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圣诞夜惊魂分析-《骷髅之舞》与《圣诞夜惊魂》之比较分析

发布时间:2018-01-28 所属栏目:圣诞夜惊魂分析

一 : 《骷髅之舞》与《圣诞夜惊魂》之比较分析

?[摘 要] 《骷髅之舞》与《圣诞夜惊魂》同出于迪斯尼,同样风格另类,都带有明显的个人主义色彩,均大量使用黑色喜剧元素,展现了一个非传统的别样鬼世界。二者的问世虽然时隔62年之久,但有着一脉相承千丝万缕的关联;同时,二者在表达上又是各有特点的,无论情感的流露方式、故事的陈述技法、主人公的形象塑造,还是影片所采用的节奏都是迥异的。这两部动画片虽然同为哥特作品,却相似而并不雷同。

?[关键词] 《骷髅之舞》;《圣诞夜惊魂》;哥特;动画
?  1921年,《骷髅之舞》问世,这是肩负盛名的《糊涂交响曲》的第一部;1993年,《圣诞夜惊魂》问世,这是好莱坞第一部全长度的逐格动画,也是世界上首部由平面电影翻拍为3D数码立体电影的动画。这两部动画同出于迪斯尼,虽然时隔62年之久,二者之间却有着一脉相承千丝万缕的关联。
一、题材与主题
两部片都取材于非人的世界,所谓非人,即与正统的活人世界主体相悖,然而影片中,在非人的世界里,故事的主角却有着相同的人类的情感,有着不逊于人类世界的丰富生活。这两部片都一反人们的传统思维,将人们所以为的寂静世界描述得多姿多彩,热闹非凡。
人言死者安息,然而在《骷髅之舞》里,我们看到入土并不为安,每当入夜时分,骷髅便纷纷跳出棺材,跳出地下土层,开始欢快的载歌载舞,它们甚至可以比活人更进一步的随性,它们能够任意拆解身体的任一部分,能够任意地利用骨骼就地制造乐器,没有了活人世界的种种束缚,它们的快乐与歌舞更加发自内心与随心所欲。
和《骷髅之舞》相似,《圣诞夜惊魂》中,万圣城(即鬼城)的人们也过着快乐的日子,不同的是,《圣诞夜惊魂》的狂欢人群里,已经有了一个不认同全群体快乐方式的角色,这个影片的故事,也由这个和群体不一样的人而展开来,在全城狂欢的背后,影片于最重要的一环里选定了给某个寂寞角落一个特写,因此可以这么说,《骷髅之舞》是一群鬼的欢闹,而《圣诞夜惊魂》却是一个鬼的孤独。
影片中画面背景层递涂彩,正如世界的颜色一般,油墨深重浓稠,让人看不到明日之光,众人看到的和在意的都只是虚无缥缈的美丽,鲜有人能看到心灵深层的忧伤与忧伤的价值。当我们仔细思索,会发现在《圣诞夜惊魂》这个故事里,我们最关心的其实并不是杰克的坚持是会成功还是会牺牲,在理想和现实的冲突上,所有故事都无外乎生存或者毁灭两种结局。很多时候,追求理想的过程比最终的结果更值得享受,如果你所在的是一个梦想容易幻灭的世界,这一点就变得尤为重要。失望而不绝望,人才能始终拥有快乐向上的心。
《圣诞夜惊魂》的故事最后上升到励志的高度,即回归本位,每个人都有自己合适的位置,定好自己的位才是王道。这个结局是作者的本来意愿还是出于商业考虑我们不得而知,但即便就在这个故事的架构过程中,我们已经能读到,一种状态或一个故事原本可以有更多的可能性结局,这点和《骷髅之舞》的理念正好是一致的,任何故事都能设计出众多版本,本不该是人类模式化灌输的统一思维,人类想象力的生存还是毁灭也都这在模式与非模式的一念之间。
二、影片风格
哥特式风格源于欧洲,早期原意指代恐怖、黑暗、愚昧等,后来引申到文艺作品和影视艺术中,该类作品以黑暗恐怖的场面描写为主要特征。《骷髅之舞》和《圣诞夜惊魂》都具有典型的哥特色彩。
《骷髅之舞》之所以充溢着浓烈的黑色氛围,并不仅仅因为它是一部黑白动画片。黑色的骷髅,黑色的猫头鹰,黑色的棺材,这些物体本身所代表的意象,就具有典型的黑色意味。当然,黑白片自身的黑白色,也极好地制造出这样相宜的气氛,这也是许多哥特作品大量使用黑白镜头的原因。《圣诞夜惊魂》中,整个万圣城都以黑色为基调,充满神秘、恐怖的气氛,人物、场景,放眼看去,都铺陈着一片黑白色,在这样的布景色中,故事主人公杰克常去抒发内心的明月山头,就显得更为别致,于黑色间向往光明的感情也更强烈。较之《骷髅之舞》,《圣诞夜惊魂》出现了大量的彩色画面,在圣诞城的篇章,都采用斑斓的彩色来表现,与黑色的万圣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色彩本身就是一种讲述,对于人物的内心,对于故事的冲突性,都是很有力的无声语言,故事也便由此得到了更好地推动。
《骷髅之舞》虽名列《糊涂交响曲》第一位,但名气并不大,为迪斯尼创下的票房也并不高,即使如今在回顾经典的篇目里也很少能看到这一部动画短片的影子。《骷髅之舞》出品的时候,动画产业链条还不完善,之后的动画业跟随观众口味与票房而逐渐走到甜美风格的轨道上,这样一部哥特式动画在这种发展史中自然而然地便偏离了中心位置。1993年圣诞夜出品时,也反而不如十多年后再版时受的欢迎度高。人的审美观念是有时效性与限度性的,就像吃了太多糖果后便会想换点酸的辣的,《骷髅之舞》与《圣诞夜惊魂》都拥有那个时代的动画所不具备的东西,幸运的是,《圣诞夜惊魂》之时,人们已经开始腻歪糖果,因此它一问世便有了很大的影响,21世纪后,人们的思维越来越开放与开阔,对文化的要求也越来越广博,这也正是《圣诞夜惊魂》再版比出版时呼声高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虽然《圣诞夜惊魂》中有些元素至今依然无法广泛引入动画里去,但它至少已经被人们普遍接受和认可,事实上,如果这类影片的所有特殊风格都被普及化,它们最原初所打动我们的“特殊”也就不再成其为特殊,所谓的独树一帜也就成了平庸,要成为经典,除了保守地跟随世俗感官,更要留有自己不一样的创意。
“人类最原初也最强烈的感情是恐惧”,哥特小说的资深作家洛夫克拉夫特①说过这样一句话。在作品中如何克服恐惧?作者用音乐和幽默告诉我们答案。
这两部片都有着大量的歌舞元素,片中的歌舞片断是作为一种叙事形式而存在的。《圣诞夜惊魂》开篇便是一首合唱,伴随着一群造型奇特的怪物的舞蹈,万圣节城出场了。黑色的城市,怪异的城市子民,却是欢乐的歌舞,因为这段歌舞,画面背景的主打黑色不再恐怖,反而具有喜剧意味。相较于常规的三要素的介绍,这种以歌舞音乐进入的方式显然更为有趣也更合情境。片中万圣王子绑架圣诞老人这场戏也饶有情趣,本应是血腥暴力的行为,在几个小孩子的欢乐歌舞中变得很是生动可爱;万圣的子民制造着各式奇异可怖的圣诞礼物,但因了歌舞的旋律,他们的制作礼物也显得奇妙起来。《骷髅之舞》音乐自然流畅,充满韵律感,片中没有语言对白,诠释一切的方式都是歌舞与音乐,以旋律代替语言,没有任何文字上对情节的解释和交代,但是仅仅通过这些骷髅的歌舞,我们已经明明白白看懂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而且在欢乐的旋律中,我们自然而然地淡化了恐惧感,这就是歌舞片的神奇之处。这两部影片中,幽默元素也大量被使用,如《骷髅之舞》中在棺材上互扯胡子互吐口水的黑猫,拆下骨头做打击乐器的骷髅;《圣诞夜惊魂》中绑架圣诞老人却误捉回一只粉红兔子;孩子们满心欢喜打开恶作剧礼盒子……幽默使得影片更为别具一格,也更深的激发出观众的强烈情感。带幽默元素的哥特式歌舞电影的出现,使得哥特文化与歌舞文化的演绎彼此都变得更加耐人寻味。   三、动画中的角色
《骷髅之舞》和《圣诞夜惊魂》都设计于鬼魅色调与哥特风格的背景下,但《骷髅之舞》中的个体与群体具有完全统一性,而《圣诞夜惊魂》中的个体和群体却是恰恰不一致的。《骷髅之舞》的主角,是一群狂舞的骷髅,这些骷髅没有生物的血肉,但是有着生物的骨架和思想,他们的舞蹈编排与乐器制作天马行空,随性而为,超越了普通人想象的极限;《圣诞夜惊魂》中的主角,是身体细长的杰克王子,和骷髅的外形相似,也和骷髅一样追求欢乐,喜欢用歌舞表达内心追求,他在外形上、思想上都与《骷髅之舞》的角色具有极大的相似性和延续性,但同时,他身上有了更多的个人色彩。
“他用故事小小地惊吓你,但给你却(www.61k.com)是很快乐的感受,就像万圣节带上个鬼面具,而面具底下却是善良的脸和善良的心”。《圣诞夜惊魂》中的这句台词用来形容该片中的杰克形象,实在是合适不过。在这个故事里,我们可以将杰克理解为一个理想主义者,在万圣节城他已经是众人当之无愧的领袖,但他却不安于现状,也不满于现状,而且刚愎自用。他一心想为圣诞的子民制造欢乐,可惜好心却办了坏事,并且被人严重误解。作者通过这样一个极端的例子告诉了人们某些真理: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是人就有弱点,而这些弱点必然导致了很多东西不会如愿。并不是付出就有回报,也并不是好意就会被人理解。不过,也正是这样的有缺点的杰克才更为真实,才能无所顾忌地产生那些突发奇想的天才念头,才能有那些冒险与承认过错的勇气,才值得他的子民和观众尊敬。故事透过童话有着更为深刻的内层教诲:理性看待生命的不完美部分,从人性必然的不完美中趋同于理性和完美,生命同样值得认可。
除了主角,这两部片的配角,也有着极为有趣的联系。《骷髅之舞》中开篇便是一只猫头鹰的眼睛,在故事的发展中,这只猫头鹰被骷髅的头砸光了身上的羽毛;接着出现了两只打架的黑猫,被骷髅吓出了魂魄,落荒而逃。猫头鹰或黑猫都被视为神秘恐怖的黑色之物,猫头鹰常常出现在夜晚,啼声令人毛骨悚然,黑猫常出现于恐怖故事中,常被认为通灵异界。
1982年,蒂姆·伯顿执导的第一部黑白动画片《文森特》中,出现在开头的也是一只猫,而且在蒂姆·伯顿后来所有的动画片中,冷色调的猫或狗始终占据着极大的戏份。这些动物形象,除了使黑色的场景显得更为自然外,本身也充当着黑色的话语表征,使故事的推动与发展更具有逻辑与张力。
与《骷髅之舞》略有不同的是,蒂姆·伯顿作品中的猫狗形象,在保持黑色的基础上,进行了更为柔性的改造,它手下的猫狗造型奇巧,惹人喜爱,但是幽默的是,这些可爱的形象却常以非正常状态出现,像《圣诞夜惊魂》里的零狗,是一个幽灵狗;僵尸新娘中的狗,是一具骷髅。也许这正同于《骷髅之舞》中被打掉毛的猫头鹰意象,先塑造一个完整可爱而且神秘的形象,然后打破这个完整,从而形成一种独特诙谐的非正常美感。
鬼界的可怕的外壳下,洋溢着异想天开的浪漫和丰富的创造力与想象力,看完《骷髅之舞》和《圣诞夜惊魂》,我们非但不会觉得死亡可怕,不会觉得骷髅人丑陋,反而会觉得他们的世界精彩多姿,会觉得这些与人类非同界的朋友多才而可爱,也许这正是一部成功动画片的美学魅力之所在。
四、结 语
黑暗阴森的空间对于哥特作品而言只是事物的表象,而非事物的本质,换句话说,哥特式风格的外在表现是作者所推崇的,而在内部却为观众提供了直达心灵的温暖。如果说人们是为了从哥特影像中寻找新鲜刺激感,不如说人们是为了缅怀无忧的怀着无数古灵精怪念头的童年,观众之所以会渐渐接受这些个人化的影片,也许也正源于这些故事成全了高压疲惫下的人们,曾经大胆快意想象过而长大后却已无法再现的梦。
??注释:
① 洛夫克拉夫特:《文学中的超自然恐怖》。
??[参考文献]
[1] [意]玛利亚·克里斯蒂娜·高佐莉.哥特艺术鉴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
[2] 第十放映室.映像:蒂姆·伯顿[Z].CCTV-10,2006.
[3] 孙建.黑色的纯真:蒂姆·伯顿的电影世界[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8(04).
[4] 贾否.动画创作基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 李季(1987— ),女,湖南岳阳人,西南大学电影学2011级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电影美学。

二 : 惊魂30分

  今天,我刚起床。扭了一下门锁,发现锁坏了出不去了。我知道这个结果后,像热锅上的蚂蚁着急。心里好像有说不完的恐惧,有我会不会渴死、还是会饿死呀?我心里的恐惧像炸开锅一样。我大声的喊救命,5分钟过后依然没有人回答。我突然想起有什吗困难一定要冷静。我静下心来想办法,时间光阴似箭的过了10分钟,突然我想到了一个办法。我常常看到电视上的人被困在了一个铁牢里,都用铁丝开门的。我学着电视上的人找到了一根铁丝,我用铁丝钻进钥匙孔里左三圈,右三圈。脖子扭扭。哎呀插入话题了。锁咔的一声门开了。

  刚刚吓死我了,我经历了一次死里逃生。让我明白遇到困难要冷静。

 

    广东江门端城小学四年级:简肇煜

三 : 飞速滑板惊魂30分

  童年的事情有很多。如:“自行飞车”,“人鸟大战”......这些不仅写在作文里,它们也像我生命中的一部分。但有一件事闪闪发光,似乎在控诉我忽视它的存在。它是一件因一个滑板引起的惊心动魄的事件。

  某个星期日,我拿着滑板去找我的好友邓子辰玩儿。“叮咚~~”“邓子辰在吗?”可传来的是一个大人的声音:“他去他奶奶家里了。”我失望的走了。“唉!只能自己玩儿了。”我上了滑板,心里总是有一种被冷落的感觉。我心不在焉的玩儿滑板,连滑板冲进了一个小道都没发现。那条正是我上次去买书时的阴森小道。直到滑板绊到一块石头我才清醒过来。。。。。。

  尽管来过几次,但还是比较害怕,心里怦怦直跳。想:“哎呀,这里该不会有鬼吧?”我刚想完,就出溜一下滑倒在一个小水塘里。别看我胖,浮力可不小!一憋气,浮了上来。劈了扑隆的,我竟上来了。嘿!我会游泳了!真是有所失就有所得!我立马上岸,拎着滑板一汽跑回家。坐在床边穿着粗气......

  通过这件事让我领悟了:人生就像一盘蜜拌苦瓜,先苦后甜,如果你畏惧苦而不肯吃上面的苦瓜,你永远也不会发现,下面是甜甜的蜜糖!

    五年级:曹晶轶

本文标题:圣诞夜惊魂分析-《骷髅之舞》与《圣诞夜惊魂》之比较分析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47694.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