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关于困难职工帮扶工作的几点思考60

发布时间:2017-12-13 所属栏目:小学作文

一 : 关于困难职工帮扶工作的几点思考60

关于困难职工帮扶工作的几点思考

文/毛淑琴(整理车间)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利益结构的深层次调整,企业和社会的许多改革行为已经伤害到职工的利益,如何维护好困难职工的合法权益已成为社会各级组织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仅凭企业困难职工扶贫帮困基金机构是难以实现的,要想进一步推进企业改革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建立和谐文明的社会秩序,全社会都来关心弱势群体,为困难职工排忧解难,齐心协力把扶贫帮困工作做好、做到位,进一步推进社会和谐与企业健康发展。

一、困难职工的成因分析

要做好职工帮扶工作,应该对困难职工群体的现状和成因进行分析。就纺织城地区的整体情况来看,导致职工生活困难的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许多中小型企业为了增效保生存,分流、遣散了许多员工,又有一些企业因破产倒闭,造成部分职工转岗,虽说一部分转岗人员通过自主创业或再就业找到了谋生之路,但微薄的收入朝不保夕,时有时无,造成这些职工生活困难,再加上一些困难职工年龄偏大,技能单一,身体体质较差,无法通过竞争或劳力型实现再就业。

其次,一些企业不遵守、不执行最低工资制度,不按要求发放加班工资,克扣拖欠工资现象时有发生,从而导致部分职工工资收入不能满足生活需要,或是因为交通事故致残而致贫,或者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长期不能工作的困难职工。

再次,是因为社会保障覆盖面不够广,保障水平低下,职工遭遇这样那样的困难与不测造成生活困难、家庭成员中有不健康或智力、肢体不健全的成员;再加上目前物价上涨,生活就更加困难。

(二)、许多困难职工缺乏一技之长。不少困难职工对钻研技术不下功夫,但对岗位要求高,总希望干得少,拿得多。结果无岗可上,无业可就。如今企业对工人的技术要求越来越高,而且企业在收入分配上也拉开档次,没有技能的职工收入低,就业岗位也难找。有的职工一年干不到半年的活,生活困难也就在情理之中。

二、扶贫帮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在扶贫帮困工作实践中,还存在一些制约该项工作发展的问题与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一些机构、团体、社会大众观念转变慢、扶贫帮困基金难落实,资金筹措难;资金是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开展工作的物质基础,也是建立社会或企业帮扶长效机制的基石。但是,扶贫帮困面临的第一个首要难题就是资金薄弱的问题,许多急需帮助的困难群体缺乏持久经济支撑,因为没有稳定的资金来源渠道,没有足够的基金作为后盾,许多方面的帮扶工作不能常态化、持久化、制度化、规范化;

二是对困难群体的定位不准确。政府部门是对困难职工进行帮扶救助的行为主体,也可广泛动员社会各阶层的力量参与进来,还是工会组织内部的自我救助,说法不尽相同。在实践中,有些政府部门把自身职责范围内的事情,也推到帮扶中心。而帮扶中心很难做到像行政服务中心那样“统”的功能。

三是范围不全面。困难职工的需求目前已从救急转为治本,而目前困难职工帮扶的手段单一,主要体现在物质生活上的救助。至于解决困难职工的就业岗位、劳动环境、民主权利、安全卫生等问题则缺乏系统的、有效的措施。

四是内力不集中。困难职工帮扶作为工会的重要工作不容置疑。但实际工作中,困难职工帮扶只是保障工作的一部分,只有保障部门在唱“独角戏”,其他部门的触角还没有伸展

到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如何整合工会有效资源,利用好帮扶中心这个平台,是今后帮扶工作必须考虑的问题。

五是外协不通畅。工会作为群众团体,不是执法主体,也没有执法手段,困难职工利益受到侵害时,工会组织只能作为第一知情人、第一报告人和全过程协调人。解决问题必须依靠政府有关部门。截至目前,我市的困难职工帮扶中心未与政府有关部门建立沟通协调制度,仍然没有冲出工会自身运作的“围城”。在实践中我们感觉困难职工帮扶外协工作难度大,更多是靠私人感情做工作。

二、关于困难职工帮扶的几点思考

思考之一;建议企业或社会建立就业救助机构,解决年龄大、身体弱职工就业难问题。再就业是困难职工脱困解贫的根本,因此我们采取措施,加大力度,多方位、多层次、多渠道帮助困难职工再就业。建立基地深化再就业。通过创办下岗职工再就业基地,广泛开发再就业岗位,吸纳下岗职工重新就业。帮扶中心共建立了个“下岗职工再就业基地”,集中帮助 人重新上岗。开展培训服务再就业。帮扶中心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网络优势,建立职业培训基地,制定培训计划,面对下岗、失业职工,积极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行业的职业技能培训,以培训促进再就业。开展活动促进再就业。帮扶中心共开展大型用工洽谈会次,另外 次深入到下岗职工多的困难企业,开展以“送岗位到企业”为主题的专项用工洽谈会,共提供用工岗位 个, 人重新走上工作岗位。

思考之二;2、建立就学救助机制,解决困难职工子女上学难问题。子女上学是困难职工的心病,无钱上学的后果不但是困难状况无法改善,同时还会产生新一代困难群体。因此,我们将解决子女上学问题作为治本的一项措施,组织社会各界进行帮扶。截至目前,安庆市共救助特困大学生 名,救助金额 ---万元。

思考之三3、建立医疗救助机制,解决困难职工就医难问题。对于患大病的困难职工,符合要求的,给与相应的现金补贴。至目前,已救助 人,救助金额 万元。

思考之四;4、建立法律救助机制,解决困难职工维权难问题。 针对部分企业违法用工导致职工困难的,我们以法律为武器,联合法律部门依法维护职工尤其是困难职工的合法权益。我们聘请专职律师,无偿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

三、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工作存在的问题

在实践工作中,困难职工帮扶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资金筹措难到位。资金是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开展工作的物质基础,也是建立工会帮扶长效机制的基石。但是现在帮扶中心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经济基础薄弱,缺乏持久经济支撑,没有稳定的金来源渠道,制约了工会帮扶工作的进一步深化。

二是定位不准确。困难职工帮扶是政府部门救助工作应有之义,还是工会组织内部的自我救助,说法不尽相同。在实践中,有些政府部门把自身职责范围内的事情,也推到帮扶中心。而帮扶中心很难做到像行政服务中心那样“统”的功能。

三是范围不全面。困难职工的需求目前已从救急转为治本,而目前困难职工帮扶的手段单一,主要体现在物质生活上的救助。至于解决困难职工的就业岗位、劳动环境、民主权利、安全

卫生等问题则缺乏系统的、有效的措施。

四是内力不集中。困难职工帮扶作为工会的重要工作不容置疑。但实际工作中,困难职工帮扶只是保障工作的一部分,只有保障部门在唱“独角戏”,其他部门的触角还没有伸展到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如何整合工会有效资源,利用好帮扶中心这个平台,是今后帮扶工作必须考虑的问题。

五是外协不通畅。工会作为群众团体,不是执法主体,也没有执法手段,困难职工利益受到侵害时,工会组织只能作为第一知情人、第一报告人和全过程协调人。解决问题必须依靠政府有关部门。截至目前,我市的困难职工帮扶中心未与政府有关部门建立沟通协调制度,仍然没有冲出工会自身运作的“围城”。在实践中我们感觉困难职工帮扶外协工作难度大,更多是靠私人感情做工作。

四、几点思考

一是关于相关政策法规问题。困难职工是社会群体中的一个部分,在目前看,将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存在。工会要搞好困难职工帮扶工作,必须有法律的支撑。当前,中国社会保障体系正在建立和完善之际,工会组织应及时向立法机关和政府呼吁,以法律法规形式把困难职工帮扶工作的对象、手段、主体、运作模式和经费来源进行明确。

二是关于帮扶整体格局问题。帮扶工作是政府职责,工会行为。要从根本上解决困难职工问题,工会无能为力,必须依靠政府出台政策和具体措施。要建立大帮扶的组织体系,坚持党委领导,行政主导,工会运作的工作格局。多年来我们开展帮扶困难职工的工作实践表明,工会关心帮扶特困职工必须与党政各级部门通力合作,齐抓共管。建议在省级工会率先从制度上理顺同劳动、财政、司法等部门的协调关系,建立信息采用、帮扶联动、结果共享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工作规则。

三是关于源头维权问题。从困难职工成因看,深层次的帮扶需要从法律和政策层面上来解决。当前,压在困难职工身上的三座大山,养老、医疗和子女上学,都需要国家宏观政策的支持。因此,工会帮扶工作应从源头参与抓起。凡是涉及到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和重大事项,工会组织都要参与进去,充分表达困难职工的愿望,从源头上实现对困难职工合法权益的维护。要大力促进建立与完善各级工会与同级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就政策措施出台中涉及职工权益的关键点,职工关注的焦点和热点问题,进行协商沟通、交换意见,反映职工的呼声,提出建议和意见,从源头上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特别是维护好困难职工的利益。

四是关于整合内部资源问题。维权是工会的基本职责,帮扶是维权工作的重要方面。帮扶中心的发展方向应是成为工会组织为广大职工排忧解难,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有效载体和平台。工会组织内部要有规范性文件,明确各职能部门在帮扶工作中的具体职责和应承担的工作。要举全会之力共同打造维权平台。

五是关于帮扶人才问题。帮扶中心是工会维权的窗口,中心工作人员代表着工会的形象。帮扶中心工作千头万绪,政策性很强,一般人员很难胜任。建议要按照一定的素质要求,在省级工会层面上培养一批既懂工会业务知识,又熟悉法律法规;既能把握大局,又热心为职工服务的专门帮扶人才,通过考试充实到各级帮扶中心。

六是关于帮扶工作未来发展方向问题。随着国有企业困难职工人数的不断减少,工会帮扶工作的重点也应发生转移。新时期困难职工的形成也有新特点,如这次金融风暴造成很多企业停产,企业裁员现象比较严重,许多职工因此陷入困境,针对这些情况,工会要未雨绸缪,及时做好预案。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不应也不能成为仅是“救济粮”的发放场所,要研究国家形势的变化和困难职工的要求,使帮扶工作在创新中不断发展。

=============================================================================================================================================================================

扶贫解困送温暖工作要做到“五个到位”

扶贫解困送温暖工作是保障维护弱势群体利益的有效载体,是工会的一项基本职责,也是工会在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方面所肩负的重要使命和义不容辞的责任。而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情况、新形势、新任务,伴随着煤炭企业的改革改制,弱势群体的思想比较活跃,困难原因和程度也日趋复杂,这一特殊群体的重要性与发挥的潜能日益显现,因此,工会组织必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从“共谋发展大计,共享发展成果”的高度,积极探索完善扶贫解困送温暖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建立健全科学化、规范化、人性化的扶贫帮困长效机制,构筑起一个全方位、立体式的全新救助保障网络。实现这一要求,我认为关键要做到“五个到位”。

一、认识明确到位。党委政府领导对扶贫帮因送温暖工作的重视,是推进该项工作全面发展的关键所在,也是工会全面打造“强势民政”的首要任务。弱势群体的救助帮扶离不开党委政府的支持,工会要站在全局和稳定的高度,找准角度,摆正位置,把职工群众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与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和重点工作紧密联系起来。因此,工会要当好领导的参谋和助手,积极主动向党委政府多汇报、多请示,适时适地提出具有科学性、预见性和建设性的问题,争取得到他们更多、最大的重视、支持和信任,不断推进扶贫帮困送温暖工作向前发展。

二、信息了解到位。打铁先得自身硬,要做好新形势下的扶贫解困送温暖工作,首先要勤学修身,对相关的政策和法律法规进行全面了解并熟练掌握,随时准确地为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政策、就业方面的帮扶和咨询服务;另一方面,职工的心,企业的根,在工作中要做一个细心人、勤快人、有心人,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随时随地观察民情,体察民意,多角度、全方位了解职工群众的所想、所需、所急、所愿,对他们的家庭生活基本状况和致困原因详细掌握,并建立健全档案动态管理,做到符合条件的一个不少,一户不漏,以便及时、准确最大限度地对他们进行救助帮扶。

三、制度完善到位。为保证扶贫解困送温暖工作落到实处,真正取得成效,必须建立健全一套全方位、时效性、综合性的救助制度,确保帮扶救助建立在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之上。随着企业形势的不断变化,原有的各项救助制度的效能已达不到最优化,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必须要对救助制度进行改革创新,突出可操作性,最大限度地帮助那些弱势群体。2008年5月,我公司按照“行政出一点、工会拿一点、职工群众捐一点”的办法,成立了百万元的企业救助基金,逐步取消不符合形势、平均主义、效果不明显的原有救助模式。自基金成立以来,按照共建共享、专款专用的原则,充分发挥了其救助时间及时快速、救助渠道公开透明、

救助力度准确到位的作用,受到了该公司广大员工群众的认可和称赞。截止目前,该基金共救助困难职工家属158人,发放救助金90100元,确保了职工队伍的稳定,促进了企业的和谐发展。同时继续实施春节走访送温暖制度、“手拉手”结对帮扶制度、城镇困难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职工大病救助制度、金秋助学制度、日常走访慰问制度和“助工友、献爱心”捐助制度等并存的新格局。这八项救助制度最大限度地帮助那些因病致困、因学致困和发生天灾人祸造成特殊困难的职工家庭,实现贫有所济、灾有所救、病有所依,推动和保障扶贫解困送温暖工作地健康有序进行。

四、政策落实到位。俗话说的好,好钢用在刀刃上,制订的一系列救助制度再好,再完善,也必须落到实处,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效能。特别是在新形势、新任务下,已将原有单一、落后的救助制度打破,取而带之的,要走理念创新、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机制和方法创新的路子。如果对弱势群体的帮扶一味停留在“输血”层面,那只是一时之计,只能缓解他们暂时的困难,只能助长他们的“惰性”,只能增加企业的财政负担,脱贫问题不会从根本上实现。因此,要改变资金帮扶的单一救助方式,加大对这些弱势群体的心理和精神帮扶,让他们从困难落后的阴影中走出来,树立自立自强、顽强拼搏的精神,多渠道、多层面、多角度让他们在保障中自食其力,在帮扶中走向富裕,形成“输血”与“造血”并举、扶贫与扶志兼顾、治标与治本相结合的工作新格局。

五、资金管理到位。开展扶贫解困送温暖工作,资金是基础,是保障,资金筹集的多少,资金管理是不是到位,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惠及职工群众的数量和质量。特别是面临企业重组、资金紧张的实际困难,如何更好地管好、用好资金是关键所在。因此,资金要做到专人管理,专款专用,帐目清晰,有据可查,制订相关的管理使用制度,并逐步进行修订和完善,确保资金使用制度化、合理化、程序化、最优化。无论企业如何困难,资金如何紧张,对弱势群体的帮扶只增不减,救助力度只强不弱,这是对困难群众的承诺,使工会真正当好“第一知情人”、“第一报告人”、“第一帮扶人”的职责。

================================================================================================================================================================================

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和帮扶机制的探索与思考

党的十七大强调要“尊重党员的主体地位”,并提出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和帮扶机制的要求。近年来,普兰店市委本着“思想上重视、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关心、政治上爱护”的原则,在关心关爱党员工作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坚持党内激励、关怀和帮扶三者的有机统一,让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切实感受到党的关怀和温暖;努力为基层党员干部的成长创造良好环境和条件,激发他们的荣誉感和自豪感,增强他们的责任感,以此带动广大农民群众共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立足实际,坚持党内激励关怀和帮扶的有机统一

一、思想政治上注重关心爱护。一是为党员过政治生日。由基层党组织为每位党员建立“政治生日”档案卡,每年在党员入党日前后一周内,向党员赠送“生日贺卡”,由党员所在的支部写上符合这个党员实际的鼓励、警示或祝福的语句,并与党员一同重温入党誓词;二是建立党员谈心制度。党支部委员经常与党员谈心,并坚持做到党员工作变动时必谈,受到表彰或处分时必谈,遇到困难或挫折时必谈,出现矛盾和意见分歧时必谈,群众有不良反映时必谈,退休时必谈,及时掌握每一名党员的思想动态,帮助解决生活困难和思想上存在的困惑,引导党员强化宗旨意识,调动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积极性。三是为党员订阅各种党

关于困难职工帮扶工作的几点思考60_困难职工帮扶系统

报党刊。为全市100多个基层党组织订阅了《共产党员》、《大连日报》等党报党刊,让基层和农村党员能够及时学习了解党的方针、政策,接受党的教育和培训。四是建立情况通报制度。在强调党员应尽义务的同时,注重维护和保障党员应有的权力。在重大决策出台前,都要广泛征求党员的意见和建议,并采取召开情况通报会的形式,及时向广大党员尤其是老党员通报;村和社区研究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时,都要召开党员大会,让广大党员参政议政。

二、生产生活上注重帮助扶持。一是扶贫帮困送温暖。各级党组织定期走访慰问困难老党员和生病住院党员,给予困难党员特殊补助;党组织每年对每位党员至少走访一次,并坚持做到“六个必访”:即党员生日必访、党员生病必访、党员有困难必访、党员无故不参加组织活动必访、群众对党员有意见必访、流动党员外出返乡时必访。三年来,全市共走访农村困难党员4163户、慰问3201户,慰问钱物价值307.72万元;与1821名贫困党员子女“结亲”,共捐款27.9万元。二是培训党员强素质。落实党员学习和培训计划,提高党员的带头致富能力。以市、乡、村三级党校为主阵地,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教学方式,对农村党员进行培训,努力提高他们的致富技能;利用全市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建成的174个终端接收站点,开展各种学习1859次,举办党员培训班628期,培训农村党员12995人次,并为农村党员捐赠农村科技实用资料56103份(册),使90%以上有劳动能力的农村党员普遍掌握了1—2门实用新技术,25%左右的村“两委”党员干部达到农民技师水平,85%的青年党员获得绿色证书或成为农民技术员,35%左右的党员户成为科技示范户。三是提供信息促增收。为了使广大农村党员掌握行情信息,做到产销对路,确保增产增收,组建了行业协会和农村党员经纪人等营销队伍,及时为农村党员提供良种、技术、市场、流通信息等服务。如党组织扶持丰荣街道党员孟凡仲、铁西街道党员朱昌斌等运销大户、销售大王,常年为党员和菜农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为农民群众脱贫致富、增产增收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全市农村党员中形成“创业靠党、导富争先”的良好氛围。四是拓宽渠道促就业。市委成立下岗失业职工党员创业服务中心,对城镇下岗失业职工党员、郊区失地党员,采取劳动保障网络解决一批、兴办实体吸纳一批、利民便民网点安置一批、开发公益性岗位安排一批、共助共建推荐一批的办法增加就业机会。三年来,全市各级党组织广泛开拓就业渠道,共安置1745名下岗失业党员和郊区失地党员就业。此外,通过组织专业技能培训、树立创业典型引导等措施,鼓励失业党员自主创业,对自主创业和在农村开发致富新项目的党员,优先在场地、资金等方面给以扶持,帮助协调贷款、联系用户等,并千方百计解决困难党员配偶、子女的就业问题,密切关注困难党员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有效缓解他们的经济负担。

三、工作事业上重在激励和提供载体。一是在机关党员中开展“做表率、创新业”主题活动。在全市搭建党群机关做表率、政府部门提效能、乡镇机关抓管理的工作平台,使机关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同时,建立健全党员联系群众制度,市级领导每人联系一个乡镇、一名贫困党员和一个低收入户;乡局级领导每人联系一个村、一名贫困党员、一个低收入户;普通党员每人联系一个低收入户。通过定人定时跟踪联系,扶贫帮困,进一步增强机关党员干部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效率意识。二是在企、事业单位党员中开展爱岗敬业、争先创优活动。注重调动、发挥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在全市广泛开展了“共产党员示范岗”挂牌活动,大力开展爱岗敬业教育和岗位技能练兵活动,引导广大党员立足本职工作、积极发挥骨干带头作用。三是在农村无职党员中开展设岗定责活动。设立创业致富岗、扶贫帮困岗、技术指导岗、治安民调岗、医疗保健岗、文化娱乐岗、环境保护岗和社情民意岗等公益性服务岗位20多个,凡有能力的农村无职党员都认领1-2个服务岗位,使他们也能有岗有责,有职有为,油然而生一种党员的自豪感、责任感和归宿感,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目前,全市已对8460名无职党员进行设岗定责。四是完善表彰激励机制。坚持每年召开一次表彰大会,对先进党组织

和不同行业、不同层次、不同群体中涌现出的优秀党务干部、优秀共产党员进行表彰奖励,同时把精神鼓励与物质奖励、政治待遇、干部任用结合起来,并通过各种媒体,广泛宣传他们的事迹,努力营造人人学先进、人人争先进的舆论氛围。

党内激励、关爱 、帮扶机制的落实,使广大党员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了较好发挥,近三年来,有247人被普兰店市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9人获大连市级以上先进个人。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得到进一步增强,加快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有10个乡镇、街道被命名为大连市“五个好”乡镇党委,其中丰荣街道党委荣获辽宁省“五个好”乡镇党委标兵和全国农村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2004年到2007年,普兰店市连续被辽宁省委评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区(市、县)。

(二)放眼长远,进一步完善配套的党内激励关怀帮扶体系

一、建立学教机制,做到惑时有人帮。一要认真落实党内谈心谈话制度,畅通思想交流渠道。根据党员个人的思想状况,建立长效的党员教育机制,强化教育引导,尤其是对有思想问题的党员及时谈心,进行交流沟通,宣传政策,化解思想上的疑虑和“疙瘩”。二要完善党员干部学习培训机制,提高党员自身素质。整合市委党校、科技示范培训基地、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和村党校、科普学校等教育培训资源,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对党员开展教育培训,如进一步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的反腐倡廉、法律法规、领导艺术等的学习教育,对农村贫困党员、城镇失业党员开展市场经济、实用技术等技能培训,提高其脱贫致富本领等。三要建立流动党员服务机制,实现规范有效管理。组织部门要开通外出务工党员服务热线,乡镇、街道建立党员服务中心,为流动党员提供组织关系转接、就业指导、技能培训、权益保障等“一条龙”服务;建立外出务工党员联系卡制度,落实流动党员活动证制度,通过一证一卡一热线,经常与流动党员联系,为他们解决思想和工作上的实际问题。

二、建立帮扶机制,确保难时有人帮。一要建立党内关爱基金。市委组织部总揽协调,采取“市财政拨一点、留存党费拿一点、广大党员捐一点、社会单位助一点”等途径,争取资金建立“党员关爱基金”,用于党组织向缺乏资金的党员提供无息贷款,向遭受意外灾害的党员提供无偿援助和建设“党员活动中心”等。二要开展党内互助结对帮扶。构建党组织帮党组织、党员帮党员的“双帮”机制。在单位、系统内,党员干部与本支部、本系统困难党员联系结对;在单位、系统外,机关(事业)党支部与基层农村、社区、企业困难党员联系结对,要定目标、定措施、定时间、定责任人,实施长期帮扶,力争一帮到底,帮出成效。三要充分发挥部门优势。充分发挥财政、劳动保障、民政、卫生、工会群团等部门的职能优势,对所有党员和基层干部从生活上关心,物质上帮助,感情上关怀,精神上激励,条件上改善,形成党内关爱的工作合力和保障机制。

三、建立激励保障机制,确保干事有动力、权力有保障。一要落实农村干部待遇,激发农村干部创业热情。推行干部调整报告和审批备案制度,稳定农村干部队伍;执行补贴发放审批制度,落实农村干部待遇;建立奖惩激励机制,为在农村工作表现突出的村党支部书记解决乡镇副科级待遇,对长期在村干部岗位上任职的离职党员,给予一定的生活补助。二要拓宽党员表达意愿的渠道,充分保障基层党员的“四权”。充分尊重党员的主体地位,对干部选拔任用、人才培养、村级组织阵地建设、党费收支等重大党务情况进行及时公开,增加工作透明度,广泛接受党员监督,从制度层面上充分保障广大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

四、建立长效机制,确保工作有人抓。一要健全市、乡(镇)、村三级责任。落实市委书记是第一责任人、乡镇党委书记是直接责任人、党委组织委员和村党支部书记是具体责任人的工作责任制,并把开展关爱农村党员活动列入乡镇、村两级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和有关责任人目标考核内容。二要加大督查考核工作力度。在建立健全党内关爱领导责任机制、定期活动机制、组织协调机制、活动保障机制的同时,加大督查考核力度,督促检查基层党组织关爱

党员工作的日常开展情况,及时发现、总结和宣传好的典型,在全市上下营造浓厚的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氛围,增强党员的荣誉感、归属感和责任感,为建设绿色普兰店建功立业、多做贡献。

二 : 困难中的心态

  人的一生,总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困难,或大或小:也许只是一道题不会做,也许会是填不饱肚子。

  面对困难,人们的反应是不一样的:有的人很镇定,想方设法克服苦难;有的人却惊慌失措,心神不定,最后精神崩溃,自己被吓死了。

  在困境中,一定要保持平静的心态,敢于从困境中挣脱,千万不能产生恐惧、顾虑。

  我曾读过一个故事:地震了,几个人被困在废墟下,有一个瓶子,而瓶子里只剩一口水,拥有瓶子的人安慰大家这是满满的一瓶水,其他人都很安心。有人不小心碰了瓶子,水洒光了,其他人认为只洒了一点点,还有许多,依然能解渴。被救援后,只有拥有瓶子的那个人死了。

  这就是太恐惧造成的,其他人认为有水可喝,心中坦然,而拥有瓶子者心中有数,承受不了打击,最后被困难降伏。

  以后遇到苦难,不能再害怕,要勇敢镇定面对,正如阿斯图里亚斯所说“只有那些勇敢镇定的人,才能熬过黑暗,迎来光明”。

 

    五年级:金珊

三 : 社区工会帮扶困难职工调查分析报告

各级工会组织高度重视和十分关心下岗职工、困难职工的生产生活,努力探索建立工会长效帮扶特困职工的新路子。为困难职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但是目前导致低收入阶层和特困职工群体出现的原因是复杂的,如果仅就工会帮扶工作,使帮扶工作停留于“节日慰问型”阶段,不仅难以治本,也使帮扶工作失去应有的意义,因此工会帮扶工作应在主动融入上着力。因此当前工会帮扶工作的重点是由节日活动型向长效机制型的转变,由抓典型向全域覆盖的结构型转变,由单纯办实事向帮监促全方位保障转变,实现帮扶工作经常化、社会化、制度化,必须在思路、载体、方法上等进行不懈地探索。为此,按照区委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领导小组要求,区总工会采取深入基层、走访职工、抽样访谈,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围绕我区特困职工、困难职工生产和生活上存在的问题及工会组织应采取的帮扶对策、建立完善帮扶体系等方面情况进行调研。形成如下调研报告如下:
一、我区困难职工基本情况
我区共有职工总数33724人,困难职工(人均280元以下)总数3456人,约占职工总数10%。其中:特困职工(人均245元以下)1058人。特困职工中按年龄结构分类:男50岁以下612人,50岁以上140人,女40岁以上196人,40岁以下110人。按文化结构分,初中以下692人,高中345人,大专以上21人。
从本次调查的困难职工群体来看,其形成困难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种:
(一)因企业停产半停产所致。
困难职工所属企业绝大部分是停产或半停产企业,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完善,国企改革不断深化,企业改制和并轨工作的进行,职工同企业解除了劳动关系。在这些困难职工中,只有少数职工解除劳动关系后重新上岗,而绝大多数职工处于非稳定的灵活就业状态。相当一部分困难职工的就业还没有着落点,并且大都是“4050”人员。一家人在同一个企业的比较多,加之企业收入比较低,工资发放又不及时。
(二)因下岗失业所致。
部分企业在改制过程中,为了求生存、谋发展,不得不走出了“减员增效”的路子,职工也不得不接受了下岗的命运,这就意味着他们的生活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收入来源中断,导致生活困难。还有部分企业因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而惨遭淘汰,导致职工收入大幅度减少或下岗,生活陷入困境。
(三)因子女上学所致。
目前我国中小学生和大学生的教育费用对于职工家庭尤其是人均收入较低的困难职工家庭来说,确实难以承担。一名大学生一年的费用需要上万元,对于他们本身来说负担太沉重。但是为了子女的未来,东拼西凑借来了学费,家里也就一贫如洗。
(四)因单亲收入低所致。
在单亲家庭中,一个人收入有限,不但要承担子女的抚养费,还要履行赡养父母的义务,生活上更是雪上加霜,难上加难。这也是导致困难职工贫困的原因。
(五)困患大病所致。
部分职工自己或家人患病,成为沉重的负担。现在医院的医疗费用十分昂贵,不用说下岗职工,就是有稳定收入的职工也难以承受。患伤风感冒之类,到医院也需要数百元治疗费,如果是大病、重病,尤其是癌症,其治疗费用对于职工来说简直就是天文数字,可望而不可及。调查结果显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者在困难职工群体中所占比例呈上升趋势,并还处于恶性循环之中。
二、我区困难职工帮扶工作主要做法
道里区委,区政府对困难职工帮扶工作高度重视,不断加大政策帮扶,资金帮扶,就业帮扶力度。区总工会自开展扶贫济困工作以来,站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xxxx”重要思想高度,把扶贫济困工作,作为民心工程,为困难职工办了许多好事和实事,树立了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建立组织领导机制。
区总工会明确提出了要进一步统一思想,用科学发展观提高对帮扶特困职工工作的认识,为企业改革、发展、稳定,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将帮扶工作贯穿全局,并把它当成一件大事来抓。提出了帮扶工作的思路。成立了以区总主要领导为组长,区总班子为副组长的帮扶领导机构,强化了机制建设和组织领导。形成了党政一把手负总责,主管领导具体抓,有关部门配合抓,专人负责,齐抓共管的组织领导体系。
(二)加强管理,有的放矢,建立档案管理机制。
为了保证对特困职工的情况了如指掌,开展了全覆盖的调查摸底,对全区特困职工的自然情况、家庭人口、经济来源、困难状况及家庭人口构成、经济收入、就业意向、劳动技能、子女就业、家庭成员身体状况、困难原因及困难程度等基本情况进行了登记,摸清底数,建立健全了困难职工档案管理制度,实现了对特困职工的动态管理,做到了“一人一底一策”,实现了掌握动态指数最新,掌握困难情况最新的目的。
(三)强化指导,搭建平台,建立就业救助机制。
再就业是困难职工脱困解贫的根本,因此工会采取措施,加大力度,多方位、多层次、多渠道帮助困难职工再就业。一是集中帮助零就业家庭、4050人员重新上岗。4月11日,区工会在抚顺街举办了为困难职工和农民工援助五项行动,暨岗位援助,就业培训,创业指导,困难帮扶,维权服务。开展了岗位援助暨招聘大集,有105个单位提供近1000多个岗位,近85%达成协议。二是开展培训服务再就业。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网络优势,举办职业培训班,制定培训计划,面对下岗、失业职工,积极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行业的职业技能培训,以培训促进再就业,三是利用职介拓展再就业。完善职介组织,区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为困难职工群体提供及时、快捷、高效的服务。四是开展“共同约定行动”,针对金融危机对企业的影响,区总于3月3日举行了“共同约定行动”推进大会,企业代表表态,力求企业不减员、不减薪,签定了责任状和约定书,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四)走访慰问,雪中送炭,建立常年的送温暖机制。
积极做好走访慰问工作,每逢春节、元旦、“五一”、“十一”、中秋节五大节日,区工会都要走访困难职工,送去慰问品和慰问金。为有特困证职工送去大米、豆油等慰问品。去年春节,区工会投入10万元,为947名特困职工,51名农民工,40名困难劳模送去价值每人200元的生活用品。
(五)金秋助学,资助寒子,建立就学救助机制。
针对特困职工子女上学难的问题,帮助特困职工子女圆大学梦想,区工会广泛开展“金秋助学活动”,通过企业赞助,工会资助,使困难职工子女上学的学费得到了及时的帮助,充分感受到工会这个大家庭的温暖。连续3年,我们和联强,宝宇、大东等公司为70多名考上大学的特困子女解决学费,有的连续资助到学生毕业。工会与企业老总直接深入到特困职工家,送去助学金。哈报以“我们学费有着落”给予报道。
(六)整合资源,减免药费,建立医疗救助机制。
部分街道整合社区资源,解决困难职工就医难问题,与驻街医疗机构为贫困家庭办理就医卡,为困难职工就医提供了有效地帮扶,在求医问药予以优惠。区工会与哈市第十医院、建国药店建立特困职工就医卡。在困难职工中开展了肿瘤、尿毒症、心脏病等重大疾病的调查摸底,进行一次性补助。
(七)领导带头,结成对子,建立“一帮一”长效机制
按照“一帮一”帮扶的要求,区级领导率先垂范,带头帮扶,起到了表率作用。总工会多次举行帮扶困难职工捐款活动,到困难职工家中,送政策、送资金、送信息、送项目,帮助困难职工解决实际困难。在春节期间,区五大班子领导带头深入困难职工家庭,问寒问暖,极大地促进了帮扶活动的深入开展。我区第二轮“一帮一”工作通过市“一帮一”办验收。通过三年的努力,全区930名副科级以上干部帮扶的对子全部达到脱贫标准。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认识不到位。
在帮扶工作中,有些单位的领导认识不到位,认为此项工作可有可无,出现工作力度不大,缺乏有效帮扶手段,制度落实不到位等现象,影响了帮扶工作的整体推进。
(二)协调不到位。
困难职工的帮扶工作是一项社会工程,不是工会一家的事,需要加强同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的协调联系,建立起互相配合的有效机制。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作为工会帮扶工作的平台,基本上是工会自己单独运作和管理,与政府相关部门沟通和协调不够,与社会其他组织开展的救助活动联系更少,没有将社会其它救助资源有效利用。无论是在经济上、政策上、信息上都无法与政府职能部门相比,对困难职工不能从根本上给与扶贫救助。
(三)宣传不到位。
在帮扶优惠政策的宣传上存在漏洞。许多企业和职工在谈到帮扶优惠政策时,都表示不知道,或者说知道一些但不清楚具体内容,当然就无法享受到这些优惠政策了。
(四)资金不到位
资金匮乏造成落实力度不够,帮扶工作后劲不足,形成了帮扶工作的瓶颈。有些优惠政策的落实要有雄厚的资金作支撑,才能建立起长效机制。
四、思考与建议
帮扶工作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具有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周期长,所需资金多等特点,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需要各部门协同工作、需要法规完善配套。因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
要认识到困难职工群体问题是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党委和政府都应该高度重视,深刻领会帮扶困难职工的重要意义,加大对他们的关爱,将帮扶工作实效纳入干部考评主要内容,使他们早日摆脱贫困。
(二)进一步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
就业是解困的根本途径。把解决就业问题作为首要的目标,落实好已经制定的各项再就业优惠政策。要帮助困难职工通过市场实现就业和再就业,切实落实劳动、财政、税务、工商和金融信贷方面优惠政策。要加大督查落实政策的力度。利用优惠政策鼓励就业,通过多种就业渠道,保证职工实现就业和再就业。
(三)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要扩大生活保障的内容和范围,如扩大互助医疗保险,补充养老保险,在就医、住房、子女上学等方面应对困难职工群体辅之以必要保险政策和特殊照顾。要多渠道筹集就业基金,要动员社会捐助,地方财政要保证支出一定比例的就业基金。把保障劳动者权益放在第一位。凡拖欠职工工资、保险金和集资款的应当限期清偿。对患重大疾病(癌症、白血病等疑难病症)的特困职工,国家和社会要多承担医疗费。
(四)进一步完善协调机制。
帮扶工作要调动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仅仅单纯依靠单方面的力量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工会不能大包大揽,工会也不能代替党委政府做帮扶工作,工会做些辅助的解困工作。建议第三轮“一帮一”活动以党员干部和机关企事业单位为主体,社会各界参与,结对子帮扶困难职工。
(五)进一步发挥社区的作用。
要加强社区建设,要多渠道筹集解困基金,拓宽救助渠道,在“低保”的基础上完善社区综合保障制度,社区要尽快建立健全多功能、全方位的社会保障服务网络,集就业介绍、法律援助、生活救助、社会保障于一体,为困难职工群体提供快速、高效、方便的解困服务。
(六)进一步加强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工作。
职工帮扶中心是工会的一个窗口,工会的职责可以通过“中心”来实现,“中心”是帮扶困难职工的一个载题、平台,是工会长效帮扶困难职工的一个机制,上可以为党委和政府分忧,下可为困难职工解愁,因此,党委和政府要在“中心”的编制、人员、资金上予以支持,以达到帮扶困难职工,让困难职工和社会受益的目的。
本文标题: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关于困难职工帮扶工作的几点思考60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31924.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