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 南宋文天祥(过零丁洋)赏析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才子评析:
这是南宋文天样留给后世的千古律诗名篇。首联“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简单介绍自己刻苦学习儒家经典,参加科举考试,20岁中状元,一举成名。后被南宋朝庭重用,率兵抗元,处处失利,已经四个年头了。一"起"一落"动词形象准确,符合实际,首联起好;颔联“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从国家和个人两方面写,国家由于战争山河破碎似风中飘絮,存在危险。个人几次历险,几次被捕,似雨中的浮萍一样没有根基,随时有生命危险。此联用"飘絮`"浮萍"比喻国家个人目前艰难局势,诗人心系家国情怀尽显,跃上纸上。颔联承写目前国家局势,比喻形象,令人生悲。此联承好;颈联“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截取生活一境头,详写惶恐滩头战败,自有对生命之惶恐,零丁洋里由于被俘,感叹自己孤苦零丁。这联用白描手法,两个"惶恐“"零丁"地名和感受叠加,增强了悲凉气氛。使我们切实感到一个有血有肉的诗人末路情怀。此诗转在尾联第七句"人生自古谁无死”,这个设问句,由悲生壮,由抑而扬。最后一句"留取丹心照汗青"作者自己作了响亮回答。要把自己的爱国情怀留在史册上,永励后人。尾联自问自答,主旨鲜明,正义感人。文天祥也已牺牲自己的生命实现了自己的誓言。他悲壮的一生永远值得后人纪念。纵观此诗,有叙述,有描写,有比喻,有主旨。由悲至到昂至,由个体到群体,由特殊到普遍,作者发出了时代的最强音,穿越吋空,为千古之绝唱。(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二 : 文天祥:过零丁洋
【原文】:
辛苦遭逢起一经,下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作者】:文天祥
此诗为文天祥的代表作之一。宋祥兴元年(1278)冬,文天祥在广东海丰兵败被俘,当时元军元帅、汉奸张弘范带兵追击在崖山的南宋皇帝赵昺,强迫文天祥随船前往。次年正月间,张弘范又逼文天祥写信招降在崖山坚持抗战的南宋将领张世杰。文天祥就在过零丁洋时写下这首诗给张弘范。
作者通过自己从读书成名到救亡报国直至被俘所历艰的概括叙述,抒写了对“山河破碎”和“身世浮沉”的沉痛,表明自己坚强不屈的意志和为国捐躯的决心。
首联“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此时的文天祥身陷敌营,面对山河破碎局势和敌人对自己的威逼利诱,自己平生的理想报负更是难以实现。此情此景,感触万端,欲明心志,从何落笔?开头两句写得大气包举,感情沉深,境界阔大。首联的内容是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个人的出处,二是国家的危亡。这里的“起一经”是指文天祥中进士。自唐宋以来,知识分子要入仕,就必须通过科举考选,就得读经。“四周星”即四年,文天祥于德元年(1275)起兵勤王,至祥兴元年(1278)被俘,恰好四个年头。这两句前叙写个人经历,后写国势艰难,似不相关连,但在文天祥笔下,是把个人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在一起,作者的一片苦心,一片忠心,便明白可鉴了。“干戈寥落”意指高举义旗、起兵勤王的人寥寥无几。这里更显出文天祥的忠心,对局势的痛心,以及对投降派的谴责与愤怒。
颔联承上而来,依旧从国家与个人两方面入手来抒发感慨:“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山河破碎”是指当时的国家败亡的情形。此时宋王朝实际上已经名存实亡了,恭宗赵被俘,文天祥,张世杰等人拥立的端宗赵昰于逃难中惊悸而死,陆秀夫复立的八岁的卫王赵昺建行宫于崖山,各处流亡,居无定所,此处用山河破碎来形容这种局势,是再确切不过了。此时的文天祥,壮志难酬,身陷敌手,如无根之萍,任凭凄风苦雨的吹打,更加上家破人亡,老母被俘,妻妾被囚,大儿丧亡,因此,以“身世沉浮”来概述自己一生的经历和此时的情景,也是极为确切的。而“风飘絮”和“雨打萍”,更形象贴切描绘了国家行将败亡时的情景以及对自己一生经历遭遇的形象饱含情感的概括。
颈联“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这两句承接前意,继续概述自己今昔不同的处境和心情,前句为追忆,后句描述眼前之情景。惶恐滩,原名叫黄公滩,在今江西万安县境内赣江中,惶恐滩是赣江十八滩之一,水流湍急,令人惊恐,也叫惶恐滩。文天祥当年起兵时曾路过这里,后被元兵打败,撤到福建。无法挽大厦于将倾,这是一个仁人志士的最大的“惶恐”了。零丁洋,在今广东省珠江口外的崖山外面,现名伶丁洋,文天祥兵败被俘,押送过此,这一句是写实。这两句今昔对比,跨越时空,高度概括,既叙事,又抒情,对仗极其工整,出语十分自然,且形象生动。若没有亲身经历、深沉的情感积淀,以及高超的艺术才华,是写不出如此精绝的对句来的。这一联是在前联概述的基础上,选择一生中感受最深的、最有典型意义的两件事来表现他的战斗经历和忠愤之心。从写作角度上来说,把地名和心理感受,把纪实与抒写特有的心情结合在一起,巧妙地运用语义双关,既表明地理形势的险恶,又说明处境之孤危,是天造地设的巧对。
诗的前六句写国家和个人遭遇之悲惨,末联一笔宕开,思绪回到眼前,直抒胸臆,表白自己以何种的人生态度来面对如此的艰难因厄,进一步表露自己的爱国忠心和崇高气节。这两句诗直抒胸臆,表明了文天祥的爱国忠心和舍生取义的崇高气节,出语斩截有力,壮怀激烈,英气干云,精诚格物。至今读来,仍为之感奋不已,它鼓舞过无数仁人志士为正义、为理想、为事业而英勇献身。“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遂成千古传诵不绝的名句。全诗的格调也由沉郁忧愁转为洒脱、豪放,显得豪情激荡,气贯长虹,风格刚烈。
在这首诗中,诗人把个人的遭遇和宋王朝的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写自己的情怀、失败的境遇和南宋王朝无可挽回地趋于覆灭,写来不能不是悲凉、沉痛的;而报国忠心至死不渝的情怀又是慷慨壮烈的,二者的有机统一就构成了全诗抒情言志的沉郁悲壮风格。
三 : 过零丁洋文天祥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过零丁洋文天祥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过零丁洋文天祥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过零丁洋文天祥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过零丁洋文天祥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过零丁洋文天祥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过零丁洋文天祥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过零丁洋文天祥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过零丁洋文天祥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过零丁洋文天祥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过零丁洋文天祥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过零丁洋文天祥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过零丁洋文天祥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过零丁洋文天祥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过零丁洋文天祥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过零丁洋文天祥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过零丁洋文天祥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过零丁洋文天祥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过零丁洋文天祥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过零丁洋文天祥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过零丁洋文天祥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过零丁洋文天祥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过零丁洋文天祥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过零丁洋文天祥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过零丁洋文天祥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过零丁洋文天祥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过零丁洋文天祥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过零丁洋文天祥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过零丁洋文天祥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过零丁洋文天祥
61阅读提醒您本文地址:
四 : 文天祥《过零丁洋》简析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