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 无现金社会!看中国移动支付大佬如何“征战”全球
品牌推广就用这几招,七月活动立减500-1000元
中国,目前是全球第一大移动支付市场。中国互联消费者中有40%的人每周都使用移动支付,而过去曾使用过移动支付的互联消费者人数比例高达77%。
一千多年前,中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使用纸币的国家。
然而多个世纪后的今天,中国可能将第一个迈入无现金社会。
移动支付的崛起
根据最新数据显示,全球移动支付预计在2020年将达到12%, 到2020年零售支付的现金百分比将下降到30%,而2010年此现金支付百分比为61%。
中国,目前是全球第一大移动支付市场。中国互联消费者中有40%的人每周都使用移动支付,而过去曾使用过移动支付的互联消费者人数比例高达77%。
同时,2016年中国第三方支付总交易额为57.9万亿元,其中移动支付交易规模达38.6万亿元,同比增长了200%,更是美国移动支付交易的50倍。
但对于企业来说,国内移动支付市场已趋于饱和,想要获取更大的市场,势必要转向国外发展。
海外竞争,百度英勇应战
百度目前只是中国第十大第三方支付平台,相比两大巨头,蚂蚁金服在国内54%的份额和腾讯37%的份额,百度市场份额仅为0.4%。
或许,对于百度来说,与巨头较量的真正战场不在国内,而在海外。
而其主要针对人群,则是放在境外的中国消费者。
1. 海外尝鲜,进驻东南亚
2016年,泰国泼水节期间,百度钱包扫码付开始在泰国曼谷、普吉、清迈、芭提雅等四个城市全面上线,消费者可通过百度钱包扫码完成境外支付。
2. 虚拟信用卡,快捷支付
2016年4月1日,百度钱包在海外市场上线了Monica Pay服务,即:魔力卡支付。只要用户扫描签证,瞬间就可得到当地优惠最多的8家银行。
除此以外,此功能可以针对用户个性化定制服务,为用户推荐当地特色店铺以及美食餐饮。在结账时,Monica Pay则会从用户开通的当地信用卡中自动筛选各家的优惠力度,帮助用户择优使用。
此外用户还能享受到VIP权益及相应的透支额度,这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用户货币兑换的烦恼。
3. 牵手PayPal,勇闯海外支付战场
在今天,百度宣布与PayPal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之后中国消费者可以在境内通过百度钱包,和在境外的数百万PayPal国际商户进行购物和付款。
而这一合作,一方面,可以使PayPal近1700万美国和国际商户,有更多的机会可以通过百度钱包,连接起中国的消费者,进一步扩大在中国的覆盖率,为商户带来商机。另一方面,通过技术与产品创新,提高百度钱包用户的境外消费体验。
进击的蚂蚁金服
相比初次尝鲜海外支付的百度来说,蚂蚁金服在发展海外市场方面,更是有自己的一套步骤。
2016年,蚂蚁金服把“国际化”列为其未来发展目标之一,并迅速开展“三步走”模式实现这一目标。
1. 提供境外支付服务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中国消费者选择出国旅游消费。然而用惯了移动支付的国人,在境外消费时还需要刷卡或付现,立马感觉回到“解放前”。
而蚂蚁金服瞄准了国人境外支付不便这一痛点,与各国展开合作。
2016年,蚂蚁金服与澳洲联邦银行签署合作,让中国游客可以通过该银行的电商和POS系统来用支付宝的技术购物,澳洲人在购买阿里巴巴平台商品时也可以使用支付宝。
但蚂蚁金服却不满足于只为国人提供服务。
2. 全球推广阿里巴巴网购
除了帮助中国消费者方便购物以外,蚂蚁金服也在传授非中国消费者在阿里巴巴平台上网购。
比如,2016年3月,马云在G20杭州峰会上向世界倡议的“eWTP”,今年终于在马来西亚正式落地。马来西亚数字经济发展机构(MDEC)与阿里联手在马来西亚打造中国以外的第一个eWTP“试验区”,帮助马来西亚乃至整个东南亚地区的年轻人和小企业参与全球贸易。
3. 输出支付宝
之前两步,都是为了实现在海外输出支付宝的模式做铺垫,而投资或与当地企业合作是输出最快的一个方式。
2017年以来,蚂蚁金服在海外,特别是东南亚地区,三个月内便在韩国、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完成至少5个项目的投资或合作。
蚂蚁金服投资部署
而蚂蚁金服大力投资东南亚地区,正是因为其人口较多,同时发展也相对较落后且国家经济较为稳定。
4. 发展中国家的大市场
从人口数量来看,目前全球人口排名前五的国家分别是中国(14亿)、印度(13亿)、美国(3.2亿)、印尼(2.5亿)和巴西(2亿)。
而这些国家中,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就是印度、印尼、和巴西。
对于发达国家来说,移动支付的竞争对手是信用卡。
而在发展落后的国家,银行发展水平较低,且人们缺乏对银行的信任,甚至都不会去银行办理储蓄卡,更不用说信用卡。
据统计,印度目前共有2910万张信用卡,8.4亿张储蓄卡,只相当于中国2015年水平的1/15和1/6。
而印度电信用户目前已超过12亿,成为全球智能手机第二大市场。相对于信用卡来说,移动支付的发展空间巨大。
但另一个发展中国家,巴西,因为当地经济以及政治动荡较大,移动支付也难以普及。
除以上收购以外,今年6月,蚂蚁金服已宣布进入南非,正是大开非洲市场。
5. 发达国家的退让
虽然信用卡和现金在发达国家仍是主要支付方式,但移动支付也逐渐兴起。2016年,蚂蚁金服与德国支付服务供应商Concardis合作,为在德国设立的21万个试行点配备47万个设备,并登陆诸多实体店。
今年,蚂蚁金服也在尝试收购美国汇款服务公司速汇金,虽然存在很多不确定性,但仍是对进军北美一次有力尝试。
虽然百度钱包此次拥有一位强力战友,但这与早已征战海外、与各大企业联合的蚂蚁金服仍有一定差距,不过未来战局如何将如何发展,我们拭目以待。
二 : 苹果支付来了,中国移动支付如何应对?
与苹果低调布局、待机而动、并以令对手措不及防之势搭建移动支付生态圈的故事相比,中国的移动支付市场讲述了一个雷声大、雨点小、蜿蜒曲折的故事。
2014年9月10日北京时间凌晨,苹果发布了全新的两款手机iPhone 6和iPhone 6 Plus,可穿戴智能设备Apple Watch及移动支付服务Apple Pay。尽管库克的One more thing是Apple Watch,但我认为这次发布会的最大亮点不是硬件,而是Apple Pay。该服务采纳了NFC(近距离无线通讯)技术,用户只需在终端读取器上轻轻一“靠”,就能通过“刷”iPhone或Apple Watch迅速完成支付购买。苹果目前已与维萨、万事达和美国运通三大发卡商合作,覆盖80%的美国信用卡用户以及包括星巴克、赛百味、梅西百货在内的22万家美国零售商及营业场所。
在用户层面,苹果承诺给消费者带来一个安全又便捷的支付体验。iPhone首次内置NFC芯片,结合5s推出的Touch ID指纹识别技术,使用户可以凭指纹来安全轻松确认支付,而之前iOS中具有的移动票夹功能Passbook将变身成为移动钱包,可以管理信用卡,并且添加方式非常简单,拍照就能扫描卡号。同时,苹果和商户都不会保存用户的卡号等支付信息,这些信息会是一次性的,并且具有动态安全码加以保护。如果用户iPhone丢失后,可以通过“查找我的iPhone”服务停止所有支付行为。另外,苹果强调“Apple Pay不会知道你买了什么,在哪儿买的以及相关的信息。”以显示对用户“隐私”的尊重。Apple Pay 所需的一切都在iPhone6里内置,又一次展现软硬件和服务的完美结合。
在产业层面,苹果也凸显出对合作伙伴的强大吸引力与掌控力。由于苹果等于巨大的流量与庞大的消费力,而且Apple Pay绑定帐户模式没有绕开发卡行、收单机构和支付终端厂商,自然能吸引到美国的金融机构和零售商。据外媒报道,在iPhone 6支持NFC消息传出的同时,麦当劳宣称在全美境内所有麦当劳餐厅部署支持NFC支付的POS系统,对所有员工进行操作培训,并将在9月15日完成部署,为Apple Pay接驾。另外,在商业模式上,苹果将向发卡行收取一定比例的费用,而非向加入了 Apple Pay 功能的第三方应用开发者或线下和线上零售商额外抽成。因此,开发者和零售商可以更加放心且有动力在自己的商户和应用中加装苹果提供的支付软硬件,又一次为生态圈的发展繁荣打下了基础。
虽然ApplePay最终能否在实践中让各家“皆大欢喜”还有待考验,但华尔街日报一位评论员认为拥有3.75亿台iPhone用户、1.55亿台iPad用户,及发展了8亿绑定信用卡的iTunes消费账户的苹果已经拥有了推广移动支付的一切条件。而此次Apple Pay的产品命名也意味着库克领导下苹果新时代的到来。
与苹果低调布局、待机而动、并以令对手措不及防之势搭建移动支付生态圈的故事相比,中国的移动支付市场讲述了一个雷声大、雨点小、蜿蜒曲折的故事。
从2009年开始,中国三大运营商、银联相继启动移动支付业务。银联在商户网络、POS终端等基础设施上占据优势,而运营商拥有庞大的手机用户群和移动网络、对上游手机、芯片厂商也有相当的影响力。双方都是国企,都希望能够借机掌控包含手机软硬件、运营商、银行、商铺、用户在内的整个移动支付产业链。此后,两大阵营进行了近3年的近场支付频率标准之争,相互博弈,最终中电信、中移动妥协,放弃自己主导的具有国内自主知识产权的2.4GHz标准,于2012年正式采用推进中国银联主导的13.56MHz国际通用标准。
尽管NFC在技术上已经成熟,但由于牵涉金融、商业通讯行业产业链上的多重因素,手机、POS机产业链却始终难以打通。媒体调查曾披露:用户如果想用NFC支付,首先需要购买一个支持NFC的手机,然后去当地运营商营业厅更换支持NFC模块的SIM卡,下载和安装手机钱包,再用手机钱包绑定相应业务卡,才能具备“刷手机”的资格,而且只限于在支持NFC业务的场所去消费。这样的申请过程繁琐冗长,支持机型、银行卡和业务场景又少,系统不兼容的矛盾在运营商、银行、公交系统中普遍存在,显然不会有太多消费者有意愿去尝试NFC支付。
当运营商、银行系主导下的NFC产业发展遇阻之际,互联网巨头阿里、腾讯却已在各自的入口利用“二维码”跑马圈地,抢占移动客户和线下商户资源。与NFC支付涉及手机厂商、芯片厂商、电信运营商、银行、银联等企业,产业链较长相比,二维码支付无须涉及这么长的产业链,因此发展更加迅速。而且,二维码使用极为便利:消费场所无需改造硬件,只需安放一个二维码标识牌,用户扫一扫,即可轻松支付,为了培育消费者二维码支付习惯,腾讯、阿里不惜引发多轮“打的”大战,高额补贴加上便捷的体验,消费者自然会买账。
二维码开始在O2O市场流行起来,几乎成了一种标配,银联NFC应用一度陷入了焦头烂额、被边缘化的境地。实际上,从技术成熟和安全角度考虑,NFC比二维码更适合近场移动支付。2014年3月,央行终因为安全及监管套利等考虑,叫停了二维码支付,更便利的二维码在严格的监管下输给了更“安全”的NFC,这就再次为运营商和银联加速推进NFC布局、收复失地留出时间。然而,银联与中移动推出的NFC手机支付中,只有三星S3、S4,小米2A等少数型号手机可以使用该功能,在运营商的推广范围内,拥有7亿张发卡量、1000万台POS机、300万支持NFC的“闪付”终端的银联却无法找到一个拥有产业主导权的手机终端来调动更多用户的积极性,与商户无缝对接。
此时,苹果手机最终支持NFC技术消息传来了,其在中国与银联合作的传闻也不绝于耳,形势发生了根本性逆转,银联的NFC支付一下子从“边缘地带”走向了“主流市场”。苹果产品的黏性能吸引到大批果粉主动体验Apple Pay,如果它能带来完美的支付体验,获得高端用户认可,那么在苹果市场形成的NFC消费势能势必迅速冲击到非苹果市场,倒逼产业链上处于观望的各方积极支持NFC支付,而Apple Pay很有可能成为支付行业的新标准。
如果苹果能够获得监管放行,与银联顺利达成合作,覆盖大部分银联POS终端,从信用卡延伸到借记卡,就离在中国移动NFC支付端形成新的垄断更近了一步,腾讯、阿(www.61k.com)里就会快速改变,暂弃二维码转投NFC,实现与Apple Pay兼容,而运营商和银行也需要重新审视自己在移动支付领域的定位和策略,因为作为最底层、最基础的金融服务,支付是规模经济和自然垄断的充分体现,而苹果推出Apple Pay的目标也绝不仅限于美国或近场支付,而是全球移动支付乃至金融市场。
乔布斯用iPod加iTunes颠覆了唱片产业,用iPhone加iPad颠覆了手机电脑产业,其精益求精开发的产品让人“爱不释手”、风靡全球,而当初他推出这些产品时也曾经遭到行业巨头的不屑和质疑,事实证明嘲笑别人的人后来成为被别人嘲笑的对象。库克能否将Apple Pay系统发展成移动支付的行业标准,来引领全球移动支付的风骚,我们拭目以待。然而,库克秉承乔布斯的创新精神,将消费者体验放在首位的理念,以全球市场为目标,建立并发展产业生态圈的做法却是值得过往失败者反思与学习的。
移动支付时代的到来,无疑会进一步降低交易成本、提升效率,对促进整个经济活动整体效率、发展转型非常有价值。比较美国和中国移动支付的故事,我们看到的情形是,中国拥有如此庞大的手机用户群,4.3亿部的智能手机保有量,而且起了个大早,花费高昂费用来完善基础设施,每台POS终端NFC改造成本为300~500元,一切基础条件都准备得差不多了,而我们的移动支付却还搞不上去。究其原因,和过去很多问题类似,还是因为在产业链的关键节点上缺乏竞争的结果,由于运营商、银联等垄断造成的各自为政、互不相让,搞“标准之争”,设置“门槛关卡”,导致链条之间越来越松散,互相间无法做到开放,市场也越收越小,因此也就无所谓竞争力可言。当年运营商因短视而导致SP市场先盛后衰即为前车之鉴。而在美国的移动支付产业中,我们看到在各个关键节点上,企业多属于充分竞争状态,而苹果即可以凭借创造附加值获得自己“应得的创新收益”,并带动整个支付市场发展壮大。我们缺少的,是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和一个真正意义上面向消费者的产业领导者,整合银行、终端商家和应用开发者资源,为消费者提供一个安全便捷的支付产品,同时搭建一个良好的移动生态价值圈。所以,当我们各个路段的“高速公路”建好后,却在彼此设立的“关卡”上进退两难,只能看着别人在自由竞争中,用技术创新和市场号召力,抢先占据全球支付的领先地位。
笔者昨天前往某移动运营商网点申请更换了一张支持NFC功能的SIM卡,但被告知该卡只能在该移动公司定制的某几款手机上使用,尽管笔者的新锐国产手机在硬件上属于高配置,支持NFC功能,也安装了最新版本的固件和系统软件,但经测试,结果如下图,证实了非定制手机尽管拥有NFC功能,也不能正常使用我国自主版的移动支付。
有关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售出的智能手机约90%搭载安卓系统,不少手机其实都有NFC功能,而且国内三大运营商也在大力推广支持NFC功能的定制机,2013年中国支持NFC的手机出货量已超过6000万台,预计2014年NFC手机出货量会过亿台。如果运营商和银联此时能够尽快联手制定和执行一个开放的安卓系统NFC支付标准,手机支付的使用率将会大幅提升。
我们希望苹果支付就是进入我们市场的一条鲶鱼,刺激当前产业链上的各方能够真正以消费者利益为核心,清除不必要的门槛,以开放、竞争的心态发挥各自优势,形成紧密合作的商业模式,来推动中国移动支付市场的发展。不用担心用户体验起初不完美,用户需求的爆发会催生出更完美的方案;不用担心互联网巨头的挑战,因为他们的创新应用会拓展NFC功能开发,培育应用场景及消费者习惯,共同做大市场蛋糕,丰富支付生态圈。
面对当下的时机,是时候尊重市场规则,让这些处在数字变革产业中的国企“裸泳”了,同时也倒逼我们的监管部门在游泳中学会游泳,成就更有效率,更开放的金融监管实力。
本文作者:李伟,转载自:财富中文网
三 : 移动支付时代,百度如何在BAT中领先一个身位?
移动支付风起雨涌,BAT在这一领域的厮杀已显而易见。(www.61k.com)近日百度动作频繁,一周内先后投资51用车、天天用车两家出行领域公司。而此时,正值百度钱包一周年,百度这一动作无疑更具深意。移动支付市场俨然已被BAT三分天下。接下里,这场寡头间的战争又将何去何从?本文将试图为您探析一二。
支付领域的新方向:技术、场景与支付结合
近几年,随着电子化使用水平的提升和以智能手机为载体的移动应用渗透率的不断加大,移动支付已经成为了一种极为明显的趋势,而银行、第三方支付乃至于运营商,甚至一些大的金融集团也开始在移动支付上布局,最终的目的只有一个:怎样在用户支付消费习惯迁徙的大浪潮中再一次获得用户的使用黏性。
从最开始的银行为主的支付体系,到后来逐渐替代了小额支付场景的第三方支付,线下收单,再到现在已经成为用户场景配套的移动支付,传统的BAT以及其他互联网公司都在这一方面开始了布局。每一次用户使用习惯的迁徙,都是随着更为便捷的支付替代产品的出现而转移的,在移动支付大战声硝尘起的今天,下一个能再次激发用户需求,获得用户青睐的移动支付风口在哪儿?
如果说上一次用户的大迁徙是以电子化支付代替了传统的银行网点支付,以移动端的支付替代了PC端的支付,那么这一次的支付变革将体现在更多的支付技术革新上,从目前移动支付市场的各个产品竞争布局来看,百度钱包正在以“拍照付”“刷脸付”“心付”等融合了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支付革新来“搅局”现在的移动支付市场。
支付行业变革,银行“受伤”,移动支付崛起
在互联网+的概念冲击下,银行业已经切切实实感受到这种渠道和客户使用习惯迁徙的压力,随着来自BAT的百度钱包、支付宝钱包、微信支付等主流的移动支付工具开始以线上平台支付+线下支付场景渗透的方式逐步培育支付业态,银行至少在零售业务上已经面临被“存贷汇”移动支付体系架空的风险。
最近的几次移动支付推广活动给全民普及了支付体验和技术的安全性与便捷性。2015年3月7日,百度钱包联合百度糯米,购买电影票只需3块7,活动当天百度 3.7女生节电影出票量翻6倍,支付率接近8成,在线选座居第一。而在春节期间,微信支付与支付宝之间的红包大战也早已成为了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微信支付还通过春晚摇一摇的方式来绑定了短时间内的巨大用户使用流量。
在BAT中,阿里通过的是电商生态培育出比较强的支付账户体系,目前已经成为数亿用户的支付工具;而腾讯本来以财付通作为第三方支付工具,走的是与支付宝差不多的战略路径:从电商、消费、娱乐等环节的线上支付场景入手,为商户、用户之间搭建好支付的生态。
对于百度钱包而言,其支付之路却是另外一种模式,由于最开始是以搜索流量变现为手段,这种没有强账户捆绑的流量具有很大的波动性,因此百度采用了百度钱包+搜索入口端的轻应用+百度系列的视频、团购、旅游、音乐、地图、安全、消费产品为支撑的应用场景模式,最近一个进一步将百度支付嵌入线上消费场景的是百度直达号,以更为迂回的方式,在满足自身产品体系的基础上,再慢慢渗入线下。
移动支付之战进入第二阶段,百度拼的是技术体验
从整个移动支付行业的发展历史而言,移动端支付之所以能成为悬在银行现有支付体系上的那把刀,主要是移动支付掌握了非常具有优势的虚拟账号体系,而且这套账户体系可以随着现有金融监管政策的放开,采用更为超前的人脸识别与安全认证,进一步替代传统金融机构的支付、理财和信贷业务。
上一个阶段,不论是支付宝钱包,百度钱包还是微信支付,能够顺应市场规律,替代绝大多数的线上、线下支付场景,主要是借助了互联网公司平台和流量的优势,并采用了“虚拟支付账号”“移动支付”的方式成为了用户支付习惯迁徙的推手。尽管商业银行、银联也在推动自身的NFC手机支付,网银、手机银行的二维码支付功能,但是使用场景太少,线下的技术改造难度也很大,这一点是百度、阿里、腾讯这样的互联网公司能够迅速占领市场的独特优势。
在移动支付进入争夺战的第二个阶段,用户在支付生态上又会面临怎样的“诱惑”,对未来的支付体系又会存在怎样的影响?这里就要讲到意义更为深远的支付场景体验和技术优化了。目前,移动支付已经在虚拟账号体系上通过绑定银行卡,设立虚拟账号的形式对接了诸多的线上、线下支付场景和银行卡,而下一步,就是如何运用更为先进的技术手段,来进一步将这种依托于虚拟账号的支付形式玩的更有花样,更为灵活。
事实上,百度在这一方面已经开始了“弯道超车”的尝试。上线一周年以来,百度钱包便已推出了全新的支付方式——拍照付、声波付、人脸付等功能。其中,“拍照付”是让用户通过手机百度产品上的拍照功能,给商品拍照便可完成搜索和购买,使用的是百度图文识别技术。拍照付可以提高支付效率,比如,商家的宣传海报、宣传路牌,手机一“拍”就能直接能完成商品的匹配、预订、购买等。而“刷脸付”是基于头像识别技术与语音识别技术,未来百度钱包的绑卡用户在线下支付时,只需通过头像拍照与语音口令即可完成支付。
支付不仅是一种工具,而是一种生态
从电子化支付替代银行网点支付,移动支付替代PC端支付,再由更为多样化的生物支付场景来替代现在比较简单的移动支付,对于支付工具和产品而言,实际上也是在逐步建立自己的一种生态。移动端的支付工具,特别是与线下的具体支付场景结合,将会给支付领域带来更多的衍生消费支付需求。
举一个例子,将支付工具玩起来,甚至可以作为一种搭讪工具。百度钱包据说正在开发这样的一种搭讪基金:用户创建一个“搭讪基金”,可以是1元,也可以是521元。当“搭讪基金”设定成功后,在大街上看到心仪的女孩想要与她搭讪时,只需走过去靠近她擦身而过,百度钱包就会将用户的“搭讪基金”发送给她,随后就可以开始进一步的社交联系。
未来的支付业态,将通过更为简单便捷的技术工具实现现有的虚拟账号支付体系的场景化深入,那就是用照片、人脸、声音、物品等更为物化的手段来实现支付和消费,如果场景化的物联网再加上场景化的生物支付能够匹配起来,那么支付将成为一种全新的渠道生态,成为了连接线下物理场景和线上技术的桥梁。而现在以移动端为主题的支付类钱包,也将迎来新一轮的支付客户争夺战。
不知道这一次,支付宝、微信支付、百度钱包之间会有怎样的好戏,至少,百度钱包在上线一周年之际已经用这样的方式提前预热了下一轮的市场竞争趋势,这也说明在移动支付竞争的新风口,百度钱包正在以更为优化的场景技术体验来承接用户新的体验式需求。
四 : 三星将推出移动支付应用三星智付Samsung Pay 2月24日公测
推荐阅读:samsung pay是什么?三星samsung pay使用方法流程以及功能介绍
昨日,Apple Pay在中国正式上线迅速引发一众媒体人抢先体验。有关Apple Pay的消息迅速成为热点新闻。作为与苹果相爱相杀多年的三星不甘示弱,正式宣布,三星推出的移动支付应用三星智付2月24日展开公测。
三星方面表示,三星智付(Samsung Pay)即将于2月24日进行公开测试,届时点击三星智付图标将正式开启便捷、安全的移动支付体验之旅。积极反馈使用体验还有机会获得三星40英寸电视、车载净化器Gear S2 Classic手表、50元手机话费等奖励。三星智付的神奇之旅即将开启,名额有限,欢迎积极体验!
据微博网友@戈蓝V微博透露,目前Samsung Pay支持Note5/edge+手机,而支持它的银行有:工商银行信用卡、建设银行信用卡、借记卡、中信银行借记卡、广发银行信用卡、民生银行信用卡、平安银行信用卡和光大银行信用卡。
随着三星智付的加入,移动支付市场的竞争又添一员。目前包括麦当劳、肯德基、德克士、全家便利、7-11便利、罗森便利在内连锁商户都支持银联“云闪付”,银联表示正在加快向全国门店普及,可以推测的是,未来移动支付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