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 印度音乐:印度音乐-节奏,印度音乐-历史
印度音乐的起源是隐藏在音乐创作者美丽的神话之中。印度人认为印度音乐是由湿婆神「Shiva」所创造的。在印度,对於古代音乐之权威者中,最伟大的人物,即使在今日的印度仍然受到音乐家们尊敬崇拜的,应该是13世纪初的莎兰咖提瓦(Sharangadeva)这位圣者。之后由于伊斯兰教入侵北方,逐间影响南北音乐风格的区别,而北方信伊斯兰教的国王阿克巴(1542-1605A.D)则是一个非常喜爱音乐的君主。
印度音乐_印度音乐 -节奏
印度音乐的节奏素以复杂著称,该音乐体系之外的人往往会觉得如入迷魂阵。1个节拍周期是1个长大的单位,长到我们都忘记了前边已经唱过多少拍。浮雕和绘画中有许多歌手和舞师的姿势表明是伴有响声的,比如鼓掌、用手掌拍大腿或身体的其他部位、打榧子、用脚跺地等。印度音乐很早就产生了指挥的职责和手势,是因为印度音乐歌舞集体表演的性质,需要有个指挥。
印度音乐要素中,拍子占有极为重要地位。印度人对於拍子相当重视,这是来自於他们自古以来的作诗法和诗的韵律之观念。因为在印度,无论是梵语或是地区方言,全部的音节都是适应其时间的长短而被分类的。另一方面,由於印度的诗完全没有所谓的强弱音节之分,所以他们以时间的长短分配做为分割法。目前的印度语言学者,对於诗中各种各样的拍子仍然相当的重视,而且也要求的非常严格,甚至有些学者仍然依照诗的韵律法来教习。印度人对於节奏的感觉或有关时间之继续,皆非常的敏感和熟悉。这也是印度人所以很容易将歌词或诗配上音乐或将音乐填上歌词或诗的原因。除此之外,印度人对於各种各样节奏组合的预判能力也很强。例如印度人在鼓的即兴演奏中,能够很快速地而正确地判断大鼓的节拍法,是由二拍加四拍或由七拍加二拍加七拍…..等节奏型组成的。
从古文献中的记录可以了解当时音乐家们掌握旋律、装饰音和节奏是非常细致入微的,他们做元音发声练习,求得富有弹性的嗓音。各种小型歌舞队由歌手、舞师和乐师组成。器乐合奏只有四至5种乐器,如弓形竖琴、笛和鼓,后来还有琉特类乐器,偶尔也用唢呐类乐器。器乐表演有独奏也有合奏,印度把这种小型歌舞队的形式一直保留下来,并没有像其他受印度文化影响的地区、国家那样发展出大型乐队。
印度音乐大致可分为南印度音乐与北印度音乐两派,虽然演奏乐器及歌曲风格不同,但音乐用语及理论却是相通的。北印度音乐受伊斯兰教文化及波斯音乐的影响,属宫廷音乐1类,音乐风格较多装饰性也比较浪漫,与具有印度较浓厚色彩的南印度音乐大异其趣。南印度音乐较为严谨,装饰演奏较为细致,也更为理性。
《乐舞论》不仅记录了古代印度人使用的所有乐器,还对乐器作了分类。按振动方式把乐器分为4类:体鸣乐器、膜鸣乐器、弦鸣乐器、气鸣乐器。这不仅是第1个按照物理的振动方式来作划分的乐器分类法,而且千百年来,这种分类思维基本没变,构成了现代乐器学的分类基础。体鸣乐器有哗嘟器、铙钹、铃和钟等。气鸣乐器有竖笛和横笛,还有一些是阿夫洛斯式的吹奏乐器和排箫,此外还有螺形号等。弦鸣乐器有维纳、弓形竖琴萨兰吉、萨林达和迪不鲁巴等。
印度的民俗音乐与古典音乐风格类似,但少数偏僻的地区,有类似东南亚音乐的地特征,以及使用较不一样的民俗乐器的地区。在南方的班加洛尔一些城市,也有一些人类似游吟诗人,挨家挨户唱歌。他们的音乐以声乐为主,重在歌词念唱吟诵的流畅。歌词通常是含有隐晦寓意的诗歌,或是宗教故事,乐器多数是出于节奏用途。
在印度音乐中,常可以发现一些在其他音乐文化中已经失传的特质,音乐所具有的特殊力量与宗教情怀,即兴演奏的特殊能力,以及音乐与数学、与整个宇宙间之特殊关系的观念符号沉淀在节奏形式中,等等。
印度音乐如同其他民族音乐一样自成一格,强烈反映出其风土民情与生活型态。印度音乐极富宗教性,一如印度的文明著重於心灵的精神层面一般,民族音乐复杂、神秘而多样化,且具有冥想的性灵音乐特色。
印度音乐大致可分为南印度音乐与北印度音乐两派,虽然演奏乐器及歌曲风格不同,但音乐用语及理论却是相通的。西塔琴是北印度的代表乐器。北印度音乐受回教文化及波斯音乐的影响,属宫廷音乐1类,与具有印度教浓厚色彩的南印度音乐性质大异其趣。
(www.61k.com)印度音乐_印度音乐 -历史
公元前3000年开始的本土的达罗毗荼Dravidian人种,源中亚的阿利安Aryan人奠定了音乐的基础。吠陀经的吟唱AgeofVedicChant(Aryanpeoples,Hindureligion),1500-500B。是现今流传最悠久的音乐传统,吠陀经记载了印度人最早的哲学的宗教思想,对印度人的影响一直到今天仍然十分深远。佛教与希腊文化也成在纪元前后影响印度,但相对起来,流传下来的并不多。
在2大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形成的过程中,印度音乐得到了长足的发展。2大史诗中提到的乐器有20余种,如各种鼓以及从上古时期就使用的大大小小的钹和碰铃。最著名的乐器有维那,这是1种弦乐器,形状各种各样,有长体的,有弓形的,也有琵琶形的。比较常见的维那是7根弦,有19至24根活动弦柱,琴头下弯,琴体下方有2个葫芦状的共鸣体。2大史诗时期,印度就有了七声音阶,也就是7个基本调式,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转调体系。这种音阶体系在当时是属于世界一流的创造。
印度关于音乐理论的专著最早韵要数公元前2世纪(一说公元初)婆罗多写的《舞论》。在4世纪和5世纪时,迦梨陀娑在他的《摩罗维迦与火支王》剧本中专门提到了音乐及理论问题,并涉及了一些乐曲和乐器。到13世纪,夏冷格戴沃写出了《桑吉德勒纳格尔》,书中介绍了印度南北音乐的特点,并对音乐、舞蹈和乐器三者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的描述。该书被认为是古代介绍和研究印度音乐最详细的专著。18世纪至19世纪时,印度著名音乐大师穆罕默德·拉格的《纳格摩艾阿斯菲》对印度音乐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介绍,有“印度音乐百科全书”的美称。
历史悠久的印度音乐对世界音乐的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据说,从汉代开始,印度音乐就随佛教传人中国,3世纪,中国就流行过梵呗。隋代有七声音阶传人。唐代著名的唐乐中所吸收的天竺乐、龟兹乐、安国乐和西域乐等,都是直接或间接来自印度。印度音乐对西亚、欧洲的音乐也产生过一定的影响,古希腊的许多文献就有对印度音乐的记载。
正像舞蹈一样,印度的音乐也与宗教有密切的关系,甚至可以说,它也是古代宗教祭祀礼仪的产物,是人们为了取悦于神而造就的1种形式。随着社会的发展,音乐也就融人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今天的印度,无论在繁华的都市,还是在偏僻的乡村,只要有什么活动,音乐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在大的节日期间,悠扬的乐曲回荡在城镇、乡村的各个角落。
印度音乐_印度音乐 -由来
山吉他(Sangita):印度梵语,涵盖声乐(Geet)、器乐(Vadya)、舞蹈(Natya)和戏剧等元素。印度古典音乐;区分为北和南两大支,南印度称之卡那提克(Carnatic),是泛指南部大省卡纳塔克(Karnataka)和其他南部各省的南印度音乐;北印度又叫之为兴都斯坦音乐(Hindustani)是指北部兴地语(Hindi)地区和西北边境及东部西孟加拉等均统称北印度音乐。
北印度音乐:又叫兴都斯坦音乐,兴都斯坦也并非是指单一的音乐型,北印度在不同的地区或家族、族群,亦创造不同的风格兴都斯坦的音乐,在北印称之为贾拉那(Gharana),意为家族音乐。不同家族音乐,拥有各自的传统和音乐理论,拥有自己的训练传承方法。这种族式的音乐,造就不同风格的乐风,得以传承至今,历久不衰。
卡那提克:南印度音乐又叫卡那提克音乐,亦称之庙堂或宗教音乐,不论是器乐或声乐或和宗教颂赞庆典舞蹈,几乎都和印度教有关。这些音乐搭配不同的节拍,从单纯到变化多端,非常多样。至於卡那提克的乐风,比较统一,即便在不同的学校,但所教授的乐风,几乎是来传统的拉格(Raga)约有7两种,一些有名的南印度乐器如维纳琴、笛、印度小提琴,打击乐器,如魔力单根鼓及陶壶鼓等,个别音乐家的成就,远高过於学院制的;这点和北印度颇为相似。
民歌(Folk):民歌简单的说,是各地方自行发展的歌谣,这和古典音乐严谨和规律有很大的不同,充满了地方风格的风味,唱腔自由热情奔放,代代传唱的民歌,风格回异,各具特色,印度人很容易分辨,不同名歌曲风所代表的地区。
印度音乐_印度音乐 -音阶
印度音阶组成称为史瓦拉(Swara西方的Note),其组成的音符称谓沙/利/加/马/帕达/你SA/RE/Ga/Ma/Pa/Dha/Ni这和西方的音符Do/Re/Me/Fa/So/Ra/Te很近似,但并不等同。西方的钢琴可细分到十二个微分音程,因为印度的音阶则可分成二十二个微分音程,称之为书如替(Suruti)。
印度古典音乐最重要的二种元素拉格(Raga)和搭拉(Tala)。
拉格(Raga)是印度古典音乐的基本调(Tune),也可说是旋律的种子,拉格在兴都语源自(Sanskrit),其意为色彩(Color)或热情(Passion),因此,拉格企图借特定的音符组合的旋律,来引领聆听者的情绪和感情,由五个到七个音符,组成的基本旋律做自由的变化。
1)喜感的=游戏
2)惊喜的=惊奇
3)悲伤的=悲情
4)愤怒的=愤恨
5)恐怖的=害怕
6)排坼的=厌恶
7)情欲的=性爱
8)英雄的=征服
9)宁静的=和平
在传统习惯上,不论是唱或演奏要点选的拉格是完全依据时间、季节、情绪来决定的,早晨/中午/晚上或悲伤/喜悦/春夏秋冬或敬神等,拉格是不容混淆的。拉格和表演者的关系和要求:拉格不只是固定之旋律型,由於加上时间、加上拉沙(Rasa)等抽象的情境情绪的诉求及即兴的技巧、演奏长短自主的控制,因比表演者也是创作者,具有作曲家的能力,才算得上是胜任称职的印度表演者。
印度音乐_印度音乐 -养成传统印度音乐传承是师徒制的,老师称古儒记(Gurujee),在梵语是“协助除乌云见晴天之人”,由於印度识字率低,授课是由古儒记(Gurujee)唱或弹或打给学生(Shishiya)听,学生再亦步亦趋地学习各种技巧,没有统一的课程,风格各异,相同的是口授(Oral)教学法。
学生学习年龄5或6岁到拾来岁不等,通常要对古儒记行拜师礼,远离父母、住在古儒家,打杂兼学芸。古儒走江湖到处表演,期间可吸取技巧,也可古儒和其古儒间的交流,学到音乐的理念或理论。这种借由面对面直接观察、聆听、不断的反覆练朝夕古儒一起生活的直觉教学法。历经千年不变。至於对拉格、魔汉维纳VHSVESTAPOL13031搭拉的领悟,则端看各人的造化了。
印度音乐_印度音乐 -古典乐器
印度有非常丰富的乐器,可从古文献中或古寺庙的刻画中得到印证,由於宗教的传承和印度的酷爱传统,千百年来印度的乐器改变不大;而英国统治了300多年,但欧洲的乐器却只剩被改良的印度式小提琴、手提式风琴和近代改自吉他的魔汉维纳(MokhanVina)而已。
西塔琴的发明:西元1296-1316伊斯兰教王朝的宫廷乐师阿米枯树(AmirKhusru)将维纳琴(Vina)改成西塔琴,此大师亦是将波斯音乐和印度音乐改成拉格的先河!
印度气鸣乐器:锁呐(NagasaraorNari)、喷吉(Punji)、纳拉塔朗(Nallatarang)、库玛(Kuma)、沙那衣(Sahanai)、卡拉那(Karana)、诺斯布谷(No**ug)、多罗尼(Drone)、尼卡尔那(Ninkairna)、搭土里(Taturi)、那法里(Nafari)、苦拉尔(Kural)、班舒李笛(Basuri)。
印度膜鸣乐器:塔不拉鼓(Tabla)、魔力单根(Mridangam)、帕卡瓦甲(Pakhawaj)、多喝拉(Dholak)、多尔吉(Dholki、达马如(Damaru)、那格拉(Nagara)、卡拉达沙米拉(Karadsamila)。伊达卡(Edaka)、潘查鼓(PanchaMukhaVadyam)、尤肚皮(Udupe)。
塔不拉鼓(Tabla):是最普及的北印度打击乐器,是对鼓,低音称为(Bayan)、高音称为(Dayan),因此又叫双头鼓。此鼓约有700年前阿米枯树(AmirKhusru)由帕卡瓦甲(Pakhawaj)所改良而成今天的模样。
帕卡瓦甲(Pakhawaj)鼓:在北印度兴都斯坦1种14小节马特拉(Matras)非要不可的节拍鼓。14拍的鼓谱列如:KeDhitaDhitaDhaaa,KeTitiTitiTaaa。
塔拉瓦达亚(TalaVadaya):乐团将多种打击果乐器,如塔不拉鼓(Tabla)、帕卡瓦甲(Pakhawaj)、魔力单根(Mridangam)、陶壶鼓(Ghatam)。
体鸣乐器:空股路(Ghungru)、香可汗(Sengkheng)、塔拉母(Talam)、满吉拉(Manjira)、史力休燕(Sil-snyan)、脱可卡(Tokka)、查克拉(Chakra)、母儿欣(Mursig)。
印度音乐_印度音乐 -参考资料
[1] 什么是
[2] 音乐苏州http://www.musicsz.com/ReadNews.asp?NewsID=1293
[3] 我们的文明网
二 : 证券,历史的烙印
衣食住行,衍生出布票、粮票、煤票、邮票、股票、国库券、公债券、土地证、房产证、自行车证等等;士农工商,离不了学生证、军人证、身份证、工作证、摊位证、登记证等等。这些票章证券,从古到今贯穿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既是社会发展的见证,更是人类历史的烙印。
产生较早的,当是地契、邮票之类。著名的清代大龙邮票,因为是邮市的宠儿,就有人以假乱真。曾有一位老人,拿出终生藏品,换得一枚大龙邮票,经专家鉴定后,竟然是赝品,气得老人吐血而亡。
地契多系官方制作,往往中规中矩。而卖身契则需当场炮制了。县文管会收藏有一纸卖身契,不是一个人卖了多少钱,而是换了多少粮,足见人生之艰辛。
土改时的土地证没有巴掌大,现在的土地证却比它大4倍。
上个世纪的学生证仅仅是小纸或大纸一张,而如今的学生证裹红皮、烫金字,颇有厚重感了。
就连结婚证也在随着生活进步日益赏心悦目了。(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给我辈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活跃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票票证证。当时,买馍要有粮票,买布要有布票,买煤油要有油票,买肉要有肉票,买自行车也得凭票供应。往往是单位分到几张自行车证,大家都大眼瞪小眼地期盼“花”落自家,以圆全家人的飞翔梦。
随着上个世纪的渐渐远去,困难时期流行的票证也悄然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可新一轮的证券又填充了火热的经济生活。
先是股票来势猛烈,这个股,那个股,林林总总,令人眼花缭乱。它不再是具体的一纸票证,而是自打掏钱选股后,便与网络结下不解之缘,眼睛盯着红字绿码,个中喜怒哀乐,自有炒家知道。
接着是国债、期货、基金相继登场,一个钱字,勾魂摄魄,把多少人牢牢圈住——套你没商量。
上个世纪的票证是国家无奈之举,通过票证约束购买力,因为人们必需的生活物质实在供不应求。过去仅有1元钱,没有粮票还买不到1个馍;而现在不要粮票,1元钱就能买到4-5个馍。粮食富足,穿衣不愁。过去没布证买不到布,而现今花花绿绿的布匹随意选购。
社会进步,有目共睹。可是为了加速发展,又发行了股票、国债、基金等。这期间,是有利有弊,利在国家、企业调动了闲散资金,有钱用在刀刃上;弊在有散户不谙此道,盲目追高,有血本无归之虞。
说来说去,票证债券是国家权宜之计,个人怎样把持,吃饭穿衣量家当,还是慎之又慎的好。
三 : 【丹水情韵诗歌】历史的印痕
五十年代
砸锅卖铁
男女老少齐上阵
到处都是小钢炉
一夜之间
奔向共产主义全民争上游(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六十年代
三年灾害
十年浩劫
走乡串联搞运动
一夜之间
资本主义当权派揪斗街头
七十年代早中期
相互内斗
派别严重
国民经济濒临崩溃
一夜之间
甩在西方国家屁股后头
七十年代晚期
抓纲治国
拨乱反正
“四人帮”露出了原形
一夜之间
大江南北人们相告奔走
八十年代
激情流溢
理性回归
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
一夜之间
倾向超前消费跟着感觉走
九十年代
欲求富足
追寻幸福
“砸三铁”带来优化组合
一夜之间
人们的劳动积极性前所未有
二十一世纪
追求时尚
崇尚健康
“广场舞”风靡华夏大地
一夜之间
红红的年代人民有了更新的追求
......
【湖北省宜昌市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高家堰镇中心学校】
四 : 历史的脚印
时间铺成的道路上,有着一连串古朴而端庄的印记——脚印。如果再仔细点儿地观看每个脚印的纹理,一条条的刚劲曲线,断断续续的,那是一段段厚重的历史缩影,无一不令人深思、神往。
脚印始于生存。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一书中,论述了我们现在的人类的祖先,实际上就是古代的人猿,而我们就是有他们长年累月的进化演变成的。根据达尔文的核心思想:物竞天择,优胜略汰。我们的祖先们为了生存,不断地进化,所以,说历史的脚印始于生存的确不为过。
一连串的脚印整体看上去并非笔直无比,有时也会拐一个巨大的弯,才重新回到原来的直线上。
其中有一段拐了弯的殷红脚印,那是第一二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两个帝国主义军事集团。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发动了一战,期间最著名的一场战役,也是最为惨烈的一场战役,就是凡尔登战役。号称“凡尔登绞肉机”的战役带走了近乎100万个生命。而至于二战,则是正义与邪恶的战役。惨无人道的法西斯集团对犹太人实行了种族灭绝政策;在南京进行了大屠杀,甚至只是把这场屠杀当做一场竞赛,杀得多的将士还在日本报纸上大肆宣扬、表彰;以及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这是一段用鲜血染成的黑历史,一段殷红的脚印。
当然,历史的脚印中也不乏进步。二战的战败国,法西斯集团的领军国,德国的一任总理更是亲自在二战烈士的墓前默哀。这是历史见证的人心的进步。英国在深刻政治前提、社会经济前提和科学技术前提的条件下发动了工业革命,这是一场生产力的革命,是一座精雕细刻的里程碑。
回顾历史的脚印,我们见证了很多,也寻味了很久。(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五 : 历史的脚印
翻开历史的史册,我们会看见什么?
金戈铁马,铮铮铠甲,蓄谋已久的秘密,只待军旗一挥,千军万马便兵临城下。那时的他,叫李世民。冲锋的号角长鸣,和着风的咆哮声在空中散出,士兵们一腔热血,被号角燃到最高,铁马,金戈从四面冲入,顿时,把把利剑,长矛已双双交锋,血腥味晕在空中散开,铮铮铠甲上道道红色,触目惊心。声声吼叫,都那么撕心裂肺。那是兄弟之间的战争,他们对视的眼中,都闪着锐利的杀气和霸气,那是“我要天下!”的信号,那是一统江山的决心,殊死拼搏,外衣上竟有了相同血脉的颜色和气味,那么熟悉,就如同身上的血那样亲切,今天,却出现在自己的剑上。
头上的铭牌——玄武门,依然安然不动,地上的马蹄也好,撕吼也罢,都没有使它一丝丝改变。战斗结束了,士兵们清理战场,他,踩过一具具尸体,凛然走下沙场,神情漠然。这时,他的名字叫唐太宗。
他走过的步步脚印上,有血,有自己的,也有兄弟的。
亚力山大东征,走过的每一寸土地上,我们都仿佛听见妇女的哀号,孩子的哭声和士兵们的粗言烂语,还伴随着掠夺者们抢得财物后的狂笑,仿佛看见妇孺们瑟缩在角落的无望,战死的勇士倒在血泊和胜利者们举行的庆典上,踏歌起舞的场面。
他们的脚印是罪恶的,他们把蓝天变得灰暗,把清澈的河流变成红色,把深邃的眼变得决望,这就是带着血的脚印。
《三国演义》第一句写道:“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谁能懂得此中的分合是踩过多少尸体,流过多少鲜血。张养浩写道:“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是啊,多少辉煌。今天不都是一堆土。庞贝古城上的废墟,阿房宫上的烟尘,历史的足迹到底都留下了什么?
是血,那是亲人的血,朋友的血,家人的血!
有什么抵得过家人早晨的一杯温牛奶,又有什么抵得过朋友远行时寄回的一张明信片,和平,才应该是历史的主旋律。
历史的脚印,总有痛和伤。
我希望,在未来的脚印中,每个人回头,看见的是和平与发展,充满着幸福笑脸。
南宁市三美学校初三:庞滢
本文系61阅读(61k.com)用户原创文章,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本文标题:印度的历史文化-印度音乐:印度音乐-节奏,印度音乐-历史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