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包拯是几品官-包拯资料简介 包拯是几品官

发布时间:2018-02-02 所属栏目:包拯有几个老婆

一 : 包拯资料简介 包拯是几品官

包拯被后世人称为包青天,因其廉政清明,敢于为百姓伸冤,打抱不平,深受老百姓的爱戴。包拯出生于公元999[www.61k.com)年宋真宗执政的年代,在其28岁的时候,就考中了进士。后因父母因素,包拯一直遵从父母意见,没有违逆,直到双亲过世,守丧结束。包拯方才正式进朝为官,正式步入仕途。下面就是包拯资料简介以及包拯是几品官的相关资料介绍。

包拯资料简介

包拯资料简介 包拯是几品官_包拯简介

包拯剧照

包拯考中进士后,被朝廷分配到建昌担任知县。后因父母老迈,便辞官归乡,在家侍奉双亲。直到双亲过世,守孝期满,包拯这才到吏部报道,去天长担任知县。为政期间,勤政爱民,深受百姓爱戴,很快就做了知府、殿中丞等职位。

公元1043年,包拯担任监察御史期间,曾与朝中友人探讨过与契丹缴纳财务的国策。但因宋朝积弱,并没有什么好的想法。包拯后来被任命为权知开封府,就是我们俗说的开封府府尹。而我们对于包拯的认识,大多也是从中认知最多的。

包拯在担任开封府府尹的时候,因其为人刚正不阿,对不平之事十分厌恶,愿意摆平世间不平之事。所以许多的皇亲贵戚对他都十分的惧怕,且他平生不爱笑,所以民间都觉得让包拯笑比黄河水变清澈还要困难。按照从前的规矩来说,官署并不能直接接受民众递交的案件,而包拯担任开封府尹后,就开创了先例。

许多有不平之事的民众都纷纷递交状纸到官署,而包拯也乐意接受。所以就有许多贪官污吏霸占民田民房的事情抖露出来,被包拯狠狠打压一番。后来,包拯因功绩积累,升任为右司郎中,曾弹劾了两位三司使。这引起了欧阳修的嘲讽,为了避嫌,包拯躲避良久,才出来接受三司使的岗位,升任给事中。

公元1062年,包拯在枢密院办事时,突然病倒,短短数日就因救治无效去世。时年64岁的包拯,被追赠为礼部尚书,获赐谥号孝肃。

包拯是几品官

包拯资料简介 包拯是几品官_包拯简介

包拯画像

根据史实记载,包拯做的最大的官是从二品的三司使与枢密副使。三司使主责国内经济的规划、筹谋,枢密副使主责军事事务。可以说,包拯一句话就能影响当时的物价,一个提议就能影响军中将军的前途未来。

公元1062年,包拯死后被获赠为礼部尚书。在宋朝,尚书就是一品大员,权力极大,可惜是在死后获封。

二 : 包拯包青天简介 历史上包拯包青天是几品官?

导读:包拯(999—1062),汉族,宋庐州合肥(今属安徽)人,字希仁。天圣朝进士。累迁监察御史,建议练兵选将、充实边备。奉使契丹还,历任三司户部判官,京东、陕西、河北路转运使。入朝担任三司户部副使,请求朝廷准许解盐通商买卖。改知谏院,多次论劾权幸大臣。授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移知瀛、扬诸州,再召入朝,历权知开封府、权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职。嘉裕六年(1061),任枢密副使。后卒于位,谥号“孝肃”。包拯做官以断狱英明刚直而著称于世。知庐州时,执法不避亲党。

据出土于1973年包公墓的包公墓铭记载:包拯先后有三妻,分别为张氏、董氏和媵孙氏(媵指随嫁之侍婢,或可指妾侍)。

包拯出身于庐阳一个官宦家庭。二十八岁考上进士。按照宋朝的制度,考中进士就可以当官,但包拯是个孝子,他信守圣人所谓「父母在,不远游」的教诲,直到三十六岁才正式出山,当了知县这样的小官。在知县任上,他断了一个奇案,声名远播。三十八岁升任知州,清明廉洁,受到上司重视和世人称赞,之后,便开始朝廷重臣的政治生涯。

家庭简介

包拯是楚国忠臣申包胥第三十五代孙(《包拯墓志》《宋史·包拯传》《通志》卷八之五)。祖父包士通是平民百姓,读书耕田。父令仪,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官至刑部侍郎,与文彦博的父亲文洎同供职阁中,遂结为世交。所以包拯与文彦博“方业进士,相友甚厚”,后来还结为儿女亲家。父后来致仕返回原籍,赠太保。母宣氏,赠冯翔郡太夫人。

包拯兄弟三人,长兄包莹、二兄包颖均早前去世,只有他一个传支接代。他家境殷实,所以从小受到了良好的传统知识教育和熏陶。

刻苦读经

包拯的父母是农民,以耕作为生,对子女有很高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出人头地。包拯五岁开始识字,十三岁读完四书五经。农忙时,他帮助父母下田做农活,农闲时,就寄居在城南的一座古庙,埋头钻研学问。他对儒家治国安邦的思想和历代清官贤臣的事迹最有兴趣,常常一卷在手,废寝忘食,三更灯火五更鸡,从来不知疲倦。十年寒窗苦读,到二十八岁去考进士时,他已经是一个满腹经纶、饱读诗书的学者。

包拯包青天简介 历史上包拯包青天是几品官?_包拯是几品官

初入仕途

宋仁宗天圣五年(公元1027年),包拯二十八岁,考中了进士。朝廷任命他为「大理评事」,大致相当于现在的法院陪审员,级别很低。接着,又任命他为建昌(今江西永修)知县。由于父母年事已高,不愿意随他一起到江西赴任,包拯只好放弃官职,留在家里,侍候父母。

后来,朝廷又委派他到家乡附近的和州(今安徽和县)做官,负责管理税收钱粮,这一回,包拯去赴任了,但是因为实在放心不下留在家中的父母,只坚持了几个月就打道回府了。

立志做清官

父母相继去世之后,包拯才离开乡村,前往京城等候授予新的官职。他住在小客栈里,夜晚守灯苦读,写下了他平生唯一的一首五律:「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仓充鼠雀喜,草尽狐兔愁。史册有遗训,无贻来者羞。」大意是说,做人要光明正大,就像秀挺的木材应该做房屋的栋梁,精炼的钢料决不应去做铁,我应该做一个无愧史书教诲的清官。

景祐三年(1036年),包拯被任命为天长(今安徽天长)知县。在那里,他公正地断了好多积案,博得了清官的好名声

天圣五年(1027年):大理评事,知建昌县(不赴),监和州税(不赴)。

嘉佑六年(1061年):给事中,礼部郎中(后礼部侍郎),三司使,枢密副使。

嘉佑七年(1062年):礼部尚书(五月卒赠)。

三 : 包拯是几品官? 包拯简介及包拯老婆简单介绍



包拯是几品官? 包拯简介及包拯老婆简单介绍

图文来源于:互联网 包拯是几品官? 包拯简介及包拯老婆简单介绍

导读:包拯(999—1062),汉族,宋庐州合肥(今属安徽)人,字希仁。天圣朝进士。累迁监察御史,建议练兵选将、充实边备。奉使契丹还,历任三司户部判官,京东、陕西、河北路转运使。入朝担任三司户部副使,请求朝廷准许解盐通商买卖。改知谏院,多次论劾权幸大臣。授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移知瀛、扬诸州,再召入朝,历权知开封府、权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职。嘉裕六年(1061),任枢密副使。后卒于位,谥号“孝肃”。包拯做官以断狱英明刚直而著称于世。知庐州时,执法不避亲党。

据出土于1973年包公墓的包公墓铭记载:包拯先后有三妻,分别为张氏、董氏和媵孙氏(媵指随嫁之侍婢,或可指妾侍)。

包拯出身于庐阳一个官宦家庭。二十八岁考上进士。按照宋朝的制度,考中进士就可以当官,但包拯是个孝子,他信守圣人所谓「父母在,不远游」的教诲,直到三十六岁才正式出山,当了知县这样的小官。在知县任上,他断了一个奇案,声名远播。三十八岁升任知州,清明廉洁,受到上司重视和世人称赞,之后,便开始朝廷重臣的政治生涯。

家庭简介

包拯是楚国忠臣申包胥第三十五代孙(《包拯墓志》《宋史·包拯传》《通志》卷八之五)。祖父包士通是平民百姓,读书耕田。父令仪,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官至刑部侍郎,与文彦博的父亲文洎同供职阁中,遂结为世交。所以包拯与文彦博“方业进士,相友甚厚”,后来还结为儿女亲家。父后来致仕返回原籍,赠太保。母宣氏,赠冯翔郡太夫人。



包拯兄弟三人,长兄包莹、二兄包颖均早前去世,只有他一个传支接代。他家境殷实,所以从小受到了良好的传统知识教育和熏陶。

刻苦读经

包拯的父母是农民,以耕作为生,对子女有很高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出人头地。包拯五岁开始识字,十三岁读完四书五经。农忙时,他帮助父母下田做农活,农闲时,就寄居在城南的一座古庙,埋头钻研学问。他对儒家治国安邦的思想和历代清官贤臣的事迹最有兴趣,常常一卷在手,废寝忘食,三更灯火五更鸡,从来不知疲倦。十年寒窗苦读,到二十八岁去考进士时,他已经是一个满腹经纶、饱读诗书的学者。

初入仕途

宋仁宗天圣五年(公元1027年),包拯二十八岁,考中了进士。朝廷任命他为「大理评事」,大致相当于现在的法院陪审员,级别很低。接着,又任命他为建昌(今江西永修)知县。由于父母年事已高,不愿意随他一起到江西赴任,包拯只好放弃官职,留在家里,侍候父母。

后来,朝廷又委派他到家乡附近的和州(今安徽和县)做官,负责管理税收钱粮,这一回,包拯去赴任了,但是因为实在放心不下留在家中的父母,只坚持了几个月就打道回府了。

立志做清官

父母相继去世之后,包拯才离开乡村,前往京城等候授予新的官职。他住在小客栈里,夜晚守灯苦读,写下了他平生唯一的一首五律:「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仓充鼠雀喜,草尽狐兔愁。史册有遗训,无贻来者羞。」大意是说,做人要光明正大,就像秀挺的木材应该做房屋的栋梁,精炼的钢料决不应去做铁,我应该做一个无愧史书教诲的清官。



景祐三年(1036年),包拯被任命为天长(今安徽天长)知县。在那里,他公正地断了好多积案,博得了清官的好名声

天圣五年(1027年):大理评事,知建昌县(不赴),监和州税(不赴)。

嘉佑六年(1061年):给事中,礼部郎中(后礼部侍郎),三司使,枢密副使。

嘉佑七年(1062年):礼部尚书(五月卒赠)。

四 : 包拯是几品官?还你1个没有泡沫的包青天

包拯是几品官?还你1个没有泡沫的包青天_包拯是几品官
包拯(图)

他是古往今来知名度最高的官员,是黎民百姓呼唤清官与盼望治世的精神寄托,他是集中体现秉公执法、一身正气的精神力量……他入戏曲之深,被演义成无所不能的超人;他束庙阁之高,被供奉为庇佑苍生的神仙。直至今日,他依然是民间最具号召力的代表公平与正义之化身,他的影响力遍及海内外华人世界。本刊记者专赴河南等地采访,拨开历史烟雾重重的文字迷宫——

恋父母

富贵公子辞官甘当10年“宅男”

大宋王朝的第40个年头,安徽合肥一家包姓名门望族诞生了1个胖小子,这个全家盼星星盼月亮才盼来的一脉单传,就是后来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包青天。

包拯既不是什么怪胎,也没有所谓的兄嫂,更不存在任何坎坷身世。作为富贵逼人的独生子,他的童年幸福象花儿一样,父母宠爱备至不压于今天的“80后”。

封建地主家庭子女要想显达于世,概莫能外走科举之路。包拯从小接受良好的儒家教育,作为当时的一名有志青年,他的上进与追求显然也在求取功名上。29岁那年,他中了进士甲科,被任命为大理评事、建昌县知县,按照现在的说法,等于是江西永修县的“一把手”。

然而,恋家的包拯舍不得离开父母,便奏请皇帝把他派在父母身边上班,于是把他改任为和州监税,等于在合肥邻近的和州市政府管钱粮税收。回家报喜,结果爸妈既不愿意离开合肥的家业去适应新的生活,又舍不得宝贝儿子独立门户。包拯看二老年事已高,自己又是根独苗,索性把官给辞了,安心在家陪父母。

包拯甘当“宅男”,这一当就是10年有余,二老离世后,他守孝3年。守孝结束,他仍然没有工作的打算,不愿离开父母的灵地,又在家里呆了两年。就在这一年,名臣范仲淹入[www.61k.com]主开封府,他的《岳阳楼记》名贯天下,而此时,34岁的包拯还是个连官门都没进的“待业老青年”,当时的他也许未曾想到,自己的命运也将从开封府走进历史的深处……

两年后,在乡亲邻居苦口婆心地劝说鼓励下,包拯才决定离开家乡,正式踏上仕途之路,他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份差事是当时的安徽天长县“一把手”。

包拯十几年呆在家里“虚度青春”,这在现代人眼中简直匪夷所思,而在当时却是寻常之事。宋朝对孝道非常重视,上升到个人品德及社会名声的高度,如果谁因贪恋官位而置双亲于不顾,要被世人唾弃。

按照宋朝礼律,父母去世其子必须守丧3年,无论你官居何位,必须离职守孝,否则就是“夺情”,即大逆不道之人。所以,包拯的青年时代为了孝顺父母在家里度过,并未有任何惊世骇俗之处,符合当时儒家的社会伦理道德观。

“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仓充鼠雀喜,草尽狐兔愁。史册有遗训,毋贻来者羞。”1个身材矮小却面目清秀、古雅俊朗的白面书生在进京听命的途中写下了自己出仕的座右铭,他就是39岁的包拯,1个侧身官场已然人到中年的“老愤青”。

显个性

官场新秀“老愤青”打破潜规则

如今记载反映包拯初进官场的事迹已不可考,只有他任天长县知县时断过的一起“牛舌案”尚留史书。

有贼把别人牛舌割了,主人告状,包拯叫他回去把牛杀了。不久又有人来告状,说牛主人私杀耕牛,这在宋朝是违法的,包拯断喝道:“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此贼被识破,惊服!

一件小案子,从中看出包拯断案的机智果断,也许他“善断狱讼”之名就是从这时流传开来。至今几乎所有的包公戏都与他善断奇案、沉冤昭雪有关,而事实上,历史并没有记载包拯断案的事迹,他的政绩也非在断案上。

3年后,42岁的包拯被提拔为大理寺丞、知端州(相当于今天的广东肇庆市)“一把手”。端州特产端砚是宋朝士大夫最珍爱时髦的雅器,当地每年向朝廷进贡。凡在这里做“一把手”的官员,都在“贡砚”规定的数量外加征几十倍的数额以贿赂朝廷权贵,所谓“打点”中央的关系,此举加重了老百姓的负担。

个性官员包拯一上任就高调破除这则运行多年的潜规则,下令只能按规定数量生产端砚,州县官员一律不准私自加码,违者重罚。并且表态,自己作为“一把手”,决不要一块端砚。此举在当地掀起轩然大波。3年后,包拯任期满,被调至中央任职,果然“岁满不持一砚归”。《包公三掷砚》的小说也就是以这个故事为蓝本创作的。

不久,45岁的包拯因“端砚事件”被皇帝赏识,被任命为监察御史,负责监察百官,“大事则奏劾,小事则举正”。虽然这个官职没有多少实权,但从此他可以直接参与朝政,对于刚直又不懂人情世故的包拯来说,无疑找到了自己的发声平台。

在官场崭露头角,包拯确实发出了不少声音,对国家的内政外交上提出过许多批评意见,比如要求从重处罚贩卖私盐者,反对朝廷以进贡求和西夏,主张强国策略等等。其间,他还代表大宋出使契丹,并与对方使馆“二把手”舌战并成功赢回大宋面子。

这其中,他弹劾陈州京西路转运司,揭露其歪曲中央政策“折变”盘剥灾民的罪行的事迹,被后世再创作为家喻户晓的早期包公戏《陈州放粮》。民间渲染加工成开封府尹、钦差大臣“包青天”奉命查赈,剧中涉及国舅们害民肥私、包公查案遭人陷害、各路百姓掩护包公、包公怒铡皇亲国戚、成功放粮赈灾等等,演义了1个青天大老爷为民除害、不畏强权且惊心动魄、扣人心弦的故事。

事实上,作为官场新秀,当时包拯只是上了1个并不为人关注的批评性的奏章,是否被批准史料也无下文。此时,离他入主开封府尚有12年。

耍大牌

弹劾“国丈”猛男口水喷皇帝

包拯进入中央,正赶上范仲淹掀起“庆历新政”。范仲淹的吏治改革集中在改变官员冗滥作风,斥退冗员、举贤用能方面,自然要触及一些既得利益者,朝廷陷入“党争”,守旧派与革新派闹得不可开交。

按理说包拯该站在守旧派阵营,因为把他从地方推荐到中央任职的是守旧派大臣王拱臣,但他却并不急于表态,也不参与其中纷争。同时,守旧派也没把这个无名小卒看上眼,更没指望他能在打击改革派上有所作为。然而,包拯却突然上了1个抨击范仲淹新政关于人事制度改革的奏折,对其派出的监督地方官员的按察使权力过大提出置疑,此奏一出立即炸开了锅,两派就新政是否加重官员腐败争论不休。保守派士气大振,为加入包拯这个生力军惊喜。

不久,变法失败新政被废,正当保守派长吁一口气时,不料包拯突然上奏,建议皇帝保留范仲淹考试选拔人才等新政。这可把保守派给打懵了,这个出其不意的老小子啥意思?

其实,这正是包拯峭直的禀性,他不与人苟合,不伪辞色悦人,一生不结派系也不卷入党争,甚至没有1个走得近的朋友,以至于“故人、亲党皆绝之”。

此后,包拯渐入佳境,走上了北宋仁宗时期的政治舞台。他的特色之一就是一生都在弹劾别人。据统计,在他弹劾下被降职、罢官、法办的重要大臣不下30人,有时为了1个人、1个案件往往反复上奏,火力之猛,大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气势,并且被他弹劾的都是当朝权贵。

他7次弹劾酷吏王逵,顶住各方面的压力,最终把这个宠臣拉下马;他弹劾仁宗最亲信的太监阎士良“监守自盗”;他4次弹劾皇亲郭承佑,让仁宗几乎下不了台;他弹劾宰相宋痒,其人文采风流道德高尚,实无过错,包拯却弹劾他身为重臣却毫无建树,如同现在提的“庸官”、“不在状态”等概念。

包拯越弹越牛,甚至6弹“国丈”,硬生生把仁宗宠妃的伯父张尧宗给弹下马来。

仁宗专宠张贵妃,让她平庸的伯父坐“直升飞机”,一年之内晋升4次,身兼财政部长、组织部长等四大要职。此举引起群臣争议,包拯首先冒出来弹劾,随后一些谏官也争相抨击。不料张的职位不降反升,这说明皇帝在力挺他。包拯见形势不对,3天之内又弹劾,甚至大呼“国丈”是“盛世垃圾,白昼魔鬼”,见没动静,包拯再弹,而仁宗也怄气了,一意孤行要把“国丈”提拔为“宣徽使”。

本文标题:包拯是几品官-包拯资料简介 包拯是几品官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23778.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