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经济运行情况分析-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分析汇报

发布时间:2017-12-27 所属栏目:宏观

一 : 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分析汇报

县委常委、县人民政府常务副县长  马照亮

(2015年7月30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

根据会议安排,现将我县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及我分管联系工作的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上半年经济工作喜忧参半,形势不容乐观

半年来,全县上下攻坚克难,狠抓落实,围绕年初制定的目标任务,奋力推进各项工作,全县经济呈现稳步增长、社会民生不断向好的良好态势。但由于我县经济总量小,部分经济指标增速或增幅不大,甚至与去年同期相比还有出现较大下滑的现象。例如: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全市第5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全市第5位)、产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全市第5位)等多项主要指标排位靠后,导致我县位列全市倒数;10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各项指标中只有35分权重指标进入前5位,有64分权重指标进入后6位,在后6位中,排列第9-10位的指标有7个,权重分仅为23分,导致我县在2015年上半年全省10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中排列第10位,形势十分严峻。

(一)2015年上半年全县经济运行情况

1.从反馈的34项增比进位指标看,全县经济主要呈现“三持续,三稳步,三良好”的特点。

(1)“三持续”:一是经济总量持续提升。2015上半年完成生产总值23.02亿元,同比增长13.3%。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6.38亿元,同比增长6.3%,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3.74亿元,同比增长15.8%;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2.9亿元,同比增长15.4%。其中,人均生产总值8481元,生产总值绝对值占县自定上半年目标任务(20.81亿元)的110.62%;人均生产总值占县自定目标任务(7653元)的110.82%。二是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2015年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2.51亿元,同比增长30%,其中: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2.41亿元,同比增长24.1%。三是招商引资力度持续加大。2015年上半年,招商引资完成68.21亿元,同比增长44.4%,占县自定上半年目标任务(58.2亿元)的117.2%。招商引资到位资金指数为1.77。

(2)“三稳步”:一是农业经济稳步向好。2015年上半年,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6.38亿元,同比增长6.3%,完成县自定上半年目标任务(6.75亿元)的94.52%。省级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总产值11.84亿元,同比增长114.2%。非粮产业增加值占第一产业增加值的比重95.3%。耕地产出率756元/亩。二是工业增加值稳步提升。2015年上半年,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1.44亿元,同比增长10.2%。完成县自定上半年目标任务(1.69亿元)的85.21%,绝对值欠任务0.25亿元,增速低于县自定目标任务(25%)的14.8个百分点,其中:2000万元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17亿元,同比增长10%;工业用电量增速与工业增加值增速之差绝对值为114.4,高于县自定目标任务(2)的112.4个百分点。三是旅游产业稳步做强。2015年上半年,共接待游客151.81万人次,同比增长36.2%;旅游总收入完成16.31亿元,同比增长25.4%。绝对值占县自定上半年目标任务(17.9亿元)的91.11%。

(3)“三良好”:一是财税金融形势良好。我县虽然财力薄弱,总量小,税源少,财政收入增长乏力。但2015年上半年,县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22588万元,同比增长27.43%,人均公共财政预算收入831元,绝对值占县自定上半年目标任务(825元)的100.73%。税收收入完成1.96亿元,同比增长10.1%,绝对值占县自定上半年目标任务(2.23亿元)的87.89%;税收收入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比重为51.8%,低于县自定上半年目标任务(70%)的18.2个百分点,各项指标保持良好态势。二是消费市场发展良好。2015年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7.06亿元,同比增长11.3%,绝对值占县自定上半年目标任务(7.53亿元)的93.76%,增速低于县自定目标任务(20.2%)的8.9个百分点。三是科技人才与城镇新增就业、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良好。2015年上半年,综合科技进步指数为23.29%,每万人人才资源数(人)830人,绝对值占县自定上半年目标任务(850人)的97.65%,贫困乡镇发生率33.3%,下降20个百分点,提前完成目标任务。

2.从全省10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增比进位指标看,我县也呈现“三忧,三弱,三下降”的特点。

(1)“三忧”:一是旅游产业发展综合分值令人担忧。旅游产业发展综合分值7分,得分5.11分。旅游总收入完成16.31亿元,增长25.4%,绝对值排列第4位,分值2分,与上年末同位,得分1.56分,增速排列7位。二是科技与人才综合分值令人担忧。科技与人才综合分值4分,得分3.07分。综合科技进步指数23.29%,排列第6位,与上年末比提升1位,分值2分,得分1.57分;每万人人才资源数为830人,排列第5位。三是就业与收入综合分值令人担忧。就业与收入综合分值24,得分16分。城镇新增就业完成1504人,同比增长13.3%,绝对值排列第5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9881元,增长10.4%,绝对值排列第10位。

(2)“三弱”:一是农业发展综合分值弱。我县农业发展综合分值16分,得分12.76分。省级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总产值11.84亿元,绝对值排列第8位(10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排,下同),与上年末比下降1位,分值4分,得分3.36分,增速排列第9位,与上年末比下降6位,分值4分,得分2.26分。二是财政与金融综合得分弱。财政与金融方面综合得分为8.56分,比上年减少1.31分,排列第8位,比上年退1位;地方税收收入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比重为51.8%,排列第8位,与上年末比下降4位;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增长13.5%,排列第8位,与上年末比下降4位;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增长15.5%,排列第8位。三是投资与消费综合分值弱。全县人均固定资产投资8261元,排列第9位;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4.1%,排列第7位,生态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26.2%,排列第6位;与上年末比同位,增速排列第9位。

(3)“三下降”:一是农业发展方面综合排位下降。农业发展方面综合得分为12.76分,比上年减少0.85分,分值排列第7位,比上年退3位;二是投资与消费综合排位下降。投资与消费方面综合得分为10.94分,比上年减少0.6分,排列第8位,比上年退1位;三是就业与收入综合排位下降。就业与收入方面综合得分为16分,比上年减少0.58分,排列第10位,比上年退3位,主要是因为农村、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绝对额和增长速度分别排10个重点县的第6位、第10位和第9位。

(二)分管联系工作开展情况

半年以来,针对自己分管联系的部门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许多不理想。总的来说,可以归纳为“三个实现,三个显著加强,三个不理想”。

1.“三个实现”:一是实现财政税收和金融目标“时间过半,任务过半”。上半年,全县金融机构共发放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500万元,比年初增加500万元,增幅100%;就业小额担保贷款累计发放金额475万元,增幅8.6%。积极引导金融机构进一步扩大支农再贷款资金,带头制定完善措施办法。全县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22588万元,同比增长27.43%,人均公共财政预算收入831元,绝对值占县自定上半年目标任务(825元)的100.73%。截至目前,我县共融资2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亿元。税收收入完成1.96亿元,同比增长10.1%;税收收入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比重为51.8%;各项存款余额增长13.5%;各项贷款余额增长15.5%。二是实现全县重大工程、重点项目的落地开工建设。通过召开全市城镇化暨小城镇建设发展观摩大会,狠抓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建设,扎实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加大项目调度、督促力度,做好要素保障,加强项目入库统计,重大项目建设顺利推进。上半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23.23亿元,同比增长16.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2.51亿元,同比增长30%,增速较去年同期下降30.5个百分点。其中: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2.41亿元,占市下达全年目标63亿元的35.57%,同比增长24.1%,增速较去年同期下降24.2个百分点。生态产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占比26.2%。三是实现城镇化推进暨小城镇建设发展大会筹备工作。第一,启动海子公园、格凸中央公园和紫云公园规划编制,县城控制性详细规划覆盖率达80%,同时完成全县11个乡镇总规修编。第二,加大市政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增强城市载体功能。先后完成迎宾大道、新城区大道建设,实施新东路提等改造,完成县城亮丽工程和主干道立面改造工程,启动总投资2亿元海子大道、南环路建设,实现新老城区路网连接,城市路网骨架已经形成,启动日供水3万吨县城二期供水建设,逐步实施人行道改造工程,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第三,以房地产开发建设为切入点,新城开发全面启动。根据新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总投资15亿元,规划面积150万平方米的阳光新城、东阳新城、格凸中央公园、紫欧雅郡、祥龙华府等小区全面启动,已开工建设50万平方米。县医院等单位已入住新城,待公安局、法院等单位落成后也将陆续搬进新城,给新城区注入新的活力。第四,认真抓好老城区风貌设计,积极推进老城景观整治,保护现有房屋建筑风貌和城市格局。五是顺利推进“2个100”工程。即亚鲁王广场城市综合体项目和水塘示范小城镇。

2.“三个显著加强”:一是综合交通建设得到显著加强。狠抓综合交通三年攻坚工程实施,强化督查调度,强化组织协调,全县综合交通建设工作取得较大突破。安顺至紫云高速公路(紫云境),截至目前,完成投资1.2亿元,占2015年目标任务20%。S209省道木山堡至猴场公路(紫云段)改造项目,完成投资3.1818亿元,占目标任务的47%。紫云至羊场城市大道项目总投资1.6亿元,截至目前,完成投资1.3760亿元,2015年通村油路,总里程150公里,总投资1.4044亿元,2014年提前实施“整乡推进”通村油路项目,截至目前,完成投资1.292亿元,占总进度的92%。二是投融资体制改革得到显著加强。积极推进“农村金融信用县”创建工作;积极组建设立政府性融资平台,比如紫云自治县交投公司、城投公司、长宏公司、水头公司,增强我县融资实力;成立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和领导小组和中心,大力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如政府向社会购买服务等,积极推进有关PPP项目的实施。三是统计工作得到显著加强。重点加强了亿元及5000万元以上项目的统计入库工作,创新和完善统计方式方法,千方百计做到应统尽统,全力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推进统计改革,促统计方法再创新,围绕重点产业,深入开展调研。

3.“三个不理想”:一是时序任务完成不理想。从全年目标任务的完成时序来看,部分测评指标完成不理想,特别是10个生态扶贫功能县指标完成情况。其中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1.44亿元,同比增长10.2%。增速低于县自定目标任务(25%)的14.8个百分点;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2.41亿元,完成县自定上半年目标任务(31亿元)的72.29%,产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低于县自定目标任务(35%)的8.8个百分点;税收收入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比重低于县自定上半年目标任务(70%)的18.2个百分点;各项存款余额增长13.5%,增速低于县自定上半年目标任务(18%)的4.5个百分点;各项贷款余额增长15.5%,增速低于县自定上半年目标任务(25%)的8.5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7.06亿元,增速低于县自定目标任务(20.2%)的8.9个百分点。二是项目资金保障情况不理想。虽然上半年各项财税金融指标均实现了较快增长,但融资工作仍然做的不够,面临的压力仍然巨大,尤其是个别县级融资平台公司融资到位资金太低,与全县加快发展所需要的资金量还有较大差距。特别是新城区小城镇及城镇化建设项目资金、交通建设方面的项目资金,比如,我县涉及的安紫高速配套资金、S209省道提等改造配套资金为安市归集到位。另外,由于融资问题,影响到全县综合交通三年目标任务的顺利实施,甚至影响到全县实现村村通油路(水泥路)的目标任务。三是增比进位实现不理想。在我分管联系的工作中,依然存在增比进位实现不理想的问题。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产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等结构指标,仍在全市处于挂末水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税收收入增长速度、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贷款余额增长速度、税收收入增长速度等增速指标,和去年同期相比,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这些指标完成不理想影响了全县增比进位目标的实现。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制约和影响我县我上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因素虽然较多,但总的可以归纳为“三看”:

(一)从经济发展现状看。一是农业经济增长乏力,主要是畜牧产品成本高,规模养殖户减少,原有农业园区拉动力不强,新的园区还未产生效益;二是工业持续增长压力大。企业存量减少,新增企业由于市场影响生产不足;三是固定资产投资后劲不足。5000万元及亿元以上原有项目基本完工,新开工项目较少、缺少支撑性重大项目;四是支柱产业税收持续低迷,收支矛盾非常突出。我县的财税收入主要依赖于冶炼、化工和固定资产投资三大产业,新兴财源尚未形成规模效应,新增财源培植难度较大,经济增长对财政增收的支撑力还不够,财税持续增收的后劲不足。

(二)从增比进位情况看:一是在全省10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中,由于我县耕地面积、常住人口偏大,人均指标不占优势;二是经济发展态势下行,经济增长乏力,导致部分指标不同程度退位;三是安顺市在9个市州综合排列第8位,相对靠后,造成下辖的多数县(区)的综合测评排位退位。经济强县西秀区排第9位,上升6位,平坝区排28位,下降10位;非经济强县普定县排第22位,下降7位,镇宁县排第30位,下降14位;扶贫开发重点县关岭县排第9位,下降2位,紫云县排第10位,下降2位。

(三)从主观因素上看:一是有的市直部门和驻安单位以市委、市政府确定紫云2019年实现全面小康为由,确定指标的绝对值和速度,偏向其他县区,紫云的绝对值和速度偏小,导致我县在综合测评时处于被动的局面;二是部分责任单位上下沟通协调不力,未能与上级部门建立良好的沟通协调机制,对指标之间的协调性和统筹性掌握得不好,在审核上报数据时,没有严格审查把好关;三是责任单位认为指标任务过重,完成的难度大,有畏难情绪。

三、下步工作措施

上半年,全县各乡镇、各部门的艰辛付出是客观的,城乡面貌改变是客观的,尤其是县城面貌、城乡道路提等改造、水塘示范小城镇、紫云至羊场市政大道等重点项目的落成,对于我县可以说是颠覆性的。下半年,我们必须更加清醒,更加重视,更加精准判断,盯紧目标、盯准目标、盯细目标,圆满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始终做到“三个狠抓,三个注重,三个盯紧”。

(一)“三个狠抓”:

1.狠抓工业化,持续壮大工业经济。一是加快推进工业园区建设。以猫营工业园区建设为突破口,不断完善工业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服务,启动建设一批交通基础设施、保障性住房、标准化厂房等项目。二是抓好企业培育工作。立足县内资源,坚持以石为主与时俱进工业发展思路不动摇,大力发展石材产业,统筹发展新医药大健康产业、农特产品加工和风力发电等产业,实施好工业“百千万”工程,不断巩固和壮大现有重点企业生产规模,努力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做大做强工业经济总量。

2.狠抓城乡一体化,充分释放城镇化带动能量。一是抓好2015年全市城镇化暨小城镇建设推进大会项目培育工作。全力以赴推进海子大道、县城至幸福桥大道、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紫云公园、格凸中央公园、民族中学新校区等项目,实施好绿化、硬化、美化、亮化工程,着力打造宜居城镇。二是加快推进城镇综合开发。按照“一城两星”的城镇布局,强力推进路网、管网、公益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快新城区开发建设进度,完善公共基础设施,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进一步加快推进水塘示范小城镇和猫营小城镇建设,示范带动全县各乡镇小城镇建设。三是加快推进“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小康路、小康水、小康房、小康电、小康讯、小康寨六项行动计划,改善农村群众生产生活环境,确保城镇化率提高4个百分点以上。

3.狠抓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继续按照“抓特、扶优、突弱”的农业产业发展思路,围绕“一园、两带、四区”的产业区域布局,大力发展山地特色农业,全面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全力打造紫云地热河谷早熟蔬菜示范园区和观光农业示范园区“升级版”。坚持以加工工业为突破口,培育和引进一批特色农业品加工企业,加快培育一批龙头企业,促进农特产品商品化、商标化、品牌化。

(二)“三个注重”:

1.注重加快旅游资源开发,带动三产全面提升,着力打造旅游“升级版”。依托得天独后的亚鲁王文化、穿洞文化、攀岩文化等资源,不断创新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方式,扎实推进格凸河风景区、观光农业、乡村旅游建设,融入“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六要素,建设涵盖观光、休闲、娱乐、度假的综合旅游产业“升级版”。

2.注重守牢生态环保底线,强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把生态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扶贫生态移民、退耕还林、县乡村绿化造林等为抓手,继续推进“民兵植树造林”活动,确保完成7万亩造林任务。按照保住生态底线的总体要求,全面推动生态文明进程。确保生态产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到35%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和城市(县城)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率均达到100%,城镇污水处理率和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均达到75%以上。

3.注重抓好项目落地建设,以项目促项目,以项目促发展,以项目促改革。坚持以项目建设为载体,重点推进投资强度大、拉动作用强、市场前景广的项目。加强项目库建设,在库项目投资规模要保持在100亿元以上。继续加大向上汇报对接力度,重点争取基础设施、农业产业化、道路交通、社会事业、生态旅游等方面的项目,争取更多的项目向园区和重大产业集中,努力扩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继续做好209省道改扩建、安紫高速、紫望高速、隆百铁路等重大交通项目的相关工作;加快推进在建重大工程项目,确保县城供水二期8月底前建成投入使用,加快三岔河水库工程建设,抓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田水利、水土保持、河道治理、小山塘、小水窖等项目建设,全力做好黄家湾水利枢纽工程各项工作。

(三)“三个盯紧”:

第一,盯紧招商引资工作,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突出招商引资和发展民营经济,增强发展后劲。要以战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推进各项改革工作,加快行政管理体制、资源配制体制、财税金融体制、农村土体体制、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制等方面的改革,承接好省、市下放的各项权限,适应新常态。不断拓展招商思路,采取积极主动的姿态外出招商,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大对石材、新医药大健康、农产品深加工等重点项目和重点对象的招商力度,确保完成招商引资项目到位资金117亿元。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加强招商项目后续跟踪协调服务,提高履约率、资金到位率、开工率、投产达产率。全面落实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各项优惠政策,鼓励民营经济参与到公共服务行业建设,做大做强民营经济总量,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占GDP比重达64%以上;全面落实“3个15万元”政策,培育小微企业200家以上;完成新增限上商贸企业(个改企)10户以上进规入统工作。

第二,盯紧投资结构优化,强化项目协调监管。一是继续以“5个100工程”为抓手,突出推进“四化”同步,以“全市小城镇建设发展大会”在我县召开为契机,围绕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建设,推动产业优化升级,走出一条符合我县县情实际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二是加大项目督查检查力度,及时了解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及时加以协调解决,不断加快项目建设进度。三是把握重要时间节点,加强组织协调,强化项目调度,及时掌握投资形势,加强分析预判,确保新开工项目按期开工,续建项目有序推进,收尾项目按期竣工。四是加强项目投资统计,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项目投资统计基础资料的收集整理、建档入库和数据报送工作,提高投资评估指标的匹配性,为客观反映我县投资完成情况提供坚强保障。

第三,盯紧要素保障,千方百计营造经济发展环境。从上半年的情况看,要素保障仍然是影响我县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关键因素,下半年,全县上下要进一步加大要素保障力度,全力为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一是加强项目建设保障。执行好招商引资奖励办法,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切实抓好园区建设,为项目落地营造良好条件。二是加强资金要素保障。下步,要加强与市级内外各金融机构、融资平台机构的对接,有针对性的推出更多融资项目,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创新融资方式,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相结合,解决好项目建设的资金缺口问题。三是加强用地服务保障。一方面,要抓好闲置用地和工矿用地的调整利用,有效增加供给;另一方面,坚持集约节约用地,用足用好城乡用地证件挂钩等政策,扎实推动县城区域土地收储一级开发,盘活土地存量,努力保障新增用量。

中共紫云自治县委常委 常务副县长  马照亮

(2015年11月13日)

尊敬的贡桥常务副市长、各位领导:

根据会议安排,现将我县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暨重点项目建设、固定资产投资等完成情况作简要汇报,并对下步工作打算作如下发言,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概况

前三季度,全县生产总值完成36.47亿元,增长10.2%;其中:一产14.51亿元,增长6.2%;二产4.52亿元,增长18.4%;三产17.81亿元,增长9.5%。2000万元以上规模企业工业增加值实际完成1.68亿元,增长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9.28亿元,增长33.5%,其中: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5.78亿元,增长24.6%。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截止10月份完成2.73亿元,增长25.83%,其中税收收入完成1.55亿元,同比增长28.8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099元,增长9.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77元,增长12.3%。

1-10月份,全县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反馈数39.21亿元,增速26.65%。2015年全县共有省市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65个,其中:省级重点项目19个、市级重点项目46个(含预备项目2个)。截止10月下旬,已按计划开工建设59个,未开工6个,完成投资37.87亿元,占年度计划的74.33%。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前三季度虽然各项经济指标同比均取得15个百分点以上的高速增长,但经济下行压力大,经济总量小,财政税收难、项目推进缓慢等问题仍然较为突出。总的表现在“三弱”、“三难”、“三不理想”。即亿元项目投资拉动弱,主要指标支撑弱,核心指标增长弱,重大工程重点项目落地难,项目资金匹配难,地方财税征管难,项目资金保障不理想,部分核心指标时序任务完成不理想,增比进位实现不理想等。

三、下步工作打算

针对我县前三季度的经济运行情况,为圆满完成市委、

市人民政府交代全年目标任务,我县下步工作将重点做到“三个千方百计,三个更加注重,三个继续盯紧”。

(一)“三个千方百计”(农业产业结构、工业园区建设、旅游景区升级改造)

1.千方百计深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持续推进四个省级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扩大乡镇农业示范园区覆盖面,提高我县经济作物种植比例,增加农民收入。

2.千方百计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加快推进石材加工企业整合入园进规,抓好工业产品的推广与市场整治,协调帮助企业扩大销路,以销促产;重点帮助宏泰化工在11月中旬前完成技改并恢复生产,确保四季度新增进规工业企业3户,通过增量弥补存量不足。

3.千方百计打造旅游景区升级版。以打造格凸河景区升级版为依托,重点加快交通运输、餐饮住宿、金融保险、房地产业、电子商务以及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服务业发展,不断优化产业结构;积极协调限上商贸企业入库统计,四季度拟申报入限企业3户,确保全年完成8户商企入限工作。

(二)“三个更加注重”(项目落地建设、城乡一体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一是更加注重项目落地建设,以项目促项目,以项目促投资。坚持以项目建设为载体,重点推进投资强度大、拉动作用强、市场前景广的项目。继续加大向上汇报对接力度,争取更多的项目向园区和重大产业集中,努力扩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继续做好209省道改扩建、安紫高速、紫望高速、隆百铁路等重大交通项目的相关工作;加快推进在建重大工程项目,确保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任务顺利完成。

二是更加注重城乡一体化建设,充分释放城镇化带动能量。一,项目培育工作。全力以赴推进海子大道、县城至幸福桥大道、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紫云公园、格凸中央公园、民族中学新校区等项目,实施好绿化、硬化、美化、亮化工程,着力打造宜居城镇。二,推进城镇综合开发。按照“一城两星”的城镇布局,强力推进路网、管网、公益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快新城区开发建设进度,完善公共基础设施,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进一步加快推进水塘示范小城镇和猫营小城镇建设,示范带动全县各乡镇小城镇建设。三,“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小康路、小康水、小康房、小康电、小康讯、小康寨六项行动计划,改善农村群众生产生活环境,确保城镇化率提高4个百分点以上。

三是更加注重生态环保底线,强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把生态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扶贫生态移民、退耕还林、县乡村绿化造林等为抓手,继续推进“民兵植树造林”活动,确保完成7万亩造林任务。按照保住生态底线的总体要求,全面推动生态文明进程。确保生态产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到35%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和城市(县城)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率均达到100%,城镇污水处理率和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均达到75%以上。

(三)“三个继续盯紧”(税收征管、招商引资工作、增比进位指标调度)

第一,继续盯紧税收征管工作,加大税收秩序的整顿。重点对县内砂石行业、交通运输行业、卷烟行业、双定户的监控管理,防止税款流失,努力确保2015年度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4.6亿元以上,同比增长22%以上。

第二,继续盯紧招商引资工作,增强发展后劲。突出招商引资和发展民营经济,增强发展后劲。以战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推进各项招商工作,不断拓展招商思路,采取积极主动的姿态外出招商,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大对石材、新医药大健康、农产品深加工等重点项目和重点对象的招商力度,确保完成招商引资项目到位资金117亿元。同时,进一步做大做强民营经济,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64%以上;全面落实“3个15万元”政策,培育小微企业200家以上;完成新增限上商贸企业(个改企)10户以上进规入统工作。

第三,继续盯紧增比进位各项指标的调度分析工作。继续加强经济指标的培训和分析工作,特别是速度指标、支撑指标、核心指标等关键指标,坚决补齐资金匹配弱、要素保障弱、项目带动弱,核心指标支撑乏力等短板。同时明确涉及增比进位指标工作的部门责任,细化工作方案,制定具体措施,努力提升滞后指标的增长速度,重点提升财政预算八项支出的增长速度。同时,深挖支撑GDP增长的各项指标,确保其持续加速回升,力争GDP全年增长16%以上。

。www.61k.com)

二 : 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今年以来,我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措施,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促进经济全面、协调发展。从整体来看,我市经济始终保持快速稳定增长的态势,产销衔接良好,工业经济效益明显改善,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工业继续成为拉动全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一、2004年工业经济运行的主要特征

1、工业生产保持快速平稳的增长势头,工业生产总量创历史新高

在去年工业生产较快增长的基础上,今年我市工业仍处在快速平稳增长的平台上,工业生产总量创历史新高。2004年全市完成工业总产值492.5亿元,同比增长20.0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186.7亿元,同比增长33.3%,占工业总产值的37.9%;实现出口交货值50.2亿元,同比增长41.4%。从每个季度看,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第一季度增幅为39.5%,第二季度增幅为37.1%,第三季度增幅为37.7%,第四季度增幅为33.3%,工业生产在克服了多种不利因素的环境下,继续保持快速平稳的增长势头。

2、各种经济类型中,三资企业增长速度最快

随着改制转机力度的加大,企业活力增强,各种所有制工业全面发展。规模以上企业中,国有工业完成总产值11.3亿元,同比增长25%;集体企业完成总产值1.1亿元,同比增长20.3%;私营企业完成总产值107.6亿元,同比增长31.7%;股份合作企业完成产值2.7亿元,同比增长36.2%;有限责任公司完成产值28.9亿元,同比增长22.7%;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完成产值5.4亿元和2

9.5亿元,同比增长59.3%和52.9%,增速居各类经济类型首位。有限责任公司、私营企业、港澳台投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这四大经济类型,依然是我市最重要的经济类型,它的总量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总量的92%。

3、主导行业仍保持较快速度增长

近年来,随着企业投资规模的扩大,轻工业的发展一直快于重工业。我市规模以上工业涉及的30多个行业大类中,全年保持两位数增长的有十多个行业,主要行业中增长最快的是针纺织业(47%)、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32.74%),其次为造纸及纸制品业(20.2%),印刷业(16.83%)。

4、销售增速快于生产增速

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80.3亿元,同比增长36.2%,而同期的现价工业产值增速为33.3%,销售增速快于生产增速2.9个百分点。产销衔接保持稳定,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销售产值147.3亿元,同比增长33.2%,产销率达97.4%。

5、综合经济效益指数基本保持不变

全市工业经济运行质量保持稳定增长态势。从规模以上企业效益报表上看,2004年销售收入增长36.2%,企业实现利润总额8.7亿元,同比增长45.1%,利润增幅高于同期销售增幅。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基本保持不变(163.72),但低于金华各县市的平均水平(178.52)。资本保值率较低(118.65),低于金华各县市平均水平(124.81),资产负债率较高(61.53),高于金华各县市的平均水平(60.64)。

二、工业保持良好运行的主要因素

1、宏观经济环境仍较为宽松

今年以来,国家采取新一轮的宏观调控,及时消除经济运行中的不稳定因素,促使国民经济既快又好的平稳向前发展;抑制投资的过快增长,解决部分行业盲目投资、重复扩张的问题,适时适度,有力有效,把各方面加快发展的积极性保护好、引导好、发挥好。显而易见,宏观调控的目标仍然是把发展放在首位。针对钢铁、电解铝、水泥行业的投资过热,国家对钢铁、水泥、电解铝等部分行业加大了整顿的力度,对我市工业经济产生了一些冲击,但是对涉农产品、交通能源国家仍然加大扶持力度,宏观调控有升有降、有压有保。对我市大部分不属

国家重点调控行业来说,宏观调控的环境仍较为宽松,为我市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2、企业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不断增强

经过工业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权制度的改革,市场经济秩序的规范和政府职能的转变,企业自身素质的提高和发展条件的改善,为企业注入了新的活力。明显的区位优势,完备的基础设施,良好的投资环境,便于承接外部资本转移和产业的转移,推动投资的增长和技术的进步,为我市工业经济发展提供了持续的动力。2004年全市工业企业新增审批项目167项,技改总投资额32.5亿元,为今后的工业经济进一步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动。

3、重点骨干企业的增势迅猛,拉动了全市经济的快速增长

在市委市府“扶优扶强”的发展战略指导下,我市重点骨干企业发展势头迅猛,全市全年工业总产值在1亿元以上的企业达35家(去年19家),其中同比增幅在40%以上的有15家,工业总产值在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80家(去年63家),其中同比增幅在40%以上的有35家。累计销售收入超亿的企业有30家(去年19家),创利润总额千万元的企业有13家(去年8家),其中创利润总额超3千万元的企业有2家。

4、私营、“三资”企业和有限责任公司的有力支撑

私营企业发展迅速,机制灵活的优势逐步显现,已在我市工业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私营企业414家完成工业产值107.6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总量的57.6%,拉动全市工业增长6.3个百分点,对全市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4.2%。随着投资环境的改善和招商引资力度的加大,“三资”工业经济总量规模不断扩大,增长速度独领风骚,“三资”企业及外商投资企业41家完成工业产值3.7亿元,增长54.9%,增速居各所有制企业首位。同时,有限责任公司继续保持强劲的扩张势头,成为我市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力量。全市

规模以上有限责任公司65家完成工业产值28.9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量的15.7%。

5、外贸出口拉动工业产品销售快速增长

随着近几年我市外贸的迅猛发展,短短几年,我市就与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贸易往来,每天近千个集装箱发往世界各地,一些主要行业出口增长幅度超过前几年,如纺织品出口增速达41.8%,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出口增速达25.13%。

三、工业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日趋紧缺的电力供应,成为制约工业经济发展的瓶颈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电力供应形势日趋紧张,受电力紧张因素的影响,工业企业供货难保证,外贸难接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建材、化工、冶金等高耗电行业面临的形势就更加严峻,并给需连续生产企业的安全生产带来相当大的安全隐患。2004年全市工业用电量15.9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2.9%,增速比上年回落11.6个百分点,全年工业用电量缺口约4.5亿千瓦时。尽管企业自备电源暂时缓和了企业用电紧张的问题,但自备电源一方面增加了企业的成本支出,另一方面自备电源达不到一些企业的技术要求,从而影响了部分企业的正常生产。随着我市工业新项目的继续投产,部分企业生产能力的不断扩大,电力供需矛盾依然突出。

2、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压缩了企业的盈利空间

从去年开始,冶金、建材等基础原材料供应紧张,价格大幅度上涨,煤炭、钢材、水泥等原辅材料均保持较高价位。工业品出厂价格的增幅低于原材料购进价格的增幅,这种差价,对于加工业为主的我市工业企业则要承受巨大的价格压力,原材料价格上升,但下游加工企业的产品大多供大于求,市场竞争十分激烈,产品调价幅度有限,企业难以消化原材料涨价因素,利润空间受积压。

3、土地供需矛盾突出

从去年下半年以来,土地指标受到严格控制,工业用地的指标也不例外。许多需要扩大再生产的企业拿不到土地,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工业项目的建设,从而影响企业的发展。并且,土地供需矛盾使招商引资的难度增加,限制了一些外地企业的流入,也使本地的一部分企业流出,影响了我市工业增长的潜力。

4、资金供给制约企业生产

资金供求矛盾依然突出,银行商业化以来,效益好的企业资金供给较为宽松,但面广量大的中小企业贷款难、担保难的矛盾没有得到有效缓解。今年4月份开始,央行限制商业银行的放贷能力,适度控制信贷增长,企业的筹资难度将进一步加大。我市工业外向依存度高,加工工业比重大,出口退税率下降后,外贸出口企业的资金周转难度也进一步加大。同时两项资金占用居高不下在我市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下表现尤为严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净额18.3亿元,同比增37.8%。

5、规模以上企业户均产值不高,劳动生产率偏低

2004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46家,总产值186.7亿元,户均产值2890万元/家,低于永康的4705万元/家,兰溪的4684万元/家,东阳的4060万元/家,浦江的3045万元/家。劳动生产率39150元/人,居金华各县市的较低水平。

四、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若干思考

1、加强对工业经济运行的协调,保持工业增长的良好势头。密切关注国内外市场变化,积极研究解决生产要素供求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尤其要针对能源、原材料、运力紧张等问题,加强协调,保证生产需要。

2、加快结构调整,增强经济实力。我市工业经济结构调整取得一些积极进展。尤其是近两年,工业经济的速度,质量,效益均有较大提高。然而,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要走出一条十六大报告中提出的“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尚存在诸多不适应发展要求的矛盾。因此,要进一步加快结构调整的步伐,不断提升产业素

质,优化产业构成,逐步降低产业结构低层次、低附加值的资源型以及高耗能型工业的比重,化解资源紧缺、能源紧张、环境污染等方面可能造成的风险。

3、密切银企关系,增强企业的供血功能。银行要加大对工业的投入,增加企业发展后劲,特别是对一些市场前景较好、规模较大的企业在技改资金上给予大力扶助,力争通过技术改造和产品更新换代壮大我市工业经济。

4、改善企业经营环境,完善企业家成长机制。确保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为经营者提供比较宽松的政策环境和经济环境,打破平均主义、条块分割和部门利益的束缚;要搞好人才工程建设,在努力发展科技教育为推动工业化进程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的同时抓好企业家的培育工作,依靠市场手段建立企业家成长机制,培养和造就一支有开拓意识和创业精神的企业家队伍,以优惠的政策招揽人才,以宽松的外部环境留住人才。

5、引导企业做好产销衔接工作。当前,因煤炭,石油,钢材等原材料上涨面拉高了中下游产品的生产成本,这一不利因素在短期内难以消除。因此,降低产成品存货,减少产品库存,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与此同时,要认真做好市场调研,加大市场开发力度,根据市场需要及时调整产品结构,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不适销的产品应进行限产或停产压库。

三 : 2015年10月中国沿海散货运输市场运行情况分析

10月份,在煤炭价格的影响下,沿海散货运输市场呈现先抑后扬的总体走势。[www.61k.com]10月30日,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的沿海(散货)综合运价指数报收799.45点,较月初上涨0.9%,10月平均综合运价指数较9月下跌3.9%。煤炭、金属矿石、粮食货种运价指数月平均值较上月下跌,成品油、原油货种运价指数月平均值与上月持平。

四 : 2015年1-7月广州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1-7月,广州经济保持平稳运行。(www.61k.com)投资、金融存贷款、财政收入增速有所提升,工业生产、客货运输平稳增长,社零、消费价格基本稳定,财政支出增速有所回落。

一、工业生产保持平稳

1-7月,广州市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0440.44亿元,同比增长6.2%;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680.04亿元,同比增长7.1%,增速比1-6月均回落0.2个百分点。三大支柱产业总产值增长7.4%,比1-6月略升0.2个百分点。其中汽车制造业总产值增速由负转正,同比微增0.1%;石油化工制造业总产值增长4.0%,较1-6月回落0.4个百分点;电子产品制造业保持较快增长,总产值增速为24.0%。

工业企业利润降幅、亏损面持续收窄。1-6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63.57亿元,同比下降8.7%,降幅比1-5月收窄2.7个百分点。企业亏损面持续收窄,企业亏损面为24.34%,比1-5月收窄1.05个百分点。

二、投资增速略升

1-7月,广州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364.23亿元,同比增长14.1%,增速比1-6月(14.0%)略升0.1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快速增长,广州市完成民间投资1037.98亿元,增长42.7%,增速比广州市投资快28.6个百分点。工业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提速,广州市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101.97亿元,增长17.9%;完成工业投资305.31亿元,增长7.9%;增速分别比1-6月提高3.3个和0.2个百分点。

三、社零消费增长稳定

1-7月,广州市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55.15亿元,增长11.2%,增速与1-6月持平。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增长11.4%,增速与1-6月持平;住宿和餐饮业增长9.9%,增速比1-6月(9.7%)加快0.2个百分点。

四、外贸出口较快增长

1-7月,广州市完成进出口总值4683.85亿元,同比增长6.9%,增速较1-6回落1.8个百分点;其中出口总值较快增长,广州市完成出口总值2808.43亿元,增长23.3%;进口总值1875.42亿元,下降10.9%。外商直接投资实际使用金额34.55亿美元,增长5.1%。

五、银行业存、贷款增速均加快

7月末,银行业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44400.40亿元,同比增长16.8%;贷款余额26808.40亿元,同比增长12.9%;增速分别比6月末加快10.0个和1.4个百分点。

六、财政收入增速有所提升,财政支出增速持续回落

1-7月,广州市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55.54亿元,同比增长6.5%,增速比1-6月(6.1%)提升0.4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607.79亿元,同比增长6.4%,增速比1-6月(5.4%)提升1.0个百分点。四大税种中,个人所得税和增值税较快增长,增速分别为16.5%和14.5%;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分别增3.2%和7.6%。

1-7月,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47.66亿元,增长8.1%,增速比1-6月(13.1%)回落5.0个百分点。

七、客货运输稳步增长

五 : 区二00五年上半年农业经济运行情况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下达后,我区围绕农民增收这个核心,坚决贯彻落实文件精神,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转变和促进工作作风,为农民办好事、办实事,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在今年旱情较为严重的情况下,采取多种措施保证农业生产,使春播生产取得良好开端,为全年农业生产打下了坚实基础。全区春播总面积62.89万亩,其中粮食作物39.59万亩,经济作物23.3万亩。

一、理清工作思路,抓好三个环节,建设四大基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一号文件出台后,我们进一步理清了工作思路,抓好三个环节,建设四大基地,在促进农业发展的实处出招下力,取得了较好效果。

理清一个思路。去年中央提出的“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抓住了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面对榆次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我区确立了打造现代晋商中心区的战略目标,并把建设绿色农业作为三大特色经济之一。我区由分管农业的区级领导带队,深入各乡镇、大户、农产品加工企业、市场等地进行广泛的座谈、研讨,组织乡镇干部、农村两委干部学习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经过充分研讨交流,逐步形成了统一明晰的思路,即把统筹城乡发展这个宏观战略与榆次区农业和农村发展这个微观战略紧密结合,落到全面推进我区的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上来。并据此提出了今年的农业和农村工作思路:即以中央[2005]一号文件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为指针,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准确把握“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认真贯彻城乡统筹发展方略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紧紧围绕一个核心(增加农民收入),突出两个转变(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扭住三个重点(提升农业产业化、加快农村城镇化、促进农民非农化),建设“四大基地”,着力推进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构建和谐繁荣的农村小康社会。今年的奋斗目标是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4000元,增长10%以上。这个思路已以文件形式下发,成为指导我区农村工作的总方针。

抓好三个环节。要推进农业现代化,搞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是第一前提,夯实投入基础是关键环节,实施工程牵动是主要措施,我们就是从这三方面着手的。

第一是做大特色产业,抓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环节。要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建设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必须打破传统的就农业抓农业的思维定势,通过优势产业的规模扩张实现特色产品的集聚和优势产品的整合。2005年我们继续贯彻“平川水地抓蔬菜,丘陵山区上红枣,畜牧养殖抓奶牛”的特色产业发展思路,全力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化布局。蔬菜播种面积稳定在34万亩, 无公害蔬菜面积突破30万亩,总产量12.8亿公斤,完成15万亩丘陵延秋茄果类蔬菜布局区、5万亩平川结球叶类蔬菜布局区、5万亩根茎类蔬菜布局区、6万亩设施蔬菜布局区建设,重点推广大田四种高效立体栽培模式和温室大棚六种栽培模式。红枣面积巩固30万亩规模,按照百村百公里红枣林带规划,推广“四个一”模式(一套实用技术、一座烤房、一座保鲜库、一座沼气池),补植补种2万亩,酸枣接大枣200万株,总产量达到2600万公斤,比上年增30%。养殖业突出以修文奶牛、郭家堡瘦肉型猪、张庆禽蛋、长凝肉羊优势区等为主的“四区”建设,使全区肉蛋奶总产量达到4.3万吨,比上年增长12.7%;奶牛存栏突破8000头,争取达万头。粮食面积稳定在40万亩,总产量1.5亿公斤。水果面积稳定18万亩,淘劣换优3000亩,推广果实套袋4000万个,总产1.15亿公斤,比上年增长9.5%。

截至5月底,全区蔬菜春播面积20.9万亩,完成全年计划的61.5%;地膜覆盖、早春拱棚、温室大棚等保护地蔬菜面积达到17.8万亩,占到春播面积的85.2%;蔬菜总产量2.98亿公斤。红枣面积已达30万亩,今年补栽面积1万亩。全区肉蛋奶总产量9092吨;奶牛饲养量达到6598头,奶产量2330吨;生猪饲养量11万头,出栏量3.95万头,肉产量2780吨;羊饲养量13.3万只,出栏量2.5万只,肉产量370吨;蛋鸡饲养量140万只,蛋产量2996吨;开工新建养殖小区8个,挤奶站2座,人工授精站6座。粮食种植面积39.59万亩,受市场价格、粮食直补等因素影响种植结构有局部调整,主要体现在玉米、小麦和谷子三方面:玉米从去年的33.45万亩,下降到今年的25万亩;谷子由去年的2.35万亩,增长到今年的4万亩;小麦从去年的2.1万亩,增长到今年的3.08万亩。全区蔬菜优势区域实施面积20.9万亩,优势蔬菜品种面积17万亩,其中茄果类蔬菜9万亩,结球类蔬菜2万亩,根茎类蔬菜5万亩,设施类蔬菜1万亩。红枣优势区域面积达到24.78万亩,占红枣总面积的82.6%,今年新栽面积1万亩。全区优势互区肉蛋奶总产量5599吨,占全区肉蛋奶总产量的61.6%;优势区奶牛饲养量5643头,奶产量2262吨;生猪优势区饲养量7.6万头,出栏量2.66万头,肉产量973吨;羊优势区饲养量8万只,出栏量1.5万只,肉产量222吨;蛋鸡优势区饲养量100万只,蛋产量2142吨;奶牛养殖小区开工新建2个,配套挤奶站2座,新建人工授精站1座;羊规模养殖小区开工新建3个,胚胎移植40只,新建人工授精站5座;猪规模养殖小区开工新建2个,引种50头;蛋鸡规模养殖小区开工新建1个。玉米优势区面积11万亩,专用面积12万亩,地膜覆盖面积0.8万亩;谷子优势区面积2.5万亩,优种面积3万亩,订单2万亩。苹果优势区面积10.7万亩;酥梨优势区面积1.6万亩。核桃优势区面积0.53万亩。

第二是坚持“多予少取放活”,抓好财政投入环节。今年以来,我区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和主动意识,积极筹措资金,采取八项措施加大财政支出力度,支持“三农”事业:一是按照农村税费改革的要求,全部免除农业税共计554.7万元,将区级配套的部分列入预算;二是加大农业投入,支农资金预算比上年增长42.9%以上,总额达到300万元,绝对额增长90万元;三是落实国家支持粮食生产的直补政策,及时足额将粮食直补资金补到农户;四是整合财政和部门农业资金,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农业综合开发资金进行整合使用,提高农业资金使用效益;五是保证农村剩余农民力转移培训资金的落实;六是加快公共财政覆盖农村步伐,扩大和增加农村义务教育公共财政支出范围;七是积极筹措资金对农村中小校危房进行改造;八是继续加大对农村人畜吃水工程建设的支持力度,支持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工程。今年我区计划投资1300万元用于乡镇道路、教育、卫生等公共事业。区里还积极筹集资金,解决了农民征地款4000万元、各种工程款7000多万元,农民工工资全部到位,切实维护了农民利益。世行贷款项目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也在积极申报中。加大农业资金的管理力度,确保各项资金及时足额到位,真正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

第三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抓好重点工程建设环节。我区今年共确定农业重点工程15项,总投资10亿元,今年完成投资2亿元,包括温室大棚工程、红枣工程、农业综合开发工程、万头奶牛建设工程等。温室大棚工程今年新建温室大棚1万亩,总量累积达到6万亩;合理开发土地,积极解决畜牧业小区建设用地,新建逯村、源涡2个奶牛园区,加快万头奶牛工程的步伐;抓紧实施东阳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完成水、机、电、田、林、路、科技七大改造任务。科学整合和有效利用资源,结合世行水保建设工程、涂河土地开发治理工程、砖窑整顿等,扩大、新增水浇地面积1.6万亩;实施“863”节水项目,新增节水面积2万亩,总量达到27.04万亩;机械化保护性耕作项目实现目标1万亩,其中高标准示范田5000亩,辐射推广5000亩,新增机旱田1万亩,总量达到3万亩。通过上述措施,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增强农业发展后劲,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建设四大基地。蔬菜产业,今年蔬菜种植面积达到34万亩,与去年持平。红枣产业,在去年“四个一”模式的基础上,今年实施“八个百”增收措施:即培训100村,扶持技术骨干100名,组织参观100批次,提升加工能力100万斤,烘枣100万斤,保鲜100万斤,协会外销100万斤,各乡镇助销100万斤。畜牧产业,全区肉类总产量要达到17000吨,禽蛋总产量达到13000吨,奶类总产量达到13000吨,奶牛存栏达到8000头。龙头企业,今年重点支持和培育辐射基地范围广、带动农户作用大、加工转化能力强的博瑞乳品、福大蔬菜、海玉饼干、怀仁醋业、德御小米等5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榆次博瑞乳品公司去年年底通过了qs(食品安全)认证,今年重点在扩大规模上下功夫,力争奶制品年加工能力达到2万吨;福大蔬菜投资740万元续建蔬菜配送中心;海玉食品计划总投资4000万元,新上6条流水生产线,加工能力将达到3.6万吨,带动7万亩的粮食基地生产;怀仁醋业投资1500万元新建3条生产线;德御小米目前市场前景良好,已占领太原市场,今年进一步扩张生产,带动谷子订单1.5万亩;工业园区重点落实娃哈哈果饮料项目和古船面粉月产500吨项目,借助已引进的娃哈哈、白象、古船、金龙鱼、恒顺等企业的品牌优势,再引进一批知名企业,形成农产品加工的集团优势。我区华玉荣香椿、金贝植物、博瑞乳业、福大蔬菜、民信屠宰等5个建设工程被列入市“双百”项目,总投资达1亿余元。

二、建设三大体系,推进城镇建设,加快城乡统筹发展

今年我区在农业和农村工作中,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指导,为农民办实事,办好事:

(一)标准化体系建设。主要抓三点:一是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整体推进项目,今年新认证23万亩无公害农产品,累计认证面积达到33.7万亩。由于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工作方面成绩突出,最近,榆次区被确定为省级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整体推进试点县,成为我省5个试点县之一。区里成立了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整体推进项目领导组,制订了实施方案。项目总投资30万元,其中省10万元,市、区各配套10万元,涉及9个乡镇、113个村、15个品种、认定面积23万亩。示范推广农业病虫害物理防治、农药残留检测及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项目实施后,23万亩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可年产无公害蔬菜1.83亿公斤、优质水果1.51亿公斤、优质粮食0.36亿公斤。通过新技术的使用和推广,预计23万亩可增加收入2585万元,平均每亩增收110元。红枣今年还计划认证无公害面积2乡15村21628亩。红枣标准化生产在去年制定规程的基础上,今年先在10家大户中推广,推广面积4500亩。

二是打造自己的品牌。品牌农产品是农民增收的亮点,农业产业化的支点,农产品抢占市场的卖点。今年进一步推进品牌战略,除加大对现有“魏榆”、“北田”等品牌的宣传力度外,通过盘活长凝大蒜、后沟果品等传统品牌资源,力争再创出一批如什贴小米、华玉香椿、涂河鲜枣无公害农产品知名品牌,提高农业竞争力。继续加大绿色和有机食品认证力度,特别是在绿色食品认证上实现大的突破,重点引导和扶持丰元枣业、老醋坊、仙枣公司、德御农贸等4家企业申报绿色食品认证,使全区绿色认证企业总数达到8家。丰元枣业目前正在申报绿色食品认证。

三是标准化科技示范园区建设。今年建设12个优势农产品标准化科技示范园区,其中蔬菜1个,红枣4个,养殖6个,粮食作物1个。目前,示范园区处于整体推进,全面建设阶段。在北田镇张胡村建成150亩的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区。红枣建成乌金山镇宏大红枣科技示范园300亩、北田镇杜堡中昌农业示范园区500亩、北田镇贵仁红枣科技示范园100亩、长凝仙枣果品公司基地2000亩。养殖建成陈侃奶牛园区,今年重点扩建二期工程,新建10户;北胡乔奶牛园区,今年重点是完善园区内的公共设施;演武蛋鸡养殖园区,今年重点是鸡舍的续建以及配套设施和公共设施的完善;演武瘦肉型猪养殖园区,今年主要推广瘦肉型猪生产配套技术;长凝众旺肉羊养殖园区,今年推广的技术主要是肉羊标准化生产和人工授精、胚胎移植技术;乌金山西沛霖肉羊养殖园区,主要是肉羊标准化生产和人工授精、胚胎移植技术,建设建人工授精站。粮食,张庆玉米示范园区已种植饲用玉米500亩。此外,我区设立果树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园区4个:郭家堡源涡果树示范园(425亩)、东赵乡小壁果树示范园(600亩)、庄子乡紫坑果树示范园(500亩)、北田北流果树示范园(600亩),试验项目为高光效树型改造,示范项目为果实套袋、新红星果型剂应用,供试品种为新红星、红富士、酥梨。同时,我区确定金威航天育种公司为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成立了合作项目协调建设领导组,确定了协作单位的实施项目和技术合作意向,已开始全面实施建设。

(二)市场体系建设。市场体系建设从市场建设、专业合作组织和农村营销体系入手。一是建设三个农产品市场。没有市场,产业规模就不可能进一步扩张,就榆次的区位、交通和目前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实际而言,应该建一个大型的农业市场,发挥其的带动、提升、辐射等功能,促进产业基地建设。榆次串串红农业综合市场经过努力,目前进展顺利。市场选址在原榆次区苗圃,一期工程占地43亩。下一阶段,我们要加大力度,积极运作,争取早日建成投入使用。在东外环投资630万元建设近万平方米的粮油批发市场,吸纳60余户经营户入驻。张庆乡演武禽蛋交易市场也在积极酝酿之中。

二是指导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随着我区农业产业化推进中主导产业的健康发展,自发组建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也如雨后春笋般脱颖而出。据农经部门统计,围绕蔬菜、红枣、奶牛养殖、醋业等主导产业成立的农民合作组织已达29个。今年年初,在榆次供销社、120余名农民经纪人及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区农民经纪人协会也正式成立并启动运行。为了推进我区农资连锁经营健康发展,规范农资经纪人队伍,通过大力组织农资代理员(农资经纪人,下同)服务队伍,省农业生产资料公司晋中分公司于5月25日至8月30日在我区开展招聘农资代理员(农资经纪人)活动。面对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蓬勃发展的大好势头,我区今年力求高标准规范9个,规范发展30个,总规模达到80个。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壮大,必将为我区农业产业化推进甚至产业化龙头崛起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

三是完善农业综合服务超市体系。去年普家乐农村连锁经营服务体系完成了25个连锁店和100个村级服务站定点工作,农产品营销市场体系已基本构建。今年我区投资570万元,建设普家乐超市6000平方米物流配送中心、10个农村连锁超市、10个村级农资服务站,初步形成辐射全区农村的销售网络。

(三)服务体系建设。从现代农业化的要求出发,首先抓信息服务建设。三电合一,实施“万户农民网上行”工程。我们出台了《2005年榆次区农业信息服务网络体系建设工程实施方案》,通过网络、电视、广播、报纸、宣传册(单)等媒体大力宣传,在全区形成全社会关注信息、运用信息的良好氛围。结合科技下乡活动,先后在修文镇东长寿村、庄子乡庄子村搞了2次大型的信息宣传培训活动,晋中市王雅安书记、高建民副书记及农业局局长韩国昌等领导亲临现场进行了指导。近期,又与晋中市农业局信息科联合开展了为期10天的“十乡廿村农业信息网络推广示范培训”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截止目前,全区又有2个乡镇、3个企业(德御、海玉、丰元)注册了“一站通”,全区累计注册总数达到12个,新申请认定乡镇服务点4个,并对20名农村信息员进行了申报认证。举办信息培训活动近30次,发放资料8000余份。在示范园区、经营大户中重点推广了宽带、电视、电话的三电合一网络延伸模式,上网农户已达到1550户。乌金山镇海底岭村、施家洼村和北田镇张胡村等电视上网示范村建设正在实施中。

其次,抓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转移。加快进城入镇务工就业和跨区域劳务输出已经成为农民增收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我区认真总结去年实施“阳光工程”的经验,组织安排好今年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完成今年“阳光工程”培训400人的任务。以一职中、晋中旅游学校为定点培训单位,实施“定单”输出,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学有所业。按照“走出一人,带动一户”的思路,努力拓宽农民转移渠道。目前已组织“阳光工程”培训290余人。区阳光工程办与劳动保障局、市区职介中心合作,组建了多形式、多层次、多元化、多渠道的培训就业服务体系。今年3月18日,我区举办了“百企千岗招聘洽谈会”,提供各种就业岗位2687个,涉及保安、酒店服务、营销等适合农民就业的岗位1200余个,占总数的44%,实现劳动力转移360余人。

第三,建设5座高标准乡镇畜牧兽医站。根据省、市要求,2005年我区重点建设张庆畜牧兽医中心站,同时完善乌金山、修文、北田、长凝四个中心站配套设施,每站建筑面积200平方米,化验室50平方米,配备相应的仪器设备。在5个畜牧兽医中心站建立乡镇疫情测报点,形成完整的动物疫情测报网络。

(四)统筹城乡发展,夯实小城镇建设基础。根据省里把我区列为农业和农村现代化试点的要求,今年我们的城镇化水平要达到52%。在重点抓好乌金山镇、修文镇的集镇建设的同时,确定郭家堡、张庆、修文、乌金山、东阳5个乡镇为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示范乡镇,确定王湖、郭家堡、南关等20个村为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示范村,全面推进我区农业和农村现代化试点建设,做到“三个兴镇”。
    一是聚集产业兴镇。发展城镇,首务在兴业。我区108经济走廊一线的东阳商旅型经济带、修文民营经济园、张庆醋业园区,已经具备了集群经济的产业基础,今年力争实现率先发展,带动辐射周边农村共同繁荣。目前修文民营工业园区道路工程已开工。东阳、东赵、乌金山等有旅游资源的乡镇,把旅游产业开发与城镇建设结合起来,发展旅游集镇。后沟古村是榆次旅游开发的四篇文章之一,继常家庄园、榆次老城之后,后沟古村建设被列为今年我区重点工程之一,现在6.6公里的旅游专线已开工建设,农业采摘园区、绿化带等也已着手实施,建成后将形成山头松柏盖顶、山坡花灌缠腰、山底干鲜水果遍地的古村秀美风光。乌金山的五龙沟滑雪场项目也已完工。
    二是改善设施兴镇。榆次北外环路的开通和北出口二期工程的续建,特别是榆次北部新城建设规划的实施和太原南部新区建设规划的正式启动,为乌金山镇全面推进农村现代化进程提供了新的机遇。我区计划用2—3年时间,把北外环建成为集商贸服务、农贸市场、科教文卫、工业园区、住宅小区等设施为一体的十里长街,打造我区小城镇建设的又一亮点。
    三是全面发展兴镇。今年我区计划投资1000万元用于乡镇道路、教育、卫生等公共事业。乌金山镇投资60万元,兴建晋中一流的乡镇计生服务所。郭家堡乡投资1700万元建设育才新校、源涡寄宿制小学等学校。修文镇积极筹划郭村—东长寿旧108国道的拓宽改造工程。

三、科技下乡,重拳打假,典型带动,营造服务“三农”良好氛围

一是两不误、两促进,重落实、求实效,以先进性教育活动推进当前农村工作。在全面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我区以增加农民收入为出发点,坚持理论联系实际,重落实,求实效,在服务“三农”的实际工作中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折不扣执行中央、省、市农村农业工作会议精神,把边学边改、解决实际问题贯穿始终,做到“两不误,两促进”。首先,针对春耕春播,农民急需农技培训的状况,不违农时,深入乡村开展蔬菜、红枣、畜牧等先进实用技术培训,掀起了春季培训高潮,全区共培训1232场次、13.4万余人次,发放宣传资料38万余份,外出学习参观61次、5520人次。畜牧业培训以农资打假活动为契机,组织科技下乡6次,请省市专家培训奶牛、肉牛饲养技术4次,培训1500余人次,印发技术资料5000余份(种草技术资料1000份、动物防疫资料2000份,养牛培训手册2000本)。东赵乡聘请山西农大的蔬菜专家和博士生导师为农民解决在温室大棚蔬菜种植方面遇到的问题。长凝镇采取“农民点菜,政府组织,专家办灶”的形式,聘请专家入村培训。其次是开展送政策、送科技、送农资、送信息的“进百村、入千户”大型服务活动,重点在修文镇和庄子乡举行了集中活动。省市区20余个涉农部门为农民提供了农业政策技术等方面的咨询;省内外39家农资生产企业直接面对农民,把最低价格的农资直销给农民;聘请专家进行了培训;区农机局展销了新型农机具;市、区农业局和中国网通为农民现场进行了农业信息网络和智能化农业专家系统的演示。市委书记王雅安、副书记高建民等领导亲临现场进行了指导,全区近两万名农民和乡村干部参加了这次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农民得到致富信息2000余条,2000余人参加了蔬菜、红枣、养殖和信息网络技术培训,9万余份宣传资料、5000张农资优惠卡发放到农民手中,现场销售平价化肥1500余吨、优质种籽1.9万公斤、农膜7.5万公斤、菜籽1000公斤。现场农资销售额达到320余万元,至少可为农民让利13000余元。第三是集中力量抢墒下种保春播。3—5月份是我区春耕备耕、春播生产的重要时期,历年平均降水量为67.1毫米,而今年的降水量仅为42.5毫米(含5月预计降水),减少36.7%,全区至少25万亩农田因旱不能下种,严重影响今年的春播生产。我区采取协调供电、机井浇水、利用小水源等措施,积极抗旱保春播,抓紧5月17日全区降雨26.7毫米的契机,采取调配机具、电力等措施,保墒抢种23万亩,确保了春播任务的完成。区人大联合农业局、供销社等七部门深入到6个丘陵乡镇偏僻村庄进行科技信息、生产资料、信贷资金“三下乡”活动,仅在庄子乡白田村当日销售种子4000斤,化肥12吨,协议小额贷款12户计3万余元,受到农民的热烈欢迎。

二是农资打假重拳出击,多部门联合行动,集中整顿农资市场。3月10日至4月10日为全国“农资打假下乡”集中行动月,在一年一度的春耕工作即将全面展开之际,榆次区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农资打假下乡”集中行动月活动,重点检查农资产品生产企业、乡镇供销社、生产资料公司和其它批零市场,通过环环相扣,实施全方位监管。区农业局与质监局稽查队深入城区农资销售市场、网点进行检查,与物价局联合对农资价格进行专项检查,有效地平抑了农资价格。区工商局也开展了“红盾护农”行动,对3家不符合“一主两辅”生产经营资格的,依法予以取缔。共对20个经销单位进行了化肥专项抽检,抽取样品17个,代表磷肥、复混肥总数量180吨,抽检了10个生产企业的9种牌号规格的化肥,其中7种牌号合格,2种牌号不合格。检查中发现当前农资主渠道销售市场货源充足,基本无假冒伪劣现象。

三是发挥典型带动作用,走设施农业、高效农业路子。在去年的万亩温室大棚工程建设中,我区因地制宜,在“李坊效应”的带动下,创造了东赵乡石羊坂“双水源四位一体”温室等新模式,为丘陵山区建设温室大棚、增加农民收入探索了一条新路。今年我区继续抓典型带动,积极创新建棚模式。3月22日在东赵乡召开了旱垣地温室大棚积雨工程园区现场会,决定把石羊坂村建成山西省旱垣山区节水设施生产示范园区。目前,该工程已成立了项目协调领导组,整个工程进入具体实施阶段。在它的号召下,村民建棚、创新意识高涨。东赵乡村民郝文玉,在去年建起一棚的基础上,今年又投资7万元建成160米长的温室两套,形成了一个占地近20亩,面积达3700平方米的农家庄园。他还在温室内尝试养猪,在猪圈里建起一座10立方米的沼汽池,仅沼气一项,就可节约燃料及肥料2000元。他的这种集种植、养殖、沼气三位一体的农业发展模式,已成为我区发展新型高效设施农业的典范。全区温室大棚工程建设按照“七早七到位”的办法,早安排,早部署,现在已调整土地近4500亩,为完成今年万亩温室大棚任务打下了良好基础。

四是转移工作重心,形成全区围绕农业和农村开展工作的良好氛围。我区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农业和农村工作方面来,既有事权划分的客观原因,更大程度上是区委、区政府工作思路转变的结果。“指挥棒”的转向,为我区农业和农村工作提供了难得的发展契机,形成了各部门围绕农业和农村开展工作的良好氛围。区财政局在农村一线调研时,得知山西威特核桃加工厂需要找合作加工企业时,及时与榆次华玉荣香椿有限公司联系,促成了合作意向。仅此一项,就吸收什贴镇农村闲散劳力20多人,每个劳力年收入达5000余元。

总之,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特别是一号文件精神的深入人心,极大刺激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各项工作正扎实开展。

四、存在的问题

一是市场建设发展缓慢。庞大的生产基地与较弱的市场建设之间的矛盾不能适应产业化发展要求,大量蔬菜等农产品仍停留在原始堆积和马路地头销售的初级农产品阶段,价格低、集散地功能弱。尤其是综合性农业市场缺乏,榆次串串红农业综合市场仍在筹建中。

二是农产品加工龙头仍然不强。主要体现在围绕菜、枣、果、肉、蛋、奶的加工龙头企业滞后,现有加工企业规模不大,实力不强,产业带动力较弱。我区在酿造、饲料加工等方面有一些加工亮点,也有如白象方便面、恒顺醋等全国知名品牌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但都与我区的蔬菜、红枣、畜牧养殖三大特色产业的发展联系不紧,带动示范能力不强。尽快培育一批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竞争力强、辐射带动面广的龙头企业,就成为提升农业产业化的当务之急。

三是当前的动物疫病形势仍然严峻。禽流感、口啼疫、布病等动物重大疫病在我区虽然得到了有效控制,但周边市县时有疫情发生,对我区畜牧业生产产生威胁和不利影响。养殖小区经营管理滞后,由于资金投入不足,小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标准化生产制度不健全,缺乏动物防疫、治疗、配种等方面的技术人才,在养殖业配套土地和粪便等环保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五、下半年打算

一是全面推进我区农业和农村现代化试点建设。郭家堡、张庆、修文、乌金山、东阳5个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示范乡镇,王湖、郭家堡、南关等20个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示范村,加紧进行农业和农村现代化试点建设规划。创新思路,引导农民在广泛参与市场化、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中创业致富,充分发挥小城镇的集聚功能。充分利用我区东阳商旅型经济带、修文民营经济园、张庆醋业园区等已经具备集群经济的有利条件和雄厚的经济基础,辐射带动周边农村共同繁荣。

二是做好资源整合,改善农业基础设施。科学整合和有效利用资源是提高农业生产能力的基础。下半年要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土地整理开发,结合砖窑整顿、中低产田改造等,扩大、新增水浇地面积,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增强农业发展后劲,提高农业生产水平。水利设施:节水面积达到27.04万亩,饮用氟改水的人口达到72%。机械化保护性耕作项目实现目标10000亩,其中高标准示范田5000亩,辐射推广5000亩;新增机旱田1万亩,总量达到3万亩。土地开发工程重点建设乌金山黑河滩涂土地开发项目,总面积1210亩,总投资650万元,可新增水浇地1210亩,年均增加农民收入近千万元,将是我区有史以来投入最多、规模最大、质量最好、标准最高、配套最齐全的土地开发项目。

三是进一步做强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今后一段时间,要进一步挖掘我区的区位和资源优势,通过内部发动,外部引进,吸引工商企业转攻农业,鼓励民营大户发展农业,建设一批加工龙头亮点,力争建成一个大型龙头企业。鼓励农口各部门、各乡镇进一步明确扶持重点,倾斜优惠政策,多方聚集资金,尽快提高龙头企业的规模化、集约化水平和辐射带动能力。重点抓好四眼井公司固态生物发酵、金贝植物苗木克隆等一批高新技术项目的成果转化,不断提高产品质量、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在做强龙头加工企业的同时,重视贮藏龙头避旺补淡、增值上市的重要作用。我区已有北田镇张胡和庄子乡杨坊的西红柿贮藏、东阳镇彭村青椒和上丁里的葱头贮藏、庄子乡黄彩的苹果贮藏、东赵乡训峪的梨贮藏、张庆乡郝庄的大葱贮藏等一批专业贮藏基地,今年的果品、蔬菜贮藏量要突破1亿公斤,增加效益5000万元以上。

四是继续建立和完善信息网络和执法体系建设。继续完善10个乡镇信息服务站建设,加大“一站通”的应用力度。加快网络延伸的步伐,在龙头企业、示范园区、中介组织、批发市场、经营大户中建立信息服务站,在华玉香椿、老醋坊等龙头企业中建立10个信息服务站,在农户中继续推广电脑、电视、电话(三电合一)网络,全区网络延伸总量累计达到2000户。培训农村信息员,运用现代信息手段,搞好市场信息的收集、分析、整理和传递,及时发布企业和农民急需的政策、技术、品种及农产品供求信息。加紧筹建农业综合执法队伍,选拔精通业务、熟悉法律、作风优良、廉洁公正的人员充实执法队伍,尽快建成我区完善高效的农业综合执法体系,切实做好农资打假等各项工作,为“三农”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五是加快农村劳动力就业转移。下半年要充分发挥“阳光工程”的示范带动效益,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完成今年劳动力转移引导性培训6000人、“阳光工程” 培训400人、转移3000人的任务。

 

 

区农业局

二○○五年六月十四日

本文标题:经济运行情况分析-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分析汇报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40168.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