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京东百度腾讯阿里理财-财报解读:京东规模猛追阿里,赚钱却仍然遥远

发布时间:2018-04-24 所属栏目:腾讯公司主要创办人

一 : 财报解读:京东规模猛追阿里,赚钱却仍然遥远

  5月9日下午,京东集团发布了其截至2016年3月31日的2016财年第一季度业绩。报告显示,2016年一季度京东交易总额(GMV)达到1293亿元人民币(约201亿美元),同比增长55%;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亏损为9.098亿元人民币(约1.411亿美元),较去年同期7.102亿元人民币的净亏损额有所扩大。

  几天前,阿里巴巴集团也公布了其2016年第一季度财报。报告显示,2016年一季度阿里巴巴平台GMV达到742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4%;净利润为53.14亿元(约8.24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85%。

  对比京东和阿里巴巴的一季度成绩单会发现,在GMV这一关键指标上,京东延续了去年以来的良好走势,55%的同比增长率完爆阿里24%的同比增长率。照此下去,京东的规模会越来越接近阿里。

  当然,在利润这一指标上,阿里的赚钱速度(一季度净利润53.14亿元)完爆一直处于巨额亏损(一季度净亏损9.098亿元)的京东。并且,往远看,阿里只会越来越赚钱,而京东受京东金融、京东到家等新业务的拖累,短期内恐怕无法交出一份盈利的财报。

  交易总额对比:从6.8倍到5.7倍

  最近一年多的财报对比都在说明一件事,那就是——在规模上,京东正在与阿里渐渐缩小差距。

  GMV(平台交易总额)是电商平台之间公认的较有说服力的指标。2016年第一季度,阿里平台的GMV为7420亿元人民币,京东平台的GMV为1293亿元人民币。直观来看,在GMV这个指标上,阿里仍然甩了京东几条街。

  不过,对比彼此的增长速度,就会发现京东的形势比阿里更为乐观。2016年一季度,阿里7420亿、京东1293亿,阿里是京东的5.7倍;但在一年前,也就是2015年一季度,阿里的GMV为6000亿元,京东为878亿元,阿里是京东的6.8倍!

  短短一年时间,阿里和京东的GMV比从6.8掉到了5.7,发生了什么?

  翻阅京东在过去5个季度公布的财报,会发现其GMV同比增长率一直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从2015年第一季度到2016年第一季度其GMV增长率分别为99%、82%、71%、69%、55%;而阿里从2015年第一季度到2016年第一季度的GMV同比增长率分别为40%、34%、28%、23%、24%,每个季度的增速都不及京东一半。

  究其原因,首先是因为京东一直坚持B2C模式,其自建物流的良好用户体验,和在正品行货方面的积极形象,非常契合当下消费升级、用户对商品和服务要求越来越高的趋势;其次,京东和腾讯联手后,微信、手Q等腾讯渠道带给京东不少流量,当然,随着腾讯对京东的拉动效应渐渐减弱,京东能否继续保持高增长还是个疑问。

  不管怎样,京东今天和阿里的差距已不像两年前那样悬殊。刘强东,这个马云当年没太关注的对手,正在成为其最大威胁。至少从阿里和京东的GMV对比来看,如果京东继续延续现在的增长态势,如果阿里不做出正确应对,双方的差距只会越来越小。

  盈利能力比较:京东难望阿里项背

  京东赌未来,阿里有今天。

  2016年第一季度,阿里营收241.84亿元人民币(约合 37.51 亿美元),同比增长39%;净利润 53.14 亿元人民币(约合 8.24 亿美元),同比增长 85%。

  而京东仍然深陷在亏损的泥淖里不能自拔。2016年第一季度京东净收入为540亿元人民币(约84亿美元),同比增长47.3%;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亏损为9.098亿元人民币(约1.411亿美元),去年同期为净亏损7.102亿元人民币。

  京东在2014年亏掉50亿,2015年亏掉94亿,从2016年第一季度的财报来看,势头并未明显好转。反观阿里,上市多年,每个季度都能交出十分漂亮的盈利财报。当然,究其原因,还是因为阿里是平台收租模式,而京东是自营赚差价模式,这决定了京东走的本来就是一条苦逼之路,要想盈利只能通过扩大规模降低运营成本,并发展其他衍生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提升商品价格、提升运费标准,以及增加商户提点和优化整体效率等手段,京东在电商这一主营业务上的收入和支出已经十分接近打平。根据2016年第一季度财报,京东商城在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经营利润率为0.5%,而去年同期为-0.1%。

  值得一提的是,京东2016年第一季度新业务(包括京东金融、O2O、技术以及海外业务)在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Non-GAAP)经营亏损为6亿元人民币,而其总的经营亏损为8.649 亿元人民币。这意味着,京东目前的亏损主要来自京东金融、京东到家等处于投入期的新业务。

  可想而知,刘强东过去用十几年的亏损换来了京东商城今天的规模,而眼下京东商城虽然接近盈利,但他又要把大量资金投入到未来业务上。而众所周知的是,金融、O2O都是“烧钱”非常严重的业务,而且竞争惨烈、需要长期投入。

  因此,期望京东迅速盈利并不实际。随着电商行业增长整体放缓,京东和阿里的主战场正在向金融、O2O等领域延伸,而在这些领域,阿里手握支付宝、口碑,以及其投资的众多企业,遥遥领先于京东,刘强东逆袭的故事还能继续上演吗?

二 : 阿里、腾讯、百度、360、京东的股权结构揭秘

阿里巴巴

阿里、腾讯、百度、360、京东的股权结构揭秘 腾讯股权结构

阿里、腾讯、百度、360、京东的股权结构揭秘 腾讯股权结构

腾讯

阿里、腾讯、百度、360、京东的股权结构揭秘 腾讯股权结构

阿里、腾讯、百度、360、京东的股权结构揭秘 腾讯股权结构

阿里、腾讯、百度、360、京东的股权结构揭秘_腾讯股权结构

百度

阿里、腾讯、百度、360、京东的股权结构揭秘 腾讯股权结构

阿里、腾讯、百度、360、京东的股权结构揭秘 腾讯股权结构

京东

阿里、腾讯、百度、360、京东的股权结构揭秘 腾讯股权结构

阿里、腾讯、百度、360、京东的股权结构揭秘 腾讯股权结构

阿里、腾讯、百度、360、京东的股权结构揭秘_腾讯股权结构

360

阿里、腾讯、百度、360、京东的股权结构揭秘 腾讯股权结构

阿里、腾讯、百度、360、京东的股权结构揭秘 腾讯股权结构

新浪

阿里、腾讯、百度、360、京东的股权结构揭秘 腾讯股权结构

阿里、腾讯、百度、360、京东的股权结构揭秘 腾讯股权结构

看了这些,特大妹好奇的是以上公司都注册在“开曼群岛”!

这是什么鬼?豆瓣上专业人士解答如下,好处大把:

1、避税天堂

完全没有直接的税收,包括个人所得税,公司税,遗产税,资本所得税等等。

2、作为上市以及融资的跳板

如果企业需引入外资或海外上市,可通过在开曼(www.61k.com)群岛注册境外公司,对境内公司进行100%股权收购,然后将开曼公司提交香港或是美国上市来完成境内公司的海外融资。

3、无外汇管制

说白了,公司的巨额资金转移不受束缚,便于企业开展资本运作。

4、保密十分严格

股东的身份、董事花名册、股权的占有比例、企业的收益情况,这些资料高度保密。

三 : 百度、阿里、腾讯之类的大公司用 Git 吗?他们如何管理源代码

[百度代码]百度、阿里、腾讯之类的大公司用 Git 吗?他们如何管理源代码?
如果不是,那他们是怎么管理源代码的?
1 如果某一个人知道公司的所有源代码,那他是不是可以直接带走源代码?
2 如果用git管理,那每一个员工都有机会复制走所有代码是吗?
下面就看看www.61k.com小编为您搜集整理的参考答案吧。

网友jiakon[百度代码]百度、阿里、腾讯之类的大公司用 Git 吗?他们如何管理源代码?给出的答复:
华为用的是SVN。
SVN的权限控制,可以控制到目录的。你可以访问到哪个级别的代码,都是可以控制的。
另外,以华为的内网安全措施,周身遍布摄像头,电脑遍布监控软件,访问外网严格受限,所有USB接口和网口贴封条,封条上还有什么镭射喷码之类的东西,封条被撕过是可以看出来的,安全管理员定期检查封条。根据安全等级区分绿区、黄区、红区,区域之间物理隔离,访问安全级别更高的区要通过专用远程登录软件,连截屏软件都被禁用。这是一个为了信息安全不惜牺牲效率的企业。这么严格的管控措施,你还想偷偷拷走代码?当然,曾经有神人做到了,比如通过示波器的USB口。现在的安全措施又比我在的时候严格了很多。这种事情越来越不可能发生了。
一个在华为待了9年的人,离职时都忍痛放弃拷走多年的照片,这是即使走流程申请都几乎不可能做到的事情。谁知道,你图片中是否隐藏了什么保密信息呢?
另外,即使你不小心拥有了不该有的权限,你下载了一些不该拥有的文件。电脑上还有个监控软件,叫关键资产扫描。这个软件也是不能关掉的。安装时,会全盘扫描一次你的电脑,每周还会定时全盘扫描一次,看看你电脑中是否有超出你权限之外的文档和代码,如果有,要么删除,要么申请权限。


网友winter[百度代码]百度、阿里、腾讯之类的大公司用 Git 吗?他们如何管理源代码?给出的答复:
阿里早年svn,去年全线上git,自建Gitlab对接内部权限管理,挺安全的没什么问题。

现在应该只有极个别业务因为特殊原因仍然停留在svn,按现在的趋势,应该很快就没svn了。


网友Zhu Jingsi[百度代码]百度、阿里、腾讯之类的大公司用 Git 吗?他们如何管理源代码?给出的答复:
Facebook 有两套代码库,前端(包括php)和后端(各种服务)
前端是SVN+Hg(SVN是历史原因。之前用过Git,效率问题放弃。代码库太大。后来向 Hg 迁移,但始终没有弄好,导致现在两个系统并行),后端是Git
任何一个员工,包括实习生,都有访问所有代码的权限。但公司内部有监管。因为开发是ssh到开发服务器写,若是你clone了一个git代码库到本地一定是有人来问的。
BTW,Instagram 用的是 Git,代码之前在 GitHub 上,后来挪到了 Facebook 的开发服务器。

Google 用的是 Perforce,所有的服务都在一个 repo 里(除了极少数大开源项目,比如 AOSP,Chrome),后来自己做了个兼容的版本(Google 很有可能是世界上最大的单一代码库),同样每个员工都有访问全部代码的权限(除了极少数极敏感代码,例如排序算法)。


网友匿名用户[百度代码]百度、阿里、腾讯之类的大公司用 Git 吗?他们如何管理源代码?给出的答复:
像BAT,这种互联网公司,除了某些核心应用的代码比较好。
其他业务应用的代码,都烂出翔了。
你就拷走呗。你能运行起来再说。。

----------------
其实再补充一下吧。
想这种互联网大公司啊,其实能让你拥有大部分代码的权限是有好处的。
比如说,大家写得业务接口都那么烂,你不看看别人实现你敢用吗?你怎么知道没有坑?
有文档?有注释?你敢信吗?最大的坑就在这文档和注释上啊!


网友王硕[百度代码]百度、阿里、腾讯之类的大公司用 Git 吗?他们如何管理源代码?给出的答复:
渣浪用的是svn


网友潘魏增[百度代码]百度、阿里、腾讯之类的大公司用 Git 吗?他们如何管理源代码?给出的答复:
美团所有项目都使用Git。代码协作工具是Stash,类似在Github上的开发方式。两者都非常高效好用。


网友pansz[百度代码]百度、阿里、腾讯之类的大公司用 Git 吗?他们如何管理源代码?给出的答复:
其实吧,多数情况下,你拿到全部代码也没什么意义。

死的代码没用,软件的要素还是在人,拿到一份无人维护的代码其实意义不大,必须要有人不断的维护才有价值。

而一旦你需要开个公司,招人维护这份代码的情况下,问题就来了:大公司一般都有一些核心的库,所有代码都会依赖这些库,你偷来这些代码,想要不依赖这些库非常困难,除非你完全重构,那跟自己重新写一份代码已经差不多了。假设你直接用它的话,任何来你公司写代码的人看到这个库,使用这些库函数的时候都可能会知道你这个代码是偷来的,你很快就被举报了,这有意义?


网友刘洪峰[百度代码]百度、阿里、腾讯之类的大公司用 Git 吗?他们如何管理源代码?给出的答复:
不管git还是SVN都是有权限管理的,每个人都只有一部分代码的权限,没有人有全部权限,即使是技术部门大老板,也没有全部代码权限,因为他都不写代码,他为么要权限?

各业务线都在维护着自己的代码,为了效率和安全性,提供给公司其它合作部门的大部分是库,没有源码。这样的情况下,你即使将一个能运行的程序拷走了,里面也是各种库,不能更改。
淘宝的ios代码,之前都在svn上,从去年开始逐渐越来越多的转到git管理,而git服务器是公司统一提供的,再加上ios app里第三方库,用pods进行管理,能拷走的源码更少了,这应该是一种趋势,况且git + pods 确实非常好用。

所以能拷走全部源码的情况几乎不可能发生,因为即使大部分功能开放源码,一部分基础核心功能还会是库,比如:登录、加密、安全相关的功能在哪个公司都是库。再加上代码的网络接口都是访问的公司服务器接口,拿走了能用性很低。

之前在360时代码用svn管理,离职时光svn操作记录签名就签了半小时。


网友张翼德[百度代码]百度、阿里、腾讯之类的大公司用 Git 吗?他们如何管理源代码?给出的答复:
为什么一提到git大家就觉得高大上呢?我看到 git 的第一反应就是“这玩意管理不了太大的源代码库”……

我工作过的IC公司都是用perforce来管理源代码的。Git一直鼓吹的所谓“分布式源码管理”,对某些类型的项目可能很好用(我的一些个人小项目也用git),但是对上千人合作,动辄几十G的大项目就是灾难。别的不说:

1. Git的做法是对每个revision都保存完整快照,而我们一份快照就是几十G,这还是我特意裁剪了client view只包含最必要的代码的情况下 ……
2. Git可以离线check-in,等到联网的时候再统一归并到中央代码库里。我们用perforce是每个修改都check-in到中央代码库。我们有一个专门的团队,由不止一位20年以上经验的老工程师压阵,专门解决check-in代码冲突和regression的问题。即使这样每天十几个breakage都很常见,芯片finalize之前的merge和integration更是动用惊人的人力。如果用Git的话,如果碰巧有个工程师一高兴,两个星期不push,那等他push的时候,会merge死人的。但是如果Git也强制每个checkin都push的话,跟Perforce又有什么区别……

所以对真正的“大”项目来说,我不知道有没有git的成功实践。

最后,关于偷代码的问题,至少在我工作过的IC公司里,这不是个大问题。因为连我们自己都不能保证代码每时每刻都跑得起来……我不知道有没有别的公司蛋疼到偷我们50G的代码过去然后雇20个人把它修理到能工作……

=======================
补记:以下是针对下面回复的一些回复。我觉得很有普遍意义,所以一并放到答案里。
-关于“什么代码有50G”:IC设计的复杂性往往超过做软件的人的想象。50G真的没有夸张,当然这包括了IC的RTL设计代码,CModel,也包括了整个的测试环境、测试用例??真的有50G哦。
对了,为了测试方便,确实有一些二进制数据文件和预编译的库文件什么的也在这里头,纯文本的代码没有50G这么多,不过绝大多数还是代码。

-关于“这50G代码是不是比Linux Kernel还牛”。
首先,我开头就说了,git不适合管理大规模的代码库。Linux Kernel的代码规模,跟我的公司的代码规模相比,差太多太多了。
其次,git 适不适合,跟git管理的代码牛不牛,完全没有关系。你不能说因为宝马车很牛,所有的拖拉机都应该装宝马的发动机。同样,我说的是perforce比git更适合管理大规模的代码,而不是说perforce比git更适合管理的代码,更不是说perforce比git更
最后,下面问这个问题的朋友,我很不喜欢你字里行间透出来的这种 “You can you up, no can no bb” 的语气。请自重。

以上。


网友天猪(刘勇)[百度代码]百度、阿里、腾讯之类的大公司用 Git 吗?他们如何管理源代码?给出的答复:
UC: 文档用SVN,部分开始迁移到WIKI;源码之前用HG,现在很多小组都已经迁移到GIT。
用http://gitlabhq.com/搭建的服务器,高仿版github,权限控制啥的都有。

至于担心源码被盗,个人认为除了一些核心的代码需要控制外, 其他的那些都没多大关系。
大部分有价值的东西都是文档和Idea还有人才。


网友匿名用户[百度代码]百度、阿里、腾讯之类的大公司用 Git 吗?他们如何管理源代码?给出的答复:
1. Git SVN都有用的。

2. 有的员工走的时候会把能拖走的代码都拖走,不是为了有用,我就是想留着纪念一下不行吗?我没想让它运行起来,也没想着再去查阅,我就是简单的拖走捎回家。

3. 公司一般不用担心员工把代码拖走,没需求没业务再好的代码也没用,而业务,是公司的。


网友蒙面大侠[百度代码]百度、阿里、腾讯之类的大公司用 Git 吗?他们如何管理源代码?给出的答复:
我厂用的SVN……自从用过一年多Git之后,再回头搞SVN简直是想死

不得不说SVN的权限管理是理论上很美,实际上呢……?什么权限都要申请,很影响开发效率的喂!而且SVN没有本地提交这种功能简直是反人类啊…

怒盼公司早日转到Git去


网友vczh[百度代码]百度、阿里、腾讯之类的大公司用 Git 吗?他们如何管理源代码?给出的答复:

像我们这种一个软件几千人写了二三十年的,svn和git什么都没戏,只能用要钱的perforce。话说之前我们获得了windows的只读源代码权限,不过其实要偷跑也是不行的。因为perforce被我们魔改过,下载windows的代码会在你不知道的几个地方打上你的签名,泄露了就全世界都知道是你干的了。不过就算这样其实windows的代码也会泄露的,因为还有360啊、金山公司啊、卡吧死机这样的合作企业是可以获得我们的代码的,想想2000的代码基本上人手一份啊。


网友匿名用户[百度代码]百度、阿里、腾讯之类的大公司用 Git 吗?他们如何管理源代码?给出的答复:
网易以前都是svn,现在开始逐渐转用git。
我用过vss,clear case,svn,git,其中clear case最难用,git最好用,用过git就不想再用svn了。


网友蒙面大侠[百度代码]百度、阿里、腾讯之类的大公司用 Git 吗?他们如何管理源代码?给出的答复:
简单地说,大型互联网企业的代码只适用于他们的规模,你拿到也没用,还不如标准的lamp(linux, apache, mysql, php)套件。

很久以前我也有这种疑问,后来意识到软件也好,人也好,都只是这个巨大“系统”的一部分,任何部份都不可能孤立存在,包括:足够规模的业务量,足够规模的硬件,网络带宽,电力供应,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维护团队,软件基础设施团队,业务应用团队,巨量的资本,政府关系,品牌形象,等等。

很难想象一个具有了大部分以上要素的企业会正好缺乏代码。企业不是空中楼阁,当它具有了这种规模的要素时,它的软件应该已经进化成适应它的样子了。


网友Kenneth[百度代码]百度、阿里、腾讯之类的大公司用 Git 吗?他们如何管理源代码?给出的答复:
阿里内部用SVN,git太奔放了点,不容易驾驭啊。


网友蒙面大侠[百度代码]百度、阿里、腾讯之类的大公司用 Git 吗?他们如何管理源代码?给出的答复:
我所知道的,百度和腾讯用的是svn
至于拷走代码的问题,腾讯对svn代码是有监控的,之前抓到过离职前带走公司代码的行为。


网友刘启明[百度代码]百度、阿里、腾讯之类的大公司用 Git 吗?他们如何管理源代码?给出的答复:
腾讯用的是SVN。其实用git也可以有权限管理的,比如gitolite(sitaramc/gitolite 路 GitHub)


网友匿名用户[百度代码]百度、阿里、腾讯之类的大公司用 Git 吗?他们如何管理源代码?给出的答复:
alibaba 的代码淘宝上有卖,200块钱全套。


网友蓝色[百度代码]百度、阿里、腾讯之类的大公司用 Git 吗?他们如何管理源代码?给出的答复:
我待过的IBM编译器组用的是IBM自家的Rational Team Concert(RTC),先前是IBM自家的ClearCase,不过那个太难用了,就迁移到了RTC了。权限很严格,流程很规范,但是操作不是很顺畅,需要去适应。至于代码,你可以拷,但是泄露了自然会有人找你。不过其实你拷贝了也没用,一个是你基本上只能看到你所在职位的代码(如编译器前端就只有编译器前端的代码,编译器后端的就只有编译器后端的代码,所以有时候开会的时候我们还会聊这个代码你们编译器前端怎么做的,这个代码你们编译器后端怎么做的)二:即使你拷贝完了,你也跑不起来,因为首先你需要一台Power服务器或者大型机这样的东西.....普通码农你是买不起的.....当然,这个做开发是非常爽的,我现在最怀念的就是拿Power 7+的服务器狂开8个线程编译代码的那种速度...

四 : 以京东、腾讯、阿里为例深度分析创业者要如何避免痛失公司控制权

  摘要:需要提醒创始合伙人团队的是,创业初期往往是创始人之间的蜜月期,其他股东也可能基于对创始人的信任,会默许公司控制和决策由创始人主导,但随着公司的发展壮大,很容易发生利益冲突或者不一致的情形,这是考验一家初创公司的严峻时刻,往往决定创业公司的前途和命运。

  

以京东、腾讯、阿里为例,深度分析创业者要如何避免痛失公司控制权

 

  全民热议的万科和汽车之家控制权之争,引起了创始人对控制权问题的高度警觉,创业者们开始发愁到底应该如何保持对公司控制权的问题。现在,我们结合最新的研究和动态推出这篇文章详细阐述创始人的控制权问题,以供创业者参考。

  公司的控制权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股权层面的控制权、董事会层面的控制权和公司日常经营管理的实际控制权。

  

以京东、腾讯、阿里为例,深度分析创业者要如何避免痛失公司控制权

 

  股权层面的控制权

  创始人要想牢牢地把握公司的控制权,最理想的方式就是把握公司的控股权,因为股权是对公司的终极控制权利,公司最重大的事项通常是基于股权由股东(会)决定的,如:公司章程修改、董事任命、融资以及公司分立合并或清算等。

  1、股权层面的控制权

  股权层面的控制权包括绝对控股和相对控股:在绝对控股权情形下创始人持股达到67%,也就是达到三分之二,公司决策权基本可以完全掌握在手中。绝对控股权情形下创始人至少要持有公司51%的股权;而相对控股权往往需要公司创始股东为持有公司股权最多的股东,与其他股东相比可以保持对公司的相对控制力。

  法律依据在于:根据中国公司法和公司章程,公司的最高决策机构是股东(会),股东会的普通表决事项多为二分之一以上多数表决权通过,而少数重大事项(如公司章程修改)还需要三分之二以上表决权通过。境外架构的公司道理也基本类似,只要查看公司章程性文件中的股东决议条款就能清楚知道。简而言之,掌握了控股权,基本就能够控制股东(会)决策,进而控制公司。

  案例一:汽车之家

  2005年,李想创办汽车之家网站(他还在此前的2000年创建了PCPOP);

  2007年,秦致加入汽车之家;

  2008年,李想把自己创办的这两家公司卖给了澳洲电信,据媒体报道澳洲电讯用7600万美元拿下汽车之家55%股份,并在之后的几年里多次增持;

  2009年,秦致开始担任汽车之家CEO;

  2013年11月,汽车之家向美国证监会递交上市申请,申请材料显示澳洲电讯在上市前的持股比例已经达到71.5 %,而李想和秦致手中的股权则分别被稀释到5.3%和3.2%;

  2015年6月12日,汽车之家发布公告称,李想不再担任汽车之家总裁一职,但继续担任董事;

  2016年4月15日,澳洲电讯宣布将汽车之家47.7%股份出售给平安集团旗下平安信托;

  2016年4月16日,秦致领头的汽车之家管理层提出要对汽车之家进行私有化;

  2016年5月14日,媒体报道称澳洲电讯两次拒绝了汽车之家管理层的收购要约;

  2016年6月25日,澳洲电讯完成了以16亿美元向中国平安出售中国网站汽车之家47%股份的交易,平安取得汽车之家47.4%股份,正式成为汽车之家最大股东;

  2016年6月27日,秦致正式离开汽车之家CEO的岗位。

  评论:在汽车之家的案例中,创始人李想早在2008年就已经转让了公司的控股权,无论是创始人李想还是后来的CEO秦致,如果在持有股权不足5%的情况下,还想把握公司的控制权,谈何容易?

  2、股权层面的方案设计

  在现实情况中,随着公司的不断融资壮大,创始人的股权将被不断稀释,很难一直保持公司的绝对控股权。创始人需要知道的另一个法律知识是股权与投票权是可以分离的。为了继续维持公司的控制权,可以将其他部分股东股权中的投票权分离出来,交给创始股东行使。

  投票权从其他股东的股权中分离出来,主要有以下四种体现行使:

  投票权委托;

  一致行动协议;

  有限合伙架构,实现以小博大;

  境外架构中的“AB股计划”或“双股权结构”。

  案例三:投票权委托(京东)

  查看京东上市招股书(2014年4月14日版本)可以发现,虽然刘强东上市前仅仅持有约18.8%的股权比例,但是他通过DST、红杉资本、中东投资人、高瓴资本、腾讯等股东委托投票权的方式,取得了京东上市前超过半数(51.2%)的投票权。

  

以京东、腾讯、阿里为例,深度分析创业者要如何避免痛失公司控制权

 

  评论:“投票权委托”就是公司部分股东通过协议约定,将其投票权委托给其他特定股东(如创始股东)行使。其实,阿里巴巴也存在投票权委托的安排,马云在上市前所占股比为8.8%,管理层总计14.6%;软银34%;雅虎22%。马云等与软银和雅虎通过投票权委托协议约定,取得软银(其中超出30%的部分)和雅虎(最多1.2亿股)委托的投票权,从而实现了阿里巴巴上市前,软银和雅虎总计投票权不超过49.9%的最终目的;

  可能大家担心,并非所有创始人都能像刘强东那样强势,也没有马云的魄力,其实即使机构投资人不愿意委托投票权给创始人,创始人也应该完全有信心要求真正的天使投资人、资源人股东以及股权激励对象等将投票权委托给创始人行使,这在实践中也并不罕见。其中,代持就是最典型的例子,而且这也是早期公司的创始人应当优先考虑的投票权委托方案。

  案例四:一致行动协议(腾讯等)

  腾讯的招股书显示,公司各创始人与MIH在公司上市前分别持有公司50%的股份,双方在2004年股东协议中有一致行动协议的约定:双方向腾讯集团各公司任命等额董事,而且在上市公司主体中双方任命的董事人数总和构成董事会的多数。从而实现了双方共同对上市公司和下属各公司的共同控制。

  

以京东、腾讯、阿里为例,深度分析创业者要如何避免痛失公司控制权

 

  评论:“一致行动人”即通过协议约定,某些股东就特定事项采取一致行动。意见不一致时,某些股东跟随一致行动人投票。比如:创始股东之间、创始股东和投资人之前就可以通过签署一致行动人协议来加大创始股东的投票权权重。一致行动协议内容通常体现为一致行动人同意在其作为公司股东期间,在行使提案权、表决权等股东权利时做出相同的意思表示,以其中某方意见作为一致行动的意见,以巩固该方在公司中的控制地位。

  一致行动协议在境内外上市公司中都很常见,境内上市公司如网宿科技、中元华电、海兰信等也均有涉及,而境外上市公司如腾讯及阿里巴巴也同样存在。

  案例五:有限合伙架构(蚂蚁金服等)

  根据阿里巴巴公示的信息以及蚂蚁金服工商登记的信息,我们发现,马云虽然在蚂蚁金服上市前最终持有的比例不超过8.8%,与阿里巴巴集团的情况类似,但是马云通过自己的独资公司以管理合伙人(GP)的身份控制杭州的两家有限合伙企业,这两家有限合伙企业的有限合伙人(LP)分别是阿里员工和阿里巴巴的湖畔合伙人(下文董事会控制部分会介绍),这两家有限合伙企业在蚂蚁金服上市前将持有不少于51%的股份。

  也就是说,马云将能够以不超过8.8%的股权比例实现对蚂蚁金服上市前半数以上股权的控制。

  

以京东、腾讯、阿里为例,深度分析创业者要如何避免痛失公司控制权

 

  评论:有限合伙企业在中国是一种比较新的企业形式,有限合伙企业的合伙人分为普通合伙人(俗称管理合伙人或GP)和有限合伙人(LP)。普通合伙人执行合伙事务,承担管理职能,而有限合伙人只是作为出资方,不参与企业管理。所以,可以让股东不直接持有公司股权,而是把股东都放在一个有限合伙里面,让这个有限合伙持有公司股权,这样股东就间接持有公司股权。

  同时,让创始人或其名下公司担任GP,控制整个有限合伙,然后通过这个有限合伙持有和控制公司的部分股权。除创始人之外的其他股东,只能是有限合伙的LP,只享有经济收益而不参与有限合伙日常管理决策,也就不能通过有限合伙控制公司。

  有人专门研究发现,绿地集团采用层叠的有限合伙安排,以一个注册资本为10万元的公司控制约190亿元资产的绿地集团。

  案例六:美国上市的“AB股计划”或“双股权结构”(京东等)

  如果公司使用境外架构,在美国上市时还可以考虑“AB股计划”或“双股权结构”,实际上就是“同股不同权”制度。其主要内容包括:

  公司股票区分为A序列普通股(Class A common stock)与B序列普通股(Class B common stock);

  A序列普通股通常由机构投资人与公众股东持有,B序列普通股通常由创业团队持有;

  A序列普通股与B序列普通股设定不同的投票权。

  京东在美国上市后,公司股票分为A类和B类普通股,刘强东控制的股份为B类普通股,其他股东的股份为A类普通股,B类普通股拥有A类普通股20倍的投票权,因此刘强东控制着超过83%的股东投票权。

  评论:美国上市的公司通常采用这种结构来维持公司创始团队的控制权,比如, Facebook、Google与百度等企业都将其A序列普通股每股设定为1个投票权,B序列普通股每股设定为10个投票权。近些年,在美国上市的京东、聚美优品、陌陌等大部分中国概念股都是采取的这种AB股制度。

  董事会及日常经营的控制权

  熟悉境内外上市公司治理的人士可能明白,董事(会)与股东(会)是相对独立的,公司股东(会)往往无权直接干预董事(会)依据法律和公司章程行使日常经营决策的权力。所以,公司的控股权和公司运营的控制权并无必然联系,尤其是在股权相对分散的公司中,公司的控制权往往在于公司的董事会。对于未上市的境内初创公司来说,股东往往与董事一致,所以很少面临这样的冲突,但是随着公司的不断融资,投资人往往会要求向公司委派董事,董事会的构成会发生变化,此时就需要创始人注意控制公司的董事会、法定代表人等,以掌握公司的实际控制权。

  1、公司董事会的控制

  公司的日常经营事项,主要由公司董事(会)来决定。一般情况下,公司很少需要开股东会,所以也很少通过股东会的控制权来参与公司日常经营,只是在重大事件(如:修改章程、进行融资)的时候才召集一次股东会,或者要求股东签署决议等文件。所以,如果控制了董事会,也就控制了公司的日常经营管理。核心创始人可以占有公司董事会的大部分席位,以保障决策效果和决策效率。

  如果创始股东的股权被稀释的比较厉害,创始股东持股比例比较少的情况下(比如10%以下),通过股权层面的设计和安排通常可能很难实现对公司的绝对控制,此时,控制董事会可能就是继续把握公司控制权的一个重要利器。

  案例七:董事会的控制(阿里巴巴“湖畔合伙人”等)

  马云在1999年创办了阿里巴巴,他和其他阿里巴巴高管等组成了一个强大的团体,那就是“阿里巴巴合伙人”(或湖畔合伙人),合伙人人数不固定,每年都可能有新的合伙人加入,当前有34名成员,阿里巴巴集团管理层26人,蚂蚁金服管理层7人,菜鸟网络管理层1人。

  阿里巴巴的招股书显示,阿里巴巴合伙人在集团上市后将拥有独家提名多数董事会成员的权利,但董事提名候选人,必须在一年一度的股东大会上获得大部分票数的支持,方可成为董事成员。根据马云、蔡崇信、软银和雅虎达成的一致行动协议,在未来的股东会上,软银和雅虎要支持阿里巴巴合伙人提名的董事候选人以及软银委派的一名董事。

  阿里巴巴上市后签署投票权委托协议的这三方持股接近60%,保证了湖畔合伙人对公司董事会的控制。此外,湖畔合伙人对公司董事会的控制还会永久存续,哪怕是公司发生了控制权的变更(例如被恶意收购),除非股东大会以95%的股东投票支持才能修改章程,这样的修改限制基本意味着湖畔合伙人在总计持有5%股权的情况下,就能轻松阻止他人对公司的恶意收购和控制。

  京东的招股书(2014年4月14日版本)显示,根据公司上市前获得腾讯战略投资后签署的股东协议,公司(上市前)最多设立11名董事,其中A、B、C轮及上市前的领投人(即今日资本、雄牛资本、高瓴资本和老虎基金)在持股数不低于各自相应约定的持股下限的情况下,分别有权任命一位董事,腾讯有权委派一名董事。也就是说,投资人共有权委派5名董事,剩余6名董事由刘强东控制。

  引入腾讯之前,刘强东也同样控制着公司董事会的多数席位。根据更早的股东协议,公司最多设立9名董事,其中A、B、C轮及上市前的领投人(即今日资本、雄牛资本、高瓴资本和老虎基金)在持股数不低于各自相应约定的持股下限情况下,分别有权任命一位董事。也就是说,投资人共有权委派4名董事,剩余5名董事由刘强东控制。

  评论:控制董事会最重要的法律手段是控制董事的提名和罢免。公司控制权之争往往体现在董事的提名和罢免上,如果创始人之外的公司股东没有提名或罢免公司董事的权利,这些股东也很难插手争夺公司的控制权。 但现实中,公司的投资人往往要求董事任免权(尽管不一定真的委派,委派的董事也不一定都深度参与),而公司往往也需要创始人之外的董事助力公司的发展,所以创始人需要注意控制董事会的人数以及创始人任命的董事人数。

  早期企业建议更多地学习京东案例中刘强东对公司董事会的控制,而不是阿里巴巴上市后的湖畔合伙人,因为后者更多的是基于管理层股权比例太低的一种大尺度补救方法。一般情况下,创始团队在公司初期最好能控制2/3的董事人数,而在后期最好能控制1/2以上的董事席位,公司尽量将外部董事席位留给对公司发展具有战略意义的(投资)人,随着外部董事的增加而扩充董事总人数,则尽可能维持创始股东对董事人数的上述控制比例。

  2、中国特色公司实际控制权(法定代表人和公章)

  在中国的法律框架下,法定代表人通常由公司董事长或总经理担任,法定代表人在法律规定的职权范围内,直接代表公司对外行使职权,法定代表人的职务行为构成公司的行为,相应法律后果由公司承担。

  另外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是公章,公章刻制经由公安机关备案,在商务实践中,大家也特别注重公章的法律效力。盖公章是公司意志的体现,除非能证明公章并非公司加盖,盖有公章的法律文件能够直接约束公司。也就是说,公司法定代表人在合同上以法定代表人的身份签字,或者公司公章被加盖在合同上,公司通常就要受到合同的约束,除非极端例外的情况(如公章被盗或对方恶意)。

  3、核心资产和人员的控制

  当然,除了公章和营业执照等证照或印鉴的控制之外,创始人也需要考虑产品和人员的控制,泡面吧的惨痛教训最能阐释这一点。

  案例七:资产和人员的控制(泡面吧)

  据报道,这家估值高达亿元的初创公司在即将签下A轮 term sheet(投资意向文件)的前夕,几位创始人因为最终没有厘清股权分配的方案,导致最后相识五六年的伙伴反目分家。一位创始人把代码、项目删除,封锁全体员工所有的邮件,一个非常有前景的项目迅速沦为焦土。

  评论:在实践中,对资产和人的控制往往与股权层面和董事会层面的控制同样重要,尤其是创业合伙人之间出现公司控制权的争议情形,但这其中的道理不言自明,这里就不再展开评论了。

  小结

  综上所述,简法帮为大家简单总结一下关于创始人如何牢牢把握公司、避免失去公司控制权的要点:

  第一,创始人应当谨慎地释放股权比例,为此可能需要注意把握融资的节奏。企业早期融资的估值和股价比较低,随着公司发展壮大,公司的估值和溢价越来越高,融资对创始人股权的稀释效应会有递减的效果。但是,资本对企业扩张的作用不言而喻,而融资市场瞬息万变,创始人需要仔细衡量和规划,什么阶段需要融多少资,以维持公司稳健的资金流,同时兼顾与公司估值的合理平衡。

  第二,投票权与股份份额并非一一对应或不可分离。创始人不仅可以考虑通过股权架构(例如有限合伙架构)或者投票权层面(投票权委托以及一致行动协议)合理设计,从而尽可能争取控制适合争取的投票权。让渡出投票权的股东基于对创始股东的信任或依赖很有可能会同意这样的让渡安排,从而维持公司控制权的持续稳定;而且,创始人还需要注意,哪怕在股权或投票权层面失去了有效的控制,也要注意维持对公司董事会的控制。

  最后,需要提醒创始合伙人团队的是,创业初期往往是创始人之间的蜜月期,其他股东也可能基于对创始人的信任,会默许公司控制和决策由创始人主导,但随着公司的发展壮大,很容易发生利益冲突或者不一致的情形,这是考验一家初创公司的严峻时刻,往往决定创业公司的前途和命运。

  如果创业者在蜜月期就考虑到前文提及的公司控制权的问题,事先合理设计股权结构和控制机制,也可能有机会防止痛失公司控制权,从而避免创业硕果轻而易举被他人摘取,成为一种无可挽回的痛。

五 : 继阿里京东之后,百度也有了金融事业组

百度金融 百度金融事业组 百度

今日(14日),百度宣布了多项架构调整,新成立了自动驾驶事业部和金融服务事业群组。

金融服务事业群组(FSG)由消费金融业务、钱包支付业务、互联网证券业务组成,百度消费金融业务及团队、百度钱包支付业务及团队、百度互联网证券业务及团队、百度金融市场研究与策略团队转入金融服务事业群。

百度副总裁朱光任金融服务事业群组总经理。原美国运通高级副总裁王劲作为副总裁加盟百度,任金融服务事业群副总经理,向朱光汇报。(此王劲不是2010年4月加入百度、任百度技术副总裁,现被任命为自动驾驶事业部总经理的王劲)。

资料显示,朱光是原联想集团大中华区公关及整合推广高级总监,2008年12月30日正式加盟百度,2011年1月晋升为副总裁。负责百度市场公关及公共事务等多项工作。

王劲此前担任美国运通公司高级副总裁,主管企业级模型验证,组建了对公司全球业务管理与资本相关模型进行监督总控的独立职能部门。在运通的17年间,他历任各核心产品、客户群和职能部门领导职务,在风险管理、计量模型和数据分析领域拥有丰富经验。王劲曾就读于复旦大学核物理专业,在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获物理学博士和金融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目前,京东、阿里等已有独立的金融事业部。百度也将金融服务作为重点布局的方向。

近年来百度钱包通过糯米、外卖、旅游等业务获得高速增长,截至2015年9月底,百度钱包激活账户为4500万,同比增长520%。同时,百度也在教育、旅游领域发展互联网消费信贷业务。在互联网证券领域,百度通过股市通等产品为股民提供投资服务。

今年11月,百度还相继宣布与中信银行成立百信银行、与德国安联保险公司和高瓴资本成立百安保险,加速在金融生态领域的布局。

但据透露,百度在金融服务方面的进展并不能让公司高层满意。百度希望通过这次整合,将百度钱包并入金融服务事业群组,打通旗下支付、证券等业务。

另外,百度当天还宣布了组织架构上做出的其他调整。

移动端方面,贴吧和移动游戏业务及团队转入移动服务事业群组(MSG),原负责贴吧的副总裁陆复斌担任MSG事业群副总经理,向百度副总裁、MSG事业群总经理李明远汇报。

为提升与搜索业务的协同,Hao123业务及团队转入搜索业务群组(SSG),向百度高级副总裁、SSG事业群总经理向海龙汇报。百度大市场、公关及政府关系团队转向百度总裁、百度新兴业务事业群组(EBG)总经理张亚勤汇报。

以下为百度内部邮件部分内容:

各位百度同学,大家好!

为了更好地集中资源优势,协同发展,提升效率,经公司研究决定,组建金融服务事业群组(FSG),由消费金融业务、钱包支付业务、互联网证券业务组成。朱光任总经理,直接向我汇报。同时隆重欢迎王劲先生(注意:此王劲非彼王劲)作为副总裁正式加盟百度,任FSG副总经理,向朱光汇报。

杨进携消费金融业务及团队、章政华携钱包支付业务及团队、金灵携互联网证券业务及团队、王辉携金融市场研究与策略团队转入FSG。希望他们能充分利用百度大平台的优势和独立事业群组的主动权,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快速推进有百度特色的金融服务模式。

同时,James Lu携贴吧业务及团队,王菲携移动游戏业务及团队转入MSG。任命James Lu为MSG副总经理,向李明远汇报。杨光携Hao123业务及团队转入SSG,向海龙汇报。原朱光负责的百度大市场、公关及政府关系团队转向张亚勤汇报。

随着百度各个事业群的发展,为进一步加强跨体系的业务协同、促进公司核心业务战略的执行,王湛携视频、音乐、乐彩、文学业务及团队转入战略办,并作为公司级战略协同和执行总负责人,负责跨体系业务协同工作的推进、战略执行的监督与管理、及公司跨体系战略合作的推动, 王湛向Helen汇报。

百度始终坚持以技术为战略竞争核心,长期引领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方向,为进一步强化公司技术战略,刘骏作为技术战略副总裁转入战略办,负责公司技术战略的制定,并协助推进国际重点合作项目,刘骏向Helen汇报。

本文标题:京东百度腾讯阿里理财-财报解读:京东规模猛追阿里,赚钱却仍然遥远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33466.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