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张亚勤为何离开微软-微软张亚勤:未来平台的三大战役

发布时间:2017-12-19 所属栏目:企业负责人带班制度

一 : 微软张亚勤:未来平台的三大战役

【TechWeb报道】11月3日消息,在今天的移动开发者大会上,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张亚勤发表了关于移动互联网新趋势的演讲。他认为移动互联网实现了PC、互联网、通信的三大融合,未来的平台将会形成云计算、客户端应用、终端三大战役。

张亚勤表示,智能手机目前占据了20%的市场,发展空间还很大。移动互联网实现了三大融合,分别是PC的运算能力、互联网的沟通能力、通信设备的移动能力。

张亚勤认为未来平台将会有“三大战役”,分别是云计算平台、应用客户端平台以及终端平台。在第二个平台上“操作系统的竞争和布局已经结束 很在容纳新的移动操作系统”但是他认为第三个平台还有很多机会。

张亚勤还在会上展示了Windows Phone的开发平台,他说:“微软注重以人为本,Windows Phone可以知道你的爱好,预测你的行为。”目前中国开发者SDK已经下载15万次。(修修)

二 : 百度宣布前微软高管张亚勤加盟 负责新兴业务

新浪科技讯 9月10日上午消息,百度公司今天正式宣布,张亚勤博士正式加盟百度任总裁,负责新兴业务。

“我们非常高兴欢迎张亚勤博士加入我们的高层管理团队。”百度董事长兼CEO李彦宏表示,“张亚勤博士拥有深厚的技术造诣和丰富的业务经验,将为我们进军新兴业务领域做出宝贵的贡献。”

“我非常兴奋能在这样一个互联网产业的关键转折时期加入百度。”张亚勤博士说,“百度拥有伟大的愿景和发展魄力,在改变互联网的重要尖端科技领域积极部署,不断加大投入研发。我与百度有共同的愿景,并期待成为这个团队的一员。“

加入百度之前,张亚勤博士任微软公司全球资深副总裁兼微软亚太研发集团主席,负责微软在亚太地区的科研及产品开发的整体布局。张亚勤博士1999年加入微软,是微软亚洲研究院(MSRA)创始人之一,曾担任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兼首席科学家、微软全球副总裁、微软中国董事长。2006年,创立微软亚太研发集团, 整合微软亚洲研究院、微软亚洲工程院、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微软亚洲商务软件事业部、微软亚洲硬件技术中心、微软(中国)云计算等多个部门,覆盖基础研 究、技术孵化、产品开发和战略合作,建立了完整高效的创新链条。

张亚勤是通讯和软件领域世界级的科学家和领军人物,他12岁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23岁获得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电气工程博士学位。1997年被授予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协会院士(IEEE Fellow) 称号,并成为该协会100年历史上获得这一荣誉最年轻的科学家。张亚勤博士拥有60多项美国专利,500多篇学术论文和11本专著。

三 : 消息称微软张亚勤将转投百度 任新业务总裁

张亚勤

张亚勤

新浪科技讯 9月8日上午消息,据《南华早报报道》,消息人士透露,张亚勤将进入百度的高级管理层,担任新业务总裁。张亚勤将直接向百度的联合创办人、主席兼CEO李彦宏汇报工作。

张亚勤是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兼任总部在北京的微软亚太研发集团的主席。在他麾下,有超过3000名工程师和科学家,工作领域包括基本研究、科技创新和孵化、产品开发、以及战略合作。

消息人士称,微软本周将公布张亚勤辞职的消息。

张亚勤的离去或对微软在中国内地的业务运作构成一大震动。微软现正接受内地反垄断当局的调查。

中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上周宣布,限微软在20天内提供书面解释,说明公司在内地的业务,并回应内地公司举报的,有关其视窗(Windows)办公室软件的兼容性及其他问题。

7月,反垄断调查人员突然到访微软在北京、上海、广州和成都的办公室,带走了一些文件和其他数据以作调查。

消息人士称,在内地当局对微软进行反垄断调查前,张亚勤就已经决定辞职了。张亚勤本人未能被联系上以对消息置评。

1999年加入微软的张亚勤可能是在中国内地为微软服务最久的高管。一名微软内部人士表示,虽然张亚勤主要负责科研和开发,微软总是在危机发生时让他去处理。微软大中华区,包括香港和台湾,高管发生人事变动时,张亚勤也总是负责排忧解难。

2007年,陈永正从微软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任上辞职,转投美国国家篮球协会(NBA),张亚勤就接过了微软中国业务的担子。直到2009年,微软任命梁念坚担任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之后,张亚勤才重新将重心转回科研。

南华早报分析说,对于百度来说,把张亚勤撬走无疑是重大利好。在百度、阿里巴巴(滚动资讯)和腾讯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之际,这位知名科学家很可能给百度带去更棒的科技创新计划。

在微软时,张亚勤长期强调,中国内地有能力发展成一个领先全球的云计算服务市场。云计算服务可以让公司和客户在互联网上购买、出租、出售或分发各种软件、商业系统、数据、存储空间以及其他数码资源。这些资源都被存放在数据中心中。

此外,在微软时,张亚勤曾与许多目前在内地非常吃香的科技专才合作,其中不少人甚至是张亚勤帮忙训练出来的。张亚勤的前同事还包括知名科学家张宏江。张宏江2011年离开微软,转投金山软件担任首席执行官。其他曾与张亚勤一起在微软从事科研工作的同事,现在也在内地的主要科技公司,比如腾讯、阿里巴巴、小米等,担任高级职位。

国泰君安国际研究分析师Ricky Lai说,百度决定请一名新业务总裁似乎是因为,公司在进入新市场并拓展现有业务时,希望强化高级管理层。

百度今年高调聘用了知名人工智能专家吴恩达。今年5月,他被任命为百度首席科学家兼百度研究院主管。吴恩达此前曾经在谷歌工作,并发起了谷歌的人工智能项目“谷歌大脑”(Google Brain)。

Ricky Lai说,市场普遍猜测百度准备让其移动视频服务爱奇艺明年上市,设置新业务总裁这个职位可能也与此相关。今年5月,百度以3亿7千万美元收购了总部在上海的网络视频公司PPS影音,进一步扩大爱奇艺的业务。

张亚勤1966年1月生于山西太原,父亲是学院里的一名电子系教师,母亲是一名中学老师。 2008年,《西雅图时报》的一篇报道曾形容他家是一个“比微软一个会议室还要小的两居室”。

张亚勤是一个少年天才,很早就完成中小学课程。 1978年,只有12岁的他就成为中国年纪最小的大学生,进入在安徽的中国科技大学学习。

张亚勤曾向《西雅图时报》表示,他真的很想成为科学家。牛顿是他的偶像。 “那时候最热门的科目是物理。最大的名人是一个数学家。”

张亚勤追随父亲,选择学习电子工程。1983年,他在中科大取得学士学位。两年之后,他又获得了硕士学位。18岁,张亚勤被位于美国首都的乔治华盛顿大学录取。

他放弃普林斯顿和麻省理工,选择进入乔治华盛顿,师从无线通讯科技泰斗Raymond Pickholtz教授。 1989年,23岁的张亚勤以乔治华盛顿大学校史上唯一一篇满分毕业论文获得博士学位。

毕业之后,张亚勤很快就进入了美国电话公司Contel Crop,进行电信研究工作。 1991年,公司被美国通用电话电子公司(GTE)收购。 1994年,他离开了公司在麻省的分支GTE实验室,进入美国最重要的科研公司之一、因发明彩色电视而著名萨诺夫(Sarnoff)公司。

在萨诺夫,张亚勤主管多媒体技术研究室,团队里有超过50名研究员。在那里,他成为了视频科技和无线通讯领域的世界级专家,在数码视频、互联网、多媒体、无线和卫星通讯方面获得了近50项专利。

1997年,31岁的张亚勤成为全球最大的科技专业人士团体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最年轻的成员。

1998年帮助微软在内地创立科研分部的李开复说服张亚勤回到北京,加入微软的科研中心。李开复很快就发现,他的这个新同事就像一个大磁石,吸引来了其他天才研究员,这让张亚勤成为帮助微软在内地开拓科研基地的先锋之一。

在一篇博文中,李开复曾写道:亚勤确实给其他出色的中国科学家树立了榜样。我们很快就从夏普实验室招来了李劲,从萨诺夫实验室招来了李世鹏。他们都非常尊敬亚勤,而且非常高兴加入我们。

2000年8月,张亚勤接替李开复成为微软中国研究院的院长。 2001年11月,微软将这个研究院升级成了地区研发中心微软亚洲研究院。 2010年,微软中国研发集团更名为微软亚太研发集团,以体现它在为微软的全球市场研发新技术中担当起更重大的角色。

盖茨曾经反对李开复和张亚勤的建议,拒绝在内地买地建立新的研发机构。但在张亚勤的努力下,微软最终投资了3亿美元为研究院建立基础设施。现在,微软在亚洲区的研发活动每年耗资超过3亿美元。

张亚勤也成为了管理分布在北京、上海、 深圳、香港、台北、首尔、悉尼和曼谷的世界级科研机构网络的负责人。

亚太研发集团的创新可以在微软所有的旗舰产品中找到,包括Windows和office系列软件、Bing搜索引擎和Xbox电子游戏机。(南早)

四 : 张亚勤:微软正全面转型为“硬件+服务”的公司

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微软亚太研究集团主席张亚勤

腾讯科技讯 8月13日消息,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微软亚太研究集团主席张亚勤在2013年中国互联网大会的圆桌对话环节上表示,微软不再是一个PC公司,是一个云计算公司,是一个移动互联的公司,是一个硬件加服务的公司。

张亚勤指出,现在是移动互联的时代、云计算的时代,与PC的时代环境不同,一方面是继续过去的生态系统,另外开始新的生态系统。微软的转型是顺应产业的趋势,经过很多年的思考。

张亚勤介绍说,微软组织架构的转型是根据产业转型的需求。微软端的平台、云的平台和基于云的平台,都要全面转型。一个是做端方面的操作系统,希望可以支持手机、PC、平板、电视、游戏机,甚至是穿戴式设备。另外云的平台是整个在后端的平台。第三个在社交网络APP服务,还有硬件未来会推出一些新硬件产品。

微软开发模式也发生了变化。比如Office以前的流程比较漫长,先有一个计划升级,然后进行开发、测试,最后推向市场。然后进行一年、两年的日期。张亚勤表示,现在完全改变了,现在是运营、并发的方式,现在的运营变化连在一块,比如说一开始半年推出改成三个月、一个月,现在内部说每周都有版本出现。每一个开发者都要有25%时间去管运营,运营是在全球每一个地方随时随刻去关注。整个开发的模式,软件的开发模式完全改变了。

2013互联网大会于8月13日至15日在北京召开,腾讯科技作为本届互联网大会的官方战略合作门户和官方指定合作新闻中心,在现场进行全方位的视频和图文直播。并特设立2个现场专访间,力邀业界专家与企业代表共同探讨产业现状,指点未来趋势。

作为大会官方微博合作伙伴,腾讯微博(http://t.qq.com/)上发起了#向CEO提问#的活动,所有网友都可以提前向您关注的互联网行业CEO提问。其中部分问题将被选中,在互联网大会现场提出,并得到嘉宾的正面解答。

张亚勤:微软就是一个互联网公司,早期是做操作系统,做软件的,现在有新的一些发展,比如说最近在公司的基础架构开发模式,在商业模式、技术创新有很大的变化。我们把整个的部门从原来的七个变成了四个,然后把整个的开发模式,原来更多是以产品,现在是联动的产品开发和运营的模式。谢谢!还有一点,商业模式过去是软件比产品多一些,现在是硬件加上服务。

还有一点是整个来讲现在是移动互联的时代、云计算的时代,与PC的时代环境不同了,一方面是继续过去的生态系统,另外开始新的生态系统。所以这个改变是很大的,改变本身是顺应产业的趋势,另外是微软这么多年经过很多的思考来改变。

以下为圆桌讨论实录:

刘湘明:下面的对话环节是由我主持的,非常欢迎大家的支持,我做了一个小小的决定,所有参会的听众都可以终生获得商业杂志的免费赠券。

下面有请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微软亚太研究集团主席张亚勤先生,苏宁云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孙为民先生。

时间比较紧张,因为下面都是我的,所以要把时间控制好。第一个问题,刚才在下面和孙总也聊了聊,微软和苏宁其实都是对互联网深刻改变的公司,想请两位讲一下?

张亚勤:微软就是一个互联网公司,早期是做操作系统,做软件的,现在有新的一些发展,比如说最近在公司的基础架构开发模式,在商业模式、技术创新有很大的变化。我们把整个的部门从原来的七个变成了四个,然后把整个的开发模式,原来更多是以产品,现在是联动的产品开发和运营的模式。谢谢!还有一点,商业模式过去是软件比产品多一些,现在是硬件加上服务。

还有一点是整个来讲现在是移动互联的时代、云计算的时代,与PC的时代环境不同了,一方面是继续过去的生态系统,另外开始新的生态系统。所以这个改变是很大的,改变本身是顺应产业的趋势,另外是微软这么多年经过很多的思考来改变。

刘湘明:我猜到您第一句话肯定说微软一开始是一家互联网公司。苏宁就不能这么说了。

孙为民:我们在90年代开始了商业连锁的发展,商业连锁也是连锁中间一种比较先进的商业模式,近些年来实际上开始采用一种更为先进的连锁模式,就是用一种互联网的方式。互联网的方式里面不仅仅是一个店面,它能够把我们从整个上游的供应商把自有的店面的客户资源,包括消费者都能建立在线的连锁,所以我们认为苏宁从实体连锁在向互联网的连锁去转型。

刘湘明:谢谢孙总。微软和苏宁我觉得还有一个很大的共同点,现在都开始大量拥抱云计算,现在微软也在进行云计算的尝试。我想问一下,云计算对于你们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是一个机会,怎么样去适应这个变化?

孙为民:我们是在2005年的6月开始对企业内部的信息化进行全新再造的时候,就开始引用。从2006年以后一直到2009年这段时间里面,更多的是在实现企业内部的云的管理分析,就是把企业内部的各种专业管理形成大的集中,这个集中建立企业内部的管理和服务的外包,就开始构筑了云管理构架的体系。

随着我们企业在互联网电子商务的业务出来以后,我们把这方面的应用进一步朝上下两个方面进行延伸,一个是对我们的供应商,是把销售市场的数据资源,另外是物流的仓储资源,我们要进行一个开放。

对于消费者来讲,我们除了过去的产品销售和直接的售后服务以外,现在开始把新的一些产品和服务植入到消费者,包括软件内容、应用,尤其是我们所做的整体家庭的智能家居的解决方案,包括互联网和物联网结合起来的新产品。实际上所有的这一切内容都是基于数据和共享服务来实现的,基于这方面的概念把苏宁的名称做了一个根本性的变化,叫苏宁云商,实际上是数据和共享服务来构架新的商业模式和业务结构。

张亚勤:我讲云计算讲了很多年了,从十年前就开始了,的确在过去的五六年中在整个的业务发展过程中转型是重要的一点。具体的表现方式呈现在云的操作系统,希望云的操作系统类似于Windows。第二点的话,云上面的大数据。第三点上面有一些服务。另外还有私有云、公有云。包括在云上面像Office365等等新产品。Office365在很短的时间就超过了预期。另外推出新产品测试版本在24小时内的受众,也完全超过了我们的预期。整个云计算的发展在全球也好,在中国也好,两三年前还是只打雷不下雨。

刘湘明:下一个问题问孙总,苏宁的互联网转型是中国商业界非常关注的一次跨界的转型。我想问您一个有干货的问题,在转型中有什么可以分享的经验?其实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说线上、线下的同价,因为大家知道云计算都是在后台做很多复杂的服务,客户觉得很简单的动作。比如说这些简单的动作苏宁都做了哪些复杂的工作?

孙为民:在整个这次的转型过程中间,我们在今年6月份实施的线上、线下同价,这个工作实际上是最重要的里程碑式的转型。

在这个转型过程中间,我们过去的时候是线上一个公司,线下一个公司,是两个公司在做不同的渠道和业务。从今年6月份以后实际上是把这两个公司合成了一个公司,过去的线上和线下只是两个平台,只是两个业务,具体的经营是商品经营。商品经营是按照事业部推进,全国的纵向一体化的定价运营。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间与各个区实现了线上、线下整合。到今年的9月份的时候还会有一个大的动作,就是建立开放平台。我们线下、线上两个平台在未来发展中间都是按照开放平台的方式去运作,这两个工作完成以后苏宁的互联网转型是真正的完成。

刘湘明:谢谢孙总。谈到转型下一个问题给张亚勤,我看前段时间您的文章里面企业的转型谈到了从研发模式开始,请您谈谈研发模式在云计算的转型下有哪些?

张亚勤:我在讲到前面讲的组织架构的转型,其实组织架构的转型是根据产业转型的需求。刚才谈到三大,一个是端的平台,一个是云的平台,一个是基于云的平台,另外是商业模式的走向,软件、硬件加上服务。我们最近架构的转型很简单,一个是做端方面的操作系统,希望可以支持手机、PC、平板、电视、游戏机,甚至是穿戴式设备。另外云的平台是整个在后端的平台。第三个在社交网络APP服务,还有硬件未来会推出一些新硬件产品。

在开发模式整个变化不是很大,原来像Office也好,更多是有一个计划升级,然后进行开发、测试,最后推向市场。然后进行一年、两年的日期。现在完全改变了,现在是运营、并发的方式,现在的运营变化连在一块,比如说一开始半年推出改成三个月、一个月,现在内部说每周都有版本出现。每一个开发者都要有25%时间去管运营,运营是在全球每一个地方随时随刻去关注。整个开发的模式,软件的开发模式完全改变了。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我们讲的是生态系统,在PC的生态系统里面现在是一个全新的系统,比如说最近有很多粗放型的工作,设立了微软创投,也是更广阔地开拓与开发者的合作渠道。微软不再是一个PC公司,是一个云计算公司,是一个移动互联的公司,是一个硬件加服务的公司。

刘湘明:非常巧,您和孙总都谈到了生态环境,所以也是今天最后一个问题,因为时间比较紧张。苏宁和微软都是体量非常大的公司,所以对整个生态环境影响很大,而且都在致力于搭建一个生态环境。这里面有一个难题,对于复杂的互联网生态系统里面规则的设计其实是非常复杂的问题。我想听听两位对生态系统的设计,不管是为润和苏宁你们有什么明确的原则,就是能够扶植生态系统健康成长起来?

孙为民:对于我们来说,就是按照开放平台的逻辑把企业自身的资源最大限度的社会化、共享化,实际上我们是从三个方面来提供我们的开放服务,一个是我们的实体店面平台。我们现在大概是一千六七百个实体店面,实体店面的开放星会在未来的发展中间进一步延伸。另外就是电子商务的开放平台,其实这两个平台的开放基础还是底层后台服务的开放,也就是数据的资源、物流的资源,这是我们做开放平台核心的东西。我们所谓的生态圈和开放,就是把企业的资源最大限度地社会化服务,这就是我们在做开放平台中间的基础。

张亚勤:尽管我们在不同的行业,其实很多战略是一致的。一方面我们是在开阔客户端Windows、云开发的整个生态。另外一方面是积极地做开源的工作,比如说开发工具、大数据的平台、整个开发环境,都和开源有很好的合作。另外我们希望利用软件的优势以及开源平台的优势更多地来创新,比如说最近在很多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大数据平台一方面使用传统的数据库、商业智能的工具。另外一方面充分去利用其他工具,用我们结构化的数据优势结合了非结构化数据的优势。另外比如说像电子表格、Office传统的可视化更友善结合交互的环境,使更得容易展示大数据。大家要更拥抱开源、更开放的平台。

刘湘明:非常感谢两位的分享。感谢两位嘉宾精彩的分享,接下来把话筒交给易观国际集团的创始人电视长兼CEO于扬。

五 : 云计算是被逼出来的 微软张亚勤10大云语录

5月21日,第二届中国云计算大会在北京举行,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张亚勤在会上做了《新一代计算趋势和核心技术》的主题演讲,现将其重要观点摘录如下:

云计算是被逼出来的 微软张亚勤10大云语录

1.云计算是被逼出来的。

云计算是被逼出来的,计算量越来越大,数据越来越多,越来越要动态,越来越要实时,越来越需要结构化,光有服务器,光有PC客户端已经不够了,所以一定要走向云计算,所以有了搜索,有了电子商务,有了信息的云,云计算是产业催生出来的。

2.各种各样的端都会出现。

整个IT架构在发生大的变化,从最早期的完全集中式走向分布式,现在是云+端。云计算的云非常重要,端也不会消失,端会变得越来越多元化,有的端可能很薄,有的端可能相对比较厚,各种各样的端都会出现。

3.从PC走向PC+,任何有电的地方都是PC。

从以PC为中心走向以互联网为中心,并不是说PC就不存在了,只是PC的定义、范畴改变了,加大了。PC走向PC+,不仅仅是你的桌面需要计算,包括手机、汽车、电视、每个传感器,可以说任何有电的地方都是PC,都有计算,任何要计算的地方都要智能,有智能的地方都可以联网,人和人相连,物和物相连,所以有互联网,有物联网。PC不仅仅是计算,它也是通信,是控制,是娱乐。

4.云计算=(数据软件+平台+基础设施)×服务

云计算其实也很简单,有三个层次,首先要提供物理的资源,包括计算、存储、数据和网络。其次要提供平台,这个平台上可以开发新的应用,提供新的服务,有新的解决方案。就像PC上面有操作系统,这个平台是互联网里、云里面的操作系统。第三是软件作为一种服务,其实不仅仅是软件,也包括数据作为一种服务,信息作为一种服务,安全作为一种服务。我有一个公式,云计算=(数据软件+平台+基础设施)×服务。

5.IT产业分工模式正从垂直、水平走向矩阵式。

看一下早期时候的大型机、小型机,那时候完全是垂直的,一个公司做硬件、芯片、软件,完全封闭式、垂直的,到了PC时代,变成横向水平式的,更精细的产业分工。到了云计算时代,或者云+端的时代,我们产业走向矩阵式,分工变得越来越专业、越细分,而且有更多的机遇。

6.相对于桌面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有5倍、10倍的潜力。

有一个专门从事互联网的分析师,最近做了一个分析估计,他说云上面的互联网或者移动互联网,相对桌面互联网,发展的机遇或者市场规模是两倍。我个人认为他低估了这个潜力,我认为5倍、10倍都很有可能。

7.微软未来的发展全部押注在云计算上面。

我们在过去5年中,逐渐把资源倾斜到云计算,现在40-50%的研发都是在云计算。在未来5年中,我们会把全球80%的资源都放到云计算。我们全球差不多有10万人,有5万人在做研发,也就是说这5万人里面的4万人都会从事云计算方面的研究、开发和产品工作,可以说微软未来的发展全部押注在云计算上面。

8.云计算的五个维度

3月份,我们的CEO做了一个很重要的讲话,题目是“云计算的五个维度”,他发表了对产业趋势的看法。我这里稍微再总结一下这五个维度:

1、云计算创造了很多机会,但是也带来了巨大的责任,包括隐私、安全,也包括标准。

2、云计算的关键资源是数据,要智能化、结构化,不仅仅自己能学习,而且可以帮助你学习,帮你作出决策,所以是从海量的数据到有用的信息,最后变成一个角色支持的过程。

3、云计算强化了人和人之间,人和物之间,以及和专业社区之间的互动,所以会有更多垂直特征的云。

4、云不是孤立的,需要更智能的设备,云也需要端,需要PC,需要手机,需要汽车,需要电器,需要有传感器,需要有更自然、更人性化、更直接的用户界面。现在讲的物联网,其实是互联网一个最新的应用,物联网没有物,没有端,那是无法存在的。

5、云和服务器之间的关系。服务器就等于服务,云和服务器之间是相得益彰,相辅相成的,所以会有一个更新的智能服务架构。

9.微软“软件+服务”与“软件即服务”的区别

为什么我们强调软件+服务?对产业来讲,或者对微软来讲,我们可以提供终端的服务,也可以提供软件,让别人提供服务,这是和软件仅作为一种服务(SaaS)很大的区别。

10.定义互联网3.0,云计算是神经中枢

云计算是整个IT产业发展的趋势,它也是新一代互联网、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的引擎和神经中枢。其实我觉得物联网就是互联网新的应用,或者说是互联网新的发展阶段。互联网的发展从早期的1.0、2.0,现在进入3.0,没有一个清晰的定义。我个人定义3.0有三个方面,有三个新的特征:一是虚拟和真实世界的融合,过去主要是虚拟的,现在要把物理的世界融合进来,其实就是物联网。二是越来越移动化,要移动互联。三是需要一个引擎和中枢神经,就是云计算作为一个平台。

以下为其发言全文:

尊敬的吴部长,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早上好!我看了一下今年和去年的变化,一年前,我们开云计算大会,当时讲的最多的是什么叫云计算。经过一年的发展,云计算从朦胧、从萌芽走向了清晰和主流。其实云计算也是被逼出来的,我经常觉得我们做IT的人一开始是把简单的东西变得复杂,现在要把复杂变为简单。李院士去年就讲过云计算和网格有很大不同,网格更多的是理论模型,是学术界催生出来的,云计算其实是产业自然发展起来的,由于需求发展起来的。云计算是被逼出来的,计算量越来越大,数据越来越多,越来越动态,越来越实时,越来越需要结构化,光一些服务器,光PC客户端已经不够了,所以一定要走向云计算,所以有了搜索,有了电子商务,有了信息的云,云计算是产业催生出来的。今天我想讲两个方面:一是新一代云计算发展趋势,特别是目前的状态;二是给大家通报一下微软在过去一年中所做的事,特别是新的战略。

五年前、十年前,很多人就告诉我技术已经走向饱和,IT主要是部署的问题,是服务的问题,是商业模式的问题。我们看一下四张图(PPT),分别是计算、存储、流量、能耗,在过去五年以及未来五年的。可以看到,过去五年在技术方面有很大的进展,而且更加令人兴奋,或者更多的精彩其实在未来的五年和十年。IP的流量已经进入了Xbit的时代,现在每个月IP的流量已经超过了40个Xbit,每过两年就会翻番。更加惊人的是,一个zatbit在两年之后会成为两个,再过两年会成为四个,也就是说每两年存储又会增长两倍,也就是说以后的两年人类所产生的数据是过去我们人类五千年文明的总和。

能耗不断的上升,看一下绿线,能耗现在已经变成整个计算和IT大的问题,去年在美国数据中心的能耗已经占到整个能耗的2%,比航空业耗能还多。好消息是计算能耗的效率在不断提高,另外两个往下走的曲线,一个是CPU的耗能,另外一个是数据中心PUE的耗能,效率越来越高。由于技术的发展,由于产业的需求,我们现在进入一个新的时代,新的模式。我去年也讲过,很重要一点,就是从以PC为中心走向以互联网为中心,并不是说PC就不存在了,只是PC的定义、范畴改变了,加大了,PC走向PC+,不仅仅是你的桌面,也是一个手机,你的汽车,你的电视,每个传感器,可以说任何有电的地方都是PC,都有计算,任何计算的地方都有智能,有智能的地方都可以联网,人和人相连,物和物相连,所以有互联网,有物联网。PC不仅仅是计算,它是计算,是通信,是控制,是娱乐。另外整个IT架构在发生大的变化,从最早期的完全集中式的走向分布式,现在是云+端。云计算的云非常重要,端也不会消失,端会变得越来越多元化,有的端可能很薄,有的端可能相对比较厚,各种各样的端都会出现。产业模式走向软件+服务模式。上星期我听广达董事长说IT是3C、3S,十分精辟的总结了产业发展模式。

云计算其实也很简单,有三个层次,首先要提供物理的资源,计算、存储、数据,当然还有网络。其次要提供平台,这个平台上可以开发新的应用,提供新的服务,有新的解决方案。这个平台就像在PC上面,像一个操作系统,是互联网里、云里面的操作系统。其三是软件作为一种服务,这里面其实不仅仅是软件,也包括数据作为一种服务,也包括信息作为一种服务,安全作为一种服务。很重要一点就是服务,我有一个公式,云计算=(数据软件+平台+基础设施)×服务。再看一下产业的发展,新的资源的优化,新的模式和产业的分工。看一下早期时候的大型机、小型机,那时候完全是垂直的,一个公司做硬件、芯片、软件,完全封闭式、垂直的,到了PC时代,变成横向的,更精细的产业分工。到了云计算的时代,或者云+端的时代,我们产业走向矩阵式,分工变得越来越专业、越细分,而且有更多的机遇。所以从垂直走向水平,再走向矩阵。云最重要的是服务,没有应用就没有服务,这也会停留在理论的概念。

云有哪些重要机遇?首先移动肯定是很大的一个产业,而且可能是云计算最好的从架构、从物理、从服务上来讲最好的匹配。一个专门从事互联网的分析师,最近做了一个分析估计,他说云上面的互联网或者移动互联网,相对桌面互联网,发展的机遇或者市场规模是两倍。我个人认为他低估了这个潜力,我认为5倍、10倍都很有可能。

第二个是媒体的云,特别是视频,现在所有的信息,因为视频的信息现在已经占到整个互联网的80%,而且信息量很大,对系统要求也很大,不管是延时,不管是质量,还有整个的流量,所以在视频方面,在媒体方面,云也是最好的一个架构。但是商业云已经出现了,信息云、搜索、地图、位置已经是主流了。另外两个方面,一是医疗,一是政府。

核心技术,这个核心技术也不是完全新的,多少年,在学术界和产业界都一直在从事,包括数据中心的硬件、架构、虚拟化,负载均衡的一些技术,包括如何减低能耗,如何提高效率等技术。另外也包括软件的平台,比如操作系统在数据中心,在云里面,在网络里的操作系统,特别是安全性、隐私性,好的、有效的数据库和存储技术。新的编程模式,我觉得云计算给大家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很大的是新的一个数据模型和编程的模式。云和端的互动,特别是自然用户界面新的突破。在云里面,数据密集型和计算密集型是我们现在要解决的一个大的问题,因为有的架构对于海量的数据还有效,有的时候对很多计算很有效,有的是两个都需要,这时候如何均衡,整个架构是十分的关键。我经常讲,其实我们IT是在玩四个参数,四个资源,计算的资源、存储的资源、通信的资源、数据的资源。

微软的动向。3月份,我们的CEO做了一个很重要的讲话,题目是“云计算的五个维度”,一方面他发表对产业趋势的看法,另一方面很重要的是对微软未来发展方向的承诺。我们在过去五年中,逐渐把资源已经倾斜到云计算,现在可能有40-50%整个研发是在云计算。在将来五年中,我们会把全球80%的资源都放到云计算,我们全球差不多10万人,有5万人在做研发,也就是说这5万人里面的4万人会从事云计算方面的研究、开发和产品,这是一个很大的成果。可以说微软未来的发展全部押注在云计算上面。他讲的五个维度,刚才领导、院士都讲过了,我稍微再总结一下:1、云计算创造了很多机会,但是带来了巨大的责任,隐私安全,也包括标准。2、云计算关键资源是数据,是智能,是结构化,不仅仅自己能学习,而且可以帮助你学习,帮你作出决策,所以是从海量的数据到有用的信息,最后变成一个角色支持的过程。3、强化了人和人之间,强化了人和物之间,和专业社区之间的互动。所以有更多垂直特征的云。4、云不是孤立的,需要更智能的设备,云也需要端,需要PC,需要手机,也需要汽车,也需要电器,需要有传感器,有更自然的,更人性的,更直接的用户的界面。现在讲到物联网,物联网其实是互联网一个最新的应用,物联网没有物,没有端,那是无法存在的。5、云计算,云和服务器之间的关系,服务器就等于服务,云和服务器之间是相得益彰,相辅相成的,所以会有一个更新的智能服务架构。

微软平台有三个特点:1、云+端,我们云和端有很好的耦合。2、软件+服务。3、我们可以提供灵活的选择。我们在三个层次上都可以提供,可以提供物理的资源,按你的需求,给你提供资源,可以提供平台,云上面的操作系统,可以提供终端的服务,不管是电子邮件,是搜索,还是商务的服务,我们所有的服务器都变成了一种服务。云可以是私有的,也可以是公共的,也可以是私有+公共,第三方的。为什么我们强调软件+服务?对产业来讲,或者对微软来讲,我们可以提供终端的服务,也可以提供软件,让别人提供服务,这是和软件仅作为一种服务很大的区别。

云计算里很重要一点是数据中心,看目前世界级大的数据中心,基本每个大的数据中心都有上十万台的服务器,要消耗很多的电能,投资的硬件,包括软件已经开始少于你的服务,少于你的运营,少于你的电费,以后会超过。微软在过去五年中建了很多的数据中心,从第一代完全是服务器架构,到了第二代是以机架式的架构,到了相对比较新的集装箱架构,到现在走向超模块化新的架构。超模块化,低的可以一个服务器,高的可以上万个服务器,每个有完全独立的服务和设施,还有存储,有计算,有机械部分,有提供电的,有提供网络通信的,整个冷却完全通过空气,不需要机械冷却或者水的冷却。比如我们四天之后要建一个数据中心,我们四天之内完全可以组装好,可以到世界任何一个交流把它组建起来。

云计算的数据中心有很多的挑战和研究。我们有一个统一的平台和技术,这里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有一个统一的开发工具,可以在客户端,在现有架构,同样的开发工具、同样的应用模型,你不需要把现在的东西扔掉,可以完全利用目前企业已经有的服务器、数据中心,也可以把新的耦合起来,新的开展起来。另外就是完全开放的,可以互操作,也可以用完全新的、开源的开发工具,而且和开源的系统完全兼容。全球我们已经有几千个合作伙伴,全球大的500强企业基本都和微软有了合作。在中国,从去年到今年有大的发展,包括大的企业,中小企业、政府都有一定的合作。一年发展很快,但是有很多方面我们做得还不是很够,明天我们微软负责云计算的总监会给大家详细的谈一谈我们过去的发展,我们现在的技术,未来战略,以及我们要改进的部分。

我的一些想法,这和微软没有关系,这是3月份开政协会议的时候提案,这个提案是中国应该及早的制定和部署国家云计算战略。我刚才听了,很多方面已经在做了。我谈到四个障碍以及四个建议,我想云计算是我们整个IT产业发展的趋势,它也是新一代互联网、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的引擎和神经的中枢。大家一直谈物联网,其实我觉得物联网是互联网新的应用,或者说互联网新的阶段,看到互联网的发展从早期的1.0、2.0,现在进入3.0,没有一个清晰的定义,我个人定义3.0有三个方面,三个新的特征:1、虚拟和真实世界的融合。过去主要是虚拟的,现在要把物理的世界融合进来,其实就是物联网。2、越来越移动化,移动互联。3、需要一个引擎,中枢神经,就是云计算作为一个平台。这都是很自然的发展阶段。特别是物联网发展需要很多的时间,心里我看到有些公司一上市说是物联网公司,马上就涨停,可能稍微快了一点,这是很重要的一个产业,但是需要过程、时间和耐心。

本文标题:张亚勤为何离开微软-微软张亚勤:未来平台的三大战役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30658.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