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姜黄的功效与作用-小黄姜的药用价值和功效与作用 小黄姜与生姜的区别

发布时间:2017-12-22 所属栏目:姜黄素的功效与作用

一 : 小黄姜的药用价值和功效与作用 小黄姜与生姜的区别

导语:说到“姜”,我们都并不陌生,它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调配菜。而姜又分很多种,小黄姜就是其中之一。可能很多朋友并不太知道小黄姜,也不了解小黄姜的药用价值和功效与作用。今天,天气网就为您科普,并向您介绍小黄姜与生姜的区别。喜欢吃生姜的朋友赶紧去看看吧!

黄姜的作用 小黄姜的药用价值和功效与作用 小黄姜与生姜的区别

小黄姜又名穿地龙,土名哑边姜,学名盾叶薯蓣,是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

小黄姜的药用价值和功效与作用

小黄姜可破血,行气,通经,止痛。治心腹痞满胀痛,臂痛,症瘕,妇女血瘀经闭,产后瘀停腹痛,跌扑损伤,痈肿。

(www.61k.com)

1、《本草图经》:"治气胀及产后败血攻心。"

2、《纲目》:"治风痹臂痛。"

3、《本草正》:"除心腹气结气胀,冷气食积疼痛。"

4、《唐本草》:"主心腹结积,疰忤,下气,破血,除风热,消痈肿。功力烈于郁金。"

5、《本草述》:"治气证痞证,胀满喘噎,胃脘痛,腹胁肩背及臂痛,痹,疝。"

6、《医林纂要》:"治四肢之风寒湿痹。"

7、《日华子本草》:"治症瘕血块,痈肿,通月经,治跌扑瘀血,消肿毒;止暴风痛冷气,下食。"

8、《现代实用中药》:"为芳香健胃药,有利胆道及肝脏之消毒作用。用于黄疸,胸满痞闷疼痛。又为止血剂,治吐血、衄血、尿血,并治痔疾。外用于脓肿创伤。"

黄姜的作用 小黄姜的药用价值和功效与作用 小黄姜与生姜的区别

小黄姜被喻为“激素之母”,是一种市场需求较为稳定的药材。

小黄姜与生姜的区别

小黄姜又名穿地龙,土名哑边姜,学名盾叶薯蓣,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其块茎有较高的药用和化工价值,经过加工可提炼皂素、双稀等医药、化工用品,是激素类药物必不可少的成份,被喻为“激素之母”,并广泛应用于化妆、保健、避孕镇痛、麻醉等类药物,是一种市场需求较为稳定的药材。

生姜别名有姜根、百辣云、勾装指、因地辛、炎凉小子、鲜生姜、蜜炙姜,是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姜的新鲜根茎,其高40~100cm。姜的根茎(干姜)、栓皮(姜皮)、叶(姜叶)均可入药。生姜在中医药学里具有发散、止呕、止咳等功效。

哪些人不适合吃小黄姜

1、阴虚体质的人不适合吃小黄姜

阴虚就是燥热体质,表现为手脚心发热,手心有汗爱喝水,经常口干、眼干、鼻干、皮肤干燥、心烦易怒、睡眠不好,而姜性辛温,阴虚的人吃姜会加重阴虚的症状。

2、 咳痰较黄者不适合吃小黄姜

痰黄的人是因为肺热肺燥,小黄姜性温,食用易加重症状。

3、内热较重者不适合吃小黄姜

如患有肺热燥咳,胃热呕吐、口臭,痔疮出血,痛疮溃烂等疾病的人不宜食用小黄姜。如果是热性病症,食用小黄姜时一定要配伍寒凉药物中和生姜的热性。

相关推荐

二 : 姜黄的功效与作用,姜黄药用价值

Note:以下关于中药材姜黄的介绍内容由诸多中医药网管理员整理自《中华草本》《中国药典》《全国中草药汇编》等资料,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不宜当做私自用药姜黄的参照,请在医生指导下用药。(www.61k.com]

姜黄的作用 姜黄的功效与作用,姜黄药用价值

【名称】:

姜黄

【英文名】:

Turmeric

【拼音】:

Jiānɡ Huánɡ

【别名】:

黄姜、毛姜黄、宝鼎香、黄丝郁金

【药材类别】:

根茎类

【性味】:

辛苦,温。
①《唐本草》:味辛苦,大寒,无毒。
②《本草拾遗》:味辛,温,无毒。
③李杲:味苦甘辛,大寒,无毒。
④《东医宝鉴》:性热,味辛苦,无毒。

【归经】:

入脾、肝经。
①《纲目》:入心、脾。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肺二经。
③《本草经疏》:入足太阴、厥阴。

【入药部分】:

为姜科植物姜黄的根茎。

【产地和分布】:

多为栽培。植于向阳、土壤肥厚质松的田园中偶有野生的。栽培或野生于平原、山间草地或灌木丛中。分布于江西、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地。产我国台湾、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西藏等省区

【形态特征】:

姜黄,多年生草本,高1-1.5m。根茎发达,成丛,分枝呈椭圆形或圆柱状,橙黄色,极香;根粗壮,末端膨大成块根。叶基生,5-7片,2列;叶柄长20-45cm;叶片长圆形或窄椭圆形,长20-50cm,宽5-15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下延至叶柄,上面黄绿色,下面浅绿色,无毛。花葶由叶鞘中抽出,总花梗长12-20cm,穗状花序圆柱状,长12-18cm;上部无花的苞片粉红色或淡红紫色,长椭圆形,长4-6cm,宽1-1.5cm,中下部有花的苞片嫩绿色或绿白色,卵形至近圆形,长3-4cm;花萼简绿白色,具3齿;花冠管漏斗形,长约1.5cm,淡黄色,喉部密生柔毛,裂片3;能育雄蕊1,花丝短而扁平,花药长圆形,基部有距;子房下位,外被柔毛,花柱细长,基部有2个棒状腺体,柱头稍膨大,略呈唇形。花期8月。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1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注意事项】:

血虚而无气滞血瘀者忌服。

【姜黄的功效与作用】:

破血行气;通经止痛。主血瘀气滞诸证;胞腹胁痛;妇女痛经;闭经;产后瘀滞腹痛;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痈肿。用于气滞血瘀的胸腹痛、痛经及肢体疼痛,常配元胡、香附。

①《唐本草》:主心腹结积,疰忤,下气,破血,除风热,消痈肿。功力烈于郁金。
②《日华子本草》:治癥瘕血块,痈肿,通月经,治跌扑瘀血,消肿毒;止暴风痛冷气,下食。
③《本草图经》:治气胀及产后败血攻心。
④《纲目》:治风痹臂痛。
⑤《本草正》:除心腹气结气胀,冷气食积疼痛。
⑥《本草述》:治气证痞证,胀满喘噎,胃脘痛,腹胁肩背及臂痛,痹,疝。
⑦《医林纂要》:治四肢之风寒湿痹。
⑧《现代实用中药》:为芳香健胃药,有利胆道及肝脏之消毒作用。用于黄疸,胸满痞闷疼痛。又为止血剂,治吐血、衄血、尿血,并治痔疾。外用于脓肿创伤。

【附方】:

①治心痛不可忍:姜黄(微炒)、当归(切,焙)各一两,木香、乌药(微炒)各半两。上四味,捣罗为散,每服二钱匕,煎茱萸醋汤调下。(《圣济总录》姜黄散)
②治九种心痛,发作无时,及虫痛不可忍者:姜黄三分,槟榔半两,干漆(捣碎,炒令烟出)半两,石灰(炒令黄色)一两。上药为细末,每服二钱,温酒调下,不拘时候。(《杨氏家藏方》姜黄散)
③治胃炎,胆道炎,腹胀闷,疼痛,呕吐,黄疸:姜黄一钱五分,黄连六分,肉桂三分,延胡索一钱二分,广郁金一钱五分,绵茵陈一钱五分。水煎服。(《现代实用中药》)
④治臂背痛,非风非痰:姜黄、甘草、羌活各一两,白术二两。每服一两,水煎。腰以下痛,加海桐皮、当归、芍药。(《赤水玄珠》姜黄散)
⑤治室女月水滞涩,调顺营气:姜黄、丁香、当归(切,焙)、芍药各半两。上四味,捣细罗为散,每服二钱匕,温酒调下。经脉欲来,先服此药,不拘时候。(《圣济总录》姜黄散)
⑥治经水先期而至,血涩少,其色赤者:当归、熟地、赤芍、川芎、姜黄、黄芩、丹皮、延胡索、香附(制)各等分。水煎服。(《医宗金鉴》姜芩四物汤)
⑦治妊娠胎漏,下血不止,腹痛:姜黄一两,当归一两(锉,微炒),熟干地黄一两,艾叶一两(微妙),鹿角胶一两(捣碎,炒令黄燥)。上药,捣筛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枣三枚,煎至六分,去滓,每于食前温服。(《圣惠方》姜黄散)
⑧治产后腹痛:姜黄二分,没药一分。上为末,以水及童子小便各一盏,入药煎至一盏半,分作三服,通口服,约人行五、七里,再进一服。(《普济方》姜黄散)
⑨治一切跌打:桃仁、兰叶、丹皮、姜黄、苏木、当归、陈皮、牛膝、川芎、生地、肉桂、乳香、没药。水、酒、童便煎服。(《伤科方书》姜黄汤)
⑩治牙痛不可忍:姜黄、细辛、白芷等分。上为细末,并擦二、三次,盐汤漱。(《百一选方》姜黄散)
⑾治诸疮癣初生时痛痒:姜黄敷之。(《千金方》)
⑿心痛难忍。用姜黄一两、桂三两,共研为末,每服一钱,醋汤送下。
⒀胎寒腹痛(婴儿啼哭吐乳,大便色青,状如惊风,出冷汗)。用姜黄一钱,没药、没香、乳香各二钱,共研为末,加蜜调成丸了,如芡子大。每服一丸,钩藤煎汤化下。
⒁产后血痛(腹内有血块)。用姜黄、桂心,等分为末,酒冲服一匙,血下尽后即愈。
⒂疮癣初发。用姜黄研末擦上,甚效。
⒃治心疼:姜黄、玄索、乳香、没药。上各等分为末,好酒用一盏,(心疼如手捉,一方用水煎)。每服6g,不拘时温酒调服。方中姜黄破血行气,通经止痛,为君药。 (《奇效良方》)
⒄治风热虫牙痛:姜黄、细辛、白芷。上为末,擦牙,须臾吐出,盐汤漱口。方中姜黄止痛,为君药。(《杂病源流犀烛》姜黄散)
⒅治妇人血气樶痛,月经不行,经先呕吐疼,及月信不通:姜黄120g,牡丹皮、莪术、红花、桂心、当归、芍药、川芎、延胡索各15g。上为末,每服6g,水一盏,酒三分,煎七分温服。方中姜黄破血行气,通经止痛,为君药。(《妇人良方大全》瑞金散)

(本文由中医药网整理或引用,内容仅供参考,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合作。)

三 : 姜黄的功效与作用

姜黄的功效与作用

姜黄的功效与作用

姜黄 Jianghuang为姜科植物姜黄的根茎。主产于四川、福建等地。野生或栽培。冬季茎叶枯萎时采挖,除去须根。煮或蒸至透心,晒干,切厚片,生用。

【药性】辛、苦,温。归肝、脾经。

【功效】活血行气,通经止痛。

【应用】

1.气滞血瘀所致的心、胸、胁、腹诸痛。姜黄辛散温通,苦泄,既入血分又入气分,能活血行气而止痛。治胸阳不振,心脉闭阻之心胸痛,可配当归、木香、乌药等药用,如姜黄散(《圣济总录》);治肝胃气滞寒凝之胸胁痛,可配枳壳、桂心、炙草,如推气散(《丹溪心法》);治气滞血瘀之痛经、经闭、产后腹痛,常与当归、川芎、红花同用,如姜黄散(《圣济总录》);治跌打损伤,瘀肿疼痛,可配苏木、乳香、没药,如姜黄汤(《伤科方书》)。

2.风湿痹痛。本品辛散苦燥温通,外散风寒湿邪,内行气血,通经止痛,尤长于行肢臂而除痹痛,常配羌活、防风、当归等药用,如五痹汤(《妇人大全良方》)。

此外,以本品配白芷、细辛为末外用可治牙痛,牙龈肿胀疼痛,如姜黄散《百一选方》;配大黄、白芷、天花粉等外敷,可用于疮疡痈肿,如如意金黄散(《外科正宗》);单用本品外敷可用于皮癣痛痒。

【用法用量】煎服,3~10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血虚无气滞血瘀者慎用,孕妇忌用。

【鉴别用药】郁金、姜黄为同一植物的不同药用部位,均能活血散瘀、行气止痛,用于气滞血瘀之证。但姜黄药用其根茎,辛温行散,祛瘀力强,以治寒凝气滞血瘀之证为好,且可祛风通痹而用于风湿痹痛。郁金药用块根,苦寒降泄,行气力强,且凉血,以治血热瘀滞之证为宜,又能利胆退黄,清心解郁而用于湿热黄疸、热病神昏等证。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含有挥发油,主要成分为姜黄酮、芳姜黄酮、姜烯、水芹烯、香桧烯、桉油素、莪术酮、莪术醇、丁香烯龙脑、樟脑等;色素物,主要为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以及胭脂树橙和降胭脂树素和微量元素等。

2.药理作用:姜黄素能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浆粘度和全血粘度;水煎剂、姜黄粉石油醚、乙醇和水提物有抗早孕作用;姜黄素、水提物及有效成分有抗肿瘤作用;姜黄素、醇或醚提取物和挥发油能降血脂;姜黄素又有抗炎作用;姜黄素对细菌有抑制作用,而挥发油则对真菌有强力的抑制作用;姜黄提取物、姜黄素、挥发油、姜黄酮以及姜烯、龙脑和倍半萜烯等都能利胆;姜黄素有短而强烈的降压作用,对离体豚鼠心脏有抑制作用;姜黄素能保护胃粘膜,保护肝细胞。

3.临床研究:用姜黄、郁金、茵陈、木香、大黄组成的复方治疗慢性胆囊炎100例,3日内显效77%,2周内显效达99%(中医药研究,1994,4(3):13)。用姜白软膏(姜黄、白芍、天花粉、赤芍)贴敷患处,2—3日换药1次,共治200例软组织损伤患者。结果显效124例,有效73例,无效3例(时珍国药研究,1992,3(1):11)。用黄芪、姜黄、赤芍、板兰根、山药、茯苓组成的复方治疗172例慢性乙肝,结果显效88例,有效65例,无效19例(江苏中医药,1985,

(10):7)。用姜黄浸膏片(每片含生药3.5g),每次5片,日3次,治疗16例高脂血症,经1

2周观察,血胆固醇平均比治疗前有下降(重庆医学院学报,1979,(1):88)。

【古籍摘要】

1.《新修本草》:“主心腹结积,疰忤,下气,破血,除风热,消痈肿,功力烈于郁金。”

2.《日华子本草》:”治癥瘕血块,痈肿,通月经,治跌仆瘀血,消肿毒,止暴风痛,冷气,下食。”

3.《本草纲目》:“治风痹臂痛。”“姜黄、郁金、述药(莪术)三物,形状功用皆相近。但郁金入心治血,而姜黄兼入脾,兼治气;述药则入肝,兼治气中之血,为不同耳。”

【科属与别名】

姜黄为姜科植物姜黄或郁金的根茎。处方名:姜黄、片姜黄。

【性味与功效】

味苦、辛,性温。功效:破瘀通经,行气止痛。

【传统应用】

主治血瘀气滞之胸胁疼痛、闭经腹痛,及风痹臂痛等证。

本药常用于以下传统方剂:①姜黄散(《圣济总录》):姜黄、当归、木香、乌药、吴茱萸,治疗心痛不可忍;②姜黄散(《赤水玄珠》):姜黄、羌活、白术、甘草,治疗臂背痛非风非痰者;③五痹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姜黄、羌活、防己、白术、甘草,治疗风寒湿邪,麻痹不仁。

【主要成分】

主要含挥发油姜黄酮和姜黄素类等成分。

1.含挥发油4.5%或6% 包括姜黄酮、姜油烯、水芹烯、1,8一桉叶素、香桧烯、龙脑、去氢姜黄酮、姜黄新酮、姜黄酮醇A、B。

2.姜黄素类姜黄素、二氢姜黄素、双甲氧基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

还含有糖类、无机盐和几种微量元素。

【药理作用】

(一)利胆保肝

其煎剂和姜黄素能促进犬的胆囊收缩,增加胆汁分泌,胆盐、胆红素、胆固醇分泌量均增加,有利于胆结石的排出。其煎剂还可增加食欲,有保肝作用。

(二)抗炎和镇痛

其挥发油和姜黄素对大鼠、小鼠急性和亚急性足肿胀性炎症有显著的抗炎作用。

其煎剂有镇痛作用。

(三)降脂、降压和抗凝

姜黄醇提取液、姜黄挥发油和姜黄素都有明显的降低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β-脂蛋白的作用。

姜黄醇提取液对麻醉犬有降低血压的作用。姜黄素有增加心肌营养性血流量的功效。

其挥发油和姜黄素可抑制血小板聚集。姜黄素能增强纤维活性而有较强的抗凝作用。

(四)收缩子宫和终止妊娠

其煎剂对小鼠、豚鼠离体子宫呈兴奋作用,对家兔子宫起收缩功效。

其煎剂腹腔注射对小鼠各期妊娠和早期妊娠有明显的终止妊娠作用。

(五)其他

姜黄素尚有较强的抗氧化、抗突变、抗肿瘤作用,以及抗微生物作用。

【临床应用】

1.治疗慢性胆囊炎和胆石症。

2.治疗颈椎病和肩周炎的肩臂酸痛。

3.治疗痛经,经行不畅。

【常用剂量】

药典剂量:3~9g。

临床常用剂量:3~12g。

大剂量:一般不大剂量使用。

使用方法:水煎服,研末入丸、散吞服,浸酒内服。

【临床体会】

(一)郁金、姜黄、莪术的比较

郁金、姜黄、莪术三药是同科同属植物,药用部分是块根和根茎的区别。郁金是姜黄、莪术、郁金的块根,是三者的地下部分;姜黄是姜黄和郁金的根茎,主要是地上部分;莪术是莪术的根茎,主要是地上部分。

郁金的药性古书记载大多是寒性和凉性,也有记载为平性的。姜黄、莪术是温性的。临床体会三药中姜黄最温,莪术温性次之,郁金性平。

李时珍对郁金、姜黄、莪术三药曾作了比较,许多本草书上都有转述。《本草纲目》记载:“郁金人心,专治血分之病;姜黄人脾,兼治血中之气;莪术入肝,治气中之血。”《本草备要》有类似的记载:郁金“凉心热,散肝郁,下气破血”,姜黄“理血中之气,下气破血,除风消肿,功力烈于郁金”,莪术“破气中之血,消瘀通经,开胃消食”。 古人所说的“破气中之血,理血中之气’’有些绕口,也较难理解。这说明三药有共同之处,都有理气破血的功效,都能治疗气血瘀滞的腹胀、腹痛。不同之处为郁金有凉血化瘀功效,能治心脑之症;姜黄尚有除风消肿功效,能治风寒湿痹之症;莪术尚有破瘀散结功效,治疗癜瘕积聚。

临床使用,治疗瘀点瘀斑以郁金为好,治疗胁痛肩痛以姜黄为好,治疗瘀血腹块以莪术为好。

(二)关于利胆作用

现已证实姜黄和郁金都有利胆作用。由于肝胆湿热为多,疏肝解郁,清化湿热,临床用郁金为多。但是慢性肝胆疾病,临床辨证比较复杂,有时需温清同用,可考虑使用姜黄,或姜黄、郁金同用。

古方姜黄散治疗心痛不可忍,就包括了胃痛、胆绞痛、心绞痛、胆心综合征。姜黄、郁金、莪术三药都适合使用,还需与疏肝理气相结合。

(三)关于风痹肩痛

古方五痹汤、姜黄散用姜黄治疗风寒湿手臂痛。引起肩臂痛的常见疾病有好几个,如颈椎病、肩周炎,以及许多风湿病,都有肩臂痛的症状。现已证实姜黄具有消炎镇痛作用。但胆囊炎、胆石症、冠心病、心绞痛也都有放射性的肩臂痛的症状。古人所描述的肩臂痛,以上这些疾病可能都包括了。

临床应用体会,姜黄主要是治疗胆囊炎、胆绞痛之肩痛,应更为适合。因姜黄有利胆作用。随着炎症好转或结石排出,肩痛也随之缓解了。姜黄的祛风湿止痛作用是比较弱的,可以配合羌活、细辛等药。

严格地说,姜黄是利胆解痉药,并是弱的消炎镇痛药。

【副作用】

(一)传统文献

《本草纲目》:无毒。

(二)临床观察

无毒。在常规剂量内水煎服没有不适反应。长期服用或剂量过大(15g以上)有内热上火的反应。

本文标题:姜黄的功效与作用-小黄姜的药用价值和功效与作用 小黄姜与生姜的区别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41389.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