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 如何才能成为一个自律的人?
译者:米兹酱
作者:Peter Clemens
来源:改变自己(微信号:wechanger)
规矩即自由。也许你并不认同这个观点,而且和你持相同观点的人肯定也不在少数。
对于很多人而言,规矩是一个令人不快的词,因为它通常等同于自由的缺失。但事实却正好相反。正如 Stephen R. Covey 所写:“人不律己,便是情绪、食欲和情欲的奴隶。”长远看来,缺乏自律反而会丧失自由。自由通常建立在特殊技能和能力的基础之上,例如会一种乐器或是会说一门外语。
自律意味着“我思故我行”而不是“跟着感觉走”。 为了生命中更重要的事情,很多时候,自律会需要牺牲当下的享受和刺激。因此,是自律你驱使你达成以下目标:
坚持完成一个想法或是项目,即便最初燃起的激情已消褪;坚持去健身房锻炼身体,虽然你只想当一只看电视的沙发土豆;自觉早起忍不住要打破节食计划的时候拒绝诱惑;每天只在特定时间查看新邮件。
过去,自律是我的一个弱项,结果就是时至今日我发现自己有太多事情想做到却没做到,比方说弹吉他。好在,我也在进步。可以说今天早晨是自律让我在5点钟从床上爬起来去跑步,并在之后完成了这篇文章。说真的,我现在好想立刻马上就窝回床上去,但我内心更深层次的“使命必达”感打败了这种欲望。
如果你也在努力想要做到自律,好消息就是自律确实是可以培养的。像我只用了过去两年的时间就养成每天早起的习惯。下面是我发现的有关自律的五个特点:
1.自知之明
自律意味着根据你定下的最佳选择来行动,不管当下的感受如何。因此,自律的第一个特征就是自知之明。因为你需要做出能反映出你的目标和价值取向的最佳选择。这个过程需要自省和剖析自我,而最有效的方法是将想到的都写下来。我强烈建议大家能够花时间把自己的目标、梦想和宏图都写出来。如果能把这些总结成一篇人生任务表就更好啦。我发现写出一篇这样的报告能够帮助我更好地了解自己、我内心渴求的以及我所珍视的。Covey博士的网站有这样的任务表编写器(http://www.61k.commsb/)赞透了。(强烈推荐!!!)
2.头脑清醒
自律依赖于大脑清醒的自我意识,知道有所为有所不为。想想看,如果你根本就没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毫无约束,那你又将如何自律呢?
当你开始培养自律的时候,你会瞄准自己的无自律行为,比如咬指甲、偷懒不去健身房、吃蛋糕或是经常性地查看邮箱。自律的养成需要时间成本,而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你必须意识到自己哪些行为缺乏自律。假以时日,这种清醒的意识会来得越发迅速,在事情发生前就提高警惕,而在行为发生之前就已经警醒。这样一来你有机会做出与自己目标和价值观更加吻合的决定。
3.坚守自律
如果只是简简单单地写出你的目标和价值观是远远不够的。你必须在心中无比坚信与坚守这些目标和价值观。否则,如果闹钟在五点响了,你会觉得“再睡五分钟”情有可原;或是“三天打鱼”后,你会纠结要不要“两天晒网”。
但是如果你在奋斗中带着信念,在做决定时头脑清醒,下定决心就说到做到,包括做到什么以及如何做到都要实现。我建议,你可以系统性地对这种信念进行追踪。就像俗话所说:“有标准才能有提高”。
4.充满勇气
你有没有注意到一开始配图里那个飙汗的男人?没错,要真正做到自律难于上青天。你的情绪、食欲以及激情都将是这条路上的强大拦路虎。因此,自律人必是心中无畏的勇者。如果这个过程对你来说十分痛苦又艰难,那就不要假装这件事是小菜一碟了。相反地,鼓起勇气去直面即将遇到的痛苦和艰辛。随着你不断累积零星的成功,你会变得更加自信,自然而然地,由内心的勇气支撑而来的自律也会随之而来。
5.自我提升
自言自语大多数时候不是件好事,但如果你能够对其加以适当利用就会受益匪浅。当你面临挑战,我建议你不妨和自己对话,鼓励自己、让自己放松下来。归根结底,这种自言自语才能够唤醒你的目标、你的勇气,增强你的信念并让你对手头的任务更加明了。当我发现自己的规则在受到检验时,我脑海中总是回荡着这句名言:“律己的艰辛总甜过懊悔的苦果。”请牢记这句可能改变人生的话。无论何时,当你动摇时,请在脑中开启单“曲”循环模式。
二 : 北大出家才子:如何成为1个有思想的人
近日,北大数学系毕业生柳智宇拒绝美国名校邀请,出家为僧的消息在各大论坛传播。有人理解,有人开骂。柳智宇会选择皈依宗教作为归宿吗?他只是想成为1个有思想的人,请给他安静。
柳智宇:如何成为1个有思想的人
“独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这句话自五四以来就成为中国人精神的理想。从小学起,教科书里就告诉我们,要敢于怀疑权威,要有自己的思想。可是想一想,我们活到今天,有多少自己的思想呢?这些思想有能给我们的人生带来怎样的转变呢?我们从小学和中学接受应试教育,分数至上,很少有自由思想的空间。到了大学以后,一下子面对五彩缤纷的世界,不同的价值观、不同的人生的方向,发现自己没有取舍的标准。怀抱很远大却显苍白的理想,却不知如何开始行动;未来似乎充满希望,又似乎离现实非常遥远。许多人渐渐选择了一条道路,却仍然觉得远离自己的内心深处;另一部人人选择了随大流,周围人怎么做自己就怎么做,却想不明白这样做的意义。我们也许会从师长和同学那里,从网络上得到一些关于专业、社会、政治、人生的意见,通过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来分析抉择,得出一些自己的观点,乃至于能与同学辩论。但这些观点不系统,许多地方比较片面,而最关键的是,这些观点只关注于外在世界的一些局部,对于人生的重大问题没有回答——乃至于没有多少人觉得自己能想清楚这些重大的问题,对于一些现实的学业、求职、爱情等问题,也经常显得很空洞、不切实际。
工作了之后又怎样呢?现代社会节奏非常快,一些行业的工作量很大,还要应对很多现实的问题,升职、评奖金、工作中的各种关系,更有家庭需要照顾。一位师兄告诉我,他有一段时间下班回来之后,非常疲惫,困得根本没有精神读书。他说许多人工作后非常怀念上大学的时光,觉得那是自己一生中思想和人格达到的顶峰。如果工作相对轻闲——这是少数,随着阅历的增加,思考的深入,对许多问题能有1个更务实和透彻的认识,但是这辈子应该做什么?如何才能实现理想、改善社会?另有一些人选择追求理想,不随大流,不走寻常的道路。他们是可敬可佩的,但相当多的人走得很坎坷。不走寻常路,自然要承担很大的压力,而信仰的力量是否强大到让我们克服困难昂扬向前?我们生活在社会之中,我们的智慧是否足够明晰,使得当我们认为自己卸下社会的枷锁时,我们抛弃的不是粮食和水?随大流是安全的,因为能常与人沟通,如果离群索居,我们怎么保证自己不会堕入到自己的情绪和成见的小世界里?“独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对我们如此重要,如何才能实现呢?
思想之于人生,犹如一张地图,上面不仅标明了各处的景致、风光,也标明了我们的目标和现在的位置。所谓有思想,不是说对一些地图上不相干的地方有一些繁复斑驳了解和猜测,而是关注于人生社会的大问题,就好比地图的整体、地图中的一些重要特点和我们的起点、终点、中间的路径。同时,思想中蕴涵了行动,我们有了地图就是要去走一条路的,而实践也是检验思想是否正确的标准。科学上的定律需要用实验来验证,关于社会人生的思想则需要靠我们的生命体验来验证,否则就只是一堆假设。
我们说1个人思想自由,是说他基于自己独特的生命体验和思维方式,能够提出许多新的有益的见解,与前人的见解相对照而能给人新的启发,不是说他不顾前人的经验胡想一套,妄自尊大;我们说1个人思想深刻,是说他具备透过表象发现问题关节点或实质的洞察力,不是提出一些与实事不符的片面、古怪的观点。我们说1个人思想开放,是说他能不断学习,原原本本地领纳别人的观点、立场,而能同情地体会前提的生命体验,不加入自己的曲解,有疑处阙疑(暂时搁置),待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时再从一更高的观点沟通人我,使各自思想的不足得以弥补、优点并行不悖;不是说不加鉴别地一味吸收、实则未领纳其本怀,吸收得多了不同观点错杂无序,就在心里打架,然后再用搅糨糊的方式强行调和。
思想需要训练才能自由、深刻和开放。我认为以下四点是训练思想所需要具备的。
一是心态,心怀大爱和敬畏。谈到认识就要谈到认识者和认识的对象,那么认识者与对象的关系就很重要。是对立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关系,还是没有关系?这决定了认识的过程中我们所选取的视角。如果我们以仇恨去看世界,得到的只有仇恨的理由;如果我们以冷漠的心看世界,得到的只有一堆冰冷、割裂的信息。以爱心和敬畏的心与世界互动,我们才能欣赏它的美和神奇。“仁者与天地万物为一体”“民,吾同胞;物吾与也”。爱心缩短了我们与万物间的距离,敬畏给与我们平等的眼光,去除了自我中心的态度。大爱和敬畏使我们的认识更加客观。所谓客观,并不光只实事是客观的,也包涵认识的方式、思维的模式要依据事物本来的面目来呈现。认识物要用物的规律,认识心要用心的规律,都是事物本身的规律,在与它真诚互动的过程中去体会,而不是用1个成见到处套用、百病包治。
大爱和敬畏为我们提供了求知的动力。对未知领域没有敬畏,对真理的热爱,真诚的好奇心从何而生呢?对人类的苦难没有悲悯、对生命没有敬畏,又何以研究政治、经济、社会以奉献人类呢?没有对生命真谛、世界美好的追寻,又何以展研文学、历史和哲学呢?大爱和敬畏是指引我们追寻理想的强大推动力,中国古人讲 “主敬”“涵养”,正见得心态对为学的重要。大爱和敬畏可以对学问,也可以对师友,恭敬心可以使我们能更好地向老师和同学学习。基于大爱和敬畏,也容易养成反省的习惯,反省自心需要有面对真理放下自我的力量,这种力量正可以从爱与敬中产生。
二是阅读,广泛地阅读获取各种知识,对人类各文明源头的经典尤其仔细揣摩。知识是我们思考的材料,所谓“思而不学则殆”。建立完整的、系统的知识结构对我们思考问题至关重要。我们会说,我的兴趣没有那么丰富,对许多东西就是没感觉,不想掌握这方面的知识。兴趣可以靠大爱与敬畏来拓宽。如我对历史没有兴趣,但想到我的祖先曾经生活的图景我一无所知,而祖先的付出正是我今天的生命之所由来,而了解未来人类社会的演进也依赖于对历史的学习,那么我会希望去了解历史而知道祖先们的生存状态。
如何培养大爱与敬畏又如何让自己的知识结构系统化呢?就要靠阅读人类各文明源头的经典,如中国的儒释道经典,西方的古希腊、基督教、伊斯兰教经典等。读经典,正所谓“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人类文明演进中许多根本的关怀和思维方式最初形成于这些经典之中,因为是原初的,所以最少有限制和僵化,为一民族力量的源泉。后来的历史的发展往往基于这些根本的关怀和思维方式而向前推演,应着不同的时代特点而有新的发展。一些观念,往往后人加以曲解,等走到极端后又反过来,全盘否定之。而不管是坚持还是否定,都已离开了这一观点提出时的历史缘起和初衷。而最终,还要靠有识之士深入经典,或多文明交流、多经典相参来解决。此外需对古圣先贤存一份爱与敬。何以千百年来那么多仁人志士都从他们那里得到生命昂扬向前的力量呢?需仔细体会圣贤的用心,圣贤何以成为圣贤,将经典中的话与自己的生命相联系。可以参见朱熹夫子《读论语孟子法》。
古人讲读书要按“经、史、子、集”的顺序。大致的可以说,“经”是经典,用以接通民族文化的源头,建立人生的大本大源;“史”是历史,学史知文明的(www.61k.com)进展、演变,而以“经”中之精神将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各种资料整合成一系统;“子”是历史中各思想家、仁人志士的作品,因为他们的努力使在文明演进中麻木的精神得以复苏,人们寻到时代的方向,从他们的反思和探索中,我们更接近生命的真谛、历史的真相;“集”是各时代的文集,通过它们,我们能丰富经典和历史的血肉。对于文科来说,这一顺序仍然有其适用性,对于理科来说,学科中的核心思想以及学科历史的知识也非常重要。
三是阅历,要有深刻且广泛的生命体验。生命体验是1个观念产生的源头。要理解1个人为什么说出一句话,为什么这样说,而不是那样说,就需要进入到他的语境中,对他的生命体验有1种同情的了解。要理解经典,也需要有一定的人生实践的体验才可以。有一些词汇,如“仁爱”“大爱”“善”,我们以为没什么,人人都知道。但以这样的概念来读《四书》,佛经或《圣经》,则很容易将之平庸化了。读到“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服失之”“三月不违仁”则不知所云,不知其“服膺”和“不违”者为何物。又读到“克己复礼为仁”,则不免要批判。而如果参加过一些慈善活动则比较容易理解什么是“仁”。一位同学参加奉粥后这样写道“觉得他们每1个人的笑容都是那么天真无邪,充满爱的光辉,那是心灵如此洁白安定的人才能散发出来的。” “在这个活动中,每个人无不怀着一颗谦卑慈善的心在为他人做着自己能做的事情,想想夫子所说的“大同”世界也就是这般了吧。” “仅仅只是一天,我已经感觉到自己在改变。这样想的时候,顿觉人生无限辽阔与富足。”
在慈善活动中,心是打开的,直接地体会到什么叫善良,什么叫感恩,在团队中传递着爱,因为终于完成了任务而快乐,知道世事的艰辛而折服内心的轻狂。我们大学生想得多做得少,一股书生气和孩子气,太关注自己的一点小苦小乐,缺少勇往直前、披荆斩棘的精神。做成一件事情不容易,需要有从整体看问题的眼光和放下自己的见解随顺他人的胸怀,还要有果断和敏锐的洞察力,还要头脑灵活、有坚强的毅力。如能在实践活动中培养这些品质,则生命越来越丰满和充盈,思想也远离偏狭而容易包容、开放。
四是团队,要找到1个追求理想,并有自由讨论氛围的师友团队。人的心有1个特点,就是容易沉浸在某种特定的状态中,以为这就是生命和世界的全部了。恋爱中的人看世界会觉得很美好,失恋了就觉得很灰暗。同样,很少有人愿意去怀疑自己的观念的正确性。特别是经过独立的思考得到某个结论,这时往往只从自己的立场出发,觉得这是天经地义的,不愿意听,乃至根本不知道还有其它的观点和可能性,就愿意沿着自己的道路一直走下去。能挽回这种一意孤行的过失要靠3种回馈机制,一是自我反省,二是实践,三是与人讨论,特别是一群人的讨论。在听到更多人的意见之前,有些固执的人并不觉得自己的见解是可以被怀疑的,是可以有不同观点的。
水流而愈深,火传而不熄,在团队中的讲习讨论是最好的激发新思想的方式。我认为要营造1个有效的讨论的氛围需要具备几个要素:1是共同的目标和前提;2是讨论者互相尊重乃至钦佩;3是大家,至少是组织者愿意清空自己去体察别人的感受,领纳别人的思想,即愿意舍己从人;4是参加讨论的人要对实际的情况有了解,所谓“无情者不得尽其辞”。每种观点的提出都有它所以提出的生命体验作为基础,了解这个观点是从什么角度、什么立场上提出的,则一切的观点不但不相违背反而相辅相成,共同构成我们对事物的全面认识。此外,组织讨论还需要有敏锐的逻辑思维和洞察力将大家的观点按总别、本末、因果、次第进行归类,并调整讨论的节奏。
我参加过1个会议,他们的讨论浸润在1种温情当中,每个人讲话时我都能感受到对其他在场者的关爱,而不管他讲得好不好,在场的人都很自然地发现其中闪光的地方给予鼓励,并把讨论向前推进,没有隔膜,没有排斥。相比之下,我感慨称自己与人讨论问题时,有时好像剖析得很深刻,而内心却是1种干涩、寒凉的感觉,处处在与人对立,用自己的深刻去解构、去剖析,却没有好好从对方的角度去同情地理解,看对方的出发点在哪里。究其原因,还是自己在说话的时候,已忘却了对听者、对所说者的关爱与敬重,把自己和他人割裂了、对立了。
上面是仅就思想而言。团队的重要性不只于此。1个团队更重要的作用是在相互扶持中,让人有继续前行的勇气和动力。更积极地来说,内心的光明、潜能、智慧需在与他人互动中彰明、显扬。个人的发展都需要团队作为平台,改善社会的事业也得依靠团队来成就。
这四点总结起来,似乎正好是耕读社的理念:“晴耕雨读,陶养心灵,圣贤为伍,师友同行。”
愿与大家以“独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共勉。
摘自:北大耕读社博客,柳智宇任耕读社社长。
三 : 如何成为一个真正的程序高手?
经常有人问我:面对众多的开发工具/语言,我该选择哪一个?怎样才能学好一门语言?怎样才能算是一个真正的程序高手?……
首先,我不算是一个什么程序高手,我也就半吊子水晃晃荡荡。我不太喜欢“程序高手”这个词,最多,只能算是一名“熟练的开发者”而已,很多时候亦是半懂不懂。我编程是靠自学的,没有人教,也没有人问。因此走了不少弯路。当然现在看来,那些走过的弯路也算是一种积累。从1994 开始,我所使用的开发工具/开发语言选择是这样一个经历:1994:GWBASIC, 1995:FOXBASE,TC,1996:VFP,VB,PB,DELPHI,1999:VC++,PHP。总的说来,各种开发工具各有秋千,应根据具体应用来采用不同的工具。例如,写MIS用PB/VB,界面设计用VB/Delphi,写系统软件,用C/C++是最好的,做网站,有PHP,ASP,JSP等等。对于初学者来说,先用一种可视化强的工具(如VFP/VB/DELPHI)比较好,容易掌握,上手也快。但如果你想走更深入一引起,我建议你还是很有必要去精通C/C++,甚至了解一些汇编。
有人说,C/C++太难学了,开发效率也不高。我先不说C/C++优越于其他语言的地方(这在很多的资料中都有介绍),就单从一个很功利的角度来说说。Delphi/ VB对于一般人来说学上几个月就可以上手了。易学的东西学的人肯定多。而对于C来说,由于它难掌握,学的人不火,但一旦你真正掌握了,你的竞争实力就比其他人强。就目前的现实来看,C/C++程序员的工资普遍高于其他程序员就是一个证明。
就我个人认为,程序员不应该拘泥于某个特定的语言,每天为某个开发工具的优劣争来争去是没有意义的。重要的只有两点:
◆你用的开发工具/开发语言能解决你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吗?实用为王,适合的,能用的,就是最好的。
◆你喜欢这个开发工具/开发语言吗?兴趣,兴趣才是最重要的。选择你所喜欢的。
那么,怎样跨越程序新手这道坎呢?下面这几点建议也许对你可能有些帮助:
◆遇到问题时从所有你能想到的方面考虑去试图解决;
◆一定多动手,学一个专题(如网络/多媒体)后写一个软件检验自己;
◆用好联机文档(如MSDN)查询函数和资料,利用网络资源;
◆掌握好的跟踪调试技巧,多看一些高手的程序,从本质上理解;
说白了,要想成为一名熟练的开发者,就是最大限度的利用现有的资源,然后加上你的汗水。没有什么稀奇的。
四 : 如何成为一个能独立思考的人?
[思考的人]如何成为一个能独立思考的人?网友Sherry Li对[思考的人]如何成为一个能独立思考的人?给出的答复:
很多人批评应试教育是因为老师不教学生独立思考。所谓“教”其实应该称为“引导”,这都是日积月累中得到的。我认为,独立思考是可以引导的,因为我有幸遇到了在我的世界观形成之际,引导了我独立思考的人。现在,我来分享一些他引导过我,我也认为正确的观点。
此答案会放上我答题以来最严肃的高危警告,也是我导师告诉我的第一句话:
“Believe nothing, no matter where you read it, or who said it, no matter if I have said it, unless it agrees with your own reason and your own common sense.”
--10th Century Indian Mystique, Ranulph Fiennes
不要相信任何事,无论你在哪读到,或从谁口里得知,无论是否是我说的,除非它与你自己的判断相吻合。
--十世纪印度神人,Ranulph Fiennes
……
其实这句话是佛说的,而且是一个非常糟糕的翻译版本;其实Ranulph Fiennes是一位探险家,英国人,1944年生,现在还活着。
……
如果你认为独立思考不可能被引导,请立即关闭这个答案。如果你很轻信,请带着巨大的怀疑去审视这个答案。或者,你根本就不要相信我说的任何一句话,只管看就是了,剩余的一切,自己做评判。如果选择相信,请自己掌握度。
————————————————
如何成为一个能独立思考的人?
一、抱着怀疑的态度迎接所有信息。
任何人都有可能是错的,任何真理都有可能被推翻,任何信息都有可能被故意扭曲,任何信息都有可能被误传。
这并不是说你什么都不要信。这是说:你要谨慎。
现如今许许多多的网络平台都在试图表达这一点,如流言终结者,好奇实验室,谣言粉碎机等等。可惜,打开微信朋友圈仍然能看到各式各样、千奇百怪的谣言,简直就是“A Thousand Ways to Die”。
真实案例:我爸有一次去非洲,回来后逢人就说“黑人那头发啊,他就那么一寸短,怎么都不生长,长发都是长大后接上去的。”“什么?你不信?我亲眼见到的啊!”“那些小男生小女生,头发真就那么长!没见过超过耳朵的!”
我怀揣巨大的怀疑逮到个黑人同学问了问,她说,“哦,那里校规都这样啊,寸头。”
我不禁严重地担忧起了我遗传下来的智商……
(看到评论里有很多人讨论黑人的头发问题。其实黑人的头发有几点:1、实际长度比视觉长度长很多,因为他们的头发非常非常卷。拉直以后长度显著。2、黑人的头发很脆弱,很容易断,但绝对不是不生长。在保养和护理下是完全可以过肩的。最准确的说法应该是,不容易很长,但绝对一直在生长。)
请用你自己的常理和调查去判断信息的准确度和信息的正确度。
请尽量不要使用百度百科。
学生在网上查询资料时,除了最新科技,请不要使用没有出版信息的知识来源。
即使被出版过,仍然有可能是假的,but balance of probabilities.
二、穿上不同的鞋。
这是英语里的一句名句:put yourself in other's shoes.
正如夏洛克·福尔摩斯,夏洛克能准确破案的最大原因就是他能站在他的对手的角度上想问题,通过猜测他的对手想得到什么来推测他们的行为。
站在另一利益集团的角度想想问题,能看清许多事情的本质。如果想做出客观的判断,一定要尽量排开个人情感。
三、意识到你周围的偏见
你生活在什么人中间?你的父母是什么政治倾向?你父母的婚姻生活幸不幸福?你的家族上下三代的平均学历是什么?你的社区对同性恋是否宽容?你的社区的平均家庭收入偏高偏低?你同学的家教是好是坏?
每一个跟你说话的人都会在你的潜意识里影响你的判断。你要意识到你自己的成长环境,教育经历和朋友圈对你的思想有着怎样的塑性。
例如,你是否有一个享乐主义的朋友,花钱大手大脚,导致你跟TA在一起呆久了以后买东西也开始变得不假思索?
你是否有一个现实主义的长辈,让你找有钱人结婚,导致你现在与异性攀谈的时候第一件事就是弄清TA有多少钱?
你是否有一个过于虔诚的教徒同学,把每一句聊天的话都变得像传教,导致你现在听到宗教两个字就本能地抗拒?
你在什么人身上染上了什么偏见,你自己一定要清楚,尤其当你的朋友圈很小且很排外的情况下。这种事情就像近亲结婚,越是一个圈内的人,思想重合或带有相似偏见的概率就越大。
你并不应该无视他人的看法,而是应该结合他们自身的背景和他们所站的位置来判断他们的思想里有多少内容是带有偏见的。
四、敢想
"Only two things are infinite, the universe and human stupidity, and I am not sure about the former."-- Albert Einstein
“只有两件事情是永恒的,宇宙和人类的愚蠢,前者我还不能确定。” ——爱因斯坦。
想要独立地想,你首先得敢想。
如果一个主意在你的脑子里形成了,但你在稳固它之前就已经认为“我太蠢,想的肯定不对”而把它枪毙掉了,那么你永远不会有独立的思考。
在这个宇宙内,说到底,每个人都一样无知。你和我的差别就好像“负无穷减一”和“负无穷减二”的差别,唯一的智慧划分在有些人自知而有些人不自知。所以,不要永远因为别人的看法与你的不一样就认为自己是错误的。只要你认真仔细地想了,你的思考就一定有它的一席之地。世间的东西,本来就少有标准答案,少有非黑即白。
因为害怕想错而不去想的人,远比害怕分手而不去恋爱的人可悲地多,因为你想错了又怎么样呢?
又不会怀孕。
我这篇答案要是在上帝眼里是通篇错误的,又怎么样呢?我又不会变成圣母玛利亚。
网友霍真布鲁兹老爷对[思考的人]如何成为一个能独立思考的人?给出的答复:
独立思考其实一点也不新鲜,早上起来,豆浆加不加糖,豆腐脑吃咸的还是甜的,月饼吃不吃五仁?这都是独立思考。你会困扰这类问题吗?你会盲从别人的意见吗?显然不会。
为什么在这些事上你能轻易的保持自己独立思考的好习惯,而换一些问题你就不能了呢?因为你没经历过。
所以要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太简单了,多经历多看多听,头一次经历也许还很懵懂找不到入门之法,第二次有了经验就会九浅一深了。司空见惯浑闲事,诸事历尽不新鲜。你天天参鲍翅肚喂着,再有人跟你吹酱肘子猪耳朵,你还分不清个中优劣吗?你都跟华莱士谈笑风生了,香港小记者给你设个套,你还不啐他一脸狗屎,再送她一句图样图森破,三态拿衣服?
当然,要经历这些,需要腰包的厚度,如果没有那么厚,那怎么办?唯有多读书,人丑读书多半没有疗效,人蠢还不读书那就是放弃治疗了。读书时,看看牛人是怎么思考的,下次遇事也试着这么来,也就齐活了,读书也不必挑剔,读好书能看出其中的好,读烂书也要能读出其中的好,方是读书。
读书之外,更须养气。孟子云,吾善养吾浩然之气。曾国藩也说,要有“豁达光明之胸”。对人对事,先存一段豁达光明之念在心,如此方能胸中自有丘壑。
然后为人处事,须不媚俗,尤忌媚雅,世人皆求逼格,殊不知人皆求雅,反入俗套,能不媚雅,方不媚俗。
网友大猫布丁对[思考的人]如何成为一个能独立思考的人?给出的答复:
我试试用这个答案,做常见情感问题套路解答吧。
不能独立思考的人,最容易在情感和工作问题上反复纠结。
下次在有人私信问,我可以丢这个答案来。
1)抛弃常识。
人必须结婚吗?必须买房吗?必须有小孩吗?必须有高薪工作吗?
如果有大量“必须”想法,容易陷入失败之路的死循环。
不能跟烂人分开,因为“必须”有伴侣。
一定要买负担不起的东西,因为“必须”买房、买车、买新手机、去留学等等。
熬夜死撑不管健康和自尊,因为“必须”通过工作证明自己。
最容易鸡汤文中招的,也是这样“必须”族。
--------------------------------------
2)查明问题。
1:我男友XXXXX,我该怎么办。
2:我这样XXXX,但舍友XXXX,居然舍友过得比我好!
3:我每天XXX,但工作居然还看不到前途。
这些都是无效提问,首先应该查明问题。
你来社区提问,已经说明你没有“私人智囊团”:有远见的父母,有智慧的朋友,有洞察力的前辈等等,不得不求助陌生人。
前辈是非常重要的存在,比如做研究前,先询问前辈,这个问题是否有解,能节约你大量时间。
穷极一生去研究以目前科技没解的问题,容易浪费一生时光。
小学文化农村户口家穷人丑还爱殴打配偶,吃喝嫖赌样样俱全,请问怎样泡到白富美?
这样答案明显是否。
有些哲学问题,很难有唯一答案,穷极一生去研究,太浪费。
“他到底爱不爱我?”这个问题远不如“怎样相处更幸福”有用。
当上述提问改成(供参考):
1:为什么我常常遇到XXX这样的男人?
2:怎样才能过上XX舍友那样的生活。
3:怎样才能成为XX行业高薪人才。
网友的回答会更有帮助。
好的提问是解决问题的一半,查明问题非常重要。
当你认真仔细思考,想得越深入,越容易找到核心问题。
接下来,用证据证明你的思考。引用鸡汤文和名人语录不算。
首先,找“是”“否”证据,比如问题1里面:曾交往4个男友,8个追求者,共12个样本,10个是XXX类型的。证明猜测真实。
问题2里面,具体到生活证据:舍友更漂亮,因为回头率是60%,而自己回头率0,这是相貌证据。
舍友有7个女性朋友,20个男性朋友,而自己只有0个女性朋友,3个男性朋友,这是情商证据。
问题3里面,通过招聘网站,行业大佬新闻访谈,发现XXX技能人才薪水很高,而自己能力不够。
证明XXX技能和高薪关联性。
即使只是通过生活感知写下数据,也比没数据好。
比如常见问题:高估自己。但计算后发现,朋友数量明显过少,成绩在全市同龄人只是中游,阅历见识都落后一截。即使只是模糊数据,足够给改进方向感。
数据来源可以是:通过微博、豆瓣、人人等,跟同龄人晒出信息对比。也可以是学校成绩单,统计局数据(旅行数据、城镇居民收入、就业率)、新闻报道里提到人数等。
另外,还可以说“那又怎样呢?”
1:如果我遇到高帅富,那又怎样呢?
2:就算我过上舍友的生活,那又怎样呢?
3:就算成为XX行业的高薪人才,那又怎样呢?
答案有可能是:
1:其实我比较喜欢自己奋斗。
2:其实我更喜欢另一种生活。
3:其实我更喜欢XXX行业。
这样,你思考更深入一层。问题再次修改。
--------------------------------------
3)假说思考。
基于上面两轮,已经对问题和方案有个大致假说了。现在证实方案可行。
第一步,把数据可视化,用Excel画扇图饼柱形图。
比如1:在目前生活圈,我有80%概率再遇到XX那样的追求者,而XX类型占全部同龄男性比例的2%,未来我(考研/留学/工作)遇到XX比例会(提高/降低)。
2:有70%的城市女性过着我舍友那样的生活,3%的城市女性过我这样的生活,未来我和舍友生活差距会越来越(小/大)。
3:行业平均薪水是XX元,高端薪水是XX元,我目前处于XX层,未来每年提升薪水幅度大概为XX图形。
然后,用一个故事线把事情串联起来,只要故事讲的通就行。
问题1:由于家庭XX,导致外表极度不打扮,导致性格过于内向,导致朋友圈过小,不爱运动不旅行不爱美食,聊天范围小,导致只能吸引到更闷的XX类型,导致……
但是,想要终止这样的生活。不想重复父母的轨迹。于是从服装、生活习惯、日常爱好开始改,然后……
问题2:从前有一对很相爱且富有的夫妻,有个掌上明珠,从小就被宠爱,又乖又好看,一直很多人追求,到大学也顺利交往白马王子。
但是其实也有小城市女孩,好看独立聪明有趣,也遇到白马王子的故事。
问题3:因为从小就没大志向,没有明确目标,不爱学习也不爱挣钱,随便选了一个专业,随便读了一个大学,对XX缺乏了解,随波逐流进入XX公司,做朝九晚五的事情。
但是,突然不再想过这样的生活,想要奋斗,开始新生活轨迹。
PM设计产品时候,也会设计用户原型,设计故事。
只要故事讲得通,行为模型和改进建议,很容易浮现。
--------------------------------------
4)成果思考。
首先不要先有答案,比如:男人都是骗子。XX就是婊。XX公司没一个好东西。
尝试用多种方法去解决问题,比如:问题1:可以通过换生活圈,认识不同的人来改善。
加薪可以通过提升能力,也能通过换工作,做第二份工作等改善。
--------------------------------------
5)信息思考。
完成上述步骤后,你可以把信息传递给另一个人,来沟通这件事。
最让人生气的提问者就是伸手党,什么事都不做,上来就丢一个大问题。
受人尊敬的提问者,清晰描述问题,并列出自己为解决问题做出那些努力。
这样更容易得到高质量建议。每个人时间都有限,尤其是大牛的时间,不愿意浪费在没礼貌的陌生人身上。
把上面信息按照一定逻辑结构,用图片和文字,清晰传达出来。
要清晰精确,最好是在电梯里面就能讲完的短故事。
这样有另一个好处,有时候我需要一些行家建议,我会特意去参加行家的线下活动,争取现场提问的机会。用几句话把我疑惑讲出来,得到明确答案。
这个情况下唠唠叨叨800字,很容易被主持人直接打断叫下一问题。
--------------------------------------
我上面写的一切其实很简单,我直接从麦肯锡教我的思考武器 (豆瓣)目录往下写。
类似的思维方式书,有很多很多,经典之作更多。
任何一个深度问题,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楚的。更何况写给陌生人。
情感性、故事性、评论性答案,更容易用碎片时间写下。
值得研究的问题,大牛们都已经研究过,写下过答案,并琢磨过理论和规律。
不必从零开始研究,不必从黑暗里面再摸索。空了去书店溜达,会大有收获。
多看书。多读好书。图书馆是个好地方。
网友周晓农对[思考的人]如何成为一个能独立思考的人?给出的答复:
谢邀。
成为一个有独立思想的人,很不容易。如果不能做到思想上独到的贡献,至少能自成一理。这恐怕需要许多相关的修养和独特的经历才行,即使个人努力了,也未必是想成就成的。
从补充说明中看,提问者实际上不想人云亦云,随波逐流,能有自己的主见。 相对来说,能做到的可能性较大。比如,不是说得人多了,就信,不是说对的人多了,就认为对。自己还得动脑筋想想,该不该信,究竟对还是不对?
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不是为了显示自己比他人或众人高明,而是为了正确或更正确。是为了对自己负责。表明这一个判断,我思考过了,判断过了,是我自己想过的判断。
所以,我想这个问题,应该是如何养成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如是这样,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就行。
独立思考,不是固执已见,不是自以为是,也不排斥集思广益,接受异见。从寻求正确的角度说,所有这些均有助于独立思考。
如果一个人不能独立思考,表明在思考上这个人已经不存在了,自己的思考被他人代替了,岂不悲哀?能独立思考,才体现了个人的价值存在,所谓我思故我在是也。
网友木易对[思考的人]如何成为一个能独立思考的人?给出的答复:
1、不要轻易提这样的问题,尤其在知乎上。
2、不要听这些所谓的答案,包括我的。
3、尤其不要听@带三个表 的那所谓答案,这种无端而来的优越感催生出来的答案,是真正的误人子弟。
4、永远不要放弃思考和独立的追求,独立并非孤立,思考不是思念,遇到问题先问自己再看自己,才是独立思考的开始。
5、不要轻易就信答案。
网友谢甲德对[思考的人]如何成为一个能独立思考的人?给出的答复:
偷懒,换个词,独立思想源于独立思考。
对于独立思考并没有明确的定义,我以我的理解,试着下一个定义,把下面讨论的范围界定清楚。
独立是个形容词,思考是个动词。我先说思考,思考是通过运用情感和逻辑,对某个问题提出更多的相关问题或者得出答案。
为什么思考要运用情感?因为人不是机器,是以情感为更本驱动的动物。这些情感包括,安全、好奇、爱、认可等等。人做出的每个看似理性的行为,背后驱动的因素都是某种情感。比如大义灭亲,是因为价值观中大义比亲情更为重要。但是,这不是逻辑思考的结果,因为好坏的判定,很多情况下是情感决定的。
运用逻辑,是因为如果没有逻辑,思考的结果就很容易简单化,容易被先入为主的情感占据,或者被逆反的心理占据。同样是大义灭亲,如果运用逻辑,就是思考灭亲或者不灭亲,会对自己和世界有些什么样的后果,如果可能(当然实际上是不可能的)量化这些结果,比较之后选择了灭亲。
思考一定是针对某个具体问题。如果你问,“关于管理,你怎么看?”那么,我可能会无从回答,就算回答,答案也一定是个摸不着边际的大虚话。比如管理就是“合理的安排”。因此,思考一定是针对某个具体的问题,如果要问,你认为全民投票式的民主在中国现阶段是不是合适的?那么我可能可以回答出相对具体的一二三。
思考要提出更多的相关问题是因为,如果条件改变,几乎每个非客观的问题都没有固定的答案。所谓非k,是指你是男人还是女人这样的问题。其实即使这样回答这个问题也需要有前提。比如此问中的隐含前提就是以生殖器外型判断男女。如果做过变性手术后呢?或者对于双性人来说呢?每个问题,如果没有绝对的限制,就没有绝对的答案。所以思考的结果一定是会提出更多的问题,并且有的问题可能是现阶段无法准确回答的。
思考要得出答案。这是相对于提出更多问题而言。内心可以有无止境的问题,但现实世界必须要有结论来让躯体做出行动。
什么是独立?独立简单来说就是不依附,这并没有太难理解的。但是,独立是个具有相对性的形容词,因为独立是具有程度的。比如我们说一个人独立了,通常是指,他能够自己养活自己,物质生活上独立了,但是精神呢?精神不独立的最显著表现就是做决定的时候,依照某个或某几个人指出的选择。我们说一个国家独立了,通常是指这个国家的最高行政长官不再是由其他国家指派的。但是,这个国家的的经济是否能够离开国外的某个市场?它的能源是否完全或者大部分需要从某个国家进口?所以,在这里,我讨论的独立,是指不单纯依附于某一种思想观点进行思考。比如,考虑这个问题,获取政权的关键是什么?如果以“枪杆子里出政权”的观点思考,得出的结论就是一定要掌握军事力量。如果以“得民心者得天下”的观点思考,得出的结论就是一定要获得大多数人的拥戴。实际上,哪种观点都不能说是完全正确的。国民党掌有枪杆子,但失去了政权,共产党在那个时期有民心(虽然这个说法不一定准确),但很长时间都没有得政权。再者,某一种思想观点,也包括自己以前的想法,虽然这确实是一件不太可能的事情,因为人的思维是延续向前的,最多只能是否定之后再来否定之否定。
罗罗嗦嗦说了那么多,希望把问题界定的清楚。独立和思考结合起来,就是独立思考。下个定义,就是不单纯依附于任何一种思想和观点,通过运用情感和逻辑,对某个问题提出更多的相关问题或者得出答案。
刚才既然说了,独立是相对的,所以我会说下面这个结论:绝对的独立思考是不可能的事。任何所说的独立思考都是相对的行为,相对于两种情况:没有质疑就全部接受;没有理解就全部反对。
小时候,大人说什么就是什么,告诉你是从桥下捡来的,那就是捡来的,从胳肢窝里变出来的,就是变出来的。这时候人几乎是无条件相信长辈的观点。到了青春期(实际上在儿童时期也会有这么个阶段),开始叛逆,基本上大人说不干什么就偏要干什么。老师教导不要早恋,通常就会发生早恋,教导不要去网吧玩游戏,就偏要去网吧。这个在心理学上已经有研究,大概是为了寻求自我身份的认可,在此不做更多说明。
在经历了青春期的阶段后,人的思维方式就开始从非此即彼进入下一个阶段,选择性接受。但这还不是独立思考。因为选择性接受可能是选择性过滤与自己相悖的信息,是个不断加强已有印象的过程。还是以之前“枪杆子里出政权”来说明,如果以及相信了这个说法,那么以后看到任何一个国家的军事政变,都会对这个想法有所加强。就算遇到哈维尔式的成功,也会选择性的过滤,不听这样的信息,或者认为是苏联的军事实力不够强大或者领导人不够强硬等等。
啰嗦了半天,终于到核心问题。
独立思考的能力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获得,但是可以通过训练和教育来逐步达到。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站在对面的立场想问题。比如为什么领导爱搞政绩工程?因为没有政绩工程,他们的工作就难让他们的领导看见,相比那些搞了政绩工程的人,他们就会在竞争中落后。
再多一点的训练方法,就是多问几个为什么,多想几个怎么办?比如刚才政绩工程的问题,刚才的答案里说“相比那些搞了政绩工程的人”,为什么一开始有人就是搞了政绩工程呢?或许是因为他们被分配到的工作刚好是很容易成为“政绩工程”,又或者此人真的认为政绩工程是民众需要的。领导们几轮的政绩比拼下来,就会发现还是搞政绩工程更划算,于是就争相如此。当然,这个问题本身是不太严谨的,而且还有很多可以挖掘的地方,我就不再说了。通常来说,几个为什么挖下去之后,就能看到一点点接近本质的东西。
另外,由于独立思考是相对的事情,所以并没有什么标准来判断某个论点是否是独立思考的结果。曾经耳闻一个接近40岁的“成功人士”说,人差不多到26、27想法就基本上定型了,做决定就不会再到处去问别人的意见。这句话对我震撼很大,从某种程度来说,定型是成熟,但是不问别人意见,并不就一定是独立思考了。所以,切勿简单指责别人没有独立思考,因为你不知道他的论点后面有多少他的论据支撑。
思考,或者说“想”,是一个唯心的过程。一动不动发一下午呆,和尚们把这个叫入定,没有对外界的物质变化造成任何影响,最多就是脑细胞死亡加速,但是思考的结果以及思考的方式和形成的惯性,会对以后做决定造成影响。独立思考是思考中附加值最高的一种方式,因为这是一个主动创造的过程。虽然创造的结果有很大可能是世界上已经有了的想法,但对于个人而言,是新鲜的,它最大的价值在于获得思想上的解放和自由,让自己不简单依附与任何一种想法或个人。实际上,越老的人思维固化的程度越发严重,就算是经年累月的“独立思考”,最后还是会对某些问题有固定的答案。世界是相连的,一个人的思想或多或少都会受到别人的影响,但独立思考之后,至少你能更放心这些问题的答案。
再次推荐一本关于独立思考的书《学会提问:批判性思维指南》,此书是美国大学教材,里面的“批判性思维”的概念,是我的独立思考之门。
网友带三个表对[思考的人]如何成为一个能独立思考的人?给出的答复:
凡是想马上学会独立思考的人,我来告诉你一个正确答案:没戏,你死了这条心吧。就是告诉你一万种独立思考的方法,你如果以为知道这些就会独立思考了,那你还不如一个傻子。
你能提出这个问题本身就说明你饿了,你吃五个包子才能吃饱,可你上来就想吃第五个包子。好吧,大家给你的都是第五个包子。
第一,你先搞清楚啥叫思考,思考就是你用脑子想清楚一件事。比如有一天你会想,我为啥看见女生鸡巴就会硬起来呢?你为此想了好长时间,也没想明白。但你肯定在思考这件事了。
这时候你会到一个叫知乎这样的误人子弟的网站上寻求答案,有一帮不会思考的人给你出了好多主意,你终于满意了。但此时,你并没有学会思考,刚刚学会寻求帮助,至于帮助你的人给你提供的各种信息是否有用,你并不知道。因为你看着这些答案咋每一条都正确呢。
第二,要搞清楚啥叫独立思考。独立思考不是孤立思考,你必须在学到很多知识的前提下进行,而不是在网上搜寻到很多信息前提下进行,这一点你一定要搞清楚。如果你没有掌握很多知识,并且对掌握的知识有足够的理解和认识,咱就别再往下谈独立思考问题了。独立思考是能够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去分析事物的属性,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关系,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且能通过逻辑或者推理得到自己的看法。如果你能力差,得出的答案跟笨蛋所见一样——略同。
第三,我知道你们都是在应试教育下长大的,这种教育不会教你思考,更不会教你独立思考,你只要记住一些答案就可拿到研究生学历。如果我问你,披头士、希特勒、人造卫星上天、南极考察这四者之间有什么关系?你能回答上来吗?不是说你了解这四样东西就能说出来的。中国的学生一般是在该学会独立思考的年纪,正在为一些考试疲于应付,过了这个村,再想找一家店就难了。思维定型了之后,人一般是不愿意改变的。
第四,互联网时代给人们提供了很多唾手可得的信息,让你产生一种假象,好像你啥都知道。几年前我遇到一个北大的学生,跟我说一个社会话题,在十分钟内,他引经据典说了八九个外国人的名字,引用了七八句名人名言。但我发现,这个社会问题的最基本原理他还没搞清楚,唉。因为你太容易知道了就不太容易思考了。
提问的同学,你别气馁,像你这样不会独立思考的人在中国有十几亿呢。记住这样的一句话:规则、习惯、价值观等等是大多数人决定的。将来凡是会独立思考的人才是傻逼呢。
(本答案欢迎折叠删除)
网友mu peng对[思考的人]如何成为一个能独立思考的人?给出的答复:
在接受一个观点前,先怀疑其论据。
网友Misaki S对[思考的人]如何成为一个能独立思考的人?给出的答复:
给你看看美国学习独立思考的官方教材,任何学习都是有理论基础的,这门课程在美国很多大学都是必修课,要学上一学期或者一学年。 对于楼上那些无用的回答,我的答案可能更官方、有用些。
需要这本书的具体资料,请赞或私信,或者报个北京新东方的GRE班,我当初报的是那个八千多的住宿班,会赠送。
网友苏小蛇Arrogance对[思考的人]如何成为一个能独立思考的人?给出的答复:
这里的回答已经多到了泛滥的地步。但扫视前几十的答复,我并没有看到一个让我认可的说法。所以,即使我的答复没有人赞同,我也依然要把我的回答写下来。
一如既往地,是小蛇式回答的经典范式。首先是对题主的问题进行分析。
==========================我是“是什么”============================
概念是独立的思想。回答中有人指出,独立的思想不是独立的思考。确实如此。但独立的思考就像是一个函数,而独立的思想则是它的积分。要拥有独立的思想,经过足够长的时间的独立思考是其充分必要条件。那么,我既然解释了独立的思想,看来接下来要解释独立的思考,就能说明独立的思想是怎么回事了。
感谢 @xu huang 同学的批评。让我进一步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实质。实际上,哪有什么思考行为不是独立的呢?难道你可以把别人搬进你的脑子里帮助你思考么?不能。如果你真的在思考,而不是在盲目排斥或者盲目崇拜的话,你的行为必然是独立的。之所以会有“独立思考”的说法,只不过是因为有太多人没有在思考,却以为自己在思考罢了。
独立思考是一种好的,或者说合理的信息处理方式,它意味着不盲从,坚持以客观中立的态度处理自己得到的信息。你的大脑是一台加工信息的工具。入口是信息,而独立思考是加工信息的流程。经过独立思考加工后产生的思想体系必然是独立的思想。尽管如此,如果你不懂得获取信息,那么你的思想仍然只具有独立性,而不具有其它特性。比如说,你要拥有“独特”的思想,那么你就要懂得去获取“独特”的信息;你要拥有“正确”的思想,那么你就要懂得获取“正确”的信息。这当然不在这个问题的回答范围内。
赞同数第一的回答中说“独立的思想”没有用,实际上,他偷换了概念,他想说的是“独特的思想没有用”。而这句话是否正确,也不在这个问题的讨论范围内,请容许我搁置。
==========================我是“如何做”============================
其实,这个问题,我解释完“是什么”以后,其实就差不多已经说清楚“如何做”了。以下说“独立思考”的几个原则。
1 首先是不盲目相信。可以选择自己的思考出发点或者立足点,选择一些你获得的知识作为这种出发点的依据。这种作为依据是一种相信,但不是盲信,而是保持着“随时把自己最相信的知识抛弃”的心理准备。
例1我们都认为1+1=2。如果我们遇到一个外界信息说,1+1=2,但是2-1≠1的话,我们无需去怀疑1+1=2是否是真的。而应该去看这个信息是如何从1+1=2推导到2-1≠1的。如果这个推导合乎逻辑,那么久应该相信。但如果我们得到一个外界信息说,1+1=0,那么我们就需要考察这个结论是怎么来的了(实际上,在数学的一些体系中,构造出1+1=0的数域确实是合理的)。当我们研究清楚这个说法后,会得出一个很新奇的结论:数学并不是关乎事实而是关乎构造,它的根基(出发点,公理,约定)没有真实与否的区分。而这个结论,很可能就不是你由任何外部信息直接得来的,而是由你自己经过独立思考加工出来的结论。
以上我用不盲目相信的一个例子来演示了一遍我自己的某一段独立思考的过程。你可以看到这个结论,既不是独特的——大概对数学稍有了解的人都会和我有一样的认知;也未必就是正确的——这个思考结果和其它知识一样,随时等待着被推翻。但在被推翻之前仍然为我所用。
2 把自己的观点和外界的信息放在同等的地位来进行处理。仅仅是不盲目相信,很可能还无法说明问题。或许你的观点是可以被推翻的,但你却依然非常先入为主。要说服你改变观点,可能需要克服一个比较艰巨的心理壁垒后才能说服你。这种傲慢的心理壁垒是很多群体性偏见扎根的土壤。你的思想中有了太多你不愿意去克服的群体性偏见,那么它就很难是独立的思想了。在这里我强调的是两个部分,其中最重要的不是”群体性偏见“,而是”不愿意克服“。
如果你虽然有群体性偏见,但是当与之观点不同的信息进入你的视野时,你愿意把这种信息与你原有的群体性偏见放在同等的地位来处理,那么你的思想其实还是独立的。虽然可能囿于社会环境,你暂时没有”独特“的或者”独到“的观点,但是你仍然是自由的,是独立的,是可以产生独到见解的人。
而即使你的观点并不是群体性偏见,甚至你的观点实际上是正确的(至少实际上确实比你接收到的信息正确),你也有再次反思它的必要。除非你对被带到你面前的反面信息(比如群体性偏见)有十足的反驳能力,否则你没有百分百否决它的权利。
例2你认为,人属于灵长类动物,灵长类动物属于哺乳动物,所以人属于哺乳动物。而外部信息为:人属于灵长类动物,灵长类动物属于哺乳动物,所以人不属于哺乳动物。你对外部信息的处理方法是”扯什么淡,这个观点一看就是错的,我的观点显然是正确的。“结束。那么很显然你并没有在进行独立的思考。但若是你把两个观点放在平等的地位进行考察,我觉得我的观点是对的,而外部信息是错的,但这是为什么呢?我说得出理由来吗?如果说不出来,我便开始思考并且寻找答案。在找到答案之前,并不绝对认定”我的观点相比于这个观点显然是正确的“。这时,你会在逻辑学中找到答案,你的观点属于典型的三段论,是符合逻辑的。而外部信息声称自己”符合逻辑“,但它显然不符合三段论,是不符合逻辑的。于是你的观点是正确的,而外部信息是错误的。你还可以扩展一下思维方式,在数学中找到支持你的定理:A?B,B?C,可以推出A?C。
3 寻找共识与外部信息分庭抗礼。我想阐述一下在独立思考遇到外部信息时所应该采取的处理方式。如果你非常想知道某个与你的观点相冲突的外部信息究竟是哪个对,该怎么做好呢?虽然以上我已经举了两个例子,但是还没有一个合适的总结陈词。现在我们继续用例2中的思考过程作为范例。
我们进一步延展看这个思维过程,你先找到了自己的观点和外部信息的一个共识——符合逻辑学的是正确的,而逻辑学有这样这样这样的公理,它们是正确的——这是你和外部信息的共识,而不是说这些事物本身确实是绝对正确的。;然后在这个共识的基础上反驳外部信息。如果外部信息否认逻辑一定是正确的,并且不给出它判断正确与否的理由。那么你很可能还是只好承认——虽然这个外部信息很流氓——但是它有可能是对的。只不过,它缺乏论证,也无法考察它认为它自己成立的基础,于是你无法采信罢了。
如果你自己思想体系中的核心思想遵守了以上三点,在茫茫的信息洪流中经过了多年的修正和改善,那么你很可能就可以确信自己的观点是难以被诘问所击倒的、属于你自己的观点了——既然是属于你自己的观点,那么你的思想必然是独立的。虽然有时候,尤其是遇到胡搅蛮缠的外部信息时,很可能会显得很麻烦,因而可能也会很累。但当你形成了这种中坚观点后,你对自己的人生会变得更加确定,更加有信心。
例3基督教徒常常在与我争辩的过程中,在逻辑的层面上变得词穷。于是我就会开始遇见这样的论调:
-逻辑并不是万能的,逻辑也有可能会是错误的。
-诚然如是。但既然你否认了我们探讨的共识性基础,我们又要以什么为标准来辨别你我孰是孰非呢?
-以上帝的话为准。上帝说的都必然是正确的。
-这是你的观点,不是我的观点。它不是共识。所以我只好继续问”为什么“下去:为什么上帝说得必然是正确的呢?
-因为上帝是全知全能的,又是仁爱的,他不会骗我们,也不会犯错误。所以他说的话必然是正确的。
-这个论点我仍然无法认同。那么我们又如何知道上帝是全知全能、宽厚仁爱的呢?
-《圣经》上是这么说的。
-为什么《圣经》上说的就是对的呢?
这时候常常会出现的三个回答是:
-因为《圣经》是上帝的话。(循环论证)
-你不能用理性去进行思考,而要开启你的”灵性“,去感受,这样你就会知道上帝是存在的,《圣经》说的都是真的了。(神秘学)
-《圣经》预言了blabla,真实记录了blabla,有考古证据证明blabla。(诉诸证据)
这里的前两种回答比较好对付,对于第一种情况的后续:
-你这是在循环论证。
-循环论证得出的结论也会是正确的。
-循环论证最容易制造了。上帝不存在,因为圣经写的是假的。圣经写的是假的,因为上帝说话的事情不会发生。上帝说话不会发生,因为上帝不存在。我甚至可以把这个圈子兜得更大一点。但是毫无意义。这无助于讨论。你没有给出一个可信的论证。
对于第二种情况的后续:
-哦。那好吧,等到我能够感受到的时候,我再去信吧。现在我感受不到,于是我也没法相信。
-(这种说法的基督徒往往到这个时候还会锲而不舍)你不相信的话是无法开启灵性的。你一定要诚心诚意地去相信,这样就能够开启灵性了(循环论证:不信是因为灵性未启,灵性未启是因为不信,于是回到第一种状况;或者也可以从诛心论的角度来反驳)
对于第二种情况,我们也会看到溯源找共识到了根源却仍然没有找到共识的尴尬情况:可能你的辩友,或者”外部信息“,认为神秘学的体验方式可以是正确的。但实际上你认为神秘学荒谬绝伦。这时候,你很可能不得不保持一种开放宽容的态度,承认(如果可以做到的话,最好打心底里承认),外部信息可能是正确的。你自己可能是错误的。两个世界观根本出发点不同的人,很可能无法在一个问题上达成共识。除非你们能够继续溯源,找到出发点的出发点,在那个地方找到共识。但这通常极难做到。
例4如果有人问我,为什么你认为逻辑学是正确的,不合逻辑的事物是错的?我大概会哑口无言,最终坦率地承认,至少对我而言,因为在我的知识范围内还没有一个可以脱离逻辑学的理论环境。那么我为了避免陷入完全的不可知论——显然我是不会接受彻底的不可知论的,而且即使是历史上最偏激的不可知论者,实际上都并非是彻底的不可知论者,就只好姑且认为逻辑学是正确的。
===========================例4的更新=============================
实际上,除了逻辑学之外,很显然还有辩证法作为一种论证体系。辩证法和逻辑学相比,主要的应用是:填补逻辑学中的极限问题。逻辑学由于往往是对有限问题的探讨,所以在无穷大(正无穷大或负无穷大)领域中,以及无穷小的领域中适用性较弱。
无穷大的问题,比如说,
假设有天堂。假设上天堂可以得永生。
三段论:1 心智正常的人们都试图尽可能活着。2 想要一直活着就得上天堂。3 心智正常的人想上天堂。
A:心智正常的人; B:活着; C:天堂
A想要B;C拥有B;所以A想要C。
这是许多基督徒的理论。
辩证法:
“活着”这个概念因为“死亡”的存在才有意义;“幸福”因为“不幸”的存在而有意义;“健康”因为“病痛”的存在而有意义。
如果再也不会生病了,那么健康是什么?有多少人会考虑过能够呼吸是件很幸福的事情——他们从来没有缺氧过?如果可以永远活着,那么今天和昨天没有区别,10万年后和10万年前没有区别。哪怕睡10万年,时间也不会对你造成任何影响,那么为什么活着?可以睡10万年而不需要有任何负罪感的人生和死了又有什么区别?活本来就因为死的存在才变得可贵。如果我可以,我愿意有1万年的预期寿命;愿意有10万年,一亿年,几千亿年的预期寿命,越久我越开心,但不能是永生。
若是让我不得不在永生和立刻死亡中二选一,我想我会选择立刻死亡。
在这里,我把绝对化的“无穷大”问题用辩证法而不是三段论来进行解决。很显然逻辑学在无穷大领域并不适用。
无穷小的问题,比如说,
使用两分法,则“他是邪恶的或者善良的”。
三分法,“他是邪恶的,他是善良的,他是中立的”。
在两个坐标轴上进行九分法,“他是中立善良的,或是守序邪恶的,或是混乱中立的blabla”。
在N个坐标轴上使用辩证法,他心地不坏,但总是无意间做出一些损人不利己的事情来。虽然对战友绝对忠诚,但却对异见者有着超乎想象的敌视和不宽容……
我们可以注意到,当一个问题被无限细分的时候,使用辩证的眼光去观察比较合适,而逻辑学则颇为无处置手足了。
==========================我是“为什么”============================
在上文中其实我已经论述了一点”为什么一个人应该有更独立的思想“这个问题。在这里我用”更“而不是简单暴力地把思想划分为”独立“的和”不独立“的。一个人很难做到把自己在各个方面的理解都“个性化”,总会有些不那么独立的思想夹杂在思想体系中。比如赡养父母和子女是理所应当,天经地义的。你很可能拒绝去思考这个观点背后的正确或者错误的问题。实际上,我也并不认为人必须要有一套彻底独立的思想。但是,如果你能够克服情感因素,相对拥有更独立的思想是更好的。因为独立的思想并不见得导致特立独行。
我所论述过的“更独立的思想”的一个优点在于,你可以对自己的思想体系有很高的确信度。对自己的人生的目标更加清楚,行动更加坚定,在遇到外界信息的干扰和诘问时更加不容易对自己产生怀疑。拥有更独立的思想往往能使你的人生态度更加乐观,积极和自信。
它进一步的优点在于,让你更可能避免做使自己后悔的事情。如果一个人盲目拜金了大半辈子后,有了点钱,开始闲下来想点别的事情,这才觉得自己的前半辈子根本经不住自己的审视,或许是良心上的罪恶感,或许是智识上的失落感,使他感到对许多事情无比后悔,那么就太可悲了。而一个有独立思想的人,更加明确自己所想要的,更加明确自己所做的事情是否为自己的思想所容忍,而由于第一条所说的,经过漫长时间考验的独立思想具有相对牢固的稳定性,这种对自己所做事情的把握程度在之后看来也鲜少是错误的。既然是在自己把握的状况下做的决定,后悔的可能性也就小得多了。
独立的思想更加功利的优点在于,它比不独立的思想更容易引导你走向成功。假设你和其他人所获得的信息源都是相同的,独立的思考作为一种信息处理方式,比盲目从众来得有价值,更能得出并且进一步接受新的理论,也更能发展处自己的新理论(如例1)。这种更快并且更好的思想的更新换代导致了更强的适应性和创新性,从而进一步更容易把人引导向成功。
或许有人会说,独立的思想不会导致人们因为太特立独行而丧失成功吗?我想,实际上是不会的。
例5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按照人们的理解,那些站出来大声疾呼呼吁停止大跃进和文革的,显然都是些能够独立思考的人。他们死得很惨,所以独立思考在满是愚民的环境里是不好的。
实际上,这里有两个误区:
首先,站出来大声疾呼的确实可能都是有独立思想的人的人,但并不意味着有独立思想的人都站出来大声疾呼了。大部分有独立思想的人在经过理智地判断后,认为站出来大声疾呼是危险的,而且是冒这种危险是不值得的。于是他们缩起脖子来不吭声。而且,他们意识到了这种不合理,便不像其他人那么狂热,而会开始转而思考如何在这种不合理当中保护自己。在完全相同的情况下,这些有独立思想的人比周围的人更能保护自己得多。
其次,虽然在我们看来,这些站出来大声疾呼的人是失败的,甚至可能是愚蠢的。但在他们自己看来呢?如果问当年忍不住站出来大声疾呼的人,问邓,问彭,他们会不会后悔?我想他们的回答必然是不会。在他们看来,他们坚持了他们自己的原则,向使他们人生变得更幸福的方向去努力了,大概就是求仁得仁,舍生取义之类的大义凛然的东西。
实际上,有独立思想的人只有在一种环境下会倒霉,那就是突如其来地专门针对他们的环境下。而这种环境(比如文革),就像是人种歧视或者大屠杀一样,简直就是无妄之灾。只能说是突然降临到某群人头上的不幸,而不能说是这群人的不好。
总结:在这里我把如何成为一个有独立思想的人拆分成了三个部分来回答:独立思想是什么。如何做到有独立思想。以及为什么要有独立思想。算是对这个问题给我自己提交了一份(大约还算)满意的答卷。
网友小皮鞭对[思考的人]如何成为一个能独立思考的人?给出的答复:
独立思考是建立在你有庞大知识体系的基础上的。而建立知识体系不是看一两本书就能建立的,你不仅需要广泛的涉猎,还需要精致的雕琢,组织自己的知识,训练自己的逻辑。
没有大范围高积累的知识基础,很难甄别各种观点的价值,自然容易人云亦云。
不过目前最有意思的情况是,有人读了一本书,比方说《明朝那些事》,然后通过整理和组织,提练出了自己对明朝的观点,觉得自己倍儿牛逼,特别独立思考。
另外一个人读了《明朝那些事》,又读了《万历十五年》,然后通过整理和组织,提炼出了自己对明朝的观点,觉得自己倍儿牛逼,特别独立思考,觉得前面那人是个傻逼。
另外的另外的一个人,读了《明朝那些事》,《万历十五年》,《明实录》,《永乐大典》(姑且假设他能读完),然后通过整理和组织,提炼了自己对明朝的观点,觉得自己倍儿牛逼,特别独立思考,觉得前面俩人是傻逼。
问题就来了,到底谁独立思考?我想说,都是! 但是你的知识样本量越小,你的“独立思考”越可能是偏见。在最大范围众览各种“主观”、“偏见”的基础上,你的独立思考才更有价值。
不过,很多人死在了第一步上:读书
我看书去了拜拜。
网友蒙面大侠对[思考的人]如何成为一个能独立思考的人?给出的答复:
大学时候,喜欢看哲学。看一本北大80年代出版的哲学史,里边对古希腊哲学家的思想有介绍。其中一位(赫拉克利特),原话大意是这么说的:任何一句语言判断都会有相反的判断。
这是一个天才的思想。我们说的每句话,与之对应平行的都有一个相反的陈述在那。就像人的影子,每个人都有影子,每句话都有影子。
从此之后,每说一句话我都会想想,这句话的相反方向是什么,有没有例证支持。也就是自己质疑自己。对于别人说的话,也想他的相反说法是什么,有没有证据支持。
确认和推翻怀疑的,是事实。观察和追问真实的世界,事实是什么,原因是什么。理论和事实发生冲突,坚持事实而非理论。
关于这一点,张五常说的极好:
怀疑:不要相信名校的博士,连张五常也不要相信。不是要懂经济学的管经济,邓小平学过经济吗?朱镕基学过经济吗?没有。这是感受问题。有的人绝顶聪明,经济学全部考第一也没有用的。
实证:经济学重视科学方法的原因,是作为一门实证科学,经济学的实验室是真实的世界。自然科学的从事者天天坐在实验室操作。原则上,经济学者应该天天到真实世界的街头巷尾跑。
网友蒙面大侠对[思考的人]如何成为一个能独立思考的人?给出的答复:
尼采有几句话,分享给大家:有思想的人,至少需满足以下三个条件。与人交往。看书。心怀热情。少了一条就无法进行思考。希望对大家有用!!
网友胡渣渣对[思考的人]如何成为一个能独立思考的人?给出的答复:
不要轻信这个题的答案
网友Aroundight对[思考的人]如何成为一个能独立思考的人?给出的答复:
谢邀……
估计是我在某些问题下面的坑蒙拐骗,不过我真的会让你们失望……
要会独立思考就需要有思想,有自己的价值观,但是不能歪……
最好的方法是多问“为什么”。
通常你在生活中对一些习以为常的问题问“为什么”的时候,周围的人都会告诉你,你丫没病吧?比如:人为什么要活着?人为什么要工作?
久而久之你就会认命了,这样就随波逐流,和普通人一样思考。
你需要的就是无视这些人的打击,对一些问题好好琢磨下。
但是也不能一个人瞎捉摸,瞎捉摸容易变成神棍。
思考就像搭积木一样,你只有拥有更多的积木,才能造出漂亮宏伟的建筑。
积木是什么?就是知识。
知识需要累积,需要去收集。一个文化水平低下的人在其有限的知识储备里是思考不出所以然来的。
所以要多读书,多思考为什么。
久而久之,你就会发现,这个世界并不是周围人想象的那样。
平庸的人总是大多数,他们只是活着而已。
网友蒙面大侠对[思考的人]如何成为一个能独立思考的人?给出的答复:
这个问题本身并不坏。独立思考能不能学?当然可以学。但学也有一定的条件。其实独立思考就像武侠小说里主角学武一样,首先要有学武的资质,其次要读到武林秘籍。下面详述。
独立思考需要怎样的资质?第一要聪明。这里很难去设定一个智商的标准,但是智力水平在平均值以下的,思路总不清楚的人要学也难。好比你悟性不够,给你一本九阴真经你也读不懂,读懂了也练不对,很容易出现理解上的偏差,最后走火入魔。我们说的“民科”,很多时候是实在不够聪明。人生的路有很多,没必要在学问这一棵树上吊死。第二要诚实。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思考问题的时候只考虑对与错,不考虑别人怎么看,不考虑结论对我是不是有利,是不是可以用来长脸或者装逼。用王小波的话说叫“不计成败利钝的追求客观真理”。
以我的浅见看来,聪明是天生的,诚实是儿童时期培养的,这两种潜质要改也难。有这两种潜质,才有独立思考问题的可能。比如麦田,就是既笨又不诚实的典范。这种人要思考还真不如不思考。一思考起来,于个人于社会于国家都没有什么好处。
武林秘籍有哪些?其实没有什么秘密可言,都是市面上可以轻松买到的书。作为启蒙书籍,第一要读一读王小波的杂文。王小波是那个时代的另类。在那个时代,独立思考要付出的代价是很大的。因此王小波对阻碍独立思考的东西就看得格外清楚。初学者建议把他的杂文通读三到五遍,至少看懂99%以上为止。(其实王的小说比杂文成就更高,但这和本题无关)如果看王小波杂文出现愤怒,狂躁,恶心,头晕等走火入魔的症状,后面也就不用再看了。独立思考与君无缘。
第二要读一读卡尔波普(Karl Popper)。卡尔波普提出,科学的精神不在证实而在证伪。也就是说,科学是在怀疑中前进。只有允许别人怀疑的理论(也就是理论上可证伪的理论),才是科学理论。反之就不是科学理论。比如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辩证法就不是科学理论。如果读到这里,产生愤怒,狂躁,恶心,头晕等走火入魔的症状,非要去找一找批判卡尔波普的书来缓一缓(肯定找得到。知乎上就有这种问题),后面也就不用再看了。
第三要读一读经济学入门。经济学的经典入门教程有很多,不管是萨缪尔森,还是曼昆,还是Frank和Bernanke合写的那本,都可以。经济学是一门被误解甚多的学问。因为经济学是基于理性推导,对传统价值观发起的挑战。经济学入了门,理性思考也就基本入门了。如果读到这里,产生愤怒,狂躁,恶心,头晕等走火入魔的症状,非要去找一找批判现代经济学的书来缓一缓(遍地都是),也就不用再看了。
前面说过了,科学的精神在于怀疑。任何理论不可能完美无缺,要找毛病总能找出来。但为了找毛病而找毛病,因为不喜欢某种理论而故意忽视它合理的地方,这就不够诚实。前面说过了,独立思考和不诚实者无缘。
读完了这三套书,应该说独立思考心法学到了第三层,基本入门了。对好的理论和不好的理论基本有了一定的鉴赏能力。专攻某个领域的能力已经基本具备了,要再看什么书就任你自己选择了。祝你成功。
网友River对[思考的人]如何成为一个能独立思考的人?给出的答复:
我小学的时候成绩挺不错的,同学们都认为我以后会是个医生、科学家什么的。
初中的时候成绩也还算不错,同学们都觉得我会正正经经上个不错的大学。
高中的时候成绩不行,理科尤其差,基本考个位数,可是文科,特指语文,真的算不错的,猥琐佬(高中语文老师)经常当着全班同学那个夸呀,我都觉得自己快成仙了,同学们那时候都以为我以后会是个作家或者做翻译的。
大学的时候,鉴于专业特别,并且大家都不经常上课,可能相互不是那么了解,没什么看法,但毕业之后,收到几个同学的短信说:你是个很不错的人,我不会忘记你的。
再后来,我们专业就我一个拿毕业证,我不算聪明可是挺勤奋的,所以就全过了。还有就是,我们专业一共才十几人。
大学同学们都说我是学霸了!从来不上课却也从来不挂科的学霸!
我从初中开始就干什么也单枪匹马的,我怕做事要考虑别人的感受、也怕伤害到他们,面对这样的我,他们都说:哦,她啊,很酷的,总是一个人!
我有独立的思想吗?
老实说我没有,我就觉得我这么既不打扰人自我感觉也良好,反正我没犯什么大错,也从来没人在我父母面前说我的什么话,最不靠谱的就是经常逃课去找吃的,这个我也跟我妈保证:
别管我,反正我不违反犯罪,也不做下三流的勾当,并且,毕业证我是必定拿到的,我会确保自己达到周围同龄人应该达到的标准。
我做到了,所以家人都对我很放心。并且他们也以为我是个挺有思想的人。
我高中的时候同班一个男同学有一天早上化了烟熏妆眼影来上课,我觉得他挺有思想的,我也羡慕他。
我读书时代周边的人都认为我挺有思想,认为我以后会活个人模狗样。
现在我就一普通大众。
我羡慕的他,也就一普通大众,但是看微信圈去过挺多地方的,也认识几个日本人,看样子他有很多特立独行的朋友。
他们认为的思想我没有,也不觉得自己是个能独立思考的人。
你问如何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我认为这是潜移默化以及多读书和克制。
网友孟德兄对[思考的人]如何成为一个能独立思考的人?给出的答复:
《各位,人家明明问的是“如何成为一个有独立思想的人?”而不是问“如何去独立思考?”》
首先:
“思想”是一个体系,一个由很多基础支撑起来的体系,是要通过长期的积累和筛选建立起来的东西,在人生中起到对行事、为人、思考等各方面的指导和决定作用。甚至有相当部分已经深埋在潜意识里,已经渐渐演变成被动触发的状态,以下意识、第一反应、瞬间觉得等一连串的形式反映出来。(目的是为了支撑人生在世面临所有问题的何去何从。)
然后:
“思考”更强调的是方式、方法,是针对具体情况去选择是相信既有答案还是坚持自我再过滤分析,是一种主观能动的状态,(目的是为了不被权威或者某些人蒙蔽了可能还没出现的真相。)
最后:
一、对于“成为独立思想的人”?
平时多注重积累,多看书、留心生活、善于思考、善于总结,逐渐建立起能够支撑你达到目的的思想体系。
二、对于“如何独立思考”?
碰到任何问题,先不要看答案。根据问题先自己思考一次,如果该问题中所涉及的知识自己脑中的基础不足以支撑,那么就根据所缺部分去查相关的、经得起推敲的资料。然后再继续思考,从开始的得出的大概轮廓到最终的思考结果。
这时候你可以去看所谓的答案了,看别人的分析和你有什么不一样,看是否自己还有所缺失,抑或你比别人看得更全面。
最终我想说,差不多就行了,人生在世,及时行乐,世界那么大,总有你穷尽一生也看不到、接触不到的方面。只要能得到你理想的人生状态,能够实现好的结果,如果独立思考的目的是让自己更加烦恼那要独立思考做什么?
网友闫叶星对[思考的人]如何成为一个能独立思考的人?给出的答复:
苏格拉底说过,我唯一知道的事情就是我什么都不知道。
我们都知道苏格拉底是具有独立思想的,以我的愚见,应该是他独立的思考方法所致,他提倡“辩证”,区别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苏格拉底的辩证,是对于问题证据、论据的证伪与证明(比较绕,就是证明你的证据错误,你自己的论证自然就错了,论点自然靠不住),这是苏格拉底自身获得答案的一个有力工具,当然这也惹来了杀身之祸,但是不得不说,这的确是对于独立思考非常犀利的工具。但只有这个还是不够,我们不明白如何独立思考。
想要明白如何具有独立思想,就要彻底,至少是透彻的明白何谓独立思想:有思想,并且独立:不要鄙视拆字法,这真的很有用,思想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但是就像化学的结晶一样,我们得到的往往都是一种晶体,但是一旦得到了一种特殊的(它不是杂质)晶体,它就不得不说是与众不同的,可它确确实实是这样正确的:就像平常的晶体一样的纯洁,这样,它就是一种独特的晶体,如果这个比喻成思想,那么这就是独立而与平常的结果不尽相同的。独立思想也的确具有这种特征:他并非完全适合所有时代所有场合所有政体所有群体,但是它是冷静而客观的,不与最广泛声音相同的:敢于这样,并且有这样的资本。这是我的第一条建议:想要有独立思想,就要勇敢,要敢于接受否定,要敢于承受打压,因为你没有任何恶意(独立思想的人往往是善良的);要乐观的接受你“不群”的事实。这就是独立思想的精神前提。
既然是思想,就要有它的思想前提,一个没有思想的人,遑论独立思想,所以说,单单具有勇敢的精神还不够,这都会让你容易被蛊惑,会让你容易冲动,会轻而易举的让你跪倒在石榴裙之下,所以说,具有自己的思想是必要的,而且是必须的。怎样具有自己的思想呢?我们需要有思想的深度:去看一些可以让你有深度的东西(这不是装点门面用的,却常常被拿来装点门面),比如说后现代主义哲学之父尼采的东西(尼采的东西常常被认为是反人类的,这一点我不敢苟同,在我看来他是在用极端的语言来让人类最大的发生改变),他的语言经常非常具有批判性和思辨性,当然具体内容我便不赘述,有兴趣的话可以私下探讨。他最重要的思想,我总结为重估一切价值,也就是质疑一切,重新审视。这也是哲学、治学之道。
有了深度还不够,还应当具有广度,试着去看一些比较有跨度的,比如说经济学书籍,经常做一些分析性的事务,自己平常也试着去做一些有深度的分析。
当然,有了这些,还要有的是物质前提,这就不多说了,最后,祝你能够成为你想成为的人!
网友Frank Ge对[思考的人]如何成为一个能独立思考的人?给出的答复:
我认为自己就不是一个会独立思考的人,但感觉这个问题蛮有意思的,试着说说自己的体会吧。
做任何事情先要经过自己深刻的思考。我也认为自己有好多事情都没经过深刻思考,就相信了,就像刚准备考研的那阵子,网上看别人说这个书好那个书好,然后买了几本,然后发现,这些书我能看完么?而且这些书我会看么?又看了点别人的经验发现,每个考研成功的人不是说都有一个或者说一类的方法考研成功的,而是有最适合自己的方法的,这是个很显然的问题啊,但是我刚开始为什么就没想到呢?哦,我开始就没去思考就开始行动了(盲目的想复制别人的步伐)。记得看《暗时间》的时候里面有句话挺好的:“如果你想真正得到一些知识,最好过滤一下你的信息。否则你只是在别人的思考中得意着。”
知识储备在其中有很重要的作用。这点应该也是很明显的吧。大二有段时间自己喜欢看博客,然后发现看博客很好,尤其是那些名博,里面总结了许多学习方法、思考方法。然后我就有想,看这些人的博客是有不少收获,可以看到别人过滤了他们所阅读的信息,但是别人过滤的东西就一定是错的么?或者说就一定是对自己没用的么?然后我就试着看一些博客里得出那些方法的相关书籍,发现自己也开始有自己的收获、思考与过滤了,而且慢慢的爱上了阅读(大二下以前自己真心不喜欢看书,当然现在也不是说会看书、特别爱看书,毕竟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改了的)。随着阅读的增加,思考的深度也越來越深,而且在思考多的问题上也不容易人云亦云了。
看@带三个表 的回答说“第三,我知道你们都是在应试教育下长大的,这种教育不会教你思考,更不会教你独立思考,你只要记住一些答案就可拿到研究生学历。”“只要记住一些答案就可拿到研究生学历“显然推不出“研究生就只会记住一些答案”啊,就像我前段时间听一个2013年考研讲座政治里面说的,你认为这有说的不对的想跟Party讨论,他不跟你讨论,你不愿意背他就不让你上研究生。但这不带表自己没有想法啊。
看有一些答案里面说这个问题不是个问题,答案也别听之类的。我也不知道这个算不算个问题,算不算个好问题,但我认为知乎里面很多时候分享的并不是一个问题的答案,而是一些经历或者感悟,比如【二十多岁该做些什么,将来才不会后悔?】这个问题里面赞成投票最高的,开头这个说的就蛮好:“我覺得說一些我的個人經驗,於你無用,因為環境機遇不同。(多一半,還有自我吹噓的潛意識存在)。但,我可以給你一個,我母親給過我的,非常好的建議。”而后面分享的经历和感悟就感觉不错,给人信心。
嗯,感觉自己很多事情上就懒得思考,更谈不上独立思考了,不过在回答这个问题上就思考了很多东西,感觉还蛮好的~
五 : 38如何成为一个成功的上司
第一讲 角色再造:走出传统上司角色误区(上)
一个管理者首先要学会做下属,如果不能做一个好下属,也就不可能做好别人的上司。很显然:当一个经理不是说只要头上戴一顶经理的帽子就成为经理了,只有下属心甘情愿地认同你,把你当成心目中的上司,你才是真正的上司。俗话说:“大胜靠德,小胜靠智,常胜靠和。”说的就是如何才能成为一个成功的上司,即如何具备成功的领导力?领导力不是学出来的,而是修炼出来的。管理的深处是哲学,执行的背后是文化。如何去打造一个强大的团队?如何激励我们的下属?如何提升我们的影响力?
一、管理人员的角色功能
角色是所有管理人员的第一个必修课,角色就是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行为模式。作为一个管理者通常会有多种角色。
从大的方面来讲一个管理者有两个角色,一个是管理者的内部角色,指的是协调企业内部的各种关系;第二个是管理者的外部角色,指的是管理者要协调外部的关系。为了缩小研究范围,更为精准分析管理者的角色内涵,在本文中探讨的管理者角色只选择前面的内部角色。 管理者的内部角色功能分为三种。
第一种:承上。也就是管理者同时要做好下属。一个人如果没有给你的上司做好服务,也没有资格去为人民服务。所以作为一个管理者首先要做好一个下属,履行下属的职责,承担单位的责任,执行上司的指示,达成组织的目标。
第二种:启下。管理者的第二个角色功能就是怎样做好一个上司。做好上司就是要做好组织的管理,所有的管理者不是员工选举产生的,而是组织任命的。所做的事是管理我们的团队,达成组织的目标,使得各项资源能够充分而有效地发挥。所以管理者代表的是组织,在企业中代表的是老板。
第三种:平衡。管理者的第三个角色功能是如何在平衡之间处理事情,在同事当中、同级之间如何做出处理,如何协调部门之间的矛盾等。
二、上司的角色
1.上司的职责和使命是什么?
在回答第一个问题之前可以从其他问题的答案上倒推出来。问题如下:
上司手中握有什么?答案是权利。
这个权利是谁给予我们的呢?是组织。
权利的本质是什么?事实上权利的本质是对资源支配的能力。
管理者手中有哪几种资源呢?管理者手中一共有六种资源:人、财、物、技、时、讯。人、财、物这三种资源很容易就想得到,关键是后面的技术、时间、资讯三种资源经常被人们忽略。阳光下面没有新鲜的事物,排列组合就叫创新。管理能力的高低关键就在于如何利用手中的资源。管理者的职责就是要把这六种资源进行排列和组合,让资源的价值最大化。管理者所做的事就是通过他人实现自己做事的目的。所以管理者的使命就是运用组织所给予的资源达成组织的目标。
2.上司该干什么?
很多企业的管理者都存在一个热问题,那就是弄不清楚上司到底应该做什么?
【案例】
在2000多年前的河南洛阳,中国汉朝的第一位皇帝刘邦登基大典的当天晚上他宴请文武大臣百官,当时他端出酒杯向众位大臣问话:?你们说一说为什么我能做皇帝而项羽做不了皇帝呢??
所有的大臣都端出酒杯说:?因为你大度,是一个舍得与他人分享的人,而项羽太小气了。? 刘邦却说:?我之所以能够做皇帝是因为我拥有三个人,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抚百姓、振国家、给饷银、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练百万之军,攻必克,战必胜,吾不如韩信。此三人皆人杰也。?
张良又叫张子房,在现代的在企业中相当于策划总监或者项目总监的级别;萧何在现代的在企业中相当于分管行政、人事、财务的总监;韩信在现代的在企业中相当于带兵打仗的营销总监。
刘邦的意思是因为自己会用人才能够坐上皇帝的位子。
企业界中有一位出色的领导就是深圳万科的王石,他的一个业余爱好是爬山。后来记者问他:“王总,我们整天在企业中都找不到您的身影,一看新闻报道才知道您又去爬山了。您在外面征服了一座又一座的山头,在企业中您都干什么事呢?”王石不假思索回答了三句话:“我在企业中只做三件事:第一件事,我决定这件事做不做,这叫决策;第二件事,我决定这件事由谁来做,这叫用人;第三件事,不管这件事是谁做的,只要他做错了,我都承担责任。”
王石的话给了企业界中的领导们和上司们一个很好的答案,上司应该做的事情就是决策、用人、承担责任。联想集团的总裁柳传志也说过他在企业中做的事情就是定战略、搭班子、带队伍。
海尔集团的张瑞敏说:“我在企业中是一个牧师,一个传教士,一个布道者。”
所以企业中真正的领导、真正的上司都不是去亲历亲为的去做事,而是善于利用资源实现组织的目标。
三、常见的角色误区
领导的正确角色已经在上面有所涉及,下面列举的就是上司常见的角色误区。
1.做业务员
上司经常犯的第一个错误就是扮演业务员的角色,凡事都要亲历亲为,对下属和工作管得太严、管得太细,不懂得授权。特别是企业中的很多中层上司大部分都是由于基层员工提拔起来的。
企业中提拔一位员工成为管理干部一般是基于三种条件,第一个条件是这个人的业绩好;第二个条件是这个人在组织当中的工作时间长;第三个条件是这个人对企业比较忠诚。这样提拔干部通常会产生的一个结果就是企业少了一个优秀的员工,多了一个糟糕的管理者。比如一个人在企业中财务会计工作做得不错,因此被提拔为财务经理,结果企业少了一个优秀的会计师,多了一个糟糕的会计部经理。
很多管理者从低的岗位走到高的岗位以后都没有完成由管事到管人的转变,没有完成由技术到管理的转变,因此才会造成上面的结果。同时被提拔的员工由于受到组织的信任,因此会加倍地努力工作。很多人做了领导以后再也没有节假日,再也没有星期天,自己变得越来越忙。当下属下班去唱卡拉OK娱乐的时候,领导还在工作岗位上忙碌。其实组织既然把你放到管理的岗位上,目的是让你带好一个团队,而不是让你自己更加努力地去工作。
2.做教父
上司常犯的第二个错误就是习惯做教父,眼里容不得沙子。之前说到过一句话:管理的深处是哲学,执行的背后是文化。哲学是一种智慧,一个很简单的例子,你去抓一把米,如果手太松米就会全部漏下去,如果手握得太紧米也会从手缝中漏掉,要想抓多一些米,就要抓得不松不紧,手的力度刚刚好才对。管理也是同样的道理,讲究的是一个度的问题。
【案例1】
我曾经在广东东莞的青溪镇上遇到这样一件事,镇上有一家台资企业,这家企业是做电子元件的,所做的产品都要出口。清溪镇距离深圳的盐田港比较近,镇上专门设有深圳盐田港办事处,所以企业所有的出口业务都是在深圳盐田港办理的。一次我和这家企业的老板在办公室谈话,期间一个小伙子推门进来,这个小伙子是这家台资企业的报关员,他推门进来之后一脸抱怨地跟老板说:?曾总,负责报关的财务主管跟我说这次的报关需要到虎门去报,是这样吗?不能像往常一样在镇上的办事处办理吗??
老板一脸地严肃回答他说:?是的,这一次报关你需要到虎门去报关。?既然老板这样回答,小伙子也没能再说什么,转头就出去了。回过头来这位老板跟我说:?娄老师,你可能认为我们这次报关是要有什么小动作,其实不是的,我们所有的手续都是正常的,没有任何问题。?
我说:?到虎门报关是舍近求远,你们的镇上不都有盐田港的办事处吗?为什么还要到虎门去报呢??按照正常人的思维肯定会想到这次报关里面有猫腻。后来这位老板跟我解释了事情的原因。
前几天老板到财务部门去查票据,偶然发现刚才这个报关员两个月来报销的一些票据,其中有几单吃饭的票据号码是连号的,加起来大约有三千块钱。当时小伙子的借口就是招待海关有关人员吃饭的票据,说需要跟海关联络联络感情。这位老板审批的时候没有在意票据的内容,现在才发现里面是有问题的,这些票据一定是假的。于是老板想给这个小伙子敲一下警钟,故意让他到虎门去报关,在那边的海关我们给
他找了一个熟人,报关的时候一路绿灯,各种手续很顺利就通过了。回来以后小伙子又找老板去签字报销,这次报销十分顺利,小伙子的票据就很少。于是老板借此机会说:?你看虎门海关不用我们请客,也不用我们送礼,办事还十分顺利。镇上的海关好像这一段时间却不断地让我们请客送礼,你去跟镇上的海关打个招呼吧,如果往后他还叫我们请客送礼,我们就不在镇上报关了,宁愿舍近求远改去虎门。?
小伙子见此情景只好点头说:?好。?
没过两天小伙子跑回来跟老板说:?老板,我已经跟镇上的海关人员说过了,他们也不想舍弃我们这样的一个大客户,往后也对我们大开绿灯,咱们不用再请客送礼了。?老板当然明白怎么回事,只说:?好。?
以后小伙子再去报关回来的票据让老板审核的时候,老板留心看了一下,果然再也没有出现过造假的情况。
到现在可能老板也不知道那三千块钱的票据到底是怎么回事,我说:?曾总,你为什么这样做呢??这位老板回答我说:?娄老师,这3000块钱有可能确确实实是他从自己的腰包里掏出来的,请客人吃饭娱乐一下总是需要花费一些钱的,这也很正常。只是小伙子回来只好不好意思跟老板去解释,如果真的是这样,而作为老板又非要把这些看似造假的票据甩出来,让小伙子一张一张解释清楚票据连号是怎么回事。小伙子为了自己的清白会实话实说,如果是为公司花费的,当然应该报销,如果是他为自己图谋一点私利,这时候也会千方百计编造一个谎话出来说这些票据是给公司花费的。如果老板这样做,就等于明明白白地把怀疑摆了出来。小伙子出了门之后心里肯定会想:‘没想到我对企业这么忠诚,喝酒喝到胃出血,老板还在后面查我的帐,真是气愤。’从此以后小伙子会由忠诚变得不忠诚,为企业做事的时候再也不会那么上心了。如果因为这件事让小伙子认为企业和老板都对自己产生怀疑,不信任,很有可能会造成他的离开。这对企业来说也是一种损失。?
所以不管这几张票据到底是真的为企业花费的还是小伙子个人花费的报销,既然已经是过去的帐,作为老板就不会再去仔细追究翻旧账,而是采取旁敲侧击的手法,让小伙子自己体会到不应该随便拿票据到公司报销。事实也证明小伙子认识到了这一点,在后面的工作中就注意了不会再乱报销费用。其实下属有这样的做法,企业也是有责任的,说明存在管理漏洞,所以上司应该给下属自动纠正行为的机会,而不是马上就找个理由辞退他。这就是用人的艺术,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第二讲 角色再造:走出传统上司角色误区(下)
【案例2】
曾经有另外一个小老板跟我说过一件事,他说:?我这段时间辞退了17个销售人员。?
我问他:?为什么辞退这么多人??
这位老板说:?这些销售人员来我的企业才做了几个月就在外面有兼职的行为。而且有些人外面办事回来报销票据会多报一些自己的费用,甚至报销的出租车票据都是连号的。这样的情况只要被我发现,一律辞退处理。?
这位老板还跟我抱怨说现在的员工职业化程度都这么低,以后还怎么用人呢?
当时我直接跟这位老板说:?如果按照你这样的处理方法以后就不要用人了,自己去做好了。其实你没有懂得凡事不可能都亲力亲为,员工和企业之间始终都存在着博弈。?
这位老板听了之后很困惑地问:?那我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我回答他:?你最主要的问题就在于长了一双火眼金睛的眼睛,你就当看不到这件事不就可以了吗?就算是看到了,关键在于怎样处理这件事。如果你发现一个员工在外面兼职就马上辞退,以后你就没人可用。在你知道员工这种行为的情况下如果处理这件事就是一门管理的艺术。处理办法可以有很多,比如你可以在公司的会议上提到说这一段时间我们发现有个别的员工在外面有兼职的行为,不要认为这个事我不知道,希望有这样行为的员工立即改正,下不为例,如果日后还被发现的话将会严肃处理。?
如果老板能够这样对员工进行提醒之后,有兼职行为的员工肯定会有所收敛,进行改正。如果员工多次都不改正,这样的人就真的不能再用了。作为一个上司,一个领导如果不知道自己的员工往兜里偷偷装了一块钱,将来就是一个无底洞和巨大的隐患;如果知道员工偷偷给自己装了一块钱就立即辞退他,你这个领导就没人可用了。所以郑板桥有一句话叫“难得糊涂”,做上司的一定要记住:聪明是一种智慧,糊涂是一门艺术。
3.做“三拍干部”
上司容易犯的第三个错误就是产生官僚思想,简单说就是成了“三拍干部”,决策的时候拍脑袋,表态的时候拍胸脯,出了问题拍屁股。
管理者是用来承担责任的,组织出了问题,团队业绩欠佳,所有的责任最终都是管理者的责任。员工有问题,是上司选错了人,用错了人。如果你是一个“三拍干部”,就不能责怪下
属的工作没有做好。俗话说:“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侍。”一个优秀的员工需要辅佐一个好的上司,如果一个下属跟了一个不愿意负责任的上司,这个下属也不会尊重和忠诚于他的上司和企业。
4.做自然人
上司的角色中第四种常犯的错误叫做自然人,意思是把自己混同于普通的老百姓,忘记自己头上还有一顶官帽。既然做到了上司的位置,说话的时候要符合上司的身份和角色,当你的下属骂公司的时候你不能跟员工一样去这么做,不能跟员工一块去议论公司的是是非非;当员工抱怨公司的时候你不是跟他一起附和,也不是保持沉默,而应该耐心地给员工解释。
比如公司这一段时间出台了一项制度,很多员工都抱怨这个制度太严格,很难做到。你作为一个部门的主管听到员工抱怨的时候如果也跟他们一样去抱怨,这时候你就犯了自然人的错误,混淆了自己上司的身份。当然你也绝不能对员工说他错了,不要跟员工造成绝对的对立。你应该采取的行动就是跟员工解释,公司既然出台了这样的制度,肯定有它的合理性,在制度没有修正以前员工就应该先遵守。我相信如果制度本身有问题,公司的高层领导一定会做出修正的。
所以作为上司既不能把自己混同于普通员工,又不能造成和员工的绝对对立,这就是上司的生存之道。上司要避免这四种常犯的角色错误,摆正自己的位置。
四、 上司角色的回归
既然上司有上面几种常犯的角色误区,就要想办法找到正确的角色定位,这就是上司角色的四种回归。
1.人力资源经理
一个上司首先应该是一个称职的人力资源经理,一个企业的总经理首先应该是企业的人力资源经理,一个部门的经理首先应该是部门的人力资源经理。也就是上司要完成由管事到管人的转变。
做人力资源经理就要做好四件事,分别是如何选人、如何育人、如何用人、如何留人。人力资源管理有三个要点,第一点要把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位置上。我们必须要承认人的能力是有差异化的,有很多人是天生的,比如刘翔的老师不可能再培养出第二个刘翔,世界上也很难再有第二个菲尔普斯。一流的人才是天生的,二流的人才是发现的,三流的人才是培养的。所以上司去选人、用人的时候应该把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位置上,有些人适合做财务,有些人适合做营销,如果放错了位置就很难产生好的绩效。
人力资源管理的第二个要点就是让合适的人与合适的人组成一个团队。比如你把小张跟小李放到一块结果干得一塌糊涂,但是小张跟小王放到一块就干得非常优秀。可见人是讲缘分的,工作中的合作伙伴也不例外。1加1不是简单地等于2,有时候1加1等于负2,有时候等于0,最大的可能就是让1加1等于11,发挥最大的能量。上司要善于把人排列组合,让合适的人与合适的人组成一个强有力的团队。企业往往在选择人的时候发现这个人的能力很强,认为他可以承担岗位的职责,但是进到企业之后发现他在这个团队里的表现平平,不是他的个人能力问题而是人员匹配出了问题。
《西游记》中师徒四人这个团队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如果从性格类型上来讲唐僧是一个完美性格的人,孙悟空是一个力量型的人,猪八戒是一个活泼型的人,沙和尚是一个沉静型的人。如果从气质类型上来讲唐僧属于抑郁质,孙悟空属于胆汁质,猪八戒属于多血质,沙和尚属于粘液质。如果从人力资源的角度来讲孙悟空的最佳助手应该是沙和尚,因为孙悟空做事果断,性格比较急躁,而沙和尚沉稳,默默无闻,刚好弥补孙悟空的性格缺陷。但是作为团队领导的唐僧每次都让孙悟空找猪八戒做助手,唐僧存在的目的就是产生矛盾,起到领导的作用。事物是在矛盾之中发展的,没有矛盾事物就很难获得发展。所以没有矛盾制造矛盾,有了矛盾解决矛盾,这就叫领导艺术。
人力资源管理的第三个要点也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最高境界,那就是企业文化的管理。企业中真正有执行力的人是那些“恐怖分子”,假如一个团队的上司把成员都打造成“恐怖分子”,这个团队将会非常有执行力。恐怖分子的特征就是有坚定的信仰,会毫不犹豫去执行任务。所以人力资源管理的最高境界是企业文化的管理,管理员工的信仰,管理员工的忠诚。
2.领导
上司的第二个正确角色是成为一个领导。领导是能够影响他人的人,能够振臂一呼,应者云集,这不是靠手中的权利,而是靠人格魅力。一个人的强大不是外在的强大,而是内在的强大。所以领导不是学来的,而是修炼出来的。古典著作《三国演义》中的刘备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当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孙权拥有江东一片沃土的时候,刘备还在大街上卖草鞋。一个卖草鞋的刘备后来通过赤壁之战才和曹操和孙权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一个真正的上司内心应该是怎么样的?什么叫:“英雄腹有良策,包藏宇宙之机”?什么是英雄?曹操说:“一个人的强大不是外在的强大,而是胸怀大志,腹有良策。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当时的刘备只是一个小小的使君,这时候曹操就看中他是一个大英雄。
3.教练
上司的第三个正确角色应该是要成为一个教练。俗话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一个上司的下面没有后来人跟上,没有培养出人才,就等于对企业不孝。领导者就是要把被领导者培养成领导者,所以上司要作为下属的教练去育人、培养人。
4.部门经理
上司的最后一个正确角色就是本职位的角色,前面三种角色关注的都是人,而最后这一个角色关注的才是事。比如你是一个生产部的经理,首先你就是生产部的人力资源经理,第二你是生产部的领导,第三个你是生产部的教练,最后你才是生产部的经理。作为上司要正确认识本岗位的角色,才能做好上司应该做的事。
五、上司角色的七大变化
新型的上司要完成七大角色的转变,具体转变形式如下:
在工作内容上,从做业务到做管理;
在实现方式上,从野牛型到野雁型;
在工作方式上,从个性化到组织化;
在人际关系上,从感情关系到事业关系;
在目标上,从个人目标到团队目标;
在工作力度上,从守成到变革;
在管理方式上,从指挥到授权。
这七大角色转变最重要的内涵是要完成由管事到管人,由技术到管理的转变,所以在职场之中上司只有认清了角色才能做对事。
第三讲 管理下属:影响力就是领导力(上)
领导是能够影响他人的人,举个例子,小孩子对他爸爸说:“爸爸,我要吃麦当劳。”爸爸如果带着这个小孩子去吃了,某种意义上说小孩子就是他爸爸的领导。所以戴了一顶上司的帽子不一定就是真正意义上的领导,要让人心甘情愿地追随你,具备了对他人的影响力才是真正的领导。
每一个上司手中都握有两种权利,一种是组织所给予我们的法定权,一种是内心所产生的人格魅力,后者才是上司真正的影响力所在。
一、管理与领导
管理就是通过他人实现自己做事的目的;领导就是影响他人。管理者与领导人有不同的责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个管理者要做的事情和承担的责任——
? 制定年度的目标计划
? 制定获利目标计划
? 人力资源的管理
38如何成为一个成功的上司_李湘南
? 组织管理
? 绩效管理
从上面可以看出,管理者关注的重点就是一个字:“事”。管理所做的事就是去控制“事”的发展。
一个领导人要做的事情和承担的责任——
? 愿景规划
? 策略规划
? 制定企业目标
? 建立企业文化
? 提升领导力
从上面可以看出领导关注的是人,领导要去对他人施加影响,领导的本质就是如何激励下属。我们现在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这个时代带给我们的变化就是信息对等。人们都知道权威是神秘感的产物,没有了神秘感就没有了权威。而知识经济时代带给我们的就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掌握的信息对等了,让管理者在被管理者面前变得不再神秘。所以杰克·韦尔奇说过一句话:拿起领导,放下管理。意思是新型的管理者必须由控制走向影响,由前台走向幕后。因为你手中的权利在失效,动不动就使用惩罚权、奖赏权已经逐渐失去功效,管理者不再具有权威。这时候你必须要由一个管理者转变成为一个领导者。
领导者需要兼备内圣和外王,内圣就是要修炼自我,外王就是要通过自己的领导艺术和领导方式实现影响他人,达到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效果。
二、理想领导者的“6P”特质
所谓特质就是一个人区别于别人的气质和性格,特质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个专业术语,指的就是一个人的性格和气质。
一个理想的领导者需要修炼内心,需要具备“6P”特质。
1.领导远见(Purpose)
领导首先要具备的特质就是领导远见,远见是一种前瞻力。记得中央电视台曾经播放的一句广告语说:因为站得更高,所以看得更远。思维的高度决定了人生的高度,脑袋决定了口袋,思路决定了出路,格局决定了人生。所以一个企业能做多大,不取决于企业有没有钱,而是取决于老板的胸怀有多大。毛泽东同志当年的胸怀是要推翻三座大山,推翻旧世界,所以能够带领全国人民建立一个全新的国家。
我建议企业的老总一年中至少要离开企业两个月,到外面去看看,否则整天待到企业里,只会“不识庐山真面目,只因身在此山中。”到外面去看看世界,反思检讨一下,经过一段自我提升的历程就可以开阔眼界,这样才能看得更高、更远。
2.领导热情(Passion)
领导的热情指的是一种感染力。俗话说:三分专业,七分悟性;三分侠气,七分真气。领导人没有必要去学很多东西,有学历不等于有文化,关键在于能否用到所需之处。曾经有一位北大毕业生写了一本书叫《北大毕业等于零》,还有人统计从1997年高考到2008年全国的高考状元没有一个人在各行各业成为真正的领头人,到社会上往往是老师喜欢的学生为老师不喜欢的学生打工。所以说很多人不具备丰厚的人文知识,但是能够成为很成功的人。
《易经》上说:“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它的意思是利用人文来对人进行教化。文是一个名词,指的是知识;化是一个动词,就是要转化。
【案例】
有一次我去江苏科研院讲角色管理课程,课间休息的时候一个博士生问我:?娄老师,您刚才课堂上讲了一句话我想跟你探讨一下。在讲上下级关系的时候您说上司永远是对的,上司他也是人,是人都会犯错误,对吗??
我说: ?对。?
他继续问:?那你为什么说上司永远是对的呢??
我说:?你这种思维叫科学思维,我这种思维是人文思维。?
如果按科学思维去做事,只能对机器去讲道理了。上司当然会犯错,但是有些时候把它说出来就会很难做,看透别说透才是好朋友。如果你明知道上司错了,还要说出来叫他下不了台,这就是你自己的问题了。有问题不说是对工作不负责任,但是不懂得怎么说却是对自己不负责任。所以人人要学会自我保护,这就叫人文知识。
我们发现很多人科学知识太多,人文知识不够。特别是很多做领导、做上司的人跟人打交道的能力严重缺乏。人是一种情感丰富的动物,所以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要不断地根据对方的情感变化调整方式。
如何增强人文知识呢?这里介绍十项修炼:琴棋书画剑,诗歌茶酒花。这些都是领导的必修课,能够修身养性,开拓你的视野和格局,强化谋略能力。比如有的领导连“同意”这个词都写不好,又怎么把这个领导当好呢?喝酒、喝茶也是一种文化,“万丈红尘三杯酒,千秋大业一壶茶”。中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李白斗酒诗百篇,英雄壮行要喝酒,表现的都是三分侠气,七分豪情。有一次晚上我在广州跟妻子在珠江边上喝酒,这时候有个卖花的小女孩走过来对我们说:“先生买束花吧,新鲜的玫瑰花。”我说:“我们都老夫老妻了还买什么花?”结果这个小女孩突然冒出来一句话:“你们人老心不老,看看你们还在喝红酒,激情还在。”听小孩这么一说我立马就买下了几朵花。
很多人都没有一点业余爱好,除了工作还是工作。这样做并不能帮助你修炼成为很好的上司,相反,古语说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只有寄情于山水之间,心灵才会得到释放,才能产生灵感,胸怀获得提升。
3.自我定位(Place)
每个人都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一个领导不是什么都会的全能人才,而是应该“两利相交取其重,两害相交取其轻”。“舍得”的真正含义就是没有舍就没有得。很多人什么都想去做,什么都想去学,结果是什么都没有做成,也没有学会。领导的任务就是决策、用人、承担责任,如果领导整天跑去听财务的课,回去以后说财务总监做得不好,这会给管理带来反效果。老板只要学好人力资源,懂得管人就行了。如果领导去学下属的专业,回来指导下属工作,就会严重阻碍下属在工作岗位上的发挥。所以毛泽东同志说:“只有外行才可以领导内行。”
工作中有两种笨蛋,第一种笨蛋就是出色地完成了自己不该做的事,属于典型的角色错位;第二种笨蛋就是出色地学会了自己不该学的东西。生命是有限的,知识是无限的。不能拿有限的生命学无限的知识,而是要找到自己的定位。
4.优先顺序(Priority)
上司要学会时间管理,很多上司走不出三个字的困扰:忙、茫、盲。整日忙于工作,又感到茫然,没有目标;尽管这样还在盲目前进,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其实一个领导人最主要的就是时间管理,要解决上面的困扰,必须用最后一个“盲”着手,首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确定正确的目标,才能找到正确的工作方法,从而解脱出来。
很多上司在企业中都是消防队员、救火员,哪里出现问题就出现在哪里。一个领导人的时间应该放在重要而不紧急的事,而不是整天去救火,把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都花费在紧急而不重要的事情上面。
其实很多人没有把自己管理好,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习惯,时间管理就是自我管理,管不好自己又怎么能指望管理他人呢?所以做上司的人首先要让自己从“三忙”当中解脱出来,才能更好地指导下属工作。
5.人才经营(People)
什么叫经营?“经”就是销售,“营”就是策划。领导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用人,在如何用人上面需要谋略布局,进行策划,把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位置上,让合适的人与合适的人组成团队,管理人员的信仰,让人才发挥他的最大价值。
只会自己做事的人不适合做领导,一个好的领导一定知道如何用人,领导的本质是激励,重点是用人。
6.领导权力(Power)
上司必须明白自己手中握有两种权利,一种是组织给予你的法定权,另一种权利是自身修养所引起的强大的人格魅力,作为上司要平衡这两种权利该如何使用。
如果一个领导不懂得手中的权利,没有运用权利叫无能;懂得了手中的权利但是没有去利用,只是用了个人的影响力叫善良;懂得了权利又故意去用叫超重;不懂得权利又去滥用手中的权利叫霸道。做领导就要做善良的领导,要做到“王道之后的霸道,谦和背后的实力。”
第四讲 管理下属:影响力就是领导力(下)
三、领导的五种行为
领导的“6p”特质体现的是内在的修养,而外在的魅力需要通过行为来体现。内外结合才能达到内圣和外王的效果。下面就要讲到作为一个称职的领导应该具备的五种行为。
1.共享远景
领导一定要学会与下属共享远景,用通俗的话说就是给下属画饼,学会讲故事。没水平的领导讲道理,有水平的领导讲故事。
曾经海尔的张瑞敏就成功塑造了一个管理故事,当时海尔质量检查检查出一批不合格的电冰箱,张瑞敏令职工把不合格的冰箱抬到院中,又令职工将其砸毁,说如不合格的产品流到市场会影响海尔声誉,还会占据海尔合格产品的市场份额。当海尔的老工人举着大锤把这76台冰箱砸成了废铁的时候,海尔人在这种砸冰箱的事件当中砸出了志气,砸出了威风,砸成了中国行业家电行业的NO.1。后来外面铺天盖地的报道都展现了海尔追求质量的远大理想。
张瑞敏讲的第二个故事是这样的,在厦门一个老伯家的海尔空调坏了,海尔的厦门分公司上门维修发现没有需要的零配件了,正巧赶上炎热的夏季,老伯身体不舒服,于是维修人员打电话到海尔总部,海尔总部得知这一情况马上派出了一个人员带着零件从青岛坐飞机到厦门,几个小时以后老伯安心地用上了空调。这虽然是一个很小的故事,但是能够说明海尔人服务态度好,真正应了那句广告词:“真诚到永远”。
员工对企业的忠诚是需要文化熏陶的,要让每一位员工感受到企业的文化与愿景。海尔曾经有一位女工得了白血病,全公司的人都为她捐款。最后这个女工在弥留之际对家人唯一的遗言是在自己死后要让灵车从海尔的门口走过。
实践证明有故事的企业被人记住了,没故事的企业被人忘记了。一个企业有没有文化就看这个企业有没有故事。企业与员工共享愿景才能赢得员工的忠诚。
2. 挑战现状
领导的第二种正确行为就是挑战现状。人们都知道长江的水从来都不会发臭,因为它在流动。“户枢不蠹,流水不腐”,只有经常活动的东西,才最有生命力,人的头脑和思维也是一样,只有那些善于开动脑筋,跟上事物发展变化的人才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华为的老板任正非就是时常挑战现状的人,在华为业绩蒸蒸日上的时候写下《华为的红旗能打多久?》《华为的冬天会到来吗?》等各种充满危机意识的文章,号召全体员工要时刻具备危机感。
海尔的张瑞敏也说过:“几十年来我没有一天成功的感觉,永远是如履薄冰,战战兢兢。”
微软的比尔·盖茨说:“微软离破产永远只有18天。”这些优秀的企业老总们整天都喊着狼来了,就是要打造能上能下的危机机制,让企业永远处于活跃状态。
优秀的员工不是培训出来的,而是折腾出来的。在企业中要不断地进行流程再造,领导要带领你的部下时刻挑战现状,让企业充满战斗力和迎难而上的精神。
《三国演义》开篇的第一句话就是: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国家的组织结构也是这样,企业的内部组织同样如此。企业中一定要有矛盾存在,才不至于变成一潭死水。人有一种天性就是无事生非,没能力的员工是找事,有能力的员工是惹事。领导要做的三件事就是:第一,布置任务;第二,提供资源;第三,检查任务。
【案例】
挪威人喜欢吃沙丁鱼,尤其是活鱼。市场上活沙丁鱼的价格要比死鱼高许多。所以渔民总是千方百计地想法让沙丁鱼活着回到渔港。可是虽然经过种种努力,绝大部分沙丁鱼还是在中途因窒息而死亡。但却有一条渔船总能让大部分沙丁鱼活着回到渔港。船长严格保守着秘密。直到船长去世,谜底才揭开。原来是船长在装满沙丁鱼的鱼槽里放进了一条以鱼为主要食物的鲶鱼。鲶鱼进入鱼槽后,由于环境陌生,便四
处游动。沙丁鱼见了鲶鱼十分紧张,左冲右突,四处躲避,加速游动。这样一来,一条条沙丁鱼欢蹦乱跳地回到了渔港。这就是著名的?鲶鱼效应?。
当一个组织的工作达到较稳定的状态时,常常意味着员工工作积极性的降低,“一团和气”的集体不一定是一个高效率的集体,这时候“鲶鱼效应”将起到很好的“医疗”作用。一个组织中,如果始终有一位“鲶鱼式”的人物,无疑会激活员工队伍,提高工作业绩。
员工没有危机感,企业就有了危机感。所以作为企业的领导要不断地在企业中制造危机,办法可以有很多种,第一种制造危机的办法就是引入空降兵;第二种办法就是再造组织架构和流程,在企业内部打破游戏规则。第三种办法就是引入考核,员工不会做领导希望做的事,只会做你检查的事,所以要把考核纳入到日常工作中去。
3.使众人行
领导应该具备的第三种行为就是使众人行,意思是拥有一种让众人前进的力量和魅力。有一句诗是 “草色遥看近却无”,意思是春天草发芽的时候从远处看去郁郁葱葱,走近了看就没有那么好看了。所以距离会产生美, 俗话说“自家门口没风景,朋友圈里无伟人”。只有恰当的距离才能够产生美,所以一个有魅力的领导一定是跟员工有距离的人,一个领导不能让下属去爱,也不能让下属去恨。应该保持一点神秘感,跟下属保持恰当的距离。
曾经火爆荧屏的一部电视剧《亮剑》里边的李云龙跟下属沟通的时候就注意到了这一点。跟下属能很亲近,同时又能拉开距离,让下属看不透,所以才能具备带队的能力。
4.激励人心
领导还必须做的第四种行为就是激励人心。成绩是总结出来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道路是曲折的,前途光明的。一个称职的上司永远不要带给员工负面的消息,士气可鼓不可泄。如果让员工产生负面情绪,企业就要背负很沉重的前进步伐,可能会走得更艰难。
如果这段时间公司发不下来工资,上司不能按照实话跟大家说企业亏损了,而是要说会计的账还没有整理好,等过几天一定会发的。成绩总是会有的,需要所有员工的共同努力,我相信当员工都带着这样激动的情感为工作奋斗时,企业肯定会成功的,这就是激励的力量。
5. 以身作则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领导要学会如何成为员工的榜样,如果一个领导能够每天比员工提前到公司上班,肯定比三令五申、颁布各种制度、罚款等手段要更加有效果。如果领导每天都迟到,又怎能让员工按时打卡上班呢?
共产党人为什么有执行力?为什么能够战胜国民党?因为共产党人在冲锋陷阵的时候都喊着“跟我上”,而国民党的将领喊的都是“给我上”。所以,优秀的共产党员要冲在前,当模范先锋队。企业领导和上司要事事以身作则,在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才能对下属产生更大的影响。
没有影响力也就没有领导力尤,这个时代很多做上司的人都在感叹谁拿走了领导手中的奶酪?其实不是谁拿走了,而是你自己弄丢了。你手中的权利不再有神秘感,你的权利在失效。在信息化时代我们管理的员工都是知识员工,他们的一个特点就是自我管理增强了,不需要上司再去对他指手划脚,上司更多的是需要靠人格魅力去影响下属。放下管理,走出传统的领导角色误区,成为一个新型的领导才是现在必须做的。
第五讲 狼性文化——打造一个强大团队的哲学(上)
狼,是陆地上生物最高的食物链终结者之一。由于有狼的存在,其他野生动物才得以淘汰老、弱、病、残的不良族群;也因为有狼的威胁存在,其他野生动物才被迫进化得更优秀,以免被狼淘汰,所以狼使生态处于一种平衡状态。没有狼的存在,生态上将出现莨莠不齐、传染病众生的局面,不利于生命的稳定、健康的平衡发展。况且狼是群居动物中最有秩序、纪律的族群。
——阿奎利斯〃爱克斯
一、狼性十大原则
阿奎利斯·爱克斯是世界上著名的狼研究专家,他通过研究发现狼这种动物具有非常高的团队精神,遵循着很高的纪律性。前面说过一句话:管理的深处是哲学,执行的背后是文化。作为一个上司如何打造一个团队呢?一个上司在打造团队的时候,团队控制要靠一把无形的手,是一种文化,而成功的团队往往具备典型的狼性文化。下面就具体研究狼性的十大原则。
1.忍辱负重
狼不会为了所谓的尊严在自己弱小时攻击比自己强大的东西。 领导者必须懂得从小到大是一个对伟大原则的养育过程,要像一个母亲一样勇于牺牲。
要想真正培养团队的精神,那靠的是一种文化,这个伟大的原则就是团队的信仰。世界上有三大终极组织,第一大终极组织是宗教,这个组织靠信仰;第二大终极组织是军队,军队一靠信仰,二靠纪律;第三大终极组织是家庭,家庭靠的是血脉。这三种组织都是行动力非常强大的,要将团队打造成为有执行力的团队,可以参照上面这三种组织的模式,第一,上司可以把团队打造成宗教式;第二,上司可以把团队打造成军队式;第三,上司可以把团队打造成家庭式。无论你把团队打造成哪一种模式,都会形成强大的执行力和战斗力。
军队为什么会有执行力?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有一期是军旅作家王树增讲长征,讲到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时候提到现在有很多军事专家到现场去察看,如果根据当时形式分析飞夺泸定桥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当时背景情况是国民党把上面的木板全部掀掉了,只剩下铁索链子,下面就是滔滔的江水,对面是敌人的桥头堡随时准备机枪扫射。在这样的情况下22位勇士身披大刀,手拿冲锋枪匍匐前进,最终夺下了这座桥。所以飞夺泸定桥的成功更是精神的胜利,是信仰的胜利。
有一首诗叫“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这就是共产党人的信仰。优秀军人的出现不是以个体形式出现的,而是以集体形式出现的。为什么在集体之中容易产生英雄?因为集体中人与人之间可以互相感染。在这个世界上无论是金钱还是法律都不能控制人的灵魂,能够控制人的灵魂的是信仰。所以做团队的领导首先要做的就是在这个团队中建立一种魂,一种精神信仰。
美国的迈克公司说:“我们坚信医药是用来治病救人的,所以我们不去追逐利润,利润自然会随之而来。”
世界上最大的连锁店不是沃尔玛,也不是麦当劳,而是释迦牟尼的佛教。世界上很多富豪从事慈善事业,捐款建立基金会,这些该如何解释呢?企业经营的本质不是经营商品,而是靠文化、信仰经营人心。外部是经营客户的人心,内部是经营员工的人心。
世界上伟大的公司之所以强大最终是文化的强大,只有文化是不可以被模仿的,只有文化才是企业真正的核心竞争力。一个上司要想打造一个优秀的团队,就要像狼一样忍辱负重去培养企业文化,可能要做出牺牲眼前利益的决策,从而建立一个伟大的原则。
2.整体至上
在夜里,没有哪一种声音比狼群异乎寻常的音乐般的嚎叫更阴森、凄楚、可怕而又动听的了。当狼在一起嚎叫时,它们仿佛在宣告:“我们是一个整体,虽然每种声音都各有不同,但我们是一个整体,所以最好不要惹我们。”
领导最大的使命就是使员工听到公司强大的声音中也有自己的那一份。看一个企业是否优秀就看这个企业的员工下了班是否愿意穿着工作服走在街上,如果企业的员工穿着工作服走在外面觉得很自豪,这个企业一定是优秀的。如果他见到朋友能够很自豪地说我在某某企业上班,这个企业一定是优秀的。
所以一个企业、一个团队要去关注每一个员工。当经济危机来临时,企业该怎么过冬? 其实所谓过冬不外乎要做到三点,第一点就是培养忠诚的客户;第二点培养忠诚的员工;第三点进行流程再造。
企业文化是什么?企业文化就是要解决四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我们如何对待社会?第二,我们如何对待客户?第三,我们如何对待员工?第四,我们如何对待股东?
华为说要在电子信息领域点点滴滴实现祖国的梦想,使华为成为世界级领先的企业。深圳的华侨城能够把房价卖得特别贵,卖方说:“我们致力于人们生活质量的改善,为人们创造高品位的生活氛围。”
【案例】
中国销量最大的一家香烟企业是湖南的白沙,它宣传的理念是:?鹤舞白沙,我心飞翔。?
38如何成为一个成功的上司_李湘南
芙蓉王宣传的理念是:?传递价值,成就你我。?
大红鹰宣传的理念是:?胜利之鹰。?
红塔山宣传的理念是:?山高人为峰。?
河南的帝豪宣传的理念是:?大爱无疆。?
湖北的黄鹤楼宣传的理念是:?思想有多远,路就有多远。?
安徽的黄山宣传的理念是:?一品黄山,天高云淡。?
山东的将军宣传的理念是:?弹指间尽显将军本色。?
中华宣传的理念是:?爱我中华。?
尽管香烟的盒子上写了一句话“吸烟有害健康”,这些企业仍然做到了很了不起的成绩。一些世界上成功的公司都做到了两点,第一点,人性化的理念;第二点,商业化的操作。不管下面怎样运作,最终都要从整体出发,汇集为一点,才能成为企业成功的力量。
3.自知之明
狼也很想当兽王,但狼知道自己是狼不是老虎。所以狼选择了草原。领导也必须懂得专注于一点,才可以使自己成为这一领域的老虎。
企业靠什么获得执行力?小的企业靠专注,大的企业靠淘汰。有很多企业盲目多元化,在历史上可口可乐拍过电影,养过鱼虾,这些经营活动失败了以后才总结教训,日后坚决不做与饮料无关的事,这才成就了今天的可口可乐王国。
企业要差异化经营,去研究我们的客户到底需求什么,而不是去欺骗客户。有的商家卖产品打着广告说电视机可以30天无条件退款,结果消费者买回电视机发现没图像,找商家退退货商家说不能退,只能修。商家说消费者没仔细看广告,广告下面还有一行小字:以上条款解释权归本公司所有。结果商家的解释就是如果电视没有打开过可以退,如果打开了就不能退了。
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比如到一家餐厅吃饭,点了一个菜,结果发现图片上大块的牛肉不见了,服务员解释说:“图片仅供参考,请以实物为主。”如果商家都是这样经营生意的,又怎能指望顾客会对企业忠诚呢?
什么叫企业家?什么叫老板?这两者有什么区别?企业家要承担社会责任,经营社会;老板就是为了赚钱,很少承担社会责任。企业来自于社会,所以最终要回馈社会。美的员工都有这样的意识:我们要为社会创造财富,为顾客创造价值,最后自然就为股东创造了利润。
第六讲 狼性文化——打造一个强大团队的哲学(下)
4.顺水行舟
狼知道如何用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回报。领导者永远要懂得是时势造英雄,而不是英雄造时势。这个世界是不断变化的,要不断超越自我。
中国式的企业家叫市场政治家,既要研究市场,又要研究政治。所以小企业都去偷税漏税,大企业又不去承担社会责任。
【案例】
福耀玻璃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曹德旺,是中国的玻璃大王,全中国的汽车中,每两辆有一辆用的是福耀的玻璃,在过去的5年里,曹德旺投资了50多个亿,进行产业扩张,因此外界也把他称作是一个产业扩张的大鳄。
曹德旺在福耀总部的办公室大得可以当作篮球场,可是他的午餐却在对面的食堂草草解决,而且吃饭时间决不超过五分钟。他曾经花了六七千万元,盖了一座六千平米的豪宅。
在这个富丽堂皇、充斥着饰品、墙角还有一块菜地的曹家大院,曹德旺扪心自问,?世上有乔家大院,为什么不能有曹家大院??他想给自己一生做个总结,?很幼稚地给自己盖一栋房子,体现出文化、素质、品位、财富。?
住进去几天之后,他忽然觉得不对劲。他在豪宅里诵读古经,看到佛祖修炼是在菩提树下。?菩提本无树,根本就没有房子,我们怎么可以一方面说自己是佛教徒,一方面又住这么豪华呢?真正的佛教徒,应该不住在那里,有一个草棚过下去就行了。?
2009年2月,玻璃大王曹德旺突然宣布,他要把自己及其家族名下60%的股票捐赠基金会,价值高达38亿元。
低矮敦实,宅心仁厚,一脸佛相的曹德旺说过:?挣钱难,花钱更难,做慈善是要有学问的。?他援引四大皆空的典故说,?我们普通人很难修到大彻大悟……企业家的幸福是追求过程的感受,而不一定非要多少钱。《红楼梦》里有一首‘好了歌’,悟到这个道理,财富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要去帮助那些有需要的人。?
从案例中的经验可以看出,一个企业家必须要完成由一个商人到一个领导最后到一个领袖的转变过程。当你顺应了形势的发展,自然会得到想要的结果。
5.血浓于水
狼虽然通常独自活动,但你不会发现有哪只狼在同伴受伤时独自逃走。作为领导你是否有能力让人们跟随你冲进枪林弹雨,取决于你是否有能力让他们相信你心中装着他们的利益。
团队精神是用鲜血所换来的,一个企业赚钱的时候如果不能想着基层的员工,又怎能希望基层的员工跟着老板为企业奋斗呢?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很多企业老板挣了钱却不承担社会责任,欺骗客户,甚至对自己的员工都非常地苛刻。
曾经我就有一位朋友开了一个小企业,那几年赚了很多钱。后来企业出问题了,因为他的技术不是唯一的,很多人跟着模仿,原来跟着他的部下纷纷都跳槽了。于是这位朋友想找我帮他做人力资源和企业文化咨询。我跟他开玩笑说:“企业文化是狗肉,你的身子太虚,吃了会上火的。”
有时候我跟他出去玩,在酒吧里出手就是几百、几千块,可是对自己勤劳工作的下属加两百的工资都不舍得,还希望员工为你拼命干活吗?在你的员工跟你同甘共苦的时候你要让他们相信你心中装着他们伟大的利益。伟大的旗帜下往往是平庸的员工,领导要懂得职业化利益的背后原则高于一切。
6.表里如一
狼也很想当一个善良的动物,但狼也知道自己的胃只能消化肉,所以狼唯一能做的只有干干净净的吃掉每次猎物.
大富人家通常都不出人才,伟大的旗帜下往往是平庸的员工,领导者懂得所谓职业化就是利益背后的原则高于一切,法不容情。如何打造员工的执行力?如何培养团队的精神?军队里除了有坚定的信仰之外还有铁的纪律。只要有人违反纪律,都会受到处罚。所以有时候上司要心慈而不要手软,没有淘汰就没有执行力,那些认同企业文化、认同团队精神的员工应该享受到掌声和鲜花;那些不认同去文化和团队精神的员工将会被淘汰。
7.知己知彼
狼尊重每个对手,狼在每次攻击前都会去了解对手,而不会轻视它,所以狼一生的攻击很少失误。领导者应该明白胜利并不是说明自己强大,而是说明自己比对手更用心。狼在狩猎的时候可能进攻十次才会成功一次,有时甚至需要进攻二十次。所以很多时候狼都采取伏击对手的办法,在充分了解对手之后才会采取行动。企业要想取得成功,领导和上司就要了解我们的客户,了解我们的员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培养忠诚的客户和忠诚的员工上面,而不是花费在如何去打败竞争对手上面。
【案例】
我经常给银行的人讲课,大家都认为在中国所有的银行里服务最好的应该是招商银行。有一次到云南一家省级银行讲课提到此问题,课间休息的时候这家银行的一个人力资源经理跟我说:?娄老师,你说得对,招商银行的服务是好,因为它的客户都是优质客户,而我们几大银行要代发工资、代收水电费等,客户的水平没有人家的高。?我举了一个例子给他解释说:?我们到一家饭店吃饭,点了菜结果等了半天还没有上菜,结果一个服务员告诉你是因为一个厨师请假了,所以菜上得慢。?服务员跟客户讲这些有用吗?不但没有用,相反还会起到反效果,让客户认为是酒店的服务质量有问题。客户只关注最后的结果,而不是去关注今天哪个厨师请假,哪个炉灶熄火。
所以打造一个团队要靠原则做事,用结果交换。成年人的逻辑就是你请我吃了三次饭我就要应该回敬你一次,这叫礼尚往来。社会人的心态是你请了我三顿饭而我一顿饭都没有回请你,你心里就会有点想法,以后你就不再请我吃饭了。客户可以吃一次亏、两次亏,但是客户不会再吃第三次亏。同样,企业的领导和上司可以第一次对不起员工,第二次对不起员工,但是当企业处于困难的时候员工也就不再对企业忠诚。
8.原则至上
狼会在小狼有独立能力的时候坚决离开它,因为狼知道,如果当不成狼,就只能当羊了。领导者绝不把精力放在落后的员工身上,而是把精力放在表现不错的员工身上。
企业不是养老院,也不是慈善机构。企业的目的就是盈利。企业所做的事不是把差的员工变得优秀,而是要把优秀的员工变得卓越。华为的文化就是狼性的文化,建立了能上能下的淘汰机制,让优秀的员工留下,差的员工离开。员工和企业之间首先是一种交换的利益关系,其次才是亲情关系。
9.团队精神
多么壮丽的场面!广阔无垠的旷野上,一群狼踏着积雪寻找猎物。它们最常用的一种行进方法是单列行进,一匹挨一匹。领头狼的体力消耗最大。作为开路先锋,他在松软的雪地上率先冲开一条小路,以便让后边的狼保存体力。领头狼累了时,便会让到一边,让紧跟在身后的那匹狼接替它的位置。有牺牲就有团队,没有牺牲就没有团队。用奖励不可能出现团队,奖励只可能鼓励竞争。
每一个团队中的人都有机会做领导,有牺牲才有团队。所以美国的西点军校能够培养出来三位美国总统,1000多名董事长, 2000多名副董事长,5000多名总经理。世界上没有任何一家商学院能够培养出如此之多的高级人才。
【案例】
西点军校严格的二十二条军规
1:无条件执行; 2:工作无借口; 3:细节决定成败;
4:以上司为榜样; 5:荣誉原则; 6:受人欢迎;
7:善于合作; 8:团队精神; 9:只有第一;
10:敢于冒险; 11:火一般的精神; 12:不断提升自己;
13:勇敢者的游戏; 14:全力以赴; 15:尽职尽责
16:没有不可能 17:永不放弃 18:敬业为魂
19:为自己奋斗 20:理念至上 21:自动自发
22:立即行动
正是这些信条促成了西点军校的优秀,所以一个强大的团队需要有严格的纪律,形成一种团队的精神,所有的成员都要对这种精神保持高度的认可和服从。
10.持续基因
公狼会在母狼怀孕后,一直保护母狼,直到小狼有独立能力。领导得懂得超越利益的文化才是一个团队凝聚的核心。一个上司要做的事就是三点:第一,打造优秀的团队文化,文化是旗帜,领导是旗手;第二,经营团队,包括团队中的每一个成员和我们的客户视;第三,研究客户需求。
二、企业靠什么基业长青?
企业之所以能够基业长青,主要依靠两大原理。
1.源泉原理
世界上优秀企业能够长盛不衰的秘密之一,就是将人性化的理念与商业化的操作融为一体。
世界500强企业当中军人出身的企业家占了1/3,另有1/3的企业家出身于清教徒,还有1/3的企业家出身于技术。中国的企业和世界级的企业差别有两点:第一,我们的企业理念不够清晰,员工不理解企业的理念。很多企业的情况都是老板在天上飞,员工在地下跑。员工无法理解企业的愿景。曾经有一个国有企业想去做文化,但是没有把这种文化理念传递下去,结果员工不理解,文化理念无法落地,领导为此十分苦恼。第二种差别是相对于跨国公司而言,我们缺少标准化的流程。中国八大菜系中没有哪一个菜系有标准,而麦当劳、肯德基能够做到全世界就在于三个字:标准化。
2. 生长原理
企业能够基业长青的两大原理之二就是生长原理。员工并不拒绝改变,但员工拒绝被改变;一旦从情感上接受了你或认同了你的理念,会自愿改变。
第七讲 下属的激励:给他鲜花给他梦(上)
当企业把员工招进来之后,企业用的是员工身上的能力,但是这个能力不属于企业,而是属于员工本人。企业对人力资源只能运用,不可能拥有。所以人力资源管理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是如何让员工把能力发挥出来为企业所用。所以上司要做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就是激励下属。
一、激励原理
如何产生激励?激励的原理是怎样的?下面一个图可以将激励原理生动地表达出来。
图7-1 激励原理图
当员工有了需求,会产生一种动机,而这种动机最后会演化成一种行为,当这种行为得到满足,就是产生了激励效果。如果行为没有得到满足,他会不断地强化这种行为。比如下属不断地提醒上司这一段时间别的公司待遇有多好,自己的工作多辛苦,或者他流露出想辞职的念头,事实上他是产生了一种深层次的需求,所有这些抱怨都是想要加工资。如果上司没有去关注下属这些事情,下属就会把这种行为强化,当一个员工给他的上司递交辞职报告的时候,已经是行为的固化阶段了,这时候上司才想起来挽留员工,给他加工资已经没有效果了。即使这个员工最终留了下来,再也找不到原来的工作热情了。相反,如果在下属有这种抱怨的苗头的时候,上司能够及时发现,并且能够有效处理,采取激励下属的措施,就可以把员工离职的念头打消。过一段时间员工还会产生新的需求,管理者要不断地去满足员工新的需求,实现激励的目的。在这种满足不断被满足的循环之中员工自然会为企业创造更多更大的价值。所以激励具有动态性、抗药性。
什么叫抗药性?比如你到一家饭店吃饭,赶上下雨的时候饭店的服务员会打伞去送你出门,第一次你会感觉到很新鲜,第二次感觉到还不错,第三次的时候你就会感觉这是应该的。所以第四次你再去就餐赶上下雨时,如果饭店服务员想引起你的注意,就应该换一种方式,可以直接送给你一把伞。所以抗药性指的是员工对同样的激励手法会感到麻木,作为一个上司要不断变换各种激励方式以满足员工日益变化的需求。
二、激励的理论基础
激励同样是一门艺术,在于管理者能不能把员工内心的东西挖掘出来。领导艺术的提高关键就在于对激励的把握上。每个人都需要激励,包括领导自己也需要进行自我激励。作为一个上司应该掌握以下几种经典的激励理论。
1.需求层次论
马斯洛把人的需求归为归为五个层次,从低到高依次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交往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
鲁迅有一句著名的语言说:“贾府的焦大不会爱上林妹妹。”因为林妹妹是一个娇小姐,她的需求是爱情;焦大是一个看门的老头,连基本的温饱都没有解决,最急需的需求是解决吃饭问题。两个人的需求不在一个层次上,所以才会这样说。
如果在一个企业当中高层管理者频繁地离职,说明这个企业的政治斗争比较复杂,背后的原因就是文化的冲突、理念的不同。所以高管在企业中要有所作为最主要的是他的理念和志向能不能在企业中得到推行。
如果一个企业的中层管理者频繁地离职,说明这个企业的职业生涯通道不明朗。因为中层管理者的需求比较复杂,既需要一定的金钱,同时又对上升空间有一定的要求。
如果在一个企业当中基层员工在大量的流失,说明这个企业的薪酬普遍低于同行业水平。当然这些都不是绝对的,只是说明了普遍存在的问题。
所以需求层次论给我们一个启示:做上司的在如何激励员工方面要因人而异,对于不同需求层次的员工要采用不同的激励办法。比如“80后”的员工比较自我,个性较强,“80后”的员工找工作跟“60后”和“70后”不一样,最主要的变化在于工作动机发生了变化。很多“80后”找工作是为了享受生活,为了闯世界,今天在北京工作,明年就要去上海,后年再去广州闯荡。
【案例1】
我有一次去苏州的针织景盟讲课,公司的人力资源经理40多岁,他跟我讲了一个案例,说:?娄老师,我们今年招聘了几个大学生来企业工作,结果这几个大学生来到企业宿舍一看,二话不说就走人了。?
我说:?为什么走了??
他说:?娄老师,你说现在的大学生找工作怎么能是这个心态呢?企业给他们安排了六个人一个宿舍,可是这些学生说在大学里还是三个人一个宿舍呢,而且宿舍里面有空调、网线,可是这里只有一台电扇。所以这几个学生嫌条件太艰苦,就不干了。?
我说:?你不能用过去的眼光看待这个问题,因为现在的学生找工作的动机发生了变化。孩子考上了大学之后,父母要给孩子办的第一件事就是买手提电脑。来到企业上班结果连网线都没有,无法满足他的需求,所以走人也是可以理解的。企业肯定要反思一下自己存在的问题,至于这些学生是否能找到工作那就不是企业要操心的事情了,现在的很多孩子都是依靠家里父母,月光族是他们这个年代的孩子一个典型的特征。?
这位经理说:?那还是我们企业有问题吗??
我回答他说:?如果企业要想真正留住大学生,必须改善硬件条件。如果暂时没有实力改变,就要改变对待这些学生的方式,比如向他们承诺会在将来改善条件,但是需要员工一起努力共同实现这个目标。?
所以对待“80后”的员工不能再用“70后”、 “60后”的态度,必须改变管理的新方式、新方法。再比如对于知识员工这类群体,他们有能力保证自己的温饱问题,有一定的经济收入能力,即使不在你这家企业工作也能够在其他地方找到合适的工作。对于知识员工而言,他们更多的需求是尊重,所以对待知识员工就需要抓住两个关键字“尊重”,满足他的需求。管理一定要讲究人性,人性之中重要的两个字是“面子”,上司要学会跟知识员工沟通,当他犯错误的时候该怎样对他进行批评,这些都是基本的激励艺术。
【案例2】
现在企业的知识员工越来越多,对上司来说如何管理知识员工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大决战》这部电影里有一个镜头是人民解放军要越过长江,解放全中国。这就是著名的渡江战役,当时国民党节节败退,在昏黄的油灯下四个国民党将领在打麻将,请注意蒋介石过来之后是怎样激励他的下属的?
如果蒋介石一进来就说:?前方打仗你们一个个却在这里打麻将,我毙了你们!?大家肯定会想你把半个中国都输了,还在这里怪罪我们。这就起不到任何激励的效果。所以蒋介石没有这么说,而是反其道而行之,看了看军事地图,半天都没有说话。这时候他已经形成了一种不怒自威的气势,随后他问道:?谁输了??隔了几秒钟又问谁输了。一个人站起来回答说:?黄埔军机少将李襄南输了。?所以蒋介石对李襄南说:?我替你打一圈。?上司坐下来陪着打麻将,下属怎能安心打呢?下属头脑里想的是老板会怎样惩罚我们,最后当然是蒋介石赢了这盘。下属都把输了的钱拿出来,蒋介石把钱一收拾,走到了李襄南面前说了几句话:?打牌你不行,打仗我不行。长江防线能否守住就拜托诸位了!?
李襄南此时激动地说了几句话:?明天我就把妻子儿女接回来,誓与长江防线共存亡。?最后的结果是李襄南为了蒋介石这一句话战死在长江防线上了。
这就是上司激励下属的有效办法,是一种管理的艺术。领导的基本功就是要学会“忽悠”下属,激励下属去实现目标。很多领导不会讲话,不知道如何与下属沟通,这是当领导的一个很大的难题。领导要对下属进行诊断,判断下属需要什么,针对不同的员工采用不同的激励办法。
【案例3】
38如何成为一个成功的上司_李湘南
破落地主刘备为什么能够打下一片天下,从?桃园三结义?这件事上就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有能力的领导,在历史上没有哪一个皇帝能够像刘备一样跟下属拜把子,只有刘备做到了。有一次张飞打仗把刘备的老婆弄丢了,张飞气得要自杀。刘备说:?兄弟不可,老婆衣服也,兄弟手足也。?在长坂坡之战赵云把刘备的儿子阿斗从战火里救了出来,刘备接到孩子之后摔到了地上,这一摔摔得赵云对他可谓肝脑涂地,从此以后忠心不二。所以刘备摔孩子的行为就是为了收买人心。
在三国的故事里面有一个职业经理人叫徐肃,用现在的语言就是参谋长的角色。他跟着刘备打工,结果曹操这位大老板看中了徐肃,想要挖角,让徐肃跳槽到曹操军营这边来。但是徐肃不愿意跳槽,结果曹操把徐肃的母亲接到了曹营,模仿徐肃母亲的笔记给徐肃写了一封信劝他跳槽。意思是告诉徐肃你母亲在我这里,你必须过来。徐肃是个孝子,接到曹操这封信以后为了救母亲,无奈之下给刘备写了辞工报告。刘备接到徐肃的辞工报告之后找所有的中高层管理干部商量,有人给刘备建议说不能放徐肃走,他是我们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掌握企业太多的机密,应该把他杀掉。刘备说:?用其子让人杀其母,不仁不义,备死不为也。?
后来刘备批准了徐肃的辞工报告,晚上摆了几桌酒席给徐肃送行。在酒桌上徐肃喝得一塌糊涂,激动得说了一句话:?你放心,刘老板,我到曹老板那里不会给他出一个计谋。?于是历史上流传下来一句话?徐肃进曹营,一言不发?。
第二天徐肃上路,刘备亲自去送行,走到一片树林里,刘备说:?我欲伐其林。?有官兵问他:?为什么??他说:?树林挡住了我送徐公的视线。?结果徐肃又一感动,就停下来说:?老板,我虽然离开你了,但是我会推荐一个能力比我更强的人辅佐你。?于是他就把诸葛亮推荐给了刘备,这才有了第二个故事——?三顾茅庐?。
从故事中可以看出,上司要对不同的员工采取不同的激励办法,要想办法满足员工不同层次的需求。
第八讲 下属的激励:给他鲜花给他梦(下)
2.双因素理论
赫茨伯格(Herzberg)的双因素理论重点在于试图说服员工重视某些与工作有关绩效的原因。第一类因素是激励因素,包括工作本身、认可、成就和责任,这些因素涉及对工作的积极感情,又和工作本身的内容有关。这些积极感情和个人过去的成就,被人认可以及担负过的责任有关,它们的基础在于工作环境中持久的而不是短暂的成就。第二类因素是保健因素,包括公司政策和管理、技术监督、薪水、工作条件以及人际关系等。这些因素涉及工作的消极因素,也与工作的氛围和环境有关。也就是说,对工作和工作本身而言,这些因素是外在的,而激励因素是内在的,或者说是与工作相联系的内在因素。
满意的对立面就是不满意,但是从需求层面来说,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满意。给员工加工资不能让员工满意,只能解决员工的不满意。满意是一种精神层面的感受,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给我们的启示就是对员工不仅要有物质层面的激励,还要有精神层面的激励。只有物质激励叫“害民政策”,只有精神激励叫“愚民政策”。所以既不要愚民也不要害民,而是要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
3.期望理论
期望理论认为一个人的行为基于三个因素:行为预期,实现手段和价效。即M = V / (ΣE)。怎样使激发力量达到最好值,弗鲁姆提出了人的期望模式:
个人努力—→个人成绩(绩效)—→组织奖励(报酬)—→个人需要
在这个期望模式中的四个因素,需要兼顾三个方面的关系,这也是调动人们工作积极性的三个条件。员工对自己的事最用心,这也是沃尔玛为什么能够如此强大,因为它实行了利润分享计划,一个员工在沃尔玛工作一年,到年终就可以参与分红。所以每个员工都是企业的小老板。
有一次一个老板问我:“如何留住核心的人才?是给他钱还是给他买车买房?”我说:“你如果真想留住他,最好给他股份,彻底把他留住。”领导要懂得把职业人变成事业人,把打工者变成职业人。
【案例1】
我有一次跟企业的老板和老板娘一起到厂区视察,有两位职业经理人走在我们前面,距离大概有二百米左右。正巧公司的大路上放着一把铁锨,不仅影响厂区美观,还存在着安全隐患。结果前面那两个职业
经理人直接从铁锨旁边绕了过去。当我们走到那里时老板就弯下腰把铁锨拾起来放到了另外一个不碍事的地方。
于是老板娘跟我说:?娄老师,你看在我们企业只有我们老高(企业的老板)才能看到这种事,别人都不管。?老板也是笑了笑没有说话。我说:?如果你指望职业经理人像企业老板一样关心企业,就要想办法把他变成老板才行。如果他不是老板,你这种指望往往是美好的希望,要看职业经理人本身的觉悟高低了。?
【案例2】
一个猎人去打猎,?嘭?的一枪打住了一个兔子,兔子受了伤,猎人让身边的狗去追兔子,过了一会狗空手而归,猎人就问:?我都把兔子打伤了,你怎么还没有追到它呢??
狗说:?兔子跑得太快了,我都尽力了还是没追上。?
兔子跑回去累得都不会说话了,休息了半天才醒过来,很多兔子都问它:?那条狗拼命地追你,你怎么还能逃回来??受伤的兔子说:?我们两个的跑性质不一样,那条狗是为了一顿饭而跑,我是为了我的生命在跑。?
这个故事说的就是全力以赴与尽力而为的区别。狗在做尽力而为的事,兔子却是全力以赴。所有的企业中全力以赴的只有老板,而职业经理人都在做尽力而为的事。如果想让他们也为企业全力以赴,唯一的办法就是把他变成企业的小老板。因为人们不会对公司的战略负责,只会对自己的战略负责。所以企业要做的就是把公司的战略目标转化为个人的战略目标。
弗洛姆的期望理论给我们的启示是要通过目标管理来激励员工,对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要采用股份制的手段进行激励,对基层员工采取目标激励手段,让员工切实看到全力工作之后能够得到怎样的回报。
在这里问一个问题:是“有好人才会有好报”还是“有好报才会有好人”呢?估计人们的回答都不一样。有人认为是前者有道理,有人认为是后者有道理。其实应该是有好报才会有好人。上司做管理就要考虑如何激励员工,必须在企业之中建立一种好报的机制,让员工看得到自己是在为自己而工作。
所以华为鼓励人人做雷锋,但是绝不让雷锋吃亏。只有建立了一个好报的机制,才能激励员工为企业全力以赴地工作。
《论语》里有这样一个故事:孔子的一个学生去出国访问,在邻国看见两个国人在那里做奴隶,于是他就把这两个国人赎了回来。为此国家奖励了他两只羊,结果孔子的这个学生不要,他说:“我不是为了这两只羊去赎奴隶。”结果孔子知道这件事以后就批评他这个学生说:“你应该去拿回这两只羊。”学生不明白,问:“为什么?我不是为了这两只羊去做这件事的。”孔子回答他说:“难道你让我们国家的其他人再出国的时候遇到这种事而不愿意再赎回我们的奴隶吗?如果你接受这两只羊,很多人就会为了这两只羊跑到邻国去赎奴隶,我们国家的奴隶就会越来越少。”
所以上司做管理要在企业当中建立一个好报的激励机制,让员工看得到他做了工作会获得相应的报酬。
4.公平理论
该理论的基本要点是:人的工作积极性不仅与个人实际报酬多少有关,而且与人们对报酬的分配是否感到公平更为密切。人们总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将自己付出的劳动代价及其所得到的报酬与他人进行比较,并对公平与否做出判断。
在企业中有这样一种现象,比如有一个空缺岗位,企业可以从外面招一个人进来,给他的工资是一万块钱。但是企业绝不可能把原来那个岗位上的人把工资从五千块钱提高到一万块钱。这就是公平理论在起作用,招一个空降兵给一万块钱没有参照物可比,如果提高内部员工的工资,所有的公平体系都打破了,其他员工都会觉得自己没有获得公平的待遇。
所以很多职业经理人问我怎样才能成倍地增加工资,我的回答是:跳槽。只有通过跳槽才能成倍地增加工资,指望在一个企业里面工资得到成倍的增长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跳槽是有风险的,一不小心要么被摔死,要么被杀死。是跳槽以后到新环境,你成了所有人的目标,老板对你的期待值又很高,亟需你拿出成果。所以如果你拿不出来成绩,而你带来的新理念得不到大家的支持,时间长了就会被杀死。
职业经理人的成活期一般是九个月,前三个月要大刀阔斧地带来新理念、新改革,老员工、肯定会反对;到了四五个月之后矛盾激化,这时候老板也在反思为什么他在别的企业干得很好,到自己这里就没有那么强。于是又过了两三个月,空降兵什么事都没有做成,没有做出
业绩,老板认为自己找错了人,职业经理人认为自己跳错了槽,无奈之下在第八月写了辞职报告,最后一个月进行工作交接。
所以公平理论给我们的启示就是公平是一种认知,现在世界上很多国家在制裁朝鲜,因为它违反《核不扩散条约》,生产核武器。《核不扩散条约》有两条基本规定,第一条是有核武器的国家不向没有核武器的国家扩散;第二条是没有核武器的国家不允许再研发。这个条约本身就是不公平的,这叫事实上的不公平。
毛泽东有句话是对的: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很多人都在抱怨自己的工资低,其实你的价值不是你自己能衡量的,是以别人对你的需求程度来衡量的。企业认为你合适,价值就高,认为认为你不合适,待遇就低。
上司对待员工工资问题上要做到尽量公平,但是五颗指头伸出也不一般长,不可能有绝对地公平。薪酬的前提条件需要沟通,没有沟通就是真正的不公平,沟通之后尽量达到员工认可的程度就算是公平。
为了解决公平问题在企业中还要导入绩效考核机制,通过绩效考核结果分清哪些员工是革命的敌人,哪些员工是革命的朋友。
5.强化理论
强化是一种人为操纵,是指伴随于行为之后以有助于该行为重复出现而进行的奖罚过程。员工做了一件好事上司应该马上给予正向的激励;员工做错了一件事必须要及时给予负激励,进行惩罚。企业绩效考核的结果一定要跟奖金挂钩,绩效考核的目的不是为了给员工发奖金,是为了激励、评价员工。如何把绩效考核进行到底,就要强调沟通、沟通、再沟通。
三、激励原则
激励理论给我们的启示就是上司应该怎样去激励员工。而激励员工的整体原则如下: ①实事求是原则;
②公平公正原则;
③目标结合原则;
④连续性和可变性原则;
⑤因人制宜、按需激励原则;
⑥及时适度原则;
⑦物质与精神双管齐下原则;
物质激励虽然不是万能的,但是是最直接见效的。特别是对于企业中层经理采取物质激励最有效果。其实能激励员工的的激励菜谱只有物质、情感和精神层面。作为上司在激励下属的时候要注意四点:
第一,要学会拇指文化。上司要经常伸出大拇指表扬员工。你可以不知道员工的缺点,但一定要知道员工的优点。赞美是沟通中的一把金钥匙,是沟通中的润滑剂。一个上司要拿着放大镜找员工的优点,而不要总是去找员工的缺点。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能用不可用之人。用人就要用人的长处,不要用人的短处。
第二,掌握批评的艺术。骂人也要骂得像春天一样温暖。很多领导不会骂人,往往是秋后算账,职责员工今天犯了这个错误,明天犯了那个错误,把员工的错误统统摆出来。员工心里肯定不愿意接受这样的批评,最后只好走人了。所以领导要掌握批评的艺术要学会汉堡包原理,先表扬,再批评,接着提出希望,让员工心甘情愿地接受你的批评。
第三,要有包容的心态。管理需要成本,成长需要代价。当员工犯了一个错误的时候,上司应该用包容的心态给他机会。
第四,要有人格的魅力。领导要用很强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员工,让员工看到你不是在忽悠他,而是对他实施真正的激励方式。
《亮剑》中有一个场景,李云龙的部队要撤退的时候张大彪被围困了,李云龙让部队再去冲回去。当他把张大彪救出来之后,李云龙对他说:“咱们独立团在历史上没有丢掉过一个弟兄。”
当领导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下属之后,下属一定会赢得员工的忠诚。作为领导一定要思考的一个问题就是自己是否有能力让下属跟你冲进枪林弹雨,员工是用来感动的,不是用来搞定的。感动员工用的是真诚,搞定员工用的是计谋。一个真正的上司用好一个人靠的是胸怀和人格魅力。
四、激励的策略
很多上司都不知道到底应该采取哪些激励措施,关键是要看你的激励策略。
1.激励策略
激励员工的策略有很多,上司需要注意的是以下几点激励策略:
①针对性原则,针对员工的不同需求进行激励;
②适度性原则,激励不可过于频繁或者过于稀少,一定要注意适度,达到恰到好处的激励效果;
③及时激励的原则,当员工需要激励的时候上司应该及时采取激励措施;
④激励具有“抗药性”,变换各种激励手段是必不可少的;
2.常用的10种激励活动
现在可以介绍一些常见的激励活动,如果上司没有采取过这些活动,不妨在以后的工 作中进行实施。
①竞赛;
②旅游;
③职业发展;
④股权分配;
⑤增强责任和地位;
⑥加薪;
⑦奖金;
⑧福利;
⑨特殊成就奖;
⑩晋升。
以上这些都是激励中的小技巧,上司可以在工作过程中对这些小技巧进行综合使用。
五、上司对下属激励的误区
激励中我们常犯一些错误,主要是在观念上存在误区。所以在这里列举出一些常见的激励误区,希望做上司的人能够在工作中注意。
①激励是公司的事情;
②重业务不重激励;
③把激励等同于奖励;
④激励主要是钱的问题;
⑤适得其反的“克尔式蠢举”。
克尔是美国生产的一个厂长,他是一个大胖子,不能吃肉。所以他对员工说:“你们谁要犯错误就罚你们吃肉。”结果员工想吃肉的时候就去犯错误。这个故事的意思就是企业表扬的行为恰恰不是企业想要的行为。企业高喊着要高效率,可是经常表扬加班的员工;经常说要节约,可是经常表扬那些浪费的员工。这就等于把激励引入了误区。
第九讲 教练下属:“水涨船高”共成长(上)
讲到角色的时候曾经提到领导人的责任就是要把被领导者培养成领导者,育人是领导的一个重要职责。上下级之间的关系就是水涨船高的关系,下属把上司托上去,上司把下属拉起来。但是在很多企业中不是水涨船高,而是水落石出,做下属的总是想把上司拉下来,做上司的总是想办法按住下属,不让下属往上升。
在这里只谈做上司的应该怎样把下属拉起来,过去经常说 “教会了徒弟,饿死了师傅。”但是今天已经不再是这样的道理,今天是“教会了下属,成就了上司。”组织想要提拔一个人,首先要看下面有没有人能接替他的位置,如果找不到合适的人来接替,有可能这次提拔就泡汤了。
很多人都知道伯乐相马的故事,可是很少有人知道这个故事的后半部分。伯乐相马出了名之后,皇帝召见伯乐,让他在宫廷里做官,专门做相马的侯爷。伯乐在宫廷里做了两年之后,有一天皇帝对他说:“你再去给我找匹千里马吧。”结果伯乐再到市场去找,但是最终也没有找到。所以有一句话流传了下来“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另外有一句话供大家思考“伯乐常有,千里马不常有。”
千里马是怎么产生的?千里马是被发现的吗?不是,千里马应该是由驯马师训练出来的。伯乐做了相马师之后为什么找不到千里马了呢?这就是文化导向问题,那些驯马师没名没利,于是都去做相马师了,市场上没人去驯马,千里马当然就少了。
所以做上司的总是抱怨员工没能力、不会干,不是他能力低,而是上司没有去育人,没有培养下属的能力。所以激励是一门艺术,教练是一种胸怀。我们要努力成为下属的教练,让下属超越你的能力。
一、为什么要培养下属?
一个上司要想走到更高的岗位上,前提条件就是把下属培养得像你一样出色,能够接替你的位置。这样你自然就能走到更高的岗位上。
为什么要培养你的下属?这里面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①培养下属有利于提高绩效;
②培养下属有利于留住人才;
③培养下属有利于提升整个团队的能力;
团队的能力提升之后,整个团队才能有更高的绩效。
二、培育下属的原因
培养下属是上司理所当然的职责,关键是要如何看待培育下属这件事情。我们可以从下面四个角度进行分析。
1.上司的职责是教下属成为钓鱼高手
上司的职责是教下属成为钓鱼高手,“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于渔。”在企业当中可以不给员工高工资,但是一定要给他获得高工资的能力。这种技能才是重要的,如果你的员工既没有拿更多的工资,又没有学到技能,他又怎么会给企业卖力干活呢?如果你不能给他提供高报酬,就应该给他提供能获得高报酬的能力,让你成为他未来的人生当中一个里程碑式的教材。
2.找人才不如留人才,留人才不如造人才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个培养人的人应该受到人的尊重。在企业里每天花费大量精力到市场上寻找合适的人才,不如把更多精力和财力放在如何留住人才上面。留住人才之后企业还应该造就人才,让人才伴随企业成长。
3.辅导下属成长是水涨船高
做上司的去辅导下属工作,一方面说明你的能力比他强,另一方面下属的能力提高自然会推动你的能力提升,所以水涨船高是很自然的事情。
4.以他人培育自己的心态培育下属成长
每个人都需要别人的培养,当你接受被人对自己的培养时,一定不要忘记用他人培养自己的心态培育下属成长。
三、建立员工培训体系
38如何成为一个成功的上司_李湘南
要在企业中建立培训体系,包括内容体系、方法体系以及制度体系。上下级之间是绩效伙伴的关系,企业要建立一种学习型的组织,打造一个学习型的文化氛围。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员工集体的学习能力,是比竞争对手更快的学习能力。范围缩小到每个人也是如此,每一个人的核心竞争力也是你比竞争对手更快的学习能力。你比别人跑得慢就叫落后,不是你没有跑,而是别人跑得比你更快。在非洲的草原上老虎妈妈每天早上起来都会教育小老虎一定要学会跑步,无论你跑得快慢,跑得过最慢的斑马才能有饭吃。同样小斑马的妈妈也在教育小斑马,它说:“你每天都要学习跑步,你跑得再快都不够,一定要跑过跑得最快的老虎才能活下来。”
所以无论是老虎还是斑马都要奔跑,无论是贫穷还是富有都要去奋斗。学习力是我们每一个人的竞争力。毛主席曾经说过:“三天不学习,撵不上刘少奇。”说明刘少奇的学习能力很强。在企业当中做上司的首先要形成一种学习型的文化氛围,让学习的员工得到好报。
很多企业做培训都弄不清楚培训到底是不是员工福利的一种,我认为不能简单地把培训看成一种福利。培训应该是企业日常性、战略性的工作,很多企业都喜欢占用周六周日的时间给员工做培训,其实这是严重的错误。员工会问是不是算作加班,有没有补助。员工认为学习就是工作,应该算加班;如果不算是加班,回去以后加工资也可以。很多老板抱怨把员工培养好之后就流失了,其实企业应反思是没有打造好学习型文化。员工愿意接受培训的目的是想增长自己的能力,想多拿一点工资,想家庭生活好一点。如果企业能满足员工的这种需求,员工也就不会选择离开了。只有企业形成这样的学习文化,才能形成良性循环,在员工需求被满足和企业获得更多价值之间不断循环上升。
【案例1】
我曾经到一家企业做咨询,在设计薪酬的时候我问:?如果一个员工在一个岗位上获得了职称,要不要跟他的工资挂钩??
结果副厂长说:?不行,如果这样做的话员工就会不好好工作,专门为了涨工资去考职称。?
我们不排除企业中会有个别员工为了涨工资拿职称而不去好好工作,但是这不是去不去跟工资挂钩的好理由。只要员工在岗位上获得了岗位的职称,企业就应该在员工的工资上有所体现,给他涨工资。这是一种文化的导向,鼓励每个人去学习。至于个别员工为了加工资不择手段是管理问题,不能把文化跟具体的日常管理混淆。文化是一种导向,在企业中必须要建立一种正确的文化导向,让好人有好报,让坏人得到惩罚。
作为上司要让下属去学习,尽量不要占用员工星期六、星期天的时间。周末对一个员工来说有很多自由的事情去做,企业要找一个培训的时间就应该把培训当成一种工作,这样培训了以后才可以去检查他的效果。
东方航空曾经有一个飞行员,由于跟雇主闹了矛盾,于是提出辞职。但是东方航空没有批准,结果这位飞行员贸然地走了,到了一家民营企业。结果东方航空起诉他,标的是120万。这其中有70万是培训费,最后法院裁定赔偿90万。
比如企业送一个总监去读MBA,要跟员工签订培训服务协议,协议里边要规定双方的利益。如果员工能够完成学业,提升了自己,回来公司会加薪升职。但是如果员工违约离职,将要为企业的损失承担赔偿
第十讲 教练下属:“水涨船高”共成长(下)
电视剧《五星大饭店》中有一个小伙子叫潘玉龙,他刚刚从旅游学院毕业来到万乘大酒店做了一个服务生。结果阴差阳错地被韩国现代公司的总裁秘书指定为贴身管家。在五星级饭店里面贴身管家是一个很高的职位,但是小伙子刚刚从旅游学院毕业,不知道应该如何开展工作。后来饭店总裁就召见他,跟他谈了一段话。公司总裁给一个刚刚上任的新员工强调了三点:第一点,态度决定一切;第二点,叫细节决定成败;第三点,客户永远是对的。 所以做教练事实上首先要改变别人的态度,其次再教他怎么去做这件事。
五、教练的四个步骤
要当好一个教练,具体做法的步骤就是准备、呈现、试做、跟踪。准备就是要解决他的思想问题,态度决定一切。有了好的态度才是决胜的基础。但是有了好的态度不一定能做成事。
就像买彩票不一定能中奖,但是不买彩票一定中不了奖。呈现就是给下属做示范该如何做,试做就是让下属自己去做,跟踪则是考察培育的效果,跟踪下属的表现。
沃尔玛有一个原则叫“日出原则”。每天早晨,沃尔玛的员工都会准时在店门前集体欢呼沃尔玛口号,全球所有的店无一例外,用不同的声音和语言,沃尔玛的员工齐声高喊:“天天平价,顾客第一”等口号。
沃尔玛还有一个三米微笑原则,每当山姆·沃顿先生巡店时,都会鼓励员工与他一起向顾客做出保证:“......我希望你们能够保证,每当你在三米以内遇到一位顾客时,你会看着他的眼睛与他打招呼,同时询问你能为他做些什么。”
麦当劳、肯德基的员工流失率也高,但是都没有给企业带来很大的损失。因为这两家企业能用九十天的时间完全把新员工改造成一个新人。首先改造他的思想,再灌输新的思想,其次再培养标准化的技能。麦当劳、肯德基的培训属于企业的商业机密。麦当劳培训员工分为下面几个步骤:第一,听我说;第二,看我做;第三,跟我来;第四,你来做;第五,我检查。麦当劳的一个上司去培训下属的时候就按照这五个步骤来进行。先改变下属的观念,再给下属做示范,接着带领下属去做,最后由下属自己做,上司负责检查效果。
近几年很多企业都在建立企业大学,华为有自己的华为大学,海尔有自己的海尔大学,摩托罗拉、TCL都有自己的管理学院。
六、训练的方式和方法
培训的第一个重要环节是对员工思想的改造,什么样的员工才能真正成为企业的人才?要成为企业的核心人才必须具有两个条件:第一拥有核心的专长和技能;第二,认同企业文化。这两点都可以通过培训来获得。
企业人才可以分成四类人:
第一类人有能力又认同文化,这样的人叫“人财”,这样的人要大胆使用。
第二类人能力好,但是不太认同企业文化,这样的人叫“人才”。对这样的人要限制使用。
第三类人对企业文化高度认同,但是技能不太好。这样的人叫“人材”,属于可塑之才,企业应该给机会培育他。
最后一类人既没有能力,也不认同企业文化。这样的人叫“人裁”,应该被淘汰掉。企业要针对各类人对员工进行培训。
企业的训练方法一般分三种:
一是职前训练,对所有新入职的员工进行企业文化和规章制度的培训;
二是在职训练,主要培训新的技能、新的方法;
第三是发展训练。
企业的一个员工由主管提升到经理应该经过发展环节的培训,否则企业会少了一个优秀的主管,多了一个糟糕的经理。
每一个员工发展都有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意愿高、能力低阶段;第二个阶段是能力提高了,意愿会波动;第三个阶段是能力又提高了,意愿更波动;只有到了第四个阶段能力高、意愿也高的时候,员工才真正地成熟起来了。
上司和领导所要做的事就是完成员工由第一个阶段到第四个阶段然后再回到第一个阶段的循环转变过程。第四个阶段的员工用着最顺手,但是这个阶段不是固定不变的,当员工能力或者意愿变化的时候,总有一种产生波动,不是意愿下降就是能力不足。
比如你在公司食堂吃饭,中午大家都排队打饭的时候,打饭的阿姨能采取哪种方法让你感激她呢?她有两个选择,第一个选择是给你多打点菜;第二个选择是大家都在排队的时候,她让你插队,提前打菜。
所以在企业中当一个人在一个岗位上干了五年,你再让他晋升,他既不感激组织,也不感激上司。他会认为这是我排队的必然结果。做上司的就是要让不该提拔的人去提拔,原则上一个人在一个岗位不能超过连续三年。通常一个人在一个岗位上做三年以后就会产生事业的疲劳症。所以人要不断地进行提升,作为一个管理者只要发现你的下属处于第四个阶段,就要马上让他晋升,或者让他轮岗。这样做的结果是他的意愿又高了,能力又低了,所以又需要进行培训。这叫活到老,学到老。
企业要建立一种终生的学习机制,这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事实上学习是每一个人对自我的一种超越。现在是一个优胜劣汰的时代,过去叫大鱼吃小鱼,现在是快鱼吃慢鱼。学习力就是我们的竞争力。
员工最后就会形成一个行动的演变图,企业不单单要教给员工知识和技能,重要的一点是要改变他的态度。通过态度的改变最后改变他的行为。态度变,行为变;行为变,结果变。
七、充分授权:与下属分享权力
授权是一种权力的分享,授权是一种各负其责的民主领导方式。当下属的行为有了改变,就应该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很多的做上司的不愿意授权给下属,抓住权力不放。这是做上司的一大毛病。
管理就是要通过他人实现自己做事的目的,上司要做的就是激励、培育,然后授权给下属,给他提供资源。一个高层管理者有85%的工作可以授权;一个中层的管理者有55%的工作可以授权;一个基层的管理者也有15%的工作可以通过授权完成。管理者管理技能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授权的能力,如果你想要管的人越来越多,想要升到越来越高的位置,必须要学会授权。一个人的精力有限,你不可能事无巨细,凡事一竿子插到底。所以我们很多人经常越级指挥,一竿子插到底,这是明显的对下属的不尊重。我们要学会逐级授权,做副总的授权给经理,做经理的授权给主管。上司可以越级检查,但忌讳越级行事。
我们在企业中也要形成一种授权的机制和文化,不要越级汇报,越级指挥。如果出现这些问题关键的职责还是在于上面的领导。
授权的时候一定要有某种形式,比如开会、发文等。授权是一件严肃的事情,必须慎重。同样的一个权力不能授给两个人。如果你发现授权给了一个人,他无法承担责任,可以重新把权力收回来再授给另一个人。
授权的真谛是学会放风筝,风筝放得越高越好,但是千万不要让风筝断了线。授权不是弃权,很多人理解授权就是弃权。
比如你跟一个销售人员约定一年要完成一千万的销售额,年初企业跟他签订了一个协议,之后就不再过问。到年终他没有完成任务,再去惩罚他也没有用了。这不叫授权,是秋后算账。
真正的授权应该有效地控制,要看一年要完成销售额在每一个季度完成了多少,上司要对过程进行控制和检查。所以授权要学会放风筝,要保证风筝线一定不能断。
第十一讲 大道无形:成功上司的自我修炼(上)
领导力是修炼出来的,而不是学出来的。这种修炼更多的是修炼无形的东西,没有一种固定的方式。领导要进行自我修炼只需要按照一种指导方向去完善自己,至于最后的结果要看个人的修炼程度了。
一、知识结构
一个上司应该有怎样的知识结构?这里介绍一种飞机型的知识结构。飞机的机头里面包括社会学、心理学、行为科学、人文科学几种知识,机尾部分是哲学、思维科学、学习方法知识;飞机的两翼部分包括有关政策、法律、历史、政治、计算机的应用、外语等工具性知识;飞机的核心是相关行业知识、相关专业知识管理科学知识、营销科学知识。
图11-1 知识结构图
这是一个全方位的知识结构图,作为一个上司,你的知识面越宽,对你的管理会越有帮助。这里面有一个侧重点,高层领导更多需要的是理论知识和社会学知识,也就是机头部分;中高层管理者首先应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同时所具备的人文知识应该大于专业知识;基层领导更多需要的是专业知识,也就是机身部分。
每一个领导者都应该读哲学,毛泽东思想里面就充满了哲学。哲学有三个基本构成:一个是物质决定意识;一个是辩证法;第三是矛盾论。如果所有的问题都能用哲学思想去思考、去解释的时候,都可以解释明白了。
我经常讲授人力资源的课程,很多的人力资源经理和总监对我说:“娄老师,没有听你讲课之前我们认为是自己专业不够,听完你讲课之后发现不是我们专业不够,而且人文知识太缺乏了。”其实做人力资源总监和经理专业是第二位的,如何管理老板、跟同级沟通、赢得下属的尊重才是第一位的。
很多领导都是专业知识太强,人文知识严重地不足。所以我们要引入哲学思考,一切存在都是合理的,只是因时而异,因人而异,因势而异。要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以铜为镜,可以正身;以史为镜,可以正己。”企业中的领导应该学习一点社会学、心理学、人文科学、哲学以及思维方法等知识,充实自己的人文修养。
二、能力结构
1. 三大根本能力
三大根本能力包括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思维能力
思维的高度决定了人生的高度,所以我们要有辩证思维、要有水平思维、要有逆向思维。很多人的思维都是直线思维,要走出这种直线思维就要引入创新思维。人与人的差别就在于思维方式的不同,无论是处理问题还是做规划决策,关键就在于思维方式,所以要打开思维的空间。
所以眼界决定境界,上司一定要开阔眼界,多去看看外边的世界,这有助于增长你的思维能力,培养决策能力和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也需要技巧去培养,生命是有限的,知识是无限的。不能拿有限的生命去学无限的知识。知识不是力量,运用知识才是力量。就像木桶盛水的多少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但是如果把木桶倾斜一下,盛水的多少就取决于最长的那一块木板了。有时候我们不能盲目地去补短,否则不管你怎么补,都撵不上别人。
还有一种办法就是把自己的长板加长,这种方式更容易实现。做得最好是不够的,你必须与众不同。做领导的一定要有一个长项,工作之中要有亮点。
【案例】
我有一次到四川宜宾工商银行讲企业文化,按道理行长应该把他的精力放到抓储蓄上,当时我跟行长说:?你们一个市行为什么也要讲企业文化呢??
行长就跟我解释说:?我来到这个市行发现即使把我所有的精力都用到抓储蓄上,我也做不过成都、绵阳。因为宜宾的经济没有这两个地方好,这是客观条件。我最多只能跟庐州做个平手。我现在我的主要
精力没有放在储蓄上面,都能够做到全省第五名,所以我必须要找一个工作中的突破点,让领导看到工作成果。我分析了全省银行业发现企业文化做得都比较不好,因此我下决心以此作为突破点。?
后来在这位行长的带动下,银行又搞了一系列的文化宣传活动,把银行的业务归拢做了几个专题片跟公众宣传,结果他做成了四川省的一面旗帜,最后做成了全国的一面旗帜。没过多长时间这位行长就回省行当了一个副行长。
我去安徽省福利彩票讲企业文化课开始也是有这样的困惑,彩票中心的负责人就跟我解释说:“安徽省的经济没有广东省好,也比不上浙江。但是我们可以做彩票文化,培训员工素质,提升中心的社会形象。”后来他果真做成了全国的一面旗帜。
所以做得最好是不够的,你必须与众不同才能有更高的成就。有些时候我们不能盲目地去补短,而要把长处发挥到淋漓尽致。
事实上学习讲究的是一种归零的心态,学习就是要改变态度。孔老夫子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学习最主要的一点就是要超越自我,学习别人的长处。
【案例】
我有一次讲课遇到一个学员,他问我说:?既然孔子说了三人行必有我师。如果是一个杀人犯、一个强奸犯、一个盗窃犯,我向他们学习什么??
我说:?你的这种态度首先就是错误的,你要明白择其善而从之,择其害而避之的道理。要选择别人好的东西去学,坏的东西当然不要去学。?
很多人学习实际上都是去挑毛病、做裁判的,缺乏一种归零的心态。学习的态度非常重要。
还有一次去讲课,在团队学习的环节需要学员分成几组进行讨论,当时就有人提出来说不要跟某几个人分到一个组,原因是这几个人能力太差。其实这样的人最缺少学习的心态,真是因为他们差,你才可以做组长。而且他们肯定具备一些你没有的能力,能够帮助你完成某些任务。
很多做上司的到大排挡吃饭抱怨服务员的素质差,但是你有没有想过他们因为素质差才会去做服务员,也正因为如此你才能有一个好的工作。我们很多时候都没有这种包容的心态,愤世嫉俗心理严重,总是看这个人也不顺眼,看那个人也不顺眼,好像全世界人都对不起他一样。
所以学习就是要学习海纳百川的包容胸怀,要有一个超越自我的心态。每天让自己进步百分之一都是一种学习的表现。
?创新能力
一个总统说不做总统就做广告人,一个广告公司一百年只做一件事,那就是创新。所以做领导的就是要去创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这个世界是不断变化的,我们要不断地去创新,一切创新的根源首先就是思维的创新和观念的创新。
你问小学生将来想要干什么?小学生的回答可能是将来要当国家主席。问高中生将来干什么?将来要当省委书记。再问大学生将来想要干什么?他的回答可能是毕业之后能当个科长就不错了。所以很多时候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天真在逐渐失去,创新思维在减少。
做领导的一定要怀着一颗好奇的心理,怀着一颗童心去看待周围的一切。只有童心未泯,才可以创新。
2.三大枢机能力
三大枢机能力指的是谋划能力、交际能力、说服能力。领导具备一定的谋划能力,要做决策,要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人脉就是钱脉,关系就是实力,朋友就是生产力。所以领导还要具备很强的交际能力。清华的总裁班上就挂了一个横幅,上面写着:学习知识,开启智慧,交流人脉。领导就是要打造人脉,要祖国处处有亲人,朋友遍天下,成为职场的交往高手。
有一个卖保险的女孩的业绩不好,向我请教,我问她:“你会打高尔夫球吗?”她说:“我不会。”我说:“那你肯定业绩做不好。卖保险就是要找有钱人,去高尔夫球场找老板最好找。当很多老板给你递名片知道你是做理财的,时间长了成了朋友自然就能找到客户了。”
只有同流才可以交流,交流了才可以交心,交心了最后才可以交易。有了交易才能有利润。
38如何成为一个成功的上司_李湘南
对于一个领导人来说说服能力同样重要,懂得如何说服他人的领导就能让他人帮你实现工作目标。上司要做的就是把一个好的想法有效传达到下属那里,并且获得贯彻执行。
3.四大黄金能力
领导的四大黄金能力分别是自知能力、自制能力、合作能力、组织能力。
自知能力就是要知道自己的优点和长处;自治能力就要学会自我控制与自我激励。领导做得越高就越孤独,只有在孤独当中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智者。
合作能力指的是永远不要与别人对立,要坚持合作,学会妥协,在妥协中前进。很多领导都不会妥协,宁折不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能够在适时的时候妥协是一种能力,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这是一种智慧。
组织能力就要把资源价值最大化,让资源实现最大的价值。
第十二讲 大道无形:成功上司的自我修炼(下)
三、各层级上司能力结构比较
各层级上级的能力结构是不一样的,一般来说,高层管理者的技术能力占17.9%,人际技能占42.7%,概念能力占39.4%;从下表中的对比可以看出,越高层的管理者对人际关系要求越高;而对中层管理者的要求就比较均衡,既要具备一定的技术能力,还要有较强的人际关系能力。
基层管理者最需要的是技术能力,所以从表中可以看出,不管你处于哪一个管理层级,最重要的是你都必须擅长某一种能力,才能胜任管理的岗位。
表12-1 各层级上司能力结构表
四、必修的8条潜规则
作为一个上司必修的八条潜规则如下:
1.消除矛盾于无形的平衡学问
管理就是两个字“博弈”,也可以叫“平衡”。博弈经常出现在下棋当中,下棋的最高境界是和棋。一开始很少能和棋,双方必须经过几个回合的较量,互相有了牺牲有了让步才能和棋。
世上没有绝对的对与错,两个员工发生了矛盾,上司坚决不要说谁对谁错,而是要区分对待两个人的做法,在某种角度这个人的想法正确,从另一种角度看那个人的想法是对的。在中国的历史上每一个朝代都是奸臣当道,忠良被害。其实是皇帝故意让奸臣限制忠臣,让忠臣与奸臣斗争。做领导的一定要学会运用第三方力量,成为第三方的领导。善于做裁判的领导才是高明的领导。没有矛盾要制造矛盾,有了矛盾要善于化解矛盾。
2.方圆互用的变通学问
当领导刚刚掌权的时候要外圆内方,萧规曹随。很多人新官上任三把火,结果不小心惹到了不该惹的人,最后烧到自己了。所以一个新到单位的领导不要否认原来的领导,首先要生存,用权的时候方圆皆备,护权的时候要心慈不手短。
【案例】
27岁的诸葛亮空降到刘备这里以后,刘备所有的手下都对诸葛亮不服气,尤其是关羽这个人很难搞定。诸葛亮想杀他又没办法,后来机会终于来了。
赤壁之战的时候诸葛亮把所有的官兵都派出去了,唯独没有给关羽任务,关羽坐不住了,说:?为什么不给我工作??诸葛亮说:?有一件重要的工作但是怕你完不成。?关羽说:?没有什么工作我完不成了的。?
诸葛亮说:?赤壁之战之后曹操一定会败走华容道,你的任务就是取他的首级。?
关羽说:?尔等小事,此乃探囊取物也。?
诸葛亮问:?如果你拿不来他的首级怎么办??
关羽说:?我以人头担保定取他首级。?
于是两个人签定了生死协议,诸葛亮给了关羽1500人的精兵,让他埋伏到华容道。
其实这是个陷阱任务,诸葛亮根本就不想杀曹操,如果诸葛亮想杀曹操派张飞去就可以了。之所以不想杀曹操有几个原因:第一把曹操杀了,北方的袁绍还会过来,三足鼎立的局面无法形成,东吴的力量比较大,结果还是会把蜀国吃掉。第二,如果把曹操杀了,诸葛亮的职业生涯规划也就从此到头了。因为诸葛亮只有通过刘备才能实现他职业经理人的人生价值。第三,诸葛亮可以通过这件事收复关羽。因为诸葛亮知道曹操对关羽有恩,原来关羽和刘备走散了之后寄托到曹操的门下,曹操对他三天一小样,五天一大样,用尽各种办法想留住关羽,但是关羽这个人重义气讲感情,后来打听到刘备的下落,连夜还过五关斩六将投奔了刘备。由此他也欠了曹操一个人情。结果关羽到那里果真把曹操放了。
当关羽空手而归时,诸葛亮表现得恰到好处,按照约定应该处死关羽,但是张飞、赵云和其他大臣们都跪来请求不要杀害关羽,但是诸葛亮还是不为所动,他在等一个人。最后老板刘备也跪了下来请求,诸葛亮就送了刘备一个人情,免去关羽的死罪。
诸葛亮就是职业经理人学习的典范,他的处事方式和具备的人文知识都是一个合格的职业经理人所应该具备的。很多做职业经理人的都会遇到一种情况,就是老板的一个亲戚在企业内供职,经常不听指挥。这时候可以模仿诸葛亮的做法,彻底制服此人。
3.提升个人影响力的包装学问
领导要学会适度包装自己,通常都是有故事的企业被人记住了,领导要善于多搞点正面的故事,做些慈善活动,为社会承担一些责任。在大众面前体现自己正面的力量,这样会对下属产生无形的影响。
4.识人用人的御下学问
有时候对员工要懂得施一些小恩小惠,有时候还要恩威并用。领导识人的能力会在很大程度上帮助自己实现工作上的目标,只要能够满足下述的需求,真正地激励他,又要随时提醒自己是处于领导的位置,这里面的学问不可谓不深远。
5.无声无息显威力的藏权学问
做上司的一定要有霸气,在关键决策的时候要有果断决策的霸气。这种霸气是一种无形的气场,在你不去做事说话的时候也能让下属感觉到你威严的力量,从而不得不去服从。
6.释放权力能量的强权学问
有时候在危机的时候领导要释放你的权利能量,领导手中握有权利,这种权利必须得到运用才能体现出领导的作用。不要浪费自己手中的权利,在必要的时候甚至要行使强权去达到某种目的。
7.进退自如的决策学问
领导在决策的时候千万不要把自己放进去,如果领导都牺牲了,还怎么为人民服务呢?所以在做决策的时候应该进退自如,有些事情对的也是错的,错的也是对的。
【案例】
汉朝的朝廷中有一位智囊叫晁错。晁错被杀的直接原因是?削藩?。晁错一有机会就要向汉景帝鼓吹削藩,而且,正是因为他的极力主张和一再鼓吹,景帝才最终下了削藩的决心。什么是?削藩?呢?简单地说,就是削减藩国的辖地。所谓?藩国?,就是西汉初年分封的一些王国。这些王国的君主,不是皇帝的兄弟,就是皇帝的子侄,是大汉王朝的既得利益者。削藩,无疑是要剥夺他们的权力,侵犯他们的利益,
这些凤子龙孙岂能心甘情愿束手就擒?所以,削藩令一下,最强大的两个王国——吴国和楚国就跳了起来。吴王刘濞和楚王刘戊联合赵王刘遂、胶西王刘昂、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东王刘雄渠起兵造反,组成七国联军,浩浩荡荡杀向京师,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七国之乱?,也叫?吴楚之乱?。
七国兴乱,朝野震惊,舆论哗然。景帝君臣一面调兵遣将,一面商量对策。这时,一个名叫袁盎的人就给景帝出了个主意。袁盎说,吴楚两国,其实是没有能力造反的。他们财大气粗不假,人多势众也不假,但他们高价收买的,不过是一些见利忘义的亡命之徒,哪里成得了气候?之所以贸然造反,只因为晁错怂恿陛下削藩。因此,只要杀了晁错,退还削去的领地,兵不血刃就能平定叛乱。袁盎是做过吴国丞相的,说话的分量就比较重一点。何况这时景帝大约也方寸已乱,听了袁盎的建议,就起了丢卒保车的心思。
不能说袁盎的主意没有道理,因为吴楚叛乱确实是以?诛晁错,清君侧?为借口的。打出的旗号,则是?存亡继绝,振弱伐暴,以安刘氏?。什么叫?清君侧?呢?就是说皇帝身边有小人,要清理掉。这个?小人?,具体说就是晁错。后来晁错就被汉景帝腰斩弃市。
要成为政治家,不要成为政论家,政治家要知道什么时候该做,还要知道能不能做。案例中的晁错就是一位政论家。所以职业经理人在决策的时候千万要懂得进退自如,不要做无畏的牺牲。
8.滴水不漏的说话学问
很多领导喜欢打官腔,在关键的时候有些真话不能说,假话全不说,真话不全说。所以必须用官话、套话去应对。这就叫滴水不漏的说话学问。领导必须懂得这种自我保护,做到说话滴水不漏。
五、成功上司应具有的综合素质
一个成功的上司应该具备哪些综合素质呢?归纳来说有以下八点需要具备:
①政治家的敏锐头脑;
②哲学家的辨证思想;
③军事家的统领谋略;
④冒险家的创新精神;
⑤鼓动家的演说才能;
⑥实干家的创业本领;
⑦外交家的翩翩风度;
⑧艺术家的浪漫风情。
你可以在世界上任何一位伟人的身上寻找到上面这八种素质,怎样去学习领导力?就是要向伟人学习。有了学习的标准才有动力和目标,未来的路还很漫长,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希望所有的职业经理人和上司都能在学习本课程之后领悟到做上司的要点。
本文标题:如何成为一个有思想的人-如何才能成为一个自律的人?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