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伯牙绝弦的停顿-停绝

发布时间:2018-03-17 所属栏目:散文

一 : 停绝

离开以后的事

我绝不会再提

》》》

伤害我的人

我绝不再碰

》》》(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错口的话

也绝不再说

》》》

我心依旧

不过是有失当初的哪几分狂热

》》》

二 : 《伯牙绝弦》朗读停顿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www.61k.com)伯

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

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扩展:伯牙绝弦 / 伯牙绝弦ppt课件 / 伯牙绝弦朗读

三 : 伯牙绝弦停顿

范文一:伯牙绝弦1

优秀课堂实录赏析] 《伯牙绝弦》王玲湘 [复制链接]

月夜湘妃竹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月夜湘妃竹 当前离线

最后登录2009-10-15 注册时间2008-9-1 阅读权限100 积分162 精华0 日志0 帖子81 UID1859 贵宾

1#

发表于 2009-4-6 22:1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打印

资源类型:课堂实录

资源内容:《伯牙绝弦》

资源作者:王玲湘

一、导读题——未成曲调先有情

(课件出示“伯牙鼓琴图”,配乐)

师:同学们,让我们走进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我们看到的这幅画叫——“伯牙鼓琴图”。你看,图中这位入神弹琴的,一身长袍,羽扇纶巾,达官贵族的打扮,他就是晋国的上大夫——俞伯牙(板书);而这位凝神听琴的,却是青布包头,两截布衫,劳苦大众的穿着,他是楚国的一个樵夫——钟子期(板书)。

(www.61k.com。

师: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就是关于他俩千古流传的友情故事,看老师写课题。(板书课题)指名读课题。“琴弦”的弦右半边读“玄”,加了“弓”字旁就读“弦”了。

师:“绝”是什么意思?(断绝)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呢?(看注释)

师:借助注释或工具书,这是我们学习古文的一个重要方法。“绝弦”是什么意思呢?(生:割断琴弦)

师:表面的意思是“割断琴弦”,是不再弹琴了。现代汉语中有很多这样的词语,譬如:两个人从此不再交往了,叫做——(绝交),著名作家金庸不再写文章了,叫——(生:绝笔)绝笔不是这个意思,应该是封笔,“封口”的封;电影演员从此不再演电影了,叫——(生:封影)不对,叫“息影”,休息的息……所以,不再弹琴了,叫——(生:绝弦)。

师:理解了意思,我们再读题。(生读题)

二、练读文——抑扬顿挫品音韵

师:这是一篇文言文。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137页,自由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尤其要读出词句内部的停顿。读完了举手示意。

师:读这篇文言文,有什么感觉?(难读,难懂)好吧,那老师先来范读,大家认真听。(师配乐范读,生鼓掌)

师:谢谢同学们的鼓励。谁能尝试着读一读《伯牙绝弦》?其他同学注意,文中有两个语气词,听他读准了没有。(指生读)真好,两个语气词都念准了,我们一起读两遍——“哉”“兮”。

师:在读文言文的时候,语气词后面延长、停顿一下,一咏三叹,颇有音乐美,我们试一试。(生齐读“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师:大家已经关注到停顿,谁再来读一读全文?其他同学注意听,他是怎么停顿的,尤其注意最后一句。(指名读)

师:好,你在用心体会停顿。文言文的一个字就是一个词,要注意停顿。(师生接龙读最后一句) 师:看来,要想读好停顿,我们要准确理解文言文中关键词语的意思。这篇文言文中,比如“善”,

文中出现了几次?(生:四次)

师:分别是什么意思呢?

生:前两个“善”是擅长的意思,后两个“善”是好的意思。

师:文言文中,相同的字可以表示不同的意思。“善哉”是什么意思?(赞叹、表扬)用我们现在的话可以怎么赞叹?(妙极了!真好啊!了不起啊!好快乐啊!)

师:把你们的赞叹带到文中。(生读“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师:还有两个字,都是上下结构,心字底,都是“心里想”的意思,能找出是哪两个字吗?(志、念)

师:不错,汉字是表意文字,不同的字可以表示相同的意思。谁再来读课文,一边注意停顿,一边注意读好“善”“念”“志”等关键词语。(指两名学生分别读)

师:我们把上面三步结合起来,注意字音,注意停顿,注意关键词语的读法,自己试着按这三个要求练习朗读。(生自由按要求练读)

师:好,文章一共有五句。我们这样读,男同学读第一句和最后一句,女同学读中间三句。慢一点,轻一些,注意把握。

三、品读“情”——高山流水得知音

师:文章读了这么多遍,你能把伯牙和子期的关系读成课文中的一个词吗?(知音。板书)什么叫知音?

生:就是朋友。

师:朋友都是知音吗?

生:不是,知音就是相互了解、理解得很深的朋友。

生:心心相印的朋友是知音。

师:还记得伯牙、子期何许人?(出示插图、出示资料)当两个人的资料集中展示在你眼前的时候,你有什么疑问?

生:这样的两个人怎么会成为知音呢?

师:是呀,这样两个身份、地位相去甚远的人,是什么让他们走到了一起?

生:是音乐。

生:是古琴。(板:琴)

师:伯牙擅长的是——(弹琴),钟子期擅长的是——(听琴)。课文的哪句文言文是这个意思?(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师:伯牙和钟子期擅长琴的不同方面,谁能通过读来告诉大家?(生读)还不够明白,一个善——(鼓)一个善——(听),再读,强调出“鼓”和“听”。(指3名学生再读)

师:这就是他们走到一起的原因,千里知音一“琴”牵,读——

师:对,爱好相同是伯牙和子期成为知音的基础。

师:从哪看出来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到相关的语句,勾画下来。(生默读、勾画)

师:我们来一块交流吧。

生:我是从“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看出来的。(课件出示此段)

师:看来你们读懂了这几句文言文,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几句文言文的意思?

(生略)

师:据记载,当年的伯牙焚一炉香,席地坐于瑶琴之前,弹得忘情、投入。现在你们就是站在琴旁的子期,用心来聆听伯牙的琴声吧!

师:伯牙的琴声幽然响起,他的思绪飞向了那峨峨的泰山之颠,(播古琴高山流水的“高山”片段)子期听懂了,善听的子期,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泰山呢?(生欣赏音乐,感受音乐,想象) 师:大家都沉醉了,音乐真是流淌心声的艺术。你看到的泰山是连绵不断、气势磅礴的,还是挺拔险峻、高耸入云的?或许还可能是……把你们想象到的、感受到的,带到句子中,各读各的,旁

若无人地赞叹。

(生练习朗读)

师:谁来心领神会地赞叹?(一生读,“峨峨”读得重)“峨峨”读得高昂、激越,读出了气势,这是你的赞叹。我试了一下,这句话有很多种读法,谁再读?

(一生读,“若泰山”读得响亮)

师:好,强调了“五岳之尊的泰山”,而不是别的山,由衷地赞叹。 (一生又读,声音低缓) 师:你是不是在表达边欣赏音乐边想象画面的过程,这样的赞叹更像是自言自语。 师:我们一起赞叹,善听的子期呀,当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生读)

师:伯牙转轸拨弦,将琴再鼓,洋洋的流水仿佛从他的指间流淌而出,——(听音乐)子期,此时你又好像看到了怎样的流水?

生:我仿佛看到了广阔无边的江河。

生:我好像看到了浩瀚奔流的大江。

师:于是,你脱口而出——(一生接读)于是,你满心赞叹——(一生接读)

师:同学们,伯牙是晋国的大乐师,他的琴声会表现很多很多,当伯牙所念春花,钟子期必得——(生:春花);当伯牙所念秋月,——钟子期必得(生:秋月);当伯牙所念夏荷,——(生:钟子期必得夏荷);当伯牙所念冬雪,——(生:钟子期必得冬雪)这就是——(生读: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师:刚才听的琴声,是《高山流水》的片段,相传《高山流水》是这样创作出来的,你们自由地读读。

(出示链接,生阅读:相传伯牙学琴三年,虽技巧娴熟,但缺少神韵。于是他的老师成连把他送到东海蓬莱山。伯牙独自在岛上,每日面对浩瀚的大海,倾听澎湃的涛声,远望山林,鸟鸣深涧。十多日后,这些景象使他突然觉得自己的心胸像大海一样奔腾于宇宙间,情操像高山一样屹立于天地中,伯牙把这些融于创作中,谱写了一曲《高山流水》)

师:读了高山流水的创作背景,你知道伯牙的琴声中除了高超的弹琴技巧之外,还有什么?(还有像大海一样奔腾于宇宙间的宽广胸怀,还有像高山一样屹立于天地中的情操)

师:可是,在诸侯大夫中、在宫廷乐师间,有人能听懂他的峨峨高山吗?(生:没有)有人能听懂他的洋洋流水吗?(生:没有)

师:有人能听懂他像大海一样奔腾于宇宙间的心胸吗?(生:没有)有人能听懂他像高山一样屹立于天地间的情操吗?(生:没有)

师:孤独的伯牙呀,他的琴声只有、也只有遇到了钟子期,才能从琴声中听出他的心声,才会得到这样的赞叹——(生:‘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师:一个所念,一个所得,心有灵犀一点通,这就是伯牙和钟子期成为知音的境界。(相机板书:情)

师:多么有魅力的古文,多么美妙的意境!让我们把这奇丽的画面留在脑海里,再次诵读“高山”、“流水”这千古流传的佳句。男同学读伯牙的部分,女同学读子期的部分。(课件分色)

四、悟读“痛”——摔断瑶琴凤尾寒

师:据记载,这次相遇,伯牙、子期洒泪惜别,相约第二年的八月十六再相会。夏去秋来,当伯牙赶到楚国,万万没想到子期因病去世,(音乐起——)(出示句子,生读——)

师:此时,如果你就是伯牙,满怀希望而来,却闻此噩耗,你又是什么心情?(一个词)(悲痛欲绝、痛不欲生)

师:相传,伯牙来到子期的坟前,目睹子期人已去,伯牙心破碎。面对一块冰冷的墓碑、一抔无情的黄土,伯牙又会说些什么呢?

(子期,你为什么离我而去?你死了,我再也没有知音了……)

师:面对一块冰冷的墓碑、一抔无情的黄土,伯牙又做了什么呢?

(破琴绝弦)

师:伯牙可是著名的大乐师,他为什么这么做?

师:知音不再,留琴何用?这样的友情哪里找,这是世上绝无仅有的友情,琴断音绝是伯牙看待

知音的意义。谁再读?

(一生读)

师:感受到一点痛心。“乃—破—琴—绝—弦”,这样的决心,这样的痛心,是一个字一个字数着读出来的。谁来读?

(指几名学生读,教师或示范,或点评)

师:你听得见吗?子期,如今你一走,“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我又要回到没有知音的孤独中去,读——

师:你听得见吗?子期,如今你一走,伯牙所念,无人必得。“摔断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再对谁弹。”琴随你去,心随你碎,读——

五、诵读文——此曲只应天上有

师:正是这震撼人心的痛,才演绎出这凄美动人的“伯牙绝弦”。“伯牙绝弦”的故事成为了中华民族交朋的千古楷模,“伯牙绝弦”成了知音的代名词。让我们在这曲高山流水中再次体会伯牙子期的深情,再一次诵读全文。

师:社会发展到今天,也许我们不需要像伯牙那样用摔琴的方式谢知音了,但这个故事中知音的境界却带给了我们深深的震撼和启迪,让我们共同去珍惜友情,呵护友情。

原文地址.html

优秀课堂实录赏析] 《伯牙绝弦》王玲湘 [复制链接]

月夜湘妃竹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月夜湘妃竹 当前离线

最后登录2009-10-15 注册时间2008-9-1 阅读权限100 积分162 精华0 日志0 帖子81 UID1859 贵宾

1#

发表于 2009-4-6 22:1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打印

资源类型:课堂实录

资源内容:《伯牙绝弦》

资源作者:王玲湘

一、导读题——未成曲调先有情

(课件出示“伯牙鼓琴图”,配乐)

师:同学们,让我们走进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我们看到的这幅画叫——“伯牙鼓琴图”。你看,图中这位入神弹琴的,一身长袍,羽扇纶巾,达官贵族的打扮,他就是晋国的上大夫——俞伯牙(板书);而这位凝神听琴的,却是青布包头,两截布衫,劳苦大众的穿着,他是楚国的一个樵夫——钟子期(板书)。

师: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就是关于他俩千古流传的友情故事,看老师写课题。(板书课题)指名读课题。“琴弦”的弦右半边读“玄”,加了“弓”字旁就读“弦”了。

师:“绝”是什么意思?(断绝)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呢?(看注释)

师:借助注释或工具书,这是我们学习古文的一个重要方法。“绝弦”是什么意思呢?(生:割断琴弦)

师:表面的意思是“割断琴弦”,是不再弹琴了。现代汉语中有很多这样的词语,譬如:两个人从此不再交往了,叫做——(绝交),著名作家金庸不再写文章了,叫——(生:绝笔)绝笔不是这个意思,应该是封笔,“封口”的封;电影演员从此不再演电影了,叫——(生:封影)不对,叫“息影”,休息的息……所以,不再弹琴了,叫——(生:绝弦)。

师:理解了意思,我们再读题。(生读题)

二、练读文——抑扬顿挫品音韵

师:这是一篇文言文。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137页,自由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尤其要读出词句内部的停顿。读完了举手示意。

师:读这篇文言文,有什么感觉?(难读,难懂)好吧,那老师先来范读,大家认真听。(师配乐范读,生鼓掌)

师:谢谢同学们的鼓励。谁能尝试着读一读《伯牙绝弦》?其他同学注意,文中有两个语气词,听他读准了没有。(指生读)真好,两个语气词都念准了,我们一起读两遍——“哉”“兮”。

师:在读文言文的时候,语气词后面延长、停顿一下,一咏三叹,颇有音乐美,我们试一试。(生齐读“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师:大家已经关注到停顿,谁再来读一读全文?其他同学注意听,他是怎么停顿的,尤其注意最后一句。(指名读)

师:好,你在用心体会停顿。文言文的一个字就是一个词,要注意停顿。(师生接龙读最后一句) 师:看来,要想读好停顿,我们要准确理解文言文中关键词语的意思。这篇文言文中,比如“善”,

文中出现了几次?(生:四次)

师:分别是什么意思呢?

生:前两个“善”是擅长的意思,后两个“善”是好的意思。

师:文言文中,相同的字可以表示不同的意思。“善哉”是什么意思?(赞叹、表扬)用我们现在的话可以怎么赞叹?(妙极了!真好啊!了不起啊!好快乐啊!)

师:把你们的赞叹带到文中。(生读“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师:还有两个字,都是上下结构,心字底,都是“心里想”的意思,能找出是哪两个字吗?(志、念)

师:不错,汉字是表意文字,不同的字可以表示相同的意思。谁再来读课文,一边注意停顿,一边注意读好“善”“念”“志”等关键词语。(指两名学生分别读)

师:我们把上面三步结合起来,注意字音,注意停顿,注意关键词语的读法,自己试着按这三个要求练习朗读。(生自由按要求练读)

师:好,文章一共有五句。我们这样读,男同学读第一句和最后一句,女同学读中间三句。慢一点,轻一些,注意把握。

三、品读“情”——高山流水得知音

师:文章读了这么多遍,你能把伯牙和子期的关系读成课文中的一个词吗?(知音。板书)什么叫知音?

生:就是朋友。

师:朋友都是知音吗?

生:不是,知音就是相互了解、理解得很深的朋友。

生:心心相印的朋友是知音。

师:还记得伯牙、子期何许人?(出示插图、出示资料)当两个人的资料集中展示在你眼前的时候,你有什么疑问?

生:这样的两个人怎么会成为知音呢?

师:是呀,这样两个身份、地位相去甚远的人,是什么让他们走到了一起?

生:是音乐。

生:是古琴。(板:琴)

师:伯牙擅长的是——(弹琴),钟子期擅长的是——(听琴)。课文的哪句文言文是这个意思?(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师:伯牙和钟子期擅长琴的不同方面,谁能通过读来告诉大家?(生读)还不够明白,一个善——(鼓)一个善——(听),再读,强调出“鼓”和“听”。(指3名学生再读)

师:这就是他们走到一起的原因,千里知音一“琴”牵,读——

师:对,爱好相同是伯牙和子期成为知音的基础。

师:从哪看出来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到相关的语句,勾画下来。(生默读、勾画)

师:我们来一块交流吧。

生:我是从“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看出来的。(课件出示此段)

师:看来你们读懂了这几句文言文,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几句文言文的意思?

(生略)

师:据记载,当年的伯牙焚一炉香,席地坐于瑶琴之前,弹得忘情、投入。现在你们就是站在琴旁的子期,用心来聆听伯牙的琴声吧!

师:伯牙的琴声幽然响起,他的思绪飞向了那峨峨的泰山之颠,(播古琴高山流水的“高山”片段)子期听懂了,善听的子期,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泰山呢?(生欣赏音乐,感受音乐,想象) 师:大家都沉醉了,音乐真是流淌心声的艺术。你看到的泰山是连绵不断、气势磅礴的,还是挺拔险峻、高耸入云的?或许还可能是……把你们想象到的、感受到的,带到句子中,各读各的,旁

若无人地赞叹。

(生练习朗读)

师:谁来心领神会地赞叹?(一生读,“峨峨”读得重)“峨峨”读得高昂、激越,读出了气势,这是你的赞叹。我试了一下,这句话有很多种读法,谁再读?

(一生读,“若泰山”读得响亮)

师:好,强调了“五岳之尊的泰山”,而不是别的山,由衷地赞叹。 (一生又读,声音低缓) 师:你是不是在表达边欣赏音乐边想象画面的过程,这样的赞叹更像是自言自语。 师:我们一起赞叹,善听的子期呀,当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生读)

师:伯牙转轸拨弦,将琴再鼓,洋洋的流水仿佛从他的指间流淌而出,——(听音乐)子期,此时你又好像看到了怎样的流水?

生:我仿佛看到了广阔无边的江河。

生:我好像看到了浩瀚奔流的大江。

师:于是,你脱口而出——(一生接读)于是,你满心赞叹——(一生接读)

师:同学们,伯牙是晋国的大乐师,他的琴声会表现很多很多,当伯牙所念春花,钟子期必得——(生:春花);当伯牙所念秋月,——钟子期必得(生:秋月);当伯牙所念夏荷,——(生:钟子期必得夏荷);当伯牙所念冬雪,——(生:钟子期必得冬雪)这就是——(生读: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师:刚才听的琴声,是《高山流水》的片段,相传《高山流水》是这样创作出来的,你们自由地读读。

(出示链接,生阅读:相传伯牙学琴三年,虽技巧娴熟,但缺少神韵。于是他的老师成连把他送到东海蓬莱山。伯牙独自在岛上,每日面对浩瀚的大海,倾听澎湃的涛声,远望山林,鸟鸣深涧。十多日后,这些景象使他突然觉得自己的心胸像大海一样奔腾于宇宙间,情操像高山一样屹立于天地中,伯牙把这些融于创作中,谱写了一曲《高山流水》)

师:读了高山流水的创作背景,你知道伯牙的琴声中除了高超的弹琴技巧之外,还有什么?(还有像大海一样奔腾于宇宙间的宽广胸怀,还有像高山一样屹立于天地中的情操)

师:可是,在诸侯大夫中、在宫廷乐师间,有人能听懂他的峨峨高山吗?(生:没有)有人能听懂他的洋洋流水吗?(生:没有)

师:有人能听懂他像大海一样奔腾于宇宙间的心胸吗?(生:没有)有人能听懂他像高山一样屹立于天地间的情操吗?(生:没有)

师:孤独的伯牙呀,他的琴声只有、也只有遇到了钟子期,才能从琴声中听出他的心声,才会得到这样的赞叹——(生:‘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师:一个所念,一个所得,心有灵犀一点通,这就是伯牙和钟子期成为知音的境界。(相机板书:情)

师:多么有魅力的古文,多么美妙的意境!让我们把这奇丽的画面留在脑海里,再次诵读“高山”、“流水”这千古流传的佳句。男同学读伯牙的部分,女同学读子期的部分。(课件分色)

四、悟读“痛”——摔断瑶琴凤尾寒

师:据记载,这次相遇,伯牙、子期洒泪惜别,相约第二年的八月十六再相会。夏去秋来,当伯牙赶到楚国,万万没想到子期因病去世,(音乐起——)(出示句子,生读——)

师:此时,如果你就是伯牙,满怀希望而来,却闻此噩耗,你又是什么心情?(一个词)(悲痛欲绝、痛不欲生)

师:相传,伯牙来到子期的坟前,目睹子期人已去,伯牙心破碎。面对一块冰冷的墓碑、一抔无情的黄土,伯牙又会说些什么呢?

(子期,你为什么离我而去?你死了,我再也没有知音了……)

师:面对一块冰冷的墓碑、一抔无情的黄土,伯牙又做了什么呢?

(破琴绝弦)

师:伯牙可是著名的大乐师,他为什么这么做?

师:知音不再,留琴何用?这样的友情哪里找,这是世上绝无仅有的友情,琴断音绝是伯牙看待

知音的意义。谁再读?

(一生读)

师:感受到一点痛心。“乃—破—琴—绝—弦”,这样的决心,这样的痛心,是一个字一个字数着读出来的。谁来读?

(指几名学生读,教师或示范,或点评)

师:你听得见吗?子期,如今你一走,“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我又要回到没有知音的孤独中去,读——

师:你听得见吗?子期,如今你一走,伯牙所念,无人必得。“摔断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再对谁弹。”琴随你去,心随你碎,读——

五、诵读文——此曲只应天上有

师:正是这震撼人心的痛,才演绎出这凄美动人的“伯牙绝弦”。“伯牙绝弦”的故事成为了中华民族交朋的千古楷模,“伯牙绝弦”成了知音的代名词。让我们在这曲高山流水中再次体会伯牙子期的深情,再一次诵读全文。

师:社会发展到今天,也许我们不需要像伯牙那样用摔琴的方式谢知音了,但这个故事中知音的境界却带给了我们深深的震撼和启迪,让我们共同去珍惜友情,呵护友情。

范文二:伯牙绝弦2

《伯牙绝弦》教学案例

鱼岳三小 童小香 主题词:识知音 明知音 悼知音 传知音

案例摘要:《伯牙绝弦》是新课标人教版第十一册第八组的一篇文言文。它讲述了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这个故事荡气回肠、耐人寻味,千载传颂不衰。教学本文,我循循善诱地引领学生感受这篇课文特有的语言现象;与此同时继续渗透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依托语言层层深入地感知“知音”的真正内涵,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学习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使学生实现文化意象的传承,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既能观《伯牙绝弦》之音韵美,又能赏《伯牙绝弦》之语言美,还能品《伯牙绝弦》之情韵美。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教学重点: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教学难点: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教学准备:相关的音乐以及简单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吟咏识知音

师:(板书课题:伯牙绝弦)有一个故事千古流传,令人吟诵至今,它就 1

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伯牙绝弦》。齐读课题。

师:《伯牙绝弦》是一篇文言文,谁能说说学习文言文有哪些方法? 生:借助注释,

生:利用工具书。

师:说得真好,其实啊,学习文言文除了借助注释、利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法那就是诵读,在诵读中理解文言文内容,在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感情。今天我们就用这些方法来学习这篇文言文。 (设计意图:由于文言文距现代的时间比较久远,而且语言表达形式和白话文有很大的差异,所以,阅读起来有一定的困难。为了帮助学生解决阅读难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在此教给学生阅读方法,正如: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掌握了方法学习起来就会事半功倍。)

师:那谁能说说绝弦是什么意思?

生:割断琴弦。

师:那伯牙绝弦呢?

生:就是俞伯牙把琴弦弄断了。

师:真不错,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请同学们翻开课文137页,大声读课文,努力读正确。

(学生自由读课文三遍)

师:一读我们就知道这篇课文讲的是谁和谁的故事?

生:俞伯牙和钟子期。

师:对,抓住了这两个人物,我们也就把握了文章的大意。毕竟是古文啊,你们觉得哪些句子比较难读或者要提醒大家注意?

2

(设计意图:自觉尊重学生学习起点,坚定捍卫学生初读标准,努力指导学生正确读文,“生本理念”,既非一厢情愿的“尽可能多的尊重学生”,也非一意孤行的“尽可能多的要求学生”,而是“尽可能多的尊重学生”与“尽可能多的要求学生”的融为一体。)

生: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师:有些句子我们是因为不理解才觉得它难读,谁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出示)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生:钟子期去世了,伯牙认为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他的知音了,所以就把琴摔了,把琴弦也剪了,这一生再也不弹琴了。

师:这里的“谓”是什么意思?

生:想。

师:想?古文中的有些字确实不太好懂,没有注释的时候,我们还可以借助工具书。(出示)“谓”有以下解释,你觉得“谓”在这里应该是什么意思?

谓:①称为;②认为,以为;③评论。

生:认为、以为。

师:那么“乃”呢?

生:“乃”是“于是、就”的意思。

师:谁能再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生:钟子期去世了,伯牙认为这个世上再也没有他的知音,于是,他把心爱的琴摔碎,把琴弦剪断,终身不再弹琴。

3

师:说得真好,理解了之后,相信你们会读得更好,齐读。 师:真有古文的味道。还有哪个句子比较难读?

生: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我想提醒同学们读这句话时在“兮”字后面应稍停顿。

师:为什么要在“兮”字后边停顿?

生:因为注释里说“兮”是个语气词。

师:对,这个“兮”和前边的“哉”一样都是语气词,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啊——”,在这样的词后边一停顿,一延长,古文的味道就出来了。(出示)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师:我们一起来读读,注意读好“哉”和“兮”后边的停顿。(生齐读)难读的句子都会读了,我们一起把这篇古文读一遍。

(二)听曲明知音

师:课文哪些句子能让我们形象地感受到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生:可以从“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中感受到。 师:谁能说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生:伯牙弹琴,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就说:好啊,高高的犹如泰山一样。心里想到流水,钟子期就说:好啊,广大的像江河一样。 4

师:这两个句子中的“善哉”和第一句当中“善鼓琴、善听”的“善”意思一样吗?

生:不一样。

生:善哉的“善”是“好”的意思,善鼓琴善听的“善”是“擅长、善于”的意思。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擅长听。

师:说得真好,谁来读一读,看能不能把这种由衷赞叹的感觉读出来。

师:读得真好!如果你是子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志在流水,透过伯牙的琴声,你仿佛看到什么?于是你怎么赞叹?

生:我仿佛看到了高高的泰山。

师:高高的泰山,请你读,读出这种画面来。

(男生齐读。)

师:不愧是男子汉。第二句女生齐读。

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了滚滚的大江。

师:请你读出这样的大江来。

师:既然说伯牙善鼓琴,那么他的琴声一定不只表现了高山流水,除了峨峨泰山、洋洋江河,他的琴声还会表现哪些动人的场景呢?(引导学生想象:皎皎明月、徐徐清风、袅袅炊烟······)

师:假如现在你是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透过伯牙的琴声,你感受到那徐徐的清风了吗?于是你赞叹道:

生:善哉,徐徐兮若清风!

5

师:伯牙鼓琴,志在明月······

生:善哉,皎皎兮若明月!

师:这正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师:这里“伯牙所念”的“念”与前面句子当中的哪个字意思一样? 生:这里的“念”和前面的“志”意思一样,都是“心里想”的意思。(板书:志)

师:没错。无论伯牙所志、所念、所想,钟子期必得之。我想问问,钟子期必得的到底是什么?

生:伯牙心里的想法。

师:看来善听的子期不仅听懂了琴声,还听懂了伯牙倾注在琴声里的心声。这样想来,钟子期说“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说的也不仅仅是伯牙的琴声吧?(出示)

峨峨兮若泰山

洋洋兮若江河

生:也说出了伯牙的心声。

生:它不仅说出了伯牙的琴声,还道出了伯牙的志向和胸怀。 师:说得好,什么样的志向?什么样的胸怀?

生:像泰山一样屹立在人间的志向,像江河宽广的胸怀。

师:原来钟子期不仅在说琴声,也说出了伯牙倾注在琴声里的——(出示)

峨峨泰山一般的志向,洋洋江河一样的胸怀。

师:伯牙当时已经是楚国著名的音乐家,许多人都以听到他的琴声 6

为荣幸,他们也都能感受到伯牙琴声的美妙,但是伯牙寄托在琴声中的高山流水般的志向和胸怀他们得之吗?

生:不得之。

师:唯有谁能得之?

生:钟子期!

师:谁必得之?

生:钟子期!

师:这才是——

生: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师:(板书:念)请你想象,假如你就是伯牙,无论你弹什么,钟子期都能“善哉、善哉”地“必得之”时,你是怎样的心情?你又会有怎样的感慨想对子期说呢?请你顺着“伯牙得遇钟子期,感慨道——”试着用古文往下写。(出示)

“伯牙得遇钟子期,感慨道:善哉!善哉! ” (练笔,背景音乐《知音》。)

(设计意图: 《伯牙绝弦》这篇文言文中只写到子期对伯牙的赞美,没有伯牙对子期的赞美,这样安排就更能使学生加深对“知音”的理解。同样可以引导学生提升对友情的认识,发挥出语文学习的人文价值和意义。 )

生:伯牙得遇钟子期,感慨道:善哉,善哉,世间知音唯有钟子期也。

生:伯牙得遇钟子期,感慨道:善哉,善哉,知我者,子期也。 7

师:想知道伯牙当时是怎么说的吗?(出示)

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像犹吾心也。

师:(激情朗读后)好啊好啊,先生你听我的琴声,听到的志向和情怀简直和我心里所想的——

生:(齐答)一模一样。

师:志想像犹吾心,这两个人之间的默契,用我们常用的一个成语讲——

生:心有灵犀。

师:(板书:心)是啊,只有这样心有灵犀,心心相印,只有这样知志、知念又知心的人,才可以叫做——

生:知音。

师:(板书:知音)我们一起来读读这段话。(出示)老师和大家配合着来读。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师生逐句对读,读完后换角色再对读。)

(三)绝弦悼知音

师:无奈世事难料,子期不幸去世。 (出示: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师:从此还有人知我之志吗?(擦去板书:志。)

8

生:(齐答)没有!

师:还有人知我之念吗?(擦去板书:念。)

生:(齐答)没有!

师:还有人知我之心吗?(擦去板书:心。)

生:(齐答)没有!

师:子期已逝,知音不再,知音难觅啊!(擦去板书:知音。)一起读!

(设计意图:擦去“志”、擦去“念”、擦去“心”,终至于擦去“知音”,让学生感受 伯牙 失去知音内心的痛,感受友情的可贵。)

(四)千载传知音

师:同学们,伯牙和子期相传为春秋时代人,关于他们二人成为知音的传说,古书《列子》《吕氏春秋》均有记载,也流传于民间,今天我们六(2)班的孩子也在无限神往地传诵着这个高山流水的知音故事,同学们,能背的背,不能背的就捧着书朗诵。(隐去全文)(《高山流水》曲子响起)

(生集体激情背诵)

板书:

伯牙绝弦

知音 志 念 心

9

范文三:伯牙绝弦1

伯牙绝弦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品味、比较、联想等多种方式学习课文,在学懂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2.初步运用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理解词句意思。

3.感受高山流水的知音文化,体会朋友间真挚深厚的友情,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吟诵知音

1、⑴导入: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篇文言文,讲述的是发生在两千多年前春秋时期的一个故事,(板书:伯牙绝弦)谁来读读这个课题?尤其是“弦”要念准了,齐读课题。 ⑵ 通过预习你知道“绝”是什么意思?(断绝)“绝弦”是什么意思?(再也不弹琴了)那么“伯牙绝弦”呢?

2、伯牙为什么再也不弹琴了呢?老师先给大家读一遍课文。范读。模仿着老师自己先读一遍。齐读。

3、我们五年级时曾经学习过文言文,理解文言文首先要疏通文意,同学们预习时用了什么方法疏通了文意?(借助书下注释,没有注释就联系上下文用自己的话翻译,读不懂的地方要多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请同学们把预习成果先和同桌交流一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没有读懂的地方也可以互相请教。

4、在学习过程中,你觉得哪些词语或句子比较难读、难懂,需要提示大家或要向大家请教吗?

学生汇报:

(1)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钟

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弹琴,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就说:好啊,高高的犹如泰山一样。心里想到流水,钟子期就说:好啊,广大的像江河一样。)

(2)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3)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古文中的有些字确实难懂,没有注释的时候,我们还可以借助工具书。谓在古汉语词典中有这样的几种解释,你觉得“谓”在这里应该是什么意思? 谓:①称为。 ②认为,以为。 ③评论。 ④告诉。 ⑤意义,意思。

A.老师想提示同学们有一个字在这则古文中出现了四次,你发现了吗?(善)意思一样吗?前面的两个“善”是什么意思?后面的两个“善”呢?(好啊!)用现代的表达方式除了说“好啊”还可以怎么说?(真棒啊!了不起!真厉害!„„)由此可以看出这里的“善哉”表示赞叹。其实这种一字多义的现象在古文里很常见。

B.这则古文中还有不同的字意思相同的情况,你发现了吗?这里“伯牙所念”的“念”与前面句子当中的哪个字意思一样?(志)都是什么意思?(想)这就是古文中的异字同义现象。

C.学而不思则罔,我们在学习文言文时要学会归纳,才是善读。

二、精读课文品悟知音

1、我们能从课文哪些句子中具体形象地感受到伯牙善鼓琴,而钟子期善听呢?(板书:鼓琴期善听) (可以从“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体会到。)

(1)把由衷赞叹的感觉读出来。你知道怎么断句吗?为什么要在“兮”字后边断句?(“兮”是个语气词。)借助注释不仅能帮助我们理解,还能帮助我们朗读呢。这个“兮”和前边的“哉”一样都是语气词,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啊——”,在这样的词后边一停顿,一延长,古文的味就有了。我们再来找个同学试读。(善哉!)

(2)如果你是子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哪个字表现出了巍峨?指名读,他看见的是巍峨的泰山,你又看见了什么样的山?读出这种画面来。指名读。不愧是顶立于天地之间的泰山。峨峨两个字表现出了这么多内容,古文真是用字凝练,意蕴丰富啊!

(3)下面的句子你打算怎样读?(洋洋)指名读。特别是“洋洋”这两个字好像让我们看到了那宽广的“江河”。古文里的“江河”是有特指,不是一处随意的江河。大家能猜出来吗?(这里的“江”是指长江,“河”是指黄河。)提到长江和黄河,你的脑海中跳出了哪些词语或诗句?“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波澜壮阔、波涛汹涌”就是这样的江河,读!

(4)男生齐读第一句,女生齐读第二句。(善哉!不愧是铁骨铮铮的男子汉,女生的朗读也是“巾帼不让须眉”啊!

2、伯牙是音乐家,他的琴声里肯定不仅仅是泰山、江河吧?还会有哪些景色?

(清风徐徐明月皎皎 芳草萋萋 杨柳依依 白雪皑皑云雾蒙蒙 春雨潇潇 炊烟袅袅 ) 读词。发现这些词语的特点了吗?(ABCC)

现在你是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透过伯牙琴声,你感受到那徐徐的清风了吗?于是你怎么赞叹?

你是子期,寻觅你的伯牙,一个鼓琴一个赞叹。(练习句式)

无论伯牙弹什么,钟子期都能知道。这就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3、钟子期必得的到底是什么?(伯牙心里的想法。)古人常以琴言志,看来善听的子期不仅听懂了琴声,还听懂了伯牙倾注在琴声里的志向。那么钟子期说“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究竟说出了什么呢?(出示)

峨峨兮若泰山

洋洋兮若江河

什么样的志向?什么样的胸怀?

原来钟子期不仅在说琴声,也说出了伯牙倾注在琴声里的——(出示) 峨峨泰山一般的高远志向,洋洋江河一样的宽广胸怀。

4、伯牙曾是名满天下的宫廷乐师。一天,楚王君臣饮宴,请伯牙弹琴助兴。伯牙投入地弹奏着《高山流水》,却不能引起楚王君臣的丝毫兴趣。他们喝得酩酊大醉,甚至有些人在琴声中已昏昏睡去。伯牙又气愤又伤心,虽然听者无数,但无人能真正听懂他的琴声,他心中充满了苦闷,寂寞,孤独。然而,他遇到了能听懂他琴声的钟子期。请你想象,假如你是伯牙,无论你在琴声中寄托着怎样的志向和情怀,钟子期都能“必得之”时,你是怎样的心情?你又会有怎样的感慨想对子期说呢?请你接着“伯牙得遇钟子期,感慨道——”往下说。试着用文言文来表达。

想知道伯牙当时是怎么说的吗?(出示)

善哉善哉!子之听矣志想象犹吾心也。

好啊好啊,先生你听我的琴声,听到的志向和情怀简直和我心里所想的——(一模一样)。

5、志想象犹吾心,这两个人之间的默契,用我们常用的一个成语讲就是——心有灵犀、心心相印。

是啊,只有这样心有灵犀,心心相印的人,才可以叫做——知音。(板书:知音)

6、(出示)老师和大家配合着来读这段话,看看咱们是不是也有知音的默契。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师生逐句对读。

读着读着,你发现这些语言有什么特点?

(每一句的前半句和后半句都是相对应的。)

一句伯牙,一句子期!这样的语言形式好像让我们看到了当时的伯牙和子期,一个鼓,一个听!一个倾诉,一个回应!写得多妙啊!让我们仿佛看到伯牙和子期的默契和谐,情谊深厚!(板书:情谊深)从此,伯牙子期就成了知音的代表,高山流水就成了知音的象征!(板书:高山流水)

三、深悟绝弦祭知音

1、传说这一次高山流水的知音相遇让伯牙子期都相见恨晚。他们约定第二年中秋再相会,终于等到第二年的中秋,当伯牙兴致满满地赶来与子期相会,却等到了子期逝去的噩耗(板书:子期逝去)。伯牙悲痛欲绝,久久伫立在子期墓前,弹起了《高山流水》,吟诵起一首短歌:

忆昔去年春, 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2、谁来读读这句话。他用这种“为知己者死”的方式来祭知音。(板书: 祭)摔破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板书:破琴 对谁弹)让我们带着伯牙深深的伤痛和悲怆再齐读最后一句。

四、千古传唱怀知音

1、老师有感而发把这个故事写成了一首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伯牙鼓琴期善听,高山流水情谊深。子期逝去对谁弹,破琴绝弦祭知音。这段千古佳话世代流传!课文后边有个资料袋,就讲述了这个故事的源远流长,请你快速地浏览一遍。(出示)

(俞伯牙、钟子期相传为春秋时代人,关于他们二人成为知音的传说,《列子》、《吕氏春秋》等古书均有记载,也流传于民间。我国古诗常有提及,如,“借问人间愁寂意,伯牙弦绝已无声”“高山流水琴三弄,明月清风酒一樽”“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明代小说家冯梦龙根据这个传说创作了《俞伯牙摔琴谢知音》,收在《警世通言》中。

由于这个传说,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做“知音”,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

2、引读:同学们,伯牙和子期的故事感动和温暖着一代代苦觅知音的中国人。就在故事发生300多年后的战国时期,古书《列子》就记下了这个感人肺腑的故事,记下了这对知音的名字(出示)——一齐读!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时间在流逝,500多年过去了,秦朝的《吕氏春秋》依然为我们呈现了这对知音相遇时那美好的瞬间(出示)——男生一起读!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借问人间愁寂意,伯牙弦绝已无声,1000多年后的唐代,人们在古诗中也都为那伯牙绝弦叹息不已(出示)——女生一起读!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2000多年后的明朝,人们又用小说传诵着《俞伯牙摔琴谢知音》(出示全文)—一齐读!

250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六(2)班的同学们伴着这曲《高山流水》,在深情地背诵着这个荡气回肠的知音故事。(集体背诵)

板书:

伯牙鼓琴期善听, 高山流水情谊深。 子期逝去对谁弹, 破琴绝弦祭知音。

说课

《伯牙绝弦》这则文言文讲述了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伯牙子期的真挚情谊令人动容。全文共77字,5句话。第1句为起,2.3.4句顺承而下,5句急转而后合,语言凝练典雅,充满了音韵美。

依据文本特点我设定这样的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品味、比较、联想等多种方式学习课文,在学懂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2.初步运用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理解词句意思。

3.感受高山流水的知音文化,体会朋友间真挚深厚的友情,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

关于古文教学,于永正先生有一句话这样说的“粗知大意,背下来再说。”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将读贯穿始终。

首先,整体感知吟诵知音。六年级学生已有一些文言文的阅读基础,因为在五年级曾学过《杨氏之子》这则古文,他们初步会运用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读懂大意,如借助书下注释,没有注释就联系上下文用自己的话翻译,读不懂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而且就词句的理解来说,此文词句比较容易理解,所以我主要引领学生增加一些文言文的阅读体验,感受这篇古文特有的语言现象,如“善”一字多义的现象,“念”和“志”异字同义现象,教给学生善于发现思考和归纳总结文言文中的规律。

接着是精读课文品悟知音。依托语言层层深入地感知“知音”的真正内涵,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学习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运用词语、诗句联想的方式丰厚语言,丰满形象,指导朗读。理解钟子期与俞伯牙不仅是音律互通,更有心灵上的沟通,志向、情怀的悦纳。补充传说故事伯牙得遇知音前内心的寂寞与孤独,然后请学生想象“伯牙得遇善听得钟子期,感慨什么?”,加入让学生说文言文的环节,培养学生文言语感并学会运用语言,感受伯牙得遇子期的欣喜与快乐。拓展阅读《列子·汤问》中伯牙的原话,理解后借助成语体会“知音”的境界。师生配合朗读,感受知音默契与和谐,在相互配合朗读的过程中直观感知文本前四句语言“对仗工整、琅琅上口、情感扶摇直上”的特点,为熟读成诵打下基础。 第三步是深悟绝弦祭知音,借助《《警世通言》中《俞伯牙摔琴谢知音》小说中的短歌,进行情境朗读感受伯牙痛失知音,体验文本语言和情感的跌宕起伏。 最后千古传唱怀知音,借助资料袋,感受“知音”文化的代代相传,并层层引读全文,曼声吟哦,最后达到熟读成诵。

当然课堂教学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课后感觉自己在预设与生成的问题,古文教学的策略上,如何正确地处理好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关系,如何使课堂更高效等等还存在很多缺陷,真诚地希望各位领导、老师提出批评意

见。 (天津市实验小学 黄腾萱)

范文四:《伯牙绝弦》

25、伯牙绝弦(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借助注释等学习古文的方法,理解字词,了解课文大意;

2、通过重点句的学习,体会伯牙与钟子期的“知音情”;

3、通过写话,体会古文的特点,再悟“知音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1、播放《高山流水》古乐,请您静静地欣赏:这种用古琴演奏的音乐,一向被称做是高雅之乐,往往寄托了琴师他自己的志向、情怀、抱负、心声,需要一定的生活阅历和音乐欣赏水平,才能听懂。

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和音乐有关的故事。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3、课前,我们已经进行了预习,请你打开语文书137页,检查一下你标注的停顿和老师一样吗?不对的地方请你修改一下,再有节奏的读一读。(学生自由读)

指名读,请其他学生听,一听是否读正确音,二听是否读正确节奏。

生齐读

二、整体感知,把握大意

1、经过老师的小小点拨,大家就能读得字正腔圆,有节奏,真了不起!那么,课文你读懂了吗?

2、交流预习作业:请大家拿出学习单,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预习单中的2、3两题,(出示交流要求,由组长组织交流,并收集疑问。)

交流完成的小组请坐好,问:有什么不能解决的问题吗?

实物投影出示学生的答案校对(有疑问的)

3、课文的主要内容你了解了吗?指名叙述,(评价:通过预习和初读课文,你就能大致的了解课文的内容,真不简单。)(板书:伯牙 钟子期 知音)

三、深入读文,感受“知音”

1、找出句子,体会“知音”

(1)找句子

课文的哪些句子具体描写了他们是知音的呢?拿出铅笔划一划。

(允许学生找到不同的句子)

问:这三个句子里,哪句最能读出他们两人心意相通、心有灵犀?

出示句子: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请大家一起读一读这两句话。

(2)理解句子

这两句话的意思你理解了吗?谁能试着解释第一句?

学生回答后追问:你从哪个词感受到了泰山的巍峨高大呢?(峨峨)

能用你的朗读表现峨峨泰山吗?(指名2、3人朗读,齐读)

看来这句话难不倒大家。下面一句呢?

学生回答后追问:你从哪个词感受到了江河的广阔呢?(洋洋)

能用你的朗读表现洋洋江河吗?(指名2、3人朗读,齐读)

这两句话是钟子期对伯牙琴声的赞叹。能不能把这种由衷赞叹的感觉读出来,练读,指名。(要求学生读出画面感,并提醒注意节奏)

(3)体会知音

这两句话会解释了,那么,为什么能从这两句话中,感受到伯牙和钟子期是知音呢?请你谈谈你的理解(再次出现: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指名两三人回答。

(4)指导朗读:

同学们,通过课前的预习,我们已经知道了,伯牙是当时有名的琴师,他听到的赞美声还少吗?老师这里有个小故事,谁给大家读一读:(出示) 师:伯牙的心里一定在说——?(我的知己——你在哪里?)

在遇到钟子期前,伯牙鼓琴志在高山时(板书:高山),别人会说?只有钟子期会说——课件变色,(指导读出钟子期的敬佩、赞叹、陶醉、意犹未尽„„)(相机板书:泰山);

在遇到钟子期前,伯牙鼓琴志在流水时(板书:流水),别人会说?只有钟子期会说——课件变色,(指导读出钟子期的敬佩、赞叹、陶醉、意犹未尽„„)(相机板书:江河)

能用你们的朗读,表现出他们的知音情吗?齐读

2、学写古文,感悟“知音”

(1)想象情景:

一曲《高山流水》竟然被钟子期完全的领悟和体会到,伯牙遇到了知音,琴兴大发,弹奏了一曲又一曲。想一想,伯牙的琴声中除了“峨峨泰山”“洋洋江河”,还能表达怎么样的情景? (请大家拿出学习单,课中练习的第一题会给你一点启发,交流,想到一个说一个)课件出示词语,齐读。

(2)明确句式:

那么,我们能像课文一样,把两位知音在汉江边一个鼓琴,一个倾听的情景记录下来吗?因为是第一次写古文,你想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呢?(屏幕出示:注意句式)

(3)配乐写话:

(出示课件:完成学习单中的写话练习,要求至少写一句,音乐声停止后,挑选你最满意的一句,读一读。)播放音乐,学生写话,练读

指名交流,一人一句。表扬句式正确、对仗工整、词语的活用。(屏幕出示:对仗工整、词语活用)

(4)修改写话: 请你对照老师的要求再修改一下,组长组织练读,并推荐一人上台展示。(出示要求)

四、师生对读,再悟知音深情。

1、同学们,就如大家写的,这两个人一个把琴艺表现得淋漓尽致,而另一个则理解的十分深刻,多么默契,用文中的话说,就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出示句子)(板书:所念 必得)

这两个人之间的默契,用我们常用的一个成语讲就是?(心有灵犀、心心相印)

2、二人虽然地位相差悬殊,却心有灵犀、心心相印,沟通却如此默契,老师也想和大家配合着来读。好吗?(出示句子)

师生逐句对读(老师刚才并没有具体说怎么读,大家也和我配合得这么默契,6C班的同学也是老师的知音啊!)

同学们,课文这样一句伯牙,一句子期的形式好像让我们看到了当时的伯牙和子期,一个鼓——,生:一个听!师:一个倾诉——,生:一个回应!

师:写得多妙啊!让我们仿佛看到伯牙和钟子期是何等的和谐,何等的默契!从此,高山流水就成了知音的象征,伯牙子期就成了知音的代表!

我们一起来读读资料袋中的最后一句话:(课件显示红色)

五、设疑:伯牙为何绝弦,我们下节课再学。(读文,抄写句子)

板书: 25、伯牙绝弦

伯牙

高山 泰山

流水 江河

所念 必得

补充小故事:伯牙在楚国做宫廷乐师。一天,楚王君臣饮宴,请伯牙弹琴助兴。伯

牙弹了他的成名作《水仙操》,他弹得非常投入,把琴曲所描绘的红日、云霞、山林、海浪以及风、雨、雷、电等变幻多端的海上风光表现得是淋漓尽致。但是,他没有想到,这么一首优秀的乐曲,楚王听了竟连连摇头说:“太嘈杂了,换首弹弹吧!”其他大臣也跟着起哄,伯牙只好换了一曲《高山流水》。这时,楚王君臣早已喝得酩酊大醉,有些甚至在琴声中昏昏睡着了。伯牙的心里是又气愤又伤心。

范文五:伯牙绝弦(2)本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伯牙绝弦》是人教版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八组课文的第一篇。该单元课文学习的重点主要是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欣赏各种艺术形式的美,培养热爱艺术的情操以及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伯牙绝弦》是一篇文言文,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俞伯牙与钟子期的真挚情谊令人感动。文章行文简洁、篇幅短小,且古今字义差别不大,对学生学习来说相对容易。

二、学情分析

这个学段的学生比较活跃,思维比较灵活,表达能力也比较好。同时, 这也是学生第二次接触文言文,学生已初步掌握了通过多读、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文言文的学习方法。

三、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读准“弦”、“哉”等易混难读的字,把握朗读的停顿。

2、能够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3、感悟朋友间真挚的友情,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根据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词句意思。

难点:感悟真挚友情。

五、教学准备

古琴曲《高山流水》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题解题

1、播放乐曲《高山流水》。

设问:这段乐曲听完了,谈谈你们的感受吧。

生听音乐,谈感受

2、引题:这首好听的乐曲名叫《高山流水》,是中国十大名曲之一。《高山流水》之所以有名,不仅仅是因为它的美妙好听,还因为这其中有一个美好的故事。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这个故事。

3、请同学们打开课本,齐读课题。

齐读课题

4、正音“弦”

再读课题

5、设问:读完课题,心中有没有什么疑问呢?

生根据课题提出疑问(“绝弦”的含义、为什么绝弦„„)

6、小结:大家开动脑筋,提出问题,做得很不错。对于大家提出的疑惑,我们可以从课文中找寻答案。就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进入课文学习吧,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学会自己解决这些问题,有自己的理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研读、交流

(1)提点学习方法:这是一篇文言文,大家对文言文应该不感到陌生了。学习文言文有三步:读准、读通、读懂。读懂文章的前提是我们能把文章读准、读通。下面请听老师范读,在听的过程中注意自己不会读或难读的字词。

生听范读、标注难读或不会读的字词。

(2)这篇文章不长,但是读通顺少不了一个帮手——停顿,在适当的时候稍稍停顿一下,会读出不一样的效果。下面请同学们参照屏幕上的停顿标注,自由的朗读课文。 自由朗读课文。

(3)是不是能把课文读通顺了呢?那么读给小组成员听听吧,小组内的其他成员可要细心的听,因为听完朗读之后,你们要给出合适的意见(如:读音是否准确,停顿是否恰当)和建议(该怎么读)。大家要齐心合力,使小组成员的朗读更进一步。

小组合作,互相听评。

(4)同学们都很认真,相信大家齐心合力的效果应该不错,所以老师想请几位同学来朗读课文。在听的时候,大家一定要注意倾听,听听他们的朗读你是否满意,你能否读的更好? 朗读课文,交流想法。

(5)请同学们结合刚才的指导,再自由的朗读课文,读出节奏和韵味。

自由朗读。

(6)有没有感受到节奏之美呢?让我们发挥集体的力量,在齐读中感受节奏之美吧。 齐读课文。

2、交流分享

(1)小结:读通顺文章之后就是读懂文章了。读懂文言文需要借助两个工具:课后注释和工具书。下面就请大家以小组的形式,结合课后注释、借助工具书对文章进行理解。每个同学都要都要有收获。

小组交流、讨论,对文本进行理解。

(2)看大家都积极参与其中,应该收获不小,那么谁能来分享一下他对课文的理解呢。(这篇文章讲了什么)

交流理解、补充。

(3)小结:很不错,大家基本上对文章有了一定的了解。这里有一个动画短片,可以帮助我们更形象的了解这个故事的来龙去脉,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观看动画短片。

三、深入理解、体悟感情

1、知音相识

(1)还记得进入课文学习之前大家所提的问题吗?你找到答案了吗?

交流想法。

(2)“绝”是“断”的意思,那么表述为“伯牙断弦”是不是也可以呢?你怎么想,并说一说理由。

谈自己的看法和理由。

(3)伯牙绝弦是因为知音子期不在了,那么伯牙和子期是如何成为知音的呢,文章是如何描述的,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找到文中相关的句子,用自己的话转述。

(4)伯牙___,钟子期___。你能否找到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听的依据呢? 朗读相关句子。

(5)这里又出现了两个“善”字,他们和前面两个“善”字的意思一样吗?

区分两处“善”的不同含义,并适当补充。

(6)“善哉”表达了一种赞叹、赞美之意,我们平时一般会怎么表达赞美之意呢?子期又是如何赞美伯牙的琴声的?

交流。

(7)一个弹琴,意随高山流水附弦琴;一个听曲,心随琴动感高山流水,这是多么和谐的画面呀。我们虽不是伯牙会弹琴奏曲,但我们可以是子期,善听而不吝赞美。老师想请几位同学来读一读这几句话,看哪组同学最能读出其中的赞美之意和气势。

分角色朗读

(8)用课文的原话是不是觉得少了点什么呢?考验大家演艺的时候到了,这次我们用我们习惯的现代汉语来表达,在对话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加入神态、动作,一定要融入感情。

分角色表演

(9)伯牙善鼓琴,子期善听,在同学们的对话和表演中很形象的表现了出来。但是伯牙琴艺高妙,也许在他的琴声中还有清风、明月、___„„子期听到了又会有怎样的赞叹呢? 伯牙志在清风,子期曰:“________________。”

伯牙志在明月,子期曰:“________________。”

„„

(10)伯牙是楚国有名的音乐家,琴曲之妙是众所周知的。他的身边会缺少赞美他琴艺的人吗?为何独独与子期相见恨晚,成为知音呢?你所理解的知音是怎样的呢?

思考、交流、讨论。

(11)正如我们刚开始听到乐曲,最大的感受是乐曲的美妙,谁也没有听出其中的意蕴,当时的人们也是如此,没人真正理解伯牙所要表达的思想,而子期例外,他不仅仅是明白伯牙的琴声所指,还能懂得伯牙所抒发于琴曲的心意和志向。这样知心之人、能赏识自己的人的

出现怎能不让人感到欣慰呢。这样相知甚深、能赏识自己的人,我们就称为知音。你有遇到自己的知音吗?

交流。

2、知音相离

(1)不难发现要找到一个既懂自己,又能赏识自己的人很难,人们常说的“知音难觅”也就是因为如此吧。知音难得,这份情谊自然会被珍惜看重,试想一下,当你失去好朋友时,会是怎样的心情,会有怎样的表现?伯牙得知子期的离去又是怎样的表现?

发挥想象,交流想法、读文段。

(2)我们失去好朋友时会伤心难过,伯牙更是摔琴谢知音,可见他们之间的情谊是多么厚重。“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你能想象到他当时的心情和神情吗?谁愿意为大家再现当时的情景呢?

表演再现当时的情境(配以音乐和旁白)。

(3)在同学们用心的演绎中,我仿佛看到了伯牙的心痛和悲伤,也仿佛看到了伯牙摔断瑶琴的决绝。大家是否有同样的感受呢?根据相关资料记述,伯牙在子期墓前不仅摔断了瑶琴,还写下了一首短歌(出示短歌),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读一读。

朗读短歌。

(4)了解了这个典故,读完这首短歌,你有何感想呢?有没有相对伯牙说的话呢? 交流。

(5)伯牙绝弦,终身不复鼓,是对友情的珍视,对友人的祭奠。他们之间的情谊令人喟叹和向往。但是如古诗所说“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我们要有一种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并且不停下对生活的热情。

四、拓展延伸

1、课前我们听到的乐曲《高山流水》便出自这个典故,只是伯牙的作品已经失传,我们听到的是后人重新编谱的。在了解了这个典故之后,我们再来听一听这首曲子,在听乐曲的同时,请发挥你们的想象,想象伯牙和子期的相遇相知以及后来的别离琴断。发挥想象,再现情景,对背诵课文也是很有帮助的。

听音乐、想象画面。

2、子期不在,高山流水与谁听呀,断然绝弦。只留下这一段故事千古流传,让我们再读文章,感受其中的情谊。能背诵的同学可以试着背诵。

齐读。

3、说到友情,我们学过的诗歌里是否也有抒发友情的句子呢,在日常的阅读积累中是否也读过有关友情的诗句呢,大家一起来分享一下吧。

交流。

4、善于积累是一个很好的习惯,希望大家能够坚持。这节课上我们还知道了什么是知音,知音就是如伯牙和子期一样的知心朋友。那么你还知道其他有关朋友的称谓吗?比如:以诗

文往来结交的朋友,我们称之为诗文之交。(金兰之交、竹马之交、金石之交„„) 交流、讨论

5、还有很多关于朋友的称谓,大家可以课后搜集了解。尽管我们一生会有很多类型的朋友,但是要求得一个知音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呀。有道是: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尽管如此,不论是知交还是一般的朋友之谊,我们都要好好珍惜,也希望大家都能遇到那个知音子期。

七、板书设计

知音

伯牙 子期伯牙绝弦 善鼓琴 所念 善听 必得之

范文六:伯牙绝弦4

虹桥镇第九小学“教学规范达标”专用备课用笺

课题 授课日期 25、伯牙绝弦 11月25日 教学目标 1、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 3、 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4、 积累中华经典诗文。 5、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的友情。 6、 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教学重难点 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 的真挚的友情。 教学和媒体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师:今天有这么多的老师来听课,我们先来聊聊天吧。板书“知音”,你 怎么理解知音?师:是的,说到知音我们总是会不自觉地想到“心有灵犀—— 一点通”。和知音相近的词语有哪些?(知己、知交、知心)年纪相差很大的 一对朋友我们称他们为——忘年交; 仅仅见过一次面的朋友,我们称他们为— —一面之交。拥有一位知音,那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情呀,让我们通过读来感 受这种美好吧! 同学们,中华文字源远流长,包罗万象。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就应该这 样边读边思边积累,记住了吗?(上课) 二、导读题——未成曲调先有情(3分钟) 师: 我们刚才谈到了知音, 知音这个词来源于 《警世通言》 中的一个典故, 设计意图 课时 1课时

原文地址伯牙绝弦停顿.htm

它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课文——(手指课件题目,生读)《伯牙绝弦》, 伸出手指,和老师一起书写题目。再齐读课题,师:这是一个千古流传,令人 吟诵至今的故事。 通过预习, 你了解题目的意思了吗?预设: 伯牙把琴弦弄断, 再也不弹琴了。你是从哪个词了解到伯牙再也不鼓琴了?预设:绝弦(加着重 号)读出题目的意思,谁来?(2个)齐读。 三、练读文——抑扬顿挫品音韵(12分钟) 1、这是一篇文言文,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把它读准读通,尤其是要读出 词句内部的停顿,想想文章的意思,先自由练读两三次,老师呆会儿来检查 好吗? 2、谁愿意来读一读?其他同学注意听, (1名左右)随机指导最后一句和 带语气词的句子。 A、你读得很流利,咬字也很清晰,但有个地方还需特别注意(同学们, 读这篇文言文,有个地方我们还需注意一下) 。 (课件出示)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哉”字要读得轻,可以适当地把前面的“善”字拖长,语气词“兮”的 后面还要注意停顿。 (课件出示: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 / 若泰山!”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 / 若江河!”)

生做记号,师 范读。生学读。 (3个)你读懂“峨峨、洋洋”的意思了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借助注释或工具书了解,这是我们学习文言文的一个重要方法。你可以换成 现在的哪些词?预设: (巍峨俊拔、高大雄伟、气势磅礴、拔地而起„„ 一望无际、滔滔不绝、奔腾不息„„) B、最后一句的断句也需注意。课件出示最后一句,指导:谓、世分别是 什么意思呢?所以你读的时候一定要读出两个词的感觉。 (课件出示:伯牙谓 / 世 / 再无知音,乃 / 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师范读,学生在书上做记 号,生学读(5个) ,再齐读。 3、接下来彭老师来考考你们,文中有四个“善”字,他们的意思一样吗? (预设:前两个是擅长的意思,后两个是好的意思)那么“善鼓琴” 、 “善听” 用现代汉语怎么解?“善哉”呢?预设:好啊!还可以换成什么词:棒啊,精 彩啊„„ 4、文中还有两个字,都表示心里所想,是上下结构的,你能找出来吗? (预设:志、念)那么“志在高山” 、 “志在流水” 、 “伯牙所念”就是什么意思 呢? 5、 师: 现在谁能说说整篇文章的意思?先同桌练说 (2个) 知道了意思后, 相信你们一定会读得更好! 让我们字正腔圆、抑扬顿挫地再来读读这个两千多

原文地址伯牙绝弦停顿.htm

年前的故事吧。 (齐读) 四、深读“情”——高山流水得知音(15分钟) 1、刚才我们已经读了好几次课文了,那这篇文言文写了哪几个人物呢? 板书:伯牙 钟子期 你能把他们的关系读成课文中的一个词吗?(板书:知音) 2、知道伯牙、子期是何许人吗?(课件出示资料) 人物 国籍 身份 俞伯牙 晋国 上大夫 钟子期 楚国 樵夫

师:当两个人的资料集中展示在你眼前的时候,你有什么疑问? (预设:这样的两个人怎么会成为知音呢?) 师: 是呀, 到底是什么让地位悬殊的他们走到了一起呢?让我们到两千多 年前的春秋时期去看看吧。 传说当年伯牙苦练琴技, 终于有所成就, 有所名声。 一天, 楚王君臣饮宴, 请琴师伯牙弹琴助兴。伯牙弹了他的成名曲《水仙操》他弹得非常投入,把琴 曲所描写的红日、云霞、山林、海浪,以及风、雨、雷、电等变幻多端的海上 风光表现得淋漓尽致。但他没有想到,就是这样一首优秀的乐曲,却不能引起 楚王君臣的丝毫兴趣。楚王听了这首乐曲连连摇头说:“太嘈杂了,换首别的 弹弹吧!”伯牙只好改弦更张,换了一首《高山流水》。这时,楚王君臣已经 喝得酩酊大醉昏昏欲睡了。 师:如果你是伯牙,此时的你是什么心情?(气愤、伤心、孤独„„引导 说一句话。) 师: 是啊, 在所谓的上流社会,

在宫庭之中, 没有人能听懂他的琴声, 他在气愤、伤心之中,来到山涧排遣内心的孤独和落寞,令他意想不到的是, 此时,此地,钟子期,一个樵夫竟懂得他的琴声! 你说,是什么让他们走到了一起?预设:音乐、琴声、古琴、一个善鼓, 一个善听。 师:是的,是音乐让他们走到了一起,是那一把古琴让他们走到了一起。 板书:琴 课文中第一句就告诉了我们:(课件出示第一句:)伯牙善鼓琴,钟子期 善听。齐读。 4、师:(指着黑板上的“琴”字)一个善鼓琴,一个善听,这就是他们走 到一起的原因,千里知音一“琴”牵呀。那么你是从课文的哪些句子感受到一 个善鼓,一个善听呢?请默读课文,划出有关的句子来,好好体会体会,再全 身心地投入,读出你的理解。

原文地址伯牙绝弦停顿.htm

指生读(2个),出示句子: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 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 钟子期必得之。做好记号。 5、让我们一起来读出他们两个人的特点吧!据资料记载,当年的伯牙焚 一炉香,席地坐于瑶琴之前,弹得忘情,弹得投入。现在,老师来读读这几句 话,你们就是子期,用心来聆听,你会看到些什么呢?《高山流水》音乐起, 师范读,生投入地欣赏、感受。 6、交流: 你看到了什么?指说(3个)能把你所看到的画面带到句子中读读吗?指 名读(3个) 伯牙是有名的琴师, 他的琴声中肯定不止高山流水, 还会表达哪些呢? (7、 8个)是的,还有很多很多。 (课件出示课前的四字短语,让我们有感情地读一 读这些词,领略这优美的风光吧。 ) 师生合填:伯牙鼓琴,志在杨柳,钟子期曰:“善哉,依依兮若杨柳!” (课件再出示提示语) : 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钟子期曰—— 伯牙鼓琴,志在春雨,钟子期曰—— „„ 这就是——(课件出示句子,生齐读: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再指 着板书,这就是知音呀! 7、 师: 同学们, 钟子期所听懂的仅仅是伯牙的琴声吗?他还听懂了什么? 板书:情 师:我心有所念,我的好朋友必得之而赞之,如此理解自己心意的朋友, 就是知音。知音的相遇是心灵与心灵的交融,是快乐的,幸福的。 五、悟读“痛”——摔断瑶琴凤尾寒(10分钟) 1、师:伯牙沉浸在巧遇知音的幸福之中,他多么希望能永远和子期在高 山流水之间相伴而行, 但人生无不散的宴席。 这次相遇, 伯牙、 子期洒泪惜别, 相约第二年的八月十六再相会。第二年春天,伯牙满怀欣喜乘扁舟而来,然而 等待他的却是—— 2、 (课件出示句子)指生读:“子期死,伯牙

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 弦,终身不复鼓。” A、 你读懂了什么?说说意思。 子期死, 这对伯牙来说意味着什么呢? (预 设:再也没有人能听懂他的琴声,明白他的心情了,他又要过以前那种没有知 音的寂寞日子了)指名读(3个)。 C、子期死,伯牙将自己的心灵大门紧闭,他留给自己的是无边的痛苦和 孤独啊。齐读。 D、相传伯牙曾在子期墓前写下一首短歌,其中有几句是这样说的: 三尺瑶琴为君死,此曲终兮 / 不复弹! 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 对谁言!

原文地址伯牙绝弦停顿.htm

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

难。

3、痛失知音,伯牙万念俱灰,恨不得追随子期于地下,他的这份悲痛我 们感同身受。再读最后一句。 六、总结“情”――千古知音最难觅 4、 如今, 高山流水依旧, 只是山谷之间多了一段知音的千古佳话, 倒是“无 琴”却“有情”啊! (将黑板上的“琴”和“情”加圆圈) 5、同学们,“伯牙绝弦”的故事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交友的千古楷模,已 经成了知音的代名词。 其实古往今来, 描写朋友之间深情厚谊的诗词不胜枚举, 你搜集到了哪几句呢?请满含深情地朗诵出来吧。指生朗诵。老师这里也搜集 了几句,男女生分读。 6、其实,我们每个人不都是在苦苦寻觅吗?正所谓“高山流水觅知音, 千古知音最难觅。”老师真诚地祝福你们! 作业(活动设计)

板书设计 25、伯牙绝弦 伯牙 子期

琴 情

知 音虹桥镇第九小学“教学规范达标”专用备课用笺

课题 授课日期 25、伯牙绝弦 11月25日 教学目标 1、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 3、 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4、 积累中华经典诗文。 5、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的友情。 6、 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教学重难点 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 的真挚的友情。 教学和媒体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师:今天有这么多的老师来听课,我们先来聊聊天吧。板书“知音”,你 怎么理解知音?师:是的,说到知音我们总是会不自觉地想到“心有灵犀—— 一点通”。和知音相近的词语有哪些?(知己、知交、知心)年纪相差很大的 一对朋友我们称他们为——忘年交; 仅仅见过一次面的朋友,我们称他们为— —一面之交。拥有一位知音,那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情呀,让我们通过读来感 受这种美好吧! 同学们,中华文字源远流长,包罗万象。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就应该这 样边读边思边积累,记住了吗?(上课) 二、导读题——未成曲调先有情(3分钟) 师: 我们刚才谈到了知音, 知音这个词来源于 《警世通言》 中的一个典故, 设计意图 课时 1课时

阅读详情.html

它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课文——(手指课件题目,生读)《伯牙绝弦》, 伸出手指,和老师一起书写题目。再齐读课题,师:这是一个千古流传,令人 吟诵至今的故事。 通过预习, 你了解题目的意思了吗?预设: 伯牙把琴弦弄断, 再也不弹琴了。你是从哪个词了解到伯牙再也不鼓琴了?预设:绝弦(加着重 号)读出题目的意思,谁来?(2个)齐读。 三、练读文——抑扬顿挫品音韵(12分钟) 1、这是一篇文言文,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把它读准读通,尤其是要读出 词句内部的停顿,想想文章的意思,先自由练读两三次,老师呆会儿来检查 好吗? 2、谁愿意来读一读?其他同学注意听, (1名左右)随机指导最后一句和 带语气词的句子。 A、你读得很流利,咬字也很清晰,但有个地方还需特别注意(同学们, 读这篇文言文,有个地方我们还需注意一下) 。 (课件出示)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哉”字要读得轻,可以适当地把前面的“善”字拖长,语气词“兮”的 后面还要注意停顿。 (课件出示: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 / 若泰山!”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 / 若江河!”)

生做记号,师 范读。生学读。 (3个)你读懂“峨峨、洋洋”的意思了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借助注释或工具书了解,这是我们学习文言文的一个重要方法。你可以换成 现在的哪些词?预设: (巍峨俊拔、高大雄伟、气势磅礴、拔地而起„„ 一望无际、滔滔不绝、奔腾不息„„) B、最后一句的断句也需注意。课件出示最后一句,指导:谓、世分别是 什么意思呢?所以你读的时候一定要读出两个词的感觉。 (课件出示:伯牙谓 / 世 / 再无知音,乃 / 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师范读,学生在书上做记 号,生学读(5个) ,再齐读。 3、接下来彭老师来考考你们,文中有四个“善”字,他们的意思一样吗? (预设:前两个是擅长的意思,后两个是好的意思)那么“善鼓琴” 、 “善听” 用现代汉语怎么解?“善哉”呢?预设:好啊!还可以换成什么词:棒啊,精 彩啊„„ 4、文中还有两个字,都表示心里所想,是上下结构的,你能找出来吗? (预设:志、念)那么“志在高山” 、 “志在流水” 、 “伯牙所念”就是什么意思 呢? 5、 师: 现在谁能说说整篇文章的意思?先同桌练说 (2个) 知道了意思后, 相信你们一定会读得更好! 让我们字正腔圆、抑扬顿挫地再来读读这个两千多

阅读详情.html

年前的故事吧。 (齐读) 四、深读“情”——高山流水得知音(15分钟) 1、刚才我们已经读了好几次课文了,那这篇文言文写了哪几个人物呢? 板书:伯牙 钟子期 你能把他们的关系读成课文中的一个词吗?(板书:知音) 2、知道伯牙、子期是何许人吗?(课件出示资料) 人物 国籍 身份 俞伯牙 晋国 上大夫 钟子期 楚国 樵夫

师:当两个人的资料集中展示在你眼前的时候,你有什么疑问? (预设:这样的两个人怎么会成为知音呢?) 师: 是呀, 到底是什么让地位悬殊的他们走到了一起呢?让我们到两千多 年前的春秋时期去看看吧。 传说当年伯牙苦练琴技, 终于有所成就, 有所名声。 一天, 楚王君臣饮宴, 请琴师伯牙弹琴助兴。伯牙弹了他的成名曲《水仙操》他弹得非常投入,把琴 曲所描写的红日、云霞、山林、海浪,以及风、雨、雷、电等变幻多端的海上 风光表现得淋漓尽致。但他没有想到,就是这样一首优秀的乐曲,却不能引起 楚王君臣的丝毫兴趣。楚王听了这首乐曲连连摇头说:“太嘈杂了,换首别的 弹弹吧!”伯牙只好改弦更张,换了一首《高山流水》。这时,楚王君臣已经 喝得酩酊大醉昏昏欲睡了。 师:如果你是伯牙,此时的你是什么心情?(气愤、伤心、孤独„„引导 说一句话。) 师: 是啊, 在所谓的上流社会,

在宫庭之中, 没有人能听懂他的琴声, 他在气愤、伤心之中,来到山涧排遣内心的孤独和落寞,令他意想不到的是, 此时,此地,钟子期,一个樵夫竟懂得他的琴声! 你说,是什么让他们走到了一起?预设:音乐、琴声、古琴、一个善鼓, 一个善听。 师:是的,是音乐让他们走到了一起,是那一把古琴让他们走到了一起。 板书:琴 课文中第一句就告诉了我们:(课件出示第一句:)伯牙善鼓琴,钟子期 善听。齐读。 4、师:(指着黑板上的“琴”字)一个善鼓琴,一个善听,这就是他们走 到一起的原因,千里知音一“琴”牵呀。那么你是从课文的哪些句子感受到一 个善鼓,一个善听呢?请默读课文,划出有关的句子来,好好体会体会,再全 身心地投入,读出你的理解。

阅读详情.html

指生读(2个),出示句子: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 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 钟子期必得之。做好记号。 5、让我们一起来读出他们两个人的特点吧!据资料记载,当年的伯牙焚 一炉香,席地坐于瑶琴之前,弹得忘情,弹得投入。现在,老师来读读这几句 话,你们就是子期,用心来聆听,你会看到些什么呢?《高山流水》音乐起, 师范读,生投入地欣赏、感受。 6、交流: 你看到了什么?指说(3个)能把你所看到的画面带到句子中读读吗?指 名读(3个) 伯牙是有名的琴师, 他的琴声中肯定不止高山流水, 还会表达哪些呢? (7、 8个)是的,还有很多很多。 (课件出示课前的四字短语,让我们有感情地读一 读这些词,领略这优美的风光吧。 ) 师生合填:伯牙鼓琴,志在杨柳,钟子期曰:“善哉,依依兮若杨柳!” (课件再出示提示语) : 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钟子期曰—— 伯牙鼓琴,志在春雨,钟子期曰—— „„ 这就是——(课件出示句子,生齐读: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再指 着板书,这就是知音呀! 7、 师: 同学们, 钟子期所听懂的仅仅是伯牙的琴声吗?他还听懂了什么? 板书:情 师:我心有所念,我的好朋友必得之而赞之,如此理解自己心意的朋友, 就是知音。知音的相遇是心灵与心灵的交融,是快乐的,幸福的。 五、悟读“痛”——摔断瑶琴凤尾寒(10分钟) 1、师:伯牙沉浸在巧遇知音的幸福之中,他多么希望能永远和子期在高 山流水之间相伴而行, 但人生无不散的宴席。 这次相遇, 伯牙、 子期洒泪惜别, 相约第二年的八月十六再相会。第二年春天,伯牙满怀欣喜乘扁舟而来,然而 等待他的却是—— 2、 (课件出示句子)指生读:“子期死,伯牙

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 弦,终身不复鼓。” A、 你读懂了什么?说说意思。 子期死, 这对伯牙来说意味着什么呢? (预 设:再也没有人能听懂他的琴声,明白他的心情了,他又要过以前那种没有知 音的寂寞日子了)指名读(3个)。 C、子期死,伯牙将自己的心灵大门紧闭,他留给自己的是无边的痛苦和 孤独啊。齐读。 D、相传伯牙曾在子期墓前写下一首短歌,其中有几句是这样说的: 三尺瑶琴为君死,此曲终兮 / 不复弹! 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 对谁言!

阅读详情.html

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

难。

3、痛失知音,伯牙万念俱灰,恨不得追随子期于地下,他的这份悲痛我 们感同身受。再读最后一句。 六、总结“情”――千古知音最难觅 4、 如今, 高山流水依旧, 只是山谷之间多了一段知音的千古佳话, 倒是“无 琴”却“有情”啊! (将黑板上的“琴”和“情”加圆圈) 5、同学们,“伯牙绝弦”的故事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交友的千古楷模,已 经成了知音的代名词。 其实古往今来, 描写朋友之间深情厚谊的诗词不胜枚举, 你搜集到了哪几句呢?请满含深情地朗诵出来吧。指生朗诵。老师这里也搜集 了几句,男女生分读。 6、其实,我们每个人不都是在苦苦寻觅吗?正所谓“高山流水觅知音, 千古知音最难觅。”老师真诚地祝福你们! 作业(活动设计)

板书设计 25、伯牙绝弦 伯牙 子期

琴 情

知 音

范文七:伯牙绝弦5

一、 导

1.课前,老师想请同学们背一首诗《静夜思》。

为什么李白看见天上的一轮圆月就会思念起故乡呢?是呀,这一轮皎皎的明月寄托着人们特有的情思。

2.其实,大自然中还有很多事物寄托着我们的情怀,比如说高山、流水。见过高山吗?给你什么感觉?你觉得高山可以用来比喻什么样的人?流水呢?

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曾经说过: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带着理解再读——

3.用这样的语言写成的文章叫文言文。五年级的时候,我们就学过一篇这样的文章——《杨氏之子》。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新的文言文:《伯牙绝弦》。(板书、齐读。)

二、 读

1. 下面请同学们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至少读2遍,有生字的地方、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 读通顺了吗?其实呀,古文的朗读尤其要注意节奏。老师把停顿都已经标好,请同学们试试看,再读一读。

指名读,指导读,齐读。

3. 真是越读越好!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请同学们结合书下面的注释,默读课文,弄懂文章的大概意思。可以拿出笔来在重点的地方写一写、标一标。

考虑好的同学在小组里交流交流。

三、 议——从题入手

1.弄懂了吗?项老师说过,学习课文,首先要从什么地方抓起?

对,题目。通过题目,你都知道了什么?(人物,题目的意思„„)

师简介俞伯牙。相机板书:伯牙、子期

通过上面的学习,你知道伯牙为谁绝弦?

师简介钟子期。知道什么是樵夫吗?

2.对,樵夫就是以打柴为生的男子。你看,他们两人地位悬殊,生活经历也不一样,但是他们却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懂:音乐。

通过文中的哪句话可以看出来他们都懂音乐?

多: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通过这句话中的哪一个字可以看出他们都懂音乐??

解释“善”,这句话什么意思?

“善鼓琴”说明弹琴的技艺高,“善听”说明音乐鉴赏能力高。师相机板书:善鼓、善听。生齐读。

四、议——主要内容

1.是呀,正是音乐让两个素不相识的人走到了一起,并且成为了——知音。(板书)

文中有一句话最能体现他们(子期是伯牙的知音)是知音。

多: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

这句话中,你也可以通过两个字能够看出他们是知音。

解释“念”“得”。解释句意。让我们带着理解来读一读这句话——

2.那么伯牙都所念什么?子期又懂得了什么呢?请找文中的句子回答——

多: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1解释“志、善哉、峨峨兮、洋洋兮”。

这里的“志”是什么意思?我们刚才学的哪个字也是想的意思?你看,相同的字在不同的语境中意思却不一样。古文可真有趣!

那,志在高山是什么意思?志在流水„„

这里呀,还有一个词,咱们比较熟悉——

经常在哪里见过?知道它是什么意思吗?

这里边的“善”和我们开头说的“善鼓琴”“善听”的“善”,意思一样吗?你看,不同的字,在特定的语境中,所表达的意思却是一样的。这也是文言文的特点!

那,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伯牙的琴声真的有那么神奇吗?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你听出了什么?

善哉,好高的山,好大的水啊,带着理解读——

2伯牙是音乐才子,他的琴声里肯定不止有高山、流水,还可能会有什么呢?孩子们,就让我们在音乐中想一想——

拿出笔来仿写一两句。

感谢上天,让你我相遇,我愿为你再弹一曲——

“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我要再奏一曲——

啊,“知我者。子期也”!我还要向你倾诉——

啊,好一个善鼓的伯牙,好一个善听的子期!这正是——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

3.难道钟子期听懂的仅仅是伯牙的琴声吗?联系我们课前谈到的“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说说你的理解。„„

是呀,琴声即心声。子期听懂了伯牙的心声。这才是——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

4. 是呀,两人因为音乐结缘,相见恨晚。(多):伯牙问道:“听先生口音是楚人了,不知尊居何处?”

子期道:“离此不远,便是荒居。”伯牙又问:“道艺何为?”子期道:“打柴为生。”伯牙微笑道:“恕下官多言,似先生这等抱负,何不求取功名,垂名于竹帛?”子期道:“实不相瞒,舍上有年迈

双亲,下无手足相辅。采樵度日,以尽父母之余年。”伯牙道:“如此大孝,一发难得。”于是二人举杯畅饮。子期宠辱无惊,伯牙愈加爱重。

男同学读伯牙,女同学读子期。

从这一资料中,你又读出了什么?

伯牙欣赏子期的才华。

伯牙欣赏子期的孝心!

是呀,百孝善为先。伯牙也被子期的人格魅力所吸引。说到这里,你应该知道何为“知音”了吧? 是呀,互相理解、互相尊重、互相欣赏、互相支持的人才是真正的“知音”呐!这真的是—— 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

子期所念,伯牙亦得之 。

五、 悟——收尾

1. 知音相聚的时光是快乐的,也是短暂的。转眼间,伯牙和子期就要分别了。古人云“相见时难别亦难”,于是两人约定来年中秋再相会。一年之后,伯牙怀抱瑶琴,乘一叶扁舟,顺江而下。一路上,伯牙心情万分激动,不止一遍地回想着去年与子期相会的情景。但是,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多)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什么意思?

此时此刻,伯牙心情如何?

惋惜!读——

痛苦!读——

是呀,此时此刻,除了„除了„除了悲伤到极点的这种绝望,还有很多很多的感受啊,一都下子涌上了伯牙的心头,所以他不禁仰天长叹——齐读。

2.啊,再也没有知音了!即使伯牙再弹起高山,也不会有人像子期那样赞叹: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即使他再弹起流水,也不会有人像子期那样说——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此时,高山落寞,流水无语,流淌在伯牙心中的只有一段令人心痛的挽歌——(多)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师范读,生齐读。

3.孩子们,学到这里,你想说什么?

带着这种体会,我们再来读课题——

我听出你们这一次读课题完全不同了,你们读出了这一个“绝”。我想,此刻从这一个“绝”里,你们体会到的不仅仅是“断绝”的那个琴弦,更是伯牙在心中,为自己的知音留下了永久的怀念,再读——

有道是“千古知音最难觅”,如果大家有幸找到知音的时候,希望,能够回忆起今天咱们学的这篇古文,能够珍惜彼此之间真挚的友情。还读——

下面,就让我们跟着这曲高山流水,一起重温这穿越了千年的感动。

生试背全文——

范文八:1伯牙绝弦

1. 伯牙绝弦

师:我们来做一个文字游戏,老师说一个“杨柳依依”,你们也说几个这样的词。

生:白雪茫茫 虎视眈眈„„

师:老师再说几个这样的词。课件出示:清风徐徐 杨柳依依 袅袅 流水淙淙 芳草萋萋 霞光灼灼 春雨绵绵

明月皎皎 炊烟

这些词都是描写什么的?

生:美丽的景物

师:平时如果有意识地积累这些词语,对写作一定有帮助。

【上课时间】

师:有一个故事千古传诵,流传至今,这就是大家手中的文章《伯牙绝弦》,这是一篇 文言文,也就是古文。讲述的是发生在两千多年前春秋时期的一个故事,谁来读

一读这个课题?(指名学生读课题。) 生:伯牙绝弦。 师:哎哟,念得真准,一板一眼的,尤其是这个最难念的“弦”,你也念准了, 我们一起来念一念,伯牙绝弦,预备起。 (生齐读课题) 师:嗯,绝弦是什么意思?(指名回答) 生 1:我认为绝弦就是最后一次在弹这个琴。 师:弹完之后就要怎样? 生 1:可能是就要去世了。 师:她认为是这个意思。你再说说,指另一名学生。

阅读详情.html

生 2:我认为是在弹了现在他弹完的这一首曲子之后就这一生再也不弹了 师:用我们的话说,绝弦就是把琴弦怎样? 生 2:剪断。 师:从此? 生 2:不弹了。 师:是啊,那么伯牙绝弦呢?(指名回答)。 生 3:我觉得伯牙是一个人,他以后不弹琴就把琴弦弄断了 师:伯牙把把琴弦弄断,从此? 生 3:再也不弹了。 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答案在哪里? 生(齐答):在课文里。 师:那就把课文打到 137 页,请你按照你的感觉大声地读,最少读三遍,努力把 它读正确,自己读自己的开始吧! (生自由读课文) 师:读完了吗?都读到三遍以上了吧,好,一读就能够明白课文讲述的是伯牙和 谁的故事? 生:钟子期。 师:抓住了这两个主要人物,我们就把握了文章的大意,毕竟是古文啊,你觉得 哪些句子比较难读或者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指名读)他在读的时候,我们大家 注意听。 生 1: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我觉得这句话比 较难读。 师:这句话提醒大家注意,是吧,其实有些语言我们是不理解才觉得它难读,对 吧?这句话的意思谁能理解? 生 2:钟子期死了(师:去世了)钟子期去世了,伯牙认为这个世界上再没有他 的知音了,所以就把琴摔了,把琴弦也剪了,这一生再也不弹琴。 师:那么这里伯牙“谓世”的“谓”是什么意思呀? 生 2:想。 师: 是想吗?古文中的有些字眼确实有些不太好懂,没有的注释的时候我们还可

阅读详情.html

以借助工具书, 我还是请你, “谓”在字典中有这么几种解

释, 你认为哪种合适? 生 2:第二种,认为,以为。 师:伯牙认为世界上(生 2:再也没有知音了)再也没有知音了,那么“乃破琴 绝弦”中的“乃”是什么意思? 生 2:就。 师:于是就破琴绝弦。好,理解之后我相信你们会读得更好,请你来读。 生 2(读文):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师:真有古文的味道。厉害,还有哪个句子比较难读?(指名读自己认为难读的 句子) 生: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我觉得这句话比较难读是因为它在四 个字中间“兮”和“若”之间就要隔一下,停顿一下。 师:你是要知道应该怎样断句是吧,我想问问你,为什么要在“兮”字后边做停 顿? 生:因为“兮”是语气词,相当于是“啊”,所以要在“兮”字的后边断句。 师:借助注释就能够知道,这个“兮”和前边的哪个字(生:哉)对“哉”都是 什么词?(生:语气词)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啊”,这样的词后边一停顿,一延 长,古文的味道就出来了,谁来读读看?把这两句话都读进去。指名读这句话。 生:(读文)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 哉,峨峨兮若泰山!” 师:哎哟,我看你肯定下过功夫了,真好,读得真不错。来,我们也一起这样地 来读一读,注意,读好“哉”和“兮”后边的停顿。 (生齐读这一句话) 师:真好,难读的句子都会读了,谁能一口气把这篇古文读下来?(指名读文) 生 1:(读全文) 师:注意“兮”字后边要做停顿(师范读此句后生继续读)真好,一点就通,谁 再来读读? 生 2:(再读全文) 师: 哎哟, 给点掌声吧, 没读几遍就能把古文读成这样, 我真想说一句: “善哉”。 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侧耳倾听。

阅读详情.html

生:好! 师:就学着这个样子读好吗?语速放慢,适时地停顿。 生齐读课文。 师:真好,我们能从课文哪一句中形象地感受到伯牙善鼓琴,而钟子期就真的善 听呢? 生 1:可以从“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从 这句话中就能体会到伯牙在想什么钟子期就可以听出。 师:请你理解一下这句话,伯牙鼓琴,志在高山,怎么说的呀? 生 1:伯牙弹琴,心里在想着高山。 师:“志在高山”我们可以借助什么?注释,是吧 生 1:钟子期就回答:‘善哉’。 师:“善哉”就是什么 生 1:“善哉”就是“好啊”,峨峨兮若泰山,就是“高啊”。 师:哦,高高的像泰山,是吧,只有这一句吗?谁还有补充?(指名补充) 生 2: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师:请你也理解这句

话。 生 2: 这句话就是说, 伯牙在弹琴的时候心里想的是流水, 于是钟子期就回答道, 好啊,(师提醒借助注释)广大的像江河一样。 师:广大的像江河一样,说得多好,注意到没有,他们两位在理解这两句话的时 候,有注释的时候就借助注释,没注释的就联系上下文用自己的话来理解补充, 这是学习古文的好方法,老师把这两句话打在大屏幕上,我想问问,这里的善哉 的“善”跟伯牙善鼓琴里的“善”一样不一样?怎么个不一样, 你要能说出个所 以然来。 生 2:“伯牙善鼓琴”里的“善”是因为他很擅长弹琴,(师补充,一个擅长弹 琴,一个擅长听琴)“善哉”的“善”意思是好。 师:你会联系上下文学习,这种一个字有多种意思的现象在古文里边很常见,这 里的“善哉”用我们自己的话说,听了人家的琴声之后说了一句什么? 生 2:好啊。 师:或者说一句?

阅读详情.html

生 2:太棒了,太妙了! 师:在古代这就叫什么? 生:善哉。 师:对喽,谁能来读一读,把这种由衷赞叹的感觉读出来? 生 2: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师:前边一句也读一读。 生 2: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师:声音好听,而且“善哉”好像说到哪里去了,对了,就是这种感觉,再找一 名同学来读。(指名读) 生 3:读课文。 师: 真好, 我觉得你这几个“善哉”读得好, 你“峨峨兮”“洋洋兮”也读得好, 我问问你, 当你读到“峨峨兮”的时候,你的眼前出现的时怎样的景象?怎样的 画面? 生 3:我的眼前好像出现一座高高的泰山,它显得很巍峨。 师:巍峨高耸的泰山,是吧?请你再来读读。 生 3:伯牙鼓琴志在高山„„ 师:峨峨兮若泰山,谁再来读一读,你在读“峨峨兮若泰山”的时候,你的眼前 出现的是什么? (指名生 4 读此句) 师: 不愧是男子汉, 读起来就有男子汉的味道。 后边一句谁来读一读, 志在流水。 生 5: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师:巾帼不让须眉呀,洋洋兮若江河,好像让我们看到了那个宽广的江河,相比 上面的泰山,这里的江河也不是一处随意的江河,江河在古文里边是有特指的, 我觉得咱们班的同学一定能够知道,我对咱们班很有信心,江河在古文里应该指 的时什么?泰山。 生 1:我觉得“江河”在古文里边是博大精深的意思。 生 2:这里的江河指的就是长江和黄河。 师:你的古文底子真好,是的,这里的“江”指的是我们中国最大的江,是什么 江?(长江),这里的“河”指的是我们中国最大的河,什么河?(黄河)讲到

阅读详情.html

长江和黄河,你还想到哪些词语或诗句? 生:波澜壮阔和波涛汹涌。 师

:波澜壮阔和波涛汹涌,我觉得你的这两个词的时候一点波浪都没有。 (生有感情的把这两个词再说一遍) 师:正是这样的洋洋兮志在流水,请你再读。 师:不要着急,这里的志在(指导学生朗读) 生:读文。志在流水„„ 师:真好,就是这种波澜壮阔波涛汹涌的江河。还想到了哪些诗句? 生:暗河汹涌。 师:暗流汹涌是吧,不仅是表面上波涛汹涌,还有暗流汹涌。(指名再读此句) 生: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扬扬哉若江河。” 师:真好,同学们,正是这样磅礴高耸的泰山,正是这样连绵不绝、铺天盖地的 江河,我们一起把它读出来。 (生齐读这两句)

师:我们的课外资料里也有介绍,伯牙是音乐家,他的琴声里肯定不仅仅是泰山、 江河吧?还会有哪些景色?

生 1:还会有鸟语花香。生 2:春天百花盛开。生 3:冬天白雪皑皑。„„

师:是啊,也许他的琴声还表现了“清风徐徐”(再次出示词语读一读)现在你 就是伯牙,我们都是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

生答:“善哉,善哉,徐徐兮若清风。

师:当伯牙鼓琴志在明月——

生答:“善哉,善哉,皎皎兮若明月。„„

阅读详情.html

师:是的,不论什么钟子期都能听出来,用文中的一句话来解释,就是说,伯牙 所念,这里“伯牙所念”的“念”跟前文中的哪个字是一样的?(指句回答) 生:这里的“念”跟前面的“志”是一样的。 师:都是什么意思? 生:都是伯牙想。 师:心里想的意思,找一个字是什么?志,念,都是什么? 生:想。 师:我们理解古文就可以用我们现代的词汇,不论您伯牙所志,所念、所想,我 钟子期都必得之。我想问问,钟子期必得的是什么? 生:我想他都知道伯牙心里在想些什么。 师: 也就是说子期不仅听懂了伯牙的琴声,而且听懂了这位名满天下的琴师倾注 在琴声里的什么?(心声)这样看来,钟子期说,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 说的也不只是伯牙的琴声吧?他也道出了伯牙内心的什么? 生:也道出了伯牙的志向和胸怀。 师:,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他的智慧。子期不仅听出了伯牙的琴声,还听出了伯牙 倾注在琴声里的什么? 生:志向和胸怀。 师:什么样的志向? 生:志向是以后能象巍峨的泰山一样屹立在人间。 师:什么样的胸怀? 生:胸怀是心胸宽广像江河一样能撑万里船。 师: (众生鼓掌)你们听出来了吗?你太了不起了!原来钟子期不仅在听伯牙的 琴声, 也说出了伯牙倾注在琴声里象峨峨泰山一样的志向,洋洋江河一般广阔的 什么?(胸怀)这样看来,伯牙的志在高山,志在流水,那仅仅是想吗?那是志 存高

远的志,胸怀大志的志。老师课前查过资料,我发现好多古书上都说伯牙的 琴艺是妙绝天下, 许许多多的人都以听到他的琴声而荣幸,他们也都能感受到伯 牙琴声的美妙, 但是伯牙倾注在琴声里的这种志向,这种情怀他们能得知吗?唯 有谁能得知?

阅读详情.html

生:钟子期。 师:唯有谁必得之? 生:钟子期。 师:这才叫伯牙所念 生:钟子期必得之。 师:请你想象一下,假如你就是伯牙,一直以来都没人能听懂你的琴声,你的内 心充满了无限的寂寞和孤独,可是这个时候出现了一个谁? 生:钟子期。 师:不论你弹什么,不论你有怎样的志向和情怀,他都能在说“善哉,善哉”必 得知的时候, 你的心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你又会有怎么样的感慨想对子期说? 请你顺着伯牙遇到钟子期感慨道,接着往下写。 (学生拿出老师课前发下的作业纸,伯牙遇钟子期,感慨道:“善哉,善哉”接 着往下写,师播放古筝乐曲) 师:大部分同学写完了,谁来说一说?不着急,伯牙得遇钟子期什么感觉? 生 1:伯牙得遇钟子期非常高兴。 师:非常高兴,怎么说的? 生 1:善哉善哉,世上知音唯有钟子期也。 师: 真有古文的味道, 寻寻觅觅原来你就在这里, 世间知音唯有钟子期也! 真妙。 生 2:伯牙得遇钟子期非常兴奋,他感慨道:“善哉善哉,此人知我所志,明我 所念,真乃知己也。” 师:真乃知己也,真棒啊,谁再说说? 生 3:善哉善哉,终有人懂我心,懂我志向,懂我胸怀,懂我者,钟子期也。 师:相识满天下,知音却只有这么一个呀! 生 4:善哉善哉,吾终有知音,此乃好事,吾不用孤也。 师:如今我是不再孤独,想知道伯牙当时是怎么说的吗?古书《列子》中有这样 的记载,“善哉善哉” :“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好呀 好呀,先生你能听懂我的琴声,听到我的志向我的情怀,和我心里所想的(生: 一模一样)这两个人之间的默契我们常用的一个成语讲,那就是 生:心有灵犀。

阅读详情.html

师:心有灵犀,心心相印哪!同学们,只有这样心有灵犀,心心相印,只有这样 知志,知念知心的人我们才叫他什么? 生:知音。 师:此时的伯牙真恨不得告诉全天下的人,我终于怎么样? 生:找到知音了! 师:带着这种感觉来读读这段话,老师和大家配合着来,看看我们是不是心有灵 犀。 (师生配合读文,首先师读伯牙部分,生读子期部分,然后交换角色) 师:就是这么的心灵相系呀,读着读着你发现这个语言有什么特点? 生:我觉得每一句的前半句和后半句都是相对应的。 师: 你这个发现了不起呀, 这样的形式就好像让我们看

到了当时的伯牙和子期一 个鼓—— 生:一个听。 师:一个倾诉。 生:一个诉说。 师:是呀,你看写得多妙啊,仿佛让人看到了伯牙和子期是何等的幸福,何等的 默契呀,从此高山流水就成了知音的象征,伯牙子期就成了知音的代表。传说这 一次高山流水的知音相遇让伯牙和子期都相见恨晚, 他们约定第二年中秋再来相 会,可是当第二年中秋伯牙兴致满满地来与子期相会的时候,天意弄人啊!(播 放背景音乐)此时高山默默,天地之间也为伯牙的痛失知音而暗然失色。 师指名指导学生读“子期死”后引读课文后半部分 (子期死, 伯牙谓世再无知音, 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师:从此还有人能知我之志吗? 生:没有! 师:还有人能知我之念吗? 生:没有! 师:还有人能知我之心吗? 生:没有! 师:子期已逝,知音不再,知音难觅呀!(齐读课文后半部分:子期死„„)是

阅读详情.html

呀,终身不复鼓,伯牙绝弦,那是绝了所有的期待,所有的期望啊,这真是一曲 肝肠断,天涯无外觅知音,正是这破琴绝弦,正是这得遇知音又痛失知音才使得 这个故事更加的荡气回肠, 从此一代又一代的人们传颂着它,同学们桌面有个资 料袋,就讲述了这个故事的源远流长,请你快速地浏览一下。好了坐正示意我。 (生浏览资料) 师: 伯牙跟子期这个故事感动和温暖着一代又一代渴望着心有灵犀心心相印的中 国人,就在这个故事发生在三百多年后的战国时期,古书《列子》就记下了这个 感人肺腑的故事,记下了这对知音的名字,我们一起读。 生:(齐读)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师:时间在流逝,五百多年后,古书《吕氏春秋》又为我们展现了这对知音相遇 时那最美好的瞬间。伯牙鼓琴,志在高山,请男生齐读课文。 生:(男同学齐读课文: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 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 得之。)。 师:借问人间愁际遇,伯牙弦绝以无声,一千多年后的唐代,人们又在古诗中为 那伯牙的破琴绝弦而叹息不已呀,女生齐读最后部分。 (女生齐读: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师:两千多年后的明代,人们又在小说中传颂着这个千古佳话,全班同学齐读全 文。 (生齐读全文)。 师:两千五百年后的今天,就在这个课堂上,我们六年一班的孩子也在朗朗传颂 着这个高山流水的知音故事,能背的同学背诵,不能背诵的同学高声朗诵。 (齐读课文) 师:同学们,学习了今天这个故事,我相信以后我们遇到很知心的人,我们

就可 以叫他是我们的什么? 生:知音。 师:没错,尽管我们知道知音难觅,知音难求,但是我们依然要怀抱着愿望,在 天地间寻寻觅觅着我们的什么?

阅读详情.html

生:知音! 师:下课!

范文九:伯牙绝弦2

25-伯牙绝弦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见真挚的友情。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2.难点: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教学准备:《高山流水》的乐曲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流程

1.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有一个故事千古流传,令人吟诵至今。那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伯牙绝弦》,希望同学们学习后能了解文言文、喜欢文言文。

2.请将课题连读三遍。

3.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呢?

4.接下来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听读课文,读后交流不认识的字词。(播放)

5.好,请同学们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注意停顿。(课件)

6.好,大家推选一位同学带读课文。

7.谁能起来说说“伯牙绝弦”是什么意思?(课件)

8.这个故事你知道发生在什么时候?故事中你印象最深的人物是谁呢?

9.这两个人物发生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谁愿意说给大家听。)

10.接下来,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读后根据课文注释把每句文言文翻译成白话文。(课件)

(教师相机知道)

11.再读课文,小组讨论。

A文中哪些地方可以体现钟子期是俞伯牙的知音?什么是知音?

B俞伯牙是一个技艺高超的音乐家,生活中应该是一个不缺少别人的赞美,但他因为“钟子期”的死而“绝弦”了,你怎样看待有他的举动?结合课文说说你的理解。

12.同学们,这个故事弄懂了吗?如有听不懂的地方请提出来大家分享。

13.最后,自由朗读课文,看谁能把课文背下来。

14.作业设计

1.背诵课文,并把课文译成白话文。

2.抄写课文

3.将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学反思:

本课设计时主要抓住重点句“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体会知己含义,为了使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结合,设计了拓展练习,再围绕“绝弦”,让我们感受到不仅仅是伯牙、子期心灵相通的情义,最后设计了《高山流水》的音乐欣赏,让从教者与学生一起在美妙的音乐中感受艺术的魅力。教学时要多引导学生对文言文的读、思、悟,要读得充分,读得入理,读出韵味,理解自然水到渠成。

范文十:伯牙绝弦1

教学目标:

1、课文读通、读顺,读出节律韵味;读懂文意,掌握重点词句含义;

2、在基本语言和艺术的表达属性的基础上,通过朗读、想象、说话、写话的呢个学习过程,初步运

用学习古文的基本方法。

3、在读诵中感受古文韵味,对古文产生兴趣,并对文本的故事载体——音乐和其承载的知音文化有

所触动。

课前准备:

1、学生预习,自读课文

2、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诗言志 歌以咏怀”——课前语文

1、板书:“诗言志 歌以咏怀”

指名:读

2、对话

师:什么叫“诗言志 歌以咏怀”

生1:诗讲志气,歌唱出情怀

生2:诗表达情怀,歌抒发情怀

师:从古至今,表达情感的诗有很多

3、诵读

(1)知音共饮醉当歌

(2)世乏知音空抚琴

(3)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

(4)欲取鸣琴弹,恨不知音赏。

师:你读懂了那一句

生1:我读懂了第二句,意思是世上缺少了知道自己的朋友,那你弹琴也是空的

师:是的那还不如对牛弹琴呢

生2:我读懂了第四句,想弹琴但是不知道知音在哪里。(读第四句)

生:我读懂了第一句,和知音喝醉了,无拘无束,非常快乐。

师:这就叫“酒逢知己千杯少”(读第一句)

师:因为时间关系,剩下的一句就自己回去理解了。

二、“感知音,走进经典”——揭示课题

1、理解弦

师:刚才我们在读诗句时,有一个词出现的频率最高(生:知音)有一个非常出名的故事,大家课后可以去查阅。(板书“弦”)什么是“弦”?

生:古琴上的弦,弹奏用的

出示课件:一架古琴,标明“弦”和“凤尾”两处

师:古时候的琴就是这样的,一般是有7根弦,所以又叫“七弦琴”

2、理解“绝弦”

板书:“绝”

师:“绝弦”是什么意思?

生:弦断了;

生:这里是指以后不弹琴了。

师:谁绝弦?

生:是伯牙绝弦。(板书:伯牙)

齐读课题

3、明题眼

师: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

生:为什么要绝弦?

生:是为谁绝弦?

师:大家都关注了这个“绝”,这个“绝”就是题目的眼睛,叫做“题眼”

4、复习学习古文的方法

师:学习古文应该怎样学习呢?

生1:古文要分成一段一段理解

生2:遇到意思和我们现在不一样的词语要联系上下文理解

生3:要理解古文中最常用的字的意思,比如“曰”就是“说”的意思

生4:可以结合注解来学习

师:是的,课文中的注解一定要多读。

三、“读古文,字正腔圆”——走进文本

1、自由读课文

师:要求:

1、借助注释,默读一遍,圈出不懂的地方

2、然后放声读二遍,都顺课文

3、默读一次,看看前面自己不懂的地方是否懂

交流:第一次读的感受,第二次读的感受。

指名读,指了多名,并及时评价。

师:听老师读,看是否对你有帮助

教师范读。

师:要求像这样再读2遍。

四、“咏何怀,何以咏怀。”——细读文本

1、知人

交流读懂了什么?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怎么读

指名读

师:会读不算本事,原文可是没有标点(出示他的书法作品,课文《伯牙绝弦》无标点) 指名读——齐读

刚才不懂的地方,哪些现在懂了

生:我原来不懂“峨峨”,现在知道了,因为“若泰山”,“泰山”很高,“峨峨”就是很高很高的意思

生:“志在高山”,弹琴时想到高山的感觉

生:“钟子期必得之”,伯牙弹的钟子期都听得懂

板书:必得之

师:“必”什么意思?“得”、“之”呢?

生:琴声里所包含的意思,都知道

师:这个“之”字我们平时不多用,古文常用,文章中还有哪些字也是这样?

生:曰

生:哉,表示语气的词语

生:兮,也是表示语气的词语

生:善

师:这个虽然现在也经常用,但你说到了,我们来看看课文中出现了几次,意思一样吗? (关注“善”的一字多义现象)

生:前是“擅长”,后一个是“好”的意思,

师: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生:还有一个“谓”

师:课文中“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什么意思?

生:伯牙认为世上再没有懂他音乐的知音了。

师:自己试试说说整篇课文的意思

指名说

2、知音

师:我们读通读懂了,还要把故事讲生动,请你读读单元提示,看看有什么绝招?

生:“善”怎么听,怎么弹?

(1)什么事

伯牙弹琴自欺都能听懂,后来子期思了,伯牙把琴摔了,再也不弹琴了。

(2)出示学习提示——联想和想象

(3)自主合作学习课文

师:前后桌讨论还有哪些地方可以想象。

根据课文,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四人小组讨论如何把故事讲生动。

交流:

生:所念,念什么?

生:怎样破琴,绝弦

生:峨峨,江河如何高,如何宽大

生:伯牙的心情

学生动笔写想象到的(共6处)

交流:

3、知情

引入《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

出示诗歌“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所说的知音就是知心,认识了古文中常用的一些字,通过“必得之”知道了什么是知音

下课

附:板书设计

伯牙绝弦

言 曰

志 志 念 善哉

, 兮

歌 必 得 之 之

以 乃

咏 知 音

怀

四 : 伯牙绝弦的英语

伯牙绝弦的英语

伯牙绝弦的英语的参考答案

It is very good play the zither,Zhong Ziqi good to listen to.Ya drum instrument,in the mountains,Zhong Ziqi said:" good,I E,if Taishan!" In the water,Zhong Ziqi said:" my goodness,Yangyang Xi if the river!" You must read,Zhong Ziqi.Son of death,ya that world no concert,but refuse to show talent without an admirer,life no longer drum.

五 : 伯牙绝弦句子停顿不恰当的一句是

伯牙绝弦句子停顿不恰当的一句是

1.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www.61k.com。

2.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3.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知。

伯牙绝弦句子停顿不恰当的一句是的参考答案

这里 是【正确】的停顿,你对照着就知道答案了.

注:“/”为停顿处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

玉雕伯牙移情,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选 2,应该是 洋洋兮/若/江河

本文标题:伯牙绝弦的停顿-停绝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48126.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