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中国在南沙大规模填海-南海岛礁填海引关注 外媒:规模大速度快

发布时间:2018-03-22 所属栏目:南海岛礁实际控制图

一 : 南海岛礁填海引关注 外媒:规模大速度快

综合媒体报道,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9日公布了近期最新的卫星图片,显示中国正在美济礁附近迅速填海造地,一些挖泥船在作业,海堤已建成。路透社就此指出,中国的活动是其对南沙群岛宣示主权的最新行动。

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称,3月16日拍摄的图片显示美济礁附近有一系列小-http://www.61k.com-型人造地、新设施、加固后的海堤以及建筑设备。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亚洲海事透明度倡议组织在其网站上称,那里还有一些挖泥船,美济礁的入口已被扩大。

菲方抗议美方担忧

南海岛礁 南海岛礁填海引关注 外媒:规模大速度快

中国在南海岛礁迅速填海造地的行为让菲律宾感到忧虑。中菲之间曾围绕这一问题唇枪舌战。中国的立场很明确,南沙群岛属于中国,菲律宾等国无权说三道四。

南海岛礁 南海岛礁填海引关注 外媒:规模大速度快

路透社的报道也称,中国早些时候填海造地的卫星照片已经公开。比如2月1日拍摄的图片显示,美济礁入口约几百米处有一艘中国两栖运输船。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称,这样一艘船能够容纳多达800名士兵和20辆两栖装甲车。

2月4日,菲律宾向中国驻马尼拉使馆提出外交抗议,要求北京停止美济礁的土地开垦活动。马尼拉称,北京的挖掘疏浚工作侵犯了菲律宾的专属经济区。分析人士当时表示,卫星图像显示,中国在该地带6个提出主权的岛礁上的土木工程的规模比预期中要大得多,施工速度也更快。

日本《读卖新闻》报道称,美国国防部长卡特在接受其采访时,表达了对中国在填海造地的担忧。这名国防部长在其首次亚洲之行中说:“我们对这些地方的军事化前景特别担忧。”

德国之声的报道称,2014年夏天起,中国在南沙群岛西岸的永署岛开工。华盛顿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和亚洲海事透明度倡议组织的专家推测,中国正在当地修建跑道。而大约三公里长的跑道也可用于H6型远程轰炸机的起降跑道。

中方:某些国家完全 在搞双重标准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最近在例行记者会上就此回应,“中国对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南海岛礁 南海岛礁填海引关注 外媒:规模大速度快

华春莹表示:“南沙岛礁扩建后,岛礁上的功能是多方面的、综合性的,除满足必要的军事防卫需求外,更多的是为了各类民事需求服务。南海海区远离大陆,航线密集,渔场众多,受台风和季风影响突出,海难事故频发。

本次岛礁扩建,我们将建设包括避风、助航、搜救、海洋气象观测预报、渔业服务及行政管理等民事方面的功能和设施,为中国、周边国家以及航行于南海-网络日记-的各国船只提供必要的服务。”

南海岛礁 南海岛礁填海引关注 外媒:规模大速度快

另外,华春莹强调:“我们注意到某些国家对个别国家长期以来在非法侵占

的中国南沙岛礁上大兴土木的行为不声不响,却对中 方在自己领土上的正常活动说三道四,这完全是在搞双重标准,不公平,不具建设性。

希望有关方面切实恪守在南海问题上不选边站队的承诺,多做有利于地区和平稳定的事。”

二 : 中国海洋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学校概况,中国海洋大学-办学规模

中国海洋大学(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简称中海大,原名青岛海洋大学,位于山东省青岛市,始建于1924年,2002年更名为中国海洋大学。学校是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之一,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首批批准的具有博士、硕士、学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国家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截至2013年12月,学校有崂山、鱼山和浮山三个校区,设有17个院,1个基础教学中心,1个社会科学部,68个本科专业。学校有12个博士后流动站,1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学校有学生39500余人,其中全日制博士、硕士研究生8400余人(其中博士研究生1600余人),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4200余人,本科生15500余人,留学生900余人,继续教育生近13000人。

中国海洋大学_中国海洋大学 -学校概况

(www.61k.com)中国海洋大学是一所以海洋和水产学科为特色,包括理学、工学、农学、医(药)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教育学、历史学、艺术学等学科门类较为齐全的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之一,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首批批准的具有博士、硕士、学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校训是海纳百川,取则行远。
中国海洋大学的前身是私立青岛大学,始建于1924年。后经国立青岛大学、国立山东大学、山东大学等几个时期的变迁,于1959年发展成为山东海洋学院,1960年10月被中共中央确定为全国13所重点综合大学之一,1988年更名为青岛海洋大学,校名为邓小平同志题写。2002年10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更名为中国海洋大学。
学校现辖崂山、鱼山和浮山3个校区,设有十七个院,一个基础教学中心,一个社会科学部,6八个本科专业。现有十二个博士后流动站,十三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8一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3四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19三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十三个类别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是国家首批工程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还具有招收高校教师(十五个专业领域)、职业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资格。学校有两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十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含一个培育学科)、一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七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四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一个农业部重点实验室、二十一个山东省重点学科、两个山东省重点实验室、一个山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九个山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四个青岛市重点实验室、一个青岛市工程研究中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海洋生物工程中心、由教育部和国家海洋局共建的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设在学校。还拥有两个国家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一个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四个教育部-国家外国专家局111创新引智基地,一个“985工程”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985工程”海洋发展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一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一个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和四个山东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两个山东省“十二五”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学校拥有供教学实践和科学考察使用的3500吨级“东方红2”海洋综合科学考察实习船、与企业合作共建共管2600吨级“海大号”海洋地质地球物理调查船、280吨的“天使1”科考交通补给船,5000吨级的“东方红3”新型深远海综合科考实习船正在建造过程中,基本组成了自近岸、近海至深远海并辐射到极地的海上综合流动实验室,初步形成了国内一流的系统化的现场观测能力。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一期启动区综合楼及高性能科学计算与系统仿真平台已经完工,即将投入使用;作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重点项目和青岛“蓝色硅谷”的核心区,二期、三期建设工程已经启动,将为国家和地方的海洋事业发展提供空间载体和科技支撑。
学校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民族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具有国际视野和合作竞争意识、具有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为目标,以造就国家海洋事业的领军人才和骨干力量为自己的特殊使命。学校遵循“通识为体,专业为用”的本科教育理念,实行“有限条件的自主选课制”和“学业识别与毕业专业识别确认制”为核心的本科教学运行管理体系。目前,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十二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1门、国家级教学团队四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四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区两个。现有在册各类学生39500余人,其中全日制博士、硕士研究生8400余人(其中博士研究生1600余人)、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4200余人、本科生15500余人、留学生900余人、继续教育生近13000人。到目前为止,学校毕业生中已有12位成为中国科学院或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第一次南极考察的75位科学家中一半以上是学校毕业生;中国第1个登上南极的科学家是校友董兆乾;中国第1个徒步考察南极的科学家是校友蒋家伦;中国第1个南北两极都登上的科学家是校友赵进平。
学校拥有一支结构相对合理、学科领域覆盖较全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28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560余人,博士生导师360余人。其中58%的教师具有博士学位,重点学科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达到85%,教师中有一年以上在校外学习和研究经历的占教师总数的70%,师资队伍的年纪结构、学历结构和学缘结构得到进1步优化。有一批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在校治学执教: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4人、中国工程院院士5人,“千人计划”特聘教授5人,“长江学者”16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5人,“青年千人计划”特聘教授1人,山东省“泰山学者”18人,“筑峰人才工程”、“绿卡人才工程”、“繁荣人才工程”岗位教授17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9人,973计划和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6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两个,入选教育部创新团队四个,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09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9人,教育部新(跨)世纪人才96人。中国当代著名作家王蒙担任顾问、教授、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名誉院长,外交部原部长李肇星受聘中国海大顾问教授,国家海洋局原局长王曙光受聘中国海大顾问、教授、海洋发展研究院院长,著名画家范曾担任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6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受聘为名誉教授,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等10位知名作家受聘为“驻校作家”,还有500多位国内外专家、学者组成的“客座教授团”以及来自十几个国家的40多位专家、学者组成的“海外教授团”。
学校科技成果丰硕,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十一五”以来,主持国家级各类项目900余项。管华诗院士领衔完成的项目“海洋特征寡糖的制备技术(糖库构建)与应用开发”,获2009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十一五”以来,学校另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省部级科技奖励56项、人文社会学科省部级以上奖励33项。被SCI、EI、ISTP等3大收录系统收录论文1万余篇,截至目前,学校在地球科学、植物与动物学、工程技术、化学、材料科学、农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环境学与生态学等八大学科(领域)跻身美国ESI全球科研机构排名前1%。“十一五”以来,申请发明专利1017项,授权发明专利552项,其中国际发明专利13项。
21世纪是海洋世纪。学校的发展目标是:到2025年建校百年前后,将学校建设成为国际知名、特色显著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到本世纪中叶或更长一段时间,立足海洋强国建设,大力推进改革创新,通过强化建设和持续发展,努力实现全面跨越,力争使学校跻身特色显著的世界一流大学行列。

中国海洋大学_历史沿革

中国海洋大学前身为私立青岛大学,创建于1924年8月。当时,直系要员高恩洪任青岛胶澳商埠督办。
1929年6月,国民政府教育部接受著名教育家蔡元培的建议,指令将国立山东大学筹委会改为国立青岛大学筹委会,在青岛筹建国立青岛大学,校址就选在原私立青岛大学。
1930年4月,国民政府教育部任命著名作家杨振声为校长,正式成立国立青岛大学。国立青大设文、理2个学院,分设中国文学系、外国文学系、教育学系、物理学系、数学系、化学系、生物学系。
1932年9月,南京国民政府行政院议决,将国立青大改为国立山东大学,并任命赵太侔为校长。赵太侔为原国立青大教务长,赞同杨振声的办学方针,接任后增聘老舍、洪深、张煦、丁山、王淦昌、童第周、曾呈奎等一批专家、学者任教,师资阵容更为齐整。
1937年"七七"事变,抗日战争爆发,国立山大奉命迁往安徽安庆,不久又迁往四川万县,在青岛只留下校产保管委员会。
1946年春,国立山大在青岛复校,赵太侔再任校长。
1951年3月,在济南的华东大学奉命迁至青岛,与国立山大合并,定名为山东大学,华岗任校长兼党委书记。此时,增加了政治、艺术2个直属系,使学校形成了五个学院、十八个系、2个研究所的格局。
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进行院系调整,厦门大学海洋系理化组的部分师生北迁青岛,与学校的海洋研究所合并,成立了山东大学海洋系。
1953年,根据高教部指示,天津市河北水产专科学校停办,部分师生和仪器设备并入水产系。
1958年10月,山东大学主体迁往济南后,以留在青岛的海洋系、水产系、地质系、生物系的海洋生物专业、物理系和化学系的部分教研组,以及数学、外语等直属教研组部分人员等为基础,经中共中央批准,于1959年3月成立了山东海洋学院,并列为教育部直属的重点综合性大学。由此,一所以海洋和水产学科为特色的新的高等学府,从山东大学的本体上分离出来,开始了独立发展的历史新阶段。
1960年10月被中共中央确定为全国13所重点综合大学之一。
1988年更名为青岛海洋大学,校名为邓小平同志题写。
2002年10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更名为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教育部、山东省、国家海洋局、青岛市签署协议,共建中国海洋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_中国海洋大学 -办学规模

师资力量

中国海洋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学校概况,中国海洋大学-办学规模_中国海洋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

学校拥有一支结构相对合理、学科领域覆盖较全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2537人,其中专任教师1298人,博士生导师252人,45岁以下教师占教师总数的85.8%,五十岁以下博士生导师占博导总数的80%以上,88.3%的教师具有研究生学历,47.2%的教师具有博士学位,重点学科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达到83.5%,教师中有一年以上在校外学习和研究经历的占教师总数的70%,师资队伍的年纪结构、学历结构和学缘结构得到进1步优化,名列部属高校前茅。有一批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在校治学执教: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4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十二个“长江学者”,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教授4人,“筑峰人才工程”、“绿卡人才工程”岗位教授13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9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01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9人,入选教育部新(跨)世纪人才44人,中国青年科学家奖1人。中国当代著名作家王蒙担任顾问、教授、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名誉院长,原国家海洋局局长王曙光受聘海大顾问、教授、海洋发展研究院院长,著名画家范曾担任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6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受聘为名誉教授,5位知名作家受聘为“驻校作家”,还有500多位国内外专家、学者组成的“客座教授团”以及来自十几个国家的40多位专家、学者组成的“海外教授团”。

国家级教学团队四个:海洋无脊椎动物养殖学课程教学团队--王昭萍,海洋化学课程教学团队--杨桂朋,细胞生物学教学团队--樊廷俊,海洋生物资源高效利用研究与开发--薛长湖。
中国海洋大学两院院士名单:
1.文圣常院士
2.管华诗院士
3.冯士筰院士
4.李庆忠院士
5.高从堦院士
6.麦康森院士
7.张国伟院士
8.刘鸿亮院士
9.吴立新院士

院系设置

截至2013年12月,中国海洋大学设有十七个院,一个基础教学中心,一个社会科学部,6八个本科专业。
院系名称本科专业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学院海洋科学、大气科学、海洋科学(中外合作)中国海洋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海洋技术、物理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国海洋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化学(含海洋化学方向)、化学工程与工艺中国海洋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院材料化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态学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水产养殖学、海洋资源与环境、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中国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海洋资源开发技术中国海洋大学医药学院药学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地质学、勘查技术与工程、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中国海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科学、环境工程中国海洋大学工程学院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土木工程、工程管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业设计、自动化中国海洋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日语、朝鲜语、法语、德语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汉语言文学、文化产业管理、新闻学、编辑出版学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法学、政治学与行政学、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社会保障与社会管理方向)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会计学、财务管理、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电子商务、旅游管理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物流管理、经济学(海洋经济方向)中国海洋大学基础教学中心教育技术学、音乐表演、运动训练中国海洋大学社会科学部专门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研究,无本科专业
海洋环境学院
海洋环境学院拥有特色鲜明的海洋优势学科和专业,肩负着教学和科研2个中心任务,是中国海洋大学历史较长的学院之一。一九四六年建置以来,已培养出了数千名学士生,数百名硕士、博士生,有近百名博士后研究者及外国进修学者来进修、培训和交流;在海洋科学、大气科学、环境科学的基础理论研究以及应用基础研究上取得了许多高水平的成果;形成了一支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和强有力的研究梯队。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学院拥有海洋信息探测与处理(原海洋物理)、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和计算机应用技术三个博士点,物理学、光学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四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及物理海洋(海洋技术)等十七个硕士点,电子与通信工程、计算机技术、计算机软件工程和光学工程四个工程硕士点,以及物理学、海洋技术等七个本科专业的学科。
化学化工学院
中国海洋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的前身是1930-1932年成立的国立青岛大学化学系。海洋化学系始建于1959年,1979年开始招收研究生,分别于1982年和1986年建立全国第1个海洋化学硕士点和博士点,于1993年和2002年分别被批准成为山东省重点学科和国家重点学科,1997年成为教育部“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2001年通过国家“211工程”“九五”重点建设验收。1993年被批准为“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1999年和2004年两次评估优秀。2001年“海洋精细化学品实验室”被批准为青岛市重点实验室。“海洋物理化学实验室”是山东省重点实验室。2004年,海洋化学学科被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为“泰山学者”特聘教授岗位;化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心被列入山东省基础中国海洋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学校概况,中国海洋大学-办学规模_中国海洋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立项建设单位。2005年“海洋化学理论与工程技术实验室”被列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立项建设单位。“海洋材料与防护技术”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006年获准立项建设)。化学(海洋化学)专业2006年被山东省评为特色专业;应用化学学科2006年被评为山东省重点学科。海洋化学学科也是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和“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授权点以及博士后流动站的主要组成部分。四十年来,本学科先后培养了以中国工程院院士高从堦、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张经、俞志明、杨桂朋等为代表的一批海洋化学学科带头人,培养的如在美国的赵美训博士、蔡卫君博士、孙铭一博士、苗世昌博士等1大批毕业生,在海洋化学和环境科学领域都取得了突出成绩。本学科在我国海洋化学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领域具有鲜明特色和明显的综合优势。
海洋地球科学学院
海洋地球科学学院的前身为1946-1952年山东大学创办的地矿系;1959年正式组建山东海洋学院海洋地质地貌系,1960年正式招,1962年山东地质学院撤消,其部分师生及全部设备、图书资料调归入地质地貌系;1963年地质地貌系更名为山东海洋学院海洋地质系;1988年更名为青岛海洋大学海洋地质系;1995年5月更名为青岛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2002年更名为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
海洋生命学院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的发展史可追溯至1930年5月始建的海洋生物系,林绍文、童第周、曾呈奎和方宗熙等著名学者曾先后担任过系主任。学院历经七十余年的励精图治与辉煌而艰苦的创业,一批著名海洋生物学家如林绍文、童第周、曾呈奎、朱树屏、张致一、张玺、方宗熙等名师先后在本院执教,使学院的学科发展具有鲜明的特色和显著的优势。
水产学院
水产学院的前身是由著名科学家曾呈奎、朱树屏于1946年筹建创设的山东大学水产系,是我国最早建立的高等水产教育单位。早在六十年代初期就招收过硕士生。文革后继续招收硕士生,并于1984年获得养殖学和捕捞学硕士学位授予权,1985年获得渔业资源学硕士学位授予权,1987年获得水产养殖博士学位授予权,1998年获得渔业资源博士学位授予权和水产一级学科博士点,1999年被批准为水产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1989年水产养殖学科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在2001年、2004年、2007年三次均以第一名通过国家重点学科评估。经过“211”和“985”工程的建设,2007年水产学科(涵盖水产养殖、渔业资源、捕捞学三个二级学科)被评为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成立于2005年4月,其前身可以追溯到1946年原山东大学水产系水产加工专业组,1954年改为水产品加工专业,1984年改为食品工程专业,1986年成立食品工程系。
医药学院
中国海洋大学医药学院前身为海洋药物与食品研究所,始建于1980年,是我国高校较早从事海洋药物研究与开发的教学科研单位之一,是中国海洋大学“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单位。
工程学院
工程学院成立于1993年,前身是1980年成立的海洋工程系。现已发展为设有海洋工程、土木工程、机电工程、自动化四个系,工程结构检测、海岸与海洋工程、地震工程与地质工程三个研究所的工科学院;现有港口航道及海岸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土木工程、工程管理、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工业设计、自动化七个本科专业;有水利工程博士后流动站、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博士点和水利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另有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工程热物理、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和机械电子工程五个硕士点,并设有水利工程、项目管理两个工程硕士点。其中港口航道专业于2001年成为山东省重点学科,2006年成为山东省强化建设的重点学科之一。海洋工程方向纳入学校“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计划。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成立于2001年,设有环境科学系、环境工程系和海洋环境研究所,以海洋环境与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为依托。中国海洋大学环境保护研究中心挂靠学院,并持有国家环境影响评价甲级资质证书。教学和科研具有鲜明的海洋特色,是全国首批八个环境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点之一。
管理学院
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成立于1988年。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发展,管理学院已发展成为学科层次较高、师资力量雄厚、教学科研水平高、学科发展优势突出,在国内有较大影响的学院。管理学院下设工商管理系、会计学系、营销与电子商务系、旅游学系;设有应用会计研究所、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农业经济管理研究所、企业发展战略研究所、财务管理研究所、审计与管理咨询研究所、营销与品牌形象研究所、区域旅游开发管理研究所;以及中国名牌企业研究中心和中国海洋管理研究中心等教学与科研机构。
经济学院
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位于海大浮山校区,毗邻市中心,交通便利,风景迤逦。学院可追溯至20世纪80年代初山东海洋学院发展经济管理学科,1985年设立经济管理本科专业,1986年山东海洋学院成立应用数学与管理学部,1988年应用数学与管理学部更名为管理学院,1988年设立了国际贸易专科(平度分院),1992年年初成立国际贸易系,下设国际贸易本科专业、国际经济学专科,1992年管理学院更名为经济贸易学院,1996年设立金融学本科专业,1996年经济贸易学院被冠名为海尔经贸学院,之后在2001年12月全国高校新一轮教育教学改革中,学校根据学科建设总体规划进行了调整重组,海尔经贸学院按经济学科和管理学科进行划分调整,经调整组建了新的经济学院。
外国语学院
中国海洋大学外语学科始建于1925年,梁实秋先生为第一任系主任,已经有八十多年的历史。后来,洪深、凌达杨等几位著名学者继任主任,在此期间,著名教授还有潭莹慎、赵少候等。1983年成立外语系;1993年成立外国语学院。在外语系成立后这二十多年中海大外语学科得到了迅速发展。现学院下属5个系和1个直属教研室,分别是英语系、日语系、朝鲜语系、法语系、德语教研室、大学外语系。现有五个语种的本科专业,分别是英语、日语、法语、德语和朝鲜语。现有外国语言文学硕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下设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英语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法语语言文学、亚非语言文学等二级学科硕士点。经过长期的建设,已形成了语言学理论研究、应用语言学与二语习得研究、对比语言学与翻译研究和口笔译实践与研究、外国文学研究、外国文化研究、国别文化研究等研究特色,其中功能语言学、二语习得、对比语言学与翻译学、外国名著翻译等领域的研究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二级学科成为山东省重点学科。在教育部2004年全国一级学科整体水平排名中,我校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全国排名第18位。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建于2007年1月,是由文学院和新闻与传播学院合并而成。王蒙先生担任学院名誉院长。
在20世纪30年代和50年代,中国海洋大学校园曾有过闻一多、梁实秋、沈从文、老舍、陆侃如、冯沅君等著名学者、作家云集的人文学科的两度辉煌。进入21世纪,学校邀请著名作家、学者王蒙先生担任文学院院长(2002年-2006年),启动“名家”工程,倡议设立了“名家课程”“名家讲座”,建立“驻校作家”制度,推动人文学科的发展,以谋求中国海洋大学第三次人文学科的振兴。
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院
中国海洋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院迎着中国进入WTO后材料科学面临的挑战和发展机遇,经过多年酝酿和筹备,于2002年9月正式成立,学校将材料科学列为中国海洋大学211建设重点发展的学科之一,下大力度投资建设,目前拥有教学科研面积7000余平方米。
法政学院
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是中国海洋大学文科重点建设单位。学院含法学、政治学、社会学等3个一级学科,设有法律系、政治学与行政学系、公共管理系和海洋法学研究所、海洋法学文献资料中心、编辑部、海洋与社会发展研究所;可持续发展与环境资源法学研究所;国际问题研究所等系所。设有山东海事司法鉴定中心、青岛万方医学司法鉴定所等教学、科研和法律服务单位。拥有一支国内外著名大学培养起来的、以年轻博士硕士为主体的优秀教师队伍。
学院现有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博士点一个和国际法学、经济法学、宪法学与行政法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行政管理、政治学理论、国际政治、社会学、公共管理(MPA)等硕士点九个。
学院近年来在法学领域公开出版学术著作2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近300篇,承担了国家和省部级课题30多项,获得省部级奖励6项、高校人文社科奖励3项。在政治学与行政学、国际政治、社会学等领域出版专著10余部,发表论文近80篇,承担了国家和省部级课题10余项,获得省部级奖励3项,高校人文社科奖励3项。
学院以理论与应用并重、重点突出与全面发展相结合、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的办学思想为指导,在忠实执行国家有关教学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强调外语教学,重视国际法教学,先后与英国、法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西班牙、日本、韩国等国家和香港、台湾等地区的大学和科研单位建立了学术联系,在国内,学院与国家海洋局、省市地方政府、青岛以及周边地区的政法系统建立了密切的联系,承担了大量科研课题和人才培养工作,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法律和人文社科类人才。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继续教育学院
国际教育学院

学校设有6八个本科专业。
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十二个: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会计学、水产养殖、海洋技术、生物科学类、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海洋科学、药学、法学、食品科学、工程、化学
学科建设
学校有两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十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含一个培育学科)。

国家级重点学科

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1)海洋科学:涵盖物理海洋学、海洋化学、海洋生物学、海洋地质四个二级学科。
(2)水产学:涵盖水产养殖、渔业资源、捕捞学三个二级学科。
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环境科学,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
山东省重点学科
水生生物学、药物化学、船舶与海洋工程、环境工程、会计学、气象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海洋物理学(海洋信息探测与处理)、计算机应用技术、应用化学、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遗传学、计算数学、区域经济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社会学、金融学、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现有十二个博士后流动站,十三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8一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3四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19三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十三个类别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是国家首批工程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还具有招收高校教师(十五个专业领域)、职业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资格。

教学思想

学校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民族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具有国际视野和合作竞争意识、具有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为目标,以造就国家海洋事业的领军人才和骨干力量为自己的特殊使命。学校遵循“通识为体,专业为用”的本科教育理念,实行“有限条件的自主选课制”和“学业识别与毕业专业识别确认制”为核心的本科教学运行管理体系。

教学成果

国家级精品课程11门:海洋化学--张正斌,大学法语--李志清,食品保藏原理与技术--曾名涌,食品化学--汪东风,环境海洋学--高会旺,卫星海洋学--刘玉光,物理海洋学--吴德星,贝类增养殖学--王昭萍,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麦康森,海洋调查方法--鲍献文,海洋学--冯士筰。[1]

硬件设施

学校拥有供教学实践和科学考察使用的3500吨级“东方红2”海洋综合科学考察实习船、2650吨“海大号”海洋地质地球物理调查船、280吨的“天使1”科考交通补给船,5000吨级的“东方红3”新型深远海综合科考实习船正在建造过程中,基本组成了自近岸、近海至深远海并辐射到极地的海上综合流动实验室,初步形成了国内一流的系统化的现场观测能力。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一期启动区综合楼及高性能科学计算与系统仿真平台已经完工,即将投入使用;作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重点项目和青岛“蓝色硅谷”的核心区,二期、三期建设工程已经启动,将为国家和地方的海洋事业发展提供空间载体和科技支撑。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三个:海洋学、水产科学、海洋生命科学
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区两个:海洋环境学院以江文胜教授为负责人的“海洋—大气跨学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温海深水产养殖学专业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

中国海洋大学_中国海洋大学 -现任领导

姓名职务
孙也刚党委书记
于志刚校长
张静党委常务副书记
董双林副校长
李巍然副校长
闫菊副校长
李华军副校长
王剑敏总会计师
卢光志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陈锐党委副书记、副校长

中国海洋大学_中国海洋大学 -学术科研

科研基地

一、国家实验室和大科学中心

青岛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国家海洋科学技术实验室)

二、国家工程技术中心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海洋生物工程技术中心

2.海洋药物国家工程技术中心

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崂山校区图书馆

1.物理海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海洋药物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3.海洋遥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4.海洋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5.海底科学与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6.海洋化学理论与工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7.海水养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四、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1.海洋材料与防护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2.海水养殖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五、山东省工程技术中心

1.山东省海洋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山东省海洋中药现代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六、山东省重点实验室

1.电子信息系统山东省重点实验室

2.光学光电子山东省重点实验室

3.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山东省重点实验室理工科院系楼

4.海洋生物工程山东省重点实验室

5.海洋物理化学山东省重点实验室

6.海洋药物山东省重点实验室

7.海底资源与探测技术山东省重点实验室

8.水产遗传育种山东省重点实验室

9.水产生物制品安全性山东省重点实验室

10.地球探测与信息工程山东省重点实验室

11.特种海洋材料山东省重点实验室

七、青岛市重点实验室

1.海洋药物青岛市重点实验室

2.海洋精细化工青岛市重点实验室

3.光学光电子青岛市重点实验室

4.特种海洋材料青岛市重点实验室

八、人文社科基地

海洋发展研究院

科研项目

1.中国东部陆架边缘海海洋物理环境演变及其环境效应

2.质量控制及规范化海上试验

3.上层海洋-低层大气生物地球化学与物理过程耦合研究

4.ST02区块水体环境调查与研究

5.海洋药用生物资源评价和<中华海洋本草>编纂

6.ST12区块海洋药用生物资源调查与研究

7.海洋创新药物系列产品的研制开发

8.海洋油气开发与安全保障技术

学者大师

中国海洋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学校概况,中国海洋大学-办学规模_中国海洋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

青岛国立山东大学时期 (现中国海洋大学鱼山主校区)

高恩洪蔡元培杨振声 梁实秋 闻一多 洪 深 老 舍 林绍文 王统照沈从文臧克家童第周赫崇本 朱树屏 方宗熙罗荣桓王淦昌 束星北 张玺 曾呈奎

中国海洋大学时期

王蒙 文圣常 管华诗 冯士筰李庆忠刘鸿亮 高从階 张国伟

科研成果

中国海洋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学校概况,中国海洋大学-办学规模_中国海洋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十五”以来,我校科技成果丰硕,国家3大科技计划项目数位居涉海单位之首:主持“863”计划项目总经费3亿元,其中2006年主持863计划专题课题数(32),列全国第十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连续5年在所有学部获资助,2007年获资助71项,经费约3000万元,位列全国第17位;主持4项国家重大基础发展规划(973)项目,占已立项涉海项目的30%,主持项目数列全国高校第10位。“十五”以来,我校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山东省科学技术最高奖1项、省部级一、二等奖64项、人文社会学科省部级以上奖励41项。被SCI、EI、ISTP等收录论文4000余篇,人均数列部属高校前列;申请发明专利841项,已授权的发明专利426项,其中,2005年授权专利数量位居教育部高校第18位。2006年4月,学校“十五”“211工程”建设顺利通过专家验收。2007年1月,学校获得教育部、国家海洋局、山东省、青岛市“985工程”二期共建支持。

对外交流

中国海洋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学校概况,中国海洋大学-办学规模_中国海洋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是我国最早与国(境)外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合作与交流关系的高校之一。学校坚持走国际化发展道路,现与美国、德国、英国、法国、韩国、日本等 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40余个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合作与交流活动。学校以海洋科学和生命科学等强势学科为依托,打造和构建了国际涉海大学协会、中德海洋科技高层次人才培养中心、中美10+十大学联盟、法语联盟等多个合作平台,开展了一批富有效益的科教合作项目。

自2001年1月1日至2007年6月20日,学校培养了来自6五个国家和地区的境外留学生6338名,其中学历生526名,包括本科生490名、硕士生13名和博士生23名;共聘请4655人次长、短期国(境)外文教专家来校讲学、合作研究和学术交流,并建有一支相对稳定的长期外籍教师队伍,现有来自八个国家的35名长期外籍教师在校执教,基本满足了学校对外籍专业师资队伍的需求;选派2262人次中青年骨干教师、研究人员、管理干部到境外攻读学位、进修,目前已有超过50%的教学及专业人员有过出国(境)留学、进修、学习等方面的经历,博士生导师中留学回国人员约占72.2%,院级领导中留学回国人员约占85%;举办了“2002年分子科学前沿国际研讨会”、“王蒙文学创作国际学术研讨会”、“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暨海洋观论坛”、“滨海城市水资源保护与管理国际研讨会”、“第六届世界华人鱼虾营养学术研讨会”等有较大影响的国际学术会议3九个,学术交流涵盖海洋科技、海洋文化等诸多领域,使学校国际学术氛围浓厚,成为我国海洋科学与技术等领域国际学术交流的中心。

学校通过友好学校间学生联合培养、互换、短期交流等多种形式积极拓展本科生国际交流及联合培养,每年出国联合培养和研修学分、文化交流的学生150余名,具有国际经历学生比例逐年提高;每年选派近百名研究生到不来梅大学、詹姆斯?库克大学、南安普顿大学、南特大学、加州大学、德克萨斯A&M大学、俄勒冈州立大学、瓦赫宁根大学等世界知名院校研修或攻读学位,逐步推行课程体系对接、学分互认和双导师、双学位的联合培养机制,探索和实施高层次人才国际联合培养新模式。

中国海洋大学_中国海洋大学 -校园环境

中国海洋大学图书馆

始建于1924年10月,首任馆长是我国著名散文学家、翻译家梁实秋先生。至1936年底,馆藏书籍已达8.78万册,其中中文图书6.50万册,外文图书2.25万册;中外文期刊10二十八种,计5.41万册。抗日战争时期学校被迫南迁,至1946年10月山东大学在青岛复校时,原有的文献只剩中文书刊5166册、外文书刊3398册,流失九成以上。1949年6月青岛解放,中国古典文学家陆侃如教授任图书馆馆长。1951年华东大学与国立山东大学合并成立了新的山东大学,书刊合计逾20万册。1958年山东大学奉命迁回济南,1959年山东海洋学院成立,学校开启了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图书馆也得到较快发展。文革十年,学校事业遭受重大损失,图书馆亦不例外。改革开放以后,图书馆文献建设随着各项事业中国海洋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学校概况,中国海洋大学-办学规模_中国海洋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的恢复发展逐渐走上正规。1985年鱼山校区图书馆投入使用,馆藏图书有56.95万册,其中中文图书44.64万册、外文图书12.31万册;馆藏期刊合订本8.48万册,其中中文刊3.14万册、外文刊5.35万册。1992年浮山校区图书馆投入使用,建筑面积8200平方米,于2010年3月撤并。2007年崂山校区图书馆投入使用,新馆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阅览自修座位近3000个;功能布局科学,设备配置先进,自动化程度较高,为21世纪图书馆适应学校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历经近90年的发展,中国海洋大学图书馆已经成为馆舍优良、资源丰富、布局合理、管理科学的综合性图书馆。办馆宗旨是“与读者共同进步”,由著名作家、顾问、教授王蒙先生题写。
中国海洋大学图书馆分设于鱼山校区和崂山校区,建筑面积5.2万平方米,阅览座位3000多个,电子阅览室座位400多个。文献资源建设实行专家圈选、读者推荐、馆员建构三位一体的机制,集专家、读者和馆员的智慧,使文献资源更贴近于教学科研,更贴近于读者,更具有实效性。至2011年底,馆藏纸本文献近190余万册、电子图书110万余册、中外文期刊3万多种、中外文电子数据库1十一个。馆藏文献资源在保持连续性和覆盖面的基础上,努力满足重点学科和优势研究领域的需求,馆藏文献特色日益凸显。2004年以来,图书馆以中国海洋大学突出的海洋、水产学科传统馆藏文献资源为基础,建设了实体海洋文库,纸本馆藏图书6万余册,面向读者开放。

体育馆

体育馆建筑面积为24051.6平方米,体育馆座席4000个,训练馆及游泳馆建筑面积为5000平方米,游泳馆可容纳观众200名,学生、教职工活动中心面积8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7779.6平方米,占地面积31000平方米。在中国海洋大学崂山校区西门附近
游泳馆
中国海洋大学游泳馆有50米×21米标准泳池及200个观众坐席,活动中心面积约8000平方米,馆内标准池八泳道分为浅水区三排和深水区五排。泳道成扁V字形,浅水区水深为0.9米
游泳馆(12张)
~1.0米~1.2米,深水区为1.5米~2.1米~一米八。另外,馆内配备有淋浴间、更衣室。游泳馆男女更衣室内分别有6八个和5两个储物柜,可供120人同时游泳。

三 : 西沙晋卿岛将大规模填海造地?取代永兴岛成为三沙中心?

西沙晋卿岛将大规模填海造地?

取代永兴岛成为三沙中心?

文章提交者:秦陇复国军将士 加贴在海军论坛铁血论坛

大家最熟悉的永兴岛,西沙乃至南海的第一大岛,他多大那?只有2。1平方公里,也就是3000亩多一点,大家都知道这个岛上可是建有一个不小的机场的,而且是三沙市的中心了。也是中国在南海的前进基地了。但可能将来会被打破了,那就是现在仅仅是小岛的晋卿岛,晋卿岛是西沙群岛东北面弧形礁盘(就是那个永乐环礁)上最南的一岛。环岛有海滩岩发育,沙堤高出海面3-5米。岛呈椭圆形,长950米,最阔处约420米,如此本身面积较小,也就只有0.21-0.3平方公里(300-450亩)。但最关键不在这里,而在于其岛东北面有向东北伸出的沙洲,而且岛上沙堤到中部干泻湖低地生长着茂密的羊角树丛林,土质亦为鸟粪土,最关键在于此岛的礁盘大而且在水下浅,具备了填海造地条件。2012年4月26日消息,国家海洋局原则同意海南省海洋与渔业厅对西沙晋卿岛综合补给基地码头项目用海进行审核,该项目拟用海域面积5000多亩(是永兴岛的1.7倍,多大概念),由一家民营企业投资建设,建成后可为南海旅游和渔业开发提供补给保障,此外还有建造南海海域的综合码头计划。

这个项目填海造地,用土方工作量估计很大。但如果一旦实现,那么将成为南海真正意义上的一艘不沉的航空母舰。而且从这个项目来看,有这么几处值得我们以后借鉴: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1,大规模填海造地的前提是选择位置和地点较好,有较大战略价值

显然这个晋卿岛不仅有部分露出水面,而且礁盘大,适合填海造地,这点不用谈了。从地缘和附近资源来看,也是挺重要的。因为如果周边岛屿多,形成一系列岛群,显然比单个孤零零的岛进行填海造地来的更加合适。而看看西沙群岛,可以分为西群的永乐群岛、东群的宣德群岛。西群的永乐群岛包括5座环礁和晋卿岛等13个小岛,而其中晋卿岛就是位于一个大的礁盘上面。此外,除了岛屿众多外,永乐环礁是礁坪发育较完整的礁中面积最大的一个,礁湖内有大片浅水区域,渔业资源丰富。从发展旅游业和海洋养殖业来讲,非常有意义,值得开发。对比之下,处于东群的宣德群岛就条件差些了,而其中永兴岛虽然个头大,但更像孤零零的单个岛,周边小岛距离相对较远,难以形成规模优势。大家都知道,单个孤零零的岛,如果面积没有足够大,如永兴岛那样的,考虑到海上台风等影响,放置战机难度就更大了。而晋卿岛不同,如果经过后续开发,完全可以和周边岛屿形成众多岛屿联合的优势。可见,无论从经济和军事上来讲,晋卿岛都有较大潜在价值,值得进行较大规模填海造地。关于这点,我已经在帖子“少为人了解的永乐群岛,如经改造,比永兴岛更具有意义”已经说的叫多了,在那个帖子里面更多是放在永乐群礁里面,作为整体考虑,看了点资料后,越来越觉得可行。

2,填海造地的民营模式,非常值得以后南海进行开发

如果填海造地完全是政府扶贫似的纯投入,如类似西部新疆西藏不少地方,如此势必有些后继乏力。投入开发建设,用旅游业或者其他产业来获取利益,然后反哺,这样才能持久。而民营投入就比较合适,因为民营资金是要获取利润的,如此会形成产业,如这次这个晋卿岛填海造地,就是建设旅游业,如类似“西沙莫某X日游之类的东西”而且还开发建设渔业——晋卿岛内部的泻湖完全可以建成一个渔业养殖基地,这比东部沿海遭受污染的地方养殖出来的海鲜要鲜美的多、绿色健康的多了,肯定受广大市民欢迎。

3,政治上影响和行政作用——这点非常重要

既然已经建立地级三沙市,那么就要建立相应的地级市的下属组织,如下辖几个区、几个县,总不能光是一个地级市,连个区都没有把。而三沙市情况复杂,南沙最复杂各方实际占据,难以一下子就搞起全面的行政组织。而西沙则不同,完全属于中国实际控制。所以三沙市可以设立两个区、两个县这样的组织。可以设置如下:西沙群岛西群的永乐群岛可以建设成为三沙市永乐区、东群的宣德群岛为三沙市宣德区,两个区的区政府完全可以分别设在晋卿岛、永兴岛。做一下分工,宣德区因为经济开发的自然条件相对较差,故以军为主,永兴岛建成南海区大本营;而永乐区前文说过永乐环礁的地理自然条件更加适合经济建设(如无污染海洋养殖业等,否则也不会有民营企业去开发晋卿岛的意愿了),则军民结合。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其实永乐群礁可以这么来建设。如果晋卿岛真的如前文说的那样开发建成5000亩的岛,那么完全可以变成三沙市市政府、永乐区政府所在地,这个扩大后的晋卿岛变成行政中心、海洋养殖业基地、旅游景点、甚至可以学习南沙弹丸礁(大马猴窃取)经过大马猴的建设不仅成为旅游胜地,而且还成为潜水爱好者基地之一。对比弹丸礁,位于永乐群礁上、有泻湖的晋卿岛自然条件只会更好,没有理由不能变成更好的旅游景点和潜水游泳点。而且如果晋卿岛的旅游点和潜水基地设施各方面比弹丸礁更好,那么为以后收复弹丸礁也减少点压力,因为只有弹丸礁经济效益极大降低了,平民更少了,中国收复的压力减少的多——因为那里旅游者大大减少了如果武力收复那么就顾忌更少、而第三方压力更小;而大马猴肯交让的意愿才有基础——经济价值低了、然后中国在出个合适的价格让出一些经济利益,大马猴才可能会交让,否则他每年经济收益那么多,怎么可能放弃?

永乐区的晋卿岛变成完全民用的,那么从图上看,距离他很近的对面的2个岛屿,琛航岛(面积约0.43平方公里,交通位置等原因,历史上一直是军事要地,当年法国人与南越入侵都在这里进驻过,而74年西沙海战也在这里打过)、广金岛(在琛航岛礁盘上的另一个小岛,距离琛航岛只有370米、低潮可涉水到达琛航岛)。广金岛虽然面积小,但是基本部分仍有海滩岩保护,具备填海造地条件。其实完全可以填海造地将此两个连成一个大一些的人工岛。如此作为一个较大的军事据点,靠近永乐群礁泻湖内一侧还可以建设成为海军快艇、护卫舰码头。

除了晋卿岛、琛航岛两个地方一个民用、一个军用。此外还有甘泉岛、金银岛两个地方也适合建设。甘泉岛由于水资源不错(西沙为数不多具有天然淡水的岛屿。岛上的井水清澈甘甜适宜使用,貌似甘泉岛就是这么得名的),面积也不算小(0.3平方公里,差不多是500亩),但由于岛屿周边礁石过多,不利于渔民开展近海作业,因此并无常驻居民,可见非常可惜,完全可以通过建设(大量的内地房地产的资金如果有九牛一毛投入这里那也足够了)如炸掉一些暗礁、填掉一些水浅的暗礁变成陆地,如此可以变成旅游景点和游泳景点、还以变成可以近海捕鱼,如此就有常驻居民和部分军队驻守了。而金银岛由于有些向西凸出,面积也有0.36平方公里,可以开发建设作为军用、用来设立雷达等监视越猴对西沙群岛的觊觎,据说法国人当年入侵建立的楼房现在改造成军队的宿舍了。至于甘泉岛附近的珊瑚岛,由于海拔较高,则可以经过建设变成空军前进基地之一,进驻战机。如果飞豹从这里出发,不用空中加油其作战半径就可以覆盖南沙大部分地区了,从这里出发,J10的作战半径也够得上和菲佣越猴争议的激烈的南沙北部了。

4,地理上攻可作为前线基地,守可以依托大本营海南岛的空中保护

从地图上看南海就可以看出这点。具体点说,海军056护卫舰甚至054护卫舰带着导弹艇,或者海监渔政执法船从琛航岛、永兴岛基地出发,对南沙海域进行巡逻,战机从琛航岛和珊瑚岛、永兴岛出发对南沙海域进行空中巡航。

5,对南沙群岛建立类似基地的启示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前面说了三沙市可以变成两个区、两个县。前面说了西沙群岛变成三沙市两个区,那么两个县就是中沙县(管辖中沙群岛海域)和南沙县(对于南沙群岛及其海域)。上面永乐区的建设可以为中沙、南沙县提供借鉴意义。对于中沙群岛(南海诸岛四大群岛中居中,西距永兴岛约200公里,北纬 15°~16°15′,东经113°40′~117°51′),除了黄岩岛(北纬15°07′,东经117°51)其他地方几乎全部隐没于海面之下10~26米。现实中只有黄岩岛部分露出水面,而且其所在礁盘为距水面0.5米到3米之间的环形礁,礁周缘长55公里,面积150平方公里,礁盘外形呈等腰直角三角形,其内部形成一个面积为130平方公里、水深为10~20米的潟湖。中沙群岛虽然大多数在水面下15-20米,暗礁不少所以据说航道不这么好,但据说此地渔业资源不错,海底还有一定油气资源;而黄岩岛是中沙群岛最东端最南端,一旦守住了就守住整个中沙群岛,所以黄岩岛我们必须要守住,不管菲佣叫嚷再凶,我们只需按照我们的步骤进行建设。而中沙群岛中唯一具备开发建设的只有黄岩岛。关于黄岩岛的开发建设,我以前已经在多个帖子说过了。看过一些资料后,感觉还是部分填海造地(如距离水面不到1米的礁盘可以实现)+盖大楼造礁堡+内部泻湖整理的方式进行开发建设。而且为了震慑南海宵小,最近菲佣不是叫嚣要借外力迫使中国从黄岩岛撤走吗?(应该说更可能是菲佣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计,用黄岩岛转移中业岛视线),但我们出于“谁闹事,打击谁”的策略,更应该现在就上面大规模黄岩岛建设,用此来狠狠扇菲佣耳光。不仅建设,而且设立大型雷达监视菲佣(其实是监视美军,因为不管我们是否在南海积极作为还是退让,美帝迟早会再次进驻菲佣)。

至于南沙县。现在比较复杂,显然永暑礁是最合适的,礁盘大和水下浅。具备了条件,但可惜的是由于相对比较孤零零,所以当做前线较大型基地,不大合适。如果看看地图发现附近不少菲佣越猴窃据的岛礁,所以一旦要收复,首先收复夺回来的是这些地方。那样就可以形成群体效应了。就目前而言,一方面想办法将菲佣所谓实际控制、但并没有常驻兵的岛屿直接拿下,派人上去驻守,另一方面还是开发永暑礁。



西沙群岛,分东(宣德群岛)西(永乐群岛)两部分



宣德群岛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永乐群礁,可以看出晋卿岛位置相当好,位于泻湖入口附近,南有小岛,往北的沙洲极大。

晋卿岛
本文标题:中国在南沙大规模填海-南海岛礁填海引关注 外媒:规模大速度快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27714.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