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上海国际电影节-猫眼CEO郑志昊上海国际电影节演讲实录

发布时间:2018-04-27 所属栏目:访谈

一 : 猫眼CEO郑志昊上海国际电影节演讲实录

 2017 年 6 月 21 日,猫眼CEO郑志昊在上海国际电影节“互联网电影之夜”上发表了主题演讲。演讲全文如下:

演讲题目:娱乐,点亮时光

    大家好, 我是来自猫眼电影的郑志昊, 猫眼是一家互联网+大数据的电影公司, 我们喜欢用数据解读行业趋势。

   2016 年对于中国电影是标志性的一年, 这一年, 中国电影的观影人次达到了13. 8 亿, 首次超过北美, 成为世界观影人次的NO.1。这一年,我们的电影仅仅是中国娱乐行业的一个缩影,数据可以告诉我们更多。

 

只有娱乐,才是生活

    通过数据还能看到的是,如今 90 后、 95 后观众比例占了六成,新一代消费者的世界已经到来。新的一代人愿意把时间投入到电影、娱乐、文化消费上,感受娱乐带给他们的一切。对新一代人来说,只有娱乐,才是生活;只有好内容,才能触达内心。

    我们电影从业者面对的是“新人类、新市场”,我们必须拥抱新一代,才能真正让我们的国家,变成一个电影强国,甚至成为一个娱乐强国。

    电影行业和其他所有产业一样,在产业链上有不同的环节,有幕前璀璨的明珠,也有幕后默默服务的工作者;有人去牛逼地淘金,必然有人去苦逼地挖矿。猫眼非常愿意做这个挖矿者的角色,在产业升级过程中, 为行业提供关键基础设施服务。

    猫眼作为离观众最近的互联网电影公司,掌握了1. 5 亿观众消费行为数据、 100 万部影片票房营销数据,超过 400 万的影人数据、 7000 家影院及其周围商圈的用户消费数据。这些娱乐消费大数据可以通过猫眼特定的产品和服务面向行业开放出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消费者需求和市场脉络。真正能帮助文化产业逐步升级。

    我们猫眼的使命就是真正满足行业和中国消费者不断升级的娱乐消费需求,“服务娱乐,点亮生活”。

你看气质,我看颜值

    现在的数据告诉我们,观众在快速地成长,他们的观影消费口味在不断分化。三四线城市观众和票房占比逐步扩大,一二线城市观众和票房占比相对在下降。随着消费升级,三四线居民的观影口味和一二线也出现明显反差。三四线城市观众 2016 年更爱看喜剧片,一二线城市观众可能更喜欢爱看剧情片。

    比如同样是爱情片, 《从你的全世界路过》票房是《爱乐之城》票房的 3 倍多, 但是《爱乐之城》一线城市票房占比却是《从你的全世界路过》的 2 倍。

    这些数据上的变化,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市场和观众的消费趋势的变化,帮助我们调整宣发策略。运用猫眼专业版实时票房、收视率、网播量等数据,去营销电影,让好电影找到适合它的观众。

做教主,不做教师

   2016 年共有 466 部电影走入院线,总共产生了 455 亿票房。这其中票房上亿的影片有 90 部,这 90 部影片总票房412. 6 亿,占全年总票房的91%。从数据上来看,现在是2/ 8 原则,前20%电影占据九成以上票房,未来这种头部效应会更加明显。

   那么什么样的作品才会成为头部作品?三句话总结:内容是核心,口碑是关键,社交是路径。而衡量观众口碑的重要指标就是猫眼评分,猫眼评分是中国唯一一家以购票观影观众满意度为基础的评分,猫眼评分越高的电影口碑可能就越好。口碑是影视宣传的基础,接下来就在微信和微博等社交媒体的传播。今天一位电影人和她的作品,如果刷不爆微信朋友圈,就混不了娱乐圈。

    现在是观众需要的不是一味讨好迁就他们的产品,而是真正好的产品。电影生产者应该像乔布斯一样先于消费者对好产品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定义,不断为观众创造超出预期的作品和消费体验。敢于引领潮流、而不机械复制盲目跟风, 比如就是像《美人鱼》、《湄公河行动》、《疯狂动物城》、《你的名字。》 《摔跤吧!爸爸》,这些项目都体现了一点:要做敢于去引领产业的教主,不要做一味迎合粉丝经济、小鲜肉口味的教师。一味迎合未必能适应。

电影不只是票房,还有梦想和责任

    今天,电影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商品,远不止是票房、更多还意味着梦想和责任,一部电影可能会影响到一代人的精神世界。

 

   近来一部电影《摔跤吧!爸爸》观众好评如潮,中国票房超过其它全世界所有国家的总和,成为一部现象级影片,引起了印度影迷和行业人士的极大关注,印度观众来到猫眼专业版上刷屏,纷纷自发引用翻译过的猫眼专业版票房数据,在社交媒体上热烈讨论分析这部影片在中国市场的表现和走势。

    《摔跤吧!爸爸》能在中国取得这么大的成功,关键是跟观众有共鸣,爱国、责任心、男女平等、执着的奋斗,这样的内容是真正会影响着一代人。

    我们中国电影一样也会产生这样的内容,可以更深入的发扬我们的文化,突出我们自己的价值。

平燥心、有耐心、敢换芯

    电影行业在过去经历了资本的疯狂,但是从 2016 年开始,电影粗放式增长时代已经结束,靠大量票补疯狂烧钱的时代也一去不返。电影行业放弃以往的赚快钱心态,回归到了电影本身来,用做伟大产品和内容的心态,静下心来做好电影。

    中国电影产业要获得更大的提升,就要向好莱坞学习,借助互联网和新科技进行提升。

    这个有点像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经济, 都要经历转型升级,开始是需求驱动,然后是供大于求,开始拼产品质量,拼品牌内核,比如联想、海尔这一代,随后以BAT为代表的互联网来了,这一形式得到巩固加强。

    电影行业也一样, 今天一是需要在内容上追求精品,加强产品质量,二是在产业能力上不断更新换代,不断开发出新增长引擎。

有时光与爱不能辜负

     100 多年前,上海是中国电影的发源地。 100 多年后,正是因为一代代电影人的前赴后继,我们今天才可以踩着前任的步伐,去进一步发扬电影行业带给我们的荣耀和机会。

 

    近期猫眼也和中国电影资料馆达成合作,通过经典老片重映和回顾,猫眼利用自身在互联网和用户端的优势,让中国电影的历史和经典重新与观众见面,把这段辉煌带给大家。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电影, 正如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中华民族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第一次有机会建设一个电影强国、娱乐强国、文化强国;猫眼电影愿意与与所有在座的小伙伴、与所有年轻人一起,服务娱乐,点亮生活!

二 : 怎样评价上海国际电影节?国际影响力、自身风格、组织


网友蒙面大侠[国际组织有哪些]怎样评价上海国际电影节?国际影响力、自身风格、组织宣传等方面有哪些特点,哪些不足?给出的答复:
正如其他回答问题的各位同学所说,上海电影节实在还算不上一个优秀的电影节。
1,太年轻,和三大电影节这种历史悠久的电影节自然是完全不能比,和其他类似的国际A类电影节也有一大段差距(是目前14个A类电影节中最年轻的,创办于1993年)。太过年轻也就意味着知名度不够以及经验不足。
2,乌龙频出,电影放映环节经常出现各种错误。
3.佳片太少,不说展映单元能引进的佳片不算多,单就主竞赛单元,参赛的多是一些不具知名度的导演作品。并不是说一定要请到多有知名度的片子才算好电影节,但如果没有能引起话题的片子进来,电影节本身是很难引起关注的,并不能靠每年请几个好莱坞明星晃一圈就算“吸引全球目光”了。
4.太地方主义。佳片少的一个后果也是导致电影节本身带着太浓厚的地方标签,还称不上“国际电影节”。看看影后这个奖项,14届已经有8届落入中国女演员之手。


但是,以前在豆瓣、微博上关注过“妖灵妖”等人,他们是上海电影节的工作人员,可以看出他们能撑起一个电影节(虽然效果不佳)实在是很不容易,他们都是一群真正热爱电影的人,目的也很简单,是为了让国人可以真正欣赏到一些世界级的影片。所以,我想,这就是上海国际电影节存在的意义吧,作为中国的第一个国际电影节,第一个国际A类电影节,
它的“国际电影展览放映”,给了多少人机会可以在大银幕上欣赏到一些无法在内地公映的佳片,像去年的《虞美人盛开的山坡》,作为吉卜力的作品(基本不会在内地公映),但是参加电影节的人就可以在大银幕上欣赏到这一吉卜力佳作。

所以,给上海电影节多一点理解,相信他会变得更好。


网友一一[国际组织有哪些]怎样评价上海国际电影节?国际影响力、自身风格、组织宣传等方面有哪些特点,哪些不足?给出的答复:
那天去看本届电影节的美国影片《特别响非常近》,片头五分钟共放了三次。

第一次,无字幕。观众纷纷疑惑,难道原版片就不配字幕了吗?是准备考我们英语听力吗?
五分钟后影院后方女声响起,大意是说”字幕出问题啦如果不行的话我们为大家现场配音吧。“

第二次,无字幕。随着片头主人公的独白响起的,真的有该女声的同步配音(!)。你能想象一边听电影原声一边听中文配音吗?那个感觉真是太思密达了。观众纷纷表示不满,”闭嘴!“声此起彼伏。

于是同步配音闭嘴了。但是没字幕真的看不懂啊,于是观众又大叫”字幕!“”翻译!“。女声再次响起深表歉意,表示字幕马上传输完成,下一次播放肯定有字幕了,请大家稍安勿躁。

第三次,好了有字幕了。

——————————我以为只是被我赶上了的分割线———————————

后来看到微博上好多人吐槽字幕问题,才知电影节的字幕竟都是”强制性“地请学生志愿者来做翻译的(http://ww4.sinaimg.cn/large/5d37f47dgw1du4mqek8x8j.jpg)。就想说,作为一个商业活动,有钱请那么多明星走红地毯,为什么不为放映的电影多下一点功夫?哪怕是请志愿者,能不用”人工时间轴“这么*#¥%*@(*!的方式吗?

又顺便搜到了这个:
谁能告诉我”SHANGHAi“的那个”i“小写是有什么寓意吗?


网友负二[国际组织有哪些]怎样评价上海国际电影节?国际影响力、自身风格、组织宣传等方面有哪些特点,哪些不足?给出的答复:
所谓“上海国际电影节”,就是那种即使获奖也不好意思印在DVD封面上的那种电影节。
这一电影节谈不上有任何自身风格,而来参加的外国导演则大多是因为好奇,并且来了第一次之后就不会再来第二次。


网友罗登[国际组织有哪些]怎样评价上海国际电影节?国际影响力、自身风格、组织宣传等方面有哪些特点,哪些不足?给出的答复:
我对这个电影节并不关注,第一次我参加过,印象很不好,记得有两件事情:
1,红地毯前,一名工作人员拿来一箩筐廉价胶卷相机,不装胶片,发给几百个大学生,要求他们假装拍照,制造闪光灯频闪的效果。
2,闭幕式,米哈尔科夫的《西伯利亚理发师》放映结束,导演上台准备交流,台下一片手机声,上厕所的,讲话的,打招呼的,无人理睬导演。

我觉得这个电影节,只能是死撑,每年弄几个明星来充场面,越来越无意义。


网友陈湘妮[国际组织有哪些]怎样评价上海国际电影节?国际影响力、自身风格、组织宣传等方面有哪些特点,哪些不足?给出的答复:
以我的看来,就是越来越滥,要细节没细节,要创新没创新

就是因为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

所有的组织策划的人都超级不专业,这样的项目不放出来招标,一帮近亲结婚的脑瘫就只能出来这种结果

可惜了巴巴的远道而来的全球的艺术家,长此以往就自己管起门来yy吧


网友蒙面大侠[国际组织有哪些]怎样评价上海国际电影节?国际影响力、自身风格、组织宣传等方面有哪些特点,哪些不足?给出的答复:
1.票务混乱,比春运还乱,很多人彻夜排队买不到票,现场却有大量空座,以及有大量聊天的拍照片的睡觉的反正不是为了看电影来的人。
2.组织混乱。字幕机不显示,片子出问题等等不少见。
3.片源相比大的电影节确实有差距,不过对国内观众而言已经很不错了。只是每次必须有国内影片获奖,还得是大奖。
4.回@LeonardSHAR 妖灵妖现在不是电影节工作人员,说了算的还是官僚们。以上的问题原因也就很明显了。


网友陈璋瑶[国际组织有哪些]怎样评价上海国际电影节?国际影响力、自身风格、组织宣传等方面有哪些特点,哪些不足?给出的答复:
去年当过16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的记者。
混乱,非常混乱。

记者骂影院的排票骂组织者,现场变动大,国内热捧的几个明星发布会人满为患,国外影片制作团队的发布会非常冷清人少的可怜。真正的大腕的不到起码的尊重,捧臭脚的倒是很多。

经历一次以后的感觉就是:我以为碰到什么高端大气的活动,结果就像去菜市场买了个菜回来了一样。关键是我还不爱逛菜市场。


网友蒙面大侠[国际组织有哪些]怎样评价上海国际电影节?国际影响力、自身风格、组织宣传等方面有哪些特点,哪些不足?给出的答复:
但凡国内打着艺术和为民服务口号的盛会,请为官方和投资方考虑即可。。


网友你莫搞我啊[国际组织有哪些]怎样评价上海国际电影节?国际影响力、自身风格、组织宣传等方面有哪些特点,哪些不足?给出的答复:
我希望我们能够多点宽容,允许这个新成长起来的电影节有更好的面貌。我承认这番话里包含了私心。因为向大师致敬环节的张国荣电影展,我对这次电影节是抱有很大感激之情的。
但是我也注意到,霸王别姬的放映效果可以说是很不理想。同四月在香港的放映效果简直是天差地别。取票时间不合理,并非每个电影院都有自助取票机,排片表是国语结果是放映的粤语(害我错过了阿飞)……我总共只看了6场,但是从这些冰山一角的瑕疵可以看出电影节还是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三 : 上海国际电影节:上海国际电影节-简介,上海国际电影节-发展历程

上海国际电影节创办于1993年,由中国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和上海市人民政府主办,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局和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共同承办,属国际A类电影节。上海国际电影节分4个主要部分,最高荣誉为金爵奖,下设8个奖项,奖项由来自世界各国的国际评委评审产生。上海电影节对提高中国国际影响力,促进电影业、电影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14届上海国际电影节_上海国际电影节 -简单介绍

上海国际电影节:上海国际电影节-简介,上海国际电影节-发展历程_第14届上海国际电影节
上海国际电影节LOGO

上海国际电影节创办于1993年,由中国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和上海市人民政府主办,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局和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共同承办。电影节成功创办后的第二年即获得国际电影制片人协会的认证,被归类于国际A类电影节。创办至今,上海国际电影节已经吸引了150多万中国观众,总计吸引近万名中外影人造访上海。

(www.61k.com)上海国际电影节共分为四个主要部分,包括竞赛部分金爵奖、国际电影展览放映、国际电影交易市场,及金爵国际电影论坛暨亚洲新人奖评选。

电影节的最高荣誉为金爵奖,金爵奖及下设八个奖项,都由来自世界各国的国际评委评审产生。奥立佛·斯通、大岛渚、索菲亚-罗兰、艾伦帕克、苏菲-玛索等,都曾担任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国际评委和贵宾。

第14届上海国际电影节_上海国际电影节 -发展历程

上海国际电影节:上海国际电影节-简介,上海国际电影节-发展历程_第14届上海国际电影节
第十二届上海国际电影节

初创

80年代中期,一批上海电影艺术家张骏祥、徐桑楚、谢晋、白杨、秦怡、吴贻弓等,本着对电影的热爱以及发展中国电影的使命感,提出了举办上海国际电影节的设想。

1992年,上海市人民政府与中国国家广播电影电视部联合向国务院提出申请,同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批复同意。

1993年10月,第一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举办。经过组委会的努力,电影节通过了国际制片人协会的考察,成为中国惟一1个国际A类电影节,即非专门类竞赛型电影节,并且确定电影节由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和上海市人民政府主办,分为4个主要活动环节。

成熟及发展

2004年,上海国际电影节已经成功举办7届,已经形成成熟的电影节应有体系。至2004年,电影节每年吸引几百部国内外影片参展、参赛,已有130多万人次加入电影节。经世界国际制片人协会的严密考查和论证,上海国际电影节被列入世界9大国际电影节之列。

2006年的第九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电影节报名影片数量被刷新,比前一届增加48.4%,并首次采取网上报名方式。电影节开幕式红毯众星云集,阵容强大:凯瑟琳·德诺芙、西格尼·韦弗、娜塔莎·理查德森、利亚姆·尼尔森夫妇、安迪.麦克道威尔、爱德华·诺顿、罗恩.希尔佛、真田广之、栗原小卷、靳羽西、谭盾、张东健、张国立、徐静蕾、陈豪、黎姿、成龙、周迅、林志玲、周笔畅以及《伯爵夫人》摄制组、冯小刚率领的《夜宴》摄制组等应邀汇聚上海国际电影节,红地毯上展示明星风采,群星璀璨,堪称世界一流。从此上海国际电影节红地毯被誉为“亚洲第一红毯”。

2012年,第15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于6月16日至24日举办,其间包括“向大师致敬”和“地球村”等系列影展、手机电影节“微电影”评选、“经典再现”老片修复活动、电影节论坛、电影节交易及项目市场等。

上海国际电影节依托中国电影产业快速发展和电影全球化大趋势,初步形成了完整而清晰的活动架构。评奖单元、电影市场、电影论坛和国际影片展映4大主体活动围绕电影本体及产业现状,呈现并鼓励电影多元艺术特色的同时培育电影新人,体现一流电影节的国际视野,并且搭建产业平台以提供专业化服务。

第14届上海国际电影节_上海国际电影节 -主要活动

上海国际电影节:上海国际电影节-简介,上海国际电影节-发展历程_第14届上海国际电影节
电影节海报

电影节的主要活动项目有:

故事片评选

电影节评奖单元包括金爵奖国际影片评选、亚洲新人奖以及国际学生短片大赛,邀请国际电影业界的知名人士组成评委团对参赛影片进行评选。作为核心单元的“金爵奖”国际影片评选旨在体现电影节的权威性和影响力。评委会由7位国际知名专业人士组成。亚洲新人奖致力于发现、推出亚洲电影新人,激发亚洲电影创作活力。国际学生短片大赛则为踏入业界的新人搭建参与和展示的平台,为电影创作和产业发展储备人才。

专题电影展览

电影展映单元设官方特别推荐、国际影片展映、向大师致敬、全景中国、地球村以及纪录片、短片等单元,影片风格各异,为全球业界认识提供展示交流平台、为公众和媒体了解世界电影动态提供窗口。

艺术研讨会

电影艺术论坛以“中国道路,世界价值”为宗旨,为电影界提供专业服务,是世界电影节中最具特色与影响力的业界话语交流平台,每年的论坛由“主席讲坛”、“产业论坛”和“电影圆桌”“电影大师班”4大板块十多个专场组成,为业内交流合作搭建平台,为产业发展提供风向标。

影片交易活动

电影市场包括电影交易市场、中国电影项目创投以及合拍片项目洽谈三部分。电影交易市场是中国最专业的电影交易平台,每年吸引国内外重要的电影制作、发行公司以及上百位国际买家进行交易。中国电影项目创投及合拍片项目洽谈则是电影项目与资本对接的桥梁,也是发掘电影新锐的重要平台。

第14届上海国际电影节_上海国际电影节 -奖项设置

金爵奖

上海国际电影节:上海国际电影节-简介,上海国际电影节-发展历程_第14届上海国际电影节
第15届电影节金爵奖评委会主席让-雅克-阿诺

电影节的最高荣誉为金爵奖,金爵奖下设八个奖项:

1、金爵最佳影片奖(奖给制片人)
2、评委会大奖(奖给最具创意的影片)
3、最佳导演奖
4、最佳女演员奖
5、最佳男演员奖
6、最佳编剧奖
7、最佳摄影奖(奖给摄影导演)
8、最佳音乐奖(奖给作曲)

亚洲新人奖

1、亚洲新人最佳影片奖(奖给制片人)
2、亚洲新人最佳导演奖(奖给导演)

第14届上海国际电影节_上海国际电影节 -影响

业内影响

上海国际电影节:上海国际电影节-简介,上海国际电影节-发展历程_第14届上海国际电影节
第15届上海电影节金爵奖评委洛珊-班尼蒂玛

上海作为中国电影的发祥地,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几乎是中国电影的代名词,上海国际电影节为中国的民族电影工业带来繁华,并奉献了最丰富的影像。电影节包括众多奖项,涵盖各类影片,囊括众多中国及国际电影人,对中国电影的发展及国际影响力的拓展具有重要意义。

国际文化影响

上海国际电影节是全球瞩目的国际性电影盛会,电影节已经吸引了全球六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569部影片参加,曾有1210部影片得到展映。上海电影节是尚未完全开放的中国电影市场每年惟一一次的世界影片大检阅。对于中国电影及形象的推广具有重要积极意义。

经济影响

电影交易活动是电影节的重要活动之一,电影节曾吸引韩国、日本、意大利、加拿大、北欧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100多家电影机构参与,销售影片3000多部,曾3天内接待6000多人次入场参观并达成700多个交易意向。电影节对经济也有着重要作用。

第14届上海国际电影节_上海国际电影节 -获奖电影

第1届上海国际电影节(1993年)


金爵奖最佳影片:《无言的山丘》(中国台湾)
金爵奖最佳导演: 林权泽《悲歌一曲》(韩国)
金爵奖最佳男演员: 简·德克莱尔 《达恩斯教授》(比利时)
金爵奖最佳女演员:吴贞孩《悲歌一曲》(韩国)
评委会特别奖:《 笼民》(中国香港)

第2届上海国际电影节(1995年)

上海国际电影节:上海国际电影节-简介,上海国际电影节-发展历程_第14届上海国际电影节
电影节海报金爵奖最佳影片:《打破沉默》(瑞士)
金爵奖最佳导演 :埃里克?克劳森《我童年的交响乐》(丹麦)
金爵奖最佳男演员:让·皮埃尔·马瑞勒《自由列车》(法国)
金爵奖最佳女演员: 郭柯宇《红樱桃》(中国)
评委会特别奖: 《火屋》(阿根廷) 《美国女儿》(俄罗斯)

第3届上海国际电影节(1997年)

金爵奖最佳影片:《门德尔》(挪威)
金爵奖最佳导演:菲尔·阿格兰德《丛林人》(英国)
金爵奖最佳男演员:米歇尔·比高利《旅伴》(意大利)
金爵奖最佳女演员:潘予《安居》(中国)
评委会特别奖: 《安居》(中国) 《门德尔》(挪威)

第4届上海国际电影节(1999年)

金爵奖最佳影片:《小镇里的国界线》(土耳其)
银爵奖最佳影片:《幕后的演员》(挪威)
金爵奖最佳导演: 山田洋次 《新的旅程》(日本)
金爵奖最佳男演员:阿曼德?赞基《笑一笑,你会更动人》(埃及)
金爵奖最佳女演员:艾丽娅 《一代天娇成吉思汗》(中国)
金爵奖最佳音乐:《野女》(奥地利)
金爵奖最佳技术:《仲夏夜之梦》(美国)
评委会特别奖:《悬情疯人院》(新西兰)上海国际电影节:上海国际电影节-简介,上海国际电影节-发展历程_第14届上海国际电影节
电影节海报

第5届上海国际电影节(2001年)

金爵奖最佳影片:《反托拉斯行动》(美国)
金爵奖最佳导演: 《反托拉斯行动》(美国)
金爵奖最佳男演员:丹尼尔·奥特沃尔 《下岗风波》(法国)
金爵奖最佳女演员:彭玉《月圆今宵》(中国)
斯坦尼拉娃?塞林斯卡《富则思变》(波兰)
金爵奖最佳音乐:《凤囚狂沙》(乌兹别克)
金爵奖最佳技术: 《夺标奇缘》(美国)

第6届上海国际电影节(2002年)

金爵奖最佳影片:《生活秀》(中国)
评委会特别奖: 岩井俊二 《豆蔻年华》(日本)
金爵奖最佳导演: 大卫·凯撒 《鲻鱼》(澳大利亚)
金爵奖最佳男演员: 科林·法瑞尔《哈特的战争》(美国)
金爵奖最佳女演员:陶红《 生活秀》(中国)
金爵奖最佳编剧: 朱京中 《童僧》(韩国)
金爵奖最佳摄影: 孙明 《生活秀》(中国)
金爵奖最佳音乐: 小林武史 《豆蔻年华》(日本)

第7届上海国际电影节(2004年)

最佳影片:《代价》(伊朗)
评委会特别奖:《茉莉花开》 (中国)

上海国际电影节:上海国际电影节-简介,上海国际电影节-发展历程_第14届上海国际电影节
电影节海报

最佳导演: 李在容 《丑闻 》(韩国)
最佳男演员: 安德鲁斯?威尔逊《校园规则》(瑞典)
最佳女演员: 顾美华 《美丽上海》 (中国)
最佳编剧:艾撒·伊里 《兄弟》 (芬兰)
最佳摄影: 马瑞塔·豪福斯 派卡?欧提拉《兄弟》(芬兰)
彼德?莫克罗辛斯基 《校园规则》 (瑞典)
最佳音乐:李炳宇《丑闻》 (韩国)
亚洲新人奖
最佳影片:《结伴同行》(日本)
最佳导演: 朱文 《云的南方(中国)
《我记忆中的女孩》(泰国)
CCTV6传媒大奖
最佳剧情片:《茉莉花开》(中国)
最佳视觉效果:《丑闻》(韩国)

第8届上海国际电影节(2005年)

最佳影片:《乡村写真馆 》 (日本)
评委会特别奖:《求求你,表扬我》(中国)


最佳导演: 拉姆尔?哈默里克 《年青的安徒生》 (丹麦)
最佳男演员: 藤龙也 《乡村写真馆》 (日本)
最佳女演员 :赵薇《情人结》(中国)
最佳编剧 :黄欣 一凡《求求你,表扬我》 (中国)
最佳摄影: 斯徒安?瑞伯《我爸爸的小屋 》(新西兰)
最佳音乐: 邓右福《变迁的年代》(越南/法国)
亚洲新人奖

上海国际电影节:上海国际电影节-简介,上海国际电影节-发展历程_第14届上海国际电影节
上海国际电影节

最佳影片:《造雨者》 (印尼)
最佳导演: 哈桑?叶塔潘 《有话未讲完》(伊朗)
最受欢迎影片:《绿草地》 (中国)
CCTV6传媒大奖
最佳剧情片:《求求你,表扬我》 (中国)
最佳视觉效果:《探戈》(阿根廷)
最佳服装造型:《年轻的安徒生》(丹麦)
探索精神奖:《求求你,表扬我》 (中国)
华语电影杰出贡献奖:张艺谋(中国) 成龙(中国)

第9届上海国际电影节(2006年)

最佳影片:《四分钟》(德国)
评委会大奖:《天狗》(中国)
最佳导演:法比安娜?戈代《心力交瘁》(法国)
最佳男主角:奥力维耶?古尔梅《心力交瘁》(法国)
最佳女主角:埃尔斯?多特曼斯《爱无专属》(比利时)
最佳编剧奖:雨果?凡?莱尔《爱无专属》(比利时)
最佳摄影奖:《土地》(意大利)
最佳音乐奖:《河道女王》(新西兰)
亚洲新人奖
最佳影片奖:《活在惊恐中》(越南)
最佳导演奖:万玛才旦《静静的嘛呢石》(中国)
评委会特别奖:《光荣的愤怒》(中国)
大学生最喜欢的电影:《光荣的愤怒》(中国)
CCTV6传媒大奖
最佳剧情片:《天狗》(中国)
最佳视觉效果: 《理发师》(中国)
探索精神奖: 《黑衣女人的香气》 (法国)
华语电影海外贡献奖:李安(中国)
杰出艺术成就奖:凯瑟琳?德纳芙(法国)

第10届上海国际电影节(2007年)

最佳影片: 《完美计划》 (德国 )
评委会大奖:《逃往疯人院》(瑞典)
特别奖:《云水谣》(中国)
最佳导演:田壮壮《吴清源》(中国 )
最佳男演员:胡安-约瑟-巴勒斯塔《疯狂的萨姆埃尔》(西班牙)
最佳女演员:卡里娜-哈夫、戴格玛-曼佐、克斯汀-布洛克、克里斯汀-肖恩 《完美计划》(德国 )
最佳编剧:谢米-扎林《艾维瓦,我的爱》 (以色列 )
最佳摄影:王昱《吴清源》(中国 )
最佳音乐:富田勋 《武士的一分》 (日本)
亚洲新人奖
最佳影片:《浮生》中国
最佳导演:拉姆-拉班尼-比普洛《竹篮打水》 (孟加拉国)
大学生最喜欢的电影:《箱子》(中国)
CCTV6传媒大奖
最受关注男演员:赵文煊《夜明》
最受关注女演员:赵 薇《夜上海》
最具票房潜力奖:《夜上海》
最具潜力新人奖:吴越(《夜?明》)
最具探索精神奖:《革命到底》
最具视听效果奖:《剃头匠》
最具流行潜力电影歌曲:“星光伴我心”《老港正传》
最受关注导演奖:田壮壮《吴清源》
特别奖:靖奎老人《剃头匠》
华语电影杰出贡献奖:张曼玉(中国)
杰出艺术成就奖:谢晋(中国)
张瑞芳(中国)

第11届上海国际电影节(2008年)

上海国际电影节:上海国际电影节-简介,上海国际电影节-发展历程_第14届上海国际电影节
第十一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现场片花最佳影片:《陌生的亲情》 国家:俄罗斯
评委会大奖:《千钧一发》 国家:中国
最佳导演:马里斯·马丁松斯(《迷失》)国家:立陶宛
最佳男演员奖:马国伟(《千钧一发》)国家:中国
最佳女演员奖:艾米丽娅-瓦萨约娃(《空虚》)国家:捷克
最佳编剧奖:马瑞克-艾普斯坦(《空虚》)国家:捷克
最佳摄影奖:弗洛里安-希林(《我妈妈的眼泪》)国家:德国
最佳音乐奖:《迷失》国家:立陶宛
亚洲新人奖单元
最佳影片奖:林书宇(《九降风》)国家:中国台湾
最佳导演奖:洪贤基(《渴望,渴望》)国家:韩国
评委会特别奖:张猛(《耳朵大有福》)国家:中国
电影频道传媒大奖
最受关注男演员:马国伟《千钧一发》
最受关注女演员:陈冲《十七》
最受关注导演:高群书《千钧一发》
最受关注编剧:朱可欣《极限救援》
最具探索精神影片:《长调》
最具票房号召力影片:《千钧一发》
最佳视觉效果影片:《时尚先生》
最具风格电影美术及造型:《时尚先生》
最具流行潜力电影歌曲:《长调》——《金色圣山》
最具潜力新人导演奖:潘安子《志愿者》
最具潜力新人男演员:李晨《极限救援》
最具潜力新人女演员:王嘉《他们的船》
评委会特别奖:达西玛《长调》、苏桦伟《12秒58》
其他奖项
华语电影杰出贡献奖:章子怡
华语电影终身成就奖:秦怡
终身成就奖:安东尼·明格拉

第13届上海国际电影节(2010年)

主竞赛单元
金爵奖最佳影片:《再吻我一次》(意大利)导演:加布里尔?穆奇诺

金爵奖评委会大奖:《碧罗雪山》(中国)导演:刘杰

金爵奖最佳导演:刘杰《碧罗雪山》(中国)

金爵奖最佳男演员:克里斯汀·乌尔蒙《小镇异国情》(德国/意大利)导演:尼勒?沃尔玛

金爵奖最佳女演员:维多利亚·普契妮《再吻我一次》(意大利)导演:加布里尔?穆奇诺

金爵奖最佳编剧:加布里尔·穆奇诺《再吻我一次》(意大利)

金爵奖最佳摄影:杜可风《水中仙》(爱尔兰)

金爵奖最佳音乐:林强《碧罗雪山》(中国)

金爵奖杰出电影艺术贡献奖:吕克·贝松{法国}、陈凯歌{中国}

亚洲新人奖单元
亚洲新人奖最佳影片奖《我们天上见》(中国)
亚洲新人奖最佳导演郑基训(韩国)

亚洲新人奖评委会特别奖《执行者》(韩国)

亚洲新人奖最受大学生欢迎影片《当铺》(菲律宾)

CCTV6电影频道传媒大奖
CCTV6电影频道最佳影片:《海洋天堂》

CCTV6电影频道评委会奖:《大地》、《可爱的中国》、《黄河喜事》

CCTV6电影频道最佳导演:章家瑞《迷城》

CCTV6电影频道最佳编剧:谢晓冬《我是植物人》

CCTV6电影频道最佳男主角:文章《海洋天堂》

CCTV6电影频道最佳女主角:吕丽萍《玩酷青春》

CCTV6电影频道最佳男配角:叶准《叶问前传》

CCTV6电影频道最佳女配角:李滨《玩酷青春》

CCTV6电影频道最佳新人导演:薛晓璐《海洋天堂》

CCTV6电影频道最佳新人男演员:郭晓然《迷城》

CCTV6电影频道最佳新人女演员:娜芝叶《碧罗雪山》

CCTV6电影频道媒体关注影片:《80’后》

第14届上海国际电影节(2011年)

金爵奖最佳影片:《伤不起的女人》(土耳其)

金爵奖最佳导演:韩杰《hello!树先生》(中国)

金爵奖最佳男演员:赛武凯特·埃穆拉《伤不起的女人》(土耳其)

金爵奖最佳女演员:吕星辰《郎在对门唱山歌》(中国)

评委会大奖:《HELLO!树先生》(中国)

评委会特别奖:《周五杀手》(泰国)

金爵奖最佳摄影:提瓦·马泰松,《周五杀手》(泰国)

金爵奖最佳编剧:章明《郎在对门唱山歌》(中国)

金爵奖最佳音乐:文子《郎在对门唱山歌》(中国)

第14届上海国际电影节_上海国际电影节 -华人获奖

1993年第01届:最佳影片奖:王童《无言的山丘》(中国台湾)、评委会特别奖:张之亮《笼民》(中国香港)
1995年第02届:最佳女演员奖:郭柯宇《红樱桃》
1997年第03届:评委会特别奖:胡炳榴《安居》、最佳女演员奖:潘予《安居》
1999年第04届:最佳女演员奖:艾丽娅《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2001年第05届:最佳女演员奖:彭玉《月圆今宵》
2002年第06届:最佳影片奖:霍建起《生活秀》、最佳女演员奖:陶红《生活秀》、最佳摄影奖:孙明《生活秀》
2004年第07届:评委会特别奖:侯咏《茉莉花开》、最佳女演员奖:顾美华《美丽上海》
2005年第08届:评委会特别奖:黄建新《求求你,表扬我》、最佳编剧奖:黄欣、一凡《求求你,表扬我》、最佳女演员奖:赵薇《情人结》
2006年第09届:评委会大奖:戚健《天狗》
2007年第10届:评委会特别奖:尹力《云水谣》、最佳导演奖:田壮壮《吴清源》、最佳摄影奖:王昱《吴清源》
2008年第11届:评委会大奖:高群书《千钧一发》、最佳男主角奖:马国伟《千钧一发》
2009年第12届:评审团奖:姚树华《白银帝国》、评委会大奖:万玛才旦《寻找智美更登》
2010年第13届:评委会大奖:刘杰《碧罗雪山》、最佳导演奖:刘杰《碧罗雪山》、最佳音乐奖:林强《碧罗雪山》、评委会特别嘉奖:汪普则、娜真叶《碧罗雪山》
2011年第14届:评委会大奖:韩杰《HELLO!树先生》、最佳导演奖:韩杰《HELLO!树先生》、最佳编剧奖:章明《郎在对门唱山歌》、最佳女主角奖:吕星辰《郎在对门唱山歌》、最佳音乐奖:文子《郎在对门唱山歌》
2012年第15届:最佳导演奖:高书群《神探亨特张》、最佳摄影奖:石栾《萧红》
2013年第16届:最佳男演员奖:张家辉《激战》、最佳女演员奖:李馨巧《激战》(马来西亚籍)

第14届上海国际电影节_上海国际电影节 -相关影响

经过近20年发展,
电影节国际评委赵薇,吴宇森等
上海国际电影节以海纳百川的风范,充分发挥文化推广、产业集聚和经济带动功能,被业内誉为全球成长最快的国际电影节。
在中国电影产业持续繁荣发展的大背景下,迈入二十个年头的上海国际电影节无论报名影片、市场招展、创投项目,还是出席红地毯、电影论坛的名人与嘉宾,以及前来报道电影节的媒体数量都再次刷新电影节创办以来的纪录,成为亚太地区最具规模和影响力的电影盛会。
金爵奖项核心内涵,展现多元包容特色
如同金棕榈奖之于戛纳、金熊奖之于柏林、金狮奖之于威尼斯,金爵奖是上海国际电影节的核心。作为主竞赛单元的奖项,它是电影节赋予优秀电影人最新作品的最高荣誉。金爵奖对多元文化的推动和引领有目共睹,赢得了海内外业界的尊重。
竞赛影片外,上海国际电影节最受大众欢迎的国际影展单元,也始终坚持多元包容的特色,通过近20年电影节带来的大量影片的熏陶,已培育起观众接纳多元题材影片的观影习惯,大大提高了观众的鉴赏水平和专业素养,比起平时大量好莱坞商业大片,每年电影节期间集中放映1大批高质量的优秀文艺片、欧洲片受到青睐,电影节通过国际影展真正做到了吸引观众回归影院,培养了健康多元市场。
国际平台助推华语电影,彰显中国力量
上海国际电影节创办之初就始终将自己放在中国电影产业大环境中,思考探索产业现象,寻找中国电影突破之路,与中国电影产业同呼吸,共命运。电影节通过多板块的打通融合,有效建立起完整的助推中国影片、集结中国影人,彰显中国力量的平台机制。
上海电影节的开闭幕红地毯完整呈现华语影坛的最新风貌与动态,成为展示年度华语电影人创作实力的最佳窗口。电影节由此所形成的兼具推广、营销、发行的功能已得到国际业界的认同和肯定,越来越多的中国电影公司把参加上海电影节作为重要的亮相机会,发挥出了电影节助推华语电影走向国际的重要推广功能,赢得了“亚洲第一红毯”的美誉。金爵奖大师与新锐同台竞技,一些获奖的中国作品受到国际影坛关注,走向了世界。项目市场的中国电影项目创投成为华语电影力量的一次集结,不仅被国内外业界普遍关注,并纷纷被其他国际电影节所仿效。

坚持孵化新人集聚年轻力量,助推产业健康发展
上海电影节身处产业发展前端,助推新人、新作、新项目。自2004年起,陆续通过设立中国电影项目创投、亚洲新人奖、手机电影节(国际学生短片大赛)等活动,并发挥各主体活动的板块联动效应,搭建了中国-亚洲-世界3个阶梯式的评奖与推广平台,为不同区域、不同层次的人群提供专业化、定向化服务。
坚持创新与传承,拓展新兴媒体,保护经典遗产
上海国际电影节不仅敏锐把握产业发展与新媒体的最新关系,推出创新活动手机电影节,而且自觉坚持文化传承,承担起保护经典电影遗产的社会责任。2012年的手机电影节规模和影响力更有所创新,推出手机短片评选系列活动、短片展映、新媒体论坛及手机电影节颁奖盛典等四大主体活动。


经典影片拷贝修复,历时1年成果卓现,上海电影节成为国际电影节中首个自觉承担修复拷贝、推动文化传承的电影节。《一江春水向东流》、《十字街头》、《八千里路云和月》,在大银幕上重焕光彩,经典再现。

本文标题:上海国际电影节-猫眼CEO郑志昊上海国际电影节演讲实录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30065.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