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 丁玲简介
姓名:丁玲
出生年月:1904年
籍贯:中国湖南临澧人
职务:原中央文学研究所所长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女作家。原名蒋伟,字冰之,别名蒋玮、丁冰之,笔名彬芷、晓菡等。湖南临澧人。早年就读于上海大学、北京大学。1925年与胡也频结婚。1927年起陆续发表《梦珂》、《莎菲女士的日记》、《暑假中》、《阿毛姑娘》等引人注目的小说诗歌文学作品。1930年加入"左联",主编《北斗》。1933年被囚禁南京。1936年到陕北,主编《长城》杂志及《解放日报》文艺副刊。1949年后任中央文学研究所所长、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曾主编《文艺报》、《人民文学》、《中国》。1955年,丁玲被错误定为"反党集团"主要成员;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1958年遭"再批判",开除党籍;送往北大荒劳动改造。"文化大革命"中又入狱被监禁五年之久。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丁玲的冤案得到平反,恢复了党籍。
代表作是反映土改运动的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获斯大林文学奖金。另有《水》、《一九三○年春上海》、《我在霞村的时候》、《三八节有感》、《在严寒的日子里》、《杜晚香》、《到群众中去落户》、《魍魉世界》、《风雨人间》等小说诗歌文学作品。创作共约300万字。
二 : 丁玲简介
人物简介丁玲,原名蒋伟,字冰之。1904年10月12日出生生。湖南临澧人。现代女作家。丁玲是常用的笔名。此外,还有彬芷、晓菡等笔名。卒于1986年3月4日。幼年丧父。从小深受妈妈反抗封建礼教、主张妇女独立自强思想的熏陶。小学时开始阅读中国古典小说和林纾译述的外国小说及《小说月报》等 。1925年与胡也频结婚。在这期间,在与瞿秋白、向警予等人的交往中,接触到社会革命的理论,阅读了大量文学名著,同时也丰富了生活阅历。从1927年至1929年间的作品,收入《 在黑暗中》、《自杀日记》等集中。这些作品描写冲出封建家庭的知识女性要求个性解放、追求恋爱自由和新的生活,但因找不到出路而苦闷、空虚、伤感甚至绝望的情形。莎菲是其中的突出代表。由于富有时代色彩,又写得大胆细腻、形象生动,获得读者的强烈共鸣。从此成为引人注目的女作家。
人物生平
民国七年(1918年),丁玲就读于桃源第二女子师范学校预科。
民国八年(1919年),丁玲转入长沙周南女子中学。后入岳云中学就读。
民国十一年(1922年),丁玲赶往上海,在陈独秀、李达等创办的平民女子学校学习。在长沙等地上中学时,受到五四运动思潮的影响。
民国十二年(1923年),丁玲经瞿秋白等介绍,入中国共产党创办的上海大学中国文学系学习。次年夏转赴北京,曾在北京大学旁听文学课程。处女作《梦珂》于1923年底发表于《小说月报》。
民国十三年(1924年),丁玲来到北平,在1个社交场合结识了青年编辑胡也频。
民国十七年(1928年),丁玲完成代表作《莎菲女士的日记》,引起文坛的反响,出版第一本短篇小说集《在黑暗中》。
民国十八年(1929年),丁玲与胡也频、沈从文在上海合办《红黑》杂志。
民国十九年(1930年),丁玲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完成第一部长篇小说《韦护》。
民国廿十年(1931年),丁玲出任左联机关刊物《北斗》主编及左联党团书记,成为鲁迅旗下一位具有影响的左翼作家。
民国廿一年(1932年),丁玲加入中国共产党。
民国廿二年(1933年)5月,丁玲被国民党特务绑架,拘禁在南京。宋庆龄、蔡元培、鲁迅、罗曼·罗兰等国内外著名人士,曾发起抗议和营救活动。
民国廿五年(1936年)9月,丁玲逃离南京,奔赴陕北,成为到达中央苏区的第一位知名作家,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同志的欢迎。
民国廿九年(1940年)十月十九日,延安举行鲁迅逝世四周年纪念大会;同日,丁玲、舒群、萧军发起成立延安文艺月会。
民国三十年(1941年初),文艺月会的会刊《文艺月报》创刊,丁玲、萧军、舒群轮流主编,共17期,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9月终刊。
在苏区,丁玲历任“中国文艺协会”主任、中央警卫团政治部副主任、西北战地服务团主任、《解放日报》文艺副刊主编、陕甘宁边区文协副主席等职务。创作出《我在霞村的时候》、《在医院中》等许多思想深刻的作品。在毛泽东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精神的鼓舞下,投身于根据地的革命斗争,用文艺形式积极反映我党我军和人民群众火热的斗争生活。
民国三十八年(1948年),丁玲写成著名的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1951年6月,丁玲响应抗美援朝总会的号召,捐款1200余万元(旧币)。
1952年6月,《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获苏联斯大林文艺奖金,并被译成多种文字,在各国读者中广泛传播。她将荣获斯大林奖金二等奖共5万卢布全部捐给了中华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儿童福利部。
1955年和1957年,丁玲两次遭受极“左”路线的残酷迫害,被错划为“反党小集团”、右派分子,下放到黑龙江垦区(现今汤原农场、宝泉岭农场)劳动12年,期间创作了《杜晚香》。“文革”中又被关进监狱5年。粉碎“四人帮”后,丁玲的冤案逐步得到平反。
1975年春,丁玲获释后被安排到山西农村。她和丈夫陈明将补发的工资捐献出1万元,用于农村生产建设。
1984年,中央组织部颁发《关于为丁玲同志恢复名誉的通知》,彻底推倒多年来强加给她的一切不实之词,肯定她是“1个对党对革命忠实的共产党员”。丁玲在晚年,不顾体弱多病,勤奋写出了《魍魉世界》、《风雪人间》等100万字的作品,创办并主编《中国》文学杂志,热情培养青年作家。
1986年3月4日,丁玲在北京多福巷家中逝世,享年82岁。
丁玲的作品
《梦珂》《在黑暗中》《三八节有感》《18个》《田保霖》《莎菲女士的日记》
《我在霞村的时候》《也频与革命》《阿毛姑娘》《暑假中》《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人物评价
毛泽东:昨天文小姐,今日武将军。
人民网:丁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女作家,也是一位命途多舛的女革命者。延安时期的丁玲,经历的正是从云霄沉入海底的过程。起因之一就在于她以女性的生命体验,洞察到以男性为主体的(www.61k.com]革命阵营内部,既有着两性间在阶级、民族利益上的一致性,还存在着男性以革命的名义对女性的歧视。她站在女性的立场上,大胆而犀利地揭示出被革命外衣遮蔽的性别歧视问题,从而挑战了革命群体内依然固有的父权-夫权制性别秩序。
孙犁:一颗明亮的,曾经子夜高悬,几度隐现云端,多灾多难,与祖国的命运相伴随而终于不失其光辉的星,殒落了。
林贤治:1个具有巨大文学才能而为政治所吞噬的作家,1个忠实文学事业并为之苦苦挣扎的作家,1个未完成却受到意外打击而几近碎裂的作家。
王蒙:她并非像某些人说的那样简单。在全国掀起张爱玲热的时候,我深深地为了人们没有纪念和谈论丁玲而悲伤而不平。我愿意愚蠢地和冒昧地以1个后辈作家和曾经是丁玲忠实读者的身份,怀着对天人相隔的1个大作家的难以释然的怀念和敬意,为丁玲长歌当哭。
陈子善:丁玲能在作品中提出女性的地位。
三 : 武丁简介
武丁 武丁。即位。思复兴殷。而未得其佐。三年不言。政事决于冢宰。武丁夜梦得圣人。名曰说。以梦所见。视群臣百吏皆非也。于是乃使百工营求。之野。得说于傅险中。(险。亦作岩。傅说版筑之处。)见武丁。曰是也。与之语。果圣人。举以为相。殷国大治。(殷本纪)
武丁是殷代中兴皇帝—殷高宗。殷代自盘庚中兴后,他的弟弟小乙即位,国运又衰微,小乙崩,传位给儿子武丁,他想振兴殷朝,然而朝中没有良好的辅治官,因在父丧丁忧期间,将朝政大权委大宰,自己退藏亮阴(注一),恭敬静想复国兴邦的方法,三年不问政事。
丧满,求贤之心更加恳切,日夜无间,精诚感通,一天梦上天赐一圣人,名叫说,来辅国政,心中大喜。第二天临朝,观看朝中大臣,都不合梦中所见。因此画了像,命百官到民间查访。
那时,说正和一群泥水匠在筑墙,被官吏们找到了,带回宫中,武丁见了惊喜的说:“正是梦中所看到的人。”和他谈论治国安邦之道,说应答如流,果然是才能出众,见识超凡的圣人,武丁非常高兴,自此任用说为宰相,赐姓傅,称傅说,国家的大事,必定和他商议,因此国泰民安。
“注一”亮阴—天子居丧之庐
四 : 武丁简介
五 : 丁西林简介
姓名:丁西林
原名:燮林
性别:男
出生年月:1893年9月29日—1974年
出生地:江苏泰兴黄桥镇
丁西林,物理学家、戏剧家。曾以热电子发射实验直接验证麦克斯韦速度分布律;设计新的可逆摆测量重力加速度值;研究不同空气压力对摩擦起电的影响及电网络行列式的一般性质;对中国传统乐器——笛进行了改进;主持创办南京地磁台;晚年研究“地图四色问题”。在建设北京大学物理系、中央研究院及创建该院物理研究所方面都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丁西林,原名燮林,字巽甫,1893年9月29日出生于江苏省泰兴县黄桥镇。初入小学读书成绩优异。1910年考入上海南洋公学,1913年毕业。翌年负笈英国,入伯明翰大学攻读物理学,1919年获理科硕士学位。蔡元培由欧洲返国出任北京大学校长后,以“兼容并包,学术自由”为办校宗旨,不拘一格延聘国内外学有专长的有识之士到校执教。丁西林即于1919年回国,受聘入北京大学任教,先后任物理学教授兼理预科主任,尔后又多次被选为物理系主任。他任物理系主任期间,仿效蔡元培校长,极力延聘优秀人才到系执教,使物理系一时人才济济,称为一时之盛。
丁西林入北京大学后即与系主任颜任光一起,大力提倡实验工作,建设物理实验室,亲自编写60多个实验讲义以为倡导,并亲自审阅学生的实验报告,以树立理论与实验结合的优良学风。他讲授物理课,首倡采用中文而不用英文编写讲义,并从事整理和订正物理学名词术语的中文译法,以利于国人吸收西方科学。他在北京大学任教近10年间,成绩卓著,深受学生尊敬,培养了不少学有专长的人才。
1927年中央研究院在南京成立,蔡元培出任院长,丁西林出任设于上海之物理研究所所长,并兼任研究员。当时研究院初创,研究所白手起家,经费很少,所需各种器材、设备和书刊均必须从国外购进。他面对困难毫无惧色,精心规划,刻苦经营,迄至抗战前夕,物理研究所已建立了一批能开始进行科学研究的实验室和一个藏书丰富的图书馆,并在一些方面取得了科研成果。
丁西林任物理研究所所长期间,坚持艰苦奋斗,锐意创新,功绩斐然,深得蔡元培院长的器重和所内人员的尊敬,先后被选为中央研究院代理总干事和总干事,奔走于南京、上海、昆明、重庆、桂林之间,风尘仆仆,不辞辛劳,为中央研究院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丁西林抱有教育救国思想,历来十分重视教育工作。他认为培养国家建设人才,首先必须办好大专院校和加强中学物理教学工作。为此,他特意将物理研究所的金木工车间扩充为设备精良的物理仪器厂,从事制造教学所需的分析天平、显微镜、经纬仪等。仅1935—1937年间,就生产600套高中物理实验仪器和3000套初中物理实验仪器,由教育部统购分发全国各地高中、初中供教学使用。这两类仪器的设计均由他亲自审定,并亲自主持编写实验讲义随仪器附送,对我国中学物理教学工作的充实和提高起了重要作用。
丁西林长期担任繁重的行政领导工作,但他念念不忘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发表过若干有一定水平的研究论文。1917年他在伯明翰大学时,就在英国皇家学会会员o.w理查逊(richardson)教授指导下,以热电子发射实验直接验证麦克斯韦速度分布律,证明了这个分布律也完全适用于热发射电子。他设计了一种新的测量重力加速度g值的可逆摆,既可排除测量转动惯量的困难,又不必测定摆的重心位置,因而大大降低了测量g值的实验误差。1934年他深入地研究了电网络行列式的一般性质,推广了王季同教授提出的求电网络行列式分子分母的新规则,并依据行列式的一般性质,自然地推导出这些新规则以及基尔霍夫规则。他还研究了不同空气压力对摩擦起电的影响。在声学方面,他对中国传统乐器——笛进行了改进。鉴于当时国内的迫切需要,他积极推动地磁的研究及测量工作,主持创办了南京紫金山地磁台,填补了我国的空白。从1946年起,他从事研究“地图四色问题”,先后持续20余年,花费了不少心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的科技群众团体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1950年成立了中华全国自然科学专门学会联合会和中华全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两个团体。丁西林被选为科普协会副主席。1958年全国科联和全国科普协会合并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他当选为副主席。继又出任文化部副部长、中国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主任等职,曾先后率领各种文化代表团访问亚洲、非洲、欧洲许多国家,为增进我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合作做出了重要贡献。
丁西林还热心从事文艺创作和翻译工作。他创作的独幕剧《一只马蜂》曾震动当时的话剧界,此后又陆续发表了不少独幕剧。1955年出版了《丁西林剧作选》。
丁西林对汉字的难写、难认、字体混乱和查找不便等缺点深为关注,经常在业余时间从事改革的尝试。虽然简化汉字笔画和减少通行的汉字数量为汉字改革的主要课题,但改进汉字检字法也是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为此他创造了“笔形查字法”,依此可以“见字知号,按号找字”,现已被吸收进《计算机中文信息笔形编码法》。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