时间?登月全过程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人类第一次踏上月球来回历经76万公里,历时95个小时。按事件发展的时间顺序来写。
2.宇航员登月后做了哪几件事?
宇航员登月,不仅开创了人类的首次载人探索外星球的新纪元,而且还肩负着特定的任务。①检查登月器的着陆情况。②采集月壤和月岩样品。③树立登月纪念碑。④安装电视摄像机、太阳风测定装置、激光仪和月震仪进行科学探测。⑤插上美国的星条旗。⑥与美国总统尼克松通电话。
3.人类登月有什么意义?课文哪一段有所揭示?
课文最后一段揭示了其伟大意义。“阿波罗”登月计划成功,使人类的梦想变成了现实,人类开始走向地球以外的星球。现代科学技术已达到向外层空间发展的水平。这既是人类巨大的飞跃,也是人类迈出的第一步。
4.写作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对这样一次事件的完整叙述,写法上的特点是:①恰当的描述,使叙述更生动具体。②用数字说明,体现本文的准确性、科学性、真实性,体现记实报道的特点。③叙述中有议论抒情,揭示登月的意义,表达对人类聪明才智的赞叹,对宇航员的敬佩。
(二)质疑问难
1.想象一下,月球上有些什么?那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2.科学家为什么要搜集月球上的土壤和岩石呢?
3.想象一下在登月的高空中,宇航员会有什么感觉?
4.文中写道,“返航时,宇航员将登月舱甩在了太空”,这样做合适吗?
教师可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只要想象合理,允许学生有不同见解和幻想。教师也可以做调整性解答:月球上有泥土、石头和高山,没有空气和水,一片荒凉死寂;科学家采集土壤、岩石是为了科学研究、开发并利用月球;宇航员的高空感觉,是失重、头晕、呕吐、昏厥等;太空垃圾也是人类的一大隐患。
5.假如你驾驶着宇宙飞船登月,在茫茫太空中透过舷窗,看到一个美丽的蓝色星球(地球)时,你有什么想法?你会做些什么?
6.假如你是一个月球旅行者,此时你正在月球上行走。回首俯视地球时,你将会看到怎样的情景呢?
7.人类第一次成功地探访月球已是三十多年的事了。时光飞逝,时至今日,人类向宇宙迈进的步伐从没停止过,你知道人类探索宇宙奥秘的其他成果吗? 中国在航空航天方面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五、归纳总结
《月亮上的足迹》以平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文章按照事情发展的时间顺序来记叙,条理十分清晰,记叙的要素交代得一目了然,且语言平实、准确,体现了新闻报道的准确性、真实性、科学性。人类探索太空的勇气令人钦佩,但这个过程也充满艰辛,有时需要付出巨大的牺牲。登月成功是人类的一大壮举,是人类聪明智慧的结晶。这次登月已有三十多年,随着我国神州五号载人飞船的发射成功,五星红旗高插在月球上的日子已为期不远了。我们期待着我国的登月计划早日成功。希望大家通过今天的学习,立志成为明天学科学,爱科学,并和平利用科学的新型建设者。
六、教学资料
(一)板书设计
准 备
月亮上的足迹 升 空 伟大的壮举
登 月 人类的智慧
返 航
(二)有关资料
月球上的土壤和岩石
自古以来,人们对月球就充满着钟情和向往,民间也有许多关于月亮的美丽传说,“嫦娥奔月”就是凭借月亮的幻景来表达人们感情追求的神话故事。
但是,长久以来,人类对月球的情况是一无所知的。直到十八世纪,发明了高倍望远镜观测天空以后,人们才对月球的表面特征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特别是卫星和登月探测的研究结果,准确地向人类揭示了月球的表面景观、构造特征以及月球上的土壤和岩石的真实面貌。
月球表面起伏很大,和地球一样,也有海、陆、湖、湾之分,只是这里的海、湖和湾中并没有水,仅仅是借用了地球上地貌的名称。因为月球围绕地球旋转一周的时间正好与月球自转一周的时间相同,因此,人们在地球上总是只能看到月球的同一个面,对月球背面的地貌形态还知之甚少。
在月球正面有一些暗色的区域,被天文学家称之为月海,现已发现月海有20几个,约占月球正面的一半。实际上月海是辽阔的平原,里面一点水也没有。月球表面高出月海的地区是月陆,月陆一般要高出月海2000-3000米。月海的海面比月球的平均水准面要低得多。最低可达6000多米。在月海中,伸向月陆的部分,称为湾;小的月海称为湖。
美国和前苏联载人和不载人的月球探测计划的实施,使人类对月球的了解速度大大推进,其了解程度仅次于地球。特别是从月球带回大量来自月球的标本,也就是月壤和月岩,对研究月球表面的岩石以及与地球对比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测定月岩标本的年龄大多在31至46亿年以前,而地球上最老的变质岩年龄大约在40亿年左右,为研究月球和地球的起源提供了一些直接的证据。
从月球带回的标本来看,月岩组成比较简单。在月海中主要为溢流玄武岩,玄武岩颜色较深,反照率很低,从地球上看月球,表现为月球表面的暗斑。一般说来,月球上的玄武岩和地球上的相应的火山岩类似,但是,月岩的基本特征和地球上类似的岩石还是有很大区别的。比如,月球中没有水,碳、氢、硫、氯、汞、铅、锌等低温蒸发物质,而富含铝、钛、锆等不易熔化的耐熔元素。另外一个重要的区别是因为月球上没有水,因此月岩极其干燥。然而,在地球上,即使是最干燥地区形成的岩石总是会以物理和化学方式含有一定量的水。根据月岩年龄测定结果,在月球中最激烈的火山喷发发生在31至38亿年以前。
月陆高地主要由富含斜长石的火成岩组成,它们代表月球上最早形成的产物,年龄大约在46亿年以前。这类岩石对太阳的反照率较强,在地球上看月球,是月球中最洁白发亮的地方。
月球的表面并非是没有土壤覆盖的不毛之地,实际上,到处都覆盖着厚层的岩屑和玻璃质物质,被称之为月壤。月球上月壤和地球上风化剥蚀作用形成的土壤概念是不同的,月壤是由细至尘埃、大到砂,甚至大砾石的物质组成的。在月海中,月壤的厚度一般为2-10米,月陆中月壤的厚度稍大些,可以达到20米。月壤中的岩屑主要由各种不同形状和结构的玄武岩和斜长岩组成。月壤中的角砾主要有玄武岩岩屑和玻璃质胶结物两部分组成。此外,在月壤中还有一定比例的球粒陨石。
月壤中岩屑的来源主要是因撞击而破碎的月岩和陨石,它们是构成月壤的主要成分。月岩由于热胀冷缩的长期作用自身发生崩解以及月球上火山爆发的火山灰和岩石碎屑也是月壤的来源之一。
月球的未来
早在50年前出版的《星际飞行》一书中,阿瑟?C?克拉克曾预言道:"建立能自给自足的月球殖民地或前哨站是一个迷人的技术话题,但在我们对这颗卫星的资源情况有更深入的了解之前,谈论这一话题还为时尚早。"
殖民月球为哪般?
开发月球可为我们带来什么?花巨资建设月球殖民地是否值得?克拉克眼里,月球对人类最重要的价值在于它可以作为天文观测台和前往其它行星的跳板。月球不仅仅是光学望远镜的理想架设地点,还是对空间进行全波探测研究以及深测和跟踪近地小行星的理想场所。而人类如果能在月球上扎根,月球将成为人类移民太阳系其它地方的理想中转站。
有人已提出利用月球土壤和岩石制造玻璃、钢铁、铝、氧。首先要做的是解决工艺问题。其次要考虑如何利用这些原料在月球上大兴土木,毕竟月球上的真空环境、日照和温度变化与地面不同。地面上所用的工艺方法通常要火和大量的水,而这在月球上都难以做到。
科学家将通过研究和工程实践确定哪些动植物最适合移民月球,并且还要让他们"和平共处"。例如,从蜜峰到绿皮南瓜,哪些动物和蔬菜在什么条件下能相处得好,哪些在什么条件下又不能?哪些因素会对它们数量上的稳定构成威胁?
科学家已发现,地球上的海底、极地冰山下和喷泉沸腾的水中都有简单的生命形式存活,而且它们都处在出热口内。这些具有超强耐受力的生物体到别的星球上会怎么样呢?既然不知祸福,还不如先在月球上试验。
同样,一些会污染地球大气和河流的高能耗行业也可以外迁到月球上,因为那里不存在环境危害风险。60年代末,人类利用从月球附近拍摄到的照片首次真正意识到了地球环境问题,在当时拍下的那些"蓝色大理石"般的地球"老照片"上,我们首次看到了自己这个家园的秀美和出众,同时也目睹了它纤弱的一面。
"老家"中运筹新生活
人在月球上生存,需要有庞大的保障体系。到那里生活无疑是要冒风险的,所以,第一拨儿"月球移民"有可能根本就不前往那里,而是呆在地球"老家"里,采用所谓的"遥存在"技术遥控他们月球上的工作。这项技术将使操作人员利用先进的传感器和高带宽通信线路,"虚拟地"去到远距离以外的地方。月球上大小不等、功能各异、由地面操作手操控的一台台机器将完成首批真正月球移民到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与真人不同,这些机器人不用照料,也不必花昂贵的代价返回地球。它们还可以定期地对零部件进行修理、更换或重复利用。其中有些还是可完全自主工作的机器人,但大多数将由地面使用摄像机和操纵器来进行控制。
在人员住所建设与维护和科学研究的诸多方面,这些机器人都可一显身手,不过最能显示出它们"本领"的还是那些有害和高危工种以及日常杂务。遥控操作装置和机器人装置都将会成为人类移居月球的开路先锋。
与地球上非常不适于居住的海洋、沙漠和极区等区域一样,月球也有一些使人类难以在它上面生活和工作的环境特征,包括真空、极端冷热、辐射和资源难以利用等。虽然有多种缺点,但月球也有一些"与人为善"的优点。
首先,月球上有近一半的地区对着地球,而且位置和距离基本不变。这将为通信提供极大的便利。
其次,月球的整个表面都沒有水、雪、植被或灰暗大气的遮挡,看上去一目了然。月面很大,相当于非洲和澳大利亚的面积之和。月球表层1米厚的月壤之下还是月壤,但这里温度恒定,不受昼夜交替造成的极地冷热环境的影响。在这样的深度之下沒有地下水,仅有极少的月岩,而且温度不像地球上那样随深度增加而明显上升。
第三,月球上有我们在地球上体会不到的恒久性。如果我们把一个物体放到月面上,它将静静地躺在那里呆上数年,数十年、几个世纪,甚至几千年。与在轨道上或深空中不同,它既然不会慢慢飘走,也不会掉转方向;与地球上常要应付的情况不同,它不会生锈,不会腐烂,不会燃烧,也用不着担心风霜雪雨虫咬人踢。
与日共舞不孤独
由于月球个头儿"娇小"而且转动缓慢,在月面上旅行很容易与太阳保持同步。……人类可以在月面上成组地部署一些大型移动式实验室和前哨基地,让它们追随着太阳一路向西行驶,以开展研究和生产工作,并定期地互换或卸掉所生产的一箱箱货物。
另外,由于地势和轨道动力学两方面,靠近月球南极的一些地方具有地球上看不到的奇特现象。在这里,有些月坑的坑底已有几十亿年不见阳光,很可能有水冰沉积。距这些月坑相当近的地方还有山峰,峰顶上有充足的阳光照射,可用于发电。不仅如此,这些山峰还总是处在地球的视线之内。这么理想的所在就好像大自然有意设计的一样,诱使人类前去建站设点儿。
正如克拉克50年前指出的,与地球相比,月球更适于发射在太阳系中旅行的飞行器,甚至包括向地球轨道的发射在内,原因是摆脱月球引力场的束缚要比摆脱地球引力更容易。最终能使我们到月球上工作的技术目前发展迅速。与此同时,实现这些技术的成本也在不断下降。可以预言,一旦向月球移民的价值超过预期成本,一场"大戏"就将上演。而且开弓没有回头箭;人类一旦"攻占"了月球,就会继续走下去:走向火星,走出太阳系,走向新的太阳,新的希望。
(三)拓展阅读
人类从未登月惊天之谜 欧洲要查出真相
网易科技报道 http://tech.163.com 2005-03-07 17:55:45 来源: 重庆时报-华商报
美国《天文学研究》杂志也以大量篇幅“揭露”了美国登月的“骗局”,并在封面加了大篇幅的核心提示,美国航空航天局至今未对这些质疑作出官方回应
1969年对于人类来说是个有着重要意义的年份,那一年,美国航天员踏上了月球。不过,一直以来都有人怀疑人类从来没有登陆月球。那些航天员在月球漫步、插美国旗的照片和影像,全都是美国航空航天局搞出来的“登月骗局”。甚至连那个月球也是“道具”,是美国西部内华达州的沙漠或迪斯尼的电影布景。有人甚至为此专门出版了几本书,指出一切有关上世纪60至70年代登陆月球的场面都是美国航空航天局为政治需要发布出来的“登月骗局”(Moon Hoax)。关于人类是否登陆月球的猜测,被国外媒体称为“惊天之谜”。
本报综合消息据《今日美国报》报道,美国上世纪60年代“登月骗局”疑团很快将被解开。欧洲太空总署“SMART-1”号太空船已环绕月球开始飞行,并且已经飞越美国“阿波罗”号登月飞船在月球的降落点,“SMART-1”号太空船所拍下的“阿波罗”号着陆点新照片可能会真正让对人类是否踏上过月球的争论平息,并为日后人类征月之旅做好准备。
探测目的——欧洲要查出基本真相
欧洲太空总署首席科学家福英格说:“我们正在观察某些降落地点,目的是查出基本的真相。”他表示,环绕月球的“SMART-1”号太空船已飞过“阿波罗”11、16和17号的降落地点及苏联“月球”16号及20号的降落位置。不过,由于事关重大,总署方面仍未公布最新图片。
福英格解释,“SMART-1”号起初的轨迹高度令它难以得出“确切结论”,不过透过离子引擎,太空船已经成功进一步接近月球。他指出了“阿波罗”号的着陆点,两人太空船的引擎气流会扰乱该处地形,因此如果真的登月的话必定会留下痕迹,这是“SMART-1”号值得拍摄的目标。福英格说:“我们会搜寻这些地点,我们将非常严谨,我们不只是拍拍黑白图片,而是会观察(着陆点)矿物质、风化作用或太空引擎干扰烟尘的资料。”
此外,“SMART-1”号也会为预备未来的国际月球探索之旅搜集资料。“SMART-1”号去年11月到达月球轨迹,欧洲太空总署上月宣布会把任务延迟一年到2006年8月。
著名疑点——国旗在月球也会飘扬
欧洲太空总署在新闻发布会上提到最著名的一个疑点,就是当年航天员登月后在月球插下的美国国旗,照片显示这面国旗仍在“飘扬”——这是让人难以置信的一幕,因为月球没有大气,几乎是真空状态,根本不可能有风。
还有人指出,其他登月照片“也有问题”。在另一张照片中,航天员影子长短不一,显示现场有超过一个的光源。而月球表面只有太阳一个光源,而且不是近距离照射,所以另外一个光源必定来自拍景用的射灯!另外,在这幅照片中,两名登陆月球的宇航员都在照片之中,但当时登陆月球的只有两人,而在照片拍摄的这个角度,很难想像会是自动相机所摄,况且当时登月飞船根本没带自动相机,那么是谁拍摄下的“合影”呢?——质疑者开玩笑说是“上帝”或者“外星人”所拍。
越闹越大——设计员著书“揭假”
日前,有“登月骗局之父”之称的BillKaysing与英国一位摄影师DavidPercy一起撰写了《我们从未曾登陆月球》(We Never Went to the Moon)。BillKaysing来头可不小,他曾是登月舱制造商Rocketdyne公司的“设计员”之一,自称熟知“登月”骗局的“底细”。他为加强著作的可信性,声称邀请了多位“匿名”专家协助。
让人感到奇怪的是,迄今为止未看到美国官方对此有任何正式反应。而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尼尔·阿姆斯特朗依然健在,为何不让他出来澄清事实?是美国对此根本不屑一顾,还是确有难言之隐?各国新闻媒体颇有要对此进行一番调查采访的势头。而欧洲太空总署此次派飞船前往“验证”,也很有些“醉翁之意不在酒”的味道。
“登月骗局”四大论据
1、航天员放手后,国旗仍在飘动。2、在电视传送画面中,两个航天员同时入镜。3、航天员JohnYoung站在月球上向国旗敬礼时,他居然没有影子。4、有张照片中近景一块石头上面似乎有一个C字,阿波罗14号和17号的传送画面中,航天员遮光面罩反射了很大的强光,太阳光不可能造成那样的效果,那只能是射灯的反射,证明现场只是一个布景。
庆祝神舟5号成功
樊军辉
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初战告捷,标志着中国人民在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征程上又迈出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一步。党中央关于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重大决策是完全正确的,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巨大优越性,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为航天事业和其它科技事业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中国人民勤劳智慧,具有自主创新和自力更生的卓越能力。同时,还表现了我们国家在大项目、大工程方面具有很高的管理和组织水平。
神舟五号的核心元件都是我国自己造的,这对其他行业的人来说是一种巨大的鼓励。我国是继前苏联、美国之后第三个独立将人送上太空的国家,也是发展中国家里面第一个送人上太空的国家,而且我们只进行了四次实验,第五次就取得了成功,这与经过许多次实验才成功的前苏联、美国等比较起来,这个成就让人欢欣鼓舞。
中国人的“飞天梦”已做了几千年。从《淮南子·览冥训》中的嫦娥奔月神话,鲁班造飞鸟的记载,到发明火药,以及卫星上天,多少人为此付出了智慧和辛勤劳动。中国也是火箭的故乡,征服星空的原始策源地,五百年前,明朝一个名叫万户的勇士,曾驾驶“四十七矢飞廉箭”的飞行器,祈望升天宇航,不幸捐躯。
新中国成立后,钱学森在1956年起草了《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
1958年5月,毛泽东主席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说:“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一个月后,他又强调:“搞一点原子弹、氢弹、洲际导弹,我看有十年功夫是完全可能的。” 几十年的努力,我国的“两弹一星”展示我们的国力,值得每一个中国人自豪:
1964年10月16日15时,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6年10月27日,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爆炸成功。
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空爆成功。
1970年4月24日,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东方红一号”播送《东方红》乐曲。
1975年回收是卫星成功。
1986年3月,发展载人航天被列入了著名的“863”高技术发展计划。
1992年,我国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计划进行研制,这项工程后来被定名为“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由“神舟”号载人飞船系统、“长征”运载火箭系统、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飞船发射场系统、飞船测控与通信系统、航天员系统、科学研究和技术试验系统等组成,是我国在20世纪末期至21世纪初期规模最庞大、技术最复杂的航天工程。
1999年11月20日,中国成功发射第一艘宇宙飞船--“神舟”试验飞船,飞船返回舱于次日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成功着陆。
2001年1月10日,中国成功发射“神舟”2号试验飞船,按照预定计划在太空完成空间科学和技术试验任务后,于1月16日在内蒙古中部地区准确返回。
2002年3月25日,中国成功发射“神舟”3号试验飞船,环绕地球飞行了108圈后,于4月1日准确降落在内蒙古中部地区。
2002年12月30日,中国成功发射“神舟”4号飞船。
这次成功发射“神舟5号”,圆了中国人的飞天梦,凸显了中国重要的国际地位,激发了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爱国热情,成航天大国,显示了中国对于大型系统工程的管理、组织和控制能力,带动了多学科领域的共同发展,有利于国家整体科学水平的提高,描绘了太空时代的蓝图(不断探索和完善太空科研,生产和加工手段,生产出高附加值的微电子材料,特种材料和器件以及生物医药制品,产生极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展现了奋发图强、坚忍不拔、自力更生的中国人精神。对于我们国家和平利用外太空,走了非常好的第一步,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们非常有信心,中国将在和平利用外太空这方面会取得更大的成就。
后“神5”
国际化:航天工程现在如此复杂的把世界各国联系在了一起,国际空间站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
多样化:重点发展技术多样,进行的项目也各有不同,如近地轨道利用和深空探测的同时发展。
产业化:航天带来了巨大的商机
中国航天局局长说:中国航天将重点实施“二一一”计划:
“二”即两大型谱,包括运载火箭的型谱化、卫星及有效载荷平台的型谱化。“一”即一个体系,是指建设一个天地统筹一体化的空间基础设施体系,“就像建设高速公路网一样,来建设中国的空间基础设施”。这一体系已被纳入国家科技中长期发展规划当中。“一”为一项工程,即以“嫦娥”探月工程为突破口,逐步开展深空探测研究。
载人航天的成功展示了中国进行更大规模的项目的潜力。
航天工业是当今世界很重要的一个产业,航天工程将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有更多的大学毕业生进入这个工业发展。
国际卫星的商业发射市场在2002年统计,进行了24次商业发射,利润为19亿美金,比2001年的15亿美金增加了22%。这是火箭技术可以直接带来的经济收益。
航天旅游和服务等行业产生商机,随着航天成本的下降,以及永久或半永久的空间或月球基地成为现实。
嫦娥一号07年发射 总指挥斥外国探月阴谋说
网易科技报道 http://tech.163.com 2005-03-08 11:02:06 来源: 中新网
中新网3月8日电 据香港文汇报两会报道组发自北京的消息: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绕月探测工程总指挥栾恩杰7日在接受该报独家专访时透露,目前“嫦娥一号”模样(研究产品)已经圆满完成,初样(工程产品)正在研制中。但“嫦娥一号”初样上装载的仪器、设备都是正式产品,总项包括CCD相机、月面观测设备等七项有效载荷。
据了解,中国“嫦娥一号”试样卫星预计今年下半年由试样转入正样阶段,投入正式生产,07年进行发射,举国瞩目的“嫦娥奔月”将指日可待。栾恩杰表示,“嫦娥一号”发射不抢时间,要力保质量第一,现在的研制工作可谓“精雕细琢,严之又严”,目的就是力保一举成功。
斥外国探月阴谋说
栾恩杰向记者形象描述了“嫦娥一号”卫星在绕月飞行时的模样。“它的有效载荷就是眼睛,要时时对准月球表面;它的通讯系统就是嘴巴,要时时对准地球;它头顶的两扇乌纱帽就是吸收能量的帆板,要时时对着太阳。”他笑言:“我们现在做的工作就是要保证它绕月时的‘眼睛’、‘嘴巴’、‘乌纱帽’时时各就各位,不容有失!”
对于一些外国媒体称,中国发射探月卫星的目的就是探夺氦3资源,栾恩杰郑重澄清说,这是他们对中国实施探月工程的严重误解,嫦娥工程是中国以科学研究为目标的外空探索重大工程,而且中国目前的探月工程只是处在最初的阶段。
“航天局还不能招嫦娥”
身为绕月探测工程总指挥,栾恩杰随着探月热兴起,他的言论也是举国关注。记者7日访问他,他谈起嫦娥工程来,风趣幽默,妙语迭出。在正式采访后,记者和这位前任航天局局长还有一段“招聘嫦娥”的精彩问答。今年元宵节,有一条有关招聘嫦娥的手机短信在神州大地流传。短信内容是这样的:“嗨,美女,请准备两张免冠彩照,身份证复印件,学历证复印件,个人简历一份,送到航天局。为庆祝元宵节,国家要招聘嫦娥。”栾局长听后哈哈大笑,他说:“你要告诉女士们,替我做个澄清,航天局现在还不能招聘嫦娥,这是为大家的安全着想啊。因为现在发射探月卫星的火箭还是单程火箭,嫦娥要去是有去无回啊!”
七、教学反馈
三 : 月亮上的足迹
月亮上的足迹 月亮上的足迹
月亮上的足迹 月亮上的足迹
月亮上的足迹 月亮上的足迹
月亮上的足迹 月亮上的足迹
月亮上的足迹 月亮上的足迹
月亮上的足迹 月亮上的足迹
月亮上的足迹 月亮上的足迹
月亮上的足迹 月亮上的足迹
月亮上的足迹 月亮上的足迹
月亮上的足迹 月亮上的足迹
月亮上的足迹 月亮上的足迹
月亮上的足迹 月亮上的足迹
月亮上的足迹 月亮上的足迹
月亮上的足迹 月亮上的足迹
月亮上的足迹 月亮上的足迹
月亮上的足迹 月亮上的足迹
月亮上的足迹 月亮上的足迹
月亮上的足迹 月亮上的足迹
月亮上的足迹 月亮上的足迹
月亮上的足迹 月亮上的足迹
月亮上的足迹 月亮上的足迹
月亮上的足迹 月亮上的足迹
月亮上的足迹 月亮上的足迹
月亮上的足迹 月亮上的足迹
月亮上的足迹 月亮上的足迹
月亮上的足迹 月亮上的足迹
月亮上的足迹 月亮上的足迹
月亮上的足迹 月亮上的足迹
月亮上的足迹 月亮上的足迹
月亮上的足迹 月亮上的足迹
四 : 赛道上的足迹
雨刚刚下过,泥泞的道路上留下了大大小小的足迹。如果把人生看作是一条赛道,那么每一个人都将有机会成为第一个越过终点的成功者,在这漫长的赛道上,只留下自己奋斗的足迹……
2004年雅典奥运会,一个耀眼的名字永远铭记在人们的心中。黄皮肤,黑头发,他以12。91秒的成绩为中国夺得了第一块110米栏奥运田径金牌。一瞬间,他的足迹便越过了那条看似平凡却意义深刻的成功之线。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每一个人都记住了他的名字——刘翔!他把自己奋斗的足迹在这一刻展现得淋漓尽致,全世界都为之沸腾了!不敢想象在他的努力与坚持背后,留下了多么耀眼灿烂的足迹!
四年后,在北京奥运会上,刘翔由于脚跟腱的受伤,不得不放弃了比赛,在赛道上留下了遗憾的足迹。这次2012年,他站在了伦敦奥运会的赛道上,又有了一个崭新的起点。几亿人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视转播的比赛现场,人们都期盼着29岁的他为中国再创辉煌……发令枪“叭”地一声响后,比赛开始了,刘翔象一支离弦的箭一般冲了出去。可惜在第一个栏架前,刘翔没能跨过去,重重地摔倒在地。现场的观众一片喧哗,我的心也揪到了嗓子眼。只见刘翔从跑道上艰难地站了起来,用单脚跳着离开了赛道,刚走了一段路,他立刻返回了跑道,跳着向终点前进。此刻想必他一定非常痛苦,他紧紧地咬住牙关,坚强地跳着,在最后一个栏杆前,他停了下来,双手抚摸着栏架,仿佛在和它说再见。这次预赛留给大家的是他失去复赛资格的惋惜,除此之外,我们也钦佩他坚持八年在赛道上留下了无数光辉的足迹,有失败,也有成功!回首发现在这些足迹的背后是他无数的艰辛,一份耕耘,一分收获,只有付出更多,身后才会留下更多辉煌成功的足迹!
每个中国人的心底都深深印刻着刘翔在赛道上的足迹,突然我发现自己就如同赛道上的一名运动员,跌倒了就要学会爬起。要像刘翔一样,即使在赛道上留有了成功的足迹,却还需奋力踏出下一个希望的足迹,偶尔当自己摔在失败的坑中,必须得坚强爬起,为终点走出更近的一步。只要我尽力,坚信会在成长路上留下一个个成功的足迹。回味着那一步步,我明白前面还有一个个新的赛道等着我!
人生就是如此,即使有自己不停追求的目标,即使你努力了,也许最后的结果不尽如意,但往后看那一串串足迹也会给人一股力量,或许是一笔精神财富,激励着你比以往更勤恳。在人生的赛道上我们不能停滞任何一刹那,是有不断地坚持,那么成功的足迹也许近在眼前。
人生的足迹是酸甜的、是苦涩的,忽然发现人生的赛道就是这样铺成的。迎着成长的赛道,披荆斩棘,跌跌撞撞,经历过黑暗,那么赛道上绚丽、七彩的足迹就离你不远了。
初三:钟卉
本文标题:
月亮上的足迹-人生路上的足迹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533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