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和我们的女儿谈话-我们是牛郎的儿女

发布时间:2018-01-22 所属栏目:散文

一 : 我们是牛郎的儿女

“弟弟,你说,是人间好还是天上好?”  “当然是人间好。”弟弟毫不犹豫的回答。“为什么呢?”我追问。弟弟又长了一岁,该启蒙了,可是天上没有学堂,即使有我们也进不去,因为我们是“三无户”。我曾问过爸爸什么是“三无户”,爸爸说他也不大懂,大概就是没户籍、没工作、没住所。我们是追随母亲织女上的天,并非天帝钦封的星宿,所以我们在神仙世界是没有户籍的。天上的神仙不吃饭,也就不用耕作,更不放牧,爸爸这个牛郎当然没工作。而我们所住的星也是王母娘娘安排的,为的是隔断我们和母亲,属于天堂建设计划之外的临时建筑。我们的出身就比神仙的孩子低一等,再没有求学的机会,永远也不可能和那些在仙界出生的小仙们平起平坐。没办法我和弟弟只好自学,可弟弟小不懂事,还意识不到知识可以改变命运,贪玩不用功。而且爸爸目不识丁,我也只是跟着母亲学会认字。   “人间,有很多小伙伴一起玩藏猫猫,可以去河里抓鱼。”弟弟眨眨大眼睛,“还可以上山放牛。”

“你想放牛了?”我拍拍他的头。“在地上的时候你根本不爱放牛。”  

  “放牛的时候可以捕蝴蝶。”弟弟正是贪玩的年龄。是啊,我也想念人间,虽然离开还不到一年。地上的人都向往天上,烧香磕头求佛炼丹的想成仙,哪里知道天上的寂寞。人间有四季变换,有风雨晴岚,有山川湖泊,有鲜花绿草。人,有喜怒哀乐,有爱恨情仇。天上有什么?放眼望去,满目荒芜,空,就是一切,要不然怎么叫”天空“?一颗星与另一颗星的距离有多远?肯定比一颗心到另一颗的还远。否则,为何一年的时间里,我们都没有邻居来拜访?我们也不能去拜访其他星宿,我们本能的感到受排斥被鄙视,并不被仙界承认,更别说融入了。天堂里也是有等级的,虽说我们的母亲是天帝的女儿,可父母对儿女也是有厚薄的,妈妈成天织布缝缀,哪像仙女?分明就是个女工。原本就不受爹娘待见,又私嫁凡人,她在天神们的眼里早已与凡人无异,回到天庭的母亲过着什么样的日子,可想而知。起初,弟弟成天吵着找妈妈,我就说:“你叠纸鹤吧,等你叠满一千只,我们就见到妈妈了。”“姐姐,你傻吧?天上哪有纸啊?”是啊,天上的神仙是不需要纸的,天书都是无字的,纸,还有什么用途?听说啊人间都不用纸了,出了电子书。成了仙的孩子是不用照看的,爸爸的双眸就总是盯着银河的那一边,只留给我和弟弟沉默的背影。恩爱夫妻被拆散,别说爸爸,就是我和弟弟心里的伤痛都难愈合。说到心痛,人肯定要问:“神仙也有心吗?”我弟弟会毫不犹豫的说:“有。”弟弟小,很天真,他以为自己有的 别的神仙就也有。他不清楚我们和别的神仙是不一样的。我们之所以能越过人与神的界限,是父亲对母亲的深爱给了他超乎寻常的能力,他不顾一切的追赶,越跑越快,渐渐我就感到他脚不沾地,我惊呼:“爸爸,我们飞起来了。”他根本没听见,拼尽浑身力气迈开大步,一下就跨进天门。我们还未来得及去掉身上的“人气”就成啦天上的星宿,故而我们保留了人心。    七夕终于到了,那是爸爸妈妈相逢的日子,是王母娘娘按人间的记年法定的,因为我们父子三个是人,即使成了仙,在外婆的眼里也还是”人“,就像乡下人进了城,也还是被叫做乡下人。     爸爸挑起我和弟弟去见母亲,其实我们离母亲没多远,只是隔着一条银河,银河不同于人间的河,没有喜鹊搭桥,就是神仙也过不去。鹊桥也不同于人间的桥,没有桥墩,也没有桥梁,更没有栏杆扶手。喜鹊们松散的从河这边连到那边,这就是桥了。喜鹊们有的是自愿前来,有的是不敢不从命。爸爸挑着我们姐弟晃晃悠悠走过这摇摇欲坠的桥,快到天亮才跋涉到河的对岸。母亲早已急得六神无主,她扑上来把我们姐弟搂到怀里,涕泪交零,爸爸在一旁不知所措的搓着手,竟然找不到一句话说。   人间正是初秋,人们刚刚从酷热中解放,清凉的月夜,让很多人充满遐思,他们躲到瓜架下想偷听我爸爸妈妈说了什么。他们什么都听不到,除了我们的哭声。神仙也会哭吗?会的,尤其是我们。凡人成仙,风光的表面下是无尽的悲苦。

二 : 论王朔《和我们的女儿谈话》中生死意识的独特性

摘 要:王朔的《和我们的女儿谈话》(以下简称《和》)是其2008年的第一部小说。文中以北京老王对朋友方言的女儿咪咪方讲述他与方言的故事为主要内容。书中,王朔回顾了自己多年的心路历程,阐释自己的生死观、人生观、婚姻观。本文研究《和》中生死意识表达的独特性与其前期作品对比,并分析区别的原因,从生死意识这一个方面来说明王朔近期[www.61k.com)作品创作的整体变化。

关键词:王朔 生死意识 对比 和我们的女儿谈话 前期作品
只需粗略一翻,就可以发现,“生”与“死”表述在《和》一文中出现频率之高。生与死是文学作品中永恒的主题。王朔的之前很多作品也触及生死。但《和》中的生死意识与其之前作品中生象相比,有很大的差别。
1.1.对“生”与“死”基本态度的转变
之前作品对死亡是害怕且不喜欢的。《过把瘾就死》中吴林栋因跳水而死,描写死亡,深化主题并表明死亡的可怕。《和》中的王朔对于死亡的态度完全相反。他表现出对死亡极大的兴趣,王朔把死亡当作他亲密的恋人一般,不管是不是真实想法,他表达出的态度与前面作品是背道而驰的。
1.2.写作时对死亡描写的视角不同
王朔前期的作品,无论是《空中小姐》中空姐阿眉的死,还是《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中吴迪的死,这种对“她”的死亡的描写,虽然也倾注了“我”的伤感,但目的是产生较高的艺术效果,使读者产生共鸣。然而第一人称叙述视角则不同,作者以自己的经历去感悟死亡,甚至体验死亡的感觉,描绘出死亡的情境。王朔在《和》中由外聚焦的全知全能视角转向内聚焦的限知视角,来破解自己好友—实际是自己的方言的生死之谜。以自己对死亡的种种认识及方言自身体验死亡的幻觉的逼真描写,描绘出王朔最真切的死亡意识。
1.3.“死亡”结局在谋篇布局中的作用和意义的不同
《和》中的死亡结局特别,方言从文始就被交待已自杀身亡,而且已经三十余年了,且死亡在文中起到的作用很大。由于死亡之谜,才引出其女儿对此事的追问,才会有她和老王对生死意识的探讨,才会表述出作者的生死观,才会形成整本书。所以人物的死亡结局的独特之处在于:一是出现的位置在作品开头:二是它成了成文的前提也是文中的主旨所在。通过王朔对方言死亡原因的探究,以及方言自身生死意识的表述,对死后的经历的描述,形成了王朔自身生死观。
1.4.前期作品的不严肃与《和》中明显的悲凉感的不同
少年不知愁,王朔亦如此。年轻的他对生活充满期待,希望建功立业对死排斥。王朔前期的痞子文学,就是对传统进行颠覆,不乏生死这种沉重的问题的调侃叙述,让人觉得他不够严肃。而在《和》中,对生死问题的探讨,是带有明显的悲凉感的。他在寻求灵魂慰藉而不得时,只能把生死交给命运安排。人生的痛苦,想以死逃避却不能够,及其生死观的“生不逢时”这些困扰都让他陷入深深的悲凉。
2.分析王朔生死意识发生变化的原因
2.1.年逾半百,阅历增加,心智成熟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对事物认识会发生变化,王朔待生死也如是。他近期作品显然受最近所读书的影响,变得深沉。随着知识系统的充实和人生阅历的增加,关注的问题也会发生变化。
他将这本书当作遗书来写,用它总结自己的一生,在其中表达出自己的死意,倾注了他太多的心血,是思想炼狱几番挣扎造就的。王朔的这本书的观点,是以一个饱经沧桑的心灵体验了人生百态后谱写的王氏真理,必定与先前不同。
2.2.自我否定 深深忏悔 向往真我
王朔复出,立志要写一部和所有小说都不一样的小说,对自己的剖析可谓深刻的自我“开炮”。文中的自我否定在于两点:一是对之前写作的否定;二是对家人所作所为的忏悔。王朔对自己之前写作的否定有两点原因;一是之前文学类型让他有些“黔驴技穷”。二是王朔不再喜欢也不再需要为了赚取稿费而再去编造自己之前文风的作品,而他经历增加,内心积攒的心绪靠写故事不能展现得酣畅淋漓,于是他一反以前文风,来创作新的作品,并在新作中揭露自己之前种种“罪行”,把一个真实的自我袒露给大家。王朔对女儿和妻子怀有歉意。离婚使得他觉得对不起她们,并在文中表露出来:“每星期去看一次自己作的孽,在自己家的悲剧。”王朔再也不是那个“我是流氓我怕谁”的流氓,中年的王朔还原成了一个脆弱孤独的平凡人。
2.3.亲朋离世 家庭变故 关注生死
王朔从《看起来很美》之后,息作六年。原因是他无法承受亲朋离世及家庭变故的痛苦。他参禅悟道,并且说自己“曾经深陷妄想不能自拔”,“竟至于忘了我是谁”。王朔研究生死,重在讨论死。生命的宝贵恐怕少有人疑。但王朔在活着的状态承受了太大痛苦,于是他想通过死摆脱。然而死后的世界是他臆造的,自己也不敢轻易相信死后世界确实美好选择死,所以他只能继续在痛苦中追寻活下来的意义。
2.4.佛教影响 科学视角 顿悟人生
王朔的生死观有三个方面:对生的认识,对死的觉悟,对生的基本态度。对于生的认识,作者这里继承了佛教的“轮回”,即生死相续,无有止息的状态;对死的觉悟,王朔表达出“物质轮回”这一概念。把生死都看作物质的循环过程,整个过程能量守恒,是现代科学和佛教生死观的结合。王朔追寻自己生死观的同时,寻找着心灵归依之所在,他如此的迷茫失落,所以不得不回到源头去求索,正如他自己所说:“我得弄明白自己是怎么回事,很惨烈的一个事,把自己完全打碎了”。
2.5.标新立异 野心勃勃 与前不同
有人说,《和》是迄今为止最能体现王朔创作野心的一部小说。说到底,王朔骨子里是不甘于长时间平庸的,他喜欢引起大众的关注。《看上去很美》这部作品是王朔的滑铁卢,王朔本身是个脆弱的人,《看起来很美》带来的尴尬格外致命。他是一个需要读者认可才会有自信的作家。为了得到读者的重新认可,他只能另辟蹊径去找一条新路,去达到目的。如果王朔这次复出不是为了吸引大众,那他的这些个人思想和生死观念都可以作为个人日记自己保留,而他选择了发表出来,运用现代文学市场去运作,可见他依然是个“文化商人”。
结语
王朔的《和我们的女儿谈话》中的生死意识是王朔在经历岁月与体验生死,参悟佛禅与科学构想形成的,与他前期作品中的生死现象从多方面比较均显示出区别。从他新作品生死意识的独特性可以看出他复出后的新作风格与其前期作品有了变化。(作者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2]朱博.悲剧与死亡—论悲剧的美感及死亡意象的审美特质[D].陕西:陕西师范大学,2001.
[3]关健.王朔问答:没想到我也会有罪恶感[EB/OL].人民网.2007.
[4]孟想.艰难的精神之旅[EB/OL].读书文学论坛.2008.
[5]苌苌.王朔告白:我的脆弱保护了我
[6]胡小华.王朔笔下主人公形象的嬗变历程[D].湖南:湖南师范大学.2009.
[7]基宁.王朔酿的酒很上头[J/OL].苏州广播电视报,2010(1).
[8]王朔.我今后一定是自杀的[EB/OL].电子杂志《开啦专题》.2007.
[9]舒可文.王朔的自我认识之路[J/OL].三联文化周刊,2007(3)
[10]李美皆.王朔为什么令人失望[D].艺术广角,2007(3)

三 : 我和女儿的高考梦

李剑锋/渭南市石堡川水库灌溉管理局

高考可以改变命运,让你我梦想成真。但是无论在那个战场,只要努力,奇迹就会发生! —题记

(1)

在我那个年代,高考可以改变农村孩子命运,就会有一份工作,就会成为公家人,那是父辈务农常做的梦。

参加高考的那年是1991年,我在家乡的澄城中学文科班学习,三月本来是个阳光明媚日子,我和同学备战即将到来的预选考试,根本感觉不到春光灿烂。因为只有通过那次预考,才有资格参加六月的高考。

和我要好的朋友有四个,我们形影相随,经常一起复习,一起吃饭,一起逃学。四人之间,算我学习成绩比较突出。学习休息时,我们一起预言谁能进入下轮考试。你一言,我一语,我自信地笑着指着他们说:你们在考场外,就等着看我的表演吧。(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那轮预考,我落选了,他们三个取得参加高考资格,那时我才明了不可以一时之得意而自夸其能的醒世之意。聚在一起,我沮丧到了极点,感觉眼中世界灰色一片,他们给我都是安慰和鼓励。

预考后没几天,班主任把我叫到办公室,说教育局给一些发挥失常考生名额,让我继续备战,重拾斗志,准备即将到来的高考大赛。他话语不多,眼中多是期待。

也许是那场预考失利,让我重新认识自己,我告诫自己:不可以一时之失意自坠其志。在那六十天里,宿舍、教室和食堂,我没日没夜浸在题海战役中,昏天暗地,成为我和好友的青春主弦律。

那年高考,印象中天不是多热,我的考点在家乡的北关中学,父母多次说考试时他们来县城陪我,我的话语阻止不住考场外的父母的心,我在父母期待的目光中走进考场。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就是那年夏天七月,我踉踉跄跄、有惊有险地挤过了“独木桥”,走进了陕西师范大学。

高三我所在的是文科应届班,初时班上有六十多人,预选考时筛去一半,走进高等学府,只有十三个,那年我的班级升学率比补习班还高出许多,在澄城中学文科班遥遥领先,那年我的班主任一举成为澄城教育界的“名师”。

高考改变了我的命运,让我一位农村孩子,走进西安都市,接受高等教育,毕业后,我先后在煤碳系统、水利部门工作,多年后成为个体经营者的发小戏谑:你是公家的人,不象我们,天亮就考虑今天支出。他经常告诉孩子:只有多读书,参加高考,才能改变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命运。

(2)

毕业分配、结婚娶妻,我的生活没有起多大波澜,第二年便有了女儿。妻没有参加过高考,谈起时尽是遗憾,高考梦在她心中生根长芽,女儿教育,让她成长为名副其实的“教育专家”。

一晃十多年,女儿小学毕业保送到家乡北关中学,中学毕业保送到澄城中学,三年一晃而过,女儿在“火箭班”走完了她的高中生活,步入了她的高考梦。

高考是对女儿学习检阅,更是对妻子这个“教育专家”的考验。高考前几天,女儿自我调整,备战高考。随着日子临近,好友纷纷打来电话,大多是提前祝福,更多是叮咛让我们给孩子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多给女儿鼓励,让她发挥甚至超常发挥,看着我乐此不疲地接电话,女儿开玩笑说道: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你参加高考呢。

女儿参加高考地方是北关中学,陪女儿看考场,考试地点是个转弯教室,中午阳光照不到里面,我琢磨那天即使艳阳天,教室也不会太闷热。

我给女儿说,这个考场,气候宜人,女儿考试座位是第九个,我说九乃极数,说明你的状态即将进入最高境界,又北关中学在县城一隅,较安静,适宜考试,女儿听后莞尔一笑。

命运真得很奇怪。二十一年前高考,我的考场就在北关中学,那时我算个幸运儿,在应届班考进了陕西师范大学,在我认为那就是块福地,而今女儿的考场也在这里,女儿是上天赐给我的宝贝,我祈祷也相信幸运会再次降到女儿身上。听完我这番分析,女儿笑着说:你还真迷信。

随着时间迫近,女儿让我陪她散步,陪她领准考证,看着女儿的平静而又充满斗志精神状态,我心中暗喜,在心底为女儿祈福,希望她发挥正常,能考出自己水平。

高考前一天,女儿给我们开了个会,制定了第二天的作息时间。我负责接送,妻负责做饭。第二天天气晴朗,阳光明媚。女儿出门前说了句:她还没参加过这样的大考,心里有些紧张。从小学到高中,女儿一路保送,确实没参加过大考,一听这话,我当时有些窒息,女儿又说:平时参加模拟考试,同学们轻轻松松,都认为那不是真正战场,现在还真得有些紧张。

我安慰女儿:高考是针对大家的,题要难,大家都难,你只要把会做的答下来,做正确,就是最大成功。

去考场途中,女儿遇见同学,个个精神抖擞,满怀信心,互相道声祝福成功的话语,更多是递给对方一个必胜的心情。目送女儿走进考场,想起了二十多年前,父母送我进考场,眼眶有些湿润,鼻子有些酸楚。

高考结束当晚,女儿在家上网,网上纷纷贴吧:告诉高二学弟学妹,你们成功的道路是我们用血趟出来的。那时他们在网上聊的共同的话题就是来年的补习。

那年女儿考得不是多么理想,考进长安大学,她多次要求读“高四”,我们告诉女儿,在大学里,只要努力,奇迹是总会发生的。

(3)

女儿在大一,学习相当刻苦,偶尔参加一下校内活动,成绩在系上还是前几名。到了大二那年,她说要竞选提案委部长,又是搞勤工俭学,学习时间自然少了许多,成绩在不断下滑。我们看在眼中,急在心中,大二结束时,女儿兴奋告诉我:她通过组织考察,成为一名预备党员。

等到大三,她跟学姐参加了一次招聘会,专业缘由,又是女孩,就业形势让她不得不再次将学习深造提到议事日程。她打电话告诉了妻和我大三学习计划,我们双手赞成,生活上无条件支持。

大三那年,女儿拿出备战高考的学习劲头,家虽然在西安,女儿多数也不回来,说是回来耽搁学习,我们打电话,女儿都是在图书馆渡过,电话里我们能做到的是只是关心一下生活起居,从资金上给予保障。偶尔星期天,我们在学校附近,把女儿叫出来,改善一下生活。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大三结束时,女儿成绩在系上排第五,进入了研究生保送行列。

每年八月,学子有喜有愁,二十三年前,我收获希望,有着鲤鱼跳龙门的喜悦,三年前的八月,我们喜忧各半,女儿进入一所“211”大学,遗憾的是以她平时成绩,在学校选择上应当再上层楼。今年八月,充满了希望又备受煎熬。

女儿告诉我们:再加把劲,努力进“985”大学。妻和我心中希望爆满。九月份,女儿接连收到一些“985”大学面试通知。女儿说她要独自去面试,妻担心女儿行程安全,更多是祈祷女儿录取。

只有十天时间,女儿去了四个城市,先后去了天津、深圳、长沙和杭州,在接到浙江大学面试通知时,女儿只是被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录取,女儿打起了退堂鼓,妻和我鼓励女儿去淅大试试,将面试当次旅游,看看一流大学的风采,免得以后有遗憾。

在浙大面试时,女儿顺利通过笔试,即将进入面试,她接到湖南大学预录取通知,电话里兴奋异常。那次面试,她没有后顾之忧,谈吐落落大方,发挥出自己应有的水平。记得是九月二十六,女儿又兴奋地告诉妻和我:她被浙江大学预录取了。

九月二十八日,全国研究生推免填报志愿开始,凌晨一点,女儿打来电话,让我看看她填的志愿,看看有没有错误之处,她太紧张了。

当天中午十一时,推免系统显示女儿被浙江大学录取。

我高兴告诉女儿:明天九月,全家送你到杭州。

回想女儿高考,虽然发挥不太理想,进入大学学习,但是只要继续努力,奇迹就会发生。

四 : 我想和中国富豪们谈谈

善良的中国富豪们:

您们好!首先我谨代表美国富豪们向中国富豪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真挚的问候。乘着改革的春风,我们迎来了新的一年,望过去,看今朝,展未来,我此起彼伏,心潮澎湃。为此,我想和中国富豪们谈谈慈善这个行业,我做了那么多年,颇有心得体会。在美国,慈善事业已经非常成熟了,无论是从制度性设计上,还是从管理模式上,我们都有一套相对完整的慈善理论体系,最重要的是美国的富豪们基本上都形成了一套独立的普世精神价值观念。他们大部分的富豪当中都愿意死后捐献至少一半的财产,部分富豪生前立下的遗嘱,就像中国慈善行业里的一哥首善陈光标先生一样,搞的是“裸捐”!

不同的国家其富豪标准不一样,不知道在中国到底有多少钱的才称得上富豪?这个我还真不得而知。自从我退休以来,人生中的大部分时间和妻子梅琳达盖茨均忙于全球范围内的慈善事业,具体涉及到医疗卫生、教育扶贫、基层建设等等各个方面。记得2009年5月5日,在纽约的洛克菲勒大学校长室迎来了美国最富有的一群人。包括洛克菲勒家族掌门人大卫·洛克菲勒、纽约市长布隆伯格、黑石集团董事长皮特·彼得森、金融大鳄索罗斯和奥普拉·温弗利在内的14位贵宾携带家眷,悉数出席。当然我是发起人和主持人,当时大部分世界顶级富豪齐集一堂,共商慈善事业的未来。已有不少于四十个顶级富豪签下承若书,将捐献出他们一半的财产。要知道,在这些富豪当中,大部分人都是白手起家,他们品尽人间冷暖,尝尽酸甜苦辣。

去年9月30日,我和大家熟知的全球股神巴菲特先生位临全球慈善之旅中国站,媒体见面会在北京举行。对于中国部分富豪的行为我们大为赞赏,这次中国之旅收获颇丰,因为中国部分富豪们的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但是离全民慈善国度还需进一步努力,这个只是我个人的判断,而且慈善这个东西,很大程度上还属于个人行为。

基于我对中国的大致印象,其实在很多年前就有所耳闻。当时我们的视窗操作系统产品已经风靡全球,各个国家的日常工作早已离不开我们的产品。不扯远了,我知道中国的GDP全球排位上升很快,力压日本,和我们相差无几。按照你们的办事传统有没有水分就不好说了。中国改革开放那么多年依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不知道这个初级阶段会何时截至,或许初级,意味着处于社会资本积累初级阶段吧。

我前几天我翻看了一下杂志看到,1978年邓小平同志曾经说道,“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说得很有道理,但是中国的富豪们似乎患上了“选择性健忘症”,只注意到了前半句,后半句就像浮云一样,消失得无影无踪。(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去年到中国进行慈善演讲不为别的,我们不谈股论经。我选择中国,那是因为中国这几十年来,无论是国家经济实力,还是国际综合实力排名都有大幅度的提升,甚至连一些发达国家都对中国的发展患上了红眼病。经济的大发展,必然造就大量的富豪。我曾看过福布斯企业榜和个人榜,中国人的名字频频出现在榜,而世界500强里也到处充满中国人的身影。我敢说,如果现在还有什么国家对中国指指点点、说三道四的,那只能说明这个国家很小气,依然认为中国还是那只没睡醒的狮子。我不是吹的,中国注定将成为世界经济头号强国。

在中国期间,同中国的几个富豪们共进晚餐,我们谈得最多的不是什么成功学、什么经济学之类的东西,那些神马都不是,我们就谈慈善!和中国富豪们的交流,我发现中国部分富豪们其实很热衷慈善事业的,但由于受到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导致内心真正的想法得不到理解,特别是家人的谅解。中国有句古话:“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我不能说他们自私,也不怪他们。中国五千年的悠远历史渊源,铸就了不同的思想文化价值观。部分富豪们,都喜欢将财产交给下一代,这个在中国好像叫作什么“世袭制”吧,可见我是理解中国部分富豪们的想法的。

美国著名心理学大师马斯洛先生,于1943年曾提出过震惊全球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类的需求都是由物质到精神,最终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最终目标。所以,谈钱,不好意思,钱对于我来说现在只是一个僵硬的数据而已。我所追求的不过就是马斯洛理论的最高层罢了。套用一句中国有名的古话“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我就想过这样的生活,需要这样的人生境界。

遥记得,从中国2008年发生的四川汶川大地震事件开始,期间陆陆续续发生了很多的自然灾难,到刚刚发生的云南盈江地震,我从电视上都看到了各种富豪们的身影。他们总是活动在第一线,这一点非常值得称颂。然而中国慈善管理机制的漏洞,导致了一些富豪们不愿捐款,一来是认为捐款,会被层层截留,以致善款真正达到灾民手里的真金白银屈指可数。二来是一些捐款会被认为是作秀,被指“为富者不仁”。捐献多的富豪还尚好,要是捐献少的话,我想按照部分中国人的逻辑,定会招致一片谩骂。捐献会引来质疑,不捐献会招致臭骂,我真是佩服你们的想象力,有那么复杂吗?

在中国,我记忆最深刻的应该是陈光标先生所提出的“暴力慈善”这个概念。暴力有强迫的意思,在某种意义上,他这样做有一定不顾受捐者的个人尊严问题,他是我在中国见过在慈善这一块行事非常高调的一个慈善家,不好意思,我称之为慈善家是因为陈光标先生完全能达到这一点。一些人认为他给云南灾区派发人民币的时候,非要人家高举伟大的毛主席。他身后用金钱堆砌成的钱墙就是一个信号。他就是要让更多中国富豪们知道,虽然很物质,但是慈善的本质归根到底就是以金钱为目的,至于灾民们的人格尊严在得到善款的同时受到了所谓的侮辱,那更是无稽之谈,灾民们的眼泪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我想按照你们中国的砖家叫兽们的分析,又会跳出来嚷道,陈光标要注意自己的行为。窃以为,你们的砖家叫兽们一天就喜欢四处狂吠,自己呢?他们自己为灾区做过什么吗?也许他们会说,我们是从心里去祈祷灾区的,那起到什么作用呢?全世界的灾民们,他们不需要精神暴力,如果物质都没保障,你就对着他们谈精神理想方面的追求,那只能证明砖家叫兽们看《乌托邦》看多了,俨然已患上幻想强迫症。还有一些中国的贪官和富豪们老喜欢往美国跑,我们美国就那么好吗?也许叫“曲线救国”吧,富豪们尚可,而那些贪官裸官们动用了老百姓赖以生存的救济金,其行径更是何其卑劣,何等残忍。

作为一个外国人,我觉得对于慈善这个伟大的事业是有必要说清楚的。当然,中国慈善制度还需进一步的完善。卡内基也许是美国现代富人中最为典型的一位。不仅因为他是全球数一数二的老牌富豪,也不是他同样和陈光标先生一样高调搞裸捐,更重要的是他创造了一套慈善事业人文哲学体系。这套理论是美国富豪们的心灵指数标准。还有一个叫原罪的东西,原罪一词源自美国人信奉的基督教传说,指的是人类生而俱来的、洗脱不掉的“罪行”。圣经中提到人类有两种罪:原罪与本罪。原罪是始祖犯罪所遗留的罪性与恶根,本罪就是出生之后在成长过程中所犯下的罪行。我知道中国信奉的是佛教,每个国家,每个人都有信仰的自由。信仰没有高低之分,对于我们来说,每个人生下来都是有罪的。如果在巨富中死去在美国会被众人所不耻,那样耶稣是不会宽恕我们。美国的前五百强富豪们财产合计估计于一万两千亿美元。按照我和巴菲特等富豪们的商议,那善款总数可以达到六千亿美元,这笔巨款,用在世界范围内,也许并不能完全解决影响世界的贫困问题,但是这些钱至少能让那些一日三餐仍无着落的人们,肚子填得饱饱的,让他们少一点痛苦,少一些期盼的眼神。无论是基督教还是佛教,我想世界上的所有宗教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慈善,用慈悲的心去行善。

回到刚才的话题,中国具有良知的富豪们如雨后春笋地出现。这一点相比我过去来的时候好得多了。一个企业家、一个心系国是的企业家、一个时刻铭记慈善事业的企业家是值得任何人尊敬的。但是据我了解,在中国居然有一些为官者,连慈善款都敢挪用,为了自己的私欲,完全不顾那些受尽苦难的同胞们。这样的人要是生在美国,我想他会本赶出去,因为他没有资格作为一个美国人,更没有资格作为一个合格的美国人。至于中国人其他素质涵养之类的话题,我就不说了。有一部叫《丑陋的中国人》的中国文学作品,光看书名你们就比我明白到底是为什么了。

中国人其实很聪明、很善良,也很勤奋。这几十年的发展就是一个不需要证明的证明。之所以美国比中国发展快,就是因为美国有一个比较完善的一套国家建设体系。无论是什么行业,在这个行业里,每个美国人都能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能让每个美国人的幸福指数高于全球很多国家。其实中国也能做到,而且也一定会做到,这个力量正在中国发展壮大。这是一件多么不可思议的事啊,我想中国这次雄狮将继续昂首挺胸,傲视全球。

说了那么多,我作为一个美国人,衷心祝愿中国的慈善事业更加普及,慈善制度更加完善。我爱你们,我会再来中国的。

热爱你们的

比尔·盖茨(整理代笔/韦其江)

2011年3月15日

(注: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

本文标题:和我们的女儿谈话-我们是牛郎的儿女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50933.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